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飛行的動物教學設計(通用3篇)
空中飛行的動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設計
課題:空中飛行的動物——昆蟲
教學目標:
1、能例舉多種昆蟲名稱,認識一定數目的昆蟲。
2、知道昆蟲的主要特征,理解昆蟲特征與環境相適應。知道生物與環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3、知道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認識一些常見的節肢動物。
4、了解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并增強學生對有益昆蟲的保護意識和對有害昆蟲的防控意識。
5、了解生物多樣性,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歸納昆蟲的特點。
2、識別常見昆蟲的翅。
教學設計思路:
1、本節課從美如畫面的詩歌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通過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會找出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明白生物與環境的統一性。
3、通過了解昆蟲的多樣性,以及對昆蟲特征上升到節肢動物特征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分析生物的特殊性與普遍性,學會分析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4、讓學生了解昆蟲與人類、自然的關系,引導學生從課堂理論走向生活實踐,到達學以致用的目的。
5、盡量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指導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努力完成新課標下師生雙方新角色的轉變。
6、通過學習中的分組活動,培養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合作互助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昆蟲的知識。
教師——實物展示臺,蝗蟲形態圖。
教學活動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a新課引入 背誦唐詩,指出其中的生物及其所屬類群。 提問,評價 由詩歌引入,既激發興趣又體現學科間的相互滲透。
b新課 昆蟲——動物界中的大家族
一,例舉昆蟲名單: 分組討論,小組提交一份昆蟲名單。
提問,啟發,分發答題紙,要求學生寫出自己所了解的昆蟲名稱。
從身邊的常識性知識入手,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聆聽 評價,要求注意非昆蟲。
二,看翅找昆蟲。 把昆蟲名與所對應的翅連結起來。并試圖與鳥翅比較。 展示教材(八,上)p24的昆蟲翅,提出要求。 對常見昆蟲翅的辨認,保持興奮點,再切入翅對昆蟲生活意義的認識。
三,昆蟲的特征:(311132) 閱讀教材,討論,解讀密碼,找出昆蟲的主要特征。 給“密碼”,指導閱讀,參與小組討論。 將昆蟲特征數字化,既提高興趣,又便于學生歸納記憶。
交流,聆聽。 評價,歸納,總結。強調昆蟲特征怎樣幫助昆蟲適應復雜的陸地生活。
四,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對出現的非昆蟲進行形態分析,找出它們與昆蟲的相同之處。 參與討論,評價,歸納,總結,統一。 對知識進行整合,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五,知識延伸:
1,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討論,自由發言。 評價,肯定。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教學過程實錄: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還記得這首唐詩嗎?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
師生: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師:很好。請同學們說出詩里都出現了哪些生物?分別指出它們分屬哪些類別?
生:人——黃四娘,花——植物,蝴蝶——動物中的昆蟲,鶯——動物中的鳥類。
師:非常正確!關于植物和鳥類我們已進行過比較仔細地學習和探討。而昆蟲這個動物界的最大家族我們還未認識,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同學們能介紹一下你們所知道的昆蟲的知識嗎?
生:(七嘴八舌地)有翅膀,會飛,會跳,破壞莊稼,蝴蝶的毛毛蟲會讓人發癢……
師:哇,知道的還真不少!那,現在老師要請同學們分組寫出你們所知道的昆蟲名,看哪組寫得又快又多又正確。
生:(分組討論,書寫)
二、新課: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展示學生所寫昆蟲名,進行肯定,并圈劃出在幾個小組中都出現了的“蜈蚣,蝎子,鼠婦,蜘蛛,蝦子”等非昆蟲類。)
師:同學們知道這么多!能不能說一說昆蟲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有翅膀會飛,有腳會跳……
師:好!應該說多數昆蟲會飛,對,因為它們有翅。那么,我們來幫下面的昆蟲找找它們的翅。
(展示八年級上p24《觀察與思考》中的翅,請學生將相應的昆蟲名連接起來)
生:(完成連線,表達交流。)
師:(評價,學生參與,最后統一認識。)
師:“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經過我們的努力,終于幫昆蟲們找到了屬于自已的翅。請哪位同學告訴我:昆蟲的翅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對它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
生:昆蟲的翅一般都比較薄,比較輕,與身體相比都比較寬大,可以讓它們飛行。幫助它們尋找食物,幫助逃避敵害,幫助它們尋找配偶……
師:說得很有道理。昆蟲的翅使它們具有了比一般陸生動物更為廣闊的生活環境,幫助它們覓食,御敵,尋找棲息地,尋找配偶完成生殖活動等。
三、試圖解決問題:
師:昆蟲除了多數都具有翅這個特點外,還有沒有與它們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其它特點呢?這里有一組密碼:311132。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文,并結合觀察蝗蟲的外部形態圖,解讀出這組密碼,我們就歸納出了以蝗蟲為代表的昆蟲大家族的共同特征。
生:(閱讀教材,看圖,分組討論得出結論,表達交流。)(老師一邊啟發一邊評價歸納,統一)
3——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
1——頭部有一對復眼
1——一對觸角
1——一個口器
3——胸部有三對足
2——一般有兩對翅。
師:非常聰明!愿同學們在今后中解出更多更復雜的生活學習密碼!(逐一分析昆蟲每個特征對環境的適應性,體現生物與環境的統一性。)昆蟲不僅用發達的感覺器官和取食器官,靈活多樣的運動器官來適應復雜的陸地環境,而且還有堅韌的外骨骼保護和支持柔軟的身體,同時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例舉學生生活中見過的蟬蛻)
四、進一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好!大家現在對昆蟲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我們再來看看剛才為什么會把蜘蛛蜈蚣當作昆蟲了吧。想一想前面學過的蝦,蟹,探究過的鼠婦,生活中常見的蜘蛛等動物,看看它們有哪些方面與昆蟲相似。
生:身體一節一節的,有觸角,有口器,也有幾對足……
師:很不錯!來,我們依次把它們的相同之處歸納起來:
(1)身體分成很多節(叫體節);(2)體表都具有外骨骼;(3)足和觸角都分節——所以,凡是具有這些特征的動物被稱作節肢動物。(強調"節肢")
五、知識延伸:
師:通過討論,大家對昆蟲怎樣適應環境已經有了一定認識,也初步了解了節肢動物的主要特點。最后再請同學們介紹一下昆蟲等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看看我們該怎樣與它們打交道。
生:(1)蝗蟲危害莊稼。(2)蒼蠅蚊子傳播疾病。(3)許多昆蟲危害樹木。(4)菜粉蝶吃蔬菜。(5)昆蟲的某些結構是人類的仿生研究材料,如它們的復眼,蜻蜓的翅痣等。(6)蝦蟹可以作我們的高蛋白食品。(7)許多節肢動物是我們的實驗研究對象。(8)生物防治。……
師:歸納得非常好,很能干。既然昆蟲對我們有益處,也有害處,那么,我們就要在對昆蟲有比較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對有益動物加以保護,讓它們更好地為自然界為人類服務,對有害的動物進行防控,使人與動物、動物與環境相處得更加和諧友好。
教學反思:
1、通過本課的學習,促進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2、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使學生理解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的道理,促使學生了解、認識自然,學會與自然和睦相處。
3、本著教學條件的多樣性、差異性,本課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相對較少。例如,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實物展示臺的環節,均可用掛圖代替。
4、利用體育彩票號碼式的數字,將昆蟲特征數字化,猜“密碼”提高了興趣,又增強了記憶效果。
5、注意使用了發展性的評價方式。
6、不足之處,某些問題開放度不夠;對昆蟲翅的歸類的知識還可繼續擴展;留給學生的表達交流時間稍顯不足。
相關鏈接:既可將該課內容放在八年級上冊《空中飛行的動物》第二課時,也可用于七年級上冊《生物適應環境》的教學中,還可以用于新課程改革前的《動物學》(初一下)的《節肢動物門》的教學中,體現新課改中學習資源的多樣性,打破課本知識的局限性。基于這一點,故在本設計中,將最后一部分內容稱作“知識延伸”,在不同的教材要求中,進行不同份量的處理。
空中飛行的動物教學設計 篇2
第三節 空中飛行的動物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在單元中屬于一個重點,它介紹了一個重要的動物類群——空中飛行的動物。教材的編排方式改變了以往教材過分強調學科體系完整性的傾向,沒有像原教材那樣按進化順序逐門逐綱地講述各類群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而是按照生物圈的環境特點來探究各類動物與各自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減少了知識的分量,為學生主動探究提供時間和空間。由于學生在第四單元中已學習了人體結構和生理的內容,故本節對動物的結構和生理的內容做了較大的簡化。側重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出發探究各類群動物的主要特征,探討他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闡明鳥、昆蟲等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概述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技能目標:1、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活動和對昆蟲翅的“觀察與思考”;
2、舉例說出動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種環境。
情感目標:1、認識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增強愛護動物的情感;
2、通過探究各類動物與各自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用辯證的觀點看待生物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
鳥、昆蟲等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概述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特點”的探究活動和對昆蟲翅的“觀察與思考”。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
補充材料
家鴿骨骼模型、薄紙、蝗蟲的外型模型、flash課件。
通過flash課件展示圖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觀察、思考,闡明鳥、昆蟲等適于空中飛行的特點。概述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本節教學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能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針對教材給出的問題作出假設,鼓勵有創意的設想,讓學生注意實驗設計應具有可操作性,介紹實驗方法。讓學生了解:除了調查、觀察、動手實驗外,閱讀分析已有的資料也是獲取知識的重要的手段,通過探究應使學生明確動物對環境的適應,除了有外部形態、內部結構的適應外,還有生理方面和行為方面的適應。同時概括鳥類的主要特征。關于昆蟲和節肢動物的教學,應有分明的層次,可先對比鳥的翼和昆蟲翅的異同,找出昆蟲適于空中飛行和分布廣泛的特點,然后觀察昆蟲,總結歸納出昆蟲的主要特征,再進一步概括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應重視全章的總結,可通過舉例,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動物與環境的關系,通過舉例說明許多動物的活動可以跨越多種環境,強調這也是適應的表現。進而完成有關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的介紹。最后可引導學生關注教材“動物與造型藝術”等欄目,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流程
第 課時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執教者
個性化調整
一、導入新課
二、昆蟲適于飛行的特點。
三、昆蟲的主要特征
四、節肢動物的特征。
五、不在單一環境中生活的動物——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講述:天空中飛行的動物,除了鳥類以外,最多的就是昆蟲了。現已知道的昆蟲種類已超過了100萬,昆蟲是動物界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類動物,它的分布十分廣泛,生物圈中幾乎到處都有它們的蹤跡。
師問:昆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動物,你能說出多少種昆蟲的名字?比一比,看誰認識的昆蟲最多。
師問:你知道昆蟲分布這么廣,數量如此之多的原因嗎?
師補充:昆蟲的運動能力強。有3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師問:昆蟲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呢?
師展示幾種昆蟲翅的圖片,讓學生判斷是哪一種昆蟲的。
師問:很顯然,昆蟲的翅與鳥翼區別很大,但就適于飛行來看有無共同點呢?
補充、歸納、展示:
1、它們都有用以飛行的扇面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動都是由肌肉的收縮與舒張引起的;
2、它們在空氣中都能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
3、相對自身身體而言,它們的翅都有輕、薄、表面積大的特點。
師展示問題:舉例說明翅對昆蟲的生活和分布有什么重要意義?
師展示蝗蟲的外形模型和圖片。
講述:下面以蝗蟲為例探究一下昆蟲的特征。
師提示觀察項目:
1、體表有何結構?
2、身體分幾部分?
3、足和觸角有何特征?
師補充:外骨骼覆蓋在體表,堅韌,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它不能隨身體的長大而長大,故昆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蛻皮現象;運動器官翅和足都著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著在外骨骼上。
師講述:昆蟲在分類上屬于節肢動物。除昆蟲外,節肢動物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
師展示幾種節肢動物的圖片。
師歸納:節肢動物的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師補充:足和觸角分節是節肢動物名稱的由來。
師總結全章:通過本章的學習,我們對不同環境中動物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實際上,動物的生存環境并非單一的,生物圈中許多動物的活動并不局限于水中、陸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種環境。例如:空中飛行的動物仍以陸地或水域作為棲息地;有些水中生活的動物要到陸地上產卵;有的昆蟲成體生活在陸地上,幼體生活在水中;還有些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生活在陸地上,最為典型的就是兩棲動物了。它們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成幼蛙,以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兼用皮膚輔助呼吸,而產卵繁殖行為又必須在水中進行,這樣的動物叫兩棲動物。(師展示青蛙生活環境圖片)總之,多數動物的活動并不局限于單一環境,而是跨越多種環境,且與環境相適應。
生思考回答:(蜜蜂、蝴蝶、蟬、蝗蟲、瓢蟲、天牛、蚊子、蒼蠅、金龜子、蟋蟀、螳螂、螞蟻、家蠶、蚱蜢……)
生:思考、討論
生答:會飛行。
生:思考、討論、判斷。
生:思考、討論、回答。
生思考回答:蜜蜂通過翅的運動可尋到蜜源(食物)并運回蜂巢;蝗蟲可通過翅的運動尋找食物,躲避敵害,尋偶交尾,并到適宜的場所產卵。可見翅對昆蟲的覓食、避敵、尋偶繁殖、尋找棲息地等有重要作用。通過翅的運動可擴大昆蟲生活和分布的空間,對其生存和繁衍有重要意義。
生觀察、探究
生歸納:
1、體表有外骨骼;
2、分頭、胸、腹三部分;
3、足和觸角都分節。
生觀察它們的共同特征。
生:想像、觀察、理解。
考察學生對昆蟲認識的情況,將注意力引入到本節要學習的內容中去。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訓練學生觀察、歸納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動物與環境的關系,讓學生學會概括、總結,開拓視野,擴展知識面。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表揚和鼓勵。
點撥、鼓勵。
師點撥肯定。
提示、補充。
鼓勵、表揚、補充。
點撥、鼓勵。
讓學生嘗試舉例,說明不同環境中的動物。
板書設計
第三節 空中飛行的動物
三、昆蟲適于飛行的特點:
1、肌肉發達有力——收縮和舒張能牽引翅完成扇動的動作;
2、能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動力;
3、翅呈扇形,輕、薄、表面積寬大——利于扇動空氣。
四、昆蟲的主要特征:
1、體表有外骨骼;
2、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翅和足,胸部肌肉發達;
3、足和觸角分節。
五、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1、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
2、體表有外骨骼;
3、足和觸角分節。
六、不在單一環境中生活的動物——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1、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2、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兼用皮膚輔助呼吸。
空中飛行的動物教學設計 篇3
第三節 空中飛行的動物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在單元中屬于一個重點,它介紹了一個重要的動物類群——空中飛行的動物。教材的編排方式改變了以往教材過分強調學科體系完整性的傾向,沒有像原教材那樣按進化順序逐門逐綱地講述各類群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而是按照生物圈的環境特點來探究各類動物與各自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減少了知識的分量,為學生主動探究提供時間和空間。由于學生在第四單元中已學習了人體結構和生理的內容,故本節對動物的結構和生理的內容做了較大的簡化。側重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出發探究各類群動物的主要特征,探討他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闡明鳥、昆蟲等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概述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技能目標:1、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活動和對昆蟲翅的“觀察與思考”;
2、舉例說出動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種環境。
情感目標:1、認識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增強愛護動物的情感;
2、通過探究各類動物與各自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用辯證的觀點看待生物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
鳥、昆蟲等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概述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特點”的探究活動和對昆蟲翅的“觀察與思考”。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
補充材料
家鴿骨骼模型、薄紙、蝗蟲的外型模型、flash課件。
通過flash課件展示圖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觀察、思考,闡明鳥、昆蟲等適于空中飛行的特點。概述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本節教學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能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針對教材給出的問題作出假設,鼓勵有創意的設想,讓學生注意實驗設計應具有可操作性,介紹實驗方法。讓學生了解:除了調查、觀察、動手實驗外,閱讀分析已有的資料也是獲取知識的重要的手段,通過探究應使學生明確動物對環境的適應,除了有外部形態、內部結構的適應外,還有生理方面和行為方面的適應。同時概括鳥類的主要特征。關于昆蟲和節肢動物的教學,應有分明的層次,可先對比鳥的翼和昆蟲翅的異同,找出昆蟲適于空中飛行和分布廣泛的特點,然后觀察昆蟲,總結歸納出昆蟲的主要特征,再進一步概括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應重視全章的總結,可通過舉例,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動物與環境的關系,通過舉例說明許多動物的活動可以跨越多種環境,強調這也是適應的表現。進而完成有關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的介紹。最后可引導學生關注教材“動物與造型藝術”等欄目,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流程
第 課時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執教者
個性化調整
一、教師講述導入
師云霄h新課。
二、介紹鳥類的種類及飛行對鳥類生活的意義。
三、探究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
3、制定并實施計劃。
4、得出結論
師云霄h從從從廣告詞“我要飛得更高”導入飛翔是人類早有的夢想。直到一百多年前(19xx年),人類才借助飛機實現了飛行的夙愿,然而自然界中會飛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后來是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它們既是哺乳動物,又適于飛行。多媒體展示幾種飛行的動物,講述能在空中飛行的動物較生活在水圈、巖石圈中的動物,可跨越更大的空間,擴大生存環境的范圍。
師:你所觀察到的當地常見鳥類有哪些?
師講述:全世界現存鳥類約有156個科,9000余種,我國有81個科(占51.9%),1186種,占世界鳥類總數的13%,就鳥的種類而言,巴西有種,秘魯有1678種,哥倫比亞有1567種,我國緊接其后名列第四,比多鳥的國家——印度還要多,超過整個歐洲、整個北美洲、是世界上鳥類最多的國家之一。除了少數的鳥不會飛行之外,絕大多數的鳥都善于飛行。
師問:飛行對鳥類生活有何意義?
師展示幾種鳥的飛行姿態。
提問:遷徙的鳥可飛越千山萬水,甚至能從北半球飛到南半球。鳥為什么會有這么強的飛行能力呢?
師演示:薄紙和用薄紙疊成的紙飛機在空中飛行的狀態,讓學生觀察它們飛行時間的長短。這對探究鳥的飛行有什么啟示?
師提出問題:鳥的身體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
你的假設是什么?
師講:假設作出后,要通過設計實驗來檢驗。
師問:我們怎樣設計實驗呢?
師啟發引導:實驗設計應具有可操作性。探究鳥為什么能飛行,可以有多種方法,觀察鳥的形態結構是否具備適于飛行的特點,不失為一種直觀而且簡便易行的方法。
師:展示有關鳥的外形、翼和羽毛、胸肌、骨髂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上提示的問題(多媒體呈現),巡視、引導。
1、鳥類的體形是怎樣的?與飛行有什么關系?
2、鳥類在飛行中起主要作用的羽毛及其特點,排列是彼此重疊還是相互間留有空隙?為什么?鳥的翅膀呈什么形態,與飛行有什么關系?
3、鳥的胸肌與其它部位的肌肉相比,發達程度如何?
4、鳥的骨骼有何特點?從胸骨特點與其上附著的肌肉聯系起來考慮,你會作出怎樣的推測?
師講述:假設不能全通過觀察來檢驗,除了觀察、調查、動手實驗外,閱讀分析已有的資料也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
師展示課本提供的資料,引導學生思考鳥類除形態結構外與飛行相適應的其它特點。
師講述:動物對環境的適應除了有外部形態、內部結構的適應外,還有生理方面和行為方面的適應。
師:通過實驗你得出的結論是?
針對學生歸納情況適當補充。
腦海中浮現昆蟲、鳥、蝙蝠等會飛行的動物。
生答:家鴿、燕子、麻雀、喜鵲、烏鴉、斑鳩、鸚鵡、貓頭鷹、老鷹、錦雞等。
生答:擴大活動范圍,利于覓食和繁殖后代。
生:觀察、思考、討論
生答:與其身體結構特點有關。
生進行探究
生觀察、討論,作出假設:體重輕、有翅、肌肉發達……
生:思考、討論,自由發言,制定計劃。
生:觀察、討論提示的問題。
生答:1、流線型的體形,可減少空氣阻力。
2、正羽,呈槳形,羽軸硬,羽片呈平面;羽毛排列彼此重疊可扇動空氣;鳥翅寬闊呈現扇面形,可扇動空氣產生飛行的動力。
3、胸肌很發達,占體重比例大。
4、骨骼很輕,很薄,胸部的骨很突出;胸骨突出可附著發達的胸肌,可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生:思考、討論
生答:1、鳥類消化、吸收、排便都很迅速;
2、心臟發達,心跳快,循環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的功能強;
3、有獨特的氣囊,可幫助呼吸。
生歸納:流線型的體型;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胸肌發達;胸骨突出,長骨中空;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便都很迅速;循環系統結構完善,輸氧能力強;體內有氣囊,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供氧充足。
讓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節要學習的內容。
考察學生對鳥類了解的情況。
讓學生了解世界及我國鳥類種類的狀況以及飛行對鳥類生活的意義。
讓學生理解飛機模型在空中飛行時間的長短與其克服的空氣阻力和給它提供的動力有關。
培養學生作出假設的能力。
培養學生制定實驗計劃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訓練學生查閱分析資料的能力。
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讓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描寫鳥類的詩句。
適當補充我國珍稀特產鳥類。
鼓勵有創意的設想。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對獨到的見解和少數的做法要給予肯定與激勵,及時發現學生閃光點。
點撥、提示。
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作出肯定和贊揚。
板書設計
空中飛行的動物
一、鳥的種類及飛行對鳥類生活的意義
1、鳥的種類
全世界約有9000多種,我國有1186種,占世界鳥類總數的13%,
是世界上鳥類種上數最多的國家之一。
2、飛行對鳥類生活的意義:擴大了活動范圍,利于覓食和繁殖后代。
二、探究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一)探究過程
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并實施計劃:觀察、調查、動手實驗、查閱分析資料;
4、得出結論;
5、表達和交流;
(二)鳥類的主要特征: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
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