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張衡傳》教案(精選12篇)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張衡生平及其成就;
2.掌握文中相關文言知識;
3.學習張衡刻苦鉆研的精神,立志成才。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方法】
誦讀法、串講法、討論法
【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地震預測與地動儀引出張衡,從而導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
1.介紹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在地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地動儀”(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渾天儀”(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書,畫出了完備的星象圖,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學論斷。在文學方面,他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名著《東京賦》和《西京賦》,合稱《二京賦》,描寫了東漢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諷刺了官僚貴族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南都賦》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南陽郡的社會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間風俗。此外還著有《定情賦》《同聲歌》《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等30余篇。在地理學方面,他繪制有完備的地形圖,并研制出了“記里鼓車”“指南針”等。在數學方面,他著有《算罔論》,并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間。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圓周率雖稍有誤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這樣精確的計算,不能不使人們感到驚嘆。他的這一成果比歐洲早1300多年;在氣象學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風儀”,是一種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比西方的風信雞早1000多年;在機械學方面,他制造的“獨飛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還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動日歷等;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時期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張衡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留給整個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1956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
2.介紹范曄。
范曄(398~445),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曾任尚書吏部郎、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后來因為劉義康謀反案的牽連,被處死。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此書內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劉知幾稱贊《后漢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補注》),王應麟則說“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幾人?”《后漢書》為“前四史”之一。
3.解題。
傳,傳記,記敘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
傳記要突出傳的特點,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敘述其為人及對社會的影響。傳記基本特點:詳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傳記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事跡,有評介與探討人物思想狀況、所處時代背景、思想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4.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正音正字。
5.學生朗讀課文,疏通字詞。
6.學生默讀課文,借助注釋,初知文意。
7.教師點撥,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明確: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傳記,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諸多才能。
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
第2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
第3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三、合作探究
1.張衡憑什么名垂青史?
明確:文理兼通,基礎寬厚,質樸謙遜,不慕名利,潛心治學,態度嚴謹,德才兼備,這些優秀的品質是張衡取得巨大科學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
2.張衡在科學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張衡在科學上的貢獻體現在科學著作與科學發明兩個方面。
3.人物傳記的寫作有何特點?在本文有何體現?
明確: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是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傳記的種類有: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的事跡,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傳記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本文寫了張衡在文學、科學、政治上的突出貢獻,強調了他在科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其間穿插了對其為人品格的評價。全文重點突出,詳略分明。
4.寫作特點。
(1)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
本文是人物傳記,介紹人物以時間為經,以事跡為緯。張衡一生經歷了東漢章帝、和帝、安帝和順帝四個時期。時間雖較長,文章敘述的時間線索卻很清楚。從表達方式上說,以記敘為主。在第4段寫候風地動儀,又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2)詳略得當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紹了張衡文學、科學、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為重點詳寫。在介紹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時,又突出了候風地動儀的研究制造,介紹特別詳盡,對其他創造的介紹則較簡略。這樣詳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語言凝練平實而又不乏情致。
四、梳理•積累
1.一詞多義。
(1)觀
觀太學(觀摩學習)
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啟窗而觀(看)
(2)征
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無征(證明)
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歲征民間(征收)
(3)因
因入京師(因而)
因以諷諫(就)
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4)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陰陽(就)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
(5)辟
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開,打開)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辟邪說(排除,駁斥)
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6)制
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2.古今異義。
尋其方面(古:方向;今:相處或并列的幾點之一)
衡下車(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走下來)
3.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4.通假字。
員徑八尺(“員”通“圓”)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時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2)被動句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4)介詞結構后置句
果地震隴西
(5)省略句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再轉為太史令
(6)狀語后置句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6.文化常識。
(1)文史專名
①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②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學問和技能)
五經十《樂》。(說經的經文和傳文)
③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④經、傳:“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⑤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⑥史漢:《史記》《漢書》。
⑦《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⑧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國策》)
⑨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⑩《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張衡。兩都、二京:兩個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國王:指河間王。國,諸侯國。
尚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行:去應薦。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就:就職,任職。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應:應職,接受官職。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上書乞骸骨”)
(3)其他
①年號紀年
永元中 陽嘉元年 永和初 元豐七年 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
京師(京城)
③學校
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于太學”)
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
庠、序(學校)(“俾入邑癢”)
國子監(明清最高學府,入監讀書稱監生)(“老監生”)
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④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系)
張衡字平子 屈原名平
韓愈字退之 蘇軾字子瞻
蘇轍字子由 諸葛亮字孔明
劉備字玄德 關羽字云長
張飛字翼德 趙云字子龍
辛棄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堅
五、作業
1.熟讀課文,熟記相關常識;
2.筆譯全文。
附:板書設計
張衡傳
范曄
品格文才
科學成就 全才
政治才干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2
授課時數: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 了解傳記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1. 記人敘事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 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難點: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程序與教學內容:
一、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張衡發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亂之中,現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
二、解題
“傳”:傳記 . 記述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比較“傳”的不同含義:
《張衡傳》 《左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詩集傳》
(傳記) (傳記)
張衡,作為一個偉大的學者,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學與自然學諸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他在書法、繪畫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實驗科學的研究和發明創造,其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儀要早 1700 多年。他的這一偉大成就,至今為世界所公認。課文節選自《后漢書 張衡傳》。
《后漢書》作者范曄,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人,歷史學家。博涉經史,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后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刪眾家漢書,成一家之作。累遷太子左衛將軍,意志不滿,與魯國孔熙選謀逆,伏誅。 初中課文《樂羊子妻》變節選自《后漢書》。
三、導讀全篇,掌握內容、結構、寫法
1. 逐段閱讀
課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介紹傳主的生平事跡。全文包括五個自然段,各段內容各有側重。
(1) 寫張衡的文學才能、廉虛高潔的品格,以及他既關心國家而不慕榮利的性格。
①姓氏,醫藉貫。按傳記慣例,開篇即用判斷句式介紹人物的姓氏、藉貫。
②博通經典,才學非凡。用“遂”連續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輔、觀太學 通五經、貫六藝
因── ── ── ── ──→果
③謙虛、踏實 治學精神。這是他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雖然 然而 (轉折復句)
④不慕榮利的高貴品格。先概述,然后列舉具體事實,表現其志在集中精神力從事科學研究。
從容淡靜、不交俗人 舉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敘述) (列舉事例)
⑤關心國事,文學才華杰出。
作《二京賦》:因以諷諫(關心國事)
精思博會(文才出眾)
⑥小結:才能奇特,品質高尚。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累如不應
(側寫其才之奇) (正寫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實例,敘事簡明而不空泛。
(2) 寫張衡擅長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術學,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應如入仕途,為的是有方便條件從事科學研究。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遂乃研核陰陽…”
文中兩個“善”和“尤致思”表現其特長。
(3) 寫張衡不慕官場名利。簡要敘述官職變遷情況。
“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徒。”
(4) 著重介紹張衡制作的候風地動儀。
①制作時間和儀器名稱。
②儀器的材料、大小、形狀、雕飾。從外形介紹入手,給人總體印象。
③儀器的機關構造。說明內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龍的作用。
④覺知地震的道理,從內外結合上說明動儀的作用。
⑤儀器的效果:靈驗如神,用實驗證明地動儀的靈驗和準確。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們對這新儀器的認識過程。
⑥儀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說明文,從制作時間、名稱、外形、內部構造、功能、效果和應用等方面,對候風地動儀作了介紹,說明詳而不雜,有條不紊,形象具體,以致可以根據這個說明來復制候風地動儀。
(5) 寫張衡在政治上的作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間地區的險惡環境,用以反襯其才干。
②政績卓著。寫其勇毅、干練、處理縝密、果斷、治理河間卓有成效,聲名顯赫,征拜尚書。
③逝世時間。
語言極其簡練。“治威嚴,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肅然”,形象地表現其治理河間取得的成效。
2. 分析結構。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類項法把相關聯緊縮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個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講的都是張衡取得的科學成就,自然應合為一大段。這樣,就理清了的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1) 寫張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寫張衡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寫張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第二部分是的重點,又可分為兩層:一是仕途情況,以及制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圖論》的情況;一是專門介紹候風地支儀。顯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點。
作者這樣處理的詳略安排。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張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創造發明最為突出,理應成為本文記敘的重點。
四、小結
1. 了解全文的內容和結構,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 了解的詳略安排。
五、作業
1. 書題二、三、四
張衡傳
課型: 新授
授課時數:第二、三課時
教學目標:1. 了解傳記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1. 記人敘事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 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難點: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程序與教學內容:
一、 查講評作業
從書題三、四、五可見,課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識,既有文言詞句方面的知識,也有文史、文化方面的常識。只有牢固地掌握這些知識,才能掃清閱讀的語言障礙和文化障礙,從而理解的內涵。對課文中涉及地這些文化、語言方面的知識,必須經常地加以歸納總結整理,并遷移動用,以達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二、 文化常識
1. 文史專名
(1) 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2) 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 ( 學問和技能 )
②五經十《樂》。(說經的經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舒心:“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 . 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1)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3)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4)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7)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8)國王:指河間王。國,諸候國。
(9)尚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10)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11) 行:去應薦。
(12)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職,任職。
(14)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15) 應:應職,接受官職。
(16)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17)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18)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19) 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20)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21)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22)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24)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上書乞骸骨”)
3 . 其他
(1)年號紀年。
①永元中 ②陽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豐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陽西鄂人也 ②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
③河間相 ④京師(京城)
(3)學校。
①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于太學”)
②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
③庠、序(學校)(“俾人邑癢”)
④國子監(明清最高學府,入監讀書稱監生)(“老監生”)
⑤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4)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系)
①張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韓愈字退之 ④蘇軾字子瞻
⑤蘇轍字子由 ⑥諸葛亮字孔明
⑦劉備字玄德 ⑧關羽字云長
⑨張飛字翼德 ⑩趙云字子龍
辛棄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堅
4 . 課堂綜合拓展練習。
解釋加點詞語:
(1)李將軍廣者,隴西成記人也。
(2)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
(3)徙為上谷太守。
(4)后廣轉為邊郡太守。
(5)遂造太學受業。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舉為孝廉。
(7)除蘭臺令史。
(8)后遷玄武司馬。
(9)永元初,太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
(10) 肅宗特詔公車征,病不行。
(11) 時人為人語日:“《五經》無雙許叔重。”
(12) 以耕織為業,詠《詩》、《書》,彈琴以自娛。
三、語言知識
1 . 副詞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詞。
①皆:皆隱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營立觀。
②咸: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江表英豪咸歸附之。③盡:妙盡璇機之正。/盡收其他。/盡失其度。
④畢:群賢畢至。
⑤俱:船、糧、戰俱辦。/待吾客與俱。
⑥悉:悉使羸兵負草填之。/悉府庫以賑之。
⑦舉:舉家慶賀。/殺人如不能舉。
⑧勝:刑人如恐不勝。/不勝枚舉。
⑨備: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長久、經常的副詞。
①常: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③素:榮祿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戶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詞。
①不:衡不慕當世。 ②未: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③無: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⑥毋:趙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將軍勿慮。 ⑧莫: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2 . 多義詞
⑴觀
①觀太學(觀摩學習) ②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看)
⑵征
①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無征(證明)
③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歲征民間(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師(因而) ②因以諷諫(就)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與私相對,屬于國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殘賊公行(公然、公開地)
④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腳著謝公屐(對人的尊稱)
⑥便可白公姥(稱丈夫的父親)
⑹辟
①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開,打開) ④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⑤辟邪說(排除,駁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⑺制
①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3 . 句式
⑴被動句(①—③無被動詞,④—⑧有被動詞)。
①舉(被)孝廉不行 ②連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⑤不凝滯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⑦而自令見放為 ⑧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⑵倒裝句(否定句賓語前置)
①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③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附錄】
板書設計
無驕尚之情
舉──不行
一、品格文才 不慕名利 辟──不就
召──不應
敢于諷諫
善屬文
通五經、貫六藝 全面發展
張衡傳 才高于世,奇其才 世所罕見
善機巧──作渾天儀
善術算──著《靈憲》、《算罔論》 略
二、科學成就 時間、名稱
造候風地動儀 構造、功能 詳
效驗、使用
三、政治才干 為何河間相
稱為政理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3
課型: 新授
授課時數: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 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1. 記人敘事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 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難點: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程序與教學內容:
一、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張衡發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亂之中,現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
二、解題
“傳”:傳記 . 記述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比較“傳”的不同含義:
《張衡傳》 《左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詩集傳》
(傳記) (傳記)
張衡,作為一個偉大的學者,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學與自然學諸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他在書法、繪畫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實驗科學的研究和發明創造,其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儀要早 1700 多年。他的這一偉大成就,至今為世界所公認。課文節選自《后漢書 張衡傳》。
《后漢書》作者范曄,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人,歷史學家。博涉經史,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后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刪眾家漢書,成一家之作。累遷太子左衛將軍,意志不滿,與魯國孔熙選謀逆,伏誅。 初中課文《樂羊子妻》變節選自《后漢書》。
三、導讀全篇,掌握內容、結構、寫法
1. 逐段閱讀
課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介紹傳主的生平事跡。全文包括五個自然段,各段內容各有側重。
(1) 寫張衡的文學才能、廉虛高潔的品格,以及他既關心國家而不慕榮利的性格。
①姓氏,醫藉貫。按傳記慣例,開篇即用判斷句式介紹人物的姓氏、藉貫。
②博通經典,才學非凡。用“遂”連續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輔、觀太學 通五經、貫六藝
因── ── ── ── ──→果
③謙虛、踏實 治學精神。這是他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雖然 然而 (轉折復句)
④不慕榮利的高貴品格。先概述,然后列舉具體事實,表現其志在集中精神力從事科學研究。
從容淡靜、不交俗人 舉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敘述) (列舉事例)
⑤關心國事,文學才華杰出。
作《二京賦》:因以諷諫(關心國事)
精思博會(文才出眾)
⑥小結:才能奇特,品質高尚。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累如不應
(側寫其才之奇) (正寫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實例,敘事簡明而不空泛。
(2) 寫張衡擅長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術學,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應如入仕途,為的是有方便條件從事科學研究。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遂乃研核陰陽…”
文中兩個“善”和“尤致思”表現其特長。
(3) 寫張衡不慕官場名利。簡要敘述官職變遷情況。
“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徒。”
(4) 著重介紹張衡制作的候風地動儀。
①制作時間和儀器名稱。
②儀器的材料、大小、形狀、雕飾。從外形介紹入手,給人總體印象。
③儀器的機關構造。說明內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龍的作用。
④覺知地震的道理,從內外結合上說明動儀的作用。
⑤儀器的效果:靈驗如神,用實驗證明地動儀的靈驗和準確。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們對這新儀器的認識過程。
⑥儀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說明文,從制作時間、名稱、外形、內部構造、功能、效果和應用等方面,對候風地動儀作了介紹,說明詳而不雜,有條不紊,形象具體,以致可以根據這個說明來復制候風地動儀。
(5) 寫張衡在政治上的作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間地區的險惡環境,用以反襯其才干。
②政績卓著。寫其勇毅、干練、處理縝密、果斷、治理河間卓有成效,聲名顯赫,征拜尚書。
③逝世時間。
語言極其簡練。“治威嚴,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肅然”,形象地表現其治理河間取得的成效。
2. 分析結構。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類項法把相關聯緊縮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個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講的都是張衡取得的科學成就,自然應合為一大段。這樣,就理清了文章的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1) 寫張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寫張衡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寫張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又可分為兩層:一是仕途情況,以及制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圖論》的情況;一是專門介紹候風地支儀。顯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點。
作者這樣處理文章的詳略安排。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張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創造發明最為突出,理應成為本文記敘的重點。
四、小結
1. 了解全文的內容和結構,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 了解文章的詳略安排。
五、作業
1. 書題二、三、四
張衡傳
課型: 新授
授課時數:第二、三課時
教學目標:1. 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1. 記人敘事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 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難點: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程序與教學內容:
一、 查講評作業
從書題三、四、五可見,課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識,既有文言詞句方面的知識,也有文史、文化方面的常識。只有牢固地掌握這些知識,才能掃清閱讀的語言障礙和文化障礙,從而理解文章的內涵。對課文中涉及地這些文化、語言方面的知識,必須經常地加以歸納總結整理,并遷移動用,以達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二、 文化常識
1. 文史專名
(1) 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2) 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 ( 學問和技能 )
②五經十《樂》。(說經的經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舒心:“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 . 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1)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3)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4)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7)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8)國王:指河間王。國,諸候國。
(9)尚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10)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11) 行:去應薦。
(12)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職,任職。
(14)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15) 應:應職,接受官職。
(16)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17)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18)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19) 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20)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21)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22)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24)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上書乞骸骨”)
3 . 其他
(1)年號紀年。
①永元中 ②陽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豐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陽西鄂人也 ②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
③河間相 ④京師(京城)
(3)學校。
①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于太學”)
②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
③庠、序(學校)(“俾人邑癢”)
④國子監(明清最高學府,入監讀書稱監生)(“老監生”)
⑤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4)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系)
①張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韓愈字退之 ④蘇軾字子瞻
⑤蘇轍字子由 ⑥諸葛亮字孔明
⑦劉備字玄德 ⑧關羽字云長
⑨張飛字翼德 ⑩趙云字子龍
辛棄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堅
4 . 課堂綜合拓展練習。
解釋加點詞語:
(1)李將軍廣者,隴西成記人也。
(2)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
(3)徙為上谷太守。
(4)后廣轉為邊郡太守。
(5)遂造太學受業。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舉為孝廉。
(7)除蘭臺令史。
(8)后遷玄武司馬。
(9)永元初,太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
(10) 肅宗特詔公車征,病不行。
(11) 時人為人語日:“《五經》無雙許叔重。”
(12) 以耕織為業,詠《詩》、《書》,彈琴以自娛。
三、語言知識
1 . 副詞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詞。
①皆:皆隱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營立觀。
②咸: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江表英豪咸歸附之。③盡:妙盡璇機之正。/盡收其他。/盡失其度。
④畢:群賢畢至。
⑤俱:船、糧、戰俱辦。/待吾客與俱。
⑥悉:悉使羸兵負草填之。/悉府庫以賑之。
⑦舉:舉家慶賀。/殺人如不能舉。
⑧勝:刑人如恐不勝。/不勝枚舉。
⑨備: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長久、經常的副詞。
①常: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③素:榮祿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戶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詞。
①不:衡不慕當世。 ②未: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③無: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⑥毋:趙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將軍勿慮。 ⑧莫: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2 . 多義詞
⑴觀
①觀太學(觀摩學習) ②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看)
⑵征
①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無征(證明)
③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歲征民間(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師(因而) ②因以諷諫(就)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與私相對,屬于國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殘賊公行(公然、公開地)
④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腳著謝公屐(對人的尊稱)
⑥便可白公姥(稱丈夫的父親)
⑹辟
①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開,打開) ④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⑤辟邪說(排除,駁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⑺制
①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3 . 句式
⑴被動句(①—③無被動詞,④—⑧有被動詞)。
①舉(被)孝廉不行 ②連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⑤不凝滯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⑦而自令見放為 ⑧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⑵倒裝句(否定句賓語前置)
①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③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附錄】
板書設計
無驕尚之情
舉──不行
一、品格文才 不慕名利 辟──不就
召──不應
敢于諷諫
善屬文
通五經、貫六藝 全面發展
張衡傳 才高于世,奇其才 世所罕見
善機巧──作渾天儀
善術算──著《靈憲》、《算罔論》 略
二、科學成就 時間、名稱
造候風地動儀 構造、功能 詳
效驗、使用
三、政治才干 為何河間相
稱為政理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張衡一生在科學、文學、政治等方面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文化常識。
(3)掌握敘述、說明的方法及詳略得當的處理方法。
2、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準確朗讀,從而培養語言感知能力。
(2)結合語境分析語句,從而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語境意識。
(3)對人物進行概括評價,從中體會傳記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
(2)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語句積累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分析評價張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學策略】
1、設計藝術:以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全面發展”的人為切入點
2、重難點突破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計劃】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以誦讀法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整體感知本文的內容和結構,初步了解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第二課時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礎上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認識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張衡發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亂之中,現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
二、解題
1、“傳”:傳記 . 記述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2、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3、 文史專名
(1) 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2) 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 ( 學問和技能 )
②《詩》《書》《禮》《義》《樂》《春秋》(說經的經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舒心:“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三、誦讀課文
1、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句讀、圈畫誦讀疑難點。
2、范讀
正音:善屬文(zhǔ) 連辟公府(bì) 鄧騭(zhì) 璇璣(xuán) 算罔論(wǎng)
傍行(páng) 河間相(jiān) 乞骸骨(hái)
四、問題設置
1、郭沫若曾評價張衡:“如此全面發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為什么說他是“全面發展的”?
討論明確:(1)品格(2)文學(3)科學(4)政治
2、理清提綱:
明確:
第一部分(1節):介紹張衡品格和文學才能。
第二部分(2-4節):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
第三部分(5、6節):介紹張衡的政治才干。
3、學生結合注釋梳理文句(第一段)
4、質疑、點撥
實詞: 屬、貫、辟、奇、就
虛詞 : 乃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5、分析評價
結合語句,分析張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確:雖才高于世,而無矯尚之情。
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討
認識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成就,這對你有哪些啟示?
(1)、廣泛學習
(2)、不要驕傲自滿
(3)、從容淡靜
(答案多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熟讀了這篇傳記,對文章內容做了整體感知,初步認識到張衡的“全面發展”,重點研讀了第一段,充分認識張衡的品格和才能,并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示。
七、作業
以“人性與才華”為題寫一段議論性文字
八、板書設計
張衡傳
一、品格、文學(1節)
二、科學成就(2-4節)
三、政治才干(5、6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積累重點文言詞句,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理清了課文結構,了解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才能,這節課我們繼續了解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問題設置
1、張衡在科學上有哪些成就?
討論明確:
(1)作渾天儀。
(2)著《靈憲》《算罔論》。
(3)鑄造地動儀。
2、默讀課文3-5段,思考作者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時,寫作方法有何不同?
(1)質疑、點撥:
實詞: 雅、征、再、遷、員、尊、發、制、方面、怪、征
虛詞 : 以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句式 :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②.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④.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2)明確:第二段寫張衡善機巧,拜郎中,遷太史令,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以記敘為主。
第四段從時間、名稱、質地、大小、形狀、功用、驗證等方面介紹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這樣詳略得當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 默讀課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過哪兩件事表現張衡的政治才干的?
(1)質疑、點撥
實詞: 損、疾、目、出、不軌、下車、乞骸骨
虛詞: 為 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句式: 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2)明確:
一是《思玄賦》的由來——“政事漸損,上疏陳事,諷議左右,閹豎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表現了張衡憂國憂民、小心謹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作斗爭一事。“治威嚴,整法度”表現其治理嚴厲,“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表現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其卓然政績。
4、選擇恰當的詞語對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給予評價。
明確:(板書)
(可貴的)品格 (輝煌的)科學成就 (卓越的)文學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討
本文寫了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的內容,它們之間有何聯系?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舉孝廉”“連辟公府”,“作《二京賦》”方能“鄧騭奇其才,累召”,“善機巧”“善術學” 方能“拜郎中,遷為太史令” 方能“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其特長與其官職二者互為因果。
另外,其科學發明、理論著作也與其“無驕尚之情”“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這種性情利于潛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著《靈憲》、《算罔論》”方能將從政的感觸“宣寄”而作《思玄賦》。
2、從全面發展的,提高綜合素質的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
四、課堂小結
本文用錘煉的語言,從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介紹了張衡,重點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與貢獻,層次清晰,從中讓我們充分認識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我們學大專家為大家準備的這份張衡傳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復習一下,相信大家對張衡傳這篇文言文會理解的更加透徹。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5
《張衡傳》是第四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第四單元的三篇課文都是人物傳記,而《張衡傳》這篇文章短小精煉,更能突顯傳記文章的寫作特點,所以這節課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二、情感目標:
從張衡成功的原因上認識其人,并體會“人生在勤,不索何獲?”的內涵。
教學重點:課文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文言字詞和特殊句式
傳記的一般寫法
教學方法:講讀法和重點突破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由張衡和地動儀的錄像片段導入新課,再展示一張渾天儀圖片。
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渾天儀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張衡不但在地震方面、天文學方面有如此杰出的貢獻,在文學方面,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地理學、數學等方面廣有建樹。郭沫若曾為他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今天我們就學習后漢書中的《張衡傳》,全面了解張衡其人。
2.作者范曄:
提起后漢書,不得不了解它的作者范曄。
范曄,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人。歷史學家,博涉經史,善屬文,能隸
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元嘉彭城太妃卒,曄夜中酣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成一家之作。這就是二十四史之一后漢書的成書背景。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二十四史前四史年代和作者。
西漢司馬遷《史記》
東漢班固《漢書》
南朝劉宋范曄《后漢書》
西晉陳壽《三國志》
3.分析課文
1)第一自然段:
①用幻燈片顯示出第一自然段中的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善、屬、游、因、觀、通、貫
舉、辟、奇、召、乃
古今異義詞:從容
翻譯句子: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②問題一:第一段主要寫了張衡哪方面的成就或特點呢?(讓同學總結)
生:這一段寫了張衡的文學方面的成,和他的性格。
問題二:用文章中的話怎么說?
生:善屬文、做二京賦,性格特點是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
明確:這一段寫了張衡文學成就和他的一些性格特點。
2)第二自然段
①用幻燈片顯示第二自然段中的重點文言字詞
機巧、致思、雅、特征、拜、公車、遷、陰陽、正
由學生翻譯以下句子: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并指出其中的特殊句式。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②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張衡哪方面的成就呢?找一位同學概述一下:
學生:作渾天儀,寫《靈憲》、《算罔論》。
明確:第二段主要寫了張衡
善機巧,作渾天儀
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
3)第三自然段
出示幻燈片,顯示第三自然段的重點文言知識
轉、輒、徙
找位同學翻譯這一段話。
第三自然段是一個過渡段,下面看第四自然段。
4) 第四自然段
這一段詳細介紹了地動儀。
出示幻燈片,幻燈片上左邊是地動儀的外形圖片,右邊是書中“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幾句話。
問題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兔鳥獸之形。”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地動儀是精銅鑄成,直徑有八尺,外形像酒樽。
明確:這幾句話從材料、大小、外形,裝飾幾方面介紹了地動儀
出示幻燈片,左邊是內部構造示意圖,包括橫部圖和豎截面以及右邊是文中幾句話: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邊講解這幾句話,邊用幻燈片放映地動儀的內部結構圖,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效果。
5) 第五、六自然段
①出示幻燈片,幻燈片的內容是第五六自然段中的重點文言字詞:帷幄、目、下車、視事、乞骸骨。
因為第四五段中涉及到當時的背景,所以由師生共同翻譯這兩段。
②這兩段主要寫了張衡哪方面的成就呢?找同學回答。
生:有第六自然段中的“治威嚴,整法度,上下肅然,稱為理政”可以看出主要寫張衡的政治才能。
明確:這兩段主要講了張衡在政治方面的才能。
4、人物傳記的特點
我們已經學完了這篇文章中重點的文言字詞,每段的內容我們也分析完了那下面我們回過頭來從頭看一看張衡的主要貢獻。
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作《二京賦》文學成就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
善機巧,作渾天儀,作地動儀科學成就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
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
治威嚴,整法度,上下肅然,稱為政理政治才能
問題一:作者在寫張衡成就時,有沒有側重點?
生:有,重點介紹了張衡的科學成就,在科學成就中又重點介紹了候風地動儀。
明確: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有所側重,重點介紹了張衡科學方面的成就,特別是候風地動儀。
問題二:范曄在寫張衡的這些成就時,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從文中能不能找到依據?
生:按時間順序,文中有永元中順帝初陽嘉元年永和初永和四年
師:下面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傳記的一般寫法:
先寫人名、籍貫、品性綜述,然后按時間順序,選擇典型事例表現人物。
5、情感價值態度
張衡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成就?僅僅是他智力超常嗎?
張衡曾說過: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所以張衡之所以取得驚人的成績,他靠的是勤奮與堅持不懈的毅力,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發揮勤學苦練的精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的人。
6、課后作業:
翻譯課后練習題句子。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張衡傳》主要扣住兩點,一是詳略得當,二是語言簡煉、形象、具體;
2、通過課文學習,了解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3、在學生對課文獲得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開展思維活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價值觀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本文詳略的剪裁;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
區別虛詞乃、于的用法。
教學方法:
討論法、朗讀法、講讀課相結合。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用圖片導入:先用多媒體顯示下面的圖片,然后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幅圖片,說說圖片中的儀器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發明這個儀器的是哪朝科學家叫什么?(待同學們回答后,教師繼續)
地動儀 張衡
對,這個儀器叫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張衡發明的。(張衡,就是從小喜歡數星星的那個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他生平事跡的文章——《張衡傳》,讓我們一起走進張衡的心靈世界。
二、作者范曄及《后漢書》:
該文選自《后漢書》。作者范曄(398~445),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曾任尚書吏部郎、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后來因為劉義康謀反案的牽連,被處死。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
《后漢書》是紀傳體東漢史,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南北朝時南朝宋范曄撰。范曄原定編著百篇,僅完成帝紀十篇、列傳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謀擁護文帝弟劉義康做皇帝而死于獄中。后人將梁代所注的晉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補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漢書》。范曄的《后漢書》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均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此書內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劉知幾稱贊《后漢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補注》),王應麟則說“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幾人?”《后漢書》為“前四史”之一。
三、解題。
傳,傳記,記敘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
傳記要突出傳的特點,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敘述其為人及對社會的影響。傳記基本特點:詳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傳記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事跡,有評介與探討人物思想狀況、所處時代背景、思想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四、梳理積累
1.一詞多義。
(1)觀
觀太學(觀摩學習)
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啟窗而觀(看)
(2)征
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無征(證明)
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歲征民間(征收)
(3)因
因入京師(因而)
因以諷諫(就)
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4)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陰陽(就)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
(5)辟
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開,打開)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辟邪說(排除,駁斥)
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6)制
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2.古今異義。
尋其方面(古:方向;今:相處或并列的幾點之一)
衡下車(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走下來)
3.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4.通假字。
員徑八尺(“員”通“圓”)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時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2)被動句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4)介詞結構后置句
果地震隴西
(5)省略句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再轉為太史令
(6)狀語后置句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6.文化常識。
(1)文史專名
①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②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學問和技能)
五經十《樂》。(說經的經文和傳文)
③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④經、傳:“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⑤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⑥史漢:《史記》《漢書》。
⑦《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⑧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國策》)
⑨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⑩《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張衡。兩都、二京:兩個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國王:指河間王。國,諸侯國。
尚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行:去應薦。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就:就職,任職。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應:應職,接受官職。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上書乞骸骨”)
(3)其他
①年號紀年
永元中 陽嘉元年 永和初 元豐七年 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
京師(京城)
③學校
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于太學”)
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
庠、序(學校)(“俾入邑癢”)
國子監(明清最高學府,入監讀書稱監生)(“老監生”)
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④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系)
張衡字平子 屈原名平
韓愈字退之 蘇軾字子瞻
蘇轍字子由 諸葛亮字孔明
劉備字玄德 關羽字云長
張飛字翼德 趙云字子龍
辛棄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堅
五、作業:
鞏固上述文言知識,并認真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一、 課文特點探究:
1、本課文詳細介紹了張衡一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的基本思路清晰。
文章可分為三部分:(可先讓學生思考品味,然后教師明確)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開頭兩句按歷史人物傳記的格式,記述張衡的姓名、籍貫與家世。接著介紹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少善屬文”說明他具有先天的稟賦,而“游于三輔,因人京師,觀太學”說明他注重社會實踐。也正是因為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實的基礎,并不斷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經,貫六藝”。在敘述了其“才”后緊接著敘述其德。“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謙虛穩重、超塵拔俗的品格,而面對統治者的招羅,作者連用“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他的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而《二京賦》進一步證實其文學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重點介紹候風地動儀的結構和功用。第2、3段從整體上概括了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包括科學發明和理論著作兩部分。在介紹其特長時與其職官聯系起來,側面反映了二者互為因果的關系。第四段著重介紹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風地動儀。介紹地動儀雖不足二百字,但詳盡記述制造時間、質地、大小、形狀、內外結構、裝飾、功用等,文字精簡平實。如介紹構造特點時用“中”“傍”“外”“下”四個方位詞為序,便從里到外,從上到下簡要而清楚地寫出其構造特點。以“似酒尊”描寫其形狀非常形象具體,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贊嘆著力描寫了儀器的.準確無誤。最后附述了生動有趣的事件驗證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實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7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僅選取兩件事作為切入點,一是《思玄賦》的由來,表現了張衡心思細密、小心謹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斗爭一事。“陰知奸黨姓名,一時收禽”表現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其卓然政績。這樣,筆墨寥寥卻寫出了一位真實可感、形神豐滿的廉吏。
張衡“才”高于世,表現在:一、“善屬文”,作《二京賦》;二、“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四、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張衡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偉大學者。他最杰出的貢獻是研制成功史無前例的候風地動儀。課文重點記敘的是張衡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偉大貢獻,因而對候風地動儀作了詳細的介紹。
課文語言質樸簡練。如“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短短二十三字,就寫出了張衡的學歷、水平和特長。“……不行,……不就,……不應。”充分表現了張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節奏感很強的語言,表現了張衡的態度果斷,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傳》相比,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都是按時間順序,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選材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最大的區別是在表達方式上,《屈原列傳》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懷,采用了敘議結合的方法,而《張衡傳》為了表現張衡的杰出貢獻,用說明性文字對張衡的發明候風地動儀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2、寫作特點:讓學生根據上述分析,自己歸納本文寫作特點。
(1)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
本文是人物傳記,介紹人物以時間為經,以事跡為緯。張衡一生經歷了東漢章帝、和帝、安帝和順帝四個時期。時間雖較長,文章敘述的時間線索卻很清楚。從表達方式上說,以記敘為主。在第4段寫候風地動儀,又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2)詳略得當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紹了張衡文學、科學、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為重點詳寫。在介紹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時,又突出了候風地動儀的研究制造,介紹特別詳盡,對其他創造的介紹則較簡略。這樣詳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語言凝練平實而又不乏情致。具體表現為:
第一,記敘語言非常質樸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應”、“不慕”等句用語非常質樸通俗,毫無雕飾,卻鮮明地表現出了張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說明語言十分準確簡潔。例如,第4段中僅用140多字就將候風地動儀的有關情況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可見用語簡潔;用酒樽描摹儀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見其用語之準確。
二、學生合作探究
1.張衡憑什么名垂青史?
明確:文理兼通,基礎寬厚,質樸謙遜,不慕名利,潛心治學,態度嚴謹,德才兼備,這些優秀的品質是張衡取得巨大科學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
2.作為傳記,它的一般寫法是怎樣的?本文又是怎樣寫的?
提示:按照傳記的體例,開頭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柳敬亭傳》都是。本文也是開頭介紹姓名、籍貫,結尾寫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傳記體例的寫法來寫的。
3.傳記是記述一個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著事無巨細都要寫進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材料的?
提示:傳記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巨細都寫進文章去,而只能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本文先介紹了張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學才能;重點寫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輝煌的科學成就,而在科學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創的候風地動儀,最后介紹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這樣處理材料,就使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4.張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現在什么地方?
提示: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在:(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黨。其“才”高于世,表現在:一是“善屬文”,寫作著名的《二京賦》;二是“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是“善術學”,著有《靈憲》《算罔論》;四是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5.本文和《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相比,有哪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提示:《張衡傳》以表現張衡的杰出貢獻,簡要概括其一生為主要目的,所以用說明性文字對張衡的文學創作和科技發明進行介紹,其中著重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而對其品德為人的描寫都散見于字里行間,貫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筆調沉靜,文字質樸。
三、課堂鏈接:現代傳記文的閱讀
精儀揭天地 科圣著千秋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天資睿哲,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舍晝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偉藝,磊落煥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在地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地動儀”(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渾天儀”(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書,畫出了完備的星象圖,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學論斷。在文學方面,他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名著《東京賦》和《西京賦》,合稱《二京賦》,描寫了東漢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諷刺了官僚貴族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南都賦》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南陽郡的社會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間風俗。此外還著有《定情賦》、《同聲歌》、《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等30余篇。在地理學方面,他繪制有完備的地形圖,并研制出了“記里鼓車”、“指南針”等。在數學方面,他著有《算罔論》,并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間。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圓周率雖稍有誤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這樣精確的計算,不能不使人們感到驚嘆。他的這一成果比歐洲早1300多年;在氣象學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風儀”,是一種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比西方的風信雞早1000多年;在機械學方面,他制造的“獨飛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還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動日歷等;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時期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張衡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留給整個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
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1956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
1、該文概括了張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地震學方面
藝術方面
文學方面
地理學方面
數學方面
氣象學方面
機械學方面
天文學方面
2、“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和 “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怎樣理解?和上文是什么關系?
科學和文學是對上述多種方面的再概括,“如此全面”又是總概括。這兩句是對全文的總結,和上文屬于分——總關系。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張衡一生在科學、文學、政治等方面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文化常識。
(3)掌握敘述、說明的方法及詳略得當的處理方法。
2、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準確朗讀,從而培養語言感知能力。
(2)結合語境分析語句,從而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語境意識。
(3)對人物進行概括評價,從中體會傳記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
(2)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語句積累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分析評價張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學策略】
1、設計藝術:以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全面發展”的人為切入點
2、重難點突破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計劃】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以誦讀法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整體感知本文的內容和結構,初步了解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第二課時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礎上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認識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張衡發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亂之中,現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
二、解題
1、“傳”:傳記 . 記述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2、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3、 文史專名
(1) 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2) 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 ( 學問和技能 )
②《詩》《書》《禮》《義》《樂》《春秋》(說經的經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舒心:“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三、誦讀課文
1、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句讀、圈畫誦讀疑難點。
2、范讀
正音:善屬文(zhǔ) 連辟公府(bì) 鄧騭(zhì) 璇璣(xuán) 算罔論(wǎng)
傍行(páng) 河間相(jiān) 乞骸骨(hái)
四、問題設置
1、郭沫若曾評價張衡:“如此全面發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為什么說他是“全面發展的”?
討論明確:(1)品格(2)文學(3)科學(4)政治
2、理清提綱:
明確:
第一部分(1節):介紹張衡品格和文學才能。
第二部分(2-4節):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
第三部分(5、6節):介紹張衡的政治才干。
3、學生結合注釋梳理文句(第一段)
4、質疑、點撥
實詞: 屬、貫、辟、奇、就
虛詞 : 乃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5、分析評價
結合語句,分析張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確:雖才高于世,而無矯尚之情。
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討
認識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成就,這對你有哪些啟示?
(1)、廣泛學習
(2)、不要驕傲自滿
(3)、從容淡靜
(答案多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熟讀了這篇傳記,對文章內容做了整體感知,初步認識到張衡的“全面發展”,重點研讀了第一段,充分認識張衡的品格和才能,并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示。
七、作業
以“人性與才華”為題寫一段議論性文字
八、板書設計
張衡傳
一、品格、文學(1節)
二、科學成就(2-4節)
三、政治才干(5、6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積累重點文言詞句,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理清了課文結構,了解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才能,這節課我們繼續了解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問題設置
1、張衡在科學上有哪些成就?
討論明確:
(1)作渾天儀。
(2)著《靈憲》《算罔論》。
(3)鑄造地動儀。
2、默讀課文3-5段,思考作者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時,寫作方法有何不同?
(1)質疑、點撥:
實詞: 雅、征、再、遷、員、尊、發、制、方面、怪、征
虛詞 : 以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句式 :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②.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④.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2)明確:第二段寫張衡善機巧,拜郎中,遷太史令,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以記敘為主。
第四段從時間、名稱、質地、大小、形狀、功用、驗證等方面介紹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這樣詳略得當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 默讀課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過哪兩件事表現張衡的政治才干的?
(1)質疑、點撥
實詞: 損、疾、目、出、不軌、下車、乞骸骨
虛詞: 為 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句式: 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2)明確:
一是《思玄賦》的由來——“政事漸損,上疏陳事,諷議左右,閹豎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表現了張衡憂國憂民、小心謹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作斗爭一事。“治威嚴,整法度”表現其治理嚴厲,“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表現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其卓然政績。
4、選擇恰當的詞語對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給予評價。
明確:(板書)
(可貴的)品格 (輝煌的)科學成就 (卓越的)文學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討
本文寫了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的內容,它們之間有何聯系?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舉孝廉”“連辟公府”,“作《二京賦》”方能“鄧騭奇其才,累召”,“善機巧”“善術學” 方能“拜郎中,遷為太史令” 方能“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其特長與其官職二者互為因果。
另外,其科學發明、理論著作也與其“無驕尚之情”“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這種性情利于潛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著《靈憲》、《算罔論》”方能將從政的感觸“宣寄”而作《思玄賦》。
2、從全面發展的,提高綜合素質的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
四、課堂小結
本文用錘煉的語言,從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介紹了張衡,重點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與貢獻,層次清晰,從中讓我們充分認識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8
課型: 新授
授課時數: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 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1. 記人敘事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 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難點: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程序與教學內容:
一、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張衡發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亂之中,現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
二、解題
“傳”:傳記 . 記述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比較“傳”的不同含義:
《張衡傳》 《左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詩集傳》
(傳記) (傳記)
張衡,作為一個偉大的學者,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學與自然學諸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他在書法、繪畫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實驗科學的研究和發明創造,其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儀要早 1700 多年。他的這一偉大成就,至今為世界所公認。課文節選自《后漢書 張衡傳》。
《后漢書》作者范曄,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人,歷史學家。博涉經史,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后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刪眾家漢書,成一家之作。累遷太子左衛將軍,意志不滿,與魯國孔熙選謀逆,伏誅。 初中課文《樂羊子妻》變節選自《后漢書》。
三、導讀全篇,掌握內容、結構、寫法
1. 逐段閱讀
課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介紹傳主的生平事跡。全文包括五個自然段,各段內容各有側重。
(1) 寫張衡的文學才能、廉虛高潔的品格,以及他既關心國家而不慕榮利的性格。
①姓氏,醫藉貫。按傳記慣例,開篇即用判斷句式介紹人物的姓氏、藉貫。
②博通經典,才學非凡。用“遂”連續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輔、觀太學 通五經、貫六藝
因── ── ── ── ──→果
③謙虛、踏實 治學精神。這是他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雖然 然而 (轉折復句)
④不慕榮利的高貴品格。先概述,然后列舉具體事實,表現其志在集中精神力從事科學研究。
從容淡靜、不交俗人 舉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敘述) (列舉事例)
⑤關心國事,文學才華杰出。
作《二京賦》:因以諷諫(關心國事)
精思博會(文才出眾)
⑥小結:才能奇特,品質高尚。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累如不應
(側寫其才之奇) (正寫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實例,敘事簡明而不空泛。
(2) 寫張衡擅長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術學,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應如入仕途,為的是有方便條件從事科學研究。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遂乃研核陰陽…”
文中兩個“善”和“尤致思”表現其特長。
(3) 寫張衡不慕官場名利。簡要敘述官職變遷情況。
“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徒。”
(4) 著重介紹張衡制作的候風地動儀。
①制作時間和儀器名稱。
②儀器的材料、大小、形狀、雕飾。從外形介紹入手,給人總體印象。
③儀器的機關構造。說明內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龍的作用。
④覺知地震的道理,從內外結合上說明動儀的作用。
⑤儀器的效果:靈驗如神,用實驗證明地動儀的靈驗和準確。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們對這新儀器的認識過程。
⑥儀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說明文,從制作時間、名稱、外形、內部構造、功能、效果和應用等方面,對候風地動儀作了介紹,說明詳而不雜,有條不紊,形象具體,以致可以根據這個說明來復制候風地動儀。
(5) 寫張衡在政治上的作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間地區的險惡環境,用以反襯其才干。
②政績卓著。寫其勇毅、干練、處理縝密、果斷、治理河間卓有成效,聲名顯赫,征拜尚書。
③逝世時間。
語言極其簡練。“治威嚴,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肅然”,形象地表現其治理河間取得的成效。
2. 分析結構。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類項法把相關聯緊縮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個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講的都是張衡取得的科學成就,自然應合為一大段。這樣,就理清了文章的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1) 寫張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寫張衡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寫張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又可分為兩層:一是仕途情況,以及制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圖論》的情況;一是專門介紹候風地支儀。顯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點。
作者這樣處理文章的詳略安排。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張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創造發明最為突出,理應成為本文記敘的重點。
四、小結
1. 了解全文的內容和結構,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 了解文章的詳略安排。
五、作業
1. 書題二、三、四
張衡傳
課型: 新授
授課時數:第二、三課時
教學目標:1. 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1. 記人敘事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 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難點: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程序與教學內容:
一、 查講評作業
從書題三、四、五可見,課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識,既有文言詞句方面的知識,也有文史、文化方面的常識。只有牢固地掌握這些知識,才能掃清閱讀的語言障礙和文化障礙,從而理解文章的內涵。對課文中涉及地這些文化、語言方面的知識,必須經常地加以歸納總結整理,并遷移動用,以達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二、 文化常識
1. 文史專名
(1) 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2) 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 ( 學問和技能 )
②五經十《樂》。(說經的經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舒心:“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 . 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1)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3)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4)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7)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8)國王:指河間王。國,諸候國。
(9)尚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10)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11) 行:去應薦。
(12)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職,任職。
(14)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15) 應:應職,接受官職。
(16)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17)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18)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19) 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20)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21)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22)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24)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上書乞骸骨”)
3 . 其他
(1)年號紀年。
①永元中 ②陽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豐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陽西鄂人也 ②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
③河間相 ④京師(京城)
(3)學校。
①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于太學”)
②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
③庠、序(學校)(“俾人邑癢”)
④國子監(明清最高學府,入監讀書稱監生)(“老監生”)
⑤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4)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系)
①張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韓愈字退之 ④蘇軾字子瞻
⑤蘇轍字子由 ⑥諸葛亮字孔明
⑦劉備字玄德 ⑧關羽字云長
⑨張飛字翼德 ⑩趙云字子龍
辛棄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堅
4 . 課堂綜合拓展練習。
解釋加點詞語:
(1)李將軍廣者,隴西成記人也。
(2)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
(3)徙為上谷太守。
(4)后廣轉為邊郡太守。
(5)遂造太學受業。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舉為孝廉。
(7)除蘭臺令史。
(8)后遷玄武司馬。
(9)永元初,太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
(10) 肅宗特詔公車征,病不行。
(11) 時人為人語日:“《五經》無雙許叔重。”
(12) 以耕織為業,詠《詩》、《書》,彈琴以自娛。
三、語言知識
1 . 副詞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詞。
①皆:皆隱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營立觀。
②咸: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江表英豪咸歸附之。③盡:妙盡璇機之正。/盡收其他。/盡失其度。
④畢:群賢畢至。
⑤俱:船、糧、戰俱辦。/待吾客與俱。
⑥悉:悉使羸兵負草填之。/悉府庫以賑之。
⑦舉:舉家慶賀。/殺人如不能舉。
⑧勝:刑人如恐不勝。/不勝枚舉。
⑨備: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長久、經常的副詞。
①常: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③素:榮祿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戶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詞。
①不:衡不慕當世。 ②未: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③無: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⑥毋:趙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將軍勿慮。 ⑧莫: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2 . 多義詞
⑴觀
①觀太學(觀摩學習) ②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看)
⑵征
①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無征(證明)
③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歲征民間(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師(因而) ②因以諷諫(就)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與私相對,屬于國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殘賊公行(公然、公開地)
④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腳著謝公屐(對人的尊稱)
⑥便可白公姥(稱丈夫的父親)
⑹辟
①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開,打開) ④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⑤辟邪說(排除,駁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⑺制
①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3 . 句式
⑴被動句(①—③無被動詞,④—⑧有被動詞)。
①舉(被)孝廉不行 ②連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⑤不凝滯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⑦而自令見放為 ⑧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⑵倒裝句(否定句賓語前置)
①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③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附錄】
板書設計
無驕尚之情
舉──不行
一、品格文才 不慕名利 辟──不就
召──不應
敢于諷諫
善屬文
通五經、貫六藝 全面發展
張衡傳 才高于世,奇其才 世所罕見
善機巧──作渾天儀
善術算──著《靈憲》、《算罔論》 略
二、科學成就 時間、名稱
造候風地動儀 構造、功能 詳
效驗、使用
三、政治才干 為何河間相
稱為政理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9
《張衡傳》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張衡一生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二)掌握常用文言實詞,弄懂一些專指詞語,疏理文言否定詞。
(三)學習記敘和說明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難詞難句解釋。
(1)從容淡靜:從容,舉止行動,《禮記•緇衣》:“衣服不貳,從容有常。”孔穎達疏:“謂舉動有其常度。”《楚辭•九章》:“孰知余之從容。”王逸注:“從容,舉動也。”不能作舒緩、不急迫來講。淡靜,淡泊嫻靜。全句:(他)平時舉止淡泊嫻靜。
(2)衡不慕當世:當世,是當世之人,即當時的掌權者。
(3)自去史職,五載復還:張衡,公元1XX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XX年(安帝元初元年)遷尚書侍郎,1XX年遷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遷公車司馬令,126年(順帝永建元年)再復為太史令。文中所指“五載”,即公元121年辭太史令,拜公車司馬令,到126年又復為太史令的“五載”。
(4)咸怪其無征:征,是應驗、征驗、效驗的意思,不宜作“證據”講。
(5)“舉孝廉”、“辟公府”、“累召不應”、“公車特征”:舉,推薦。辟,征召。召,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引申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舉、辟”二字在這里都表被動。
(6)“拜郎中”、“遷為太史令”、“積年不徙”、“再轉復為太史令”:拜,授予官職。遷,調動官職,一般指升官,“左遷”才是貶官。徙,表一般的調職,有時也用以表示降職,本文指前者。轉,遷調官職。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區別。
(7)關于“璇機”的解釋:一說是玉飾的測天儀器。一說,“機”即“璣”,“璇機”是兩顆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璣”。從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說為宜。用“璇”“璣”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進而指代天文,“妙盡璇機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把“璇機”指代天文,可參見王力《古代漢語》下冊第一分冊第787頁)
(二)作為傳記,它的一般寫法是怎樣的?本文是怎樣寫的?
分析:按照傳記的體例,開頭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柳敬亭傳》都是。本文也是開頭介紹姓名、籍貫,結尾寫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傳記體例的寫法來寫的。
(三)傳記是記述一個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著事無巨細都要寫進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結構提綱。
分析:傳記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巨細都寫進文章去,而只能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
本文先介紹了張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學才能;重點寫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輝煌的科學成就,而在科學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創的候風地動儀,最后介紹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這樣處理材料,就使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結構提綱——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紹張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學才能。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介紹張衡輝煌的科學成就。
(1)張衡的潛心科研
(2)張衡的不慕名利
(3)張衡的重大發明
第三段(第5自然段):介紹張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四)張衡有哪些可貴的品格?
分析:他的可貴品格可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他不慕名利,先是“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累召不應”,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他也無所謂,由此反復說明了張衡的高潔。不僅如此,他還“不好交接俗人”,不滿當時“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風氣,經十年苦心構思寫成《二京賦》用以諷諫;一上任河間相,立即“治威嚴,整法度”,將圖謀不軌的“奸黨”“一時收禽”,都反映了他對當時奢靡庸俗風尚的不滿和對不軌行動的斗爭。這是他從容淡靜、不尚虛浮的品德。
二是“無驕尚之情”。他年少時便“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全面發展,甚至“才高于世”,卻始終“無驕尚之情”,這確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于不尚虛浮而又謙遜踏實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撲在科研工作上,在獲得兩次擔任太史令、有機會觀察天象博覽群書的客觀條件之后,渾天儀、《靈憲》、《算罔論》,乃至候風地動儀得以相繼問世。
(五)張衡在科學上的輝煌成就,是主要通過具體、詳細地介紹他的重大發明地動儀來說明的。文章這部分是怎樣記事狀物的?
分析: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順序來介紹候風地動儀的。
時間——陽嘉元年
名稱——候風地動儀
材料——以精銅鑄成
外形——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構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蛛,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
作用——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評價——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驗證——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候風地動儀是十分精致靈巧的:都城洛陽與發生地震的隴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動儀竟能及時測報,可見其靈敏準確的程度。文章的這部分的介紹深入細致,清晰扼要,文字簡練,而又形象生動,跌宕多姿,寫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風地動儀雖已失傳,根據這段文字卻能復制還原。今天讀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為一般的傳記作品,更可把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學說明文來學習,讓學生讀了以后仿照著寫一段說明文。
(六)本文寫了張衡的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三個方面的內容,卻又并非彼此獨立。它們是如何相互聯系的?
分析:全文三大段,分別著重寫了一個方面的內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聯系。比如第1段的“從容淡靜”與第2段的“不慕當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諷諫”與第3段出任河間相時的“治威嚴,整法度……稱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經,貫六藝”“才高于世”與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等等。我們都能看到張衡無論是平時為人還是政治才干,無論是謙遜自處還是潛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貫、渾然一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七)《張衡傳》的原文全面地記敘了張衡在文學上、政治上、科學上的成就,選作課文時刪節較多。課文選材及剪裁特點是什么?
分析:原文比較多的篇幅收錄了張衡的文學創作,節選時都略去了;“永和四年卒”之后還有:“著《周官訓詁》,……凡三十二篇。”綜合介紹張衡的著作和學術上的成就,節選時也略去了,使第5自然段突出了張衡政治上的表現。而原文中有一些政治經歷,因關系較小,也略去了。在寫到他的為人時,詳寫了他積極進取的主導方面,略寫了“上書乞骸骨”歸隱田園的消極方面,節選時又刪去了原在第4、5自然段之間,不敢與閹黨斗爭以及明哲保身等表現的文字。可見,本文是以科學家的傳記這個角度選擇材料加以剪裁組織的。這樣,它就既全面地仍從文學上、政治上、科學上三方面介紹了張衡一生中的重要表現,又重點突出地詳寫了他在科學上的輝煌成就。在重點寫他的科學成就時,略寫渾天儀,詳寫地動儀;寫地動儀時,除了具體記述機構、作用以顯示其不平常的科學才能外,還生動描摹了地動儀的形狀雕飾,使所寫事物更為形象;對地動儀不僅寫了它的“靜態”,還寫了它的“動態”,不僅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一語概述了它的靈驗,還用“地震隴西”這一典型事例證明它的神妙。由于剪裁恰當,詳略適宜,使人對他的文學才能、科學成就、政治表現和性格特點有全面的了解,而對他首創的地動儀則印象更為突出鮮明。
(八)本文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寫得那么具體細致、清晰扼要,還由于作者是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并說明事物的特點的。深入理解這部分的文字,有助于學生記事狀物能力的提高。(這一內容,可作為基礎好一點的班級進一步探討之用。)
分析:大體上可分四個層次。
第一層即第一句,點明地動儀制作的時間和名稱。
第二層“以精銅鑄成……周密無際”,寫地動儀的構造。構造寫得井然有序:先寫材料,再從大小、形狀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飾綜述整體的構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從外過渡到內,分述內部構造,然后又回述整體構造,涉及外形的下部。使讀者既看到地動儀完整的形象,又理解內中的機構。這是具體事物說明的關鍵部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按事物本身的內在聯系決定說明的順序。這可算是地動儀的“靜態”。
第三層“如有地動……未之有也”,寫地動儀的功能,或者說是它的“動態”吧。這里用“振”、“吐”、“銜”幾個動詞準確、連貫,說明都柱、龍首、銅丸、蟾蜍的報震功能的靈敏,卻只用了十三個字的一個假設復句,“振聲激揚……”是說功能的自動。“雖一龍發機……”一句說明地動儀八道機關的報震功能的準確。唯其功能靈敏、自動、準確,而且從古未有,所以作者予以稱贊。功能,是具體事物說明必不可少的內容。
構造,要寫得條理清楚、具體精確,功能,要寫得恰如其分、切合實際。
第四層“嘗一龍機發……所從方起”,寫地動儀的驗證。這看似設下的波瀾,以顯示“合契若神”的效果,點出科學史上的重要貢獻,實際更可使讀者領會張衡發明地動儀的重要意義,即從此人類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架觀察地震的科學儀器。
總之,這段文字除開頭的時間與名稱之外,是從地動儀的外形、構造、功能和驗證幾個角度去觀察并說明事物的特點的,值得好好學習。
(九)本文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分析:本文在語言運用上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記敘語言非常質樸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應”、“不慕”等句用語非常質樸通俗,毫無雕飾,卻鮮明地表現出了張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說明語言十分準確簡潔。例如,第4段中僅用140多字就將候風地動儀的有關情況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可見用語簡潔;用酒樽描摹儀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見其用語之準確。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結合課題注釋概述文化常識。
《后漢書》是紀傳體東漢史,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南北朝時南朝宋范曄撰。范曄原定編著百篇,僅完成帝紀十篇、列傳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謀擁護文帝弟劉義康做皇帝而死于獄中。后人將梁代所注的晉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補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漢書》。
范曄的《后漢書》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均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初中階段,我們學過的《樂羊子妻》,選自《后漢書•列女傳》。
(二)指導自讀。
1.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重點,“自讀提示”第二小節已作了說明。自讀課文時,要對照提示想一想,張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刻苦鉆研的精神表現在哪里?他在文學上、科學上的成就是什么?政治上的作為怎么樣?自讀時要適當圈點勾畫。
2.本文敘事按時間順序寫,而且詳略得當。課文是怎樣按時間順序的?寫得最詳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
3.本文語言質樸簡練。試舉例說明。
(三)學生對照注釋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自讀作業(除翻譯外,可直接做在書上):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屬文( ) ②不好交接俗人( )
③累召不應( ) ④五載復還(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a.游于三輔( )
b.雖才高于世( )
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
②a.因入京師,觀太學( )
b.……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
c.伺者因此覺知( )
③a.公車特征拜郎中( )
b.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
④a.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
b.以精銅鑄成( )
3.“思考和練習”二。
4.翻譯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語法現象。
①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②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④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四)討論自讀疑難問題。
(五)同桌互相批改自讀作業。
自讀作業參考答案:
1.①sh4o ②h4o ③l7i ④z3i
2.①于,介詞。a.表處所,在;b.表比較;c.表范圍,在……方面;
②因,介詞。a.趁(機會);b.通過、藉;c.因為;
③a.召,動詞;b.征象,證據,名詞。
④a.精心,形容詞;b.純,形容詞。
3.(略)
4.①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他)卻不去應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沒有去就任。——“舉”、“辟”為被動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語“他”,即張衡。“連辟公府”是“連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請(他),(他)沒有應召。——“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省略“召”的賓語和“不應”的主語(即兼語)“其”。③用篆字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狀語后置。④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樣的事。——“所記”,“所”+動詞、組成名詞性結構。“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
(六)根據自讀作業情況,對以上語法現象進行小結。
(七)自讀、理解“思考和練習”三至五。
(八)檢查自讀理解情況。提問:
1.張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聯系上下文說一說,何以見得“才高于世”?其“從容淡靜”又表現在哪里?
2.張衡最杰出的貢獻是什么?課文重點記敘的內容是什么?
3.課文的語言質樸簡練,你是怎樣體會的?
4.和《屈原列傳》相比,這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是什么?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明確: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在:(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寫作上“精思傅會”,科學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貢獻卓越;(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黨。
張衡“才”高于世,表現在:一、“善屬文”,作《二京賦》;二、“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四、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張衡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偉大學者。他最杰出的貢獻是研制成功史無前例的候風地動儀。課文重點記敘的是張衡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偉大貢獻,因而對候風地動儀作了詳細的介紹。
課文語言質樸簡練。如“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短短二十三字,就寫出了張衡的學歷、水平和特長。“……不行,……不就,……不應。”充分表現了張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節奏感很強的語言,表現了張衡的態度果斷,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傳》相比,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都是按時間順序,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選材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最大的區別是在表達方式上,《屈原列傳》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懷,采用了敘議結合的方法,而《張衡傳》為了表現張衡的杰出貢獻,用說明性文字對張衡的發明候風地動儀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九)翻譯課文第4自然段。
(十)小結。
〖小資料〗
(一)重點內容圖示。
(二)張衡的生平和成就。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東漢著名文學家,杰出的科學家。17歲離家,先后到長安、洛陽,拒絕官僚貴族召請,在太學日夜攻讀,博覽群書。28歲任南陽太守鮑德主簿。29歲寫成《東京賦》、《西京賦》。《二京賦》是模擬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班固的《兩都賦》寫成的。34歲為郎中,后又作過尚書郎。太史令、侍中、河間相一類的官。作太史令最久,前后幾次,歷時數年,掌管天象觀測。寫有著名天文著作《靈憲》和《算罔論》,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用銅壺滴漏帶動的渾天儀。他用肉眼觀測星星,制成星圖。當時他觀察到星星有2500多顆(現代天文學用肉眼能看到3000顆左右)。漢陽嘉元年(132年),又創造了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他曾上疏要求禁絕當時流行的圖讖迷信。任侍中期間,遭受宦官讒毀,遂作《思玄賦》以宣情述志。59歲離京任河間相,在職之年,“郡中大治,稱為政理”。以后又征召為尚書,不久即去世,終年62歲。有《張河間集》存世。
張衡勤敏樸實。崔瑗說他:“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舍晝夜”,“體性溫良,仁愛篤密,與世無傷”。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里說他是“約己博藝,無堅不鉆”,“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張衡的文學作品主要是辭賦和詩。《東京賦》、《西京賦》描寫洛陽,長安的繁華,諷刺貴族官僚的荒淫無恥,描述了一些民情風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統治危機四伏的深刻憂慮。他的詩歌以《四愁詩》成就最高。詩分四章,寫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漢陽”,“雁門”等“遠道”,但都有障礙,而不能致。以一種情詩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懷抱。它是一首七言詩。在它以前,《詩經》和宋玉的《招魂》,荀卿的《成相篇》等有一些七言句。漢代韻文七言句逐漸增多,但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作品,當以這首詩為最早。他也研究過地理學,繪出一幅地形圖,流傳好幾百年。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圖記》卷四里又把他列為后漢時期六大名畫家之一,在數學方面,他對圓周率也很有
在世界史上亦屬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敬仰”。
(張衡碑題詞)
(摘自沈祺文)
(三)關于渾天儀。
漢時,天文學已經形成體系,分有蓋天、渾天和宣夜三家。蓋天說以周髀算經為代表,認為天圓地方,天在上,像傘蓋,地在下,像棋盤,是一種舊的傳統說法。宣夜派認為天體為元氣構成。渾天說比較進步些,認為天地都是圓的,天在外,像雞蛋殼,地在內,像雞蛋黃;這種說法雖然也不完全正確,但比較接近實際。渾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發明家張衡指出,日有光,月沒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來的。所以向日則光盈,背日則光盡。他還推測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結果。他還繪制了一部星圖,叫《靈憲圖》,創制了許多重要的天文儀器。
渾天儀是銅鑄的,內外有幾層圓圈,都可轉動。各層圓圈分別刻有赤道、黃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張衡所知道的天文現象都刻在上面。為了使渾天儀能自己轉動,張衡又設計了一個“滴漏”,作為渾天儀的動力。渾天儀被滴漏帶動,它轉動時恰好與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時間完全吻合。可惜這座精巧的渾天儀在西晉戰亂中失傳了。留下來的只有《渾天儀圖注》和《漏水轉渾天儀注》兩份說明書的部分說明。
(摘自《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
(四)譯文。
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游學,接著進了京城,在太學學習,于是通曉五經,貫通六藝,雖然才華高于世人,卻沒有驕矜的情緒。(他)常常(顯出)穩重、淡泊、寧靜的情態,不喜歡與庸俗的人交往。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卻不去應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沒有去就任,此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公貴族直到一般官吏,沒有不過分奢侈的。張衡于是摹仿班固的《兩都賦》,作了《二京賦》,用它來(向朝廷)諷喻規勸。(這篇賦,他)精心構思潤色,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駕認為他的才華出眾,屢次召聘(他,他也)不去應召。
張衡善于器械方面的巧思,尤其用心于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漢)安帝常聽說他擅長術數方面的學問,命公車令特地征召他,任命他為郎中,兩次調動官職后,擔任太史令。于是,張衡就精心研究、考核天文、氣象、歷法諸科學問,精妙而透辟地研究出天文儀器的正確道理,制成渾天儀,著有《靈憲》《算罔論》等書籍,論述極其詳盡、明了。
(漢)順帝初年,(張衡)兩次調動官職,又任太史令之職。張衡不羨慕當代(的達官顯貴),所以,他所擔任的官職,多年得不到提升。自從他離開太史令這一官職,五年之后又恢復原職。
(漢順帝)陽嘉元年,(他)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這種候風地動儀)是用純銅鑄成的,直徑八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間隆起,形狀像酒尊,(外面)用篆書文字以及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起來。里面有一根總的銅柱,銅柱的旁邊延伸出八條槽道,并裝置樞紐,用來發動機件,(儀器的)外面雕有八條銅龍,每個龍頭上都銜著一個銅球,龍頭下面又各有一個蛤蟆,張著嘴,正可接住銅球。(那些)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都隱藏在“酒尊”中,覆蓋嚴密,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生了地震,“酒尊”就震動著銅龍,機件撥動,(龍頭)吐出銅球,蛤蟆銜住它。振動的聲音清脆響亮,看守的人因此知道(發生了地震),雖然一條銅龍撥動機件,而另外七個龍頭不動,循著龍頭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地震的)實際情況來驗證它,完全附合,靈驗如神。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曾有一次,一個龍頭機件撥動了,而(人們)沒有感覺到地震,京城的學者都怪它不靈驗。過了幾天,驛使來到,果然在隴西一帶發生了地震,于是(人們)都嘆服它的絕妙。從此以后,(朝廷)才命令史官記載地震發生的方位。
(漢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調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門大戶,與河間王一起胡作非為。張衡一上任就樹立(自己的)威信與尊嚴,整飭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一下子同時逮捕,拘押起來,于是上下敬畏恭順,稱贊國政治理得好。(張衡)在河間相位上任職三年,給朝廷上書,請求退職回家,朝廷卻任命他為尚書。張衡活了62歲,于永和四年去世。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10
《張衡傳》示范教案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掌握敘述、說明事物的方法及詳略得當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虛詞“于”,復習意動和使動用法。
3、了解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和貢獻,學習張衡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詳略的剪裁。
2、難點: 區別虛詞“乃”、“于”的用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作者簡介:
范曄(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學家。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此書內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
張衡 (78--139)東漢著名文學家。其作品《二京賦》、《四碧詩》等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特別是他在科學上的成就更為出色,他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他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地震儀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學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為南陽重修的張衡墓題詞說: “如此全面發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
本文節選自《后漢書•張衡傳》,作為一篇科學家的傳記而節選,對原文有大量的刪節。
二、研讀課文,掌握內容
1. 逐段閱讀
課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介紹傳主的生平事跡。全文包括五個自然段,各段內容各有側重。
(1) 寫張衡的文學才能、廉虛高潔的品格,以及他既關心國家而不慕榮利的性格。
①姓氏,醫藉貫。按傳記慣例,開篇即用判斷句式介紹人物的姓氏、藉貫。
②博通經典,才學非凡。用“遂”連續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輔、觀太學 通五經、貫六藝
因── ── ── ── ──→果
③謙虛、踏實 治學精神。這是他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雖然 然而 (轉折復句)
④不慕榮利的高貴品格。先概述,然后列舉具體事實,表現其志在集中精神力從事科學研究。
從容淡靜、不交俗人 舉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敘述) (列舉事例)
⑤關心國事,文學才華杰出。
作《二京賦》:因以諷諫(關心國事)
精思博會(文才出眾)
⑥小結:才能奇特,品質高尚。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累如不應
(側寫其才之奇) (正寫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實例,敘事簡明而不空泛。
(2) 寫張衡擅長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術學,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應如入仕途,為的是有方便條件從事科學研究。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遂乃研核陰陽…”
文中兩個“善”和“尤致思”表現其特長。
(3) 寫張衡不慕官場名利。簡要敘述官職變遷情況。
“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徒。”
(4) 著重介紹張衡制作的候風地動儀。
①制作時間和儀器名稱。
②儀器的材料、大小、形狀、雕飾。從外形介紹入手,給人總體印象。
③儀器的機關構造。說明內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龍的作用。
④覺知地震的道理,從內外結合上說明動儀的作用。
⑤儀器的效果:靈驗如神,用實驗證明地動儀的靈驗和準確。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們對這新儀器的認識過程。
⑥儀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說明文,從制作時間、名稱、外形、內部構造、功能、效果和應用等方面,對候風地動儀作了介紹,說明詳而不雜,有條不紊,形象具體,以致可以根據這個說明來復制候風地動儀。
(5) 寫張衡在政治上的作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間地區的險惡環境,用以反襯其才干。
②政績卓著。寫其勇毅、干練、處理縝密、果斷、治理河間卓有成效,聲名顯赫,征拜尚書。
③逝世時間。
語言極其簡練。“治威嚴,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肅然”,形象地表現其治理河間取得的成效。
2、課堂綜合拓展練習。
解釋加點詞語:
(1)李將軍廣者,隴西成記人也。
(2)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
(3)徙為上谷太守。
(4)后廣轉為邊郡太守。
(5)遂造太學受業。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舉為孝廉。
(7)除蘭臺令史。
(8)后遷玄武司馬。
(9)永元初,太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
(10) 肅宗特詔公車征,病不行。
(11) 時人為人語日:“《五經》無雙許叔重。”
(12) 以耕織為業,詠《詩》、《書》,彈琴以自娛。
第 二 課 時
一、關于人物傳記:
1、傳記的特點: 作為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 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2、傳記的種類: 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
本文屬評傳: 既記敘人物的事跡,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注意: 傳記敘述一個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的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
二、結構提綱:
1、介紹張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學才能。(1自然段)
2、介紹張衡輝煌的科學成就。(2--4)
(1)、張衡的潛心科研。(2)、張衡的不慕名利。(3)、張衡的重大發明。
3、介紹張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不行、不就、不應。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也無所謂,他還“不好交接俗人”,不滿當時“王侯以下”的“逾侈”風氣,經過十年苦思而寫成《二京賦》以諷諫當世。一任河間相,立即“治威嚴,整法度”,對奸黨“一時收禽”。這些都反映了他的“從容淡靜,不慕當世”的品德。
2、“無驕尚之情”
年少時“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才高于世”,這些都反映他不尚虛浮而謙遜樸實的品德。只有這樣,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獲得象“候風地動儀”那樣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當,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本文全面地記敘張衡各個方面的成就,又重點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貢獻,在科技方面,略寫渾天儀,詳寫地動儀。寫張衡為人,詳寫他積極進取的主導方面,略寫他“上書氣骸骨”,避害全身,歸隱田園的消極方面。敘述以時間為經,以張衡事跡為緯。寫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以敘述為輔。
張衡在科學上的輝煌成就,主要是通過具體、詳細地介紹候風地動儀來說明的。文章按以下順序來介紹候風地動儀(采用的表達方式是說明): 時間→名稱→材料→外形→構造→作用→效果→評價→驗證→使用。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學說明文。
五、課堂知識擴展
文化常識
1. 文史專名
(1) 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2) 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 ( 學問和技能 )
②五經十《樂》。(說經的經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舒心:“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 . 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1)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3)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4)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7)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8)國王:指河間王。國,諸候國。
(9)尚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10)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11) 行:去應薦。
(12)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職,任職。
(14)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15) 應:應職,接受官職。
(16)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17)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18)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19) 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20)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21)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22)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24)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上書乞骸骨”)
3 . 其他
(1)年號紀年。
①永元中 ②陽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豐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陽西鄂人也 ②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
③河間相 ④京師(京城)
(3)學校。
①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于太學”)
②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
③庠、序(學校)(“俾人邑癢”)
④國子監(明清最高學府,入監讀書稱監生)(“老監生”)
⑤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4)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系)
①張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韓愈字退之 ④蘇軾字子瞻
⑤蘇轍字子由 ⑥諸葛亮字孔明
⑦劉備字玄德 ⑧關羽字云長
⑨張飛字翼德 ⑩趙云字子龍
辛棄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堅
4 . 語言知識
(1) . 副詞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詞。
①皆:皆隱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營立觀。
②咸: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江表英豪咸歸附之。③盡:妙盡璇機之正。/盡收其他。/盡失其度。
④畢:群賢畢至。
⑤俱:船、糧、戰俱辦。/待吾客與俱。
⑥悉:悉使羸兵負草填之。/悉府庫以賑之。
⑦舉:舉家慶賀。/殺人如不能舉。
⑧勝:刑人如恐不勝。/不勝枚舉。
⑨備: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長久、經常的副詞。
①常: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③素:榮祿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戶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詞。
①不:衡不慕當世。 ②未: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③無: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⑥毋:趙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將軍勿慮。 ⑧莫: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2) . 多義詞
⑴觀
①觀太學(觀摩學習) ②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看)
⑵征
①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無征(證明)
③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歲征民間(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師(因而) ②因以諷諫(就)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與私相對,屬于國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殘賊公行(公然、公開地)
④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腳著謝公屐(對人的尊稱)
⑥便可白公姥(稱丈夫的父親)
⑹辟
①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開,打開) ④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⑤辟邪說(排除,駁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⑺制
①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3) . 句式
⑴被動句(①—③無被動詞,④—⑧有被動詞)。
①舉(被)孝廉不行 ②連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⑤不凝滯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⑦而自令見放為 ⑧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⑵倒裝句(否定句賓語前置)
①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③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11
《張衡傳》教案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掌握敘述、說明事物的方法及詳略得當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虛詞\'于\',復習意動和使動用法。
3、了解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和貢獻,學習張衡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本文詳略的剪裁。
【教學難點】
區別虛詞\'乃\'、\'于\'的用法。
【教學方法】
講讀課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二課時
一、作者簡介:
范曄(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學家。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此書內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
張衡
(78--139)東漢著名文學家。其作品《二京賦》、《四碧詩》等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特別是他在科學上的成就更為出色,他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他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地震儀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學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為南陽重修的張衡墓題詞說:
\'如此全面發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
本文節選自《后漢書•張衡傳》,作為一篇科學家的傳記而節選,對原文有大量的刪節。
二、課文串講: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1)人也。衡少善屬文(2),游 于三輔(3),因入京
縣 寫 游學 因此
屬:連綴。
師(4),觀(于)太學(5),遂通 五經(6),貫 六義(7)。雖才高于世, 而無驕
學習 通曉 熟悉 比世人 但 驕
通、貫:同義,精通,貫通。
尚 之情(8)。常 從容 淡 靜,不好交接俗 人。永元(9)中,舉
傲自大 神情 平時舉止行動淡泊嫻靜 庸俗 被推舉為
從容:舉止行動,作名詞。
孝廉不 行(10),連 辟 公府(11)不就。 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沒有去應(薦)屢次被征召 就職 太平
不逾 侈(12)。衡乃擬 班固《兩都》(13)作《二京賦》,因以(之) 以諷
過度奢侈 就模仿 就用(這篇文章) 諷
諫。 精 思 傅 會(14),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15)奇其才
喻和勸說(他們) 精心構思細致安排 出眾超群
奇:以其才為奇,形作意動。
累召 (之)不應。
聘請(他) 應召
衡善機巧(1), 尤致思(2)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3)衡善術
制造巧妙的機械 致力鉆研 常聽說 術數方
學, 公車特 征(5)拜(6)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 核(7)陰陽,
面的學問 特地指名征召授給 升 就 研究核實
公車:官署名 陰陽:指日月運行。
妙 盡 璇機 之正(8),作 渾天儀(9),著《靈憲》、
的變化規律 精妙地研究透了測天儀的道理 制造出 寫了
《算罔論》(10),言 甚 詳 明。
語言道理更加詳細明白
順帝初,再 轉 復為太史令(11)。衡不慕 當 世(12),所居 之官
再次調轉 趨附當時的權貴 擔任 官職
慕:羨慕,趨附。
輒 積年不徙。 自 去 史 職, 五載 復還。
往往多年 升遷 自從離開太史令的職務 年后重回來(任原職)
陽嘉元年(1),復造候風地動儀(2),以精銅鑄成, 員徑 八尺,
(儀器的) 直徑長
合 蓋 隆起(3),形似酒尊,飾 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
上下相合蓋住中間隆起 杯 作裝飾用 圖形 粗大的
尊同樽:酒杯。 都:大。
柱(4),傍行 八道(5),施 關 發 機(6)。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
挨著放置 根桿 設置關鍵(用來)撥動機關
有蟾蜍,張口承之。其 牙 機 巧 制(7),皆隱在 尊中,覆蓋周
接它 那些樞紐和(各種)機件的巧妙構造 銅 嚴
密無際。 如有地動,尊 則振龍,機 發 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
空隙 (里的機械) 關 動 清
揚, 伺者 因此覺 知。 雖 一龍發機,而七首 不動,尋其
脆響亮 在旁守候機械的人 覺察知道 雖然 龍首 找那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驗之以事(8), 合契 若神(9)。
(振動龍頭的) 發生的方位 用事情來檢驗 (彼此)符合(靈驗)如神
自 書典所記, 未之有也(10)。嘗 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
從(已有的) 記錄的內容(來看) 這樣的事 曾經
師學者 咸怪其無征(11)。后數日 驛(12) 至, 果地震(于)隴
有學問的人都 它沒有驗證 過了幾天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到了
西(13),于是皆服 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所從方起(14)。
信服 巧妙 從哪方位發生
永和初,出 為河間 相(15)。時國王驕 奢,不遵典 憲(16);又
離開(京城)做 王 逸 華 典章制度
多 豪右(1),共 為 不軌。衡下車(2),治 威嚴(3),整 法 度,陰 知(4)
很多豪門大族 彼此勾結干壞事 一到任 樹立威信 整頓法令制度暗中察知
奸黨名姓,一時 收禽(之),上下 肅然, 稱 為政 理(5)。視
一下子把他們逮捕起來 舉國上下嚴謹守法 稱贊是政治清明 治理
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書乞骸骨(7), 征 拜 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 請求辭職還鄉(朝庭)征召封他為 享年 去世
三、小結課堂
學生復述課文大意、教者指導,體會張衡的學習張衡刻苦鉆研的精神。
四、作業布置
1、 背誦課文。
2、練習2、3
第三課時
一、關于人物傳記:
1、傳記的特點:
作為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
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2、傳記的種類: 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
本文屬評傳: 既記敘人物的事跡,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注意:
傳記敘述一個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的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
二、結構提綱:
1、介紹張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學才能。(1自然段)
2、介紹張衡輝煌的科學成就。(2--4)
(1)、張衡的潛心科研。
(2)、張衡的不慕名利。
(3)、張衡的重大發明。
3、介紹張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不行、不就、不應。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也無所謂,他還\'不好交接俗人\',不滿當時\'王侯以下\'的\'逾侈\'風氣,經過十年苦思而寫成《二京賦》以諷諫當世。一任河間相,立即\'治威嚴,整法度\',對奸黨\'一時收禽\'。這些都反映了他的\'從容淡靜,不慕當世\'的品德。
2、\'無驕尚之情\'
年少時\'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才高于世\',這些都反映他不尚虛浮而謙遜樸實的品德。只有這樣,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獲得象\'候風地動儀\'那樣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當,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本文全面地記敘張衡各個方面的成就,又重點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貢獻,在科技方面,略寫渾天儀,詳寫地動儀。寫張衡為人,詳寫他積極進取的主導方面,略寫他\'上書氣骸骨\',避害全身,歸隱田園的消極方面。敘述以時間為經,以張衡事跡為緯。寫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以敘述為輔。
張衡在科學上的輝煌成就,主要是通過具體、詳細地介紹候風地動儀來說明的。文章按以下順序來介紹候風地動儀(采用的表達方式是說明):
時間→名稱→材料→外形→構造→作用→效果→評價→驗證→使用。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學說明文。
作業布置:
[思考和練習]: 第二題、第三題、第四題、第五題
關于《張衡傳》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張衡一生在科學、文學、政治等方面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文化常識。
(3)掌握敘述、說明的方法及詳略得當的處理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準確朗讀,從而培養語言感知能力。
(2)結合語境分析語句,從而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語境意識。
(3)對人物進行概括評價,從中體會傳記詳略剪裁作用。
3.知識與能力
(1)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
(2)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語句積累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分析評價張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學策略】
1.設計藝術:以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全面發展”的人為切入點
2.重難點突破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計劃】兩課時:*課時主要以誦讀法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整體感知本文的內容和結構,初步了解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第二課時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礎上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認識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說起。
二、作者簡介
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三、誦讀課文
1.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句讀、圈畫誦讀疑難點。
2.范讀
正音:善屬文(zhǔ)連辟公府(bì)鄧騭(zhì)璇璣(xuán)算罔論(wǎng)
傍行(páng)河間相(jiān)乞骸骨(hái)
準確句讀
四、問題設置
1.郭沫若曾評價張衡:“如此全面發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為什么說他是“全面發展的”?
討論明確:(1)品格(2)文學(3)科學(4)政治
2.理清提綱:
明確:*部分(1節):介紹張衡品格和文學才能。
第二部分(2-4節):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
第三部分(5、6節):介紹張衡的政治才干。
3.學生結合注釋梳理文句(*段)
4.質疑、點撥
實詞:屬、貫、辟、奇、就
虛詞:乃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5.分析評價
結合語句,分析張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確:雖才高于世,而無矯尚之情。
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討
認識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成就,這對你有哪些啟示?
(1)、廣泛學習
(2)、不要驕傲自滿
(3)、從容淡靜
(答案多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熟讀了這篇傳記,對文章內容做了整體感知,初步認識到張衡的“全面發展”,重點研讀了*段,充分認識張衡的品格和才能,并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示。我們不妨用一副對聯對其品格和才能:
七、作業
以“人性與才華”為題寫一段議論性文字
八、板書設計
張衡傳
一、品格、文學(1節)
二、科學成就(2-4節)
三、政治才干(5、6節)
九、學科組長點評:
這節課注意了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的落實,通過教與學的過程,滲透給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了人生觀的教育,成功地完成了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堂課圍繞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進行,在思考交流中提高能力。
朗讀方式新穎,讓學生在理解中讀書,在讀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聽教師的泛讀。這種形式,避開了教師感染影響,實現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計劃,教師的泛讀只起到訂正作用。
多元解讀的環節調動學生思維,豐富學生頭腦,實現課堂資源共享,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的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長期堅持利于課堂的操作,利于思維的培養,利于成績的提高。
九、區縣教研員點評
十、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共安排了兩課時,按一般的教學設計,*課時疏通文句,整體感知。第二節課進行內容分析。我考慮到那樣設計會割裂文句與內容的結合,所以做了一下調整,本節課沒有疏通全文,只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疏通并分析理解*段,認識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成就。開始擔心時間緊張,教學目標完不成,因為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朗讀和整體閱讀又較為容易,所以一節課下來,時間夠用。
本節課我圍繞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進行,學生通過自己朗讀,討論探究,多元解讀,完成了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培養了學生學的能力和閱讀習慣。在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時,我時刻注意教師引導的方式,有預設的問題,也有應變的問題,這一點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不過,指導的語言有待錘煉,技巧有待提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積累重點文言詞句,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理清了課文結構,了解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才能,這節課我們繼續了解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問題設置
1.張衡在科學上有哪些成就?
討論明確:
(1)作渾天儀。
(2)著《靈憲》《算罔論》。
(3)鑄造地動儀。
2.默讀課文3-5段,思考作者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時,寫作方法有何不同?
(1)質疑、點撥:
實詞:雅、征、再、遷、員、尊、發、制、方面、怪、征
虛詞:以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句式: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②.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④.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2)明確:第二段寫張衡善機巧,拜郎中,遷太史令,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以記敘為主。
第四段從時間、名稱、質地、大小、形狀、功用、驗證等方面介紹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這樣詳略得當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默讀課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過哪兩件事表現張衡的政治才干的?
(1)質疑、點撥
實詞:損、疾、目、出、不軌、下車、乞骸骨
虛詞: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句式: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2)明確:
一是《思玄賦》的由來——“政事漸損,上疏陳事,諷議左右,閹豎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表現了張衡憂國憂民、小心謹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作斗爭一事。“治威嚴,整法度”表現其治理嚴厲,“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表現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其卓然政績。
4.選擇恰當的詞語對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給予評價。
明確:(板書)
(可貴的)品格(輝煌的)科學成就(卓越的)文學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討
本文寫了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的內容,它們之間有何聯系?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舉孝廉”“連辟公府”,“作《二京賦》”方能“鄧騭奇其才,累召”,“善機巧”“善術學”方能“拜郎中,遷為太史令”方能“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其特長與其官職二者互為因果。
另外,其科學發明、理論著作也與其“無驕尚之情”“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這種性情利于潛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著《靈憲》、《算罔論》”方能將從政的感觸“宣寄”而作《思玄賦》。
2.從全面發展的,提高綜合素質的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
四、課堂小結
本文用錘煉的語言,從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介紹了張衡,重點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與貢獻,層次清晰,從中讓我們充分認識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五、作業
1.結合課本,積累有關古代官職變遷詞語。
2.自選角度,用一副對聯評價張衡。
六、板書設計
可貴的品格輝煌的科學成就
\/
張衡
/\
卓越的文學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全面發展)
七、學科組長點評:
聽完這節課,我的感受就是“實在”,整節課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關于這節課的設計理念,一是三個維度目標的落實,一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確立。本節課既重視了文言詞句的積累,又兼顧了文章內容的分析理解;師生合作融洽,學生動腦思,動口說,活動充分,從中獲得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課堂上教師通過調動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并通過作品人物的價值感化學生。這一切目標都是師生通過共同解讀文本,研究討論完成的,實實在在,沒有“花招兒”。
另外,文言文與現實生活距離較遠,學生容易產生懼怕或厭煩心理,關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確立很有難度。本節課學生沒有絲毫畏難情緒,課堂很是活躍,這與教師設置問題的梯度有關,先疏通文句再設疑思考,由篩選信息到討論概括,由淺入深,由易至難。
這節課對文言文如何教的問題做了一下探討,那就是語言與內容結合的問題,如何結合緊密的問題,這也正是語文教師所關注的事,應該說這節課對文言文的教法起了提示作用,但有許多需要商討的地方,如課文內容分兩節課理解是否可行。
八、區縣教研員點評
九、教學反思:
新課程教學提出了三維目標,注重學生的主體活動,強調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培養,強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學生學習方式為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閱讀活動為基礎,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情境。力求將文言文閱讀課上成語言與內容相結合的課型,不搞串講,疏通文句也是要學生自己進行,教師只起點撥作用。然而,這種課型給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廣泛涉獵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還要考慮學生情緒的調動。教完這一課,感覺學生確實是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在活動中提高能力。值得我深入思考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創新閱讀、個性閱讀、拓展閱讀的開展。
十、精彩片斷
集體的智慧,才是長河流水
——《張衡傳》的精彩片段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才能,而我們所知道的都是他的科學成就,那么張衡在科學上有那些成就?
生:(齊)作渾天儀,鑄造地動儀。
師:大家說得很準確,請再列舉一些例證。
生1:善機巧,善術學。
生2:我認為他說得是特長,不是成就。
師:很好,剛才那位同學談的的確是張衡的特長,特長與成就不是同一概念,那么你能說一下他還有什么成就嗎?
生:著《靈憲》《算罔論》。
師:好,這位同學回答得很準確,張衡除了制作渾天儀,鑄造地動儀這兩種儀器外,其科學成就還有《靈憲》《算罔論》這兩部科學理論著作。制作指南車,飛行數里的木鳥,測定太陽和月球的角直徑,觀測統計出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恒星2500顆,共著有科學、哲學、文學著作32篇。下面我們共同來疏通文意,看看作者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時,寫作方式有何不同?
(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教師巡視。)
師:時間到了,大家也都讀完了。現在是我們共同質疑解疑的時間,哪位同學在詞語、句式方面有疑問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師生互動,質疑解疑,歸納重點詞句)
生(6人):實詞:雅、征、再、遷、員、尊、發、制、方面、怪、征
生(1人):虛詞:以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生(4人):句式: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②.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④.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師:(點撥)我們學習文言文要注意多多積累文言詞語、句式,下面請同學回答在讀課文的時候是否發現兩段寫作方式的不同?
生:詳略不同。
師:能具體分析一下嗎?
生:作者介紹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罔論》,用的筆墨較少,寫得較為簡略,而介紹候風地動儀較為詳細。
師:好,這位同學從剪裁的角度分析了兩段文字的不同之處,我認為寫作方式的差別不僅這一點,誰還能發現其他方面的不同?
生1:表達方式。
生2:第二段記敘,第四段說明。
師:這兩位同學說的精煉得當,不過我覺得還不夠完美,你認為呢?
(生思考,不能回答。)
師:第四段僅用了說明這一種表達方式嗎?
生:還輔以記敘。
師:好,介紹張衡鑄造地動儀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下面我們看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候風地動儀作較為詳盡說明的?
生:從時間、名稱、質地、大小、形狀、功用、驗證等方面介紹候風地動儀。
師:請大家結合文句概括。
(生讀相應語句)
師:作者為什么做這樣詳略的安排?
生1:因為候風地動儀是張衡在科學上*輝煌的成就。
生2: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師:張衡憑借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為我們樹立了學習榜樣,而他的刻苦專研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張衡一生為我國的科學文化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謙虛謹慎、勤學不倦。“如川之逝,不舍晝夜”,幾十年如同一日,在所從事的事業中表現出了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不畏強權、勇于進取的研究風格。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