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教案
指導思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被稱為新課程教學的三維目標。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教學就是要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實現“書本世界和學生生活世界以及心靈世界的有機溝通”,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本節課就是以學生熟悉的被稱為“萬物之本”的土地為題,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保護的措施等,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擴展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正確的人地觀,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土地資源 的利用類型和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初步理解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差異的形成原因。 2.從生活、生產實例出發,使學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3.使學生充分認識“土地是立國之本”,培養學生的資源保護意識,樹立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資源觀。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了解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及基本特點。難點:通過分析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帶來的嚴重后果,對學生進行國土資源的國情國策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準備學生:分組搜集有關土地利用的資料圖片教師: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設計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人和土地的關系,就好像魚和水的關系一樣,土地撫育著人類,從古至今有多少人贊美土地,歌頌土地。你能舉例來說明嗎?(或者直接利用課本中的小詩導入) 學生:小組交流,組長匯報(詩歌、故事、圖片等) 教師:同學們,我們對土地的贊美真是說不盡、道不完,那么你對土地知道多少呢?課堂活動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師:多媒體出示山地林區、草原牧區、平原耕 作區、城市建筑區的景觀圖(無多媒體條件的學校也可直接利用課本插圖)
學生:討論四幅景觀圖中土地自然環境和條件的差異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區──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設用地。
教師:我們是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狀況來劃分的,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
學生:爭做“土地專家”。聯系已學過的中國地形、氣候的有關知識,評價我國土地資源對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和不利條件(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也可加入到一個小組內參與討論)。教師:我國國土遼闊,土地資源總量豐富,而且土地利用類型齊全。這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業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少,而且各類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盡合理。教師:多媒體出示圖3.7“部分國家人均耕地的比較”和圖3 8“我國土地利用類型的構成” 學生:讀圖討論,我國土地資源的構成有何特點?(注意比較各種土地利用類型所占的百分比) 教師總結:我國土地資源的構成特點可概括為“兩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學生:自學“閱讀材料”,進一步了解我國耕地的后備資源狀況,初步樹立土地資源的危機感。教師:我國各類土地資源,不僅構成比例不合理,而且還分布不均。那么我們怎樣才能 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