《變阻器》教學設計(精選6篇)
《變阻器》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變阻器的構造,在電路中的符號。
2.理解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3.通過探究怎樣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知道正確使用變阻器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變阻器的使用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3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變阻器改變電阻的道理,產生動手操作使用變阻器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以及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學準備】
師:實物投影、電路示教版、燈泡、三節干電池、導線若干、鉛筆芯(約10厘米長)、亮度可變臺燈、電位器。
生:滑動變阻器、小燈泡3.8v、4.5v電源、開關、導線、實驗報告單(共計12組,每4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實驗引入
師:展示連接的燈泡電路。由一節電池改為兩節電池串聯供電,觀察燈泡亮度變化,回答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
生:電壓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就會改變。
師:再出示調光臺燈,演示調光臺燈亮度的變化情況,引導學生觀察然后思考:引起燈泡亮度變化的原因?
二、展開新授
(一)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師:要解釋臺燈亮度的變化,我們看下面的實驗:在電路中加入一段鉛筆芯,在一端自由移動金屬夾,使連入的鉛筆芯長度改變,觀察現象
生:討論交流。改變鉛筆芯的長度,使其電阻變化,從而改變了電路中的電流。
師:(總結)利用金屬夾在鉛筆芯上移動來改變電阻就構成了一個簡單的變阻器。變阻器一般分為滑動變阻器和變阻箱兩類,重點學習滑動變阻器。
師:展示滑動變阻器實物,點撥:實驗室所用的變阻器也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板書原理。
(二)學習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1.變阻器結構的學習
師:觀察實驗臺上的變阻器,完成活動一:認識滑動變阻器(展示活動內容)
(1)滑動變阻器的構造。
(2)電阻絲什么位置的絕緣漆被刮去了?為什么要刮去?
(3)銘牌標注的兩個數字表示什么物理意義?
生:觀察并回答
(板書)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4個接線柱
電路元件符號:
2.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
師:現在我們一起探究如何用變阻器改變小燈泡的亮度。出示探究問題:
活動二 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設計實驗,思考下面的問題
1.要改變通過燈泡的電流大小,變阻器應與燈泡串聯還是并聯?完成電路圖。
2.變阻器上有4個接線柱,連入電路時可能有幾種接法?
3.這些接法是否都能起到改變電路中電流的作用?
生:思考討論前兩問,然后師生矯正。
師:在學生明確第二問答案后,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實驗探究,提示滑片先放中間。
分析交流:實驗發現,正確連入變阻器的方法是 。移動變阻器的滑片,阻值不變的連接是 。
師生總結,板書:變阻器連接要一上一下,同上同下阻值不變化。
師:移動滑片,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如何變化呢?展示探究問題
活動三 1.為防止剛接通電路時電流過大損壞電路元件,應把滑片置于阻值 處,即 下方接線柱(遠離還是靠近)。
2.在滑片移動過程中,每種連接中連入電路的電阻如何變化?有無規律可循?設計一個實驗表格,如圖所示。
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實驗探究。
交流評價:各小組分別結合各自的實驗結果相互討論,共同歸納。
師: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應用了變阻器?試舉例說明。
生:舉例,電視、收音機的音量調節器等。
師:補充介紹,展示電位器。
三、小結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和疑惑。
四、思考練習
1.在本次實驗探究中你經歷了哪些環節?
2.試寫本次實驗的探究報告。
3.節后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四節 變阻器
1.原理:利用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
2.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等。
3.符號:
4.使用:
①變阻器連接要一上一下,同上同下阻值不變化。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
②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六、教學反思
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起提示引導作用。為節約時間,進行分組實驗,學生匯報實驗結果,讓學生去分析總結。
《變阻器》教學設計 篇2
學習
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在電路中的符號,理解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2.會把滑動變阻器正確地連入電路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過程方法:在探究滑動變阻器使用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變阻器改變電阻的道理,激發學生的發明創造熱情。
學習重點
變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學習難點
正確連接與使用變阻器
教學方式
演示法、觀察法、討論法
課型
問題探究
教具與
媒體
演示用電流表、干電池組、開關、導線若干、小燈泡、滑動變阻器、電阻箱、調光臺燈、半導體收音機一臺、電位器、投影儀。
教
學
程
序
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依據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5min)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電阻的有關知識,知道了導體中有一種阻礙電流的性質,我們把它叫做電阻。如果在某個簡單電路中,接有一個小燈泡,如何改變小燈泡的亮度呢?
老師連接實驗電路。并演示燈泡的發光情況。
啟發學生。
學生:連一個電阻。
〖師〗如果想讓燈泡的亮度不斷變化,該如何辦呢?
學生:連一個阻值可以變化的電阻。
【視頻1】演示滑動變阻器在聲音、亮度等方面的控制。它是如何改變阻值大小的?它的原理是什么?
今天我們就學習阻值可以發生變化的裝置──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板書課題)
二、進入新課,科學探究
(一)變阻器及其構造(10min)
1.變阻器:電阻大小可以發生變化的裝置。
2.變阻器的原理
【問題】(1)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有長度、橫截面積、材料和溫度。
(2)利用這些因素如何改變電阻的大小呢?
(3)靠改變哪個因素改變電阻容易一些呢?
【結論】靠改變長度改變電阻的大小比較容易,其它的因素都比較麻煩。
學生觀察、思考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
用小實驗引入情景,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通過討論認識到改變長度的好處才好,不是教師強加的
3.變阻器的構造
(1)如何改變導體的長度呢?
(2)要增大導線電阻的可調范圍,該怎么做?
電阻線必須做得很長。
(3)如何使之小巧、輕便呢?
要將電阻線繞在絕緣瓷管上,并使各線圈間互不接觸。
(4)怎樣保證不互相接觸呢?
電阻絲外面要涂絕緣層。
(5)滑片滑動時又如何保證滑片與電阻絲接觸呢?
把滑片與電阻絲接觸地方的絕緣皮擦掉。
【觀察】大家觀察滑動變阻器的構造,重點看電阻線的繞法、絕緣皮的是否刮掉,滑片如何與電阻線連接的。
(6)電阻絲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為使變阻器的可調范圍變大,導線用電阻絲代替,它是用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制成的,這種合金線又叫電阻線。
【結論】變阻器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導體的長度來改變其電阻的
4.變阻器的結構
5.變阻器的銘牌
變阻器滑片上還有一個銘牌,上面寫有“50ω 1.5a”是什么意思呢?“最大阻值”和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
為了防止燒壞變阻器,通過變阻器的電流,不能超過允許的最大值。
二、探究“怎樣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10min)
【提出問題】如何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燈泡的亮度呢?
【觀察分析】
(1)電阻絲什么位置的絕緣漆被刮去了?
(2)哪兩個接線柱問題的電阻是不變的?
(3)哪兩個接線柱間的電阻很小?幾乎是零?
(4)移動滑片時,哪兩個接線柱間的電阻隨著改變?向哪個方向移動時電阻變大?
【設計實驗】
(1)燈泡應該串聯在電路中,還是并聯在電路中?
(2)要控制燈泡的亮度,應該接哪兩個接線柱?
(3)閉合開關前,為保護電路,滑片應該處于什么位置?
(4)如何設計你的實驗電路圖?
【實驗操作并觀察現象】
根據變阻器連入電路的情況,先判斷滑片向哪個方向移動,電路中的電流會增大還是減小,然后再通過實驗判斷是否正確。
【學生交流】
(二)電阻箱(6min)
1.分類:旋盤式電阻箱、插入式電阻箱
2.介紹其構造并觀察練習讀數。
【動畫展示】
(三)課外拓展(5min)
【失誤中的發現—導電塑料】在上世紀70年代的一天,日本的一位科學家在實驗室里用常規方法,獲得一種具有金屬光澤的銀灰色薄膜。而按經驗,用同樣方法得到的應當是聚乙稀黑色粉末。他發覺得奇怪。于是就回過頭來檢查他的實驗過程有沒有差錯,結果發現添加的催化劑規定數量多出了1000多倍。但是,測試結果顯示這種產物確實是聚乙稀塑料,并且它能夠導電。就這樣,導電塑料在這次意外的操作中誕生了。
導電塑料兼具塑料和金屬的優點,密度比金屬小得多,不需要冶煉,也不需要在高溫條件下加工,而制取導電塑料的資源也十分豐富,造價低廉。因此,導電塑料的出現,將會給21世紀的材料科學帶來新的生機。
三、練習(略)
學生思考、交流、探究
初步學會觀察、分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觀察學生練習畫符號圖
帶著問題觀察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回答、討論
學生觀察、思考
學生讀數練習
學生練習
培養學生良好的發散思維和問題意識
有目的的觀察會大大提高觀察效果
由實物圖到符號,體現了建立模型的思想
培養任何裝置都有使用限度的意識
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小
節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能改變電阻大小和裝置──滑動變阻器,它的原理是通過改變導體的長度改變電阻大小的,其構造是把較長的電阻絲繞在瓷筒上以減小電阻絲所占的空間,電阻絲都涂上絕緣漆,在滑片與電阻絲接觸的地方,將絕緣漆刮去,使滑片與電阻絲接觸良好。
變阻器也有規格,我們使用時也不能超出其規格使用,所以使用前要觀察滑動變阻器的銘牌。
實際變阻器接入電路時,只需要兩個接線柱即可,一般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開關閉合前,變阻器在調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以保護電路不至于電流過大。
作
業
p21 1t、2t
教
學
流
程
板
書
設
計
第三節:電阻(2)──變阻器
一、變阻器:能夠改變電阻大小的裝置
二、滑動變阻器
1.原理:通過改變導體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2.構造:電阻絲繞成的線圈、絕緣管、金屬棒、滑片
3.電路圖中的符號
4.滑動變阻器的銘牌
三、探究:怎樣用滑動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
問題:
觀察:
實驗電路圖:
實驗結論:
課
后
反
思
該課是繼上節課后的第2個課時,主要講變阻器,由于學生對變阻器不熟悉,所以我發了一些變阻器讓學生觀察,發現再讓他們回答相關問題時,比光看書回答問題效果好得多。
該實驗不難做,主要是讓學生連好變阻器,在電路比較完全的情況下(二節干電池、一個2.5v燈泡),完全可以放手發動學生,不必但心燒壞燈泡的問題,就是學生連接錯誤也有自己更正的機會,這樣就能真正實現讓學生在探索中提高、在疑問中進步。
電阻箱的知識用多媒體播放效果較好,特別是練習讀數,它是許多讀數的基礎,多練習一下是比較好的,學生在此出現的問題并不多,相反,他們的學生興趣還非常容易激發。
《變阻器》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變阻器》是八年級物理人教版第六章第四節的教學內容,也是第六章的重點和難點,安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后。這樣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同時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為學習“歐姆定律”打好基礎。學生在前一節已經學習了《電阻》,對電阻的概念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已經理解了電阻的大小跟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但是滑動變阻器的結構和接線比較復雜,學生往往難以掌握,本節教學中,我采用探究性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探究,使他們在學習上獲得主動權,擺脫傳統教學中教師“灌”的陳舊方式。問題提出后,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通過實驗探究、實驗現象的記錄、比較歸納、討論交流等一系列教與學的活動,充分展現物理學科的特點的魅力,讓全班同學參與動手動腦,積極參加小組討論以及分工合作,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到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初步體驗科學研究中的曲直和艱辛,滲透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帶著教材走向生活的學習習慣,注重多種能力的協調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變阻器的構造、在電路中的符號,理解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過探究怎樣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知道正確使用變阻器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理解滑動變阻器的設計、制作過程,了解科學發明創造、科技革新的過程。
(2)通過探究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變阻器改變電阻的原理,產生動手操作使用變阻器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信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難點:根據要求正確使用與連接滑動變阻器。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多媒體演示法。
【教學用具】
自制多媒體課件、不同規格的滑動變阻器、電池組、小燈泡、鉛筆(或鉛筆芯)、金屬夾、導線若干、實物投影儀、多媒體教學平臺。
【課時安排】一節課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入新課
從列舉生活中需要改變音量或改變電燈泡亮度的實例(如:演示旋轉收音機音量旋扭可以改變音量、旋轉調光臺燈的控光旋扭可以改變等的亮度)入手,激發強烈的求知欲,創設良好情景,引入“變阻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物演示)
二、新課教學
1、探究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引出課題后,我采用分步引導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圖和連接實物圖。
問題:自己動手設計電路圖將臺上的儀器連接起來(干電池、燈泡、鉛筆芯、開關、導線連接起來,之后觀察燈泡是否會亮,有什么辦法可以改變燈泡的亮度。學生基本上能夠將電路連接起來,在探討改變亮度上,很多學生都能夠想到改變電阻的大小,但是改變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學生說可以改變干電池的個數,有的學生想到改電阻的長度。這時老師就需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告訴學生實際生活的電源的電壓220v是確定的,不能改變的,所以只能改變電阻(鉛筆芯)的長度。
下面請學生自己動手連接電路,并將連接鉛筆芯的導線一端打開,并使其在另一端滑動,觀察燈泡的亮度與接入的鉛筆芯的關系。
發現問題:連入電路的鉛筆芯越長,燈越暗,連入電路的鉛筆芯越短,燈越亮。先請學生思考然后回答,最后老師總結:電源的電壓不變,鉛筆芯越長,電阻大,電流小;鉛筆芯越短,電阻小,電流大,所以通過改變鉛筆芯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路的電流,這就是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通過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線的長度→改變電阻→改變電流──變阻器的原理。)緊接著,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不斷地改進,將一個長電阻線逐步改裝成一個變阻器。
討論滑動變阻器的構造(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1:材料選擇:鎳鉻合金線
為了滑動變阻器的調節的范圍更大,我們還需更長的電阻線,應該選擇什么材料最合適?引導學生參閱書本“幾種金屬導線的電阻值”,讓學生充分討論。最后得出結論:相同長度和橫截面積的條件下,鎳鉻合金線的電阻比較大點,容易調節。
問題2:導線太長──繞成線圈
有同學指出解決辦法是將導線繞成線圈,有的同學說,平時我們見到的縫紉機線,彈簧就是這樣的,我很滿意。(課件演示)我又開始引導:導線較軟,線圈沒有支架,容易散亂。
問題3:支架──絕緣材料(瓷筒)
首先,我提示大家,選導體作支架的,是導體還是絕緣材料,學生基本一致認為:絕緣材料。進一步引導:眾多的絕緣材料用什么材料較好呢?同學提出了很多方案,硬紙筒,圓木棒,塑料棒(沒有同學提瓷筒)我為了鼓勵同學們說:“很好,這些絕緣材料都可以做支架”。但我想提醒同學們,如果用這些材料作變阻器線圈支架的話,它也有的缺點,比如,線圈中通過的電流較大時,因導體發熱,容易出現什么不好的結果?這時,就有部分學生開始小聲地議論:會燒起來。這時,很多同學都醒悟過來,我讓同學們繼續找既能絕緣,又不會出現因電流過大而引導事故的絕緣材料。最終確定用瓷筒。
問題4:線圈短路──涂油漆絕緣
緊密排繞的鎳鉻合金線線圈橫向之間會導電,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提出用塑料以絕緣的時候,我作了一此引導,塑料、油漆等絕緣都可以,但塑料絕緣比油漆絕緣線圈占用的空間大,所以常用油漆絕緣。當絕緣問題解決后,我又提出新的問題,導線夾在密繞的被絕緣的導線上移動時,電路會出現什么問題?電路是否是通路?經過啟發、討論,采用部分刮漆的辦法解決達成了共識。
問題5:怎樣改變鎳鉻合金線的長度──滑片
引導學生回憶剛才做的實驗,導線一端在鉛筆芯上自由滑動。(課件演示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和金屬桿)
問題6:滑片靠在絕緣油漆上,不能跟鎳鉻合金線上接觸──將與滑片接觸的鎳鉻合金線絕緣油漆刮掉。(課件演示)
問題7:連接導線夾的導線→金屬棒(固定滑片)
問題8:為了使之連入電路→加接線柱。接著介紹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示意圖
3、介紹銘牌,引出注意事項:
(1)介紹銘牌含義
我采用讓學生試講,然后由師生共同糾正的方法,最后得出準確含義。
(2)注意事項
a、電路中的電流不能超過滑動變阻器通過的最大電流;
b、使用前應將電阻調到阻值最大端。
4、探究滑動變阻器正確使用規則
下面我們進行實驗探究:怎樣用滑動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首先要告訴學生滑動變阻器應該串聯在電路中不能并聯,同學們在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前要弄清下列7個問題。(用多媒體課件投影)
(1)滑動變阻器有4個接線柱而接入電路時,如果只需接兩個,共有幾種接法。
(2)滑動變阻器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是不變的。
(3)滑動變阻器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很小,幾乎為零?
(4)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隨著改變?向哪個方向移動時電阻變大?
(5)要使燈泡和變阻器中的電流大小相同,滑動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還是并聯?
(6)要使燈泡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應將滑動變阻器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7)畫出實驗電路圖。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電路圖及實驗步驟。最后把學生設計的電路圖和實驗結果拿出來投影,交流,最后引導學生總結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規則,然后再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變阻器的正確使用方法。此外,在指導學生判斷滑片移動引起電阻變化時,應注意讓學生培養先分析變阻器上電流的流向的習慣。
(結論:使用方法是上、下各接入一個接線柱,串聯在電路中。)(課件演示)
4、課堂小結: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和小組討論,歸納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5、完成課堂練習,老師巡視,給學生指導。
八、教學反思
1、本節課采用探究性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以老師教學生聽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思考,參與探究實驗,從課后學生的反饋來看,學生基本上能夠懂得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2、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設計實驗和探究,讓學生模仿科學家的探究途徑,體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學素養。
3、考慮到學生的智力水平、動手能力以及知識結構的不同等原因,因此,我到實驗室后對學生的座位重新做了編排,把物理成績好的跟差的分在同一小組,把動手能力強的跟相對較弱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這樣更加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發揮小組合作的精神。
4、由于變阻器的學習屬技能性訓練,因此探究的方式也與前面的學習有所不同,以提出思考性問題的方式展開,并且教材中的思考題只有動手操作,才會深刻體會,所以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要及時糾正,要提醒學生把滑片置于電阻最大位置,然后再合上開關,移動滑片,判斷接入電路電阻的大小的變化,觀察燈泡亮度的變化和電流的大小,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變阻器》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一、該節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變阻器》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電學部分的重要內容,是上節電阻知識的實際應用,又是后面“歐姆定律”的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在電學實驗占重要地位,學好變阻器,即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電阻的概念,又為今后的學習特別是做電學實驗必要的準備。根據三維教學目標及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現有的知識水平,通過課本的學習來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①熟悉常用的滑動變動器的結構,能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②會用滑動變阻器來控制電路中燈泡的亮度。
◆ 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探究等方法,學習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情分析:由于變阻器的部件比較多,接線柱多,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又是動態變化的,而課本一下子就提到一個叫滑動變阻器的裝置,對初二學生來說,在變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點較高,學生難于接受。根據學生以上特點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難點: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
【教材教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們提出“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價”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它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對身邊物理現象的已有觀察、對生產技術的已有感性認識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猜想,進而自行設計實驗、驗證假設、交流評價最后歸納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把科學知識的獲得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主動獲得對科學的理解,達到獲取物理知識、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探究性教學模式。
【教學程序】
一、新課引入:(約4分鐘)
采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應用演示實驗,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新課。具體做法是:教師出示調光臺燈實物,并當堂演示調光臺燈亮度的變化,并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讓學生提出問題:(投影)
①這種臺燈與其它的臺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調節旋鈕,臺燈的亮度有什么變化?
③它能夠改變亮度的原理是怎樣的?
(“導入”中創設了物理情景,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二、變阻器原理的學習:(約16分鐘)
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燈泡亮度的變化是由通過的電流引起的,而電流的變化則是由電阻的變化引起的。啟發學生猜想:調光臺燈的電阻變化是由改變導體電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實驗探究 學生會根據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三個因素(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和長度)去猜想,其中不排除有其它的想法。教師將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實驗小組,啟發學生設計出以下3種類型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改變導體的材料):如圖所示,在A、B間分別接入不同材料的導體電阻,如銅絲和鉛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方案二(改變橫截面積):如圖所示,在A、B間改變導線橫截面積(分別接入1根筆芯與2根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方案三(改變長度):如圖所示,在A、B間(有鄂魚夾)夾入一段鉛筆芯,使一端在鉛筆芯上自由滑動,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鉛筆芯的長度來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是提出問題獲得證據或數據的來源。在觀察到現象后及時作出記錄,這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交流評價 讓完成以上3種不同類型的小組相互交流,并歸納篩選出這樣一個結果:改變導體的長度能較方便地改變小燈泡的亮度。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調光臺燈,實質上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臺燈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們先來學習一種能改變電阻的器件──變阻器。其實,實驗室所用的變阻器也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
6.4 變阻器(板書)
原理:變阻器就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板書)
三、正確使用變阻器的學習(約20分鐘)
①變阻器結構的學習(約3分鐘)
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結合實驗桌上滑動變阻器的實物認識變阻器的主要構造,并重點強調觀察4個接線柱和表面涂有絕緣漆的合金線所繞成的線圈,猜想這種結構的設計有什么理由。然后打出投影:
◆ 電阻絲什么位置的絕緣漆被刮去了?為什么要刮去?
◆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是不變的?
◆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很小,幾乎是零?
教師結合投影片介紹其構造,理解銘牌上數據的物理意義;并要求學生學會畫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簡圖和電路符號。(板書)
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符號:
(該部分內容簡單,讓學生觀察,師生共同解決,教學中主要采用問題法和講授法。)
②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該部分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為了化解難點突出重點,我們在此設計了一個學生實驗,讓學生動手去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提出問題 (投影)
◆ 要使燈泡和變阻器中的電流大小相同,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還是并聯?
◆ 要能控制電流的大小,應該使用變阻器上的哪兩個接線柱?
◆ 要使燈泡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應將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 移動滑片時,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隨著改變?向哪個方向移動時電阻變大?
◆ 滑動變阻器上有4個接線柱,怎樣把這些接線柱接入電路?共有幾種接法?
實驗探究 學生相互討論,首先,設計出實驗電路如圖所示,接著根據各自制定的計劃進行操作,嘗試控制燈燈泡的亮度。同時,教師巡視,并指導各實驗小組將變阻器的實物連接、電路圖連接、及電路符號連接進行對照,研究電阻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交流評價 各小組分別結合各自的實驗結果相互討論,共同歸納出:(并板書)
使用: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本環節中重組了教材內容,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估”這一個性化的過程,去主動突玻“變阻器”這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
【板書】
板書將教學內容系統化、條理化,使學生易于掌握知識的重點、分散教學難點,加深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認識,便于學生筆記和復習,易于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3 變阻器
1.原理:利用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長度來改變電阻。
2.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3.符號:
4.使用:
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的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變阻器》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①熟悉常用的滑動變阻器的結構,能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②會用滑動變阻器來控制電路中燈泡的亮度。
◆ 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探究等方法,學習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滑動變阻器、可調臺燈、電位器。
學生:滑動變阻器、鉛筆芯、燈座、小燈泡、3v電源、開關、導線、實驗報告單(共計12組,每4人一組。)
【教材教法】
“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價”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約3分鐘)
采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應用演示實驗,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新課)。具體做法是:教師出示調光臺燈實物,并當堂演示調光臺燈亮度的變化,并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提出問題:
①這種臺燈與其它的臺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調節旋鈕,臺燈的亮度有什么變化?
③它能夠改變亮度的原理是怎樣的?
二、變阻器原理的學習:(約5分鐘)
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燈泡亮度的變化是由通過的電流引起的,而電流的變化則是由電阻的變化引起的。啟發學生猜想:調光臺燈的電阻變化是由改變導體電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實驗探究 用鉛筆芯使電路中的電流連續的變化
方案目的(改變長度):如圖所示,在導線間夾入一段鉛筆芯,使一端在鉛筆芯上自由滑動,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鉛筆芯的長度來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大小,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是提出問題獲得證據或數據的來源。在觀察到現象后及時做出記錄,這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揭示科學的神秘面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交流評價 讓學生動手完成并在小組相互交流,歸納篩選出這樣一個結果:改變導體的長度能改變小燈泡的亮度。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調光臺燈,實質上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臺燈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們先來學習一種能改變電阻的器件──變阻器。其實,實驗室所用的變阻器也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
原理:變阻器就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板書)
三、學習正確使用變阻器(約25分鐘)
①變阻器結構的學習(約5分鐘)
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結合實驗桌上滑動變阻器的實物認識變阻器的主要構造,并重點強調觀察4個接線柱和表面涂有絕緣漆的合金線所繞成的線圈,猜想這種結構的設計有什么理由。然后打出投影:
◆ 電阻絲什么位置的絕緣漆被刮去了?為什么要刮去?
◆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是不變的?
◆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很小,幾乎是零?
教師結合投影片介紹其構造,理解銘牌上數據的物理意義;并要求學生學會畫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簡圖和電路符號。(板書)
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符號:
(該部分內容簡單,讓學生觀察,師生共同解決,教學中主要采用問題法和講授法。)
②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20分鐘)
※該部分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為了化解難點突出重點,我在此設計了一個學生實驗,讓學生動手去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提出問題 (投影)
◆ 要使燈泡和變阻器中的電流大小相同,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還是并聯?
◆ 要能控制電流的大小,應該使用變阻器上的哪兩個接線柱?
◆ 要使燈泡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應將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 移動滑片時,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隨著改變?向哪個方向移動時電阻變大?
◆ 滑動變阻器上有4個接線柱,怎樣把這些接線柱接入電路?共有幾種接法?
實驗探究 學生相互討論,首先,設計出實驗電路如圖所示,接著根據各自制定的計劃進行操作,嘗試控制燈泡的亮度。同時,教師巡視,并指導各實驗小組將變阻器的實物連接、電路圖連接、及電路符號連接進行對照,研究電阻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交流評價 各小組分別結合各自的實驗結果相互討論,共同歸納出:(并板書)
使用: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本環節中以教材內容和設計好的實驗報告為主,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估”這一個性化的過程,去主動突破“變阻器”這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變阻器的正確使用歌:
串入電路,調流控壓;
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沒有變化;
接入電路,撥到最大。
四、變阻器的實際運用──油量表(5分鐘)
(設計本題目旨在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運用,更重要的是拓寬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觀看油量表動畫。
這里的“表”實際上是一個什么“表”?
這里的r1和浮子、指針實際上是一個什么裝置?這里的r2可否去掉?它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這里的表可否改換成電壓表?應如何改裝?
五、學生質疑與作業設計(7分鐘)
【板書設計】
變阻器
1.原理:利用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長度來改變電阻。
2.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等。
3.符號:
4.使用:
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的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教學反思】
一、課堂教學過程回顧
關于“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我采用了以下教學:
(一)討論問題
(1)滑動變阻器有4個接線柱而接入電路時,如果只需接兩個,共有幾種接法?
(2)每種接法中滑動變阻器上哪些部分有電流流過?
(二)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分兩大組,一組同學連(a、c)、(a、d)、(c、d)接線柱;另一組連(b、c)、(b、d)(a、b)接線柱,進行實驗,并記錄現象。
(三)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1)先請一組中的同學代表匯報結果,再請另一組同學代表匯報結果。
(2)由學生發現,接法不同,結果完全相反的結論。
(結論:使用方法是一上一下接入,串聯在電路中。)
(四)介紹銘牌,引出注意事項:
(1)介紹銘牌含義,我采用先讓學生先試說,再由師生共同糾正不準確詞句的方法,最后得出準確含義。
引出注意事項:
(a)電路中的電流不能超過滑動變阻器通過的最大電流。
(b)使用前應將電阻調到阻值最大端。
二、--意圖:
本設計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要求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大膽猜想與實驗。本節課側重點并不是放在知識結論上,而是放在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上。讓學生模仿科學家的探究途徑,體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設計中以問題的提出為起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并設計實驗方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到這樣的課“很有勁!”。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精神。這一點也正體現了新課程的新理念。
三、教學反思:
一個儀器,講清它的構造、原理、作用并不十分困難。怎樣使學生在較短時間里,由感性的膚淺認識──到理性的理解──再到熟練得使用?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受到啟發。我認為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設計方案、實施實驗,讓學生感覺知識離自己并不遠,努力思考就能想出好辦法,設計會更加合理。學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進,印象會更深,應用起來會更親切、更熟練。
教師即促進者,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根本變化,是教師角色轉變過程中的一次飛躍與突變。美國的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早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加開放的要求:“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非傳統的只注重‘教’的教師”。
新的課程觀更強調課程是一種活動,因為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學方法的掌握,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形成,都必須通過具體而生動的活動來實現。
本節課教師給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活動提供了一個展示的機會,作為教師,只是起到了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整節課45分鐘學生自主動手參與實驗探究占30分鐘之久),教師沒有越俎代苞。教師對學生的探究活動只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感受學生的所想所做,考慮如何恰當地指導,積極尋找學生的思想火花,遵循“不干涉”原則。比如在講授變阻器的原理時,教師引領學生分析與電阻有關的幾個要素為后面的教學設伏,并通過用鉛筆芯改變小燈泡亮度的實驗,讓學生自主得出應該改變導線的長度。接著教師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將鉛筆芯換成變阻器演示實驗,運用“類比”的方法因勢利導突破難點,揭示變阻器的原理,事實證明運用此法效果十分的好。在教授變阻器的使用時,教師又是讓學生自主討論分析、設計實驗方案并實施實驗,進而總結出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教師切忌不要操之過急,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實驗(本人用了25分鐘)。從課后的調查與作業效果來看,此處的教學十分成功。對于此處的探究教學而言,并不是說教師在課堂上就不能對學生進行指導,而是要根據具體的學情進行適度的指導,既不能全部包辦代替,更不能放手不管。要求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巡視到位、發現到位,并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恰當地點撥,適度地指導,既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又適當地放手讓學生分析、探究、討論,從而更好地實現了師生的“交流互動”。
課堂教學的好壞,并不在于教師是否把概念、規律講清講透講活,而是看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勤于思考、樂于探究進而總結出規律揭示其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說,鄙人認為這是一節成功的探究課。
《變阻器》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一、該節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變阻器》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電學部分的重要內容,是上節電阻知識的實際應用,又是后面“歐姆定律”的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在電學實驗占重要地位,學好變阻器,即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電阻的概念,又為今后的學習特別是做電學實驗必要的準備。根據三維教學目標及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現有的知識水平,通過課本的學習來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①熟悉常用的滑動變動器的結構,能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②會用滑動變阻器來控制電路中燈泡的亮度。
◆ 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探究等方法,學習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情分析:由于變阻器的部件比較多,接線柱多,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又是動態變化的,而課本一下子就提到一個叫滑動變阻器的裝置,對初二學生來說,在變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點較高,學生難于接受。根據學生以上特點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難點: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
【教材教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們提出“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價”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它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對身邊物理現象的已有觀察、對生產技術的已有感性認識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猜想,進而自行設計實驗、驗證假設、交流評價最后歸納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把科學知識的獲得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主動獲得對科學的理解,達到獲取物理知識、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探究性教學模式。
【教學程序】
一、新課引入:(約4分鐘)
采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應用演示實驗,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新課。具體做法是:教師出示調光臺燈實物,并當堂演示調光臺燈亮度的變化,并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讓學生提出問題:(投影)
①這種臺燈與其它的臺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調節旋鈕,臺燈的亮度有什么變化?
③它能夠改變亮度的原理是怎樣的?
(“導入”中創設了物理情景,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二、變阻器原理的學習:(約16分鐘)
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燈泡亮度的變化是由通過的電流引起的,而電流的變化則是由電阻的變化引起的。啟發學生猜想:調光臺燈的電阻變化是由改變導體電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實驗探究 學生會根據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三個因素(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和長度)去猜想,其中不排除有其它的想法。教師將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實驗小組,啟發學生設計出以下3種類型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改變導體的材料):如圖所示,在a、b間分別接入不同材料的導體電阻,如銅絲和鉛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方案二(改變橫截面積):如圖所示,在a、b間改變導線橫截面積(分別接入1根筆芯與2根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方案三(改變長度):如圖所示,在a、b間(有鄂魚夾)夾入一段鉛筆芯,使一端在鉛筆芯上自由滑動,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鉛筆芯的長度來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是提出問題獲得證據或數據的來源。在觀察到現象后及時作出記錄,這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交流評價 讓完成以上3種不同類型的小組相互交流,并歸納篩選出這樣一個結果:改變導體的長度能較方便地改變小燈泡的亮度。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調光臺燈,實質上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臺燈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們先來學習一種能改變電阻的器件──變阻器。其實,實驗室所用的變阻器也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
6.4 變阻器(板書)
原理:變阻器就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板書)
三、正確使用變阻器的學習(約20分鐘)
①變阻器結構的學習(約3分鐘)
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結合實驗桌上滑動變阻器的實物認識變阻器的主要構造,并重點強調觀察4個接線柱和表面涂有絕緣漆的合金線所繞成的線圈,猜想這種結構的設計有什么理由。然后打出投影:
◆ 電阻絲什么位置的絕緣漆被刮去了?為什么要刮去?
◆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是不變的?
◆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很小,幾乎是零?
教師結合投影片介紹其構造,理解銘牌上數據的物理意義;并要求學生學會畫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簡圖和電路符號。(板書)
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符號:
(該部分內容簡單,讓學生觀察,師生共同解決,教學中主要采用問題法和講授法。)
②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該部分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為了化解難點突出重點,我們在此設計了一個學生實驗,讓學生動手去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提出問題 (投影)
◆ 要使燈泡和變阻器中的電流大小相同,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還是并聯?
◆ 要能控制電流的大小,應該使用變阻器上的哪兩個接線柱?
◆ 要使燈泡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應將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 移動滑片時,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隨著改變?向哪個方向移動時電阻變大?
◆ 滑動變阻器上有4個接線柱,怎樣把這些接線柱接入電路?共有幾種接法?
實驗探究 學生相互討論,首先,設計出實驗電路如圖所示,接著根據各自制定的計劃進行操作,嘗試控制燈燈泡的亮度。同時,教師巡視,并指導各實驗小組將變阻器的實物連接、電路圖連接、及電路符號連接進行對照,研究電阻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交流評價 各小組分別結合各自的實驗結果相互討論,共同歸納出:(并板書)
使用: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本環節中重組了教材內容,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估”這一個性化的過程,去主動突玻“變阻器”這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
【板書】
板書將教學內容系統化、條理化,使學生易于掌握知識的重點、分散教學難點,加深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認識,便于學生筆記和復習,易于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3 變阻器
1.原理:利用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長度來改變電阻。
2.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3.符號:
4.使用:
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的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