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通用11篇)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2)使學生能在方格圖上數出圖形平移的格數;
(3)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合作探究圖形在方格圖上平移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說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數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數。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數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數。
教學用具
課件,圖片。
學生用具
方格紙,小房子卡片,小熊卡片,小篇子。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1.揭示課題。
課件演示纜車、升降電梯、風車、電扇的運動。
師:看看圖上是什么?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運動嗎?它們運動時的樣子一樣嗎?那你們能不能根據它們運動時的樣子給它們分分類?
你是怎樣分的?你為什么這么分?
師:你們說得真好!像纜車和升降電梯這樣的運動在數學里我們叫它平移;而像電扇和風車這樣的運動我們叫它旋轉。(板書課題)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和旋轉?
2.聯系生活實際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師:今天這節課來了一個新伙伴,你們歡迎嗎?你們想不想跟小熊一起去游樂場看看?
師:你能從下面的游樂項目中找出平移運動的嗎?小熊最喜歡玩旋轉類的游戲了,你愿意幫它挑出來嗎?
3.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平移與旋轉。
師:你們看小熊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我們一起跟小熊做個游戲愿意嗎?游戲之前讓我們一起先來看看游戲建議吧!
(課件演示游戲建議)
(學生進行活動)
師:在剛才的游戲中,小熊做的是什么運動?
4.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游戲對平移與旋轉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那你們想不想利用它們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呀?
二、探究體驗
1.學生動手移一移,說一說。(學生拿出方格紙和小房子卡片)
師:請你將小房子卡片從原來的位置向上平移3格。(學生動手移一移)
你是怎么移的?兩個同學一塊兒說說。
請你把小房子向右平移4格。
互相出題移一移,說一說。
出示課件:你們看看老師是怎樣移的?向哪兒平移幾格?
師:你們真棒!通過動手動腦,學會了在方格紙上數出圖形平移的格數了。
2.演示課件:快看,小火車帶著小熊和小朋友來了!
運動過程中提問:小火車做的是什么運動?
(運動停止后,呈現兩人都說自己經過的路長)
學生討論:到底誰經過的路長呢?
師小結:小熊和小朋友無論站在車的什么位置,經過的路都一樣長。
三、鞏固練習
1.做小篇子,實物投影訂正。
2.小篇子:幾號小魚能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請你把它涂成紅色。
3.欣賞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
四、布置作業
到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下節課向大家匯報。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2
教學目標:
1、整理和練習圖形和變換,鞏固平移和旋轉的表象和鈍角銳角的判別。
2、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畫平移的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數平移距離
1、觀察43頁第一題,讓學生說一說怎么樣數平移的`距離。
2、動手涂顏色。
3、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樣找到那條船的。
二、畫平移后的圖形
1、先讓學生給43頁第二題的四個點標上記號。
2、問學生,圖形移動3格上邊的點移動幾格?圖形的大小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嗎?
3、學生討論,該怎么樣畫平移后的圖形。
4、學生匯報方法。
5、老師總結:先找好四個點移動后的位置,再把四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平移后的圖形。
6、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第2題的兩個要求。
7、獨立完成44頁第5題。
三、判斷練習
1、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和旋轉。
2、判斷哪些角是直角,銳角和鈍角。
四、動手操作
自己動手或小組合作完成45頁的做一做。
五、動手完成剪一剪。
自學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民間藝術的剪紙圖案,以及服飾、工藝品與建筑等圖案,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
2、通過折紙、剪紙、畫圖、圖形分類等操作活動,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4、滲透圖形美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1、判斷對稱圖形,按要求畫出對稱軸。
2、能正確找出全部的對稱軸。
教學準備
1.教具:投影片、圖片、剪刀、彩紙。
2.學具:蝴蝶幾何圖片、彩筆、剪刀和三張手工紙。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出示一些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觀察:
你們看這些圖形好看嗎?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你能舉出一些特點和上圖一樣的物體圖形嗎?
從哪兒可以分為左邊和右邊?請同學到前邊來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 還有別的辦法嗎?
用手中蝴蝶圖形動手試一試,互相討論。(對折,圖形左右兩邊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個圖形,使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可以討論,看一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剪的`。(把紙對折起來,再剪。)
二、學習新課
1.對稱圖形的概念。
以剪出的圖形為例,貼在黑板上。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問:現在誰能準確說出什么是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你剛才剪的圖形叫做什么圖形?為什么?
畫出自己剪的圖形的對稱軸。注意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兩端可以無限的延長。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電腦出示第13頁“看一看、說一說”題: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為什么?指出對稱軸。
生:蝴蝶、臉譜、天安門等是對稱圖形。花布圖不是對稱圖形,無論怎樣折,兩側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沒有對稱軸。
2、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圖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對稱圖形?請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投影出示,折一折,說明是否是對稱圖形,并數一數一共有幾條對稱軸?
生邊回答老師邊填在投影片上,試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二)拓展練習: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與數字、漢字和字母打交道,你們知道嗎?在這些字母中有許多也是對稱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學號是多少?這個數字是對稱的嗎?
2、你的名字中的哪個漢字是對稱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個字母是對稱的?
4、你還發現了哪些有趣的對稱?
四、全課總結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4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初步認識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正確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
3.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趣談話。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老師今天帶你們去游樂園里玩一玩,你們愿意嗎?
2.播放,演示纜車、滑梯、小火車、旋轉木馬、秋千、螺旋槳、鐘擺的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游樂場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狀態。
3.組織討論。
師:它們的運動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把它們分類嗎?小組內交流。
4.匯報討論結果。
師:你是怎么分的`?你為什么要這樣分?指名說。
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轉圈,
4、揭示課題。
師:像纜車、滑梯、小火車等是沿著直線運動的,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
師:而像旋轉木馬、秋千、螺旋槳、鐘擺等都是繞著一個固定的點 或軸轉動的,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就稱為旋轉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兩種運動方式,出示課題:平移和旋轉
二、自主探究
1.看一看
我們再來看一組運動,它是屬于平移還是旋轉呢?請同學們用手勢判斷是平移還是旋轉
出示27頁情境圖
你能給他們分類碼?學生舉手回答
(一類是沿直線運動,一類是圍繞一個中心點運動)
指著平移:這些物體在平移的時候,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位置變了,方向沒變)
2.議一議:我們再來看一個運動,它屬于什么運動方式?
(出示直線行走的公共汽車)
3.演一演:你能用手勢來表演平移和旋轉的動作嗎?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做(如: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等)
4.做一做
師提要求:將你的數學書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書怎樣平移呢?
找學生上講臺演示(對的給予獎勵)
5.說一說
你能說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嗎?
6.辨一辨
老師這有一組物體的運動圖片,你能判斷是平移還是旋轉?
師:依次出示各種物體的運動
設計意圖:平移和旋轉運動的判斷是本節課的重點,是后面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學時通過展示物體運動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
三、智力風帆
1.判斷下列運動時平移還是旋轉?
出示各種運動
2.課本“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感知平移和旋轉的過程,初步體驗平移和旋轉的思想方法,正確判斷平移和旋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說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讓學生在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的基礎上會區別這兩種現象。
2、能正確判斷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突破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突破重點。
難點:
能正確判斷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針管和鐘表8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游樂場情境圖
想不想去玩一下?
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游樂場玩一下,游樂場里都有什么?(學生說)
用手比劃一下這些項目是怎么運動的。(學生感受)
誰能給它們分分類?(根據它們運動的.特點進行分類)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孩子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按照運動方式的不同進行分類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對比等思維過程,能對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了比較清晰的表象。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平移(課件出示)
(1)像這些物體是沿直線方向移動的屬于平移現象。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移現象?
小組內交流,然后集體匯報
2.感知旋轉(課件出示)
(1)像這些物體圍繞一個點轉動的都屬于旋轉現象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小組內交流,然后集體匯報
3.體驗運動:(課件出示)
(1)、打開信封,自己感受這些物體是怎么運動的?(小組學習)
(2)、這些物體的運動屬于平移還是旋轉現象?(學生說)
(3)、拿出我們的文具盒,從桌面右邊平移到左邊,你有什么發現?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生1:我發現文具盒平移后形狀、大小不變。
生2:我發現文具盒的方向也沒有改變。
師小結:對,文具盒在平移的過程中,文具盒形狀、大小、方向都沒有改變。
4.學習例2:(課件出示)
小組學習:根據要求完成每一個題,然后集體交流。
師總結:平移的特點就是形狀、大小、方向都沒有改變。
板書:(平移:形狀、大小、方向都不變)
5.學習例3:(課件出示)
看來大家對平移有了很深的印象,閉上眼睛想一想什么是旋轉?
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旋轉現象。
(1)哪位同學可以上臺用自己的身體做一下旋轉?(找學生演示旋轉)
(2)看樣子同學們對旋轉也有很深的印象,那我們的鉛筆盒可以做旋轉嗎?
(可以)學生嘗試練習,然后根據要求再做旋轉。
(3)小組交流:通過旋轉文具盒你有什么發現?
生1:文具盒的形狀、大小沒有改變。
生2:方向改變了。
師小結:對,文具盒旋轉時,它的形狀、大小不變,而方向改變了。
板書:(旋轉:形狀和大小不變,而方向改變。)
6、比較平移與旋轉,你有什么發現?(小組交流,并匯報)
生1、不管是平移還是旋轉,形狀、大小不變。
生2:旋轉方向改變,而平移不變。
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下面的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2、下面的哪些圖形可以通過平移相互重合?
設計意圖:喚醒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合理利用平移和旋轉的知識解決問題。體驗學習數學的重要價值。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平移和旋轉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7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平移和旋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平移和旋轉》是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平移和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物體運動變化中最簡潔形式之一。它不僅是探索圖形變化的必要手段,也為綜合運用幾種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打下基礎。通過本節學習,增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和豐富內涵。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例,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能直觀地區別這兩種現象。
情感目標:體驗和感受數學活動的探究性,拉進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審美情趣。
3、教學重、難點
區別平移、旋轉兩種現象。
二、教法和學法
基于教材的特點與學生情況的分析,為有效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制定教法、學法如下:
1、教法采用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法采用實際操作法、觀察類比法、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學會自學和總結。
三、教學過程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創新始于探索,本節課我設計為四個環節,以期望在多種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
(一)、創設情境(發現新知)
上課之初我會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游樂園各種游戲活動的動態實例,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回答以下問題:
1、你喜歡哪種游戲活動?它是怎樣運動的?
2、這些游戲的運動是否相同?分分類?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交流、感知并形成共識,引導學生進行類比。
設計意圖:由熟悉的圖片引入,使學生產生視覺沖擊,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開始學習,創設有利于學生思考、學習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類比、聯想,進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通過學生自主交流、總結,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建立模型(再探新知)
此環節分為兩部分
1、理解平移和旋轉的意義
在引導學生給游戲活動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分類理由,讓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理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強調像纜車、滑滑梯都是平平的、直直的運動稱為平移。像大風車、摩天輪、轉椅圍著固定點做圓周運動稱為旋轉。然后提出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隨處可見。讓學生舉出相關的例子,拓展學生的思維,加深理解,對于學生的各種回答給予及時的評價和肯定。同時著重強調平移不僅是上下平移、左右平移,還可以是斜著平移。最后讓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示出平移和旋轉。
2、第二環節是設計一個小實驗,創設疑問。
用電腦演示:一條小船,船頭有一只小白兔,船尾有一只小黑兔,小船出發向下平移。由此產生爭論:經過一段時間后,誰走的路長?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通過“移一移”、“說一說”、“畫一畫”獨立思考后,并在小組進行激烈討論,各自發表不同的見解情況下,明確他們是同時走的,所以走的路程一樣長。也就是看一個圖形移動多少,只需看這個圖形的某一點移動多少格。
設計意圖:教師給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本著“放”的思想,使學生們在觀察、討論、操作中,感知、激發學生的思維,營造出“敢想、敢說、敢爭論”的氛圍,喚起創新意識。
四、解釋與應用(應用新知)
我設計了四組練習題
第一組走進知識平臺在學生理解平移和旋轉意義的基礎上,學以致用。
第二組跨進知識階段經歷了基本圖形的平移、旋轉后達到獨立判斷圖形的變化。
第三組攀登知識高峰結合實例、由易到難,培養學生多種思維方法。
第四組游戲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五課堂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學會了什么?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整理、概括知識的能力。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8
一、說教材
1、設計理念
我遵循:“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向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日常生活曾接觸、感悟到的大量生動事物中,領悟到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構建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最終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中,對兒童空間知覺的發展,是從靜態的前、后、左、右進一步感悟動態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中年級引入這個內容,用大量感性、直觀的生活實例,使學生掌握平移、旋轉的運動規律及平移方法,為兒童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提供了重要的認知工具,并為后繼學平行線、角的分類,推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等內容打好基礎。
3、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歸納等活動:
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掌握平移和旋轉的基本規律;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平移后的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思維。
(2)學生在經歷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探索過程中:
體驗平移和旋轉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感受變換的數學思想;豐富問題解決的技能;受到數學美的熏陶;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交流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平移和旋轉的基本規律,能區分平移與旋轉現象。
難點:體會物體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5、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等。
二、教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課程標準》與建構主義理論,我采用了:師生互動教學法和活動教學法。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我適時而有針對性地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思考環境和人際交流的環境,搭建起師生積極互動的平臺。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進行觀察、比較、操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發現其規律。經歷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化”的過程。
三、學法
“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掌握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體現了:通過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規律
1、觀察比較、建立模型
觀察觀纜車、彈射塔、轉盤、空中飛船等,建立平移、旋轉的模型。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直觀動態,能反復再現的優勢,在學生大腦中留下具體的、動態的印象。孩子們根據物體的運動特點進行分類,在對比中感悟、理解,從而由具體現象抽象出平移和旋轉的模型。]
2、聯系生活,加深理解
(1)肢體表演游戲
[設計意圖:用嚴謹的數學語言描述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象,對三年級學生會有一定的困難的,因此,用肢體語言來感知和表述這兩種運動特點,用動作的準確性來彌補語言描述的不足,從而獲得進一步的感性認識]。
(2)學生舉例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活動,孩子們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息息相關。老師也從中反饋到他們對這個內容把握情況的信息,繼而進入下面的環節。]
(二)動手操作、突破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
體會物體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現象;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設疑引思,自主探究
比較:誰經過的路長一些?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受知識經驗和思維特點的局限,容易把一個圖形平移的距離誤解為兩個圖形間的距離。通過這樣一個比較位置變化的參與性活動,他們動手操作,檢驗或修正自己的想法,數物體向某一方向平移的格數這一難點,就在孩子們的積極活動中迎刃而解了。]
2、觀察推理、拓展思路
小老鼠吃蘋果。
[設計意圖:孩子們在激勵評價中,思路得以開拓,既鞏固了平移的方法,又體驗到物體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現象,培養其求異思維,嘗試接納并欣賞他人。]
3、水到渠成、學會畫圖
畫平移軌跡圖。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層次的活動,掌握了方法,突破了難點。]
(三)活用新知,鞏固升華
1、基本練習
(1)判斷下面物體的運動,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2)移一移,說一說
(3)涂一涂,畫一畫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想讓學生沿知識構建的順序,鞏固平移和旋轉的規律,掌握平移的方法。]
2、提高練習
[設計意圖:從這道練習中,我們看到了,“小課堂——大社會”。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3、發展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體會到變換的數學思想,在感受數學美的同時,體會數學的價值。]
四、回顧總結、反思評價
[設計意圖:這樣多層面地讓學生參與總結,既達到對新知的回顧反思,又讓其享受自我、伙伴及老師評價的喜悅。]
五、課后小實踐
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旋轉、平移現象,把它畫下來或拍下來,加上文字說明,放到班級公共郵箱互相交流。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9
教材分析:
從大量直觀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導學生掌握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規律及平移的方法。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習幾何問題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已經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只是沒有很清晰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例,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并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一、走進生活,準確建模。
1、重現生活,感知特點。
出示圖片,揭示課題。
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看上面幾種物體,它們是怎么運動的?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纜車滑行和國旗徐徐上升這樣的運動,我們叫它“平移”,像直升飛機螺旋槳和風車迎風旋轉這樣的運動,叫“旋轉”。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兩種運動(板書課題)。
這樣,我將數學學習回歸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對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有了初步的認識。
2、感受生活,發現特征。
接著,我順勢利導通過多媒體再現一組與生活有關的畫面。(演示課件)
師提出問題:“那么同學們,這些物體的運動,是屬于平移還是旋轉呢?”
通過勾連學生的生活實際判斷數學現象,他們對平移和旋轉運動準確建模就相對容易了。
3、體驗實踐,領悟特征。
課程標準并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只要求學生能緊密聯系生活去感知、體驗、辨別。因此我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做一做、演一演的環節,讓學生用肢體語言感知和表述這兩種運動的特點。(放錄象解說)。
師提問:“同學們,大家一起動起來,用你喜歡的動作做一個平移或旋轉的運動吧。”
孩子們在做一做、演一演的的實踐活動中體會到兩種運動的本質特征:平移是沿著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旋轉始終繞著一個固定點或一條軸轉動。這也正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10
一、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P41—42頁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辨認銳角、鈍角,建立了有關幾何圖形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后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為新課程中的新的教學內容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材從生活實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和發現平移與旋轉的運動規律,并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學會分辨平移和旋轉。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積極參與對旋轉與平移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旋轉和平移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
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滲透了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教學難點: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實踐操作法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建構主義學也認為,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而生動的思維活動。因此,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感官參與學習,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多依賴直觀這樣一個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發展。
2、游戲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創設圖片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鞏固所學新知識。教育心理學中也說游戲是兒童的本性,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我以圖片和游戲作為載體由淺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學法
1、情境學習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讓學生從身邊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轉的物體,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小組合作法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能數學地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使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五、說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的教法學法,本課設計了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1、實物導入,初步感知(3分鐘)
新課標認為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系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而且兒童的注意力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色彩性的特點,容易被生動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就利用窗戶和鐘表揭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觀察窗戶上窗的移動情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窗戶的運動情況并讓學生用手畫出窗戶的移動路線,形成對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著,我再出示鐘表,讓學生觀察秒針的運動情況的同時讓學生用手畫出秒針的運動路線,形成對旋轉概念的初步感知。
2、創設情境,感受體驗
在學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我再創設圖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題圖及課本中的圖片揭示平移、旋轉現象)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旋轉與平移》 篇11
(一)說教材
《旋轉與平移》是西師版數學三年級上期第三單元的內容,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出現得比較多的一種幾何現象。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一些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獲得對這些現象的直觀了解,為初中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許多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一些旋轉與平移的意識,只是沒有很清晰認識,因為抓不住這些現象的本質特征,對于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受他們生活的局限性,好多現象沒有見到過,難以想象。
(三)說目標
基于上述,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生活中的常見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技能目標:能夠判斷生活中的旋轉和平移現象。
數學思考:在認識旋轉和平移現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情感目標:能積極參與對旋轉與平移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旋轉和平移有關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判斷生活中的旋轉平移現象。
難點:
1、對沒轉到一周的旋轉現象的判斷,如蕩秋千。
2、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說教學方法
1、觀察法;
2、探究式教學法;
3、理論聯系實際
(六)教學過程:
本節課安排了五個層次,分別是玩一玩、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練一練
1、玩一玩
我是這樣引入的,老師在這周末進了趟城,看到了一些好玩的.東西,你們想知道嗎?通過這樣的語言,一下將學生吸引住,從而出示課件,旋轉木馬、纜車、摩天輪、電梯讓學生認識。在認識的基礎上,觀察他們是怎樣在動,讓他們動起手來比一比。根據這些物體的運動進行分類,一類旋轉,一類平移,初步感知旋轉現象和平移現象。
2、學一學
將學生帶到一個花園,讓他們觀察哪些是旋轉現象,哪些是平移現象,讓學生尋找,找了之后,點擊出實物運動,如找出了鏍陀是旋轉現象,就點出旋轉的螺陀,讓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抽象出旋轉:圍繞著一個中心轉動。平移:直直地移動,得出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的本質特征。
3、說一說
找出了旋轉與平移的特征之后,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見到的旋轉現象和平移現象,說的過程中,注意學生對現象描述的準確性,比如,學生很可能將風扇葉子的轉動說成風扇葉子,在這些地方要指導他們說正確。
4、做一做
讓學生利用桌子、凳子、文具、書本或自己的身體做一做,旋轉現象或平移現象,學生在做的過程中,老師注意觀察,將做好的找出來,叫到講臺上,讓他們表演并讓他們說出哪是什么現象,下邊的學生判斷正確與錯誤。
學生做完后,老師用線拴住一顆扣子旋轉,讓學生判斷,而后,不做完一圈,作蕩秋千狀,又問學生,這是什么現象?為什么?緊接著推門問:門的運動屬于什么現象。為什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像剛才的扣子運動和門運動,它們也都是圍繞中心轉動,盡管沒有做到一圈,但是仍然性于旋轉現象在這里,通過老師的做,很自然清晰地突破了難點。
5、練一練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來完成課后的習題,第一題,由于書上配有圖,判斷起來要簡單一些,讓學生觀察之后,便問答,然后點出實物運動核對,第二題,在旋轉現象后面畫O,平移現象后面畫口,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容易將符號搞錯,因此,讓學生回答,讀題之后,你覺得完成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從而將這一點加以強調,然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而后評講,點出實物運動加以核對,并問:蕩秋千和開推接窗,為什么性于旋轉現象?對這一難點加以強調。
最后讓學生回答: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將剛才學到的知識技能加以整理。
(七)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旋轉與平移
旋轉現象,平移現象
圍繞一個中心轉動,直直地移動
(八)本節課要注意的幾個地方
1、語言要富有激情,要簡潔,不要啰嗦。
2、學生很可能要說出一些錯誤的旋轉與平移現象,要注意引導他們運用旋轉、平移的特征,去加以判斷。
3、學生們在做一做時,課堂容易混亂,老師要注意加以組織。
4、老師要注意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