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聲現象》知識點歸納(精選6篇)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現象》知識點歸納 篇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
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15℃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聽到聲音的兩種途徑:耳朵聽聲和骨傳聲
雙耳效應: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
聲音的特性
聲音的三大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3、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由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聲的利用
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利用超聲波碎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
儀器等
醫生查病時的“聞”,b超診病,敲
鐵軌聽聲音等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現象》知識點歸納 篇2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現象:
1、課本p13圖1.1-1的現象說明: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練習:①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20-XX0次/秒之間。
②《黃河大合唱》歌詞中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的“吼”、“叫”“咆哮”的聲源分別是空氣、馬、黃河水。
③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練習:①p14圖1.1-4所示的實驗可得結論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②“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練習:☆有一段鋼管里面盛有水,長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聽到3次聲音。傳播時間從短到長依次是:表示固體、液體、氣體的速度
☆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煙時記時。若聽到槍聲再記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步時間要 晚 (早、晚)0.29s (當時空氣15℃)。
☆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時可觀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不同;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停止。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征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
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練習:解釋蜜蜂飛行能憑聽覺發現,為什么蝴蝶飛行聽不見?蜜蜂翅膀振動發聲頻率在人耳聽覺范圍內,蝴蝶振動頻率不在聽覺范圍內。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現象:
1、課本p13圖1.1-1的現象說明: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練習:①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20-XX0次/秒之間。
②《黃河大合唱》歌詞中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的“吼”、“叫”“咆哮”的聲源分別是空氣、馬、黃河水。
③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練習:①p14圖1.1-4所示的實驗可得結論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②“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練習:☆有一段鋼管里面盛有水,長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聽到3次聲音。傳播時間從短到長依次是:表示固體、液體、氣體的速度
☆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煙時記時。若聽到槍聲再記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步時間要 晚 (早、晚)0.29s (當時空氣15℃)。
☆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時可觀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不同;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停止。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征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
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練習:解釋蜜蜂飛行能憑聽覺發現,為什么蝴蝶飛行聽不見?蜜蜂翅膀振動發聲頻率在人耳聽覺范圍內,蝴蝶振動頻率不在聽覺范圍內。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現象》知識點歸納 篇3
§1.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15oc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一般來說,固體中聲速最快,氣體中聲速最慢。
4.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1.2《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一.人感知聲音的兩種方式:
1.空氣傳導:外界聲音——鼓膜振動——聽小骨及其它組織——聽覺神經—大腦
2.骨傳導: 外界聲音————————頭骨、頜骨—————聽覺神經—大腦
二.雙耳應、立體聲
1.雙耳效應:通過雙耳可以感知聲音是從哪個位置傳過來。
2.立體聲:用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箱放音,我們感覺到聲音好象是從某個位置傳來。
§1.3《聲音的特性》
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由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指尖聲與沉聲)
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由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指大聲與小聲)
音色:不同物體發聲特征不同,是因為音色不同。(指不同物體發聲)
頻率: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赫茲(hz)
人的聽覺范圍:20hz-20000hz
超聲波:大于20000hz
次聲波:小于20hz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聲可從兩方面定義:
1.從物理學角度定義:噪聲是指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
2.從環境保護角度定義: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叫噪聲.
二、噪聲等級單位:分貝(db)
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
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三、控制噪聲的三種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1.5《聲的利用》
一、聲傳遞信息
1.回聲定位.(如:蝙蝠靠超聲波探測 )
2.利用聲吶探測海深和探測魚群.
3.利用超聲波檢查人體疾病.(如:b超)
應用實例:超聲波探傷 超聲波探測海深 超聲波探測魚群 b超
二、聲波傳遞能量
1.超聲波清洗機.
2.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結石.
應用實例:超聲波清洗機 超聲波加濕器 超聲波除結石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現象》知識點歸納 篇4
第一章 聲現象
第一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 聲源:振動的發聲物體。
2. 聲音的產生: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生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鞭炮爆炸、氣球爆炸、雷聲、笛子聲等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3. 聲音的傳播:聲以波的形式傳播著。
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多數情況下,聲音的傳播速度v氣<v液<v固。
4. 聲速:聲傳播的快慢用聲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
影響聲速的因素:介質的種類、介質的溫度。
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第二節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 聽覺的傳播途徑:發聲體振動→(通過空氣等介質傳播)→鼓膜振動→(通過聽小骨等組織傳播)→聽覺神經傳遞信號→大腦產生聽覺。
2. 骨傳導的傳播途徑:發聲體振動→(頭骨、頜骨)→鼓膜振動→(聽覺神經)→大腦
骨傳導的原理:固體可以傳聲。
演員進行《千手觀音》的排練、貝多芬聽鋼琴聲、使用助聽器聽聲音都利用了骨傳導。
3. 耳聾包括傳導性耳聾和神經性耳聾。傳導性耳聾者可以利用助聽器聽聲音,而神經性耳聾者很難再聽到聲音。
4. 雙耳效應: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人們通過雙耳效應,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聲音傳來的方位;但聲源在我們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時我們并不能準確判斷,因為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幾乎相同,雙耳效應不明顯。
雙耳效應的應用:立體聲。
第三節 聲音的特性
1. 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2.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的符號為f,單位為hz。
1hz的物理意義:物體在1s內振動1次。
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頻率。物體的振動頻率越高,發出的音調越高。
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從20hz到XX0hz。
超聲波是高于XX0hz的聲音;次聲波是低于20hz的聲音。這兩種聲人都聽不到。
蝙蝠、海豚能發出超聲波。海豚、貓、狗能聽到超聲波,狗還能聽到次聲波。
演示實驗: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
【設計實驗】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
【現象】在使用同種材料的情況下,伸出桌邊越短,音調越高;伸出桌面越長,音調越高。
【結論】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著音調的高低。物體振動頻率越高,發出的音調越高。
【注意】① 使鋼尺兩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
② 不要聽桌面被拍打的聲音。實驗的研究對象是鋼尺,聽桌面聲音是錯誤的。
樂器調弦,改變的是音調。分辨碗的好壞時(敲擊),主要分辨音調,其次分辨音色。
見書上圖1.3-8的水瓶琴,
對瓶口吹氣時,聲音是由瓶內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空氣柱越長(水越少),音調越低。
敲擊瓶體時,聲音是由瓶體振動產生的。空氣柱越短(水越多),音調越低。
3. 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
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
決定響度大小的因素:振幅、距離發聲體遠近。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探究實驗:探究影響響度的因素。
【設計實驗】如書上圖1.3-4所示,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
【現象】用不同的力敲擊,兵乓球被彈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彈起的高度越大。
【結論】發聲體的振幅決定響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
4. 音色:反應聲音的品質。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音色來辨別不同的聲音。
音色決定于發聲體本身。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同。
聲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現出來。
音調和響度相同、音色不同的聲音,它們的波形在大體上沒有區別,而在小的振動處有區別。
第四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講,噪聲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
2. 人們以分貝(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
3. 0 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不是沒有聲音);
30~40 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
70 db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
長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并產生神經衰弱、頭疼、高血壓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達150 db的噪聲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4. 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 90 db;
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 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
5. 控制噪聲的辦法: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防止噪聲產生——城市內禁鳴喇叭、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阻斷噪聲的傳播——馬路兩側的隔聲板、植樹造林、夾層為真空的雙層玻璃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耳罩
6. 當今社會的四大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第五節 聲的利用
1. 聲能傳遞信息的重要應用:
回聲定位:蝙蝠發出超聲波,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聲吶(探知海洋深度,繪出水下數千米處的地形圖)
“b超”
根據超聲波的反射情況,可以檢測鋼管等物體內部是否有裂縫。
超聲波探測儀
2. 聲能傳遞能量的重要應用:超聲波清洗鐘表等精密機械、超聲波治療人體結石等。
3. 回聲:聲音的反射現象。
計算公式:s=vt/2(由速度公式推導出來)
應用:回聲定位、圜丘等。
回聲和原聲至少相差0.1 s(在15℃空氣中的距離為17 m)以上才能感覺有回聲。如果原聲和回聲間隔不到0.1 s,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可加強原聲。
雪地感覺較寧靜(電影院的墻壁使用較粗糙的材料)的原因:蓬松多孔的結構能吸收聲音,聲音經過多次反射,能量減小。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現象》知識點歸納 篇5
學完聲現象后 ,讓學生寫學習體會, 初二二班的宋念晨同學的感想頗深.全文如下:
《無聲的世界》
學過聲的現象 我對聲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領悟。櫻兒從呱呱墜地的那時起,就無時無刻不在與聲打交道。正因為有了聲,我們人類的世界變的多么美好,我們能通過聲可以相互交流、學習、關心。如果沒有聲,我們的世界將會失去一半的光彩。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在研究聲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科學家根據蝙蝠采用的方法-——回聲定位,發明了聲納,還發明了雷達;還能利用超聲波更準確的獲得人體內部疾病的信息;還通過“B超”得知病人體內的身體狀況;利用超聲波為孕婦作常規檢查,可以確定胎兒的發育狀況;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
看著這些高科技利用聲音的例子,誰會想到“一個小學生在家寫作業,被鄰居家的電視聲擾的無心去寫”,“班內亂糟糟的聲音使人無法集中精力學習”,“一家木俱廠在用鋸割木頭時,常會亂到正在午休的人們”┄┄ 有這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看,聲音并不都是那么美好,而它(噪聲)成了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的污染之一。聽人說生活在森林中的人極少得病,肯定是跟逃離了大街上人來車往的糟雜聲有著密切的關系。70分貝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中,聽力會嚴重影響并產生神經衰弱、頭疼、高血壓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150分貝的噪聲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看了這段資料,我逐漸討厭起現在大街上“篤篤”的汽笛聲及一切干擾我學習和休息的聲音 。
我曾幻想過生活在無噪聲的環境中,那該多好呀!人們可以安安穩穩的睡覺,高高興興的學習,再也不用為噪聲而煩惱了,我在無噪聲哪個環境中學習該多好呀!
我真想造出一種機器,這種機器在兩個人說話時,不讓第三個人聽到。幻想畢竟是幻想。要想我們在無噪聲的環境中生活,那還要我們共同攜手打造。大街上,如果每人少按一下喇叭聲,大街便會安寧;教室里如果每個人少說一句話,我們的學習效率將普遍提高。控制噪聲,人人有責,愿我們在今后幾年中“無噪聲的世界”不再是幻想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現象》知識點歸納 篇6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20-XX0次/秒之間。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聲音的特性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5、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三、聲的利用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