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精選6篇)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99頁例1,練習二十三第1、3、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乘法解決問題,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2.經歷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感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
經驗與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學會欣賞自己和同伴。
教學重點:
探索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教學難點:
收集對解決問題有用的數學信息,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
1.自學教材第99頁,例1的主題圖,想一想:
(1)畫面上同學們在干什么?
(2)從圖中你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3)怎樣解決每個方正有多少人?
(4)怎樣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5)10×8表示什么?80×3又表示什么?
(6)你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嗎?并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嘗試作業:P99做一做說一說: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預習反饋:
1.出示畫面:2個班同學做操,每班4排,每排8個同學。
學生根據畫面內容,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解答。指名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新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4.出示情境圖:運動會開幕式上廣播操表演。一個方陣與例1相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5.請同學們自己觀察畫面,你看懂了什么?
收集解決問題的信息數據,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困難可以與同桌交流意見。(組織學生交流。)
(1)你收集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怎樣列式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善解答過程。你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對嗎?
二.關鍵點撥:
1.自主解決問題。課本第99頁“做一做”。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解決問題。
2.組織交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1)5×6×8 (2)5×6×(5+3) (3)5×6×7+5×6
(4)5×6×7+30 (5)30×8 (6)30×5+30×3……
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答案正確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3.看到這么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想?
(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數學信息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
師:以后同學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頁可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樣了。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練習二十三第1、3、4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三(1)班5個小隊去植樹,每小隊8人,每人種3棵柳樹和2棵桃樹,他們一共種了多少棵桃樹?(訓練學生收集有用數學信息的能力。)5×8×2
四、反思,拓展升華
1.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2.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注意觀察、發現,提出身邊的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
3.聯系身邊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并解決問題。
五、布置作業
《作業本》第49頁。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前幾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并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后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后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并說說怎么算總分。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個)3X3X2+7=25(個)3X3+3X3+7=25(個)……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四、課堂作業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99頁例1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兩步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2.學生經歷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中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發展。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數量關系,能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量關系,準確找出解決問題時第一步的相關數學信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欣賞學校學生們做課間操的相片。
教師: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在做操中也蘊藏著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課間操導入新課,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也增加了親切感。】
二、探究學習。
1、學習例題。
(1)、出示主題圖。
教師:仔細觀察,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教師:明確問題之后想一想,求3個方陣的人數,要先求什么?
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學生尋找信息,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2)請學生匯報自己的方法,并自己上講臺板書:
學生1:10×8=80(人)學生二:10×8×3
80×3=240(人)=80×3
=240(人)
教師: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匯報,發現這兩種方法都是先算一個方陣的人數,再算3個方陣的人數,只是書寫格式不一樣。
【評析:考慮到學生間有差異,教師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發現并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方法。】
(3)教師:可不可以換一個角度想一想,還有別的方法嗎?
(4)分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小組1:10×3×8小組2:8×3×10
=30×8=24×10
=240(人)=240(人)
(5)說說自己的想法。
在匯報、比較中發現,還可以先算3個方陣一行的人數,再算8行的總人數;或者先算3個方陣一列的人數,再算10列的總人數。
【評析:在學生掌握了一種方法的前提下,提倡方法多樣化。通過數形結合,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擺一擺、畫一畫,在互幫互助的
愉快氛圍中,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探究出新的解題方法。】
2、比較三種方法的異同。
異:第一步計算的意義不同。
同:1、都是用連乘計算。
2、都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算有幾個這樣的一份。
【評析:通過比較幾種方法的異同點,讓學生體會到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不一樣;同時,發現兩步連乘應用題的特征。】
3、小結:
我們通過明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相關信息)——解決問題這樣的策略,掌握了解決兩步連乘應用題的方法。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用到一些策略解決問題。
【評析:引導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策略、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快快樂樂練一練。
1、算一算,一個語文本有多少個格子?
(1)教師出示一個語文本:這種作業本用過嗎?有沒有算過它一共有多少個格子呢?
(2)教師出示作業紙:
問題:一個作業本一共有多少個格子?
信息:
只列式,不計算:
(3)分小組合作,尋找有用的信息,解決問題。(每個小組一個語文作業本,一張作業紙)
(4)分小組匯報。
【評析:通過小組合作,學會尋找有用的'信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信息的收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教科書P104第4題:游泳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小組成員的互相幫助,學會了收集解決問題必要的信息,接著,看看誰獨立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強。
學生獨立練習教科書P104第4題。
請學生匯報,說出自己的方法。
【評析:通過獨立尋找信息,培養學生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的能力,同時,體會發現和使用隱藏信息的重要性。】
3、比比誰的眼睛亮。
(1)教師出示題目:商店一天賣出56套風光明信片,每套12張,售價14元,一周共賣多少錢?
(2)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3)學生匯報。
【評析:讓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區別隱藏信息、多余信息和有用信息,進一步體會認真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說說自己的收獲。用一句話說說今天的心情。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科書第46頁的內容以及“做一做”和練習十的第1題。
學情分析:
學生是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基礎上進行本節課學習的,對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學生理解起來不會感到困難,但對用數學符號表示條件和問題會有困惑。因為教材中出現的的大括號和問號,學生學還是第一次接觸,將用語言描述的情境和數學符號結合起來理解,會造成學生的思維障礙,教師應把這里作為一個教學突破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大括號和“?”號,會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解答。
2、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教學難點:
通過圖畫情境和數學符號來理解題意。
教具準備:
掛圖、課件
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6、7解決問題”時,讓學生先觀察圖意,不要求他們編題,只要說出圖里有什么,大括號和“?”號分別表示什么,怎樣計算,再讓學生列出算式,最后讓學生說出算式中的每一個數分別表示什么。讓學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檢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題意,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學習難度,從而讓學生學得輕松、學的有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比比看,誰更棒。
1、課件出示(7以內數加法算式)
2、課件出示(主題圖)
今天,小兔要請我們用數學知識來幫它們解決問題,大家樂意嗎?那我們趕快行動吧(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們來看看小圖遇了什么數學問題?(課件出示圖)
1、引導觀察,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畫面,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左邊有4只小兔,右邊有2只…)
小朋友接著看,這里還有兩位新朋友,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嗎?
2、初步認識大括號和問號。
①出示“}”和“?”。(說明:“大括號”表示讓我們把兩邊的兔子合起來,下面加一個“?”表示讓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討新符號的.名字、意義。
③學生匯報研究符號的情況。(指名回答)
④小結:大括號表示把左邊4只和右邊2只合起來(師邊說邊做手勢),下面的“?只”就表示讓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來說說,邊說邊做動作。
⑤指名說圖意
誰來說給大家聽(指名回答)。
誰能完整地說說圖上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邊說邊做動作)。
3、列式解決問題(板書:怎樣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指名說說)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2=6(只)
②因為是要把兩邊的小羊合起來(教師做手勢),所以用加法來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說說)
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檢查的?(同桌討論或小組討論后,指名說說。)
④左邊有4只就寫4,右邊有2只羊就寫2,再來看得數是不是6只,同學們按照這樣的順序來檢查,我們就不是小馬虎了。好,讓我們一起來口答(師板書:一共有6只)。
⑤小結:現在大家跟著老師來回憶剛才解決問題的時候,經過了哪幾個步驟?(先看圖里有什么,找出數學信息和要求的問題,然后再進行列式解答,并進行檢查,最后別忘了口答。)(師逐一步板書: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1、獨立完成例題。(師生集體訂正)
2、第46頁“做一做”
3、練習十的第1題。
4、我來當小老師,指名說一說,師生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小朋友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 篇5
【教材、學情分析】
《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長
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是后面認識面積單位和探索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面積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知識,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早就已經對面積
有了初步的體驗,只是還沒有將生活體驗轉化為知識體系,學生對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的安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激活探究面積的數學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具體的事物認識面積的直觀含義。
(2)學習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比較課本和黑板的面積大小入手,讓學生體會面積的直觀含義。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大小,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關聯的情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再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樹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比賽導入:同學們],喜歡畫畫嗎老師這里有兩片樹葉,想請同學們幫它們涂上顏色,誰愿意幫這個忙呢
2、設問:想想看,到底誰涂得快呀為什么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選擇樹葉涂色比賽作為導入,一是緩解課前緊張氣氛,鼓勵學生以輕松的心態上課;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探究面積的含義
1、摸一摸,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葉子,引導出“表面”。
(2)談話:教室里有許多物體,你去摸摸看這些物體的面。
師;你摸到了那些物體的面呢
(4)教師示范摸物體的面,學生動手摸數學書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導
學生體會各種物體都有面,并且讓學生體會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較面的大小。
摸課桌面和凳子面,體會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
個比較小。
3、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
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4、揭示面積的含義,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對熟悉的事物的表面進行比較,使學生首次感受面積的含義。學生在說的同時通過模仿、遷移可以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從而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直觀化,便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
(二)感受平面圖形的大小
1、認識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
師:如果我們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畫在紙上,得到了兩個什么呀
這兩個平面圖形有什么關系呢引出平面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圖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揭示完整定義: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平面圖形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面積對于小朋友來說也很難想象。為了進行直觀教學,將平面圖形從物體的表面“請”下來,通過物體表面的面積很順利地遷移到平面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面積有了清楚的認識。】
2、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1)情景再現,判斷大小
學生用“面積”的概念表述導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圖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較大小
出示某學校的平面圖
先討論,再說一說發現了什么比較兩個差別大平面圖形(小結:觀察法)
比較生活區和辦公樓的面積
先讓學生猜測,再同桌互相合作動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結:重疊法,測量法)
出示不規則圖形(探究出:數方格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用觀察法比較面積大小到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大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會合作,是新課程對當代小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們將來適應社會所必須的。通過集體的智慧,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3、教學“試一試
(1)獨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2)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匯報等方式,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三、練習反饋,應用新知
1、我會想:“想想做做”第4題。
完成后追問:圖形上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么?(分辨面積和周長)
2、我會看:“想想做做”第2題
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就是居世界第三位。這就是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今天老師從其中描出了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四個省份。觀察一下,你想說什么嗎?你能從圖中看出那個省份面積最大,哪個省份面積最小嗎?引導學生說說如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
3、我會數:“想想做做”第3題。
這里還有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數格子)
自己數一數、再比一比。(自主學習匯報,集體交流)
這個圖形你是怎樣數的啊?(交流半格的數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不同圖形的面積的比較理解,體會這些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你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請小朋友來談談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收獲?
五、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世界通過游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戲中表現出來,沒有游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用游戲導入新課,可使數學知識在游戲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課伊始,設計了老師說時間,學生用動作表示時間的游戲,這樣不僅喚起了學生對時間的回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動手操作相結合。
重視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本設計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以及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時間與時刻的意義及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聯系。通過例題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比較簡明、方便,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滲透比較的數學思想。
3.注重從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入手,加深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整節課以“一天”為主線,貫穿始終。出示主題圖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過春節晚會倒計時,了解一天的開始;探究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從生活中梳理出數學知識,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時鐘模型
學生準備 時鐘模型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做游戲,認時間。
師:老師和大家做個游戲,老師說一個時間,大家不用口述,用動作告訴老師這時你在做什么,看誰表演的好。
(1)老師先說一個時刻:中午12時,用動作示范一下。
(2)老師報出下列時刻:凌晨3時、早上6時、上午11時30分、下午4時、晚上9時。(教師邊板書邊提問)
2.導入。
師:剛才我們說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時刻的方法,叫做12時計時法。如果同學們用12時計時法表示時刻,那么應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詞。有沒有一種不用加文字說明的計時方法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種新的計時法——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歸納出12時計時法的特點,并理解12時計時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時計時法在實際運用時要有限制詞,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尋找表示時間的更為簡便的計時方法——24時計時法,引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經歷過程,體驗感知
1.體驗生活中的“一天”。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82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說出在主題圖中獲得的信息。
(學生匯報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時間)
2.認識一天的開始——0時。
師:大家知道一天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嗎?(學生發表意見,教師不作答復)
師:一天的開始到底是什么時刻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吧!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開始的情境。(課件播放倒計時的錄像)
師: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鐘面上是幾時?(12時)是什么時候的12時?(夜里12時)
師:到了夜里12時,就表示這一天結束了,同時又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作為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一般又把夜里12時說成0時。
師:0時我們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覺)現在知道一天的開始是什么時刻了嗎?一起說說看。(0時)
3.運用課件創設情境,感受一天的經過。
師:一天的時間有多長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邊看,一邊隨著畫面和音樂表演。(課件演示)現在是0時,在睡夢中我們開始了新的一天。
師:(鐘面顯示早晨6時45分)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上午10時1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中午12時)時間真快,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午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下午3時30分)小女孩和同學們在跳繩。
師:(鐘面顯示下午6時)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晚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晚上7時2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大家在睡夢中,時間又不知不覺到了什么時候?(夜里12時)到了夜里12時,這一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