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買菜教案(精選2篇)
大班數學買菜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固定句式,在圖譜的提示下推理出相應的歌詞,并通過演唱感受歌曲的韻律美。
2、借助圖譜理解歌詞,當圖片被逐步抽去時,能憑記憶唱準歌詞。
3、在輕松歡快的律動中,能根據音樂特點,大膽創編動作。
4、感受勞動的樂趣,樂意為爸爸媽媽分擔家務活。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食物圖片、背景圖。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在節奏感訓練與發聲練習中熟悉旋律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逛超市,好嗎?汽車來了,讓我們出發吧,。”放錄音,在《買菜》旋律伴奏下,師生做開車動作進場:1、教師利用“停止”口令,插進師生對話來對幼兒進行節奏感訓練:
師:“看到紅綠燈呀,我們怎么做?”幼:“看到綠燈行呀,紅燈就要停”
師:“看到老奶奶呀,我們怎么做?”幼:“看到老奶奶呀,我們就讓座”
師:“汽車到了站呀,我們怎么做?”幼:“汽車到了站呀,一個挨一個”
師“到了超市門口,心情怎么樣?
幼:“哎呀呀哎呀呀真呀真高興”
2、進行發聲練習:師:“剛才小朋友都說很高興,我們高興地時候,就想唱歌,唱歌之前呀可要把嗓子練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把嗓子練開。”提出發聲練習的要求,利用結尾句進行發聲練習。
二、學唱歌曲
師:“平時小朋友有沒有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買菜?買過什么菜?”幼兒自由表達。出示“買菜”字卡,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譜并提煉歌詞:
圖一:“今天的天氣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買菜”
圖二:“雞蛋圓溜溜、青菜綠油油、母雞咯咯叫、魚兒水里游”
圖三:“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
圖四:“哎呀呀哎呀呀裝也裝不下”
(教師借助肢體語言或形象比喻,幫助幼兒理解圓溜溜、綠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點歌詞)
2、教師范唱歌曲,提問:“歌曲中有一個地方沒有旋律,聽聽是
.哪里,說的是什么?教師再次演唱歌曲,師:這次請你們聽我唱,圖上有兩個相同的標記分別表示什么?(重點引導幼兒探索歌詞“哎呀呀,哎呀呀”圖譜的表示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哎呀呀”的圖譜標記是一個圓點大表示強、兩個圓點小表示弱的節奏特點。)
3、幼兒學唱歌曲。(1)帶領幼兒按節奏把歌詞讀熟。(2)幼兒放慢速度、跟著琴聲、看著圖譜學唱。
4、玩“藏圖”游戲,熟唱歌曲。
(1)教師抽掉其中一幅圖,讓幼兒回憶并演唱歌曲
(2)“現在老師把2—3種菜蓋起來,你們能唱得出來嗎?”(教師遮蓋2-3種菜,幼兒演唱)
(3)“現在沒有菜了,你們還能唱出來嗎?”(教師把全部拿掉,幼兒演唱)
(4)以正常的速度并用活潑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鼓勵幼兒大膽用夸張的表情動作來表達結尾句。
5、教師幫助幼兒反思本次活動中使用的學習方法
教師:今天我們是怎樣學會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圖片的,可是最后圖片全部被遮蓋掉了,你們不看圖片也唱出來,這是為什么呢?說明圖片的內容已經印到你們的腦子里,以后你們在學習別的本領的時候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三、復習律動,大膽創編“包餃子”的各種造型動作
老師“今天,我們在超市買了這么多的菜,好高興,孩子們真棒,已經學會幫忙干家務活了。那買了這么多的菜,今天中午我們來包餃子。現在跟老師一起來包餃子。
1、播放“喜洋洋”的音樂,全體一起復習“包餃子”律動。
2、小朋友就坐,教師談話貫穿感恩教育
3、引導幼兒大膽創編“餃子”熟了的造型動作,在雙圓形中兩兩結伴進行律動。
4、小結,在歡樂的“包餃子”律動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學中,往往碰到孩子對旋律較難掌握的問題,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復聽來掌握旋律,所以本課例我嘗試用“一曲式”的方法。在異班試教時,我從進場的節奏訓練到發聲練習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終貫穿,這讓幼兒在沒學歌曲之前已經對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環節學唱時,輕而易舉,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覺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嘗試是成功的。
2、學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圓溜溜、綠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點歌詞,由于形象、生動,貼切,孩子們學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較好。
3、將音樂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給幼兒創設充滿生活情趣的音樂環境,孩子們興致很高,在音樂中感悟勞動的樂趣,都能愉快地參與其中。
4、由于是異班教學,對該班的幼兒不熟悉,不能進行很好的師幼互動,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歌曲演唱的節奏強弱等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在最后的創編部分,未能激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肢體語言盡情表現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結束部分顯得倉促。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盡量地彌補不足,特別要給予孩子充足的機會去展示他們的個性,更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大班數學買菜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1元、5元、10元人民幣,學習錢幣的兌換。
2、嘗試遷移兌換經驗,運用符號表示兌換結果。
3、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4、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元、5元、10元的紙幣各一張,幼兒玩具紙幣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1元、5元、10元紙幣。
1、觀察1元人民幣。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較和觀察5元、10元紙幣。你們看,這些又是多少錢?上面有什么?﹙數字﹚還有什么字?﹙元﹚。
3、辨別三種紙幣。逐張出示紙幣,讓幼兒觀察紙幣。
二、學習1元、5元、10元的兌換。
小朋友,這是1元,5個1元是多少錢?和這張5元一樣多嗎?(把5個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舉起一張5元問幼兒,使他們知道它們是一樣多。)10個1元是多少?(同時一張一張地拿10個1元)10個1元和這張10元一樣多嗎?(一樣多)10元錢是幾個5元?5元是幾個1元?(拿不同面值的紙幣讓幼兒數一數,了解幾種不同兌法。)三、嘗試遷移兌換經驗,運用符號標示兌換結果。
1、出示掛圖,講述畫面的含義。
玲玲和媽媽買菜,她需要兌換一些錢幣,要把10元的分別兌成1元、5元的紙幣,請小朋友把兌換到的紙幣圈出來。然后在右邊圈出與左邊硬幣相同數量的紙幣。
交流兌換結果,同伴間互相檢查。
四、游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課很認真,特別棒,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獎勵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張10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5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幾張5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4)、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5)、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五、活動延伸。
1、在幼兒認識人民幣面值時,教師應從錢幣上的數字上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錢幣。
2、本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利用其他時間(活動角、下午活動等)再認幼兒玩湊錢的游戲,鞏固幼兒對人民幣的認識。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結合我班對于氣味的已有生活經驗,以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而制定的。目標既有科常方面的認知經驗、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態度,但不缺乏領域特質。整個活動環節清晰,在找一找、聞一聞中,讓幼兒初步感知鼻子可以聞氣味;在聞一聞、說一說環節中,讓幼兒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氣味;在最后一環節涂一涂、聞一聞中,知道保護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兒,所以在設計教案中,融入了較多生活元素,既有預防甲流的知識,也有冬季保護小手的方法。在提問上,考慮到年齡特征,大多數體訪問設計成了封閉式和半封閉式,有二個是開放式提問,有利于幼兒的回答。在整個活動中,也考慮到動靜交替,請幼兒把笑臉貼在喜歡的氣味下,加入了他們的互動。幼兒的參與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動中,能完善材料的選擇,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