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精選17篇)
星星之火 篇1
第12課 ,可以燎原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等知識要點
掌握"反抗r受挫r開拓新路r星火燎原"這樣一個歷史過程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再現情景
從課文和插圖中領會當時敵強我弱的局勢特色,理解以退為進策略的準確性,意識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精力的可貴價值
論從史出評價事件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理論結合實踐的輝煌典型
討論摸索
秋收起義的步隊進軍井岡山的原因及其歷史作用
情感態度價 值觀崇敬革命前輩業績
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途徑到走自己的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革命前輩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事跡永遠值得后人崇拜
思想意識
必須依據不同歷史時期的詳細情況采取不同的斗爭策略,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實踐同中國革命的詳細實際聯合起來
教學重點 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教學難點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的原因(理由)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領導的國民革命為什么會遭到失敗?(a.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汪精衛等人背叛革命;b.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造成嚴重傷害..)
2、南京國民政府存在什么性質?(反動的性質,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繼往開來,教師講授:后來,武漢和上海的反動勢力會合起來,對幼年時代的共產黨繼承進行猖狂彈壓.在強盛的敵人眼前,很多共產黨人和革命積極分子慘遭屠殺.但是,英勇的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而是從地下爬起來,檫干身上的血跡,埋葬好錯誤的尸體,從新投入戰役.(布置學生閱讀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見地.)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南昌起義
1、南昌起義的概況怎樣?(要求學生說出時間、地點、領導人、結果:
a. 時間: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就定在8月1日.
b. 地點:江西南昌.[請求學生在56頁輿圖上表明地位]
c. 領導人:朱德、周恩來、賀龍、陳毅等
d. 成果:一度占據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義》圖中的報告者是誰?(周恩來)
3、"動腦筋":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為什么要撤出南下廣東?(遭到反動軍隊包抄,不宜與敵人硬拼,打算南下廣東,爭取外助,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什么重粗心義?(打響了武裝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奮斗的開始.)
老師小結、過渡:當時,毛澤東也接收黨中央的指派,回到故鄉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1、毛澤東怎樣發動秋收起義、進軍井岡山?(完成"練一練":
a.工農革命軍三路進攻的出發地:修水、銅鼓、安源.
b.受挫后匯合的地點:文家市.
c.改編部隊的地點:三灣.
d.最后落腳的地點:井岡山.
2、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提醒學生進行敵我力量比較分析時,注意察看57頁"文獻資料.紅軍歌謠"、59頁"自在閱讀卡.紅軍的軍服":
a. 敵強:武器設備齊全,把握著城市的把持權,但在鄉村的力氣卻比擬單薄.
b. 我弱:在國民革命和秋收起義中持續受挫,喪失很重,但能艱難斗爭,能夠適應農村的生涯.)
3、視察彩色圖片《井岡山會師》和57頁插圖《龍江書院mm井岡山會師毛澤東和朱德相見的處所》,說說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剛強的隊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分點發問mm
a.會師時間:1928年4月b.改編后的部隊名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c.領導人:朱德、毛澤東)
4、根據59頁"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小組談論并發言: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啟發引誘,輔助學生懂得答題思路.而后,層層引導:
a.雙方力量對照情形:敵強我弱,敵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義不可能全勝.
b.井岡山條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鄰近農產品豐盛,有利于部隊給養的籌集;離大城市遠,敵人統治力量薄弱;大眾基礎好,便于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鞏固小結
依照綱領信號的線索梳理本課知識:
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南昌起義r
南下受挫井岡山會師
星火燎原
秋收起義
敵強我弱
星星之火 篇2
第13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學案
一、 學習目標:
1.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內容;知道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認識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2.知道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學習重點: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學習難點:毛澤東 為什 么要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
二、前置自學:(自主學習,充分準備,牢固記憶)
①時間: .
星 1.南昌起義 ②領導人: 、 、 、 等。
星 ③意義:
之 ①時間: 。
火 2.秋收起義 ②領導人:
, ③結果:工農革命軍損失嚴重,毛澤東決定放棄 計劃, 改向 .
可 ④意義:創建了 革命根據地----- 根據地
以 ①時間: 。
燎 3.井岡山回師 ②人物: 、 和 .軍長是 ,黨代表是 。
原 ③意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
4.意義: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 、 、
。
三、展示交流(對桌相互檢查)
四、合作探究
材料一: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主要山峰 海拔都在 千米以上。井岡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64%,景區內擁有各種植物3 800多種。
材料二:(井岡山)反動力量薄弱,這里還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和黨的組織基礎,并且留有一定
數量的農民自衛軍。 ──《中國近代史》
請回答:①毛澤東當初選擇井岡山作為根據地的原因。
②從毛澤東領導軍隊進攻中心城市受挫后,進軍井岡山成功開辟革命根據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2.材料:“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滿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
請回答:①“八一”歷史至XX年有多長?“南昌打響第一槍”是指什么?
②此材料涉及到那幾個歷史事件?
③.材料中的“四軍”是指哪支部隊?“朱毛合”而“建四軍”有什么奇功?
五、當堂測試
(一) 選擇題:
1.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的是( )
a.廣州起義 b.秋收起義 c.南昌起義 d.百色起義
2.下列人物中參加了南昌起義的是( )
①朱德 ②賀龍 ③周恩來 ④鄧小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帶領部隊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的起義領導人是( )
a.朱德 b.周恩來 c.鄧小平 d.葉挺
4.“毛澤東在這里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 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里孕育了中國革命,被稱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上述評論中的“這里”,指的是( )
a.上海 b.南昌 c.廬山 d.井岡山
5.下列對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意義的表述,正確的選項是( )
① 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②使中國革命從此轉危為安
③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④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中國共產黨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得到的教訓是( )
a .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b.必須把工作重點從城市轉移到農村
c.必須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d.必須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
7.8月1日是我國的建軍節,這是因為我黨的第一支人民軍隊在這天誕生于( )
a.南昌起義中 b .秋收起義中 c.廣州起義中 d.井岡山會師
8.你知道“八一”南昌起義紀念 碑,矗立在今天哪個省的省會嗎?( )
a.廣西 b.江西 c.山西 d.江蘇
9.小明為井岡山市“紅色旅游推介會”撰寫宣傳語,你認為最合適的是( )
a.五四 運動的發源地 b.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c.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 d.改革開放的窗口
六、教(學)后記
星星之火 篇3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井岡山會師等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①引導學生通過對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思考,培養學生對從我國國情出發,將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原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②通過教師對武裝起義、創建紅軍及建立根據地三者關系的分析,培養學生對事物之間辯證關系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起義創建了紅軍,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使井岡星火成了燎原之勢,并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工農武裝割據是中國革命惟一正確的道路。要注意引導學生發揚老一輩先烈們勇于探索、英勇卓絕、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
●○教學思路
教學重點、難點的處理方法
①重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②處理方法:通過教師點撥、學生討論、繪制動感地圖、影片放映等多種方式和教學方法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重點。
③難點: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原因及武裝起義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之間的內在聯系。
④處理方法:通過問題的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理解這一難點。
教學方法:分組學導
課前導學
①小組內學生分工收集、處理有關資料。
②根據自由閱讀卡提供的內容,學生依據自己的特長,制作紅軍軍服。
③把《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制成動感示意圖,突出重要名稱。
④結合本課內容進行自我教育。
教學滲透點
①學生根據語文、地理知識,豐富、解答歷史課中所出現的問題。
②學生通過自制軍服、活動示意圖等,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樹立起學生的空間概念,豐富了業余學習生活。
③學生可用適當的文藝形式總結、深化本課知識。
④對本課知識的感悟,可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板書設計
●○教學資料
多媒體設備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網
—
軍旗飄飄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我們先做個小游戲。各小組在1分鐘內快速寫出中國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名稱和時間。
好,時間到。下面我們就比比看,看哪個小組寫得既準確又全面。實物投影展示。
剛才同學們都提到了“八一建軍節”,誰能說說這個節日的由來?
回答得真好。那么同學們是否知道我們黨為什么要把8月1日作為人民軍隊建立的紀念日呢?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播放《南昌起義》片段。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段錄像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關于南昌起義,誰能告訴老師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積極準備。一人執筆,其他同學紛紛提供答案。
1933年,中央確定南昌起義的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紀念日,后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觀看錄像并回答:南昌起義。
介紹起義的背景。
指著活動地圖,介紹起義的經過。
發揮了合作學習的優勢,激發了學習興趣,氣氛緊張而熱烈。
寫對一個即可得一分,各小組都品嘗到了初次努力的喜悅,積極性更高了。
使學生形象而直觀地了解了南昌起義的有關情況。活動地圖可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起義的經過,掌握重要地名,形成空間概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學生介紹完起義的經過后,教師及時引導思考: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城,為什么要撤離南昌,南下廣東?各小組展開討論,然后告訴老師答案。
討論。
闡述觀點:敵人從四面來包圍南昌,敵強我弱,不撤離必導致革命軍全軍覆滅。
廣東曾是革命的根據地,所以起義軍想南下廣東重建根據地,再進行北伐。
若學生答不出,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予以啟發引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與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對比如何?國民革命時期廣東曾具有怎樣的作用?
同學們分析得有理有據,真棒。關于南昌起義,誰還有知識點要補充?
南昌起義是在誰領導下進行的武裝起義?
所以,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結合“八一建軍節”的確定,請同學們想一想南昌起義的另一個意義是什么?
根據剛才的分析,誰能概括一下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關于南昌起義,誰還有資料要補充?
起義的意義是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中國共產黨。
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課內資料:①展示朱德手槍,講述起義前夕朱德設鴻門宴的故事。②展示《南昌起義》油畫并介紹。
課外資料:①展示1997年,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題詞:“軍旗升起的地方。”②展示“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南昌起義浮雕”。
問題的設計、教師的啟發、學生的概括,使學生輕易而深刻地理解了南昌起義的重大意義這一重點。
不僅使補充資料的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又使其他學生豐富了知識,激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注意把握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同學們搜集的資料,使老師也豐富了知識。
南昌起義主要是解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形式——武裝斗爭問題。而把武裝斗爭和奪取政權結合起來的問題則是在八七會議上解決的。
教師點撥后,自然導入下一個問題的學習。
誰能介紹一下八七會議的有關知識?
在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主張,開始提出了武裝斗爭和建立政權相結合這一問題。會議后,毛澤東被派到湖南,領導了秋收起義。
介紹八七會議的時間、地點及主要內容。
關于秋收起義,誰能說一說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秋收起義的時間、地點、領導人。
指著活動地圖講解起義的經過:工農革命軍從修水、銅鼓、安源分三路進攻,目標是奪取大城市——長沙。他們雖然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市里的敵人勢力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嚴重,余部退到文家市。
講述毛澤東的文家市決策。
三灣改編確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
啟發學生根據圖中箭頭并結合課文內容介紹經過。
根據課文內容,學生能概括出知識要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同學們講述的既精彩又全面。下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想一想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根據地?
討論。
回答:農村遠離大城市,敵人力量薄弱,可以保存革命力量。
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理解了難點。
補述:在農村建立根據地,不僅可以保存革命力量,而且可以積蓄發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用農村包圍城市,達到最后奪取城市的目的。這是把革命的退卻和進攻巧妙結合起來的正確道路。
請同學們進一步思考一下,毛澤東為什么把根據地的地點選在井岡山呢?根據已學過的歷史知識和地理知識討論一下。
同學們分析得很好。根據剛才大家了解的歷史知識,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秋收起義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什么道路?
討論
講述:①井岡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②井岡山附近的農產品豐富,可給部隊提供足夠的糧食。③經過國民革命時期黨的領導和建設,群眾基礎好。④離大城市較遠,敵人力量薄弱。
開辟了一條向農村進軍,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道路。
教師精講點撥,為學生對秋收起義意義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啟發學生從地形、農產品、國民革命時期這一地區的農民運動等方面進行思考。
根據剛才的學習和老師的點撥,學生應能得出答案。
下面我們放松一下,欣賞一幅油畫。展示《井岡山會師》油畫。
誰能說一說這幅油畫描繪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井岡山會師的情景?
井岡山會師。
結合課文和圖畫講述。
使學生一直繃緊的神經得到了暫時的放松,且使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了井岡山會師的情景。
學生可能會提問:為什么第一支紅軍部隊稱第“四”軍而不稱第“一”軍?教師應解釋(可查閱“k12教育網之史地政論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關于井岡山會師誰還有資料補充?
這首歌謠展現出了紅軍戰士的什么精神?你有什么感受?
誰還有資料要補充?
及時點撥: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和戰士們過著同甘共苦的生活。
引導學生完成自由閱讀卡內容。
同學們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老師真為你們自豪。
今天的課就學到這里。下面理一理所學知識,進行小結。
幾個學生組合,一人演奏,其他合唱紅軍歌謠。
以苦為樂的精神
自我感受和教育。
講述毛澤東、朱德等在井岡山的艱苦斗爭的故事。
展示多種途徑(繪制、手工逢制、電腦制作、搜集圖片等)得到的紅軍軍服。
積極準備,根據本組特長進行小結。
這幾位同學唱起來后,全班其他同學也跟著唱起來,并擊掌打節奏使教學達到高潮。
自我教育更能打動學生的心靈。
借此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和接受挫折的心理教育。
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習興趣。
多種形式的小結,不僅發揮了學生的特長,而且幫助學生理順了本課知識。
出示板書設計,歸納概括:今天我們學習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等內容。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各地的共產黨人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根據地。革命的星星之火,終于形成了燎原之勢。
教師的點撥,使學生的知識結構進一步形成。
也可出示如下歌謠進行小結:
武裝反抗國民黨,
南昌起義第一槍;
秋收起義湘贛邊,
進軍農村向井岡。
革命根據地開創,
兩軍會師軍旗揚;
中國革命危轉安,
星火燎原勢高漲。
星星之火 篇4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南昌起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認識這個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通過學習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為此作出偉大的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崇敬之情,同時培養學生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一、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教材從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引入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起義之后隊伍向哪里去?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和井岡山會師,使中國革命終于有了可靠的落腳點和賴以發展的戰略基地。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道路。
本課的難點是:毛澤東為什么要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中國革命以俄為師,俄國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農村,而毛澤東卻率秋收起義隊伍去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國情決定的,俄國當時是帝國主義鏈條中薄弱一環,中國卻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產階級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義后南下廣東受阻,秋收起義攻打城市受挫,事實證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強大。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率領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向農村進軍,這是以退為進的策略,是一條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之路。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領導的國民革命為什么會遭到失敗?
A、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汪精衛等人背叛革命;
B、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造成嚴重危害。。
2、南京國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質?(反動的性質,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
后來,武漢和上海的反動勢力匯合起來,對幼年時期的共產黨繼續進行瘋狂
鎮壓。在強大的敵人面前,許多共產黨人和革命積極分子慘遭屠殺。但是,英勇的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而是從地下爬起來,檫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重新投入戰斗。(布置學生閱讀55——59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南昌起義:
1、南昌起義的概況怎樣?(要求學生說出時間、地點、領導人、結果)
A、時間: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就定在8月1日。
B、地點:江西南昌。[要求學生在56頁地圖上標明位置]
C、領導人:朱德、周恩來、賀龍、陳毅等
D、結果:一度占領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56頁《南昌起義》圖中的演講者是誰?(周恩來)
3、 56頁“動腦筋”: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為什么要撤出南下廣東?(遭到反動
軍隊包圍,不宜與敵人硬拼,計劃南下廣東,爭取外援,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然后北伐。)
4 、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
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端。)
教師小結、過渡:
當時,毛澤東也接受黨中央的指派,回到家鄉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1、 毛澤東怎樣發動秋收起義、進軍井岡山?(同桌的學生一個翻書到56頁,另一個
翻到58頁,對照著完成“練一練”:
A、工農革命軍三路進攻的出發地:修水、銅鼓、安源。[畫圈]
B、受挫后會合的地點:文家市。[畫圈]
C、改編部隊的地點:三灣。[畫圈]
D、最后落腳的地點:井岡山。[畫圈]
2、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提醒學生進行敵我力量對比分析時,
注意觀察57頁“文獻資料·紅軍歌謠”、59頁“自由閱讀卡·紅軍的軍服”:
A、敵強:武器裝備齊全,掌握著城市的控制權,但在農村的力量卻比較薄弱。
B、我弱:在國民革命和秋收起義中連續受挫,損失很重,但能艱苦奮斗,可以適應
農村的生活。)
2、 觀察彩色圖片《井岡山會師》和57頁插圖《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毛澤東和
朱德相見的地方》,說說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分點提問:
A、會師時間:1928年4月
B、改編后的部隊名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C、領導人:朱德、毛澤東
3、 根據59頁“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小組議論并發言: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
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教師可以通過“畫外音”形式進行啟發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答題思路。然后,采用“剝筍法”層層引導)
A、雙方力量對比情況:敵強我弱,敵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義不可能全勝。
B、井岡山條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附近農產品豐富,有
利于部隊給養的籌集;離大城市遠,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群眾基礎好,便于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鞏固小結
1、按照綱要信號的線索梳理本課知識:
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南昌起義→
南下受挫
}井岡山會師
→星火燎原
秋收起義→
敵強我弱
2、布置課后完成的作業 :新學案第45——46頁[自我測評]以及96——97頁“一、
選擇題”8、9、10、12、16題(必答);“三、材料分析題”(選答)。
3、提醒學生預習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
星星之火 篇5
第13課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學習目標】1、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朱德和毛澤東井岡山會師的故事。2、了解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學習重點難點】:學習重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學習難點:毛澤東為什么要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導入新課】一、南昌起義1、時間:2、地點:3、領導人:4、結果:5、意義:二、秋收起義1、時間:2、地點:3、領導人:4、意義:四、井岡山會師1、時間:2、會師的隊伍:3、會師后隊伍改編為:軍長: 黨代表:五、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意義:教法、學法【思維拓展】毛澤東為什么要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當堂訓練】同步訓練【學(教)后心得】
星星之火 篇6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南昌起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認識這個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通過學習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為此作出偉大的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崇敬之情,同時培養學生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一、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教材從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引入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起義之后隊伍向哪里去?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和井岡山會師,使中國革命終于有了可靠的落腳點和賴以發展的戰略基地。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道路。
本課的難點是:毛澤東為什么要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中國革命以俄為師,俄國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農村,而毛澤東卻率秋收起義隊伍去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國情決定的,俄國當時是帝國主義鏈條中薄弱一環,中國卻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產階級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義后南下廣東受阻,秋收起義攻打城市受挫,事實證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強大。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率領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向農村進軍,這是以退為進的策略,是一條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之路。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領導的國民革命為什么會遭到失敗?
A、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汪精衛等人背叛革命;
B、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造成嚴重危害。。
2、南京國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質?(反動的性質,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
后來,武漢和上海的反動勢力匯合起來,對幼年時期的共產黨繼續進行瘋狂
鎮壓。在強大的敵人面前,許多共產黨人和革命積極分子慘遭屠殺。但是,英勇的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而是從地下爬起來,檫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重新投入戰斗。(布置學生閱讀55——59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南昌起義:
1、南昌起義的概況怎樣?(要求學生說出時間、地點、領導人、結果)
A、時間: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就定在8月1日。
B、地點:江西南昌。[要求學生在56頁地圖上標明位置]
C、領導人:朱德、周恩來、賀龍、陳毅等
D、結果:一度占領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56頁《南昌起義》圖中的演講者是誰?(周恩來)
3、 56頁“動腦筋”: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為什么要撤出南下廣東?(遭到反動
軍隊包圍,不宜與敵人硬拼,計劃南下廣東,爭取外援,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然后北伐。)
4 、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
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端。)
教師小結、過渡:
當時,毛澤東也接受黨中央的指派,回到家鄉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1、 毛澤東怎樣發動秋收起義、進軍井岡山?(同桌的學生一個翻書到56頁,另一個
翻到58頁,對照著完成“練一練”:
A、工農革命軍三路進攻的出發地:修水、銅鼓、安源。[畫圈]
B、受挫后會合的地點:文家市。[畫圈]
C、改編部隊的地點:三灣。[畫圈]
D、最后落腳的地點:井岡山。[畫圈]
2、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提醒學生進行敵我力量對比分析時,
注意觀察57頁“文獻資料·紅軍歌謠”、59頁“自由閱讀卡·紅軍的軍服”:
A、敵強:武器裝備齊全,掌握著城市的控制權,但在農村的力量卻比較薄弱。
B、我弱:在國民革命和秋收起義中連續受挫,損失很重,但能艱苦奮斗,可以適應
農村的生活。)
2、 觀察彩色圖片《井岡山會師》和57頁插圖《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毛澤東和
朱德相見的地方》,說說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分點提問:
A、會師時間:1928年4月
B、改編后的部隊名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C、領導人:朱德、毛澤東
3、 根據59頁“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小組議論并發言: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
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教師可以通過“畫外音”形式進行啟發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答題思路。然后,采用“剝筍法”層層引導)
A、雙方力量對比情況:敵強我弱,敵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義不可能全勝。
B、井岡山條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附近農產品豐富,有
利于部隊給養的籌集;離大城市遠,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群眾基礎好,便于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鞏固小結
1、按照綱要信號的線索梳理本課知識:
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南昌起義→
南下受挫
}井岡山會師
→星火燎原
秋收起義→
敵強我弱
2、布置課后完成的作業 :新學案第45——46頁[自我測評]以及96——97頁“一、
選擇題”8、9、10、12、16題(必答);“三、材料分析題”(選答)。
3、提醒學生預習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
星星之火 篇7
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南昌起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認識這個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2、通過學習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為此作出偉大的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崇敬之情,同時培養學生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難點:毛澤東為什么要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
學法指導: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感知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培養學生史論結合、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歷史知識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仔細閱讀課本插圖,勾劃要點并完成學案上的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用紅筆標出,準備討論時解決。)
1.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2.________________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3.________年9月,___________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
4.中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國最大的一塊根據地。
5._______年4月,南昌起義的隊伍和湖南的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會師后。改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軍約一萬人,由__________任軍長、__________任黨代表。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二、合作探究
(一)小組合作學習(對桌一對一討論交流自己的問題及答案,然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確定小組的最佳成果,并派一名代表準備展示成果。)
(二)班內交流展示(師生、生生互動,點撥釋疑,知識深化)
小組討論思考:1.假如讓你回到1927年的9月,由你來領導秋收起義,你會怎樣去做,比較一下自己和毛澤東的異同點,并分析一下為什么?
2.“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滿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
請回答:
(1).“八一”歷史至XX年有多長?“南昌打響第一槍”是指什么?
(2).此材料涉及到那幾個歷史事件?
(3).材料中的“四軍”是指哪支部隊?“朱毛合”而“建四軍”有什么奇功?
三、質疑反饋:(各小組收集問題提交教師,教師選出代表性問題全班同學共同探討。教師進行點拔講評,歸納方法規律。)
四、鞏固知識:(結合各小組的展示成果以及教師的點撥指導用紅筆完善自己的學案,并快速記熟學案上的重點知識,小組內自查學習情況。)
五、課堂小結:(回顧本課所學內容,自己列出學習提綱準備展示。)
六、當堂檢測:( 獨立完成)
(一)選擇題
1.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某紀念館題詞“軍旗升起的地方”,你認為該紀念館應該在( )
a.北京 b.武漢 c.南京 d.南昌
2.南昌起義前夕,朱德設鴻門宴宴請軍官教育團的團長、公安局的頭頭吃飯,將他們調離了自己的隊伍。起義開始后,他們的隊伍很快就被起義軍消滅了。這是朱德成功運用古代兵法的一個典范,你知道他用得實( )
a.調虎離山 b.釜底抽薪 c.圍魏救趙 d.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3.1927年,毛澤東在一首詩詞里這樣寫道:“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這首詞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
a.南昌起義 b.井岡山會師 c.秋收起義 d.廣州起義
4.毛澤東在總結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慘痛教訓時,強調“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毛澤東強調的是( )
a.武裝斗爭 b.土地問題 c.農民問題 d.建立農村革命根軍地
5.毛澤東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場武裝斗爭是( )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北伐戰爭 d.廣州起義
6.大革命失敗后,富有創新精神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按歷史發展順序排列與此相關的時間,其中正確的是( )
①南昌起義②秋收起義③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④井岡山會師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二)材料題
1.材料一:他們曾一度攻占了一些城鎮,由于城市的敵人勢力較強大,受到嚴重損失,決定放棄攻取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
材料二: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
回答:(1)從材料一看,為什么要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
(2)材料二中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2.《—XX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在今后五年內,我國將在全國重點范圍內建設12大紅色旅游區、30條精品路線和100多條經典景區,其中就有以韶山、井岡山和瑞金為中心的“湘贛閩紅色旅游區”,主題形象是“革命搖籃,領袖故里”。通過本課學習,你認為這為什么?
星星之火 篇8
第15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設計
所屬學科:歷史
適于年級: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
一、教材分析
大革命失敗后,面對蔣介石的暴力屠殺政策,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他們總結了經驗教訓,又繼續對中國革命的道路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探索。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中共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井岡山上的紅旗,猶如“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勢”,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新道路,揭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二萬五千里長征向世人證明,中國革命的道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是英勇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一定可以戰勝千難萬險,讓革命烈火熊熊燃燒,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偉大任務。本課介紹了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過程中的三個重大歷史事件。
教學重點:了解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和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的特殊歷程及艱難曲折。
教學難點: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不畏艱難曲折探索出來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之路。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兩萬五千里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講述這一部分的時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來進行教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簡述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找到中國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講述紅軍長征的英勇故事,指導學生認識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
2、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觀看南昌起義錄像、井岡山會師圖片以及紅軍長征示意圖等,引導學生講述故事,使學生了解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及紅軍長征的基本事實。培養學生陳述歷史事件的能力和讀圖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南昌起義》片斷, 2、圍繞問題“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討論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會師,以毛澤東為代裹的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創造了條件。體會先烈們不畏艱難、勇于獻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學習先烈們排除萬難、不斷前進的堅強意志。
四、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革命前輩的英雄故事多是本課的一個顯著特點。課前指導學生收集英雄故事,課堂上請學生演講,但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所講的各個故事串在一條歷史主線上,即革命先輩們對中國革命道路的不懈探索與奮斗的過程,幫助學生由點到線、再到面地掌握歷史知識,以立體地再現歷史情景。
指導學生深情地朗誦毛澤東詩詞《七律•長征》,加深學生對紅軍長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五、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準備:1、備課中首先應研究歷史課程標準之“內容標準”,明確課標對本課的基本要求,包括課標規定的基本內容及其能力層次要求。根據課標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這認真研究教材教法,收集查閱有關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以及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包括多媒體資料、圖片等,根據教學目標需要進行選擇處理, 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3、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創立革命軍隊,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有關故事,結合語文課本中所學文章等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
學生準備|:在老師的指導下,課外查閱有關資料并對資料進行處理。練習講述故事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一節我們學習了《北伐戰爭》,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大大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就在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然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今天我們學習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講授新課:
一、八一南昌起義:
本目要從以下四方面讓學生把握課文。
1、南昌起義爆發的歷史背景:
教師指出: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暴力清黨,以極端殘酷的手段鎮壓革命人民,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達31萬多人。
提出問題:你認為從大革命的失敗中,共產黨人應該吸取什么教訓?(沒有自己革命武裝)從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里,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為了挽救革命,中共決定用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
2、南昌起義的過程:
首先,播放南昌起義的錄像,要求學生講述南昌起義的基本過程,包括南昌起義的時間、地點、領導人,起因、經過、結果等讓學生掌握起義的領導人。指導學生看書: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1927年7月下旬,中共派周恩來擔任南昌方面的前敵委員會書記,負責籌劃和領導這次起義。7月21日,周恩來由武漢秘密到達南昌。26日,賀龍、葉挺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和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開進南昌。27日,周恩來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成立了由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的起義總指揮部,部署起義計劃。
然后,鼓勵學生講述南昌起義的經過。8月1日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直接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兩萬余人在南昌宣布起義。由于部署嚴密,對敵軍進行突然襲擊,僅五個小時的激戰,就全殲守敵,占領南昌。起義勝利后,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下轄三個軍,任命賀龍為代總指揮,葉挺為代前敵總指揮。一支由無產階級獨立領導的軍隊誕生了。8月3日至7日,起義部隊按照預定計劃,相繼撤離南昌,經過贛南、閩西,直奔廣東潮汕,途中遭到優勢敵軍圍攻而失敗。保存下來的部隊,一部分進人梅陸豐地區,與當地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移到湘南開展游擊戰。
3、南昌起義的歷史地位:
啟發學生思考:
南昌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對于中共來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它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的武裝斗爭,是反抗國民黨叛變革命、實施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人民軍隊的創建。
你能說出:為什么我國將南昌起義紀念日定為建軍節嗎?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的光榮節日。
4、南昌起義的教訓:
簡單介紹南昌起義的教訓。受俄國革命模式的影響,起義以奪取敵人力量強大的大城市為目標,沒有深人農村,發動土地革命,武裝農民。
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指出南昌起義失敗以后,毛澤東等人又領導在湘贛邊界發動秋收起義,出示秋收起義形勢示意圖,指圖簡述秋收起義的經過和結果,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果斷決定將部隊帶往井岡山地區,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指導學生看書思考:井岡山在那兒?是一個什么樣地區?為什么要在那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首先,學生通過看書中的小字介紹: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革命群眾基礎好,敵人統治力量薄弱;遠高中心城市,四周都是產糧區,很利于軍事割據。結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國革命失敗的教訓和井岡山地區的客觀條件分析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必要性。
2、井岡山會師。
出示“井岡山會師”圖片,鼓勵學生講述“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革命的第一支堅強的革命的武裝建立了。
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發展。
提出問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后,采取什么措施打退敵人的圍剿?1928年5月4日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在根據地,紅軍采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迫”的游擊戰術,多次打退敵軍對根據地的圍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后來進一步發展為湘贛根據地。
講一講:組織學生講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擔”。
4、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的影響。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它為大革命失敗后繼續堅持革命斗爭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它猶如中國革命的一點“星星之火”,終會形成“燎原之勢”。
三、“紅軍不怕遠征難”:
1.紅軍長征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思考: “紅軍為什么要進行長征”?認識到長征是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失利后被迫進行的戰略轉移。
2、長征的經過
出示毛澤東詩詞:《七律 長征》,引導學生齊聲朗讀,先感受體會紅軍長征的英雄壯舉。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結合紅軍長征形勢圖,練習講述紅軍長征的經過、其間所發生的故事。
首先要求學生指圖講述紅軍長征的經過,要求按時間順序講清紅軍長征過程中發生的主要事件:1934年離開了瑞金開始長征;突破四道封鎖線;突破烏江天險、占領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到達吳起鎮;會寧會師等。
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課前所收集到的材料,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
重點強調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的內容既影響。
指出長征開始后,中共中央繼續執行“左”傾錯誤,使紅軍蒙受巨大損失,人員由近10萬人減少到3萬余人。在毛澤東的建議下,紅軍轉兵貴州,強渡烏江,來到遵義。為了總結經驗教訓,挽救危機中的紅軍和革命事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提出問題:遵義會議被認為是紅軍長征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你知道這是為什么?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歷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解決。
3、長征的意義。
在第一,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黨中央和紅軍主力勝利完成戰略轉移,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消滅共產黨和紅軍的企圖。長征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構成了以后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干。
第二,長征的傳奇故事傳遍國內外,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最后組織學生討論紅軍長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如何學習長征精神?
3、小結:
以問題的形式和學生一起重溫課本的主要內容。為什么以“八一”作為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紅軍為什么要長征?
4、課堂練習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南昌起義的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
a. 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b.為爭取革命新局面的到來創造了條件
c.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d.保存了黨和紅軍的骨干力量
2、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
a.中央革命根據地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d.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3、毛澤東之所以選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是因為①離大城市較運,敵人統治力量薄弱②群眾基礎較好③那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④附近農產品豐富,便于籌糧籌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27年,毛澤東在一首詩里這樣寫到:“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這首詞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井岡山會師
d.廣州起義
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
請回答:
(1)這是什么時期的歌謠?
(2)這首歌謠說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問題?
6、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
板書設計:第十五課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義
二、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
三、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
課后反思:
本節課知識容量較大,包括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三大部分內容,以往都是需要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現在要在一堂課中完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就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平均用力,胡子眉毛一把抓,課堂就會忙亂而無條理,也不利于學生的了解掌握。所以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從課程標準對本課內容標準的規定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確定本課講什么、怎么講、講到什么程度。明確一點,就是不能貪多、貪全、貪深,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整體效果較好。另外我想,如果用一節課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確實有困難,也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可以將紅軍長征的部分內容如紅軍長征的故事、對長征精神的理解等放到后面“圖說紅軍長征”的活動課中,經過這樣的處理,就分散了難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研員點評】本課教學內容較多,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很好的把握課堂的難易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而且利用本節涉及的革命家故事較多,對紅軍長征內容學生已有所了解這些特點,布置學生課前搜集資料、練習講述故事等,課堂中指導學生將這些故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地串連起來,既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也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故事性、趣味性,效果很好。
星星之火 篇9
第12 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基本史實。
2.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培養學生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為此作出偉大的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崇敬之情,
二、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
教學難點:毛澤東為什么要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三、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
(閱讀“南昌起義”一目,完成1—5小題。)
1、南昌起義的時間是 。
2、南昌起義的領導人是 、 、 。
3、革命軍占領南昌后,準備南下 ,起義失敗后, 、 領導南昌起義的部分隊伍轉戰到 。
4、 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是 。5、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的是 。
(閱讀“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一目,完成6—12小題。)
6、秋收起義的時間是 ,地點在 。領導人是 。起義的部隊的名稱是 。
7、 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 ,建立者 。
8、曾親筆書寫“紅旗升起的地方”這幾個大字,這里的地方是指 。
9、毛澤東決定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是在 后。
10、井岡山會師的時間是 ,會師的隊伍是 、 領導的南昌起義的隊伍和 的農民武裝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
11、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 。
12、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 、 、 的開始。
(二)合作探究1.結合《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請講一講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故事。
2.“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的這首詞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你能講講大致經過嗎? 3.“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你會唱這首紅軍歌謠嗎?在艱苦的條件下,紅軍為什么仍能保持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呢?
(三) 系統總結:
(四)鞏固訓練:
1.中國共產黨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的是( )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廣州起義 d.武昌起義
2.中國革命在農村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據地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湘贛革命根據地 d.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3.帶領部隊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的起義領導人是( )
a.朱德 b.周恩來 c.鄧小平 d.葉挺
4.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中國革命,排列下列事件的順序( )
① 秋收起義② “八七”會議③ 三灣改編④ 南昌起義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5.中國工農紅軍正式創建于( )
a.南昌起義 b.三灣改編 c.井岡山根據地建立 d.井岡山會師
6.材料解析題
“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
請回答:
(1)這段歌謠涉及到哪幾個歷史事件?
(2)材料中有“講起‘八一’歷史長”,計算一下,“八一”歷史至今有多長?
(五)當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進步)
通過學習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星之火 篇10
教學重點 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教學難點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的原因(理由)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領導的國民革命為什么會遭到失敗?(a.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汪精衛等人背叛革命;b.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造成嚴重危害。。)
2、南京國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質?(反動的性質,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后來,武漢和上海的反動勢力匯合起來,對幼年時期的共產黨繼續進行瘋狂鎮壓。在強大的敵人面前,許多共產黨人和革命積極分子慘遭屠殺。但是,英勇的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而是從地下爬起來,檫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重新投入戰斗。(布置學生閱讀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南昌起義
1、南昌起義的概況怎樣?(要求學生說出時間、地點、領導人、結果:
a. 時間: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就定在8月1日。
b. 地點:江西南昌。[要求學生在56頁地圖上標明位置]
c. 領導人:朱德、周恩來、賀龍、陳毅等
d. 結果:一度占領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義》圖中的演講者是誰?(周恩來)
3、“動腦筋”: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為什么要撤出南下廣東?(遭到反動軍隊包圍,不宜與敵人硬拼,計劃南下廣東,爭取外援,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端。)
教師小結、過渡:當時,毛澤東也接受黨中央的指派,回到家鄉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1、毛澤東怎樣發動秋收起義、進軍井岡山?(完成“練一練”:
a.工農革命軍三路進攻的出發地:修水、銅鼓、安源。
b.受挫后會合的地點:文家市。
c.改編部隊的地點:三灣。
d.最后落腳的地點:井岡山。
2、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提醒學生進行敵我力量對比分析時,注意觀察57頁“文獻資料•紅軍歌謠”、59頁“自由閱讀卡•紅軍的軍服”:
a. 敵強:武器裝備齊全,掌握著城市的控制權,但在農村的力量卻比較薄弱。
b. 我弱:在國民革命和秋收起義中連續受挫,損失很重,但能艱苦奮斗,可以適應農村的生活。)
3、觀察彩色圖片《井岡山會師》和57頁插圖《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毛澤東和朱德相見的地方》,說說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分點提問——
a.會師時間:1928年4月
b.改編后的部隊名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c.領導人:朱德、毛澤東)
4、根據59頁“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小組議論并發言: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啟發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答題思路。然后,層層引導:
a.雙方力量對比情況:敵強我弱,敵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義不可能全勝。
b.井岡山條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附近農產品豐富,有利于部隊給養的籌集;離大城市遠,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群眾基礎好,便于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鞏固小結
按照綱要信號的線索梳理本課知識:
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南昌起義→ 南下受挫 }井岡山會師 →星火燎原
秋收起義→ 敵強我弱
星星之火 篇11
七年級歷史學科導學案 序號:12
課題1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課型
新授
執教人 學習目標 1、學習南昌起義的內容。 2、通過學習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備 課 人 審 核 人 備課時間 重點、 難點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上課時間 課時數1
學 案 內 容
學習隨筆 (教法、學法) 一、 自主學習1.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2.________________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3.________年9月,_________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 4.中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國最大的一塊根據地。 5._______年4月,南昌起義的隊伍和湖南的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會師后。改編為___________________,全軍約一萬人,由__________任軍長、__________任黨代表。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二、.預習成果展示(自主進行:小組展示、組間交換矯正、評價)′ 三、課堂探究、展示、評價′ 1.“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滿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請回答: (1).“八一”歷史至XX年有多長?“南昌打響第一槍”是指什么? (2).此材料涉及到那幾個歷史事件?材料中的“四軍”是指哪支部隊? 四.教師反饋與點撥、師生小結五.學生回頭看(根據情況有重點的看書或背誦)六.當堂達標(翻番式檢查、小組交換矯正、評價) (一)選擇題 1.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某紀念館題詞“軍旗升起的地方”,你認為該紀念館應該在( ) a.北京 b.武漢 c.南京 d.南昌
學 案 內 容
學習隨筆 (教法、學法)2.南昌起義前夕,朱德設鴻門宴宴請軍官教育團的團長、公安局的頭頭吃飯,將他們調離了自己的隊伍。起義開始后,他們的隊伍很快就被起義軍消滅了。這是朱德成功運用古代兵法的一個典范,你知道他用得實( ) a.調虎離山 b.釜底抽薪 c.圍魏救趙 d.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3.1927年,毛澤東在一首詩詞里這樣寫道:“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這首詞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 a.南昌起義 b.井岡山會師 c.秋收起義 d.廣州起義 4.毛澤東在總結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慘痛教訓時,強調“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毛澤東強調的是( ) a.武裝斗爭 b.土地問題 c.農民問題 d.建立農村革命根軍地 5.毛澤東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場武裝斗爭是( )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北伐戰爭 d.廣州起義 6.大革命失敗后,富有創新精神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按歷史發展順序排列與此相關的時間,其中正確的是( ) ①南昌起義 ②秋收起義 ③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井岡山會師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二)材料題 .材料一:他們曾一度攻占了一些城鎮,由于城市的敵人勢力較強大,受到嚴重損失,決定放棄攻取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 材料二: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 回答:(1)從材料一看,為什么要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 (2)材料二中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學(教)后記:
星星之火 篇12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南昌起義,了解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掌握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了解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及原因。
3.了解八七會議。
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特點,讓學生明白中國敵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這條路走不通,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歸納中國共產黨早期對革命道路的探索,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2.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為此做出了偉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
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教學難點
毛澤東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的原因。
●教學方法
1.圖像法。在導入新課時則可以通過對一些圖像資料的觀看,從中導入的方法。
2.提問講解法。通過把本課內容設計成一個個的問題,環環相扣,從而使學生逐漸理解教材,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有一個整體觀念。
3.故事穿插法。本課內容故事較多,可以讓學生提前搜集、課堂講解、活躍氣氛,加深印象。也可以放在課后活動中。
4.討論法。對于秋收起義失敗后退往農村的原因,可組織學生討論,讓其把道理想通。
5.詩詞輔助法。對于本課內容,可讓學生通過搜集毛澤東詩詞并背誦,加深理解。相互印證。
●教具準備
1.“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投影儀。
2.影片《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及相關設備、“農村革命根據地示意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圖。這是一把手槍,槍上有兩行字:“南昌暴動紀念”“朱德自用”。這是朱德領導南昌起義時用過的手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時,朱德是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負責消滅南昌城里國民黨軍官教育團和公安局里的警察。起義前夕,朱德設了一個鴻門宴,請軍官教育團的團長、公安局的頭頭吃飯,將他們調離了自己的隊伍。同時,把他們的衛兵也請到另一個屋里吃飯。正當他們吃喝得興高采烈不注意時,槍被悄悄地移走。起義開始時,他們都束手就擒,他們的隊伍因群龍無首,很快被起義軍消滅。以上是南昌起義過程中一個小插曲。那么,南昌起義是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南昌起義的領導人有哪些?南昌起義的歷史地位如何?等等,在我們學完這一課后,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的。
[導入語例示二]
同學們看一個電影片斷。(放《南昌起義》影片中的一個片斷)。然后,請學生回答或老師解說,提出電影的名字叫《南昌起義》,接著提出問題:南昌起義發生的背景是什么?南昌起義發生過程中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南昌起義的歷史地位如何?等等,從而導入新課。
[導入語例示三]
[投影顯示]
西江月
秋收起義
一九二七年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同學們,上面這首詞是毛澤東同志為秋收起義而作。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被稱為一九二七年挽救中國革命的三大起義。這三次起義各有特色:最早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部隊上了井岡山,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之道路;廣州起義最早建立了地方蘇維埃政權。那么,這幾次起義的具體情況如何?我們下面一一學習,先從南昌起義開始。
[導入語例示四]
請同學們看上一課中提供的圖片:“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在屠殺革命志士”。同學們,這兩幅圖反映的是國民黨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的屠殺,由于國民黨右派的突然襲擊和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國共關系破裂,大革命失敗了。那么,這場屠殺是否阻止了中國革命的前進呢?我們說沒有。毛澤東主席說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確實是這樣的,共產黨人并沒有在屠殺面前止步,1927年“七一五”政變剛發生半個月,中國共產黨人就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
[板書]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義
1.南昌起義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南昌起義的內容,從中找出南昌起義的相關信息。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①時間:1927年8月1日。②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等。③過程:在南昌舉行起義,占領南昌城,不久撤出南昌,南下廣東,但在途中遭到失敗。④余部: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的部分隊伍,轉戰到湖南。⑤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板書]①時間:1927年8月1日。
②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賀龍等。
③過程:南昌起義→南下廣東→受挫分兵。
④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教師講述](附圖)
[投影顯示]
同學們,請在圖中先找出幾個相關地名:“南昌”“瑞金”“三河壩”“汕頭”“宜章”。
[學生找出后,教師開始講述]1927年7月中旬,黨中央任命周恩來為南昌起義的前敵委員會書記,進行部署和領導南昌起義。7月25前后,周恩來及起義的其他領導入如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從武漢、九江等地到達南昌與朱德會合,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這時集結到南昌的參加起義的兵力大約有2萬余人。起義部隊的主力,是以賀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葉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和朱德率領的第五方面軍第三軍官教育團和南昌公安局兩個保安隊等。7月31日晨,周恩來及前委其他領導成員否定了張國燾阻止起義的錯誤意見,決定8月1日凌晨4時舉行起義,后因一個姓趙的營長叛變,起義提前到凌晨2時。
8月1日晨,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經過五個小時的激戰,全殲守敵,勝利占領南昌城。起義勝利后,隨即成立了以共產黨人為領導核心,有國民黨左派人士參加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8月3日至7日,起義軍按預定計劃相繼撤離南昌,取道臨川、宜黃、廣昌南下,宣布繼承北伐革命沒完成的事業,反對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8月下旬占瑞金,克會昌,打垮堵截的國民黨軍隊錢大鈞部。9月上旬,進軍長汀、上杭,中旬占大埔縣的三河壩。隨后分兵,由朱德率二十五師留守三河壩,總指揮部率主力進軍潮州、汕頭。下旬,占領潮汕后第二次分兵,一部留守潮汕,主力西取惠州。9月底10月初,起義軍在湯坑,三河壩遭到優勢敵人的攻擊,激戰數日,損失嚴重,潮州、汕頭亦相繼失守。隨后,主力又在流沙一帶遭敵截擊。所留部隊,一部約1200人由顏昌頤、董朗率領進入海陸豐地區;一部約XX人,由朱德、陳毅率領進入湘粵贛邊開展游擊戰爭。
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以武裝斗爭反抗了國民黨的屠殺政策,在中國人民中樹立了堅持革命斗爭的旗幟,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這次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紅軍、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因此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想一下,起義軍占領了南昌城,為什么要南下廣東?請大家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回答一:南昌是一座孤城,周圍沒有百姓支援,不易防守。
回答二:廣東瀕臨海外,可以獲得外援。
回答三:廣東群眾基礎好,可以重整旗鼓,再行北伐。
回答四:……
[教師講解]這次南下確實是想在廣東重整旗鼓,再行北伐。因而孤軍南下,再加上兩次分兵的失誤,結果在強大敵人的圍攻下,遭到失敗。
[教師引導]根據剛才我們的分析,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對南昌起義失敗原因的看法。
[學生回答]回答一:可以在南昌周圍發動群眾,與農民相結合。
回答二:應該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回答三:孤軍遠征,沒有集中兵力,犯了分兵作戰的錯誤。
回答四:天氣炎熱,士卒疲弊。
……
[教師講解]這次起義由于缺乏在新形勢下如何堅持革命的經驗,沒能與當地的農民運動相結合,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農村根據地,而是想在廣東重整旗鼓,再行北伐。因而孤軍南下,再加上兩次分兵的失誤,結果失敗。
[教師過渡]在發動南昌起義后不久,中國共產黨就在漢口召開了一次旨在改變共產黨組織渙散、思想混亂狀況,確定今后的工作方針。因為這次會議是在八月七日召開的,故我們稱其為八七會議。
[板書]2.八七會議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小字內容,了解八七會議的精神。里面提到了一是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二是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
[教師講解]“七一五”以后,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為了挽救革命,糾正過去的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今后新形勢下的方針,決定召開中央緊急會議。
中央會議由瞿秋白主持籌備,8月7日在漢口秘密召開。李維漢主持,主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成立了新的黨中央領導機構。(二)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會議指出,現在中國革命的基本內容是土地革命。會議規定:“沒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這些土地給佃農及無地的農民”,會議通過了湘鄂贛粵四省秋收暴動大綱。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思想:“從前我們罵孫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蔣唐都是拿槍桿子起家的,我們獨不管。……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八七會議的召開,給組織渙散和思想混亂的共產黨員指明了奮斗方向。
[教師過渡]八七會議后,毛澤東回到湖南領導秋收起義。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課本內容和插圖,了解秋收起義的過程及其變化。
[板書]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1.秋收起義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書時在圖上把以下地名給找出來:“修水”“銅鼓”“安源”“文家市”“三灣”“井岡山”。
[學生看書]……
[學生看圖尋找]……
[教師講述]八七會議后,毛澤東被派到湖南領導秋收起義。8月18日,改組后的湖南省委在長沙近郊召開第一次會議,討論秋收起義計劃。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出席會議,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并就起義中的農民問題、土地問題、軍事問題、起義區域問題作了講話。他十分強調掌握革命武裝的重要,指出:秋收起義要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但是發動起義,必須有軍事的援助,否則終歸失敗。起義的發展是要奪權,要奪權就一定要有兵力。會議決定成立黨的前敵委員會和黨的行動委員會,作為秋收起義的領導機關。前委由各軍事負責人組成,以毛澤東為書記。9月份,將參加起義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毛澤東任前委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余灑度任師長,下轄三個團。
9月9日,從破壞鐵路切斷敵人交通開始,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當天,一團從修水出發準備取道長壽街,進攻平江。在接近長壽街時,四團突然叛變,一團腹背受敵,百人犧牲,兩個營被打散。9月10日,二團在安源起義,相繼攻克醴陵、瀏陽,但在瀏陽被敵圍攻,損失2/3。9月11日,三團由銅鼓西進,在攻占東門市后被敵人襲擊,也遭到損失。
9月19日,各路起義軍退集到瀏陽縣的文家市。在這里前委召開會議討論部隊進軍方向問題。毛澤東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現在敵大我小,敵強我弱,革命暫時已經沒有可能在城市取得勝利,應該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群眾條件較好的農村去。會議經過激烈的爭論,否定了“取瀏陽直攻長沙”的主張,決定向湘贛粵邊農村進軍。
[教師過渡]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做出以后,毛澤東率領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農村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板書]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井岡山會師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課本上的內容,概括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過程。
[學生回答]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于是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途中,在江西永新三灣村,毛澤東對部隊進行了改編,將一個師改編為一個團;在各級部隊建立了共產黨組織。班設小組,連設支部,營設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全團由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統一指揮。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學生在回答時,教師同時板書]攻打城市失敗→文家市決策、退向農村→三灣改編、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教師講解]毛澤東在1927年10月率部隊到達井岡山后,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地方政權。初創了井岡山根據地。
1928年4月底,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在朱德、陳毅率領下到達井岡山,在寧岡礱市同這里的部隊會師。5月4日召開軍民大會,宣告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陳毅任政治部主任。下轄三師六團,兩支隊伍會師后,紅軍的力量大大增強。
[教師引導]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毛澤東為什么要去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請大家分組討論,然后回答。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回答一:城市敵人力量強大,我方力量弱小,沒法在城市立足。
回答二: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主要根子在土地。先到農村建立根據地,把農民團結在身邊,就解決了一大部分問題。
回答三: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回答四:紅軍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師小結]因為城市里敵人力量強大,在當時敵強我弱、革命處于低潮的情況下,加上起義部隊遭到嚴重挫折,攻打和占領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作為落腳點,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這是當時惟一正確的選擇。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的“紅軍歌謠”,從中能得出什么認識?或有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農村和城市相比,條件是艱苦的,可是紅軍戰士在艱苦的環境下卻充滿了革命的樂觀精神。
[教師指導]同學們,對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意義,我們只記住課本上“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一句并理解即可。
[教師過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以后,各地的共產黨人也領導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根據地。到1930年夏,全國各地建立了大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是全國最大的一塊根據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
[板書]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下面的關于全國各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情況,看時請結合地圖,建立起空間概念,加深印象。
[投影顯示]
(一)中央革根據地。1928年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主力進入井岡山。1929年1月,敵軍圍剿井岡山,為了打破敵人的圍剿。紅四軍前委決定由毛澤東、朱德、陳毅率紅四軍主力向贛南主動出擊,到1930年,建立了贛南、閩西根據地,有17個縣建立了縣級革命政權,后來這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
(二)湘贛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由彭德懷、黃公略、滕代遠等人領導建立,以紅五軍、紅八軍為主,后合編為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到1930年。建立了十幾個縣的蘇維埃政權。
(三)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由方志敏、邵式平領導創立。紅十軍為主力、方志敏任贛東北革命委員會主席。后發展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四)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由鄂東北、豫東南和皖西根據地合并而成。1930年3月,中共鄂豫皖邊區特委成立,5月份,形成了鄂豫皖根據地。主力為紅四軍,主要領導人有徐向前等人。
(五)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由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領導創建,紅二軍團為主力,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治委員。
(六)廣西左右江根據地。由鄧小平、張云逸等在白色起義后創建而成,主力紅七軍。張云逸任軍長,鄧小平任政委。
除此以外,還有海陸豐、瓊崖等地都建立起了共產黨的武裝。到1930年夏天,全國已有大小十幾塊根據地。井岡山的星星之火,發展成為燎原之勢。
(附圖)
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
[教師總結]1927年冬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逐漸走上了以農民為主力,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這里需特別強調的是毛澤東的關于“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有力地指導了各個根據地的建設。井岡山的星星之火,終于在1930年夏天發展成為燎原之勢。
[布置作業]
1.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的事件是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廣州起義 d.八七會議
答案:a
2.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權是在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文家市決策 d.三灣改編
答案:d
3.井岡山會師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的是
a.毛澤東 b.朱德 c.陳毅 d.彭德懷
答案:b
4.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
a.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b.中央革命根據地
c.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d.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答案:a
●板書設計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義
2.八七會議
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1.秋收起義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井岡山會師
攻打城市失敗→文家市決策,退向農村→三灣改編,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 篇13
新課程評價在評價理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它不再是為了選拔和甄別,而是如何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來關注學生成長與進步的狀況,使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因此在課改實施的兩年中,我校在評價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我們課改實驗教師在探究之路上也有所體會。我發現,即時評價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時,也要如同演說家一樣,用不同的話語和方法打動每一位聽者的心。那就是采用即時評價,來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即時口頭評價,可在課堂生成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一次,在學習生字“城”時,一個學生說他有辦法記住這個字。他的辦法是“用土建成了一座城市”。我馬上說:“你能根據這個字的特點,記住這個字的字形和讀音,是個很會學習的人。”在我的激發引導下,另一學生又爭先恐后地舉起手說:“我會記‘啼’這個字,一位皇帝吹了一聲口哨,引來許多鳥啼聲。”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起來,有人編字謎記字,有人編兒歌記字,我趁機說:“你們能用編字謎和兒歌的方法來記字,更是了不起!”此后,學生們對單調的識字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即時的評價,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而且突出了評價的導向性和持繼性。在發言學生得到肯定的同時,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學生。因為他們獲得的不僅是榜樣的力量,更是具體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并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新的思維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價值的因素。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在學生的書面作業方面也采取了即時評價的方法。如每天的作業和練習題等,我除了判對錯,還用三種學生喜愛的有顏色的玩具印章來表示不同的層次:紅花——很出色,粉花——有進步了,綠花——還要加把勁。運用這種即時的評價來關注每位學生的求知過程、探究過程和努力過程,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及時鼓勵,即使是學困生,只要有進步,同樣可以得到紅花。到了每個月的月末,我便組織全班同學把一個月的作業本拿出來進行總結評價,學生們不僅從中回憶了自己的進步,還向別人展示了自己最滿意的成果,還想到了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因此,學生改變了以往懶散、拖拉的學習態度,做事講究條理,作業認真、工整,時時處處努力表現自己,使評價真正起到了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使每個學生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成功,體驗了收獲,增強了自信。
星星之火 篇14
初二歷史第15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學案
【目標導航】
1、學習目標: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朱德和毛澤東井岡山會師的故事,了解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歷程的艱難曲折。
2、學習重點:了解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和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的特殊歷程及艱難曲折
3、學習難點: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不畏艱難曲折探索出來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之路。
【課前預習】
請你認真閱讀教材75-79頁的內容,填寫下列空格,并把相關內容在課文中圈劃出來。
星
星 八一南昌起義 時間:
領導人:
意義:①打響了 的第一槍
②成為 、 的開始;
③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之
火
,
可
以 革命搖籃井岡山 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 、 率領的部隊與
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這支部隊改稱 。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的影響:是中國共產黨探索 、
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燎
原
“紅軍不怕遠征難” 長征的時間:
長征的原因:
遵義會議:①主要內容:確立了以 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 。②意義: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的轉折點。
長征的結束:紅軍三大主力在 會師
長征的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 的關鍵。
【課堂探究】
1、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
2、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毛澤東
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我們要學習長征中的哪些精神?
3、你的疑點、難點:
新課標第一網
【課后練兵】
a、必做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歷史事件是 ( )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廣州起義 d.井岡山會師
2、小明為井岡山市“紅色旅游推介會”撰寫宣傳語,你認為最合適的是 ( )
a.五四運動的發源地 b.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c.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 d.改革開放的窗口
3、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敘述不準確的是 ( )
a.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b.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c.是湘贛革命根據地的基礎
d.鄧小平帶領部隊與毛澤東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4、紅軍長征出發和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地點分別是 ( )
a. 陜西吳起鎮、江西瑞金 b. 江西瑞金、甘肅會寧
c. 江西瑞金、貴州遵義 d. 江西井岡山、甘肅會寧
5、右圖所反映的情景是1928年發生的 ( )
a.井岡山會師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會寧會師
6、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一次會議是 ( )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 d.十一屆三中全會
二、非選擇題
材料一: 材料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毛澤東 《七律•長征》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遠征”指什么事件?寫出該事件中的一次重要的會議?
2、根據材料一,概括出“遠征”途中經歷的主要事件。(寫出三件即可)
3、根據材料一,說說這次“遠征”對中國革命有什么偉大意義?
4、結合材料二圖中XX年奧運圣火在江西傳遞的路線,圣火經過的三個地點都是革命圣地。請選擇其中兩個地點分別寫出曾經發生在那里的重大歷史事件。
5、請結合所學知識,為這一路線命名。
b、選做題
一、選擇題
1、從紅軍被迫長征到取得長征勝利,這一歷程說明 ( )
①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 ②中國革命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
③中國革命道路艱難曲折 ④中國革命需要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③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意義在于 ( )
a.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b.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
c.誕生了人民軍隊 d.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3、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的同志說:“1927年,老蔣夠厲害啦!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智者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對“孵出小雞來”最準確的理解是 ( )
a.發動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武裝起義
b.揭開了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d.完成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
二、非選擇題
右圖是一幅紅軍長征路線圖,請根據圖片,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填上相應的地名。
a:長征的出發地——
b:召開轉折性的會議——
c: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師——
d: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
非選擇題
1、(1)瑞金:中國蘇維埃政權在這里建立;紅軍長征從這里出發;(2)井岡山: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3)南昌:南昌起義,建立革命軍隊(任選兩個)
2、如:繼承革命傳統;紅色之旅;革命精神,代代相傳(言之有理即可)
星星之火 篇15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等知識要點
掌 握“反抗→受挫→開辟新路→星火燎原”這樣一個歷史進程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再現情景從課文和插圖中體會當時敵強我弱的形勢特點,理解以退為進策略的正確性,認識革命前輩艱苦奮斗精神的寶貴價值
論從史出評價事件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理論結合實踐的光輝典范
討論探索秋收起義的隊伍進軍井岡山的原因及其歷史作用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崇敬革命前輩業績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革命前輩為此作出了偉大貢獻,他們的業績永遠值得后人崇敬
思想意識必須依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斗爭策略,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教學重點 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教學難點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的原因(理由)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領導的國民革命為什么會遭到失敗?(a.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汪精衛等人背叛革命;b.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造成嚴重危害。。) 2、南京國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質?(反動的性質,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后來,武漢和上海的反動勢力匯合起來,對幼年時期的共產黨繼續進行瘋狂鎮壓。在強大的敵人面前,許多共產黨人和革命積極分子慘遭屠殺。但是,英勇的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而是從地下爬起來,檫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重新投入戰斗。(布置學生閱讀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南昌起義 1、南昌起義的概況怎樣?(要求學生說出時間、地點、領導人、結果: a. 時間: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就定在8月1日。 b. 地點:江西南昌。[要求學生在56頁地圖上標明位置] c. 領導人:朱德、周恩來、賀龍、陳毅等 d. 結果:一度占領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義》圖中的演講者是誰?(周恩來) 3、“動腦筋”: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為什么要撤出南下廣東?(遭到反動軍隊包圍,不宜與敵人硬拼,計劃南下廣東,爭取外援,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端。) 教師小結、過渡:當時,毛澤東也接受黨中央的指派,回到家鄉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1、毛澤東怎樣發動秋收起義、進軍井岡山?(完成“練一練”: a.工農革命軍三路進攻的出發地:修水、銅鼓、安源。 b.受挫后會合的地點:文家市。 c.改編部隊的地點:三灣。 d.最后落腳的地點:井岡山。 2、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提醒學生進行敵我力量對比分析時,注意觀察57頁“文獻資料·紅軍歌謠”、59頁“自由閱讀卡·紅軍的軍服”: a. 敵強:武器裝備齊全,掌握著城市的控制權,但在農村的力量卻比較薄弱。 b. 我弱:在國民革命和秋收起義中連續受挫,損失很重,但能艱苦奮斗,可以適應農村的生活。) 3、觀察彩色圖片《井岡山會師》和57頁插圖《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毛澤東和朱德相見的地方》,說說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分點提問—— a.會師時間:1928年4月 b.改編后的部隊名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c.領導人:朱德、毛澤東) 4、根據59頁“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小組議論并發言: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啟發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答題思路。然后,層層引導: a.雙方力量對比情況:敵強我弱,敵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義不可能全勝。 b.井岡山條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附近農產品豐富,有利于部隊給養的籌集;離大城市遠,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群眾基礎好,便于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鞏固小結按照綱要信號的線索梳理本課知識:
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南昌起義→
南下受挫
}井岡山會師
→星火燎原
秋收起義→
敵強我弱
星星之火 篇16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南昌起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認識這個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通過學習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為此作出偉大的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崇敬之情,同時培養學生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一、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教材從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引入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起義之后隊伍向哪里去?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和井岡山會師,使中國革命終于有了可靠的落腳點和賴以發展的戰略基地。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道路。
本課的難點是:毛澤東為什么要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中國革命以俄為師,俄國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農村,而毛澤東卻率秋收起義隊伍去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國情決定的,俄國當時是帝國主義鏈條中薄弱一環,中國卻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產階級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義后南下廣東受阻,秋收起義攻打城市受挫,事實證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強大。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率領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向農村進軍,這是以退為進的策略,是一條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之路。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領導的國民革命為什么會遭到失敗?
A、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汪精衛等人背叛革命;
B、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造成嚴重危害。。
2、南京國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質?(反動的性質,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
后來,武漢和上海的反動勢力匯合起來,對幼年時期的共產黨繼續進行瘋狂
鎮壓。在強大的敵人面前,許多共產黨人和革命積極分子慘遭屠殺。但是,英勇的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而是從地下爬起來,檫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重新投入戰斗。(布置學生閱讀55——59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南昌起義:
1、南昌起義的概況怎樣?(要求學生說出時間、地點、領導人、結果)
A、時間: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就定在8月1日。
B、地點:江西南昌。[要求學生在56頁地圖上標明位置]
C、領導人:朱德、周恩來、賀龍、陳毅等
D、結果:一度占領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56頁《南昌起義》圖中的演講者是誰?(周恩來)
3、 56頁“動腦筋”: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為什么要撤出南下廣東?(遭到反動
軍隊包圍,不宜與敵人硬拼,計劃南下廣東,爭取外援,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然后北伐。)
4 、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
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端。)
教師小結、過渡:
當時,毛澤東也接受黨中央的指派,回到家鄉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1、 毛澤東怎樣發動秋收起義、進軍井岡山?(同桌的學生一個翻書到56頁,另一個
翻到58頁,對照著完成“練一練”:
A、工農革命軍三路進攻的出發地:修水、銅鼓、安源。[畫圈]
B、受挫后會合的地點:文家市。[畫圈]
C、改編部隊的地點:三灣。[畫圈]
D、最后落腳的地點:井岡山。[畫圈]
2、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提醒學生進行敵我力量對比分析時,
注意觀察57頁“文獻資料·紅軍歌謠”、59頁“自由閱讀卡·紅軍的軍服”:
A、敵強:武器裝備齊全,掌握著城市的控制權,但在農村的力量卻比較薄弱。
B、我弱:在國民革命和秋收起義中連續受挫,損失很重,但能艱苦奮斗,可以適應
農村的生活。)
2、 觀察彩色圖片《井岡山會師》和57頁插圖《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毛澤東和
朱德相見的地方》,說說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分點提問:
A、會師時間:1928年4月
B、改編后的部隊名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C、領導人:朱德、毛澤東
3、 根據59頁“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小組議論并發言: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
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教師可以通過“畫外音”形式進行啟發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答題思路。然后,采用“剝筍法”層層引導)
A、雙方力量對比情況:敵強我弱,敵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義不可能全勝。
B、井岡山條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附近農產品豐富,有
利于部隊給養的籌集;離大城市遠,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群眾基礎好,便于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鞏固小結
1、按照綱要信號的線索梳理本課知識:
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南昌起義→
南下受挫
}井岡山會師
→星火燎原
秋收起義→
敵強我弱
2、布置課后完成的作業 :新學案第45——46頁[自我測評]以及96——97頁“一、
選擇題”8、9、10、12、16題(必答);“三、材料分析題”(選答)。
3、提醒學生預習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
星星之火 篇17
第15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簡述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找到中國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講述紅軍長征的英勇故事,指導學生認識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
過程與方法
革命前輩的英雄故事多是本課的一個顯著特點。課前指導學生收集英雄故事,課堂上請學生演講,但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所講的各個故事串在一條歷史主線上,即革命先輩們對中國革命道路的不懈探索與奮斗的過程,幫助學生由點到線、再到面地掌握歷史知識,以立體地再現歷史情景。
指導學生深情地朗誦毛澤東詩詞<七律•長征),加深學生對紅軍長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會師,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體會先烈們不畏艱難、勇于獻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學習先烈們排除萬難、不斷前進的堅強意志。
重點難點 重點是了解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和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的特殊歷程及艱難曲折;難點是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不畏艱難曲折探索出來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之路。
教學過程
[八一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段歷史,可先請學生講一講南昌起義的故事或采用談話法引導學生講述。電影《南昌起義》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補充材料,事先截取精彩的片段,以便于上課時播放。本目重點是理解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要充分啟發和幫助學生理解、分析、歸納,如可以提問“南昌起義”以前中共有沒有自己的軍隊” “為什么把我國的建軍節定在南昌起義的紀念日呢”等等。
[革命搖籃井岡山]
講述井岡山根據地創建的思路可以是:(1)請學生有感情地講述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故事,如(朱德的扁擔)等;(2)啟發學生思考:秋收起義的隊伍為什么要開到井岡山?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和補充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有利條件;(3)將《井岡山會師》的油畫打到投影布上或貼在墻上,請學生講述井岡山會師的故事;(4)教師歸納和總結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的意義。教師要積極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較深刻地理解為什么把井岡山根據地比做“星星之火”,從而清晰地把握中國革命道路的特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先請學生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或朗誦毛澤東詩詞、演唱(長征組歌)等。接著,分析紅軍長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根本原因是黨的“左”傾錯誤。奉目要重點講解遵義會議的意義。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圖示長征、毛澤東詩詞朗誦、 <長征組歌)演唱、講長征故事、看電視劇《長征》片段等,激發學生對先烈克服困難、挑戰人體極限的崇敬之情。最后,鼓勵學生參與討論長征精神是什么,從而進一步理解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