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精選12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
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教學后記: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一下《古詩兩首》教案之二,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3、在反復吟誦中感受詩歌不同的旋律與優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畫。同學們,你們知道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是哪個地方嗎?(杭州)說到杭州,我們不由地就會想到一處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詩人楊萬里筆下的西湖游玩吧!
二、初讀引領,感知古詩
詩人在早晨送別友人林子方時,寫下了這首詩,接下來就請大家讀一讀這首詩。
1、自由讀,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漢字:曉慈畢竟映)
2、指名讀,讀順詩句。
3、指導讀,讀出節奏。
三、品讀賞析,感悟古詩
1、再認真地讀幾遍,想想詩中寫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話試著和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詩中寫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理解“畢竟”“四時”的意思。學生質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著重體會“無窮碧”和“別樣紅”,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歸整體,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四、讀說結合,升華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選段,引導學生根據詩意,結合圖畫,抓住映日荷花的特點說一段贊美荷花的話。
2、詩人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贊嘆——﹙出示第1、2句﹚。
3、這首詩的題目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全詩寫的是西湖的景色,詩中有送別的意思嗎?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4、想象一下,詩人面對這無邊的美景,會向友人林子方說點什么?
小組交流,指名說。全班把詩“送”給友人林子方——(學生配樂朗誦)。
5、背誦古詩。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田字格中的字:湖蓮窮荷
2、學生口頭為這些字找拼音和詞語朋友。
3、說說寫這幾個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生字。
5、學生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教師相機指導。
六、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介紹楊萬里有關荷花的其他詩作。
七、梳理板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蓮葉無窮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介紹詩人杜甫。
二、自讀古詩,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3、匯報生字詞解決情況,教師相機強調。
“行”是多音字,在詩中讀“háng”,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是“xíng”,組詞“行走”。
4、同桌互認生字新詞。
5、指名讀詩,齊讀,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白鷺、積雪、船)
2、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古詩,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古詩)
5、梳理詩句,說說詩意。
(出示課文插圖,小組討論,說說詩意。)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
(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詞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的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著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絕”“含”“嶺”“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并練習組詞。
2、啟發學生說說自己的記憶方法。
3、重點指導“絕”與“嶺”的寫法。
4、老師范寫。
(指導學生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的地方)
5、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六、拓展延伸
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六、布置作業
七、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字,會寫6個字。
2、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二、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認識8個字,會寫6個字,掌握會寫字的音、形、義。
三、教學難點
1、用自己的話講解兩首古詩的意思。
2、能正確、端正地書寫6個字。
四、教學準備
1、課前查找的有關資料。
2、字詞卡片,電腦課件或掛圖。
五、教學時數
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以前我們學的古詩嗎?誰愿意背一背呀?(同學們背誦古詩)
2、同學們,李白曾望月抒懷,留下了《靜夜思》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個群星璀璨的夜晚,寫下了使人驚嘆的詩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設計問題:“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處為空白點,讓學生自己理解)
2、教師播放多媒體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感悟,請學生談談看了此畫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點撥強調一點:山上寺院里的樓很高)。
3、請學生打開書,自由讀古詩,體會詩人作詩時的感受。
(本環節意在使學生整體把握古詩內容)
(三)理解詩句。
1、學生研究、合作、體驗。
(1)讓學生邊讀古詩邊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遇到難以理解的詞語、詩句,查字典解決。
(2)讓學生小組內交流。
(3)各小組匯報詩中關鍵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2、小組匯報。
(1)通過小組學習,知道哪句詩的意思了?(指名說)
(2)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請學生質疑,請會的同學幫助解答,老師加以引導。)
(3)請四個同學每人說一句詩的意思。
(4)請同學們用一個字來形容詩中所描寫的這座樓。(高)
(5)你從哪些句子看出樓很高,請你讀給同學們聽一聽。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四)誦讀欣賞,品讀古詩。
1、通過學習,我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動作、語氣自己讀讀這首詩嗎?注意要讀出你自己的感受。(學生采取個人誦讀,合作誦讀,分組誦讀,加動作誦讀等形式練習誦讀古詩)
2、教師配樂范讀,然后引導學生配樂朗讀,進一步體會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畫面。(尊重學生,以學生評析為主,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五)齊讀古詩,加強記憶。
在朗讀的基礎上,教師播放音樂,全體學生起立,根據詩意加上動作背誦古詩。
(六)拓展延伸。
利用課外資料,請同學們把已經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詩,讀給大家聽聽。
(七)課后作業。
回家后請你把這首古詩背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你也可以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
板書設計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同欣賞了李白的《夜宿山寺》,感受到了山寺夜晚奇特的景象,讓我們共同再欣賞一下那美景吧。(一邊放課件,一邊背誦。)
2、除了欣賞美景,我們對于如何學習古詩也有了一些嘗試,這節課我想與同學一起再欣賞一首古詩,題目是——《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學們,請大家讀一讀這首古詩,首先看看這首古詩是誰寫的,你還記得他嗎?你曾經讀過他的哪些古詩?(簡介作家,說出自己讀過的作品。)
(2)請你再看看今天的這首古詩,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讀出來呢?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同學們自讀古詩)
2、創設情景感受詩境。
(1)小組之間互讀詩文,說一說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
(2)這是一篇寫景的詩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里的景色呢?這里的景是什么樣的呢?請你們再讀一讀古詩。
(3)請同學們邊看插圖邊讀,結合書上的注解自己先學一學。
(4)把你的學習成果向旁邊的伙伴做匯報。
(三)理解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1、我們一同理解了詩句的意思,下面我們就隨作者一同到江邊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課件1。怎樣的景象就可以和書中描寫的詩句一樣了呢?請同學們動手選擇。
(2)請同學邊看課件邊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句古詩的意思。
(3)現在是怎樣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滿”“壓枝低”)
(4)出示課件2。讓同學感受到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5)請同學邊看課件邊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二句古詩的意思。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句,想想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3、請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
4、讀給身邊的小伙伴聽聽。
5、老師配樂范讀后,也請學生配樂練習朗讀。
6、通過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思。
7、總結:
第一句:從整體上說花的樣子。
第二句:從局部說每枝花的樣子。
第三句四句:講蝶鶯對花的喜愛。
(四)在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1、請學生邊看課件邊背誦這首詩。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五)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想想,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呢?
2、你也可以根據你的理解把這首詩變成一幅畫。
(六)課外作業。
1、聯系春游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結合詩句說說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鳥這些景物的特點,再動筆把這首詩描寫的意境繪成一幅畫。
2、請你再找出一些描寫春天景象的詩句,寫在你們的好詞好句本上。
板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流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第三課時
(一)復習兩首古詩。
1、練習朗誦兩首古詩,邊讀邊體會詩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2、檢查背誦。(播放課件,請同學看著課件練習背誦,也可以同桌練習,全班齊背。)
(二)學習生字。
1、請同學自學會認字。(大聲地讀,讀不準的字請多讀幾遍。)
2、分組學習會寫字。
(1)請同學讀準字音,分析字形。
(2)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字,可以用兒歌的方式,結合詩的意思記憶一些字。
3、請學生分組匯報學習的情況,說說:你記住了哪幾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4、請同學們給本課的字組詞。
5、請學生說說:哪幾個字最難記?
6、針對學生的疑問,老師和同學共同想辦法解決。
獨:右邊是“蟲”字,下面的一筆是提不是橫。
尋:“寸”的一橫最長。
(三)指導書寫。
1、請學生看看課后的會寫字表,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通過課件,重點指導反犬旁的字,由于本課反犬旁的字比較多,有四個字,所以要提醒同學在寫的時候,不要把反犬旁寫得太直。
3、另外,本課有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學生注意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請學生練習描紅,然后自己書寫。(提醒學生注意占格,注意眼睛和書本的距離。)
(四)評比發獎。
老師請寫完的同學拿寫好的的字在全班展示,請同學們互相評比,給寫字正確規范的同學發小紅花。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會認“首、蹤”等9個生字,會寫“首、無”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3.能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詞語、古詩大意。
4.多元識字。
5.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大意。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首、蹤”等9個生字,會寫“首、無”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分鐘
一、識字解題,談話導入。
談話導入,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教學“首”。
知道這是表示數量的量詞,還可以說“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課題中的古詩“二首”指的是哪兩首,劃出來,讀一讀。
明確本課的任務:學習《池上》這首古詩。(板書:池上),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識字入題,從而引入古詩。】
新課教學分鐘
二、初讀古詩,感受節奏。(課件出示2)
初讀要求: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檢査朗讀,隨機出示折疊卡片認讀“蹤跡”“浮萍”,并正音。
以字帶詞,加上動作,讀好詞組“撐小艇”——以詞帶句,正確朗讀詩句“小娃撐小艇”。
卡片認讀“蹤跡——藏蹤跡”,“蹤”讀好平舌——以詞帶句,正確朗讀詩句“不解藏蹤跡”。
卡片認讀“浮萍”,結合浮萍的圖片,借助形聲字形旁表意的特點識記: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種水草,因此浮是三點水,萍是草字頭。——以詞帶句,正確朗讀詩句“浮萍一道開”。
把詩句連起來讀一讀,把整首詩讀正確。
教師范讀、自由練讀,讀出詩的節奏。
三、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課件出示3、4)教師分別出示“小娃采蓮回”和“浮萍一道開”的圖片,讓學生找到相應的詩句連一連。并說說這樣連的理由。
學習詩句“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課件出示5)
(1 )邊做動作邊讀詩,理解和識記“采”。
采:(課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師演示動作,結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頭”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樹木上的果子。
(2)請同學當當小娃來演一演采白蓮的動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蓮時既忐忑又高興的心情并指導朗讀。
學習詩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課件出示7)
詩畫對應,教學“蹤跡”。
(課件出示8)出示《雪地里的小畫家》等3幅圖片說說這都是誰留下的蹤跡。
練習說話:是留下的蹤跡。
在圖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蹤跡,理解“蹤跡”在詩中的意思是指船開過后留下的痕跡。
通過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
四、誦讀積累。
通過難度遞增的填詞游戲幫助學生背誦古詩。
調皮的詞語寶寶把蹤跡藏在荷葉里了,你能背嗎?(課件出示9)
小娃撐,偷采回。不解藏,浮萍開。
又有一些詞語寶寶不見了,誰還能背?
撐,采。藏,開。
去掉文字,看圖背誦古詩。(課件出示10)
配樂背誦古詩。
五、寫字。
(課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觀察它們所在的位置。
教師范寫,強調書寫難點。
首:點、撇短而小,第三筆是長橫。“自”的中間兩條短橫不能碰到右邊的豎。
采:爪字頭的撇是橫撇,注意三個點筆畫的方向。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設計意圖:初讀感知,生字的正音,為下面的分析和閱讀鋪平道路。】
【設計意圖:根據圖片的意思找到相應的詩句并說明理由,這一設計是為了降低難度,借助圖畫這一載體,將學生對古詩初讀后的理解通過連線的方式呈現出來。說理由的過程就是學生對古詩大意的初步感知。】
【設計意圖:難度遞增的填詞游戲能激發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降低背誦的難度,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背誦古詩,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設計意圖:寫字難點的講解,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重點字的指導,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的書寫,規范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板書內容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無邪頑皮可愛
不解一道開
課堂作業新設計
1.給下列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蹤(zōnɡ zhōnɡ)萍( pín pínɡ)泉(quán qán)露( loù lù)
2.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古詩描繪了孩子什么樣的形象?
A.膽大B.愚笨C.天真D.活潑
參考答案:
1.蹤(zōnɡ)萍(pínɡ)泉(quán)露(lù)
2.《池上》寫了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不知隱藏蹤跡的頑皮、可愛形象。
3.C、D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詞語、古詩大意。
2.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分鐘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2課《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說說古詩的題目是什么。(板書:《小池》)
新課教學
分鐘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
1.這首詩是誰寫的?(楊萬里。)(板書:楊萬里)
(課件出示13)老師簡介: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他的詩大多數是描寫自然景物的。
2.借助拼音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
3.集體認讀生字:(課件出示14)
無樹愛尖角(板書:無樹愛尖角)
學生邊讀,老師邊將生字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4.交流記憶方法。
5.集體反饋。(1)熟字帶生字:對—樹用—角友—愛
(2)編兒歌記憶:二兒——無上頭小下頭大——尖
6.再讀古詩,看誰把字音讀得準。
三、精讀古詩,體會意境
1.(課件出示15:《小池》)聽老師范讀,說說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從哪兒看出來的。
學生甲:夏天的景色,因為荷花在夏天開放。
學生乙:夏天的景色,因為夏天的蜻蜓最多見。(板書:夏天蜻蜓)
2.除了同學們說到的這些景物,你還從詩中看出有什么景物呢?學生甲:有泉水。
學生乙:還有樹。
3.那還有沒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泉眼、晴柔。)老師簡單講解: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據你對古詩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讀讀古詩。(課件出示16:《小池》)
【設計意圖:簡介作者,識記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多元識字,自主識字,體現教材的特點。】
【設計意圖:重視學生的理解感悟,自主學習詩句的詞句。體現“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設計意圖:齊聲誦讀,更能讀準節奏,總結全文,積累語言。】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四、誦讀古詩,課后延伸
1.齊背古詩《池上》《小池》。
2.請每個學生收集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板書
內容泉眼惜
小池樹陰愛生動有趣生機勃勃
小荷露
蜻蜓立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shǒu xiān ài xī jiān jiān jiǎo cǎi yònɡ dà shù
二、區別字組詞。
蹤原何青
粽泉荷蜻
三、把下面的古詩補充完整。
小池
泉眼,
愛晴柔。
小荷才露,
立上頭。
【答案】
一、首先愛惜尖尖角采用大樹
二、區別字組詞。
蹤(跟蹤)原(原來)何(如何)青(青草)
粽(粽子)泉(泉水)荷(荷花)蜻(蜻蜓)
三、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尖尖角早有蜻蜓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根據圖片的意思找到相應的詩句并說明理由,這一設計是為了降低難度。
2.難度遞增的填詞游戲能激發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降低背誦的難度,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背誦古詩,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3.古詩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課前導入中讓學生背誦上節課學過的古詩《池上》,創設了學習古詩的氛圍,借助圖畫這一載體,幫助學生完成對古詩初讀后的理解。
4.在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的時候,還可以相互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識字法,并向別的同學學習新的識字方法。小學生總是對新的事物感興趣,更多的識字法使得學生能體會到識字的樂趣。
5.在學完《小池》后,再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討論,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課外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學習積累古詩。這樣就不是為了教古詩而學古詩,而是舉一反三,充分體現了大語文觀。
不足之處:
1.課堂環節的設計,再生動活潑一些,加入一些游戲活動的因素,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古詩的朗讀指導不太到位。教師的范讀做得不夠好,
備課素材
【寫作背景】
《池上》和《小池》描繪的都是詩人在夏天的所見,前者是敘事,后者是寫景。《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小孩兒偷菜白蓮又不知隱藏蹤跡的頑皮、可愛的形象。《小池》從“小”處入手,把大自然中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自然。
【作者介紹】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2.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的詩人,漢族人。一生力主抗金,與范成大、陸游等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楊萬里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也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的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技歌》等寫出農民生活的艱難和疾苦,《歌四時詞》《播秧歌》等寫出農民的艱辛和歡樂。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體。界定池塘和湖泊的方法頗有爭議性。一般而言,池塘是小得不需使用船只而多采竹筏渡過的。另一個定義則是可以讓人在不被水全淹的情況下安全橫過,或者水淺得陽光能夠直達塘底。池塘也可以指人工建造的水池。
通常池塘都是沒有地面的入水口的。它們都是依靠天然的地下水源和雨水或以人工的方法引水進池。因為如此,池塘這個封閉的生態系統都跟湖泊有所不同。池水很多時都是綠色的,因為里面有很多藻類。
在亞洲,池塘常見于庭院,小區之內;而在歐洲,池塘經常見于城堡之中;在加拿大,水資源豐富,池塘很常見。
【其他資料】
描寫夏天的古詩:
山亭夏日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初夏》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
惟有葵花向日傾。
《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課后作業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認真讀一讀,寫一寫。
首角
無采
愛尖
二、比一比,再組詞。
首采
自菜
無角
天用
閱讀能力大提升
三、課文整體梳理。
《池上》是唐代著名詩人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該作品文字洗練,內容通俗淡雅,寥寥數字,生動逼真地描述了一個天真活潑、憨厚可愛的
形象。
四、重點段落品析。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這首詩的作者是代。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這一句的意思是。
思維創新大拓展
五、讀一讀,注意畫出停頓。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參考答案:
一、略二、一首自己采花白菜無法天地一角用處三、白居易兒童四、宋楊萬里小荷葉水里的荷花還和小孩子一樣,剛剛一點點。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根據詩意,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題示標
(一)板題導入
1、揭示并解釋題目《登鸛雀樓》激發興趣。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用課件出示教學目標。
二、小組討論,組內糾錯。
大聲讀兩遍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做到不錯讀,不漏讀。
(一)個人自學
1、學生自主學習(生按提示自學,師巡視指導。)
2、自己檢測自學效果:學生大聲朗讀一遍課文后生字詞和整首詩文。
(二)小組糾錯
和小組內伙伴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輪流讀生字詞,交流對生詞的理解。
(三)班內質疑
(1)檢查正確認讀生字詞
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讀。
(2)課件出示:多音字
三、質疑拓展,討論總結
(一)自學自測
學生自學,認真朗讀詩文,嘗試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小組糾錯
小組輪流朗讀詩文,互說詩句的意思,互相糾正錯誤。
(三)質疑拓展
1、指名學生朗讀詩文,師生共同糾錯。
2、結合重點詞語理解重點詩句,進行朗讀指導。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指導:
(1)理解詩句學習一、二兩行。
指名讀一、二兩行。
①出示課文插圖。
引導學生理解“盡”,指名說說“盡”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盡”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太陽依傍著山巒漸漸下沉、消失,黃河水朝著大海滔滔奔流。
一輪落日,在連綿起伏的群山背后漸漸西沉;黃河水自遠方奔騰而來,又波濤滾滾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圖想象,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兩行。
(2)學習三、四兩行。
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指名讀三、四兩行。
理解:
欲:想要。窮:窮盡。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遠的地方。更:再。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這首詩蘊含了什么哲理?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背誦古詩;
2、根據對詩歌的理解,畫一幅畫。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6
《古詩二首》編排了兩首古詩,它們從不同的觀察角度描寫了春天。
《村居》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詠柳》是首詠物詩,描寫了早春二月的楊柳,借柳樹歌詠春天。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較好地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可利用這一點,激發課堂教學的情趣,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古詩教學達到魅力無窮、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課的古詩教學中,要以讀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進入到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體驗,在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教學建議
學習本課,可引導學生先自讀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詩中的畫面,然后再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還可先引導學生依據插圖來體悟課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再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從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含義,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春天的美景。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語境中整體認讀、自主識字,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2.借助畫面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小組合作朗讀、想象、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春光的美好和鄉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句,背誦古詩。
難點
1.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鄉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古詩的配樂曲子,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彩筆及畫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會認“鶯、拂、堤、柳、醉”5個生字,會寫“詩、村、童”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村居》,背誦古詩《村居》。
3.理解古詩《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鄉村兒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點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
體會詩人對春光的贊美之情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
三、激趣導入
在二三月間,公園里、學校中,到處都是春暖花開的景象。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一首古詩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隨老師一起吧!(板書課題:村居)
四、自讀古詩
1.請大家自由讀古詩,用自己喜歡的學習符號標記應重點注意的地方。(如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難寫的字等)
2.(出示風箏圖,上面帶有生字)大家瞧,這些風箏多美呀,你能將它們放飛得更高嗎?(指名認讀生字)
提示:“鶯”的韻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聲母是“d”,不是“t”。
3.同學們真不錯,將漂亮的風箏都放上了天。讓我們再來認認它們!(齊讀生字)
4.自讀古詩,想一想:古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5.小組交流。
五、品悟古詩
(一)學習第1、2句。
出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靜的嗎?它有怎樣的美景?
1.自由讀讀古詩,你會有很多發現的。
2.學生自由讀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帶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第1、2句)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長”“飛”“拂”“醉”等字眼體會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
5.瞧,早春二月里,草兒吐出嫩綠的新芽,黃鶯也飛來快樂地歌唱,河堤上的楊柳仿佛陶醉在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風中輕拂堤岸。我們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你們想配合這美麗的畫面再來讀讀嗎?(指名讀)
6.你還有什么發現,有什么感受?能說給大家聽嗎?(生匯報)
7.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讀好這兩句詩的。(生齊讀第1、2句)
(二)學習第3、4句。
出示: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你能讀好它嗎?
2.自由讀這兩句古詩。
3.在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說)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樣喜歡這美妙的春天嗎?他們在干什么?(分組交流)
5.你們能配合畫面,說說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景嗎?(分組交流,嘗試練說)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歸來早”“忙趁”體會孩童歡暢的心情。
6.讀了這兩句詩,你有什么感受?能說給大家聽聽嗎?(生匯報)
7.你們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們能將自己的想法融進詩里讀出來嗎?(指名讀)
8.想不想加入他們放風箏的隊伍中去呢?這樣吧,讓我們朗讀古詩,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吧。(生齊讀第3、4句)
六、背誦古詩
1.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孩子們也將自己心愛的風箏放飛。多美的春景圖呀!它不僅吸引了詩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這首古詩你們一定能背下來。
2.集體配樂吟誦。
3.生自由背。
七、指導書寫
指導寫好生字“詩”“童”“村”,重點寫好生字“童”。
1.看“電腦小博士”的筆順順序,學生認真觀察筆順順序、筆畫寫法。
2.指名反饋。
“童”字是上下結構,共有12畫,可組詞為“兒童、童年”。
3.觀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找到關鍵筆畫,再通過課件演示,提醒學生“立”的最后一橫最長。)
4.教師范寫3個生字。
5.學生描紅并臨寫3個生字。
6.師生評議。
八、梳理板書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古詩二首》是北師大版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習兩首關于春天的古詩。
教學要求:
1、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語,了解古詩大體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4、比較閱讀兩首詩,領悟詩歌意境,提高欣賞水平。
5、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小組合作發揮更大的作用。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根據“金鑰匙”的要求來自學古詩是本節課最重要的訓練內容。
“蹊”“不值”“屐齒”和“柴扉”等詞較難理解。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投影片和古詩材料
學生課前搜集關于兩首詩以及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點題。
春天到了,這幾天的語文課上,我們一直通過優美的語言感受著春天的獨特魅力,今天,我們要用最簡練的語言繼續感受春天,學習古詩二首。
2、背誦春天的古詩。
提起古人對春天的喜愛程度,那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誰能信手拈來,背誦幾首春天的詩句。
二、學習第一首詩
1、唐代大詩人杜甫不僅能寫雄渾壯麗的愛國詩句,還能抒情寫景呢。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叫?板書詩名《江畔獨步尋花》。
2、學生說一說課前搜集的關于杜甫和這首詩的背景資料。
[杜甫:是唐代詩人,被后人稱之為“詩圣”。他的詩敢于大膽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統治者的罪惡,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
[背景:安史之亂后,杜甫棄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邊的草堂,在飽經戰亂后終于有了安身的居所,所以非常欣慰。這首詩就是寫草堂附近的鄰居黃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3、認讀詞語:蹊嬌
4、解釋詞語:
蹊:小路嬌:可愛的
5、朗讀古詩:正確、流利[全班齊讀、指名讀]
6、掌握第一把“金鑰匙”[投影出示標題]
(1)讀古詩,理解詞語。
小組合作朗讀古詩,找出難懂的詞語通過查字典、看圖理解、聯系詩句理解、一起討論等方法來解決,實在困難時向老師求助。
(2)串起句子,說出意思。
根據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歸納出整句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小組成員可在負責人的帶領下補充完整。
(3)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小組中所有成員逐一朗讀,選一名代表畫出圖畫,一名代表解說,鼓勵學生在大體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形容詞,使學生在解說古詩配畫時更像是描述一段美麗的景色或一個生動的故事。
7、檢查、反饋各組的自學情況。
進行小組間的評價,要求:公正、簡短、友善。
二、學習第二首詩。
1、 手握第二把“金鑰匙”。[投影出示] [要求更簡化、時間更短]
(1)讀古詩,理解重點詞語。
(2)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2、 檢查、反饋自學情況
(1)讀詞解詞:不值[沒有遇到人] 屐齒[木屐底下兩頭的突出部分]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
(2)有感情地朗讀《游園不值》。
指名讀,自由起立讀。
三、古詩賽場
1、 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說說兩首詩的異同。
[在各小組競相回答時,老師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從意境、詩人的心情、朗誦的語氣等不同方面去考慮,并要求學生分析完后接著抑揚頓挫的朗讀古詩。]
2、 古詩背誦
比比哪個小組的同學背誦的最快,背誦的最多。
四、課后實踐作業:創作“古詩”
索取第三把“金鑰匙”[投影出示]:
(1) 編寫時分成兩句,每句兩行,共四行。
(2) 每行字數相同,五個字或七個字。
(3) 每一句表達一層意思,或是描述一種景物,語言簡練。
(4) 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個字最好押韻,即韻母相同或相似。
五、結束語:加油!下節課我們班的小詩人可要和杜甫、葉紹翁兩位大詩人比比語言的魅力呢!
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兩首古詩均為描繪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別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廬山瀑布》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象。《絕句》為詩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詩通過對明媚春光的描繪,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這首詩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寫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著名的唐詩,學生都會背誦。教學時,關鍵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
以求讀出韻味,讀出感情,促使學生領悟詩的意境。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的情景。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像。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望廬山瀑布》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學過許多李白的詩,現在,咱們開一個李白詩會,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詩背給大家聽一聽,愿意嗎?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李白的詩。(板書:望廬山瀑布)齊讀。
2、解題
誰能講一講課題的意思?
廬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見過瀑布嗎?(出示掛圖)
學習生字:瀑。
3、小結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就是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
二、精讀《望廬山瀑布》。
1、指名讀古詩。
2、小組討論,說說詩的意思,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3、師生交流:(每句詩都先請學生來說,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⑴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什么意思?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云聚散猶如香爐,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這里是“升騰”的意思。
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先說,教師再歸納總結:在陽光照耀下,香爐峰頂彌漫著紫色的煙霧,像香爐里散發的煙一樣不停地升騰。
⑵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是什么意思?
遠。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瀉之后像一條河。
“掛前川”是什么意思?
掛前川,瀑布掛在山的前面。“掛”字化動為靜,形象地表現出了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
⑶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流”是什么意思?
飛瀉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瀉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寫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騰而下,勢不可擋的氣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虛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長。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很長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崖上飛快地直瀉而下。
⑷疑是銀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懷疑。
“銀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現出的由許多恒星組成的白色光帶,看上去像銀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這里指“從……落下”;“落”字寫出了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礴氣勢。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傳說天有九重,這里指天的最高處。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的最高處傾瀉下來了。
4、這首詩描繪的是什么? 你認為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看廬山瀑布的?
5、練習朗讀、背誦。
6、品讀體會作者情感
“遙看瀑布掛前川”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在山川之間,誰能將這樣巨大的瀑布掛起來呢?只有大自然。在這句詩里包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頌。細細品味這首詩,可以使我們領會到大詩人李白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總結(欣賞錄像)
四、作業
用你手中的畫筆畫一幅廬山的瀑布圖。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絕句》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
有誰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們知道他嗎?
2、解題
這是作者對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麗景物的描寫。
二、精讀《絕句》
1、教師范讀。
2、這首古詩寫了什么?
3、利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方法來學習《絕句》這首詩。復習
我們是怎樣學習《望廬山瀑布》的?讀詩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這些難于理解的字詞弄懂→串聯、整理說出詩句的意思→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4、小組學習,教師點撥
同學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5、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
6、指導朗讀
注意停頓,要讀出詩的韻味來;注意輕重音,要讀出感情。
7、學生練習朗讀、背誦。
三、總結
四、作業
你能用一幅圖描繪出《絕句》的意境嗎?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9
[教材透視]
《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兩首古詩都描寫了西子湖畔夏日的景象。古詩格律整齊,文字優美,詩句生動,讀來瑯瑯上口。其中《望湖樓醉書》生動地記敘了夏天西湖景色的變幻,表現了景物的動態美;《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是一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詩中沒說送別,則顯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早晨陽光的映照下的美麗,是詩人通過寫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一首膾炙人口詩篇。
[設計思路]
古詩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建構以及多元認識是古詩教學的根本出發點。要真正理解古詩,就應設法使學生入境,讓學生和時代對話,與作者對話,達到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這樣,學生 才能把古詩讀寫真切,理解得更透徹,從而獲得精神的愉悅,情感的熏陶。
簽于上述認識,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現,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達到資源共享,追求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化,努力鍾煉語言,詩化課堂,以情感為線,語言為鏈,建立起學生、教師、文本三者的和諧對話,使學生雙方都能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中共同獲得美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古詩意思,能說出詩歌大意。
2、感受夏日西湖的自然美,領悟詩人“以景寄情”的表達手法。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
4、能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兩首詩,感受古詩的豐富力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
以“情”為線索,以景為輔佐點,理解、感悟和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內涵。
[難點]
教師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的反饋的調控。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到過西湖嗎?了解西湖嗎?西湖的哪些景色,令你記憶憂新,回味無窮?(指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看似不經意的一問,鏈接了學生的記憶,勾連出大量的閱歷和體驗。電視、書本上或耳聞目睹的有關西湖的信息。紛紛踏來,交匯,共享,豐滿學生的認知世界]。
2、師:是呀,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游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景色的詩很多,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兩首宋朝詩人寫的詩,看看古人眼中,筆下的西湖美景是怎樣的?
二、初讀古詩,引生入境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讀讀《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與《望湖樓醉書》這二首詩,想想,這兩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
2、談談初讀后的感受
小結:是呀,同在西子湖畔,不同的作者領略了六月時西湖不一樣的風光,并寫得獨具特色。
[設計意圖:初讀是學生感受文本的重要環節,應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背文本讀通順。這是學生文本對話的第一個回合]
三、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讀題目,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早晨,走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老師誦讀古詩后,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達到瑯瑯上口,并且說說在你眼前出現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設計意圖:以學定教,根據學生所描述的進行組織教學,體現學生教學的生成性]
3、放媒體欣賞:西湖荷花
①用一個詞來形容怎樣的荷花?或用你得過的?或課外看到的詩文描述這美麗的夏日之菏。放《荷花》錄音(葉圣陶爺爺寫的)
[設計意圖:詩文整合,新舊知整合,課內外整合,激活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4、師:一千年前的一個夏天,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隨同友人剛剛走遠凈慈寺,清風拂面而來,一幅賞心悅目的景象映入眼簾……
師:非常投入地朗誦詩,生也聽邊看圖。自由吟誦。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了生動逼真的情境,調動了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表現欲望]
5、師:古人常以詩明志,以詩寄情。在詩句中,情感是線將語言的珠子串聯起來。《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是一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詩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眷戀。現在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剛才讀到的是一份怎樣的情?用最恰當的詞表達出來。
學生反饋,自由讀書,談談這份情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生讀3次(請同學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上建立起各自對古詩的最初理解,同時用自己的語言來置換詩句,對場景是進行描述,為學生創造了實踐語言的機會。]
6、師:是呀,同學們感受到的這些都能在詩句的景物描寫中得到印證。現在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詩句,在品讀過程中,你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做個記號,然后向組內同學探討,解決不了的,我們在課堂上一起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間的協作既達到了學習資源和成果共享,也使學生的問題更為集中更顯出價值,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地導點拔就能實破學生們的瓶頸,使學生對古詩有更深刻的領悟而奪性化的見解。]
7、學生自由感悟,就問題互相探討。
8、學生反饋、互相解疑、品讀詩句。
9、誦詩詠詩情
①師:整首詩描寫了西湖畔荷花的美麗,卻又帶著一絲淡淡的離愁,就讓這悠揚的樂聲,穿透時光的河流,把我們帶到千年之前的西子湖畔,讓我們一起感受這真摯的明友之情,就讓我們一起吟誦這首詩,重現千年前的這場送別。
(師生和著音樂,看著畫面共同誦讀古詩)
②回讀:“一切景語皆情語”。
[設計意圖:充分地感受了這文美、景美、情美之后的誦讀,是一次提升了,聲情融匯地讀是積累,更是情的抒發。]
四、學習《望湖樓醉書》
1、導入:美麗的荷花固然為西湖增添了魅力,下邊我們隨著著名的詩人蘇軾去領略一下,西湖邊的另一種自然景象,看看作者在寫詩中又流露出什么情感。
2、揭題,讀題,釋題。
簡介“望湖樓”:望湖樓在西湖之濱,“登樓憑欄,取山形,嶺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綠凈,樓閣內境中懸”,確為西湖名樓。
3、小組合作研究:
① 自由朗讀詩歌,反復讀,達到瑯瑯上口。
② 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
③ 想想詩中描繪了哪一種自然形象,從哪些詩句可見?任選其中一句或幾句用朗讀或自己的話來描繪。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
4、反饋:
①“我找到了哪句”“我用……來描繪”
②教師適當點撥。
下雨前:“黑云翻墨”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
雨 中:“百雨跳珠亂入船”此時感受到了什么?(雨大)
生活中見到這樣的暴雨嗎?請用一個詞來形容?
雨 后:“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雨過天睛,你想到什么?體會詩人心境的舒暢。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對語言的獨特體驗,挖掘字里行間蘊含的人文內涵。]
5、回讀:一切景語皆情語。
6、小結: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大自然變化。多么迅速,詩人用筆又是多么的神奇。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景象的動態美。四句短小精焊,富于音樂美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讓我們通過讀來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吧!
7、朗讀:① 自由讀 ② 指名讀 ③ 指導讀
④ 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兒,有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8、配樂吟誦。
五、回歸整體
1、學完了兩首詩,夏日西湖的自然景觀,如雨后空氣,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詩人以高招的筆法:寫景抒情,寓情于景,讓我們再次高呼:“一切景語皆情語”。
[設計意圖:找準詩中的契合點,進行概語、總結、回歸、使整堂課的結構回歸一個“圓”。]
2、配樂齊讀兩首古詩
六、總結延伸
1、總結: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所能領略到的也只是古詩的點滴魅力,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解讀感受到的是屬于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這是我們在這堂課中最大的所得。我想和同學們說的是,文學的大門永遠向是愛好它的人們敞開的,原同學們都能在更多的詩歌、閱讀中獲得美的體驗。
[設計意圖:課堂之外天地寬,讓每個學生對詩歌作品的獨特體驗延續到課外,讓他們在更廣泛地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獲得心靈的豐盈,才是詩歌教學的真正目的。]
2、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畫、說、寫、背、演、默、收集兩位詩人的詩或背寫夏天的詩。
[設計意圖:把代表教師至高權力的“布置作業”的權力下放給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還有選擇作業的權力和自由,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的五花八門,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和其他各種學科知識間的整合,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江畔獨步尋花》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詩歌的大意:春天詩人獨自悠閑的在江邊散步,看見百花盛開,黃鶯在枝頭鳴叫,蝴蝶在花間飛舞,心情非常愉快。
《游園不值》是一首贊美春天景色的詩,作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作者游園時想看花卻進不了門,本來是一件掃興的事,但他從露出的墻頭的一枝紅想象出滿園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心情由掃興轉為欣慰。
教學重難點:古詩的詩句以學生誦讀為主,朗讀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悟詞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讀體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交流對語句的體會。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請學生給大家背誦學過的古詩。
2.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描寫了引人人勝的景色,進而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只理解詩的字面意思還不夠,還要把詩中的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使自己深入到詩境中去悟情。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
3.板書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二、解題,介紹作者。.
1.請學生根據注釋解題。(在江邊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2.師生交流有關詩人的資料。
杜甫,字子美。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李白并稱李杜,代表著唐代詩歌的兩座高峰。自幼好學,很有政治抱負。漫游各地,與李白相識。安史之亂前住在長安,生活貧困。
安史之亂后,棄官移家成都,在浣花溪邊筑草堂。晚年離開成都,病死在湘江途中。他的詩歌敢于大膽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統治者的罪惡,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被稱為詩史。
三、抓字眼,明詩意。
1.自讀古詩。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字眼)。
(“黃四娘”是誰?“自在”什么意思?“嬌鶯”什么意思等?)
2.分組互助學習,可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字詞的意思。
(“黃四娘”,杜甫的鄰居。“自在”是指自由自在。“嬌鶯”是指黃鶯嬌柔的歌喉。)
3.師生共同討論,理解詩意。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這兩句的意思是: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壓得枝條低垂下來。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這兩句的意思是:戲鬧的蝴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黃鶯放開嬌柔的歌喉不斷地啼唱。
四、提問題,悟詩情。
1.“話”的意思弄明白了,那么怎么把詩中的意思變成頭腦中的畫面呢?我們不妨針對詩中詞語來提幾個“什么樣”和“怎么樣”的問題。
2.給前兩句提問題,悟詩情。
(1)鼓勵學生提問題,教師可做示范。
(“什么樣的小路上,開滿了什么樣的花?這些花壓得枝條都怎么樣了?”)
(2)針對這些問題來想一想,當時的情境怎么樣呢?也就是說,你頭腦中的畫面是什么樣的?
(3)出示一張場景圖畫投影片,啟發學生思維。
(黃四娘家門前有一條曲折的小路。小路旁開滿了各色各樣的鮮花,成千上萬朵花壓得枝條都低低地彎下了腰。)
3.給后兩句提問題,悟詩情。
(1)學生分組討論提問題。
(什么樣的蝴蝶怎么飛舞?黃鶯的叫聲怎么樣?它好像在說什么?)
(2)針對這些問題來想一想,你頭腦中的畫面是什么樣的?
(留連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叢中上下追逐著、戲鬧著。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宛轉動人,好像在說:這里多美呀!)
五;想畫面,詠詩句。
1.想象當時的畫面,詩人看到、聽到后的反應。
(感嘆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
2.指導朗讀。
(采取學生練讀、評讀的形式,要求讀出對生活的熱愛,作者看到景物后的喜悅心情。)
六、根據你的想象,把詩中描寫的景物畫下來。
1.學生自畫。
2.集體交流。
作業設計:
聯系春游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結合詩句說說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鳥這些景物的特點,再動筆把這首詩描寫的意境繪成一幅畫。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8個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引導學生大致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和夜雪的美。
教學重點:
認識8個漢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難點:
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體會夜雪可感不可見的美。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梅花》。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重點難點:
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體會夜雪可感不可見的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它們在什么季節開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梅花》
二、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圈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教師巡視并指導。
2、檢查自讀情況,并糾正讀音。
3、師范讀,學生跟著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4、以組為單位,學生練習朗讀。小組內互相討論,提出疑難問題并嘗試解答。
5、師生共同交流,理解重點詞語。
6、學生互相提問,先說說詞語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7、反復練習朗讀,想像梅花在嚴寒中傲然怒放的畫面。
8、在讀、議、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潔白的特點。
9、師小結:這首詩通過寫梅花不畏嚴寒,冒雪開放,贊揚了梅花堅強的品格。
三、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識字朋友吧!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進行認讀。
2、小組合作,進行認讀、識記生字。
3、指導書寫。
(1)指導學生觀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說一說怎樣寫才能端正、美觀。
(2)學生試寫,教師重點提示:
獨、梅、暗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書寫時要注意避讓。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兩點要寫在豎中線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寶蓋頭,三條橫線間距要均勻。
四、作業
背誦古詩。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8課《古詩二首》教案 篇12
詩歌是與小說,散文,戲劇并列的一種文體。它用高度精煉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富于激qing,并講求節奏和韻律。每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一條哲理,一個人的理想、命運、人生、情感。《涼州詞》于壯觀中寓蒼涼、慷慨雄放而氣骨內斂,深情蘊藉,意沉調響。《浪淘沙》借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色,抒發豪邁的氣概,表達作者奮發有為的精神和浪漫氣魄。教學這首古詩時,分三部進行。
1、走進古詩
學習這兩首古詩,我想先接觸詩句,于是從識字入手,先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學習詩中的字詞句,如:“羌”、“簸”的讀音,“柳”與“女”字的聲母區別(就是鼻音與邊音的區別),這些字音對于北方人來講不存在問題,但對于我們南方人來講,讀準字音就是一個難點。如《涼州詞》這首詩中的韻腳“間”、“山”、“關” 等字的韻母“an”容易讀成“ang”。其次,反復朗讀詩句,讀出七言詩的節奏,如”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并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朗讀古詩的方法——起承轉合的方法,在讀中醞釀情感,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采用個人展示、小組合作,男、女比賽等形式,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達到熟讀成誦,默寫古詩。最后,整體感知大概詩意,采取同桌互講,抽查的辦法,在理解詩意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品詩人
每一首詩都蘊含著詩人的思想和他獨樹一幟的個性,這兩首詩表現兩位詩人怎樣的思想和性格呢?我引導學生抓住詩中的關鍵詞句結合查閱的資料分析詩人,如《涼州詞》一首中,抓住“一片”、“孤城”、“萬仞”進行賞析。“孤城”是前兩句的重心,作者將“一片”與“萬仞”對比,恰如蒼茫大海在一葉扁舟,浩渺天空中一朵白云,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城的孤單,而且展示了邊塞山川的壯闊雄奇與偏僻荒涼,作者寫前兩句是為后兩句抒情作鋪墊,以景為背景,借此景,烘托出戌守者的怨情與豪邁再緊扣一個“怨”字,寫出戍守邊關將士的哀苦。抓住“春風不度”了解盛唐時期,達官貴人及朝庭對戍守邊關、將士的冷寞態度,清晰看到王之渙“少年俠氣,常擊劍悲歌,慷慨有大略,人民倜儻的異才”的風格,正因為他具有此風格,才“拂衣去官,遍游大河南北,閃謁名公,成為未親臨沙場的邊塞詩人之一。又如《浪淘沙》一詩抓住“浪淘風簸”體會明是寫黃河歷經千辛萬苦的流程,暗示寫他幾經被貶為遠州剌史、朗州剌史、播州剌史,連州剌史等等的人生經歷。但是作者的詩多數寫得比較明快,很少晦澀,無論是古詩、樂府、近體都有共同特點。“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表現他“風格剛健爽朗,積極向上的浪漫主義精神。”《涼州詞》與《浪淘沙》兩首詩,詩人采用不同的筆調,展開豐富的想象,前者低沉,后者高亢。
3、賞風景
這兩首雖然都是以黃河為背景,但是其中的畫面組合各有不同,讀詩之后,讓學生閉眼繪景。學生們意會(1)黃河從遠方流來,仿佛與天間白云相連,近處有一座四周都是“萬仞山”的孤城,城里有許多的戌卒,有的騎馬,有的站崗,有的吹蕭……每個人的表情愁苦,但卻豪壯……(2)黃河彎彎曲曲,洶涌澎湃,作者站在黃河邊,只見黃河水浪淘,于是他就想象逆流而上,到牛郎織女家做客……學生通過意會詩境,領略到大自然的風光,追溯到遠古時代奇麗風景。
教學《古詩兩首》,讓我和學生共同走進古詩意境,賞析詩人的獨特個性,再現古老的中國黃河之景,激發了我們敬詩人愛祖國河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