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通用13篇)
《長江》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的源流概況,清楚的源地、入海口、年徑流量和流域面積,知道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的第一大河。
2.使學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明確上、中、下游的劃分。
3.使學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運方面的巨大作用,認識到這條“黃金水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學生認識洪澇災害發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過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介紹“三峽水利工程”時,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分為四部分,包括“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和“黃金水道”。其中“中國第一大河”這一框題介紹的長度、年徑流量及流域面積,通過詳實的數據證實不愧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條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標題分析了水能豐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確了水能最豐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兩座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與“三峽工程”。“防洪與灌溉”一標題分析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辦法。“黃金水道”一標題分析了在航運方面的優越自然條件,介紹了在我國內河航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的源流狀況;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的劃分;在水能、灌溉和航運方面的作用。
難點: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澇災害的成因。
教法建議
是我國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在介紹河流概況時可以借助影像資料,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例如新課的引入,可以結合本節最開始摘錄的《之歌》,配上音樂和的錄像,展現雄渾、波濤洶涌、奔流入海、一瀉千里的氣勢,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在介紹水能資源時,可以播放主要峽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讓學生認識到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地區。關于洪澇災害給當地帶來的嚴重影響,可以讓學生觀看1998年抗洪的記錄片,認識到洪災給人民帶來得災難和損失。在其他的內容的講解上還可適當插入影像資料。
在介紹流域概況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圖》,加強讀圖識圖,讓學生學會閱讀水系圖的方法,找源頭及入海口、流經的省區、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學會閱讀干流剖面圖,明確從源頭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教學設計示例1
[導入 ]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國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學習一條河流,應該知道它的哪些情況呢?
[學生回答]略
[講解]學習一條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個部分:
1、河流概況:發源地、流經地、注入地、長度、流域面積、流量的大小與變化情況、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關系:河流對人類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及人類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具體措施
[轉折]下邊我們就按照這種思路,來了解一下的概況。
[板書]一、概況
[活動]請同學們讀“流域水系圖”,完成以下要求:
① 結合中國政區圖,找出的發源地、流經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的主要支流(分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畫出干支流的示意圖。
③ 找出各河段的分界點(宜昌和湖口),看看它們在哪個省(湖北和江西)。
[教師小結]
發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經省區: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流入:東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南部支流包括烏江、沅江、湘江和贛江
[板書]略
[出示圖表] 與世界著名大河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億立方米)
位次
水能蘊藏量
(萬千瓦)
位次
尼羅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亞馬孫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剛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問]在世界的河流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補充]在我國的眾多河流當中,從長度、流量、流域面積三方面來看,都位于全國第一,因此我們說是中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的水量這么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流域大部分處在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長,降水量大。
[轉折]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書]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動]讀“干流剖面圖”。
[提問]剖面圖的橫坐標指什么?縱坐標是指什么?(的長度,各流經地點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約有多少?(總6621米,上游約6321米,占總落差的百分比?約為95%)
[追問]結合前面學過的中國的地形地勢,想一想,為什么上游的落差這么大?(因為從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流到第二級階梯,然后又進入第三級階梯)分別穿過了哪些主要山脈?(橫段山脈和巫山)山被切斷,形成什么?(峽谷)
[追問]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峽谷?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圖片并講解]虎跳峽、三峽,在地圖上準確找出位置。
[板書]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轉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經什么地形區?水流特點會怎樣?
[活動] 讀“治理荊江工程示意圖”思考
[學生回答]在中游地區河道變得彎曲了。
[補充] 三峽急流河水沖入中游平原,在慣性作用下左搖右擺,形成曲流。從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磯,即“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特別是藕池口——城陵磯之間的河流長度為247千米,而直線距離只有80千米。
[提問]這樣彎曲的河道對航運和水流有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暢,極易泛濫成災,因此有“萬里,險在荊江”的說法。
[提問]有沒有解決辦法?
[學生讀圖回答,老師補充]裁彎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樞紐工程等。
[轉折]現在請大家看的支流,在數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回答]數量比較多,且呈南北對稱分布。
[啟發分析]結合前面所學的雨帶移動,想一想這種南北對稱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時期進入汛期,洪峰可以錯開,從而削減洪峰,所以一般來說,這樣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區同時降水較多,那么就會同時漲水,這時就會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務的難度,1988年就是如此。
[補充]另外大家注意觀察“流域水系圖”,
[板書小結]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轉折]的下游有什么特點?
[講解] 到口江面寬達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連”的壯麗景觀,十分利于航行,萬噸輪可以一直開到南京,5000噸級輪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穩,江水會受海潮的頂托,泥沙大量堆積,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它是我國第三大島。
[板書]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板書設計 :
中國第一大河——
一、概況
1、源遠流長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點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教學設計示例2
[提問]上、中、下游各具特點,了解了這些特點,你認為對人類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學生討論]略
[小結]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運、發電。
[板書]三、的利用和保護
[轉折]我們一起來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圖表]流域各方面占全國的比重
面積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魚 60%
輕工業產品 1/2
工農業生產總值 2/3
[解釋]流域面積只占全國的1/5,但其他各項都超過1/5,尤其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的2/3,其中稻谷、淡水魚的比重超過了一半,所以說中下游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這些都是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補充]的通航里程達7萬多千米,占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運方面的運量可以相當于14條京廣鐵路的運量,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的大動脈,被譽為“黃金水道”。
[板書]1、“黃金水道”
[補充]但是目前的航運量還只相當于一條京廣鐵路的運輸量,只開發了其通航能力的1/14。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運力只是它的1/5;的流量是萊茵河的10倍,運力卻只是它的1/10。由此看來,還大有潛力可挖。
[轉折]既然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我們如何來利用它?(發電)
[板書]2、“水能寶庫”
[講解]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全流域蘊藏量2.6億千瓦,占全國水能總量(6.67億千瓦)的40%。新中國已經建成許多水利樞紐和大中型水電站。
[學生活動]在“流域水系圖”上找到葛洲壩和三峽等水利樞紐。
[講解]葛洲壩號稱第一壩,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水利樞紐,發電能力270萬千瓦,相當于1949年全國發電量的3倍。但是,現在的開發利用率還不足5%。規模更大的三峽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發電量將為葛洲壩發電量的6倍,約1820萬千瓦,遠大于伊泰普水電站的1260萬千瓦)。
[補充]建好三峽工程以后,三峽水位提高,萬噸船隊可以到達重慶,運力可以提高5倍。運輸成本可以降低35%,同時,水庫調節,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為真正的“黃金水道”。
[播放錄像]三峽工程簡介
[討論]三峽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發電、航運、養殖、供水、環保等)
[轉折]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錄像]1998年洪水
[板書]4、防洪是目前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提問]為什么發生洪災的頻率越來越快?
[學生發言、老師補充]
1)近年來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區亂砍濫伐森林的現象比較嚴重,植被遭到破壞,含沙量不斷增多,水位上升,這是導致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的根本原因。據分析,今年洪水的特點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災害”,高水位運行時間長達兩個多月。據調查,在今年抗洪其間,岷江的江面上還漂著剛砍伐下來的樹木。
2)人與水爭地,使流域受水面積不斷減少是又一個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關于圩垸的資料)盲目圍湖圍江造田、建廠建鎮建民垸等,使河道變窄,湖泊萎縮是災害頻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僅通江湖泊的面積已減少了567億立方米,相當于三個三峽水庫的實際庫容量。
3)中下游地勢過于低平。(結合前面的“干流剖面圖”)
4)天氣的異常。
[追問] 可見,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怎樣來防洪、治洪呢?
[學生發言、老師歸納補充]
改善上游的生態環境,最近又全面無條件停止在上游山區砍伐森林,關閉現有木材市場,在原森林采伐區大力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荊江,疏浚與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結合。1954年以來,我國政府多次戰勝洪災,保證了荊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庫,調節水量。三峽地區建庫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荊江河段下泄洪水來量的95%。
下游地區退耕還湖。
總之,對于的水患,我們治理方針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恢復生態平衡。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氣候、植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特征又直接影響我們的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正因為是祖國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經平原地區,因而成為“黃金水道”;又因為上游流經三級階梯,使之成為巨大的“水能寶庫”;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壞,使防洪成為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板書設計
三、利用和保護
1、“黃金水道”
2、“水能寶庫”
3、防洪是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探究活動
“洪水治理”模擬研討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認識到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同時培養學生人地協調的觀念;樹立“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識。
活動措施:將班里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扮演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農村的)、政府官員、沿岸的企業代表等,一起討論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決措施。最好分為不同河段的,便于對更細致的問題進行研究。
“三峽的利弊分析”辯證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對三峽工程的建設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對三峽工程形成辨證的認識。
活動措施:先安排學生查找關于三峽工程的資料,然后按照學生的意見分成兩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雙方進行辯論交流。注意:要說出理由。
、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長江》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的源流概況,清楚的源地、入海口、年徑流量和流域面積,知道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的第一大河。
2.使學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明確上、中、下游的劃分。
3.使學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運方面的巨大作用,認識到這條“黃金水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學生認識洪澇災害發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過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介紹“三峽水利工程”時,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分為四部分,包括“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和“黃金水道”。其中“中國第一大河”這一框題介紹的長度、年徑流量及流域面積,通過詳實的數據證實不愧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條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標題分析了水能豐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確了水能最豐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兩座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與“三峽工程”。“防洪與灌溉”一標題分析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辦法。“黃金水道”一標題分析了在航運方面的優越自然條件,介紹了在我國內河航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的源流狀況;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的劃分;在水能、灌溉和航運方面的作用。
難點: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澇災害的成因。
教法建議
是我國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在介紹河流概況時可以借助影像資料,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例如新課的引入,可以結合本節最開始摘錄的《之歌》,配上音樂和的錄像,展現雄渾、波濤洶涌、奔流入海、一瀉千里的氣勢,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在介紹水能資源時,可以播放主要峽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讓學生認識到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地區。關于洪澇災害給當地帶來的嚴重影響,可以讓學生觀看1998年抗洪的記錄片,認識到洪災給人民帶來得災難和損失。在其他的內容的講解上還可適當插入影像資料。
在介紹流域概況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圖》,加強讀圖識圖,讓學生學會閱讀水系圖的方法,找源頭及入海口、流經的省區、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學會閱讀干流剖面圖,明確從源頭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教學設計示例1
[導入 ]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國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學習一條河流,應該知道它的哪些情況呢?
[學生回答]略
[講解]學習一條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個部分:
1、河流概況:發源地、流經地、注入地、長度、流域面積、流量的大小與變化情況、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關系:河流對人類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及人類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具體措施
[轉折]下邊我們就按照這種思路,來了解一下的概況。
[板書]一、概況
[活動]請同學們讀“流域水系圖”,完成以下要求:
① 結合中國政區圖,找出的發源地、流經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的主要支流(分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畫出干支流的示意圖。
③ 找出各河段的分界點(宜昌和湖口),看看它們在哪個省(湖北和江西)。
[教師小結]
發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經省區: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流入:東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南部支流包括烏江、沅江、湘江和贛江
[板書]略
[出示圖表] 與世界著名大河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億立方米)
位次
水能蘊藏量
(萬千瓦)
位次
尼羅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亞馬孫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剛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問]在世界的河流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補充]在我國的眾多河流當中,從長度、流量、流域面積三方面來看,都位于全國第一,因此我們說是中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的水量這么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流域大部分處在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長,降水量大。
[轉折]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書]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動]讀“干流剖面圖”。
[提問]剖面圖的橫坐標指什么?縱坐標是指什么?(的長度,各流經地點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約有多少?(總6621米,上游約6321米,占總落差的百分比?約為95%)
[追問]結合前面學過的中國的地形地勢,想一想,為什么上游的落差這么大?(因為從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流到第二級階梯,然后又進入第三級階梯)分別穿過了哪些主要山脈?(橫段山脈和巫山)山被切斷,形成什么?(峽谷)
[追問]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峽谷?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圖片并講解]虎跳峽、三峽,在地圖上準確找出位置。
[板書]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轉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經什么地形區?水流特點會怎樣?
[活動] 讀“治理荊江工程示意圖”思考
[學生回答]在中游地區河道變得彎曲了。
[補充] 三峽急流河水沖入中游平原,在慣性作用下左搖右擺,形成曲流。從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磯,即“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特別是藕池口——城陵磯之間的河流長度為247千米,而直線距離只有80千米。
[提問]這樣彎曲的河道對航運和水流有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暢,極易泛濫成災,因此有“萬里,險在荊江”的說法。
[提問]有沒有解決辦法?
[學生讀圖回答,老師補充]裁彎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樞紐工程等。
[轉折]現在請大家看的支流,在數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回答]數量比較多,且呈南北對稱分布。
[啟發分析]結合前面所學的雨帶移動,想一想這種南北對稱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時期進入汛期,洪峰可以錯開,從而削減洪峰,所以一般來說,這樣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區同時降水較多,那么就會同時漲水,這時就會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務的難度,1988年就是如此。
[補充]另外大家注意觀察“流域水系圖”,
[板書小結]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轉折]的下游有什么特點?
[講解] 到口江面寬達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連”的壯麗景觀,十分利于航行,萬噸輪可以一直開到南京,5000噸級輪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穩,江水會受海潮的頂托,泥沙大量堆積,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它是我國第三大島。
[板書]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板書設計 :
中國第一大河——
一、概況
1、源遠流長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點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第 1 2 頁
《長江》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的源流概況,清楚的源地、入海口、年徑流量和流域面積,知道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的第一大河。
2.使學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明確上、中、下游的劃分。
3.使學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運方面的巨大作用,認識到這條“黃金水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學生認識洪澇災害發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過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介紹“三峽水利工程”時,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分為四部分,包括“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和“黃金水道”。其中“中國第一大河”這一框題介紹的長度、年徑流量及流域面積,通過詳實的數據證實不愧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條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標題分析了水能豐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確了水能最豐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兩座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與“三峽工程”。“防洪與灌溉”一標題分析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辦法。“黃金水道”一標題分析了在航運方面的優越自然條件,介紹了在我國內河航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的源流狀況;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的劃分;在水能、灌溉和航運方面的作用。
難點: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澇災害的成因。
教法建議
是我國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在介紹河流概況時可以借助影像資料,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例如新課的引入,可以結合本節最開始摘錄的《之歌》,配上音樂和的錄像,展現雄渾、波濤洶涌、奔流入海、一瀉千里的氣勢,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在介紹水能資源時,可以播放主要峽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讓學生認識到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地區。關于洪澇災害給當地帶來的嚴重影響,可以讓學生觀看1998年抗洪的記錄片,認識到洪災給人民帶來得災難和損失。在其他的內容的講解上還可適當插入影像資料。
在介紹流域概況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圖》,加強讀圖識圖,讓學生學會閱讀水系圖的方法,找源頭及入海口、流經的省區、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學會閱讀干流剖面圖,明確從源頭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教學設計示例1
[導入 ]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國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學習一條河流,應該知道它的哪些情況呢?
[學生回答]略
[講解]學習一條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個部分:
1、河流概況:發源地、流經地、注入地、長度、流域面積、流量的大小與變化情況、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關系:河流對人類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及人類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具體措施
[轉折]下邊我們就按照這種思路,來了解一下的概況。
[板書]一、概況
[活動]請同學們讀“流域水系圖”,完成以下要求:
① 結合中國政區圖,找出的發源地、流經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的主要支流(分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畫出干支流的示意圖。
③ 找出各河段的分界點(宜昌和湖口),看看它們在哪個省(湖北和江西)。
[教師小結]
發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經省區: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流入:東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南部支流包括烏江、沅江、湘江和贛江
[板書]略
[出示圖表] 與世界著名大河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億立方米)
位次
水能蘊藏量
(萬千瓦)
位次
尼羅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亞馬孫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剛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問]在世界的河流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補充]在我國的眾多河流當中,從長度、流量、流域面積三方面來看,都位于全國第一,因此我們說是中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的水量這么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流域大部分處在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長,降水量大。
[轉折]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書]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動]讀“干流剖面圖”。
[提問]剖面圖的橫坐標指什么?縱坐標是指什么?(的長度,各流經地點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約有多少?(總6621米,上游約6321米,占總落差的百分比?約為95%)
[追問]結合前面學過的中國的地形地勢,想一想,為什么上游的落差這么大?(因為從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流到第二級階梯,然后又進入第三級階梯)分別穿過了哪些主要山脈?(橫段山脈和巫山)山被切斷,形成什么?(峽谷)
[追問]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峽谷?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圖片并講解]虎跳峽、三峽,在地圖上準確找出位置。
[板書]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轉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經什么地形區?水流特點會怎樣?
[活動] 讀“治理荊江工程示意圖”思考
[學生回答]在中游地區河道變得彎曲了。
[補充] 三峽急流河水沖入中游平原,在慣性作用下左搖右擺,形成曲流。從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磯,即“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特別是藕池口——城陵磯之間的河流長度為247千米,而直線距離只有80千米。
[提問]這樣彎曲的河道對航運和水流有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暢,極易泛濫成災,因此有“萬里,險在荊江”的說法。
[提問]有沒有解決辦法?
[學生讀圖回答,老師補充]裁彎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樞紐工程等。
[轉折]現在請大家看的支流,在數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回答]數量比較多,且呈南北對稱分布。
[啟發分析]結合前面所學的雨帶移動,想一想這種南北對稱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時期進入汛期,洪峰可以錯開,從而削減洪峰,所以一般來說,這樣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區同時降水較多,那么就會同時漲水,這時就會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務的難度,1988年就是如此。
[補充]另外大家注意觀察“流域水系圖”,
[板書小結]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轉折]的下游有什么特點?
[講解] 到口江面寬達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連”的壯麗景觀,十分利于航行,萬噸輪可以一直開到南京,5000噸級輪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穩,江水會受海潮的頂托,泥沙大量堆積,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它是我國第三大島。
[板書]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板書設計 :
中國第一大河——
一、概況
1、源遠流長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點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教學設計示例2
[提問]上、中、下游各具特點,了解了這些特點,你認為對人類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學生討論]略
[小結]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運、發電。
[板書]三、的利用和保護
[轉折]我們一起來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圖表]流域各方面占全國的比重
面積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魚 60%
輕工業產品 1/2
工農業生產總值 2/3
[解釋]流域面積只占全國的1/5,但其他各項都超過1/5,尤其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的2/3,其中稻谷、淡水魚的比重超過了一半,所以說中下游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這些都是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補充]的通航里程達7萬多千米,占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運方面的運量可以相當于14條京廣鐵路的運量,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的大動脈,被譽為“黃金水道”。
[板書]1、“黃金水道”
[補充]但是目前的航運量還只相當于一條京廣鐵路的運輸量,只開發了其通航能力的1/14。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運力只是它的1/5;的流量是萊茵河的10倍,運力卻只是它的1/10。由此看來,還大有潛力可挖。
[轉折]既然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我們如何來利用它?(發電)
[板書]2、“水能寶庫”
[講解]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全流域蘊藏量2.6億千瓦,占全國水能總量(6.67億千瓦)的40%。新中國已經建成許多水利樞紐和大中型水電站。
[學生活動]在“流域水系圖”上找到葛洲壩和三峽等水利樞紐。
[講解]葛洲壩號稱第一壩,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水利樞紐,發電能力270萬千瓦,相當于1949年全國發電量的3倍。但是,現在的開發利用率還不足5%。規模更大的三峽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發電量將為葛洲壩發電量的6倍,約1820萬千瓦,遠大于伊泰普水電站的1260萬千瓦)。
[補充]建好三峽工程以后,三峽水位提高,萬噸船隊可以到達重慶,運力可以提高5倍。運輸成本可以降低35%,同時,水庫調節,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為真正的“黃金水道”。
[播放錄像]三峽工程簡介
[討論]三峽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發電、航運、養殖、供水、環保等)
[轉折]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錄像]1998年洪水
[板書]4、防洪是目前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提問]為什么發生洪災的頻率越來越快?
[學生發言、老師補充]
1)近年來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區亂砍濫伐森林的現象比較嚴重,植被遭到破壞,含沙量不斷增多,水位上升,這是導致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的根本原因。據分析,今年洪水的特點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災害”,高水位運行時間長達兩個多月。據調查,在今年抗洪其間,岷江的江面上還漂著剛砍伐下來的樹木。
2)人與水爭地,使流域受水面積不斷減少是又一個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關于圩垸的資料)盲目圍湖圍江造田、建廠建鎮建民垸等,使河道變窄,湖泊萎縮是災害頻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僅通江湖泊的面積已減少了567億立方米,相當于三個三峽水庫的實際庫容量。
3)中下游地勢過于低平。(結合前面的“干流剖面圖”)
4)天氣的異常。
[追問] 可見,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怎樣來防洪、治洪呢?
[學生發言、老師歸納補充]
改善上游的生態環境,最近又全面無條件停止在上游山區砍伐森林,關閉現有木材市場,在原森林采伐區大力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荊江,疏浚與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結合。1954年以來,我國政府多次戰勝洪災,保證了荊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庫,調節水量。三峽地區建庫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荊江河段下泄洪水來量的95%。
下游地區退耕還湖。
總之,對于的水患,我們治理方針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恢復生態平衡。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氣候、植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特征又直接影響我們的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正因為是祖國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經平原地區,因而成為“黃金水道”;又因為上游流經三級階梯,使之成為巨大的“水能寶庫”;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壞,使防洪成為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板書設計
三、利用和保護
1、“黃金水道”
2、“水能寶庫”
3、防洪是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探究活動
“洪水治理”模擬研討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認識到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同時培養學生人地協調的觀念;樹立“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識。
活動措施:將班里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扮演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農村的)、政府官員、沿岸的企業代表等,一起討論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決措施。最好分為不同河段的,便于對更細致的問題進行研究。
“三峽的利弊分析”辯證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對三峽工程的建設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對三峽工程形成辨證的認識。
活動措施:先安排學生查找關于三峽工程的資料,然后按照學生的意見分成兩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雙方進行辯論交流。注意:要說出理由。
《長江》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的源流概況,清楚的源地、入海口、年徑流量和流域面積,知道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的第一大河。
2.使學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明確上、中、下游的劃分。
3.使學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運方面的巨大作用,認識到這條“黃金水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學生認識洪澇災害發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過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介紹“三峽水利工程”時,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分為四部分,包括“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和“黃金水道”。其中“中國第一大河”這一框題介紹的長度、年徑流量及流域面積,通過詳實的數據證實不愧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條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標題分析了水能豐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確了水能最豐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兩座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與“三峽工程”。“防洪與灌溉”一標題分析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辦法。“黃金水道”一標題分析了在航運方面的優越自然條件,介紹了在我國內河航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的源流狀況;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的劃分;在水能、灌溉和航運方面的作用。
難點: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澇災害的成因。
教法建議
是我國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在介紹河流概況時可以借助影像資料,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例如新課的引入,可以結合本節最開始摘錄的《之歌》,配上音樂和的錄像,展現雄渾、波濤洶涌、奔流入海、一瀉千里的氣勢,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在介紹水能資源時,可以播放主要峽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讓學生認識到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地區。關于洪澇災害給當地帶來的嚴重影響,可以讓學生觀看1998年抗洪的記錄片,認識到洪災給人民帶來得災難和損失。在其他的內容的講解上還可適當插入影像資料。
在介紹流域概況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圖》,加強讀圖識圖,讓學生學會閱讀水系圖的方法,找源頭及入海口、流經的省區、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學會閱讀干流剖面圖,明確從源頭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教學設計示例1
[導入 ]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國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學習一條河流,應該知道它的哪些情況呢?
[學生回答]略
[講解]學習一條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個部分:
1、河流概況:發源地、流經地、注入地、長度、流域面積、流量的大小與變化情況、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關系:河流對人類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及人類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具體措施
[轉折]下邊我們就按照這種思路,來了解一下的概況。
[板書]一、概況
[活動]請同學們讀“流域水系圖”,完成以下要求:
① 結合中國政區圖,找出的發源地、流經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的主要支流(分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畫出干支流的示意圖。
③ 找出各河段的分界點(宜昌和湖口),看看它們在哪個省(湖北和江西)。
[教師小結]
發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經省區: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流入:東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南部支流包括烏江、沅江、湘江和贛江
[板書]略
[出示圖表] 與世界著名大河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億立方米)
位次
水能蘊藏量
(萬千瓦)
位次
尼羅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亞馬孫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剛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問]在世界的河流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補充]在我國的眾多河流當中,從長度、流量、流域面積三方面來看,都位于全國第一,因此我們說是中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的水量這么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流域大部分處在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長,降水量大。
[轉折]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書]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動]讀“干流剖面圖”。
[提問]剖面圖的橫坐標指什么?縱坐標是指什么?(的長度,各流經地點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約有多少?(總6621米,上游約6321米,占總落差的百分比?約為95%)
[追問]結合前面學過的中國的地形地勢,想一想,為什么上游的落差這么大?(因為從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流到第二級階梯,然后又進入第三級階梯)分別穿過了哪些主要山脈?(橫段山脈和巫山)山被切斷,形成什么?(峽谷)
[追問]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峽谷?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圖片并講解]虎跳峽、三峽,在地圖上準確找出位置。
[板書]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轉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經什么地形區?水流特點會怎樣?
[活動] 讀“治理荊江工程示意圖”思考
[學生回答]在中游地區河道變得彎曲了。
[補充] 三峽急流河水沖入中游平原,在慣性作用下左搖右擺,形成曲流。從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磯,即“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特別是藕池口——城陵磯之間的河流長度為247千米,而直線距離只有80千米。
[提問]這樣彎曲的河道對航運和水流有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暢,極易泛濫成災,因此有“萬里,險在荊江”的說法。
[提問]有沒有解決辦法?
[學生讀圖回答,老師補充]裁彎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樞紐工程等。
[轉折]現在請大家看的支流,在數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回答]數量比較多,且呈南北對稱分布。
[啟發分析]結合前面所學的雨帶移動,想一想這種南北對稱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時期進入汛期,洪峰可以錯開,從而削減洪峰,所以一般來說,這樣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區同時降水較多,那么就會同時漲水,這時就會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務的難度,1988年就是如此。
[補充]另外大家注意觀察“流域水系圖”,
[板書小結]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轉折]的下游有什么特點?
[講解] 到口江面寬達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連”的壯麗景觀,十分利于航行,萬噸輪可以一直開到南京,5000噸級輪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穩,江水會受海潮的頂托,泥沙大量堆積,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它是我國第三大島。
[板書]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板書設計 :
中國第一大河——
一、概況
1、源遠流長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點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教學設計示例2
[提問]上、中、下游各具特點,了解了這些特點,你認為對人類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學生討論]略
[小結]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運、發電。
[板書]三、的利用和保護
[轉折]我們一起來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圖表]流域各方面占全國的比重
面積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魚 60%
輕工業產品 1/2
工農業生產總值 2/3
[解釋]流域面積只占全國的1/5,但其他各項都超過1/5,尤其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的2/3,其中稻谷、淡水魚的比重超過了一半,所以說中下游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這些都是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補充]的通航里程達7萬多千米,占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運方面的運量可以相當于14條京廣鐵路的運量,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的大動脈,被譽為“黃金水道”。
[板書]1、“黃金水道”
[補充]但是目前的航運量還只相當于一條京廣鐵路的運輸量,只開發了其通航能力的1/14。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運力只是它的1/5;的流量是萊茵河的10倍,運力卻只是它的1/10。由此看來,還大有潛力可挖。
[轉折]既然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我們如何來利用它?(發電)
[板書]2、“水能寶庫”
[講解]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全流域蘊藏量2.6億千瓦,占全國水能總量(6.67億千瓦)的40%。新中國已經建成許多水利樞紐和大中型水電站。
[學生活動]在“流域水系圖”上找到葛洲壩和三峽等水利樞紐。
[講解]葛洲壩號稱第一壩,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水利樞紐,發電能力270萬千瓦,相當于1949年全國發電量的3倍。但是,現在的開發利用率還不足5%。規模更大的三峽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發電量將為葛洲壩發電量的6倍,約1820萬千瓦,遠大于伊泰普水電站的1260萬千瓦)。
[補充]建好三峽工程以后,三峽水位提高,萬噸船隊可以到達重慶,運力可以提高5倍。運輸成本可以降低35%,同時,水庫調節,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為真正的“黃金水道”。
[播放錄像]三峽工程簡介
[討論]三峽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發電、航運、養殖、供水、環保等)
[轉折]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錄像]1998年洪水
[板書]4、防洪是目前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提問]為什么發生洪災的頻率越來越快?
[學生發言、老師補充]
1)近年來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區亂砍濫伐森林的現象比較嚴重,植被遭到破壞,含沙量不斷增多,水位上升,這是導致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的根本原因。據分析,今年洪水的特點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災害”,高水位運行時間長達兩個多月。據調查,在今年抗洪其間,岷江的江面上還漂著剛砍伐下來的樹木。
2)人與水爭地,使流域受水面積不斷減少是又一個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關于圩垸的資料)盲目圍湖圍江造田、建廠建鎮建民垸等,使河道變窄,湖泊萎縮是災害頻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僅通江湖泊的面積已減少了567億立方米,相當于三個三峽水庫的實際庫容量。
3)中下游地勢過于低平。(結合前面的“干流剖面圖”)
4)天氣的異常。
[追問] 可見,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怎樣來防洪、治洪呢?
[學生發言、老師歸納補充]
改善上游的生態環境,最近又全面無條件停止在上游山區砍伐森林,關閉現有木材市場,在原森林采伐區大力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荊江,疏浚與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結合。1954年以來,我國政府多次戰勝洪災,保證了荊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庫,調節水量。三峽地區建庫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荊江河段下泄洪水來量的95%。
下游地區退耕還湖。
總之,對于的水患,我們治理方針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恢復生態平衡。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氣候、植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特征又直接影響我們的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正因為是祖國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經平原地區,因而成為“黃金水道”;又因為上游流經三級階梯,使之成為巨大的“水能寶庫”;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壞,使防洪成為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板書設計
三、利用和保護
1、“黃金水道”
2、“水能寶庫”
3、防洪是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探究活動
“洪水治理”模擬研討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認識到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同時培養學生人地協調的觀念;樹立“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識。
活動措施:將班里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扮演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農村的)、政府官員、沿岸的企業代表等,一起討論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決措施。最好分為不同河段的,便于對更細致的問題進行研究。
“三峽的利弊分析”辯證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對三峽工程的建設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對三峽工程形成辨證的認識。
活動措施:先安排學生查找關于三峽工程的資料,然后按照學生的意見分成兩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雙方進行辯論交流。注意:要說出理由。
、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長江》 篇5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一條河流應了解的幾個方面,從而在強化憂患意識的同時,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能在中國地圖上指出長江的源頭至河口流經的行政區、地形區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變化;
2、使學生認識長江在我國生產、生活中的巨大貢獻,增強愛國之情;
3、使學生了解長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學生學會辨證地看問題,并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長江的利用和治理保護。
[教學難點 ]
河流特征與地形、氣候等的關系;長江水患與分布河段的關系。
說 [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通過直觀的電腦媒體投影,強化視覺,注重啟發誘導,使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突出學生間“合作學習”的優勢,開展討論,體現“學為主,教為輔”的教學思路。
說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力,讀圖分析能力。
2.以圖憶文,培養記憶力。
3.指導學生用綜合法、分析法解決問題。
[教具]
電腦多媒體+自制的CAI課件
[教學設想]
播放《長江之歌》,伴以奔騰的長江錄相,調動學生的激情,并導入 新課;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閱讀課文;教師展示媒體投影,學生分組討論,發言交流,教師總結歸納,深化提高;講授過程中,穿插課堂練習,強化落實。
說 [教學過程 ]
創設情景
播放《長江之歌》,伴以奔騰的長江錄相、長江流域景觀展示,調動學生的激情,并導入 新課。
二、講授新課教師活動教 學 內 容學 生 活 動目 的 要 求展示思考問題1、長江為什么有“中國第一大河”之稱?閱讀課文P74頁長度、年徑流量、流域面積;分組交流,統一答案;各組代表發言(突出學生自學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發言千里長江,蜿蜒流長,都經過哪些地區呢?
2、長江形成洪水威脅的原因:①洪水的來源:②長江上、中游山區濫伐森林,植被遭破壞。③中游的荊江河段“九曲回腸”,水流不暢,泥沙沉積,形成長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暢,水位抬高,加劇了兩岸的險情。
3、我國在綜合治理長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興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許多水庫;重點治理川江和荊江河段,疏浚長江航道;興建三峽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設長江上、中游防護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時,加強港口建設;④吸取沿海開放地區經濟發展經驗,擴大沿江的對外開放建設沿江經濟帶。本節課通過對長江水文特征的學習,使我們對長江的功與過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學們能通過下面的練習進一步鞏固落實好。
[課堂鞏固練習]
一、長江流經的地區
1、流經的11個行政區,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經的地形區,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長江各河段支流分布
1、寫出劃分長江上、中、下游分界點的城市及所在省名稱:
P 、_____________ 省; Q 、_____________ 省;
2、長江干流各河段名稱: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
3、長江支流名稱:F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 。
4、長江下游湖泊名稱:K_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 。
5、長江干流沿線重要的城市:R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 。
三、長江水能開發
1、三峽大壩
[1]寫出峽谷名稱:A_____________ 峽;
B_____________ 峽;_____________C 峽;
[2]寫出水利樞紐名稱:
D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
[3]三峽壩址位于_____________ 峽,
與葛洲壩同屬于長江的_____________ 游河段,都位于_____________ 省境內。
2、寫出圖中水電站的名稱,注意所在河段及河流的名稱:
F_____________ 水電站;H_____________ 水電站;G_____________ 水電站;I _____________水電站;
P_____________ 水電站;T_____________ 水電站;J_____________ 水電站;K1_____________ 水電站;
K2_____________ 水電站;L1_____________ 水電站;L2_____________ 水電站;M_____________ 水電站。
[板書綱要]
中國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 長度_____________ 流量_____________ 流域面積_____________。
長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峽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勢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闊水深,終年不凍。
長江的功與過
1、長江的奉獻 水能 供水 水運
2、長江的水患 成因 治理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重點突出學習一條河流的思路,教會學生一種方法,因為是針對高二文科班的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將較容易的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通過媒體的輔助,重點突出地理位置與示意圖的結合,讓學生學會圖文結合,有理有據的分析問題。
從整堂課的效果來看,本節課的當堂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長江》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新聞相關知識。
(2).了解新聞的歷史背景。
(3).把握新聞的及結構特點。
(4). 體味新聞語言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培養速讀課文,迅速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正義感、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二)、教學重點
1.理解新聞,把握本則新聞的語言特色。
2.把握新聞的特點,重點把握新聞的結構,了解導語的作用。
3.理解新聞主體部分各層次間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領悟新聞語言的特點
二、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取得勝利后,毛澤東主席親自寫的一篇新聞稿。根據教材特點和七年級學生首次接觸新聞這種體裁的實際,以及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等,我將 體會新聞語言的真實,準確、簡明、及時的特點; 掌握新聞的結構,進行創作實踐作為教學重點,將新聞語言特點的領悟作為全文的難點進行突破。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欣賞上海世博會圖片,請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世博會情況。師問:你們是如何了解到這些信息的?生答:通過新聞。師:新聞是我們了解時代生活的一個窗口,也是社會變化的一個晴雨表。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新聞,了解新聞,共同學習出自一代偉人毛澤東之手的新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二)聽新聞,初步感知新聞
1、學生聽錄音新聞,思考:
(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這則新聞報道的。
(2)、你從中聽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介紹新聞背景(投影)
明確: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解放軍堅決執行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全面大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于21日凌晨發起了渡江戰役。我們今天學的這篇消息,就是毛澤東同志當時滿懷豪情寫的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戰況的新聞稿。
(三)知新聞,了解新聞相關知識
1、學生默讀新聞,用筆圈畫這則新聞記敘的六要素。
教師點撥: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時間(從20日夜);地點( 1000余華里的戰線);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軍要橫渡長江,進而解放全中國);事情的經過(分三路大軍橫渡長江,23日可全部渡);事情的結果(人民解放軍全線告捷)
(過渡語)新聞和記敘文的六要素相同,但它的結構卻和一般文章有所不同,讓我們一同了解。
2、教師簡介新聞特點(出示投影),請學生大聲朗讀。
(1)、新聞的特點:新聞這種文體從廣義上來講,包括消息、通訊、報告文學。從狹義上來講,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報道及時的消息。(2)、新聞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3)、新聞的結構:新聞的結構有五部分,即(分為:主標、引標、副標)、導語、主體、背景、結語。用一段話在 開頭介紹新聞的叫導語。用幾段話具體地介紹新聞的叫主體。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語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
另外,課文開關括號部分叫電頭。
(四)讀新聞,把握新聞要點
1、請學生模仿播音員放聲朗讀新聞。
要求:讀準字音,注意語速、語調
荻港 要塞 潰退 銳不可當 泄氣 殲滅
2、請學生根據新聞的結構特點,依次找出新聞的要素。
明確: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導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主體:20日夜起,———課文最后。
第一層:(20日夜起——已度過三十萬大軍):寫中路軍渡江的時間、地點、人數。
第二層:(21日下午五時起——不起絲毫作用):寫西路軍渡江的情況,并加以評價。
第三層;(湯恩伯認為——結束):寫東路軍渡江情況。
3、教師出示行軍地圖,請一位同學上臺進行講解,學生研討:為什么按中、西、東的順序敘述?西路軍與東路軍是同時發起渡江作戰的,為什么先說西路軍,再說東路軍?
教師點撥: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作戰,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后說東路激戰,文勢也涌起高潮。主體,三路三個層次,看三個層次的銜接,一氣呵成。中路和西路,都從時間說起,這樣并列,層次分明,又緊相銜接。說了西路戰況之后,又合起來有所議論,議論最后一句是“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話題從“西面”轉向“東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轉到了下一層。可見,作者是很注意一層與一層之間的銜接的,所以全文流轉順暢,一氣呵成。
(五)品新聞,體會語言特色
1、(過渡)同學們看看,作者除了條理清晰的介紹渡江情況以外,又是怎樣把渡江的全過程報道清楚的?用了哪些很準確的動詞?請同學們圈一圈。(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語言的準確、概括。(所謂準確,就是要準確反映事實。)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詞,準確表明當時九江尚未解放的狀況,避免了歧義。又如“我東路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精確到日到時。
② “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準確表現了我軍指揮部運籌帷幄,指戰員胸有成竹的狀況。
③全文最后,分別用了“殲滅”及“擊潰”(不是籠統地說“消滅”或說“打垮”)“占領”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進了一步,江陰要塞已為我所用),對長江是“封鎖”(不準船只自由通航),對鐵路則用“切斷”(堵住了敵人從鐵路逃跑的退路)。這些動詞用得非常準確,這就有助于“真實”地反映戰況,又能恰切表明我軍銳不可當的氣勢。
④ “突破”準確表現了戰斗過程;(“越過”的對象是靜態的,) “渡至”,準確表現了水戰進軍的特點;(“到達”,泛,) “24小時內”,時限明確,(“共”,時限不明,一般化,)“即已”,準確表現了神速特點。(“現在”,時界相對模糊,)“至發電時止”,時界更為確切; “余部”,軍事術語,準確得體,(“剩下的”,表達模糊。)
⑤用詞準確還表現在對某些概念的適當限制上,如說西路軍所遇之抵抗是“甚為微弱”,而東路軍所遇之抵抗則“較為頑強”,這就非常恰切地表現了敵我雙方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貶抑敵人,而能恰到好處地表現(或正面或反面)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堅強意志和英雄氣概。
2、除此之外,文中還有很多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請你用“從……我聽出了……”的句式說話。
語言鮮明、富有感情色彩。
例如:①從“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我聽出了人民軍隊所向披靡的輝煌戰績。
例如:②從“結果就在21日那一天”,盡管時間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我聽到了作者充滿嘲諷蔑視的語氣,“正是……那一天”既對“督戰”“認為很鞏固”構成強烈諷刺,又證實了的確“不起絲毫作用”。敵人“不料”,我軍“突破”,“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對比鮮明,既可見敵人狼狽,又可見我軍神勇。感情色彩鮮明。
3、教師小結:
本文語言的特色是:語言鮮明、富有感情色彩 ;語言準確、簡明
(六)寫新聞,小試牛刀
閱讀下面一則新聞,分析其結構,并為這則新聞擬一個。
新華社上海4月30日電(記者孫承斌 李斌 厲正宏) 舉世矚目的中國XX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開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舉行。上海世博會是繼北京奧運會后我國舉辦的又一國際盛會,也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注冊類世界博覽會。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方將通過展示、論壇、表演等形式,共同探討城市未來發展理念,盡情暢想人類進步美好前景。
明確:——中國XX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隆重開幕
(七)教師小結:新聞就像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它是我們了解社會、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看書讀報習慣,不斷增長知識、開拓眼界吧!
(八)布置作業
運用所學有關新聞知識,以我校開展特色課外活動為題材,寫一篇新聞報道。(注意:要符合新聞的結構和要素)
板書設計:
新聞:、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真實、準確、及時
四、本課的亮點與教師個人的教學專長
學生雖然經常接觸新聞,但對新聞的相關文體知識并不了解,所以本節課我設置了聽新聞、知新聞、讀新聞、品新聞、寫新聞等五個教學環節,有條不紊的層層展開,并在導入中以上海世博會作為新聞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尾處再次以上海世博會為題材要求學生給這則新聞擬,引導學生學會知識活用。最后放手讓學生自寫新聞,整個教學過程扎實有效的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長江》 篇7
范長江是中國杰出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家,社會活動家。那么關于范長江閱讀附答案是怎樣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范長江閱讀理解附答案,歡迎閱讀。
《范長江》閱讀材料范長江
范長江,出生于,四川內江人,年輕時受大革命影響,參加反帝愛國運動。1933年下半年起,范長江正式開始為北平《晨報》、《世界日報》、天津《益世報》等撰寫新聞通訊。1934年擔任《大公報》記者,代表作有通訊集《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等,這些通訊真實而生動的記錄了歷史,為后人贊譽。
范長江和《中國的西北角》的故事則要從1935年說起,在中國工農紅軍進行長征中,年僅26歲的范長江,為了深入了解紅軍北上抗日對于整個中國政治動向的影響,他以天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的身份,只身赴大西北進行實地考察和采訪。5月18日,范長江從上海乘船溯江西上,到成都。7月14日離開成都,踏上了西行之旅。他一路采訪,途經四川江油、平武、松潘,甘肅西固、岷縣等地,兩個月后到達蘭州。又向西深入到敦煌、玉門、西寧,向北到臨河、五原、包頭等地進行采訪。長江在采訪活動中,不畏艱險,穿過罕無人跡的原始森林,翻越空氣稀薄的雪山。歷時10個月,行程4000公里。他沿途寫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訊,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記載了紅軍長征的真實情況。他寫的有關報道紅軍長征的文章《岷山南北剿匪軍事之現勢》,最早見諸《大公報》(1935年9月13日、14日的版面)上。另一篇更重要的通訊《毛澤東過甘入陜之經過》,刊發于同年11月23日的《大公報》上。這些文章是他成(都)蘭(州)之行的一部分。通訊中披露的長征信息還比較片斷,但由于《大公報》為全國有影響的報紙,范長江發的是紀行連載通訊,更能滿足廣大讀者渴望了解紅軍長征北上情況的愿望,從而產生了特殊的效果。這些通訊陸續發表于《大公報》后,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公報》的發行數量陡增。不久,當這些通訊匯編為《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后,出現了讀者搶購潮,未及一月,初版數千部已售罄,而續購者仍極踴躍。接著數月內,此書又連出了7版,一時風行全國。
周恩來稱贊范長江的通訊說:我們驚異你對我們行動的研究和分析。胡愈之贊譽他的通訊集《中國的西北角》和后來斯諾的《西行漫記》一樣,是一部震撼全國的杰作。范長江的《西北紀行》除了在《大公報》上連載外,據說,還在海外《救國時報》上刊發過。
1936年12月12.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范長江憑著一個新聞記者的敏銳嗅覺,預感到中國政局將發生重大變化。為弄清西安事變的真相,向全國、全世界報道這一事件,他毅然決定涉險去西安、延安等地進行采訪。1937年2月14.范長江由西安飛回上海。回到報社后,他立即找到總經理胡政之,要求次日發他關于西北的報道。胡政之權衡再三,答應了范長江的要求。次日,蔣介石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討論西安事變后的局勢。會上他絕口不提在西安的經歷。下午,《大公報》從上海運到南京,報紙在顯著位置登載了范長江連夜趕寫的文章《動蕩中之西北大局》,該文像一枚炮彈,沖破了國民黨的新聞封鎖,轟動了朝野,人們爭相購閱。
蔣介石看了范長江的文章,內容與自己上午所作的報告截然相反,勃然大怒,將正在南京的《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狠罵了一通,并命令此后嚴加檢查范長江的文章和私人信件。報紙運到延安,毛澤東看了范長江的這篇文章后,非常高興,親筆致函范長江:你的文章我們都看到了,深致謝意!寄上談話一份,祭黃陵文一紙,供參考,可能時祈為發布。《大公報》從2月17日起,又連續刊登范長江的《寧夏進入記》等3萬多字的通訊。特別是相繼發表《陜北之行》,較詳細地記述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苦歷程,介紹了陜北根據地和中國共產黨的領袖,記述了陜北蘇區見聞,以及與毛澤東徹夜長談的全部內容,向人們介紹了紅軍長征的英雄業績和革命精神。
相關鏈接
1932年范長江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一次上課時,他向教授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全國人民要求抗日而政府不抗日,怎么辦?而是一個人肚子餓了,自己又沒錢,鋪子里卻堆滿糧食,能不能拿來吃?回答是:這不是哲學的事,哲學主要是為了弄明白各學派的情況,不是解決實際問題。教授的答案再次讓范長江對大學教育失去信心,他決定走出書齋,投入到現實的抗戰中去。
《范長江》閱讀習題4.下列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開頭第一段用簡介的語言介紹了范長江出生時間、籍貫、成長、任職和主要成就等,這是概述,目的是開啟下文。
B.第二段先正面記敘了范長江西北考察采訪的行程,列舉了兩篇西北之行通訊發表的情況,然后突出表現了其通訊產生的重大影響。
C.第四段中胡政之權衡再三一句內涵豐富:胡政之考慮到了發表范長江文章將會產生的重大影響、歷史價值和要承擔的巨大風險。
D.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期間,范長江向教授提出了兩個問題,但教授的回答讓范長江對大學教育失去信心,認為哲學知識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5.作為一位新聞記者,文中范長江表現處了怎樣的素養?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4分)
6.文本最后一段主要進行了哪方面的對比?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范長江》閱讀答案4.D
5.不畏艱險深入采訪,注重實地考察、采訪的職業精神;敏銳的新聞嗅覺、深刻的分析與研究能力、快速真實而生動的報道能力;不畏權勢,堅持反映事實真相的大無畏精神。
6.將蔣介石對待范長江有關西安事變真相報道的態度和毛澤東態度進行了對比(2分)作用:突出和高度贊揚了范長江堅持反映事實的職業精神;突出了范長江有關西安事變真相報道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長江》 篇8
各位評委、老師:
我說課的題目是初中音樂鑒賞《長江之歌》,這是第二單元影視音樂中的一首欣賞曲目。
一、說教材
教學目的:
1.聽賞《長江之歌》,探究音樂的各形式要素在這首作品中發揮的藝術功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聆聽音樂的方法。
2、通過對《長江之歌》的學習,從音樂的角度聯系地理上祖國的山川地貌;歷史上的榮辱興衰;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學唱《長江之歌》
教學難點:
1、《長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樣的典型的創作方法。(重復與對比)它們的運用在音樂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2、分析、探究音樂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體現出的不同的特點。
教材分析:
《長江之歌》是電視專題片《話說長江》的主題音樂,由王世光作曲,是一首抒情風格的進行曲。它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構。歌詞采用擬人的手法,將長江比作為一位偉人,這樣的比喻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不難理解的,它不止是在歌頌長江,更是獻給祖國母親的頌歌。
二、說教法
本單元以鑒賞活動為主,結合聆聽音樂作品的分析認識活動,學習探究音樂要素的內涵及其所發揮的藝術作用,引導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鼓勵學生自主性得探究性地參與學習,采用比較法,練習法,啟發聯想,分段教學法。
三、說學法
要鼓勵學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得參與學習,許多文字內容,學生有能力自學。怎樣欣賞音樂的相關知識,可在學生認識實踐活動中加以提高,在前后對比中認識,在學習名人格言和本課導言中認識。并大膽的演唱歌曲,從中感受和體驗下歌頌祖國的愛國豪情。
四.教學程序
1、導入:
首先請同學們認真聆聽一段音樂片段《龍的傳人》(老師演唱),你們知道歌曲中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嗎?(對了,這首歌曲主要是在贊美咱們的母親河“長江與黃河”。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贊美長江的歌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11頁《長江之歌》。
2、教學過程
(1)(初聽)首先請同學們輕輕閉上眼睛,跟著老師的節奏一起去聆聽這首《長江之歌》吧。(提示:聽完以后,請你們談談這首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介紹《長江之歌》背景:
《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風格的進行曲,是電視片《話說長江》的主題音樂。歌曲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熱情地歌頌了長江的雄渾、壯麗,表達了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構。(讓學生自己閱讀教科書中關于作品的介紹).
(3)讓學生誦讀歌詞,體會歌詞的含義。在歌詞的第一句中唱到:“你從雪山走來”是哪一座山?你向東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評價并加以必要的補充)。
(打開投影儀,放下銀幕,打出“萬里長江圖”投影片)。
源頭: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山,河流全長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國第一大河,流經九省二市,最后流到上海吳淞口入東海。
(4)作品欣賞
①完整的欣賞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緒特點。
②學唱歌曲的第一樂段,引導學生說出歌曲旋律、節奏的特點。
③復聽歌曲,聽前提出問題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點? B.歌曲的結構是怎樣的?
(5)知識點:
講解音樂的基本要素是指:構成音樂的各種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由這些基本的要素互相結合,形成音樂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
(6)作品分析:
①此曲典型的音樂創作手法采用了音樂素材的重復與對比,作曲家為了統一作品風格,加深主題印象,常常使用重復或變化重復的手法。對比變化給人一種新鮮感,通過段落,句法,節奏的平衡和變化。
②此曲為大調式,單三部曲式。A+B+A`+尾聲的結構。A段是對長江豐采的描繪,B段是對長江力量的闡述,細膩、柔和,力度;波瀾壯闊(高潮)具有推動力。A`段是對長江的歌頌和贊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復。尾聲運用歌曲開頭的動機“3 4 5”發展而成。是對長江依戀與贊頌之歌的進一步抒發。
(7)學唱歌曲,本課的重點。曲中長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劃拍視唱,嚴格唱準各音符時值。根據結構分段練習。
(8)接下來我們完整的聆聽全曲(提示:在聽的過程中,用“親切、熱情地”聲音演唱主要聲部,感受歌詞的大意。鼓勵同學大膽的演唱)。
3、課堂小結: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們經歷了一場戰斗。“敵人”就是長江。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為造成的傷害,濫砍亂伐,隨意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讓人們嘗盡了惡果,同學們!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愛護我們的母親河,我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我的說課完了,由于時間倉促,有不足的地方請評委老師指出,并加以改進,謝謝!
《長江》 篇9
本星期我們城關中學再次舉行了課內比教學活動,我在七(6)班講授了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新聞,我認為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二、把表演引入了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心靈自由。一方面滿足了他們的“游戲沖動”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體驗,體驗文章所表現的情景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學生情緒高昂,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表演得生動形象,并進行對比分析,不但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審美能力也提高了,參與意識也加強了。
三、課前準備用生動的實例,深入淺出的完成了對新聞的文體知識的學習。學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聞的結構及要素。
四、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學習的主角,又是小組學習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不夠,由于時代背景及學生的閱歷所限,對文中的議論理解不是很透徹,老師要做一定的補充與講解。
先說說我這節課的預先設想:我這節課的設計是我們備課組組長提供的一種挑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種嘗試。教學的設計參照《新課程教學設計》里的一個名師的教學設計。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對文字的解讀上,而重點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我看了他的教學設計后知道他的這個設計只適合基礎比較好的班,綜合素質比較好的班。看看教學的各個環節,我自認為9班雖然不是基礎比較好的班,綜合素質比較好的班,但如果在上課前讓他們事先準備好,是可以按這個思路進行的。于是,我分配任務,讓我的學生們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具體過程:我事先在班上選了一些積極的同學,把他們分為詩歌組,歷史組,地理組,新聞組,其中我的角色是由一開始的教師身份轉變為后來出場的新聞組的一員。各個組分別承擔的任務是:①詩歌組:擔任課前的導入環節。本節課我是以毛澤東的一首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導入,由詩歌組的同學負責講解大意,揭示這首詩的主題再導入到我們這課的課題。在這環節中,我預想應該是很順利的,哪想到結果卻不是我預想的那樣。詩歌組的一員在講解詩歌大意的時候,由于緊張,出現了頭腦短路的現象,那個時候我真為她捏一把汗,還好沒過多久她繼續進行了,在詩歌組的一員講解詩歌大意的時候,我不經易間看見馬上要上場的詩歌組的另一名組員嘴里在不停的小聲念著什么,估計是在念他馬上上場該講的內容,此時的他緊張得汗珠一顆一顆往下掉。我感到真的是哭笑不得。②歷史組:負責課前查閱資料,關于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結果由于緊張,介紹寫作背景時聲音太小。③地理組:負責課前制作渡江戰役線路圖。這張圖做得很好,很準確。地理組還負責對照地圖講解渡江戰役的大致過程。這一點完成得可以說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好的。④新聞組:負責帶領大家復習關于新聞的基礎知識。這是任務最艱巨的一組。新聞組共5人,包括我在內。先有第一位組員帶領大家復習新聞的六要素,并請同學們找出這則新聞中的六要素分別是什么。再由第二位組員帶領大家復習新聞的五結構,并請同學們找出這則新聞的五結構分別是什么,順帶講講課文的大體內容。接著由第三位組員介紹新聞的三特點,并請同學們找出這則新聞的三特點體現在哪里。最后由我負責問題合作探究環節,我事先在預習的時候就讓大家對這篇課文提問,對于大多數學生的共同問題我已心中有數。因為我認為這則新聞的語言很淺顯,大家都不會有字面障礙,所以這環節由學生質疑,其他學生答疑。在這過程中,我也順帶把這篇課文除體裁外的重要知識點,考點做重點講解。最后的練筆環節:今天我們班級來了不少老師聽課,這對于我們學生,我們班級來說是一件新鮮事,一件喜事。請同學們每人寫一則消息來全面報道這個事情,要求有標題、導語和主體三個要素。內容不限。字數不限。很遺憾,由于前面詩歌組,歷史組,地理組,新聞組的同學由于緊張花的時間過多,導致我后面的問題合作探究環節,練筆環節沒法進行,因為時間不夠了。
總的來說,我的這節新的教學方式的嘗試課不算成功,主要表現在:沒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氛圍不活躍,上課思路給聽課的老師感覺不清晰。學生課前充分地準備在這節課上感覺變味了,變成一節帶有表演性質的課,這都不是我預期想要的結果。但我覺得唯一一點成功的是鍛煉了一部分學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繪圖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上臺發言做講解的膽量。這些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嘗試,我想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挑戰。雖然這次的嘗試不是很成功,但從這一過程中我又學到了很多,重要的不是結果,而在于這一過程的體驗。有一句話不是說“教無定法”嘛,接下來,我會去多學學其他新的東西,給自己多補充新的血液,不斷地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摸索,勇于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教法,以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長江》 篇10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二、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作者以雄渾的氣勢,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以真切的情感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全詩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節,寫長江的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節,寫長江的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吟誦,聯系上下文細細玩味,尤其是領悟文中兩次出現的詩句“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板書:長江之歌)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
2、出示地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
3、你們對長江有什么了解呢?請同學們自由說說看。
4、放錄音:《長江之歌》歌詞豪放,歌聲雄渾,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描紅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 依戀 蕩滌 塵埃 磅礴 灌溉
2、檢查處學效果。
(1)出示詞語:
乳汁 哺育 挽起 蕩滌 塵埃 灌溉 奔去 各奔東西
(2)指名逐詞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區分加點字讀音的異同。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美好的儀表舉止。
依戀:留戀,舍不得離開。
蕩滌:洗滌。
塵埃:塵土。
磅礴:氣勢盛大。
灌溉:把水輸送到田里。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4、分節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5、四人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哪些地方讀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滌 埃 灌 溉
2、指導寫字:
乳:左右基本等寬。
汁、哺、挽、滌、埃:左窄右寬。
灌、溉:左窄右寬,因筆畫較多,寫時要緊湊一些。
3、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長江》 篇11
《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手法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在這首詩里,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充滿溫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溫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先播放了殷秀梅演唱的《長江之歌》,讓學生欣賞之余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醞釀感情,為朗讀奠定基調,果然在朗讀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后,我又抓住全詩中“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個中心句,讓學生在默讀中思考:“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又是具有‘母親的情懷’呢?”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磅礴壯觀,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無私的偉大的精神。但學生的回答很難明顯區分這二者的不同,仔細想來,這首詩是將長江的“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有機結合、相互交融來寫的,沒有必要將哪些句子是寫“無窮的源泉”,哪些句子是寫“母親的情懷”這樣截然分開來理解。只要學生能從詩句中領悟到長江具有“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這兩個特質即可,哪怕從同一個詩句中既領悟到長江無窮的源泉,又感悟到長江母親的情懷,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是應該得到肯定。
(授課時間:2010年3月1日)
課后反思:
非常同意雪芳的意見。
(但學生的回答很難明顯區分這二者的不同,仔細想來,這首詩是將長江的“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有機結合、相互交融來寫的,沒有必要將哪些句子是寫“無窮的源泉”,哪些句子是寫“母親的情懷”這樣截然分開來理解。只要學生能從詩句中領悟到長江具有“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這兩個特質即可,哪怕從同一個詩句中既領悟到長江無窮的源泉,又感悟到長江母親的情懷,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是應該得到肯定。)
我在教學過程中借用了這樣的習題:“你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在做這一創作性習題時,開始都覺得很有難度。于是我采用了逐步推進法,先想一句,想到了之后再為上一句配下一句。這樣把整個一節詩的內容分作兩大塊,“你從——,你向——”為一塊,“你用——,你用——”為一塊。這樣降低了難度,學生覺得容易了,思維就放開了。并且組織他們好好地讀了幾遍關于長江的資料,從中找到靈感,好的句子也就涌現了:如“你從雪山走來,青藏高原是你頂天立地的脊梁;你向東海奔去,潺潺流水是你永恒的歌唱”。(授課時間:2010年3月1日)
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進一步體會到了讓學生自主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效果才會讓人滿意。上課前,了解孩子們對長江的了解很少,因此,課前我布置了學生搜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上,我以長江為話題,出示圖片、視頻,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愿望。課堂中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這充分的體現了資料為學習服務,交流為提高語文能力的功能。這樣,一堂課沒有過多的贅述,學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進行閱讀與思考了。我想詩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學習詩歌就要反復吟誦,在誦讀中逐步感受詩歌的情感和韻味。(教學時間:3月1日)
授后小記: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細心的孩子早已發現,我們學習的時候,第一課常常是詩歌,幾次學習下來,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教學開始前,我先放了一遍《長江之歌》的音樂,那磅礴的氣勢,已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再加之學習時的反復吟誦(本堂課上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直接感受詩歌的情感和韻味。當課堂上真正響起學生們對詩的用心吟唱時,對于作者所描寫的情境及情感也會理解透徹。當然,意境是詩歌的核心,也是詩人精神境界的藝術表現,所以有反復的朗讀中我們要層層深入地體會。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有了詩歌所描繪的特定意境,孩子們獲得的感受、理解、體會等,也會更加實在、親切、自然。
授課日期:2010年3月1、2日(共2課時)
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語氣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育之情的感激和贊美;后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謳歌和贊美。教學中在熟讀的基礎上,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的感知,旨在引導學生們關注歌詞的寫作方法,對比著來讀每段話,一同學讀第一段中的第一句,另一同學來讀第二段中的第一句……讀后說說發現了什么?分別找到了標點符號一樣、字數一樣、語言結構的相似、各段最后四句一樣等歌詞的特點。進行梳理,了解詩歌的特點。
時間:2010年3月1日
《長江》 篇12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新學年,在新接手的班級上第一課——《長江之歌》, 為了能盡力上好這一課,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課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認真閱讀教材,上網查找各種資料.根據教材的實際著力與立足教材實際,透過詩歌高度濃縮的語言特征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將詩歌的語言與豐富的信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感覺到乏味.為此,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讀題,談話交流長江的相關信息,初讀文章整體感知詩歌外在的結構,交流初讀后的感受,精讀時扣住"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研讀教材, 突破重點難點,最后適當補充其它詩歌,以求升華對文本的認識.
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感覺良好,在教學中也努力按照所設計的思路進行教學,總體教學應該是順利的.學生對教師所補充的材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從中反映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可總覺得學生在課堂不敢積極的參與,很多的時候,他們,面對教師的提問總是沉默以應答,特別是一些女同學.不知道是他們對長江的了解知之甚,還是學生對教師有陌生敢,就感覺文本與學生的距離相當的遠,一部分同學對問題的理解還是相當淺層次的.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不能把這些責任都歸咎與學生,還是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針對第一課所出現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加以改進,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與進步.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是電視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這首詩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qing和力量。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上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本堂課中,運用飽含激qing的詩意語言描繪意境,展示關于長江氣勢磅礴的圖片,播放《長江之歌》的音樂,學生沉浸在一片陶醉和激動之中。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全詩中“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句直抒胸臆的詩句,讓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思考:“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同時又具有‘母親的情懷’呢?”使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磅礴壯觀,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精神。最后,我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朗誦這首詩歌。學生興致盎然,讀得深情并茂。特別是最后直抒胸臆的兩句,全班齊聲朗誦,把情感推向高潮。
但是,在課堂上,讓同桌討論交流時,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不愿和同桌交流。課后通過了解,他們卻是這樣說:“老師,剛才你講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講,你才能聽得到。” 學生的話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本篇是一首詩歌,作者用第二人稱的語氣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以雄渾的氣勢,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以真切的情感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詩句讀來充滿激qing和力量,且淺顯易懂,句式整齊,節奏輕快,極富感染力。
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育之情的感激和贊美;后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謳歌和贊美。在這首詩里,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充滿溫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溫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讓人不由對她產生敬仰和依戀。在這首詩歌里,長江不再僅僅是長江本身了,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那么,如何通過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感悟文本,激發情感呢?
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讀題、談話交流長江的相關信息,即初讀文章整體感知詩歌外在的結構,交流初讀后的感受,精讀時扣住“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研讀教材,突破重點難點,最后適當補充其它詩歌,以求升華對文本的認識。
我們的學生的知識面與閱讀面都是比較窄的,所以在課上我穿插了長江的許多方面知識,如長江名稱、長江源頭、長江著名景觀、長江主要橋梁、長江交通功能、長江電力功能等,極大的豐富了學生對文中詩句的理解。更能體會出對長江源遠流長氣勢磅礴宏偉博大的理解。學生對教師所補充的材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從中反映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
這篇歌詞是圍繞“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來寫的。那么為什么說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是母親的情懷?學生不太好明白,在教學中我注意到課后練習就有這個問題,如果上完課后學生對這個問題還不明白,就說明老師教學的點沒有抓得準,教學的節骨眼沒有找到。這就要通過前面反復的講述,從不同視角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并把所講的一切都歸納到這點之上。
此外,我在課前播放這首歌,并教會他們唱歌,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的美文朗讀比賽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了詩歌的含義;討論喜不喜歡重復出現的句子“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甚至出現了爭先恐后發言的現象……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氣氛熱烈,教學效果良好。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感覺良好,在教學中也努力按照所設計的思路進行教學,總體教學應該是順利的。學生對教師所補充的材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從中反映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
可是,我覺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積極的參與,有很多的時候,他們面對教師的提問總是用沉默來應答,特別是一些女同學。出現這樣的問題不應該把這些責任歸咎于學生,還是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長江》 篇13
執教者:齊齊哈爾市富裕縣繁榮鄉中心學校 賈淑華
設計者:齊齊哈爾市富裕縣繁榮鄉中心學校 田序秋
師:上課!
生:教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師:能在這里熟悉你們這么多小朋友,我非常高興。我叫賈淑華,是繁榮中學的六年級語文教師。今天我也替你們高興,知道為什么嗎?(生搖頭)因為全縣的六年級語文教師都來聽我們這節課了,我們將把我們的逸夫精神帶給全縣,把我們的風采傳遞給全縣的六年級小朋友們,你們高興嗎?(高興)這節課我們以飽滿的激qing、精湛的學法再現我們逸夫的風采,好不好?(好!)聲音太小,好不好?(好!)
師:很響亮!
師:知道這節課我們學習哪一課嗎?
生:長江之歌。
師板書:長江之歌。
師:作者是……
生:胡宏偉
師板書:胡宏偉
師:詩言志。我們學它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讀。我有一組讀詩歌的方法,(出示小黑板)同學們先記下好嗎?其中的奧妙同學們在本節課中細細品味。
師:誰能和老師談一談,你見過的長江?見沒見過?
生:沒有。
師:想不想見一見?
生:想!
師:(播放《長江之歌》)請同學們認真看畫面,感受一下我們的母親河,長江!
師:現在我可要有問題問大家了。……,你都看到什么畫面了呢?
生:游人;江水;江上的小船;遠眺的人……
師:(對回答好的給予表揚)長江真壯美呀!它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最后注入東海,江水浩浩蕩蕩,奔騰不息;江上船上往來,一片繁忙;站在江邊,極目遠眺,令人神情氣爽,心中會涌起無限的激qing與豪邁!
那就請同學們打開書到第30頁,自由朗讀詩歌,要做到1、讀準安音,讀準停頓;2、遇到生字詞前后桌交流,小組不能解決,寫在圖板上,我們共同交流。
師:有小組內不能解決問題生字嗎?(出示圖板,其它同學解決)
師:誰能為同學們讀一讀?(指名)你認為你能不能讀得很棒?(能)能不能?(能!)那同學們拭目以待!
生讀。師表揚:不錯,讀得很流利!
師:誰想再試一試?超過他!
生讀。
師:好極了!我也想讀一讀。想不想讓老師讀一下?
生:(大聲)想!
師:那我有個條件,就是我的讀法與他們有沒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師讀。
生熱烈鼓掌!
生1:老師讀得流利。
生2:有抑揚頓挫。
生3:有激qing。
……
師:謝謝同學們!想不想借鑒一下老師的讀法?
師:請同學們自己體會一下,同桌對讀。
指名讀(生1 生2 生3)
師;很好!大家想不想把它讀得再好一些?有什么決竅呢?請看投影,我們在詩中找到兩個字。
師出示投影
生:“走”和“奔”
師:這兩個字怎樣讀才能讓我們聯想到,才能給我們以動感?
師:“走”是寫什么狀態的長江水?涓涓細流,緩緩流淌。“奔”呢?洶涌澎湃,一瀉千里。
生:“走”要讀得柔和;“奔”要讀得有氣勢。
師:大家認為是這樣嗎?就是說要讀出情感,讀出畫面。
板書:讀出情感,讀出畫面。
師:誰想讀一下第一節呢?
生讀
師:我有一個想法,如果找一名女生讀奇句,一名男生讀偶數句,可以嗎?讀時要注意什么呢?(指黑板:情感、畫面)
男女生讀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同學們讀出了情感,讀出了畫面,但還不算完美,請看投影。
師伴手勢讀,學生跟讀。
師:老師剛才的手勢似乎在打著……節奏?這是一種音樂的美,因此我們讀詩的第二個要求是要讀出一種音樂美。板書:讀出音樂美。
師;我們讀一讀第二節好不好?
請同學們端起書,我們齊聲朗讀第二節。
師生齊讀。
師:太好了,太漂亮了!
出示投影[試一試,答一答]
師:長江、黃河我們稱之為母親河。(板書:母親河)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最后注入浩瀚的大海。而這之間,在山中,在平原奔流著的長江多像是母親的臂膀,你能在這首……
(投影1)作者把長江比作了母親,這表達了作者對長江、對母親河的?
生:歌唱
師板書:歌唱
師:作者用飽含深情、充滿激qing的語言為我們唱響了長江之歌,他的目的只是歌唱嗎?那是?
生:歌唱祖國。
師:作者實際是歌唱祖國。那誰能把它寫在黑板上?
生寫祖國。
師:(飽含深情,語速緩慢、低沉的)長江是母親的化身,長江是祖國的化身,長江是力量的源泉,是人情感的噴涌。下面我們欣賞一下著名播音員虹云奶奶朗讀的《長江之歌》同學們認真感悟虹云奶奶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播放mp3.
師:虹云奶奶讀的動不動情?
生:動情。
師:我們也調動自己的情感,和老師一起朗誦詩歌的第二節好不好?
生:好!
師:準備好了嗎?
師生齊讀。
師:最后祝我們六年六班的小朋友天天快樂,學業有成!
師: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教學評析:
對這節課的總體評價是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
教師在課堂上想方設法的把教學的時間留給學生,留給學生去讀課文,留給學生去想問題,留給學生去發言,留給學生去品讀.
教師挖掘課文的重要內容,突現語言的教學,突現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這節課上學有所得.課堂教學做到了簡化、優化、美化.教師減少講析,減少提問,而是想方設法用朗讀這條線把全課的教學貫穿起來.教師在揣摩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選定課文語言信息最豐富的部分,結構層次最需要揣摩的部分,思想內容最需要重點研讀的部分,帶著學生在重點段落里面品味、欣賞、朗讀.課堂結構清晰、課堂教學步驟穩妥.這節課采用了一種板塊似的教學結構,試讀、悟讀、品讀、創讀,每一個板塊里面都有中心教學內容,每一個板塊的教學內容都為下一板塊的內容服務.同時考慮到了六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善模仿性,把各個板塊有機的結合起來, 合作、探究、欣賞的方式在課堂教學的造型上,在思路的結構上,有很大的突破.
本節課受到全體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 南京長江大橋(精選13篇)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進一步學習比喻句,體會比喻的好處。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大橋的,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 話說長江(精選3篇)
長江之歌教學設計及相關資源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 《南京長江大橋》(精選16篇)
教學目的要求:1.學會本課的17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理解其他新詞語。2.結合插圖,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3.以第1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生著重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系。4.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詩句。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南京長江大橋(精選17篇)
教學要求1.使學生認識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的意義,激發學生對祖國建設成就的自豪感,從而更加熱愛祖國。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大橋的,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體會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 第三冊《長江》(精選8篇)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長江》教案(精選11篇)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話說長江
教學目標:1、學會“府、駕”等10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當之無愧、撲朔迷離”等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重慶“山城霧都”的特點,3、感受重慶的特有風貌,感悟建設者默默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 第三冊《長江》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長江》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長江》教案2
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詞。2、了解長江的常識,通過長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感的熏陶。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辭和重復的手法的作用。...
- 話說長江
長江之歌教學設計及相關資源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 《長江的開發》教后反思
設計思路: 本節課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利用放錄相,看圖片,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特征及形成原因,體現學為主體,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并發揮學生的思維積極...
- 長江的開發——教后反思
設計思路: 本節課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利用放錄相,看圖片,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特征及形成原因,體現學為主體,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并發揮學生的思維積極...
- 護林保長江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句,讀來蕩氣回腸,黃河之水,確實氣勢非凡。你讀著兩句詩的時候,是否想過:李白看到的滔滔黃河,是萬里濁流,還是碧水清流?拒詩經記載,古代的黃河流域生長著柳、櫟 、桃、...
- 第三冊《長江》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八年級地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