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精選16篇)
環境問題 篇1
第三節 環境問題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環境、環境問題等基本概念;了解識記環境問題的具體表現、環境污染的五種形式等內容;初步理解并掌握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的重大影響,環境問題的嚴重危害的基本問題。
2、能力目標:要求學生學會用歷史的觀點看待環境問題的形成;學會用聯系的觀點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危害。
3、覺悟目標:提高有關環境問題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在實際中能學以致用,做到知行統一。
教學重點:環境問題的嚴重危害
教學難點:環境問題的形成
教 法:講授法 討論法 指導閱讀法
教 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導 課
師:人類自誕生以來,就一直以地球為家。她孕育著一切生命,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如今,我們的家園正在經歷著怎樣的傷害呢?同學們先來看一段錄象。
點擊多媒體錄象《守望家園》
師:看了以后,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問題?
生:略 環境問題
師:我們的生存環境一天天的惡化,已從地域走向全球,危及到我們的生存和發展。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環境問題的形成和環境污染。
二 新 課 教 學
(一) 環境問題的形成
師:人類生存的環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它包括哪兩部分?
生: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 (點擊自然環境圖片)
環境
社會環境 (點擊社會環境圖片)
師:自然環境由什么要素組成?社會環境呢?
生:略。
師:現在人類賴以生存和從事各種活動的環境,是由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共同組成的。
師:就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隨科技的進步,一方面擴大了┅┅增強了┅┅改變了┅┅提高了┅┅豐富了┅┅
另一方面形成了環境問題。如何形成的呢?
生:由于人類某些活動沒有遵循自然規律,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質和能量超過了自然界的自動調節能力,向自然界排放的廢氣物超過了自然界的自然凈化能力。
點擊: 人類利用、改造環境的活動
擴大了┅┅ 形成環境問題
增強了┅┅
改變了┅┅ 索取>賜予 排放>凈化
提高了┅┅
豐富了┅┅ 生態平衡失調 環境污染
師:從環境問題形成的過程來看,當出現索取>賜予、 排放>凈化時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不良影響,這就是環境問題。好,大家把環境問題的含義一起來講一遍。
師:從環境問題形成過程來看,我們可以把環境問題分成幾種表現?
生:兩種。即生態平衡失調與環境污染。
師:從這過程我們想起恩格斯的告誡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個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在第二步,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有取消了。”
(二)、環境污染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環境污染。同學們。我們身邊有沒有環境污染?舉例子來說明。
生:略。
師:對,這些都是環境污染。大家先來看兩張圖片。判斷是什么污染?
生:大氣污染。
師:什么是大氣污染?
生:略。
點擊材料: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并進行分析。
師: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損害人的呼吸系統,甚至致人死亡,造成嚴重的后果,并且反復發生,1956,57,62年連續重演悲劇。因此,人們把這種煙霧稱作“殺人的霧”。不僅英國,還有美國,比利時都曾發生過類似的事件。目前,有13 億人生活在大氣質量超標的環境中,每年大約油0萬人提前死亡。那么,制造這種煙霧的主要是那類國家?
生:發達國家。
師:大氣中這些廢氣太多了,還會產生哪些危害?
生:酸雨 地球升溫 臭氧層破壞
師:同學們再來看看這兩幅圖片,判斷是什么污染?
生:水體污染。
師:結合圖片解釋水體污染 。水體污染物的來源有哪些/
生:工業廢水 生活污水 農業退水
師:農業退水主要指農田里的殘余農藥經雨水等沖刷排入河道的水體。水體污染后會產生哪些危害?
生:影響水生生物和農作物的生長,增加疾病傳播,危害人體健康。
師:日本的水俁病就是這樣形成的,怎樣形成的呢?
生:是由于含汞的工業廢水排入河道,在進入海洋,通過食物鏈在魚體內富集,人們長期食用這些魚類,汞就在人體內積累,導致中樞神經破壞,精神時常,骨骼畸形,甚至危及生命。
師:目前全球排出的廢水致使14%的可用水被污染,部分海洋也受到污染;世界上80%的疾病50%的兒童死亡與飲水污染有關;此外,由于水體污染還造成水資源的短缺問題。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身邊存在水資源浪費的現象?
生:有。略。
師:為了更好的保護水資源,我們青少年朋友應從節約每一滴水作起。看,這個就是節水標志,今天學了以后,不僅認識它,還可向身邊的人宣傳,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水資源。
師:大家對聲音都非常敏感。俗話說“20分貝微風吹過樹,30分貝悄悄話”我們平常說話大多在多少分貝?如果聲音太大,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大家在來看這一幅圖片,這是什么污染?污染源主要是什么?
生:40——60分貝 如果聲音太大,影響人們的睡眠與休息,干擾人們的工作和學習,使人的聽力受到損害,甚至引起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方面的疾病。噪聲污染。汽車 飛機 等
師:因此,噪聲污染是影響面很廣的一種環境污染。此外,還有什么污染?
生:土壤污染 熱污染
師:什么是土壤污染?大家看到的這張圖片屬于什么污染?
生:略。 白色污染。
師:我們平常用的快餐盒、塑料袋等埋在地底下2xx年不會腐爛。對土壤造成污染,是一種典型的土壤污染。那么,熱污染是怎樣的呢?
生:略。
師:這樣,我們就清楚了環境污染的五種具體類型,這樣,我們來概括一下環境污染的定義,什么是環境污染?針對環境污染,結合我們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在日常生活中談談如何減少環境污染?
生:略。 向有關部門提建議 凈水 靜音 綠地等。
點擊:
零 污染 計 劃
環境既被污染,但也可以被治理。一些工業大公司實施零污染計劃就取得不小的成就。(1)杜邦公司利用廢棄的牛奶盒和其他的一次性塑料容器,開發出耐用的聚乙烯材料用于生產不易撕裂的信封,使公司的塑料垃圾量減少25%。(2)寶麗來公司在生產電池的工藝中不再使用汞,這使回收電池成為可能。(3)星星聯合炭化公司用二氧化碳取代噴漆中的一種溶劑,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釋放量減少了70%以上。
三、課堂小結(見多媒體)
師:人類的文明進程不會倒退回茹毛飲血的時代,但是人類的“文明”如以自然環境的破壞為代價,那么大自然將真的會剝奪人類生存的權利。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家,讓我們攜手共同建設這個美麗的家園。
點擊:音樂《啊!地球》
環境問題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環境問題的表現,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及環境問題的危害。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習用歷史的觀點看待環境問題,用聯系的觀點認識環境問題的危害,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培養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環境知識,認識環境問題的嚴峻,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教學建議
重點、難點與疑點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設置的小欄目。為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他們可自選小欄目提出的問題,思考或議論自己身邊的環境問題及影響經濟建設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環境問題。
2.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學生自擬題目收集國內外環境問題的各種材料,可在教師或同學協作下進行整理,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說服力,提高學生對環境嚴峻形勢的認識。
3.“研究性學習能力”作為重構課程的主線,是超越應試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關鍵。可采用討論的形式探究一些問題,例如:環境問題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教法建議
環境問題的危害是本框的重點。教材分析了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威脅生態平衡;(2)危害人類健康;(3)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第三個問題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這個問題可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又是依法保護環境的認知前提。教材強調三層意思,首先要弄清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其次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教材指出傳統發展模式不再適合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當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再次還要認清我國的國情,認識人口、資源、環境、污染的嚴重形勢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過程:
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學內容為線索,相關內容組分別進行成果交流,由于每個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學內容,所以這個過程是一個共同分享成果的過程。在交流中,獲得對全部知識的進一步了解,教師則當好引導者和組織者,有計劃的推進教學內容。
第一步:對環境及其要素進行分析。
讓同學們根據自己小組討論的結果說明有關環境及要素,由于這一問題地理課中曾經涉及,大家很快達成共識,而且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大體歸納出以下結構圖:
第二步:對環境問題及其表現進行分析。
同學展示有關環境問題具體表現的材料(經篩選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
據統計,1994年全國廢氣排放量11.4萬億立方米,廢氣中煙塵排放量1414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萬噸。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的大氣質量普遍較差,全國五百多個城市中,達到國家一級準的不到1%。北京、沈陽、西安、上海、廣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嚴的城市之列。
材料2:
2001年1月30日,羅馬尼亞西北部一個金礦污水沉淀池發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廢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薩河。據悉蒂薩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標800倍,受污染水流經之處,所有水生生物幾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觀看錄像《造紙廠、化工廠排污造成大量漁業損失》。
歸納:污染環境——向自然環境任意排放廢棄物。
材料4:
我國森林資源約為18.69億畝,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為1.68畝,相當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據測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產品的價值僅為其全部價值1/4,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價值則為3/4。
歸納:破壞環境——不適當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第三步:對環境問題的危害進行分析。
材料1:
觀看錄像:內容大概:《寂靜的春天》成為一部暢銷書,書中描寫農藥噴灑,影響到鳥類的生存,同時它們的食物鏈也影響到人類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種或每15分鐘有一種物種從地球上永遠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們還不行動起來,阻止人為地對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萬種物種處于死亡的威脅中。
學生討論分析并得出結果:環境問題使生態平衡受到破壞。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一—威脅生態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時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爾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儲氣罐閥門破裂,45噸左右的毒氣泄漏。正在熟睡的人們被毒氣熏得難以忍受,搖晃掙扎想跑出毒霧籠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驚慌。當場就使該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醫院。最終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觀看錄像:內容大概—不同工礦企業所排放的廢棄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響江水,也影響市容衛生,并威脅著人類健康。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二—危害人類健康。
材料5:
我國的石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噸,居世界第49位。有人預計,按目前的開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儲量。照此下去,我們當代人吃子孫飯,后人將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連生存都成問題,何以談發展!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三—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同步并行嗎?
討論情形:
學生甲講了“殺雞取卵”的故事,認為無節制的開采將會制約經濟的長遠發展,試圖說明不注意環境保護就會阻礙經濟發展,所以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同步進行。
學生乙舉例:德國森林面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內設立了大面積的天然林保留地,嚴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樹木,每年卻從周邊鄰國進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這種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窮水盡的做法,并非經濟和環保的同步發展,由此認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發展。
學生丙發言:現在我們常聽到把開發西部旅游作為帶動西部經濟發展的一條途徑,而且確實有很多生態旅游區的開發同時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這說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師簡單歸納并概括本節課知識點。
用結構圖表示如下:
探究活動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能否同步并行
1、明確小組分工,布置具體任務
a、制定小組計劃和實施方案
b、小組協作,提交本組計劃并進行交流
2、研究內容與方向: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能同步并行嗎?為什么?
3、提供收集資料的途徑
a、自己發現:觀察你所在的小區、學校等,是否有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的人和事,都造成什么影響?然后對這些事實材料進行收集整理或拍攝照片。
b、查閱資料:可上網、讀報、觀看電視和報紙。
參考網址:
中央電視臺:
搜狐:
新浪:
環境與發展信息網:
中國環保網
參考報紙及書目:《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民主與法制》
電視欄目:《今日說法》、《焦點訪談》、《法制進行時》
環境問題 篇3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
一則法國兒童謎語說,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兩天按兩倍速度生長,如果不受限制,30天內會覆蓋整個池塘,悶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們直到百合花已經覆蓋了半個池塘時,才意識到這個危險,這時,你還有幾天時間回來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問:
①這則謎語的答案是什么?
②這則謎語說明了什么道理?
③這則謎語引喻了人與自然之間是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上則謎語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時間來挽救池塘。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無限地發展,否則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類自身。
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是如此,人類把大自然看作是慈祥的母親,她那博大胸懷蘊藏著的無窮寶藏,似乎永遠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們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頑強地向大自然索取。隨著人口的增長和近代大工業的崛起,人類愈益深刻地改變著地球的面貌,以至于今天已經很難找到完全沒有受到人類影響的環境了。但是,人類突然發現,隨著"母親"的付出的急劇增長,她突然變得不那么慷慨了……
資源、環境,作為兩個重要的現代概念,終于被人類所認識,被人類提出來了。
中國,同樣面臨著資源和環境問題。
(板書)
一、"資源大國"與"資源小國"(板書)
(學生分析如下圖片和材料):
圖片一:礦產資源分布圖;
圖片二:2000年底全國人均耕地為1.51畝;
(圖片一說明我國礦產資源豐富;圖片二說明我國人均耕地資源少)
材料一:我國可耕地只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0%左右,人均大約1.4畝,而世界人均5.5畝,我國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5%。與我國相比較,印度也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國土面積300萬平方公里,不到中國的1/3,但可耕地占57%,約25.43億畝,高于中國的耕地總面積.每人平均耕地是中國的2.5倍。
材料二:我國現有森林面積約為17.25億畝,只占全世界耕地總面積的2.8%。森林覆蓋率也只占有12%。而全世界平均約為1%。我國按人均每人只占有森林面積約1.7畝,而全世界人均占有面積12畝,我國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面積的1/7。
材料三:我國是一個草原面積較大的國家,全國現有草原面積53億畝,占國土總面積的34.7%,總面積居世界人均草原面積的1/3。
材料四:從工業角度看,我國大部分礦產資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開發難度較大。從農業開發角度看,我國東部降水量較多,氣候條件很好,人口、耕地、林地均占全國90%以上,農業總產值占95%,但水資源分布不均衡,與耕地資源"搭配"得不大理想:長江以北耕地占全國的6t96,人口占46%,但河川徑流量只占全國的17%,地下水資源嚴重缺乏,地多水少;其中糧食增產潛力最大的黃淮海地區耕地占全國的41.8%,水量卻不到5,7%。長江以南水資源占全國的80%,而耕地只占36%,地少水多。從時間上看,全國60%的雨水集中在夏秋季三四個月,很容易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
得出結論: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資源分布不平衡,開發利用不合理。因此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形勢。
二、嚴峻的環境形勢(板書)
投影圖片、圖表:
第一組:
第二組:
學生分析:
1、這些圖片和圖表反映了什么問題?
2、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3、我們應該怎么做?
這些圖片和圖表反映了中國現在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雖然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而這些問題都是由人類的活動造成的。面臨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內容。
環境問題 篇4
通過本節的學習,一是讓學生了解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的發展歷程,認識環境問題產生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并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二是讓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深刻內涵,形成科學、完整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三是讓學生了解可持續發展的實施途徑,明白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共同發展的目標,需全人類在生產、生活、思維方式等方面都發生根本性的變革,要求公眾的廣泛參與。從而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全球意識、參與意識。
就教材結構看,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發展、理論、實踐”三部分內容,其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是教學重點;就學生認知水平看,“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學習的難點;就教材內容的展示形式看,理論性強較為抽象。因而在學法上要重視地理形象思維和類比思維的方法指導。筆者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一些直觀、豐富、形象的學習案例,創設一個與當前學生學習主題基本內容相關的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對當前所學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具體教學思路設計如下:
反思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學生討論為主)──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產生(教師點撥為主)──可持續發展概念與原則(師生共同討論交流)──公眾對可持續發展的參與(聯系實際加以分析)。
一、教師組織討論,反思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引入新課: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教師待學生回答后指出:隨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圍和程度逐步擴大,環境問題的內容和表現也在不斷變化。人類必須通過提高認識,調整實踐來克服人地關系間的不協調,促進人地關系的統一。
依次再現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及相應的環境問題,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進行分析、討論,最后將四個階段進行列表歸類。
[投影1]閱讀高中地理圖冊(下冊)第30頁“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圖”,完成下面表格。
歷史階段
人地關系特點
相應的環境論
采獵文明時期
天命論、有神論
農業文明時期
人與自然的對抗性增強,可持續發展思想萌芽
地理環境決定論
工業文明時期
人地關系全面呈現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惡化
征服論
新技術文明時期
協調統一
可持續發展論
[投影2]20世紀幾起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危害
原因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3年5月~10月多次發生,美國)
大多數居民患病,65歲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該城400萬輛汽車每天耗油2400萬升,排放烴類1000多噸,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氣流通
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12月,英國)
五天內死亡4000人,歷年共發生12起,死亡近萬人
居民取暖燃煤中含硫量高,排出大量so2和煙塵,又遇逆溫天氣
水俁事件(1953年發現,日本)
截止1991年3月,有2248人患病,其中死亡1004人
氮肥廠含汞催化劑隨廢水排入海灣,轉化成甲基汞,被魚、貝類吸收累積體中
富山事件(1991年發現,日本)
截止1991年3月,有此公害患病者129人,其中死亡116人
煉鋅場未經處理的含鎘廢水排入河中
博帕爾農藥泄漏(1984年12月,印度)
1408人死亡,2萬人嚴重中毒,15萬人接受治療,20萬人逃離
45噸異氰酸甲泄漏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1986年4月,前蘇聯)
31人死亡,203人受傷,13萬人疏散,直接經濟損失30億美元
4號反應堆機房爆炸
提問:通過材料,你認為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汲取哪些經驗教訓?學生討論,教師引導總結。
二、認識可持續發展戰略
1.教師組織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內容,結合下列投影內容分析“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原則”。
[投影3]資料一:某鄉致富一例
某村文化落后,生產不發達,是遠近出了名的貧困村。村干部為了帶領大家奔小康,想出一個致富的好辦法:決定把本村麥田的土賣給城市建筑公司做工程用土,取土形成大坑,又用收費方式給城市堆放垃圾。這樣他們兩頭進錢,是種麥收入的幾十倍。村民果然手中有了錢,大家都很高興,衷心感謝他們的致富帶路人。
[投影4]資料二:全國著名的黃金產地招遠市有一金翅嶺金礦,金礦生產中剩下的廢棄物尾礦砂就堆在孫家村的大溝里,十幾年來尾礦就吃掉了耕地近百畝,使人均耕地下降到0.03公頃。村里和礦上共同商量,共同開發復墾,由礦上出錢,村里出勞力、機械,運來“客土”覆蓋到尾礦填平的溝壑上,形成耕地。十年來,通過這種方式復耕地15.335公頃,不僅解決了尾礦污染問題,而且村里耕地由25公頃多增加到40公頃。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請根據以上兩則資料討論:發展的含義是什么?什么樣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發展與增長有什么區別?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哪些原則?如何理解這些原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現實行動有什么指導意義?
2.教師在三條基本原則教學時都應從時空兩角度去剖析。(詳略)
[投影5]前面的“資料一”違反了可持續發展的哪些原則?(違反了同代人之間的公平性原則。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子孫后代共享資源和環境,要兼顧眼前和長遠利益。)
[投影6]將可持續發展的三項原則基本內容的結構框架圖補充完整(見下圖)。
布置學生活動:結合以上練習并參考課文第108頁圖8.11,討論:可持續發展三個內涵的相互關系。
3.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的分析,可從生態系統這一子系統的分析為切入口,突出其內部各組成要素的相互聯系與制約(自然規律),但現已愈來愈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同時指出另兩個子系統(社會系統、經濟系統)存在社會經濟規律。接著按示意圖的聯系箭頭重點分析各子系統間的相互聯系與制約,突出“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條件、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標”這一觀念。同時滲透可持續發展肯定了各國的發展權,只有發展才能提高生活水平,才能為解決生態危機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也才能打破貧困加劇和環境破壞的惡性循環。但是不能把這種發展狹義地理解為經濟的增長,只有人們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才是真正的發展思想。最后應指出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會──經濟”這一復雜開放巨系統的運行規律,自然規律被充分認識,社會、經濟規律被充分認識,自然與社會經濟規律相互交織并在更高層次上所演繹的規律也應被充分認識(盡管被真正認識可能需幾代人)。
承轉: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人類行為方式的變革,更是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的變革。我們作為環境的管理者和消費者,能為可持續發展做些什么?
三、讓“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聯系實際,分析認識: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意味著一場深刻的變革。(閱讀教材109頁~110頁,結合下面的材料,談談感想。)
[投影7]北京燕山石化清潔生產技術:溶劑回收單元采用惰性氣體氣提。本工藝取代原有的蒸汽氣提工藝,從而在生產過程中避免了(蒸汽)的加入,從根本上消除廢水的產生,并減少蒸汽消耗量:回收安全氣中的溶劑。由于有機吸附對溶劑的吸附能力高于水的吸附能力,采用有機吸附劑的回收率,從而降低溶劑消耗,保護大氣環境;將安全氣引入儲罐,實現安全氣的循環使用,從而降低溶劑消耗,并從根本上消除安全氣廢氣的產生,保護大氣環境。
[投影8]北京市開展“讓綠色永恒”公民環保行為規范活動,在“綠色消費,環保選購”綱領中寫道:我們手中的鈔票就像是“綠色的選票”,哪種產品符合環保要求,我們就選購哪種產品,這樣它就會逐漸在市場上占有越來越多的份額;哪種產品不符合環保要求,我們就不買它,同時也動員別人不買它,這樣它就會逐漸被淘汰,或被迫轉產為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產品。請珍惜你手中的“綠色選票”!
[投影9]做一個環保志愿者已成為一種國際性潮流。很多知名跨國公司在錄用人才時,特別注意應征者是否有參加環保公益活動的記錄,以此來判斷其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據報道,美國18歲以上的公民中有49%的人作過義務工作,每人平均每周義務工作4.2小時,相當于億美元的價值。在日本及歐洲各國,做環保志愿者也是公民普遍的常規行動。在我國,做環保志愿者日益成為風尚。這些行動影響著更多的人,環保志愿者的隊伍正在不斷擴大。
教師引導: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實行可持續發展,必須從改變我們的生活價值和生活方式開始。
活動:校園內生活垃圾的調查與對策研究。
總結:略。
環境問題 篇5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基本理念,所以我們的教學方式和過程就要有新的改變。現以《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一課為例,談一談我對此內容的設計與構想。
一、說課標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選自中國地圖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節。
新課程標準中對此節內容提出的要求是根據有關資料,歸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與家人交流對環境問題的看法,為改善本地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由此看來,對于這部分內容從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到學生的分析和運用都不可忽視。因此,在教學中始終把握住該節內容的標準要求,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是我們教師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務。
二、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段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人類的生產活動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開啟地理學原理的一把鑰匙,對于指導人類生產、生活,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有重要意義。本課通過歸納幾種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使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對其身邊的環境問題產生關注。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等大氣環境問題的原因、后果、分布、治理措施。
(2)能力目標:采用多種素材,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使學生了解不同區域的環境問題及治理措施。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學習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引導學生關注地球環境,樹立全球意識、環保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
3、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等環境問題的形成原因。
難點:幾種全球性環境問題產生的后果及治理措施。
三、 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采用探究式學習與小組合作討論法。一方面,結合課本圖片及文字材料,使學生形成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讓學生分小組收集有關全球性環境問題的相關資料,討論出現的原因并歸納總結。
學法:要使學生學會探究,即學會如何分析選取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如何利用地理基本原理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地理問題的方法。還要使學生學會合作,小組同學共同完成活動。
四、說教學程序
1、 大家都看到了,在導入新課時,我使用了一段環境優美的視頻資料作為本課
內容的一個情景引入,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與本課內容形成鮮明對比。課標分析與教材分析兩個板塊的使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任務。
2、 教學新課:在教學新課的過程中,我基于三點來進行設計。
(1)開放教學內容:本節內容介紹了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和酸雨等幾種全球性環境問題。幾乎每一個問題我都配有相應的文字及視頻資料。(觀看)再加上學生課前準備的材料,就可以進行充分的討論、自主探究,弄清環境問題的產生原因及危害了。通過討論學生會發現自己的疏漏與不足而不斷的進行修改、完善。
第二個問題是臭氧層破壞。因為這個內容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就涉及到了,所以在觀看了南極臭氧空洞的圖片之后以練習題的形勢來使學生鞏固次知識點。
大氣污染和酸雨這一環境問題,我同樣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讓學生來進行加工整理。
當然,教師應及時補充信息,把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是指網絡化、系統化。即重點知識小結。
(2)充分利用課件
這個課件中包含了大量直觀性較強的文字、圖片、數據、視頻資料。他能使學生更直觀更深入的認識人類所面臨的環境現狀。
(3)精心設計活動
本節活動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環境、學以致用。在教學時先由課前探索活動引出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危機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討論,自主探究,弄清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危害。課下由教師指導學生組成興趣小組關注并研究自己生活中的環境危機。也就是此處的案例探究。學生以“荒漠化”為主題開展了小組探究活動,并在這節課上向大家做了戰士。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豐富了課堂教學。最后的漫畫反思將此活動推上了高潮,可以說這幅漫畫是本節課中心思想的總結與升華。
五、 說教學效果
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將課堂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全面和諧培養學生素質,從而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輸灌對象轉變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小組討論合作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了自由而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計算機輔助教學,即利用多媒體將教材中的一些靜態信息加工成圖、色、形、聲并茂的動態信息,形象直觀、快捷、大容量的展現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興奮點,調動學生積極性,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有利于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通過使用這個課件,我有一點感觸頗深,就是,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地理教育工作者你可以利用此課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你是一個非專業人士你可以利用此課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環境問題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環境問題的表現,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及環境問題的危害。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習用歷史的觀點看待環境問題,用聯系的觀點認識環境問題的危害,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培養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環境知識,認識環境問題的嚴峻,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教學建議
重點、難點與疑點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設置的小欄目。為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他們可自選小欄目提出的問題,思考或議論自己身邊的環境問題及影響經濟建設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環境問題。
2.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學生自擬題目收集國內外環境問題的各種材料,可在教師或同學協作下進行整理,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說服力,提高學生對環境嚴峻形勢的認識。
3.“研究性學習能力”作為重構課程的主線,是超越應試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關鍵。可采用討論的形式探究一些問題,例如:環境問題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教法建議
環境問題的危害是本框的重點。教材分析了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威脅生態平衡;(2)危害人類健康;(3)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第三個問題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這個問題可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又是依法保護環境的認知前提。教材強調三層意思,首先要弄清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其次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教材指出傳統發展模式不再適合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當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再次還要認清我國的國情,認識人口、資源、環境、污染的嚴重形勢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過程:
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學內容為線索,相關內容組分別進行成果交流,由于每個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學內容,所以這個過程是一個共同分享成果的過程。在交流中,獲得對全部知識的進一步了解,教師則當好引導者和組織者,有計劃的推進教學內容。
第一步:對環境及其要素進行分析。
讓同學們根據自己小組討論的結果說明有關環境及要素,由于這一問題地理課中曾經涉及,大家很快達成共識,而且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大體歸納出以下結構圖:
第二步:對環境問題及其表現進行分析。
同學展示有關環境問題具體表現的材料(經篩選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
據統計,1994年全國廢氣排放量11.4萬億立方米,廢氣中煙塵排放量1414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萬噸。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的大氣質量普遍較差,全國五百多個城市中,達到國家一級準的不到1%。北京、沈陽、西安、上海、廣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嚴的城市之列。
材料2:
2001年1月30日,羅馬尼亞西北部一個金礦污水沉淀池發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廢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薩河。據悉蒂薩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標800倍,受污染水流經之處,所有水生生物幾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觀看錄像《造紙廠、化工廠排污造成大量漁業損失》。
歸納:污染環境——向自然環境任意排放廢棄物。
材料4:
我國森林資源約為18.69億畝,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為1.68畝,相當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據測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產品的價值僅為其全部價值1/4,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價值則為3/4。
歸納:破壞環境——不適當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第三步:對環境問題的危害進行分析。
材料1:
觀看錄像:內容大概:《寂靜的春天》成為一部暢銷書,書中描寫農藥噴灑,影響到鳥類的生存,同時它們的食物鏈也影響到人類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種或每15分鐘有一種物種從地球上永遠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們還不行動起來,阻止人為地對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萬種物種處于死亡的威脅中。
學生討論分析并得出結果:環境問題使生態平衡受到破壞。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一—威脅生態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時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爾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儲氣罐閥門破裂,45噸左右的毒氣泄漏。正在熟睡的人們被毒氣熏得難以忍受,搖晃掙扎想跑出毒霧籠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驚慌。當場就使該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醫院。最終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觀看錄像:內容大概—不同工礦企業所排放的廢棄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響江水,也影響市容衛生,并威脅著人類健康。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二—危害人類健康。
材料5:
我國的石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噸,居世界第49位。有人預計,按目前的開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儲量。照此下去,我們當代人吃子孫飯,后人將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連生存都成問題,何以談發展!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三—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同步并行嗎?
討論情形:
學生甲講了“殺雞取卵”的故事,認為無節制的開采將會制約經濟的長遠發展,試圖說明不注意環境保護就會阻礙經濟發展,所以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同步進行。
學生乙舉例:德國森林面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內設立了大面積的天然林保留地,嚴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樹木,每年卻從周邊鄰國進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這種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窮水盡的做法,并非經濟和環保的同步發展,由此認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發展。
學生丙發言:現在我們常聽到把開發西部旅游作為帶動西部經濟發展的一條途徑,而且確實有很多生態旅游區的開發同時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這說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師簡單歸納并概括本節課知識點。
用結構圖表示如下:
探究活動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能否同步并行
1、明確小組分工,布置具體任務
a、制定小組計劃和實施方案
b、小組協作,提交本組計劃并進行交流
2、研究內容與方向: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能同步并行嗎?為什么?
3、提供收集資料的途徑
a、自己發現:觀察你所在的小區、學校等,是否有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的人和事,都造成什么影響?然后對這些事實材料進行收集整理或拍攝照片。
b、查閱資料:可上網、讀報、觀看電視和報紙。
參考網址:
中央電視臺:
搜狐:
新浪:
環境與發展信息網:
中國環保網
參考報紙及書目:《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民主與法制》
電視欄目:《今日說法》、《焦點訪談》、《法制進行時》
環境問題 篇7
說課
環境問題是指在人類過度開發利用資源和環境的情況下發生的環境破壞或環境退化,從而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與發展的所有問題。一方面,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廢棄物和有害物越來越多,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造成許多國家和地區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另一方面,隨著全球人口的急劇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人類正受到某些資源匱乏的嚴峻挑戰。資源和環境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問題的分類方法很多,按性質可進行如下分類:環境污染問題、由環境污染演化而來的問題、生態破壞問題、自然資源枯竭問題。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有:(一)部分資源趨于枯竭,人均資源擁有量減少。(二)生態破壞,生物多樣性受損。(三)環境污染,人類生存環境質量下降,危及人類健康。講述這部分內容要通過舉例來使學生理清環境問題的各種類別及其它們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1.環境問題的概念與分類。
2.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教具準備投影圖片、閱讀材料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環境問題的概念與類型。
2.分析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尋求解決途徑。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2.通過讀圖分析學會判斷主要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對自己身邊的環境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培養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公民意識。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 必修ⅰ中我們學習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我們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其中某要素的變化會對整個系統產生深遠的影響,可能出現環境問題。下面我們學習第四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首先來討論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板 書:
第四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推進新課
師 當今人類面臨許多環境問題,什么是環境問題?
板 書:
一、環境問題的概念與分類
閱讀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學習,思考:
1.什么是環境問題?
2.哪些環境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持續發展?
生 (自主探究后回答)
問題1:環境問題是指在人類過度開發利用資源和環境的情況下發生的環境破壞或環境退化,從而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與發展的所有問題。
問題2:資源和環境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持續發展。
師 環境問題有哪些類型?
課件展示:
生 (讀書看圖,討論并回答)根據環境問題的性質,可進行如下分類:
師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看一看,環境問題還有其他的分類方法嗎?
生 (討論后回答)有按生產類型、地理空間、環境要素的劃分方法。
師 請將下列環境問題與其劃分類型用線連接起來,并說明連接的理由。
課件展示:
生 完成連接,理由是大氣、水、土壤屬于環境要素;工業、農業屬生產類型;全球局部區域屬地理空間。
師 目前人類面臨哪些環境問題?
板 書:
二、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課件展示:
人類對土地和森林資源的破壞
1.人類對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的破壞主要有哪幾種形式?
2.分析“全球自然資源的減少”這部分資料,探討人口增長與自然資源減少的關系。
提示:①從地球的空間是有限的角度來看待人口急劇增長的問題。
②從地球上各種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角度來討論人均資源擁有量。
③從環境容量的角度來討論環境對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生 (合作探究后,回答)
問題1:(1)人類對土地資源的破壞有以下幾種形式:①對礦產資源的開采,②不當的灌溉,③建筑用地等。
(2)對森林資源的破壞:毀林開荒、亂砍亂伐等。
問題2:人口增長與自然資源的關系表現為以下幾點:①人口增長導致居住空間減小;②人口增長致使人均資源減少;③人口增長加劇環境污染。
師 人類生存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 環境污染。
課件展示:
教材圖4-5,圖4-6
師 讀圖和教材文字,同桌討論如下問題:
1.什么是環境污染?
2.有哪些類型的環境污染?
3.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是如何產生的?
生根據課本文字回答。
師 指導學生讀圖,并查閱有關資料,討論該企業在哪些環節會產生污染物質,對當地環境又會產生哪些破壞性的影響?
課件展示:
教材圖4-6
生 討論后發言:該企業造紙生產流程中的分離、漂白、增藍都對水有污染。
師 (承轉)回答得很好。以上同學們討論了造紙廠對水體的污染,下面繼續閱讀p92活動,了解煤燃燒和汽車排放的污染物對大氣造成的污染。
課件展示:
教材圖4-7,圖4-8,并要求學生閱讀材料
分析討論下列問題:
1.當地的大氣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形式(煙塵、汽車尾氣等)和程度(嚴重、一般、輕度)如何?
2.大氣污染對當地環境造成了什么樣的危害,請舉例說明。你們認為應如何治理當地的大氣污染。
生 (討論后,回答)
1.當地的大氣污染源主要是汽車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的形式是汽車尾氣,污染的程度一般。
2.大氣污染影響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蝕建筑物材料,影響氣候,降低能見度,引發溫室效應、臭氧空洞和酸雨等。
治理大氣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無鉛汽油;③汽車尾氣達標排放;④做飯使用清潔能源等。
師 說明面臨哪種環境問題?
課件展示:
圖表“全球物種數目分類”
類別 所有物種 瀕危物種
哺乳類 4 629 1 096
鳥類 9 672 1 107
爬行類 6 900 253
兩棲類 4 522 124
淡水魚類 25 000 734
高等植物 270 000 25 971
總計 320 723 29 285
生(自主學習,閱讀課文內容,分析圖片后回答)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生態破壞、生物多樣性受損。
課件展示:
圖表“哺乳動物和鳥類瀕危或受威脅的原因”
原因 哺乳動物 鳥類
偷獵 31% 20%
棲息地的喪失 32% 60%
外來物種的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請學生閱讀教材p89~p90“世界森林資源的危機”和“渡渡鳥的滅絕”兩段材料,根據材料及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1)畫出哺乳動物和鳥類瀕危或受威脅原因的對比柱狀圖。縱軸表示各種原因所占的百分比,橫軸表示各種原因。
(2)哺乳動物和鳥類瀕危或受威脅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
(3)從渡渡鳥的滅絕,討論人類應吸取哪些教訓。
生 (回答)小組發言,展示小組繪圖。
師 補充并展示正確的圖表。
(承轉)除以上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外,對土壤的污染也十分嚴重。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93,完成活動要求。
問題1:以簡短的文字寫出土壤污染產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問題2:討論土壤污染對農作物有哪些危害?
問題3:人們吃了有農藥殘留的食物會產生什么后果?你認為應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
問題1:土壤污染產生的原因有:使用農藥、化肥造成的污染,灌溉污水、固體廢棄物、大氣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可能產生的后果是土壤能力下降,農作物產量降低,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
問題2:土壤污染可使農作物減產,農產品質量下降。
問題3:人們吃了有農藥殘留的食物將危及身體健康。治理土壤污染可采取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凈化灌溉水源、發展綠色環保農業等措施。
課堂小節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環境問題的概念和分類,并通過實例對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進行了介紹,由于本部分內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學習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議同學們將學習的重點放到對知識的梳理和歸納上來,實現能運用原來所學的知識,總結概念,歸納類型的學習目的。
板書設計
1.環境問題的概念分類
2.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活動與探究
活動與探究的課題題目:環境問題調查及原因分析
活動與探究的內容:當地有哪些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活動與探究的過程、方法:(1)確定調查主題、方法,并列出調查提綱。
(2)進行物質準備,列出注意事項。
(3)開展實地調查,整理調查資料。
(4)匯總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
活動與探究的結果:撰寫調查報告,提交有關部門決策參考。
●追蹤練習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
1.下列屬于環境污染問題的是( )
a.全球變暖 b.森林減少
c.生物污染 d.生物多樣性減少
答案:c
2.下列現象不屬于生態破壞的是( )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生物物種滅絕
c.土地鹽堿化,水源枯竭 d.交通擁擠,社會秩序混亂
答案:d
3.日本派專家幫助中國防治酸雨,韓國公民自發到北京西郊植樹,說明了( )
a.環境問題可能會影響到周邊的國家和地區
b.污染物質具有殘留性
c.發達國家將污染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d.解決環境問題不需要國際協作
答案:a
4.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是指( )
a.由各種自然要素組成的自然環境
b.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創造的人工環境
c.以人類為中心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所組成的生物圈
答案:c
5.下列生產活動中,人類與環境對立的是( )
a.江南丘陵開辟茶園 b.呼倫貝爾草原墾草種糧
c.鄱陽湖周圍圍湖造田 d.將黃淮海平原的鹽堿灘改造成良田
答案:c
6.環境自凈能力是指( )
a.環境對人類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納和清除能力
b.環境凈化自身的能力
c.環境對自然資源的補給和再生的能力
d.環境給人類提供物質和能量的能力
答案:a
二、綜合題
7.(全國高考題)下面是“某年歐洲降水ph等值線圖”,讀圖回答問題。
(1)下列各國中,圖示環境問題比較嚴重的兩個是(把代表選定國家的字母填在空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國 d.冰島
e.意大利
(2)產生該環境問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該環境問題對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對生物資源主要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1)b c
(2)工業廢氣中含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氣體。
(3)腐蝕建筑物,損壞文物古跡使植物營養體受損,導致林木死亡;影響魚類生長繁殖,甚至死亡。
環境問題 篇8
教學目標
認知性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什么是環境問題及現實存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充分了解環境問題給人類乃至整個地球帶來的嚴重的危害。
能力性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互助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并進一步提高他們以實際行動依法保護環境的能力和自覺性
覺悟性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環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長期性,從小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教學重點:環境問題的嚴重危害題
教學難點 :環境問題的含義
課前準備:1 提前布置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搜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
2 組織學生自編自演小品《地球就診記》。
3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主要內容,明確學習目的。
4 準備好多媒體、錄音機、實物投影儀等教學設備。
教學方法:1 創造機會,使學生在課前動起來,課中活起來,課后神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
2 運用情境教學法、討論分析法、互動交流法等方法,輔之以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力爭做到知識、能力和覺悟的同時提高。
教學用具: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² 點擊課件,播放動化和音樂,提醒學生們做好課前準備。
(一)學生講壇:
² 教師對學生的“舉案說法”加以點評。
(二) 導入 新課:
² 多媒體設備展示背景圖片加以配合。
(三) 講授新課:
1 討論學習
² 點擊課件,屏幕顯示討論題。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小品和課本知識為“地球先生”找病因。并思考它所帶來的危害。
² 教師適當的加以歸納、提高。
² 由兩位學生上臺“舉案說法”。
² 學生表演小品《地球就診記》。
²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學習
² ,在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們充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點明環境問題的表現、危害以及造成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
調整心態,做好課前準備。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互助學習的能力。
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2 知識整理
² 在小組討論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點的整理。隨著多媒體屏幕不斷顯示的知識點,以小組接龍的形式,要求學生回答相關內容,教師適當予以講解、補充。 (以學生回答為主,教師講解為輔)
3 知識窗
² 教師重點解釋“可持續發展戰略”,屏幕顯示相關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并突出依法治理環境的內容。
(四)課堂活動:
² 教師主持“請你參與” 的活動。
² 對學生的調查報告給與評價。
(五)知識反饋:
² 點擊課件,以“網絡追蹤”的形式展示多組材料,要求學生七嘴八舌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² 點擊課件,屏幕顯示詩歌“家”
(六)情感升華:
² 通過前面的學習與討論請同學們談談感想。
² 教師提出要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理念。
² 師生同宣誓: 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為人類擁有一個美麗的家園而奮斗。
(七)行為指導:
² 點擊課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環保組織設計標志圖。
² 想一想我能為環保做些什么?并試著去做一做。
² 小組接龍回答相關知識點的內容。
² 聽課、記筆記。
² 學生課前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了環境問題的資料收集以及周邊環境調查,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查結果的匯報。(可以運用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等設備展示學生收集的相關資料、磁帶。要求學生邊講解邊展示。
² 七嘴八舌回答問題。
² 學生朗誦詩歌。
²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觀點。
² 起立,宣誓。
²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設計環保組織標志土。完成設計后,可以登臺展示自己的作品。
² 思考、討論、回答,并以小組為單位,課后嘗試著去做一做。
鞏固知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掌握知識,感受到依法治理環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長期性,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檢測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增強情感共鳴。 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意識,
情感升華
² 提高學生依法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培養實踐能力。
附:
課堂練習——
1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5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占有1/4,據調查表明,90年代初,全國缺水城市已發展為近300個,較嚴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個。我國80%以上的污水未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入水體,已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嚴重污染,近50%的重點城鎮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準.
通過這些數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 1998年長江特大洪災給中國社會經濟造成了 巨大損失。造成的直接 經濟損失將達2000億元以上。一些統計數據還表明:
①洪災使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減緩至少0.5%
②農業上,糧食產量比去年減產11%。
③工業上,一些企業受洪水影響,被迫停產;工業增加產值比去年同期減少0.3%。
④就投資和消費而言,洪水減緩了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進度,削弱了市場消費能力,尤其是農村市場的消費能力。
請思考:1、從環境問題的角度看,你認為長江洪災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出環境問題的危害是什么?
3 我國沙漠化防治總體上仍是治理速度趕不上沙化速度,形勢非常嚴峻。據統計,目前我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68.9萬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積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相當于損失一個中等縣的國土面積。土地沙漠化以危及1億多人口的生存和發展。以上的資料與圖片告訴我們什么?
作業
1 請學生創作一個環保組織標志, 表達自己對環保的期望。
2 想一想:我能為保護環境做些什么?并試著去做一做。
教案點評:
此教案的設計力圖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教案的設計中,體現了政治課的特點,即知識、覺悟、能力三者的統一;同時注意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前“動”起來,課中“活”起來,課后“神”起來。
環境問題 篇9
第五課 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
第一框題: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教學目標 ]:
1、 認知目標:(1)識記環境要素的內容和環境的含義。
(2)理解環境問題的含義和具體表現。
(3)理解環境問題的危害。
2、 能力目標:
通過為學生設置問題情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具體的環境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3、 思想覺悟目標:
在教學過程 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環境問題強烈的危機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
1、 環境問題的含義和表現。
2、 環境問題的危害。
[教學難點 ]:
1、 環境問題威脅生態平衡。
2、 環境問題直接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方法]:
1、 啟發式:引導學生挖掘、分析有關環境問題的事例,啟發學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識點。
2、 討論法:通過觀看有關環境的錄像,引導學生討論相關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 創造情緒情景,激發學生的責任感。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播發自拍錄像《美麗的珠海》約3分鐘)
師:珠海是我國著名的海濱花園城市,一向以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聞名于世,環境質量始終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以及“中國旅游勝地40佳”、“全國園林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國家環保局確定為全國首批生態示范試點區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榮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稱號。但是,老師卻在擔心,這些美好的東西會漸漸離我們遠去。同學們能否猜想一下。老師為何會有這種擔心呢?
生:(帶著好奇的想法討論)
師:看來,同學們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樣的。事實上,老師的擔心已開始應驗:(多媒體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侶路”、“聞名全國的白藤湖農民度假村”;2、被破壞的“珠海市鳳凰山綠化帶”、“白蓮洞的自然與人工植被”等)。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在珠海,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藍的天空,充足的陽光,已漸漸成為人們的奢望,人類正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個問題。
二、新課傳授:
多媒體投影(幻燈片1):課題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課第一節
一、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1、人類環境
(1) 什么是環境?
師:注意畫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過的。(提問學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過的有城市、銀都酒店、珠海圓明新園、體育中心、格力集團、佳能公司、學校等等。
師:同學們能否談一談,以上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關系?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結)
師:沒錯,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正是這些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環境。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二60頁,把“環境”的含義劃下來,并齊聲朗讀一遍。
師:除了我們剛才列舉過的一些環境要素之外,還有哪些環境要素?具體又是如何分類的?(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自然環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構成的環境)
(2)分類:按構成要素可分為
社會環境(由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構成的環境)
師:同學們思考一下,自然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表現在哪里呢?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師:請大家來判斷一下,這些環境要素屬于哪一類?(出示投影片):
(1)、肇慶鼎湖山森林自然保護區;(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圓明新園;(4)、斗門縣白焦鎮某村
(學生相互討論,但不能說出統一答案)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61頁,仔細看書,然后再判斷。
(自然保護區、自然遺跡這些要素雖然有著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卻是人們有意識地創造和保留下來的,所以,他們也是社會環境。)
師:回答準確!還有一個問題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平時經常說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從哪個角度對環境要素進行分類的呢?
————這是從人類對環境要素的依賴和利用程度上進行分類的
生活環境
按利用、依賴程度可劃分為
生態環境
師:在這兩類環境要素中,人們對生活環境的依賴、利用的程度怎樣?(更高、更直接。)
師(小結過渡句):環境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應該像珍愛生命一樣去愛護它。但長期以來,人類都以征服自然作為理想,這種理想終于在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后逐漸得以實現。但同時,由于人口劇增和人類對自然掠奪式的開發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氣海洋污染,森林面積銳減的嚴重的環境問題。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個內容:
2、環境問題
師:究竟什么是環境問題呢?
師:同學們看書62頁,把環境問題的概念找出來。(投影)
環境問題——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師:從這個概念里,同學們能否看出,環境問題主要有哪兩種表現?
(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
多媒體投影(幻燈片5)
環境污染
(1) 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環境破壞
(2) 當今世界十大環境問題:
A、厄爾尼諾現象; B、土地沙漠化與土壤流失; C、森林銳減;
D、水資源危機,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發生長期斷流現象;
E、物種滅絕; F、“溫室效應“明顯; G、酸雨污染,日漸普遍;
H、臭氧層遭到破壞,與日俱增;
I、有毒化學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現嚴重污染;
J、垃圾成災,礦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類如今生活的環境。
師:課文第62頁的三段材料分別說的是什么環境問題?旁邊的插圖又表現什么環境問題?
師(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第一段材料說的是大氣污染問題;第二段材料說的是水資源危機問題;第三段材料說的是耕地質量差、耕地銳減、耕地流失的問題。而旁邊的插圖表現的是嚴重的缺水問題。
師:同學們再分析這些材料,看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是怎樣造成的?
(環境污染是人類任意向自然環境排放廢棄物引起的;而環境破壞是由于人類不適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引起的。)
師:為了減少這些令人痛恨的現象,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學生展開討論)
師(總結歸納):剛才有同學提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建議非常好。是的,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我們的生活、生存環境。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恩格斯
師:的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3、環境問題的危害
(1)、威脅生態平衡。(投影)
師:這是環境問題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危害。我們知道,在自然環境中,動植物種類和數量要保持相對穩定;另外,像空氣、陽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環境也要保持相對穩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態平衡。如果環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壞,就會威脅和破壞這種平衡。
多媒體投影(幻燈片8):彩圖“小鳥的悲哀”
師:這幅圖說明了什么呢?(啟發學生分析生物間的平衡)
(濫砍濫伐森林樹木危及鳥類的生存。)
師:對。一種物種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響到其它物種的生存,就會破壞生態平衡。
師:大家再仔細思考一下,森林破壞是否只會影響其它物種的生存呢嗎?請同學們看課文第63頁的插圖,為什么長江也說自己是黃河呢?(啟發學生分析非生物之間的平衡)
(學生相互間進行討論)
師:這兩幅圖都說明了同樣的一個問題,環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壞和污染,就會威脅和破壞生態平衡,并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這也就是環境問題的危害性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師:假如我們學校食堂的飲用水被污染了,同學們最擔心的是什么?
師:對。環境問題還會危害人類的健康。
(2)、危害人類的健康(投影)
師:那位同學能舉出這方面的例子來?
(學生舉例略)。
師: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具有影響范圍大,接觸時間長,潛伏時間久等特點。嚴重的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是毀滅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護好環境。
(3)、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投影)
材料:環境污染給我國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每年高達680億元,相當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損失。進入90年代,全國鄉鎮企業一年排放工業廢水18億噸,工業廢氣1 22億立方米,工業廢渣1 15億噸。我國已經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魚蝦絕跡,遭受“三廢”污染的農田面積已達1 5億畝。長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達7億噸,相當于500多萬畝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兩岸嚴重污染的土地面積達70%。淮河流域的污染極為嚴重,群眾為此編成順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師:如果這樣下去,會產生什么后果?
(學生自由討論)。
師:我們知道,人類的發展主要是指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在環境中進行的,環境既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又是其制約因素。而經濟的發展又是以環境、資源為基礎的。
師:自1987年由聯合國發起的“世界環境和發展大會”后,各國為此都在進行一種適應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戰略。同學們請看書第65頁,能否說出是什么戰略?
(學生看書)
————可持續發展戰略(投影)
師: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學生思考)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條件是:(投影)
————經濟和社會發展要與人口、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
師:這幅漫畫反映的是什么內容?它說明什么問題?
師(學生討論后,教師分析):漫畫提到的“可持續發展”實際是野蠻的“持續開發”,它使人類失去的絕不僅僅是一片廣沃的森林資源,而是繼續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和潛能,它所帶來的必然是生態平衡的破壞,自然資源的枯竭和人類發展的終止。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瀏覽多媒體幻燈片,看誰能簡單地概括出我們今天所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生概括)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新課:
師:漫畫所表現的是環境問題的哪一方面?這一類環境問題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學生觀看漫畫后做出回答)
五、課后作業 :
調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區周圍存在的環境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設計一些好的措施。
環境問題 篇10
第1節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本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人類面臨的主要的幾種主要的環境問題,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成因及危害,培養學生閱讀、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種全球性環境問題的成因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自主學學習為主,開展閱讀探究,,提高學生搜集、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起學生對全球性環境問題的關注,對環境問題的嚴重危害有深刻的認識,初步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重點:主要環境問題的成因與危害
難點:對環境問題案例進行正確的分析、評價
1.認識環境問題
人類過度開發利用資源和環境的情況下發生的環境破壞或環境退化,從而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與發展的所有問題。
講解點二:全球氣候變暖
2.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1)科學家們通過分析19世紀后期以來的全球氣象觀測資料發現,全球平均氣溫在過去的100多年中明顯上升,到目前已經升高了0.3-0.6°c,如圖所示:
(2)全球變暖除與自然原因(如,全球氣候正處于溫暖期)有關外,主要是原因是人文原因:①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的燃燒,向大氣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②毀林,特別是被稱為“地球肺”的熱帶雨林的破壞。
(3) 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
全球氣候變暖對當今世界和我國的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產生了越來越明顯的影響,一個直接后果是導致海平面上升如圖所示:
海平面上升引起了一系列嚴重后果,如下圖所示:
此外,據有關研究表明,近些年來頻繁發生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等氣候異常也與全球變暖有一定關系。
(4)應對全球變暖
① 減少礦物燃料的燃燒,推廣使用清潔能源。
② 保護現有植被和植樹造林。
③ 國際合作。
3.臭氧層的破壞
(1)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地球大氣中,臭氧層能夠吸收大部分太陽紫外線輻射,保護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線傷害。人類使用致冷劑以及核爆炸和飛機尾氣,大量排放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烴。
(2) 臭氧層破壞的危害
臭氧層破壞后,使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使地球上的人類和生物遭到嚴重威脅,如圖所示:
(3) 應對臭氧層破壞
①減少氟氯烴氣體的排放 ②研制新型的制冷設備
4.大氣污染與酸雨
(1)酸雨產生的原因及分布
礦物燃料的燃燒和汽車尾氣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氣體,與大氣中的水汽結合形成的降水,如果ph值小于5.6,就稱為酸雨。世界主要酸雨主要分布在北美、歐洲和長江以南等地區。
(2)酸雨產生的危害
酸雨被稱為“空中死神”,主要有下列影響:
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
危害 土地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
腐蝕建筑物,文物古跡
危及人體健康
(3)應對酸雨
①減少礦物燃料的燃燒 ②推廣清潔能源 ③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一、選擇題
1997年12月,149個國家和地區通過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于xx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完成1~2題(,海南,3分)
1.履行《京都議定書》的一條重要途徑是調整能源結構,受此沖擊最大的產業是 ( )
a.鋼鐵 b.機電 c.紡織 d.電子
2.由于《京都議定書》規定了減排目標,溫室氣體排放量具有了價值,并成為一種商品。這種商品形成的市場稱為 ( )
a.煤市場 b.碳市場 c.石油市場 d.天然氣市場
3.下列關于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影響的敘述,符合實際情況的是(,江蘇,2分) ( )
a.全球各地的氣溫持續上升 b.我國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國西部山地冰雪總量減少
下圖為某酒精廠清潔生產工藝流程示意圖。讀圖回答4~5題。
4.與該廠廢棄物有關的大氣環境問題是 ( )
a.酸雨 b.大氣保溫(溫室)效應
c.臭氧層空洞 d.揚塵
5.實施清潔生產后,該廠 ( )
a.實現了無廢棄物排放 b.生產重點轉向對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c.隔斷了與其他工廠的工業聯系
d.從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據專家預測,因全球變暖世界海平面到21xx年將升高40-50厘米。下圖為“我國某地區海陸過渡地帶示意圖4-2-5”。回答6~7題(,江蘇,4分)
圖4-2-5
6海平面上升對該地帶的影響有( )
a.加劇農田土壤鹽堿化 b.灘涂面積減少
c.淹沒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7.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有( )
a.臭氧層破壞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讀“某日洛杉磯幾種污染物濃度日變化圖”,根據“光化學煙霧”的相關知識回答8~10題(,合肥質檢,2分)
8.“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污染物是( )
a.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b.硫氧化合物和臭氧
c.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 d.碳氫化合物和臭氧
9.關于“光化學煙霧”及該日污染物濃度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7點左右co和no濃度達到最大值,且no的濃度大于co的濃度 b.o3濃度的日變化與氣溫的日變化相一致
c.“光化學煙霧”污染物的濃度與交通流量的日變化有關
d.午夜時分各種污染物的濃度最低
10.關于洛杉磯“光化學煙霧”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北緯40°~60°之間,常年受西風影響
b.與太陽輻射中的紅外線輻射關系密切
c.冬季發生“光化學煙霧”的可能性大于夏季
d.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夏季是“光化學煙霧”發生的高頻季節
二、非選擇題
1.根據下表4-2-5和圖4-2-6,回答問題。
溫室氣體 工業化之前濃度(1970—1980年) 現在濃度(1990年) 年增量 在大氣中衰變時間(年)
co2 2.8×10-6ml/l 2.8×10-6ml/l 1.6×10-6ml/l 50—200
甲烷 7.9×10-7ml/l 1.72×10-6ml/l 1.5×10-8ml/l 10
n2o 2.88×10-6ml/l 3.10×10-4ml/l 8×10-7ml/l 150
氟里昂11 0 2.80×10-4ml/l 1.0×105ml/l 65
氟里昂12 0 7.0 2.8×10-6ml/l 130
表4-2-5
圖4-2-6
(1)氟氯烴化合物含量增加使氣候變暖的原因有 , 。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過程有: , 。
(3)請你提出為避免溫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的災難性后果,人類主要應采取哪些針對性措施 。
(4)表格中co2濃度的變化會使圖2中c部分 (增大或縮小)。
(5)表格中的氟里昂的變化會使圖2中a部分 (增大或縮小)。
2.圖2l為“195l~xx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受沙塵暴影響強度比例統計圈”。讀圖回答下列問題。(,江蘇,10分)
(1)我國北部受沙塵暴影響強度的空間分布特點是_____ 。
(2)北京市受沙塵暴影響的強度總體上為__度。我國北部的沙塵暴多發生在___季,主要因為該季節我國北部地區氣候___,植被稀少,且常有______天氣系統活動,風力強勁。
(3)首鋼集團的搬遷使北京市的大氣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首鋼搬遷所運用的主要環境管理手段是(填選項字母)___。
a.行政手段 b.法規手段 c.經濟手段 d.教育手段
(4)為貫徹“綠色奧運”理念,你認為進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氣環境質量應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及剖析:
一、1.a剖析:鋼鐵工業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等能源,從而需要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限制溫室氣體大量排放的情況下,鋼鐵工業必然受得的沖擊最大。
2.b剖析: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因此與之有關的應是碳市場。
3.d剖析:全球氣溫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狀況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區氣溫都在上升。全球氣候變暖會影響整個水循環過程,可能使蒸發加大,改變區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極端異常事件的發生,導致洪澇、干旱災害的頻次和強度增加,以及地表徑流發生的變化。氣候變暖會使我國西部山區的冰川加速融化,導致冰雪總量銳減。
4.b剖析:意在使學生認識到工業生產排出的廢氣除產生一般意義的環境污染外,還會產生全球性的大氣環境問題。學生如果掌握各種大氣環境問題的成因,結合該廠排出的廢氣,可順利確定答案。
5.d剖析:意在通過實例加深考生對清潔生產的理解,尤其改變考生可能形成的“清潔生產是無污染生產”的認識。正確選項為d。
6.a、b 剖析:據圖可知,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會淹沒耕地,只淹沒坦途,海平面上升會導致部分港口基礎設施被淹沒。
7.b、c剖析: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和毀林。
8.a剖析:“光化學煙霧”是大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而出現的一種大氣污染現象。
9.c剖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的污染物是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從圖中可以看出,氮氧化合物的濃度在白天較高,尤其是早晨最高,這顯然與一日內的交通流量的日變化有關。
10.d剖析: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空氣水平流動性差,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洛杉磯干熱的夏季,太陽輻射強烈,因此易發生“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與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有關。
二、1.(1)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氟氯烴強烈吸收地面的紅外線。(2)植物的光合作用;水體的溶解(巖石的風化)(3)減少和停止含碳燃料的使用,大力開發新能源,保護現在森林,大力植樹造林。(4)增大(5)縮小
2.(1)由西向東逐漸減弱 (2)輕;春;干燥(少雨);冷鋒 (3)a
(4)改善能源結構;控制廢氣排放;植樹造林;加強風沙源地區的生態建設。
環境問題 篇11
【教學目的】
1.結合實例了解環境問題的表現,以及環境問題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點;
2.通過對環境問題產生、發展、變化過程的考察,理解人與環境關系的變化,正確認識環境的作用,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
3.認識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及其嚴重后果,提高對環境問題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
(1)人類與環境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這是本單元知識的基礎.重點要落在當人類對環境施加的影響超過一定的程度,這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即人類對環境的反作用。
(2)通過實例,使學生了解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現。
(3)通過對不同地區經濟結構、產業政策和環境政策的分析,引導學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區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的差異。
【教學難點】
(1)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的內涵。
(2)一個地區的環境問題有可能影響到其他地區甚至全球。
【教學方法】
學生活動討論法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搜集、閱讀世界九大公害的資料;調查本地區主要的環境問題。
提問: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有哪些?
根據收集資料舉例說明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后果?
學生活動:介紹收集的環境問題及其表現。
提問:本地區有哪些存在的環境問題?同周邊地區(城市或農村)相比有哪些不同?
學生活動:匯報調查情況
提問:讀“環境問題案例”圖,分析全球環境問題的分布。工業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地區面對的環境問題有何差異?
討論:哪些原因造成這種差異?哪些環境問題會影響到全球范圍?思考人與生存的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
閱讀資料:人與自然關系不同發展階段的分類和特點
比較項目
史前文明
農業文明
工業文明
后工業文明
時間段
公元前200萬年~公元前1萬年
公元前1萬年~公元18世紀
公元18世紀~今
信息革命之后(近40年)
生產模式
從手到口
簡單技術和工具
機械化生產
高科技
經濟發展特質
采食漁獵
自給自足
商品經濟
協調經濟
人與自然的關系
依附自然,對環境無破壞、干擾
半依附,環境緩慢退化
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嚴重
認識到人與自然要協調發展
提問:讀圖“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和以上材料,討論該如何看待人與環境的關系?
環境問題 篇12
教學過程 :
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學內容為線索,相關內容組分別進行成果交流,由于每個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學內容,所以這個過程是一個共同分享成果的過程。在交流中,獲得對全部知識的進一步了解,教師則當好引導者和組織者,有計劃的推進教學內容。
第一步:對環境及其要素進行分析。
讓同學們根據自己小組討論的結果說明有關環境及要素,由于這一問題地理課中曾經涉及,大家很快達成共識,而且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大體歸納出以下結構圖:
第二步:對環境問題及其表現進行分析。
同學展示有關環境問題具體表現的材料(經篩選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據統計,1994年全國廢氣排放量11.4萬億立方米,廢氣中煙塵排放量1414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萬噸。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的大氣質量普遍較差,全國五百多個城市中,達到國家一級準的不到1%。北京、沈陽、西安、上海、廣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嚴的城市之列。
材料2:2001年1月30日,羅馬尼亞西北部一個金礦污水沉淀池發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廢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薩河。據悉蒂薩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標800倍,受污染水流經之處,所有水生生物幾乎全部迅速死亡。
圖片
材料3:觀看錄像《造紙廠、化工廠排污造成大量漁業損失》。
歸納:污染環境——向自然環境任意排放廢棄物。
材料1:
我國森林資源約為18.69億畝,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為1.68畝,相當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據測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產品的價值僅為其全部價值1/4,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價值則為3/4。
圖片
歸納:破壞環境——不適當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第三步:對環境問題的危害進行分析。
材料1:
觀看錄像:內容大概:《寂靜的春天》成為一部暢銷書,書中描寫農藥噴灑,影響到鳥類的生存,同時它們的食物鏈也影響到人類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種或每15分鐘有一種物種從地球上永遠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們還不行動起來,阻止人為地對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萬種物種處于死亡的威脅中。
展示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圖片中的一切說明了什么?
學生討論分析并得出結果:環境問題使生態平衡受到破壞。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一—威脅生態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時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爾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儲氣罐閥門破裂,45噸左右的毒氣泄漏。正在熟睡的人們被毒氣熏得難以忍受,搖晃掙扎想跑出毒霧籠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驚慌。當場就使該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醫院。最終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觀看錄像:內容大概—不同工礦企業所排放的廢棄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響江水,也影響市容衛生,并威脅著人類健康。
展示圖表: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二—危害人類健康。
材料5:
我國的石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噸,居世界第49位。有人預計,按目前的開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儲量。照此下去,我們當代人吃子孫飯,后人將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連生存都成問題,何以談發展!
圖片展示:《無節制的開采石油》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三—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同步并行嗎?
討論情形:
學生甲講了“殺雞取卵”的故事,認為無節制的開采將會制約經濟的長遠發展,試圖說明不注意環境保護就會阻礙經濟發展,所以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同步進行。
學生乙舉例:德國森林面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內設立了大面積的天然林保留地,嚴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樹木,每年卻從周邊鄰國進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這種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窮水盡的做法,并非經濟和環保的同步發展,由此認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發展。
學生丙發言:現在我們常聽到把開發西部旅游作為帶動西部經濟發展的一條途徑,而且確實有很多生態旅游區的開發同時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這說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師簡單歸納并概括本節課知識點。
用結構圖表示如下:
教案點評:
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學內容為線索,相關內容組分別進行成果交流,在交流中,獲得對全部知識的進一步了解,教師則當好引導者和組織者,有計劃的推進教學內容。
環境問題 篇13
第二框人口問題
教學重點:
1、我國面臨的嚴峻人口形勢。
2、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教學難點 :人口問題已成為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大問題。
本框的內容是社會的熱點問題,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在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從問題出發,通過情景設置──討論啟發──交流展示學習模式,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對人口形勢的正確認識。
教學方法:情景設置──討論啟發─交流展示教學模式
圖片:春運期間北京火車站一幕。導入 新課。
情景設置第一組:(配合課件依次出現)
1、中國與主要發達國家人口比較柱狀圖
2、我國五次人口普查圖表和我國人口增長示意圖
3、展示書上P61—62頁的資料
4、我國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圖及與世界發達國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較圖。
5、我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及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比較。
6、我國60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預測表。(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
7、中國人口分布的圖表
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分擔一個問題,小組討論后,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討論題目是:每個情景分別反映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是什么?
情景設置第二組:
1、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與世界發達國家比較圖
2、環境破壞的漫畫
3、城市垃圾包圍居民生活圈
4、中國與世界教育經費對比圖
5、新增人口消耗的圖表
6、北京人才招聘會
提問:以上情景說明什么問題,你對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學生分成小組討論,然后在全班匯報交流
得出:人口過多過快增長制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說說我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人口政策?
人口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因此必須從可持續發展高度看待人口問題;人口問題又是世界性問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大問題,必須從整個地球,全人類的高度認識人口問題。
為此我們的口號是:關注地球!關注社會!關注未來!關注人類
環境問題 篇1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環境、環境問題等基本概念,認識環境問題的嚴重危害,從而意識到保護環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訓練學生歸納、演繹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覺悟目標:通過教學增強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從而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爭當環保小衛士。2、教學重點:嚴重的環境問題3、教學難點 :環境問題的危害性4、教學用具:掛圖5、教學方法:三動式二、教學設計 課前老師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引出課題,拉近了師生距離,營造出民主、開放、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課堂中朗讀比賽,地球診所的活動,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了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強烈的學習動機;課后行動的布置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知行統一的效果。三、教學過程 [課前行動]師:同學們都很喜歡聽流行歌曲,是不是?(是!)今天我來給大家唱一段我國古老的流行歌曲,好不好?(好!)不過在唱歌前我想提個小小的要求:現在聽歌星唱歌得掏錢買票,我不是歌星,當然不要大家買票,但是希望大家能積極思考、踴躍回答我的提問,可不可以?(可以!)……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要是有人來問我,這是什么地方?我就驕傲地告訴他,這是我們的家鄉……下面請同學們回答幾個問題:這首歌描寫的是什么風光?(草原風光!) 長期生活在鋼筋加水泥的城市中的你們喜歡這個地方嗎?(喜歡!)為什么?(因為這里的空氣清新,視野開闊……總之,環境很美!)那么,什么是環境?什么是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是怎樣產生的?環境問題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和探討的內容。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快速瀏覽課本……(板書)[課堂互動]師:什么是環境?(板書)生:師:環境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構成環境的因素有很多,同學們能否說一說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環境和環境要素?生:師: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場所,同時又是人類利用和改造的對象,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著重大的影響。特別是18世紀中葉,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后,工業污染加重,森林面積銳減,臭氧層被破壞,能源近乎枯竭,使人類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那么,什么是環境問題呢?(板書) 生:閱讀課本上的材料,談談我們課本上講述了哪些環境問題?在我們周圍還存在哪些環境問題?生:師:這些環境問題概括起來表現在哪些方面?(板書)生:師:剛才同學們講述的眾多環境問題表明環境問題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鐘。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朗讀比賽,全班分為三個組,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參加,注意朗讀的語調和感情,請聽課的老師做評委。(評比)從朗讀中同學們是否感受到了地球在痛苦地呻吟,憤怒地吶喊?環境是世界的,無國界的,環境破壞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因此,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任何一個地球人都必須對世界環境問題承擔責任,都應當關注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出示材料)(偉大導師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同學們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板書)生:師:由此可見,環境問題的真正幕后者是我們人類,我們不能不為之汗顏!瑞典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布倫特蘭夫人說:“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是人類面臨的除核戰爭以外的最重大的問題。”那么,環境問題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呢?(出示材料)這些材料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在我們周圍有類似的環境問題嗎?(板書)生:師:環境問題給人類造成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值得欣慰的是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世界上許多國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都采取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一個明證。什么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呢?生: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但是,長期以來,人們為了發展經濟,為了眼前的利益,竟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對資源和環境進行掠奪性的開發,使我們后代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威脅,這是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違背的。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活動。首先請我班最具有表演天賦的同學上來根據我設置的情景進行一個表演。我們地球診所來了一位病人,他將向各位醫生講述他的病情……(我正處于青壯年時期,可是頭發越來越稀少,嗓子也不好使,經常咳嗽發燒,有時喘得上氣不接下氣,有時熱得大汗淋漓,有時凍得手腳破裂,皮膚經常騷癢難忍,有時還長出青春豆。)下面請地球診所的各位醫生為病人找出病因并開出治病的良方。生:師:同學們都是良醫,病因找得準,藥方也開得很不錯。從剛才這位同學的表演可以看出,我們的地球已病得不輕了,作為地球的主人,我們能看著他坐以待斃嗎?(不!)那么,我們將如何行動起來呢?生:師:相信在我們這些環保小衛士的努力下,我們的地球會越來越健康,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美! [課后行動]最后,請同學們利用假期時間考察周邊的環境狀況,并給相關部門寫一封信,提出自己的建議。四、板書設計 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1、環境含義(略)2、環境問題(1)含義(略)(2)表現①任意排放廢棄物,污染環境②不合理開發利用,破壞環境3、環境問題的產生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結果4、環境問題的危害(1)威脅生態平衡(2)危害人類健康(3)直接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 篇15
第一框題: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1)識記環境要素的內容和環境的含義。
(2)理解環境問題的含義和具體表現。
(3)理解環境問題的危害。
2、能力目標:
通過為學生設置問題情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具體的環境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3、思想覺悟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環境問題強烈的危機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
1、環境問題的含義和表現。
2、環境問題的危害。
[教學難點]:
1、環境問題威脅生態平衡。
2、環境問題直接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方法]:
1、啟發式:引導學生挖掘、分析有關環境問題的事例,啟發學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識點。
2、討論法:通過觀看有關環境的錄像,引導學生討論相關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創造情緒情景,激發學生的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播發自拍錄像《美麗的珠海》約3分鐘)
師:珠海是我國著名的海濱花園城市,一向以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聞名于世,環境質量始終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以及“中國旅游勝地40佳”、“全國園林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國家環保局確定為全國首批生態示范試點區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榮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稱號。但是,老師卻在擔心,這些美好的東西會漸漸離我們遠去。同學們能否猜想一下。老師為何會有這種擔心呢?
生:(帶著好奇的想法討論)
師:看來,同學們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樣的。事實上,老師的擔心已開始應驗:(多媒體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侶路”、“聞名全國的白藤湖農民度假村”;2、被破壞的“珠海市鳳凰山綠化帶”、“白蓮洞的自然與人工植被”等)。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在珠海,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藍的天空,充足的陽光,已漸漸成為人們的奢望,人類正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個問題。
二、新課傳授:
多媒體投影(幻燈片1):課題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課第一節
一、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1、人類環境
(1)什么是環境?
師:注意畫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過的。(提問學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過的有城市、銀都酒店、珠海圓明新園、體育中心、格力集團、佳能公司、學校等等。
師:同學們能否談一談,以上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關系?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結)
師:沒錯,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正是這些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環境。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二60頁,把“環境”的含義劃下來,并齊聲朗讀一遍。
師:除了我們剛才列舉過的一些環境要素之外,還有哪些環境要素?具體又是如何分類的?(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自然環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構成的環境)
(2)分類:按構成要素可分為
社會環境(由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構成的環境)
師:同學們思考一下,自然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表現在哪里呢?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師:請大家來判斷一下,這些環境要素屬于哪一類?(出示投影片):
(1)、肇慶鼎湖山森林自然保護區;(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圓明新園;(4)、斗門縣白焦鎮某村
(學生相互討論,但不能說出統一答案)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61頁,仔細看書,然后再判斷。
(自然保護區、自然遺跡這些要素雖然有著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卻是人們有意識地創造和保留下來的,所以,他們也是社會環境。)
師:回答準確!還有一個問題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平時經常說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從哪個角度對環境要素進行分類的呢?
————這是從人類對環境要素的依賴和利用程度上進行分類的
生活環境
按利用、依賴程度可劃分為
生態環境
師:在這兩類環境要素中,人們對生活環境的依賴、利用的程度怎樣?(更高、更直接。)
師(小結過渡句):環境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應該像珍愛生命一樣去愛護它。但長期以來,人類都以征服自然作為理想,這種理想終于在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后逐漸得以實現。但同時,由于人口劇增和人類對自然掠奪式的開發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氣海洋污染,森林面積銳減的嚴重的環境問題。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個內容:
2、環境問題
師:究竟什么是環境問題呢?
師:同學們看書62頁,把環境問題的概念找出來。(投影)
環境問題——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師:從這個概念里,同學們能否看出,環境問題主要有哪兩種表現?
(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
多媒體投影(幻燈片5)
環境污染
(1)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環境破壞
(2)當今世界十大環境問題:
a、厄爾尼諾現象;b、土地沙漠化與土壤流失;c、森林銳減;
d、水資源危機,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發生長期斷流現象;
e、物種滅絕;f、“溫室效應“明顯;g、酸雨污染,日漸普遍;
h、臭氧層遭到破壞,與日俱增;
i、有毒化學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現嚴重污染;
j、垃圾成災,礦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類如今生活的環境。
師:課文第62頁的三段材料分別說的是什么環境問題?旁邊的插圖又表現什么環境問題?
師(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第一段材料說的是大氣污染問題;第二段材料說的是水資源危機問題;第三段材料說的是耕地質量差、耕地銳減、耕地流失的問題。而旁邊的插圖表現的是嚴重的缺水問題。
師:同學們再分析這些材料,看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是怎樣造成的?
(環境污染是人類任意向自然環境排放廢棄物引起的;而環境破壞是由于人類不適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引起的。)
師:為了減少這些令人痛恨的現象,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學生展開討論)
師(總結歸納):剛才有同學提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建議非常好。是的,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我們的生活、生存環境。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恩格斯
師:的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3、環境問題的危害
(1)、威脅生態平衡。(投影)
師:這是環境問題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危害。我們知道,在自然環境中,動植物種類和數量要保持相對穩定;另外,像空氣、陽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環境也要保持相對穩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態平衡。如果環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壞,就會威脅和破壞這種平衡。
多媒體投影(幻燈片8):彩圖“小鳥的悲哀”
師:這幅圖說明了什么呢?(啟發學生分析生物間的平衡)
(濫砍濫伐森林樹木危及鳥類的生存。)
師:對。一種物種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響到其它物種的生存,就會破壞生態平衡。
師:大家再仔細思考一下,森林破壞是否只會影響其它物種的生存呢嗎?請同學們看課文第63頁的插圖,為什么長江也說自己是黃河呢?(啟發學生分析非生物之間的平衡)
(學生相互間進行討論)
師:這兩幅圖都說明了同樣的一個問題,環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壞和污染,就會威脅和破壞生態平衡,并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這也就是環境問題的危害性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師:假如我們學校食堂的飲用水被污染了,同學們最擔心的是什么?
師:對。環境問題還會危害人類的健康。
(2)、危害人類的健康(投影)
師:那位同學能舉出這方面的例子來?
(學生舉例略)。
師: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具有影響范圍大,接觸時間長,潛伏時間久等特點。嚴重的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是毀滅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護好環境。
(3)、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投影)
材料:環境污染給我國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每年高達680億元,相當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損失。進入90年代,全國鄉鎮企業一年排放工業廢水18億噸,工業廢氣122億立方米,工業廢渣115億噸。我國已經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魚蝦絕跡,遭受“三廢”污染的農田面積已達15億畝。長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達7億噸,相當于500多萬畝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兩岸嚴重污染的土地面積達70%。淮河流域的污染極為嚴重,群眾為此編成順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師:如果這樣下去,會產生什么后果?
(學生自由討論)。
師:我們知道,人類的發展主要是指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在環境中進行的,環境既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又是其制約因素。而經濟的發展又是以環境、資源為基礎的。
師:自1987年由聯合國發起的“世界環境和發展大會”后,各國為此都在進行一種適應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戰略。同學們請看書第65頁,能否說出是什么戰略?
(學生看書)
————可持續發展戰略(投影)
師: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學生思考)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條件是:(投影)
————經濟和社會發展要與人口、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
師:這幅漫畫反映的是什么內容?它說明什么問題?
師(學生討論后,教師分析):漫畫提到的“可持續發展”實際是野蠻的“持續開發”,它使人類失去的絕不僅僅是一片廣沃的森林資源,而是繼續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和潛能,它所帶來的必然是生態平衡的破壞,自然資源的枯竭和人類發展的終止。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瀏覽多媒體幻燈片,看誰能簡單地概括出我們今天所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生概括)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新課:
師:漫畫所表現的是環境問題的哪一方面?這一類環境問題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學生觀看漫畫后做出回答)
五、課后作業:
調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區周圍存在的環境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設計一些好的措施。
環境問題 篇16
:
第五課 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
第一框題: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教學目標 ]:
1、 認知目標:(1)識記環境要素的內容和環境的含義。
(2)理解環境問題的含義和具體表現。
(3)理解環境問題的危害。
2、 能力目標:
通過為學生設置問題情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具體的環境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3、 思想覺悟目標:
在教學過程 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環境問題強烈的危機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
1、 環境問題的含義和表現。
2、 環境問題的危害。
[教學難點 ]:
1、 環境問題威脅生態平衡。
2、 環境問題直接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方法]:
1、 啟發式:引導學生挖掘、分析有關環境問題的事例,啟發學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識點。
2、 討論法:通過觀看有關環境的錄像,引導學生討論相關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 創造情緒情景,激發學生的責任感。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播發自拍錄像《美麗的珠海》約3分鐘)
師:珠海是我國著名的海濱花園城市,一向以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聞名于世,環境質量始終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以及“中國旅游勝地40佳”、“全國園林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國家環保局確定為全國首批生態示范試點區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榮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稱號。但是,老師卻在擔心,這些美好的東西會漸漸離我們遠去。同學們能否猜想一下。老師為何會有這種擔心呢?
生:(帶著好奇的想法討論)
師:看來,同學們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樣的。事實上,老師的擔心已開始應驗:(多媒體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侶路”、“聞名全國的白藤湖農民度假村”;2、被破壞的“珠海市鳳凰山綠化帶”、“白蓮洞的自然與人工植被”等)。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在珠海,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藍的天空,充足的陽光,已漸漸成為人們的奢望,人類正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個問題。
二、新課傳授:
多媒體投影(幻燈片1):課題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課第一節
一、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1、人類環境
(1) 什么是環境?
師:注意畫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過的。(提問學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過的有城市、銀都酒店、珠海圓明新園、體育中心、格力集團、佳能公司、學校等等。
師:同學們能否談一談,以上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關系?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結)
師:沒錯,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正是這些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環境。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二60頁,把“環境”的含義劃下來,并齊聲朗讀一遍。
師:除了我們剛才列舉過的一些環境要素之外,還有哪些環境要素?具體又是如何分類的?(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自然環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構成的環境)
(2)分類:按構成要素可分為
社會環境(由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構成的環境)
師:同學們思考一下,自然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表現在哪里呢?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師:請大家來判斷一下,這些環境要素屬于哪一類?(出示投影片):
(1)、肇慶鼎湖山森林自然保護區;(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圓明新園;(4)、斗門縣白焦鎮某村
(學生相互討論,但不能說出統一答案)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61頁,仔細看書,然后再判斷。
(自然保護區、自然遺跡這些要素雖然有著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卻是人們有意識地創造和保留下來的,所以,他們也是社會環境。)
師:回答準確!還有一個問題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平時經常說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從哪個角度對環境要素進行分類的呢?
————這是從人類對環境要素的依賴和利用程度上進行分類的
生活環境
按利用、依賴程度可劃分為
生態環境
師:在這兩類環境要素中,人們對生活環境的依賴、利用的程度怎樣?(更高、更直接。)
師(小結過渡句):環境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應該像珍愛生命一樣去愛護它。但長期以來,人類都以征服自然作為理想,這種理想終于在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后逐漸得以實現。但同時,由于人口劇增和人類對自然掠奪式的開發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氣海洋污染,森林面積銳減的嚴重的環境問題。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個內容:
2、環境問題
師:究竟什么是環境問題呢?
師:同學們看書62頁,把環境問題的概念找出來。(投影)
環境問題——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師:從這個概念里,同學們能否看出,環境問題主要有哪兩種表現?
(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
多媒體投影(幻燈片5)
環境污染
(1) 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環境破壞
(2) 當今世界十大環境問題:
A、厄爾尼諾現象; B、土地沙漠化與土壤流失; C、森林銳減;
D、水資源危機,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發生長期斷流現象;
E、物種滅絕; F、“溫室效應“明顯; G、酸雨污染,日漸普遍;
H、臭氧層遭到破壞,與日俱增;
I、有毒化學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現嚴重污染;
J、垃圾成災,礦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類如今生活的環境。
師:課文第62頁的三段材料分別說的是什么環境問題?旁邊的插圖又表現什么環境問題?
師(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第一段材料說的是大氣污染問題;第二段材料說的是水資源危機問題;第三段材料說的是耕地質量差、耕地銳減、耕地流失的問題。而旁邊的插圖表現的是嚴重的缺水問題。
師:同學們再分析這些材料,看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是怎樣造成的?
(環境污染是人類任意向自然環境排放廢棄物引起的;而環境破壞是由于人類不適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引起的。)
師:為了減少這些令人痛恨的現象,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學生展開討論)
師(總結歸納):剛才有同學提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建議非常好。是的,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我們的生活、生存環境。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恩格斯
師:的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3、環境問題的危害
(1)、威脅生態平衡。(投影)
師:這是環境問題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危害。我們知道,在自然環境中,動植物種類和數量要保持相對穩定;另外,像空氣、陽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環境也要保持相對穩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態平衡。如果環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壞,就會威脅和破壞這種平衡。
多媒體投影(幻燈片8):彩圖“小鳥的悲哀”
師:這幅圖說明了什么呢?(啟發學生分析生物間的平衡)
(濫砍濫伐森林樹木危及鳥類的生存。)
師:對。一種物種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響到其它物種的生存,就會破壞生態平衡。
師:大家再仔細思考一下,森林破壞是否只會影響其它物種的生存呢嗎?請同學們看課文第63頁的插圖,為什么長江也說自己是黃河呢?(啟發學生分析非生物之間的平衡)
(學生相互間進行討論)
師:這兩幅圖都說明了同樣的一個問題,環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壞和污染,就會威脅和破壞生態平衡,并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這也就是環境問題的危害性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師:假如我們學校食堂的飲用水被污染了,同學們最擔心的是什么?
師:對。環境問題還會危害人類的健康。
(2)、危害人類的健康(投影)
師:那位同學能舉出這方面的例子來?
(學生舉例略)。
師: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具有影響范圍大,接觸時間長,潛伏時間久等特點。嚴重的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是毀滅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護好環境。
(3)、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投影)
材料:環境污染給我國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每年高達680億元,相當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損失。進入90年代,全國鄉鎮企業一年排放工業廢水18億噸,工業廢氣1 22億立方米,工業廢渣1 15億噸。我國已經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魚蝦絕跡,遭受“三廢”污染的農田面積已達1 5億畝。長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達7億噸,相當于500多萬畝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兩岸嚴重污染的土地面積達70%。淮河流域的污染極為嚴重,群眾為此編成順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師:如果這樣下去,會產生什么后果?
(學生自由討論)。
師:我們知道,人類的發展主要是指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在環境中進行的,環境既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又是其制約因素。而經濟的發展又是以環境、資源為基礎的。
師:自1987年由聯合國發起的“世界環境和發展大會”后,各國為此都在進行一種適應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戰略。同學們請看書第65頁,能否說出是什么戰略?
(學生看書)
————可持續發展戰略(投影)
師: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學生思考)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條件是:(投影)
————經濟和社會發展要與人口、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
師:這幅漫畫反映的是什么內容?它說明什么問題?
師(學生討論后,教師分析):漫畫提到的“可持續發展”實際是野蠻的“持續開發”,它使人類失去的絕不僅僅是一片廣沃的森林資源,而是繼續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和潛能,它所帶來的必然是生態平衡的破壞,自然資源的枯竭和人類發展的終止。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瀏覽多媒體幻燈片,看誰能簡單地概括出我們今天所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生概括)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新課:
師:漫畫所表現的是環境問題的哪一方面?這一類環境問題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學生觀看漫畫后做出回答)
五、課后作業 :
調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區周圍存在的環境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設計一些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