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幼兒園教案(精選13篇)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啟發幼兒在同伴原有畫的基礎上大膽想像,為同伴的作品添畫。
2. 讓幼兒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體驗交換作畫的趣味性。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重難點
1. 讓幼兒能大膽的交換作畫,展示自己的想象。
2. 通過改變畫面形象,讓幼兒感知其中的創造性和變異性。
活動準備
1. 幼兒有根據任意圖形想象作畫和合作繪畫的經驗。
2. 彩色畫紙·彩色記號筆。
3. 座位按排成環形。
活動過程
一.引導
1.從簡單的基本形開始,分步驟示范,讓幼兒猜猜老師畫的是什么。
2. 通過改變圖案方向,采納幼兒的建議等方式,即行改變畫面形象,讓幼兒感知其中的創造性和變異性。
3. 出示基本圖形,啟發幼兒說說它像什么。
4. 在幼兒想象的基礎上出示已準備的圖形,介紹幾種想象添畫的.方式,以激發幼兒的興趣,開拓幼兒的思維。
5.講解:大轉盤的作畫方式和規則。
幼兒找座位,用記號筆快速的在紙上畫下自己想表現的內容。
當背景音樂變成快節奏的音樂時。幼兒之間快速的按順序交換座位。
每一名幼兒來到同伴的畫前時,先觀察和想象,然后在在其基礎上按自己的改和添畫。
二.創作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畫出不同的畫面。
2.要求自己思考在畫,不影響別的小朋友。
3.老師和幼兒一起,及時贊揚好的想法和作品。
三.展示作品
1.展示幼兒的作品,讓幼兒彼此之間欣賞,
2.引導幼兒回憶,找開始的作品,然后分享。
活動反思
幼兒對交換畫畫很感興趣,下課后還會問:你原來想畫什么,現在變成了什么。有的幼兒作品畫的非常好,老師給予了嘉獎,還沒有畫出的,老師會鼓勵,讓他大膽的想,大膽的畫。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內容 大班健康活動:勇敢小兵(動作發展)
活動目標
能雙腳向左右行進跳,增強身體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 活動準備
塑料圈、紙盒、積木、大型布條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活動身體,提高幼兒活動積極性。(上肢運動、下蹲、雙腳向前、后跳)。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觀察場地布置,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
2、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規則:可以任選一條自己喜歡的路線進行左右跳,跳完后再選擇一條新的路線,每一條路線都要嘗試一遍,前面的小朋友跳到中間時第二名幼兒才能出發,跳完從旁邊回到隊伍的后面。
3、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教師觀察并幫助幼兒,提高幼兒的規則性和秩序。
4、作出提升,教師啟發提問:左右行進跳是怎么跳,怎樣在游戲過
程中不碰到器械,怎樣才能保持安全距離?
5、鼓勵幼兒創設新的游戲場景,教師幫助布置并完善游戲規則。
6、師幼一起游戲,提高幼兒游戲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三、結束部分
組織幼兒做抖手抖腳動作。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將感恩的種子播撒在幼兒的心田
二、活動名稱:
感恩你我,真情成長
三、活動安排:
開幕式:11月20日
主題活動:11月23日上午
閉幕式:11月23日午時
四、階段性工作安排:
A、大展板的制作,18號前完成:
1、小班級部完成橫幅的打印及制作。
2、背景(幕布亦是海報)的制作。
各級部將各自活動的具體安排(必須寫清活動名稱、目標、準備、時間、地點及參加人員)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寫在2k的鉛畫紙上。經園部審核后由中班統一布置和裝飾。
B、開幕式及準備分工;
1、時間安排:
開幕式將按照大、中、小的順序進行,時間安排如下:
大班:15:00-15:15
中班:15:25-15:40
小班:15:50-16:05
2、家長宣傳工作到位。
3、主持人選舉:
各級部推選一名能渲染氣氛的主持人介紹本級部活動的目標、資料安排及家長配合。
4、開場方式:
各級部設計一個感性的開場方式,要能夠讓家長了解我們活動的意義并支持我們的活動,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
(如:大班能夠用手語表演“感恩的心”作為開場,中班能夠排練一個簡短的表現同伴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情景表演,小班能夠用音樂游戲“小烏鴉愛媽媽”作為開場。)
5、各級部所需音樂由自我年級組負責統一整理、建包后拷到辦公室桌面上;
6、開幕式過程資料的拍攝與收集,活動新聞及時上傳由大班級部負責。
7、過程設計:
上午活動:(8:30)
1、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幕
2、園長致開幕詞
3、大班教師手語表演《感恩的心》
4、全體表演《幸福拍手歌》
午時活動:
1、大班表演,主持人向家長介紹級部活動意義及安排。(主持人自我級部推薦及安排)
2、中班表演,主持人向家長介紹級部活動意義及安排。(主持人自我級部推薦及安排)
3、小班表演,主持人向家長介紹級部活動意義及安排。(主持人自我級部推薦及安排)
C、中班級部準備好去孤兒院的相關事宜。
1、家長宣傳工作到位。
2、聯系孤兒院、車子;標語的打印、橫幅的制作。
3、領好幼兒園園旗、園服、園帽。
4、慰問禮品的準備。
5、幼兒安全教育、禮貌教育。
6、過程資料的拍攝與收集。
7、活動照片及時上傳。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探索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征。
感受和體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能夠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形狀、體積的物體若干如:乒乓球、正方體圓形紙片等。
筆、剪刀、膠棒、抹布、小籃子。
準備若干偶數量的大小不同形狀的紙片。
活動過程:
一、探索
――引導幼兒探索、思考并且尋找可以滾動的物體,將其集中放入小籃子里。
――幼兒自由組合進行收集活動。
二、討論
――幼兒相互交流各自尋找到的物體,并且演示證明他們可以滾動。
――引導幼兒觀察物體滾動時都一樣嗎?哪里不同?
――讓幼兒繼續探索,近而發現圓柱體與球體的不同,從而初步感知其特征。
――聯系日常生活想想哪些象圓柱體,哪些象球體。
三、動動小手
――根據自己的認識和手里的現有材料,做出大小不一的圓柱體。
――比比玩玩,再次感知圓柱體的特征。
數學活動設計――躲起來的3和8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8,感知數字和數量之間的關系。
2、能正確區分3和8 。
3、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數字卡:上面寫有38的字樣。
2、各種裝飾紙和卡片、尖刀、膠水。
活動過程:
一、“38”的含義。
1、老師出示數字卡讓幼兒反復認讀,老師帶領孩子認讀。讓孩子重點學習數字8。在復習3和學習8的基礎上老師引出三月八日是婦女節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數字有關。
2、8不但表示8日那天還表示什么?(8個玩具、8只小貓)老師用一些數量詞舉例子讓幼兒仿照。
二、躲起來的3和8。
1、既然媽媽的節日快到了我們今天就用我們學的兩個數字來祝福媽媽好嗎?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選擇3和8數量的裝飾品)來裝飾卡片,將3和8隱藏在卡片里。
3、請幼兒把做好的卡片帶回家送給媽媽,并向媽媽送出祝福的話。
數學活動設計――認識6
活動目標:
1、認識6的數量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蘿卜、白菜各6個。
2、雪花片每人6片、數字卡片1―6。
3、錄音機、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唱歌曲導入活動
幼兒隨歌曲《這個冬天》的音樂邊唱邊表演。
師:這個冬天小朋友有香噴噴的栗子、熱騰騰的紅薯和小朋友喜歡的火鍋好香啊。今天我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吃的蔬菜你們知道是什么蔬菜嗎?
二、認識6
依次出示磁性教具白菜、蘿卜請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并一一對應,請幼兒說出白菜、蘿卜的數量都是6。
師:6個白菜、6個蘿卜、都可以用“6”來表示,出示字卡“6”幼兒認讀“6”像什么?啟發幼兒想象,并說出“6”像哨子“嘟嘟嘟”。
三、幼兒操作
老師擊幾下鼓,請幼兒拍幾下手。
看數字擺雪花片。教師出示數字卡,幼兒認數字卡,幼兒認數字并擺出相應數量的雪花片。
四、尋找探索
教師請幼兒在教室里找出數量為6的玩具或其它的物品,并說出總數。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到院子里繼續尋找數量為6的物品及玩具。
中班數學活動――活動設計
一、活動名稱:《找找好朋友》
二、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進一步培養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
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之間多1或少1的關系,能說出2和3 的相鄰數。
三、活動準備:
魚的活動教具:紅鯉魚1條,白鯉魚2條,金鯉魚3條,黑鯉魚4條。
1――4的數卡若干。
《找朋友》的音樂。
四、活動過程:
n 開始部分:
讓孩子討論自己是怎么出生的?
n 基本部分:
――請幼兒觀察與思考:你知道小動物是怎樣出生的?
――猜一猜,有沒有動物是爸爸生出來的?
教師示范講一遍故事。
――提問問題,海馬爸爸為什么能生出小海馬?
――小海馬是怎樣從爸爸的身體里生出來的?了解海馬的一些基本的知識。
――海馬的生殖方式是怎么樣的?了解海馬的身體構造。
結束部分:
再請幼兒看一下故事,讓幼兒自由觀看圖書等資料,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延伸:讓孩子更多的了解水里的`小動物的同時,可以讓孩子在家養一條小魚或者小烏龜,小蝌蚪等等,讓他們觀察小動物的生長過程。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小小體溫計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體溫計和體溫計的用處,初步掌握體溫計的使用方法。
準備:體溫計
活動與指導:
1、健康人的體溫在37度左右,如果生病了體溫就會發生變化。你們知道怎么才能知道體溫是否正常嗎?
2、用體溫計可以測量人的體溫。
3、拿出體溫計,告訴幼兒這就是體溫計。請幼兒仔細觀察體溫計的形狀及特點。
4、需要測體溫時就將體溫計放到腋下(也有含在嘴里的),要將體溫計的溫度甩到35度以下,然后拿著亮亮的一頭,把無金屬的圓頭插到腋下。
5、教師給幼兒演示,對需要注意的地方要重點說明。
6、請個別幼兒上前表演。
7、以后我們就知道如何測體溫了。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奇妙的海底世界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常見、常吃的水產品,井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準備:
帶幼兒參觀水族宮或海底世界。如果本地區沒有這樣的場所,可以帶幼兒參觀水產市場。
活動與指導:
1、帶幼兒去參觀水族宮或水產市場(條件不具備,可找―些錄像帶或圖片)。
2、邊看邊給幼兒介紹,并告訴他們這些水產品的名稱,如魚、蝦、螃蟹、海帶。
3、請幼兒仔細觀察,并說出這些水產品的形狀及簡單的特點。
4、小結:水產品的種類有許多,如魚、蝦、螃蟹、海帶,它們都生長在海里或湖泊里,這些水產品都可以加工成美味的食品。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
建議:
可以事先采好參觀點.請講解員為孩子們講解。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練習兩手兩膝著地向前爬行。
2、通過模仿、練習等提高怕的協調性。
3、能遵守游戲規則,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軟質地( 50平方米左右,用墊子搭成。)
2、小籃子4只
3、塑料水果(比幼兒人數多出4倍)。
4、幼兒觀察過螞蟻。
5、場地布置如圖:
活動組織:
一、開始部分:
1、交代角色,引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今天我們一起學小螞蟻,像小螞蟻一樣學本領。
2、自編模仿操,幼兒練習。
蹲下睡一覺,起床伸懶腰,搖頭右晃腦,洗臉笑一笑。轉個身,摸摸角,轉個圈找一找,發現豆豆拍手笑。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地向四處爬行,互相不碰撞。
2、練習向指定方向爬行,互相不碰撞。
3、幼兒游戲: 小螞蟻找食
游戲玩法: 全班幼兒在圍成半圓形的椅子上坐好,作螞蟻洞。全體幼兒扮小螞蟻。游戲開始時,請幾個幼兒在席子上手膝著地向前爬行,爬到放塑料水果處,拿一塊水果,表示找到食物,然后爬回來,將水果放在小籃子里,回到椅子上坐好。然后輪換,游戲繼續進行。也可以連續爬回來,拿完最后一個水果為止。
游戲規則:幼兒爬行時,手掌和膝著地。每個幼兒一次只能拿一個水果。互相不碰撞。
三、結束部分:
1、小結游戲,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
2、幼兒自由跳《螞蟻搬豆舞》慶祝豐收。
幼兒園規則游戲教案,這個世界有著屬于這個世界的規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是一定要面對規則二字的,我們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小朋友們懂得規則,學會規則。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家是我們每一個人溫馨的港灣,如果孩子是這一港灣中的一葉小舟,父母則是那個永遠風雨無阻的舵手,他們的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因為孩子們往往認為這種愛是理所應當的。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有一個心靈的觸動,父母原來是那么不易,他們是那樣愛我,那我該怎么做呢?
活動目標:
1、認識目標:通過活動體會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
2、情感目標:感應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愛,培養孩子愛父母、愛家庭的情感,培養他們的家庭責任心。
3、行為目標:通過活動,把認識落在今后的生活中。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部分學生選好一張全家福,卡片,印泥。
活動過程:
教師介紹本次班會的主持人
一、一張照片就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1、談話引題
主持人:家是我們溫暖的搖籃,家里有親愛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們一家人血脈相融,下面就請幾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部分幼兒介紹自己的家庭)
2、以詩歌激情
主持人:我們生活在爸爸、媽媽的身邊,是他們把我們撫養長大,爸爸媽媽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我們的終身老師,我們要感謝爸爸、感謝媽媽。請聽詩朗誦——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3、成長照片敘話題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自己和父母是最親的,是啊,只有在爸爸媽媽身邊生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你知道嗎?從呱呱落地到現在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他們在我們身上傾注了多少心血啊!現在,就請王老師給大家看一看一位同學小時侯的照片,請你猜一猜是誰?(出示王灤小朋友的成長照片,先讓學生猜一猜,最后讓他來說一說自己的.家庭)
二、我向父母表心意
1、小小卡片傳心聲
主持人:爸爸媽媽為了我們這個家不辭辛苦,為我們付出了全部的愛,我們更應該拿出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他們,我們來給爸爸媽媽做一張表達濃濃情意的小卡片吧!并在上面寫出要對爸爸媽媽說的心里話,現在開始制作吧!(教師指名交流)
2、在歌聲中升華情感
主持人:讓我們在——讓愛住我家,的音樂中一起來祝愿我們的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平安幸福!
教學反思:
孩子們對自己的家及家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總之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會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小百科:家,現代漢語常用字、 一級字, 讀作jiā,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史記·樂毅列傳》:"樂羊死,葬于靈壽,其后子孫因家焉。"引申為安家落戶、定居,家還可引申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內及機關部隊等單位的住地等意。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托班孩子喜歡做喂食游戲。我們以前制作的喂食玩具一般都是在桌面上操作的,游戲的場景感、情趣性不夠強。這次,我們設計了一個較大的動物園場景,并將長長的管道運用到喂食玩具上,讓孩子體驗到探究和去戶外游戲的快樂。
制作方法:
1.用畫紙繪畫出斑馬、綿羊、長頸鹿、大象等動物的雙面對稱頭像或全身像,然后塑封,也可直接在紙板上繪畫并剪裁。
2.用布料(也可用畫紙替代)給小圓凳裁剪大小適宜的圍邊,分別用丙烯顏料在布料上畫上斑馬、長頸鹿等動物的花紋。
3.將硬質紙管(卷筒紙芯、復印紙軸、即時貼紙軸等)架到小圓凳(也可用大奶粉罐、紙盒、小方凳等替代)上,進行固定連接,作為小動物的骨架。
4.將動物頭像或全身像固定在已搭好的骨架兩邊。
5.用發泡材料做成柵欄,作為動物園的圍墻。
玩法:
1.用夾子、勺子等工具給小動物喂“食物”。“食物”會順著硬質紙管落到小動物“肚子”里。
2.可以將游戲場地移到戶外,在“大象”等動物的肚子里放置一個密封容器,請孩子用勺子喂水給動物喝。
3。除了喂食以外,也可以將縐紙團成小花黏貼到地上,美化動物園。
建議:
1.可觀察孩子在喂食后是否會尋找食物的去向,鼓勵孩子觀察小動物的內部構造。
2.引導孩子與材料互動,鼓勵他們與小動物交流。
一、活動名稱:喂小動物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反應的靈敏性。
2、引導幼兒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
3、幫助幼兒了解幾種常見動物愛吃的食物。
三、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幫助幼兒了解四種動物的生活習性。
2、在場地四周分別放置熊貓、小兔、貓和狗的頭像;竹子、羅卜、小魚和骨頭的圖片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告訴幼兒游戲的名稱。
講解游戲規則和注意事項。
帶幼兒做準備活動。
(二)基本部分:
幼兒扮飼養員,手拿畫有動物愛吃食物的圖片站在起點后。游戲開始,教師說:“現在小動物們餓了,想吃自己最愛吃的食物,看哪個飼養員喂得有對有快。”說完讓幼兒喂小動物。
分組進行比賽。
讓其中一組做的好的幼兒做給大家看。
(三)結束部分:對喂得對有快的幼兒,教師進行表揚。收放教具下課。
五、活動延伸:課后教師和幼兒繼續練習。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確分類。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愿意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核心要素:
有垃圾、不亂丟、會分類、再利用、宣傳員、要牢記、愛壞境、靠大家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垃圾分類圖片等)、垃圾分類的視頻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我們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可是你們知道這些垃圾都到哪兒了呢”引導幼兒思考是去了垃圾場?埋在地下?被廢棄了?送到了養殖場,還是去了回收站?
1、是再次提問“垃圾到底去了哪?”
2、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的世界上每一個人,每一天都會產生很多很多的生活垃圾,在太平洋上人們產生的塑料垃圾已經形成了“第八大陸”。
3、師引導幼兒觀察,地球媽媽因為環境被污染都留下了眼淚。
4、師再次引導幼兒想想這些垃圾應該如何處理?幼兒:漏天堆放!師:那我們看一看漏天堆放有怎樣的危害呢?
5、師普及垃圾漏天堆放的危害;
6、師引導幼兒說出垃圾應該分類回收。
7、師放動畫視頻讓幼兒了解垃圾應該如何分類。
二、師重點講述垃圾應該如何進行分類
1、師:看完視頻,咕力告訴我們,垃圾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
2、師:(出示四種不同圖標)是帶領幼兒一起來分一分。
3、師:(出示塑料瓶,玻璃瓶,廢紙、金屬等)“屬于什么垃圾?幼:(看圖片標志)可回收垃圾!師講解可回收垃圾的種類,方法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4、師:(出示剩飯,橘皮,爛菜葉等)“屬于什么垃圾?幼:(看圖片標志)廚余垃圾!師師講解廚余垃圾的種類以及如何處理廚余垃圾。
5、師:(出示廢手機、廢電池等)“屬于什么垃圾?幼:(看圖片標志)有害垃圾!師講解可有害垃圾的種類以及對人類環境的危害。
6、師:(出示建筑工地垃圾,陶瓷等)“屬于什么垃圾?幼:(看圖片標志)其他垃圾!
三、活動結束
播放垃圾分類的圖標以及各種垃圾讓幼兒嘗試分類。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真能干,現在我們就告訴我們身邊的爸所有人讓他們一起來將垃圾分類,保護環境。那樣我們的地球就會變成更加的美麗。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向父母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并付諸實踐。
家園互動:
1、家長在有垃圾要進行處理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進行分類。
2、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分類標志,然后貼在自己家的垃圾桶上,讓孩子在生活中也可以常常做到垃圾分類。
3、請家長陪同孩子在外就餐或者游玩時,主動的向別人宣傳保護環境和進行垃圾分類的知識。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9
一、“游戲情境”中的設置策略
集體數學活動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形式。我們幼兒園使用的數學課程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集體數學內容,目標也基本明確。老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考慮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已有的經驗水平,來制定合適的集體數學目標。在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中要有目的地將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可能感興趣的問題引入教學環境,即創設“游戲情境”。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再現幼兒喜歡或熟悉的場景,營造生活化、趣味化的數學學習氛圍。
1. 有效設置不同場景的“游戲情境”
當孩子對測量表示出關注,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有過利用自然物進行測量的經驗,也就是接觸過首尾相連的測量方法。平時也會說到1尺、1米、1寸之類的長度,但對于到底多長有很多孩子也不清楚。所以我借助《一寸蟲》這本繪本,根據我的教學需要進行了三個場景的畫面設置,第一個場景是一寸蟲和知更鳥的畫面,主要是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測量知更鳥的尾巴長度,在交流基礎上感受新的測量方法測量知更鳥的尾巴。第二個場景是一寸蟲和巨嘴鳥、蜂鳥、蒼鷺的畫面,主要是引導幼兒用新方法測量它們某一部位的長度。第三個場景是一寸蟲和夜鶯的畫面,主要是啟發幼兒發散思考“聲音”的測量方法,結合故事內容,讓幼兒感受到一寸蟲的智慧。
運用信息技術設置三個不同的場景,不僅使幼兒輕松感受到文學作品的主要情節,而且把我的教學目標有目的地滲透進去,給了幼兒思維的空間,巧妙地引發幼兒主動參與測量學習活動,積累初步的長度概念。
2. 巧妙設置特定對象的“游戲情境”
特定對象主要是借助幼兒感興趣的卡通角色或幼兒喜歡的事物形象,引起幼兒對這個特定對象所面對或蘊含的“數問題”產生興趣。例如,大班集體數學活動《看圖列算式》,我主要創設了“藍精靈樂園”的情境,借助樂園中事物的數量變化,引導幼兒看圖描述事物變化情節、數量關系、正確提問,在此基礎上列出算式。對幼兒來說不僅需要正確感知事物的數量還要敏銳發現數量的變化關系,并根據這個變化關系推理“問題”和列出“算式”,應該說這樣的“思維活動”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很有挑戰。所以我在教學中運用電子白板中的“聚光燈”進行“透視”,隨著聚光燈的移動逐一透視“藍精靈樂園”中的角色數量,如:4個藍妹妹、2個藍弟弟、5只小鳥等。每次移動只透視一組數群,這也遵循了幼兒注意發展的規律,把需要關注的事物數群顯露出來,不會干擾幼兒對數量的判斷,使幼兒更好地保持了有意注意,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地目測特定對象的原始數量,然后再逐一透視角色變化的數量。使用“聚光燈”技術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移動、旋轉、調整大小,改變透明度及顏色等屬性,讓聚光燈變成你想要的或者孩子們感興趣的形狀。
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不僅讓孩子體驗到了看圖說數量的有趣,而且可以有效完成預定的目標,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探索操作”中的互補策略
《綱要》解讀中提到:兒童應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景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并且親自實踐,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使數學實踐活動成為數學認識發生與發展的基礎。但在實踐幼兒園集體數學活動過程中,就會發現,有些真實的問題情景,尤其是在農村,不可能照搬到課堂讓幼兒探索操作,信息技術的出現剛好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如集體數學活動《蜘蛛和糖果店》,主要數學認知點就是在欣賞故事內容過程中觀察、比較客人買糖的記錄單,大膽推理與預測客人需要購買的糖果,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統計的概念。我借助信息技術展現了糖果店的場景以及每位客人買糖的記錄單,配有蜘蛛、營業員、客人的對話錄音,讓幼兒在比較真實的情景中運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買糖記錄單,從而幫助故事中蜘蛛解決一個個新問題,最后成功統計出一周銷售記錄單,找出最受客人喜歡的糖果。整個活動雖然都是在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間的關系,需要大量的思維活動,但是運用信息技術巧妙呈現了完美的情景,幼兒不僅能主動探索操作,完成教學目標,而且在這樣愉快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數學活動的樂趣。
三、“交流碰撞”中的顯示策略
幼兒一般在探究后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但由于幼兒個體之間的一些差異,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感受、體驗、發現。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將幼兒的操作結果或想法進行有效呈現,來分享交流和相互碰撞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和特征,以及自己的探究過程。
首先,“分享型經驗”給予驗證顯示。
如在集體數學活動《找規律》中,在幼兒“經歷”兩種特征材料進行有規律的項鏈串接后,我創設了交流環節。當幼兒說到某一種方法時,我就點擊課件顯示相應方法的項鏈,并出現相應的符號(AB、AAB、AABB……),讓感性的畫面與抽象的符號相結合,呈現不同的規律方法,在這樣的分享交流中幫助幼兒更好地積累相關數學經驗,體驗到了數學的有趣和有用。“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也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目標價值之一的表述。
其次,“爭辯型經驗”給予梳理顯示。
例如在集體數學活動《6的組成》中,我運用兩種顏色的阿爾卑斯奶糖,讓幼兒裝一盒,要求除了正好6顆糖,還有兩種糖都需要有。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探索兩種口味的糖組合6的不同方法。爭辯之一結果:“到底有幾種方法呢?”有的幼兒說3種、有的說4種、有的說5種等。運用信息技術,按一定順序有效顯示兩種口味的6顆糖畫面,每種方法的旁邊用數字記錄(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幫助幼兒很好地梳理了互補規律下的6組成。爭辯之二結果:“到底怎么裝又省力又不漏掉任何一種方法呢?”經過探索、觀察、思考,發現了互補規律的方法除外還可以用交換規律的方法裝糖果,同樣運用信息技術顯示交換規律的裝糖畫面和數字記錄(1和5、5和1,2和4、4和2,3和3)。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顯示設置幫助幼兒解決了爭辯,并很好地概括了6分成兩份的5種不同探索和思維結果。《綱要》中強調了:學習數學必須包含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它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本活動結合根據大班幼兒年齡和認知特點,以《愉快的郊游》激發幼兒興趣,讓孩子在游玩中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學得知識、鞏固知識,寓教于樂,促使孩子主動參與活動,樂于探究學習。提高對數學乃至學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給定的數量判斷同類物品的數量,學習估數。
2、能較積極地思考,進行合理猜測。
3、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有目測10以內數群的經驗。
2、物質準備
教具:聰聰人物形象玩偶一個,圖一、圖二、圖三(每幅圖上都有相同的盤子,盤子中分別四散地盛有橘子10個、20個、30個),大小栗子各一簍。
學具:鉛筆人手1支;第1組三盤數量分別為10個、10個和20個的栗子、記錄單;第2組人手1盤數量為10顆的糖果,記錄單;第三組兩盤數量為10個大小不同的栗子、操作單。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教師:星期六,聰聰一家到果園去郊游,果園里的水果成熟了,工人們正在把裝成筐的橘子往車上送,媽媽問聰聰:“你猜猜籮筐里裝了多少橘子?”可筐里的橘子太多了,聰聰想請小朋友來幫幫他。你們愿意嗎?
2.學習估計數量:
(1)教師手拿聰聰玩偶 ,以聰聰的口吻問幼兒:“謝謝小朋友愿意幫助我。我們一看橘子吧!”教師出示圖一(一盤10個橘子),問:“這兒有多少個橘子?”引導幼兒猜一猜、數一數,了解盤子里面有10個橘子。
(2)教師出示圖二(一盤20個橘子),問:“猜猜看這個盤子里有多少個橘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勵幼兒先自由猜測并說出理由。根據幼兒猜測的情況,引導幼兒講圖二的橘子數量與圖一橘子數量進行比較,然后再合理猜測。
(3)教師:大家猜得對不對呢?我們數一數橘子到底有幾個就知道了。師生共同點數驗證數量。
(4)教師出示圖三(一盤30個橘子),問:現在在試試,估計這兒有多少個橘子呢?想一想,怎么猜才能猜得比較準呢?
引導幼兒觀察,用戶與10黃染橘子對比的方法猜測數量。
3.小組操作活動
(1)栗子有多少
活動的規則:將栗子分成10個、10個和20個分盤裝,先估算第1盤10個栗子的數量并做記錄,再數數實際的數量,最后估算第二盤10個栗子和第3盤20個栗子的數量并做記錄。
教師指:先估算一下第一盤有多少栗子,請在記錄單的數字下面用“O”表示你認為最接近的數字;再數一數栗子的實際數量用“√”表示,最后用眼睛估算第二盤和第三盤栗子的數量,并在記錄單的數字下面用“√”表示出來。
(2)糖果有多少
活動的規則:每人一盤裝有10顆的糖果,先估算一下盤子里有多少顆糖果,做記錄,再數數實際數量,想一想用哪一種數數方法數的又對又準,數完后做好記錄。
教師指:先估算一下盤子里有多少顆糖果,并在記錄單的數字下用“O”表示你認為最接近的數字;再數一數糖果的實際數量并在記錄單的數字下面用“√”表示出來,想一想用哪一種數數方法數的又對又快。
(3)有趣的栗子
活動的規則:將第一盤10個大栗子和第二盤10個小栗子分盤裝,先估算一下第一盤盤子里有多少個栗子并記錄下來,再數一數栗子的實際數量并做好記錄。最后用眼睛估算第二盤栗子的數量并做好記錄。
教師指:先估算一下第一盤有多少栗子,請在記錄單的數字下面用“O”表示你認為最接近的數字;再數一數栗子的實際數量用“√”表示,最后用眼睛估算第二盤小栗子的數量,并在記錄單的數字下面用“√”表示出來。
要求:
1、幼兒能積極思考,嘗試自己進行操作活動。
2、每次操作完成后要將操作材料收放整齊,帶著作業操作單,去找空位子進行下一個游戲。
3、在交換操作活動時,不能隨意四處走動,其中一種活動人滿時選擇其他的活動。
4、集中交流,展示和討論。
(1)展示個別幼兒分組操作游戲的記錄單。
(2)師幼共同觀察其估數的數目;再檢查實際的數目是否正確,最后對其估算的數目與實際的結果是否接近或一致進行判斷。最后比較哪一種數數方法又快又準。
活動反思
數學活動就是要用簡單明了的語句來詮釋要表達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既要簡單又要幼兒明白并且接受。本次活動結構設計上針對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情景,吸引幼兒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活動中。通過不同難度,循序漸進、集體合作達到幼兒之間情感的升華。
整個活動孩子們始終沉浸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之中。我的完全放手給了孩子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使得孩子在一步步的挑戰中增強自信,克服困難,挑戰自我。活動中孩子是快樂的,作為執教者的我是快樂的,我和孩子在快樂氛圍下享受著這簡單的快樂。
每一次新的嘗試都是一種磨練,我因經歷而感覺充實,我因收獲而感覺踏實,我因孩子們的快樂而感到快樂。又是一次挑戰,又是一次成長,等待我的將是下一個領域的嘗試與體驗。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冬至的民俗文化活動。
2.能獨立或與同伴合作制作餃子。
3.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氣冬至,知道它的來歷。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聽說過冬至要吃餃子或湯圓的習俗。
2.材料準備
教師用材料:課件“冬至的秘密”
幼兒用材料:《健康·社會》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和幼兒談話,引發幼兒已有生活經驗。
教師:你知道冬至是哪一天嗎?在冬至時我們會吃什么?
二、感知理解
1.播放課件“欣賞吧”中的故事動畫,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知道并理解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教師:你覺得餃子像什么?冬至時我們為什么要吃餃子?
小結:古代名醫張仲景把藥做成耳朵形狀的“餃子”治好了人們耳朵的凍傷,后來大家就在每年冬至時吃餃子來保護自己的耳朵。
2.播放課件“欣賞吧”中的電子掛圖,引導幼兒了解冬至的相關習俗。
教師:冬至的時候除了吃餃子,還可以吃什么?人們會做哪些事情慶祝冬至節呢?
小結:冬至的時候,大家會吃湯圓、餃子、糯糕等,有的地方有賀冬、送鞋等風俗。
三、操作體驗
1.播放課件“玩游戲”,在游戲中體驗制作餃子的樂趣。
2.請幼兒完成《健康·社會》的活動,進一步熟悉并理解冬至的民俗文化特點。
四、總結分享
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經驗。
教師:今年冬至,你想和家人怎樣過節?
小結: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小朋友們可以和家人一起包餃子、包湯圓,講一講冬至節吃餃子的由來。
活動建議
1.教師可以布置“冬至節”的展板,讓幼兒在環境中感受冬至節氣的特點。
2.根據園所實際情況,可以在“操作體驗”環節引導幼兒一起包餃子、品嘗餃子,感受節日的快樂氛圍。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12
活動設計背景
手印畫是小孩子喜歡的一種繪畫活動。我采用描畫手印和印染手印活動,讓幼兒體驗不同的繪畫方法帶來的樂趣,同時通過描手印訓練幼兒小手的控制能力。從中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小手,知道自己的小手會做很多事情并愛自己的小手。
活動目標
1、認識小手,知道手各部位的名稱。
2、引導幼兒了解手的作用。
3、學習按手輪廓描手印畫和印染手印的方法,知道繪畫有多種形式,體驗不同方法帶來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喜歡手印畫,并知道手的作用。
教學難點:在按輪廓描手印中訓練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活動準備
1. 圖畫紙若干張。
2. 油畫棒若干支(至少與幼兒人數相等)。
3. 幾盤已調好的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老師和幼兒一起背誦兒歌《我的小手》。
二、 引導幼兒畫小手(即添畫小手輪廓)
1. 認識小手的形狀(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說出小手像什么)。
2. .老師指導幼兒認識手各部位的名稱。
3. 畫小手:教師示范將左手放在圖畫紙上,手指張開,右手用油畫棒沿著左手手掌及手指畫一圈。(教師示范的時候強調左手放在圖畫紙上不能隨便移動,畫的時候一定要沿著手指邊沿畫,達到訓練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4. 幼兒照著這樣操作,老師巡回指導幼兒。
三、小手的作用
1. 老師提問:“我們的小手真能干,會畫小手,想想手還能干些什么呢”
2. 教師抽幼兒講自己的小手會做的事。(寫字、洗衣服、洗碗、拿東西、擦桌子等。)
3. 老師告訴幼兒我們的'手會做那么的事情,一定要愛自己的手,保護好自己的手。
四、 手印畫
1. 教師:“我們畫畫的時候,小手除了能握筆畫畫,還能怎么畫呢!你們看看,老師的手還能用另外一種方法來畫我們的小手。”
2. 老師示范手印畫:先把一只手的手掌和手指蘸上已調好的水粉顏料,然后把手指張開,按在空白的圖畫上,完整的手印畫就印好了。
3. 幼兒按老師教的方法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并提醒幼兒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凈,不要將顏料弄在自己的身上或其它地方了。
4. 幼兒欣賞自己的手印畫,體驗手印畫的樂趣,根據自己的手印來比較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五、 結束活動
1. 教師依次幫助幼兒洗手,擦掉桌子上的水粉顏料,共同和幼兒清理教室里廢畫紙丟放在垃圾桶里。
2. 教師評價,掛出幼兒作品展覽,幼兒欣賞。
優秀的幼兒園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長長的面條》,感知柔軟物體發生彎曲、盤繞、伸直等變化。
2、大膽想象長面條的形狀變化以及形變之后的用途。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長繩子,毛線,白紙,水彩筆,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 小象的長面條
1、有一只小象想做拉拉面給朋友吃。
2、小象看到彎彎曲曲的面條。小象會覺得面條像什么?他們會怎么玩呢?
3、教師借助長繩子進行引導,并把幼兒的想象用簡筆畫在黑板上表示出來。
4、小狐貍看到了這根長長的面條,眼睛一亮,你覺得他會怎么做呢?
5、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并用簡筆畫表現幼兒想象的場景。
(激發幼兒想象時,要注意兩個要點:一是幫助幼兒理解面條細長柔軟的特點;二是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經驗展開想象。)
二、 彎彎直直的長面條
1、教師帶來一個故事,里面的小鳥和小狐貍也看到了小象在、的這根長面條。故事里的小鳥和小狐貍會拿面條做什么?
2、教師完整講述,幼兒閱讀故事畫面。
(講述小象拉面時,應該用肢體動作和神態表情突出表現小象的力氣大,作出一根特別長的面條的情景。)
3、故事里,小鳥把長長的面條當作了什么?是怎么玩的?
4、小狐貍把 長長的面條怎么了?
5、我們小朋友也想到拿面條當繩子玩嗎?
6、長長的面條一會彎彎的,一會直直的,可以有很多的變化。
三、 如果,我有長面條
1、完整傾聽故事錄音。如果你有一根很長很長的面條,你覺得像什么?會拿它怎么玩呢?
2、今天我們要來畫一張很有趣的畫。兩個小朋友合作,先商量要用長長的面條做什么,然后畫出來,再用毛線在畫的面條上進行裝飾。
3、幼兒兩個人一組進行討論。教師觀察、引導,請幾位幼兒表述自己的想象。幼兒大膽想象,自主作畫。
活動反思:
故事《長長的面條》是來自于主題《彎彎繞繞》中的一個語言活動。這是一個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講述了小象做了一根長長的面條,它要把面條送給朋友吃,隨著不同角色的轉換,柔軟的面條發生了各種形態的變化。于是,跟隨著這根面條,孩子們走進了彎繞的世界。故事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充滿豐富的想象,情節簡單、夸張且趣味十足,語言通俗易懂,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易于幼兒接受。
整個活動,通過幼兒觀察、猜測、交流等形式去理解故事內容。在第一個環節中,一開始請孩子們說一說你吃過的面條是怎樣的,可能孩子們都沒有說到點上或者沒有說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所以這個環節上浪費的時間比較多。接下來出示的第三張PPT,孩子們基本都能通過觀察畫面說出面條被拖在了地上,但是一開始沒有孩子說出面條是因為被掛在了樹枝上,都是說面條掉在了地上,然后我才順勢提問道它是怎么會掉到地上去的,這才有孩子發現面條是被掛在了樹枝上。
接下來應該是整個活動中的重點和,首先是小鳥們看到這根面條以為是繩子,就玩起了來了,接著是饑餓的小狐貍吃光了面條,然后是大家一起幫忙拔面條,但是這些精彩的地方我都是草草的過了一遍就結束了,沒有讓孩子感受到這根面條一會直一會彎所帶來的樂趣。
小百科:面條起源于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制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