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精選12篇)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1
小班上冊,學習內容:顏色配對、求同存異、歸類、按規律排序、對應、認識長短、按長短排序、區別“1”和許多、比多少、3以內的點數、4以內的點數、5以內的點數、圓形、正方形、圖形分類、區別上下。
小班下冊,學習內容:配對、按一種特征分類、變得一樣多、按大小排序、比較高矮、按高矮排序、對應、2的形成、3的形成、4的形成、5的形成、5以內數物結合、目測數群、認識長方形、感知三角形、認識前后里外。
中班上冊(第三冊):物體的對應、按粗細排序、10以內的點數、目測數群、6.7.8.9.10的形成、6.7.8.9.10的數物結合、數字標識、數字描紅、序數1-10、10以內的倒數、認識半圓形、認識橢圓形、認識梯形、圖形拼搭、區別上中下。中班下冊(第四冊):按特征分類,比較寬窄,按規律排序,認識時間,復習基數和序數,20以內點數,認讀50以內的數,數物結合,20以內倒數,10以內數的'守恒,認識單雙數,2~9相鄰數的關系,10以內數的等差關系,平行四邊形,圖形的分類和聯想。
大班上冊(第五冊):多角度的分類和排序,測量,認識“0”,5~10的分解和組合,10以內的加減法,10以內數在生活
中的運用,多邊形,面積守恒,正方體,長方體,球體,認識左右,認識貨幣,簡單規律和推理。
大班下冊(第六冊):感知過去、現在和將來,認識日歷,認識整點,認識半點,二等分,四等分,認讀100以內的數,按數群計數,感知數位,數與量的對應,寫數字,20以內加減法,加減法在生活當中的運用,整10加、整10減,分類計數,簡單統計,連加、連減,相同數連加,平均分配,圓柱體,體積守恒,容積守恒,運用貨幣。
學前班上冊(第七冊):比較厚薄,認識快慢,按特定的規律排序,長度守恒,圖形的傳遞,寫數字,認識運算符號,20以內的加法在生活中的運用,“0”在生活中的運用,有關“0”的加法和減法,20以內的相鄰數,序數在生活中的運用,區別基數和序數,50以內的倒數,圖形的拼擺,相同和不同,認識疏密,量的推理,對應關系,邏輯關系。
學前班下冊(第八冊):簡單的統計圖,量的傳遞,認識時間,工具測量,簡單的組合,等量代換,感知數位,寫數字,百以內的不進位加法,等量交換,百以內的進位加法,百以內不退位減法,百以內退位減法,相同數連加,初步認識乘
法和除法,等分圖形,運用貨幣,觀察力訓練,推理能力訓練,千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千以內的不退位減法。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了解球體的主要特征。
2.比較、發現球體和圓形的不同,并樂意表述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玻璃球、飛盤、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盤、圓環、硬幣、瓶蓋等及其圖片,筆和記錄表。
2.環境布置:圓圓世界--擺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種球體物品及圓環、光盤、飛盤、硬幣、瓶蓋等。
活動過程:
(一)以"圓圓世界"導入活動,教師ppt展示圖片,引發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進入一個"圓圓世界",看看這個世界里都有什么東西?它們哪里一樣?
(二)引導幼兒在"圓圓世界"里邊玩邊探索,初步感知球體的特征。
1.介紹玩法和記錄要求;老師把他們請到了教室,待會兒小朋友們滾一滾,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是不是都可以滾,如果可以滾的就在這個圖示下面"√",不能滾的就打"×"。
2.幼兒選擇"圓圓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師觀察、引導他們;把玩的結果記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玩的結果: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滾的?哪些東西是不可以滾的?
4.小結:原來,"圓圓世界"里的.東西都可以滾。
(三)再次探索,進一步感知球體的特征。
1.師;"圓圓世界"里的東西都可以滾,但可以隨便滾嗎?請小朋友們再去滾一滾,玩一玩這些東西。操作時請按照記錄表上的圖片指示進行,并且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再次探索,教師觀察、引導幼兒;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結果。
4.小結:從各個方向來滾、滾來滾去都不會倒的這些東西,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球體"。
(四)引導幼兒找一找生活中的球體物品。
1.師幼交流:找一找我們的周圍有哪些東西是球體(如柜子上的地球儀等)。
2.師展示ppt,介紹生活中的球體及其作用,。
師:老師也找了一些球體,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它們為什么要做成球體?
3.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球體物品。
師:回家以后你們再去找一找球體的東西,看一看這些東西有什么作用,會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于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總之,整個活動還是比較完整的。幼兒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情緒高漲,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小百科:球體在任意一個平面上的正投影都是等大的圓,且投影圓直徑等于球體直徑。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3
設計意圖: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肯動腦、愿挑戰、激發幼兒喜歡探究數學的興趣,正是我園積極探索的內容。有趣的重疊現象就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生活,我們將其轉換為具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在操作探究重疊現象中獲得空間目測、空間組合、判斷思維、仔細觀察等能力的發展。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時會變成一個個新圖案,并獲得遮擋現象的經驗。
2、在操作中培養幼兒的空間目測、空間方位、想象組合、分析判斷、仔細觀察等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一份操作學具,一支鉛筆,兩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圖形四份,教具紙4大張。
設計理念:
重疊現象是一個枯燥的內容,如何將枯燥的現象轉換成幼兒感興趣又遵循其學習特點的適宜內容。在設計本活動時我以以下"三性"為我的設計依據:
第一,要體現活動的主體性。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是我在本節活動中希望達到的。
第二,要體現活動的操作性。幼兒年齡小,在本節數學活動中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得探索新知的經歷,獲取新知的體驗,是我活動設計的愿望。
第三,要體現活動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動過程中幼兒能不斷地根據新的經驗進行判斷推理,將枯燥的現象自然地融進孩子的心中,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魔術游戲導入,初感重疊現象。
1、師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張透明的圖形,上面有什么?
幼兒:這一張上有一個紅色梯形,那一張上有兩個紅色圓形……
2、師變魔術:現在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給大家看,請小朋友仔細看哦!
(師邊變魔術邊說:"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師將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變成了一輛紅色小汽車。)
師:咦!變成了什么?(小汽車)猜猜是怎么變出來的?
幼兒:你是將兩個圖形合在一起的……
師:你們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將我的魔術看破了。對,象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疊。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出了一輛小汽車。真是太有趣了!
評析:運用變魔術的形式導入,不僅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情境,激起幼兒探索重疊現象的欲望,而且讓幼兒在游戲中理解了完全重疊的現象。孩子們在"哇!變出一輛小汽車了"的驚呼中,學習的興趣被點燃了。
二、獨立操作材料,感知重疊后的變化。
1、猜測和實驗重疊現象
(1)幼兒猜測
師:我們接著再來變魔術。瞧!(出示兩張透明圖形)如果將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1)完全重疊,你們認為會變成這里的(圖2)哪一幅圖案?
評析:在幼兒獨立稍作自測后,師再請幼兒回答,并注意詢問幼兒的不同想法,這樣司以給幼兒思考的空間。
師:看來,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樣,那么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確的?
幼兒:我們可以來做實驗、可以象剛才那樣變魔術……
師:這個主意不錯。你們那兒也有兩個這樣的圖形,請小朋友從碟子里拿出來實驗一下。
(2)幼兒實驗
(3)幼兒交流
師: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之后究竟變出了哪個圖案?
幼兒:最后一個……(師請一幼兒給正確的答案做上標記。)
評析:這個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初步學會空間目測和空間組合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的獲得是讓幼兒先猜測,而后讓幼兒通過自己獨立的操作實驗和反思實現的。同時教師要有機引導導幼兒明白,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我們唯有做實驗、用實驗來驗證出真正的結果,這才是做科學的真諦和精神。
2、目測和想象重疊現象
(1)師幼共同目測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找到了準確的答案,現在我們要提高難度:我們不做實驗,只能用眼睛看,腦子想,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如果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3)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圖4)什么圖案?(注意提醒幼兒靜心思考、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
幼兒:第三個,第二個……
師:現在的答案有三種,讓我們來仔細地觀察一下。先看第二個,不同意的小朋友請說出你反對的理由!(先引導幼兒觀察不對的圖案,同時在觀察中引導幼兒學會運用排除法以及目測觀察的方法:觀察圖案的位置。)
(2)幼兒獨立操作
師:小朋友很聰明,通過觀察圖案的位置就能找出準確的答案。你們自己想不想獨立試一試?(想)每位小朋友那兒都有一份操作卡(圖5),請你用剛才的方法,仔細地看一看,如果前面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什么圖案,找出來后做上一個標記。做前面三道題就可以了,第四道題有點難,有小朋友想挑戰一下就試一試。開始吧!(在操作中,教師注意提醒幼兒獨立思考、學會自查。)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4
設計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分合。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多維度思維能力。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游戲導入:
1、今天小超市開業了,你們想去逛逛嗎?
2、逛超市買東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裝有硬幣的小包,請幼兒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
3、取款機里有很多的硬幣,請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個硬幣。
4、跟好朋友檢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對了。
游戲“拋硬幣”
1、看看硬幣是什么樣的嗎?它兩面的圖案一樣嗎?
2、正面是什么樣的?反面有是什么樣的?
3、你們知道一個硬幣是多少錢嗎?那你們手里有多少錢呢?
4、現在時間還早,超市還沒開門呢,我們來玩個拋硬幣的游戲吧!
5、請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個硬幣輕輕撒到盤子里,
6、看看有幾個正面?有幾個反面?然后把它記下來。
7、幼兒游戲,并記錄操作結果。
8、展示記錄情況。你玩出了幾種情況?你是怎樣記錄的?
游戲“猜硬幣”
9、我手里有6個硬幣,我將他們藏在兩只手上,你們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幾個?
10、和旁邊的小朋友玩一玩。
購物
1、小超市開門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們的價錢是不一樣的,請小朋友用6元錢買兩樣東西,每個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錢用完。
2、幼兒自由購物。教師做營業員檢查幼兒活動結果。
3、送禮物。跟客人老師講講6元錢買了幾元和幾元的東西。
活動反思:
在數學教育領域中,強調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培養他們觀察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加減法,感知三幅圖的含義,繼續學習列加減法算式。
2、理解減法題中用"還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學過2的加減,初步會看三幅圖。
2、物質準備—教具:每組雪花片若干—學具:幼兒用書、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大老虎吃點心—教師:大老虎可喜歡吃這個點心啦,瞧他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大老虎有3個面包圈;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1個面包圈;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2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和符號的意思,特別是"—1"的`意思。
2、小組操作活動—看圖列3 的減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用書上三幅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三幅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三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含義列出3的加減算式。
—看圖記錄圖形特征,看算式進行3以內的加減運算。
—看算式寫得數。讀一讀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數量變化過程,寫出得數。
3、活動評價—教師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講述畫面內容和算式,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體進行評價。重點引導幼兒鞏固正確使用"還剩下"的詞語。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序的觀察,并學習正確地讀圖做記錄。
2、復習10以內的數、按數取物、按物取數等內容。
3、培養幼兒手口一致數數的能力。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有序的觀察,并學習正確地讀圖。
活動難點:
通過活動學習正確地讀圖做記錄。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引題:教師:小朋友好,今天數字寶寶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你們愿意嗎?那我們先來看看都有哪些數字寶寶來到了我們身邊。(請小朋友伸出小手把它讀出了)
二、基本部分
1、手指游戲:教師出示手寫數字1-20,老師引領幼兒手口一致唱數1-20。(小朋友認識了這些數字寶寶,數字寶寶也著急的要和大家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有趣的小星星)。
(2)教師出示數卡,幼兒根據數卡上的數拿相應的小星星。(出示數4、數7、數9、數10)
(3)幼兒之間相互檢查。(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旁邊的小朋友做對了嗎)剛才小朋友游戲玩的特別好,接下來我們要比一比誰的反應快。
3、"比比誰的反應快"。
(1)教師出示不同的實物卡,請幼兒用目測點數的方法快速說出正確數量。提問:圖中是什么,各有幾個?幼兒個別回答。
小結:好了游戲到此結束,小朋友玩得好,反應也快。接下來老師這里有幾個漂亮的池塘要讓小朋友來看一看。
4、"夏天的'池塘"。(出示課件,幼兒觀察)
(1)出示橢圓形池塘。
天氣好熱呀,小魚寶寶都游到水面上來了。小朋友看看,這個池塘是什么形狀的?里面有幾條小魚?
(2)老師引領幼兒手口一致點數小魚的數量。
(3)老師根據幼兒所說的結果在黑板上做記錄。
(4)出示長方形池塘。
小蜻蜓在水面上飛來飛去,就像小飛機一樣。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池塘是什么形狀的?水面上有幾只蜻蜓在飛?
(5)老師引領幼兒手口一致點數小蜻蜓的數量。
(6)老師請一位幼兒在黑板上做記錄,幼兒集體檢查記錄結果。
(7)出示梯形池塘。
青蛙呱呱唱,小朋友真快樂,大家看看,這個池塘是什么形狀的?水面上有幾只青蛙?
(8)老師請一位幼兒在黑板上做記錄,幼兒集體檢查記錄結果。
現在小朋友來看這張圖片咱們回憶一下梯形、長方形、橢圓形池塘有什么動物,數量是多少。先來看梯形池塘,梯形池塘里有誰,有幾只青蛙。教師示范圈畫部分內容。
(9)出示《夏天的池塘》圈畫部分內容(掛圖),分別請幼兒回憶梯形、長方形、橢圓形池塘有什么動物,數量是多少。
(10)教師請2位幼兒在黑板上操作圈畫部分內容。
(11)利用《幼兒用書》第19頁進行操作練習。找一位小朋友在電腦上操作。
(12)講評幼兒作業。(作業和電腦上完全一樣的小朋友舉手)
三、結束部分
1、教育幼兒喜歡大自然,保護小動物。(小朋友說夏天的池塘漂亮嗎?有了小動物更漂亮,因此我們的小朋友要保護小動物,愛護的環境,不能在水中扔垃圾,不能傷害小動物。
2、幼兒聽音樂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7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特征,在圖中為各種圖形找出合適的位置。
2.能大膽、正確的表達幾何圖形的特征和方位。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大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圖形)小朋友們,今天圖形王國的國王給我們小朋友帶禮物了,你們來看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用兩個詞來說,如紅色的三角形等)
2.游戲“圖形歸類”。請幼兒把相同的圖形放在放在一起。與同伴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1)現在這些圖形寶寶想回家了,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找家吧!
(2)(出示圖)這就是它們的家。觀察表格,理解橫向和縱向標記的含義。提問:表格最上面一行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左邊有什么標記?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師示范將紅的圓形放在相應的格子里去。邊放邊說:紅的圓形在從下往上數第四行左邊的第二個位置上。
(4)請個別幼兒嘗試選擇部分圖形按照兩種特征進行定位,并說一說具體的位置。
3.幼兒用操作材料對圖形進行歸類。
(1)給每人提供一套操作材料,先仔細觀察里面的圖形,在確定圖形寶寶應該放在哪個家中。
(2)教師進行指導
4.組織交流,講述特征和位置。
提問:第幾行第幾個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圖形?
活動反思:
本活動,幼兒對顏色和圖形特征已經認知。能根據圖形的特征,在圖中為各種圖形找出合適的位置。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游戲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征進行活動的制作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于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但是本節課,我的語速有點快,語言不夠精練,講解示范的時候,因為語速快,部分幼兒幼兒未能聽清老師的要求,導致一個問題說出去來,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問的什么。而且我的應變能力也有待加強,本次教研活動讓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斷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8
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幼兒已漸漸不滿足于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不滿足于教具與學具的操作、不滿足于學習10以內的數、不滿足于有章有節地學習數學、不滿足于在活動室內學習數學等等,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老調動不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生活中與游戲中輕輕松松地學習數學;如何變“傳授為主”為“以幼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嘗試設計并實施了以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預備:
教師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幼兒園內),并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多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注:此環節的目的在于教師了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
(二)聯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東西要用數來數?舉例子。
2、在幼兒園里也藏了許多數,請小朋友們說說。
3、用什么方法統計方便?(每5個或10個記錄一次,然后5個5個或10個10個地數;列表統計等)
(三)提出任務:
1、分組統計并分類統計幼兒園里的一些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組的能力差異進行分配)。
一組:車棚——車有幾輛?自行車幾輛?摩托車幾輛?每種顏色的車各幾輛?
二組:前操場、后操場——樹有幾棵?前、后操場各幾棵?大樹、小樹各幾棵?
三組:架空場地——柱子有幾根?白色的幾根?綠色的幾根?圓的、方的各幾根?
(前三組讓幼兒“統計——分類——再統計”,從中明白總數比分出去的數多,多個分出去的數合起來等于總數)
四組:電腦室——電腦有幾臺?在場辦公的教師有幾位?其中長頭發多個?短頭發多個?(檢驗幼兒如何解決“判定頭發長與短的尺度”)
五組:教師辦公室——教師辦公用的桌子有幾張?椅子有幾張?哪個多?多多少?哪個少?少多少?(數的比較和一對一對應)
六組:一樓架空——吊燈有幾盞?(70多盞,幼兒要數準確不太輕易,檢驗幼兒100以內的數數)
七組:樓道——從一樓到五樓要爬幾層樓梯?共有幾級臺階?每層樓分別有幾級臺階?(每層樓的高度不一樣,讓幼兒發現樓層高臺階就多)
2、要求:
① 合理分工與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與記錄;
③ 學會驗證所統計的數。
3、幼兒執行任務,教師觀察、了解個別組幼兒實踐情況。
4、幼兒匯報任務完成情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任務。
5、集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幼兒匯報與交流):
① 你們統計什么?統計成果如何?
② 你們在實踐過程中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③ 你們碰到過什么艱苦嗎?有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四)布置作業——課后實踐:
請幼兒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環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數,數數看,并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下來。
活動記錄與反思:《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第四個目標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這一目標理念出發,我設計了此活動。實施后,效果非常好,預定的目標得到很好地達成,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各種綜合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定能力、戰勝與戰勝艱苦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發展。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9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感知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嘗試運用不同策略進行10元以內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3、能自主結伴三至四人開展小銀行游戲。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6、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重點難點
運用已有經驗感知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并嘗試運用不同策略進行10元以內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活動準備
個人操作材料人民幣替代玩具,同色數卡5兩張、2五張、1十張同組幼兒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幣若干,大數卡,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投影各面值錢幣,引導幼兒認識各種人民幣。
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些錢嗎?這些錢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它們分別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這小的錢幣還有什么?
小結:
我們中國只有1、2、5,10、20、50,100這幾個數字面值的錢幣。不管你要多少錢都要由這幾個數來組合。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10以內面值錢幣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師提示:
我們來玩小銀行游戲,你們做銀行職員,老師來取錢,試試看你們能否讓顧客滿意。
游戲形式:
教師出數卡,表示要取多少錢,幼兒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擺放。 你用哪幾張錢幣組合成顧客想要取的錢數?
(1) 引導幼兒觀察同伴間有沒有不同方法,正確嗎?
(2)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玩具擺出不同的取錢策略。
(3) 同組幼兒討論擺放出各種不同的取錢策略,越多越好。
3、幼兒自主結伴三至四人開展小銀行游戲。
教師提示:
下面我們來開銀行,我們自由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銀行柜臺可以用桌子或椅子來代替,場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輪流做銀行職員和顧客。
游戲形式:
幼兒分組,自主游戲。
教師指導:
(1)對能力強的幼兒,啟發他們分類整理錢幣,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況下,鼓勵幼兒嘗試10以外的取錢額度。
4、總結講評。
(1)宣傳教師指導中幼兒成功的嘗試。
(2) 鼓勵幼兒在今后的游戲中大膽運用和嘗試。
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題,錢幣雖然不是幼兒每天要接觸的東西,但是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設計這樣的活動,能有計劃地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啟發和引導幼兒嘗試把所掌握的簡單數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戲之中,不斷豐富經驗促進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動的設計并不令人滿意,原因一,活動形式的設計以個別演示、集體討論、自己記錄的方式,游戲性不強不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操作活動以個人書面的形式,教師不能快速有效給予幫助,也將影響教學效果。原因二,探索錢幣的不同兌換策略,限定兌換7元錢,過于死板,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發揮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同時以數字、符號等方式記錄策略,增加了幼兒的思維難度,也沒有考慮幼兒間個體的差異性。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自然物首尾相連的方法測量長度,理解用不同長度的自然物測量,數據不同但結果相同。
2、在聽賞故事中引發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材料準備:ppt課件、木夾子、吸管等。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引發測量興趣(價值分析:通過談話,引發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提問:知道蛇究竟有多長,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結:測量可以知道物體有多長。
二、根據故事,嘗試工具測量(價值分析:梳理測量要點)
(一)、提問:許多相同的夾子,怎么量?(價值分析:通過操作,嘗試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測量)
小結:很多夾子用一個接一個的方法可以測量出蛇的身長。
(二)、提問:一根吸管,怎么量?(價值分析:通過探索,嘗試用做記號的方法測量)
小結:一根吸管用做記號的方法可以測量出蛇的身長。
(三)、提問:沒有材料,怎么量?(價值分析:通過交流,了解身體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為測量工具)
小結:沒有材料時用自己的身體的某個部位也能測量。
(四)、提問:同樣是蛇,量出的長度為什么不同?(價值分析:通過比較,理解用不同的.測量物測量,結果不同)
小結:不同長度的材料測量,數據不同但長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鞏固測量方法(價值分析:通過到環境中去尋找,進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測量工具)
我們再去找找其它的測量工具來測測小蛇的身長,看看結果怎樣?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
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里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并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后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為什么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征。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可讓幼兒反復測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為什么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 篇12
活動名稱:
拼搭大作戰
活動目標:
1、探索和發現圖形中的公共邊,并在圖形拼搭過程中嘗試運用。
2、樂于參與游戲,感受圖形拼搭的樂趣。
3、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形卡、小筐、小棒、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圖卡教師提問師:這是什么圖形?有什么特點?(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小朋友們都很棒,不僅知道圖形的名稱還知道圖形的特點。
二、介紹操作材料師:小朋友們看一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小棒、小框)
三、拼一拼師:
(1)一根小棒當成三角形的一條邊,誰能拼出一個三角形?(請一個幼兒拼)
(2)剛才小朋友拼一個三角形用了幾根小棒?(三根)
(3) 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要拼成兩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幼兒自由回答)小朋友們請你們在想一想能不能再少一點,用5根小棒拼兩個三角形?行不行?我們來試一試。幼兒使用小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探索實踐結束后,請成功的幼兒分享成功經驗。
先拼成一個三角形,再加上兩根小棒,三角形有三條邊為什么只用兩根小棒呢?(已經有一根小棒),那這條邊是誰的邊呢?(是兩個三角形的邊)。這個小棒是這兩個三角形共同的邊,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公共邊。幼兒操作,用不同顏色的小棒將公共邊替換。
四、拼撘大挑戰教師介紹材料 小棒、 不同顏色的記錄牌分組進行拼撘 拼兩個正方形,使用小棒最少的獲勝。拼好后在記錄表上記錄下來。教師巡回指導師:小朋友們都用了幾條邊,幾根小棒?(7)咦?好奇怪,一個正方形4條邊,兩個正方形應該有8條邊,要用8根小棒,怎么你們都只用了7根小棒?(因為用了公共邊)請幼兒找到自己拼撘圖形的公共邊,用不同顏色的小棒替換公共邊。老師將正方形的其它邊設置成公共邊,請幼兒想一想可不可以。請個別幼兒上前操作。
師:經過小朋友的操作,你們都發現什么小秘密啦?(每條邊都可以做公共邊)挑戰升級每一組拼5個正方形,哪一組用的小棒數量最少,哪一組就算贏。拼好了請記錄在你們的記錄牌上。15根小棒教師引導幼兒尋找藏起來的正方形(田字格)再次請幼兒想一想怎么辦?(減掉一個小正方形)。那減掉了幾根小棒(3根)現在我們拼5個正方形最少需要幾根小棒?(12根)五、活動延伸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用8根或10根小棒可以拼成幾個正方形。
活動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上的數學的'實踐活動課。這堂課學生學得很開心。在我的指導、組織下,學生們分組活動。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在拼、搭的活動中加深對立體圖形特征的認識與理解。
教材先安排學生用相同的立體圖形拼出各種各樣的組合圖形,再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拼搭出又高又穩的組合圖形,其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在拼搭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誰搭得又高又穩”的活動中,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在這個環節里,我首先引導學生讀題和看圖意,并提出“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審題和仔細觀察的學習習慣。接著,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你想怎樣搭呢?”讓學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搭的游戲。
在搭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小組難以把球放穩,于是問:“小朋友,你們在搭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當學生提出很難把球放穩時,我抓住時機,讓成功了的小組介紹經驗,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使其他學生在傾聽、交流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然后讓學生再次嘗試,以驗證方法。
最后向學生提出:“有什么辦法能知道誰搭得高?”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中兩種搭法的差異,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環節中,由于之前我沒有向學生明確要求,且學生一看到了那些積木,就控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都爭著、搶著來玩,根本不受控制。
在每一次操作活動前,要向學生明確每一個操作活動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時,必須讓學生注意聆聽,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并想盡一切辦法調控好課堂紀律,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