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精選13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游子吟》這首詩的意思。
2.通過創設情境,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
3.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懂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母親的恩情。
教學重點:理解《游子吟》感受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
教學難點: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伴隨著歌曲《游子吟》走進課堂。
1.師引導:每天為我們整理衣物的是誰,為我們洗衣做飯的又是誰呢:(母親)是啊,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
師:母親是多么親切的字眼,(板書:母親)
師:提起母親,你能想到那些詞語.(善良,勤勞,偉大,骨肉之情,痛癢相關,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我們真想把世界上最美麗的詞語送給我們的母親。千百年來,什么都在改變,不變的只有這濃濃的母愛。每個孩子都沐浴著這偉大的母愛成長著,生活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第9課,進一步體會并記住母親的恩情吧!
2. 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邊寫邊解:母親的恩情就是指那無私的愛)深情地讀出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會母親的恩情。
師:是呀,母親的恩情孟郊一直銘記在心,他把對母親的敬愛與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這首詩里,讓我們師生齊讀這首小詩。
大家都有詩人的氣質,慢慢地,緩緩地,讀出了詩的味道。從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是呀,就因為有一次孟郊要遠行,母親對兒子的關愛令他難忘,他才寫成了這首小詩。
1.讓我們快樂地來自學課文的1、2自然段,討論交流: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親對兒子的關愛?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溫馨提示:交流可以這樣說:我劃下的句子是_______,我從中體會到——)
2.全班交流:
a、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學生談體會](看圖:看母親正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著。你們知道母親為什么要這樣一針針一線線地縫呢?(在古代,有一種民間風俗,家里有人出遠門,母親或妻子為出門人做衣服,做得針腳細密,人就會早早歸來,反之回來得就晚。母親把針腳縫得細密,就是希望讓兒子早日歸來。)
所以,雖然,油燈昏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可——(讀這句)
孟郊即將遠行,母親將自己的不舍、盼望全縫進了衣服,所以——(指導朗讀這句。)
b、他想:孩子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生談)
讓我們用聲音讀出母親的擔憂吧。(讀這句)
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呀。母親的關愛還從哪句看出來?
c、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你感受到了什么?)
縫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親又早起送兒子到村外。誰來當這位萬分不舍的母親?(一句話一顆心,這就是母親的叮嚀,誰再來讀?我聽出了母親多想讓兒子早些回家,這就是母親的囑托。是呀,千言萬語就匯成了一句話:齊讀)
是呀,聽著這叮嚀這囑咐,孟郊已經說不出話,只是(齊讀)
孟郊望著母親的白發,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現在你就是孟郊,你在想什么?(多懂事的孩子;多體貼的郊兒)
母愛就是這樣偉大而又平凡,母親深夜縫衣,清晨送兒,她的愛就體現在那些細微的事情上。50歲的孟郊難忘這一幕幕,不由地寫下了這些的詩句:(齊讀)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3.帶著母親的叮囑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萬千,自己大聲朗讀第三自然段,用“——”劃出孟郊看到的,用“﹏﹏”劃出想到的。
a、看到:太陽出來了,路邊的小草更顯得生機勃勃。指圖:小草長得很茂盛,這就是“生機勃勃”。
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孟郊想到了什么?(學生交流) 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你又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孟郊觸景生情,寫下了這句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愛就是——(引讀)母親的恩情。
母親的恩情我們永遠報答不了,也永遠銘記在心。孟郊更是如此。他把自己的對母親的敬愛和懷念都凝聚在了這首詩里。
(集體配樂朗讀《游子吟》)
4.同學們,在我們再跟隨孟郊回到臨行前的那一夜。
夜深了,煤油燈忽明忽暗,母親揉揉酸澀的眼睛,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兒子的衣服,女生動情地說—— (齊背《游子吟》)
師:清晨,母親送兒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還不住的叮嚀早回來,男生真情地說——(齊背《游子吟》)
這就是生活中那細微的母愛。在災難來臨時,母愛卻是偉大而沉重的。在汶川大地震來臨時,我們看到了這樣一位母親:
早已沒有呼吸的她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趴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身體被壓得變形了。救援人員們發現她身下還有一個3、4個月大的孩子,孩子在母親的保護下依然睡得很香甜。孩子身上的手機上有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觀看那個被母親用生命救下來的孩子的圖片)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救援人員,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播放背景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
三、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1.這就是我們的母親呀,在災難面前毫不退縮,把生的希望留給我們。此時此刻,你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媽媽,有哪些事情令你難忘,你又想對自己的媽媽說些什么?(生自主交流)
2.古往今來,贊美母親的詩句數不勝數(出示幾個贊美母親的詩句)指導朗讀。
四、教師總結:
同學們,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此時讓我們面對著我們的爸爸媽媽,深深的鞠上一躬,道一聲:“爸爸媽媽,謝謝了。”父母的恩情我們永遠都報答不了,讓我們做一個體貼父母,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吧!
五、課后作業布置:
1、深情地背《游子吟》給媽媽聽。
2、積累贊美母親的詩句,在班內交流。
板書設計:
永遠銘記
母親的恩情
報得三春暉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借唐代詩人孟郊一首詩演繹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詩歌意境的展現,詩歌是故事的凝聚詩文交融,更讓人體到母親恩情的珍貴。課文前半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詩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體寫母親的恩情及孟郊對母親的感念。從內容上說這是一個故事,有時間、地人物以及事情發生的過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紹《游子吟》一詩的內容及寫作的情況一個感人的故事,一首動人的詩,歌頌了母愛的無私、偉大,激發起人們對母親的感激和報答之情。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二、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掌握一個多音字的讀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三、教學準備:
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說古代的一位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
1、板書:母親的恩情
2、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誼。
(三)初讀指導
1、課文有5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效果。
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和多音字。
報答不了
指名試讀課文。
(四)描紅指導。
1、提示注意點。
2、學生練習描紅。
(五)細讀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孟郊要出遠門,他母親是怎么想的?從哪兒看出母親是在深夜縫衣,從母親手中的針線和衣服上的針腳可以看出一針針一線線地縫。
2、指名讀。
3、這一自然段講了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服。
(六)學習第二自然段。
1、母親送兒子,會說些什么?板書:送兒天天掛念早點回來
2、提示: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當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以后母親每天要承受掛念兒子,盼望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聽了有什么反應呢?他會想些什么呢?(孟郊會想:母親年紀大了,我出門后誰來服侍她?所以傷心得要流淚,眼睛濕潤了)
3、看圖,誰能說說自己對第2自然段內容的體會。
看母子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多么難舍難分!他們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動了。
4、指名讀。
(七)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掛圖,問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讀,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陽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這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這兩個動作和想到母親的慈愛有什么關系?
4、這一節寫了孟郊上路時所見所感。
(八)學習四、五自然段。
1、這首詩是孟郊在什么時候寫的?詩題是什么?孟郊為什么要寫詩?(他不能忘記母親的恩情)
2、誰能讀讀《游子吟》。
3、理解詩歌。
(九)指導背誦。
1、利用板書,引導背誦。
2、分兩個大組,一個背,另一組聽,再交換一次。
3、同桌交替背、聽、互評。
4、指名背誦。
(十)課堂練習。
1、讀句子,寫話。
各人自讀句子,注意“忙著、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說,再寫下來。
忙著——
看到——
2、比一比,組詞。
補摸恩
撲漠思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孟郊身上的衣服,那又又的針腳,心里想,母親對我的不就像這嗎?沐浴著的小草,無論怎樣都不了太陽的啊!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品詞析句理解《游子吟》之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關懷之情。
3、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母恩”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2、師:聽到你們這樣深情的唱,老師就知道你們很熟悉這首歌,這首歌歌名是——《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是一首贊美母愛的歌。唱起這首歌,我們總會想到——親愛的媽媽,想起媽媽對我們的愛,心里非常溫暖、幸福。
3、出示《游子吟》。①老師這兒還有一首描寫母愛的詩歌。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讀讀這首詩?請舉起自信的小手。(讀詩要慢一點兒才能讀出它的詩味。)
②師相機評價。(很有詩人的氣質,讀出了詩的韻味)
③設疑:別看這首小詩只有短短的三句話,可是千古流傳,多少身在遠方的游子吟誦起這首詩都會熱淚滾滾。同學們,對于這首詩你們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想知道的嗎?(生……)
④不懂就問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同學們有這么多的疑問,怎么辦?(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帶著這首詩走進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讀懂這些疑問,讀進孟郊的內心,讀懂這首詩背后的故事。
4、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注意:字不但要按筆順寫準確,而且還要美觀,講究一定的速度。(母親的恩情)
5、深情地讀題。(可一遍遍地讀出深情之味)
二、初讀課文,感知“母恩”
1、出示課件。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生字新詞。現在,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有沒有和他們交上朋友。
2、指名認讀,提出讀詞要求:字音讀準,詞義讀懂。
3、概括課文內容。我們和生字詞交上了朋友,現在我們帶著這些朋友快速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選一個或幾個紅色的詞語說一句通順的話,看看哪個同學最聰明?選的詞語越多越好!(老師可巡視)4、教師小結。現在我們把這幾位小朋友的句子整理一下:孟郊要出遠門,母親為他縫補衣服到深夜。這份恩情孟郊銘記在心,50歲時寫下了一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這就是課文的主要意思。
三、細讀課文,感悟“母恩”
㈠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師:感謝這幾位同學帶領我們重溫了課文內容。那母親的恩情到底體現在哪兒呢?讓我們走進課文,讀懂孟郊的內心。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生交流。(師點撥:你從哪句話中看到了這副情景?透過句子想象背后的畫面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
3、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在油燈下忙著為他縫補衣服。我們來認識一下古時候的油燈。
①指導看圖:認識油燈(古時候沒有電燈,就是用一小碟香油,點上燈芯草,同學們想想這種光明亮不明亮?就像我們停電時用的蠟燭一樣,在這種微弱的燈光下縫補衣服眼睛舒服不舒服?)
②點擊出示句子出示“夜深了……縫著。”(自由讀這句話)
這句話中哪些詞打動了你的心?(根據學生回答,逐一點擊:夜深了,……)為什么?〔“夜深了”,說明已經很晚了,這么晚的時候,我們在干什么?(……)要知道,母親白天還要在田地里干活,回家還要做家務事?勞動了一天累不累?這么累了,晚上還要縫補衣服是多么辛苦啊。這份辛苦打動了你,是嗎?“一針針一線線”說明縫的非常細心、認真。指導學生看圖上的針腳:在這樣昏暗的燈光下,針腳縫得又細又密,挨挨擠擠。是母親的這份認真打動了你〕
③練習感情朗讀:讓我們帶著這些理解,這份感動,讀出母親的辛苦。ɑ誰來試試?b一起讀出你們的感動。
④師:母親啊母親,這么晚了,這么累了,您為什么不停下來休息休息呢?為什么縫得這樣細密認真呢?這里有一個小知識。(出示課件)
⑤生讀后說說知道了什么?(母親希望兒子早點回來。才一針針一線線地縫得這么細密認真)
師:原來母親這么不顧休息,不顧勞累的縫補到深夜,就是希望兒子能早日回家,早日回到自己的身邊。這針針線線縫補的何止是一件衣服,更是編織著對兒子的一份濃濃的愛心。這份愛心就是母親的恩情。
⑥讓我們再讀這句話,讀出母親對孟郊深沉的愛,濃濃的恩。這句話其實就是《游子吟》的哪句詩的意思呢(——臨行密密縫)
4、請同學們快速讀讀第二自然段,說說這時你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5、指名交流。(你從哪句話中讀懂的?)
6、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郊兒……早點回來呀!”
①這是母親送別兒子時說的一句話。一句話,一顆心。這句話又表達了母親怎樣的心情呢(不舍、擔憂、想念、牽掛)(若學生回答不出來,師可引說:郊兒……早點回來呀,不要讓我在家里……)
②能讀好這種心情嗎?(多找幾位學生讀,指導:再想念一些;再擔心一些;再舍不得一些)③師小結:雖然這是一句平淡無奇的話,可是字字句句傾灑著對兒子的關心、牽掛、思念、擔憂。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孩子們,這份擔憂、牽掛就是母親的恩情!也是詩句“意恐遲遲歸”的意思。
7、出示課件:母親的恩情深深打動著孟郊的心,面對一夜之間又多了許多白發的母親,孟郊的眼睛濕潤了。同學們,孟郊的眼睛為什么會濕潤呢?(感動、舍不得)你會含淚說些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說話:會對母親說什么?(舍不得母親。會說:母親,您太累了,快點回去休息吧;您放心吧,我會照顧我自己的,您也要保重身體;為了我,您的白發又多了,我讓您操心了……)(你們真是懂愛、懂情的孩子)帶著這些感受齊讀這句話。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千里相送,終須一別。穿著母親親手縫制的衣服,帶著母親濃濃的恩情,孟郊獨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請一位同學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師可巡視)
2、生交流:①看到了什么景色?(板書:小草)小草長得怎么樣?為什么會生機勃勃(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板書:陽光)如果沒有了太陽的光輝,小草會怎么樣?發揮想象,小草會對太陽說什么?(太陽給了小草生命)
②孟郊由“太陽、小草”觸景生情想到了什么?(出示課件“母親的……嗎?)
a、能不能將這個句子換種說法?(母親的……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
b、為什么說“母親的慈愛”像“春天的太陽的光輝”?他們有什么共同之處?(讓人溫暖)那誰像小草呢?(自己) 小草沐浴著陽光,自己正享受著母愛。
③ 出示句子:“沐浴在春光中的……的恩情啊!”誰能讀出感嘆號的語氣。你們讀懂了這句話的意思嗎?(結合板書,體會意思:我們怎么樣也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啊!是呀,太陽給了小草生命,同樣母親孕育著我們的生命,用甘泉的乳汁哺育我們長大,教會了我們說話,教會了我們走路,默默地關心愛護我們的成長。沒有母親,就沒有我們現在的一切。這份恩情我們怎能報答的了呢?)用《游子吟》里的詩句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可分男女生對讀,讀出小草對太陽的感激之情,讀出我們對母親的感恩之心。)
3、師小結: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為報答母恩,孟郊在40歲的時候,在江蘇省溧陽縣做官,就把母親接到自己的身邊奉養,到50歲寫了這首《游子吟》來感念母親,回報母恩。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傾注著母親的精心呵護,請你們打開記憶的閘門,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母親關愛自己的事情吧!(生互相交流時,師可相機指導;指名交流時,師緊扣“雖是生活中的小事,可在這平凡的小事中體現了母親深深的恩情”)
2、師小結:同學們真幸福,點點滴滴的生活往事見證著平凡而偉大的母愛,其實只要細心發現:母愛無處不在!你打算怎樣回報媽媽呢?(……)同學們說得真好,懂得享受母親的恩情,更懂得如何回報。我為你們的媽媽感到欣慰!
3、配樂朗讀:同學們,這篇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弄懂了嗎?讓我們再現課文情境,回到孟郊出遠門的前一夜,跟隨音樂再讀讀這首詩,好嗎?(夜深了,昏暗的油燈下,勞作了一天的母親揉著干澀的雙眼,捶著酸痛的后背,一針針一線線地為兒子縫補衣服,這是一份比山還高的恩情。請女生動情的說——;清晨,母親送兒一程又一程,不住地牽掛叮嚀,這是一份比水還深的恩情。請男生真情的說——;日出,看到生機勃勃的小草,摸著又細又密的針腳,想到母親的恩情永遠也報答不了。請全班一起深情地說——;讓我們閉上眼睛,想想自己慈愛的母親:生病時的細心呵護、進步時的喜上眉梢、困難時的熱情鼓勵、錯誤時的嚴厲批評……讓我們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真誠地說——)
四、課后實踐,回報“母恩”:孩子們,你們除了沐浴著母親的愛,還享受著哪些愛呢?你們真幸福,一定要銘記這些愛,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好好愛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做個有愛心的好孩子。回家后,將這首詩背給媽媽聽;并為媽媽做件小事。
《母親的恩情》研修心得
《母親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這類課文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詩(有時也選入一些“詞”或古文名句)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短文中。短文大都編成一個饒有趣味的小故事,它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恰當的部分(或開頭,或中間,或結尾)自然地引出要學習的古詩。本篇課文課文通過描述孟郊母親在兒子臨出遠門時,深夜縫補衣裳、清早村邊送別的情景,以及孟郊看見小草沐浴著太陽的光輝,撫摸自己的衣服而觸景生情,引出詩歌《游子吟》一詩的內容及寫作的情況。故事展現了詩歌的意境,詩歌濃縮了故事的內容。
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抓住“恩情”入手,但簡單指導學生理解“恩情”詞義,這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太深奧了。只有放到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自我感悟:母親的恩情,體現在哪兒?體現在母親的行動中、母親的語言中。為了讓學生感受母親對兒子的關愛和掛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充分地利用并發揮多媒體資源的優勢,制作了相關課件與文本有效整合,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披情入境。整個教學以讀為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讀中品詞析句,體會情感。同時聯系自身的感受,感悟母愛母愛,感受親情,使學生懂得應該從小體貼、孝敬父母,用實際行動來要報答父母。具體的教學流程大致如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導入新課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播放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既讓學生受到音樂的熏陶,初步母愛的的幸福;又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進行學習。這一整合有效地為下文閱讀創設了生動的情境,埋下了堅實的鋪墊。
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母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我先課件展示插圖,將古詩的重點內容、深遠意境進行形象的再現;接著指導學生認識古時的油燈和細密的針腳,體會母親縫補的認真和辛勞;再引導學生找出母親對兒子關愛的關鍵詞句,結合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課件,特別是重要的詞語我都用紅色的字體標示。此時課件的出示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梳理課文,可以幫助學生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可以幫助學生領悟詩歌的意境,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古詩中比較難懂的詞句的感悟。學生通過讀課文,有了自己的理解,終于領悟到母親的恩情就體現在母親的行動中,母親的語言上。在學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平時自己的媽媽是怎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要為媽媽做些什么,才能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從而進一步理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我們做兒女的,無論為父母做什么事,都報答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的。
“詩”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華,“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詩”與“文”相映成趣。在教學的最后,我再一次用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背景音樂,再現課文情境,引領學生在課文情境中一遍遍的吟誦詩歌《游子吟》,再次喚醒并升華學生的感情,憑借短文對古詩意境的形象描繪,進一步展開語言想象力,深入挖掘、品味、鑒賞古詩內在的意蘊美、情境美和語言音韻美。學生在此基礎上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卻都是發自肺腑的心聲,學生經受了一次心靈上洗禮,感悟到了母親對子女無私的關心愛護,懂得應該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
教學重難點:學習課文的生字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一、導入課文
1、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2、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不管是古代的人還是現代的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說古代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解題,結合學習題中生字
1、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
2、出示生字“恩”,指讀帶著學生書空生字,教認。
3、解題:恩情:深厚的情意。“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老師一邊聽學生的問題一邊輕輕地在題旁打問號。)
三、初讀指導,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初步感知。
2、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依次寫上序號
3、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讀讀認認。
4、出示以下帶有生字的詞語,認讀識字。
(1)指名試讀生字詞卡
說說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1)學生自由地讀課文。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后逐段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6、試讀課文每一節,師生共同糾正
7、比賽讀書
8、對于剛才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四、教學生字
1、讀讀生字詞
2、今天我們要學“補、針、撫、摸、視、歸”看看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點?
3、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我們在寫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1)“補、針”兩個字,左右兩部分寬窄相當,上方左右齊平,下方左高右低。
(2)“根、撫、摸、報”,左窄右寬,右邊部分的第一筆,筆都向外伸展。
恩:上下結構,上面的“因”小而窄,下面的“心”寬而扁。“心”字寫時臥鉤起筆較高較細,然后略向右下行筆,底部稍平,超出“因”字右側再向左上鉤去。三個點。第一、三兩點分別在臥鉤左右外側相對,第二點落在豎中線上。遲:寫時注意兩點,一是下面的“捺”要包住“尺”,二是“尺”字的“捺”要改為“點”。寸:雖然只有三畫,要寫得舒服。注意:橫畫挨近豎中線起筆,豎畫的下部長于上部,一“點”不宜偏下。永::“點”豎中線上方落筆,橫折鉤的“橫”部稍短,在豎中線左側起筆,至豎中線處沿豎中線向下運筆,至底部“鉤”出,“橫撇”的“橫”沿橫中線向右運筆,至“橫折鉤”“橫”的起筆處向左下“撇”出。撇在有上格與“橫折鉤”的“橫”齊平處起筆,至田字格中心收筆。捺從田字格中心起筆,向右下角運筆。
5、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母親的愛是柔柔的春風,是冬日里暖暖的陽光,她呵護著我們的心靈,哺育著我們健康地成長,無論我們長得多大,走得多遠,她總將我們牽掛,總將我們深深地思念,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六、作業
1、抄寫今天教的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
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同學們都認真自讀了《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想展示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嗎?那么請你再讀讀課文,待會兒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出示:我想讀書
我想說話
我想提問
二、初學古詩
師:是啊,母親的恩情孟郊一直銘記在心。他把對母親的愛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這首詩里,想讀讀這首詩嗎?
出示古詩:《游子吟》
(1)自由讀,指名讀。
(2)請學生大致說說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親對孩子的愛護之情,從而產生熱愛母親,孝敬母親的情感.
2,練習用忙著寫一句話.
3,背誦《游子吟》.
二,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本課的生字,下面我來選幾個生字考考你們怎么樣
①出示:針,根,寸,讀你能從字音上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撫摸:你能從字形上猜猜它的意思嗎
寸,永:怎么記住這兩個字的
②出示生字詞,集體讀一遍.
2,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圍繞著《游子吟》這首詩發生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這篇課文的題目叫《母親的恩情》.課文寫了母親的哪些做法呢自讀課文1-3自然段,畫出描寫母親的語言,動作的句子,讀一讀,讀后你想說什么
(1)母親的恩情表現在她的行動加,出示
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①從哪些詞語中可以體會到母親的恩情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讓學生抓住一針針一線線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②讀好這句話,看誰能把母親縫衣的認真仔細給讀出來(個別讀,齊讀).
(2)母親的恩情還表現在語言上,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①指導看圖,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當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后,母親每天都在掛念兒子,盼望兒子回來.母親的恩情多么感人啊!
②指導讀,讀出母親對孩子的擔心,想念,盼望.(指名讀,齊讀)
2,剛才,我們體會了母親對孟郊的那種愛護,關心的情感.那孟郊對母親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呢
分組學習:找一找描寫孟郊的句子讀一讀,說說感受,交流匯報.
(1)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眼睛濕潤了.以不住地這個詞看出什么(孟郊向母親保證,一定會早點兒回來,不讓母親擔心)他看到母親的白發,眼睛就濕潤了,他會想些什么呢(啟發想像,感受母親無私的愛)
(2)圖三,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么讀課文
①他看到了什么(太陽出來了,小草生機勃勃)
②撫摸著自己的衣服,他想到了什么【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這是一個反問句,意思十分肯定(指名讀).】
③出示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我無論怎樣也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啊!,是啊,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
(1)指名讀第四,五自然段.
(2)這首詩是什么時候寫的(50歲時寫的,從50歲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敬愛和懷念,作者用吟誦詩歌的方式去贊美母親,就叫《游子吟》.
(4)誰想來吟誦這首詩(指名讀詩句)
(5)這首詩很好懂,前面的文章讀懂了,這首詩就基本弄懂了.
(出示:意恐遲遲歸)讀一讀,課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幫助理解這句詩
出示: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6)出示詩歌的最后一句,什么意思書中有沒有幫助你理解的句子
(7)齊讀全詩.看三幅圖,試背古詩.
(三)擴展--聯系生活實際體會
1,孟郊從母親為自己縫衣服這樣的小事中體會到了母親對自己深深的愛.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母親為我們做了很多,可同學體會到了母親為我們無私地付出了嗎
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自己的母親.
2,看,我們每位同學的媽媽都那么偉大.一個人的一生可能沒有朋友,沒有兄妹,但每個人都有母親,母親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難道我們真的無法回報嗎
(不是,也許我們就是為母親做得再多,也無法和母親為我們付出的相提并論,但我們必須盡自己的力量去孝敬母親,讓她少為我們操心.)
3,看小黑板上的一句話:母親忙著為孟郊縫補衣裳.你能不能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說說母親忙著為你做什么.
4,練一練,抒發真情.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你想用什么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情感呢
(四)板書設計
9母親的恩情
母親縫衣送兒
孟郊銘記在心《游子吟》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借唐代詩人孟郊一首詩演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詩歌意境的展現,詩歌是故事的凝聚詩文交融,更讓人體到母親恩情的珍貴。課文前半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詩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體寫母親的恩情及孟郊對母親的感念。從內容上說這是一個故事,有時間、地人物以及事情發生的過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紹《游子吟》一詩的內容及寫作的情況一個感人的故事,一首動人的詩,歌頌了母愛的無私、偉大,激發起人們對母親的感激和報答之情。
學情分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每個人對母親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教師上課時可以讓學生說說母親關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課文。學習課文時,重點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對母親恩情的感念。反復吟誦,啟發想象,有所意會。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著”造句。
3、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學準備
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2、小朋友們,我們現在經常用《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來我們對媽媽的敬愛,而古代卻與我們不一樣,他們喜歡用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好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一篇課文,就寫了古代詩人因為到感受到母親的恩情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解題,結合學習題中生字
1、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認。
3、知道“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老師一邊聽學生的問題一邊輕輕地在題旁打問號。)
三、初讀指導
1、蘋果精靈今天還給我們帶來了兩個小小的閱讀提示,我們一起來看: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依次寫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帶領學生一起讀小提示。
3、學生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號。
4、檢查生字。
出示:恩、孟、縫、補、針、根、撫、摸、浴、報、遲、寸、永
(1)指名試讀生字詞卡
說說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四、學習課文
1、讀了課文,你們明白了什么?
2、母親對孩子的恩情主要表現在什么地方呢?
3、在回答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第一、二小節。
重點指導:
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
(1)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裳。
你媽媽為你忙著干過什么嗎?他們是怎么為你做的?你這時想說些什么呢?
(2)你每天上學時,媽媽是怎樣叮囑你的?
五、課堂小結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7
一、 給下面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孟(mènɡ mèn) 寸(chùn cùn)
縫(fénɡ fén ) 遲(chí cí )
二、看拼音,再組詞。
fǔ mō ēn qínɡ bào dá yǒnɡ yuǎn
三、比一比,再組詞。
恩 根 遲 補
思 很 遠 被
四、讀讀詞語,再寫下來。
濕潤 恩情 撫摸 慈愛 注視
光輝 沐浴 報答 銘記 著名
五、讀句子,用帶點的詞語寫一句話。
1、母親忙著給孟郊縫補衣裳。
2、蜜蜂忙著在花叢中采蜜。
六、默寫《游子吟》加標點。
七、說說《游子吟》這首詩的意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重點:讀好關鍵句,體會母親對孟郊的關懷之情,以及孟郊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聯系生活,談談母親對自己的關愛,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詞語。
縫補 濕潤 撫摸 注視 慈愛
光輝 沐浴 報答 恩情 銘記
2.看著這些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
(設計意圖:讀讀詞語的設計,既是對學生字詞掌握情況的檢測,又有助于學生對教材的回顧,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以語文的方式開始語文的教學,直接明了。)
二、 品讀課文,感受母恩。
(一)深夜縫衣圖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畫下讓你最感動的句子,再好好讀一讀。
2.學生交流,相機出示: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⑴指名讀,說說從“還”、“一針針一線線”你體會到了什么?
⑵教師介紹:在孟郊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個風俗,每當家中有人要出遠門,母親或妻子總要為他縫補衣裳。據說,針腳越細越密,外出的人就能早點回來。
⑶引讀:所以,孟郊要出遠門了,母親就——
盡管夜深了,母親還在——
看,母親縫的針腳多細多密啊!因為她想——
母親每縫一針就會念叨一句——
⑷指導朗讀。多么動人的場景啊,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為了兒子第二天能穿上自己縫補的衣服,——
為了兒子能早點回來,——
昏黃的油燈下,母親雙眼熬紅了,可她不休息,——
腰酸了,背疼了,母親還不肯休息,——
一不小心,手指扎出了鮮血,母親顧不上疼痛,——
母親把對兒子的關心與不舍全縫在了這一針針一線線里,齊讀——
3.這就是母愛,這就是母親對孟郊的恩情啊!讓我們一齊讀讀第一自然段,讀出母親這份深深的愛。
(設計意圖:“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是第一自然段最重要的一句話,也是對“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最好解釋。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復多次地朗讀,更能讓學生親切地體會到母親對孟郊的一片關心之情。)
(二)清晨送別圖
1.過渡:兒行千里母擔憂。第二天清晨,孟郊要出發了,年邁的母親拉著兒子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走到小村口仍不愿松手。誰來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一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2.指名朗讀。
3.學生交流,出示課文插圖二:
⑴指導觀察說話:這就是母子分別的情景,看,母親緊緊拉著孟郊的手,深情地望著兒子,不舍與擔憂全寫在了她的臉上。同學們想想,此時母親會說些什么呢?
⑵出示:“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①指名讀,千言萬語都匯成了一句話,——
②指導朗讀。誰還想讀讀這句話?母親望著兒子說,——
母親眼含淚水說,——
母親用顫抖的聲音說,——
4.引讀:孟郊聽了——。他看到——,眼睛——。
孟郊眼睛濕潤了,是因為——
5.骨肉之情,痛癢相關。母親擔心著兒子,兒子也牽掛著母親。誰愿意再讀讀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抓住關鍵句進行教學,可以讓語文學習由繁至簡。簡單的一句“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啊!”把母親的不舍與擔憂表現得淋漓盡致。指導學生讀好了這句話,母子分別的感人場景也就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頭腦中了。)
(三)路上感恩圖
1.過渡:孟郊穿著母親縫補的衣裳,帶著母親的牽掛出發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生交流。
(1)他看到了什么?
①學生交流,出示:太陽出來了,路邊的小草更顯得生機勃勃。
②“生機勃勃”說明小草長得怎樣?小草長得這么茂盛是因為——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母親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課題中的“恩情”在本文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母親對兒女的恩情,再就是兒女對母親的感恩。文包詩這種課文類型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里,生動地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作者情況及創作本詩的具體情境。可以說:“詩”是“文”的中心與升華。本課圍繞“游子吟”展開,生動地展現了孟郊遠行,母親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是訓練學生朗讀,進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課文還配備了3幅插圖,可以形象地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悟課文和古詩。
二、學情分析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的朗讀與積累。大部分孩子古詩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習時也能模仿老師有模有樣地配樂朗讀。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親節的賀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句。每日一句孩子們積累過“香九齡,能溫席,首孝悌,次見聞。”“事父母能竭其力”“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僅僅是紙上談兵,從知恩,到感恩還有一段距離。要讓孩子在簡單而富有詩意的情境中積淀一份情感,收獲一份思考,化作一種行動,任重而道遠。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著”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游子吟》,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愛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四、教學設計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主要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1、導入部分:通過贊美母親、讀課題、讀詩歌奠定情感的基調。“對母親,我們有不同的稱呼,但天下的母親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對自己孩子的無私的愛,誰來說說,在你心中,你的母親是什么樣的母親?”學生用的修飾詞語可能有:善良、勤勞、起早貪黑、不知疲倦、和藹可親、勞累、愛幫助人、美麗、偉大、溫柔……接著老師說我們真想把世界上最美麗的詞語送給母親,母愛偉大,母愛無私,讓我們永遠記住“母親的恩情”,深情地讀好課題。唐朝有個詩人孟郊他也有一個偉大的媽媽,而孟郊,也像你們一樣,從小把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到50歲時寫了著名的小詩《游子吟》,誰愿意飽含深情地朗讀?出示古詩后指名讀、齊讀。
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蘊涵著濃濃的感情,在它的背后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2、品讀課文: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想讓孩子通過朗讀、想象、表演在頭腦中留住三幅畫面,即“深夜縫衣圖”、“依依惜別圖”和“太陽與小草圖”,其中前兩幅是重點,
(1)出示“深夜縫衣圖” ,說說大意。學生會說到“誰在干什么”。
自讀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動的句子。讀后交流要注意文圖對照。學生會找到“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夜已經很深很深了,她還在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燈下這么長時間的縫呀縫,中間母親可能會有些什么動作?(揉眼、捶背)從揉眼、捶背里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導學生體會母親的不辭勞苦以及對孩子的一片關愛。接著指名讀,齊讀。
學生還會找到“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從這句話里,你讀懂了什么。學生會體會到母親“盼兒早日歸”的心情。這時再指導看圖,觀察又細又密的針腳,老師介紹民間風俗,家里有人出遠門,為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要不然,出門人的回來的日子就會延遲。母親把針腳縫得細密,是為了讓兒子早日歸來。這密密針腳承載著母親深深的期盼,誰能讀好這句話?可以配樂朗讀。
再指導看圖說圖意,應該有了提高,時間、地點、情感要說具體。實際是語言內化的過程。
此時如果用兩句詩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你選哪一句?
慈母手中線 , 游子身上衣 。
臨行密密縫 , 意恐遲遲歸 。
(2)出示“依依惜別圖”。啟發學生想象人物對話、動作進行朗讀表演。
就這樣天不知不覺就亮了,兒子終于要走了,母親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這一路有千言萬語想對孩子說,同學們想一想:母親可能會說什么呢?學生可能答到早點回來、注意冷暖、好好學習等。老師接著說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呀!可是此刻母親望著兒子,千言萬語只匯成了一句話,那就是:出示: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這句話中包含著母親的擔心母親的期盼,誰能讀好這句話。
聽了母親的話,望著母親頭上新生的白發,孩子的眼睛濕潤了,此時此刻,孩子會說什么話?肯定是讓娘多保重、放心的話。
表演這一小節。
(3)出示“太陽與小草圖”。
母子倆難舍難分,但千里相送終有一別,孟郊穿著母親縫制的衣服,帶著母親的期盼走向遠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讀第三小節思考。詩人看到了什么?(綠色的小草、和太陽)你覺得小草長得怎么樣?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呢?小草為什么能長的這樣生機勃勃呢?(有太陽的照耀)詩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覺得什么是太陽的光輝?那么誰是小草?
拿起書來跟老師讀。引讀:
師:孟郊撫摩著 生:身上的衣服,
師:注視著 生:那又細又密的針腳,
師:心里想 生:母親的慈愛,不就像 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母親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永遠無法報答, 用一句詩來概括你選哪一句?生齊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指導讀好!
3、總結部分:親愛的孩子們,我們一生一世都注定無法走出母愛的懷抱,我們一生一世都報答不完------(指著課題)母親的恩情。現在, 讓我們深情地誦讀這首千古流傳的《游子吟》吧。
板書:
9 母親的恩情
深夜縫衣
依依惜別
太陽 小草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情感地誦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領會母親對子女的眷注之情,教育門生從小體諒、孝敬父母,曉得答謝怙恃的養育之恩。
教學過程
一、運用詞語,整體把握
1.復習導入。出示下列詞語,請學生讀一讀。
縫補 濕潤 撫摸 注視 恩情
慈愛 沐浴 報答 銘記 著名
2.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
3.請學生用用上述詞語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閱讀教學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學生讀詞、讀文、用詞,使詞語復習經歷了“認讀——理解——運用”的過程,將語言文字訓練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巧妙結合。】
二、抓住重點,反復訓練
(一)深夜縫衣圖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畫出最能反映母親對孟郊愛的句子。
2.組織交流,出示: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1)從“夜深了”、“還”你體會到什么?(體會母親縫補衣服的時間很長。)
(2)從“油燈”你體會到什么?(體會到光線不好。)
(3)從“一針針一線線”你體會到什么?(體會到母親縫補衣服的認真。)
設計情境,指導感情朗讀。出示:
夜晚,母親在 。一個小時候過去了,母親還在 ,又一個小時過去了。母親仍然在 。(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油燈光線昏暗,時間長了,母親的眼睛疼起來了,她還在 ;她手酸了,腰痛了,她還在 。(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3.師:母親縫補衣服時間長,光線暗,眼睛花,手酸腰痛,母親是怎么想的?(課文中的原句:“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師: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想得很多,很多。)
師:母親還會想些什么呢?(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補充。)
4.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手段,對于低年級兒童,朗讀指導方法最忌單調。上述設計,緊緊抓住最能反映“母親的恩情”的句子,強化對重點詞語的推敲打磨,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為兒子縫補衣服的勞苦,并在反復朗讀中增強了體驗。】
(二)清晨送別圖
1.師:讀一讀第二自然段,說說母親對兒子說了什么?(“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
師: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兒行千里母擔憂。)師:母親說這句話時,心里會怎么想?出示:
兒啊,你在外 。(如:①兒啊,你在外可不要太掛念母親啊!②兒啊,你在外天冷了,要及時加衣服。③兒啊,你在外可不要餓著……)
2.師:為什么課文只寫了這一句“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因為只有看到兒子平安回來了,媽媽才最放心。)師:從“早點兒”你體會到什么?(兒子早一點兒回來,母親早一點兒放心!)指導朗讀這一句。
3.師:你從“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體會到什么?(體會到母親深夜里為兒子縫補衣服的“勞苦”,母親為兒子外出遠行的“擔心”。)
師:此情此景怎能不感動孟郊呢?所以,他眼睛濕潤了。
4.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兒子離家,母親總是千叮嚀萬囑咐。這一點學生是有切身體驗的。教學中,設計了“兒啊,你在外 。”的補充題,學生是有話可說的,說的過程就是體會孟郊母親對兒子一片真情的過程。因為這樣的理解是建立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所以,學生的朗讀也就能表達真情。】
(三)路上感恩圖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讀好后)師: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心里會想到些什么情景?
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出示:
想到——出發前的那個夜晚,母親在光線昏暗的油燈下 ,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母親的眼睛疼起來了,手酸了,腰痛了,她仍在 。
想到——出發時的那天早上,母親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
!” 想到——母親頭上又 。
想到——離開家后,母親天天 。想到——現在母親可能正在 ,母親頭上 。
孟郊看到路邊的小草長得生機勃勃,心里想 。(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3.說說“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的意思。(母親的慈愛,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師:為什么“母親的慈愛”就像“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小草的生長離不開春天的太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慈愛。)
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想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指名唱唱這首歌。
4.師:是啊,只有在母親的關愛下才能幸福地成長。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由“在外的孟郊撫摸著身上衣服會怎么想?”鞏固前文的學習,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是進一步體驗“母親的恩情”。特別是在理解“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一句,通過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為學生讀好這一自然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學習古詩,深化情感
1.指名學生讀《游子吟》。
2.聯系前文,說說詩的意思。
3.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
4.師: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就在他50歲那年,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鉻記”是“刻在心里”的意思。在孟郊心里會刻在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結合前文的學習,加以點撥。如:深夜縫補衣服的情景,送兒遠行的話語,母親頭上的白發,母親每天盼兒歸來的情景……)
【講解詩句意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復述前文內容的訓練過程。“在孟郊心里會刻在什么呢?”這一問題的回答,既是學生口頭的表達訓練,又是情感的進一步深化,同時又有助于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三、聯系生活,適度拓展
1.師:是啊,母親的恩情讓孟郊永遠也忘不了。在我們身上,你也一定會體會到“母親的恩情”!誰舉例說說。(學生自由表達)
2.師:是啊,母親的恩情是偉大的,我們無論走到哪里,我們無論怎樣,都要將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游子吟》這首小詩。
3.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小詩。
4.課后作業:用筆寫寫自己母親的恩情。
【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的教育貴在感染、熏陶,結合本文的學習,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母親的恩情,學生就會從內心深處產生感動之情,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反思】
《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詩《游子吟》,生動展現了創作本詩的具體情境,文章樸實的語言中蘊含了純美的意境,真摯的感情。
為了不讓自己輕易成為教學參考的忠實演繹著,陷入“技術解讀”的誤區,我拋棄了教參,拋棄了電腦,細讀文本,潛心會文,以一種最直接最純粹的方式閱讀教材。我在家里大聲地朗誦,輕輕地低吟,當自己在文本里來來回回走了好多遍之后,我關注到了文中的三個畫面:“夜縫圖”、“惜別圖”和“感恩圖”。這三幅圖與文本一一對應,又與文中古詩緊緊相連。因此,我有了初步的教學設想:品圖入文,品文入詩。
品“夜縫圖”時,我讓學生觀察插圖,說說圖意。在學生對圖有初步印象之時,布置學生自讀課文第一部分,找找自己感動的句子。然后我和學生共同討論交流,抓住“夜深了”和“一針針一線線”兩處關鍵文字,反復品讀,進而引發對母親縫衣時所思的聯想。讓學生體會到,濃濃的母愛就藏在這細密的針腳里。
品“惜別圖”時,我先讓學生給圖取名,從學生的回答中,我提煉出“惜別情”三字。如何理解這名字呢?我引導學生再次細細讀圖:你們看,母親的雙眼凝視著兒子,她的雙手緊緊地握著兒子的手臂,她似乎在說……在學生充分想象練說的基礎上,引出母親的叮囑。讓學生體會到,濃濃的母愛就藏在這親切的話語中。愛不是單向的,通過對這幅圖的第三次細讀,我們把視線聚焦在孟郊的眼睛上,通過“濕潤”悟出孟郊對母親的不舍,此時引出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品圖,讀文,賞詩,三維一體。
有了前兩幅圖的鋪墊,品“感恩圖”時,我由孟郊所見引發所思,抓住關鍵詞語“撫摸”,通過動手演示,首先感知“撫摸”的輕柔,通過對生活實際的聯想,再次感知“撫摸”的深情,最后引出孟郊為何撫摸衣服的思考,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撫摸”一詞所傳遞的愛的溫度!再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學生的情感被深深地打動了。
“書聲朗朗”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命。但朗讀并不是僅僅靠傳統的“讀書百遍”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堂課的教學,我始終把圖、文、詩三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境。在寶貴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與點撥,通過啟發學生想象孟郊母親的所思所說,及孟郊自己的所思所悟,讓學生體會到母親對孟郊的恩情和孟郊對母親恩情的感念,進而通過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真正地做到讀中感悟,真正地讓學生在朗讀教學中具有了獨特的內心體驗。有了學生情感的投入,我們的課堂才真正充滿活力。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11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最大的成功之處是讓學生通過讀古詩,再深情的朗讀古詩中去體會課文要告訴我們的故事。我讓學生好好想想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怎樣感受到母親的愛,你能舉一些小事例來說一說嗎?通過我這么一問,課堂一下子就變得活躍,更讓人想繼續講下去。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學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親的愛是偉大的。
《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的亮點是這首古詩。在教學時,我不斷的貫穿古詩的內容,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易懂。我利用古詩作為突破口,讓學生產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創作此詩的原因,為下面學文做好情感的鋪墊。
課堂不僅僅是預設的,而且還是生成的。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創造性因素,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時留心,敏銳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機,挖掘教育因素,及時引燃,巧為點撥,讓教材“增值”。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來思考“眼淚”之中,也就是“省略號”中蘊含著什么,引導學生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有效地解決了問題,學生能聯系課文情境體味、聯系生活經歷體驗,感受到慈母的滿腔關愛。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1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古詩導入,談話激情
1、我們每個人都有親愛的媽媽,媽媽每天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我們在媽媽的呵護下一天天長大,你能用一件小事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嗎?
2、媽媽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她無處不在。
自古母愛多恩重,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詩人在50時回想起媽媽關愛他的這一幕幕,感慨萬千寫下了一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
3、[出示古詩],誰愿意為在座的同學和老師吟誦這首詩。指名讀,還有誰愿意讀,齊讀。
4、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 母親
(對,這就是母親對兒子的愛)
5、[出示成語],“骨肉之情 痛癢相關 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
母親的愛“情深似海” 板書 情深似海
母親的愛“恩重如山” 板書 恩重如山
這比山還重,比海還深的就是母親對兒子的恩情呀。齊讀課題
過渡: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去體會這份濃濃的深情。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大家認識這個字嗎?這是古時候的聽字。你們看,這個聽字里包含有哪兩個字呀?
這是告訴我們,聽不僅要用耳朵,還要用心,要用心去感受。
請大家輕輕地地打開書p52,拿好書,聽老師讀課文。(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2、我看出來了,大家也很想讀是嗎,那請你們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盡量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剛才大家讀得多認真呀,我想請你們讀讀這課的生字——(開火車)讀準前后鼻音
生字讀得非常準,詞語也能讀好嗎?自己試試看。生詞——(一人讀一排)
有這么一個詞的意思是離開家到很遠的地方工作、學習,這個詞叫——
古時候的“出遠門”和我們現在可不一樣,那時的交通不發達,也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基本靠步行,出趟遠門,沒個半年一年的根本回不來呀!——誰來讀好這個詞
3、我還想請讀書最認真的小朋友參加讀書比賽呢,愿意嗎?
這么多人想讀呀,那這樣吧,請你捧起書再讀一遍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我選讀得最認真的小朋友參加比賽。
4、檢查,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哪些地方讓你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恩情。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
師:一盞昏暗的油燈下一位慈祥的老母親在操勞了一天后,捏著一根細細的縫衣針為兒子縫補衣裳,這一縫就縫到了——
[出示]:“夜深了”讀 —— “夜深了”大概是晚上幾點呢——還不夠深——對了1、2點—— 還可能是—— 請你來讀——從這個詞你體會到什么?——你來讀
[出示]:“一針針一線線”讀——從這個詞你又體會到什么——你來讀——再說、再讀
母親縫進衣服里的僅僅是針、是線嗎?(評點:多仔細呀 多認真呀)
2、已經辛勞了一天的母親就這樣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呀、縫呀,她累嗎?哪里會很累?
[音樂響起]
師:夜深了,母親已經很累了,可是她揉了揉疲倦的雙眼繼續在昏暗的油燈下——(生接讀)
師:夜很深了,人們早已進入了甜美的夢鄉,母親直起身子捶了捶又酸又疼的腰背繼續在油燈下——(孩子啊,看到這一幕,你想對母親說些什么呢?)
師:夜更深了,周圍一片寂靜,母親的額頭已經滲出了細細密密的汗珠,她捋起衣袖輕輕地擦了擦,依然在油燈下——
師:這一夜母親幾乎沒有休息,就一直在油燈下——
3、她一邊縫著還一邊想著—— 指名說——母親擔心著,你來讀——母親憂慮著,你來讀
師:兒行千里母擔憂,郊兒母親擔心你呀,可又不能跟你說,男兒志在四方,母親生怕你在外不安心呀!母親只有把這份掛念一針針一線線縫里衣服里,希望你能體諒到母親的一份真情呀!
這真是(出示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齊讀古詩
▲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天不知不覺就亮了,母親早早的起來送兒子上路了,這一路她有太多太多的話要對兒子說,所以她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口的路旁。
[出示圖片](村口送別)
2、同學們想一想:這一路母親可能想說什么呢?
[出示]: 郊兒,你可要 !
兒子就要離家遠行了,此時此刻母親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對兒子說,可是,千言萬語只匯成了一句話————[出示句子]:“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師:母親拉著孟郊的手不舍地說——
師:母親緊緊地拉著孟郊的手期盼地說——
師:母親緊緊地緊緊地拉著孟郊的手深情地說——
就這一句話,飽含著母親多少的關愛呀!
小學二年級語文《母親的恩情》優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詩文對照理解古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意境,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感情。
3.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反復朗讀第一至三自然段,結合插圖想象當時的情境,體會母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兒子對母親的感激、敬愛之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借文悟詩,理解《游子吟》的意思。能體會到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齊讀課題。我們認識了一位著名的詩人---孟郊(板書)。他寫了那首《游子吟》震撼了多少人的心啊!誰愿意來吟誦這首詩?出示古詩:指名朗讀。
這首詩為什么如此動人心弦?它的背后到底蘊含著一個怎樣感人至深的故事呢?讓我們跟著這首詩走進課文中去細細的品味,去感悟。
二、精讀1、2自然段,體會母親的“恩情”,理解前四行詩
請小朋友們打開書,一起來走進這個故事。請你們自讀課文的第一第二小節。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母親的恩情?
(1)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恩情”
出示: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你體會到了什么?小朋友,你們知道母親為什么要這樣一針針一線線地縫呢?在孟郊的家鄉有這樣一個習俗,兒子要出遠門,母親為兒子縫衣服的針腳細密,兒子就會早點回家。
讓我們一塊兒來看看這位母親深夜縫衣的情景。(課件出示圖片)夜深人靜,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母親在操勞了一天后,捏著一根細細的針,還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縫著……,這一針針一線線縫的僅僅是衣服嗎?這一針針一線線縫的是母親對兒子的愛啊!誰來讀一讀
母親一邊縫衣,一邊想,引讀課文
她想,孩兒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想一想,母親還想些什么?課文哪兒告訴我們的?“……”(出示:她想,孩兒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我得給他——————。)指名回答。誰來讀一讀。
(2).指導朗讀出示的句子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慈祥的母親,一起來體會這濃濃的恩情!齊讀出示的課文!
過渡: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母親的恩情令孟郊感動,他一直深深地銘記在心不能忘懷,在幾十年后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四行詩,一起讀一讀【前四句】
接下來,請你們自己讀讀第二小節,看看還能從哪兒體會到母親的“恩情”呢?
4.學生自己讀第二小節,自己體會。
5.引導學生交流體會,指名說。
小朋友們,母親深夜還沒有休息,現在大清早又不顧勞累親自送到村外,(出示多媒體畫面)師:這就是當時母子倆在村外依依惜別的情景。
母子馬上就要分別了,母親還有許許多多的話要對兒子說,她會說些什么呢?千言萬語化成了一句話,出示: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誰能讀好母親的這句話?指名讀(師:這就是娘的囑托呀! 再指名讀。師:這就是娘的期盼呀! 齊讀。師:這就是娘的恩情呀! )
孟郊聽了母親的話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誰來演一演。(指名演,理解不住就是不停)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眼睛濕潤了!他在想些什么?)
6.指導朗讀前四行詩句。
是啊,母親的恩情多么感人啊,再來讀一讀前四句詩。
師講:游子指遠行的人,這里指孟郊自己,(板書:游子 慈母)意恐是擔心、放心不下的意思。
三、精讀第三小節,體會孟郊的“感激之情”,理解后兩行詩句。
1.出示多媒體畫面(孟郊遠行路上)孟郊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母親,踏上了遠行的路,心里百感交集,這時他看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自讀課文,用橫線畫出看到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想到的句子。
2.交流,出示:“生機勃勃” 誰來讀讀這個詞?
小草為什么能長的這樣生機勃勃呢?因為有(有太陽的照耀)
相機出示:太陽出來了,路邊的小草更顯得生機勃勃。強調詞語“生機勃勃” 他撫摸……注視著……,仿佛又看見:引讀:夜深了,……,他的耳邊仿佛又響起了母親深情的囑托:郊兒,……!孟郊想……
出示: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母親的慈愛,不就象這春天……?這是一個反問句,意思是……。指導朗讀
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是什么意思?指導朗讀。
(2)自己讀這段話思考,孟郊把太陽的光輝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交流:孟郊把小草比作孩子,把太陽的光輝比作母親的恩情。
再讀句子,沐浴著陽光的小草能夠報答太陽的恩情嗎?(不能)是啊!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兒子的愛心,又怎能報答得了母親的恩情呢?出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正是表達了孟郊此時的心聲。一起來讀讀這句詩。母親的恩情,令孟郊難以忘懷,在他50歲時,特意寫下了這首詩。
四、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多么感人的一首詩啊!它是孟郊感受母愛,感念母恩,獻給母親的詩,也是獻給全天下所有母親的詩。一起來感受一下好嗎?
2.教師配樂范讀
4.還想讀嗎?讓我們再以無比感恩之情來朗誦這首母愛之詩吧!
5. 背誦古詩(出示三幅圖,生背誦)
三、總結課文,升華感情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有一位偉大的母親,母親為你們付出了一切,那么你會怎樣回報母親的愛呢?
是啊,一張小小的卡片,一句溫馨的問候,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讓媽媽感到幸福和安慰。但是無論我們怎么做,母親的恩情是永遠報答不了的。讓我們牢牢記住孟郊的這句詩……(出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生齊讀。
六、學習生字:扶 摸 報
1、比較相同點:都是左窄右寬,都是提手旁
2、觀察右邊重點筆畫(第一筆)的位置
3、范寫。生描紅、臨寫。
4、展示學生寫的字,教師相機指導。
七、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小結: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底下最偉大而又最無私的。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媽媽不知要付出多少的愛,孩子們,讓我們把對自己父母愛的回報體現在行動上吧!回家后為父母做一件事,為父母操一份心,對父母說一句悄悄話,也可以把《游子吟》背給他們聽。
9、母親的恩情
寸草心 三春暉
游子 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