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通用10篇)
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綜合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較中班幼兒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能夠觀察物品的圖形特征,按形狀分類整理物品,同時還能關注到物品的顏色、大小等特征。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實際生活入手,調查記錄和統計分析物品的不同契別,嘗試按物體的特征進行二次分類或多角度分類,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記錄操作方法,培養幼兒認真細心、邏輯分析、做事有條理等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物體的特征進行多次分類或多角度分類。
2、能用簡單的圖標或數字統計、記錄自己的探索和發現。
3、學會有條理地整理物品,培養完成任務的責任意識。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調查統計自己家中的家具并用自己的方法分類記錄下來。
2、帶隔斷的小整理箱每組2個,筆及統計表幼兒每人1套,實物每組1筐(蘋果、山楂、梨、柿子等水果,青椒、西紅柿、茄子等蔬菜,插塑、棋子、積木等玩具,不銹鋼碗、勺、盤子等餐具),建構區散放的木質積木。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交流調查結果,初步了解簡單的分類統計方法。
(1)相互介紹自己家的家具,說出分類記錄方法。
(2)展示幼兒有代表性的記錄,如:圖畫記錄、圖畫加數字記錄等。
2、引導幼兒分組開展分類游戲,嘗試按物體的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提問:筐子里有什么?它們不喜歡這樣亂放在一起,應該怎樣給它們分類?
(1)引導幼兒分小組觀察探索,商討分類方法。
引導幼兒先按吃的、用的進行分組,分完后觀察、思考還可以怎樣分。
(2)引導幼兒討論,發現還可以按照水果和蔬菜分類,也可以按照玩具和餐具分類。請幼兒利用有分隔的置物盒進行二次分類,分完后交流、討論,說出自己進行二次分
類的理由。
(3)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二次分類的過程和結果并交流、分享記錄,教師進行引導,提升幼兒經驗。
3、引導幼兒收拾整理建構區,學習按照物品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
(1)提出活動任務:建構區的積木亂了,請小朋友們按照積木的形狀和大小把它們整理好。
幼兒分組討論,協商分工,分配任務,確定每組整理哪種積木。例如:整理圓柱形,按照大小分開擺放;二組整理三角形;三組整理長條形。
(2)幼兒分組整理,結束后由小組代表交流自己小組的整理情況。表揚、鼓勵幼兒,要求幼兒堅持整理建構區,保持建構區整潔。
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找出動物的不同特征,進行二次逐級分類。
2、引導幼兒熟練地運用電腦進行數學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難點:
引導幼兒從不同特征、范圍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多媒體學件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在森林里,獅子大王為小動物們造了三幢小洋房。小動物們知道了都想搬進去住。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動物。(幼兒講述)有狐貍、小白兔、小花貓、啄木鳥、貓頭鷹、小喜鵲、小山羊、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小麻雀、百靈鳥、小蜻蜓、大象。
2、師:只有三間房,這么多動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動物們滿意呢?獅子大王為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幼兒討論方法,教師在電腦上演示。
4、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小動物的顏色、活動的范圍:水中的、陸地的、空中的,按身體的大小,按兇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來分。
“老虎和獅子最厲害,他們分一間屋”
“小喜鵲、小麻雀、百靈鳥、啄木鳥、貓頭鷹、小蜻蜓一間屋,他們都會飛” 、
二、分散活動:(二次分類)
1、師:小動物們住在一起后,覺得不舒服。它們請獅王再為它們造房子。這一次獅王為每一間小洋房造兩間小房子,請小洋房里動物搬到兩間小房子里去。 幼兒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分法。
3、師小結:小朋友分的方法很多:有的按動物翅膀多少分,有的按動物腳的多少分,有的按動物的叫聲分……
我們發現只要找到動物的一個特征就可以將它們分開來。
三、幼兒自主分類:
1、師:小朋友們分的本領著么大,獅王再請你們幫它一個忙。兔媽媽生了許多小兔子,長得差不多分也分不清,請你們分一下,一樣的放在一起。
2、幼兒電腦上操作。
3、幼兒自由交流分法。
兔子長得都差不多,但是有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這是按顏色分;有的按兔子的眼睛不同的顏色分;有的按兔子的耳朵長短分;有的按兔子的體重分。
活動反思:
使幼兒在玩中學、樂中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設計使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不但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同時也拉近了師生距離。孩子們樂于參與課堂游戲,喜歡聽老師指揮。達到了讓幼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目的,激發孩子們的參與意識。通過幼兒的參與,讓孩子們用眼觀察、用口表達、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學進行下去。孩子們始終在我創設的具體環節之中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同伴之間有充分的交流。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能力。
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擺放圖形,學習交集分類,初步了解兩集合相交部分所擺放的圖形必須同時具有兩個集合內圖形的特征。
2、繼續學習10以內數的組成和加減去運算。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空心大圓4個(分別為紅、黑、各一,綠2),標記若干(如南P333圖二、三、四、五、六)。
活動過程:
一、復習10的組成。
1、開展拍手游戲和碰球游戲。復習10的組成。
二、學習按標記將圖形分類。
1、出示教具(五),引導幼兒觀察標記后說出這兩個空心圓圈是誰的家。
2、誰來將圖片按標記分別放在兩個圈內。分完后再請幼兒說說兩個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樣的圖形。
三、學習交集分類。
1、出示圖六,引導幼兒觀察兩個家怎么了:這兩個家怎么了?有沒有完全重疊,是誰的家和誰的家有部分重疊了,重疊的這一部分有誰的家。(是綠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圖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你們想想什么圖片可以住在綠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疊的地方?
3、教師和幼兒一起在兩個圈重疊的地方放上綠色的三角形,并在重疊處的上方貼上相應的標記。
四、運用交集分類經驗。
1、出示圖八:請你們想一想板上的標記和兩個空心圈,紅心圈里放什么圖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圖形,他們重疊的地方又應該放什么圖形?(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
2、請一名幼兒分別將圖形片送至紅圈、黑圈和兩圈重疊的地方,請其他幼兒檢查他放得是否正確,并說說為什么。同時想想重疊的地方應該貼什么標記。
五、幼兒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兩個相交的圓圈)每個圈上插著什么標記,想想在每個圈內應放什么圖形,放好后,再想想兩個圓圈重疊的部分內應該放什么圖形,將圖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訴大家你是怎樣做的。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六、結束活動。
1、表揚上課表現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動用具。
3、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趣味統計與分類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2、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幼兒園內),并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注:此環節的目的在于教師了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
(二)聯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東西要用數來數?舉例子。
2、在幼兒園里也藏了許多數,請小朋友們說說。
3、用什么方法統計方便?(每5個或10個記錄一次,然后5個5個或10個10個地數;列表統計等)
(三)提出任務:
1、分組統計并分類統計幼兒園里的一些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組的能力差異進行分配)。
一組:車棚——車有幾輛?自行車幾輛?摩托車幾輛?每種顏色的車各幾輛?
二組:前操場、后操場——樹有幾棵?前、后操場各幾棵?大樹、小樹各幾棵?
三組:架空場地——柱子有幾根?白色的幾根?綠色的幾根?圓的、方的各幾根?
(前三組讓幼兒“統計——分類——再統計”,從中明白總數比分出
去的數多,幾個分出去的數合起來等于總數)
四組:電腦室——電腦有幾臺?在場辦公的教師有幾位?其中長頭發幾個?短頭發幾個?(檢驗幼兒如何解決“判斷頭發長與短的標準”)
五組:教師辦公室——教師辦公用的桌子有幾張?椅子有幾張?哪個多?多多少?哪個少?少多少?(數的比較和一對一對應)
六組:一樓架空——吊燈有幾盞?(70多盞,幼兒要數準確不太容易,檢驗幼兒100以內的數數)
七組:樓道——從一樓到五樓要爬幾層樓梯?共有幾級臺階?每層樓分別有幾級臺階?(每層樓的高度不一樣,讓幼兒發現樓層高臺階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與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與記錄;
③學會驗證所統計的數。
3、幼兒執行任務,教師觀察、了解個別組幼兒實踐情況。
4、幼兒匯報任務完成情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任務。
5、集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幼兒匯報與交流):
①你們統計什么?統計結果如何?
②你們在實踐過程中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③你們碰到過什么困難嗎?有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四)布置作業——課后實踐:
請幼兒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圍環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數,數數看,并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第四個目標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這一目標理念出發,我設計了此活動。實施后,效果非常好,預定的目標得到很好地達成,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各種綜合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克服與戰勝困難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發展。
觀察小記:
(一)第四組匯報員李琰小朋友先跑過來匯報:“黃老師,我們組完成任務了,電腦37臺,辦公的老師17個,5個長頭發,5個短頭發。”黃老師:“5個長頭發,5個短頭發,共有幾位老師?”“10位”黃老師:“那么17位老師中,其他的老師頭發怎么樣?”“啊——”整組小朋友又沖向電腦室 (孩子們已經意識到分類統計時出錯了)。第二次匯報時說:“黃老師,看長頭發、短頭發太難了,老師們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來走去的,我們都數亂掉了,還有一位長頭發的老師說我們吵死了,我們只好下來了。”
(是啊,這一分類難度太大了,況且長頭發、短頭發要以什么標準來判斷都不確定,我本是有意試試,可是孩子們卻是如此認真。我的過失是:沒有事先與電腦室的老師通個氣,更沒有交代孩子們到了電腦室應如何處事,以致出現了“吵死了,只好下來”的結局。)黃老師:“你們小組誰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跟老師們說我們是在學習,不是吵”;“我們講話要小聲點,不要影響老師辦公”;“我們每人數一排”;“頭發超過肩膀就是長頭發,沒有超過就是短頭發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第三次上了電腦室……
(二)第一組匯報員蘇菲楠小朋友說:“黃老師,車棚里的摩托車有19輛,自行車有3輛。按顏色數,我們一直忘了這個數字的車是什么顏色的,讓我們再數數看。”(孩子們認真地在執行任務,只是碰到了困難,可是他們并不想放棄。)過了一會兒,又來匯報了:“黃老師,摩托車19輛,11輛黑色的、6輛白色的、2輛紅色的;自行車3輛,1輛綠色的、2輛白色的。我們是用水彩筆做記號的,這樣就不會亂掉了。”(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決困難的方法,而且統計得非常準確。)
(三)第二組匯報員杜倩云小朋友說:“黃老師,我們完成任務了,第二個任務是什么?我們可以到別組去數數看嗎?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們數得對還是我們數得對。”(孩子們對此活動如此熱情,有繼續執行任務的欲望,并向老師提出了他們想執行的任務,多么有主見的一群孩子呀。)
4、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分類統計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鞏固對顏色和幾種幾何圖形特征的認識。
2、初步學習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統計,并記錄統計結果。
3、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的幾何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半圓形、梯形)。
2、黑板,水彩筆,幾何圖形若干,幼兒人手一份統計操作材料和白紙,集體操作材料兩份。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們身上藏了許多的圖形,把他們請出來吧!”
2、學習統計方法。
(1)請幼兒按圖形的形狀特征進行統計,教師記錄或請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2)請幼兒按圖形的顏色特征進行統計,教師或幼兒記錄。
3、幼兒操作。
(1)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看清特征再進行統計記錄。
(2)請個別幼兒與大家分享自己的 統計結果。
4、創意拼貼畫。為幼兒提供幾何圖形進行圖形拼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延續幼兒以往的學習經驗,將圖形融合在一起,拼畫成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機器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探索發現,初步學習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活動材料注重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通過操作發現數學活動的樂趣。
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仔細觀察各種圖形或動物圖片,根據自己發現的某一特點進行分類。
2、能在圖形上進行簡單添畫,表現某一動物造型。
3、鍛煉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梯形圖片。
2、小朋友每人一張空白卡片、一張圖形卡片和兩支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圖形,幼兒制作圖形。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有誰來做客了?(出示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是誰呀?喜歡他們嗎?請你們告訴我你最喜歡哪個圖形寶寶?
師:那你會畫嗎?好,每個人從桌子中間拿一張紙,用筆畫出你最喜歡的一個圖形寶寶,給它涂上漂亮的顏色,讓它來和我的圖形寶寶做伴。(小朋友畫圖形、涂色)
二、圖形分類(不給定分類標準,讓小朋友自己設定某一特征來進行分類)。
師:這么多的圖形寶寶聚在了一起,真熱鬧。可是,有點亂了,能讓他們看起來清楚一點嗎?你有什么辦法?
總結:把相同顏色的圖形放在一起,就是將這些圖形按顏色進行分類,那誰能來把這些圖形進行分類。(請三個人,讓他們自己協商后共同進行分類操作)師:還有什么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分類嗎?
三、圖形添畫變動物,進行找朋友分類(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確定的某一特性進行分類,并陳述分類理由)。
1、師:和圖形玩分類游戲真開心,老師還會玩一種新游戲:圖形變變變,想看嗎?看仔細了:一只小眼睛,許多小短刺,是誰呀?(小刺猬)我還會變,彎彎的脖子,背著硬殼殼,一條小尾巴,又是誰呀?(烏龜)還有許多,許多,你們會變嗎?你會變什么動物呢?用什么圖形變?怎么變?(清小朋友各抒己見)還有好想法,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比比誰想得對最多。(小朋友討論)好的,桌上有老師準備好的圖形,看誰變得又快又好,第一個送小動物來陪我的刺猬和烏龜。
2、刺猬和烏龜有了這么多的朋友可高興了,他們也想玩分類游戲,這次可怎么分呢?誰能想出好辦法?
幼:長鼻子的、不是長鼻子的;有羽毛的、沒有羽毛的……小朋友自己陳述分類理由。(不操作,對小朋友的想法進行肯定)師:你們幫他們想了這么多好辦法,讓他們玩得可開心了。這天,天氣特別好,他們想去秋游,可是你們看,這可怎么走?(舉例)能不能幫他們也分分類,讓大家行動起來更方便呢?可以怎樣分了?
幼:進行水里、地上、天上的動物的分類。(小朋友進行操作)
3、總結。
師:這樣方便多了,他們可以去旅行了,他們是怎么去旅行的?(小朋友對分類結果進行說明)師: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旅行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延續幼兒以往的學習經驗,將圖形融合在一起,拼畫成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機器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探索發現,初步學習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活動材料注重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通過操作發現數學活動的樂趣。
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按物體的特征進行層級分類,理解類與子類的包含關系。
2、能主動學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學習多角度分類
物質準備:PPT、雨傘圖片、分類板、
活動過程:
一、以“小兔開百貨商店”導入活動
師:小兔在森林里開了一家百貨商店,店里的東西又多又亂,要請小朋友們幫助它,將商品分一分,讓他們看上去整齊、方便又容易。你們愿意嗎?
1、論:怎樣分讓他們看上去整齊、方便又容易取放。
2、出示蘋果圖片,幼兒討論交流分類方法:
師:我們先看看蘋果吧,你們看一看、想一想,蘋果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可以按什么方法把蘋果分類擺放好呢?
(1)幼兒自由操作
(2)個別幼兒示范
3。引導幼兒在原來分類物品的基礎上,觀察按物品的另一特征分類進行二級分類
(1)師:你們看一看分好的蘋果中有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繼續分一分
(2)幼兒討論交流分類方法以及記錄方法并大膽表述。如:又在紅蘋果里分出大紅蘋果和小紅蘋果,分別有2個,綠蘋果大的2個,小的2個
二、幼兒第二次分組操作練習,進一步探索物品的分類標準
1、師:小朋友幫助小兔分好了蘋果,小兔很高興。小兔的商店里還有許多商品,要請小朋友們繼續幫忙整理。請小朋友們幫助它,想一想按什么標準擺放衣服、手套、杯子、碗等物品,想好了就試著分分看。
2、幼兒自選操作材料中的一種物品的卡片(如衣服、手套等)按物品的特征分類,
3、展示幼兒操作記錄結果,交流、分享、討論。
三、進一步遷移經驗:游戲——《大風吹》
1、小兔的商店在小朋友的幫助下整理得整齊有序,可以開業了。小兔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禮物,邀請小朋友一塊兒做游戲。
2、游戲開始了:
師:“大風吹”,幼兒:“吹什么?”——吹男生、女生快分開;
師:“大風吹”,幼兒:“吹什么?”——吹戴帽子的男生手拉手,戴花環的男生快蹲下;吹戴頭飾的女生手拉手,戴花環的女生快蹲下。
師:“大風吹”,幼兒:“吹什么?”——吹黃色帽子和紅色帽子的男生快分開,吹戴紅色花環和藍色花環的男生快分開;吹戴紅色頭飾和黃色頭飾的女生快分開,吹戴紅色花環和藍色花環的女生快分開。
四、小結、延伸
幼兒討論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整理問題,都可以用層級分類的知識來解決,這一方法可以帶給我們許多便捷和好處,讓幼兒養成做事有序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層級分類,重點是能按物體的特征進行層級分類,因是大班上期,前段時間才學二位分類。所以這次是初步的層級分類。首先我以“小兔開百貨商店幫忙整理物理”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接著讓幼兒嘗試將蘋果分類,引導幼兒思考要按什么特征分才能分的整齊又有序。這一環節激發了幼兒思考。印學過二位分類,這一環幼兒都能按物品的特征分類,比如:有按大小分,有按顏色分。從孩子的回答中可見孩子們掌握得不錯,在幼兒也有的基礎上,我啟發幼兒在原來分類物品的基礎上,觀察蘋果還有什么特征,幼兒都很認真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都能將物品進行二級分類。在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自己的想法時,發現下面的小朋友也在給旁邊的小朋友講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吵鬧,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及時停了下來,并告訴幼兒要尊重別人,想回答問題應該舉手,這時孩子們才安靜了下來。接下來是孩子們的分組操作了,在操作前我提出要求,并引幼兒多想想,分完在找找物品中的另一種特征,還可以怎么分,比比誰分的方法多,這一環節為了讓幼兒等下的操作更順利,由于準備了較豐富的操作材料,幼兒操作這一環節幼兒很感興趣,從呈現的操作結果來看,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最后是用游戲“大風吹”來鞏固練習,孩子們很興奮,但場地較小,看上顯得較擁擠。本次活動自己對幼兒的關注不夠,在整個活動后,面對這次的問題,我進行了一次較深刻的反思。我想我應該盡量關注全體幼兒,同時考慮問題要全面,多考慮活動可能出現的問題,多設想問題,多猜猜可能出現的狀況,這樣才能做到及時的預防。
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設計分類標志,嘗試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層級分類。
2、能與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經驗準備】
1、參觀廢品回收站,獲得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經驗。
2、建立小小回收站,師幼共同收集可回收的廢舊物品,交流各自收集的廢品的名稱、性質和用途等。
【材料準備】
1、各種大小不同的分類箱、筐,白紙皮、筆等。
2、親子手冊《科學、分一分,拼一拼》。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確定分類標準,設計分類標志,根據標志進行分類。
(一)討論確定分類標準。
1、提問:這些廢品有什么不同?如果要對這些廢品進行分類,可以怎么分?
2、提問:哪一種分法更快更清楚?啟發幼兒根據材料的性質確定分類標準。
(二)討論設計分類標志。
提問:用什么樣的分類標志能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啟發幼兒通過繪畫或直接運用材料等方法設計分類標志。
(三)討論分工合作,并根據標志對廢品進行分類。
1、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2、分享交流。
二、根據材料的不同性質分成相應的若干組,分別完成設計標志,并負責該類材料的分類歸放。
(一)引導幼兒再次討論確定分類標準、設計分類標志。
教師:我們已經把廢品進行分類,想一想分好的各種廢品還能再分嗎?可以怎么分?
(二)啟發幼兒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分工合作,并根據類別標志對廢品進行分類、歸放。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分類箱讓幼兒繼續收集廢舊物品,并利用其制作玩具。
2、完成親子手冊《分一分,拼一拼》。
教學反思
在上節課分類學習中,孩子們對分類的內容已經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組撿物品當中,進行得非常順暢。
開始教師就把東西亂七八糟地丟在教室中間,讓孩子們親自體驗雜亂無章的生活,即不美觀、又不衛生,這樣孩子們就產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當中要按秩序有條有理,物品要按分類的擺放收拾。
這節課較好的體現了理念。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類、整理方法體現了動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孩子們有了這樣的體念,達到了我們的教育目的。
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 篇7
一、目標
學習按不同特征(肯定或否定特征)進行三次逐級分類;培養思維的多角度性。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二、準備
《娃娃臉》幻燈片1張(NO、93),如圖示;幾何圖形拼板(同圖中個形狀)各組1份,《娃娃臉》逐級分類練習圖紙(見練習冊NO、11)幼兒每個1張,彩色筆。
三、過程
(一)找不同
放《娃娃臉》幻燈片,讓幼兒觀察比較:這些圖形娃娃的臉有些什么不同呢?(大小不同、膚色不同、臉形不同)如按臉的大小或膚色或臉形分類,分別是幾個呢?讓幼兒分類數數(大臉:6個、小臉:6個;紅臉:4個、黃臉:4個,綠臉:4個,圓臉:6個,方臉:6個)。
(二) 找相同
每組幼兒將幾何圖形板合作進行分類,分類要求是:先按大的和小的分,然后按圓的和方的分,再按黃的和不是黃的分。
(三)添進去
幼兒各自在《娃娃臉》圖紙上按分類標志檢查各級分類圖中,少了誰,補畫上去。
四、建議
(一)可視不同幼兒接受水平掌握分類次數,對進行三次分類有難度的幼兒完成到二次分類。
(二)小組合作用圖形拼板分類是要注意鼓勵每個幼兒都投入,并在分好后請各組推幼兒說說逐次分類的結果。
(三)幾何圖形片可選自《兒童數形寶盒》
五、觀察記錄與評估
六、活動反思
“分類”這一數學思想在生活中普遍應用,但低年級學生沒有接觸到。但把它歸納成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易掌握。整節課我以游戲情節貫穿始終,向學生提供了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在這個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在探索中去發現,明確探索的方向,從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掌握分類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這個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培養學生探索精神的同時,讓學生感悟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學生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對所開展的學習活動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并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本節課我的問題是開放的,目標是明確的,思維是發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結論是待定的,學生始終是積極主動的,其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被深化。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幫算式寶寶搬家的過程中,學習按運算方法和得數進行分類。
2、能迅速準確地進行8以內加減運算。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算式卡片(8以內加減算式卡)分類圖一張
學具:分類圖、加減算卡、看標記寫算式的小雞圖
活動過程
一、 學習游戲:
1、 碰球(7、8)
2、 開火車(8以內的加減)
二、 幫算式寶寶搬家中學習按兩個特征分類
1、 算式寶寶要搬家了,他們想請小朋友一起去幫忙。有那些算式寶寶要搬家呢?我們來看一看。(出示分類圖讀一讀)這些加法、減法算式寶寶應從哪條路上走呢?(引導幼兒講出按運算符號走)那這些算式寶寶的新家在幾號樓呢?(引導幼兒講出按得數找家)
2、 教師先示范,然后請部分幼兒練習按兩個特征分類,隨機引導、糾錯。
三、練習活動:
1、 幫算式寶寶搬家
2、 看標記寫算式(小雞圖)
四、講評活動:出示個別幼兒的小雞圖,集體檢查,然后帶標記讀算式、去標記讀算式。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長期的中發現:已漸漸不滿足于以傳授為主的模式、不滿足于教具與學具的操作、不滿足于學習10以內的數、不滿足于有章有節地學習數學、不滿足于在活動室內學習數學等等,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老調動不高。《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生活中與游戲中輕輕松松地學習數學;如何變“傳授為主 ”為“以幼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嘗試設計并實施了以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
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幼兒園內),并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注:此環節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
大班數學學習逐級分類教案 篇10
【背景與主題】
一年級的孩子們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的天性,喜歡表達自己的意愿,卻不善于傾聽別人的想法;孩子們多數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與同學溝通和合作。這些問題往往影響課堂的學習效果。課改給我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局面——有趣的情境能促“學”,那么如何把握情境的特點,又怎樣科學的運用情境呢?如何組織一年級的孩子進行有效的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呢?課堂上如何關注孩子的情感?我從“分類(二)”這一課得到了一點啟發。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課改教材中的一節活動課,在這一課之前,學生已通過〈整理房間〉這一活動體驗了分類的含義和方法,這一節課重點在于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感知分類的多樣性,不同的標準,分類的結果也不相同。
【案例描述】
課的開始,課件演示《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詼諧、有趣的片段,并配上這部片子的主題曲。孩子們被這父子倆逗得哈哈大笑,呀呀大叫,興奮異常,都在情不自禁地跟著哼起這首歌。
課件剛演示完小頭爸爸與大頭兒子去挑帽子作禮物,幾乎全班的孩子已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帽子的類型只有兩種,顏色也只有三種,對于他們來說這個分類很簡單(在幼兒園已學過簡單的分類),學生很快按照顏色、形狀、個數分了三種。
師說:同樣的帽子,你們卻分出了三種不同的結果,真了不起……
這時一個怯怯的聲音說:“還有。”
舉手的是朱于悅,這個孩子平時較內向,很少舉手,我馬上讓她說。
她說:“把布做的放一起,毛的放一起”。觀察的多仔細啊,學生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我及時給予表揚,教室里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畫面一轉,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買完帽子回到家,媽媽買來好多的水果,叫大頭兒子趕快洗一洗,分一分。
師說:老師把這些水果的圖片帶來了,你們會不會分?請每個小組的小組長把水果領回去,小組內先說一說都有些什么,再小組討論怎樣分,按什么標準分的。
小組的同學討論非常熱烈、認真,不時有孩子說:“老師,我們小組已分出三種了。”“老師,你快過來,我們已分出五種了……”我穿梭于小組之間,傾聽他們的意見,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
小組匯報的時間到了,蝴蝶組第一個匯報,一個同學擺,一個同學說:“我們按顏色分把紅的放一起、綠的放一起、黃的放一起,按形狀分把圓的放一起,不是圓的放一起,按個數分把一個的放一起、把兩個的放一起、把三個的放一起、把很多的放一起,按大小分把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按吃法分把要剝皮的放一起、不用剝皮的放一起。”
其他組有沒有補充?
“還有還有”不少小組都紛紛舉起了手。
草莓組說:“還可以分成地上和樹上的。”
蘋果組說:“還可以看他的皮,分成帶刺和不帶刺的。”
“還有”,候家駿已迫不及待地邊說邊從凳子上站了起來。
他是一個聰明機靈的小家伙,思維特別活躍,但表達能力不是很強,說話也有點結結巴巴的。我想他一定有特別的想法,雖然他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站了起來,但我還是示意讓他說。
他說:“我也是按顏色分的'”,我一聽,就不由分說地打斷他的回答,說:“好,說過的就不重復了”,并讓他坐下。看我已不讓他繼續說下去,他的臉上寫滿了茫然和失望,但也無奈地坐下了。
我繼續了下一環節。但當我讓孩子們把人物進行分類時,我卻注意到其他孩子都在熱烈的交流著,只有這個平時最活躍的侯家駿坐在一邊不說話。
難道我沒讓他說完,他就生氣了?有其他原因嗎?
我走了過去,摸了摸他的頭,還未等我開口,他卻急在我之前,滿臉不高興地對我說:“老師,我還有要說的,你卻不讓我說”。
師說:“我不是讓你說了嗎?可你在重復別人的分法,沒有創意”。
他說:“不是的,我是按冷暖色分的,跟他們分的不一樣,把紅的、橙的、黃的、紫的放一起,這幾種色屬于暖色,把綠的放一起,它屬于冷色調”。
我的心咯噔地往下沉,笑容凝固在我的臉上,這么富有創意的想法卻讓我的武斷給扼殺了,我感到非常地慚愧和內疚,我該如何補救我的失誤?跟全班同學說,我剛才打斷侯家駿的話是錯的,其實他還有更有創意的方法,大家想聽嗎?然后讓侯家駿把他的分法說給大家聽。我如何在孩子們面前下這個臺?況且這還是一節公開課,聽課的老師又會如何看待我?安慰他幾句?就讓它過去?我能這樣做嗎?“課改”就是“改”在一切的教學活動要“以生巍【”,教學過程要特別重視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做,也許以后他都不會喜歡數學了。我這樣做還是一個教師嗎?
我應該選擇前者。
于是,我不動聲色繼續讓孩子們把圖片上的人物進行分類。由于前面的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得好,學生對分類的多樣性掌握得很好,再加上有趣的情境,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學生分了好多好多種,就連我備課時認為學生不一定能把人物按是否是一家人進行分類,結果好多學生都能把“大頭兒子”一家放一起,其余人放一起,達到了我的設計意圖。
等孩子們基本上發表完意見,我毅然地向全班同學表達了我的遺憾……,我注意到發言后的侯家駿,帶著他那兩個可愛的小酒窩歡欣的坐下了。
【反思與問題】
1、記得一位中國的數學家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對剛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學習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對于熟悉的情境,他們的知覺活動便能較自覺、順利的開展,因此給學生創設一個接近生活的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驗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而且學生在觀察思考中,思維得到發展。這節課我創設了以《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故事這一情境貫穿整節課,學生熟悉的人物,精美的動畫,讓孩子始終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充分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孩子們所熟悉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詼諧的故事,把孩子很快進入到情景中,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記憶、情感同時參與教學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本節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給孩子們充分的活動時間,是較符合課改精神的。但如何組織一年級的孩子進行合作學習?我認為我在“分水果”這一環節處理得比較好,我要求孩子先說一說有些什么,然后再說分類的標準,最后動手分。這樣孩子們討論的目的很明確,而不是為討論而討論,以至陷入討論的誤區。
孩子真的是我所尊稱的學習的主人嗎?——這是這節課后值得我深思的問題。雖然我學了很多的“課改”理念,也在課堂上放開讓孩子探索、研究、提問……,可在我的腦子里,我真敢放開嗎?我為了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學任務,竟粗魯地打斷了孩子的發言。放開了怎么收?如何滿足孩子的表達欲望又能不浪費時間呢?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