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精選17篇)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
教學內容:三年級數學上冊《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含義。
2、通過主題圖教學,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余數的現象稱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49頁主題圖,學生準備20張相同的圓形紙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確定目標
同學們喜歡體育課嗎?老師今天帶你們在體育課上學習數學知識。
出示主題圖,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
生:“有打籃球的、跳繩的,有花盆、有樹、有小旗。”……
師:“誰能根據這個畫面,編一道乘法或除法應用題?”
二、自主探究,提出問題
問題一: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
1.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計算。
2.全班交流,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3.教學豎式
(1)學生嘗試列豎式;
(2)認同除法豎式的一般列法;
(3)體會除法豎式的含義。
A.用圓片代替花盆師生一起在黑板上擺一擺。
B.觀察豎式,嘗試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
C.交流解惑。
三、小組交流,釋疑解難
問題二:16盆花如果每組擺5盆,結果怎么樣?
1.學生活動:用圓片代替花盆在桌子上擺一擺,結果用豎式表示。
2.結合學生的操作活動理解豎式每一步的含義。
3.思考:
A.如果有17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余幾盆?
B.現在又21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余幾盆?
4.交流、評價。
5.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余數的除法,含義就是平均分后有剩余。
四、團隊競賽,激勵評價
甲隊、乙隊相互出題,交換解答,然后組長評價。老師可以
當好裁判,進行點撥、評價。
五、訓練提升,小結鞏固
師:同學們再把主題圖中的其他內容編成應用題,列式計算。 A組,打籃球;B組,跳繩;C組,插小旗;看哪一組的同學做得又對又快。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
六、達標測評,檢查驗收。
練習十二1、2、4題
案例分析
【案例一】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15÷5=3(組)
這道除法應用題比較簡單,屬于表內除法,學生很快就能就算出商是多少。由淺入深,為下一步做好鋪墊。
【案例二】現有21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余幾盆?
這個問題就比上一題復雜的多了,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反復讀題,理解每一個字的含義。“最多可以擺幾組?”是什么意思。對于學困生一是要予以提示,用除法計算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考慮,也就是說商數一定要商最大值,讓每個同學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理解商和余數的含義,正確使用單位名稱。
本節課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我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余數,認識余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直觀教具、學具的展示、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同時在課堂中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課多數是讓學生動手擺圓片,認識余數,得出結論。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從中也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強調了“余數要比除數小”,也就是要反復試商。應用了“合作激勵”教學模式,達到了教學目標。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著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環節用的時間過多,導致一些應該有的教學活動沒有進行。如:數小棒的游戲、有趣的驗評題等教學設計,均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進行,比較遺憾。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本著認真、虛心的態度,探究“合作激勵”教學模式,靈活駕馭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60頁例1及第61頁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任務卡片、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口算并說出口訣。
18÷2= 30÷6= 49÷7=
2、說出算式里各數的名稱,算式的讀法和算式的意義
15÷5=3
3、情境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真聰明!還有一些小同學,他們也很聰明,你們看,他們學得多認真啊!請你仔細觀察這張照片,說一說這些同學在做什么呢?(擺圖形)
(2)用11根小棒擺出下面的圖形,各能擺幾個?我們也來擺一擺吧!
(3)學生利用11根小棒拼擺圖形后匯報結果。
用11根小棒,每( )根擺成一個( )形,擺了個,還剩( )根。
(4)質疑:根據我們剛才擺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擺完圖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擺的圖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數不相同。
4、揭示課題
你們真是一群愛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剩余,恰如我們平常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在數學中,我們叫它余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動手操作 探究意義。教學例1
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出示圖片: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怎么擺?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數學信息。
(2)請同學們拿出6根小棒代表6個草莓,擺一擺,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集體交流平均分的過程、結果及算式。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列式為
6÷2=3(盤)(板書)
(3)指名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義。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3盤。
2、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出示:有7個草莓,每2個一盤,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
(1)和上一題觀察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2)現在,你還會擺嗎?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動手擺一擺。
(3)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操作結果。
生: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1個。
(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師: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個怎么辦?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樣表示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并匯報
(5)師:7里面最多有3個2 ,余下的1不夠再分,余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余數,用除法算式表示為7÷2=3(盤)……1(個)(板書)怎樣讀呢?
(6)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在商和余數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表示有剩余,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7)引導思考 師:這個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稱?分別表示什么呢?
(8)組內討論并匯報
生:7是被除數,表示草莓的總數;2是除數,表示每份數;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數;1是余數,表示還剩1個,不夠再分。
3、比一比,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1)引導學生觀察6÷2=3和7÷2=3……1,這兩個算式,比較它們的異同點。
(2)學生組內討論,集體交流。
生:相同點:都是把物體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不同點:一個算式沒余數,另一個算式有余數。
4、確定有余數的除法中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1)師: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也是要寫單位名稱的,那你知道這個算式中余數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嗎?生是(個)
師:對,余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那你知道為什么它們是相同的嗎?因為被除數是被分物體的總數,而余數是這些物體剩余的部分,所以它們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
(2)商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盤”呢?
商是我們求出的結果,要求的是能擺幾盤,所以單位名稱是“盤”。
(3)小結:總之,有余數除法要根據除法的意義來確定單位名稱。商的單位名稱要根據“求什么”來確定,而余數的單位名稱要與被除數相同。
(4)師:剛才我們擺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擺圖形的結果嗎?注意單位名稱的使用。
(二)觀察比較,發現關系。學習例2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不過教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觀察能力,讓我們來用小棒擺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請同學們分別用8、9、10、11、12根小棒擺幾個下方形,并根據擺的情況列出算式。
(2)小組合作:擺圖形,記錄結果,列出算式。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8÷4=2 ……
(4)如果繼續擺下去,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導學生明確有余數除法中余數都比除數小
(1)師:觀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數和余數,你有什么發現?
(2)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生:除數都是4,余數有規律,是1、2、3的順序出現的。
這幾個余數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們用小棒擺圖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發現?
生:除數不一樣,但是余數也都比除數小。
(4)有沒有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呢?為什么?
不會,剩的多,還可以再擺或再分。
(5)師生共同總結: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6)用一堆小棒擺 ,如果有余數,可能會剩幾根小棒?最多剩幾根?最少呢?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三、動手動腦,鞏固新知
1、(1)10支鉛筆,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 )人,列式:
(2)10支鉛筆,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 )人,還剩( )支。
說一說這個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稱
10 ÷ 3 = 3…… 1
( ) ( ) ( ) ( )這個算式讀作:( )
2、60頁“做一做”1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擺一擺、算一算
分別用6、7、8根小棒擺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幾根小棒?
6÷3= (個)
7÷3= (個)…… (根)
8÷3= ( )…… (根)
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一定比除數( )
4、判斷,并說說理由。
17÷3=4……5( )
13÷2=6……1( )
18÷3=5……3( )
5、猜一猜,余數可能是幾
÷6= ……( )
÷8= ……( )
÷9= ……( )
當一個數除以6,如果有余數,余數最大是( )
÷( )= ……6如果除數是6,除數最小是( )
6、思考:
小花貓和它的13個小伙伴要到河對岸參加森林運動會。白鵝大哥說:“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個乘客”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花貓和它的小伙伴要幾次才能全部渡過河嗎?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附:板書
有余數的除法
6÷2=3(盤) 8÷4=2
7÷2=3(盤)……1(個) 9÷4=2……1
余數 10÷4=2……2
讀作: 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 12÷4=3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59~60頁例1,以及練習十四第1題。
教學目標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具、學具準備
幻燈片、學具和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擺一擺。用9根小棒擺三角形,可以擺幾個三角形?(3個小或者1個大)
2.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擺,可以擺3個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擺,可以擺1個大三角形。
3.列式計算
擺兩個小三角形:9÷3=3(個)9表示什么?3呢?
擺一個大三角形:9÷9=1(個)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過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師:兒童節到了,同學們打算在班級聯歡會上擺一些果盤,他們買了一些草莓,準備每2顆草莓放一盤,現在有6顆草莓,請同學們拿出水果學具,用6個學具表示6顆草莓來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師:這是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怎么列式呢?6÷2=3(盤)
(2)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看看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學生動手操作后,反饋結果:可以擺3盤,還剩1個)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師:平均分后還有剩余怎么辦?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組內思考、討論)
O說明:7里面最多有3個2,這余下的1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做余數。
列式:7÷2=3(盤)……1(個)
O小結: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的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3)觀察比較6÷2=3和7÷2=3……1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師: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
三、練習鞏固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一道開放題,三種裝法,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根據自己的選擇,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師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出示題目:17個紅果,平均分給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幾個?還剩幾個?
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紅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師:從這節課中你們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在擺一擺、圈一圈中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當一些物品平均分時,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沒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種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余數。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4
這是這個學期開學后的第一課,又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擺小棒的活動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二是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在平均分物體時有時會有余數,并理解余數的含義,滲透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根據兩個班級的學習情況,本部分知識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理解除法豎式中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是比較困難的。原因在于學生不明白“被除數”和“商與除數的乘積”有什么區別。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本次教學我采取了以下設計:
一、分一分(教學余數的意義)。
學生每人有10根小棒,每3根分一組,可以分成幾組?(學生很快分完)借助“分小棒”的活動,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比較容易地理解了“余數”的意義。學生經過動手和動口已經對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有了一定的認識,對除法豎式的寫法也已接觸,只是不熟練。讓學生擺小棒,為下面除法的豎式的寫法與理解作好好的鋪墊,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有好處。
二、寫一寫(初步體會豎式各部分的意義)。
除法還可以用豎式表示,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怎么表示。我采用的是示范講解的方法進行教學的。因為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需要,不一定每節課都由學生自主探究。尤其是數學,有些知識是規定性的,不適合學生探究。有余數除法算式的寫法是已經規定的、現成的知識,所以對于除法豎式的寫法我沒有讓學生探究,而是直接告訴學生應怎樣寫。但是這也并非是死記硬背式的機械學習。學生通過擺一擺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教師的直接講授過程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基礎上的。然后又讓學生進行了回顧與提煉,加深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同時通過學生對10根小棒能分幾組的討論,也滲透了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觀念,為下節課探討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作了鋪墊。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具體操作,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試商能力。
教學難點:
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展示課件:出示課本51頁的主題圖,創設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擺,最多擺幾組,還多幾盆?
二、合作探究,創新發展。
1.自學、交流,學習例2。
(1)自學、合作探究。
師: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我們課本P51的例2。
課件出示問題: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擺,最多擺幾組,還多幾盆?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仔細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跟你們組的小伙伴嘗試解決問題。
(2)學生自學、合作探究。
(3)學生自由匯報。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
(4)師生共同點評學生答案。
小結:剩余的3盆,我們把它叫做余數(板書余數)像這樣的除法沒有正好分完,還有余數,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2.自學、交流,學習例3。
(1)猜想-驗證,突破難點。
a.讓學生猜想:假如除數是5,請猜猜余數可能是幾?
b.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驗證: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到底余數可能是幾?請同學們翻到52頁看例3,利用小棒擺一擺,再觀察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c.引導學生得出:余數<除數
d.小結:余數<除數
(2)看書質疑。
師:請同學們再看課本51-52頁的內容,有不懂的請提出來。
三、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課堂練習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能在有余數除法的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數。
2、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確定此目標基于以下三點:
一是基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理解。《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數學思考,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二是對教材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余數除法”的內容。這節課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后,再研究“分后還余”的情況。《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余數的認識及其含義”這個知識點進行教學。為了讓學生鞏固這個知識點,在新知授完以后,讓學生完成做一做的題目及練習冊中的題目。
三是對學情的分析。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義,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除法豎式進行學習,也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剛學過表內除法,比較習慣用乘法口訣求商,而有余數的除法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訣求商,學生比較難理解。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些困難的。
基于以上幾方面的思考,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知道什么是余數以及有余數除法算式的書寫。教學難點確定為:理解余數的含義和實際意義。
二、教法
《課標》中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本節課我采用講授法,引導觀察法、直觀操作法進行教學。
三、學法
《課標》中指出,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本節課我將指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觀察發現、知識遷移等方法進行新知的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為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復習引入,通過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為學習新知做鋪墊。
第二個環節是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在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談話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初步感受“余數”然后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有余數的除法是一個新的知識點,在學生感受以后,直接出示算式,并引導學生讀出算式。再指導學生說出算式個部分的名稱。
第三個環節為鞏固練習,新知運用。在練習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有余數除法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與理解。
第四個環節是課堂總結,理解升華。課堂總結是學生對知識系統掌握的情況,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課后反思
本節課在處理分一分的環節時,學生出現了多一個和少一個的兩種說法,課前預設不夠充分,處理得有點倉促。其實可以問學生分幾份多一個,分幾份少一個,多一個少一個都叫剩余,由此引出了余數。這樣處理水到渠成,容易理解。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頁例5、課堂活動1、2題及第102頁練習十四2~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培養學生初步的試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究余數必須小于除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324637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朵?還剩幾朵?比較一下這道題與上面的3道題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像第2題這樣的除法叫有余數除法,今天我們繼續探究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同學的豎式有哪些不同?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這兩個同學的豎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還余8個沒分;第二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還余2個沒分。
議一議:哪一位同學的計算是正確的,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匯報:第一個豎式,余數是8,比除數6大,還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還能再分1個;第二個豎式,余數是2,比除數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個了。所以第二個豎式得到的商是正確的。
教師: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余數能不能再分的?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余數比除數大,還可以再分;余數比除數小,不能再分。
小結:在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余數必須小于除數。
2、自主練習
做試一試的題,指名板演,全班評價。
三、課堂活動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先引導學生理解:最大能填幾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初步體驗試商過程。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
先觀察豎式,引導學生比較題目中余數與除數的大小,找出錯誤原因,再改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四第2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練習十四第3題
①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練習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格式。
②檢查計算結果,集體訂正。
3、練習十四第4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②找做題速度快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驗。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任務卡片、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口算并說出口訣。
2、說出算式里各數的名稱,算式的讀法和算式的意義。
3、情境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真聰明!還有一些小同學,他們也很聰明,你們看,他們學得多認真啊!請你仔細觀察這張照片,說一說這些同學在做什么呢?(擺圖形)
(2)用11根小棒擺出下面的圖形,各能擺幾個?我們也來擺一擺吧!
(3)學生利用11根小棒拼擺圖形后匯報結果。
(4)質疑:根據我們剛才擺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擺完圖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擺的圖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數不相同。
4、揭示課題
你們真是一群愛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剩余,恰如我們平常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在數學中,我們叫它余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動手操作,探究意義。教學例1
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出示圖片: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怎么擺?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數學信息。
(2)請同學們拿出6根小棒代表6個草莓,擺一擺,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集體交流平均分的過程、結果及算式。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列式為
6÷2=3(盤)(板書)
(3)指名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義。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3盤。
2、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出示:有7個草莓,每2個一盤,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
(1)和上一題觀察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2)現在,你還會擺嗎?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動手擺一擺。
(3)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操作結果。
生: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1個。
(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師: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個怎么辦?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樣表示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并匯報
(5)師:7里面最多有3個2,余下的1不夠再分,余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余數,用除法算式表示為7÷2=3(盤)……1(個)(板書)怎樣讀呢?
(6)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在商和余數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表示有剩余,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7)引導思考師:這個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稱?分別表示什么呢?
(8)組內討論并匯報
生:7是被除數,表示草莓的總數;2是除數,表示每份數;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數;1是余數,表示還剩1個,不夠再分。
3、比一比,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1)引導學生觀察6÷2=3和7÷2=3……1,這兩個算式,比較它們的異同點。
(2)學生組內討論,集體交流。
生:相同點:都是把物體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不同點:一個算式沒余數,另一個算式有余數。
4、確定有余數的除法中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1)師: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也是要寫單位名稱的,那你知道這個算式中余數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嗎?生是(個)
師:對,余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那你知道為什么它們是相同的嗎?因為被除數是被分物體的總數,而余數是這些物體剩余的部分,所以它們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
(2)商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盤”呢?
商是我們求出的結果,要求的是能擺幾盤,所以單位名稱是“盤”。
(3)小結:總之,有余數除法要根據除法的意義來確定單位名稱。商的單位名稱要根據“求什么”來確定,而余數的單位名稱要與被除數相同。
(4)師:剛才我們擺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擺圖形的結果嗎?注意單位名稱的使用。
(二)觀察比較,發現關系。學習例2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不過教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觀察能力,讓我們來用小棒擺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請同學們分別用8、9、10、11、12根小棒擺幾個下方形,并根據擺的情況列出算式。
(2)小組合作:擺圖形,記錄結果,列出算式。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8÷4=2
(4)如果繼續擺下去,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導學生明確有余數除法中余數都比除數小
(1)師:觀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數和余數,你有什么發現?
(2)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生:除數都是4,余數有規律,是1、2、3的順序出現的。
這幾個余數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們用小棒擺圖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發現?
生:除數不一樣,但是余數也都比除數小。
(4)有沒有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呢?為什么?
不會,剩的多,還可以再擺或再分。
(5)師生共同總結: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6)用一堆小棒擺,如果有余數,可能會剩幾根小棒?最多剩幾根?最少呢?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三、動手動腦,鞏固新知
1、(1)10支鉛筆,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人,列式:
(2)10支鉛筆,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人,還剩支。
2、60頁“做一做”1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擺一擺、算一算
分別用6、7、8根小棒擺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幾根小棒?
4、判斷,并說說理由。
5、猜一猜,余數可能是幾
6、思考:
小花貓和它的13個小伙伴要到河對岸參加森林運動會。白鵝大哥說:“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個乘客”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花貓和它的小伙伴要幾次才能全部渡過河嗎?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進一步鞏固有余數除法的意和計算方法。
2. 能力目標 使學生明確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3. 情感目標 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更好地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練習
1. 4×7-28= 34-5×6= 4×8-24=
2. 在( )里能填幾?
( )×6<57 ( )×7<43 ( )×5<38 ( )×4<31 ( )×8<26 ( )×9<60
3. 根據題意寫出橫式。
(1)有8個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幾個。
(2)有8個蘋果,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幾個?還余幾個蘋果?
(3)有8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里,每盤放幾個?還余幾個蘋果?
4. 計算:(用豎式計算)
37÷4 49÷6 32÷5 25÷7
5. 完成教材第54頁第5題。下面的計算對嗎?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4)5×6+4=34 ( )
6. 完成教材第54頁第6題:有29片扇葉,每臺電扇裝3片,這些扇葉可裝多少臺呢?)
7. 把計算卡片分一份。(第54第7題)
8. 求彩帶的長度。
一個8邊行,每邊長3厘米,一條彩帶圍一周后還剩下2厘米,求這條彩帶長多少厘米?
二、全課總結。
三、補充思考。(與家長同學習)
(1)把10枝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得幾枝?還剩幾只?
(2)有羽毛球23個,如果每盒里裝5個,可以裝幾盒,還剩幾盒?
(3)有42個蘿卜,每袋裝8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是學生理解整除的意義,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2、過程與方法:經歷由生活經驗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掌握有余數的除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理解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2、難點:經歷生活經驗和數學問題的聯系過程,加深理解有余數除法的除法。
三、教學方法
探究法、引導法、講解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一)平均分
1. 將 12 平均分成 4份,每份是幾?
(1)學生獨立列式,明確平均分用除法計算。
列式為:12÷4=?
(2)學生自主解答,說一說你用的哪句口訣?
三四十二 12÷4=3
2. 3 個為一份,可以把 24平均分成幾份?
(1)學生獨立列式,明確平均分用除法計算。
列式為:24÷3=?
(2)學生自主解答,說一說你用的哪句口訣? 三八二十四 24÷3=8
(二)揭示課題
師:平均分的情況我們都已經掌握,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種特殊情況:有余數的除法。
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一)
二、講授新課
(一)分蘋果
1. 提問:把 12 個蘋果,每4 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
(1)學生用紙片代替蘋果分一分,發現:正好分了 3 盤。
(2)用除法算式表示:12÷4=3(盤)。
(3) 師總結: 像這種剛好分完的情況叫做平均分
2. 提問:如果每 5 個蘋果放一盤,結果會是怎么樣呢?學生用紙片分一分,發現:放了2 盤還剩了 2 個
3. 師:生活中,有很多這種不能平均分的情況
比如說:2 個人分 5 塊糖,3個人分 10 個蘋果……
(二)分紙鶴
1. 出示題目:將 30只紙鶴,用線串起來,你會串嗎?
2. 學生用紙片代替紙鶴,串一串。
3. 學生匯報,說一說,你是怎么串的?
4. 教師出示教材 36 頁的第一種方法。
(1)學生說一說,他是怎么穿的?
每 6 只穿一串,穿了 5 串。
(2)你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嗎?
學生匯報,教師記錄:30÷6=5(串)
(3)這種情況是平均分嗎?
5. 出示教材 36 頁第二種方法。
(1)說一說,這是怎么穿的?
每7 只穿一串,穿了 4 串還剩 2 只。
(2)這是平均分嗎?(不是)
(3)這種情況又怎么由算式表示呢?
教師介紹:30 ÷ 7 = 4(串)……2(只)
| | | |
被除數 除數 商 余數
讀作:30 除以 7等于 4 余 2
(三)分畫片
1. 出示教材37 頁的情境圖。
2. 學生看圖,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讓學生用紙片分一分,得出每人分了 4 張,還剩 1張。
4. 你會用式子表示嗎?試一試!教師引導:21÷5=4(張)……1(張)
5. 讀一讀這個算式。
三、課堂活動
(一)分一分
1. 出示題目:將 24分成5份,每份是幾?還剩多少?
2. 學生用紙片分一分,得到:每份是 4,還剩 4
3. 學生自主列式,教師指導:24÷5=4……4
小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鞏固練習:
一、填空題
1. 7÷3 = 2……1,2是( ),1是( )。
2. 54除以8,商( ),余( )。
3. 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一定比( )小。
4.有13顆星,每2顆一組,可以分成 ( )組,還剩( )顆。 ( ) ÷( ) = ( )(組)…… ( )(個)
二、判斷
1、余數肯定比商小。( )
2、20÷3=6……2,余數是6。( )
3、( )÷( )=7……5,除數一定是4。( )
4、每只盤子可以放2個蘋果,9個蘋果需要5只盤子。( )
三、分一分
把9個棒棒糖平均分,可以怎樣分?發散學生思維,鞏固學生所學內容。
六、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1、分蘋果
12÷5=2(盤)……2(個)
2、穿紙鶴
30÷7=4(串)…….2(只)
3、分畫片
21÷5=4(張)……1(張)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具、學具準備】
幻燈片、學具和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擺一擺。用9根小棒擺三角形,可以擺幾個三角形?(3個小或者1個大)
2.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擺,可以擺3個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擺,可以擺1個大三角形。
3.列式計算
擺兩個小三角形:9÷3=3(個)9表示什么?3呢?
擺一個大三角形:9÷9=1(個)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過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師:兒童節到了,同學們打算在班級聯歡會上擺一些果盤,他們買了一些草莓,準備每2顆草莓放一盤,現在有6顆草莓,請同學們拿出水果學具,用6個學具表示6顆草莓來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師:這是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怎么列式呢?6÷2=3(盤)
(2)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看看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學生動手操作后,反饋結果:可以擺3盤,還剩1個)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師:平均分后還有剩余怎么辦?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組內思考、討論)
說明:7里面最多有3個2,這余下的1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做余數。
列式:7÷2=3(盤)……1(個)
小結: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的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3)觀察比較6÷2=3和7÷2=3……1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師: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
三、練習鞏固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一道開放題,三種裝法,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根據自己的選擇,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師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出示題目:17個紅果,平均分給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幾個?還剩幾個?
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紅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師:從這節課中你們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在擺一擺、圈一圈中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當一些物品平均分時,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沒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種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余數。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2
南寧市西鄉塘區大塘小學 羅永維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 “有余數的除法”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余數,知道余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 42÷6 = 72÷9=
2.能填幾?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布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么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余數: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發現了當余數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的含義
余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1、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數要比除數小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試商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梨、盤、圖片、小棒、圓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么想的?(書上做)
3×<224×<37
×2<11×5<38
2、用堅式計算除法、(齊做并指名板演)
訂正筆算除法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及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導學生操作,用圓片代替梨,小棒橫放代替盤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
邊操作邊思考,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
分后列式計算,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3=2
試讓學生口述算理后回答豎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義:被除數6表示被分的數,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數6下面的6是2與3的乘積,表示每盤分2個,3盤共分了6個,也就是被分掉的數;橫線下面的0表示6個梨全分完了,沒有剩余、
教師在“0”旁板書:沒有剩余、
(2)出示例17÷3=先按題意列式7÷3=
教師啟發引導:讓學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觀察7÷3也就是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出現了什么新情況、
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把7個梨平均分在3個盤子里,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有沒有分完?每個盤子分得幾個?還剩幾個?
教師啟發講解:剩下的1個,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還能分嗎?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說,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2個,還剩1個,那么用豎式如何表示7÷3=?
教師用6÷3=2的方法類推講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數是幾?平均分成幾份?怎樣寫?
每盤分得幾個,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
有3個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了幾個梨?(2×3=6)那個分掉的數“6”應寫在什么地方?
7個梨,分掉了6個,有沒有剩余,在豎式里應寫在哪?
教師強調:7個梨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這個“1”要寫在橫線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數,這個沒分完剩下的數,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余數”、(彩筆板書“余數”)
橫式怎么寫呢?在等號后面先寫商“2”,為了區分商和余數,在商2的后面要點六個點“……”,再寫余數1,讀作“2余1”、教師領讀算式7÷3=2……1讀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師小結:像這樣的求出商以后還有余數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3)對照、觀察、比較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異同點,揭示本節課的重點、關鍵,溝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兩者之間的聯系、
相同點:算式表示意義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數,平均分的份數,每份分得的數及分掉的數,在豎式中書寫位置相同、
不同點:6÷3=2正好分完,沒有剩余:7÷3=2……1沒分完,有剩余、正因為有剩余,所以在得數的寫法上及讀法上不同、
(4)反饋練習: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在學生操作、分析、列式、計算完成后進行訂正,重點提問被除數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數,橫線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橫式等號后邊怎么寫,讀出算式,并說出算式表演的意義、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出示例2:38÷5=□……□
(2)學生嘗試計算、思考,遇有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并總結出試商方法、試算、討論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怎么想?(每份是幾,分成5份,
就是5個幾,想5和幾相乘的積要比38小,不然的話不夠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
相乘的積太小了還可以再分嗎?(說明沒分完,還可以分,一直到不夠分為止,所以5和幾相乘的積不僅要小于38,還應最接近38、)
那么5和哪個數相乘的積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5×<38,商6行嗎?商8行嗎?為什么?
所以計算有余數除數時,要想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小且最接近被除數、
(3)觀察比較,找出規律、
比較例1、“做一做”、例2,這三題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板書: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4)反饋練習:
14÷4=□……□
訂正時指名學生說思維過程,重點說試商的方法、
三、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察板書,思考回答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2、教師糾正性、補充性地進行小結、
隨堂練習
1、(1)口述計算過程、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38÷6=47÷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著重檢查余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余數、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在方框里填合適的數、
布置作業
計算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4
一、說教材
有余數的除法,是從表內除法向表外除法過渡的橋梁,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剛學過表內除法,比較習慣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而有余數的除法不能直接從乘法口訣中求商,要用豎式計算,但對于豎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體寫法學生較難理解。總之,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掌握這樣一個知識跨度較大的內容,是比較困難的。針對這一狀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擺一擺,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實例,來理解“余數”這一基本概念。
2、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書寫格式,能進行簡單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性的應用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及邏輯推理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知道什么是“余數”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
二、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我主要通過游戲“猜猜看”。(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在紙上依次畫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圓圈,比一比誰畫得多,畫好后,將自己畫的個數數出來寫在張上,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畫的最后一個的顏色。)這個游戲的設計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小朋友們學完了這節課,也能和老師一樣能猜出圓圈的顏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大量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來感受“余數”。
(1)讓學生來分一分桔子。6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7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說一說,兩次分有什么不同?學生會說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個剩下。這就讓學生初步感知余數的概念,觸及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
(2)將11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設問:如果每人分2個,剩下5個,可以這樣分嗎?這時就有學生會回答,5個還能再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1個,還剩下2個,這時老師追問:2個還能再分嗎?學生會回答,不能分了。通過這個壞節,讓學生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數”這一基本概念。
(3)老師手中有10顆五角星,要獎勵給今天表現最好的4位同學,應該怎么分啊?誰來幫助老師來分呢?讓多個學生上來分一分,老師對他們分的結果給予評價,讓學生更深刻地明確“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數”。
3、用數學方法表示。對前面分的結果用數學方法表示出來,再翻開書本50頁,參照例題,來自學有余數的除法的橫式、豎式的寫法。教師在學生寫完后給予簡單點評并說明各部分的意義。我認為這部分學生在前面學習了除法豎式的基礎上,完全可以自學。
接下去通過評價性的活動,看看小動物們做對了嗎?出示三個豎式,來比較,觀察除數和余數的關系,會發現其中一個小動物粗心大意做錯了,余數比除數大了,還能再分。這一環節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數,也就是“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練習鞏固新知。通過直觀的練習,40÷7,26÷6,讓兩位學生上來板演,別的學生下面做。做完后集體講評。這一環節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并可以根據學生的錯誤來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明確了“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試商也是不成問題的了。
5、回到游戲“猜猜看”。這時候學生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通過學習這節課的知識,來想一想,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說出圓圈的顏色的,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方法來試試呢?這時師生共同來探討這一方法,從而掀起課堂上的一個小高潮。在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找到方法后,讓學生來猜一猜。然后設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讓學生先來說一說。教師可舉一個例子:我們班去春游,要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7人,我們班39個小朋友要用多少條船?這一例子將數學問題引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說課堂小結
讓學生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總的來說,這節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余數”的概念,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維判斷能力。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任務卡片、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口算并說出口訣。
18÷2=30÷6=49÷7=
2、說出算式里各數的名稱,算式的讀法和算式的意義
15÷5=3
3、情境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真聰明!還有一些小同學,他們也很聰明,你們看,他們學得多認真啊!請你仔細觀察這張照片,說一說這些同學在做什么呢?(擺圖形)
(2)用11根小棒擺出下面的圖形,各能擺幾個?我們也來擺一擺吧!
(3)學生利用11根小棒拼擺圖形后匯報結果。
用11根小棒,每根擺成一個形,擺了個,還剩根。
(4)質疑:根據我們剛才擺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擺完圖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擺的圖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數不相同。
4、揭示課題
你們真是一群愛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剩余,恰如我們平常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在數學中,我們叫它余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動手操作探究意義。教學例1
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出示圖片: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怎么擺?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數學信息。
(2)請同學們拿出6根小棒代表6個草莓,擺一擺,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集體交流平均分的過程、結果及算式。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列式為
6÷2=3(盤)(板書)
(3)指名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義。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3盤。
2、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出示:有7個草莓,每2個一盤,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
(1)和上一題觀察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2)現在,你還會擺嗎?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動手擺一擺。
(3)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操作結果。
生: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1個。
(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師: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個怎么辦?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樣表示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并匯報
(5)師:7里面最多有3個2,余下的1不夠再分,余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余數,用除法算式表示為7÷2=3(盤)……1(個)(板書)怎樣讀呢?
(6)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在商和余數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表示有剩余,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7)引導思考師:這個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稱?分別表示什么呢?
(8)組內討論并匯報
生:7是被除數,表示草莓的總數;2是除數,表示每份數;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數;1是余數,表示還剩1個,不夠再分。
3、比一比,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1)引導學生觀察6÷2=3和7÷2=3……1,這兩個算式,比較它們的異同點。
(2)學生組內討論,集體交流。
生:相同點:都是把物體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不同點:一個算式沒余數,另一個算式有余數。
4、確定有余數的除法中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1)師: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也是要寫單位名稱的,那你知道這個算式中余數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嗎?生是(個)
師:對,余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那你知道為什么它們是相同的嗎?因為被除數是被分物體的總數,而余數是這些物體剩余的部分,所以它們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
(2)商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盤”呢?
商是我們求出的結果,要求的是能擺幾盤,所以單位名稱是“盤”。
(3)小結:總之,有余數除法要根據除法的意義來確定單位名稱。商的單位名稱要根據“求什么”來確定,而余數的單位名稱要與被除數相同。
(4)師:剛才我們擺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擺圖形的結果嗎?注意單位名稱的使用。
(二)觀察比較,發現關系。學習例2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不過教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觀察能力,讓我們來用小棒擺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請同學們分別用8、9、10、11、12根小棒擺幾個下方形,并根據擺的情況列出算式。
(2)小組合作:擺圖形,記錄結果,列出算式。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8÷4=2 ……
(4)如果繼續擺下去,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導學生明確有余數除法中余數都比除數小
(1)師:觀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數和余數,你有什么發現?
(2)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生:除數都是4,余數有規律,是1、2、3的順序出現的。
這幾個余數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們用小棒擺圖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發現?
生:除數不一樣,但是余數也都比除數小。
(4)有沒有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呢?為什么?
不會,剩的多,還可以再擺或再分。
(5)師生共同總結: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6)用一堆小棒擺,如果有余數,可能會剩幾根小棒?最多剩幾根?最少呢?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三、動手動腦,鞏固新知
1、(1)10支鉛筆,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人,列式:
(2)10支鉛筆,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人,還剩支。
說一說這個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稱
10 ÷ 3=3…… 1
這個算式讀作:
2、60頁“做一做”1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擺一擺、算一算
分別用6、7、8根小棒擺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幾根小棒?
6÷3=(個)
7÷3=(個)……(根)
8÷3=……(根)
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一定比除數
4、判斷,并說說理由。
17÷3=4……5
13÷2=6……1
18÷3=5……3
5、猜一猜,余數可能是幾
÷6=……
÷8=……
÷9=……
當一個數除以6,如果有余數,余數最大是
÷=……6如果除數是6,除數最小是
6、思考:
小花貓和它的13個小伙伴要到河對岸參加森林運動會。白鵝大哥說:“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個乘客”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花貓和它的小伙伴要幾次才能全部渡過河嗎?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附:板書
有余數的除法
6÷2=3(盤)8÷4=2
7÷2=3(盤)……1(個)9÷4=2……1
余數10÷4=2……2
讀作: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 12÷4=3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6
教材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教材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和計算的教學,包括主題圖,共三個例題;另一部分是解決問題,即例4.教材首先通過主題圖中課外活動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了用除法計算的素材,加強整除和有余數除法的對比,溝通知識間的前后聯系.例1是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擺花盆活動入手,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及每一步的實際含義,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例2是在學生已經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分完后還有剩余的情況,并類推出有余數除法的豎式寫法;例3是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等活動,自己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例4是借助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例2和例3,其重點是在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表示方法.難點是理解和掌握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并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
這節課屬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一個典型課例,其編排模式是"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要求教師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注重從直觀,形象,具體的材料入手,讓學生經歷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在觀察,猜測,操作和歸納等活動中形成自己的認識,并進而增強應用意識,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因此,為了更好地落實編者的意圖和課標的理念,我們結合學生實際,對本課作了精心的設計.
首先,情境的創設是為教學服務的.什么樣的情境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而且不會繁雜混亂,喧賓奪主,沖淡課的數學味 我們聯想到學生剛剛參加的旅游活動中,就有許多富有針對性的有余數問題,既貼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于是選擇了旅游這一情境,并以其為主線,貫穿到整堂課的始終.
其次,學生在學習新知時并不是一張白紙,獨特的想法可以張揚學生個性,多樣化的思路可以拓寬學生思維,這是新課程理念大力倡導的多樣化思想.但是,我們不應只停留于對不同方法的片面追求,而應在拓寬學生思維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要求,選擇恰當的表示方法.因此,我們在讓學生表達有余數的現象時設計了一個極具開放性的問題: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著把結果表示出來(實在想不出的可以用信封中的圓片來代替),并在此基礎上得出有余數除法在數學中的一般表達形式.
再次,例3的余數與除數的關系是這節課的難點,單純靠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也很簡單,但大量的實踐與研究表明,如果學生對數學規律的產生背景和形成過程缺乏足夠的認識,僅僅停留于機械記憶層面,有時不但會使學生在用規律過程中創造性不夠,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對規律的記憶和應用水平.而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規律的過程中,能夠親身經歷規律的發現與抽象過程,親身體驗規律的論證與概括過程,學生不僅對數學規律的理解更為深刻,而且還會促進其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實踐,把突出數學規律的探究過程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過程性知識"的特點.因此,這一環節我們為學生設置了認知沖突,并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獨立觀察,小組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發現,自己歸納,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點問題.
教學流程:
解讀問題
談話導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上次三四年級的同學去旅游,當中就有許多數學問題.下面是一位同學寫的旅游日記,大家請看:
11月18日 晴
今天,我們去旅游,老師規定5人分為一個小組,并做好出發準備.我們班這次參加旅游的女同學共有15人……
想想看,這些女同學可以分為幾組
反饋,小結
【數學學習中的背景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現實背景,主要是通過一定的現實生活材料,激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感悟,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背景中挖掘數學問題,并進行探索與研究.一種是知識背景,主要是通過溝通前后知識的聯系來幫助學生理解新的知識.事實上,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實背景是知識產生的現實基礎,是知識得以存在的基點,知識背景則是學生研究學習新知的起點.兩者如能協調,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既具感性又具豐富的數學價值.旅游是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更不用說是他們剛剛親身參與的活動了,而當中學生所可能接觸的數學問題正好又能為本節課提供知識背景.因此,我們選擇這一主題來創設課堂情境,主要就是考慮這一主題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利于設計知識背景】
探究意義
1,如果這次參加的女同學不是15人,而是16人,分組的結果又會怎樣呢 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著把結果表示出來.(提示:實在想不出的可以用信封中的圓片來代替)
2,生獨立思考或合作解決
3,全班反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重點理解橫豎式的表示方式及每一步的含義.
4,起名:你能給多出來的數給起個名嗎
5,板題:有余數的除法
【學生在學習新知時并不是一張白紙,獨特的想法可以張揚學生個性,多樣化的思路可以拓寬學生思維,這是新課程理念大力倡導的多樣化思想.但是,我們不應只停留于對不同方法的片面追求,而應在拓寬學生思維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要求,選擇恰當的表示方法.因此,我們在讓學生表達有余數的現象時設計了上面這個極具開放性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得出有余數除法在數學中的一般表達形式以及給這種現象取名.】
探索規律
設置沖突:如果參加的女同學是17,18,19人呢,分組的結果又會怎樣 (每增加1人,余數就會增加1)
2,觀察質疑:那么,(師板,連貫成一串對比算式):
16÷5=3(個)……1(個)
17÷5=3(個)……2(個)
18÷5=3(個)……3(個)
19÷5=3(個)……4(個) (設置沖突讓生自己發現)
20÷5=3(個)……5(個)
21÷5=3(個)……6(個)
22÷5=3(個)……7(個) ……
學生:(當20÷5時,商是4……)
3,發現規律:小組交流有什么發現 (生觀察,交流)
4,全班反饋,得出規律:余數<除數
5,即時練習:(1)如果除數不是5,而是……余數會是幾
(2)51頁及52頁做一做
【余數與除數的關系是這節課的難點,單純靠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也很簡單,但大量的實踐與研究表明,如果學生對數學規律的產生背景和形成過程缺乏足夠的認識,僅僅停留于機械記憶層面,有時不但會使學生在用規律過程中創造性不夠,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對規律的記憶和應用水平.而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規律的過程中,能夠親身經歷規律的發現與抽象過程,親身體驗規律的論證與概括過程,學生不僅對數學規律的理解更為深刻,而且還會促進其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實踐,把突出數學規律的探究過程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過程性知識"的特點.我們在這一環節為學生設置了認知沖突,并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獨立觀察,小組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發現,自己歸納,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點問題.】
四,看書質疑
【雖然這節課我們結合學生實際設計了另外的教學情境,但課本資源的有效利用仍然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它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等有著重要作用."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對學生而言提一個問題比解決幾個問題還更為有效.所以在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后,我們仍然將本環節作為一個重點進行了安排.】
五,解決問題
我們繼續來看剛才的日記:車行駛在路上,導游姐姐還出了一系列的數學問題來考我們大家,答對的還有獎品.(模擬出題并兌現小獎品)
問題是這樣的:
有12個羽毛球,平均分給5人,結果怎樣
黃河百貨為了"慶元旦,迎新年",規定各種公仔一律5元一個,小華帶了23元,可以買……小明帶了20元,可以買……
三(2)班布置聯歡會用了許多氣球,都是按紅,黃,綠的順序擺的,你能很快說出第17只氣球是什么顏色嗎
4,導游姐姐還跟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數學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智摘超級大蘋果:(略)
【鞏固練習是數學學習的有效武器,在本課的鞏固練習當中,我們遵循精煉,高效,有趣,梯度原則設計了以上練習.特別是智摘超級大蘋果的游戲,在數學知識與生活問題中架起了橋梁,溝通了彼此之間的聯系,且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六,全課小結
七,課后拓展:有34個士兵要上訓練場,每輛吉普車可載4個士兵,要調幾輛車才能把他們一次運走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理解余數的含義,并知道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2.通過實際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知道除數和余數的大小關系。
3.體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性。
重點難點:
了解余數的含義。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授引入
師:這樣的題要怎樣思考?
生回答。
師:請學生依次任選一樣物品平均分給組內4人。
小組活動。
師:平均分給4個人,分完了嗎?
生回答。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
師:現在有14個草莓,平均分給4人,你會分嗎?
生交流。
師:第一次每人分到1顆,第二次每人分到2顆,第三次每人分到3顆,第四次不夠分了。怎么辦?
生回答。
師:我們就把沒有分出去的兩顆放在最后叫做余數,就是剩下的意思,商和余數之間用6個點隔開。14÷4=3……2
出示表格
師: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況,請你觀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師:我們把不能再進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數。請你觀察,余數有什么特點?
生回答。
小結:余數比除數小。
師:是不是所有的余數都比除數小呢?
探究二
師:有17個圓片,5個一圈,能圈幾次?還剩幾個?
學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還剩兩個。
師:怎樣列式呢?
生:17÷5=3……2
師:怎樣檢驗自己做得對不對呢?
生回答。
小結:余數要比除數小
師:35÷4,請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 8……3
師:算得對不對呢?
小結:余數要比除數小
師:27÷7呢?
生:27÷7=3……6
小結: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出示大雁圖片
師:請你說說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飛過,每5只一圈,能圈幾次?
師:請你說出算式。
生:32÷5
師:誰能算一算?
生:32÷5=6……2
師:你用的哪一句口訣?
生回答。
出示企鵝圖片
師:這幅圖呢?
生回答。
師:誰來列式?
生:52÷6=8……4
師:說說你的想法。
出示小魚圖片
師:可以怎樣圈?算式:
生回答。多種算式。
練習二
師:誰知道余數最大能填幾?為什么?
學生討論。
生:最大填5,因為余數要比除數小。
小結:余數要比除數小。
師:誰來說說除數可能是幾?為什么?
生回答。
多種算式。
練習三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回答。
課后小結
四、本課小結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數就是余數。
2.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必須小于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