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重難點: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器具:多媒體教學系統,卡紙,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大風車這個節目嗎?老師帶來(風車),你們喜歡玩嗎?(教師前后拉動,使得風車依次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
提問:同學們,風車有時向這邊轉,有時向那邊轉,這兩個方向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叫做什么呢?(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
(課件展示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圖片)
設問:我們看到風車旋轉的時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們用一些圖形來旋轉的話,情況又會怎樣呢?(圖形器材展示出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圖形的旋轉(板書)
二、創設情景,進入新課內容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獲得。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請欣賞!
(課件展示圖片)
教師:這些圖片有什么特點呢?(由一個圖形經過旋轉變化而成的)
學生:漂亮,正方形,旋轉等等。
教師:取出一個大圖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們看看,這個小圖形怎樣才可以變成上面的大圖形呢?
學生:觀察,討論,回答。
教師:進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當然,每一次的旋轉,都要學生說說是什么圖形繞著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
學生:o點,90度 ┈┈
教師:(課件展示兩個圖形各形成兩個大圖形的過程。)設問:還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轉使得圖形變得漂亮?請同學們拿起我們的卡片和小圖形試試看。(目的在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
學生:(分組,拿起表格,小圖形在桌子上試試看。)
教師:請同學回答,上來示范。(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說一說旋轉的過程和旋轉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學生:匯報旋轉時應注意的問題。(找準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方向)
三、鞏固新知
1 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
2 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此活動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為讓學生體會到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可以先讓學生沿著三角形的邊把三角形描下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最后說一說這個三角形是圍繞那一點旋轉的。
3 先請學生想一想,再根據要求進行旋轉操作,并把每次旋轉過程中所得到圖形描下來。接著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四、小結
同學們的表現真的很不錯哦!
通過學習,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同學互相交流。
五、課后作業
課本第54頁說一說的1題和2題。
板書設計
圖形的旋轉
以哪個點為中心 旋轉的方向
(固定不動) (順時針 逆時針)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通過操作、觀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
教學重點:
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教學難點:
讓學生清楚的表述圖形的旋轉過程。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基本圖形卡片、帶有小方格的紙,教師準備多媒體演示文稿、紙做小風車。
教學時間:
2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在游戲中導入新知
1、教師手拿風車走向講臺。
問:同學們,認識它嗎?玩過嗎?在今天這個舞臺上你敢玩嗎?
找一名學生上臺展示玩法。
問:在你玩的過程中,這個風車的風葉是怎樣運動的?它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2、看了剛才這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大家是不是也想玩一玩呀?那么就請同學們想辦法讓手中的東西、桌子上的東西、包中的東西旋轉起來,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最會玩?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1、剛才,老師看了一下這位同學的玩法,這位同學的玩法很獨特,我們就請到前面來 展示一下他的玩法。
你能用語言具體描述一下它的旋轉過程嗎?(說清繞哪一點、按什么方向旋轉,旋轉的角度)
1、剛才大家都讓自己手中的東西旋轉了起來,玩的開心嗎?下面我們換一個玩法。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們讓一個基本圖形旋轉起來,會形成什么樣的圖案呢?
2、大屏幕呈現一些美麗的圖案。
這些圖案美不美?這里的每一個圖案都是經過一個圖形的旋轉而得到的,今天我們就走進圖形旋轉的天地。
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
二、在實踐中探索圖形的旋轉過程
1、請大家繼續欣賞這些美麗的圖案,他們分別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呢?下面我們就這兩幅圖為例來探討一下。為了方便大家清楚表述旋轉的過程,我們可以先明確一下他們的位置。請大家在學具中任選一個圖形,親自演練一下他們的旋轉過程吧!
2、學生演練圖形旋轉的過程。
3、找同學在實物投影上邊說邊演示圖形的旋轉過程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說清楚圖形是繞哪一點旋轉,按什么方向旋轉,旋轉的角度。
4、教師在學生演示完以后要追問:還有沒有其他的旋轉方法?
5、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這兩幅圖的旋轉過程,進一步引領學生觀察和說清楚圖形的旋轉過程。
三、小結圖形旋轉的要素
1、大家今天不光玩的開心,我們還在玩中學到了知識。請大家思考:我們怎樣清楚的表述一個基本圖形的旋轉過程呢?
2、學生討論后匯報。
3、結合學生匯報,板書:1、中心點2、旋轉方向 3、旋轉的角度
4、提出建議:希望同學們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在以后的學習中,選擇一個圖形創設一幅自己喜歡的美麗圖案。
附板書設計:
圖形的旋轉
1、中心點
2、旋轉方向
3、旋轉角度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重難點: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一、創設情境
用數學書按老師的指令做平移或旋轉運動。師:大家做得這么好,老師請你們欣賞幾幅圖案。(課件出示)想知道它們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教師演示)請你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它們都是由簡單的圖形通過旋轉得到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出示課題:圖形的旋轉)
二、探究學習
1、活動一:課件出示轉換前后的兩幅圖。先讓學生觀察圖a是如何變換成圖b的,再讓學生擺一擺,說一說。
結合課件和實物展臺演示。
2、活動二:小組同學合作,利用兩個三角形設計一個圖形,然后利用旋轉的知識進行變換,并說說它的變換過程。強調繞哪一個點旋轉的。(板書:旋轉點不動 大小不變 順時針或逆時針)
3、選擇:教材55頁說一說第1題。操作并利用課件加以演示。
4、活動三:(教材54頁風車)課件出示。用手中的學具你能變換出這個圖形嗎?小組共同探究。邊打操作邊說說你們是怎樣做的?
強調哪個圖形繞哪一個點旋轉,如何旋轉,旋轉多少度。
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大小不變、點o是固定的,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5、活動四:教材55頁說一說第2題。把手中的三角形與方格紙上的三角形重合起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o為中心進行旋轉(旋轉的角度是90度),最后在小組里面說一說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圖案都是這樣旋轉得來的,你們能根據這個方法或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設
6、活動五: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任意的三角形,接著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繪下來,讓孩子們自己去創造,老師作適當的指導。
7、總結。 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三、拓展練習,延伸應用
1、p56"試一試"的第2題
練習時,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或平移后的圖形。
2、p56"試一試"的第3題
練習時,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請你在課后自己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可以應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進行設計,相信你能成功的!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圖形的旋轉
教材分析:
旋轉也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平移與旋轉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何現象。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二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于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直觀認識旋轉圖形,培養同學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發揮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體會旋轉的特征。例如:通過制作陀螺并使之轉動,感受旋轉。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生活事物鐘表,旋轉門等,使學生感受相關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并辨別旋轉圖形,并能判斷旋轉點或線以及旋轉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入新課
老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平移的內容,接下來我們就來復習一下關于平移的知識。(播放課件PPT,展示圖片復習平移)
老師:誰能說說生活中常見的的平移現象嗎?
同學:觀光電梯,推拉窗
老師: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看來大家對平移的內容掌握的都很好。那么,現在請大家看看這幾幅圖是什么現象呢?
同學:給出自己的答案。(不是平移,因為方向發生了改變。)
老師:既然這些圖片不屬于平移,那應該叫什么呢?下面我們就共同研究一下這種特別的運動方式。(PPT翻頁)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的娛樂項目,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待會兒告訴我你發現了什么?
二、探求新知,感受旋轉
同學:他們都是圍繞中心運動,都是旋轉現象。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5
一、創設情景、感受旋轉
1、出示3張圖片:風扇、風車、禮花
師:這些物體都在怎樣運動?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嗎?
小結:像這樣的運動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旋轉。
師: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還有很多,你能舉個例子嗎?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圖形的旋轉現象。(揭題)
出示旋轉概念: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頂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
二、認識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
出示轉桿圖片
提問:
(1)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轉桿分別是怎樣轉動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轉動例子?
(3)理解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含義,轉桿打開與關閉時,旋轉過程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哪一種與時針旋轉的方向相同?
小結: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轉桿打開是逆時針旋轉90°,轉桿關閉是順時針旋轉90°。
三、認識旋轉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圖:把三角尺繞A點旋轉90°
師:“繞A點旋轉”是什么意思?這個點能動嗎?學生自練
師:旋轉后的邊與旋轉前有什么關系?誰能說說自己是怎么畫的?
師:你覺得將圖形在旋轉時,要確定什么?
出示旋轉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觀察、交流;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從6:00到9:00與從9:00到12:00時針都旋轉了90度。
(3)如果去掉臺秤上的物品,指針又是怎樣旋轉的?轉盤上的指針呢?
2、“想想做做”第2題
提問:你是怎樣畫的?
共同小結:要確定旋轉后長方形的位置,關鍵在于確定相交于A點的兩條鄰邊的位置;要確定旋轉后小旗圖的位置,關鍵在于確定旗桿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
(1)觀察每組中的兩個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2)你能旋轉每組中的一個圖形,使每組圖形變成一個長方形嗎?
(3)你是怎樣畫的?最后一個圖形只旋轉一次能成嗎?它一共旋轉了多少度?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將圖形按一定角度旋轉時,要注意什么?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6
《圖形的旋轉》一課知識較抽象,必須借助教具和學具才能完成。課前,我先讓學生自己準備一些簡單易做的學具,我為學生也準備了較小的直角三角形學具.我也準備一張與書上一樣的圖案,再把它分成相同的四個基本圖形。課上,我讓學生交流,即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我覺得在教學時,因材、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既有學生的親身體驗,又有同學的合作體驗,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節課的小組合作學習很成功,學生在活動中動口、動手、動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感覺上這樣的課輕松多了,效果也好多了。但課堂秩序的把握仍是我急需解決的問題.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7
一、說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一節《圖形的旋轉》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充分的經歷與欣賞中感悟旋轉;同時針對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引導學生對比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以滲透剛體變換的思想。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運用旋轉設計圖案。
能力目標:運用觀察、操作、歸納、聯想等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感悟數學的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難點:認識圖形的旋轉,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教學難點是: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并運用旋轉設計圖案。
三、說教法與學法
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只初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接觸了兩種圖形變換方式:對稱、平移。本課是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第三種圖形變換——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四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在其認知過程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要本著“邊操作邊感悟”的原則,讓學生在經歷中體會旋轉的三要素,感受圖形旋轉帶來的變換美。
四、說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方格紙 、 自制風車
五、流程設計:
(一)游戲激趣,感受圖形的旋轉
此環節通過創設情景,初步感受旋轉。利用學生比較喜歡的情景,即風車,美麗的圖形等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展示出了單一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美,更激增興趣,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欲望:怎樣旋轉才能得到這么漂亮的圖案?真正關注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的探索。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把圖形在表格中的旋轉這一難點融入探究風車是怎樣制作的情景中,然后讓學生自主討論這個活動中研究出的圖形旋轉的三要素,即中心點,旋轉方向,旋轉的度數。在教學中我遵循這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數學活動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三)動手做一做
此環節我設計了一組練習,當55頁1題完成后,我讓學生通過剛才學習的知識,動手在方格紙上,擺一個漂亮的圖案。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鞏固新知,建立空間觀念,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啟發引導,拓展思維
拓展延伸,學生利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制作自己喜歡的圖形以及設計出美麗的圖案。進一步突出本課的難點,發展學生的想像、創造能力本。
(五)本課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嗎?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8
一、學生起點分析
通過第一節的學習,學生已對平移的基本性質有了的認識,能否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質來學習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能否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成了本節課學習的重要任務。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實例,讓學生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掌握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發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2.確定一個圖形平移的位置的條件。
能力訓練:
1.對具有平移特征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畫圖和動手操作等過程,掌握畫圖技能。
2.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情感與價值觀:
1.通過畫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對具有平移特征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畫圖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審美觀念。
教學重點: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教學難點: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環節 復習回顧平移的基本性質,引入課題
如圖,將線段AB平移,得到線段AB,則圖中的線段有怎樣的位置關系?有哪些相等的線段?
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幫助學生復習了平移的基本性質:經過平移,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AA∥BB且AA=BB, A B∥AB且AB =AB)
如果給出了線段AB,也給出了平移方向和平移距離,你能作出選段AB經平移后的對應選段AB嗎?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簡單的平移作圖。
第二環節 觀察操作、探索歸納平移的作法
⑴已知線段AB和平移距離及方向,求作AB的對應線段AB。
讓學生觀察、動手畫圖。
得出已知平移距離和方向的作圖:過A作平移方向的平行線,在平行線上沿平移方向上截取線段,使其長度等于平移距離,即得點A的對稱點A。點B的對應點B的做法同上。
(2)已知線段AB和平移后點A的對應點A ,求作AB的對應線段AB
和上面的(1)相比,這里的新問題,不知道平移距離和平移方向,而只知道某點的對應點,該怎么辦?鼓勵學生思考、交流、動手畫圖。
連接A,A,得到線段AA,則AA的長度就是平移距離,有A到A的方向就是平移方向。于是問題轉化為前面已經解決的問題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畫圖中,若有學生有不同的畫法,應鼓勵學生交流、討論。這時,可以思考:“畫出選段AB的方法只有(1)中的方法嗎?還有沒有其他的畫法”。若學生在處理簡單的線段問題時,畫法比較單一,這個討論可以放在(3)之后。
(3)將(2)中的圖形略微復雜化一些。已知平面圖形以及該圖形上的某一點經平移后的對應點,求作平移后的平面圖形。
例題1 經過平移,△ABC的頂點A移到了點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留給學生完成。在學生完成平移的作圖后,根據前面的若干個作圖問題,增加“議一議”內容。
①還有什么其他方法,作出△DEF嗎?
②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知道原來圖形的位置外,還需要什么條件?
對于①,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平移作圖的常用方法以及這些作法所依據的原理。
方法一:過點B、點C,分別作線段BE,CF,使得它們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連接DE,DF,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圖形。
方法二:過點D分別作出與AB,AC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DF,連接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圖形。
方法三:因為平移后的圖形與原圖形是全等,所以過點B作線段BE,使得它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得到另一個對應點E(或者過點D作與AB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得到另一個對應點E)后,按原方向作△ABC的全等△DEF。
對于②,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條件為:
(1)圖形原來的位置
(2)平移方向
(3)平移距離.
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只有這三個條件都具備,我們才能準確地找到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進而作出它平移后的圖形。
第三環節 課堂練習
1.如圖,將字母A按箭頭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解:在字母A上,找出關鍵的5個點(如圖),分別過這5個點按箭頭方向作5條長3cm的線段,將所作線段的另5個端點按原來的方式連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圖形。
2.
將圖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3.圖中的窗欞輪廓是由一個半圓和一個矩形組成,試作出這個圖案向左平移10格后的圖案。
解:分別確定矩形的四個頂點和半圓的圓心,向左平移10格后的位置,畫半圓(以“圓心”平移后的位置為圓心,以6格的邊長為直徑),連線即可。
第四環節 課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作平面圖形平移的圖形,進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性質,并且還知道要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有:
①此圖形原來的位置
②平移方向
③平移距離等三個條件
在作圖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
第五環節 課后作業
1.必做習題:習題3.2 2,3,4
2.選做習題
(1)如圖,正方形ABCD邊長為4,沿對角線所在直線l將該正方形向右平移到EFGH的位置,已知△ODH的面積為92,求平移的距離.
(2)如圖,在△ABC中,D,E是BC上的點,且BD=CE,求證:AB+ACAD+AE.
四、教學設計反思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通過對上節課學習的平移的基本性質的復習,為新知的探索作好鋪墊,進而引出新課課題簡單的平移作圖。在例題的選擇和設計上,循序漸進,前一題往往是后一題的基礎,后一題通過化歸都可轉化為前一題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滲透數學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化歸。
在練習的設計上,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逐步熟練應用平移的特征、平移作圖的方法,從而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設計了不同難度的習題,提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⒊讓學生欣賞美、感知美、創造美,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
教學難點:
能找出旋轉后的原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解決問題。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課件出示一組圖案):現在看看老師收集的這些圖案漂亮嗎?觀察這些圖案,你發現了什么?(生自由說:軸對稱;四個一樣的圖案組成的)
師:沒錯,在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的。你們想不想試試也用一個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成一個美麗的圖形?好,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圖形的旋轉》。下面我們以第一個圖為例,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個圖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2、操作演示,學生觀察。
師:現在我們以圖形A為基本圖形,來旋轉變出這個圖形來。
師:要想旋轉出這個圖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誰想來試一試?其它同學觀察,上來旋轉的同學要邊做邊想,旋轉時要注意什么?
師:誰來說說,剛才這個同學是怎么樣旋轉的?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3、課件演示,學生觀察。
(1)、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觀察課件演示旋轉過程:呈現第一次旋轉。
師: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形A怎么樣旋轉得到圖形B?
生:a、圖形繞點O旋轉
b、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c、旋轉90度。
(2)呈現第2次和第3次旋轉后 的圖案
師:怎么樣得到圖C和圖D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演示旋轉過程。
4、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想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說哪些方面?圖形旋轉時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中心、方向、度數)
師:對!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是什么在旋轉,最重要的是要說清旋轉圍繞的點,旋轉的方向,旋轉多少度。
二、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1、師:現在都會說了嗎?好!下面請你仔細觀察,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為中心旋轉的。比比看,這回誰說的最準確。(完成55頁說一說的第一題。)
學生根據課件的演示,說一說。
師:大家觀察這三組圖形有什么發現?(用同樣一個三角形旋轉,旋轉的中心點不一樣,旋轉后得到的圖形也不一樣。
2、轉一轉,說一說,完成第56頁試一試的第一題。
師:同學們說得真棒,我想大家更想動手試一試吧! 請同學拿出圖形,按照書上的四幅圖,和同桌合作先轉一轉,再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1)學生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2)請同學上臺演示,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3、師:旋轉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同學們知道用風力發電的大風車嗎?你們看,下面請同學們觀察大風車中的圖形(課件出示)
師:圖形1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以后是哪個圖形所在的位置?(課件演示,學生搶答,關鍵說說是怎么發現的)接著讓學生填寫52 頁說一說的第二題。
師:就是這個圖案,不能用其它方法把它旋轉出來?
三、數學萬花筒。
在數學世界里,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美麗的圖案演示數學萬花筒的三個圖案,你們根據這個方法來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嗎?請同學們用學具盒里的一個圖形,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那么我們第一步該做什么?(固定一個點作為中心點)第二步呢?(我用動作告訴學生:旋轉90度)在接著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繪下來。大家有沒有信心?小設計師們開始行動吧!
學生設計,師適當指導,然后展示。
四、歸納總結。
⑴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⑵班上交流,引發更多的同學進行反思。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圖形的變換》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56頁。
〖教材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引入:
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風車。
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誰來說說,在風車的運動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決旋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
出示鐘面
在數學里,我把向這個方向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
逆時針方向。
手勢,比劃。
小結:在剛才的運動方式中,我們可以說,
風車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或者風車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
會說了嗎?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是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想知道嗎?)
那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那么我們選一副簡單的圖案,由易到難研究它是通過怎樣的簡單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請仔細觀察。
課件展示
為了便于研究,老師還專門做了一個這樣模型把它粘貼在黑板上。
討論:
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狀、大小都不變)
師:從圖形A到圖形B是如何變換的?
是如何旋轉的。(繞點O順時針方向。。。。。。)
旋轉了多少度?
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說一說)
結合圖例,圖中畫出對應邊,標出旋轉角。測量。
這個度數叫做旋轉度數
小結出,圖B可以看作圖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誰能完整地再說一遍。
強調三要素。
師:從圖形B到圖形C是如何變換的?
圖形A到圖形C呢?
同學們,我們可以說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圖形C;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配合手勢)
逆時針方向
看到這副圖,你還能像這樣說些什么嗎?
師小結,只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度數三者都確定了,旋轉以后的位置才能確定。
三、鞏固練習:
1. 轉一轉。(動手操作)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2.
四、欣賞,升華。
感受旋轉的美,數學的美。
由什么簡單圖形旋轉而成的?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11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內容
“圖形的旋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圖形的運動”的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圖形的旋轉”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能夠較為準確的判斷出某一物體的運動現象是“平移還是旋轉”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并讓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知識點,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一個滲透,是后續學習中心對稱圖形及其畫出旋轉后的圖形的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旋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利用旋轉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三)說學習目標
根據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覺得應該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等能力,發展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為此,我覺得本節課應關注學生對旋轉的特征的探索過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推理、歸納能力,真正理解旋轉的特征。
由此,根據以上分析和課程標準要求,我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于如下: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明確旋轉的含義,及旋轉的三要素。
2、能在方格紙上把三角形旋轉90°進一步認識在旋轉過程中旋轉圖形的特征。
(四)說學習重點、難點
本節課是聯系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鐘面的指針旋轉的過程,認識物體是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明確旋轉的含義,說清“指針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么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成為本節課的重點。對于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是本節課的難點,只有認識到“圖形旋轉后形狀大小都沒變,只是位置變了”,那么旋轉方法的研究和提煉才能成為一種自主活動,同時也為畫出旋轉后的圖形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 說教學法
根據本節課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按照學生認知規律,遵循高效課堂先學后教的指導思想,我主要采用了自學互動式討論、教師點撥反饋式練習等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在學法指導上,我采取讓學生自主探索、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的方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總結歸納出圖形旋轉的特征,在引導探索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第一環節是新知引入的過程,我首先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從而發現圖形的變換——旋轉。師相機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
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
[設計意圖:由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學生感知旋轉現象,建立旋轉的表象。]
(二)自學互動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這些重點和分散化解這些難點,我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主要從這幾步驟來引導學生學習,即:⑴理解旋轉的含義,知道旋轉的三要素。⑵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究旋轉的特征。
1、首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旋轉的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
2、接著讓學生觀察圖片,然后小組討論旋轉現象有哪些共同點。學生匯報師相機板書。
師板書:旋轉中心 旋轉方向 旋轉角度 順時針 逆時針
【設計意圖:體驗旋轉現象,初步認識旋轉的三要素為學習例1做鋪墊。】
3、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小組合作操作,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并把例1下面的三句話補充完整。
(出示動畫:指針從12指向1)
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指針的旋轉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完整:指針從“12” 到“1”繞點O 按順時針旋轉30。
出示:指針 從“12” 到“1”繞點O 按順時針旋轉30。
(出示動畫:指針從1指向3)鞏固敘述指針的旋轉過程:指針從“1” 到“3”繞點O 按順時針旋轉60。 。
(出示動畫:指針從3指向6)
接著通過知識遷移類推要求學生同桌互相獨立描述指針的旋轉過程
進而深化知識,如果指針從“6”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
(出示動畫:指針從6指向12)
小結,明確旋轉的要素
引導學生概括出旋轉的意義。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旋轉含義的理解,降低理解上的難度。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實例“鐘表指針的旋轉”的直接觀察,師生互動式交流,進行歸納推理,得出結論。突出旋轉的三要素讓學生及時鞏固并理解旋轉的含義,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2、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究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例2的主題圖。
然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將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紙上繞點O每
次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三角形90°,觀察每次旋轉后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變化的?
學生匯報結果。
最后揭示旋轉的特征:三角形旋轉后,每個三角形的位置都發生了變化,而三角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點O的位置沒有變。
對于旋轉的特征學生已初步建構知識,但還不成熟,因此趁熱打
鐵我設計了換另一把三角尺,在方格紙上按逆時針方向像上面那樣轉一圈并說一說。三角形應該轉到什么位置?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應讓學生自主探索,歸納經驗,在這里,我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合作交流的活動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活動,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自主研究式探索,師生、生生交流,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歸納圖形旋轉的特征。進一步鞏固這一教學難點,讓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三)達標測評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鞏固新知識
【設計意圖:】
(四) 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進行歸納。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4頁“圖形的變換”。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借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每人準備一張方格紙,4張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紙)、一副七巧板
【個性化修改】
難點:
1、在于學生對軸對稱的理解。軸對稱是圖形變換的一種方法。
2、學生對于旋轉的度數的把握。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一、創設情境
師: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平移和旋轉,下面請同學們用一個三角形在方格紙上邊擺邊說,說說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學生在自己的方格紙上操作交流,然后請幾位學生展示。
師:同學們我們在分析圖形的變換時,不僅要說出它的平移或旋轉情況,還要說清楚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變換過程。
師:同學們的'交流很好,下面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合作,用兩個三角形自己設計一個圖形,然后進行變換,并說一說它的變換過程。(學生進行自己的設計與操作,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下面請幾個同學上來演示他們設計的圖形,并說一說它是怎樣變換圖形的。如果是經過旋轉組成的圖案,每旋轉一次,都應說一說是什么圖形繞者哪一點旋轉的?
二、 嘗試練習: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觀察下圖,邊觀察邊思考,并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和三角形,分別給四個三角形標上A、B、C、D,自己擺一擺,移一移,轉一轉,進行圖形的變換,然后按照下面老師提出的四個問題,與同桌同學進行交流。
(1)四個三角形A、B、C、D如何變換得到“風車”圖形?
(2)“風車”圖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長方形?
(3)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回到最初的圖形?
學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圖形變換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同學們做得很認真,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讓同學們說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確,老師應給予肯定。
三、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圖形的變換)。剛才你們都用了哪些學具來擺圖形呢?(三角形)。剛才同學們只用了2個或4個三角形來擺圖形,變換出來的圖形不多而且較簡單。你們想不想變換出更多更美的圖形呢?(想)。下面,先請你們觀察老師變換的這個圖形。(師出示圖)
師: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再說一說左圖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轉 得到右圖的。
學生操作并回答變換過程。
師:下面請拿出你們喜歡的七巧板, 4人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變換的圖形最多最美。記住,哪個同學變換好一個圖形,就與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變換圖形的。
學生分4人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用七巧板變換圖形,教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下課的時間到了,有許多同學沒來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圖形變換出來,沒關系,回去后,我們還可以繼續擺,繼續變,繼續與同學們一起交流。
四、課堂小結:
1、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2、 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對于圖形每一步的變換,都應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便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考方法。
(本活動的開展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在圖形的變化中,同樣得到圖形的變換,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會引出不同的操作過程。因此,無論是變換到(1)、(2),還是變換到(3)、(4),都有各種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試一試,然后再進行交流。
圖形的變換是對平移和旋轉知識的綜合運用練習,也是今后學生開展圖形設計的重要基礎,通過學生大量的操作活動,對提高學生空間的想象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七巧板的變換是多樣的,圖中所展示的僅是其中的一種。在開展這一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七巧板中的部分圖形進行變換。在學生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操作一些比較復雜圖形的變換。)
總結出旋轉的要求:
方向
繞某一點旋轉旋轉的度數
五、板書設計:
圖形A————————————圖形B
(平移、旋轉、軸對稱)
平移:方向,移動數量
旋轉:繞某向什么方向旋轉多少度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課本第31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七第7題。
教材分析:
旋轉也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平移與旋轉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何現象。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二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于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直觀認識旋轉圖形,培養同學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發揮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體會旋轉的特征。例如:通過制作陀螺并使之轉動,感受旋轉。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生活事物鐘表,旋轉門等,使學生感受相關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認識并辨別旋轉圖形,并能判斷旋轉點或線以及旋轉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入新課
老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平移的內容,接下來我們就來復習一下關于平移的知識。(播放課件PPT,展示圖片復習平移)
老師:誰能說說生活中常見的的平移現象嗎?
同學:觀光電梯,推拉窗
老師: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看來大家對平移的內容掌握的都很好。那么,現在請大家看看這幾幅圖是什么現象呢?
同學:給出自己的答案。(不是平移,因為方向發生了改變。)
老師:既然這些圖片不屬于平移,那應該叫什么呢?下面我們就共同研究一下這種特別的運動方式。(PPT翻頁)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的娛樂項目,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待會兒告訴我你發現了什么?
二、探求新知,感受旋轉
同學:他們都是圍繞中心運動,都是旋轉現象。
老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我們剛剛看到的摩天輪、太空飛船和飛機的螺旋槳都是旋轉現象。(物體的每個部分都是繞同一個點(或者同一條直線)轉動就是旋轉現象。板書:認識旋轉現象)大家現在知道齒輪是什么運動了吧,大家說齒輪是什么運動?
同學:旋轉
老師:那么,同學們還見過哪些旋轉圖形或旋轉現象嗎?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老師:討論好了嗎?我來聽聽大家是怎么想的?
同學:自由發言。
(播放旋轉現象的圖片請同學做出回答)
老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這兒也有幾張圖片,大家看一下判斷一下是不是旋轉。(播放課件)
老師:大家翻開課本第34頁,做一下練習七的第七題。請大家判斷一下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三、知識應用,鞏固知識
老師: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生活中常見的旋轉想象。
老師:大家知道鐘表是怎么轉動的嗎?(講解鐘表的轉動方向和規律,鐘表的指針是順時針轉動的,時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1時,要一小時,分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1時要5分鐘,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1要5秒。)下面大家做一下練習七的第8題。
播放課件PPT,你可以利用一片花瓣旋轉制作出美麗的花嗎? 請學生作答后老師展示課件圖片。
四、回顧總結
老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學習感受)
老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軸對稱旋轉圖形(現象)。物體的每個部分都是繞著同一個點(或者同一條線)轉動叫旋轉圖形(現象)
(播放多媒體課件中的課后作業,課程內容結束。)
板書設計:
旋轉
物體的每個部分都是繞著同一個點(或者同一條線)轉動。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重難點: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景,解決問題
(1)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獲得。本活動所介紹的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
(2)活動的導入階段,可以出示一組圖案讓學生欣賞。然后將這些圖案按一定的形狀進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進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當然,每一次的旋轉,都要學生說說是什么圖形繞著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學生也可以用學具自己操作,以便學生體驗旋轉的過程。
活動二:實踐練習
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老師進行指導。
第1題
本題的練習主要認識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旋轉的問題,所以,這個活動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后再討論旋轉的中心點的問題。活動時,每個學生都可以準備一些白紙和三角形。為讓學生體會到旋轉前后圖形的變化,先可以請學生沿著三角形的邊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繪下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旋轉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說一說這個三角形是圍繞哪一點旋轉的。
第2題
同樣,本題也可以先請學生根據要求進行旋轉操作,并把每次旋轉過程中所得圖形描繪下來。接著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數學萬花筒
有條件的學校,能把本題旋轉的過程用多媒體演示。如果學生有興趣,也可以讓他們自己剪一個任意的三角形,接著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繪下來,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制作一個美麗的圖案。
第2題
在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的圖形。
第3題
同樣,本題的練習也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66、67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初步體會圖形旋轉的基本要素。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平面圖形繞一點旋轉90°后的圖形,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數學的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旋轉的三要素,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平面圖形繞一點旋轉90°后的圖形。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方格紙、學生每人一套三角尺、長方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喚醒舊知
師:課前,我們觀看了游樂場的情境,(課件出示相應圖片)想一想,這些項目的運動方式是什么?
二、走進生活,感知旋轉。
1.學生舉例生活中旋轉的現象?
2.課件播放轉桿視頻(例1),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師:仔細觀察轉桿關閉和打開的過程,比一比,有什么發現?(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揭示旋轉的三要素:點、方向、度數)
3.學生親自體驗轉桿運動,感知三要素。
4.小結過渡:通過剛才的觀察和體驗,我們發現,點、方向、度數都是決定旋轉結果很重要的因素。
三、實踐應用,初建表象。
1.完成書中想想做做1。
2.由指針的旋轉過渡到圖形的旋轉,欣賞并想象圖形旋轉的過程,激發學生設計和創造的欲望。
四、實際操作,形成表象。
1.(課件出示例2)提問:把三角尺繞a點旋轉是什么意思?
(1)想一想,繞a點旋轉90°,三角尺到了什么位置?
(2)擺一擺,用學具擺一擺,轉一轉,看看自己想得對嗎?
(3)畫一畫,把自己想的畫下來。
2.展示交流。反饋學生畫的結果,展示兩種不同的畫法。
3.畫法演示:你們是怎么畫出來的?請學生上黑板邊畫邊說。
4.小結過渡:把三角尺繞a點按一定的方向旋轉90°,每條邊都要按同樣的方向旋轉90°。旋轉方向不同,旋轉后的位置也不同。
五、鞏固拓展,升華表象。
1.課件出示練習,把長方形繞a點順時針旋轉90°。
(1)師:想象一下,把長方形繞a點順時針旋轉90°,會到什么位置?
(2)學生在紙上獨立畫一畫。如有困難,可拿出學具擺一擺。
(3)反饋矯正。
2.拓展,現在這個長方形繼續繞a點順時針旋轉90°,又會到哪里呢?想象一下,試著畫下來。
3.師:如果這個長方形再一次繞a點順時針旋轉90°,又會到哪里呢?(課件演示)
4.小結過渡:一個簡單的長方形,通過幾次旋轉,就形成了這樣一幅精美的圖案。
六、總結欣賞,引導創造。
1.生活中旋轉圖案的欣賞。
2.學生作品欣賞,激發學生設計欲望。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圖形旋轉的概念,能找出旋轉圖形中的旋轉中心、旋轉角度和對應關系。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過程,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經歷對生活中旋轉圖形的觀察、討論、實踐操作,使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掌握旋轉的有關概念,探索和發現旋轉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會準確找出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旋轉中心、旋轉角。
三、教學難點
對圖形旋轉過程中旋轉角相等的理解,會準確找出旋轉角。
旋轉中心不在三角形頂點時旋轉角的確定。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學習目標
1、板書課題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一同來學習“圖形的旋轉”。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投影)
2、出示學習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認識并描述圖形的旋轉。
(2)、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知道圖形旋轉的三要素(點、方向、度數)。
(3)、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出示生活圖片
(一)圖形的旋轉,旋轉中心,旋轉角,方向
1、[演示]:演示生活中常見的轉動,觀察轉動時各點的運動情況得到圖形在轉動時,位置始終不變的那一點叫做旋轉中心。圖形轉動的角度叫做旋轉角。
區分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以及旋轉的三要素。
2、由鐘表的旋轉,得到線段轉動的旋轉角,學生描述鐘表的旋轉,加深旋轉三要素的記憶,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再由線段的旋轉引申到幾何圖形的旋轉,進一步得到:旋轉前后的兩個圖形形狀和大小不變,只是位置發生變化。
(二)感受生活中的旋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圖形繞著某一個點旋轉一定角度時,能與自身重合。
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三)、全課,鞏固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一種運動----旋轉。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
1、課本習題2、3
2、動手操作:請設計一個繞一點旋轉一定角度后能與自身重合的圖形。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圖形的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2、使學生經歷從旋轉的角度欣賞和設計圖案的過程,體驗旋轉的應用價值,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認識旋轉的過程中,感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獲得學習成功的愉悅體驗,增強對圖形變換的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圖形的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教學難點
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圖形的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出示例2:下面中的轉桿的打開和關閉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它們的運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你從中能讀出哪些數學信息?
講授新課
師生交流數學信息:
①轉桿的打開和關閉都是繞著一個點旋轉。
②轉桿的打開和關閉旋轉的方向正好相反。
教師強調: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相反的逆時針旋轉。
提問:轉桿的打開和關閉,分別是繞哪個點按什么方向旋轉的?旋轉了多少度?
生觀察圖并交流觀察結果。
師生交流后小結:
①轉桿的打開是繞o順時針旋轉90°。
②轉桿的打開是繞o逆時針旋轉90°
2、重難點精講
出示例3:你會把方格紙上的三角形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嗎?
你能在方格圖上畫出旋轉后的圖形嗎?先畫一畫,再與同學交流。
生嘗試觀察后師生交流:旋轉直角三角形時,
先把直角的兩條邊分別逆時針旋轉90°再連接兩條邊的頂點,得到旋轉后的三角形。
旋轉前后的三角形,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性質和大小都沒有改變。
歸納小結
通過剛才的探究,你能說說如何旋轉直角三角形,和旋轉圖形時要注意的問題?
師生交流后小結:旋轉直角三角形時,
①先把直角的兩條邊分別逆時針旋轉90°再連接兩條邊的頂點,得到旋轉后的三角形。
②旋轉前后的三角形,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性質和大小都沒有改變。
課堂檢測
看圖填空。
鐘面上的時針從6:00到9:00旋轉了
千克的物品可以使指針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
指針順時針旋轉90°,從指向A旋轉到指向;指針逆時針旋轉90°,從指向B旋轉到指向。
畫出長方形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3、下面的圖形分別是繞哪個點、按什么方向旋轉的?
(1)把三角形繞點A順時針旋轉90°
(2)把四邊形繞點B逆時針旋轉90°
板書設計
圖形的旋轉
旋轉直角三角形時,先把直角的兩條邊分別逆時針旋轉90°再連接兩條邊的頂點,得到旋轉后的三角形。
旋轉前后的三角形,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性質和大小都沒有改變。
作業布置
1、說一說,填一填。
分針順時針旋轉x度
2、預習第5、6頁的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