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精選16篇)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1
一、復習目的
本章包括>、>、>三節內容。 >介紹了 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描述了生物的生長現象,細胞的分化現象及組織的概念和類型。
本章內容能使學生理解生物體為什么能夠由小長大。不同的組織如何形成,植物和人體的不同組織怎樣識別等。本章關于器官、系統的知識是細胞和組織知識的深化和發展。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細胞在構成生物體時,首先構成組織,然后由組織形成 器官及系統。學生只有先了解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和細胞的生長現象,才能進而理解組 織的概念。
本章關于多細胞生物生命活動的協調統一和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的知識。是學生解釋生物體生命活動特征的基礎。本章內容的學習還將為學生學習生物體各種結構與功能。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等知識打下基礎。
二、復習目標
1、說出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
2、描述生物的生長現象與細胞數目增多,體積增大有關。
3、描述動植物細胞的分化過程以及通過分化形成組織的過程。
4、識別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和人體的基本 組織。
5、描述多細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6、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7、描述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命活動特點。(重點)
8、舉例說出單細胞生物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
三、創設的問題及基本內容
1、植物體的生長現象與哪些方面有關?(與細胞數目增多,細胞體積增大有關)
2、細胞數目增多,細胞體積增大是怎樣造成的?(細胞數目增多是細胞分裂造成的,而細胞生長過程中的主要變化:許多小液泡逐漸長大,合并為一個大液泡,細胞長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長了,導致整個細胞體積增大)。
3、生物體的所有細胞都相似嗎?
4、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
1)、一個細胞出現,染色質凝縮成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染色單體,以著絲粒連接在一起,即染色體出現;
2)、染色體逐漸排列在細胞中央;
3)、每條染色體從著絲粒一分為二,原來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變成兩條染色體,并向細胞兩端移動;
4)、細胞兩端的兩組染色體分別解旋松散成染色質,核仁出現,形成兩個新的細胞核;
5)、在細胞中部形成新的細胞壁,細胞質平均分成兩等份,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
5、細胞分裂過程中最明顯的變化是什么?你能給細胞分裂過程分幾個時期?如何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
6、細胞分裂形成的兩 個細胞形態、結構相似嗎?
7、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在細胞中的位置怎樣?形態上有什么不同?
8 、細胞體積越大,需從外界吸收的營養物質越多。根據你平時的經驗,說出植物生長在什么環境下,細胞體積會明顯增大?細胞體積增大,細胞數目增多與生物體的生長有什么關系?
9、細胞分化與組織形成
植物細胞分化:種子萌發生長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這些細胞在形態、結構方面都很相似。隨著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后來只有一小部分細胞仍具有分裂能力,大部分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逐漸發生了變化,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細胞 群。(根、莖 、葉表面的一層細胞群,即保護組織,具有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葉、果實的葉肉、果肉,細胞壁薄,液泡大,屬于基本組織,具有營養功能。)(莖、葉脈根等處的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屬于疏導組織。)( 那些仍具分裂能力的細胞群屬于分生組織。)
10、這些形態相似、結構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細胞群,叫組織。
11、人體的`四種組織的分布,分別具有什么功能?
12、如果你的皮膚不慎被滑破,你會感到疼,會流血。皮膚中可能含有哪幾種組織?
13、器官是怎么構成的?系統又是什么?、
14、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
15、一株完整綠色開花植物體的器官組成: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16、綠色開花植物的這些器官分別起什么作用呢?(根的主要作用是能在土壤中不停地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葉伸展在空中,能夠接受陽光照射,制造出有機物來。)(莖能把根和葉連接起來,并輸送他們體內的物質。)(有了花才能形成果實。)
17、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18、與人體消 化有關的器官有哪些?這些器官共同具有的生理功能是什么?人體是否與植物一樣由器官就能直接構成個體?
19、由于人體器官的增加,生理功能的復雜,故不能像植物那樣直接由器官構成人體,而形成了又一結構層次——系統。
20、人體器官的構成是否和植物相同呢?(人體的器官也由多種組織結構)。
21、人體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呢?(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22、兩種情景:
1、坐在椅子上休息;
2、正在操場上練習長跑。在這兩種情形下,人體各系統的活動是否相同?若不同,根據你平時的體驗你能說出哪些?這些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人體的各系統之間是密切配合、協調統一,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23、系統的概念:人體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起來。形成具有特色生理功能的結構。
24、人體是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組成的。
25、通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人體各系統密切配合、協調統一,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26、人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27、草履蟲的生命活動特點。由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引申總結出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
28、單細胞生物能趨利避害,適應環境。
課外補充練習(其余的為課本中的自我評價題)
1.下列關于一株番茄和一頭牛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細胞是它們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
B.它們的結構層次都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
C .都是由一個細胞——受精卵發育而來
D.番茄的果實、牛的心臟都屬于器官
2.生物體的結構是有層次的,其中最小的結構層次是(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根據有關示意圖準確描述花粉粒萌發和受精過程,說明在果實和種子形成過程中子房各部分結構發育的結果;
2、通過分析植物體的結構,以及維管束在各器官里的分布,使了解植物體在結構上的整體性。通過分析植物體內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使從功能上了解植物體是一個整體。
3、結合花粉粒萌發和受精,以及果實和種子形成等知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能力;
4、通過受精和雙受精過程,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使學生繼續樹立事物是發展變化的觀點。
情感目標
1、通過對果實與種子形成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認同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學觀點;
2、結合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向學生介紹我國農業科學者,在培育新品種方面的貢獻,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
3、通過學習植物體是一個整體的'基礎知識,樹立整體性的辯證觀點;通過了解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相互關系,樹立矛盾對立統一的觀點。
教材分析
1、雙受精的概念和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雙受精”是果實和種子形成的前提。只有徹底弄清楚“雙受精”的概念及過程,才能更好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不論是雙受精過程,還是子房發育的過程,都是動態的、變化的,而且內容又都較為抽象,學生不能觀察到。學生接受起來確有難度初中物理,在講這部分內容時,要盡量配合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動畫片,或自制移動教具、自畫板書等)輔助講解,使學生把這部分知識理解透徹。
2、學生對“受精”“極核”“胚囊”“胚孔”等這些名詞很陌生,要馬上記住,而且還要知道它們的發育變化情況,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注意反復鞏固才能達到掌握的要求。
3、通過前面七章的教學,學生已經學習了植物六種器官的基礎知識,但是,這六種器官之間有什么內在的聯系?它們是如何組成一個植物整體的?這就是本節中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章教材從結構和功能兩個方面分析和歸納出植物體是一個整體。以細胞、組織、器官和植物體為線索,用胞間連絲和維管束來說明植物體結構上的整體性;以植物體六種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的聯系,以及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相互依存關系來說明植物體功能上的整體性。
教法建議
花粉粒萌發和雙受精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且內容抽象,不能直接進行觀察,因此,教學時應盡量選用有關活動模型或現代教學手段。花粉發育的標志是伸出花粉管和產生精子,其發育結果是花粉管將精子送入胚囊。受精過程是細胞融合,在講述果實的形成時,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可以展示給學生幼小的頂花帶刺的黃瓜,從而形象地說明子房在受精之后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這里要說明的是,黃瓜的果實屬于瓠果,它不是單純由子房發育而成的,而是由子房與花托共同發育而成的。
在講述種子形成的時候,應該注意呼應前面講過的關于種子結構的知識,前面曾經講過的種皮、胚、胚乳都要在這節課里找到來源。到這里為止,關于綠色開花植物由種子萌發到種子形成這一整個生活周期的知識就完備了,植物體各個器官的來源也就都交代清楚了。
在了解了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后,可讓學生嘗試用連接線將子房與果實、胚珠與種子的結構聯系表示出來。然后,通過思考和討論胚珠與種子的數量關系,回答出果實里種子有多有少的原因。
關于植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知識,可以參照課本中的圖,繪制一張幻燈片,將根尖、葉片、木本莖的結構圖分別繪在圖中根尖、葉片和莖的附近。利用幻燈片進行講解,使學生認清植物體中的各個器官確實是由維管束聯系到一起的(根尖中開始出現導管,尚未形成維管束,成熟區以上的部分才逐漸出現維管束,這一點應該向學生講清楚)。通過維管束的運輸功能,還能夠把植物體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聯系起來。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3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利用與所學概念有關的實物材料,如蛇、龜、鱉的實物或掛圖、鱷的模型請學生觀察,并進行探索研究,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把探究活動中對爬行類的感性認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和啟發,達到異中求同,歸納出爬行類的主要特征,從而使學生對爬行類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課時安排
本節課共安排1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理解蛇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外部形態、結構和生理等的特點。
2.了解其它爬行動物。
3.掌握爬行類的主要特征。
4.了解毒蛇與無毒蛇的區別。
(二)技能目標
1.通過對爬行動物的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2.通過對爬行動物特征的總結,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爬行動物適應陸地生活特征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通過對珍稀爬行動物的介紹,提高學生保護動物的思想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爬行動物適應陸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教學難點 :歸納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學準備
蛇、龜、鱉的掛圖或實物,蛇的浸制標本,揚子鱷模型(最好有蛇爬行、蛇卵孵出小蛇的錄像)。
四、教學過程
兩棲類已開始適應陸地生活,但由于生殖、發育等的特點,它們沒有徹底擺脫水的環境,所以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
出示蛇的浸制標本,并告訴學生以蛇為代表的爬行類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今天我們以蛇為代表來探討爬行類是真正陸生動物的原因。
(一)蛇
1.觀察記錄
展示蛇的標本,并播放蛇爬行及卵孵出小蛇的錄像,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外部特征 身上有鱗,有各種花紋,舌頭分叉,兩端細,中間粗,腹部一節節。
行走特點 身體緊挨著地,彎彎曲曲地爬行,一邊爬,一邊不時地向前伸出分叉的舌。
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事? 蛇會生蛋,即卵生,也有的卵胎生;蟒蛇會把人纏死;蛇吃青蛙、田鼠等小動物;蛇怕人傷害它,常生活在石堆、草叢等較隱蔽的地方;蛇肉可吃,很鮮美。
2.引導討論
針對以下問題,展開討論。蛇的身體覆蓋角質鱗片,與陸地生活有關嗎?蛇用什么呼吸?蛇卵的外面有什么?它與陸地生活有關嗎?蛇怕冷嗎?它如何過冬?教師提出與教學概念有關的問題,引起學生對剛才觀察的結果作進一步地探討。
3.師生共同歸納
①角質鱗片可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并起保護作用。②蛇終生用肺呼吸。③蛇卵生,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適應復雜多變的陸地環境。④蛇變溫,所以冬天要冬眠。
(二)龜、鱉、鱷
展示龜、鱉的掛圖或實物,鱷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外形特征,并進行相互交流,認識到它們的身體都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都用肺呼吸,卵生。介紹我國特產的珍稀爬行動物—揚子鱷,為了使揚子鱷繁衍發展,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并獲成功。最后歸納出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爬行類的主要特征
身體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并起保護作用,用肺呼吸,多數在陸上生活,而且幼體的發育徹底擺脫了水的環境,成了真正的陸生動物。
(四)毒蛇與無毒蛇
展示毒蛇與無毒蛇的掛圖或投影,重點觀察外形特征,并記錄。
毒蛇 無毒蛇
外形特征 頭呈三角形, 身體粗短, 尾驟細。 頭橢圓形, 身體較長, 尾漸細。
其它特征 有毒牙和毒腺 無毒牙和毒腺
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特征,并得出:有無毒牙和毒腺是毒蛇和無毒蛇的本質區別。
討論:毒蛇咬傷后如何處理?
學生閱讀教學材料,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發表見解,教師適當補充。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有益自身保護。
簡單介紹毒蛇養殖,讓學生認識到動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師簡單小結。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描述細菌的基本形態,識記細菌的結構特點,通過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2.通過分類、對比等活動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菌的形態、細菌的基本結構及其作用、細菌的特殊結構。
難點:區分細菌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圖釘不同放大圖片,意識到細菌是很微小的,細菌除了小還有哪些特點?微小的細菌具有什么樣的結構?通過這幾個問題。順勢引出課題——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二)新課講授
1.細菌的形態
教師描述:十億個細菌堆疊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提問:想觀察到這么小的細菌需要借助什么結構呀?(高倍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觀察)。
在PPT上展示不同細菌的圖片,引導學生對細菌不同形態進行描述,引出細菌的不同形態:球菌、桿菌和螺旋菌。教師講授細菌多是單細胞生物,獨立生活。
過渡:細菌具有不同的類型,但是它們為什么卻都屬于細菌?
2.細菌的結構
出示細菌結構模型,對照教材上的細菌的結構模式圖,從內到外觀察細菌的結構特點,以小組的形式共同歸納總結出細菌的基本結構。教師板畫,請學生填寫名稱。
(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鞭毛、莢膜。)
通過多媒體播放細菌的運動的視頻,提問:是否所有細菌都具有鞭毛和莢膜?鞭毛和莢膜具有怎樣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都具有,鞭毛可以幫助細菌進行運動,莢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還與細菌的致病性有關。)
隨后引導學生將細菌與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
(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沒有葉綠體,不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并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
從而得出原核生物的概念,與植物細胞比較,得出細菌的營養方式為異養。
(三)鞏固提高
結合著細菌的結構,思考細菌在生態系統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知識點。
開放性小結作業:細菌又是怎樣繁殖后代的呢?下節課一起討論。
四、板書設計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5
一、教材及學習任務分析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普通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塊3第五章第二節的內容。它是本章第一節的知識延伸,是生態系統的三大功能中最重要的一個功能。《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揭示了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流動過程和特點。能量的流動在整個生態系統中,不論從個體層面還是群體水平,都是存在的。我們學習時,一般在群體水平上研究,這種將群體看作是一個整天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
同時,在本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掌握能量流動的概念以及能量流動的方式和過程。能過具象化的表示或闡述能量流動的流程。能夠概述能量流動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嘗試調查周圍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
二、學習對象分析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建立在生態系統的結構基礎之上的,它體現了生態系統的功能。同學們已經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結構,對生態系統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缺乏將個體看做一個整體進行系統性分析的能力,這樣會導致分析能量流動時以個體的`視角審視,無法深刻領會能量流動的內涵。同時學生缺乏具象化思維能力,可能會無法分清能量流動的過程和方向。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目標】
1、理解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概述能量流動的特點。
3、說出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能力目標】
1、使用數據分析能量流動的特點。
2、嘗試調查農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情況。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處理相關數據,計算能量利用效率。
【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注農業發展和生態農業的建設,形成生態學觀點。認同科學服務于社會觀點。
四、學習重點和難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五、學習研究目標
1.在群體水平上分析能量流動的過程。
2.闡述能量流動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六、學習思路設計
本節教學可以從“問題探討”出發,引發學生的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能量角度考慮,并提示學生“生命活動離不開能量,生物需要不段的獲取能量才能夠生存”。進一步引導學生“那么什么是能量呢?能量一般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呢?不同的生物獲取能量的方式是如何的呢?”在一步步的引導中,學生能夠逐漸明確能量的存在形式,可以將抽象的“能量”概念具象為“食物,陽光”等實物。
然后再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回答“是不是獲取了能量以后,所有的能量都被利用呢?能量是沿著什么線路進行流動的?”。其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能量流動的短暫性思考,鋪墊后面的知識內容。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之上,提出能量流動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我們如何研究能量流動最能夠直觀的表現能量流動的脈絡呢?”
七、學習準備
網絡資料的準備:制作能量流動的多媒體視頻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說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2.通過調查、收集與分析資料,提高信息收集能力。
3.培養愛護動植物,保護生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難點:正確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播放愛國大熊貓暖暖的短視頻,激發學習興趣,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珍稀生物呢?
(金絲猴、藏羚羊、華南虎、水杉、廣西火桐、對開蕨等。)
設疑:對于這些瀕臨滅絕的生物,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保護它們?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建立自然保護區
多媒體展示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的圖片,提問:什么是自然保護區?
(可以把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通過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進而保護生物。)
教師講解明確自然保護區的意義,小組討論,互相交流課前查閱的自然保護區相關內容。
(自然保護區是“天然基因庫”,能夠保存許多物種和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為開展生物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護區還是“活的自然博物館”,是向人們普及生物學知識和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所。)
教師補充: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2.遷地保護
展示資料卡:把瀕危物種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提問:這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什么作用?
(這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叫做遷地保護,能夠對瀕危生物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
3.建立瀕危種質庫
展示中國國家種質庫內景,提問:我國建立了哪些種質庫?他們有什么作用?
(植物的種子庫、動物的精子庫等;作用: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
4.頒布法律
出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法律和文件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
提問:這些法律和文件資料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什么作用?同桌間交流。
(上述法律和文件的頒布和實施,對于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中國自然保護綱要》中規定,“對于珍稀瀕危物種要嚴格保護,除特殊需要經過批準,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和買賣。”)
(三)鞏固提升
有人養殖鱷和大鯢,并在市場上出售,這種行為與野生動物保護法相抵觸嗎?
(人工養殖可以擴大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掌握相關養殖技術,為野生動物的繁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養殖、出售野生動物也有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比如養殖一級國家保護動物,需要國家林業局審批。)
(四)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學完本課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課下制作保護珍稀生物宣傳畫報。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7
步驟:1)將兩個相同的水槽編成甲乙兩組。兩組均放入20xxml河水,并各培養10只同種、同一批的小蝌蚪。
2)甲組每隔一天加甲狀腺激素5mg,持續5次;作為對照,乙組不加甲狀腺激素,其他培養條件相同。每兩天換1000ml水,每天喂幾粒飯或少許熟蛋黃粉和少許切碎的菜葉3)結果如下
后肢長出的平均時間/d 前肢長出的平均時間/d 尾脫落的平均時間/d 尾脫落時的'平均體長/cm
甲組 4 7 26 0.7
乙組 5 9 37 1.3
希望上面對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育的影響實驗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內容,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吧。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術和仿生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能力培養:通過調查活動,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生物科學。
3、情感目標:使學生認識和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樹立投身生物科學的遠大志向。
二、教學設想:
學習的動力來源于興趣,本節內容與生活關系系密切,趣味性強,如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則學生們自覺求知的欲望就會增強。因此,在課前安排進行一次探究活動,調查和記錄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和了解的動物,則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在于調動學生動手參與調查實踐活動的能力,了解動物與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關系,學生查閱資料和歸納總結資料。因此,本課應以“課前調查,課上交流”為主線來組織教學,概述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這樣,能較好的調動和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教學重點:
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應器、仿生
五、教學難點:
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的調查方法
2、仿生
六、教學方法:
調查、討論、歸納法
七、教具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生物反應器和仿生學的資料等,學生收集有關動物與人類關系的資料,收集有關生物反應器和仿生學方面的資料。
八、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思路:
提前一周安排學生分組調察日常生活周圍常見的動物及動物制品、收集動物與人類關系的資料、調動學生積極性。
學生分組介紹課前調查體會、收集的小資料,調動課堂氣氛。
教師設疑,學生分組研討,將調查結果、收集的資料歸納回答,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學生共同歸納,總結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展望生物科技發展的前景,激發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2、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根據上節課布置同學們完成的分組調查任務,現在由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調查結果,互相交流,體會、總結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學生匯報]
學生代表會將他們從各個方面了解到的情況資料,如:家養動物、養殖場飼養的動物的用途,商場內的動物制品、飲食、飯店等處調研的情況、動物園內飼養的情況、動物園內飼養的動物、家庭中飼養的寵物、藥店中與動物有關的醫藥制品…………
(在課前的調研活動之前安排好各組目標)
[總結活動,得出結論]
先發動學生根據各組匯報的情況總結、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
[資料匯報]
各組代表將他們從圖書館、資料室、報刊上了解到的有關生物科技的資料進行匯報,教師總結,通過圖片示例、錄像等引出生物學發展的新方向:基因工程、生物反應器、仿生學。
引導和激發學生樹立熱愛生物學,將來利用生物科技為人類造福的遠大思想。
[課堂小結]
展望21世紀,這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科技:如生物反應器、仿生學的應用,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進行生物科技的研究,除了生物學要學好外,其它各學科也都要打下堅實的基礎,引導學生對各學科都要均衡發展。
[鞏固練習]
1、潛水艇是模仿哪些動物的結構研制的?
2、螢光燈是模仿哪種動物研制的現代的社會條件下,它有什么意義?
[板書設計]
第二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一、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1、提供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用品
2、發展畜牧養殖業、漁業
3、帶動經濟
二、動物與生物的反應器
1、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要的物質。
2、優點:
(1)成本低,效率高。
(2)設備簡單,產品作用的效果顯著。
(3)減少工業污染。
三、動物與仿生
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
2、例:“電子蛙眼”等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2、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理解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過程的異同點。
3、學習家蠶的生命史及其對人類的貢獻,通過“絲綢之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過程
難點:昆蟲與人類生活的聯系,生物科技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回顧舊知,提問:提問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幾種什么是無性生殖什么是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過程無性生殖是不需要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多的生殖方式。
追問:地球上種類最多的生物是昆蟲,那么種類繁多的昆蟲是如何生長如何繁殖后代的我們一起來走進奇妙的昆蟲世界探討一下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完全變態發育
展示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視頻資料,提問: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絲綢從何而來
向西方販賣絲綢制作成的衣服和被子的商業路徑蠶寶寶。
教師講解: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早飼養家蠶和繅絲織綢的,在數千年前中國的絲綢已傳布到了世界各地。
過渡:蠶寶寶又是怎樣吐絲的
展示家蠶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的圖片,組織學生觀看并思考一下問題:
1、家蠶各發育要經歷幾個階段
四個階段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2、各時期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是怎樣多的
蠶蟲階段全身柔軟,有環節,8對足,以桑葉為食,有蛻皮現象吐絲結繭后不吃不喝最后羽化形成6足、羽披鱗的成蟲最后成蟲通過交尾產下受精卵。
3、還有哪些動物多的生殖方式和發育方式與家蠶相似
蝴蝶、蒼蠅等。
教師總結:像家蠶這樣,發育過程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幼蟲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有明顯的差別,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
2、不完全變態發育
多媒體展示蝗蟲發育過程圖片,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并思考以下問題:
1、蝗蟲的生長發育經歷了哪幾個時期比較蝗蟲幼蟲和成蟲的差異
受精卵、若蟲、成蟲階段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基本一致,若蟲的翅膀未發育完全。
教師總結:像蝗蟲這類昆蟲與家蠶不同,他們的發育過程只經歷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
三、鞏固提高
成語中,蟬的幼蟲變為成蟲的現象我們會用金蟬脫殼來表示,那金蟬脫下的“殼”是幼蟲的什么呢?
外骨骼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五、布置作業
預習下節課的內容,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10
教師寄語:
勤觀察,多調查,增知識,拓視野!
知識目標:
學生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并將你所知道的生物行歸類。
能力目標:
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學習重點:
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學習難點:
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態。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我國的森林資源每五年清查一次,這就是____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___。
二、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物的特征,課下每個小組都對我們學校的生物做了調查,請各小組把你們的`調查方法和結果進行展示,說出你們組是怎樣調查的,結果是怎樣的。
三、合作探究:
(一)通過學生的發言,明確以下知識:
1.調查時首先要明確 和 ,制定合理的 。調查的范圍很大時,就要進行 ,調查過程中要如實 。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 和 ,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
2.調查校園的生物種類的方法步驟是:
(1)選擇調查范圍(校園)
(2)分組:__________人為一個調查小組。
(3)設計調查路線
(4)調查記錄(請特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里等處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還有空中偶爾飛過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歸類
(6)將歸好類的生物的資料進行整理,寫在筆記本上。
(二)生物的歸類方法
1.請根據本小組在室外開展的“調查校園生物活動”的有關情況填寫下列內容:
(1)我們的調查路線是;
(2)我們的調查范圍是;
(3)我們組一共調查到了( )種生物,其中植物( )種,動物( )種,其他生物( )種;說說它們與人類的關系。
(4)從調查到的生物中選1~2種,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
(5)這次活動中,我體會最深的是:
2.對調查到的生物進行分類,可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分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類;也可按照生活環境將生物分為_______和______等;還可以按照用途,將生物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11
*節認識生物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單元頁和課本第3至第第6頁的圖片,學生查找與生物的特征相關的資
料。
教學過程
一、講授新課
1.什么是生物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異常美麗的星球上,你們知道是什么將我們的環境點綴得如此絢麗多彩嗎?
生:花、草、樹、山石、河流等等。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我們的環境就是因為有這些花、蟲、鳥、獸和它們棲息的環境,才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今天我們就來關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進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單元頁的照片和圖I-6,I-10。
生:欣賞屏幕上所呈現出的絢麗多彩的大自然。
師:請同學描繪大屏幕中的圖像。
師:這些形態各異的物體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態,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們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沒有生命。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些物體是非生物,為什么?
生:同學1說:“藍天、白云、房屋、太陽、山石、車輛等是非生物,因為它們沒有生命”。同學2補充說:“還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師:出示圖I-6,I-1,I-10圖片中的獅在追輔斑馬,植物光合作用,小雞覓食等等都是生命現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生命?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1回答:“活著的,具有生命的物體是生物。”
學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體。”
學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養料,要吃東西。”
師:你們列舉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動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糧食等食物,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動物。
師:人和動物需要營養,那么植物需要營養嗎?
生:植物也需要營養,它們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師:給予掌聲鼓勵。生物只有在營養充分的情況下才能健康地成長。生物還有什么共同
特征,請舉例加以說明。
生:生物能進行呼吸,如鯨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圖I-3)
師:很好!那么,同學們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嗎?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覺的屋子里擺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悶,貯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這樣。
師:對,植物在有光的情況下,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大量的氧氣,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進行新陳代謝,排出體內廢物,其他的生物會排出廢物嗎?請大家看圖I-4
生:學生討論后回答。
回答說:“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例如,小動物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等方式將廢物排出體外。
師: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嗎?請大家看I-5。
生:回答說:“植物通過落葉能帶走一部分廢物。植物也能通過呼吸排出廢物。”
師:引導學生繼續思考,并舉例說明生物還有哪些特征。教師引導學生看圖I-7
生: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1回答說:“含羞草的葉子被碰到后,它會合起來。”
學生2回答說:“生物還能對外界刺激發生反應。例如,人用蒼蠅拍打蒼蠅,蒼蠅會立即飛走。”
學生3回答說:“狗看到骨頭就會流口水。”
師:這些都屬于應激性。教師補充說明含羞草的葉子合起并垂下,其實是在保護葉片。讓學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葉子,親自感受一下。繼續說明多數情況下動物的應激性比較明顯,植物的應激性大多表現在向光生長、向地生長和向水生長等方面。繼續讓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特性。
師:出示I-8在在生長的蘑菇和I-9種子的萌發圖片,以及I-10圖學生討論。生: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1回答說:“生物體可以從小長大。”
學生2回答說:“生物還可以繁殖。”
師:接著啟發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動物、植物、細菌怎樣繁殖。生:學生思考后回答。
從同學們的敘述中,不僅可以看到生物之間傳遞信息這一本領,還可以看出生物適應環境這一本領。另外生物也能影響環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氣濕度,從而可以減少沙塵暴的發生,改善空氣質量。接著鼓勵學生多觀察生物,從而得出更多更新穎的建議。請學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特征?任舉一種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這些特征嗎?生:學生思考后回答。
學生回答說:“有。例如,圖片中的獵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營養,也有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能力,遇到情況會聲音來傳遞信息,也能從小長大并繁殖后代。”
二、鞏固練習
師:我們留意了這么多生命現象,相信你們一定會利用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了吧。我們來練習一下。教師打出課本第6頁的圖片,讓學生指出圖中鐘乳石、珊瑚和珊瑚蟲,哪個是生物,為什么?
生:學生討論后回答。
珊瑚蟲是生物,因為只有它具備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鐘乳石和珊瑚是沒有生物特征的。
師:教師小結:學完這節課后,你們該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學完這節課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進行新陳代謝,有生老病死,有傳遞信息的本領,活動有規律性,可以適應環境,還可以影響環境……
師:今天我們接觸到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們的生命現象,你還認為路旁的一棵樹,道邊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嗎?
生:不是,它們都有生命。
師: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體呢?
生:我們應該熱愛和保護那些生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資料分析,了解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嘗試了解身邊的空氣質量及空氣質量的相關知識。
3.通過學習討論,了解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知識,進而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了解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2.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并明確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
三、教學設計目標和思路
本課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確空氣質量與人體健
康的密切關系,讓學生關注空氣質量。為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資料”及利用課本資料來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從中體會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特別是使學生明確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嚴重危害,進而樹立環保意識。而對“當地空氣質量”的教學,一方面組織學生課前進行調查,利用課上時間進行交流討論來學習,另一方面則通過“空氣質量日報”、補充資料來加以拓展,使學生增加對空氣質量知識的認識。教學中設計“污染空氣的'主要因素”的討論,旨在讓學生了解空氣污染的多樣性、嚴重性,進而為空氣污染防
治的學習埋下伏筆;而讓學生完成“倡議書”,主要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體會,確立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并通過評比展出來宣傳環保意識,服務社會,使全社會關注人類的生活環境,共同參與環境的保護。最后以詩的形式結束新課,可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便于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也為學生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教學過程
師:前面學習了人體的呼吸,我們知道了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呼吸,使外界氣體不斷進入肺部,又使體內氣體不斷排到體外。那么,你知道人每天呼吸多少次?又呼進呼出多少空氣?(生感興趣但又困惑。)
師:回憶上課內容,我們每分鐘呼吸多少次?
生:16次。
師:對,那么16乘上每天的分數就可以計算了吧!同學們算一下。生;(計算)23040次
師:很好,如果每次呼吸500毫升,那么一天呼吸多少氣體呢?生:(計算)11520000毫升(即11520升)。
師:人一天呼吸一萬多升氣體,可見空氣跟我們的關系十分密切。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并思考。
投影:你知道嗎?
(1)小明同學家在20xx年3月建了新房,于去年9月對新房進行了裝修和油漆,可新房里住了沒幾天小明和爺爺就覺得身體不適,不久他倆就生病住院了。你能說出其中的理由嗎?
(2)清晨,當你行走在一片樹林中,你會覺得空氣特別新鮮,心情格外地舒暢,精神也為之振奮,你能說出其中的理由嗎?
(生閱讀思考并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生:油漆中的有害物質揮發到空氣中,人把它吸入體內后而引起的。師:好。
生:小孩與老人的抵抗力較差,所以小明和爺爺生病了。
師:對!生病與抵抗力也有關。
生:裝飾材料中也會揮發出有害物質,影響身體健康,從而致使他倆生病。
師:很好!有沒有其他的看法呢?
生:是房間里沒有通風透氣,使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擴散而造成的。如果讓有害物質全部擴散后,再住到新房里就不會得病了。
師:有道理。那么第二題呢?
生:是因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產生了大量的氧氣。
師:對!
生:樹林的空氣里沒有灰塵等顆粒,也沒有有害氣體。
師:很好。
生:植物能釋放出一些物質,有的可以殺菌,有的可以使空氣新鮮。師:對!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從上面的討論學習中我們可以發現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的身體健康關系很大。請同學們閱讀課本“資料分析”
(1)(2)(3)并談談從中你知道了什么?獲得了哪些信息?說出你的理由?
(學生閱讀思考、小組討論并回答,代表發言。)
生:我知道了城市街道的空氣污染較公園等園林處嚴重,所以交通警察的發病率比園林工人高。城市工業區的污染比非工業區嚴重,因而工業區的發病率就高。吸煙對人的身體健康危害十分嚴重,但吸煙的人數在增多。
師:你講得很好。
生:我知道了呼吸系統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那是因為空氣被不斷污染,質量越來越差而造成的。
生:呼吸系統的發病率升高是因為空氣的污染越來越嚴重。
師:對!由以上事實我們不難發現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人吸煙呢?同學們能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呢?
生:可能他們不知道吸煙的危害,或吸煙已經習慣了。
生:他們已經吸煙上癮了,無法戒掉。
生:可能吸煙時有一種快樂的感覺吧。
生:吸煙是為了一些工作的需要,人際的交往或出于被迫無奈。師:你們分析得都很有道理,但必須明確吸煙是危害健康的。那么,有沒有哪位同學因好奇也吸過煙呢?請舉手。
(有好幾個學生舉起了手,師甚感驚訝但又很沉著。)
師:噢!我班有好幾位學生也吸過煙呢!那么,請你們談談吸煙的感受與體會。
生:我吸了一口就吐掉了,吸煙很嗆。
生:吸煙喉部難受,不舒服。
生:我吸了半口就咳嗽起來,嗆人。
生:吸煙不僅嗆人,而且熏得我流淚。
師:以上同學們講出了自己的體會,謝謝你們能坦誠地告訴老師。吸煙不僅危害自己,同時也會影響他人的健康,所以同學們不能再吸煙。“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13
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再來考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其實是從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為下一節"生態系統"的學習作好預設。
本節知識點清晰,一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另一就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呈現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后者是一個探究活動,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一、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
2、嘗試收集、處理數據的方法;
3、學習通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滲透環保意識;
2、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
3、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重點又是難點;
2、"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法,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并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本節"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探究活動并不難,運用前一節的探究活動方法完全能夠完成,所以這個活動我安排在課前,課上主要是組織各小組交流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于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
四、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前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啟發學生例舉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有兩個好處,1、既考驗了前一節課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體現了兩課內容的緊密聯系;2、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讓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新知學習: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引導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間的聯系展開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二步:啟發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第三步:媒體呈現配有介說詞的圖片,如:烏賊的墨囊;含羞草的葉與多暴雨的環境相適應;尺蠖的擬態等等,讓同學們認識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適應是生物通過漫長的年代,不斷與環境摩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下來而形成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對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考慮到初一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會學到。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分的知識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讓學生親身驗證"生物也可以影響環境"這一結論:
課前親自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課上交流。這樣安排體現1、有做事的過程;2、有明確的目標;3、有明確的結果;4、使用語言傳達信息5、體現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交流時注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于結果涉及到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
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了植物對空氣的濕度有影響,有利于認識生物是可以影響環境的。
第二步:再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a、地下耕耘者是哪種動物,它對自然界有什么益處?
b、為什么我國開發西部強調要退耕還林和還草?從生物對環境產生的作用這個角度來認識生物的存在確實影響著環境。
第三步:讓學生嘗試舉例描述"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時反饋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動畫"屎克螂出國記",以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對環境的作用和影響,同時在學生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再一次激起他們的興趣。
3、技能訓練:
這是新教材的一個別有用心之處,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優勢。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培養思維能力。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收獲,這點很重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及時幫助他們構建概念,點睛突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生活在生物圈,對環境的破壞必將回報給人類,所以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是多么重要!
(三)、作業練習:(見教材)
1、在一個繁殖季節里,一條鯉魚能產幾十萬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鳥類只產幾個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嗎?這是不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2、山羊絨又細又柔軟,組成的產品十分昂貴。山羊比綿羊好養,它連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區大量飼養山羊,這對環境會有什么影響?
這是兩道開放性題,既能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又能煅煉思維,體現知識與社會、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有所用。
整個教學過程的邏輯順序就是這樣安排的。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支撐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課堂中,愉快地"享受"學習。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術和仿生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能力培養:通過調查活動,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生物科學。
3、情感目標:使學生認識和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樹立投身生物科學的遠大志向。
二、教學設想:
學習的動力來源于興趣,本節內容與生活關系系密切,趣味性強,如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則學生們自覺求知的欲望就會增強。因此,在課前安排進行一次探究活動,調查和記錄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和了解的動物,則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在于調動學生動手參與調查實踐活動的能力,了解動物與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關系,學生查閱資料和歸納總結資料。因此,本課應以“課前調查,課上交流”為主線來組織教學,概述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這樣,能較好的調動和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教學重點:
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應器、仿生
五、教學難點:
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的調查方法
2、仿生
六、教學方法:
調查、討論、歸納法
七、教具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生物反應器和仿生學的資料等,學生收集有關動物與人類關系的資料,收集有關生物反應器和仿生學方面的資料。
八、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思路:
提前一周安排學生分組調察日常生活周圍常見的動物及動物制品、收集動物與人類關系的資料、調動學生積極性。
學生分組介紹課前調查體會、收集的小資料,調動課堂氣氛。
教師設疑,學生分組研討,將調查結果、收集的資料歸納回答,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學生共同歸納,總結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展望生物科技發展的前景,激發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2、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根據上節課布置同學們完成的分組調查任務,現在由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調查結果,互相交流,體會、總結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學生匯報]
學生代表會將他們從各個方面了解到的情況資料,如:家養動物、養殖場飼養的動物的用途,商場內的動物制品、飲食、飯店等處調研的情況、動物園內飼養的情況、動物園內飼養的動物、家庭中飼養的寵物、藥店中與動物有關的醫藥制品…………
(在課前的調研活動之前安排好各組目標)
[總結活動,得出結論]
先發動學生根據各組匯報的情況總結、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
[資料匯報]
各組代表將他們從圖書館、資料室、報刊上了解到的有關生物科技的資料進行匯報,教師總結,通過圖片示例、錄像等引出生物學發展的新方向:基因工程、生物反應器、仿生學。
引導和激發學生樹立熱愛生物學,將來利用生物科技為人類造福的遠大思想。
[課堂小結]
展望21世紀,這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科技:如生物反應器、仿生學的應用,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進行生物科技的研究,除了生物學要學好外,其它各學科也都要打下堅實的基礎,引導學生對各學科都要均衡發展。
[鞏固練習]
1、潛水艇是模仿哪些動物的結構研制的?
2、螢光燈是模仿哪種動物研制的現代的社會條件下,它有什么意義?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能用圖表記錄由于晝夜交替的影響,動、植物和人的變化情況;會描述生物每天在行為或特征方面的變化,如夜行性動物的行為、植物開花情況的變化;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動、植物隨晝夜變化的行為特點。
2、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3、觀察動植物和人的晝夜行為變化,知道晝夜變化對動植物的行為產生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動植物隨晝夜變化的行為特點
2、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動植物錄像、圖片資料、記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結合同學們生活中的一些奇特而又常見的現象引入)同學們,到了晚上你為什么會睡覺?早上即使沒有人叫你,你也會按時醒來?出示投影:“夜來香傍晚時花朵都會綻放,發出陣陣香氣。”這一切都與什么有關呢?到底是什么影響著動物和植物的生活呢?(學生自由猜想、交流、匯報)由此引入新課:《晝夜與生物》
2、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同學們,人生命的四大特征包括脈搏、呼吸、體溫、血壓。在一天中,你的這四個特征會有變化嗎?如果有,在各個階段是如何變化的?讓同學們可以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猜一猜。
在人的一天中,脈搏、呼吸、體溫、血壓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簡單匯報)
看來,同學們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老師給你們提供一張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我們來看看同學們的想法是什么?(教師為每個同學發一張記錄表,內容如下)身體的活動情況
(收齊同學們的記錄表)現在,同學們的想法都在這里了,你們預測的對不對呢?想不想知道?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收集了自己一天中身體活動的各項數據等資料,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將你們收集的資料、數據進行交流仔細觀察,把其中的秘密給揭開,好
二、小組合作探究一:認識一天中人的生活節律
1、同學們,下面分小組交流自己一天中身體情況的各項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學生將自己一天中身體活動情況的記錄進行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2、同學們,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大膽發言交流發現)
3、同學們:當早晨醒來時,人體會發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變化;傍晚時分,體溫會比清晨時升高約1C,血壓也從早晨起床時的一天最低點升至晚上的一天最高點;夜里,心跳頻率和體溫開始下降。這是人類長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節律。
三、小組合作探究二:晝夜更替對植物的影響
1、(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牽牛花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中的牽牛花是什么時間開放的嗎?(學生簡單匯報)
牽牛花開花的時間和花的顏色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學生猜想)
2、探究牽牛花的變化規律。
同學們,如何探究牽牛花的.變化規律呢?
現在,請各組同學先分好工,然后再開始實驗,實驗中同學們要注意配合好,要認真、細心,還要有耐心。
3、分小組實驗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將一朵新鮮的牽牛花浸入到堿水中,并讓學生觀察花朵顏色的變化;然后,再把牽牛花放入酸水中,再觀察花朵顏色的變化。
4、(簡單評價學生的實驗情況)現在各小組來展示一下你們的實驗成果,讓大家一起來分享。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牽牛花開花期間,花的顏色常常會發生變化。清晨,牽牛花通常呈藍色,可到了中午卻成了紅色。這是因為牽牛花中有一種特殊的花毒素,它遇堿變藍,遇酸又會變紅。清晨,經過一天的呼吸,花朵內的糖分減少,細胞液堿性增強,所以花朵呈藍色;中午,花朵在陽光照射下,所含的糖分增加,細胞液酸性增加,花朵就呈紅色了。
5、播放視頻:
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花了;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同學們,通過不同花開放的時間的不同,你有什么發現嗎?(學生簡單討論)7出示生物鐘定義
7、(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18世紀植物學家林勒阿斯對植物進行了長期觀察,發現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是不同的。他還發現,同一地區的同類植物往往都在同一時間,根據這一事實,他編排一個“花鐘”,每一個鐘點用一種花代替把開花的時間表示在一個鐘面形的花壇上。每次他只要看一下花的開放情況就知道當時的時間了。
四、小組合作探究四:晝夜更替對動物的影響
1、同學們,既然晝夜對植物有這么大的影響,那么對動物有影響嗎?(學生簡單猜想)你能舉出幾個例子嗎?(學生簡單匯報)
2、請看大屏幕:白天活動的動物如喜鵲、大雁、蝸牛、螞蟻、蜻蜓,夜間活動的動物如刺猬、狐貍、貓頭鷹、壁虎。通過分析,你有什么發現?(學生討論,教師巡回指導,讓學生知道喜歡白天活動的動物叫什么?喜歡在夜里活動的動物叫什么?)
小結:喜歡、燕子等動物喜歡在白天活動,夜幕降臨時回巢棲息,它們被稱為晝行性動物;貓頭鷹等動物喜歡在夜里活動它們被稱為夜行性動物。
3、同學們,晝行性動物、夜行性動物與光照有什么關系呢?(學生簡單匯報)
教師小結:無論是晝行性動物還是夜行性動物,都是根據光照持續時間長短來安排它們的活動休息和生殖時間的。當白晝逐漸變長的時候,夜行性動物便推遲出巢活動的時間,而晝形性動物卻醒的更早。因此,科學家可以通過改變光亮與黑暗的時間來改變動物的行為。當把待在黑暗環境里的晝行鳥放在明亮的燈光下時,僅僅15分鐘,它們就會活躍起來;當用明亮的燈光照射夜行鳥時,它們很快進入睡眠狀態。
4、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原理,在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嗎?猜想一下好嗎?(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養雞場、養鴨場等,為了提高產蛋量,可以在光線逐漸暗淡時,打開雞舍用電燈制造人工白晝。這可是提高產蛋量的好辦法啊!
五、自由探究:分析自己的作息規律,并寫出分析報告
1、同學們,你每天的作息時間有規律嗎?能否分析一下其中包含有什么樣的道理?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回指導,參加學生活動。
2、學生匯報展示(學生自由匯報)
六、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活動,將課上探究活動延伸至課下
1、引導課下探究的問題。
學習這節課之后同學們想做些什么?(學生自由談想法)
2、激發學生課下探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資料,了解生物鐘的內容,想辦法測試一下自己的活動規律,相信生物種會幫助你更好的學習生活。
2023最新初中生物教案 篇16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理解蛇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外部形態、結構和生理等的特點。
2.了解其它爬行動物。
3.掌握爬行類的主要特征。
4.了解毒蛇與無毒蛇的區別。
(二)技能目標
1.通過對爬行動物的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2.通過對爬行動物特征的總結,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爬行動物適應陸地生活特征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通過對珍稀爬行動物的介紹,提高學生保護動物的思想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爬行動物適應陸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教學難點:歸納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學準備
蛇、龜、鱉的掛圖或實物,蛇的浸制標本,揚子鱷模型(有蛇爬行、蛇卵孵出小蛇的錄像)。
四、教學過程
兩棲類已開始適應陸地生活,但由于生殖、發育等的特點,它們沒有徹底擺脫水的環境,所以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
出示蛇的浸制標本,并告訴學生以蛇為代表的爬行類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今天我們以蛇為代表來探討爬行類是真正陸生動物的原因。
(一)蛇
1.觀察記錄
展示蛇的標本,并播放蛇爬行及卵孵出小蛇的錄像,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外部特征身上有鱗,有各種花紋,舌頭分叉,兩端細,中間粗,腹部一節節。
行走特點身體緊挨著地,彎彎曲曲地爬行,一邊爬,一邊不時地向前伸出分叉的舌。
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事?蛇會生蛋,即卵生,也有的卵胎生;蟒蛇會把人纏死;蛇吃青蛙、田鼠等小動物;蛇怕人傷害它,常生活在石堆、草叢等較隱蔽的地方;蛇肉可吃,很鮮美。
2.引導討論
針對以下問題,展開討論。蛇的身體覆蓋角質鱗片,與陸地生活有關嗎?蛇用什么呼吸?蛇卵的外面有什么?它與陸地生活有關嗎?蛇怕冷嗎?它如何過冬?教師提出與教學概念有關的問題,引起學生對剛才觀察的結果作進一步地探討。
3.師生共同歸納
①角質鱗片可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并起保護作用。
②蛇終生用肺呼吸。
③蛇卵生,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適應復雜多變的陸地環境。
④蛇變溫,所以冬天要冬眠。
(二)龜、鱉、鱷
展示龜、鱉的掛圖或實物,鱷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外形特征,并進行相互交流,認識到它們的身體都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都用肺呼吸,卵生。介紹我國特產的珍稀爬行動物—揚子鱷,為了使揚子鱷繁衍發展,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并獲成功。最后歸納出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爬行類的主要特征
身體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并起保護作用,用肺呼吸,多數在陸上生活,而且幼體的發育徹底擺脫了水的環境,成了真正的陸生動物。
(四)毒蛇與無毒蛇
展示毒蛇與無毒蛇的掛圖或投影,重點觀察外形特征,并記錄。
毒蛇、無毒蛇
外形特征:頭呈三角形,身體粗短,尾驟細。頭橢圓形,身體較長,尾漸細。
其它特征:有毒牙和毒腺、無毒牙和毒腺
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特征,并得出:有無毒牙和毒腺是毒蛇和無毒蛇的本質區別。
討論:毒蛇咬傷后如何處理?
學生閱讀教學材料,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發表見解,教師適當補充。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有益自身保護。
簡單介紹毒蛇養殖,讓學生認識到動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師簡單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