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不同的游戲教案(精選2篇)
大班音樂不同的游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兩種不同拍子的樂曲。
2,增強小朋友對不同拍子音樂的鑒賞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活動準備:
音樂;CD5-7《進行曲》 CD5-8《華爾茲》 CD5-9《聽聽這是誰》
教具:教具卡5-5(小貓)
樂器筐2個 樂器:鈴鼓、手鼓(各總人數的1/2
活動過程:
(讓小朋友圍半圓坐) 音樂呼啦圈:
1,教師:“今天,Teedy想和大家一起玩好玩的游戲,我們來歡迎他吧。”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邊說邊拍手打三拍子節奏
X X X/X X X/
拍拍手,歡迎你。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用其他的節奏歡迎Teedy的加入
X X/X X/
熱烈歡迎
2,教師:“音樂谷正在進行游行活動,快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教師播放《聽聽這是誰》,請小朋友提供節奏猜動物
音樂游戲盒
一,感受音樂
1,教師:“Teedy說讓大家也一起參加音樂谷的游行吧。”Teed帶著全體小朋友出發了。
2,播放《進行曲》,帶領小朋友隨音樂拍手(其他動作),教師鼓勵小朋友用各種動作感受《進行曲》的音樂(用其他肢體動作跺腳)。
3,教師邊說邊出示小貓的圖片。“有一只漂亮的小貓跳著華爾茲向我們走來了,我們一起聽聽這首好聽的曲子吧。”
4,教師播放音樂《華爾茲》,帶領小朋友隨音樂做動作,教師鼓勵小朋友用各種肢體動作感受《華爾茲》(揮手)
二,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師:“聽了兩首不同的曲子,請問小朋友們有什么感受呢?它們有什么不同?”(小朋友自由發言)
三,出示曲譜,肢體感受
教師:“Teedy和好朋友小貓發現你了兩張漂亮的曲譜,瞧,它們正在唱曲譜上動聽的歌曲呢。”(出示兩張曲譜)教師帶著小朋友用肢體語言感受。
四,樂器演奏
教師引導小朋友依次取樂器
1,教師引導小朋友從樂器筐里選擇1件樂器,然后依次回到座位上。
2,小朋友確認小朋友自己手中的樂器,復習樂器的演奏方法。
3,教師帶領小朋友用手的樂器為樂曲伴奏
五,活動結束
教師引導小朋友排隊放樂器,回座位。
音樂彩色筆 教師再出示放大的音樂游戲書5-p12、5-p13,觀察畫面并提問
1,請小朋友看譜試唱一下,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鼓勵幼兒用身體樂器演奏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大班音樂不同的游戲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許許多多的能力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但有一種能力卻是與之相反的,這就是音樂能力,年齡越大,學習音樂的能力就越低。在我們小時候的音樂課堂里總會出現同一個單調乏味的模式:固定不變的教材、固定不變的教室、固定不變的教與學……如今,在幼兒教育的領域里,雖然在教學上有了很大的改變與創新,但還會因為地方文化不同、人文文化理解不同而存在教育誤區問題,有的還要迎合家長小學化的要求違背孩子身心健康的不合理不科學的教學,導致孩子全面發展產生極端化等。而音樂可以給孩子們一個自由想象和創造空間的一門課程,也是孩子們最具童真與快樂的表現,同時也是我給孩子們上得最輕松最開心的課程。
我希望通過老師親和活躍的教學體態和本土化教育資源的利用改變我們曾經沉悶單調的音樂教學,給孩子們帶來生機勃勃的理念和形式,帶來更多的歡笑與放松!
活動目標
1、 認識并感受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個音符。
2、 激發孩子參與音符游戲的興趣。
3、 發展孩子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的能力。
4、 培養孩子的樂感,使他們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與遐想。
5、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會唱并掌握節奏通過身體的協調性展示七個音符的魅力。
活動準備
1、音樂律動CD:《淘氣的小音符》《身體音階》
2、延伸活動:
(1)、水和水杯
(2)、小棍條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圍圈坐好,老師扮演可愛的角色唱歌進場:“呼呼啦啦,呼呼啦啦,音樂呼啦圈。呼呼啦啦,呼呼啦啦,音樂呼啦圈。”
2、播放音樂《身體音階》并隨著音樂做律動讓小朋友提前熟悉。
3、音樂游戲:(1)老師一邊做動作一邊唱節奏兒歌:“摸摸我的小腳do do do,摸摸我的膝蓋re re re , 拍拍我的雙腿mi mi mi ,叉叉我的小腰fa fa fa , 拍拍我的雙手sol sol sol ,拍拍我的肩膀la la la ,摸摸我的腦袋si si si,高舉我的雙手do do do……”
(2)“聽說我們的小音符正在和小貓咪玩游戲,讓我們快來聽一聽他們是怎么做游戲的吧!”
(3)播放音樂《淘氣的小音符》,唱詞部分老師帶小朋友們拍手感受音樂,音樂旋律出現不同的時,引導孩子用不同的肢體動作(如原蹲一蹲)來感受mi 的音;音樂旋律出現sol時,引導孩子用另一個肢體動作(如插腰跳一跳)來感受sol音等。但sol 的動作一定要比mi高,主要是讓孩子直觀地通過不同的動作來感知音符的音高。
4、肢體游戲:
(1)老師引導孩子想一想,淘氣的小音符們總是變成不同的樣子,讓小貓咪找不到,請你也來和小貓咪玩這個游戲吧。
(2)老師數1 2 3,變變變,請孩子自由擺一個動作,老師選幾個代表性動作的孩子來說一說,分別變的是什么音符。
5、活動結束:老師請模仿小貓咪走路,輕輕地走回座位坐好。
延伸活動:
(1)用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個音符創編不同的兒歌并用肢體表演出來;
(2)用同一種水杯裝著不同深度的水進行敲擊使其發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個音。
農村幼兒園的音樂教育狀況,發現藝術教育舉步艱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但農村音樂教育改革始終得不到健康協調發展,其原因是地方上人文素質忽視了美育教育。
我園現有9個教學班,作為地處農村的幼兒園,我們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差異:一是師資的'差距;二是教學觀念的差距;三是園內文化底蘊的差距,雖然上此課程孩子感興趣的濃度還算比較高,對音樂也比較敏感,但由于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熏陶不夠,使得很多孩子有些難以溶進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而老師在教學中也很少系統地組織音樂活動,對音樂藝術教育缺少研究,幾無心得。所以我們還應從以下幾點進行反思教學:
1、 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做好案例撰寫和分析記錄,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實踐,并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作自我評價、自我調整、自我總結。
2、 結合孩子的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提取有價值的教育素材,聯系實際,利用本土化資源,不斷創新孩子感興趣并輕松的教學方法。
3、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家長工作,對幼兒家長進行加強藝術教育的理解和認可,加強音樂教育方法的指導,從而真正讓音樂陪伴孩子成長、讓音樂塑造真、善、美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