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精選17篇)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
【教學目標】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及成因,了解有關云霧的知識。
體味本文語言的準確性、形象性。
培養學生關注和了解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準確、形象的語言。
【教學難點】廬山云霧形成的有關知識。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放映幻燈,欣賞廬山的優美風景,導入新課:
廬山是我國也是世界級名山之一,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小學時我們就學過一首詩——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相信同學們一定還能熟練地背誦出來。廬山不僅有噴雪如雷的銀泉飛瀑,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還有俊奇巧妙的園林建筑,而它最吸引人的還是那瞬息萬變的云海奇觀。廬山的云霧像蒼茫的海,像薄薄的紗,把廬山裝點得虛無縹緲,如人間仙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不但可以帶你領略廬山云霧的奇妙美麗,而且向你揭示了廬山云霧形成的原因。相信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之后,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二、師生共同探究課文:
㈠ 初讀課文,了解廬山云霧的奇妙美麗,品味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
① 找出描繪廬山及廬山云霧的語段:
廬山:平地拔起、雄偉壯麗、高聳入云、重巒疊嶂、雄奇挺秀;
廬山云霧:紅綠相間、絢麗奪目、隱沒于一片云海之中,云霧飄蕩、飄然而過、一股云流、一瀉千米,傾注到深谷中……
② 找出使用的比喻句,體會其作用:
也有像波濤起伏的連屏;山峰如翡翠,屋頂似珊瑚;濃云如煙霧;淡云似的薄紗;好像一條瀑布……
使用比喻的修辭,使對廬山及廬山云霧的描述更形象,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③ 朗讀蘇軾贊美廬山的詩,思考:
為何“不識廬山真面目?”
原因有二:一是廬山山勢險峻,層出不窮;
二是由于廬山在一年當中的大部分日子里都被云霧掩蔽。
㈡再讀課文,梳理有關廬山云霧的科學知識:
① 一般云霧的成因:
是由低層大氣里的水汽凝結而成的。
② 霧的種類:
暖霧、冷霧、冰霧。
③ 一般山區云霧多的原因:
山下氣溫比山上高,往山坡上升的空氣濕度很快飽和,多余的水汽就凝結在灰塵上形成了霧。
④ 一般云霧的危害:
阻礙廢氣的排散,造成空氣污染;影響交通安全。
⑤ 除霧的方法:
撒播干冰,噴灑液態丙烷,使用噴氣引擎,播撒氯化鈣。
㈢三讀課文,找出文中使用的主要的說明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① 列數字:
每年平均霧天是一百九十五天,尤其以5月份霧天最多,平均有二十一天。
用數字具體準確地說明了廬山霧多的特點。
② 下定義:
氣溫高于零攝氏度的叫做暖霧,氣溫低于零攝氏度的叫做冰霧。
用簡潔明確的語言揭示了暖霧和冷霧的本質特征。
③ 分類別:
把霧分成暖霧、冷霧兩種,條理清晰。
④ 舉例子:
比如城市的工廠區也往往多霧,在沒有風的天氣里,城市里的霧常常經久地彌漫在空中,市工廠排出的廢氣由于霧的阻礙,散布在低層大氣中造成空氣污染,影響人體健康。
具體地說明了霧的危害。
㈣四讀課文,看文章段與段之間是怎樣銜接過渡的:
找出文中設問的句子,思考其作用:
① 廬山為什么多霧?廬山的云霧又為什么那樣變化莫測、景色迷離呢?
② 一般山區霧都比較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③ 云霧既然能給游覽勝地增添優美的景色,為什么還要進行驅散云霧的研究呢?
這些設問句都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使文章段與段之間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三、師生共同總結歸納:
課文主要介紹了廬山云霧的神姿仙態和它的成因,簡單介紹了一般云霧的種類、危害、除霧的方法,把描寫景物和說明事理有機結合,語言形象而準確。大自然真是一本值得認真品讀的大書,既有如畫的風景給我們美的享受,又有無窮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
四、作業:
在我們北方,冬天常常會出現大霧天氣,根據你平實的經驗積累,用一段話把你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聯想寫下來,注意語言的形象性和準確性。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2
教材依據
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積極、愉悅的課堂情境下,在教師的點撥、引導、啟發下,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才會有靈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當堂背誦。
2、初步認識總分段式。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廬山云霧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自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總分段式。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配套課文錄音,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秀麗、變幻無常、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流連忘返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3、過渡:廬山的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讓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畫出來想想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具體描寫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并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學生邊讀邊畫。教師巡視
2請三位同學上黑板,寫出云霧一種姿態,讓生說說畫的是什么,
3引導學生畫出兩種姿態,師生共評。
4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感受一下云霧,生齊讀課文。
5那么廬山云霧是這四種姿態嗎?它還有哪些姿態呢?
6讓學生畫,指名上黑板畫,生解說內容,師生共同評點所有內容。
三、自學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學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讀,②這一段的構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學的要求,讀懂第3自然段的同學請談自己的感受。
(1)讓學生讀課文
讓學生評價
再讓學生讀課文
學生評價
(2)讀書時不僅要正確、流利,還要有感情,才能給別人帶來享受,請你們談談自學時,讀懂了什么?[
讓學生說,引導就弄懂這段話的中心句,總分構段方式。理解“瞬息萬變”的意思,引導學生體會具體的語境,確切地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巧妙地點撥學法。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用筆畫出描寫云霧變化多、變化快的詞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寫“瞬息萬變”這個特點的。
讓學生說一說
4、作者就是這樣抓住“瞬息萬變”這個特點,展開豐富想象,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廬山云霧瞬息萬變這個特點寫得具體形象的,我們一齊來讀這一段。
5、同學們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號,它表示什么?生說
6、想想看,云霧還會變出哪些樣子?
生說
誰能用上一些詞,把你們剛才想到的連起來說?
學生自己說,指名說
7、這么多的樣子,用一個詞來概括就叫——
生齊讀千姿百態。
云霧的變化這么多,這么快,也用一個詞概括叫做——
生齊讀瞬息萬變
8同學們自己讀懂了課文,真了不起,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討論解疑。
9現在,讓我們帶著對廬山云霧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齊讀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為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齊說流連忘返)
“流連忘返”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你能用“流連忘返”說一句話嗎?
五、總結,升華
教學后記
本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有獨到之處,語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學設計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下面談談教后的幾點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視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語言文字重在感悟,讓學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內化領悟”,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減少老師的分析、講解、還是以讀為主,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感悟詞語。
二、注重朗讀,整體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并注意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學科整合滲透,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畫一畫廬山的云霧,與美術學科整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秀麗”和“流連忘返”造句。
3、初步認識總分段式,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4、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小黑板、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簡介廬山的云霧
2、揭題,板書課題:廬山的云霧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學要求:讀準生字字音,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討論思考題。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糾正字音。
指名逐段讀課文,及時糾正,并說說每段講了什么?
三、齊讀課文,說說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
四、教學生字新詞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幻添
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秀麗尤其纏繞變幻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五、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聽寫生字
秀麗尤其纏繞變幻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默讀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句:“秀麗”是什么意思?(用找近意詞的方法)用秀麗說一句話,齊讀這句。
第二句:理解“尤其”廬山的云霧特別在哪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1、2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覽、漫步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啟發想象,引讀。
3、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4、小結: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課文,找出中心句,用~~~畫出。
2、齊讀,說說這段是圍繞廬山云霧的哪個特點來寫的?(千姿百態)
3、輕聲讀一讀,說說“千姿百態”的意思,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寫出了“千姿百態”?
4、再讀課文,說說作者用什么方法具體寫出了云霧的千姿百態?
5、師生共讀課文。
6、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比喻句的好處,引導背誦。
7、小結:圍繞中心句寫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
8、討論學法:畫出中心句——認識云霧特點——理清總分關系——感受云霧景象——練習背誦課文
四、運用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五、檢查自學情況(讀、背、議,了解作者怎樣寫清廬山云霧特點的。)
六、齊讀最后一段
七、總結課文
1、配樂朗讀課文。
2、小結:總分的寫法突出了廬山云霧的三個特點——多、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3、引導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
多
10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廬山的云霧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2篇課文,整個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古詩兩首》《廬山的云霧》《錫林郭勒大草原》和《趙州橋》。《廬山的云霧》是這個單元的精讀課文,本課文通過對廬山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云霧的描寫,贊美了廬山秀麗的景色,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喜愛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基礎知識和能力屬于中上水平。根據中年級的學生還處于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習特點。我在設計教學時主要以直觀性、多樣性為主,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通過學生的反復朗讀以及圖片欣賞的輔助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課文知識、培養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抓住重點句讀懂段的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遣詞造句的優美,體會廬山云霧的奇幻神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聽說你們荔浦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們能不能給老師介紹介紹啊?(學生發言)
2、謝謝同學們,那今天哪,老師也帶大家去旅游,去看看我們美麗廬山的云霧。(引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然后說說這段主要描寫了幾幅圖。
2、學生舉手回答(共有四幅圖,1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2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3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4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3、通過指名朗讀,全班齊讀等方式,重點把握“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幫助學生理解這四幅圖
4學會用比喻句“……像…….”說話
5、學生畫圖,鞏固課文內容
6、指出省略號的作用
7、幻燈片展示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的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
8、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初步認識“總——分”的段式。板書:千姿百態
(2)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自然段,按照第三段尋找中心句的方法,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廬山的雨霧瞬息萬變)板書:瞬息萬變
2、指名回答“瞬息萬變”的意思
3、齊讀課文內容,體會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
4、理解“一瀉千里”的意思
5、指導朗讀,注意“一縷輕煙”讀的時候要輕一些,“一瀉千里”要讀出氣勢
6、指名朗讀第三段。
7、欣賞廬山云霧的圖片
8、這么美得風景,你想回去嗎?
9、齊讀最后一段
10、學習詞語“流連忘返”
四、總結
五、作業布置
完成14課的課堂作業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廬山的云霧》是s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全文層次分明,共4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第一自然段總寫廬山云霧神奇美麗,接著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再總寫人們對廬山云霧的喜愛與流連。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所寫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流連忘返”造句,能背誦課文。
3、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仿寫一處景物。
本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因此我把”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于學生語言水平的限制,要在這么短的時間掌握一種構段方式寫出一處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說”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在上一冊課文中,學生已接觸過”總分”這種構段方式,及”比喻”這種表現手法。
本文教學要求學生勤動腦、動手、會與別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學生普遍讀書不注意感情朗讀或掌握不夠。也沒養成與人交流探索的習慣。還有就是學生很少出遠門,根本不知廬山云霧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所以要畫出不同姿態的云霧也不容易。
三、說教學方法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
四、說學法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本篇課文教學我讓學生通過”讀、思、畫”感悟廬山美及文章的語言美。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本課。首先第一課時學生學會了本課生字,以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
第二課重點分析課文。教學過程分為四步:
(一)、談話導入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接著板書課題。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1、精讀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可能學生讀的時候,感情把握不準,教師相應指導,接著提問:”在廬山眾多景物中,作者最喜愛的是云霧,你從哪里讀出這點來?”學生不難答出(更,神秘)教師提醒在朗讀時應突出”更,神秘”兩個詞,同時板書:神秘的云霧。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領悟詞語,進入文章的意境:
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們看,在山上游覽,似乎……漫步山道……此時,你們會感覺自己就像……“讓學生做出伸手摸云霧、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樣子。使學生充分感受廬山云霧的神奇美麗。這時用導語過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學習:“廬山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精讀第2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并不是被動地接愛,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么而讀,要思考什么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板書:千姿百態。接著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千姿百態的?請用筆畫出來。”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像絨帽,像玉帶,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接著具體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態”,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繪畫不同姿態的云霧,使他們感受廬山云霧的美及文章語言的美。指名一兩個學生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通過直觀畫面使他們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接著引入下一段的學習:“廬山的云霧還有一個特點,請看第3自然段。”
3、精讀第3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結構與第2自然段相同,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并要求他們找出:
(1)中心句
(2)廬山云霧的特點。具體怎么寫?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學生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學習第4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讀完后,教師小結:正因為廬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游客們舍不得回來了。(并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至此,教學目標2已完成。
(三)、總結
總結貴在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廬山的云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使學生充滿向往,激起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學目標3。
(四)、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于閱讀教學之中,是許多教師認為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本冊教材訓練的重點。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最后說板書: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法重點,一目了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我努力做到簡潔明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會聽寫主要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段落或句子,體會廬山云霧神秘和優美。
3.能給課文分段,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可用錄像、音樂和老師聲情并茂的解說創設情境)
2.揭示課題。
(一要讓學生讀好課題;二要讓學生理解課題的重點在于云霧)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廬山云霧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邊讀邊自學生字新詞,過一會兒聽寫。
3.反饋檢查
(第1題,學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沒有地方吸引我,老師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讓學生說一說從哪里看出來的,以引起全體學生的注意,加強學生對全文的感知。)
(第2題,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聽寫,一方面是檢查自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學生重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例如可這樣進行聽寫:廬山云霧的變化非常快,課文用了一個什么詞?霧來時,風起云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什么(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又像給山川披上了一層什么樣(飄逸)的外衣?)
(三)再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直接描寫云霧優美的是哪幾個小節?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然后再進行課堂交流)
2.課堂交流,理清課文層次。
(3、4、5節描寫云霧的優美,那么,第1、2節呢?第6節呢?嘗試給課文分段)
3.回顧分段,體會過渡句的作用。
(1)剛才,我們采用的是抓重點段的方法分段,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嗎?
(如:自然段歸并法等,要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且,要引導學生理解運用過渡句也可以分段,過渡句是: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這神奇的廬山云霧是哪兒來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確第二句的問句理解承上和啟下。)
(2)說明過渡句的兩個作用:一是連接上下文,承上啟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層次。
(四)精讀課文
1.自由朗讀第二段(3、4、5節),你最喜歡學習哪一節?
(主要目的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給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
2.根據學生的喜好,組織學生自學。(不同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小節)
自學思考題:
(1)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
(2)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描寫云霧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并有感情的朗讀。
(3)*仔細體會,你所劃出的句子為什么會寫的那么好?(有興趣的同學做)
3.課堂交流。
(1)朗讀句子,教師適時指導。
(2)教師適當點撥句子的寫法。
(五)作業
1.抄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2、4節。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7
今天觀摩了《廬山的云霧》一課的課堂教學錄像,現將之整理如下:
一、復習導入(略)
二、組織教學第二自然段:
1、師: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寫的?請同學們邊讀邊想。
2、組織交流。學生回答,交流句子“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然后教師在電子白板上用直線畫出該句子,并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句子就叫中心句”,再指導學生讀句子,加深印象。
3、理解詞語:千姿百態是什么意思?告訴學生理解詞義的一種方法,把“千”和“百”放在一起,“姿”和“態”放在一起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就是千百種姿態。
4、品讀重點句,感悟云霧的千姿百態。
再讀2、3兩句,說說你喜歡哪種云霧?為什么?
(1)、交流第一種姿態的
a、生交流第二個句子,師相機畫出重點詞“系、纏繞”
b、指名上臺畫出半山腰的云霧。引導評畫:他畫得怎么樣?為什么只畫了一半的云霧?旨在加深對“纏繞、系”的理解。
c、師補畫出第二條云霧,說說老師為什么這樣畫?旨在理解云霧的多。(一條條)。
d、指導朗讀該句子。
(2)、交流第二種姿態的
a、吸引你的是哪一種云霧?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重點詞“絨帽”,并結合板畫。
b、絨帽給人什么感覺?(生自由充分地回答)
c、指導朗讀:絨帽軟綿綿的,好舒服,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3)、交流第三種姿態的
a、還有什么姿態吸引你?
b、“……茫茫的大海”,這讓你仿佛看到了山谷里的云霧是怎樣的?
c、指導朗讀:云霧像海,誰能讀出這種氣勢呢?
d、如果你就在這山谷里,會有什么感覺?(飄飄欲仙……)
(4)、交流第四種姿態的
a、齊讀第四種姿態的句子。(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b、它給人什么感覺?指導理解“天幕”,感受云霧。
c、朗讀,感受云霧的巨大。
5、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這些云霧的?(山頂——半山腰——山谷——整個山峰)
6、讓我們再站在各個不同的位置來領略廬山的云霧(師范讀整個自然段,同時出示美麗的云霧圖。)
7、播放音樂,學生美美地朗讀。
三、組織教學第三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還有一個特點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第三自然段,畫出這一段的中心句。
2、交流句子(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師畫出句子。
3、“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
師指導解詞方法:把它分為兩個部分,“瞬息”是什么意思?(快)“萬變”是什么意思?(多)。詞語的意思就是?(云霧變化又快又多)
4、再讀這一自然段,用“——”畫出云霧變化快的詞句,用“﹏﹏”畫出云霧變化多的詞句。
5、交流,并結合指導朗讀。
6、抓住“……”指導學生說話
(1)、這一段最后的“……”表示什么?
(2)、還有些什么云霧呢?請同學們選用下面的句式練習說話。
廬山的云霧,剛剛還是( ),轉眼間就變成了( )。
明明是(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
四、欣賞廬山的云霧。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
《廬山的云霧》教之惑
《廬山的云霧》,聽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如此美的文章,我在備課的時候,產生了矛盾的想法。一則,如果盡情的讓孩子去看圖去欣賞去達到那種美的意境,那課堂上的氣氛一定很好!而如果一味的去欣賞去感受那種美,是否學不到語文知識?想來想去,還是將兩者結合,于是乎,也運用了課件,圖文并茂,這樣,孩子該算是能體會到美的同時,也能學到本課要達到的語文目標吧!并且在備課的時候加上了些煽情的語言在里面,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美!可是,在上課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進入到那種美的意境中去,一味追求的是孩子的語文知識培養,把本來很美的文章上的一點不美了,連自己都感受不到美,享受不到美,又怎么去要求學生達到那美的意境呢?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9
美麗的黃山
我爬過上海長風公園的鐵臂山,可沒見過黃山這樣陡峭壯麗的峰巒!今年暑假我同媽媽一起去瀏覽黃山,黃山的奇麗至今仍常深深地留在我的印象之中。
黃山的石真奇!有的像仙人背簍,有的像猴子觀海,有的像豬八戒吃西瓜,還有的像武松打虎……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黃山的峰真險!上“天都”的路幾乎全是直上直下,與地面成90度直角。“鯽魚背”是在兩個山頂間架起的一座天橋,它高達1800多米,兩面懸空,底下是萬丈深淵,低頭一望,不禁叫人膽戰心驚。
黃山的云海真美啊!近看云海,像一層濃霧,把那些奇峰異景遮得無影無蹤,大風一吹,霧氣飄走,一個一個的奇妙景象又都展現在眼前;遠看,朵朵白云又像對對白色的蝴蝶圍繞著山巒設計者翩翩起舞;登高看,十里間,就像一片望不到邊的海洋,把一座座峻山淹沒,只露出一個個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島在云里時隱時現,漂浮變幻,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黃山啊黃山,你雄奇險峻,奇妙美麗,我深深地愛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機會再一次來欣賞你的豐姿!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0
今天,是《廬山的云霧》第二課時的教學,上課鈴聲響過,孫主任走進了教室。
開學還沒幾天,校長、主任都已經來過。好在我心理狀態還算比較好,所以這樣的隨堂聽課,我也沒有什么負擔。整堂課環環相扣,自以為很得意,故截取幾個片段,孤芳自賞。
片段一:揭題、析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去哪里旅游了?
生:廬山。
師:跟老師一起把這個美麗的名字寫出來,牢牢地記住它。(師板書:廬山,生書空)誰還能記得關于廬山這篇課文的題目?
生:廬山的云霧。
師:看老師把課文題目補充完整。(板書:的云霧)。注意這里的“的”是白字旁的“的”。好,自由讀讀課題,想一想,文章重點會寫什么呢?
生:云霧。
師:那我們該怎樣來讀課題呢?
生:把“云霧”讀重一些,顯示出廬山還有其他的景物,但這篇課文只寫它的云霧。
師:說得真好,就你帶著你的理解把課文題目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
師:課題還有沒有其他的讀法?
生:有。我把廬山讀重點,云霧讀輕點,就說明這個云霧不是上海的,不是我們如皋的,它是寫廬山的。
師:真會動腦筋,老師獎勵你一朵小紅花。
生讀,齊讀。
師:看來,咱們班的孩子真會讀書,下面老師要繼續考考你們,看看你們平時的積累,昨天的學習收獲怎樣?看,老師在課題后補上一條線,你們把這個句子補充完整,不過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只能填詞語。清楚了嗎?
廬山(的云霧) 。
生: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生:廬山的云霧千變萬化。
生:廬山的云霧飄飄悠悠。
生:廬山的云霧千奇百怪。
生:廬山的云霧濃濃的。
生:廬山的云霧茫茫的。
生: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
………………
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大量的表示變化快、姿態多的詞語讓我嚇了一大跳。
【反思】這樣的設計雖然沒有什么驚人之處,但是從孩子的情緒看,我覺得很滿足。一是讓學生知道審題的重要,語氣的輕重不同,表達的意思就不一樣;文字的作重點不同,文章的中心也就不同。這樣的審題訓練有利于作文的教學。二從廬山一詞到廬山的云霧到詞語的補充,從學生的認知出發,循序漸進,讓學生有話說,知識的積淀與運用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三為全文的學習在氛圍上巧妙地進行了鋪墊,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個教室激qing四溢。
片段二:學習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師:是的,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生:我知道山頭的云霧像帽子,山腰的像玉帶。
生:還有山谷的像茫茫的大海。
生:還有的像巨大的天幕。
師:是啊,作者觀察到四種姿態,這四種姿態的位置也不一樣,老師有些不明白,你能想個辦法幫助我理清楚嗎?
……
生:我來,我們小組自學的時候用的是繪畫的方法。
生:我們小組也是畫畫的。
生:我們小組是朗讀的。
……
師:根據大家的意見,我也覺得這一部分采用圖畫的方法更有利于理解背誦,好,1到5號前面的黑板,6到10號后面的黑板,帶上你的語文書,美美地把廬山的千姿百態表達出來。
…………
這下,咱們班涌現出來的小畫家簡直讓我吃驚,他們表現的天幕、大海、帽子、玉帶真的是讓人忍俊不禁卻又贊嘆不已。
在這個基礎上再指名讀,再進行今天的背誦大pk,幾乎是勢不可擋,所向披靡。
【反思】課堂教學講是不講,其實已經不是爭論的問題了。這學期我的基本策略是不講。揭示課題后,我的問題就是;你們想了解些什么?同學們提出了6個問題,我又問是要我來解答呢還是你們自己合作解決?他們的回答很干脆:我們自己學。
于是,我成了一個學習者,感受孩子們對章節的理解,在他們的畫面表達,深情并茂的誦讀聲中,在他們激qing的背誦比賽中,我的本課中心教學目標全部完成。
片斷三:拓展運用
師:古往進來,許許多多的詩人也像我們一樣陶醉在廬山的云霧中,留下了許多的詩篇,你能給大家說說嗎?
生:我知道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生:我知道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老師真高興你能記得前人所描繪的廬山,那么此時此刻,面對廬山云霧的美麗,你能用一句話來贊美一下嗎?
生:廬山云霧,天下無雙。
生:廬山云霧,真是令人流連忘返啊。
生:今年旅游去哪里?要去就去廬山看云霧。
生: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廬山最美。
………………
【反思】為什么孩子們有這么多的話要說?我想與我們平時的閱讀積累有很大的關系 ,知
識的遷移,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不要怕孩子不會說,放開我們的手腳,解放我們的思想,也許我們會發現課堂氣氛的活躍其實很簡單。讓他們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有合作的意識,也許我們就能輕松一笑。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選自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的課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比喻和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二)、課時安排:全文共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文中的字詞,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導學第二、三段,體會廬山的特點,掌握運用“總——分”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目標: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文的聯系,所處的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重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初步認識“總——分”的段式。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詞語、課文。
(五)、教具準備:相關課件。
二、說教法:
1、這一部分內容分別描繪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都是運用形象的修辭手法,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所以,我采用了“導學——自主學習”的學法遷移,使學生不但從語言文字中得以訓練,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直觀教學法易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易于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手段。所以,我選用了幻燈機等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使學生入情入境,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又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3、為了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讀”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段內容不但描繪得情境美,而且語言也美,運用入情入境的朗讀,能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從領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說學法:
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會“漁”比會“魚”更來得重要。在新的課改理念下提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得法的學習方法指導,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把掌握的學習方法運用到今后的學習當中。
根據課文分別運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我運用了“讀課文——找特點——說感受——感情朗讀——寫法指導——嘗試背誦”的方法導讀“千姿百態”的內容,然后學法遷移,學習“瞬息萬變”的內容。這樣,學生有法可循,樂于去學,既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學會了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你知道了些什么?請同學們說一說。
廬山的景色,那里有,有,有,尤其是,更給它。
2、總體概括了對廬山總的感受怎樣?
【通過學生的回答,反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信息,了解學生在學新知識前所具備的前提。】
(二)、誦讀學文,體驗感悟:
1、導學第二自然段:
①、默讀學文,這個自然段寫出了廬山云霧的什么特點?
②、為了介紹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從那些方位具體的來進行描寫的呢?
③、此時的作者身在廬山之上,感受如何呢?說說你最喜歡此時廬山上那個方位上的景色?為什么?用自己的情感,讀出你的喜愛來?(個別讀,評比讀,集體讀。)
④、小組合作探究,引領學生領會作者描繪廬山云霧時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總——分”的段落結構,比喻、擬人的運用。)
⑤、引導學生嘗試進行背誦。
⑥、師生共同小結學習的方法:讀課文——找特點——談感受——感情朗讀——寫法指導——嘗試背誦。
【以上教學體現了教師的“導學”特點,使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初步領會了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并從中初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2、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運用學法遷移自主學習本自然段。
②、檢查自學的情況,討論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補充。
3、過渡學習最后一段: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我們置身其中感受了“美麗”嗎?如果老師讓你們馬上離開!你們愿意嗎?(教師相機引導體會“流連忘返”)
4、為什么廬山的云霧能夠讓人流連忘返呢?(師生共同對全文“內容和寫作手法”進行總結。)
5、正因為廬山云霧的如此秀麗!所以,古往今來就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欣賞。詩人李白和蘇軾就分別留下了《望廬山瀑布》和《題西林壁》的千古絕句。(師生共同欣賞)
四、作業延伸:其實在咱們的祖國,像“廬山云霧”這樣美麗的景色,就如同撒滿夜空的星星一樣多。說說你見到的美麗景色,并仿照“總——分”的構段方式寫下來。
五、說教學評價:在本課的教學中,課堂遵循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和表達為主線”的原則。既展開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悟到了廬山云霧的美,又讓學生展開了思維,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六、說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層次明,結構清楚,主要講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形態美和“瞬息萬變”的動態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廬山的云霧、對祖國壯麗河山深深的熱愛之情。(附:板書)
千姿百態
3、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瞬息萬變
總分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2
一、教材淺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登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云霧的形態、顏色的描寫,贊美了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縱觀全文的內容,可按“古人的贊美→特點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為六大段。其中寫第二大段是重點,不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寫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體現了本單元教材的教學重點:過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應當作為本課文的教學重點。
仔細品讀全文,我們還能領會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一、言簡意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議論的辦法,增強了贊美的感染力;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氣呵成之感;三、語言形象、生動、有氣勢,采用比喻、對比、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云霧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領會文章的語言美、感受廬山云霧的景色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二、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第二大段,會背誦第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的第3、4、5、6題。
三、本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會背誦第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過渡句,并體會其作用。
4.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五、教學難點
對廬山云霧美麗神奇的感受。
六、教學思路設計淺析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于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廬山云霧的美景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學生的說話訓練導入課文,教師又施以啟發性的小結、提問,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想欣賞廬山云霧的好奇心。
②教師的配樂表情朗讀,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入觀察廬山云霧的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催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
③投影片的及時展示。再現課文情境,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霧繚繞的廬山之中,對廬山云霧的贊美之情得以進一步的升華。
④以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盡情抒發對廬山云霧的贊美之情。
⑤教師以充滿感情的課堂環節銜接語,激起學生心中感情的蕩漾。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采用指導讀第3小節——師生共讀第4小節——獨立自學第5小節的遷移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寫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體會;四朗讀”的閱讀方法。
②以讀范句→補充完整語句→獨立說句的層次訓練,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使學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學會舉一反三。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與小結,讓學生明確并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結合
讀和寫是個互逆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著。讀是理解的吸收,寫是理解的表達。兩者相輔相成,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地“見縫插針”,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后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斷練習,實現讀寫的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組織多種手段讓學生欣賞廬山云霧,感受廬山云霧的美之后,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極想淋漓盡致地抒發一番。此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推出《家鄉的晨霧》的寫作訓練,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世紀之聲,也已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針對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圈、劃、刪、改、讀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欣賞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進行說話及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②按要求找、劃出描寫云霧的詞句并進行賞析,是典型的語言文字訓練形式。
③模仿例句,發揮想象進行造句練習,加深學生對文中關聯詞的理解,并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一目的。
④“默讀→有感情地讀→表演讀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個人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的多種形式的替換變化,則能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對課文語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初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1.師出示詩句:“一起千百里,一蓋千百峰”問:這是古人用來描述什么景物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廬山云霧)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請運用以上的詞語圍繞廬山云霧,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
3.師小結。
同學們,廬山云霧是充滿神秘的,廬山云霧是令人心醉的。現在,老師就帶大家去觀察這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好嗎?
(二)細讀課文,品味精美
1.師配樂表情朗讀課文第二大段,要求學生認真聽、潛心感受云霧的美,邊欣賞,還要邊想想:我們分別在哪幾個地方觀賞云霧?
2.議:剛才,我們欣賞了廬山哪幾個地方的云霧,請完成下列填空題。(回答)
我們觀賞了在看到的濃霧,在看到的霧氣和在等處看到的云海。(先在書上用“____”劃出,再回答。)
(引:這些地方的云霧各有什么特點?現在,我們再回過去細細地欣賞欣賞。)
3.默默地欣賞課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地方的云霧有什么特點?(用“____”在文中劃出一個能概括其特點的詞。)
4.理解“瞬息萬變”,哪些詞與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學生圍繞“瞬息萬變”提問。
6.師小結學生的問題,要求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三小節,思考:①哪些詞句體現了廬山云霧的這一特點?(用“~~~~”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句)②你認為哪些詞句用得好?為什么?
7.討論以上問題中的第1個問題。
8.討論第2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語句:
游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云轉眼間變成彌漫窗外的濃霧。
9.有感情地齊讀這一句:體會“剛剛……轉眼間”在這句話中的作用。
10.用“剛剛……轉眼間”進行說話訓練。
a.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轉眼間就。
b.火燒云的變化真快,剛剛看上去,轉眼間。
c.自己說一句話,用上“剛剛……轉眼間”。
11.出示語句
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議:將以上的話改成下列這一段話,好嗎?為什么?
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稀時,給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導并練習有表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指名朗讀——指導——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13.師小結:“瞬息萬變”的濃霧真的是好美呀,讀了作者的解說,我們真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才我們經過了哪幾個步驟才領略到這一番美景的?
14.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學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霧特點的詞。
二劃:劃出能體現云霧這一特點的詞句。
三品:品味用詞用句的準確、生動。
四讀: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
15.生自學第4小節。
16.匯報交流。在生匯報的同時,適時地出示投影片,領會“時而……時而……”的用法。
①小貓釣魚真不專心,時而____,時而____。
②雨斷斷續續地下了兩天了,時而____,時而____,時而____,真令人擔心會不會發洪水。
17.指導背誦。
這段話共有____句話,第一句話先講廬山云霧對山鎮牯嶺特別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與它____。第二句講廬山云霧時而____,時而____。第三句講山鎮牯嶺一半____,一半____。
18.試背。
19.師小結:猶如仙境一般的山鎮牯嶺真令人流連忘返,但這不是最壯觀的。因為最壯觀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這就是云海的兩幅照片,想去體會體會它的美嗎?
20.生按學習第3小節方法,自學第5小節。
21.集體交流匯報。出示檢測題:
a.云海的特點是。
b.作者生動地描述了和兩種情況下的云海。
c.找出與以下結構相類似的詞:
波濤起伏青峰秀嶺
2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三)總結全文,找出過渡
1.師根據板書,小結學習內容。
廬山云霧是美的,但是作者的敘述更是天衣無縫,連貫而又自然。作者是*哪些詞句連接起課文的內容的呢?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3.師小結,并要求學生進行仿寫:《家鄉的晨霧》。要求寫出晨霧的特點。
(四)作業。
1.片斷練習:《家鄉的晨霧》。
2.補做完作業本上的第3、4、5、6題。
附板書設計
廬山云霧
登山路上 濃霧 瞬息萬變:剛剛……轉眼間……
霧來時……霧云時……
霧濃時……霧稀時……
山鎮牯嶺 霧氣 朝夕相處,時而……時而……
一半……一半……
大天池等地 云海 壯觀絢麗 云海茫茫,波濤起伏
云絮翻飛,色彩斑斕
本課時采用這種對應式的板書:一、便于體現出廬山云霧的特點;二、便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記憶;三、體現了文章的重點,使板書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說教材
《廬山的云霧》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全文層次分明,共4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第一自然段總寫廬云霧神奇美麗,接著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再總寫人們對廬山云霧的喜愛與流連.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所寫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流連忘返”造句,能背誦課文.
3.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仿寫一處景物.
本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因此我把”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于學生語言水平的限制,要在這么短的時間掌握一種構段方式寫出一處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說”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難點.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二、說學情
在上一冊課文中,學生已接觸過”總分”這種構段方式,及”比喻”這種表現手法.
本文教學要求學生勤動腦、動手、會與別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學生普遍讀書不注意感情朗讀或掌握不夠.也沒養成與人交流探索的習慣.還有就是學生很少出遠門,根本不知廬山云霧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所以要畫出不同姿態的云霧也不容易.
三、說教學方法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
四、說學法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本篇課文教學我讓學生通過”讀、思、畫”感悟廬山美及文章的語言美.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本課.
首先第一課時學生學會了本課生字,以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1。
第二課重點分析課文.教學過程分為四步:
(一).談話導入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接著板書課題.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1、精讀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可能學生讀的時候
,感情把握不準,教師相應指導,接著提問:”在廬山眾多景物
中,作者最喜愛的是云霧,你從哪里讀出這點來?”學生不難答出(更,神秘)教師提醒在朗讀時應突出”更,神秘”兩個詞,同時板書:神秘的云霧.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領悟詞語,進入文章的意境:
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們看,在山上游覽,似乎……漫步山道……此時,你們會感覺自己就像……“讓學生做出伸手摸云霧、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樣子.使學生充分感受廬山云霧的神奇美麗.這時用導語過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學習:“廬山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精讀第2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并不是被動地接愛,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么而讀,要思考什么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板書:千姿百態.接著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千姿百態的?請用筆畫出來.”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像絨帽,像玉帶,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接著具體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態”,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繪畫不同姿態的云霧,使他們感受廬山云霧的美及文章語言的美.指名一兩個學生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通過直觀畫面使他們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接著引入下一段的學習:“廬山的云霧還有一個特點,請看第3自然段.”
3、精讀第3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結構與第2自然段相同,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并要求他們找出:
(1) 中心句
(2) 廬山云霧的特點.具體怎么寫?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學生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學習第4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讀完后,教師小結:正因為廬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游客們舍不得回來了.(并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至此,教學目標2已完成.
(三)、總結
總結貴在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廬山的云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使學生充滿向往,激起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學目標3。
(四)、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于閱讀教學之中,是許多教師認為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本冊教材訓練的重點.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最后說板書: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法重點,一目了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我努力做到簡潔明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附板書:
3、廬山的云霧
千姿百態:像絨帽,像玉帶
是大海.是天幕
神秘的云霧 瞬息萬變: 眼前的——剛剛是——轉眼流連忘返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鳳凰語文網 點擊數:122
《廬山的云霧》教學設計
知識拓展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中國著名風景游覽區及避暑勝地。位于江西九江市南,北近長江,東濱鄱陽湖,交通便利。它屬中亞熱帶濕潤山地氣候,以春溫、夏涼、秋爽、冬寒為特點,森林蔭郁,植物豐富。年均溫度較近在咫尺的九江市低5.6℃,7月均溫低7.0℃。故當江南暮春時期,廬山卻正當桃李始華之際;長江中下游盛夏酷暑時,廬山卻溫和如春。山上云霧縹緲,年平均霧日191天。3—5月多為霧月,月均霧日多達20天;7月霧日較少也達13天。廬山山體主要由砂巖構成,山勢雄偉,加以降水豐富,故多瀑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別采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二自然段按山頭—山腰—山谷—山峰的順序,以豐富的想象、恰當的比喻,形象地寫出飄浮于廬山不同方位的云霧的獨特姿態。第三自然段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以“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著力刻畫出云霧變化之多;用“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詞句,強調廬山云霧的變幻之快。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
全文層次分明,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教學建議
1.讀書指導
(1)初讀感知
課前可引導學生從多種途徑搜集有關廬山風景的資料,為學習課文、深化體驗作準備。
初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結合語境及生活經驗理解部分詞語。在初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精讀感悟。
學習本文,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通過邊讀邊思,體會第二、三自然段是運用怎樣的方法寫出廬山云霧的奇麗的。師生可共同搜集一些有關廬山云霧的圖片資料,通過看圖,想象,朗讀,以及讓學生自己練說等方式,幫助學生形象地感受云霧的美。
學習第一自然段,抓住“變幻無常、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等詞句,指導學生看圖,讀文,想象,讓學生仿佛置身與其中,體會廬山云霧無處不在又要變幻無常,飄忽不定的神秘感。
學習第二自然段,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然后,放手讓學生選擇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深入體會廬山云霧的形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
學習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導學生從“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語句以及文中的省略號,感悟 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一方面體會廬山云霧變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的豐富。省略號處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云霧還會在瞬間由什么變成什么。
2.積累內化
本文語言優美,教師要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弄清表達方式。
3.遷移運用
(1)“流連往返”一詞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引導學生結合前文的學習理解意思,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想什么地方曾讓你流連往返,久久不愿離去,用“流連往返”說句子。
(2)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4.實踐活動
(1) 搜集有關廬山的圖片資料,古今詩文,在班中辦展覽會。
(2) 課外做小導游,向自己身邊的人介紹廬山的云霧。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第二、三段的寫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揭題
1.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
2.簡介“廬山”
3.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廬山最神奇的就要數廬山的云霧了,那么,“廬山的云霧”到底神奇在哪里?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三課。(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檢查
(1)出示詞語
變幻無常 增添 千姿百態 籠罩 系在
遮擋 一瀉千里 流連往返 幽谷 游覽
彌漫 天幕 瞬息萬變 馬蹄
(2)指名讀,齊讀
3.自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討論交流。
幽谷:幽深的山谷
彌漫:充滿,布滿
瞬息萬變:短時間內變化快而多
流連往返:留戀不止,舍不得離去
瀑布:從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遠看好象掛著的白布。
溪流:從山里流出來的小股水流
變幻無常:形容變化速度非常快,沒有規律
漫步:沒有目的而悠閑地走
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瀉千里:指江河水流迅速,也用來形容文章奔放
千姿百態:形容形狀非常多
4.全文共有幾自然段?開火車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5.討論交流
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自然段: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第三自然段:寫廬山云霧變化得快。
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廬山云霧流連往返。
6.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什么特點?
三、 指導書寫生字
四、 布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聽寫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 精讀課文
(一)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些什么?
2.導讀
廬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給它 。先總體概括了作者對廬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覽、漫步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4.此時此刻,仿佛你已經升上了云端,駕起了云霧,在天上行走,進入了仙境。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尋找“騰云駕霧”的感覺。
5.有感情地指導朗讀,試著背誦。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這一節有幾句話?
2.自瀆第二小節,這段話寫了云霧有什么特點?找出中心句,用“ ”畫出。
3.為了介紹云霧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具體來進行描寫的?(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運用了比喻、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云霧的不同姿態)是啊,廬山云霧真美!
4.小結:作者為了說明廬山云霧的特點,先總寫“云霧千姿百態”而后再從“山頭、半山、山谷、山峰與山峰之間”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進行具體地描寫,我們稱這種構段 方式為“總----分”關系。
5.有感情地指導朗讀,練習背誦課文
6.討論學法:
出示:畫出中心句—認識云霧特點—理清總分關系—感受云霧景象—有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三)運用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四)檢查自學情況,討論交流。
廬山的云霧一會兒時間就千變萬化,一會兒一個樣,“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剛剛還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瞬間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贊美了廬山的云霧變化之快。
過度:正因為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無數游人流連往返。
(五)齊讀最后1自然段。
為什么廬山會讓人流連往返呢?(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三、 總結全文
1.配樂朗誦
2.練習背誦
四、 布置作業
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提供 高子陽
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4
作者:王玉梅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1
《廬山的云霧》教學思考
王玉梅【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文字優美的 文章,我在教學時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抓住想象的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樂于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的學習也總是伴隨著想象。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登山路上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云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我注意到了這兩處,為了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刺激了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覽途中,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把光盤中云霧的景色放給學生看,那色彩斑斕、千姿百態的云霧,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欲望。我還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男女生賽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并茂。
三.審美表達,豐富學生的語感。
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還特別適合審美教育。我用光盤呈現多幅廬山云霧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樂,學生無拘無束、有滋有味地觀看和想象,體驗美感。看后我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讓他們用這樣的句式來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 。”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學生的感受是十分豐富的,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馬上來到這里,感受你的瞬息萬變。” 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親自站在大天池畔,伴著夕陽,欣賞絢麗多彩的云海。”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畫筆,畫下你壯觀美麗的身影。”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5
【教學實錄】
師: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正是有了千姿百態的云霧。它都有哪些姿態呢?請學生自讀第二小節,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
生:(邊讀課文邊畫。由于學生的繪畫水平的不同,所展現的云霧也有所不同。)
師:(教師巡視,同時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出云霧的一種姿態。)
(黑板上的學生和下面的同學都在繪畫。)
師:你們都畫了什么呀?(教師指著黑板上同學所畫的內容)
生1:我畫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霧。這些云霧就好像一條條的玉帶,系在了山腰間。
生2:我畫的是山頂上的云霧。這些山頂上的云霧好像一頂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頂白色的小絨帽,所以我把云霧畫成了帽子的形狀。
生3:我畫的也是山頂上的云霧。
師:同學們,他們畫的好嗎?
生1:他們畫得都很好,看著他們的畫,我仿佛就看到了廬山的云霧。
(三位同學都露出了笑臉。)
生2:老師,我覺得半山腰的云霧還要再畫上面一些,那樣就更準確了。
(老師點頭同意,并請那位同學上來修改。)
生3:老師,書中還寫了兩種云霧的姿態,他們沒有畫出來。
師:你讀書真仔細,老師就請你來畫。
生:上黑板快速的繪畫。(這位同學的繪畫水平較好。)
師:請你向大家作一個介紹。
生:有時云霧彌漫了整個山谷,這時的云霧就好像茫茫的大海一樣,而有時云霧又好像一塊巨大的幕布,把山峰都給擋住了。
師:你說得真好,畫得就更好了。(同學們鼓掌)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感受一下云霧。
(生讀課文)
師:我們看了四種云霧的姿態,其實它的姿態不至四種,作者只選了四種典型姿態向大家作了介紹,它還會有哪些姿態呢?
生:(學生積極舉手)
師:選了四名同學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
生:動手畫。
師生共同點評所畫的內容,想象合理就行。
………
【評析】
《綱要》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這部分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使他們懂得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學生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為了展現云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二、三自然段,通過品讀,感受作者文筆的優美。
2、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讀文字,感受作者的文筆,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廬山云霧.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
1、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美。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盡情地謳歌,盡情地抒寫,千古佳句流傳至今,你知道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這首詩(《題西林壁》)正是贊美了世界名山廬山的綺麗風景。你知道廬山嗎?
3、是啊,這正是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由于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下奇觀——廬山云霧(.課件顯示課題)請讀課題,再讀,有云霧的感覺。
正所謂瞬息萬變萬萬變,勝似夢境之迷離。就讓我們吟著大詩人蘇軾的詩邁步于廬山的云霧里,做一回神仙吧。(欣賞廬山云霧的風光片)
4、說說你此刻的感覺吧!
二、通讀課文
1、想看看描寫它們的文字嗎?打開課本讀讀課文,喜歡它,就用心把它讀通。
2、喜歡這篇課文嗎?能讀通它嗎?
3、請你再快速瀏覽課文,然后說說那些是你喜歡的段落。
4、把你喜歡的段落細細地反復地讀讀,把你的喜愛之情讀進去。
5、讀一段好文字能讓人心情愉快,而快樂是需要傳遞的。你再來品讀你喜歡的段落,然后想辦法讓你的伙伴也來喜歡它。
三、(根據學生意見)學習第三段
1指名學生說說喜歡的段落和理由。
(1)寫了來時去時濃時稀時的情景。作者的觀察仔細,用詞準確,一段美文渾然天成,讓我們更加迷戀廬山的萬種風情。(這個句子個別讀、男女生合作讀、師生合作讀、看著錄象配音讀。)
2、用了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富有韻味,讀來口齒生香。
3、音樂能讓朗讀更加靈動飄逸。(配樂讀)
4、廬山云霧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之下更加多姿多彩,的確是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啊(讀總起句)
6、連起來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段
1、霧多、時間長,總讓人感覺如在人間仙境中。
2、時而……時而,變幻莫測的廬山,正如一位仙女,猶抱琵琶半遮面,讀出這種感覺。作者僅用“時而”兩個分句就已寫盡它的神韻。山與霧渾然一體,難分彼此。
3、至此,我們忍不住還要感嘆——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
4、我們把兩段連起來讀,配樂讀。
五、小結說幻想:
作者的那支筆真神奇呀,廬山云霧真是千姿百態。還有待我們再去讀去品,去欣賞,去融入其中。望著美麗的廬山云霧,你能說出心中的無限遐想嗎?
六、課外延伸
多么浪漫美好的愿望啊,那么你可以點擊這些網址(提供幾個網址),神游廬山,一覽祖國好風景。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7
教學要求
(1)認識課文后的12個生字及8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部分詞語,學習“秀”,“幻”“增”,“添”這四個生字。
(2)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認識總分段結構,感情朗讀第1小節,背誦第1小節。
教學重點與難點:
感情朗讀第一小節,背誦第一小節,學會課文后的生字詞,理解部分的詞語。
體會遺詞造句的優美,體會廬山云霧的奇幻,神秘。
教學準備:錄相、錄音、詞卡
教學過程 :
一、揭題
你們聽說過廬山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地處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莊之美稱,說起廬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望廬山瀑布》(師背)知道它贊美什么?其實,廬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霧,廬山的去霧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七課,板書:廬山的去霧(讀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感受廬山的風景、激情
[播放錄相] [導語 ]你們看,這就是廬山![放課文錄音]學生邊看過聽。
結束提問:廬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自由發言]
三、預習課文
要求:(1)讀準課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組成的詞語。
(2)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情況
A、通過預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字詞?(生答師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詞語?
(2)檢查朗讀情況
四小節由四個同學朗讀。要求:其余同學認真聽,注意有沒有添字、漏字、讀破句,并作記號。
(3)學生齊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4)讀后提問,并相應板書:景色秀麗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五、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過渡語:廬山的景色是這樣的美麗,我們如何把看到的描寫出來呢?我們試說第一處風景。
出示風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師簡單的描述一下,提問:如果不看圖只聽老師的描述,你覺得廬山的風景美嗎?
(3)默讀課文第一小節,學習課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劃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與后幾句是什么關系?
檢查默讀情況:
A、這一小節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是什么關系?
B、課文中哪些詞兒你不理解?(生提出問題,集體解答)
C、圖文對照,哪幾句話描寫了圖上的景物,找出來,讀讀,你們喜歡這風景嗎?請一同學試讀出喜歡的語氣。
D、指導朗讀。(方法:生讀,生評,不當處師范讀,聽錄音讀。培養語感)
廬山內“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霧”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師范讀,讓生感受語氣的變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霧,我們在山上漫步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找出描寫自己游玩時感覺的句子讀讀。
師引讀,廬山的云霧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問:你真的能摸到云霧嗎?從哪個詞兒中可以看出?
從哪個詞兒中可以看出霧多?
師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較:漫步山道,感覺真是舒服極了。
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提問:哪句句式好?為什么?
描寫出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E、播放騰云駕霧片斷。體會飄飄欲仙的感覺。
F、實時指導朗讀,讀出飄飄欲仙之感。方法:看錄相、聽錄音、找感覺,學一學。
G、試背:方法:引讀、引背、試背相結合。
H、請一同學用優美動聽的語言把我們今天學的內容介紹給在座的每一個同學聽聽。
五、復習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七課廬山的云霧,了解到廬山景色秀麗、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還學到了幾個新的詞語。(出示詞語朗讀)
六、作業 :
1、描紅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觀察其在田格中的間架結構。并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