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圖形》優秀教案(通用15篇)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1
教學內容:P64—65
教學目的: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活動,直觀認識角,能識別直角、銳角和鈍角。
教學重難點:直觀認識角,能識別直角、銳角和鈍角。
教具: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認識角。
1、說一說:出示街景圖,讓同學找角,說說看到的角,并利用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說生活中還見過哪些角。
2、折一折,摸一摸:通過折角、摸角等活動形成角的直觀形象。
3、標識角:教師先介紹角的各局部名稱,表示方法和讀寫方法。
4、練一練:用符號標出角。
二、比一比。
1、做一做:用兩根硬紙條做成一個活動的角,體會到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然后讓同學比較角的大小,總結比較的方法。
2、練一練:第(1)小題獨立完成,方法不限。第(2)小題先讓同學動手操作,充沛發表意見,通過比較發現:盡管大小不同,但形狀相同的兩個三角尺的三個對應的角分別相等,體會到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
三、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
i、找一找:在實物圖中找出圖中的角,結合生活情境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
ii、比一比:借助三角尺,直觀地認識直角,然后通過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
iii、說一說:結合教室或其他實際場景說說各種角。
iv、練一練:第1題,獨立識別各種角。第2題,先觀察,可直接判斷,或利用尺子當工具。
安排作業:閱讀數學小知識:“你知道嗎”,感受圖形的美。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邊
比一比:直角銳角鈍角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第一課時,《認識圖形》教案。
2、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5、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6、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板書:認識圖形)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小學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游戲:我說你想
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
(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征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圖形?
(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
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
說一說: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
(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志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 (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 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里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圖形?
(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圓 三角形
《認識圖形》教案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3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同學興趣,培養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四年級下冊《認識圖形》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范,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征,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一、教學內容
第二單元“認識圖形”。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操作的方法,探索并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在實驗活動中,體驗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2?能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三、教學過程
這是我上的一節研究課,這節課過去好久了,每當我靜下心來,總是能感受到同學考慮的氣息,我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式記錄同學靈動的智慧和敏銳的考慮力。每當我和他人交流的時候,我的眼睛里總是閃著光,說話的聲音自然就提高了,然后就會沉溺在同學考慮的快樂之中。
朋友都說我是個教育癡,我的幸福來自于同學的考慮和快樂,在這個案例的描述中大家能感受到同學的思維狀態給我們的課堂帶來的挑戰與生機。
對于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同學是不陌生的。因為同學有前面認識角的基礎和提前預習的習慣。在了解同學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我的教學思路是:交流—驗證—問題—結論。
果然不出我所料,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能清楚地說出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在這個過程中同學知道了內角這個概念,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怎樣才干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于是,我提出研究的問題: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在同學研究前,我們簡單交流了驗證的方法以和合作學習的要求。這個過程主要是給同學提供研究的方法和合作時需要注意的規則,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一種或者幾種方法進行驗證。在每個小組的成員進行分工交流后,大家開始研究了,我留給同學的時間是8分。
同學的研究開始了,一個個儼然是小科學家,積極主動,非常投入。課堂中少了一份喧鬧,多了一份沉靜和考慮,偶爾會有一兩個同學的爭論聲,在這輕聲的爭辯中,同學的思維在研究中不時地進行碰撞。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我輕輕地走進每一個小組,尋找需要我協助的小組和解決問題的地方,我發現大局部小組能很好地進行合作,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有效的小組學習和交流。其中第2小組,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驗證,我給他們提供了方法,進行指導后,小組學習進入正常的軌道。之后,我進入了需要我參與的第5小組,這個小組存在的問題是組長不停地指責組員做得不好,組員在組長的埋怨聲中手足無措。我加入這個小組后,首先協助他們確定驗證的方法,給每個人分工,然后和他們一起用丈量的方法進行驗證。
現在我們一起來分享來自同學的精彩。
畫一個更小的三角形
一個小組用“量”的方法,即用量角器分別量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把它們加起來大約是180°。他們的丈量結果如下:
這個小組在交流的時候,首先說明了大小鈍角三角形指的是形狀的大小,接著根據丈量結果得出了一個結論:大的三角形內角和比180°大,小的三角形內角和比180°小。這個小組的意見有一個小組贊成。
話音未落,周啟航站起來說,這個結論還需要驗證,請再畫一個更小的三角形試一試。他邊說邊在黑板上畫了個很小的銳角三角形,大家屏住呼吸看著他丈量,最后得出丈量的結果是184°,結論推翻。周啟航得意洋洋地回到了座位,這時候,問題又出現了。
“周啟航,請問你為什么說結論推翻了呢?”
“我覺得這個結論只要舉出一個不正確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它是不對的,就可以推翻。”
大家點頭表示同意周啟航的說法,這種數學學習思路很重要,我和時和同學討論,讓他們體會在驗證某一結論是否正確的時候,一個正例是不夠的,但是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一個結論。
我追問同學還有沒有別的問題,同學搖頭,看來同學還沒有意識到這是誤差造成的原因,也沒有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底是多少度的問題。也就是說,這個小組的丈量結果,對同學頭腦中原有的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印象沒有造成任何的抵觸。我想,這個問題先放一下,我期望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會自然意識到。因為教師需要給同學的思維提供一個發展的空間。
我怎么折不成呢
接下來,我們一起研究了“折”的方法。一個小組在實物展臺上用等邊三角形進行對折,折出三角形三個內角在一條直線上,驗證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針對這個小組的交流,我提出了能不能用這種對折的方法驗證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呢?下面的同學用自身剪的三角形紙進行操作,教室里除了折紙的聲音,非常恬靜。
突然,劉青小聲嘀咕了一句:“我怎么折不成呢,對折后它們每兩個角之間都有縫隙。”她的這一聲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很多同學點頭同意。
我在試教的過程中,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難處置,很多老師建議我省掉這一環節,或者是我在前面做一個示范就可以了,不要同學動手折,這樣就不會出現問題了。我想這是同學學習和研究的好機會,老師不能為了上課而上課,回避同學容易出現的問題,于是我保存這個環節,讓同學動手折一折,體驗這種方法的直觀性。
對我來說,這個原因很清楚,假如不能準確地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線,就會很容易出現上面存在的問題。對于同學來說,先找中位線,再進行對折,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同學對中位線的概念沒有準確的認識。針對同學的這個特點,我不用語言的講解,而是結合教材中折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演示。讓同學在仔細觀察、用心體悟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只要同學能用自身的語言描述清楚就可以了,不要求用程式化的語言。
教材中的結論錯了
再一起交流“撕”的方法,即把三角形三個內角撕下來拼在一起形成一個平角,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如下圖:
同學在撕和拼的過程中,每兩個角之間總是有空隙,這個問題引起了大家的爭論,從而我們又回過頭來看前面“量”和“折”的方法,也是有很大的誤差的,這時候,班若愚提出了自身的疑問:我們用三種方法來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是不太準確的,我覺得書上的結論是錯的。
這個疑問給同學帶來了很大的震撼,對我來講也是如此,同學雖然能理解誤差是不可防止存在的,但是很難正視這個問題,所以對教科書上的結論發生了懷疑,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在大家的交流中,我們獲得一個結論:三角形三個內角和在180°左右。
同學的思路在不時地深化,他們不唯書不唯上的精神令我感動,那么怎樣把同學的思維引向深入呢?我思索著。
一張長方形紙的啟示
教室里有片刻的恬靜,怎樣準確計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怎樣啟發同學利用原有的認知去獲得結論呢?當同學思維停滯的時候,教師的作用就是給一個臺階,讓他們接著走下去。
我手拿一張長方形紙,提醒同學一個直角是90°,這個長方形有4個直角,那么它的內角和是360°,這個長方形紙可以折成兩個大小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從中可以知道什么?
片刻后,同學歡呼,立刻悟到可以計算出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個發現讓同學興奮,我提出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給同學: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個結論,得出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嗎?只有這樣才干驗證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這個過程對同學來說是比較艱難的,對同學的思維要求很高,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我已經放棄了預先設計的讓他們做一些基本練習的想法,而是放手讓他們進一步探索。
放手后的精彩
同學研究5分后,居然做出來了,雖然只是個別同學,我還是很興奮。
李佳輝:我們可以沿銳角三角形一個頂點向對邊作高。這樣就把一個銳角三角形變成了兩個直角三角形,多了四個角,其中兩個是直角,兩個是銳角,兩個銳角其實就是原來三角形的一個內角,這樣就等于多了兩個直角,所以這個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180°—90°—90°=180°。
李佳輝在展臺前邊算邊講的時候,同學不時地點頭,表示理解,全班同學出現了恍然大悟狀。
“老師,我們知道了,鈍角三角形也是如此計算的。”
“驗證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只要驗證三類三角形的內角和就行了。”
“老師,書上的結論是對的。”
“老師,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老師,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
在同學的歡呼聲中,我明白同學真的懂了,不需要我再說什么了。
聆聽著同學提出的問題,看著他們把問題存在問題銀行里,滿臉洋溢著的快樂和幸福,我想他們收獲的不只僅是一個結論,更重要的是一種數學思想和方法,是對數學的一種熱愛。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4
【教材內容及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第一課時。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是粗略知道,卻不是系統的數學認識,是學生的生活基礎。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已經認識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課是將學生的已經知識聯系起來,體會“面”在“體”上,對于學來說是認識上了一個層次。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會辨認長方形 正方形 圓形 三角形這四種圖形。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教學反思:教師通過孩子們感興趣的漂亮城堡來引入課題,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教學反思:通過已有的知識立體圖形家族來引入平面圖形。自然貼切,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一)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板書:認識圖形)
【教學反思: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這一啟發,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面”在“體”上。)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教學反思: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教學反思: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游戲:我說你想
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
【教學反思: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
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教學反思: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征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圖形?
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
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
說一說: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
(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志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教學反思: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 (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 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里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圖形?
【教學反思: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 圓 三角形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5
認識圖形、統計復習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3~139頁的內容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確區分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通過對具體材料的統計,讓學生再次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數據。
教學難點
區分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認識圖形和統計。
板書課題:認識圖形、統計。
二、復習認識圖形
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學期我們學習過哪些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
板書: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電腦出示每種圖形各兩個,雜亂地排列。
教師:根據你學過的有關圖形的知識,能把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嗎?
1?復習長方形的特征
教師:結合剛才的分類,說一說你是怎樣辨認長方形的。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哪些知識?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整理匯報。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
(1)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
(2)長方形有四個角,四個角都是直角。
2?復習正方形的特征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匯報:
(1)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都相等,每一條邊都叫做正方形的邊。
(2)正方形有四個角,四個角都是直角。
3?復習平行四邊形
教師:說一說平行四邊形跟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過高要求。
4?鞏固練習,加深提高
出示第133頁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并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區分辨別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
三、復習統計
教師: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統計方面的知識?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匯報:
(1)用畫正字的方法進行統計。
(2)整理后的結果要用統計表和統計圖表示出來。
出示第133頁第10題,再次經歷統計過程:
①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數據。
②把整理的結果填入統計表中。
③完成統計圖。
④學生完成后,全班評價。
⑤根據統計圖和統計表,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如: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參加哪種活動的人最多?哪種最少?參加科技小組的比參加數學小組的多多少人?
四、綜合練習
1?第133頁第7、8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135頁第4題
(1)引導學生分析,這個統計表共有幾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
(2)怎樣比較跳高的成績?
(3)怎樣比較100 m跑的成績?是用的時間短的跑得快還是用的時間長的跑得快?
(4)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第138頁第14題
先分析統計表,再提出數學問題。
五、全課小結
談收獲和體會。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的操作實踐能力。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2頁、第33頁的有關內容,練習五的第2題。
教具、學具準備
1.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以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紙盒或竹籃)、遮蓋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紙)。
2.投影儀和相關的投影片。
3.相關的圖片或掛圖。
感知物體的形狀
(上課前,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4名學生組成。教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籃子,每只籃子里都放了各種形狀的物品。這些物品分別是球、易拉罐、茶葉筒、積木塊、魔方以及各種形狀的包裝盒等。各個小組物品相同。老師事先用布把得籃子蓋起來。)
1.看一看(引導學生初步觀察)。請各個小組的同學把蓋在籃子上的布掀開,仔細看一看,籃子里究竟有些什么東西。(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把蓋在籃子上的布掀開,將籃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認真地觀察桌子上的物品。)
2.說一說(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同學們看過這些物品后,請你在自己的小組中向其他同學說一說:這些物品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然后,請每個小組派一名同學作為代表向全班同學說一說這些物品的形狀是怎樣的。(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然后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匯報討論的結果。)
3.分一分(引導學生進行辨別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老師現在請你們每個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塊兒。(各小組的學生將桌子上的物品進行分類,將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這樣,每個小組的桌子上出現幾堆不同形態的物品。)
4.議一議(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活動)。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為什么把這幾樣物品放在一起呢?這幾樣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請同學們先在小組討論,然后各小組再派代表向全班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各小組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然后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
初步了解物體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從各小組匯報的情況來看,每個小組都會把大小不一樣的球放在一塊兒,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體物品放在一塊兒。但是,各組在形狀分別為圓柱和長方體的物品的分法上不盡相同,有的小組把圓柱形的物體分為細長的和粗短的兩類;有的小組把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也分為兩類:即把像牙膏盒那樣兩頭是正方形的作為一類,把兩頭是扁翩的長方體作為一類。那么,這樣分對不對呢?老師先不讓大家回答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再仔細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來回答這個問題。(各小組進一步認真觀察,并重新進行分類。)
2.說一說(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請同學們說說,你們為什么把這幾樣物品放在一起呢?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處呢?(每組學生說出各自的想法,教師對有不同意見的學生予以表揚。)
3.講一講(教師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各組同學分得對不對呢?為什么分得對、為什么分得不對呢?(教師先揭示概念特征,接著出示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等圖形,最后讓學生感知各種形態的物體。)
a、球是圓乎乎的,它沒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處地滾動。(學生先觀察黑板上球的圖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滾一滾桌上的球,親自感知球的特性。)
b、圓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樣粗,它的兩頭是圓圓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夠滾動;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滾動了。像這樣的物體,不管它是長的,還是短的;是粗的,還是細的,都叫圓柱。(學生先看黑板上的圓柱圖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細長的圓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圓柱,發現它們也是上下一樣粗,兩頭也是平平的圓面。這樣,學生很自然地把原來分成兩類的圓柱擺放到一塊兒了。)
c、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是無法自由滾動的,它有6個平平的面而且每個面的大不都是一樣的;(學生先觀察黑板上正方體圖形,再各自拿一個正方體摸一摸、看一看、滾一滾。)
d、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也是無法自由滾動的。同正方體一樣,它也有6個平平的面,但是,與正方體不同的是,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樣的,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學生先觀察黑板上的圖形,再摸一摸長方體形的物品。有的學生提出:長的長方體和扁的長方體是兩種形狀不同的圖形。教師通過要求學生把桌子上長方體物品翻轉放置,再對這兩種長方體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這兩種圖形的實質是相同的。)
初步理解物體的本質特征
1.比一比(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請同學們每個人分別拿出一個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滾一滾,推一推,比較一下:在操作這些物體時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再請每個小組派一名同學說一說你在操作時的感受。(學生匯報:球和圓柱都能滾,并且,球能隨意滾,圓柱必須躺著滾;而長方體、正方體不能滾,只能推著走。)
2.搭一搭(引導學生動手實踐)。現在請各個小組的同學用桌子上的物品來搭一種造型。請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筑材料,哪些不可以做建筑材料。請各小組的同學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這個任務。(學生的搭的過程中,應用了前面所學習的有關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別的知識,擺出了火車、飛機、游樂園、兒童城堡等形態各異的造型。)
3.想一想(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通過剛才的搭建,同學思考一下:為什么長方體、正方體搭起來方便,圓柱立著搭也比較方便,而球搭起來則很困難呢?(學生通過思考,進一步明確了長方體、正方體全部由平平的面構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較牢固;圓柱有兩個平平的面,所以立起來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沒有平平的面,容易滾動,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
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1.看一看、數一數(引導學生進行辨別練習)。現在,請各個小組的同學進行以下兩個練習。
a、看圖形。(教師出示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的幻燈片,學生觀看幻燈片并說出圖形的名稱。)
b、數圖形。(教師出示畫有各種圖形的幻燈片,學生觀看的同時,說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及其數量。)
2.摸一摸(引導學生進行操作練習)。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個大盒子,里面放有各種形狀的物品,盒子是用布蓋著的。現在,請幾位同學到講臺上來,和老師一起做游戲。游戲是這樣的:老師說出圖形的名稱,請同學從盒子里摸出相應形狀的物品。(有4位同學到講臺上與教師配合,師生共同做教師報圖形名稱、學生摸相應物品的游戲,其他學生在座位上觀看。)
3.做一做(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請各個小組的同學模仿老師和上來的幾位同學共同做的游戲,將自己小組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重新裝到藍子里去,并且用布蓋上。然后,每個小組的同學分成兩個小小組。一個小小組的同不先報圖形的名稱,另一個小小組的同學在籃子里摸出相應的物品。做完一輪游戲后,請各個小組再交換過來,先報圖形的名稱的小小組再來摸物品,而先摸物品的小小組再來報圖形名稱。(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各個小組做游戲。)
總結與遷移練習
1.說一說(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概括)。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四種圖形,它們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現在請全班同學對照各個小組桌子上的各種物品,一起說說這四種圖形分別是什么樣子的。(學生七嘴八舌,說出各種物體和圖形的外形特征。)
2.講一講(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本課所學的知識)。同學們說得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相同之處是都有6個平平的面,但是它們也有區別:正方體6個面大小是一樣的;而長方體是不一樣的;球和圓柱的相同點是圓圓的,但是,圓柱兩頭有兩個大小一樣的圓圓的、平平的面,而球則沒有面。
3.練一練(引導學生進行遷移性練習)。請同學們放學回家以后,在家里到處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長方體,有哪些物品是正方體,有哪些物品是圓柱,有哪些物品是球。下次上課的時候,老師請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師和全班同學介紹一下。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教學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上突出了以下幾點:
1.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用來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所以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組織教學問題。根據教材安排的教學進度,本課教學應該是在學生剛剛入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進行。此時的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學習活動的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因此,為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活動,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兒童表現欲強的特點,采用激勵機制,分組比賽,看哪一組活動的最好,對表現良好的小組用得紅旗、得五星等方式予以強化;同時,還穿插播放一些舒緩、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既適時調控學生的注意和自控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2.由于低年級小學缺乏一定的基礎知識、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不能充分把握教師的意圖,甚至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領會,因而,他們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往往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有時還可能出現事與愿違的現象。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要求學生說、做、想的內容都及時進行示范、引導和指導,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
3.形狀知覺是物體知覺的組成部分,是兒童認識物質世界的重要途徑,而兒童對物體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覺的協同活動來實現的,因此,本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觸摸、聽講、討論、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活動起來,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嘴、動耳的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
4.在教材中,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概念揭示上是按照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順序進行編排的;而教師在課前通過對本班的學生的調查分析發現,學生對上述幾類形態物體的感知興趣由強到弱、認識難度由易到難依次為: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因此,本課在教學過程的安排上打破了教材的編排序列,首先從學生最感興趣的球入手進行教學,接著引導學生認識圓柱,然后認識正方體,最后再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這樣做,既符合學生興趣活動的特點,又能夠使學生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邏輯順序展開學習活動。
5.知覺辨別是形成具體概念的前提和基礎,而是讓學生順利進行知覺辨別必須選好概念的例子。現代數學理論主張,選用的概念例子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廣泛性,還要有一定的實用性。本課選的例子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和學習用品,用這些例子進行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觀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興趣,而且便于學生對例子進行知覺辨別,為認識物體的特征奠定了基礎。但是,本課所選用的例子數量不夠充分,類型也不夠廣泛。如果教師再多選一些例子,特別是選一些概念的反例,則更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覺辨別,更有利于學生形成概念。
專家評析
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系小學低年級數學中具體概念教學的典型教例。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小學生學習數學具體概念的一般特點或規律,與現代學習心理學和教學心理學所揭示的知識學習和教學的基本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在教學目標設計上,執教者根據教學內容(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將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確定為具體概念的教學,這一目標定位既符合本課知識點的本質特征,又符合《標準》的要求,還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實際情況,因此是十分準確的。
其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本課執教者以現代學習論和教學論關于具體概念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有關原理為指導,按照具體概念學習規律來確定本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教師將本課教學過程確定為觀察物體──辨別比較──提出與驗證假設──抽象概括四個階段;將本課的基本教學方法確定為從概念例證認識到概念意義獲得的概念形成法。這種安排是符合小學生習得具體概念的心理活動的一般機制和實際需要的。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學生通常是在辨別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過程中達到對概念意義的理解的,因此,教師在呈現概念的例子的時候,不僅要向學生呈現概念的`正例(如圓柱的正例茶葉筒、易拉罐等),還應該向學生呈現概念的反例(如圓柱的反例粉筆、削過的鉛筆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知覺辨別,更明確地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本質特征,以達到對概念意義的把握。
此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本課執教者除了按照具體概念習得的一般規律組織教學以外,還充分兼顧了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活動特別和素質教育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將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意識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滲透在數學概念教學之中,使學生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方面又受到一定的熏陶和訓練,可謂一舉兩得、一箭雙雕。
最后,尚須強調的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數學概念往往比較抽象和枯燥,要理解概念的意義有一定的難度,因而學習活動往往難以持久地順利展開。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過程中容易出現動機不強、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執教者還運用了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特別的游戲法和競賽法組織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在賽中比、在比中做,為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總之,《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的執教者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具體概念、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如何引導小學低年級學生愉快地、主動地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積累了良好的經驗,為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的事物,他們對此也非常感興趣。在《綱要》中提到:"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索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根據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他們能從生活和游戲中學習物品的形狀,因此我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以游戲的形式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孩子在玩中學習了解圖形。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狀特征,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3、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1、幼兒能夠區分圓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們的特征。
2、通過游戲知道圖形的特征,并能夠從生活中發現圖形能及時說出來。
活動準備:
顏色不一樣的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的"木板";小熊的家;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的餅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認識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
二、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們,昨天我們的好朋友小熊家剛建好了房子,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做客呢,我們一起出發吧﹗要跟著老師哦,不能走丟咯。"放音樂,幼兒跟著老師有秩序的走。
2、師:"哎?前面是什么呀?怎么那么多的小坑啊?小坑都是什么形狀的呀?"幼兒回答。師:"那我們來像個辦法將小坑填滿吧﹗好"師:"路邊有好多的木板,我們就用木板來鋪路吧﹗"幼兒鋪路,教師提醒:"你們可要動動腦筋哦﹗什么樣的木板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師檢查小路有沒有鋪好,請幾個小朋友回答:"你們用什么形狀的木板鋪路的呀?"小路修好了,帶領幼兒走在木板上,邊走邊說走的是什么圖形。
4、到小熊家做客我們沿著小路到了小熊的家,快去看看小熊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好吃的吧﹗幼兒回答: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餅干。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8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4頁)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p36頁的第1,3,4,5題
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了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小組合作開放型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從物體表面抽象成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積木若干;剪刀,印泥,白紙,彩色筆工具
2,學生每4人一組,每組準備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每組一張白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早上好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四種圖形,請大家認一認,說一說.
(師實物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王國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有平面圖形家族.誰認識它們 請介紹一下.
2,揭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圖形——平面圖形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觀察發現,感知"面在體上"
請大家從桌面上拿一塊積木,看一看,摸一摸,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你拿的什么體,摸的面是什么形 說完后把圖形還給組長.
個人匯報
課件演示——面在體上及分離過程
2,操作探究,體會"面在體上"
啟發再現
我們通過觀察知道,長方體藏著什么形 正方體,圓柱,三棱柱呢
(2)你能利用這些立體圖形吧我們剛才見過的圖形搬到紙上嗎 你有什么方法
(3)個人思考,匯報
方法:描 印 畫 你是怎樣想到的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想到的辦法比書上的還要多.
(4)動手操作,小組合作
下面,每個人按照書本34頁的方法,畫一個你喜歡的圖形,一個小組畫在同一張紙上,輪著畫.一個畫完再到下一個同學,小組長拿出紙,小組合作,開始吧.
(5)全班交流
請第一組和第二組交換欣賞,第三組和第四組交換欣賞.
(6)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把平面圖形搬到紙上.請小組長把學具放整齊.
3,我們一起和這些新朋友打招呼吧.
4,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區別呢 請讀歌謠.
造房子
撿顆小石子,地上畫格子.
長格子,方格子,劃好格子造房子.
樓上分給小鴿子,樓下分給小兔子.
思考:長格子指的是什么圖形 方格子指的是什么圖形
5,變式:聰聰也帶來了一些圖形,你們看它是長方形 為什么
老師展示梯形 菱形,請學生判斷
6,小結:同學們真棒!像孫悟空的眼睛一樣,通過觀察各種圖形的細微不同來區別它們.
三,鞏固深化,質疑拓展
1,搶答游戲
第一回合:老師當裁判,請一位同學當主持,一位同學蓋紅花.游戲規則:說出平面圖形的名稱
一名學生舉高圖形,讓其他學生搶答
第二回合:(方法同上)規則:區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說出它們的名稱
第三回合: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當主持,其他同學說出圖形的名稱
小組長舉高圖形,小組同學搶答
2,數一數:書本36頁第3題
做這道題目時,該注意什么
講評:三角形,圓形有幾個
整個圖形像什么 用什么圖形拼成的
3,說出下列交通標志是什么形狀 (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學會看交通標志,可以告訴弟弟妹妹,出門要遵守交通規則.
4,找一找,說一說
在我們教室里,在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圓呢
5,同學們都非常聰明,下面給大家介紹小知識——七巧板(課件演示)
七巧板是有七個圖形拼成的,是我國人民的指揮結晶.它能拼不同的圖案.看,這個像什么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①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③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滲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學重難點:
學會辯認和區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學習用具和玩具、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設景與激趣
1.設景。
師:(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瞧,誰來了?
生:機器人小叮當。
師:對,機器人小叮當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么嗎?
生:想!(學生很好奇地觀察禮物)
師:趕快打開看看,喜歡這些禮物嗎?
生:喜歡!
2.激趣。
師:這么多的禮物,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嗎?試試看。
評:用學生喜歡、熟悉的機器人發禮物的情境來開課,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在無形中布置了學習任務,為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活動與交流
1.分一分,按要求分組活動。
師:誰能說說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1:我們組把牙膏、鞋盒、煙盒……放在一起。
生2:我們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們組把籃球、足球、乒乓球、壘球放在一起。
生4:我們組把茶葉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師:大家分得真不錯。剛才我們分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現在老師還有一些東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課件:動畫球,魔方……)
師:請看大屏幕。這是小叮當留給自己的一份禮物,它想請大家幫他一個忙,把這些禮物按形狀相同的分一分。各小組討論一下,看看該怎么分。
生1:把球放在一起,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
生2: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單獨放一起。
生3:把降落傘和燈泡放在一起,因為它們的形狀很相像。
師:觀察得真仔細,還有補充的嗎?
生4:我覺得應該把筷子籠、降落傘、燈泡三種東西放在一起,因為它們和前面四堆物體的形狀都不同。
師:說得真好。小叮當也分了一下,看看你們分得和他一樣嗎?
評:“分一分”是用實物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辨認物體的形狀,同時又把電腦屏幕上的“實物”讓學生分一分,使學生初步形成這些物體形狀的表象,為建立圖形概念打下基礎。同時,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最喜歡被表揚,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肯定的語氣對其進行褒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摸一摸(感知物體的形狀)。
師:請你們把剛分好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認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看你會有什么感覺并把你的感覺跟小組的同學說說。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牙膏盒長長方方的。
生2:有6個面,每個面摸起來都是平平的。相對的面一樣大。
生3:我摸到了尖尖。
師:有什么感覺?
生:手摸在上面癢癢的。
生4:我看到魔方是正正方方的。
生5:魔方也有6個面,而且6個面一樣大,摸起來也是平平的。
生6:魔方也有尖尖。
生7:我看到茶葉筒是直直的,摸起來光光的。
生8:茶葉筒上下兩個面看起來圓圓的。
生9:茶葉筒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生10:茶葉筒的面是平平的。
生11:球是圓溜溜的。
生12:球摸起來光光的。
老師逐一肯定學生的發言。
評:由大概到細致的辨認,由整體到具體的感知,“摸一模”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圖形概念的形成,空間概念的建立,就是在這些分、摸、辨、說的活動中逐步完成。若沒有這些活動,孩子們就不可能有那些生動的、形象的、極富情趣的表述。
3.搭一搭(區別物體的特征)。
師:把桌子上的學具像搭積木一樣搭一搭,看誰搭得最漂亮、最平穩。(學生按要求分組活動)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因為它容易滾了。
生2:茶葉筒或易拉罐只能豎著放在下面,如果橫著放也容易滾了。
生3:我發現把牙膏盒或魔方放在下面搭得比較平穩。
師:說得不錯。所以我們做房子的時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比如:紅磚、預制塊。
評:通過搭一搭,讓學生進一步實實在在的區分這些物體的特征,感知它們的根本區別,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是分組活動,組內四同學開始意見并不統一,發生爭論,最后在事實面前達成一致。由不統一到一致,由一種搭法到多種搭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4.揭示概念。
師:每種形狀相同的物體都有二個共同的.名字,你們知道嗎?
生1:我知道牙膏盒、鞋盒……叫長方體,因為它們是長長方方的。
生2:茶葉筒、易拉罐叫圓柱。
生3:魔方是正正方方的,叫正方體。
生4:籃球、足球、壘球、乒乓球都叫球。
板書四類物體的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5.形成表象。
師:通過看、摸、搭我們了解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樣子,那么,它們的圖形又是怎樣的呢?通過電腦,抽象出四種圖形。
6.游戲:看誰摸得準。
師:每組3名同學蒙住眼睛,另外兩名同學一位提要求(摸什么),一位當裁判(看摸得對不對)。師示范游戲的做法,生興致高昂地分組做游戲。
評:揭示概念,形成表象,是以上活動的必然結果,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是這些活動的進一步深化,是形
成空間觀念的最佳時機。
三、解釋與應用
師: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課題)。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其實,像我們今天
學習的四種形狀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想一想,你見過哪些東酉的形狀和我們今天學習的四種物體的形狀相同呢?
生1:我們坐的教室是長方體的。
生2:數學書是長方體的。
生3:我家的電冰箱是長方體的。
生4:牙膏盒、鞋盒、酒盒、煙盒都是長方體。
生5:魔方是正方體的。
生6:我的玩具盒是正方體的。
生7:旗桿的形狀是圓柱體。
生8:鉛筆的形狀是圓柱體。
生9:易拉罐是圓柱體。
生10:我爸爸抽的香煙是圓柱體。
生11:籃球、足球、壘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12:地球儀的形狀是球。
生13:彈珠的形狀是球。
評:“實踐——認識——實踐”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般規律。學生用剛形成的圖形概念來“解釋”現實中的圖形物體,正順應了這一認識規律。從學生的表現看,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觀察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四、拓展與提高
1.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覺得我們班的同學都很聰明,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電腦出示機器人),你們能數一數機器人小叮當是由多少個長方體、多少個正方體、多少個圓柱、多少個球組成的嗎?
生:小叮當是由2個長方體,1個正方體,4個圓柱,3個球組成的。
2.師:小叮當來的時候跟老師說過,讓老師在這兒準備了4種不同顏色的塑料袋子,請你們把長方體裝在紅色袋子里,把正方體裝在黃色袋子里,把圓柱體裝在白色袋子里,把球裝在黑色袋子里。
評:最后這一環節的設計相當妙,既前后呼應,又進一步深化了本節教學內容,還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一舉三得。
總評本節課的教學有三個特點:
1.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是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本節課中,學生并不覺得“難”,就是因為整個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搭一搭……為圖形概念的建立作了堅實的鋪墊。
2.學生的活動充分。好動是一年級學生的特急,教師利用這一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使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并且活而有序,活而不亂,活而有趣。
3.學生探索的空氣很濃。整節課學生都處在不斷“探索”之中。當然,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探索只能是淺顯的、表面的。實物——圖形——實物,再到建立較清晰的圖形概念,就是不斷探索的結果。同時,分組討論、小組合作也為學生探索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
總之,本節課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性,重視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是一節好課。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西南師范大學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一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
一些圖形紙制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
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并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里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剪一剪 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 用釘子板圍。
2、 用小棒擺。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著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么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游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一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志)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交通標志)這些交通標志表示什么?每個圖形里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其他學生設計得也不錯,課后我們就開個“小展覽”大家一起來評一評,好不好!
今天,我們每個同學都做了小小設計師,只要大家努力學習,長大后,一定會成為著名的設計師。老師相信經你們之手,一定會把我們的祖國設計的更加美麗、壯觀!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11
本單元教學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教學要求是: 整體感知每種圖形的形狀,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識別各種圖形,在常見物體上找到這些形狀的面,并說出它們的名稱;能用簡單的方法制作這些圖形,初步感受圖形的變換。在本單元里不細致研究圖形的邊和角,不用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征。
全單元的內容分兩部分編排,先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再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樣安排有兩個原因: 一是低年級學生一次學習的內容不宜過多,把五種平面圖形分兩次教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知識的能力。二是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面的物體很容易找到,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比較豐富。先安排這些圖形的教學,再以它們為基礎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便教利學。
建立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表象的教學過程是: 選擇積木畫圖形在積木的其他面上尋找同樣的圖形出示標準的幾何圖形并交代名稱在常用的物體上找出圖形的實例。
建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表象的教學過程是: 折紙或拼圖做出新的圖形給予名稱在熟悉的物體的面上尋找圖形。
1 選擇適宜的方式首次呈現圖形。
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材讓學生照例題中間的圖示,畫出這些圖形。這種方式呈現平面圖形有兩個好處: 一是能得到比較標準的圖形。積木是比較規則的形體,借助積木畫出的圖形比較規范,標準的圖形才能形成正確的表象。二是操作方便,內含的數學內容豐富。學生只要把積木按在紙上,沿著底面的邊就能畫出圖形。在畫圖活動中不僅產生了興趣,而且初步感受了圖形的形狀,還能體會面與體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教材讓學生用已經認識的圖形通過折疊、拼合等方法自己做出這兩個圖形。這樣設計,除了能得到比較標準的圖形外,還有兩點理由: 一是有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面的物體雖然能夠找到,但往往不適宜用于首次感知圖形的形狀。因此,不采取長方形、正方形、圓那樣從熟悉的物體上剝離出平面圖形的導入方法。二是對折正方形紙可能折出已經學過的長方形,也可能折出有待學習的三角形。把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可能拼出已經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也可能拼出尚未認識的平行四邊形。操作和交流產生的認知沖突,能激發學習熱情。
教材里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第18頁第4題在一個正方體上選幾個面分別畫出正方形,第5題用一個長方體畫出不同的長方形,這兩個活動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感知形狀。至于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且大小一樣,長方體一般有三組不同的長方形面,都僅是滲透的內容,不是基本的教學要求,教學時不必十分清楚地揭示這些知識。
2 加強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
讓學生通過做圖形(畫、折、拼)來認識圖形,雖然得到的圖形比較標準,建立的表象比較正確,但也會使學生產生新知識脫離現實生活的錯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材在兩次試一試里都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見到的有關圖形。試一試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已經提供的素材里識別。如從信封、禁煙標志、手帕等實物圖中找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從紅領巾、交通標志、籬笆等實物圖中找三角形和梯形。這個層次的教學要充分利用素材,信封的形狀是長方形、信封上寫郵政編碼的格子是正方形;籬笆上可找到許多位置不同、大小不等的平行四邊形第二層次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想想在哪里見過這些圖形。尋找圖形的活動能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有助于學生體會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這些圖形,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個層次的教學要幫助學生區分面和體,如桌面是長方形的,不能說成桌子是長方形的。
3 有層次地安排操作練習。
讓學生在做圖形的活動中體會圖形的形狀,逐步形成正確的表象是本單元重要的教學策略。因此,在想想做做和練習四里有層次地安排了許多操作活動: 先在釘子板上圍出圖形,再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然后是涂顏色將圖形按形狀分類,最后是圖形的簡單變換。
(1) 分析圍圖形和畫圖形的過程,一般是: 提取記憶中有關圖形的表象(想一想要圍或畫的圖形是什么形狀)動手圍或畫(把頭腦里想的形狀表達出來)驗證圖形(觀察圍或畫成的圖形是否符合要求)。在操作時,這三步是連貫且融合在一起的。
圍成或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比較容易,教學時要重視驗證圖形這個環節,聯系已有的表象看一看做出的是不是長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學生圍成或畫出平行四邊形有一定難度,往往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更需要通過驗證這個環節,多次否定修正直至成功。圖形的表象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加強。
(2) 在涂顏色將圖形分類的練習中,出現了各種位置擺放的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對各種位置擺放的圖形作出正確的判斷,能使圖形的表象更穩定。
(3) 通過折、拼等手段變化圖形,能進一步加強圖形的表象,溝通各種圖形的聯系,滲透事物運動變化的思想,為以后的教學作好準備。如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折兩次,可以折出長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折法不同,折出的圖形也不同。這些對折的方法在初步認識分數時經常用到。又如把長方形折、剪、拼成平行四邊形,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是以后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的操作活動。學生對圖形變換的活動很有興趣,教學要抓住原來是什么圖形、變成了什么圖形、怎樣變化的這三點進行。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喜歡聽辨周圍的各種聲音,
2、愿意說說這些聲音。
活動準備:
發出聲響的各種玩具、用具、樂器等
各種聲音片斷(按門鈴、鬧鐘響、電話鈴、汽車喇叭)
與聲音相對應的畫面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閉上眼睛猜猜他是誰?你怎么知道的?(出示玩具小狗,學學狗叫)小狗見面汪汪汪。我們不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也可以知道他是小狗,我們的耳朵本領大不大?
你們的小耳朵還聽到過哪些聲音?(模仿一些常見的聲音)
二、找聲音1
老師準備了那么多好玩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玩?一邊玩一邊聽聽它會發出什么聲音。
你剛才玩了什么?發出什么聲音?
小結:原來我們身邊有那么多好聽的聲音。
三、辨聲音
老師這里也有很多有趣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好不好?一邊聽一邊猜猜這些聲音告訴我們什么?(放錄音:門鈴、鬧鐘、電話、汽車)
這是什么聲音?(引導幼兒發現聲音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小結:這里的每種聲音都能告訴我們一些事情。
四、延伸
小耳朵的本領真大!能聽出很多的聲音,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東西,大家游戲的時候可以再去玩玩,再去聽聽他們的聲音。
10:10~11:05
角色游戲
活動內容:娃娃家、理發店、小超市、娃娃餐廳、加油站、快樂工地
重點觀察:
1、觀察娃娃餐廳的廚師是否會根據套餐配菜做菜。
2、鼓勵幼兒學說禮貌用語。
11:10~12:00
生活活動:
觀察與指導要點:
1、觀察幼兒洗手時是否會卷起衣袖。
2、指導幼兒飯菜交替著吃完自己的午餐。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使幼兒初步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培養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興趣和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說出圖形
教學難點:說出圖形特點
活動準備
1、在周圍環境中布置色彩鮮艷的幾何圖形。
2、在場地上畫一個大大的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可容納全班幼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手指操穩定幼兒情緒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在室內找。如正方形的玻璃窗、圓形的鐘面、三角形的擱架等。
2、啟發幼兒在自己身上找。如圓圓的扣子,衣服上的幾何形圖案,放在口袋里的正方形的小手絹等。
3、啟發幼兒動腦想一想,說一說在日常生活總還有那些物品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
4、鼓勵幼兒在活動區找一找。
三、結束部分:
游戲《找朋友》
四、方法:
幼兒在場地上自由地邊拍手跳邊念《找朋友》的兒歌:“找找找,找朋友,我要找個好朋友。找到誰,誰就是我的好朋友。”念完后,老師接著說:“找圖形,圓形是你的好朋友。”然后小朋友就趕快跳到圓形里面。游戲反復進行。老師可以分別說找正方形或三角形,幼兒跳到相應的圖形里。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用火柴棒、細電線拼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14
知識領域:
數學課(滲透藝術領域)
活動對象:
小班
活動內容:
和圖形寶寶做游戲
設計思路:
幼兒在生活中接觸到許多他們感興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幾個孩子在課間也會談論起自己喜歡的物品,會跟同伴、老師述說著特征。在《綱要》中提到"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一般來說,孩子所熱衷的行為,往往是符合該年齡孩子發展水平的需要。根據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他們能從生活和游戲中學習物品的形狀,因此我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以游戲化的形式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了解圖形。并通過游戲"和圖形寶寶跳舞"、"餅干師"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體驗游戲所帶來的快樂。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辨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通過觀察圖形,找圖形和送圖形回家,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欲望。
3、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動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重點:
認識、辨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活動難點:
通過游戲,引導幼兒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知。
活動準備:
彩色的圖形寶寶卡片若干、多媒體教學課件、禮物盒、橡皮泥,三個用繩子拉成不同形狀的舞臺,三幅餅干坊的圖,三個不同形狀的盒子。
活動方法:
談話法,多媒體演示法,幼兒操作法等相結合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談話導入-引導認識圖形-進行游戲-動手操作-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引出主題1、談話激發幼兒的興趣;師:小明友,昨天小白兔給我打電話說:"因為這兩天一直刮大風,風把我的房子都給吹破了,你能幫我造一間新房子嗎?"于是,老師就連夜給小白兔造了一間新房子。小朋友,你們看新房子漂亮嗎?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提出問題;提問:
(1)你們看,老師把房頂蓋成什么形狀的`?
(2)三角形有幾條邊?(和幼兒一起伸出手點數)
(3)你見過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鼓勵幼兒大膽描述自己所見到的物品)
3、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認識并說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提問相似問題。
二、進行游戲:和圖形寶寶跳舞師:老師幫小白兔造了這么漂亮的房子,小白兔非常高興,它還送給我很多禮物,你們想看看嗎?
1、出示"盒子",引起幼兒興趣師:你們看,禮物都在盒子里呢?誰想先拿一個看看。(指名幼兒來操作,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然后拿出圖形寶寶)"哦,原來小白兔送給老師的是圖形寶寶"。
2、和圖形寶寶找舞臺師:你們喜歡嗎?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掛在脖子上,看看自己的是什么形狀寶寶?(引導幼兒辨認自己的圖形寶寶),我們把圖形寶寶帶到自己的舞臺上吧!(師說兒歌,幼兒找到相應形狀的舞臺)3、和圖形寶寶跳舞師:拿著小白兔送的禮物高興嗎?(高興)我們一起和圖形寶寶跳舞吧!(聽音樂,師幼跳舞)三、做餅工師1、師: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餓了,你們想吃東西嗎?我們一起來做餅子吧。
介紹規則:圓形寶寶喜歡吃圓餅工就要到圓形加工廠,方形寶寶喜歡吃方形餅干就應到方形餅干加工廠,那三角形寶寶呢?(引導幼兒說出)。
2、幼兒用彩泥進行制用,師隨機指導。(師幫助又困難的幼兒)
3、師: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做了這么多的餅干,我們把這些餅干放回它們自己的盒子里吧!(幼兒隨音樂將餅干放回相應的盒子里)四、延伸活動我們和圖形寶寶去找小白兔一起來分享這些餅干好嗎?(師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執教者:迂苗苗20xx年3月《和圖形寶寶做游戲》教學活動反思新《綱要》明確闡述了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原因是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整個活動以游戲情節貫穿始終,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滿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小兔送來的圖形寶寶吸引了幼兒;其次,和圖形寶寶跳舞的游戲又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最后,"做餅干師"的游戲又使幼兒興味盎然,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教案反思:
科學活動必須是孩子通過科學知識的攝取,將所學的知識與操作結合起來,通過自己的再次操作得出的結論,因此,我覺得引導發現法是幼兒科學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目標在于養成幼兒積極探索、積極思考的習慣,并使之學得主動、積極。在教學過程中,使幼兒認識活動的過程中伴有猜想、思考、期待,促使他們去尋找理由、證據。在積極的探索和發現中獲得知識和相應能力的提高。
《認識圖形》優秀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進一點感知對稱的含義,認識較復雜圖案的對稱關系。
2、學習跟同伴合作擺出對稱的身體造型。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小、顏色不同的'四種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梯形圖卡若干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將幾何圖形進行等分,發現這些圖形是對稱的圖形
1、幼兒每六人一組,發顏色、大小不同的四種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梯形,讓幼兒進行二行等分。
2、引導幼兒比一比,看一看兩塊圖卡是不是一樣大。
二、在各種圖形中找出對稱的兩塊
1、請一組的小朋友將你們的卡片放在一起,打亂順序,先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塊,然后再找出與其對稱的另一半
2、幼兒操作練習,發放圖卡,進行指導
三、找身體上的對稱部位和與同伴合作做出對稱的動作造型
1、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梯形、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的,我們身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請你說一說。
2、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整個身體的左右兩邊都是對稱的。
3、教師先立正站好,請幼兒說一說身體兩邊是不是對稱的,教師單腿站立,另一條腿后屈,一只手插腰,另一只手在頭頂托舉。請幼兒說一說,這時身體的兩邊是否對稱。請一名幼兒站在教師的旁邊,嘗試擺出對稱的造型。
4、教師請兩名身高相當的幼兒擺出一個對稱的造型。
5、請幼兒思考,怎么樣檢驗兩位幼兒的造型是否對稱。
6、操作幼兒用書,完成上面的練習。
活動反思:
幼兒在認識圖形的時候,需要做到對圖形的理解,在實物和圖形之間要做到匹配,鍛煉幼兒的辨識和認知能力,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達到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