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背影》中的“淚”(精選13篇)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1
《背影》一文關于“淚”共寫了四次:第一次寫見到父親,看到滿院狼藉,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第二次寫望父買橘,“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第三次寫父親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眼淚又來了”;第四次則是接讀父親來信,在“晶瑩的淚光”中又見到父親背影。四次所寫的流“淚”,雖都是動情所致,但特寫的環境不同,流淚的含義不同,因而用詞不同,彼此不能互換,更不能省卻。
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深刻領會:第一次的“淚”,為祖母亡故,老父解職,家境慘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淚來”,為“背影”渲染了悲涼的氣氛。第二次的“淚”是父親為買幾個橘子,不顧年紀大、手腳笨,攀上爬下,沾泥帶土,被其深厚、真摯的愛激動得“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一個“快”字說明動情之深,反應之速,襯托出父親在特定的環境下,給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難忘的。第三次的“淚”,是在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的時候,離情別緒,悲傷惆悵,使得“眼淚又來了”。一個“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慘淡,感其父子情深,嘆其相見無期,達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第四次的“淚”,是接讀父親來信時,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別時的父親“背影”,更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追憶往事,惦念老父,相見無期,悲感交集,其淚的含義該是多么深沉、復雜啊!
近些年來,常見的教學參考書,多從父親四次背影和四句話著手分析,這對抓住全文主線,突出文章主旨,理解“背影”含義,無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如再能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領會該文四次所寫的“淚”,使他們理解每次所寫“淚”的不同境地和不同含義及其對“背影”的襯托作用,必將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寫作技巧和學會選用詞語是會有很大幫助的。
摘自《江西教育》2003/23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2
廣東省吳川市第一中學 余 迅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義務初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
一、新大綱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新大綱對現代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訓練學生閱讀一般的現代文,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二、使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學習各種閱讀方法。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能力訓練”的“閱讀訓練”項中特別強調了“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從課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賞課文中優美精辟的語句”“用普通話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精讀課文”等等。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寫得真摯而動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編入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顯然出于以下幾種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父母的生活與情感。因為新教材的第一冊的編輯思想是根據反映生活的內容編排。第一單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課《這不是一顆流星》是寫祖孫關系,第二課《羚羊木雕》是表現同輩的朋友關系,此課反映父子關系,而第四課《散步》表現的是整個家庭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教材編輯的意圖是要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認識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美好的情感。
2、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與運用語文的能力,編者將此文的訓練重點之一定為“中心與段落的關系”,意在訓練學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據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冊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與小學的銜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冊教材的學習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強調語文學法的指導、最基礎的語文能力的形成與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這三方面的要求是體現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當中的。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學生語文基礎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背影》這篇文章反映的畢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較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這些剛上初一的學生真正的領會。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樣一些內容進行大膽的舍棄,在課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是目標2、3
課文2、3兩段對于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圣陶語),但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復雜性的例子,從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可以說,“言”“荃”更為重要。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為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等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并對重要的字詞進行訓練;再對文章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重點文段的閱讀訓練,著重訓練詞語的運用和關鍵語句的理解。最后對“中心與段落的關系”進行領會與分析。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圈點批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錄音等媒體。
六、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四點
1、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
2、學習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
3、對基本語料的積累
4、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七、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擬為二個課時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的教學要點有:聽讀、朗讀訓練,語匯積累,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具體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提問:
1、在你的生活中誰最令你感動,最令你感動的是什么?
2、而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誰是令他最感動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動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問的設計體現語文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由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出發;第二問旨在激起學生的閱讀需要,同時,也體現了對預習的要求)
二、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正音練習(幻燈出示,見附一)
教師對這些詞領讀兩遍
3、朗讀
1、2段一組同學讀,3、4段二組同學讀,5段全班同學讀,6段三組同學讀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還是切實去改變,我選擇后者,初一時期是訓練朗讀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不加以強化,到了高年級再去補已經很難有成效,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就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根據學生實際,初一第一學期朗讀要求為正確,對一些學生讀不準的詞語,采用英語學習中學單詞的方法,教師進行領讀。)
三、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注
批注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這一環節主要用于學習讀書方法,形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熟悉,又是個種發現式的學習過程,當然畢竟是初一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夠有所批注,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
2、簡要說說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范,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言。教師可根據此收集反聵信息)
3、詞匯積累——課堂練習二
(寫完后對照課本,找出寫錯的字并改正)
(詞匯是語言的材料,切實落實,此練習一方面設計聽的能力,一方面練習詞的意義,一方面練習正確書寫,一石三鳥)
4、閱讀嘗試練習(提問討論)
1)“我”與父親最后一次相見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
(理解記敘要素)
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從文中找出寫見面的背景的句子。寫出了怎樣的一個背景。
3)文中一共寫了幾個背影?
4)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5)對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幾種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簡要說明理由。
A、表現父親疼愛兒子
B、表現父親的生活艱難和老境頹唐
C、表現兒子體諒父親
D、表現父親憐愛兒子,兒子體諒父親,父子之間的美好親情
(重點討論解決2、5)
(嘗試練習的設計的目的是檢測整體閱讀的效果,同時解決一些次要的目標。提問5的設計可視作是對此課的總結)
四、作業布置
1、將預習提示中的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抄寫在作業本上。(語料的積累,習慣的培養,這類練習表面上看較為機械,但對低年級學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課后練習七(不借助其它參考書,做錯沒關系,做在書本上)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的教學要點是重點段落研讀、關鍵語句意義的品讀、理清本文的層次與結構體會中心與段落之間的關系、比較閱讀訓練。如果說第一課時側重于基礎能力和基本習慣,是整體感知課文,那么第二課時主要是突破重點難點、完成主要目標并進行遷移訓練。第一課時的鋪墊,第二課時是發展。
主要教學環節如下:
一、重點研讀第五段(朗讀、討論)
1、上節課我們知道作者一共寫了四個背影,那么作者寫得最詳細的是那一個?朗讀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詞語,等一下要求大家寫出來。
引導學生研究刪后補出的詞語的含義和作用,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拔
A、兩個“黑”字
B、三個“布”字
C、“蹣跚”“肥胖”
D、“兩手”“兩腳”
E、不要“向左”兩字行不行,為什么?
2、為什么“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輕輕的”或是“小心地”?請一位同學表演一下?
3、父親為什么“撲撲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輕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為什么看到這個背景“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又為什么趕緊拭干了淚?
5、這一次流淚與第一次流淚有什么不同。與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關鍵語句的品味
1、前面我們通過第五段的閱讀,體會了父親對兒子的一片疼愛之情,那么,文中還有那些句子表現了這種感情?
引導學生分析以下句子,并進行點拔
A、第二段父親說“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送我去。
C、他囑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開始就體會了父親的這種樸實的疼愛之情呢?
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那些語句是互相呼應的?
練習:完成課后練習五
四、總結討論
1、文章的標題改為“我的父親”“浦口別父”好不好,為什么?
2、討論上節課課后練習2、教師板書總結
3、討論中心與段落的關系
A、2、3兩段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B、第四段為什么不詳寫作者在南京與朋友的游逛?
五、比較閱讀訓練:見附四
六、小結
七、作業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請你敘述一次讓你讓你最為感動的事。
2、背誦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一節文字。
(著眼于遷移與鞏固)
附一:課堂練習一(幻燈出示)
選擇正確的讀音
差使 交卸
奔喪 迂腐
瑣屑 柵欄
舉箸
附二:課堂練習二
根據教師所說的意思默寫出該詞語
1)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
2)奔赴親人的喪事
3)亂七八糟的樣子
4)把自己的財產、衣服出賣和典當出去
5)凄慘暗淡,不景氣
6)有了空閑的時間,指失業在家
7)因為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8)精神不振作
9)細小而繁多的事
10)感情聚積在心里不得發泄
附三:課堂練習三
不看書憑記憶補充下面這段文字中刪去的詞語。
我看見他戴著小帽,穿著大馬褂,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縮;他身子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附四:閱讀課后練習八的文段,完成下列練習
1、這個文段中所描寫背影的語句是,從文中劃出來。這一背影與朱自清在課文中描寫的背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朱文通過父親的“背影”表現了父親對自己的疼愛,最后表達的是一種對父親的思念和老境不好的一種淡淡的憂傷,而此文的結尾兩段表現的是作者對自己 的負疚的心情。
附五、板書設計一
背影
朱自清
圈點批注 字詞、名句、段落層次、疑問
見面的背景 禍不單行 祖母死了,回家奔喪
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失業)家中光景慘淡
開頭
四個背影 去買橘子時
告別時
淚光中的
三次流淚 第一次 見父親,睹家境,想起祖母 悲哀
第二次 見背影 感動
第三次 別父親
第四次 想背影
附六、板書設計二
難忘背影 ——點題
父 家境:禍不單行 父親疼愛兒子
子 描寫背影 別前:細心關照 兒子憐愛父親
情 買橘子: 體貼周到
深 再現背影——思念
注:這是為一個鎮級中學老師所寫的說課稿,學生底子較差!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3
《背影》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表情達意的寫法。
2、理解一些語句的含義,體會樸實的語言風格。
3、領會文中的父子之情,學會“關愛他人”。
二、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掌握文中的生字詞;了解作者簡況;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什么感情)。
2、教法與學法:在教學上,設想如下:以學生嘗試閱讀為主、(嘗試分析結構、嘗試品味
語言、嘗試展開聯想、嘗試模擬表演等)老師組織交流,討論并適時點撥。
3、教學時間:2課時
4、教具:投影儀、膠片、錄音。
第一課時
要點:學習抓住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特征表情達意的寫法,初步體會文章中的父子之情。
過程:
(一)激發感情,導入 新課
①請大家說出自己的生和父母的生日。
②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真摯無私的。這種愛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對這種感情有的體會到了,有的體會不到;有的當時就體會到了;有的過后才體會到。老一輩這種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動并激勵著一代一代年輕人。同學們想一想,父母的疼愛之情是否感動過你?你是通過什么事體會到的?這種感情是體現在父母的只言片語中,還是隱含在父母的神氣里?是通過某個動作流露的,還是通過某個身形體態表現的?魯迅曾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而本文作者為什么只寫父親的背影。學習這篇課文時,同學們要弄清:這是父親做什么時的背影?這“背影”體現了父親對“我”的什么感情?文章寫這“背影”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檢查預習
1、抽若干人嘗試朗讀片斷;若干人對投影的生字詞上黑板注音釋義。
2、指名簡介朱自清。
(三)、指導朗讀
1、聽課文朗讀錄音(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進一步理解部分詞語的含義)
2、學生自讀
3、學生展示朗讀。
(四)、整體感知,嘗試練習。
學習速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先獨立思考,后相互交流討論,最后教師點撥指導)
1、文中寫了幾次“背影”?著重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見的背影?寫送別時的“背影”,表現了父子間的什么感情?(完成此題后,相機朗讀第六、七段,加深體會感情)
2、每次背影出現,“我”都有什么感受?
3、文章題目是“背影”為什么還要寫第二段、第三段?(以上內容可分步完成)
(五)、教師小結
如果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在日常生產中,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背影。而這些背影都留給我們足夠的想像空間。在朱自清的眼中,父親的背影,凝聚著父親對兒子的關愛深情,尤其是在當時家境慘淡、禍不單行的日子里,這種關愛更顯可貴,也就更感動人心。
(六)、學生自我小結。(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七)、作業
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樸實語言中的滿腔深情。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4
春風化雨 潤物細無聲
龍泉外國語實驗學校初中部 雷飛平
關鍵詞:父親、愛、體會、感動
內容摘要:在《背影》教學的拓展延伸中,學生無法體會生活中的父愛,通過教師對自己對父愛的感悟,引發了一場愛的風暴,教師由此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
正文:
那天是星期四,我在八年級十二班上朱自清的《背影》
由于這是組上的研究課,事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上課時課堂
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較好,整個教學過程 非常流暢,一切都向著我設想好的方向發展。正當我在暗自竊喜時,情況發生了變化,形勢急轉直下,臨近下課時,我提了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有沒有體會到父親的愛呢?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把學生由課內引到課外,加深他們對父愛的理解,沒想到他們異口同聲:“沒有”。我見勢不妙,緊接著問:“那你們覺得父親愛你嗎”?又是眾口一詞:“不愛”。對于這種回答,我感到非常吃驚。盡管備課的時候我也想到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體會這種愛,但至少也有幾個吧!有兩個人回答,這節課也就完整了,也就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改理念了。于是,我又繼續對他們進行鼓勵和啟發,但我們十二班的同學卻沒給老師半點面子,盡管后面坐著七位聽課的老師,他們仍然是;“千呼萬喚不起來,猶抱書本半遮面”。
當時,我覺得非常尷尬,但轉念一想,也許由于年齡和經歷的制約,他們還無法體會這種感情吧!但對我來說,在這個教學過程 中,我卻是真真切切地想起了我的父親。。于是,我急中生智說了這樣一段話:“其實這也不能怪你們。在我十四歲時,我也覺得父親不愛我。因為在他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就我們家沒有男孩,而父親又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盡管母親經常在我面前說父親是愛我的,但我卻不相信。我仍然對父親不滿,他說過的話我也不愛聽,有時還會故意讓他傷心。我從來不會認真的觀察父親,也不會去想他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父親老了。盡管他只有五十多歲,但他的腰彎了,背駝了,頭發白了,皺紋深得可以讓我想起黃土高坡上的千溝萬壑。當我英姿挺撥的站在父親面前,曾經挺撥的父親卻已被我的成長催成了老樹丑枝。我開始問自己:父親真的不愛我嗎?他是一個普通人,不象別人的父親那樣有權有勢,但他用自己的勤勞支撐著這個家。他給我買他能買的一切,對于我上大學時每年上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他從不會皺一下眉頭,但他從不給自己買超過一百塊錢的東西。那一刻,我開始明白了父親的愛,也有了一種深深的自責。尤其是我工作以后,開始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后,我才真正懂得父親的心,并由心底深處生出了對父親深深的愛。我現在常常會有一種恐懼,我害怕體弱多病的父親哪一天就會突然不在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可能這也是所有為人子女都有的困惑吧!所以,我希望你們從現在起就好好地體會父親的愛,好好地愛父親,做一個愛自己也愛他人的人”。當我說完這段話時,教室里鴉雀無聲,我在自己閃爍的淚光中看到許多學生眼里噙著的淚花。
這節課上完后,我沒有布置作業 ,但那一周的周記卻讓我大吃一驚:大多數同學都寫到了他們的父親以及體會到的愛。一場愛的風暴以強勁的勢頭席卷而來,將我淹沒在感動之中。文章中,他們用簡單、樸實.甚至是稚嫩的語言寫出了生命中真實的感動。在聽了老師對父愛的體會后,他們開始從生活中瑣碎的細節中發現了父親的愛;他們發現了自己不到四十歲的父親頭上長出的白頭發;他們發現曾經抱怨的離了婚的父母仍然一如繼住地愛著自己;他們甚至發現曾經討厭的繼父繼母對自己也有著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開始學會觀察,學會思考;他們開始懂得理解、懂得尊重;他們也開始學會體會,學會珍惜;他們開始懂得歲月無情,生命無常。
媽媽喜歡吃魚頭的故事早就聽說過了,在學生的周記中,我發現了另外一個版本,一個從小父母就離婚的女孩寫道:每次吃西瓜的時候,父親總是把中間那部分給我和爺爺奶奶,他自己只吃兩頭的那部分。當我把自己的那塊給父親時,父親說:“中間那部分太甜了,我不喜歡,我就喜歡吃兩頭的這部分”,開始懂事的我心里很明白父親為什么不吃中間的那部分,父親無言的舉動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人子女,始終要講一個“孝”字,對于父母,始終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會一開始就會對父母懷著感恩的心,王若蕓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個剛轉來的女孩在她的周記中寫道:我的父親從來沒有愛過我,因為我是一個女孩,聽說在我沒有出生之前,通過B超檢查他就知道我是個女孩,他很不高興。在母親難產時他甚至不愿在手術通知書上簽字。我出生后從來沒有感受到他的半點關心。父親的不愛使我從小就養成了爭強好勝的性格,我經常和同學吵架,老師批評我,就和老師吵,我能感到我的性格在扭曲變形。有這樣的父親,與其說我不愛他,不如說我恨他。父親是警察,有一次在抓歹徒的時候負傷了,被送進急救室時,母親哭得昏天黑地,但我沒有掉半點眼淚。我知道我應該哭,但我怎么就哭不出來呢?我怎么就感覺不到半點悲傷呢?但有一件事卻讓我改變了對父親的看法。由于成績太差,父母把我轉到另外一個學校去讀書。有一天我打開水回來,聽寢室的同學說我父親來過了,剛走。桌上放著一大包東西,還有一張紙條,一張滿是淚水的紙條,上面寫著:孩子,爸爸走了,我知道你不喜歡我,甚至不想見到我。爸爸不怪你,你從小到大,爸爸對你的關心的確太少太少,爸爸對不起你!離家在外,自己學會照顧自己,有事給爸爸打電話,孩子,你記住,其實在爸爸心里,爸爸永遠愛你。看著那張紙條,我淚如泉涌,心里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動和難受,淚水滑過我的臉,滴在那張紙條上,和爸爸的眼淚流在一起。我才明白,有些感情是藏在心里的,需要用心去體會,而我卻一直先入為主的以爸爸不愛我的想法在拒絕著爸爸的愛。爸爸,對不起!看著這些文字,除了感動以外,我更有一種高興,因為她已經會體會,會珍惜這種感情了。但有的人當她會體會時卻永遠沒有這種機會了。十二班有個叫向婉而的女孩,父母給她取名取的是“莞爾一笑”之意,希望她永遠有燦爛的笑容。但是父親車禍去世卻給她留下了難以抹平的傷痛,那年她只有六歲。在通過母親的講述,通過泛黃的照片,通過已經模糊了的點點滴滴回憶了父親之后,她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后來,我終于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后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永遠不會再重來”。當劉若英經典的情歌成為一個女孩對她死去了的父親的追憶和懷念,成為她無法再體會到的至愛親情的無奈和感傷,我真的有種掩飾不住的感動。
誰能說她們不懂愛呢?這一切的體會和感悟,不正是我希望看到的結果嗎?而這一切由不愛到愛的轉變,居然源自課堂上那一段我對父愛的感悟,正是它,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他們最強烈的共鳴,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有了這樣一個升華的過程。不經意間,老師的情感體驗就象春雨撒向了學生心田,使他們受到熏陶和感染,潛移默化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課上完了,周記也改完了,但留給我的思考卻沒有結束。語文教材決不只是字詞的排列組合,它的字里行間滲透著豐富的情感。我們在備課時也都制訂了知識、能力、情感的三維目標,但是在我們的教學真的把這些目標都落實了嗎?尤其是情感目標,學生真的就能理解到文章中的情感嗎?真的就能體會到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感嗎?如果他們不能體會,老師該做些什么呢?我覺得這個時候就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資源作用和指導作用。教材是一種資源,教師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在課堂上就應該以教師的人格去影響學生的人格,以教師的視野去影響學生的視野。當學生對課文不理解時,教師可以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引導和幫助學生去感受。也許這樣做,我們教給學生的不是知識,但卻是一種體會情感的方法和眼光,一種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背影》的教學在不經意中就遵循了這個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語文老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授者,而且還應該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語文老師,在教知識的同時,我也開始思考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在課堂中做到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經驗和體驗的美妙和諧,知識、價值、情感的高度統一。這將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將努力的方向。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5
執教:嚴華銀
教學目標 :
1.體味并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2.學習本文平實的語言和傳神的細節描寫。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體味作者為之感動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體會選擇“背影”作為表現主體的美學意義。
教學方法:
1.導讀法:在老師引導下依據閱讀常規分析結構,概括段意。
2.研討法:就重點問題先個體思考,再小組討論,后大組交流。
另有比較法、以寫促讀法等。
教學設計:
本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為兩課時,針對教學目標 ,每一課時重點完成其中的一項。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將力爭充分體現如下幾個原則:
1.學生自己走進文本,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感悟作為重頭戲,給予時間和教學流程上的保證。充分閱讀,充分感悟,充分思考;感、思以充分的閱讀為基礎,充分的閱讀是為了更準確深刻地理解和領悟。
2.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老師除必要的方法和程序的交待性引導外,不越俎代庖。當然,學生的分析理解應該是他個體獨立思考所得,也可以是他搜集資料、篩選信息所得,就此,老師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也可作些微調,比如,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帶著一種觀點參與討論,和學生平等對話和交流;又如,在同學的分析研究遭遇阻隔時,做必要的提示點撥。
3.以寫促讀。
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有對文章理解的短小隨感的寫作活動,也可以有直接的特別情境的描寫活動,但前者是為加深理解的層次,使之更臻于準確,后者是更為真切的體驗,感受那一種特殊的乃至難以名狀也即“可以意會,難以言傳”的情境。
第一課時重在文本內容、情感的體味理解,揣摩作者內心深處思想情感的細膩、復雜;第二課時,以作者描寫的藝術為主體進行研究,在領會其寫法高超的同時,更進一步地加深對文章情感的準確體會。
課前預習布置:
基本要求:
1.默讀、朗讀課文。
2.查字詞典,為有關字詞注音釋義。
3.畫出文中疑難詞句。
分析理解:
4.按你的理解為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5.結合文后習題作一點思考。
6.文中最能感動你的地方在哪里?為什么會感動你呢?
質疑:
7.閱讀思考后,就文章的任何一個方面提出問題。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課文
導入 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起欣賞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課前或者以前都曾經閱讀過這一名篇,對之一定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動,思想上的被影響,寫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們進一步地研究探討,當會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層面的收獲。
二、出示幻燈投影,檢查有關字詞音形義的掌握情況。
差使chai,受派遣所做的事
交卸xiè,解除,除去
狼藉jí,踐踏
簌簌sǜsu,淚流的樣子
喪事sāng,有關死亡的事
頹唐tuí精神消沉
瑣屑xiè,細小繁雜
舉箸zhǜ,筷子
家中光景很是慘淡
一半為了父親賦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
我趕緊拭干了淚
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
晶瑩的淚光中
三、老師范讀或錄音范讀,或者一同學、數同學朗讀課文。
四、與同學一起討論全文的段落問題。
說明:這一項工作一般來說是長文閱讀的慣例,但卻不是一切文章閱讀的定例。尤其是文學作品,或者不以學習借鑒其結構技巧為閱讀目標的閱讀活動,這一分析結構的過程就完全可以去掉。當然,結構段落分析又不是全然沒有意義,一方面,它可以使閱讀者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熟悉文本內容;另一方面,對于有關文體或有關長文來說,它是破譯文章密碼的鑰匙。從這一意義來說,又當因文而異,因材施教。
本文的結構可有多種理解,這里擇其一種。第—部分是第一句,引出話題;第二部分從“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淚又來了”;第三部分從“近幾年來”至文末。圖示如下:
第一部分 篇首點題寄思:難忘“背影”
第二部分 回憶“背影”故事 “背影”背景:家庭變故
浦口送別 嘮叨叮囑
買桔情景:背影
話別時刻:背影
第三部分 篇末點明題旨 父親晚境 點題 明旨
從以上的討論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文章是以“背影”為線索來串聯故事;通過故事的描述來抒寫自己對父親的那種一般情況下難以忽伏的情感,接著我們來討論與之相關的問題。
五、獨立思考:課文中令你最為感動的是哪一處?試描述你被感動時的真實心態。
多數同學會一下子抓住父親為我買橘子那一時刻中“背影”的描述部分。這當然與教者的設計意圖相一致。但若有同學找到其他地方,也應當積極引導同學圍繞那一個“點”進行探究討論。
關于“被感動時的真實心態”,同學的描述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①文中“父親”憐子親子的至誠無私。
②文中兒子善解人意人情的真實真切。
③由此觸發相關親情的聯想。
六、進一步思考:作者此時此刻,面對父親的“背影”,“淚很快地流下來”,究竟是由于哪些原因呢?
回答此問題,要聯系此“背影”描寫之前的所有描寫;先個人獨立思考并在文中評點,再四人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綜合言之,應該有這樣一些方面:
①對父親的感激:父親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為“我”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
②對父親的理解:父親不放心茶房,親往為“我”送行,干叮嚀萬囑咐,不厭其煩,表現出中老年人的“迂”,原都是親子之心,憐愛之情,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
③對父親艱難生活的同情:買橘子時的瞞跚艱難,一下子引發“我”的聯想,家庭生活的重壓何時才能解除,父親的這種艱難還得延續支撐;
④對父親未來生活的憂慮:父親漸顯老態,但還得繼續生存掙扎以維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今后他又怎樣生活,從身體到心理的逐漸變化,做兒子的又能幫助多少呢?
⑤對自己誤解乃至責怪父親的深深懺悔:對父親特殊時刻所表現出的照顧關心,不僅不領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棄,但當為自己艱難買橘的過程特別是“背影”映現,情感的通道“訇然中開”,內疚、愧悔,無聲的譴責,借助有形的“淚水”表現了出來。
此一問題的討論可以深入—些,它是本課的難點,而且由此可以讓大家比較全面準確又深入地了解全篇。此一課時如果不能完成可以留待下—課時,繼續研究之。
七、簡單小結課文的研討,課后在完成文后的相關習題及有關的輔助練習外,繼續就其他預習題展開分析。尤其關注本課中“背影”描寫的精妙。
第二課時
一、緊承第一課時中的有關問題,繼續深入研討,并適當小結之,有關內容可投影顯示。
二、引導同學繼續深入研究課文內容:
文章除描寫了自己見父親買橘的“背影”而落淚的情景外,還描述了自己另外兩次“落淚”的情形。這兩次落淚尤其是最后一次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現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次流淚是在交代家境衰敗的情況下,見著父親,面對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這次掉淚表現出觸境傷情的悲哀。這一次掉淚,引出父親的在文中為數不多的重要話語:“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略。”
父親的這幾句話表達了豐富的感情,很深沉。這里有父親對兒子的體貼和勸慰,也流露了父親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時,也可以看出父親內心深處不甘受命運擺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寬解、自求振作的復雜心情。
后一次的流淚是在讀到父親來信中的那種感傷之詞時,出現了“晶瑩的淚光”。這是在離開父親兩年多的“現在”。兩年前車站離別時的情景還如在目前,“背影”的觸動和震撼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之外,更多了對日漸蒼老的父親的掛念,這種掛念且與日俱增;而忽然之間讀及父親的來函,父親言語平淡中流露出的無奈和凄惶,讓作者從無形聯想及當年車站月臺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緒萬端,無以為報、無力回天、無可奈何的情感齊集心頭,其淚水之奔流也就無法避免了。
三、簡單小結:如此說來,借助父親的“背影”來勾連情節,貫穿本文始終的情感可以分析為兩個方面:
父親對兒子的萬般體貼關愛;
兒子對父親的真切理解和真誠感激。
這一對父手相輔相成的人間摯情的客觀寫實便成就了現代文學史上一篇金光璀璨的不朽華章,是不是可以這樣來概括:
真情真感真文
四、接著我們來研究本篇的寫法:
我們要研究的是:這樣真切感人、催人淚下的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理解這一問題,可以鋪設一些階梯:
1.播放錄音:望父買橘、刻畫“背影”一部分;
2.同學齊讀、體味;
3.在同學有所悟有所言之后,見機引問有關問題,比如:①這段描寫有沒有什么深奧華美的詞句?②有沒有用什么特別的技巧、方法?③你覺得理解困難嗎?④你覺得描寫困難嗎?⑤假如同樣的情形和過程,你能描寫出來嗎?⑥體會有關動作描寫的準確性。4.在此基礎上,作一些歸結,特別強調幾點:
①樸實無華的語言
②客觀寫實的白描
③細致入微的細節
④事情的真實
⑤觀察的仔細
⑥情感的真摯
5.就此來理解作品的感人至深。請同學結合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寫作談談體會。
五、選讀一篇題為“我的父親”的散文,要求從寫法和情感內容方面比較體味。或課堂上討論,或課后以筆記形式書面完成。
我的父親
蘇揚子
父親首年清明節后一天病逝,兩年來,我心里縈回不去的.是綿綿悠悠、清清靜靜的思念。父親大半生客居滬上,于國家保密單位供職,據說,也可算得一個處級。而父親一生清貧自守,厚直處世,忠誠任職。1979年暑假中,我隨村鄰去廠里,竟發現他還住廠里集體宿舍,使著公家配給的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連水瓶也因我的到來才由一只添置到兩只。1982午,父親任基建科長,在一次檢查工程時,不慎從二樓摔下,傷得不輕,住院蘇醒后,竟不允許廠里通知家人。后來,還是同鄉陳叔叔不忍,悄悄來信。我和哥哥連夜趕去,父親危險已經過去,只是落得一條腿的殘疾。那時,正時興頂替,我們便跟父親相商,不如乘工傷機會,辦理退休;讓小妹“接班”。父親直搖頭,說:廠里為工傷已費去不少錢,我好歹也是國家干部,退休年齡還未到,政策規定,是不好辦頂替的,你們萬萬不可煩擾廠領導。話雖在理,但彼時彼地,我們心里總以為是很不近人情的。
父親退休的前兩年,在生產處長任上,批給蘇北泰縣某村辦廠數十噸廢鋁屑,也算是支持貧困地區吧。事成之后,經辦人信告父親,說來年春天,要給我們家進一船磚瓦木料和大米來,此前他大概打聽到我們家造房子的事。父親很是不安,春節回家,屢屢跟我們說及此事的不妥。我們都很不以為然,甚而覺得父親有點迂直。我說,生意人奸滑,多口惠而實不至,何必當真!但畢竟拗不過父親的固執和威勢,還是在正月初十首后陪父“北上”,成全他拒賄的慷慨。起早乘船到高港,再換車到泰州,已是當日下午三點,錯過了去超幸的班船。無奈,只得沿著交錯的運河間坎坷的小道,磕磕絆絆,問問行行。父親畢竟已年近六十,裹一件棉質的軍大衣,拖一雙笨而沉的棉皮鞋,兩三小時,十余里地下來,盡管天氣寒冷,他那微禿的腦門上,稀疏的頭發間,卻早已有微汗沁出,熱氣蒸騰了。
到達目的地,找著當事人,已是萬家燈火時候。父親一臉嚴肅、一本正經和曉以大義的真誠,令對方驚訝之余,發自肺腑地言謝。第二天下午,帶著托其捎回的十余根樟木料,搭一條便船,我們終于凱旋。不料當夜九、十點鐘光景,便船泊在一個小集鎮,我們被告知須卸貨換船。云天霧地的,我們父子倆只好冒著凜冽的夜風,踏著遍地的冰凌,一根一根把木料扛到岸上。待一打聽,此處叫漆潼,到高港的船要在明天上午七點左右才開出。這可害苦了我們,住,已少有店鋪開門;縱有,也骯臟不堪。瑟縮著身子的父親說;“算了,我們就到候船室坐坐吧!”候船棚四面洞開,幾無遮攔,父親不久就劇烈地咳嗽起來。整個晚上,我在朦朦朧朧中,隱約感到父親只是不斷地抽煙,不斷地進出:那是怕堆在河沿的為我結婚打家具的木料丟失;又不斷地用右手捂住嘴:那是怕咳聲驚醒了我。于是,凄涼的月下,清冷的風中,父親本就佝僂的身子便不時地彎成一把古拙的弓的模樣。
父親生前于鄉里播惠施恩,巨細之事難以盡數。然惟有這一件事我銘記猶深,歷歷如昨。清風尚清,明月惟潔,當全與我共記共憶、同歌同泣的!
教學資料:
1.朱金順《讀來自清的<背影)》,(語文教學研究)1980年第3期。
2.高捷《平藏曲,淡顯濃——<背影>的構思藝術》。
3.《背影》一文的結構重點圖。
4.《主題明,結構簡,描述細——<我的父親>示寫》,原載《走進記敘文寫作世界(初中版)》,蘇州大學出版杜2001年7月版。
摘自《語文學習》2002年7、8月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6
同步練習一
●活動與探究
一、說話訓練
用口頭片斷作文形式完成下面訓練。
1.你有過對親人由不理解到理解而深受感動的經歷嗎?舉一個事例談談。
2.每個人都最熟悉親人的特征了,想好一段話,說說你的一位親人的特征。要懷著真摯深厚的感情說。
3.孝敬父母、疼愛子女,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今天該不該發揚這種美德?為什么?
要求:要說得實實在在。把“為什么”說清楚。
二、寫作練習
你父母疼愛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動了你?這件事的經過怎樣?你受到了怎樣的感動?參照這樣的思路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三、開放探究
閱讀《父親》,完成文后題目。
父 親
喬黎明
又該去上學了,我急忙收拾東西。
“要好多錢?”父親坐在門檻上,問我。
“要一百五。”我小聲答。
“夠不夠?”父親問。
我本想說:“不夠”,但遲疑了一下,終于說:“夠。”
父親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說:“我這里有兩百塊,你都拿去。到學校去要舍得吃,不要節約,該用就用。有個三病兩痛的,要及時看,不要拖。聽到沒?”
“嗯。”我一邊接錢一邊答。
“到學校去要專心讀書,聽到沒?每回都拿恁多錢,你曉得農村挖兩個錢不容易。今天的錢還是你爸爸昨天晚上到人家那兒去借的。”母親在一旁說。
“你說些啥你?你看你說些啥。明娃都恁么大的人了,他自己還不曉得專心讀書?這還要你緊說?錢,讓他拿寬綽點,吃得好點,我看也沒啥不好。家里沒錢,沒錢還有我哇,我曉得想辦法。只要他好好讀書,我砸鍋賣鐵都送!”父親盯著母親說。母親就無話,去忙她的活路。
那時晨光正照著父親那因過度勞累而過早蒼老的臉。我鼻子陡地一酸,有些想哭。
“東西收拾好了沒?”父親問我。
“收拾好了。”我小聲答。
父親就進屋背起我裝滿東西的背篼,說:“走,我送一下你。”
“哦,你還有啥東西忘在屋里頭沒?”
“沒有啥了。”
一路上都無語。我覺得父親的腳步就踏在我的心扉,沉沉作響。我一直都低著頭跟在父親身邊,沒敢看父親,怕父親那一臉的歲月會碰落我的淚水。
到了街上,父親一看車還沒來,就放好東西,然后對我說:“你等著車,我去賣了辣子馬上就來。”
等了一會兒,車沒來;父親背著一個大背篼來了。“車還沒來?”父親問我,滿臉的汗。
“沒來。”我小聲答。
“你的辣子剛才賣多少錢一斤?”有人問父親。
“唉,便宜得很,才三塊多點。”父親答,一臉的苦。
我覺得有些東西在我眼眶里滾動,忙努力忍了忍,終沒讓它們滾落下來。
又等了很久,車還是沒來。街上的人都開始吃晌午飯了。我已餓了。
“餓了么?”父親問。還沒容我回答,父親又說:“你看好東西,我去給你弄點吃的來。”說著朝一個飯店走去。
不大一會兒,父親就給我端來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肉絲面。
“咸淡合適不?”父親望著我,問。
“合適。”我一邊吃一邊答。
我吃完了才想起父親也沒吃午飯,就說:“爸爸,你也去吃一碗吧。”
“我不餓,早飯吃得多。”父親說。似乎還想努力笑一下,終沒笑成。說完就拿過碗要去還。忽然,父親又問我:“吃飽了沒?”
“飽了。”我發覺我的聲音有些嘶啞,忙別過臉去。
又等了好一陣,車還沒來。
“恁遲了,還沒車,怕你上學要遲。”父親說,一邊朝車來的方向望。
“爸爸,你回吧,我一會兒自己上車。”我勸父親。
“那哪兒得。你恁多東西,一會兒車來了你自己能上?”父親笑著說,“還是我多等會兒。”
“那你去買點東西吃?”我望著父親說,
幾乎是懇求。
“那要得,我去買個鍋盔吃。”父親說著就向近旁的一個鍋盔攤走去。鍋盔很便宜,五毛錢一個。
父親拿起一個鍋盔正要付錢,車來了。父親忙放下鍋盔朝我跑來,一邊說:“不買了,反正我可以回去吃飯;快,你快上車。我來放東西。”父親說完就背起我的背篼往車頂棚上吃力地爬。
我的淚水一下子就涌了出來……
我曉得還有十幾里山路等著空腹的父親一步一步去量。我曉得父親為了送我讀書硬戒了吃了十九年的煙。我也曉得我為了所謂的面子,曾多次傷了父親的心!
(選自《散文》1998年第7期)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門檻 寬綽陡地 便宜
2.如何理解“我覺得父親的腳步就踏著我的心扉,沉沉作響”?
3.本文通過哪幾件事,表現父親對我的愛?
4.作者幾次寫到自己的眼淚表達了什么心情?
5.文章刻畫了一位怎樣的父親的形象?
參考答案:
1.kǎn chuò dǒu pián
2.父親如此辛勞卻還要我讀書,我覺得既受感動又心情沉重。
3.①因操勞過度面色蒼老;②借錢供兒子上學;③空肚子送兒子去車站;④給兒子買熱湯面,自己去買鍋盔。
4.感激。
5.善良、勤勞、為供兒子讀書不惜一切代價。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7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1、欣賞歌曲《父親母親》2、談話引入:
有一首歌謠這么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棵草……的確,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母愛,是我們生命里最和煦的春風。其實,陪伴我們一生、如陽光一樣照亮了我們生命的愛,不僅僅來自母親,還來自我們的父親。父親,給予我們的是一種深沉厚重的愛,這就是父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歌頌父愛的著名篇章——《背影》。它的作者是著名愛國學者朱自清。
二、作者介紹。關于朱自清先生,我們了解些什么呢?(學生談談朱自清先生的故事作品等)
教師簡介朱自清,同時出示幻燈片。
三、檢查預習:幻燈片出示字詞練習。
三、播放flash范讀,幻燈片出示思考題:1、課文主要敘述了什么事情?2、課文中令你最為感動的是什么? 3、全文有幾次提到“背影”?請將它們找出來并完成下列表格。4、全文有幾次提到“我”流淚?請將它們找出來并完成下列表格。
四、分小組朗讀課文,討論完成上述表格。
1、小組朗讀課文,討論填表。 2、師生交流。
關于表格一:全文共有四次提到“背影”。
四次描寫“背影”,首尾兩次是虛寫,中間兩次是實寫。文章著重描寫的是第三次。
教師小結:明確本文線索及其作用:從剛才討論可以看出,“背影”是貫穿全文始終的線索:開頭設疑——點出背影,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結尾思念——再現背影,這樣就以“背影”為線索把各部分內容組織起來,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同時反復照應了標題。
關于表格二:全文共有四次提到“我”流淚。那么,“我”流淚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一般來說,可以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 ①對父親的感激:父親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為“我”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 ②對父親的理解:父親不放心茶房,親往為“我”送行,干叮嚀萬囑咐,不厭其煩,表現出中老年人的“迂”,這都是對兒子的憐愛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③對父親艱難生活的同情:買橘子時的瞞跚艱難,一下子引發“我”的聯想,家庭生活的重壓何時才能解除,父親的這種艱難還得延續支撐; ④對父親未來生活的憂慮:父親漸顯老態,但還得繼續生存掙扎以維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今后他又怎樣生活,從身體到心理的逐漸變化,做兒子的又能幫助多少呢? ⑤對自己誤解乃至責怪父親的深深懺悔:對父親特殊時刻所表現出的照顧關心,不僅不領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棄,但當為自己艱難買橘的過程特別是“背影”映現,自己終于內疚、愧悔,無聲的譴責,借助有形的“淚水”表現了出來。
教師簡單小結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五、學生再讀課文,感受文中的父子情深。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課文內容回顧2、指定同學朗讀經典片段3、教師范讀精彩片段。
二、導入新課內容:魯迅先生說過:“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可朱自清先生卻另辟蹊徑,以飽含深情的筆墨描寫了父親的背影,同樣取得了感人的藝術效果。那么,作者所描寫的背影是在什么境況下的一個背影呢?它為什么能那樣感人呢?讓我們繼續來研讀課文。
三、課文分析: 1、出示本課時學習任務目標。2、突破重點: 作者是如何刻畫父親的“背影”的?
我們已經知道了全文共有四次提到了“背影”,那么文章開頭所說的“最不能忘記”的“背影”是指哪一次?
第6小節中所寫的父親穿鐵道、爬月臺,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這也是作者描寫得最詳細的一次“背影”。
這次“背影”為何會給“我”留下最難忘的印象?它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讓我們來看一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2、請一學生用飽含感情的語氣讀第三次提到“背影”的句段。
3、學生討論明確上述問題答案。
4、交流-小結:作者從穿著、行動兩方面對父親的背影進行具體描寫。寫穿著,照應了前文所述的慘淡家境,也與父親為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對比;寫行動,選用了“探”、“攀”、“縮”、“傾”等動詞和“蹣跚”、“慢慢”、“努力”等形容詞,抓住了父親年事已高、行動諸多不便等特征,集中反映了父親深摯的愛子之情。所以這個“背影”給“我”留下了最難忘的印象,這“背影”中凝聚了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也寄托了兒子對父親深切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3、體悟作者平實中見真情的語言風格。
作者善于在敘事和描寫中抓住最能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語言或動作,用平易樸實的語言去表達人物的真情實感。文章中還有很多處體現了這樣的特色,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體會一下。如:
(1)父親說:“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作為全家頂梁柱的父親,在祖母去世和丟了差使的逆境中,心情無疑是沉重、難過的,但是在兒子面前,父親不僅不把自己沉重、難過的心情外露,而且還反過來安慰兒子,更可見父親的體貼。)
(2)“他頗躊躇了一會”、“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
(父親的“不放心”正體現了對兒子的關心愛護。)
(3)父親“忙著”照看行李,“忙著”講價錢;終于“講定”了價錢,為“我”“揀定”了座位;“囑”“我”小心,又“囑托”茶房照應“我”。表現了父親不辭辛苦、不厭其煩、事事都要替兒子安排好的心情(無微不至的關心);而“我”當時只覺得父親“說話不漂亮”,心里還“暗笑他的迂”,“我”當時的不理解恰恰從側面反襯出父親深摯的愛子之情。
(4)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我”理解了父親的愛,對父親產生疼惜之情。)
(5)橘子買回來后,父親“撲撲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這種輕松的心情正是一種愛心:越是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實滿足。
(6)臨別時,父親說的話雖然很簡單、樸實,但里面包含著憐惜、體貼、依依不舍的深情。
(7)“他觸目傷懷,自然……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背影”
(兩個“自然”表現了“我”對父親更深的理解,淚光中的背影已不單單是父親往日背影的再現,其中還包含著老境頹唐、每況愈下而又愛子心切的老年父親的影子,寄托著作者對父親更為深切的疼惜、懷念之情。)
4、疑點探究。
①、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文章的第二、三小節交代了朱自清當時的家庭狀況,這段敘述是否屬多余筆墨?
家中“禍不單行”,遭受不幸的變故,家境衰敗,這慘淡的環境、悲涼的氣氛,與下文父親送別時對兒子的滿腔摯愛形成對照。在這種特定背景、環境下的父親的“背影”,不同于隨處可見的普通的背影,更充滿感情、飽含深意,更顯示出父愛的崇高。(這一段正體現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看似偏離話題,實則緊扣中心。)
②、以“背影”為題的作用。(課題能否改為“浦口惜別”?)
以“背影”為題含蓄雋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寫照,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是作者感情的觸發點和凝結點。
5、拓展延伸、創新思維訓練。
a、有人曾說:“10歲時,我們仰慕父親;20歲時,我們鄙棄父親;40歲時,我們敬重父親。”其實,父親仍是那個父親,但不同年齡的我們卻會有不同的感情。十六七歲的你對父親的情感是怎樣的,請列舉一例,說說自己與父親的情感。
b、熱點爭鳴。以下兩個論題自由選擇一個,結成小組進行討論,形成自己的觀點。
①、由于多數學生反對,2003年9月曾傳聞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落選鄂教版語文教材。其理由為:《背影》中“父親不遵守交通規則,隨意翻越鐵路線”和“父親形象不夠瀟灑”,故將《背影》逐出中學語文新教材。對此你有何看法?
②、中國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認為:“《背影》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淚,也未免太多了一點。 時至今日,一個二十歲的大男孩是不是還要父親這么照顧,而面臨離別,是不是會這么容易流淚,我很懷疑。 今日的少年應該多讀一點堅毅豪壯的作品。”對此你有何看法?
6、擴充閱讀:三毛的同名作品《背影》。
四、課文總結
1、分段:
(一)§1寫對父親的思念,從“不相見”到“不能忘”,引出對“背影”的回憶。
(二)§2—6回憶父子二人由徐州相見到浦口告別的經過,描寫父親穿鐵道、買橘子的背影,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深摯感情。
1、簡述回家奔喪的經過,交代這次父子分別時的家庭境況。
2、寫車站送別時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和愛護。
3、描寫父親穿鐵道、買橘子的“背影”,表現父子間深摯的感情。
(三)§7寫“我”別后對父親的思念,通過接讀來信、回憶“背影”,再次點題,照應前文。
2、主題:本文以“背影”為線索,通過描寫父親在車站送別兒子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作者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3、寫作特色
(1)抓住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背影”命題立意,并以“背影”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個背影,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背影,實際在一個特殊環境下活動著的背影,是在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家境衰敗的情況下,在浦口車站送別時,父親穿鐵道、爬月臺,為兒子買橘子時的背影。它既是父親形象的素描,又是他愛子精神的寫照:父親肥胖而吃力的“形”,慈愛和迂執、艱難和努力、困頓和掙扎、老境頹唐、心情憂傷的“神”,都表現在這個背影上。同時這個背影也成為作者感情的觸發點和凝聚點,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兒子對父親的理解、聯系和懷念,全都融化在這個背影里了。
(2)在敘事和描寫中進行抒情。(“我”的感情變化也是伏筆)
(3)圍繞中心剪裁,詳略得當。
4、這篇語言質樸、意蘊雋永、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深情的文章深得人們喜愛,還被改編成了一首抒情歌曲。現在請同學們欣賞這首歌。
五、布置作業
1、學了這篇課文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呢?
2、感受有二:a、我們知道: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華麗的語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觀察,善于體會,就一定會寫出好文章來。b、寫人,并不一定要寫人物的全貌,完全可以抓住人物身上一部分,比如人物的手、眼睛等等最能體現人物特色的部分來細致刻劃。
3、作業:學了這篇課文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取熟悉的一個人,抓住人物身上最有特色的部分,寫一篇表現人物特點、歌頌生活中的真情的作文。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8
[學習目標]
1. 通過理解關鍵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3.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學習重點、難點]
1.閱讀重點文段,體會作者新穎獨特的描寫角度,學習文中的細致描寫,體會其
中深沉的父子情。
2. 理解文中關鍵句的含義,體會樸實語言中飽含的深情。
[教材分析]
《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此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去贊美愛,能夠使學生在其中深刻的體會這種相憐相愛的感情。
[學情分析]
在學習方法上,對于初中生而言,接觸到記敘性散文的文章并不多,領會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多數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思想情感上,當代中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對于生活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還仍是“生在福中難知福”,所以,本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并且不能停留于課堂,而應走入家庭,走向社會。
[學法指導]
新大綱明確指出:“要貫徹啟發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據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及能力培養。
1.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2.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3.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4.指導學生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母愛、父愛的古詩詞。
[學習過程]
一、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配樂曲:《致愛麗絲》)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是孟郊的《游子吟》。這是一首歌頌母愛的古詩。千百年來歌頌母親的作品層出不窮,而謳歌父親的作品卻少之又少。難道父親就不愛自己的子女嗎?當然不是,只是父愛可能比母愛更深沉,含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父子深情的著名散文《背影》。(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
作者朱自清其人、其文,同學們已經不陌生了,請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其他同學補充。
師點撥: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我們在去年學過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還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綠》等。
師:同學們了解得可真多,介紹得很全面。(屏幕展示作者介紹)
三、學生聽課文錄音,完成兩個任務:
1.標段序
2.圈點勾畫生字詞,借助課后注釋和手中的工具書自主、互助掃清本文的文字障礙。
檢查生字詞,齊讀兩遍。
四.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推薦代表發言。)
跳讀課文,完成兩個任務:
1.本文幾次寫到“背影”?本文四次寫到“背影”。
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請同學們用筆將原文勾畫出來)
第一次在開頭,“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車站送別時,父親去買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在車門話別,望著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
第四次在結尾,“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2、哪一次“背影”寫得最具體、最感人?第二次。(望父買橘)
齊讀精彩片段。
為什么要把這一次的背影寫得那么詳細具體呢?
最能反映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下面你就試著讀一讀,看怎樣就能讀出那種深摯的愛子之情來。可從語調、語速、重音等方面來考慮。小組討論交流,推薦一個讀得最好的來展示,咱來看一看哪一組讀的最好。
朗讀,望父買橘見背影
父親的穿戴:黑、深青——穿著樸素,心情沉重
(黑色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勢:蹣跚——年紀較大,腿腳不便
(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爬月臺動作:攀縮傾——行動不便,步履艱難(動作描寫, “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致;“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
(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作用:突出父親行動的艱難,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
讓我們再次感受一下父子情深的片段。放影片
當時朱自清看到父親的背影有什么反應?用原文回答。
“這時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過渡語:我們的父母都為我們買過水果,可是能夠感動得流下眼淚的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文中父親的背影為什么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
生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推薦代表發言。
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在不平常的背景下。朗讀二三段,看一看是怎樣的背景。
“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家中光景很是慘淡。”
師: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借債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日漸蒼老的父親,還要承擔家庭的重擔。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親為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貴多少倍。所以兒子當然會感動得多次掉下眼淚。
作者截取了在不平常的背景下"父親的背影"這個精彩獨特的畫面,將父愛淋漓盡致得表現了出來。
3.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從外貌和動作描寫體現外,還用什么描寫方法表達這種關愛? 父親的語言
這些樸實而簡潔的話包含著父親怎樣的深情呢?
①“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天無絕人之路!”——父親甘愿承受家庭重負,但愿兒子能輕松愉快的享受其天真生活。
②“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不放心,怕別人照顧不周到,勞碌費神,在所不計。這表明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
③“我買幾個橘子,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對兒子的關懷體貼十分周到。
④“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惦記兒子是否旅途平安,反映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惦念和細心的關照。
⑤“進去吧,里邊沒人。”——怕兒子離開座位丟失行李,反映父親對兒子細心的關照。
4.師: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文中的兒子理解了父親的關愛了嗎?你能從文中找出依據嗎?
兒子的幾次流淚,淚水說明了一切,淚水表達了對父愛的理解、感激。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子的兩次自責也表明兒子從不理解到理解、感動、思念父親。
確實,父愛子,子愛父——父子情深就是這篇文章所表現的中心。
五、拓展延伸,感受真情:
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請你敘述一次最讓你感動的事,與大家一起分享。
六、感恩親情(配樂曲:《致愛麗絲》)
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床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著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著我們。請同學們回到家中,不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母、親人表示理解、感恩,比如給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刷刷筷子,洗洗碗……
今天,我想用一首歌來結束這堂課 ,歌曲的名字叫《懂你》。讓我們都能對父母、對親人說一聲:我愛你們,我理解你們。
(播放歌曲《懂你》)
[當堂檢測]
一、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或給加粗字注音
1.交卸( ) 2.狼jí( ) 3.妥帖( )
4.tuí唐( ) 5.瑣xiè( ) 6.晶瑩( )
7.躊躇( ) 8.pán shān( )
二、根據所給的拼音,為下列多音字組詞
1.差:chāi( )chā( )chà( )
2.喪:sāng( )sàng( )
3.禁:jīn( )jìn( )
4.奔:bēn( )bèn( )
5.柵:zhà( )shān( )
三、解釋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自已( ) 2.情郁于中( )
3.觸目傷懷( ) 4.舉箸( )
四、根據所給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亂七八糟的樣子。________
2.凄慘暗淡,不景氣。________
3.看到心里感到悲傷。________
4.感情聚積在心里不得發泄。________
5.細小而繁多(的事)。________
6.不幸的事接連發生。________
五、選詞填空
1.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 ),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
a.慘淡 b.凄慘 c.暗淡
2.父親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 );頗躊躇了一會。
a.牢靠 b.妥帖 c.可靠
六、選擇出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蘇省揚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點描寫了父親離開車站時的“背影”。
c.《背影》一文開始寫“背影”,指出最難忘的就是父親的背影。但后面展開寫家庭情況,跟主題沒有關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刪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現了父子之間相愛相憐的真摯情感。
參考答案:
一、1.xiè 2.藉 3.tuǒ 4.頹 5.屑 6.yíng 7.chóu chú 8.蹣跚
二、1.差:差使;差別;差不多 2.喪:奔喪;喪失 3.禁:情不自禁;禁止4.奔:奔喪;投奔 5.柵:柵欄;柵極
三、1.控制 2.聚積 3.心 4.筷子
四、1.狼藉 2.慘淡 3.觸目傷懷 4.情郁于中 5.瑣屑 6.禍不單行
五、1.a 2.b
六、d
[反饋糾正]
[典型習題]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差使( ) 奔喪( ) 狼藉( )
妥貼( ) 躊躇( ) 柵欄( )
2.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悲哀衰弱 妥帖 諸多
b.慘淡蹤跡 柵欄 鉤留
c.晶螢交御 奔喪 狼藉
d.虧空賦閑 謀事 躊躇
3.選出加粗字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 )
a.變賣典質(抵押) 妥貼(恰當,合適)
b.頹唐(失敗的樣子) 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
c.瑣屑(細小而繁多) 家中光景(時光)
d.舉箸提筆(筷子)觸目傷懷(心)
4.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①本文寫父子相愛相憐的感情,真摯動人。但這種感情中滲透著淡淡的哀愁。
( )
②本文共有四次寫“背影”,首尾兩次詳寫,中間略寫。
( )
③本文以“背影”為題的原因在于將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郁、父愛的真摯都濃縮在“背影”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給讀者自由想像的天地。
( )
④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實則是以“背影”為主線貫穿全文。
( )
二、課內閱讀分析
(一)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_______(a.走 b.跑 c.跳 d.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_________(a.抓 b.揪 c.攀 d.握)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甲]我趕緊拭干了淚。[乙]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丙]
1.在文中兩個空缺處選詞填空(只填序號)。
2.“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這句話是從原文中抽取出來的。根據上下文意,這句話應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處(只填序號)。3.寫送子上車時,父親對兒子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話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心情是
( )
a.怕兒子力氣小不堪重負,便由自己外出張羅,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理解。
b.怕給兒子添麻煩,便由自己去買橘子,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懷。
c.怕兒子年輕氣盛惹是非,便由自己包下活計,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擔心。
d.怕兒子無知受騙,便由自己包下活計,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
4.“我趕緊拭干了淚”的原因是
( )
a.怕父親因“我”流淚而傷心。
b.為自己這么大還流淚而羞愧。
c.怕父親說“我”不堅強。
d.怕別人笑“我”幼稚。
5.“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這句話從哪兩方面描繪父親的形象?答案正確的一項是
( )
a.外貌心理 b.動作 語言 c.外貌動作 d.語言 心理
6.聯系全文看,多次寫到父親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 )
a.表達對父親的深摯的懷念。
b.表達了對父親非凡經歷的贊嘆。
c.表達了對父親自暴自棄的惋惜。
d.表達了對父親碌碌無為的感慨。
(二)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1.“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中的“聰明過分”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詞?
3.概括這段文字的段意。
(三)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____(戴著、帶著、代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____(慢慢、輕輕、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____(掀身、探身、彎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____(趴上、登上、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____(扒、攀、抓)著上面,兩腳再向上(抬、縮、提);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____(用力、努力、吃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____(溜、爬、趴)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 ① ”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 ②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回答下列問題:
1.選擇括號中正確的詞語,填在文中的空白處。
2.父親告別時說的兩次話,從下列句子中選擇正確的序號,填在空白處。
a.再見了,好好保重! b.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c.進去吧,里邊沒人。 d.小心自己,注意安全。
3.注音。 微傾[ ] 拭干[ ]
4.解詞。 蹣跚——
5.寫出以下幾個形聲字的結構類型。
①爸 ②欄 ③泥 ④影
6.看見父親的背影,為什么“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選出理解正確的一項[ ]。
a.因為“我”看到父親不顧年邁體弱,親自為“我”買橘子,百感交集,深深理解了父親的愛子之心。
b.因為“我”覺得父親太固執,對他表示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c.因為“我”就要和父親分手了,“我”為離別而傷心難過。
d.因為“我”為離別而傷心難過,同時也為有這樣一個好父親而激動、喜悅。
7.為什么說父親“心里很輕松似的”?選出理解準確的一項 [ ]。
a.因為父親總算把橘子買回來了,實在不容易,所以現在“心里很輕松”。
b.因為父親終于為兒子安排妥貼了,父親可以放心和兒子分別了。
c.因為父親面對生活的重壓,心里并不輕松,但為了兒子,裝出輕松來安慰他,不讓他擔心。
d.因為父親買橘子很艱難,裝出輕松的樣子表示自己并不老,身體還不錯。
8.上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淚又來了”中的“又”字用得好,為什么?
請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說明理由。
理由:
9.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段文字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表現了父子相互關愛的深情。
b.這段文字記敘了父親送我上火車給我買橘子的經過,通過對父親背影的白描表現出了深摯的父愛,以及兒子對這種感情的理解。
c.通過對往事的追憶,寫出了我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d.對父親“背影”的描寫細致、生動、感人,很好地展現了父子之情。
三、課外拓展訓練
背影圖
①朱自清的《背影》早已鑲嵌在我記憶的畫屏上,成為一幅永恒的圖畫。
②而在我眼前,我的心中,還有一幅鮮活的背影圖。
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從城里中學回家,村里剛好在分山砍伐樹木。久已沒有為家里干點活的我便跟隨父親來到山上。
④砍倒一棵大松樹時已經日落西山了。父親削去樹枝,叫我和他一起抬回家。松樹根部大,梢部小,我想自己一米八的大個兒,抬根部沒問題,就要去抬。父親攔著說“不行,你抬不起,骨頭太嫩,等我來抬根,你抬梢。”父親說完便蹲下身子,準備把樹扶上肩頭,可是試了幾次都扶不上。我走到他面前,說:“爸爸,我來吧。”父親卻不同意。他掏出一袋旱煙抽起來,吩咐我先歇會兒,“天還早呢。”父親說。
⑤一袋煙快抽完了,父親叫我站起來。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樹,把頭湊近松樹,“嗨”了一聲,使勁抱起松樹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著腿部,我覺得他佝僂的身軀在夕陽的余輝中一點一點地凝聚著力量,一點一點地高大。還剩一口的旱煙吐了出來,籠罩在他的頭上,悠悠地在空中擴散。
⑥父親終于站直了,雖然大樹壓著他搖晃了幾下,但他很快就穩住了重心。
⑦我盯著他的背影,眼眶濕潤了。幾十年來,父親為了我們兄妹幾個的成長,兢兢業業地操持著這個家,奔波辛勞。他的容顏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他的背已在日出日落中微微弓起……
⑧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和父親抬著樹回家,看著父親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豐碑矗立在心中……⑨“背影圖”懸掛在我心中的高處。
回答下列問題:
1.為下列加粗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①鑲嵌[ ] a.qi4n b.g1n
②永恒[ ] a.hu2n b.h6ng
③身軀[ ] a.q_ b.q
④凝聚[ ] a.nng b.y
⑤兢兢業業[ ] a.k8 b.j9ng
⑥矗立[ ] a.sng b.ch
⑦憔悴[ ] a.cu b.ci
⑧懸掛[ ] a.xun b.xn
2.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對的畫“√”,錯的畫“×”。
①(他)使勁抱起松樹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著腿部。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 ]
②幾十年來,父親為了我們兄妹幾個的成長,兢兢業業地操持著這個家,奔波辛勞。
兢兢業業:形容做事十分謹慎,小心,擔驚害怕。 [ ]
③他的容顏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憔悴:枯萎;凋零。 [ ]
④看著父親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豐碑矗立在心中……
豐碑:指豐收后立下的紀念碑。 [ ]
3.文章第④段中畫線句子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
4.文章第⑤段主要描寫了父親的____(動作,語言)。“我”覺得父親身軀“一點一點地高大”,原因是什么?選出理解準確的一項: [ ]
a.因為父親由“蹲下”到“小心翼翼地伸展著腿部”,說明父親漸漸站直了,所以是“一點一點地高大”。
b.因為“我”看到的不僅僅是父親漸漸站起來的身軀,還看到了父愛的偉大。
c.這是“我”的幻覺,我太累了。
d.這是“我”的一種想象,因為“我”從心里為父親使勁,幫助父親抬起松樹。
5.文章第⑧段對表達中心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簡要回答。
6.改寫下面選段的人稱,以文中的“媽媽”為第一人稱。
我今年五周歲了。有位伯伯來家里,說起他兒子結婚后想搬出去獨立住,但是伯伯心里舍不得。媽媽勸他說:“孩子成家就應該離開父母。小思長大后我也要讓他走。但是,如果他們愿意讓我幫忙帶孫子,十個八個我也不嫌多。”晚上我不睡覺,媽媽坐在我的小床邊,問我怎么啦。我說,媽媽,等我長大了也要和你一起住。媽媽笑著把爸爸叫來,向我保證,等我長大還要很多很多天,這以前我們三人決不分開。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9
朱自清的高風亮節,贏得了人民的敬仰,贏得了毛澤東同志的高度評價。他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寫到:“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朱自清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到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1928年后,主要從事文藝批評和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1931年到英國留學,次年回國,繼任清華大學教授。
他的散文感情真摯自然,語言樸素簡潔,結構嚴謹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雋永的藝術風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煉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語,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動人的情致。
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內遷,任西南聯大教授。現實使他逐步確立了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勝利回京后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群眾運動和學生運動。他在貧病交加的處境下不買美國“救濟糧”,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為國人所尊敬。
朱自清是毛澤東同志稱頌的“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
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寫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的事。
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念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
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書,父子在浦口惜別。
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
思念父親,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
2.第二部分(從“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淚又來了”):
回憶往事,追述在車站與父親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子的真摯感情。
第一層(從“那年冬天”到“我們便同行”):
交代這次父子分別時的家庭情況,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從到南京時”到“……太聰明了”):
寫父親送行前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從“我說道”到“……又來了”):
描寫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的“背影”,抒發真摯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寫別后對父親的思念。以在淚光中再現“背影”作結,直接抒發深切懷念之情。
主題思想
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百般懷念。
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是在25年寫的。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斗爭中,但做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凄涼的情緒。不是嗎,作者的家庭,因著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閑”,后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
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凄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
在這一背景上,作者寫出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背影》記寫的事情非常簡單,一個丟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兒子北上讀書,在火車站送別。在軍閥統治的舊中國,這種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會里,即使這種小康之家,也經不起天災人禍的打擊。文章記寫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當時的灰暗世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早已不存在了,但記寫的情景,對我們今天的讀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著歷史的認識作用。
寫作特點
這篇散文的特點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是寫作的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這篇作品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著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致的刻畫。
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呢
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關系。
因為父親老境“頹唐”,飽經憂患,半生潦倒。
父親在家境慘淡、祖母逝世、奔走謀職之時,還不辭辛苦,不怕麻煩送兒子上北京,還艱難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而且反復叮嚀一路小心。
當時父親的心境不好,兒子的心境也不好。
那么,作者抓住父親這樣一個“背影”集中描繪,抒發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
也正因為作品寫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間相愛相憐,字里行間有淡淡的哀愁,顯得更加真摯動人。
1.民族化:
《背影》的語言非常忠實樸素,又非常典雅文質。這種高度民族化的語言,和《背影》所表現的民族的精神氣質,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結構,恰成和諧的統一。沒有《背影》語言的明麗典雅、古樸質實,就沒有《背影》的一切風采。
2.簡潔:
文章通體干凈,沒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除了夾入了一些文言詞語以外,沒有華美的辭藻,生僻的詞語,都是質樸自然的家常話,生活氣息非常濃厚,提煉得非常簡潔。
3.樸實:
《背影》全用白描記敘事實,不作任何修飾、渲染。
通篇寫父親多么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大樸正是大巧的表現。
文中用詞造句都經過認真考究,絕不隨便。
如送行那一段:“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這里的“說定”,如果用“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說定”不送,后來終于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說明父親囑托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之多,不厭其煩,反復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微末節都提到了。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經為兒子上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愛子之心躍然紙上。
4.感人
語言平實簡潔,卻能傳達出無限深情是文章語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實實,但字里行間滲透著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么特別,讀者都有這種生活經驗,因此也容易引起聯想,由此發現人世間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夾雜:
文中出現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礎,當時的語體文中常有夾入文言詞句的情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詞句,可能也與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有關,例如不說“失業”或“丟了差使”,而說“賦閑”,似乎“賦閑”不象“失業”那樣刺耳和使人難堪,有失體面;最后一節既因父親來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見真實,也因所表達的盡是家庭和父親的困境和滄涼的心情與復雜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許多文言詞句,這也籠上了一層時代賦予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特殊語言色彩。
在寫法上,《背影》的主要特點是白描,作者寫父親的背影,描寫那買桔子時過鐵道的場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
所謂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設喻,不加形容和修飾,用質樸的文字,把當時的情景如實地記寫出來,給讀者以身臨目擊之感。換句話說,白描是用敘述的方法進行描寫,達到再現實景的藝術效果。
《背影》中作者白描的技巧很高。請讀下邊的文字: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父親的背影,兒子是太熟悉了。但這次要描寫的,卻不是那常見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場合下,使他極為感動、終生難忘的那個背影!作者不施濃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
作者記寫了當時父親的穿著打扮體態動作,特別著重描繪了過鐵道的情景。
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如實寫下,我們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我們當時也在場,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和體貼的情景。
作者沒有什么形容的筆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極樸實的文字,卻生動地勾畫了父親的形象。
那父親送行的一幕,是發生在八年前。作者用白描的文字,極為傳神地把當時的動人情景再現出來,我們不能不佩服朱自清的描寫技巧。這種筆墨,乍看似“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起筆似覺平淡,實際上卻在平淡中顯露新奇:
為什么“我”最不能忘記的不是父親的音容笑貌,而竟是他的“背影”呢?這就造成了懸念,使讀者急于要追讀下去,從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追敘。“不相見”三個字也頗具深意,讀到后面就會明白。
第一次流淚,是悲哀。
因為作者懷著沉重的心情,從北京趕到徐州跟父親一起奔喪,見到那“滿院狼藉的東西”,觸目傷懷,才不禁潸然淚下。
一般而論,人若處在貧困潦倒和無可奈何之中,往往寄幻想于外力的恩賜,希望化險為夷,又重新踏上坦途。父親被生活所逼迫,故懷著“天無絕人之路”的僥幸心理,要到南京去找差事。實際上,由于帝國主義的瘋狂掠奪,封建主義的殘酷壓迫,又加上軍閥的連年混戰,使得廣大人民在死亡線上掙扎。在餓殍盈野、難民云集的時勢下要想找個差事,比登天還難!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先交代了這次分別時的家庭境況:祖母去世,父親失業,變賣典質還舊債,又借新債辦喪事,在這禍不單行的日子里,父親出外謀事,兒子離家讀書,真是一次悲傷的離別。這些交代講明了這次父子分別的背景,為寫“背影”,渲染了悲涼哀愁的氣氛。對深化主題起到了成功的鋪墊作用。在文中這樣的鋪墊還很多。如描繪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背影之前,先寫父親親自送兒子到車站,照看行李、揀定座位、囑托茶房,寫這些細心照料為下文具體描繪“背影”作了鋪墊。
南京“勾留”不是本文所要敘寫的主要內容,況且作者本也無心“游逛”,因此只一筆帶過。
到了浦口車站,父親忙著為“我”照看行李,又為“我”雇請腳夫,還親自送“我”上車,并揀定一張座位。已經照顧得如此細微周詳,父親還有點牽腸掛肚,于是又不厭其煩地向“我”囑咐一大堆像叮囑從來未出過遠門的稚童那樣的話語,以致“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作者如此細針密線地描繪父親的行動、語言、性格,突出了父親對“我”的體貼和關懷,把一個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樹立起來了
對父親愛子的至情,“我”當時竟未能領悟到,以為都是平凡瑣事,“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現在省悟到父親待自己的許多好處,這才自責“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
自責,說明真正理解了父親的愛。表現一種恨自己未能體會父親的深情的內疚之
父親已經送我上車,什么都關照到了,我也勸父親“你走吧”,父親又有要事,但還要去買幾個橘子,父親就是這樣疼愛兒子。
買橘子為什么感人?
因為父親穿行鐵道爬上爬下相當費勁。行文至此,在平實中又見曲折,把文章推向抒情的高潮。
“我”的第一“看”,從看中擔心父親的艱難,是預示著下一步的“看”。“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我”邊看邊想:走到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爬上,父親是個胖子,自然費事。這樣,既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又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以便烘托其困難辛苦。
父親買桔子為什么費勁?作者先作了交代。句句都是必不可少的。為什么一定要穿過鐵道?因為賣東西的是在那邊月臺的柵欄外。為什么穿過鐵道費事?一則“須跳下去又爬上去”,二則父親是一個胖子。
重點描寫,細致刻畫。寫看見的父親的服裝,勾畫了一個大體的外貌。 語句不多,但飽含深情,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在這父子即將遠別的特定情境下,父親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樣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勞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樣感人至深,給作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我”的第三“看”,是飽含著熱淚,熱淚欲滴和熱淚下落的“看”。“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淚眼模糊中的背影,這是愛子敬父感情升化的背影。
這里,對前面具體觀察作了簡要概括,是儲積力量帶有深厚感情的落筆點題。這里,用視覺中的背影和觸動中的淚下,表現我的心理活動,以此烘托父親買桔行為的特殊效果。
第二次流淚,因為感動。
父親的形象最為感人的地方,表現在他老態蹣跚地為“我”來回買橘子,那真摯而灼熱的感情達到了最高點。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為之流淚?
這個背影寫得所以感人,還因為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感情。作者當時是20歲的人了,上文又幾次寫到自己對父親的行事不以為然的心理,而現在“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正是因為這背影太感人了。這種父子間的感情是十分動人的。用親子的感情最能有力的烘托父親的愛。這一筆特別富有強烈的感染力。當時作者想到的一定很多,但是一概不寫,只用眼淚烘托這感人的背影。
“怕”:怕父親見了傷心;怕別人見了呢?難為情吧。
在寫父親返回時,對于過鐵道、爬月臺的情景不再詳述,代之以父親“散放”、“抱起”橘子的動作,來表現上下月臺的過程,父親抱著朱紅的橘子往回走,“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下,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把橘子放下又抱起,一點也不怕麻煩。這樣寫使文章富于變化,避免了重復。用“抱起”和“散放”,還表明所買橘子之多。
他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父親用幾番辛苦買來的橘子,連一個也不品嘗,全部留給兒子受用,并因此感到很輕松。在父親的心目中,兒子就是一切了!這里,慈父愛子的至情,被揭示得淋漓盡致。這“衣上的泥土”又補充了前面爬上爬下時的形象。
這種輕松的心情正是一種愛心,這一句又道出了為什么父親不肯讓我去偏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心里越是感覺踏實滿足。同時,作者不是通過對話而是通過動作刻畫人物心理、感情,表現父親雖說心情沉重,但因為怕兒子難過,只得強抑離愁,“撲撲衣上的泥土”故意顯出“心里很輕松似的”。
最后的告別主要用語言描寫,寫直到分手時,父親又對兒子叮囑:“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最后又幾步一回頭,囑咐我:“進去吧,里邊沒人。”這時還一直為兒子在旅途上的安全而分心。叮嚀的話語,雖樸樸實實,但感情深沉。
“混入”,準確,因為車站來來往往的人很多。
這樣一位至情至善、愛子如命的父親,當他的背影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群里的時候,作者當然潸然淚下了。
末了再提背影,對父親已有了深切的理解,這回的分別就感到特別的憐惜、悵惘、依戀,以“我的眼淚又來了”結束這一段,更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
淡淡的哀愁,此處可見一斑。少年,即現在說的“青年”。
父親外出謀生,東奔西走,結果家中光景還是“一日不如一日”,“老境卻如此頹唐!”據作者在《笑的歷史》一文中說:當時家里負債累累,“連利錢也不能夠按期付了,大家便都不肯借了;而且都來討利錢、討本錢了”。由此可以看到當時在中外反動派壓榨下的小有產者雖屢經掙扎仍不免破產的可悲境遇。
“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
這幾句照應開頭,父子倆雖相隔千山萬水,但心有靈犀一點通。特別是父親,不僅惦記著兒子,而且還惦記著孫子。
讀到這里,我們才了解父親百般愛“我”的全部用意。近兩年來父親之愛“我”,除了人的本性之外,社會給他無情的壓力和磨難,也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父親在貧窮拮據之中,回顧自己一生的坎坷歷程,原來尚能“獨立支持”的小康之家,隨著時間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至破產了,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呀!痛定思痛,既不敢回首往事,又不敢瞻望前途。
希望在哪里?光明在哪里?飽嘗人生痛苦與目睹世態炎涼的父親,只得靠兒孫們出人頭地,寄殷切希望于未來了。
兒子第三次落淚,是傷心之淚。
以在晶瑩的淚光中再現的父親的“背影”結篇,與文章開頭回環呼應,進一步突出父親的“背影”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達了作者對年邁的父親無限思念的感情,寫得凄切動人。
收束全文,余音如縷,情長綿綿。
很平淡,甚至過于拙樸,但細細品味,卻感到質樸中含著真情,其中蘊含著一股感人的力量。朱德熙先生說朱自清的散文,“于平淡中見神奇”,我們從《背影》的描寫中可以得見。
白描的核心就是“真”;實際上,真也正是朱自清散文藝術的本質特點。現在分析散文,常常分析它的意境,這是不錯的。但對《背影》卻不能如此分析。在一九四七年,當《文藝知識》的編者向朱自清提出這個問題時,他回答說:
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似乎說不到意境上去。(《文藝知識》連叢,第一集之三)
作者這幾句話,不僅告訴了我們《背影》寫作的契機,而且說明這篇散文是完全寫實的,說不到意境上去。以白描的文字,表現作者的真情實感,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朱自清對父親的愛,對父親的懷念和感激,都在具體的敘述和描寫中表現出來。這感情真摯、強烈,又表現得恰到好處,父子間的至情被作者記寫得那么動人,激發起讀者的共鳴,這怕是《背影》長久不被忘記的原因。我們分析《背影》,用不著去探求它的意境之類,抓住內容的真實和感情的真切,就能深入了解本文的好處。一個“真”字,是把握全篇的一把鑰匙。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10
教學生用心感受父愛
.
背 影
朱自清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結構,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3、使學生深深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洋溢出來的濃濃的父愛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內容,品味父愛;
教學難點 :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感受父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以文學常識導入 ;
2、 指名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 文中幾次出現背影;(4次)
第一次(1)點題;第二次第三次(2—6)畫背影,忘背影;第四次(7)憶背影;
2、 這是一片歌頌什么的文章?父愛
(三)重點突破
1、閱讀文章第二部分,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濃濃的父愛之情?
2、 全班討論;
(1) 重點段落,第6自然段,父親的動作描寫,買橘的艱難;
(2) 父親的5次語言描寫——含蓄;
(3) 家中現狀:喪母之痛,差事交卸;父親所受壓力之大,所肩責任之大,但仍然安慰兒子,堅持送兒子上火車;對比。
(4) 父親自己的衣著(布衣)與為兒子定制(紫毛大衣)的對比;
3、 師帶領學生總結父親形象:中國典型慈復形象。為兒子勉為其難,甘委孺子牛。不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會用行動去盡職盡責,含蓄深沉。
(四)深入感受
1、“我”對父親的愛最初是不理解的,但最后又深受感動,淚水止不住的流,有一個過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2、全班自由討論發言
(五)師小結,布置作業 ;
教學生用心感受父愛
自畢業至今,我已在教育崗位上工作五年了。給我感覺最深的是:現在的孩子多半不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在心理上不接受父母輩愛的表達方式。認為父母對自己做什么都是應該的,由此推彼,無論別人對自己做什么也都不心存感激。這種現狀,究其因素很多。學校教育開啟學生心靈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成功,況也不可能百分百的成功率。只能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學校各部門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效果才會明顯。在教學中,我不放過任何教育他們的機會。
我所教的班級為住宿班,學生初步體驗了在外讀書的滋味,有了最起碼的這類生活的體驗。所以,在講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篇文章時,我決定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滲透著方面的教育。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仔細閱讀第二部分,找出文中表現父愛的地方,談自己的感受。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很活躍,各抒己見,出現了爭論的局面。最后經過共同討論,總結為四點,它們是: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動作描寫的句子;父親的五次語言描寫;父親臨行前決定是否親自送“我”的心理斗爭;父親自己一身粗布衣服與兒子的紫毛大衣的對比。經過這個環節,學生較深入的理解了文本,理解了在父親心中,兒子永遠是第一位,是任何事都替代不了的。我接著追問:兒子對于父親為自己所作的這一切是否理解了呢?他是怎樣理解的呢?學生答道:開始不了解,認為父親說話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在心里暗笑他的迂,最后因看到父親為自己買橘的背影而深受感動,感情不能控制,流下眼淚。我繼續追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你生活中是否有過這樣類似的體驗?這可打開話匣子了。學生們爭相說出自己的生活體驗,不少學生說是因為學了《背影》這篇文章之后,才開始認識到那時爸爸對自己的愛,那是父母愛的表達方式,而平日里多半厭煩的認為是嘮叨,反感之極,后悔不已,有的學生竟然說著說著就哭了。課下,我布置了一篇以《心存感激》為題的作文,讓孩子痛快地道出自己這堂課還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相對自己父母說的話,自己學習這篇文章的感受。
通過這次成功的教育,我更加認識到:語文教師獨特的魅力,教育機會隨時有,需要自己處處去挖掘,用心去體會。
李海曄
2006年1月
成長的故事
畢業第二年,我除教課之外,還擔任指導文學社團的工作,組織學生相繼成立了兩個文學社團。年輕剛畢業的我,對工作充滿熱情,喜歡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并為此付出了很多精力。工作中與這些青春的、樂觀的、向上的、朝氣蓬勃的孩子相處得十分融洽。盡管工作很多、很重,但我們都干得很開心,能在工作中體驗到成就感、無窮的樂趣與新鮮的刺激。
認識這個孩子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記得那時,我正在辦公室修改稿件。我的一名得意門生——文學社的社長王定達帶他來找我,他倆一前一后走進了辦公室。我并未對他引起更多的注意。直到王定達叫到我,我才抬起頭來看他:個子不高,又黑又瘦,但很健康,臉龐棱角分明,嵌著一雙清亮的大眼睛,但卻微帶憂郁色。與青春陽光,才華橫溢的王定達形成鮮明的對比與反差。一個思維敏捷,語言幽默風趣;另一個卻表達不流暢,很是拘束。只記得那時他很鄭重的把一個藍皮本子交給我,然后用滿懷期待的眼神看著我。我拿過本子,翻看了一回,很讓我驚訝。本子上寫得不是一首詩兩首詩,也不是十首八首,而是整本都寫滿了,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這不僅讓我對他刮目相看。我便愛才般好奇的問了他幾個問題。指著其中的一兩首詩問他是如何構思的?這個詞是什么意思?等等,他支支吾吾的沒說出什么,只是說:就那么寫的唄!這又不得不讓我對他有一絲懷疑,與他聊了幾句就讓他走了。我也隨隨便便地把這個藍皮本子放在我書桌的抽屜里,不久,事多也就淡忘了。
而后王定達重又來找我,問及我有關那本詩的事。我便與他談起我的疑慮。王定達的一席話打消了我的顧慮:“我在寫詩寫文章時,寫到一個地方,也不知道某個詞什么意思,只是感覺用在這很有意境,便拿來用,也不會去查它原本的意思。”事也湊巧,這時有一個老師說他的詩是抄來的,我和王定達便替他說了話,并吸收他為文學社的社員,他很是感激。遺憾的是,那本詩在一次辦公室搬家時不慎丟失了,無法找回,至今讓我懊悔不已。
一年后,王定達邁進了重點高中的大門,而他去了一所職業學校。我安心得教我的課。王定達他們也會偶爾來找我,與我談起他們在學習上的壓力、面對抉擇的困惑。我便盡我所能開啟他們。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恐怕都已擱筆了,這讓我不免有些惋惜。偶然間一次翻閱《新新文學》報紙時,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雅麗詩文”,心中想,可能嗎?但又轉念一想,重名罷了。當他走進辦公室,重又站在我面前的一剎那,我既驚奇又驚喜,他拿出幾份報紙給我看:“您看這個名字不驚奇嗎?是我主辦的。”此時,我不知該說什么,只為他的那份堅持而感動,為他直面人生的困惑、走出人生低谷的堅強而感動。他是誰?他就是大方職業學校攝影班的趙富琦同學。
趙富琦的故事使我深深感受到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快樂。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在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影響他們的心靈,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我要學會捕捉這樣的每一個瞬間,循循善誘,開啟每個學生的才華。幫助他們成長,這才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所必須具備的。
李海曄
2005年6月
教會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的過去,認識自己的過去
初中語文第八冊有一篇文章是法國作家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這封書信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憤怒的譴責了侵略者的罪行,表達了對被侵略、被掠奪者——中國人民的巨大同情。讀來震撼人的心靈。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后,我內心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生于20世紀末,成長在21世紀的孩子們是無法深刻體會這種民族感情的,大部分孩子對中近代史的了解又是少之又少,再加上成長于和平年代的他們又對自己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無法體會,所以,在課堂上激發出學生的愛國激情,這堂課就可稱得上是成功的。
基于目前學生對中國現代史的了解現狀,我在課堂上首先讓學生依據文本了解圓明園的價值,讓學生認識到圓明園在世界的地位,是東方藝術的典范,我又補充了一些課文中沒有的有關圓明園的資料,激發學生們的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然后,我話鋒一轉,“同學們,這就是”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令我們為之驕傲的圓明園,然而,一場三天三夜的大火將它付之一炬,里面陳列的一切物品也被洗劫一空,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屹立在世紀的風雨飄搖之中。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作者雨果先生對于中國遭受的這場劫難,是怎樣的態度呢?”學生們此時的情緒非常激動,爭相回答:“抗議、譴責侵略者的強盜行為”“諷刺侵略者的行為,做了這樣的事,還自稱文明人。”“他認為真正的強盜適英吉利和法蘭西政府,而不是這兩國的人民”……我感到時機來了,接著問:我們中國為什么會經歷這樣的屈辱歷史呢?自1840年以后,中國人民所受的屈辱又何止這一次,誰能告訴我,中國被其它國家欺負挨打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們一個個神情激憤,踴躍發言。課下我布置了閱讀《哭泣的圓明園》一文,讓學生在周記本上記錄自己學習本課的感受。
晚上我迫不及待的讀著孩子們的周記,感受著孩們雖稚嫩但卻真誠的內心獨白。孩子們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對作家雨果的好感,對侵略者的仇恨,對中國的熱愛之情。認識到了自己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認識到了中國的未來人人有責,自己有責;也對和平和幸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看著這些“動聽”的話語,心中倍感快慰,我體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對教師職業的神圣的認同感。
李海曄
2005年6月
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從教幾年來,自己所教過的學生已有幾百名,我的第一屆學生已是大學的學生了。印象深的,印象不深的;記上名字的,想不起名字的;無論是德才兼優的,還是頑皮搗蛋的;也無論是在校園中迎面,還是在大街上偶遇,我都報以微笑,而他們也都是深深的鞠躬問好,見到我都倍感親切。
許是教語文的緣故吧,我在刻下總是抽時間為一些作文較好的學生改稿,既出于愛財之心,也是備推薦報刊發表,作文課當例文之用。為教學積攢材料。所以,這些孩子是辦公室我的常客。也經常找一些學習較差的同學給他們耐心的講解;語文課代表因工作原因更市場來辦公室與我交談。間操時、課外活動時、集體外出參觀時……我的學生們都會親切的叫我,問候我,要我與他們一同玩耍,一同說笑聊天,一同吃飯睡覺,甚至爭著坐在我的身邊。我一直被學生們對我的喜愛所包圍,我為此而沾沾自喜,無比滿足。感覺自己有著無窮的魅力。直到那一次。
一日,在查閱學生的日記時,有一個平日我不十分注意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李老師,您年輕漂亮,咱們班同學都喜歡您,喜歡上您的課,喜歡和您說話。然而,這種幸福只屬于別的同學,沒有我得份。每當上操回來,路過辦公室,總看到課代表在您的左右,或那幾名寫作好同學圍在您的周圍,就連平日不十分乖巧的那幾個搗蛋鬼都能夠去辦公室,有接近您的機會,但我卻沒有。我生來是個性格內向的女孩,成績又平平,寫作又不好,但我也同樣需要您的鼓勵,希望您給我一些鼓勵吧,在課堂上表揚我一次,讓我也有勇氣,有機會去辦公室,和別人一樣,好嗎?看到這則日記,我受觸動很大。其實,這些孩子才更需要老師在他們身上花更多的心思,更多的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
這以后,我改變了我以往的一貫的教學方法。修改作文,力求做到全批全改,對每一個學生的作文都加以指導。時間無法安排,就一次幾組,輪流指導。課堂上也是一樣,鼓勵不愛舉手的同學發言;在日記中寫一些表揚鼓勵的話語。很快,我的做法就有了效果,那些走在班集體邊緣的孩子也開始變得活躍起來,周到了自己的位置,對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價值有了認同。
這件事讓我深深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神圣與偉大,為自己能夠幫助孩子心靈健康成長而感到自豪。
李海曄
2005年6月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11
本課也有比較大的缺陷,或者說是疏忽。
一是關于“背影的背后”。這個環節有創意,有深度,但提法很突兀,這是研究用語,而非課堂用語。
二是關于“背景的介入”。老師將真實的“父親”呈現給學生,包括“家庭因他娶妾而失和”等情況,這直接導致“父親”的形象大跌,學生脫口而出“我覺得他父親是咎由自取,娶那么多妾干嘛?(生嘩然)”。而老師此時又沒有適時引導,只是囫圇過去了,好在學生及時“回頭”,否則如何收場?這也給我們思考:該介入什么樣的背景?當學生出現新的理解,該如何及時應對?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12
一、學習目標
1. 品味本文質樸自然的語言,感受文中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
2. 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二、學習方法
1.朱自清的親情散文貯滿溫厚、樸實、自然的真情美。學習本文,一定要進行品讀,小聲或不出聲地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細細品味文章字里行間蘊藏的思想情感。
2.文中有一些生詞,需要辨別其形、音、義。
三、預習指導
1.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選取“背影”這個角度寫父親,好在哪里?你從文中父親的“背影”聯想到什么?
提示:研究課文精巧的構思。以“背影”為題,貫穿全篇,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郁、父親對兒子的真摯感情等,都可以通過“背影”真切地表現出來。它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留給讀者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
2.請在文中找出描寫父親“背影”的句子,揣摩這些關鍵性語句的表達作用。
提示:有一些語句,或者標志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或者在寫人敘事狀物方面富于表現力,或者含意深長,耐人尋味,或者最能表現作者的情意,這樣的語句稱為關鍵性語句。
3.辨別下列詞語的形、音、義。
晶瑩 狼藉 躊躇 蹣跚 頹唐 柵欄 差使 瑣屑 奔喪
四、課文重點
1.重點語句理解:
⑴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⑶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⑷“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⑸“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⑹“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⑺“進去吧,里邊沒人。”
2.問題研究:
⑴文章寫父子二人在南京“勾留了一日”,為什么沒有介紹南京見聞?
⑵“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感情也有所不同。請進行比較分析。
⑶文中寫作者幾次流淚,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⑷天下寫父愛的文章數不勝數,為什么本文能成為經典?請列舉幾點原因。
五、鞏固練習
1.必做題:《同步課課練》基礎練習、聯系拓展部分。
2.寫作:父(母)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讀完《背影》,你一定想對父(母)親說些什么,請寫一封信,并念給父(母)親聽,愛要說出口。
3.課外閱讀:
《朱自清精選集》《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等
淺析《背影》中的“淚” 篇13
這篇文章把父親的背影作為主腦。父親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見的,現在寫的卻是使作者非常感動的那一個背影,并不是平時看見的。那么,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見那一個背影,當然非交代明白不可。這篇文章先要敘明父親和作者同到南京,父親親自送作者到火車上,就是為此。
有一層可以注意:父子兩個到了南京,耽擱了一天,第二天渡江上車,也有大半天的時間,難道除了寫出來的一些事情以外,再沒有旁的事情嗎?那一定有的,被朋友約去游逛不就是事情嗎?然而只用一句話帶過,并不把游逛的詳細情形寫出來,又是什么緣故?緣故很容易明白:游逛的事情和父親的背影沒有關系,所以不用寫,凡是和父親的背影沒有關系的事情都不用寫,凡是寫出來的事情都和父親的背影有關系。
這篇里敘述看見父親的背影而非常感動,計有兩回:一回在父親去買橘子,爬上那邊月臺的時候;一回在父親下車走去,混入來往的人群里頭的時候。前一回把父親的背影仔細描寫:他身上穿什么衣服,他怎樣走到鐵道邊,穿過鐵道,爬上那邊月臺,都依照當時眼見的寫出來。在眼見這個背影的當兒,作者一定想到父親不肯讓自己去買橘子,仍舊是把自己當小孩看待,這和以前的不放心讓茶房送,定要他親自來送,以及他的忙著照看行李,和腳夫講價錢,囑托車上的茶房好好照應他的兒子等等行為是一貫的,中間含蓄一股愛惜兒子的深情。作者又一定想到父親為著愛惜兒子,情愿在鐵道兩邊爬上爬下,做一種幾乎不能勝任的工作,這真是除了永遠感激以外再沒有什么可說的事情。以上這些意思當然可以寫在文章里頭,但是不寫也一樣,讀者看了前面的敘述以及對于背影的描寫,已經能夠領會到這些意思了。說話要沒有多余的話,作文要沒有多余的文句。既然讀者自能領會到,那么明白寫下反而是多余的了,所以作者不寫,只寫了自己流淚完事。后一回提到父親的背影并不描寫,只說“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這一個消失在人群里頭的背影是愛惜他的兒子無微不至的,是叮嚀再三舍不得和他的兒子分別的。但是現在不得不“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去了,做兒子的想到這里自然起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緒,也說不清是悲酸還是惆悵。和前面所說的理由相同,這些意思也是讀者能夠領會到的,所以作者不寫,只寫了“我的眼淚又來了”完事。
到這里,全篇的主旨可以明白了。讀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讀。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就是把父親的背影作為敘述的主腦,從其間傳出父親愛惜兒子的一股深情。
文章里記載父親的話只有四處,都非常簡單。并不是在分別的那一天,父親只說了這幾句簡單的話,只因這幾句簡單的話都是深情的流露,所以作者特地記載下來。在作者再三勸父親不必親自送去的當兒,父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在到了車上,作者請父親回去的當兒,父親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在買來了橘子將要下車的當兒,父親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在走了幾步回過頭來的當兒,父親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這里頭含蓄著多少憐惜、體貼、依依不舍的意思,誰都辨別得出。我們讀到這幾句話,不但感到了這些意思,還仿佛聽見了那位父親當時的聲音。
其次要說到敘述動作的地方。敘述一個人的動作當然先得看清楚他的動作。如不看清楚,憑什么來敘述呢?既然看清楚了,還得選用最適當的話寫出來,這才能使讀者讀了之后,宛如看見了這些動作。這篇里敘述父親去買橘子,從走過去到回到車上來,動作很繁復。作者所選用的話都很適當,排列又有條理,使我們在宛如看見了這些動作以外,還覺得那位父親真做了一番艱難而愉快的工作。還有,所有敘述動作的地方都是實寫,惟有附加在“撲撲衣上的泥土”以下的“心里很輕松似的”一語,是作者眼光里看出來的,是虛寫。這一語很有關系,把上面的“撲撲衣上的泥土”的動作,襯托得非常生動,而且把父親情愿去做這一番艱難工作的心情完全點明白了。
有幾處地方是作者說明自己的意思的:在敘述父親要親自去送的當兒,就說自己“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了;在敘述父親和腳夫講價錢的當兒,就說自己“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在敘述父親鄭重叮囑車上茶房的當兒,就說自己“心里暗笑他的迂”。這些都有襯托的作用,可以見到父親始終把作者看做一個還得保護的孩子,所以隨時隨地給他周妥地照顧著。至于“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那是事后省悟過來的時候作者責備自己的意思。“聰明過分”,“太聰明了”,換一句話說就是“一點也不聰明”。為什么一點也不聰明?因為當時只知道批評父親的行為而不能夠體貼父親的心情。
這篇文章通體干凈,沒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多讀幾遍,自然有數。如果讀得合乎自然語調,人家聽了一定很滿足很愉快,因為他聽見了一番最精粹的說話。
(摘自《文章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