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通用13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1
《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闡述,抓住了春的特點,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旨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揣摩、品味語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時,學習和借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調動人體各種感官描寫景物的方法。上完第二課時后,聽取了同事的意見,綜合總結了一下。
這節課上得好的地方有以下幾個突出了方面:
1、教學設計思路清晰,設計的問題符合七(5)班的學情,教師語言清晰簡潔。
2、能體現本文的重點難點教學,并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
3、是一節有質量的課堂,學生理解課文、品味語言和寫法,同時能夠流暢地背誦。這是極其難得的。
4、課堂氛圍活躍有序,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這與老師善于鼓勵的課堂語言分不開,夸贊學生有理由,有明確的指示方向,例如朗讀部分,不但夸其讀得好的地方在那里,同時又能明確而婉轉地指出不足的地方,使學生有了明確的改進動力和方向。
存在的問題:
1、關注的學生群體集中在優等生上,對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對忽視,不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有所得。
2、在品讀“春風圖”、“春雨圖”的時候,缺乏強有力的歸納與總結,思緒有些
混亂,使得板書也不是很清晰明了,板書的字體不夠端正有力。
3、在以情帶讀,品味語言這一環節中,時間安排過于倉促。
解決的辦法:
1、旨在有條不紊地把握一堂課,合理地安排時間,使得在教師的穿針引線之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2、教師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教材。克服課堂上的緊張情緒,把平時寫字的力度和穩定性發揮出來。
3、關注班級存在差異的各個群體,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4、語文,重在語言的品讀,而誦讀是關鍵,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2
[設計思路]
春天到了,美麗的春天就像一塊磁石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戶外活動時,我發現有的孩子對草坪內返青的小草議論不停、有的孩子在細心的觀察剛發芽的柳枝、還有的孩子被天空飄起的風箏深深的吸引住了。他們整天在討論自己在春天里看到、聽到、做過的事情。為了進一步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彩;激發孩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我有意識的設計了這次活動。采用以下教學方法來達到活動目的。
a、談話法。
b、講述法。
c、提問法。
d、表演法。
[活動目標]
1、感受春天大自然的變化,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幼兒力及表現能力。
3、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知道春天是萬物復蘇得季節。
[活動準備]
1、與故事情節相一致的掛圖一幅。
2、錄音機、故事錄音帶。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小鳥的歌”做律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2、組織幼兒談話,說說自己在春天里發現的秘密;如:春天的天氣、動物、植物有什么變化;農民伯伯忙著做什么?小朋友參加了那些活動?
3、引導幼兒看圖,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春娃娃串門”。
4、放故事錄音,幼兒欣賞故事后,提出問題。
(1)春娃娃去了哪里串門?
(2)串門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3)你喜歡故事中的動物、還是植物?
5、幼兒分角色,學布谷鳥唱歌、柳條飄動,桃花、梨花盛開,進一步感受萬物復蘇的春景。
6、啟發幼兒分組表演故事。
7、組織幼兒討論:你覺的故事中哪些句子有趣?用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動作表演出來,好嗎?春娃娃還會到哪里去串門哪?
8、教師對幼兒的講述進行小結。
[活動延伸]
為幼兒提供一些富有春天氣息的粉紅色、淺綠色、黃綠色的毛線、花布、皺紋紙等,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材料粘貼出春天的各種花、草、樹、小鳥、春娃娃等;感受春天的特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加深理解春天的景色。
2、樂于學兒歌《春姐姐變戲法》,能愉快的和大家一起說兒歌。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兒歌的最后一句。
【活動準備】
大幅背景圖片及能活動的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小伙伴,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是誰?那么請小朋友坐好。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春姐姐”,這個春姐姐很神奇,會變戲法哦!
二、出示背景圖片。
提問:圖片上都有什么?(只有一顆大樹,而且沒有樹葉)
噓!現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春姐姐要變戲法了,教師邊朗誦兒歌邊出示小的活動圖片。
春姐姐變戲法后,大地怎么樣了?小草怎么了?柳樹怎么了?誰——飛回來了?
兒歌:春姐姐變戲法
沙沙沙,沙沙沙,春姐姐變戲法。
她放下雨簾子,悄悄的變呀變。
她收起雨簾子,哇!
大地變美了,小草兒青了,
柳樹綠了,小燕子飛回來了。
春天來到了。
三、請小朋友分組說兒歌。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動手畫春天的美麗景色。
【活動反思】
我上的是語言課《春姐姐變戲法》,目的是讓孩子進一步加深了解春天的景色,樂于學兒歌《春姐姐變戲法》,能愉快的和大家一起說兒歌。本節課是一節生成課,領孩子在做戶外活動《尋找春天》時,孩子發現草堆下面小草綠了,小燕子飛回來了……特別的興奮,為了讓孩子加深了解春天的景色,所以設計了這節課。
本節課師生互動非常好,課堂氣氛活躍,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作為教師能夠巧妙緩解,孩子因為羞澀不回答問題的尷尬,教具設計新穎并很好的為教學服務。
如果教師教授兒歌時,能夠和孩子一起探索,加入表演成分會更好,如小燕子飛啊等等。教授兒歌人之前加入事先錄好的兒歌,讓孩子自己聽,如此就能動靜結合,而不是一味的老師說、孩子說、一起說。教師的提問過于局限,若改為:剛才老師說的兒歌,你聽到了什么?“會更好,充分的展開孩子的想象空間,給孩子語言表達的機會,效果會更好。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4
知識掌握
1.《春》是一篇優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________之情,表達了作者________的情懷。
2.為下列加粗字選擇正確的義項。
①呼朋引伴
[ ]
a.指引 b.牽引
c.引申 d.招引
②欣欣然張開了眼
[ ]
a.然而 b.的樣子
c.這樣 d.對
③一年之計在于春
[ ]
a.計算 b.主意計謀
c.打算 d.策略
④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 ]
a.聲音相呼應
b.依照別人的樣子做
c.和諧
d.和悅
3.沒有使用兩種修辭方法的一句是
[ ]
a.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b.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4.課文中有兩處引用,請你填寫。
①“________”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②“________”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一句描寫的是________,表現了它的________。
能力提高
1.“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________。“仿佛”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這條街成了商業街后,行人從早到晚川流不息。
b.這部小說,故事情節曲折,人物形象生動,確實引人入勝。
c.正因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會適得其反。
3.從語言表達的角度看,下邊的廣告詞有沒有毛病?請作簡單分析。
①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②艾琳洗面奶特別適合任何皮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自然的色彩是絢麗的,紅的花,綠的葉,藍色的天空與海洋……生活的色彩是豐富的,紅的熱血,綠的生命,藍色的夢幻與安寧……不同的人對色彩有不同的理解。請以“我愛________色”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文體不限,字數300左右。
延伸拓展
春之懷谷
張曉風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云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的惹哭滿天的云,一陣杜鵑,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絮,每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欺雪擾后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千千萬萬在溪畔在江畔浣紗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于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記憶去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本文構思巧妙,“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用猜測的語句引入對春的描繪,寫的是“春”,但又不是現在的“春”,春應該是這樣,但現在又不是這樣,那么,想象中的春哪去了呢?讀后發人深思,耐人尋味。
文章文筆清新,極具詩情畫意,實屬一篇寫景抒情的佳作。
1.給下面加粗字注音。
內斂( ) 吟出( )
旌旗( ) 燕巢( )
水廓( ) 虔誠( )
祝禱( ) 倉頡( )
嚙草( ) 多汁( )
浣紗( ) 湮遠( )
2.讀第一段,回答問題。
①“冷面”和“花面”各指什么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請回答“噗嗤的一聲”這個短語的表達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語段中的“歌”是一首什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畫橫線部分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其表達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
①這一段主要寫的是哪幾種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哭”“急”“吟”三個詞各表達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為什么說“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欺雪擾后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運用怎樣的修辭手法?其表達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中“攻陷”“控制”兩個詞各表達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用自己的話回答第四段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羊感到多汁”“孩子感覺到飛騰”“腳感到舒活”“素手感到水的血脈”的原因各是什么?四個“猛然”表達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為什么說“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哪句話直接點明了文題“春之懷谷”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最后一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從哪些角度描寫了“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讀此文后,你受到怎樣的啟示?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知識掌握
1.寫景抒情 江南 對春天的贊美 熱愛生活、積極進取
2.①d ②b ③c ④a
3.c
4.①吹面不寒楊柳風 ②一年之計在于春
5.春花 爭相開放
(二)能力提高
1.好像 沒有 不能刪去。這句話是從聞到花的甜味聯想到果實累累,用虛寫開拓了誘人的豐收美景。如果不用“仿佛”,句子變成“樹上是桃兒、杏兒、梨兒”,就不符合實際,也沒有豐富想象的意味了。
2.c
3.兩句前后矛盾:①前一分句否定,后一分句肯定,在性質上前后矛盾;②“特別”一詞適用于特別對象,而“任何”則用于統指,在范圍上前后矛盾。
4.略
(三)延伸拓展
1.li3n y0n j9ng ch2o ku^ qi2n d3o xi6 ni8 zh9 hu4n y1n
2.①冷面:冰封雪覆的山頭;花面:鮮花盛開的山頭。②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了春天來得快,來得急。③這是一道“春”的贊歌。④從上至下、從遠及近、從大到小、從外到內;表達出了春的無處不在,春無私地奉獻給了世間的一切。
3.①雷、雨、杜鵑鳥、杜鵑花、柳絮。②“哭”:表達出了春雨下落的景象;“急”:表達出了杜鵑花競相開放的情景;“吟”:表達出了柳絮紛飛的樣子。③天上打雷下雨了,地上草開花了,樹上風起絮飛了,這些自然現象均無規律可循,大自然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4.擬人;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了根要發芽,燕子回歸的企盼(或盼望春的到來)。
5.“攻陷”表達出了山村水廓開滿了桃花;“控制”表達出了水邊的柳樹全綠了。
6.講了一個世間萬物給“春”命名的故事。
7.“小羊感到多汁”的原因是春草發芽了,小羊吃的是鮮嫩的草;“孩子感到騰</pgn0253b.txt/pgn>飛”的原因是薄裝一身輕,也含精神愉快之意;“腳感到舒活”的原因是天氣變暖了;“素手感到水的血脈”的原因是水清了、溫了,表達出了春來得急,來得突然。
8.因為所有的鳥都計算不出天的藍度、透明度、高度和深度;表達了作者對春季那蔚藍、透明、高深的天空的贊嘆與喜愛的心理。
9.我想走訪地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10.表達了作者對沒有蒙受現代“文明”污染的已民逝去的春天般境界的肯定和向往。
11.春的嬌柔、春的敏感、春的無處不在、春的渾沌無涯,春的頑強。
12.(略)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領會作者贊美春天,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珍惜春光,奮發向上。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一 領會文中描寫景物委婉細致,用詞準確、生動,比喻形象鮮明,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 學習選用鮮明、準確的語言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有感情地描繪景物。
三 朗讀、背誦。
課時安排:
2教時。
教學步驟:
一 復習舊知識,展現春的意境。
今天,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同學背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同學背誦:“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萬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舜欽在《淮中晚泊犢頭》的詩中又是怎樣寫春的呢?(同學背誦:“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二 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三 學生朗讀全文,要求:
1.提出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文中以迎接春天寫到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后分分看,哪幾節寫什么。
注意正音:
巢 應和 迷藏 醞釀 暈
第一節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節 描繪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節 歌頌春天。(第三段)
四 講讀體會:
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準確,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第二段:繪春。
春終于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后再分別作細致的描繪。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么?沒有一個例外。
“然”,是詞尾,表示狀態,樣子的意思。
(2)朗讀第2節。總寫春回大地后,先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
山、水、太陽的臉。
朗潤:明朗,潤澤。“朗潤”是怎樣一幅情景呢?出示月歷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學生看外語課發的《Look and say》里第140幅“hill”這幅畫,那個山,就是潤澤的樣子。
水漲
“朗潤”“漲”“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
背誦第2節。
(3)第3節寫小草,寫得很細。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特別用得好?
鉆,寫生命力。 嫩,寫質地。
綠,寫顏色。 ……滿是的,寫范圍。
軟綿綿,寫姿態。
“鉆”,用得非常好,寫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著春天,草從泥土里鉆出來,盼望春天。
草好,人歡樂。
朗讀、背誦。
(4)第4節寫什么呢?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一派怎樣的景象?
樹,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
趕趟兒:爭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寫花的爭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結的果實。
花下是怎樣的情景呢?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哪個詞?“鬧”,“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為什么野花會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細筆描繪了一幅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鮮艷,層次分明。
朗讀背誦。
《春》教案(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5)第5節寫風,寫鳥,寫牧童的短笛。怎么寫的呢?
背誦僧人志南的詩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寫風的“撫摸”,風的芬芳馥郁,鳥的呼朋引伴──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鳥的清脆的聲音,輕風流水的聲音,牧童短笛嘹亮的聲音應和著,構成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
朗讀。
(6)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再寫雨中景色。找兩個詞把雨的形態講出來。
“細”和“密”。三個比喻形象生動。
接著寫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寫的呢?
朗讀第6節,開展想象。
“綠得發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春雨淋浴后的鮮艷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詩中找一句話來形容。“兩山排闥送青來”,兩座山好像把門推開,把青送到眼前。燈光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雨中景是靜的,但靜中又有動,筆筆緊扣春天。
(7)第2到6節著重寫景,第7節著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計”,計劃。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計劃,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時間。
朗讀第7節,體會:寥寥幾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8)小結:
這一部分繪春是全文的重點。細筆描繪,繪聲繪色繪態,繪動繪靜,語言非常生動。比如說,寫草的生命力,用“鉆”;寫熱烈的氣氛,用“鬧”;寫小草的青,用“逼”。細致的描繪來源于什么?細致的觀察。觀察以后還要怎樣呢?表達出來。要仔細讀書,積累詞語,描繪起來就會形象生動了。
第三段:頌春。
(1)朗讀8、9、10節。
(2)在繪春以后,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系有區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后喻為健壯的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
五 作業:
1.誦讀全文,仔細體會本文用詞造句的妙處。體會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樣的詞句是怎樣從筆端流淌出來的。
2.下周去長風公園春游,仔細觀察春景,領略大好春光,寫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題。
板書設計:
盼春 總寫 一切
山:水、太陽的臉(遠)
草:鉆、嫩、綠、滿、軟綿綿
花:開滿、紅、粉、白、甜味兒(樹上、花間、地上)
繪春 分寫
風:撫摸、醞釀
雨:細、密
人:趕趟兒
頌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態 青春活力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賞析、品味語言來體會景物特征。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復習舊知識,展現春的意境——今天,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同學背誦:“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同學背誦:“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蘇舜欽在《淮中晚泊犢頭》的詩中又是怎樣寫春的呢?(同學背誦:“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銅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二、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三、學生朗讀全文,要求:
1.提出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文中以迎接春天寫到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后分分看,哪幾節寫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應和hè醞釀yùnniàng暈yùn
第1節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節描繪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節歌頌春天。(第三段)
3、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
①薄:báo薄餅;bó淺薄;bò薄荷;②暈:yùn暈車;yūn頭暈;
③散:sǎn散漫;sàn散會;④;混:hùn混合;hún混水摸魚;
⑤撩:liáo撩撥;liāo撩起liáo嘹亮、liáo繚亂
4、掌握詞義:欣欣然、朗潤、醞釀、繁花、呼朋引伴、賣弄、宛轉、黃暈、烘托、和平、舒活、花枝招展。
應和:回答或隨聲附和。
抖擻:振作,振奮。
四、整體感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析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盼望春天。
第二部分(第2-7段):描繪春天;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頌春天。
2、文中具體描繪哪五幅春景圖?
3、具體抒發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
五、研讀與賞析:
(一)盼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提示:“盼望著,盼望著”。“近”用得十分準確,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為什么用兩個“盼望著”?提示:反復的修辭,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課時
一、齊讀全文,分析理解課文:
(二)繪春——
1、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中的“一切”說明什么?提示:沒有一個例外。
2、總寫春回大地后,先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提示:山、水、太陽的臉。朗潤:明朗,潤澤。“朗潤”“漲”“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
3、第3節寫小草,寫得很細。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用得特別好?提示:“偷偷”“鉆”寫情態。“嫩”寫質地。“綠”寫顏色。“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范圍。軟綿綿”寫姿態。
4、為什么要寫“坐著,躺著,……捉幾回迷藏”?
5、第4節段寫出春花的什么特點?提示:本段為了突出春花的特點,先后寫了花朵多;花色艷;花味甜,聯想到果實累累。下面寫蜂飛蝶舞,也是襯托花兒的繁茂,花兒的香甜;野花“遍地是”,表明數量多,“雜樣兒”,表明種類多。“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描繪了陽光下野花閃閃爍爍,惹人喜愛的景狀。
6、作者是怎樣將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描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美妙感人的?提示:多種感官——嗅覺、聽覺、觸覺、視覺。
7、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再寫雨中景色。找兩個詞把雨的形態講出來。提示:“細”和“密”。
8、“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為什么要這樣寫春雨?提示:這是春雨迷蒙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致,整個空間彌漫著牛毛、花針、細絲一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一層薄煙,而且是“籠”著,一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9、第2到6節著重寫景,第7節著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
10、“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提示:這里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珍惜時間,奮發向上。
11、迎春圖與其它四幅圖之間有什么關系?提示:四幅春景圖很好地襯托了迎春圖,為寫迎春圖作鋪墊。
(二)贊春:
1、贊美了“春”的什么特點?
2、“贊春”段共有幾句話?這幾句話能顛倒嗎?
3、作者運用哪些修辭來贊美春天的?明確: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系有區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后喻為健壯的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
三、寫作特點:
1、觀察細致,并用準確的詞語來表現春天景物的特征。
2、大量運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擬人句,來表現景物特征,抒發內心感受。
3、結構嚴謹,層次井然,思路清晰。
四、作業:
1.背誦全文,仔細體會本文用詞造句的妙處。體會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樣的詞句是怎樣從筆端流淌出來的。
2.寫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題,如《春樹圖》、《春天來到校園》等。
板書設計:
春
一、盼春:盼、來、近(總領全文,開啟下文)
描春:㈠春的總的輪廓:一切剛睡醒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㈡細致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鉆、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著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燈、人、房屋
迎春圖(歡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于春
三、頌春: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7
大田屏山中學 陳初耀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四單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這一課開始.,繼而學習后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b、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c、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致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致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 :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4○1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2校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鄉鎮中學,農村的孩子,學習語文較被動,語感較差,語文素質的層次明顯,難以用上多媒體。
5教具的使用:收錄機、小黑板、朗讀帶、《春江花月夜》伴奏帶。
二、說教法與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后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閱讀結果,主要取決于讀的方法。《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么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蘊悠長的美。所以,我本著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閱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輔之。通過示范,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
[說明]示范分析是根據校情來決定的。
3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采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并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4教學時數:三課時(因為鄉下學生語文的底子薄)
三、教學程序
總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漸進。
(一)導語 設計:
同學們,我們現在正飽受著嚴冬的寒冷,總是希望著冬天早點過去,春天早點到來,因為春能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涌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贊美的散文。
[說明]
○1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詩文預先寫在小黑板上,并還要多寫幾則,可以輕松自然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教學容量。
(二)聽錄音、學生靜聽,通過聲音感受春色之美
導語 引導著學生回憶春天,現在則是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這樣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著去介紹作者,熟悉文字,而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萊辛說:“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里發現美的東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發現為美的。”同時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c點,也為教學難點 鋪平道路。
(三)作者簡介:(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了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抄寫在小黑板增大課內容量)
[說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針對鄉下學生對字詞的學習被動,基礎較差而設的,同時擴大識字量,為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五)學生自讀,理解欣賞春色之美。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范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鉆,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后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如下的質疑,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當然,這些問題事先寫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學們討論地差不多的時候才出示。
○1寫春草作者為什么卻寫孩子們的嬉戲?
○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么不說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后都 描寫花,為什么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春風是無形、無色、無味,但作者是通過哪些角度把它寫的有情有感的?
○5寫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6文章的結尾為什么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最后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獲,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c點和情感目標。
(六)精讀,通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還像上節課那樣一遍遍的朗讀,學生絕對會覺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后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鄉下學生素質較低,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范。設了些小問題:如“鉆”為什么不用“長”。“偷偷”疊詞的運用,運用了什么修飾手法及其作用?
[說明]采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七)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
[說明]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八)、美的訓練
1、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
2、寫一段描寫家鄉冬景的文字。
3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說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為初一年的學生還處于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后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說、讀的最后落腳點是寫。初一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為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后貼于“作業 欄”上,這樣布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四)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五),第三課時完成(六)――(七),第八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說課后記:
寫完本說課稿,我再回憶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個個問題簡單的提問。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容易累,老師教的更累。那是因為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但這次,我的教學設計盡可能圍繞著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
板書設計 : 說明
宏觀勾勒:山——朗潤 水——漲 太陽——紅 教師示范完成
作者郵箱:
[1]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1.掌握課文寫景特點:
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2.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3.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體會語言中蘊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熱愛春天,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4.狀物抓住特征,寫景注意層次。
以上教學重點中,第一點與第二點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這兩個教學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包括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講析)。
教學方法
方法之一:"讀-講-讀-賞-讀"。讀書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熟悉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遣詞用語的妙處。夾在讀書之中的"講"與"賞"分別是指:"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賞",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實例賞析,體會作者選用詞語和句子的妙處和所抒發的感情。運用此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精要的指點下,在回環往復的讀書中,自己體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出理由;其次是師生相互質疑。
讓學生評述課文,這無疑是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有反復讀,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紹給大家,這既是思維的訓練,又是說話的訓練。
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形成多維態勢的交流,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媒體設計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響媒體,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如果有條件,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提供冬春比較的畫面。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唐代的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這樣導入課文有如下作用:①幫助學生回憶獲得春天時的美好感受,為課文教學做情感的鋪墊;②輕松自然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解題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贊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作者是我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記錄著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學讀書后期,開始創作新詩;1920年他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學教師,后任清華大學教授,這期間從事散文創作,做學問;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遭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醞釀(yùnniàng) 應和(hè) 籠(lǒng)著一層薄(bó)煙
黃暈(yùn) 蓑(suō)衣巢(cháo)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
朗潤:明朗潤澤賣弄:炫耀
醞釀: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著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后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烘托:本是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者周圍涂抹淡墨或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
B.整體感知:熟讀課文,分析結構。
結合課后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畫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設計說明:
1.擴大識字量,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鋪平道路;
2.讓學生熟讀課文,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
2.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設計說明:
1.培養默讀習慣;
2.讓學生"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解決教學重點(難點)一。該設計要求老師必須具有教學機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充分的準備;學生的問題應盡量讓同學自己解決,學生需要時,老師給予點撥)
學生不懂詞句舉例:
①為什么用兩個"盼望著"?(體現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么不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如果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只能理解為小草本來就是這樣,課文的說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讓小草充滿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后都描寫花,為什么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蜂鬧蝶舞,是側面寫春花繁茂、鮮艷和甜香,同時用蜂蝶的"鬧、飛"襯花的香甜艷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為什么要這樣寫春雨?(這是春雨迷蒙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致,整個空間彌漫著牛毛、花針、細絲一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一層薄煙,而且是"籠"著,一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這里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把握時機,奮發向上)
⑥文章的結尾為什么選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這些比喻非常形象、貼切,春天給人以新生命,給人以美麗多姿,給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這里,我們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有相似點)
(注意:學生還可能提出許多問題,如是詞句方面的問題,應力求滿足學生;如涉及比喻、擬人方面的問題,也應該在這里解決;如屬其他方面的問題,應告訴學生以后解決)
3.齊聲朗讀課文。
要求:
①加深對文中形象而生動的句子的理解;
②用明快的節奏,讀出熱愛贊美的感情。
(設計說明:
①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讓學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有助于對課文的整體理解,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
4.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在朗讀聲中,我聽得出大家既愛春天,也愛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散文。
(設計說明:
①讓學生加深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印象;
②肯定成績,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
四、布置作業
①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請說出理由,下一節課交流)
②熟讀課文,背誦1-5段,鼓勵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1-5段;
3.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設計說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規定與鼓勵并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研習課文
1.齊聲誦讀課文
2.討論: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試說出理由)
第2段:總寫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情態。用擬人手法勾畫大自然"剛睡醒的樣子",為下文具體的春景描繪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說,山、水、太陽最能向人顯示春天氣息,作者選用"朗潤"、"漲"和"紅"分別描繪山、水、太陽睡過一冬而醒來的情態,非常傳神。
第3段:春草圖。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春草的生機勃勃的特點;后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與感受,充滿活力。
第4段:春花圖。首先,這一段寫得很有層次:樹上-花下-遍地;其次,這一段文字注意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的配合:由與前后照應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說到"花里帶著甜味兒"色彩與甜味相勾連;由花味甜聯想到果實實與虛相結合,蜂鬧蝶舞與繁茂鮮艷的花們相映襯;第三,巧用擬人、排比、比喻,寫春花競相開放。總之,畫面五彩繽紛,富有立體感。(這一節應當讓學生充分討論,言之成理,都應予以肯定、鼓勵)
第5段:春風圖。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觸覺:引用詩句,又打一個比方,讓人感到春風的溫暖;嗅覺:"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聽覺: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風是無形的,但作者筆下的春風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第6段:春雨圖。引出春雨后,用"可別惱"這一口語,顯得特別親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導讀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處:細密、閃爍、綿長;親吻著"樹葉兒"、"小草兒";烘托出"安靜而和平的夜";滋潤著鄉間的行人與農民,這一切充滿了詩情畫意。
第7段:迎春圖。"風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漸漸多了,實質是寫屋外的人多了,因為春天來了。全段都用短句,讀來富有節奏感,讓人感到精神抖擻,充滿希望,充滿力量。
(設計說明:讓學生由整體感知課文轉到局部感知課文;讓學生相互啟發,在討論中迸發思維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圓其說就行。這一環節,主要落實教學目標1和教學重點2、3、4)
3.課堂小結:
①抓住特點寫景。
春草圖:鮮嫩、勃發春花圖:繁茂、艷麗
春風圖:和煦、輕盈
春雨圖:細密、平和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圖。
春草圖:正面-側面
春花圖:樹上-花下-遍地
春風圖:觸覺-嗅覺-聽覺
春雨圖:植物-人間
三、欣賞品味
要求:大聲朗讀,體會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感情。
(設計說明:讓學生再從局部理解回到整體感知上來)
四、布置作業
1.課堂練習:課文練習二、三。
2.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1.通報作業情況;
2.檢查背誦。
二、比較閱讀
1.投影林斤瀾的《春風》(或發講義)。
2.比較《春》《春風》的異同。
3.通過比較,讓學生概括兩文的主題、寫作特色。
(設計說明:①擴大學生的閱讀面;②比較異同的目的在于加深對《春》這篇課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寫訓練
1.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課文練習四)。
2.口頭交流景物描寫的片段。
(設計說明:①以讀引寫,讀寫結合;②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四、自己總結學習本文所得
引導學生從形式(詞語的積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點)到內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進行歸納。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感情。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體會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1. 導入語:
說說自己感受過的春光都有什么特點,或者用古詩來形容一下。
2.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作品 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 》等。
《春》寫于1931年,朱自清在寫此文時,已經沒有初期創作詩文時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情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新鮮的格調和歡快的情緒。在大自然中,他發現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萬狀,寫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對 美的追求,對光明的向往,表達了他對未來的希望,流露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3.出示學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感情。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體會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4.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醞 釀 嘹亮 撐 傘 蓑 笠 稀 疏 抖 擻 安巢
(2)解釋詞語
朗潤:明朗潤澤。
賣弄:有意 顯示、炫耀。
宛轉:抑揚動聽。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二、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問題:
(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么 ?
(2)文章是 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 來.
2.理清文章結構:
(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么?
本課作者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本課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體寫——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致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總寫——贊春。贊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力。
三、探究質疑
(一)賞讀“盼春”部分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近”)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
(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二)賞讀“繪春”部 分
1、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陽。(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
(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為什么他不開始從最 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
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為什么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為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們才會去看他穿著什么樣的衣服,什么樣的鞋子,什么樣的發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 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3)這段話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運用擬人 ,勾勒出春天的生機勃勃。)
2、賞讀“春草圖”:朗讀(齊讀)
問題:
(1) 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點來寫?哪些詞用得特別好?
(2)那么為什么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 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 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 。
3、賞讀“春花圖” :
問題:
(1) 作者先寫了什么?又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2) 哪些詞用得好?
4、自讀“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小組內自主完成對這三幅圖的學習。
(1)春風看不見,摸不著,作者是怎樣描繪春風的?
(2)作者筆下的春雨有怎樣的特點?它的到來讓世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迎接春天的人多嗎?從何處可以看出來?人們的精神狀態如何?
(三)賞讀“贊春”部分
(1) 每一自然段展現了春天什么特點?
(2) 能不能把這三段順序調換,為什么?
(3) 這一部分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歸納寫景方法:
(1)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
(2)從不同的感官角度來描寫,如視覺、聽覺、 觸覺等;
(3)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如從高到低、從低到遠等;
(4)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四、小結: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通過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準確、生動地描繪,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 、當堂檢測
1、朱自清,字——,現代——、——、——。
2、課文分別描繪了——、——、——、——、——五幅春景圖。
3、舉例說明作者寫景時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4、學了課文,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六 、布置作業:
用上本文學過的寫景方法描繪一下你眼中的美麗春天,字數在300字左右。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10
課文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賣弄”、“抖擻”等詞語的意思。
3、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1.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體驗春天帶給人們積極向前邁進的力量。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氣息,有感情朗讀第1自然段。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有關詞語。
3.認識春,明白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春的美麗景象的。
教學過程 :
引課:
1、說一說帶有“馬”的成語或四個字的詞語,比如“馬到成功”。
2、說一說帶有“春”的成語或四個字的詞語,比如“春暖花開”、“春意盎然”。
一、初讀,感知課文
1、示課題“春”。
2、讀課文,感受春天的氣息。
二、再讀,理解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地向我們傳遞春天的氣息的,要求從課文中找出依據。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
(1)理清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春的美麗景象的。
(2)初步體驗春天的美。
三、精讀,體味課文,學習第一段。
這段講什么意思?出示燈片和課文第一段比較。
“東風來了,人們盼望的春天也到了。萬物蘇醒,山青了,水滿了,太陽也變紅了。”
這燈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內容差不多,但讀起來的感覺為什么會差多了?(突出擬人的寫法的生動形象,更好表達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讀——指名讀——試背——齊背。
四、作業 。
(1)作業 本第1題,修改課內組詞。
(2)朗讀課文3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春景中體會春的無限生機和希望,激發熱愛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摘錄好的詞句。
教學過程
1.檢查。
看拼音寫詞;根據意思寫詞。
2.研讀。
(1)齊背第一段,說大意。
(2)學習第二段。
①自由讀,思考:第二段作者寫了春天哪幾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風、雨。)
②指導讀“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學“花”、“風”兩個自然段。
春花和春風各有什么特點?哪些詞句寫出這特點?最喜歡的句子是什么?為什么喜歡?
用自己的朗讀讀出春花的多、美,春風的柔和,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④獨立自學“春雨”自然段。
回顧前面的學法:劃找——思考——朗讀體味——匯報交流——訓朗讀。
按此法學習。
⑤課內做作業 本3、4、5題。
(3)學習第三段。
這段講一個什么意思?在用詞上有什么新特點?(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學習第四段。
這三句各告訴我們春天的什么特點?這三句順序能改變嗎?
為什么?
這三句采用什么寫法?該怎么讀?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強語氣?
3.作業 。
(1)修改課堂上的作業 。
(2)準備背誦課文,有能力的先背誦四兩段。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11
樺川四中 劉丹
教學目的
一、領會文中描寫景物委婉細致,用詞準確、生動,比喻形象鮮明,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朗讀、背誦
教學時數:兩教時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識,展現春的意境
今天,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同學背誦:“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同學背誦:“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舜欽在《淮中晚泊犢頭》的詩中又是怎樣寫春的呢?(同學背誦:“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銅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二、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三、學生朗讀全文,要求:
1.提出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文中以迎接春天寫到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后分分看,哪幾節寫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應和hè 醞釀yùnniàng 暈yùn
第一節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節描繪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節歌頌春天。(第三段)
四、講讀體會: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準確,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第二段:繪春。
春終于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后再分別作細致的描繪。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么?沒有一個例外。
“然”,是詞尾,表示狀態,樣子的意思。
(2)朗讀第2節。總寫春回大地后,先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
山、水、太陽的臉。
朗潤:明朗,潤澤。“朗潤”是怎樣一幅情景呢?出示月歷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學生看外語課發的《Lookand say》里第140幅“hill”這幅畫,那個山,就是潤澤的樣子。
水漲Zhǎng
“朗潤”“漲”“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
背誦第2節。
(3)第3節寫小草,寫得很細。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特別用得好?
鉆,寫生命力。嫩,寫質地。
綠,寫顏色。……滿是的,寫范圍。
軟綿綿,寫姿態。
“鉆”,用得非常好,寫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著春天,革從泥土里鉆出來,盼望春天。
草好,人歡樂。
朗讀、背誦。
(4)第4節寫什么呢?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一派怎樣的景象?
樹,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趕趟兒:爭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寫花的爭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結的果實。
花下是怎樣的情景呢?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哪個詞?“鬧”“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為什么野花會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細筆描繪了一幅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鮮艷,層次分明。
朗讀背誦。
(5)第5節寫風,寫鳥,寫牧童的短篇。怎么寫的呢?
背誦僧人志南的詩句:“古木陰中系短蓬,杖黎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寫風的“撫摸”,風的芬芳醒郁,鳥的呼朋引伴呼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鳥的清脆的聲音,輕風流水的聲音,牧童短笛嘹亮的聲音應和著,構成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
朗讀。
(6)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再寫雨中景色。找兩個詞把雨的形態講出來。
“細”和“密”。二個比喻形象生動。
接著寫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寫的呢?
朗讀第6節,開展想象。
“綠得發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春雨淋浴后的鮮艷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書湖明先生壁》詩中找一句話來形容。“兩山排閾送青來”,兩座山好像把門推開,把青送到眼前。燈光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雨中景是靜的,但靜中又有動,筆筆緊扣春天。
(7)第2到6節著重寫景,第7節著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計”,計劃。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計劃,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時間。
朗讀第7節,體會:寥寥幾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8)小結:
這一部分繪春是全文的重點。細筆描繪,繪聲繪色繪態,繪動繪靜,語言非常生動。比如說,寫草的生命力,用“鉆”;寫熱烈的氣氛,用“鬧”:寫小草的青,用“逼”。細致的描繪來源于什么?細致的觀察。觀察以后還要怎樣呢?表達出來。要仔細讀書,積累詞語,描繪起來就會形象生動了。
3.第三段:頌春。
(1)朗讀8、9、10節。
(2)在繪春以后,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系有區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后喻為健壯的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
五、作業 :
1.誦讀全文,仔細體會本文用詞造句的妙處。體會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樣的詞句是怎樣從筆端流淌出來的。
2. 下周去長風公園春游,仔細觀察春景,領略大好春光,寫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題。
板書設計
總寫一切
山、水、太陽的臉(遠)
草:鉆、嫩、綠、滿、軟綿綿
花:開滿,紅、粉.白、甜味兒(樹上、花間、地上)
繪春分寫風:撫摸、醞釀
雨:細、密
人:趕趟兒
頌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
教學后記
教后:
1.接初一下學期班級后,自選了這篇教材作為補充讀物。第一次教學生寫景的散文,著力于細,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
2. 學生十分喜愛,兩節課教下來,學生已能背誦。
3. 兼帶教“百花爭艷”“繁花似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問句。
4. 比較“買、賣”“脹、漲”。
5. 有些地方過于細碎,要改進。
又記:
第二次教《春》時,吸取了前次教得細碎的教訓,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內客只作了粗線條的分析,學生讀得比較流暢,但在寫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細筆細繪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學生在習作上明顯地進了一步,寫景不是大而化之,籠籠統統,而是平時注意細致地觀察,下筆具體得多,生動得多。要注意:糾正教學中缺點時,不能把長處也甩掉。
又記:
第三次教《春》時,又作了較大的更動。一是加強了單元教學,把《春》《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和《濟南的冬天》結合起來考慮,除抓住特點,比較異同外,引入課文也重新作了設計。設計是這樣的: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觀出不同的美姿。現在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組描寫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過反復誦讀,咀嚼推敲,來領會它們精采的寫法和表現的情境美。二是加強思維與語言的訓練。先給學生做樣子,就春草的描繪進行分析,明確寫了些什么,從哪些角度描繪的,哪個詞或哪些詞川得特別精當,描繪時主要運用哪些方法。然后幫助同學自讀課文,有條理的進行分析。學生把理解、口述、朗讀結合起來,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12
朱自清
訓練重點
一 細致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
二 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三 在景物描寫中抒發感情
預習提示
這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在幾幅春景圖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達美好的感受,用了許多確切、生動的詞語和比喻、擬人的句子,可以一邊讀一邊劃出來。
文章語言簡潔明快,形象生動,有很強的節奏感,要多朗讀,有些字,要注意讀音,如:漲、藏、散、醞釀、巢、應和、黃暈、蓑等。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yùn niàng)。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yù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理解·分析
一 本文可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根據這個結構,說明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思路。
二 △ 作者為什么要把春天比做“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壯的青年”?這同“一年之計在于春”有怎樣的聯系?
揣摩·運用
三 給下列字注音,并用它們組詞。
蓑( )_______ 悄( )_______
衰( )_______ 稍( )_______
哀( )_______ 俏( )_______
衷( )_______ 梢( )_______
四 比較下邊句子中加黑的詞和括號中的詞,說說用哪個詞好,為什么。
水漲(高)起來了。
小草從土里鉆(長)出來。
蜜蜂嗡嗡地鬧(叫)著。
野花散(開)在草叢里。
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吹)著你。
五 朗讀有助于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參考下面的朗讀提示,練習朗讀一段課文。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華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提示: 重音輕讀,·重音,│小停,拖音。開頭的詩句要字字頓開,“母親的手”和“撫摸”兩重音要處理得語重而情深,令人覺得溫煦而舒坦。“泥土的氣息”和“青草味兒”讀重音,給人以嗅覺上的美感。“清脆”“宛轉”“應和”,還有“短笛”“嘹亮”等詞語重讀,使人感到耳畔似乎響起一支充滿青春活力的迎春交響曲。)
六△ “春草嫩綠夏草青,秋草枯黃冬草盡。”試為這四季的草各設一個比喻。“春雨綿綿夏雨急,秋雨涼爽冬夾雪。”試用擬人的方法為這四種雨各寫幾句話。
積累·聯想
七 背誦這篇課文。
八 △讀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著名詩篇《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試回答:
1.“好雨知時節”,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為什么說是“好雨”?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寫出了春雨的什么特點?“潤”字怎么用得好?
3.這首詩哪兒是想象?這想象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語法·副詞、連詞
副詞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常用的副詞如: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經、剛剛、立刻、忽然、漸漸、終于、不、沒、大概、簡直,等。
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如課文里的句子:“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里連用了“仿佛”“已經”“滿”三個副詞,修飾表示判斷的動詞是“是”。“仿佛”表示情勢,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經”表示完成;“滿”表示程度深。這句話,從聞到花的甜味聯想到;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里連用了“仿佛”“已經”“滿”三個副詞,修飾表示判斷的動詞是“是”。“仿佛”表示情勢,好象、似乎的意思;“已經”表示完成;“滿”表示程度深。這句話,從聞到花的甜味聯想到果實累累,用虛寫開拓了誘人的豐收美景。如果不用這幾個副詞,句子變成“樹上是桃 兒、杏兒、梨兒”,就不符合實際,也沒有豐富想象的意味了。
劃出下邊句子里的副詞,并說明各用來修飾什么詞。
1.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2.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3.梅樹確是不少,密密地、低低地整齊排列著。
注意下邊句子里紅字的詞。
1.這篇散文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
2.欣賞大自然或者讀寫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3.只要反復誦讀,就可以把課文背熟。
第1句“和”連接“希望”“力量”,表示并列關系。第2句“或者”連接“欣賞大自然”“讀寫景抒情的文章”,表示選擇關系;第3句“只要”表示條件,和副詞“就”配合使用。這些起連接作用的詞,叫做連詞。常見的連詞還有:同、跟、而、并且、而且、雖然、但是、如果、只有、因為、所以,等。
試在下列各句填上適當的連詞。
1.代表們討論___通過了這個議案。
2.我急得雙腳跳,____他還在呼呼睡大覺。
3.事情____不好辦,______我們也要努力把它做好。
4.______大家不斷的幫助他,_______他有了很大的進步。
5.______有什么困難,都要克服。
古人描寫春景,由于觀察入微,寫出了許多傳誦的名句。有的一字傳神,生動的表達了某種感受。如“春風又綠江南岸”,寫出了顏色,視覺;“兩個黃鸝鳴翠柳”,寫出了聲音,聽覺;“踏花歸去馬蹄香”,寫出了氣味,嗅覺。觀察就是要五官一齊開放,使大腦同時通過五條渠道去認識生活,經過加工,構成一幅美妙的立體畫面。
返回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春》教案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
①反復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系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 ]
說春——賞春——評《春》——寫春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
學生去搜集關于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與學生同唱一曲《春天在哪里》,創造意境,使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自然地進入對課文的學習) 同學們,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你看,那峰巒雄偉的高山,那波瀾壯闊的大海,那噴薄而出的紅日,那姿態萬千的彩云……真是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而綠滿天下,花開遍地,生機勃勃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你們都已經歷過十多個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飽含情感的語言說說你對春天的深刻感受?
說春:
設題:你們都已經歷過十多個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飽含情感的語言說說你對春天的深刻感受?
學生回答可能有:
①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興的時候就風和日暖,生氣的時候就雨打雷轟。
②春天是最富詩意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③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妝師,把花草樹木、峰巒田野,都裝點得生機盎然,蓬蓬勃勃。等
小結:感受真夠深刻。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對“春”又有什么獨特的感受呢?請速讀課文后說說。(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 及重點(略)
賞春:
(二)、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
1、現代著名作家末自清先生對“春”又有什么獨特的感受呢?
明確:春天是新生的娃娃。春天是美麗的小姑娘。春天是健壯的小伙子。
2、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歡的是什么?請說出理由。(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字、詞、句,著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領悟,說說喜歡的原因。)
明確:(1)喜歡娃娃。因為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
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哪個同學能具體說說“新”在哪里?
①剛睡醒張開眼是新,山朗潤、水漲起、太陽紅都是新。
②剛從土里鉆出來的小草,樹上的、草叢里的花兒是新的。
③泥土的氣息、青草的味兒,甚至空氣、鳥鳴、牧曲滿是新的。
③春天的一切,整個春天都是新的。
④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剛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讓人們為娃娃的成長辛勤勞動。又是為了讓人們從娃娃身上,看到未來,看到希望。
(2)喜歡春姑娘。喜歡春姑娘的美:
春姑娘確實很美,花枝招展的(美),能否通過閱讀,發揮想象,在敘述她的美中滲透進自己的感受?即美在哪里
①園子里、田野里滿是嫩嫩的、綠綠的、軟綿綿的小草,給人一種輕盈、舒適的美。
②樹上的桃紅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叢中像眼睛、像星星,層次分明,參差錯落,是一種勻稱、和諧的美。
③花叢中嗡嗡的蜜蜂和飛來飛去的蜂蝶,絮花嫩葉中的鳥兒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歡歡樂樂,舒舒暢暢,給全種愉悅的美。
④細雨、薄煙籠罩下的村莊朦朦朧朧,隱隱約約,詩情畫意般的很美很美。
⑤藍天上放飛的風箏,悠悠揚揚的,激發人們無盡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引導:同學們的感受很深,想象力也很強,真佩服你們。讀書啊,寫作啊,都要這樣,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發別人之未發。春姑娘這么美,能不引發你們去——(生:去追逐)能否說得更準確些?(生:去追求)對!人生,就是要大膽追求,不懈追求,只要敢于追求,人生的春天就一定是屬于你們的。
師: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娃娃,比喻成小姑娘,還比喻成——健壯的青年
(3)喜歡健壯的青年。
請抓住關鍵的字、詞、句,著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領悟,說說喜歡的原因。
①一個“張”字,不僅僅指蘇醒,“朗潤”“漲”“紅”等字詞,也不僅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陽的變化,更是指在春風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滿了活力。②一個“鉆”字,更是春天充滿活力的高度體現。因為這個“鉆”字,田園綠了,誘得人們在上面盡情地玩耍,誘得人們也充滿了活力。
③一個“讓”,一個“鬧”,一個“眨”,花兒竟相開放,蜂蝶競相追逐,熱熱鬧鬧的景象令人驚訝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這就是春天,這就是充滿活力的春天!
④一個“撫摸”,便產生了盡情的“醞釀”“賣弄”和“應和”,便使人生發了萬般感覺,萬般想象,萬般喜說。
引導:說得太好了。這感覺、這想象、這喜悅,全出自于“撫摸”,“撫摸”傳遞著柔和、芳香和喜悅,這是多么的愜意和舒暢啊,令人情不自禁地對生活、對未來充滿美好、強烈的暢想。
唐代的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雨在春天是最尋常的,雨在作者的眼中不但是美的,而且具有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
3、請細讀六、七段,再深刻體味、聯想和想象。即魅力體現在哪里?
學生朗讀討論后明確:
即使是在薄煙般的細雨籠罩下,樹葉仍綠得發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無法抵御。即使是在上燈的傍晚,那點點黃暈的燈光,也閃射出無法抵御的光芒。春天,就是具有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細雨之中撐傘的、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勞作,這種執著、這種精神,讓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于是,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涌出戶外,擁抱春天,放飛希望。于是,舒活筋骨,抖擻精神,“一年之計在于春”,所有的工夫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于是,人們簇擁著春天,挽著春天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去憧憬美好的生活。去實現美好的希望。去建設美好的未來。去奮斗、去追求、去創造。
[結束語]:奮斗、追求、創造,是春天賦予人們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獲,希望才更美好,未來才更輝煌。所以,我們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奮精神,鼓足干勁,為人生、為理想而不懈奮斗。
『布置作業 』
這篇散文寫得很美。請欣賞地讀,讀出韻昧、讀出情感、讀出思考,然后,抓住一個角度,如選材、語言、修辭、立意等等,寫出這篇文章在寫法上好在哪里,二百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