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通用13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1
【教學目的】
1、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歌詞所表達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教學難點】
揣測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1、安排同學課前查找有關黃河影視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文化,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3、老師也收集與黃河相關的資料并準備VCD《黃河頌》。
【課時布置】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我們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黃河)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著狩獵、采集的生活。黃河以其粗獷、勇敢、堅強的風骨,質樸、踏實、熱情而真摯的風度,廣博的胸懷,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魂。今天我們學習就是一篇贊頌黃河英雄氣概的詩歌──《黃河頌》。
二、感性認知
師生相互交流欣賞搜集到的`黃河的影視圖像資料。
小結:通過剛才欣賞的黃河影視圖像資料,我們一同感受到了黃河的雄壯、廣博,厚重,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黃河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象征。詩人光未然作為時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巔,面對黃河,唱出了我們心中的頌歌。
三、朗讀交流
1、同學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師生一起討論,明確此詩朗讀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高昂自豪。
⑵節奏: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偉大、堅強
2、播放VCD《黃河頌》,聽名家范讀。
3、小組合作,合作朗誦:鼓勵同學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激發同學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同學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小結:詩歌的韻味,伴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情感,敲打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進一步走進《黃河頌》,探究黃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詞局部可以劃分為幾個小節?
提示: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2、為什么說黃河是搖籃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發祥地;捍衛國土;偉大力量
3、全詩從幾個角度寫黃河?
提示:自然、地理、歷史
4、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保家衛國。
5、你認為全詩是寫一種氣勢,還是寫一種精神?
五、再次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配樂詩朗誦。可根據具體情況布置同學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六、總結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黃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華民族,用她那寬厚的臂膀庇護著神州大地,用她那偉大而堅強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炎黃子孫。黃河,讓我們以你為典范,團結進取,為中華民族屹立于強國之林而努力學習。
【板書】
1、歷史貢獻
2、軍事地位
3、激勵作用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2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平和,親切地):同學們,上課之前,先讓我們靜靜地聽一首歌曲,請你邊聽邊發揮想像,然后說說你聽后的感受。(播放歌曲《黃河頌》,板書學習目標一 欣賞:讓我們靜靜地聽。)
生:我感受到黃河流水洶涌澎湃,一瀉千里。
生:我聽見黃河在咆哮,在奔騰。
生:我感受到了黃河奔流不息的一種力量。
師:同學們對音樂的感悟能力真強,同學們想像的非常豐富!
早在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希望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用以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1939年,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到了黃河岸邊,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我們今天學習它的第二樂章《黃河頌》。
(板書課題)
師:學習這首詩歌,我們首先要學會朗讀,像詩人一樣熱情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大家想一想,我們朗讀詩歌應注意些什么?
生:首先要注意感情,其次是語音和停頓。
師:以上這些朗讀要領具體在課文中應怎樣體現呢?
生:歌詞與朗頌詞之間要有較長的停頓。
生:感情要深沉、悲壯。
生:還有一些動詞要重讀,如:“掀、奔、劈”讀出贊頌之情。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所說的幾個細節大家一定要在朗讀中細細體會,老師補充一點,文章最后兩句充滿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師:下面讓我們高聲地朗讀起來,讀出對黃河的贊美之情。(板書教學目標 二 誦讀:讓我們朗朗地讀。)
(學生自由朗讀)
師:好。請同學們停下來。下面,我們來推薦同學讀一讀。
(男、女生各一名朗讀)
師:以上兩位同學咬字都比較準確,語速也處理得比較得當,特別是付玉霞同學,讀出了悲壯,更讀出了激昂,讓我們用掌聲給他們鼓勵!(師生鼓掌)
師:老師再給大家朗讀一遍,請大家邊聽邊細細揣摩。(師朗讀課文)
師:讀出氣勢,讀出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我們還要更深刻地領會詩的內涵,下面先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認真思考,通過讀詩歌①你讀懂了什么?②你還有哪些疑問?(出示思考題)
(學生獨立思考,老師板書教學目標 三 品析:讓我們細細地品。)
師:把你讀懂的和沒有讀懂的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你這個小組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沒讀懂?(分小組討論)
師:我們一個小組一個小組說,別人說過的你可以不重復。
生:我們小組讀懂了“澎湃”、“狂瀾”、“宛轉”、“屏障”等詞語的含義,它們向我們展示了黃河的偉大氣勢和獨特的特征。我們沒有讀懂的是,為什么把″黃河″比作中華民族的搖籃?
師:他們讀懂了幾個雄壯豪邁的詞!
生:我們小組讀懂了標題中最關鍵的字是“頌”,表明整篇詩歌都在對黃河進行贊頌。我們不懂的是,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誦詞?
師:很好!能夠抓住文題來領會內容。
生:我們小組讀懂了本詩是作者借對黃河的描繪歌頌,表達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之情。我們不懂的是詩歌最后兩句為什么重復?
師:哦,深入理解了課文的主題。
生:我們小組讀懂了詩歌對黃河的贊頌部分,它用“啊,黃河”把它分為了三個層次。我們不懂的是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說它有“千萬條鐵的臂膀。”
師:你們讀懂了三個層次!
生:我們小組結合課后練習,讀懂這首詩是屬于風格豪邁的詩歌,而我們曾經學過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靜夜》是屬委婉含蓄的。我們不懂的是,在贊頌黃河之前為什么還要“望”黃河呢?
師:你們小組還挺用心的,除了詩歌本身,還關注了課后練習。
生:我們小組讀懂了詩歌中黃河的驚濤澎湃的磅礴氣勢。不懂的是為什么最后一段要與中華兒女聯系上呢?
(老師板書集中討論的六個問題)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問題也很關鍵。接下來,我們一起討論解答。
生:老師,我知道,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是在黃河流域中產生、發展起來的,是黃河養育了世代炎黃子孫。所以稱它為“搖籃”。
師:對,這是一個喑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表達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詩中類似于此的比喻還有兩個″民族的屏障″″千萬條鐵的臂膀″分別是從黃河的地勢特點和自然特點作喻,肯定了黃河的保衛作用和激勵中華民族斗志的作用。
生:老師剛才講朗讀要點已講過,最后兩句是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充滿了戰斗的決心。
師:對了,這里用反復起強調作用,表達了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生:我覺得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誦詞的目的是引起聽眾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黃河的歌。
師:你說的不無道理,前面的朗誦詞交代演唱主題,確定演唱基調,有“引言”的作用。
生:我認為在贊頌黃河之前先“望”黃河,是不是先描寫,再歌頌﹖
師:確實如此,作者在歌頌黃河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望”中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嚴謹,為后面的歌頌作了很好地鋪墊。
生:我想回答最后一個問題,聯系時代背景,我們可以知道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精神,抗日救國。我覺得詩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師:學習黃河的偉大與堅強,號召中華兒女奮起抗爭,這確實是作者的心聲,讀到這,我們都會熱血沸騰,并將保衛祖國作為至高的誓言,下面讓我們面對黃河說一句心中的誓言,頌揚偉大的黃河吧。
(板書教學目標 四 頌揚:讓我們美美地說。)
生:黃河,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兒女因為你而驕傲自豪!
師:聲情并茂,激情高昂。
生:黃河的苦難史就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
師:牢記: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應該發奮圖強,讓偉大的祖國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生:黃河,你是我們偉大的母親河!
師:黃河啊,母親!
生:黃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構筑成中華民族的主動脈。
師:運用喑喻,形神兼備。
……
師:我們永遠以黃河為自豪,讓我們再來一起朗讀詩歌,共同贊頌黃河,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配樂,一生領讀朗讀詞,師生齊聲誦讀歌詞。)
師:(激昂、深情地):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侮。我們今天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堅強,為使我們民族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下課。
名師點評
李昌翠老師執教的《黃河頌》屬詩歌教學范疇,在課堂上體現了詩歌教學的特征。全課由“感受→誦讀→品析→說話”四部分組成,思路清晰,結構完美;并且,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了示范、點撥和指導;還有一個最突出的優點,“特別舍得給學生時間”。
這節課的弱點表現在:個別細節的處理不夠深入。在朗讀教學上,應抓住課題中的“頌”和課文內容中的“贊”來組織,重要的是讀出“贊”“頌”的語氣,這可以從關鍵的詞、短語式的句、呼告語以及層意的把握等方面來訓練。“讀出語氣”是本課朗讀教學的一個“抓手”。在“說話”這個教學環節,話題顯得比較大,不如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用句式說話:“作者寫黃河,就是寫 ”。這樣,更便于學生聯系文本,理解文本,并使教學緊扣住文本。(余映潮)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黃河頌,它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初二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首詩歌。
下面我將從五大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學目標的設定: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詩歌著眼于“歌頌”,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與舊大綱相比,新課標更突出了學生的心靈品悟和個性解讀。
這樣的課文更容易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新教材選入這篇課文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強化愛國熱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
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碰撞將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這篇課文在這一學段這一單元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慮,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將分三個維度設定:
㈠、知識和能力目標
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了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
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復朗讀誦詩歌。
通過研討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㈢、情感目標
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體會詩歌蘊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愛國情懷。
二、學生情況分析及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初一學生在課堂上樂于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黃河頌》這首詩歌潛藏著一定的民族文化內涵,需要學生用心品悟與積極交流,否則就會造成學生對詩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膚淺甚或偏向。因此,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設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質疑、討論、交流自己的閱讀見解;聯系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調動并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則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羅素曾經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也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并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情境體驗” “合作探究”“四邊對話”是我這篇課文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是我落實這些教學方法的途徑。為了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明晰的學習模式,展示導學的索引問題,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本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并強化這種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于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激越飛騰,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因此我設計在課堂上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并且在適當的音樂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總的來說,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以讀啟悟,教學語言詩意化,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本課在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注重以下幾點的指導教學:
1、怎樣才能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誦好一首詩詞。
2、在合作學習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3、利用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4、敢于向教材、老師及學習伙伴發問質疑。
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教師-----深入了解關于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通過歷史課了解抗日戰爭時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事跡,了解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地理課了解黃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影視聽資料,感受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激情。
(一)情境導入
記得高楓在《大中國》中這樣唱道:“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家里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是的,黃河,我們的母親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黃子孫。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滾滾東去的黃河浪濤見證了古老中國的興衰榮辱,黃河澎湃的驚濤,恢弘的氣勢和那奔騰不息的精神,也激勵著一代代的中華兒女為之拼搏奮斗。在抗日戰爭那段血雨腥風、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邁的黃河贊歌傳遍了大江南北,激勵了眾多愛國志士保家衛國的萬丈豪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豪邁的黃河贊歌―――《黃河頌》。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充滿激情的開頭,激發學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
(二)簡介創作的時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愿。《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
(三)激發情感:
1、欣賞《黃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樂章的片段,并對音樂所要描繪的內容和表達的主要情感進行自由想象。
2、學生說腦中想象到的畫面并談談從音樂感受到了怎樣的感情。
3、帶著從音樂中體會到的感情來齊讀課文。
(首先借助音樂,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然后通過想象音樂中描繪的場景和體會音樂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交流轉換。《黃河大合唱》中八個樂章的感情一脈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學生自己從音樂中感受的思想感情來朗讀詩歌,效果顯然勝于教師對學生說要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
4、朗讀交流
1)、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2)、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并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3)、全班齊讀詩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課堂中應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交流中應鼓勵學生發表見解,提出看法。先給一點時間小組中交流,可避免剛開始就單獨朗讀的膽怯。)
(四)內容研討:
1、全詩分成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這一部分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副圖畫讓你感受到黃河怎樣的精神特征?你認為哪些詞最能體現這些特征?
(了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2、歌詞中哪些內容是來歌頌黃河的?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歌頌的?
3、在“頌”之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表現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4、最后一段就是尾聲,主要寫了什么?(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精神)
5、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針對教學目標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將課文的結構、內容、主題進行梳理明確,同時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讀詩歌)
(五)配樂朗讀,評價探究:
1、 小組中練習。
2、 上臺配樂朗讀表演。
3、 師生共同評出最好的小組。
(通過深入理解課文,朗讀時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畫面音樂的輔助,將學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評選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給予適當的刺激和壓力。)
朗讀還要注意表達語氣,老師建議大家用“選讀”精彩段落的方式朗讀體會。在讀時,要注意用恰當的語速、語氣、語調來表達字里行間的感情。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通過老師、學生的互評探究進一步總結出朗讀的要點: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2,對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的把握3,對詩歌語言的品味 4,調節自己的感情。
(六)合作交流
小組交流以上的閱讀印象,并從以下幾種發言形式中選擇一種與小組同學交流:①這首詩歌中我最欣賞的是-------②讀了這首詩歌,讓我最感動的是-------③這首詩歌讓我明白了--------④讀了這首詩歌,我有這樣的疑問-----
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分層教學的需要:一般的學生都能說出自己最直接的心靈體驗和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語言鑒賞功底的學生則會選擇“讓我最欣賞的”形式發言,對于喜歡另辟蹊徑思維獨特的學生來說,“我有這樣的疑問”這個話題則更能激發他們發言的熱情。
(七)創新實踐
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學習的革命〉〉中說過:“頭腦不是一個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在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創新實踐活動”這一環節,鼓勵“百花齊放”式的個性閱讀。活動的方式是:從以下方式中選擇一種展示你這節課的閱讀收獲:a配樂朗讀(音樂由多媒體放送)由學生選擇自己最為欣賞的一部分朗讀,獲得一種審美娛悅; b寫意繪畫,畫出你心中的黃河;c寫作補白,這首詩歌讓我感受到 .學生通過寫作可以填補這個空白。d鏈接生活,講述課文實際意義,這樣文本的內涵才能得到實際的開發和利用。
教師對以上活動予以整體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總結學習經驗,表揚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學生以更大的學習熱情大膽地、愉快地進行自主閱讀。
(八)家庭作業
上網查找有關黃河頌的資料,和家人一起欣賞詠唱交響樂《黃河大合唱》。(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環節旨在利用現代網絡技術,讓學生克服以往以書本為中心進行學習的傾向,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交流。)
本課的設計是課前準備用“了解黃河歷史”拓展著學生的視野,激發著學生的情感,給課文教學鋪墊了一個厚實的背景。導入新課后以“欣賞黃河頌歌”將學生引入課文情感的波濤,從中感受體味詩中澎湃激昂的頌揚贊美之情。中間研討“探究黃河精神” 激發愛國熱情。家庭作業“詠唱黃河歌曲”是活動形式的變換,也是對課首的呼應,同時讓全課的教學余味猶存。
上一篇:《黃河頌》學習要點
下一篇:《黃河頌》教案及課后練習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4
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如下特點:
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繪畫美。
要求學生多次誦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黃河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讓學生在腦海里浮現一幅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大,這符合詩歌的教學特點。
二、讓學生在聆聽比較中領會詩歌的音樂美。
教學過程中,播放《保衛黃河》的歌曲,讓學生聆聽比較,比較歌曲《保衛黃河》和歌曲《黃河頌》的旋律有何不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其實,詩歌是歌曲的文字載體,學生只有讀懂了詩歌,方能領會音樂的旋律和精神;記住音樂旋律,便記住了詩歌,兩者相輔相成。
三、讓學生在修辭手法的分析中領悟詩歌的建筑美
這首詩以短句為主,兼用長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突出黃河的偉大形象和偉大精神。如“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這些詩句既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又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如“啊!黃河!……啊!黃河!……啊!黃河!……”運用了間隔反復的修辭手法,使詩歌層次分明、感情深沉。如“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運用了直接反復的修辭手法,這反復詠嘆強、而有力的結尾,突出了黃河的偉大精神。歌詞也久久回響在中華熱血兒女的耳邊。還有擬人、比喻等等的修辭手法,這里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5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成了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并具有相對獨立特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本課例嘗試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 努力培養朗讀、感悟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 體味歌詞意境,積累經典語言。
3. 切實掌握本文借物抒懷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學習課文。
2.重視運用質疑、感悟、聯想和探究的學法。
3.通過拓展學習建立對黃河的整體認識。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
1.深刻感悟黃河的英雄氣概。
2.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堅強品格。
3.啟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的內涵。
教學難點
領會詩歌的內涵
教學突破
鑒于作者是借黃河的英雄氣概來歌頌中華民族的偉大品格,所以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感悟和認識黃河入手,進而引導學生將黃河的英雄氣概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品格相聯系,結合本文創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課文的主旨,最后再通過拓展學習,從更寬廣更深刻的層面去理解黃河和中華民族。
輔助手段:
運用多媒體播放九曲黃河奔騰咆哮的影像畫面。播放音樂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學法指導
通過“讀——品——誦——談”的四步進行學習。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有一些流行歌曲,我們非常喜歡像《老鼠愛大米》,但有一些老歌,雖年代久遠,卻富有生命力。激勵一代又一代后人。今天,咱們就一起學這樣一首老歌《黃》,打開課本256頁。
二、黃河本事知多少
說到黃河,我想咱們先回顧一下有關黃河的地理、發源等知識。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發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注入渤海,總長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出示黃河咆哮奔騰的動畫——看了圖片,你能從詩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詞語嗎?
三、了解背景通文意
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呢?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瘋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殘殺著我們的同胞!我們中國人的鮮血灑在黃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鴻遍野……
這時候,全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
1939年,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到了黃河岸邊,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
四、詩海暢游讀為先
詩海暢游讀為先,而要讀好詩,首先要讀準字音,請看大屏幕,齊讀一遍,找出錯誤的讀音。
山巔diǎn 哺pǔ育 澎pén湃 狂瀾lán 贊zhàn歌 發源yuán 屏嶂zhàng 濁zú流 滋zī長 氣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轉
誦讀指導:學習這首詩歌,我們首先要學會朗讀,像詩人一樣熱情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大家想一想,我們朗讀這首詩歌應注意些什么?
(一)個體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醞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么?)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并提出建議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注 教師對于學生:朗誦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A、語調激昂、感情豪邁。
B、重音所處的詞:奔向、劈成、搖籃、屏障、臂膀……(無需求全)
C、注意適當的停頓、語速。
(二)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朗誦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 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三)深入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這樣才能更好地朗誦好一首詩?(以本課為例說明)(學生思考、討論)
師生共議得出。如:
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 時代背景的把握
3, 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 調節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學生個體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朗誦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五、感知品析作評點
(一)自主質疑:(讀出氣勢,讀出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我們還要更深刻地領會詩的內涵,下面先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認真思考,通過讀詩歌①你讀懂了什么?②你還有哪些疑問?(活動:思考交流)
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啟示):
1、本課的題目是《黃河頌》,其中哪個字是關鍵,也是題眼。
2、開頭點題后,作者并沒有直接去頌而是在描寫黃河,如果在文中找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
3、歌詞中 “啊!黃河!”出現了幾次?起了什么作用?
詩歌從哪幾個方面來歌頌的?
4、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同學們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問題也很關鍵。接下來我們一起討論解答。]
(活動:從上述問題入手,師生互動,解決疑難。)
標題中最關鍵的字是“頌”, 在“望”黃河的驚濤澎湃的磅礴氣勢的基礎上,對黃河進行贊頌。作者借對黃河的描繪歌頌,表達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之情。黃河養育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中華民族、黃河激勵中華民族。聯系時代背景,我們可以知道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精神,抗日救國。我覺得詩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三)課堂反饋:
1、找出文中展示了黃河的偉大氣勢和獨特特征詞語: 。
2、把“黃河”比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的原因是 。
3、詩歌最后兩句采用 修辭方法,起 作用,表達了 。
4、詩歌最后一段與中華兒女聯系上原因是。
“澎湃”、“狂瀾”、“宛轉”、“屏障”等詞語的含義。
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是在黃河流域中產生、發展起來的,是黃河養育了世代炎黃子孫。所以稱它為“搖籃”。 這是一個喑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表達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詩中類似于此的比喻還有兩個″民族的屏障″″千萬條鐵的臂膀″分別是從黃河的地勢特點和自然特點作喻,肯定了黃河的保衛作用和激勵中華民族斗志的作用。
是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充滿了戰斗的決心,反復起強調作用,表達了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結束語: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凌。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在用各種方式來欺負我們。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全班朗讀)
六、拓展創新樂無限
課外分工合作,通過電視、網絡、詩文集、教科書等搜集有關黃河的詩文、傳說等,編一期《感悟黃河》小報,在班內展評。欣賞《黃河大合唱》。
學習所得:(板書 )
望 黃河氣勢
黃河頌
養育了中華民族
頌 黃河精神 護衛著中華大地
激勵了中華兒女
課文中值得學習借鑒的表現技法主要有:
(1)呼告
(2)反復
(3)比喻擬人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掌握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
教學難點:聯系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調動并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
課件:黃河大合唱之——《黃河頌》配樂朗誦及歌曲,壺口瀑布視頻,保衛黃河的歌曲。
一、導入新課:
被譽為母親河的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魂之所在,歷來為人們所歌詠。同學們到過黃河沒有? 好,咱們先來看看黃河,好嗎?(播放壺口瀑布的視頻)這黃河以他雄渾的氣魄,高遠的形象,入詩入畫入曲,人們歌詠他,因為他古老,他孕育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他厚重,他本身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歷史。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中華大地,中華民族危在旦夕。黃河以他的雄渾力量激勵他的兒女奔赴抗戰前線。那是在1938年9月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日演出隊來到黃河邊,來到壺口瀑布,濤濤黃河水在詩人胸中掀起萬丈狂瀾,他揮筆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隨后又一氣呵成創作了組詩《黃河大合唱》經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唱遍大河上下,激勵中華兒女為祖國尊嚴而戰。《黃河大合唱》共八個樂章,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來學習《黃河大合唱》的第二樂章《黃河頌》。
二、初讀課文,感知歌詞
現在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感受黃河頌。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停頓、節奏。揣摩思想感情。邊讀邊思考邊體會,詩歌結構分為幾部分?詩歌飽含什么樣的感情?(要表達的感情是什么樣的?)(自由誦讀)
1、詩歌分為幾部分?
生:分為兩部分,分為朗誦詞和歌詞兩部分。歌詞分為描繪黃河,贊美黃河
2、作品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達了作者的贊美,歌頌,愛國之情
總結:也就是體現在一個字上的話就是“頌”。黃河頌是對黃河的頌歌,那么我們在讀文章的時候表達的情感基調是什么樣? (應該是贊美之情激昂,雄健,熱情悲壯 自豪 深沉 贊訟 豪邁之情)
3、如何把握文章這種感情基調呢?請同學選擇你喜歡的一節練讀,看你所選的這一節該怎樣去讀? (練讀)
師:聲音洪亮,讀得很用心,但是情感節奏把握不到位。
師:那么我們來聽一段配樂朗誦,請同學們仔細揣摩朗誦的語氣語調,及情感的把握(聽讀)
4、聽完誦讀后說說他為什么會讀得那么好呢?
讀得這么好還源于作者對詩歌的深入理解,我們要想讀得更好些,需要把握詩歌內容。感受詩句的內涵,受到詩句的感染,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那讓我們一 起賞讀課文,品讀歌詞
三、賞讀課文,品味歌詞
師:下面我們以朗誦詞為例一起來揣摩讀詩的方法,拿出你的筆把關鍵的詞句畫一下
師:哦,朗誦詞。在歌詞之前加朗誦詞能起到怎樣的作用呢,我們在影視作品里頭也會經常發現這樣的形式,對吧?這樣,老師來把朗誦詞讀一下,同學們邊聽邊體會、邊思考,看一看朗誦詞在作品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范讀)
(一)品讀朗誦詞
1、這段朗誦詞擺在歌詞之前你們認為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好,請你說說。
領起下文,領起下文的,是英雄氣魄,民族精神,偉大堅強,贊歌,(齊讀)
2、誦讀詩歌應該注意什么?
(1)理解詩歌內容。在朗讀時要通過對文章字詞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注意朗讀重音和朗讀節奏,讀好關鍵詞,把握時代背景這樣,才能在朗讀時做到傳情達意。
(2)把握詩歌的情感。朗讀時要讀得熱情悲壯,讀出黃河滾滾奔流的氣勢,讀出中華民族團結抗戰,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
(3)注意關鍵詞的語氣
(4)把握時代背景。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詩人光對黃河的頌歌,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
(二)品歌詞
運用這種讀詩的方法做一個訓練:下面我們以縱列小組為單位,賞讀歌詞部分,每組讀一節,(這組讀望黃河,這組頌黃河的第一層,這組讀頌黃河的第二層,這組讀頌黃河的第三層。)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句子或一個詞,用聲音傳遞情感,邊讀邊賞,說說你喜歡的理由,應該怎樣去讀?并作有感情誦讀。
1、品讀 2、賞析 3、交流(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
四、美讀詩歌,升華主題
1、美讀
現在我們一起帶著你對文章的理解,對詩歌飽滿的激情,以及對詩歌中關鍵語的把握。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組合,可以分角色,可以配樂,可表演,把你的最高水平展示給大家。(練讀),
自己組合,如果要分角色可以采用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在小組中選擇同伴合作,試著練一下,等會請同學們表演
師:選擇一組來讀,你們是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讀的?(展示讀)
師:不錯,看來同學們有合作經驗,這樣來全班合作讀,
下面我們來配音朗讀,在畫面、樂曲聲中,進一步感受黃河勇往直前的氣魄、偉大堅強的民族精神。特別要要讀好關鍵詞。讓我們一起投入感情,放聲朗讀吧!老師讀第一段(齊讀)
老師讀第一段 ,一個同學讀英雄氣魄那段 ,女同學讀第一節啊 ,男同學讀第二節啊祖 ,剩下后面的一起讀。
要求:讀出關鍵詞的語氣,讀出情感,
師:在你們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黃河滾滾東流的氣勢,感受到了黃河永往直前的氣魄,也感受到了黃河偉大堅強的民族精神,老師想問一下作者在這里只是想贊美黃河嗎?
2、主旨:
作者想借黃河贊美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祖國,借此激發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祖國。
五、課堂延伸 知識反饋
1、你這節課的最大收獲是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談)我們能不能利用這節課學到的朗讀方法和技巧,來解決這一類問題呢?
2、下面我播放《保衛黃河》視頻,我們邊聽邊看文字,找出要重讀的關鍵詞,聽后我們一起來朗讀。(播放《保衛黃河》的音樂,同時展示文字幻燈片)
讓學生找重讀關鍵詞,并說說重讀的理由,鼓勵試著讀一下,然后師生齊讀,在高昂的氣氛中結束歌詞的學習。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7
《黃河頌》教案
濟微中學王艷軍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
課型:朗讀體驗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情感)
課時: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播放關于黃河的圖片,教師激情導入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們的母親河,是我們的民族之魂,是中華兒女的驕傲和自豪。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贊美過她,有多少仁人志士為她拋頭顱,灑熱血。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黃河大河唱》曾感動了無數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而不懈奮斗。今天,讓我們吟誦著《黃河頌》,走進它的詞作者著名詩人光未然——那充滿強烈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心靈世界。
一、 朗讀詩歌,體會情感
自由朗讀,體會情感: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后,談感受。(把握詩歌對黃河的豪邁贊頌之情)
朗讀朗誦詞,指導朗讀
點名朗讀后聽錄音,眾生評論。
此處指導朗讀時應注意重音,學生提到朗讀詩歌要把握好重音,則讓他說出哪些詞需要重讀,為什么?如:英雄氣魄和偉大而堅強需重讀
(朗誦詞概括的寫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和偉大而堅強的精神。教師及時板書:英雄的氣魄和偉大堅強)
朗讀歌詞,指導朗讀
點名朗讀,眾生評論。
以歌詞第一節為例指導朗讀時應注意情感、語氣、節奏。
從需要重讀的詞語(動詞)“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詞)“高山、滾滾、萬丈”可以體會出黃河的一往無前、銳不可當的英雄氣魄。所以,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磅礴之勢、豪邁之情。當然也要讀出變化“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沒有磅礴之勢,此時的黃河已進入一個相對平緩的地勢,所以讀的時候要舒緩一些。
教師范讀
師生共同總結:朗讀要把握好節奏、重音(需重的詞一般有動詞、修飾名詞的詞)、語速(快慢)、感情抒發要恰當。
(此節主要體現了黃河的英雄的氣魄)
師生再次共同朗誦這一節。
學生自由朗誦“頌”的部分,并體會感情的變化。
第一個“啊,黃河”一節由于在贊頌黃河作為母親對中華民族的養育,所以要讀的舒緩。
第二個“啊,黃河”一節由于在贊頌黃河作為屏障對中華民族的保護作用,顯示她的偉大和堅強,所以讀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個“啊,黃河”一節是借用黃河的偉大和堅強來激勵中華兒女保衛黃河,保衛祖國,感情達到高潮。所以,讀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應完全迸發。兩個“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不僅要讀的鏗鏘有力,而且,要讀出變化,后一個要比前一個感情更要強烈,“你一樣的”和“偉大堅強”都要比前一個語氣重,“偉大”的“大”和“堅”的“強”都要采用拖音,
三個“啊”要讀的深沉,聲音稍長,“黃河”要讀的高昂,表明在贊頌。
教師適當師范朗讀
在讀的過程中總結出黃河對中華民族所作出的貢獻:養育、保護及激勵作用,并板書
學生分角色朗讀(配樂)。
二、朗讀詩歌,提出疑難
預測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一句如何理解?
2、 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以及“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三、朗讀詩歌,領會創作目的
[介紹背景:《黃河頌》誕生于抗日戰爭年代,當時,日寇的鐵蹄肆意踐踏著中華大地。光未然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雄奇的山川,偉大的人民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會上聽了該詩的朗誦異常興奮,連續寫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黃河大合唱》這部史詩性杰作。這部大型聲樂作品共八個樂章,其中尤以《黃河頌》、《黃水謠》、《保衛黃河》等為人們所傳唱。]
四、拓展遷移
在抗日戰爭年代,民族的偉大精神表現在抗擊侵略、保家為國上,如今,我們的民族精神體現在哪些方面?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 “你想對黃河說些什么?”寫在筆記本上。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8
《黃河頌》光未然創作于1939年,硝煙彌漫,烽火燃遍我中華大地……那個特殊的時代,距現在的學生較遠,因此在備課時設計了四大板塊:感性認識黃河(圖片、視頻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初步感受);吟讀黃河頌歌、探究黃河精神(讀中感,讀中悟,讀中品);拓展延伸(三個小題開拓學生視野);當堂檢測。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品傳達的情感。
一節課倉促結束后,發現有兩個方面的不足:
1.詩歌教學中“讀”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作用。
盡管授課過程中有范讀的引領,也有學生的.自由讀,可是學生的自由讀展示時寥寥無幾,雖然給學生指導怎樣朗讀,但學生的讀被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故在執行時大打折扣。
2.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凸顯。
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明確,顯得學生學習的被動,因而課堂的氛圍比較死板,學生只是在課堂中被動接受,其學習能力、學習思維等均為得到培養,故課堂效率低下。
面對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自己認識到在教學中存在的陋習,故以后的教學打算從以下改進:
1.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參與者,因而在課堂上教師要從多種渠道入手,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如一班授課時進行改進,朗讀環節設計了比賽,個人比賽;小組比賽;男、女生誦讀比賽。這樣一來學生紛紛參與其中,在朗讀中體驗詩歌內容,那么下面的環節自然迎刃而解。所以說,只要注意到就能想到,能想到就能做到。
2.詩歌教學中要專注“讀”的靈魂作用。
好的文章,朗讀中自然能感受到它的迷人魅力,尤其是詩歌教學,“讀”應該貫穿整個課堂。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同樣的調整后在一班上《黃河頌》一文,夯實了“讀”,學生在讀中一下子感受到歌詞部分統領的關鍵字是“望”,對于文中三次反復出現的“啊,黃河”其作用學生也能知曉。
當然,課堂中還有很多的不足,感謝同組成員對我本節課的不足能毫無保留的指出,以便我更好的努力學習。一節遺憾的課!但,誰又能說教學不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這一節課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學,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9
《黃河頌》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學時代即參加革命工作。"四、一二"政變后輟學。1936年抵達上海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并從事進步文藝活動。1935年8月創作《五月的鮮花》歌詞,以其深懷憂患與憤恨體現濃郁深沉的抒情氣息,廣為傳唱。1939年到延安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新中國成立后,曾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
《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本文選自組詩《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
學習本文首先要通讀全詩,掃清文字的障礙,了解詩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 字詞
1、給下列加字注音。
巔( ) 澎( ) 湃( ) 瀾( ) 宛( )
2、理解下列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擊。
狂瀾:巨大的波浪。
宛轉:彎彎曲曲地流過。
屏障:象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
二、學習本文內容:
1、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感情?
詩人從黃河的自然特點、黃河的地理特征、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方面贊美了黃河的氣魄。
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2、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什么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加,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容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偉大的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的法寶。
4、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對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一句,首先應該明確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從全句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應該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一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這首歌詞寫得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并且錯落整齊。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同時,十分注意刻畫黃河形象,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三、古今中外,以歌頌自然山川為題材的詩歌,有很多,請同學們自己搜尋一些,并試著模仿,也寫一首小詩。
中考解析
1、(北京市西城區)文言語句加紅字讀音有錯誤的是
A.其夫囈語(yì) 湯熨之所及也(tāng)
B.以嚙人,無御之者(niè)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kuì)
C.人則無法家拂士(bì) 默而識之(zhì)
D.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gēng)
【考點】:文言詞語的讀音
【分析】:答案為A項。"湯熨之所及也"中的"湯"是通假字,同"燙",應該讀四聲,用熱水焐。
2、解釋加紅的詞都正確的是
A.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同"飼" 見:同"現"
B.屠不窘,恐前后受其敵 窘:困窘急迫 敵:脅迫,攻擊
C.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書:書信 罾:用網捕
D.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植:種 褻:親近而不莊重
【考點】:詞語的含義
【分析】:答案為B項。A項中的"食"應該讀shí,"吃"的意思。C項中的"書"是動詞,"寫"的意思。D項中的"植"解釋有誤,"植"在句中是"樹立"的含義。只有B項中的解釋都是正確的。
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正確的是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能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A.本段開頭以"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為"相比較,引出了下文的議論。
B."退亦憂"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相呼應。
C."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D.這段文字,抒發了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政治抱負。
【考點】: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分析】:答案為B項。選文中的"退亦憂"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相呼應。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相呼應的是"進亦憂"。"進"即指"居廟堂之高",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退"即指"處江湖之遠",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課外拓展
一、《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美來電話約稿,以《黃河大合唱》的誕生為題,要我為《華語快報》撰文以配合中國偉大作曲家冼星海的這部藝術作品在香港"黃河音樂節"隆重上演。圍繞這個題目,我早寫過回憶錄,要說的都說過了。而盛意難卻,雖是限題限時作文,也該再試試看。我要借此機會,熱烈祝賀"黃河音樂節"取得豐碩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請我,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借此表示謝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冼星海在上海結識的時候,他已經大發宏愿,要通過自己創造的音樂形象,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苦難、掙扎、奮斗,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勝利的確信。他把這一宏愿灌注到他正在寫作的《民族交響樂》中。抗戰爆發了,這是全中國人民熱情奔放的時代,作家藝術家更處于熱情奔放的潮頭。他寫了很多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愛國歌曲,更希望通過音樂藝術的長篇巨著以再現自己的宏愿。這說明《黃河大河唱》的誕生,符合時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蘊蓄已久的內在要求。
回想起來,作曲家反映時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國作家藝術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敵演劇第三隊的同志們一起,經常在大西北的黃河兩岸行軍。在敵后游擊根據地活動。中國雄奇的山川,游擊健兒們英勇的身姿,時刻強烈地感動著我,我在心頭醞釀著一個篇幅較大的朗誦詩《黃河吟》。稍后在延安治病寫詩時,接受星海和演劇三隊同志們的建議,改寫為《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10
[三維目標]
1.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 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感知詩的內涵,合作探究詩歌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感情。
3.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為中華之強盛而努力學習的自信心。
[預習導引]
1. 目標點擊
(1)探究詩歌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感情,激發民族自豪感和中華民族的強盛而努力學習的自信心。
(2)查閱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詩人寫作此詩的意圖。
(3)把握詩文的基調,加強對詩歌的朗讀,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2. 學法指導
(1)學習前搜集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紹及詩歌的創作背景,加強對詩歌內容的詳細理解。
(2)注意結合平時閱讀、參觀和觀看影視作品等知識積累,知道中華兒女感人的英勇事跡,為解讀詩歌的內容,感受詩人的情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注重有感情地誦讀詩歌,做到在讀中了解內容,在讀中品味鑒賞,在讀中培養感情。
(4)品析詩歌的語言,用想象豐富其內涵。
3. 作者簡介
光未然,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原名張光年,湖北省光化縣人。1913年11月1日出生。
4. 背景資料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后,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由陜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親臨險峽急流,怒濤漩渦,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
1939年1月抵達延安后,一直醞釀著《黃河》詞作,并在年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后異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并完成了這部大型聲樂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很快傳遍了整個中國。
作品共有《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黃河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8個樂章組成,每章開頭均配有音樂朗誦。《黃河大合唱》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
5. 題目解讀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于“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在《黃河船夫曲》中作者寫道:“烏云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彼岸。這象征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沖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于取得輝煌的勝利。”于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決心要以它為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6. 知識鏈接
中國第二長河
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曾寫道:“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天上”應當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了。黃河從這里發源,曲折東流,沿途接納許多支流,經過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國的第二長河,從地圖上看,黃河干流像一個巨大的“幾”字。
[教學過程]
一. 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1. 字音認讀
狂瀾(lán) 屏障(zhàng) 哺育(bǔ) 體魄(pò)
2. 字形辨識
障(zhàng)屏障 濁(zhuó)濁流 哺(bǔ)哺育 湃(pài)澎湃
蟑(zhāng)蟑螂 蝕(shí)腐蝕 捕(bǔ)追捕 拜(bài)拜年
3. 詞語補注
滋長:生長;產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哺育:喂養,通過教育培養。
搖籃:比喻幼年或青年時代的生活環境或文化、運動等的發源地。
浩浩蕩蕩:原指水勢浩大,漫無邊際。也指聲勢浩大。
二. 內容講解
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了我們的民族和偉大堅強的民族精神,激發廣大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這首詩的內容層次分明,并用“啊!黃河!”作為梳理的依據。
首先寫望黃河。一個“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象。先是近鏡頭特寫“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后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后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這一節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黃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別是黃河的色彩、形態、奔騰的氣勢、洶涌的力度。
接著頌黃河。詩人贊頌黃河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啊!黃河!/你是我們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保衛著中華民族、哺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最后寫學黃河。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象黃河一樣偉大、堅強的誓言。
結構圖示:
三. 句段品鑒
(1)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金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品析:一個“望”字統領此節,將黃河“九曲”的形態,金黃的色彩,水的源頭,水的流向,奔騰的氣勢以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的力度描寫得酣暢淋漓,讓讀者也如同作者一樣,親身感受到黃河的美麗,黃河的源遠,黃河的博大精深。這節為下文進入頌黃河打下堅實的根基。
(2)啊!黃河!
你是我們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周圍扮演!
品析:這一段作者深情地歌頌了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同時也歌頌了中華兒女為了保衛黃河,所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這一點也暗含著中華兒女一定會把日本侵略者趕出我們的家園,比喻修辭的運用,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搖籃”一詞點明了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五千年”寫出了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扮演”小詞大用。
(3)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品析:詩人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無數的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一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黃河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與力量。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黃河奔騰不息的雄偉氣勢,“伸”寫出了黃河的頑強生命力,歌頌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四. 寫法探究
(1)大量使用比喻修辭
在“頌黃河”部分,詩人先把黃河比喻成“民族的搖籃”,借以贊頌中華民族歷史的悠久,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接著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說。最后,詩人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的主干是“巨人”的軀干,黃河的支流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同時歌頌了黃河“一瀉萬丈”“浩浩蕩蕩”的氣勢,這些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黃河的偉大、描繪了民族精神的偉大。
(2)突出運用象征手法。
《黃河頌》既是一首黃河的頌歌,更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頌歌。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燦爛的古國文化,黃河以其堅實的風骨,博大的胸懷,奮進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歌頌黃河的精神就是要歌頌中華民族的精神。
(3)注重音韻和諧。
這首歌詞寫得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句式上,長短結合、自由奔放、氣勢強勁,韻腳上,先“an”后“ang”,隔二三句押韻,聲音響亮,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
(4)注意形象刻畫。
這首歌詞還十分注意刻畫黃河的形象,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黃河滾滾”,“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五. 疑難題解:
為什么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黃河是世界第五大河,中國第二長河,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一條重要的水系,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
據中國歷史記載,黃帝、炎帝曾在這一片土地上激戰,大禹曾治理黃河,中國的七大古都有五座在黃河流域,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達3300多年。“中華”就是指中原與華夏族。黃河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政治、經濟、軍事都有重大的影響。到北宋之后,中國經濟重心才逐漸從黃河流域南移。
抗日戰爭(1937-1945年)時期,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當年,中華兒女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采用“地雷戰”、“地道戰”等多種戰斗方式,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因此詩人說:啊!黃河!/你是我們民族的搖籃!/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圍扮演!
綜上所述,詩人說黃河是我們民族的搖籃,并不是空穴來風,憑空捏造,而是有根有據的。
六. 考點解析
例:讀下面一節詩,按要求做題。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這一節詩哪幾個字押韻,押的什么韻?
考點說明:此題重在考查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分辨能力。
思維點拔:讀詩的過程中,會發現第二、第三、第五行結尾的音都讀得響亮,且韻母相同。第一、第四行中則沒有這種感覺。
參考答案:強 上 障 ang
七. 課后習題答案
第一題:作者心目中的黃河象征了中華民族具有偉大堅強的精神。
第二題:
1. 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有了這種精神,就能抗擊日寇,保衛家園。
2. 黃河磅礴的氣勢,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第三題:《黃河頌》在內容上是對黃河及民族精神的贊美,語言上更委婉,意象更豐富。《保衛黃河》是號召人民保衛自己的國家,語言更直白,詩后連用四個“保衛”更有鼓動性。
上一篇:《黃河頌》說課稿
下一篇:《黃河頌》教學設計4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11
《黃河頌》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黃河頌,它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初二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首詩歌。
下面我將從五大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學目標 的設定: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詩歌著眼于“歌頌”,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與舊大綱相比,新課標更突出了學生的心靈品悟和個性解讀。
這樣的課文更容易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新教材選入這篇課文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強化愛國熱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
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碰撞將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這篇課文在這一學段這一單元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慮,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將分三個維度設定:
㈠、知識和能力目標
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了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
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復朗讀誦詩歌。
通過研討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㈢、情感目標
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體會詩歌蘊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愛國情懷。
二、學生情況分析及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初一學生在課堂上樂于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黃河頌》這首詩歌潛藏著一定的民族文化內涵,需要學生用心品悟與積極交流,否則就會造成學生對詩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膚淺甚或偏向。因此,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設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質疑、討論、交流自己的閱讀見解;聯系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調動并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 則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羅素曾經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也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并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情境體驗” “合作探究”“四邊對話”是我這篇課文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是我落實這些教學方法的途徑。為了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明晰的學習模式,展示導學的索引問題,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本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并強化這種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于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激越飛騰,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因此我設計在課堂上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并且在適當的音樂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總的來說,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以讀啟悟,教學語言詩意化,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本課在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注重以下幾點的指導教學:
1、怎樣才能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誦好一首詩詞。
2、在合作學習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3、利用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4、敢于向教材、老師及學習伙伴發問質疑。
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教師-----深入了解關于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通過歷史課了解抗日戰爭時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事跡,了解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地理課了解黃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影視聽資料,感受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激情。
(一)情境導入
記得高楓在《大中國》中這樣唱道:“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家里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是的,黃河,我們的母親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黃子孫。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滾滾東去的黃河浪濤見證了古老中國的興衰榮辱,黃河澎湃的驚濤,恢弘的氣勢和那奔騰不息的精神,也激勵著一代代的中華兒女為之拼搏奮斗。在抗日戰爭那段血雨腥風、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邁的黃河贊歌傳遍了大江南北,激勵了眾多愛國志士保家衛國的萬丈豪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豪邁的黃河贊歌―――《黃河頌》。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充滿激情的開頭,激發學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
(二)簡介創作的時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愿。《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
(三)激發情感:
1、欣賞《黃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樂章的片段,并對音樂所要描繪的內容和表達的主要情感進行自由想象。
2、學生說腦中想象到的畫面并談談從音樂感受到了怎樣的感情。
3、帶著從音樂中體會到的感情來齊讀課文。
(首先借助音樂,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然后通過想象音樂中描繪的場景和體會音樂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交流轉換。《黃河大合唱》中八個樂章的感情一脈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學生自己從音樂中感受的思想感情來朗讀詩歌,效果顯然勝于教師對學生說要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
4、朗讀交流
1)、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2)、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并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3)、全班齊讀詩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課堂中應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交流中應鼓勵學生發表見解,提出看法。先給一點時間小組中交流,可避免剛開始就單獨朗讀的膽怯。)
(四)內容研討:
1、全詩分成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這一部分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副圖畫讓你感受到黃河怎樣的精神特征?你認為哪些詞最能體現這些特征?
(了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2、歌詞中哪些內容是來歌頌黃河的?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歌頌的?
3、在“頌”之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表現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4、最后一段就是尾聲,主要寫了什么?(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精神)
5、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針對教學目標 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將課文的結構、內容、主題進行梳理明確,同時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讀詩歌)
(五)配樂朗讀,評價探究:
1、 小組中練習。
2、 上臺配樂朗讀表演。
3、 師生共同評出最好的小組。
(通過深入理解課文,朗讀時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畫面音樂的輔助,將學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評選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給予適當的刺激和壓力。)
朗讀還要注意表達語氣,老師建議大家用“選讀”精彩段落的方式朗讀體會。在讀時,要注意用恰當的語速、語氣、語調來表達字里行間的感情。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通過老師、學生的互評探究進一步總結出朗讀的要點: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2,對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的把握3,對詩歌語言的品味 4,調節自己的感情。
(六)合作交流
小組交流以上的閱讀印象,并從以下幾種發言形式中選擇一種與小組同學交流:①這首詩歌中我最欣賞的是-------②讀了這首詩歌,讓我最感動的是-------③這首詩歌讓我明白了--------④讀了這首詩歌,我有這樣的疑問-----
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分層教學的需要:一般的學生都能說出自己最直接的心靈體驗和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語言鑒賞功底的學生則會選擇“讓我最欣賞的”形式發言,對于喜歡另辟蹊徑思維獨特的學生來說,“我有這樣的疑問”這個話題則更能激發他們發言的熱情。
(七)創新實踐
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學習的革命〉〉中說過:“頭腦不是一個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在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創新實踐活動”這一環節,鼓勵“百花齊放”式的個性閱讀。活動的方式是:從以下方式中選擇一種展示你這節課的閱讀收獲:A配樂朗讀(音樂由多媒體放送)由學生選擇自己最為欣賞的一部分朗讀,獲得一種審美娛悅; B寫意繪畫,畫出你心中的黃河;C寫作補白,這首詩歌讓我感受到 .學生通過寫作可以填補這個空白。D鏈接生活,講述課文實際意義,這樣文本的內涵才能得到實際的開發和利用。
教師對以上活動予以整體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總結學習經驗,表揚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學生以更大的學習熱情大膽地、愉快地進行自主閱讀。
(八)家庭作業
上網查找有關黃河頌的資料,和家人一起欣賞詠唱交響樂《黃河大合唱》。(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環節旨在利用現代網絡技術,讓學生克服以往以書本為中心進行學習的傾向,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交流。)
本課的設計是課前準備用“了解黃河歷史”拓展著學生的視野,激發著學生的情感,給課文教學鋪墊了一個厚實的背景。導入 新課后以“欣賞黃河頌歌”將學生引入課文情感的波濤,從中感受體味詩中澎湃激昂的頌揚贊美之情。中間研討“探究黃河精神” 激發愛國熱情。家庭作業 “詠唱黃河歌曲”是活動形式的變換,也是對課首的呼應,同時讓全課的教學余味猶存。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12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二、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范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三、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②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并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④“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志,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⑤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阿斯、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四、課外作業
①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并進行表演唱
教后記:隨著詩人行進在黃河岸邊,感受黃河的氣魄,回想著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的戰士抗擊敵人的氣概,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黃河頌》給了學生一個了解先烈精神的機會。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 篇13
課 時 計 劃
備課時間:( )周星期( )
教出時間:( )周星期( )
2005年 上 期 總第( )課時
計劃 課時
第 課時
課題: 黃河頌
教學內容:
,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能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
教學語言詩意化,環節緊湊,學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暢通無阻,以讀啟悟,品讀詩歌。
學習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3、體會詩歌蘊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愛國情懷。
重難點及策略:
調動學生情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設計:
了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
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復朗讀,并背誦詩歌。
以詩歌第二節的關鍵詞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教學資源與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導入 ,營造氛圍
⑴、師: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啊!長城是靜脈,黃河是動脈。黃河,偉大的母親河!
⑵、學生欣賞。黃河奔騰不息的畫面。
師(配畫音):這就是的黃河!這就是勇往直前的黃河!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黃河!
⑶、師:1938年,日本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領土,黃河危在旦夕,中華民族危在旦夕。當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華夏民族的優秀兒女啊!帶著黃河的英雄氣魄,投入了抗日戰爭的滾滾洪流之中。
板書:黃河頌。
二、欣賞,感受激情
1、師: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讓我們來欣賞一曲黃河的深情頌歌。(聽錄音磁帶。)
2、師:同學們,欣賞了,老師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們覺得老師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呢?
明確:激昂、雄健、悲壯!
3、教師配樂詩朗誦。
4、生齊讀,吟詠成誦
學生齊讀課文。
三、朗讀、品味
1、品味語言,感悟詩情
師:我們已被黃河所感染、所鼓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篇,去聆聽黃河的聲音,去感悟中華民族的靈魂吧!
⑴、由序曲、主體、尾聲三部分組成,序曲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主體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尾聲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板書:序曲、主體、尾聲
⑵、讓我們聚焦于黃河的主體部分吧!主體部分是由繪黃河、頌黃河兩部分組成,繪黃河,繪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繪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師:男同學來讀繪黃河部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氣勢。
⑶、那同學們,頌黃河部分又在頌揚黃河的什么精神呢?我們看,有一個句子反復出現了三次,那就是——“啊!黃河!”,是從哪三個方面來贊頌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呢?
板書:搖籃、屏障、臂膀。
⑷、詩人反復吟唱:“啊!黃河!”, 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出這三個小節的情感與氣魄呢?
分小組討論,試讀。
抽讀后明確:第一節,舒緩深沉;第二節,堅強有力;第三節,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個小組來讀這三個小節。
師:黃河是搖籃,養育了炎黃子孫;黃河是屏障,護衛了神圣國土;黃河是臂膀,激勵著中華民族!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象征著我們中華的民族魂!
板書:民族魂
2、角色朗讀、體味詩情
⑴、教師小結:,以它充滿斗爭性的激昂旋律與黃河般桀驁不馴的血性激勵中華兒女與日寇英勇搏擊,今天它仍然以其氣勢磅礴的史詩般的英雄氣概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⑵、師朗讀朗誦詞,女生、男生分讀繪黃河、頌黃河部分,全班齊讀尾聲。
四、拓展延申
師:可在我們今天呢?近世以來,黃河屢次泛濫,造成了若干破壞。這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惡果,是不肖的炎黃子孫的“杰作”。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嚴重,黃河怎能不頻繁泛濫?
請同學們下課后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來保護我們的黃河,我們的母親河!
作業 :
背誦這篇課文
板書:
黃河頌
序曲、
主體、 搖籃、 屏障、 臂膀 民族魂
尾聲
教學后記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說這事物怎樣,而在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于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表情與動作的感染;教師板畫的直觀;錄音配樂、CAI課件的使用……化“抽象”為“形象”。詩歌教學中的一切審美活動都是以學生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知開始的,并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讀
所謂“美讀”就是指“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葉圣陶語)。詩歌,主要通過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系時代特征,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范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二、借助音樂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于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總之,我們不僅要探尋提供有豐富審美價值的審美對象,更要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畫面、借助音樂、借助美讀、借助移情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啟迪,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所以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美感,讓學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夠接受。方能使整個詩歌教學過程 籠罩在師生所創造的特定的氣氛和情調中,使學生在和諧、熱情、活潑、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美、欣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