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生活中的透鏡》學案人教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八年級學生
2、學科:物理
3、課時:1課時
二、教學課題 《生活中的透鏡》
本節課圍繞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等儀器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的過程中對凸透鏡的成像有直觀、感性的認識,對學習下一節課《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起到鋪墊作用。通過組織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自己親自動手制作望遠鏡,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學好這一學科的信心。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2)、知道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成像特點,以及相應的物體和像的大致位置。
(3)、提高用實驗的方法驗證猜想的意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體會,了解照相機的成像特點。
(2)、學生通過對比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的成像特點,能描述實像和虛像的特征。
(3)、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模擬照相機的制作和使用,獲得成功的愉悅。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學道理。
3、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透鏡》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的第二節內容,教材將本節內容放在《5.1透鏡》之后,《5.3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之前,意在讓學生了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科學技術在制作產品時的重要價值,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并對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成像形成豐富的、具體的感性的認識,為探究凸透鏡成像做準備。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接觸物理學習已有兩個多月,能夠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對于學習物理的方法—實驗法也比較熟悉,但是學生有計劃的實驗、有目的的觀察的能力還沒有形成,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對比分析,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實驗現象背后蘊含的物理知識這一能力還需要進一步訓練。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需要給學生提供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等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的過程。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學會有目的觀察,并將觀察的現象表達出來,最后再由學生及老師用物理語言嚴謹的詮釋出實驗現象背后蘊含的物理知識、規律。
教學重點: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的主要特征;物距與像距的大小比較。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的像,對比、分析,歸納出他們的成像特點,并能區分實像和虛像
教學用具:
1、教師演示器材:實物照相機、模型照相機、投影儀、投影片、放大鏡。
2、學生制作器材:模型照相機材料(兩個直徑相近的圓紙筒,一個焦距5—10cm的凸透鏡、半透明薄膜、膠帶)
四、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