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生活的動物》教學設計(通用2篇)
《陸地生活的動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說明陸地生活的動物與陸地環境相適應的主要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特點;
2.通過實驗和觀察等活動,闡明蚯蚓和兔在運動、呼吸等方面與其陸地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概述環節動物、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3.強化“生物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關注動物棲息地的保護。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概括出陸地上的動物適于環境生活的特點;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學習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總結和概括的能力,并對其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課前準備
學生:觀察蚯蚓、小白兔的生活習性;調查、搜集當地陸生動物的種類、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并了解動物棲息地保護的現狀及措施等資料;
教師:搜集有關陸地動物生活環境的圖片;準備各種陸地環境中的動物活動的錄像資料;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的實驗。
課時分配:三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
蚯蚓
實驗:觀察和飼養蚯蚓
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
兔
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棲息地的保護 1、觀察并說出當地陸地各種環境中的動物以及它們的運動方式。
2、觀察各種陸地環境中的動物活動的錄像片,并進行描述。
3、對比總結出陸地環境與水生環境的顯著不同(干燥、晝夜溫差大、缺少水中的浮力、氣態氧充足,以及環境復雜多變等)。
4、概括出當地陸地生活的動物在運動、呼吸和對環境的反應等方面適應陸地環境的特點。
1、各小組描述采集蚯蚓的環境,
2、取一條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觀察它的外部形態(身體的分節情況、觸摸感覺其腹面的剛毛及體表是否有黏液、如何區別身體的前后端等)。
3、對比觀察蚯蚓的運動(分別將蚯蚓放在粗糙紙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對比觀察其運動情況及身體的變化)。
4、歸納蚯蚓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特點,并進一步概括出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
1、觀察有關兔的生活的錄像片,描述兔的外部特征(思考兔毛的作用、推測對維持恒定的體溫有關的器官系統)。
2、觀察兔的標本。思考其前后肢的長度(思考推測兔的跳躍與前后肢長短的聯系)。
3、觀察比較兔和狼的牙齒圖片(思考牙齒的不同與食性的關系)。
4、觀察兔的內部結構掛圖(與人體的內部結構圖進行對比,如心臟的位置和結構,消化道等,進而推測兔與人的食性不同及分類地位關系)。
歸納出陸地動物適應環境的主要特點,并概括出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各小組匯報調查和搜集的當地動物棲息地保護的現狀及措施等資料,結合課本大熊貓的有關資料分析出保護動物棲息地的重要性,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1、提示、補充、引導學生觀察各種圖片。
2、出示錄像資料及觀察的問題。
3、引導學生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推測和概括。
4、鼓勵學生列舉實例,分析討論,歸納概括。
1、引導學生對比觀察、描述蚯蚓的運動情況井分析原因。
2、引導學生結合水蛭和沙蠶對環節動物的特征進行歸納概括。
1、引導學生回憶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觀察,分析出體溫恒定的原因。
2、鼓勵學生推測想像兔的前后肢與運動方式的關系。
3、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兔和狼的牙齒的不同之處,分析原因。
4、提出觀察探究的問題。
補充、引導。
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保護
環境的情感教育。
教學過程
師:善于觀察、勤于動手、善于動腦是我們學好生物學的重要方法,接下來請同學們列舉出我們家園的陸地生活生活的動物都有哪些,并回憶他們是如何生活和運動的。
生:舉例并說出所舉例動物的生活方式和運動方式。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段錄像,看一看錄像中都有哪些動物,他們又是如何生活和運動的。
生:仔細觀察錄像,并例舉出陸地環境中生活的各種動物,描述它們各自的生活環境及運動方式。
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陸地生活的動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動物,地下穴居的動物,水陸兩棲的動物,能在空中飛行但需要在陸地上棲息活動的動物,它們都是陸地生活的動物,都是與各自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那么你們知道陸地環境與水環境相比有哪些不同點嗎?(學生分組討論觀察質疑)
生:引導學生總結出:陸地環境比較干燥,濕度較小;陸地環境的晝夜溫差比較大;缺少水中的浮力;陸地環境中有氣態的氧;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師:那么陸地動物有哪些結構特點與這樣的環境相適應呢?分小組觀察討論。
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陸地動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例如,爬行動物體表一般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等;陸地的動物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的運動器官,適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緣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于覓食和御敵;陸地動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陸地動物還普遍具備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陸地動物的形態結構特點都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下面我們以蚯蚓和家兔為例進一步探究。
師:你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蚯蚓的?
生:濕潤的土壤中,有機物豐富的土壤中,有一定溫度的土壤中……
師:蚯蚓有哪些特點與環境相適應呢?各小組取一條活的蚯蚓,根據實驗提綱進行觀察并記錄。(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1.體形的觀察:蚯蚓的身體呈__色、_____形,由許多____狀的體節組成。有肉質唇的一端為身體__端,另一端為__端。
2.體表的觀察:用放大鏡觀察蚯蚓腹面每個體節的中央。用手觸摸蚯蚓的身體表面。
蚯蚓的體表(干燥、濕潤),感覺(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剛毛、纖毛)的存在。
3.環帶的觀察:環帶位于身體的(前、后)部,顏色較(深、淺),質地(光滑、粗糙)。
從蚯蚓的前端到環帶有__節體節。
4.把活蚯蚓放在一張粗糙的紙上,觀察其運動。蚯蚓向前運動時,身體(前、后)固定,身體(前、后)變(粗、細),向前伸長,然后身體的(前、后)固定,身體的(前、后)變(粗、細),后部向前移動。蚯蚓運動的速度較(快、慢),(有、無)聲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觀察其運動情況。蚯蚓(能、不能)向前運動,速度(較快、較慢)。
師:誰能說一說蚯蚓有哪些特點?
生:蚯蚓的身體是圓長形,身體分為許多體節;
生:觸摸蚯蚓的體節腹面處有粗糙的感覺,這是剛毛,它在運動時起到支撐的作用,配合肌肉協助運動;
生:靠近環帶的是身體的前端,遠離環帶的是蚯蚓的后端。
師:右手觸摸蚯蚓的體壁,是否感覺有黏液?知道為什么嗎?
生:有黏液。
師:蚯蚓的體表比較濕潤對它有什么意義嗎?
生:討論思考后回答:可能與蚯蚓的呼吸有關。蚯蚓靠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
師:對,體壁干燥的蚯蚓會因為無法呼吸而窒息死亡。那么你們現在知道為什么在實驗的過程中要使蚯蚓的體表保持濕潤了吧。
師:你們知道蚯蚓的身體分節有何意義嗎?
生:使身體的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
師:誰能描述一下蚯蚓的運動情況?
生:在粗糙的紙上蚯蚓身體變粗變細,往前蠕動。這與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以及剛毛的固定和支持作用有關;在玻璃板上蚯蚓身體變粗變細,但很難往前蠕動;在粗糙的紙上蚯蚓身體的運動比在玻璃板上運動的要快,因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剛毛無法起支撐和固定的作用。
師:實驗結束后你們準備怎樣處理蚯蚓呢?
生:放歸到適于它生活的濕潤的土壤中……;
師:除了蚯蚓外,你還知道哪些環節動物?
生:水中的水蛭、海邊泥沙中的沙蠶……
師:你們能否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出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
生: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這樣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師:接下來請我們看一段錄像(教師播放兔的錄像),請注意觀察兔子的生活狀態。
師:兔是陸地生活的動物,因為它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因而屬于哺乳動物。生活中你們對兔子知道多少呢?它與我們有什么關系呢?
生: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師:很好,這首兒歌生動地描述了小白兔的生活習性和運動狀態,那么兔子是如何與環境相適應的。先觀察兔的外形標本,想一想,光靠體表的毛就能維持兔子的恒定體溫嗎?體溫恒定對它的生活有什么意義呢?
生:觀察小白兔的標本并進行記錄:
1.體表的觀察:家兔體表被__,分為__和__兩種。__主要具有保護作用,__主要具有保溫作用。
2.身體各部分的觀察:家兔的耳廓較(長、短),家兔的耳能朝著聲波方向轉動,利于__聲波。家兔的頸部(能、不能)自由轉動,頸部的活動特點與其__生活相適應。家兔的軀干部(能、不能)屈伸自如,家兔軀干部活動特點與其__運動相適應。家兔的前肢(短小、粗大),家兔的四肢特點與__運動相適應。家兔的后肢(強大、弱小),有__趾。家兔的尾(粗長、短小)。
師:小白兔愛吃蘿卜愛吃菜,它的牙齒有什么特點呢?請你們對照彩圖來觀察兔和狼的牙齒有什么不同?說明了什么?
生1:兔的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而狼的牙齒分為門齒、犬齒和臼齒;門齒的功能是切斷食物;犬齒是撕裂食物;臼齒是磨碎食物;牙齒的不同表明這兩種動物的食性不同,狼是肉食性的動物,有發達的犬齒,利于撕裂食物;兔子是草食性的動物,沒有犬齒。
師:牙齒的不同是與它們的食性密切相關的。你們再來觀察兔的內部結構,生:參照彩圖和回憶人體的內部結構填寫練習:心臟:家兔的心臟位于__腔,分為__個腔,其中___的肌肉壁最厚。思考并回答:家兔心臟的結構特點,使動、靜脈血在心臟處(分開、混合),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較高、較低)。肺的觀察并思考回答家兔的肺由大量的__組成,氣體交換面積(大、小),呼吸作用較(強、弱);加之血液運氧能力強,體內產熱(多、少);體表有__保溫;通過汗液蒸發散熱等,因此具有完善的體溫調節能力,屬__動物。:家兔的肺位于__腔中,分為左肺和右肺,肺呈__狀,顏色是__色。家兔的肺由大量的__組成,氣體交換面積(大、小),呼吸作用較(強、弱);加之血液運氧能力強,體內產熱(多、少);體表有__保溫;通過汗液蒸發散熱等,因此具有完善的體溫調節能力,屬__動物。盲腸的觀察并思考回答:盲腸的一端與大腸相通,另一端為__端,家兔的盲腸(粗大、短小)。
師:家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的相似嗎?這說明了什么?
生:相似,說明了人與兔都屬于哺乳動物。
師:兔的消化道與人體的有什么差異?說明了什么?
生:兔有發達的盲腸,這與兔子以植物為食有關,而人是雜食性的,盲腸退化。
師:對,草食性動物一般有發達的盲腸,利于消化粗大的植物纖維。
師: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對照教材上的彩圖討論一下:兔子內部結構還有哪些特點?有什么意義呢?
生: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對外界不斷變化的環境靈敏地感知,并迅速地作出反應。
師:綜上所述,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生:體表被毛,心臟四腔,用肺呼吸,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胎生哺乳等。
師: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怎樣保護陸地生活的這些動物呢?
生:保護動物的棲息地是保護動物的根本措施;
師:具體怎樣保護呢?你準備如何從自身做起呢?
生: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自然保護區;看到不良的行為及時地制止;加強宣傳工作等。
師:希望你們把所說的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因為保護動物以及棲息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1.課下查閱資料,列舉出當地或中國2~3種瀕臨滅絕陸生動物的名稱,并分析它們瀕危的原因,提出合理化的保護措施與建議。
2.列舉出幾種已經滅絕了的動物,說說他們滅絕的原因,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本節課通過比較、實驗、觀察與思考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取知識,即通過讓學生飼養和觀察蚯蚓的生活和觀察蚯蚓的外形和運動實驗來進行探究理解穴居動物的生活特點,通過對比觀察兔的牙齒和狼的牙齒,兔的內部結構圖片等一系列觀察活動,使學生在觀察和思考中學習陸生動物的生活特點,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體現了讓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理念。
《陸地生活的動物》教學設計 篇2
1、陸地環境特點與陸生動物的適應:①氣候干燥……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多種運動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以便覓食和避敵。③氣態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蚯蚓例外,靠體壁呼吸) ④晝夜溫差大,環境變化快而復雜……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對多變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質的濕潤土壤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可根據環帶著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帶也叫生殖帶)。
3、蚯蚓身體分節的意義:可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
4、用手指觸摸蚯蚓體節近腹面處,有粗糙不平的感覺,用放大鏡觀察,看到腹面有許多小突起就是剛毛,剛毛的作用是協助運動(固著;支持)
5、蚯蚓在潮濕土壤的深層穴居的原因:因為能為蚯蚓提供適宜的生存、生活的環境及繁衍的條件,一般包括適宜的溫度、濕度、氣態氧、食物和便于避敵的棲息場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因此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6、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為什么要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濕潤:蚯蚓沒有呼吸系統,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環境:具有一定溫度和濕度、溫差變化不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習性和食性:一般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
8、大雨過后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原因:大雨過后,過多的雨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來呼吸。
9、蚯蚓的呼吸過程: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粘液里,然后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有體表排出。
10、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