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通用13篇)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描述種子的結構。
2、描述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
教學重點:
1、描述種子的結構。
2、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教學難點:
1、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的活動。
2、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播放課件: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生長。
同學們,根據你們現有的知識,你們知道絕大多數綠色開花植物用哪一種器官進行繁殖?
(種子)
師:對。利用種子繁殖后代首先種子需要萌發,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植物種子的萌發》。
CAI展示課題第一節植物種子的萌發同時板書第一節植物種子的萌發
師:老師在課前為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植物的種子(黃豆、綠豆、花生、蕓豆、蓮子、玉米、松。)。下面請同學們看看你認識它們嗎?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或者CAI展示圖片。
學生觀察,并且說出展示植物種子的名稱。
師:對,很好。看了這么多植物的種子,同學們有什么想法嗎?
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大小不一樣、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等等。
師:那么你們又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結構是否一樣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結種子呢?……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非常好,但因時間關系,我們就先來探究其中的一些問題,其余的問題,大家可以課后繼續探究。剛才有同學問:不同植物的種子,結構是否一樣?同學們先別忙著回答我,我希望你們通過實驗探究后再回答。
二、種子的結構
師: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浸泡過24小時的種子,請同學們四人一組解剖觀察,并且結合以下問題以及課本插圖5-1,將你們解剖好的植物種子粘帖在發給你們小組的紙上!并且將種子各部分名稱標上去。然后請幾組同學上講臺在實物投影儀上講述種子的結構。
學生準備觀察
師:觀察植物種子,我們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
師:觀察方法:由表及里,先觀察外部形態,再觀察內部結構。
師:解剖觀察植物種子時請你注意以下問題?
1、你觀察的植物種子凹陷處的名稱及種子的內部結構名稱?
2、胚根、胚芽、胚軸、子葉合稱作什么?
3、你觀察的植物種子子葉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4、對于種子本身而言,這些營養物質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解剖觀察(5min)
請學生上講臺講述(選擇幾種不同類型的種子)
師:跟大家講得一樣,大豆以及其他豆類種子結構就是
CAI展示大豆種子的結構。
師:我們認識了幾種豆類種子的結構,那有沒有和豆類種子結構不一樣的植物種呢?
學生思考
請同學們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看看它與大豆種子結構有無不同?
CAI展示玉米種子結構圖
學生觀察講述
CAI展示大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異同。
師:1、假如我把剛才的植物種子都煮熟了再種下去,會不會萌發呢?
2、把大米粒種下去會不會萌發?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CAI展示: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二、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師:大多數種子成熟后,只要遇到適宜的外界條件就會萌發。那么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條件呢?你能否根據你的生活經驗來猜測呢?
板書二、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學生猜測
對于光和土壤兩個條件,學生如果說出來,沒有人反駁,可以用種子萌發是埋在土壤里,以及農村浸稻種來啟發學生這兩個不是必要的環境因素。
CAI展示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師:假如讓你來設計實驗驗證這些環境條件是否是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你該如何設計。
請同學們以四人為一組參照大屏幕上的來設計一個探究實驗,并且指定一人寫在發給你的紙上。再上講臺講述你們的方法。
學生設計(5min),教師巡回指導。
請同學們上講臺講述。
師:剛才同學們講述了種子萌發需要一種條件的實驗方法,那其他條件或者多個條件綜合起來是不是相類似的?我們可以在以后繼續探討。
種子萌發的條件我們已經了解,那種子是如何萌發的?你們了解嗎?
CAI播放視頻《種子萌發的過程》
學生觀看
CAI展示問題
1、種子的哪一部分結構先發育?
2、胚在萌發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根據觀看內容,回答。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感受最深、體會最深的是什么?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2
第一章認識生物
第一節生物的特征
一、教學目標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觀察。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體的基本特征,樂于觀察身邊的各種生物,從而在觀察的過程中理解實事求是的科學意義。
6.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分析
本節教材的主要內容有兩點:(1)區別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節教材內容的教學,不是從現代生物學發展水平的角度介紹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在常見的生命現象層面上了解生物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學中不能直接講述,而是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由學生自主獲得關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識,以達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學重點:
①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標。
3.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三、教學準備:
①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四、教學策略
1.教學策略和方法的建議
本節課的導入可這樣設計:可讓學生觀察有山、水、蟲、樹、石頭的多媒體畫面,欣賞與畫面協調的音樂,請學生描繪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畫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關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這一問題,可與學生一起對照教科書上的描述,進行比較歸納。但是,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與學生討論時,應讓學生多舉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補充,如生物對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動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
本節教學,以觀察討論為主,輔以閱讀、講授等法。
2.設計思路
首先讓學生回憶在小學自然課里已學過的一些關于生物的知識,舉例說明什么是生物,區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關于生物的.特征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中的10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觀察的方法和基本要求,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在小學的自然課里已經學過一些關于生物的知識,你能說出一些生物嗎?(要求:每位同學說出一種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要重復)從而導入新課。
第二節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了解校園或周邊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點,知道生物對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并能影響環境。
2.能力方面
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過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熱愛周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園或周邊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點。
組織好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調查活動是本章的難點。
教學手段:PPT文件、調查范例等。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
(1)從周邊或校園的生物引入調查;
(2)舉例說明調查的基本方法;
(3)分組,教師指導制定調查計劃;
(4)實施計劃,教師組織指導;
(5)匯報、總結、交流、評議。
2.教學過程
(l)聯系實際,引入課題。
本章的教學課題可以從周邊和校園的生物引入。在此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共鳴:①你知道我們北京市的市樹和市花嗎?②我們的校園中有多少種生物?這些生物開花結果嗎?它們的花期是幾月?
(2)關于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意義:
①利用錄像或投影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科學家進行科學調查的資料,利用投影向學生演示調查活動的范例,從而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調查,調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驟。
②講解學生記錄的方法,強調在活動的過程中如實做好記錄的重要性。
如向學生講清在調查前要制定好調查記錄表,隨時記錄下觀察的內容。如生物的種類、數量、生活環境、用途等。在活動中要盡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數據和資料,以便調查結束后對調查結果進行準確的分析并把調查內容撰寫成調查報告。
③向學生強調調查的意義,切忌將調查作為游玩。
教育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把活動作為對自己的挑戰去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從而發揮自己的主動精神。
(3)分組,制定調查計劃,為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①建議將班內同學按自愿結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組(5~6人一組)。由組長專門負責,制定調查計劃。
②可以到學校附近的公園、小花園、生活小區或街道等地去調查。也可以在校園內進行調查。選擇一條動、植物種類多且有不同生活環境的路線。
③調查的內容力求多樣化。
班內的不同小組可以調查不同的內容,各有側重點。如可以調查園藝花卉生物、蔬菜糧食作物,也可以調在城市的行道樹種類等。
(4)實施計劃。在課余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
①認識調查地段的生物的種類、數量、生活環境、用途等。
②確定的調查路線邊走邊觀察并及時記錄下來:身邊有哪些生物?它們生活在什么環境中?與生物生活在一起的有哪些動物?樹上有鳥巢嗎?有病蟲害嗎?花叢中有蜜蜂、蝴蝶飛舞嗎?
要注意觀察生物的分層現象,不僅觀察高大的喬木、灌木,還要注意觀察草本生物和藤本生物。不僅觀察高大的生物類群,還要觀察一些微小的生物類群,如陰濕樹干上的菌類、生活在水中的藻類等。
③教育學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愛護公共場所的花草樹木,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尤其要愛護身邊的珍稀生物。
④調查限定在幾天之內完成。如對生物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設立小專題,作進一步的調查。
(5)分析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把調查記錄歸納管理,通過查閱資料、訪問等形式對調查的內容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
(6)總結、交流、匯報。調查結束后可以與本班的板報小組合作,布置展覽,將各小組的調查報告、收集來的圖片資料等篩選展出,作班內交流。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節以活動——尋找教室里的紙蝴蝶為起點,引入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知識,趣味性強,學生容易接受。教師要補充典型的例子,讓學生充分感受“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堅持“合理規劃,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防止不合理的行為破壞環境而導致生物滅絕。
指導
依據《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主要從以下進行教學設計:
1.模擬實驗的能力的培養。
2.合作學習的意識。
3.感受“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認識生物的形態特征、生活方式是與環境相適應的。
2.能力目標
通過實際觀察,收集、分析圖文資料,培養學生分析說明問題的能路,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模擬實驗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堅持“合理規劃,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防止不合理的行為破壞環境而導致生物滅絕。
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的環境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的`。
難點:模擬實驗的能力,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本節關鍵
對學生模擬實驗、觀察能力的引導和培養。
教學方法
圖片分析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有關生物適應環境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那么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舉一個生活中我們熟悉的生物,說說它的生存都受哪些環境因素的影響嗎?
生:學生會說己家中養的花,要受到陽光、空氣、水、土壤以及其他生物的影響等例子。
師:回答得很好!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我們已經知道了,生物離不開它生存的環境,那么當環境發生變化時,生物又是如何面對的呢?生物會產生什么樣的反應呢
生:適應環境,在適應環境的過程又在影響著環境。
師:同學們說的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四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2.學案之一:尋找教室里的紙蝴蝶
師:我們先來玩一個游戲——尋找教室里的紙蝴蝶。
師:你從這個游戲中得到什么結論?
生:顏色、形態與周圍環境差異大的蝴蝶容易被發現,而與周圍環境相似的蝴蝶不容易被發現,這樣的蝴蝶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繁衍。
3.學案之二:觀察生物生存的環境
師:請同學們看課本幕,1.沙漠中的駱駝;2.沙漠中的駱駝刺;3.寒冷域中的海豹;4.旗形樹的樹冠——四個圖片資料,請你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活方式特點。
生:對圖片1的討論如下:沙漠炎熱缺水,駱駝和別的動物不一樣,它有高高的駝峰儲藏大量的脂肪,當它又渴又餓的時候,脂肪會慢慢分解,變成它需要的營養和水;駱駝平時不出汗,只有體溫達到46℃才會出汗;駱駝平時一次能喝下100多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來保持體內的水分,即使在沙漠上行走一個月也不會感覺渴,這些特點是動物對干旱的適應。
生:對圖片2的討論如下:沙漠地區降雨量少,能生長植物是因為它生活的區域有地下水源,駱駝刺的根長得非常長,而且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因而駱駝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水,這是植物對于旱的適應。
生:對圖片3的討論如下:海豹是哺乳動物,在寒冷的海域生活,要保持體溫,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發達,可以達到60mm,這是動物對寒冷的適應。
生:對圖片4的討論如下:樹的枝條偏向一側,是長期受一側風向的作用,使得樹冠的形態改變,看起來像一面旗幟,故得名旗形樹,這是樹對風的適應。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對,由于生物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生物在多變的環境條件中表現出多種多樣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是生物通過漫長的年代,不斷和環境磨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了下來,就形成它現在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同學們還能找到生物適應環境的其他例子嗎?
生:動物的警戒色。
生:壁虎的“苦肉計”。
生:長頸鹿的頸,刺謂的刺,雪蓮花的葉,沙漠植物仙人掌……
4.課堂
師:(在學生為生物各種各樣惟妙惟肖的適應現象驚嘆不止時)告訴學生生物的生存斗爭是非常殘酷的,或風吹雨打、天寒地凍,或被抓捕,或饑腸惋輔,只有適應環境的,才能生存下來。所以說,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適應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其實生物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也在影響著環境。
師:生物的生活受環境的影響,生物又能適應環境并能影響、改變環境,它們是一個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由此,我們應該認識到,人類也生活在生物圈中,對環境的破壞必將回報給人類,所以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是多么的重要啊!
作業布置
課本14頁的親自做。
板書設計
第四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尋找教室里的紙蝴蝶:
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觀察生物生存的環境
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教后反思
1.要加強板書能力的鍛煉。
2.每一節的“生物學觀點”要用板書突出出來。板書要突出、整潔、醒目。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性目標:
1、識別花的基本結構,并說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點)
2、概述開花授粉的過程。(難點)
3、說出植物果實的結構及其形成過程。(重點)
(二)技能性目標:
觀察花和果實的結構,掌握觀察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性目標:
讓學生懂得關愛生命。
二、教學重點:
1、觀察花的結構。
2、觀察果實的結構及果實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講述:一提到花,人們就會想到它的五彩繽紛,絢麗多姿,香飄萬里。
2、觀看:請同學們欣賞十大名花。
3、出示: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等圖片。
(二)提問:
1、這四種花在哪個季節開放?
2、影響它們開放的因素是什么?
(三)講解。
1、開花。
(1)提問:不同的花為什么要在不同的季節開放?即開花受什么條件影響?
(2)提示:拿春天與秋天相比,哪一個季節的白日較長?
(3)出示:白居易的.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4)提問:山上的桃花開花遲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綠色開花植物都有開花的習性,花的開放受光照、溫度等外界條件的影響。
(6)講述: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綠色開花植物長到一定的階段,就會開花。
(7)想一想:什么叫開花?
(8)講述:植物的花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但花的基本結構卻是相同的。
(9)觀察實驗:花的結構。
(10)觀察指導:
①對照花的結構模式圖,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認識百合花。
a、回答:桃花春天開,荷花夏天開,菊花秋天開,梅花冬天開。
b、集體回答:春天白日長。出春天光照時間長,植物的開花應與光照有關。
c、思考片刻回答:溫度。山上溫度低,桃花開花遲。
②欣賞開花的現象。
a、通過觀看直觀地說出:開花就是花瓣展開來的現象。
b、自學,初步了解花的基本結構、各部分結構,并完成書上的圖表。
③用鑷子由外向內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注意觀察它們的形狀、顏色、數量及排列方式,并且將花的各部分用透明膠貼在白紙上(自己考慮怎樣布局)。
④用刀片切開子房,觀察其內部結構。
a、出示照片:百合花各部分結構照片。
b、:花的結構略。
c、討論:一朵花中,什么是最主要的部分?為什么?
d、:花蕊(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中最主要的部分,因為它們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
2、果實的結構。
(1)出示:各種果實圖片。
(2)猜謎:“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
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么?
(3)觀察:花生的果實,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認識花生果實的結構。注意果皮和種子的形態、顏色、手感等。
(4)提問:
①“麻屋子”、“紅帳子”、“白胖子”分別指什么?
②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和種子?
③花生結在地面下,為什么它是果實?
(5)講述:完成受精作用后,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花柱都凋落了。子房慢慢發育成為果實,子房內的胚珠發育成為種子。受精卵發育成為胚。
(6)識別:我們平常食用的小麥、玉米、西瓜、葡萄、黃瓜、蠶豆、綠豆、西瓜子、葵花子、杏仁、芝麻分別是什么?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能舉例說出生物對環境適應的影響。
2.通過測量等環節的學習學會探究的方法。
3.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與其它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形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的測量技能,收集數據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教學難點:
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
1、先自制“大樹一葉一草”活動教具。
2、長頸鹿掛圖。
3、投影膠片寫出四個問題。
(1)駱駝、駱駝刺、海豹、旗形樹四種生物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2)四種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3)駱駝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
(4)旗形樹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
學生:
1、思考問題:“為什么大家看到的長頸鹿都是長頸的?”要求學生通過自己查找資料,詢問家長等途徑得出答案。
2.預習教材第29頁的探究內容,設計好測量空氣溫度的表格交給教師檢查,選出一份較好表格供課堂使用。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著長頸的長頸鹿,同時也生活著短頸的長頸鹿(出示掛圖)。
提問:為什么現在看不到短頸的長頸鹿呢?下面我請一位同學上來扮演長頸的長頸鹿,另一位同學上來扮演短頸的長頸鹿,請一位普通話好的同學進行獨白。
表演過程:[獨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著很多長頸的長頸鹿和短頸的長頸鹿,它們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樹葉為食,但后來,氣候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長頸鹿的食物急劇減少,一天,長頸鹿們(兩學生)去尋找食物,它們看見的草,很快地吃了起來(兩學生把教具上的草拿掉,做吃草的樣子)。草吃完以后,就吃樹上矮處的樹葉(兩學生把矮處的樹葉“吃”掉了。矮處的樹葉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處的樹葉,長頸的長頸鹿(高個學生)吃到了樹葉,短頸的長頸鹿(矮個學生)吃不到樹葉。短頸長頸鹿因沒有獲取食物而饑餓、生病死去(矮個學生表演“死”的動作),從而被淘汰。所以,現在只剩下了長頸的長頸鹿。你看,長頸的'長頸鹿(高個學生)正津津有味地“吃”著樹葉呢。]
師:大家覺得這兩位同學的表演怎么樣?
生:很精彩。
師:我們一起給他們鼓掌吧。(學生鼓掌)
師: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提示:說明生物適應環境就能生存,不適應則被淘汰。所以,短頸的長頸鹿被淘汰,長頸的長頸鹿生存下來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板書: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師:在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影響著生物,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板書;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師:請大家看教材第19頁上的圖片資料(展示題板),并結合題板上的問題進行思考。思考的時候,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可以討論。5分鐘后,進行搶答比賽,四個組中,看哪一組獲勝。
問題1:四種生物的生存環境是怎樣的?
(提示:駱駝和駱駝刺適于生活在炎熱缺水的荒漠中;海豹適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里;旗形樹生活在風口處)
問題2:四種生物的形態結構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提示:駱駝有駝峰,眼睫毛長而密,足墊厚,腿較長等;駱駝刺的根很長,地上部分很矮小;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旗形樹樹冠像一面旗幟)
問題3:駱駝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
(提示:駱駝尿液非常少,體溫
升到46℃才會出汗;一次性喝水100升后,可以45天不喝水;駝峰中有脂肪,可以貯存能量,所以它適于生活在荒漠中)
問題4:旗形樹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
(提示:旗形樹生活在風口處,大風把樹迎風面的枝條吹斷,順風面的枝條繼續生長,所以只要風大的地方,就容易看到旗形樹)
搶答過程:(略)
(注:教師可把三個問題分成若干個小問題,答對一題加10分,回答不完整的,本組同學補充正確后也可加10分。教師進行提問時,應考慮到各組學生的積極性,在最后宣布獲勝小組時,其他小組也應給予鼓勵)
比賽結果:(略)師: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同學們應該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都與生活的環境相適應)
師:大家還能舉出生物適應環境的其他例子嗎?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師: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除了對環境適應以外,還能影響環境和改變環境。下一堂課,同學們要做一個探究活動,要用到一種儀器——干濕溫度計。(展示自繪干濕溫度計掛圖,介紹使用干濕溫度計的方法)
結束新課,布置作業:各小組長領取干濕溫度計以后,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組員一起根據教材第20頁中的要求,制定探究性計劃,做出假設,并設計一個調查表格,把測量的數據填入表中,下一堂課我們進行交流、討論。
第二課時
引言:為什么現在國家要投入巨額資金,實行退耕還林計劃呢?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師:退耕還林計劃體現了和國家對環保的重視。保護森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的家園。希望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到這個行動中去。
師:植物對環境有影響嗎?
(提示:有)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板書: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師: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對裸地、草地和灌叢三個地方的濕度進行了測量。四個小組各派一個同學來填寫表格,請填上測量數據的平均值。(教師展示小黑板上學生設計的表格)
學生活動:(略)
師:能說出你們的假設內容嗎?
(第一、二、四小組假設灌叢濕度最大,裸地濕度最小;第三小組假設草地濕度最大,裸地濕度最小;四個小組都假設早上濕度最大,中午濕度最小)
師:我們來分析四個小組的數據。
學生分析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氣氛很活躍,大家都沉浸在討論和分析中)
師:根據四個小組對裸地、草地、灌叢的數據平均值,你們得出什么結論?
師:根據四個小組早、中、晚的數據平均值,你們又得出什么結論?
師:四個小組的假設怎樣?
師:四個小組測量都準確嗎?
師:請第三小組的同學分析原因。
教學反思: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舉例說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夠產生二氧化碳。
2.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3.舉例說出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二、教學重點:
重點:
1.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氣的實驗分析。
3.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難點: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分析。
教學過程:
[引言]:我們知道人和動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呼吸運動,呼吸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動,那么植物也進行呼吸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樣進行的?本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探究。
[提問]:你們知道人的呼吸作用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是什么嗎?
[實驗]:請一位同學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氣體,觀察石灰水的變化。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實驗]: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將100克新鮮的和燙過的蔬菜(沸水燙2—3分鐘)分別裝入兩個不漏氣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軟管扎緊袋口,并用止水夾夾緊軟管。
請兩位同學分別取一袋蔬菜,將軟管分別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中,移開止水夾,輕輕地擠壓塑料袋。
[討論]:
1.實驗用的塑料袋為什么是黑色?用白色的塑料袋可以嗎?
2.黑色塑料袋有的裝新鮮蔬菜,有的裝有燙熟的蔬菜,你們怎樣辨別?
:
1.實驗用黑色塑料袋是為了保證蔬菜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
2.說明植物體只有活細胞才能進行呼吸作用。
[提問]:你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與我們的推理一致嗎?
[講述]:通過以上的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植物體的所有活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
[講述]:呼吸作用需要氧氣,已經被許多科學實驗所證實。
[演示實驗]:將新鮮的植物和燙過的植物分別放入密閉的錐形瓶中(錐形瓶外用黑布包裹,防止漏光),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把兩根燃燒的`小木棒分別伸入兩錐形瓶中,觀察現象。
[提問]: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新鮮的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錐形瓶中的氧氣,因此燃燒的小木棒伸入時會熄滅;而燙過的植物已死亡,不能進行呼吸作用,錐形瓶中的氧氣沒有被消耗,所以燃燒的小木棒仍然繼續燃燒。
[播放FLASH]:植物呼吸作用的意義。
[講述]:植物在進行呼吸作用時,吸收氧氣,分解淀粉,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
[提問]:植物為什么要進行呼吸作用呢?
:植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根吸收無機鹽、有機物的運輸等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都是來自于呼吸作用。
[補充]:除了淀粉外,植物還能以蛋白質、脂肪等有機物作為呼吸作用的原料,這些有機物的分解,也能為生命活動能量。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了解生物學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
2、了解生物科學的最新進展,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重點和難點
重點:生物科學在生活和社會中的廣泛應用。
難點:在學習方法上的`引導。
學習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雜草、石塊,請學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從而引出生物學。學生舉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藥用或其他價值。
(教師:從古到今,人們不斷觀察、嘗試、探索生物知識,形成了現在的生物科學。)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聯系生活經驗,了解生物學概念。
1、學生自學教材,找出生物學的概念。
2、學生舉例:舉出常見的生命現象的例子。(如蜘蛛織捕蟲、樹葉變黃飄落等。方法指示:學會觀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學不僅是對表面現象的觀察,更深入到對生命活動規律的研究。如對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飛行技巧的研究,從而出現了仿生學,誰能舉出一起關于仿生學的例子?
學習任務二:學生自學教材,體會生物學的重要性。
1、全面瀏覽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從哪些方面了生物學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讀教材中的段落,體會大自然之和諧。
2、小組內探討:根據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嘗試交流生物學的應用(重要性)。
3、師生交流:有關對一些生物現象和生物科學的疑問。
拓展反思:怎樣認識封山育林、封海休魚?
三、系統:(引導學生從農業、工業、醫學等方面生物科學的重要性。)
四:診斷
1、生物學是研究和的科學。
2、談一談你對生物學的認識和怎樣學習生物學?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2.通過對松樹雌、雄球花;球果及葉片橫切等的觀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3.在引導學生對松樹的球花、球果與桃樹的花、果實的比較和對松樹與鐵線蕨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4.通過裸子植物與蕨類植物的比較,使學生逐步樹立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通過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通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有助于使學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這兩部分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裸子植物比蕨類植物高等,更適于在陸地生活,由此認識到裸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所以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的特點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應確定為本節的重點。
前邊學過的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在生殖過程中孢子顯著,且脫離母體發育,稱為孢子植物;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生殖過程中都能產生種子,稱為種子植物。孢子和種子都脫離母體發育,但孢子只是單細胞的生殖細胞,而種子則屬于生殖器官,其結構遠比孢子要復雜得多,加之種子有種皮保護,所以使它抗旱能力比孢子要強得多,這樣就決定了種子植物比泡子植物更適于陸地生活。因此,種子植物與孢子植物的概念也應作為本節的重點。
2.難點分析:
學生很容易把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別看作是綠色開花植物的花和果實,而且學生平時對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觀察很少,這樣對了解兩類植物的區別,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難,所以松樹的球花及球果的結構應作為本節難點。
松的生殖過程比較復雜,其受精過程與蕨類植物不同,與綠色開花植物也不同,學生對松從傳粉到受精,從雌球花經過受精后發育形成球果都會感到難以理解,加之整個生殖過程比較長又不易觀察到,這樣就決定了松的生殖過程也應作為本節的難點。
本節課要觀察的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觀察到雌、雄球花的著生位置,了解兩者主要的不同,觀察到球花和球果的不同,而且觀察球花、球果要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花、果實進行對比;還要觀察較為復雜的松葉結構,要組織學生觀察好這些內容也就成為了本節組織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一)引言的教學
出示松樹、桃樹、槭樹等種子植物標本,請學生指出它們的名稱,并提出問題:這些植物一般是以哪種器官來進行繁殖的?
當學生答出種子時,可讓學生明確這些通過種子繁殖的植物叫種子植物。而前邊學過的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在生殖過程中都不產生種子(這點也可以作為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但是產生孢子,孢子顯著。而且脫離母體發育,所以這三類植物叫孢子植物。在學生了解了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的概念后,還要讓學生知道種子的結構比孢子要復雜得多,而且其外有種皮保護,所以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于在陸地生活,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類植物。
(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本質區別
先提出問題,我們平時買來的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何種器官?買來的杏仁是何種器官?當學生答出:都是種子時。可讓學生觀察,松樹的帶種子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實,提出觀察思考題: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么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雌球果選擇鱗片裂開的,這樣的雌球果俗稱松塔;觀察杏的種子,可先把杏縱剖開,再把內果皮砸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確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不裸露。松樹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實,其相同點是:都有種子。不同點是:松樹的種子外邊沒有果皮包被,種子裸露;杏的種子外邊有果皮包被,種子不裸露。因此他們雖然同屬于種子植物但屬于不同的類群,前者種子裸露屬于裸子植物,后者種子有果皮包被屬于被子植物。由此引出裸子植物的課題。
(三)關于裸子植物的教學
1.松樹:
(1)生活習性:
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中,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境,然后展示松樹的生境圖(生活在高山巖石上的松樹),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巖石的縫隙中。
(2)形態結構:
事先給學生準備好油松和白皮松的枝條,讓學生從葉的形態上找出適應干旱陸地生活的特征,并思考為什么?當學生觀察到針形的葉,并答出,針形的葉可以防止體內的水分過多地散失出去時,可告訴學生針葉常常成束生長,讓他們繼續觀察以上兩種松都是幾針一束的,學生觀察后能答出,其中一種是兩針一束,另一種是三針一束。此時,告訴學生兩針一束的是油松,三針一束的是白皮松,使學生了解松葉幾針一束,是區分各種松樹的一個重要依據。
下面請學生結合生活在巖石上松樹的掛圖,找出根和莖在形態上的適應特點,并思考為什么?若答不出來,可啟發學生,松樹是高大的喬木(講清喬木與灌木的概念),它的根系會怎樣,為何土壤干旱貧瘠時,還能郁郁蔥蔥。學生能答出:它的根系十分發達,可以吸收土壤深處的水分和無機鹽,它的莖很粗壯,可以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較快地向上運輸。并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抵抗惡劣的陸地環境。
接下去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松葉橫切面的切片,提出觀察思考題:①松葉有哪些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結構特點?②這些特點對它的蒸騰作用會產生什么影響?觀察時可要求學生對照課本上松葉橫切面圖,按照由外向內的順序,并注意與蠶豆葉對比進行觀察。強調觀察的重點:表皮細胞的大小、細胞壁厚薄、排列狀況、有無角質層、氣孔特點。學生經觀察、思考、討論后能答出:松葉與生活習性相適的結構特點有:它的表皮細胞很小、細胞壁厚、排列緊密,有角質層,氣孔深陷在表皮下面,這樣的結構特點,使針形的松葉能進一步減少蒸騰作用。
最后,由教師簡要小結一下,松樹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
(3)生殖:
事先準備好帶有雌、雄球花和成熟球果(珠鱗開裂,內有種子)的松樹枝條,充分利用標本和松生殖過程的剪貼圖(或掛圖),加強直觀性,以利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了解。
首先讓學生對照掛圖觀察松枝上雌、雄球花的著生位置,然后用放大鏡觀察雌、雄球花的內部結構,提出觀察思考題:①雌、雄球花分別著生在松枝的什么位置上?②它是雌雄同株還是異株植物?③雌、雄球花內部各有什么主要結構?學生在觀察思考后回答:雄球花著生在新枝的.基部,雌球花著生在頂部,所以,松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春天,在雄球花里能產生大量花粉,在雌球花內,生有胚珠,其內有卵細胞。學生回答后,可讓他們在顯微鏡下觀察花粉,并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胚珠外有無子房壁包被,提出問題:①花粉帶有的氣囊在傳粉時有何意義?②在雌球花內著生的胚珠是否裸露?(此問題解決,除認真觀察雌球花外,還可認真觀察成熟的球果,聯系球果內裸露的種子考慮)學生經觀察能答出:花粉具有氣囊利于風媒傳粉,通過風把花粉傳送到雌球花上。雌球花內著生的胚珠是裸露的,無子房壁包被,這樣胚珠形成的種子也裸露,無果皮包被。
學生了解了松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后,可利用剪貼圖或掛圖,了解生殖的過程。提出問題:①松樹從傳粉、受精到種子成熟需要多長時間?②球果是由什么結構發育來的?其內的種子有何特點?為什么?③松的生殖過程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是什么?這部分內容,可充分利用剪貼圖和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在教師的啟發下,由學生歸納出生殖的過程,并回答有關問題。邊啟發、邊貼剪貼圖、邊由學生答出:春天時,雄球花內產生的花粉借助風散落到雌球花的胚珠上,并在胚珠內萌發形成花粉管,其內的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種子的胚。此時,胚珠也就發育形成種子,雌球花也就發育形成球果了。從頭年春天開始傳粉到第二年秋天球果才成熟。
球果內的種子帶有翅,可隨風飄散,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長成一棵新的松樹。從松的整個生殖過程來看,受精過程已脫離了水的限制,所以比蕨類植物更適于在陸地生活。
最后,教師小結一下松的生殖過程,強調松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是:受精過程完全擺脫了水的限制,所以它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比蕨類植物高等,是真正的陸生植物。
2.其他的裸子植物:
讓學生觀察側柏、圓柏、銀杏、水杉等裸子植物的標本或實物,了解這些裸子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陸地上。
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讓學生與孢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對比歸納出:裸子植物都能產生種子,胚珠裸露無子房壁包被,因此,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并與蕨類植物對比歸納出:裸子植物根、莖、葉都很發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所以,適于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教師進一步小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4.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給學生放我國各種各樣的裸子植物及其經濟意義的錄像或投影片,使學生了解我國裸子植物資源豐富,居世界之首,是裸子植物的故鄉,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根據錄像內容及日常的生活經驗、討論歸納出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復習鞏固題:松為何比鐵線蕨更適于在陸地生活?裸子植物與綠色開花植物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板書設計】
第四節種子植物
一、裸子植物
(一)松樹
1.生活環境:干旱、貧瘠的陸地。
2.形態結構:
3.生殖:受精過程脫離了水的限制。
(二)其他的裸子植物杉、側柏
(三)裸子植物主要特征
1.胚珠裸露無子房壁包被;種子裸露無果實包被。
2.根、莖、葉都很發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9
實驗目的
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嘗試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和作用的場所。
背景資料
學生已經了解了綠色植物可以通過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知識。那么光合作用究竟在綠色植物的哪一個器官中進行,具體場所在哪里,植物體的結構特點和功能又是怎樣相互適應的,學生可以通過探究實驗來得到結論,同時也為后面學習“光合作用的實質”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運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原理。
2.嘗試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光合作用的場所。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光合作用的場所。
難點:嘗試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光合作用的場所。
實驗關鍵
運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原理,嘗試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光合作用的場所。
實驗器材
銀邊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燒杯、小燒杯、酒精燈、培養皿、石棉、鑷子、火柴、三腳架。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首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他們自己課前各種葉片;然后我展示海桐葉和松針這兩種不同形態的'葉子,并且提問:“常見的是哪一種葉型,為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思考,之后得出“闊葉表面積大能充分吸收陽光,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結論。
2.實驗:探究光和作用的場所
師:多數葉片寬闊、扁平,是葉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那么葉片內部有哪些結構特點是適于進行光合作用的呢?”
學生們躍躍欲試,有的學生想撕開葉子,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東西。我則讓他們首先看書,大致了解觀察葉片內部結構的實驗方法和步驟;然后認真地看我在實物投影儀下做一遍演示實驗。教師需要一邊做一邊強調徒手切片實驗操作的要點,以及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屏幕上打出觀察思考的要求:“識別葉片的幾個部分,觀察各個部分的細胞有什么特點,思考它們分別有什么功能?”
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并且把學生做得好的葉片橫切標本,通過數碼顯微鏡放大后,向全班同學展示。
教師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或者屏幕,識別菠菜葉片的三部分結構。
師:實驗材料是銀邊天竺葵或彩葉草。因為它們的葉片中有一部分不含葉綠體(銀邊天竺葵葉片的邊緣、彩葉草葉片的中央及靠葉柄的部分都不含葉綠體),所以按照課本中的實驗步驟,在滴加碘液處理后,不含葉綠體的部分不會變藍。由于該實驗與上個實驗一的實驗步驟基本相同(只少了夾葉片遮光處理),因此這個實驗請同學們親自動手實驗。
師:好,今天大家按小組繼續將昨天的實驗按實驗步驟3、4、5進行操作,小組各成員間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時要注意安全。
生:完成實驗。
師:為什么銀邊天竺葵葉片的邊緣和中央部分的顏色不相同?
師:如果將銀邊天竺葵的葉片用酒精脫色和碘液處理后,葉片的顏色會發生什么變化?
3.課堂
師: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生:結論,綠色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是有機物的“加工廠”。
作業布置
完成實驗手冊。
板書設計
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結論,綠色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是有機物的“加工廠”。
教后反思
1.教師給予較多的指導,否則學生因為生活經驗不多,不能很順利地找到實驗材料。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理解種子萌發的條件
2、了解有機物在種子萌發時的轉化和利用。
3、了解種子休眠、壽命,以及選種、測定發芽率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教學重點:
1、種子萌發的條件
教學難點:
1、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的原因。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
圖示:學生說出種子的基本結構:
胚的基本結構:
引導學生說出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種皮、胚
胚根、胚芽、胚軸、子葉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作出計劃4、實施計劃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創設情境,學生對種子萌發的條件作出假設
許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的,天寒地凍不適于播種。
在播種前往往要在地里澆一些水,使土壤潮濕,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于潮濕使種子霉爛。
播種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
根據情境作出什么樣的假設?
假設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水分、溫度、空氣
分析
1、給種子萌發選擇了哪幾種環境?
瓶子1:沒水、適宜的溫度、空氣 瓶子2:適當的水分、適宜的溫度、空氣 瓶子3:適當的水分、寒冷的溫度、空氣
瓶子4:適當的水分、適宜的溫度、沒空氣
分析對照組、實驗組
實驗中作為對照實驗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為什么把它們叫做對照實驗?
1、變量是水,并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2、變量是溫度,并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3、變量是空氣,并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
2號瓶子是用于作對比的,其條件都是滿足種子萌發的,叫對照組。 1,3,4號瓶子是用于實驗不同的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的,叫實驗組。
練習
書本P92: 實驗中,哪些組是實驗組?哪些組是對照組?
結論:
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
外界條件;
除了我們探究的外在條件,對種子本身有什么要求?
1、干癟的種子或被昆蟲咬壞的種子都不能萌發2、死亡的種子不能萌發。 3、休眠的種子不能萌發。
小組討論
設想你是一個農民,從種子站買了一袋種子。要測定它的發芽率,如何? 1、選怎樣種子? 2、選多少粒種子 3、求發芽率的`公式? 4、實驗次數?
:種子萌發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還有陽光 自身條件:活的胚
教學反思:
因為這節課需要學生把種子萌發的實驗先在家里做過后再講,這樣學生有了體驗后再做,效果會比較好,但很多學生沒有做,這樣就要先把實驗過程講解,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所以要抓緊時間,把重點、難點講到對照組和實驗組時,學生不易理解,這個內容需要多加點時間講講,因為種子萌發的條件學生也比較清楚,而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概念因為第一次接觸,感覺比較難。而后面的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學生易理解,因為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授課最后注意把本節課的內容幫學生做一個,讓學生把整節課的內容充分回憶、理解,便于他們復習。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過程與方法: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生物的錄像、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圖片、 教學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請你列舉出一片農田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并說明你的理由與大家共亨。
二、觀察與思考:
1、請你聯系實際,仔細觀察P3生石花與鐘乳石兩幅圖,分析它們是生物還是非生物。請將你的所有理由寫下來與大家交流。
2、試分析下列現象分別屬于哪些生命現象?
(1)人需要蔬菜、瓜果、肉、糧食等食物;
(2)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3)虎、狼、豹要吃小動物。
(4)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5)生石花能開出黃色的花朵。
(6)鯨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等。
(7)機器人可以演奏出優美動聽的音樂。
(8)小動物、人通過出汗、排尿等形式將廢物排出;
(9)含羞草受到刺激后會合攏葉片;
(10)狗看到骨頭會流口水;
(11)地衣能生長在巖石上,并產生一種酸性物質將巖石分解變為土壤
(12)對于植物來講,如果澆水不均勻,植物的根會向著有水的地方生長。
(13)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比如小麥、玉米。有的用莖繁殖;比如月季。
(14)植物通過落葉帶走廢物等。
(15)一粒種子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等。
(16)一棵參天大樹,其最基本的結構單位是細胞。
3、填表:區別生物與非生物(即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6、小結生物的共同特征:
要求讓學生當堂記憶,比一比誰記得到快些與更牢靠些。
三、技能訓練
1、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P7課文與插圖,找出不同點與相同點。
A. 松鼠不斷尋找食物吃B. 鐘乳石由小變大C. 小狗排尿D. 人暈車嘔吐?
(6).鯨浮出水面時,在頭部往往會形成巨大的霧狀水柱,這是鯨( )時產生的。
A. 吸氣 B. 取食 C. 呼氣 D. 呼吸 ?
(7).貓媽媽生小貓,小貓能長大,長大了的貓能再生小貓,這一過程說明貓具有( )特征。
A. 生長、發育和繁殖 B. 生長 C. 發育 D. 繁殖
(8).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都要不斷從外界獲取_______,同時不斷地排出體內的______,這是_____現象;能夠由小______;個體成熟后______后代;能夠對各種刺激作出有_______的反應,生物所表現出的這些生命現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9). 在生物大家族中,除了植物、______、______外,還有細菌、_______等。
(10). 現在被人們認識的生物有_______多萬種,而且還有許多未知種類,它們的形態、大小和生活習性______,但又存在著_______。
3、課外完成課文P8作業第1,2,3題。
教學后記:
本節課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書本上舉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特征這一問題來讓學生討論,所以很多學生對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幾方面了解得不夠深入。
教學反思:
這節課可以先安排課后練習鐘乳石是否生物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就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進行討論和舉例(主要是舉例)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書本的六個特征后,再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引導他們舉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特征。對于學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應該逐一分析,并讓學生舉出反例子來論證其觀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然后再由學生來解答鐘乳石是否生物,讓他們用剛學的知識解答一開始可以理解錯的問題。
教學后記:
初(97)班班沒有說明細節,學生不明確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抓昆蟲等作為調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蟲成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務。還應強調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98)班事前說好了各種注意事項,強調了紀律,所以每個人都能完成好這次調查活動。
教學反思:
在戶外活動前要多強調各種規章制度,考慮問題要面面俱到,,不然學生不了解活動的規則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12
生物的特征
教師寄語:有生命,就精彩!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初步認識生物 2.區別生物和非生物 3.說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標:、通過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區別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物的生命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關愛生物的良好品質。
學習重點:生物的共同特征。
學習難點:生物的各特征對生物生活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儀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時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導入新課:同學們:你一定認識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請各小組討論后出示課前觀察的結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過各小組的回答說明,要想區分生物與非生物,我們必須首先學會觀察。閱讀課本P2頁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關于科學觀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科學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B.科學觀察必須借助有關用具才能進行
C.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事實就是,并及時記錄下來
D.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
(二)閱讀課本P2-P5頁,探究下列問題:
1、填充下圖,識記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觀察動物題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結合課本第插圖,討論:
(1)植物和動物對營養物質的獲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類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動物和人排出體內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
(4)課本第五頁插圖的內容說明了什么?
四、拓展創新
1、除了課本介紹的,你還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個小組說得好
2.下面是貓和鼠的部分生命現象,請分析說明它們各屬于生物的何種基本特征
(1)小貓長成大貓屬于 。
(2)貓生小貓屬于 。
(3)貓生貓,鼠生鼠屬于 。
(4)一窩貓中有白貓、黑貓和花貓,這種現象屬于 。
(5)鼠聽到貓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現象屬于 。
五、歸航拾貝
六、達標測試
1.下列現象中的物體屬于生物的是………………………………………………( )
A.機器人彈鋼琴 B.火山爆發時巖漿噴出
C.鐘乳石在慢慢長大 D.饅頭上長出“白毛”
2.牽牛花清晨開放,傍晚關閉,這種現象說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
A.需要營養 B.進行呼吸 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D.生長和繁殖
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生命現象說明生物體具有哪個特征…………( )
A.呼吸 B.排出體內廢物 C.對刺激作出反應 D.生長和發育
4.下列屬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運動 B.都能呼吸 C.都有細胞結構 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學家對蜜蜂群體的自然活動狀況進行跟蹤拍攝,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
A、實驗法 B、觀察法 C、調查法 D、分類法
6.請說出元代散曲名家馬致遠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請將左右兩列中相關聯的內容用線段連接起來。
動物取食 應激性
鯨噴出水柱 營養
向日葵朝向太陽 繁殖
植物開花結果 生長
人體排汗 排泄
蘑菇由小長大 遺傳
子女與母親相似 呼吸
七、學習感悟
參考答案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一、課前預習:肉眼 放大鏡 顯微鏡 照相機 測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營養 ②進行呼吸 ③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④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⑤ 生長 ⑥繁殖
2.(1)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它們以植物或別的食物為食,從中獲取營養物質。但是,無論是植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還是動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都是來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簡單的物質,它們都是一樣的。
(2)氧氣 二氧化碳
(3)動物和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排出體內廢物,如出汗、呼出氣體、排尿等方式將廢物排出體外。
(4)獅子發現獵物后迅速追擊;斑馬發現敵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片合攏。說明了生物對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 蘑菇能從小到大;種子萌發成幼苗,幼苗不斷長大;小雞破殼而出。說明了生物體能夠由小長大。當生物體長到一定的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創新
1.(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有細胞構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陳代謝作用。
(3)生物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4)生物體都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6.(1)生物能生長 (2)生物能繁殖 (3)生物能遺傳 (4)生物能變異 (5)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五、達標測試
1.D 2.C 3.D 4.B 5、C
6. 曲中的生物有:老樹、昏鴉、瘦馬、人 ;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夕陽、天涯
7、 動物取食 ———— 營養
鯨噴出水柱 ———— 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陽 ———— 應激性
植物開花結果 ———— 繁殖
人體排汗 ———— 排泄
蘑菇由小長大 ———— 生長
子女與母親相似 ———— 遺傳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13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教師寄語:勤觀察,多調查,增知識,拓視野!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并將你所知道的生物行歸類。
能力目標: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學習重點: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學習難點: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態。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我國的森林資源每五年清查一次,這就是____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___。
二、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物的特征,課下每個小組都對我們學校的生物做了調查,請各小組把你們的調查方法和結果進行展示,說出你們組是怎樣調查的,結果是怎樣的。
三、合作探究:
(一)通過學生的發言,明確以下知識:
1.調查時首先要明確 和 ,制定合理的 。調查的范圍很大時,就要進行 ,調查過程中要如實 。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 和 ,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
2.調查校園的生物種類的方法步驟是:
(1)選擇調查范圍(校園)
(2)分組:__________人為一個調查小組。
(3)設計調查路線
(4)調查記錄(請特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里等處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還有空中偶爾飛過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歸類
(6)將歸好類的生物的資料進行整理,寫在筆記本上。
(二)生物的歸類方法
1.請根據本小組在室外開展的“調查校園生物活動”的有關情況填寫下列內容:
(1)我們的調查路線是;
(2)我們的調查范圍是;
(3)我們組一共調查到了( )種生物,其中植物( )種,動物( )種,其他生物( )種;說說它們與人類的關系。
(4)從調查到的生物中選1~2種,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
(5)這次活動中,我體會最深的是:
2.對調查到的生物進行分類,可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分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類;也可按照生活環境將生物分為_______和______等;還可以按照用途,將生物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拓展創新:
下圖是某同學在“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這一活動過程中,所拍攝的五幅照片。
(1)根據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斷:該同學是在什么樣的地域環境中開展調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陸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