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支持與運動(通用2篇)
人體的支持與運動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明人體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2.描述人體骨骼的組成。
3.通過觀察說明骨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長骨的結構以及進行有關骨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體育鍛煉對于運動系統的影響,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骨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 長骨適于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
教法設計及
學法指導 實驗法、觀察法、合作學習
課前準備 教 師 課件編號:013
學 生 畫人體骨骼模型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備 注
【引入】
我們來做一個屈肘動作,想一想,這個動作是由人體的哪些部分參與完成的?
【新授】
【講解】
骨
運動系統 骨連接
骨骼肌
【展示課件】人體的骨骼組成
【布置】拼裝人體骨骼模型 【布置實驗】觀察長骨的結構
取一塊新鮮的豬的長骨(如股骨),用鋸子把它縱向鋸開,從外向內依次觀察。
1.用解剖刀從骨的表面剝離出一層膜,這是骨膜。用鑷子拉一拉骨膜,感覺骨膜堅韌嗎?觀察骨膜的顏色,里面有血管嗎?
2.對照圖16—2,觀察長骨縱剖面上的骨松質和骨密質。看一看,這兩種骨質分別位于長骨的什么部位?骨質的形態結構又有什么不同?
3.觀察骨髓分布在什么部位,是什么顏色,用解剖刀除去中央一部分骨髓,可以看到中空的骨髓腔,說明長骨是管狀的。 【小結】布置學生完成
【布置作業】課課p37—38
【討論、回答】
略 【觀察、自學】 頭骨
人體骨骼 軀干骨 上肢骨
四肢骨
下肢骨人體的骨骼由206塊骨組成。
【動手實踐】
1.拿出事先畫好的骨骼圖,在不同的“骨”上涂上不同的顏色。
2.將已著色的“骨”貼在硬紙板上,再把每一塊“骨”剪下來。用膠水或訂書機再將骨連結成一具骨骼。
【實驗、觀察、小結】 骨膜 骨密質
骨 骨質
骨髓 骨松質 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層堅韌的結締組織膜。骨膜內含有血管、神經和成骨細胞。血管中的血液對骨有營養作用;成骨細胞對骨的生長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骨折以后由于成骨細胞的作用骨能夠愈合,這是骨的再生。
骨密質致密而堅硬,在長骨中,骨密質大部分集中在內干部分,抗壓很強;骨松質則分布在長骨兩端的部分,結構疏松,呈蜂窩狀,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
長骨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質的空隙里都有骨髓。幼年時期的骨髓呈紅色,具有造血功能。隨著年齡增長,骨髓腔中的紅骨髓逐漸變成黃骨髓,就失去了造血功能。當人失血過多時,黃骨髓能夠再轉變為紅骨髓,恢復造血功能,但骨松質中的骨髓始終是紅骨髓,終生具有造血功能。
【小結】
本課收獲略 分清骨與骨骼的關系
這部分內容很是抽象,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做,在做中去體驗、去感受、去獲取知識。 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而不是看書去獲得。
【教學后記】
課 題 第16章 第1節 人體的支持與運動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骨連結的形式。
2.通過觀察說明關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3.說出人體主要的骨骼肌及骨骼肌的結構和收縮特性。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關節的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體育鍛煉對于運動系統的影響,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關節的結構和功能,人體主要的骨骼肌的名稱和位置。
教學難點 關節適于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
教法設計及
學法指導 觀察 探究學習 自主學習
課前準備 教 師 課件編號:014
學 生 無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備 注
【引入】展示cai:人的運動
【提問】以上人為什么能運動自如?
【新授】
【觀察】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己總結。 【布置】觀察關節
【布置】觀察骨骼肌 【布置】體驗:骨骼肌群在運動中的協作關系——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 【小結】略【布置作業】p41—42 【回答】
人之所以能運動自如,是因為人體的骨骼是由許多塊小骨組成的,通過不同形式連結在一起。【總結】
不活動的連結
骨連結 半活動的連結
活動的連結(關節)關節:兩骨間活動的連結。 【觀察并總結】在教師引導下進行
關節囊
關節的結構 關節頭
關節窩
關節腔 【觀察并總結】在教師引導下進行
人體大約有600塊骨骼肌。 頭頸肌:額肌、胸鎖乳突肌
骨骼肌 軀干肌:三角肌、胸大肌、
背闊肌、腹直肌
四肢肌:肱二頭肌、肱三
頭肌、臀大肌、
腓腸肌
【體驗】實踐并得出:
人體的的任何一個動作都不是由一塊骨骼獨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組肌肉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的。 結合自身,體驗各種連結。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增加關節的牢固性和柔韌性和靈活性。鼓勵學生常常參加體育活動。
【教學后記】
人體的支持與運動 篇2
第十六章 運動與行為
第1節 人體的支持與運動-1
【教材分析】:
對于人和動物來說,許多行為的產生都需要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通過運動系統來完成,所以本章內容安排在生命活動調節的后面。內容上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動物的運動突出人的支持和運動。人體的支持與運動離不開人體的運動系統,動物的行為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主要突出動物和為與動物的生存和發展的關系。編排上以問題探究為主線,教材安排了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討論過程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關心和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可以對照自己的身體,認識人體骨骼和骨骼肌,從而認識了解人的骨、骨連接、骨骼肌分兵形態特點和功能、骨的結構和成分。明白長骨的結構特點是與其運動功能相適應的。觀察和體驗關節在運動中的作用,了解體育鍛煉對人體運動功能的影響。從生活經驗出發,認識了解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行為的特點以及對動物本身的意義。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明人體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2、描述人體適于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長骨和關節的結構以及進行有關骨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懂得體育鍛煉對于運動系統的影響,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關節的結構特點,骨骼肌的結構特性。
教學難點:人體運動如何產生。
教學方法:引導自學、探討法
教學準備:關節、骨骼肌的圖片模型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師:板書“肘”,認識肘。請學生一起來做一個屈肘動作,想一想,這個動作是在哪個系統的指揮下,由人體的哪些部分參與完成的?(提示:屈肘的動力是由于哪個器官的收縮?使什么繞著什么活動而形成的?)
問:神經系統 骨骼肌 骨 關節
師:指出這個動作中起杠桿作用的骨,支點是肘關節,動力來源于骨骼骨的收縮,指揮是神經系統。指出骨骼肌、骨連結、骨組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人體的許多動作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和舒張,牽動所附著的骨產生動作。運動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產生運動。問:如果不小心發生了骨折或肌肉拉傷、癱瘓的情況,還能進行正常的運動嗎?能不能正常站立行走嗎?這體現了它的什么功能?(支持)板書:人體的支持與運動——運動系統。
[新課]
一、骨骼
師:人體的骨有206塊,指出骨、骨連結合稱為骨骼。
問:骨與骨骼有什么區別?
生:骨是單塊的骨,骨骼是由多塊骨通過骨連結組成的。(骨骼可以是整個人體骨骼,也可以骨骼的某一部分,如上肢骨骼、軀干骨骼。)
師: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通過骨連結構成的。
1.觀察人體的骨骼組成:
觀察圖片,對照自己的身體,認識人體骨骼的組成。
問:看看人體骨骼可分為哪幾大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哪些骨?
生:對照身體,讀圖認圖。
生:指著骨骼模型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
問:頭骨的各塊骨只有一塊下頜骨能活動,其余不能活動,各塊頭骨圍成了一個空腔(顱腔),顱腔有什么重要器官?2、軀干骨中胸椎與肋骨、胸骨組成什么結構,它們圍成了什么腔,腔里有哪些重要器官?那么人體的骨骼除了有運動、支持功能還有什么功能呢?
生:保護
師:指導閱讀:p60頁,diy探究自己的足印。問,足部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生:在人的骨骼中,足部的一些骨和足底的韌帶、肌肉共同構成了一下向上彎曲的弓狀結構——足弓。
問:人的行走方式?
生:直立行走。
問:足弓對于直立行走有什么生理意義呢?(提示:趙州橋)
生:體重全部由雙足承受,足弓與承受直立行走的全身重量相適應。
師:補充,足弓還有利于增加直立行走的穩定性與平衡性,同時避免足底的神經和血管受到壓迫。
師:指出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的功能缺陷:長時間行走易疲倦,血管與神經受到壓迫,易痛。
問:骨骼上你還能找出哪些是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
(提示1、觀察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明顯區別?)
生:下肢骨為什么比上肢骨粗壯
(提示1:觀察脊柱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么不同?)
生:側面有彎曲
師:指出人的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分別稱為頸曲、胸曲、腰曲、骶曲),這些彎曲可保持人體重心位置,利于維持身體平衡;可增加脊柱的彈性,可以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是與人直立行走相適應的。
小結與直立行走適應的特點: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足弓,下肢骨粗壯。
[過渡]
生:閱讀小資料。人體的骨骼非常堅固,卻很輕,只占全身重量的14%,全身的肌肉重量一般要占體重的35%~40%。
師:那么人體的骨為什么輕而堅固呢?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與之相適應的特點?下面我們以長骨為例,研究骨的結構。
2.觀察長骨的結構。
(播放觀察錄象)
取一塊新鮮的豬的長骨(如股骨)用鋸子把它縱向鋸開,從外向內依次觀察。
1)用解剖刀從骨的表面剝離出一層膜, 這是骨膜。用鑷子拉一拉骨膜,感覺骨膜堅韌——堅韌的結締組織膜,觀察骨膜的顏色——紅色,里面有血管(營養作用),還有神經(使骨能接受中樞傳來的興奮,有感覺功能等)。
2)觀察骨松質與骨密質。注意兩種骨質的分布部位(骨密質——骨干,骨松質——長骨的兩端)。骨質的形態結構、硬度、承受壓力方面有什么不同?(骨密質—致密而堅硬,抗壓力很強;骨松質——結構疏松,呈蜂窩狀,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
3)觀察骨髓時分布在什么部位?是什么顏色?這兩種顏色的骨髓誰有造血功能?
4)用解剖刀除去中央一部分骨髓,可以看到中空的骨髓腔,說明長骨是什么形狀?(管狀)
師:對照圖片,總結歸納長骨的結構。
討論1:長骨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討論2:人的骨骼系統為什么輕而牢固?這樣的結構對于骨的支持功能有什么意義?(因為骨是中空管狀結構,使骨既輕而堅固。與運動支持功能相適應的)
討論3:骨能不能長長和長粗?骨折以后骨能不能重新愈合?為什么?
生:思考閱讀信息庫回答。(骨端軟骨層在兒童少年時不斷產生骨組織,使骨長長;骨膜中成骨細胞不斷產生骨質使骨長粗)
[過渡]:
骨不但輕而堅固,而且有一定的彈性。兒童骨的彈性與老年人相比,誰彈性大?老年人的骨彈性小,容易發生骨折?為什么呢?
生:閱讀信息庫p71,回答。
師:小結骨的成分與特性,不同年齡的人骨的成分的含量,特點。
骨內含有機物和無機物兩種。無機物主要是鈣鹽,使骨脆硬,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韌。
人的骨中這兩種成分按一定比例組合,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彈性。隨著年齡的變化,骨的成分含量會出現變化,骨的硬度和彈性也會有所改變,成年人的骨有機物約為1/3,無機物約占2/3,這樣的骨既堅硬又有彈性。兒童的骨有機物大于1/3,無機物小于2/3,這樣的骨硬度小,彈性大,易形變。老年人的骨有機物小于1/3,無機物含量超過2/3,這樣的骨既堅硬又有彈性容易發生骨折。
想一想:為什么兒童時期要養成正確的坐立行姿勢?(脊柱變形)
總結本課。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