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教案(通用13篇)
鴻門宴教案 篇1
了解司馬遷與《史記》,了解鴻門宴會的時代背景。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語言現象,掌握“為”、“因”等古漢語詞,能夠翻譯全文。
3、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
【學習重點】
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
【學習難點】
掌握文中的多義詞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方法】誦讀+探究討論
【知識銜接】
1、作者介紹: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辯護,入獄遭宮刑。發憤著書,歷盡艱辛,著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含本紀12篇、年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史記》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楚漢之爭概況簡介
前2XX年10月,劉邦入關,降秦王子嬰,還軍霸上;12月項羽破關而入,劉、項在鴻門會面,雙方斗爭開始。次年春,項羽以盟主身份召開戲西(今陜西臨潼東)之會,封18人為諸侯王,本人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劉邦為漢王,都南鄭(今陜西省南境)。
劉邦到南鄭后,積極準備反攻,先奪取關中三秦之地作為根據地,然后出兵東向,進攻項羽,曾多次被項羽打敗,到前2XX年秋,得到韓信的幫助,才形成足以跟項羽抗衡的力量。項羽乃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定約后,項羽東歸,劉邦也準備西歸。這時張良、陳平向劉邦提出建議,趁此時機消滅項羽。后在韓信、彭越幫助下,圍項羽干校下(今安徽靈壁南)。項羽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
《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的斗爭。故事開始時,項羽擁兵40萬,而劉邦只有10萬。從“鴻門宴”的情節,讀者已經能清楚地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的結局了。項羽由主動步步轉化為被動,而劉邦卻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動轉為主動。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項羽直率粗獷與劉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鴻門宴”這個故事發生在陳涉起義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XX年)。陳勝起義后,各地云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自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民出身的劉邦。陳勝失敗后,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劉邦也投靠了項梁。公元前2XX年,項梁戰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便封為關中王。項羽在鉅鹿(今在河北)大敗秦軍,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同時,劉邦從黃河以南打進武關,攻下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當地父老約法三章,廢除秦苛法,準備在關中稱王。后來在謀士勸說下,退出咸陽,還軍霸上,派兵把守函谷關,以防諸侯軍入境。
項羽大破秦軍后,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兵攻打劉邦。劉邦面臨危急的情況,在紛紜頻仍的戰斗中,產生了這一次酒宴上的斗爭。
【學習過程】
一、初讀課文,給下面畫線的字注音。(a級)
饗士卒( ) 美姬( ) 卮酒( ) 郤( ) 鯫生( ) 玉玦( ) 目眥( ) 跽( ) 戮力( )參乘( )( ) 彘( ) 啖( ) 刀俎( ) 樊噲( )
二、再讀前兩段,整理文言知識。
(一)、一詞多義(b級)
為 (1)君為我呼入 。 (2) 若屬皆且為所虜 。 (3) 何辭為。
(4)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 (5)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 (6)使子嬰為相。
因 (1)不如因善遇之/因擊沛公于坐 。 (2)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
(3) 因擊沛公于坐 (4)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之 (1)吾得兄事之 (2)切而啖之 (3)為之奈何 (4) 珍寶盡有之
(5)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6)今日之事何如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b級)
1、距關,毋內諸侯 2、張良出,要項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三)、找出句中古今異義的詞(b級)
1、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2、所以遣將守關者
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4 、沛公居山東時 5、亡去不義 6、范增說項羽曰 7、今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四)、找出句中詞類活用的詞語,并說明活用類型,解釋(b級)
1、沛公軍( )霸上。 2、沛公左司馬使人言( )項羽曰:……
3、沛公欲王( )關中。 4、不可不語( )。
5、吾得兄事( )之。 6、素善( )留侯張良。
7、項伯殺人,臣活之( )
8、項伯乃夜( )馳之沛公軍。 9、此其志不在小(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b級)
1、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2、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3、欲呼張良與俱去。 4、奉厄酒為壽。
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6、孰與君少長?
7、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8、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六)、翻譯下面句子。(c級)
1、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2、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
3、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
4、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5、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七)、口頭翻譯文章第一段。
三、整體感知:分析討論課文一、二兩段:
1、課文第一段記敘了哪幾件事?這些事件對情節展開起了什么作用?(b級)
2、項羽接獲曹無傷的密報,當即“大怒”,這一個“怒”字內涵相當豐富。請說說其中包含了些什么?(c級)
3、課文第二段寫了哪幾件事?對故事的發展有什么作用?(c級)
【學習反思】選擇整理《鴻門宴》中的名言名句。(c級)
【作業布置 】 1復習導學案,掌握課文一、二段知識點。
2自讀課文三、四兩段,利用工具書自行疏通課文。
【拓展閱讀】 殺死劉邦小兒!
我很敬佩項羽,雖然他沒有贏下楚漢之戰!喜歡他的豪爽,坦蕩,勇猛,喜歡他的真性情,喜歡他的仗義!話說項羽破釜沉舟于巨鹿橫掃秦軍一戰成名,既而征降秦將章邯,為亡暴秦立下不世之功!怎料劉邦這老滑頭卻趁項羽不備占領秦首都咸陽,奪了亡秦首功。楚漢兩家矛盾也由此而起,遂引發了長達4年的楚漢爭霸戰。劉邦這為世人所不齒的無賴本毫無勝算,卻硬是他逼得曠世英豪西楚霸王兵敗自刎。時乎?運乎?命乎?人乎?悲哉,悲哉!可你又曾知道項羽足以四殺劉邦!?
一殺劉邦。當屬鴻門宴。那時的項羽掌四十萬虎狼之師無往而不勝:而劉邦僅十萬兵將.力量懸殊有目共睹!鴻門宴上,亞父范增幾次三番示意項羽下手,可霸王他楞是下不了手。劉邦嚇的借口上廁所就溜了,氣得范增直說;豎子不足與之謀!虧得項羽勇猛無雙,滿身血性,卻也這般婦人之仁優柔寡斷?怒!
二殺劉邦。鴻門宴后,劉邦被項羽放至巴蜀大山,氣的嗷嗷叫卻又奈何不了他。雞蛋碰石頭,劉邦可不干,至少也不第一個,畢竟生命誠可貴呀!孰料,劉邦這廝得張良,蕭何相助,拜將韓信,不出一年居然以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山平三秦,取關中,更甚趁項羽東征齊國之機奪了項羽的都城彭城.還揚言要把彭城作為自己的第二都城.于是大會諸侯平天下.他還當真把項羽給忘了?若是這樣就被你劉邦給打敗了那項羽那霸王還算是什么霸王?就在劉邦飄飄然時,項羽帥三萬精騎回彭城將60萬漢軍殺得落荒而逃,死傷無數.此時的劉邦儼然一難民,身邊只有一個夏侯嬰,窩囊之至,狼狽之至!項羽決意活捉劉邦,這可把那膽小鬼嚇死了!眼看著楚軍就要追上自己了,天公卻幫了劉邦一把,頓時狂風大作,黃沙四起,劉邦就這么趁亂逃了.命乎?
三殺劉邦.彭城一戰未活捉劉邦,項羽快馬加鞭直追漢軍,直至滎陽城.劉邦至此已是甕中之鱉,破城之日怕是不遠了.怎么辦怎么辦?若是被項羽活捉那后果是不要想的了,誒,只怪自己太大意,太狂妄.卻是有一叫陳平之人,向劉邦出一離間計.要離間的不是別人,正是項羽最敬重的亞父和他最鐘愛的虎將鐘離昧!枉他項羽英豪蓋世卻連這點知人判事的能力都沒有,他居然中計了!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難道帶兵這么多年他連這都不懂?何況亞父他現在已是古稀之年,除了你項羽他又有何私利可言?義憤,絕望,悔恨,傷感,這位可敬的瀟灑的老人就這么撒手西去了.假若你聽了范增只言,趁韓信,英布,彭越都不在劉邦身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強攻這一座孤城,那破城指日可待,將劉邦走馬生擒亦不在話下.現在倒好,給敵人喘息的機會還害死了自己最可靠的謀士.嘆!
四殺劉邦.幸好項羽中計不深,亞父一死他就明白了一切.立刻集全力圍剿滎陽,劉邦自知難逃一死,便與項羽商議投降.條件是:不殺降卒,饒自己一死.項羽欣然允諾.另外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就是:投降的時間要在晚上.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投降也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可你霸王知道嗎,這是劉邦這滑頭故意安排的.當晚,城門一開,一彪人馬沖出城來,情況不對,項羽喝道:給我打!不出兩下,楚軍就抓住了那領頭的,項羽一看:不是劉邦!此時,劉邦已趁亂從側門跑了.項羽終于錯失最后一次殺劉邦的機會.這煮熟了的鴨子居然還給飛了?!霸王啊霸王,難不成真是你個頭太大,心也就太粗了?你還真以為劉邦那小子會送死?你還真以為天下的人都象你那樣大丈夫?
劉邦跑了,找到了韓信,平了齊國,又聯合英布彭越夾擊項羽.親提60萬大軍將項羽不足十萬人馬困在垓下.最后便有了霸王兵敗一幕,可是有誰能真的打敗項羽,他殺出重圍,來到了烏江邊上.對面就是他的家鄉,當年他帶著8000子弟兵過江東,如今8000子弟兵無一所剩,他只身又有何面目回去呢?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沒人能殺得了霸王,他是自殺的,好死!
這我不禁想起霸王那最后率28騎斬將奪旗一幕.1000多汗軍追來,霸王掉轉馬頭昂首馬上,對身邊的將士說:我霸王不是被劉邦打敗的,只是不忍心追隨我的將士為我付出太多.且看我這最后一次單騎砍帥奪旗!你們28人分為四隊,項羽縱馬而下,所到之處,血肉橫飛,人仰馬翻,漢軍四散,只剩下那領頭之將.就憑他想拿擒霸王的首功?!結果眨眼就成了霸王戟下亡魂!砍下將旗!縱馬而回,清點下人馬,還剩26騎.怎么樣?霸王問.沒錯,大王!眾將士答.這就是英武的霸王!
2200多年過去了,人們還記得那自刎的霸王!因為后人敬你是英雄!即使他有缺點也是英雄般的驚世駭俗!可再回顧這歷史我又不免有些怨霸王了,真的英雄當是大氣磅礴,知人善任,謙虛謹慎,勇猛剛果,能屈能伸.而他鴻門宴上優柔寡斷縱虎歸山;滎陽城一戰,剛愎自用氣死范增;烏江自刎能伸卻不能屈!真的大丈夫是不會以死謝罪,死是一種逃避,英雄就不應該逃避,尤其是面對災難時!英雄應該以行動來謝天下,而不是死!倘若項羽重返江東,痛改前非,重整旗鼓,那劉邦這老小子是不是還得死四次?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徒留后人空感嘆……
『補充』大風歌
劉 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鴻門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理解對項羽悲劇性格命運的揭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公正客觀地評價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理解對項羽悲劇性格命運的揭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公正客觀地評價人物
授課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設計
一、梳理知識
師:抽同學朗讀課文第四段,正音。然后全班齊讀。
(1)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2)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3)瞋目視項王(4)目眥盡裂(5)項王按劍而跽曰(6)拔劍切而啖之(7)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8)刑人如恐不勝
師: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情感與心態。
師:請一同學梳理重點字詞的意義及用法,其余同學及教師補充講解。
(1)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2)頭發上指(3)噲拜謝(4)臣死且不避(5)刑人如恐不勝(6)而聽細說
師:提問重點句子:
(1)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2)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師:“樊噲闖帳”是故事的高潮。課文從哪幾方面刻畫樊噲這一人物?
提示:課文對樊噲這一形象的刻畫可謂濃墨重彩,形神兼備。
語言描寫:“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語句短促急迫,緊張的形勢,急迫的心態,忠勇的性格躍然紙上。
行動描寫:“帶劍擁盾入軍門”,“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立而飲之”,“拔劍切而啖之”,無所顧忌,無所畏懼,何等英武。
外貌描寫:“瞑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著墨不多,卻極為傳神。
師:抽同學朗讀課文第五,六段,正音。然后全班齊讀。
(1)如今人方為刀俎(2)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3)道芷陽間行(4)度我至軍中(5)沛公不勝杯杓
師:梳理重點字詞的意義及用法。(1)會其怒(2)相去四十里(3)道芷陽間行(4)度我至軍中(5)再拜奉大將軍足下(6)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師:提問重點句子。
(1)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2)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3)項王曰:“沛公安在?”
師:這三段講述了哪幾個情節故事?
劉邦脫逃張良留謝劉邦誅曹
小結:
師:鴻門宴是為誰設的一場宴會?最后得利的人又是誰?為什么會造成這樣一種結局?
(引導學生從人物性格方面去談)
作業:
找出能刻畫人物的語言
整理知識點在筆記上
鴻門宴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的文言文知識(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
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言行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
3.了解重要歷史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并能夠對其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4.學習歷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輝品格,并以史為鑒,以人為鑒,完善自己的性格。
【重點難點】
1.個性化的語言描寫。精煉的動作描寫。
2.辨析疑難語句、準確翻譯文中的句子。
3.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知識鏈接】
一、作者介紹
司馬遷(約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司馬談之子。少時隨父在長安研習經史,二十歲后,游蹤幾遍全國,考察風俗,探訪古跡,采集傳說。初任郎中,后繼父任太史令,博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承繼其父遺志,著《太史公書》(即《史記》),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辯解,而受腐刑下獄。出獄后任中書令,發憤著述,完成《史記》。
二、背景介紹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陳涉、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各地紛紛響應。楚國舊貴族項梁率侄項羽(24歲)于會稽起義,泗水亭長劉邦(48歲)也在沛起義后,歸項梁領導。后來項梁由于恃勝而驕,被秦將章邯擊殺。章邯得勝后,移師圍趙。這時楚懷王一面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北上救趙;一面命劉邦攻秦,并與諸將約定:“先入關(函谷關)者王之”。宋義停軍不進,為項羽所殺。項羽率軍隊與秦軍大戰九次,最后在鉅鹿徹底擊潰秦之主力軍,章邯率二十萬大軍投降。秦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嬰為王。由于秦主力軍為項羽所破,劉邦就很順利地進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入咸陽后,為了收買民心,與秦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并申明軍紀,廢除了秦朝一系列嚴刑苛政,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關,想做關中王,駐軍于霸上。
項羽擊敗秦軍后,也向函谷關進軍,破關而入咸陽,駐軍于鴻門,并準備消滅劉邦軍隊。就在這樣的劍拔弩張形勢下,出現了“鴻門宴”這場激烈的政治斗爭。
三、文體介紹
《史記》全書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部分組成,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字,記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史事。它不僅是一部相當完備的古代史書,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魯迅先生曾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正說明了《史記》在史學和文學上的偉大成就。
四、關于座位
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則長者東向,幼者西向。宴會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
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的自高自大。
五、關于輩位
在我國的舊歷中,春季的3個月分別叫孟春、仲春和季春;伯﹑仲﹑季、叔是兄弟次第之字。比賽中將成績最佳者稱冠軍,第2名稱亞軍,第3名為季軍。
【基礎積累】
(一)解釋加點的實詞
1.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2.范增說項羽曰:
3.沛公居山東時:
4.急擊勿失:5.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6.且為之奈何:7.秦時與臣游:
8.君安與項伯有故:9.孰與君少長:
10.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11.故幸來告良:12.大王來何操:
13.故遣將守關者:14.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1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16.不如因善遇之:
17.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18.因擊沛公于坐:
19.常以身翼蔽沛公:20.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21.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22.道芷陽間行:
23.度我至軍中,公乃入:24.沛公則置車騎: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距關,毋內諸侯:
2.張良出,要項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5.令將軍與臣有郤:
(三)指出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的字,解釋其用法與意義。
1.吾得兄事之:
2.常以身翼蔽沛公:3.沛公軍霸上:
4.道芷陽間行:5.籍吏民,封府庫:
6.范增數目項王:
7.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8.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9.沛公欲王關中:
10.項伯殺人,臣活之:
探究案
【合作探究】
(一)人物形象分析
1.從文中找出有關項羽的片段描寫,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2.從文中找出有關劉邦的片段描寫,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3.關于其他人物形象
(二)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情節的高潮,分析一下此情節。
(三)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何寫作特點?請簡要分析。
訓練案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C.范增起,出,召項莊D.張良出,要項伯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②故幸來告良③乃令張良留謝④噲拜謝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為”字按意義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若屬皆且為所虜②何辭為③為之奈何④公為我獻之⑤為擊破沛公軍
⑥竊為大王不取也
A.①②/③⑥/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②⑥/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籍何以至此B.大王來何操C.豎子不足與謀D.沛公安在
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B.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所以遣將守關者D.封閉宮室,還軍霸上
6.下列對有關課文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作者司馬遷。《鴻門宴》選自本書的《項羽本紀》。
B.《鴻門宴》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是緊扣住情節的發展,通過人物間的矛盾和斗爭以及人物個性化的語言、行動、情態等來體現的。
C.“秋毫無犯”“勞苦功高”“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等詞語,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安排上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的自高自大。
鴻門宴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導入]
師:(微笑)相信每個小組都已經準備好了自己的發言,下面就請在座的各位“挑剔”的觀眾來發表意見。
生:我們組認為魯軍表演樊噲最為精彩,因為他抓住了樊噲粗獷而又機智的特點。張良話未及出口,樊噲便從其匆匆之步履中察覺鴻門宴上早已是劍拔弩張、殺機四伏,焦慮關切之情不由沖口而出:“今日之事何如?”沒有寒暄,沒有客套,有的是一種機警、一份責任、一顆赤膽忠心。當得知“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樊噲迫不及待請命:“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寥寥十字,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其性急、其情切、其心忠,躍然字里行間,充分顯示了樊噲與劉邦生死與共的手足之情、君臣之誼。樊噲一系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言行竟讓生性率直坦蕩而又胸無城府的西楚霸王無端喜愛,再賜卮酒。樊噲瞅準機會,借酒發揮,慷慨陳辭,替劉邦說出了想說而又不便說抑或不敢說的話。他先數暴秦之死,“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意謂天人共憤;接著夸劉邦之功,“先破秦入咸陽”,暗指項羽無能;再表沛公之德,“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映射小人之心;然后假以推心置腹之語,前硬后軟,引君入甕。最終滿足了項羽沽名釣譽之心、剛愎自用之志,徹底摧毀了他“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的那份怒火和霸氣。一番煌煌大論,幾度欲擒故縱;寓假于真,藏虛于實,貌似理直氣壯、推心置腹,實則一派謊言、混淆視聽。說者信口雌黃卻能滴水不漏,以假亂真卻能瞞天過海;攻心戰術,旁敲側擊,句句中的。劉邦逃出宴席后,樊噲又能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來撫慰劉邦的不安。魯軍的表演揮灑自如,把一個智勇雙全的樊噲表演得恰到好處。
【學生鼓掌。】
師:掌聲已經說明了一切,你們組的點評也可謂文思敏捷,神采飛揚。看來司馬遷的描寫也真是成功,寥寥幾筆,一個活靈活現的樊噲就深入到了每位同學的心中。那么讓我們一起朗讀,重溫一下第四段精彩的描寫。
【學生齊讀第四段。】
師:剛才這一組為我們開了個好頭,再請大家評評其他人物。
生:我們組認為黃磊扮演的范增形象也不錯。范增的足智多謀在文章一開篇就有所展示。項羽大怒要進攻時,范增的一番分析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而在宴席上,范增先是舉“玦”以示殺掉劉邦,下來又派“項莊舞劍”借機行刺,到劉邦逃席后收到玉斗,范增痛心不已,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范增就如同是一個先知,他也先于其他人悲痛。如果說表演有不足之處的話,就是還不太成熟,缺乏一點兒老謀深算的味道。
師:點評很好,既有鼓勵又有指正。的確,范增是一個異常聰明的人,完全可以和我們中國人心目中的智者的代表諸葛亮相媲美。要演好這個角色,還需要更多的經驗做支撐。請大家繼續發言!
生:我們組覺得王磊扮演的劉邦也不錯。剛開始劉邦得知項羽將對自己有所舉動時是“大驚”,但是在之后與張良的分析中繼而“默然”,緊接著沛公生計“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何等善于利用人,何等善于狡辯。王磊同學緊緊抓住這些細節,很注意人物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能屈能伸、狡詐多端的劉邦形象。
師:劉邦為了平息項羽的憤怒,想出了這招以退為進的妙招,于是才引出這出“鴻門宴”。有幾處字詞、句式要大家特別注意。首先是“為”在本文大量出現,哪位可以為大家整理、歸納一下?
生:“為”作介詞,讀“wèi”,例如“君為我呼入”,解為“替”;又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解為“為了”。但是當表被動時,如“吾屬皆且為所虜”中,要讀“wéi”。另外“為”還可以作動詞,相當于英文單詞“do”,它的翻譯非常靈活,如“誰為大王為此計者”,前一個是介詞“替”,后一個就是動詞,可譯為“出、謀劃”。再如“竊為大王不取也”中譯為“認為”;而在“皆為龍虎”一句中表判斷,可譯為“是”。
師:很不錯,能夠把已學知識遷移到本課,而且歸納得很有條理。在本課,我們還要補充一個新用法,那就是43頁的“何辭為”一句中的“為”是句末語氣詞,表反問或感嘆,讀作“wéi”。至此,我們已經掌握了“為”的所有用法,請大家做好整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字的活用類型是什么?
生(異口同聲):名詞作狀語!意為“像兄長一樣”。
師:對!見了這么多的名詞作狀語,我們今天給大家做一個歸納。請看課件!
【多媒體課件打出歸納。】
師:第一種:常以身翼蔽沛公。(比喻式,像“翼”一樣,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
第二種:吾得兄事之。〔以兄禮,表示動作、行為(對待人或事物)的態度、方式。〕
第三種:道芷陽間行。(抄小路,表示動作、行為的地點。)
第四種: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
第五種:亞父南向坐。(朝南面,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
第六種: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在夜晚、連夜,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
學生做筆記
師:還有“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中的“所以”請大家特別注意。
生:指“……的原因”。
師:“所以”在文言中還有一種用法是什么?
生:表“用來……的方法”,例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另外還有“非常”的意思是什么?
生:意外,是古今異義。
師:本文還出現了哪些古今異義的詞語?
生:(此起彼伏地喊)婚姻、山東、河北、河南。
師:同樣請大家下去后整理、歸納。還是回到表演的話題上,哪個組可以評判一下本文的主要角色項羽呀?
生:我們組!我們覺得王志斌同學對這個角色的把握還不到位。
師:終于有大膽提出批評意見的了,很好!請王志斌同學不要介意,有指正,才有進步嘛,我們倡導的就是在相互切磋中學習、提高嘛!請談談你們組的高論。
生:我們組認為文章對項羽的刻畫似乎表面上并沒有其他角色那么鮮活,王志斌同學的表演也似乎就顯得不那么突出。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項羽這個角色恰恰就是在這不分明中見真性。他在整個過程中的反應除了開頭的一處“大怒”之外,似乎并無任何大的舉動,但是他的每次被動的反應背后都無時不透露出這個人物的自矜功伐的性格特點。因為秦的主力被他擊敗,各路諸侯都聽命于他,承認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關后一聽說劉邦“欲王關中”,觸犯了他的尊嚴,立即決定進攻;而在獲悉劉邦“籍吏民,封府庫”,等待他來處理,便放棄了進攻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劉邦視為主要對手,不想在席間殺死他,而劉邦又注意維護他的尊嚴,使他動了“不忍”之心,所以對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應”,對項莊、項伯筵間舞劍也不表態。這種“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對樊噲采取了格外寬容的態度:樊噲沒有資格與會,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噲的心情,反而賜酒。樊噲陳詞,雖有指責的話,但又把他看得比懷王更高,有“求賞”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內心有愧而“未有以應”,于是優禮有加,賜樊噲坐。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是比較缺乏心理描寫的,而人物的心理主要是通過外化的言行來流露,而項羽的一番似乎不張揚的言行其實都包含著他的個性特點,這是需要演員仔細琢磨,通過細微的面部神態來表現出來的。表演難度更大。而王志斌同學在表演的時候就忽略了這個問題,使得這個人物顯得沒有光彩,比較呆板。
【學生一起鼓掌。】
師:(微笑)很有見地的一番話,看來你可以考慮將來去做導演了。王志斌同學你覺得能接受剛才的一番批評意見嗎?
生:當然,我覺得自己有茅塞頓開之感。其實在開始考慮演的時候,我自己也覺得似乎不知從何表現這個非常有分量的人物形象,現在知道了。
師:好!沖著你的謙虛好學,本學期的課本劇比賽一定會給你一個角色。
課堂小節
師:剛才幾位同學的精彩發言,令我們更加了解了樊噲的智勇雙全,范增的老謀深算,劉邦的狡詐多端,項羽的自矜功伐。故事的勝敗也就在這些人物的交鋒中注定了。雖然知道大家還意猶未盡,但時間關系,我們這節課就只能先討論到這里。其他組的發言稿下課交回來,老師會一一認真審閱、回復的。
布置作業
師:本文的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很多,今天請大家自己先做一下積累和歸納,下節課我們再互相查漏補缺。下課!
板書設計
鴻門宴
勝 敗
劉邦:詭計多端 項羽:自矜功伐
樊噲:智勇雙全 范增:老謀深算
鴻門宴教案 篇5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如實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實處。
【教學步驟】
1、背誦第三、四段。
2、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詞類活用
例句活用類型釋義
1、吾得兄事之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2、項伯乃夜馳之公軍同上連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樣4、籍吏民,封府庫名詞用作動詞登記在冊
5、沛公軍霸上同上駐扎6、沛公欲王關中同上統治
7、范曾數目項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陽間行同上取道
9、刑人如恐不勝同上處罰10、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名詞使動用法使之為王
11、項伯殺人,臣活之動詞使動用法使……活
12、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同上使……跟從,率領
13、素善留侯張良形容詞用作動詞交好14、拔劍撞而破之形容詞用作動詞擊碎、擊破
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詞用作動詞小事
2)古今詞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明確: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結婚的事,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明確: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明確:古義:現在別人(指沛公)今義:現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而聽細說明確: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詳細說來。
3)句式(了解“此……也(耳)”“何以……”兩個句式)
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明確:判斷句,這就是……啊。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明確:疑問句,賓語前置句,憑什么……呢?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明確:反問句式,“為”語氣詞,呢,表意“……呢?”
4)名句積累
明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5)一詞多義
因
例句出處釋義
a、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薦》依靠、憑借
b、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夢游天姥吟留別》順著、根據
c、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頗藺相如列傳》乘機
d、后因伐木,始見此山《夢溪筆談雁蕩山》因為、由于
e、因合納斗盆《促織》于是、就
f、陳陳相因成語沿襲
h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原因、理由
如
例句出處釋義
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如同、像
天時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
如揚州,過瓜州揚子橋《〈指南錄〉后序》到、往、去
萬事如意成語順、隨
如其離違,宜別圖之《赤壁之戰》如果、假如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過秦論》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同上至于
空空如也成語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意
例句出處釋義
簾內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織》意圖、意愿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傷仲永》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態、神情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指南錄〉后序》意料
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史記張儀列傳》懷疑、猜疑
舉
例句出處釋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舉起、抬起
舉其一不計其十,究竟舊不圖其新《屈原》提出、舉出
舉兵伐徐,逐滅之《韓非子五蠧》發起、發動
戌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攻下、占領
舉賢任能成語推薦
有儒生柳意者,應舉下第《柳毅傳》科舉考試
殺人如不能舉《過秦論》全、盡
舉世無雙成語全部、整個
謝
例句出處釋義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廉頗藺相如列傳》道歉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東南飛》推辭、謝絕
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孔雀東南飛》辭別
嘗有所薦,其人來謝《漢書張安世傳》感謝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告訴、勸告
乃花既謝,亦可無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
拓展:后人評價項羽的詩歌: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改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詠項羽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明確:
杜牧:男兒應當能屈能伸,不輕言失敗。應從“包羞忍恥”“卷土重來”分析入手。
王安石:軍民離心,敗勢難回。由“壯士哀“勢難回”“肯與君王卷土來”分析入手。
李清照:氣勢豪壯,令人敬仰。結合李清照身世簡要點撥。
3、課堂小結
《鴻門宴》是《史記》中極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馬遷對文中這位失敗了的英雄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遠的魅力。項羽用性格的筆寫下了只屬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無論是暴戾、輝煌還是悲壯,無論是抗鼎拔山的人杰,還是自刎烏江的鬼雄。
練習設置
1)結合《鴻門宴》的學習,聯系古今人物對項羽的理解,將自已對這一人物的認識寫一篇人物評論,600字以上。
2)完成《優化設計》練習中“鞏固與創新”部分。
鴻門宴教案 篇6
《鴻門宴》教案
教學目標:
1、 了解史傳文學的傳統寫法,學習讀史
2、 理解人物性格對戰爭格局的影響,并能合理全面辯證地分析人物性格
3、 積累一些古漢語知識,如詞類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
4、 掌握“因、如、舉、謝、意”的不同義項
教學重點:項羽的性格特征及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展示其性格的寫法
教學難點: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
教學方法:讀文與讀史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有同學會下中國象棋嗎?中國象棋中雙方陣營有嚴格醒目的分界線是什么?(楚河漢界)這里的楚和漢雙方的統帥是誰呢?(漢劉邦楚項羽)關于劉邦和項羽有很多故事,有的甚至變為了成語故事。大家知道哪些呢?(破釜沉舟、衣錦還鄉、沐猴而冠、烏江自刎、四面楚歌)還有一些我們經常說的熟語比如“無顏見江東父老”,都是與楚漢相爭的這段歷史有關的。大家都知道歷經5年的楚漢相爭最終的結果是劉邦勝利了,項羽才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自刎的,為什么當年能破釜沉舟作戰叱咤風云勇猛無敵的楚霸王項羽會陷于四面楚歌的絕境呢?我們從鴻門宴中劉邦和項羽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中也許能看出些端倪。
二、知識點介紹: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辯護,入獄造宮刑。后發憤著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約三千年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書8篇,表10篇。《史記》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還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由《史記》引導學生知識回憶曾學史記篇目《陳涉世家》,引出 “天下苦秦久矣”,轉入背景介紹。)
同學們以前學習過《史記》里的一篇人物傳記,還記得嗎?(《陳涉世家》),有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陳涉的英雄事跡?(率領農民起義,反對秦朝殘暴統治),當時的秦朝是怎樣的情形呢?只有陳涉一個人起來反抗嗎?
三、背景介紹:
秦始皇創建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集權國家——秦朝,由于對農民實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XX年陳涉、吳廣發動起義,以致一呼百應,各路英雄風起云涌,劉邦和項羽也卷入了這場浩蕩的農民起義浪潮中,當年劉邦48歲,項羽24歲。不久,陳涉、吳廣相繼犧牲,項羽的伯父項梁聽取范增的建議趁機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作為反對秦朝的傀儡首領。公元前2XX年楚懷王召集反秦諸將結成聯盟,令主力軍劉邦、項羽分南北兩路,合力擊秦,并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公元前2XX年10月,劉邦先入關破咸陽,但為了“待諸侯至而定約束”,退駐霸上;然而又恐失掉關中,于是派兵守關,“無內諸侯”,11月,項羽西來,聞訊大怒。
四、學生自讀課文,教師集中正音(展示課件):
1、旦日饗士卒 好美姬 鯫生 奉卮酒為壽 參乘
戮力 與臣有郤 玉玦 樊噲 瞋目
按劍而跽 刀俎 何辭為
2、沛公欲王關中 // 秦地可盡王也
范增說項羽曰 // 鯫生說我曰 (破讀)
3、毋內諸侯 // 張良出,要項伯 (通假)
4、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還軍霸上 // 道芷陽間行 // 度我至軍中(多音)
五、講解一、二兩段
1、學生集體朗讀第一段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找出文中一共有幾個人物,各自的作用。
第二課時
一、 全班齊讀課文1-4段,抽查正音情況
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 ,狀語后置。
“與俱去”、“毋從俱死也”,介詞“與”、“從”后面的賓語省略。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疑問句,主語“為大王為此計者”與謂語“(是)誰”倒置。也可以說不是主謂倒置,那么“者”就是語氣助詞。
“孰與君少長?”疑問句,賓語疑問代詞前置。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判斷句,特殊指示代詞“所”、“者”構成“所……者”式名詞短語充當主語,作說明、解釋的對象。
“且為所虜”(且:將; 為所:為……所,“為”后省略行為主動者。)
“客何為者?”(何為:為何,干什么; 者:代詞; “何為”前面省略了判斷詞)
二、 疏通課文第二部分
1、 聽錄音正音
2、 全班朗讀
3、 疏通文意
4、 強調重點詞句
因 因言曰 趁機 善 素善留侯張良 友好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于是 不如因善遇之 好好地
從 毋從俱死也 跟隨 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道歉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率領 噲拜謝 感謝
亡 亡去不義 逃走
此亡秦之續耳 滅亡
三、 疏通課文第三部分
1、 聽錄音正音
2、 全班朗讀
3、 疏通文意
4、 強調重點詞句
勝 刑人如恐不勝 盡
不勝杯灼 能承擔 能承受
置 沛公置車騎 丟棄
置之坐上 放在
四、 講評練習
第三課時
一、 整理課文結構
填空:
開端——曹無傷———— 宴前
發展——a、范增勸羽
b、項伯夜訪
c、張良獻策
高潮——a、劉邦謝罪——宴中
b、項王設宴
c、范增舉決
d、項莊舞劍
e、樊噲闖帳(高潮中的高潮)
結局——a、劉邦逃脫——宴后
b、張良謝罪
尾聲——劉邦殺奸
二、 分析人物形象
明確主要人物關系
項羽
1、學生粗談對項羽的認識
曾經無限風光,威名遠揚的西楚霸王,此時面對滔滔烏江水卻是“奈若何”,卻只能戰斗到最后一刻而從容自刎,何等的壯烈!項羽這個人物從古以來就廣為傳唱,那么,在你們的印象中,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把其回答關鍵詞板書,并要求學生講出理由,典故等。)
2、找出《鴻門宴》中項羽的言行。
大家剛剛說了一些對項羽的印象,以及關于他的故事,那么《鴻門宴》這個故事你們知道嗎?我相信,通過這幾天的學習,你們對項羽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物,就要從他的言行入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到《鴻門宴》中找一找項羽都有哪些言行?
教師明確:
大怒——許諾——說出告密者——默然不應——按劍而跽——賜酒、豬腿、座——受璧
3、《第二教材》項羽人物形象參考
第四課時
一、思考
聯系故事情節,回答:
1、 項王為什么大怒?還有誰贊成“擊沛公”?理由是什么?
2、 項王許諾誰?許諾什么?為什么項伯主張不攻?
3、 在什么情況下說出告密者,這意味著什么?
4、 在什么情況下,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見他不答應怎么做的?刺殺成功了嗎?
5、 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誰入帳使項王按劍而跽?項王對他的態度如何?
6、 項王受璧與誰形成了對比?范增留下了依據什么預言?
而事實證明,范增的“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的語言是對的,經過四年的征戰,劉邦逐漸占據了戰爭的主導地位,最終奪取了天下,成為漢高祖。
二、《史記》對項羽的評價
項羽雖然敗下陣來,但是,卻得到了后人的愛戴,就象司馬遷在《史記》中把他放到本紀中,本紀本來是用來記載帝王的,雖然項羽稱帝最終功虧一簣,可是我們叢冢,可見司馬遷對項羽的敬意。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以說,《史記》在中國文學史和史學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他的觀點應該說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中肯的。
(投影,《史記.項羽本紀》評論)
……及項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力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城東,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豈不謬哉!
指出重點詞:自矜功伐 豈不謬哉 過矣
三、 請同學們談談看過《鴻門宴》以及司馬遷的評價后對項羽的認識。
教師明確:
1、 勇而無謀——怒:按劍而跽;說出告密者
2、 沽名輕敵——拒范增之言,納項伯之言,聽樊噲之辭;不殺劉邦,安然受璧
3、 自矜功伐——觸犯他尊嚴,就要進攻;給他面子,他就輕信,不放在眼里。
4、 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輕敵,寡謀輕信,優柔寡斷,有勇少謀。
四、 歷史上對他的評價:
歷史上,人們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的(展示詩詞投影)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亦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慷而慨。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鴻門宴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了解“鴻門宴”斗爭的起因、經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正確評價有關人物。
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的規律。
掌握“舉”、“謝”等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熟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烏江(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二、背景介紹:
故事發生在陳涉起義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陳涉起義之后,出身楚國貴族世家的項梁、項羽叔侄和出身農民又當過亭長的劉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陳涉失敗后,項梁等擁立楚懷王之孫,仍號楚懷王。項、劉為楚懷王所轄主力軍。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非常惱火,立即破關直抵新豐鴻門。
字詞補注:
欲王關中:王,動,稱王。
為擊破沛公軍:中省“我”。
范增說項羽:說,勸說。
夜馳之沛公軍:之,動,到……去。
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是倒裝句,也是省略句。
臣為韓王送沛公:臣,第一人稱謙詞。
秦時與臣游:游,交往。
范增數目項王:數,多次;目,名-動,使眼色。
約為婚姻:兒女親家。
三、“為”、“之”用法匯集:
為:1、君為我呼入:介,替。
若屬皆且為所虜:介,被。
何辭為:語氣詞,無義。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聯系動詞,像是,如同。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第二個“為”,動,制定。
使子嬰為相;客何為者:動,做、干。
之:1、吾得兄事之:代,代人。
切而啖之:代,代物。
為之奈何:代,代事。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動,到。
今日之事何如:結構助詞,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結構助詞,使主謂結構詞組化。
第二課時
一、文章的結構: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
宴前:(戰或不戰)
1、項羽準備立即發兵擊劉。
2、劉邦拉攏項伯,答應前去謝罪。
項羽輕信項伯美言,許諾罷兵。
(局勢由張而弛)
宴中:(殺或不殺)
1、劉邦詭表心跡(初步穩住項羽)。
范增舉玦(氣氛由弛而張)
項莊舞劍(更為緊張)。
樊噲闖帳(一觸即發,極度緊張)。
項羽賜座(由張而弛)
宴后:(追不追)
1、劉邦乘機離席(危機仍未排除)。
項羽受禮(坐失良機,放虎歸山)。
范增拔劍撞斗(由此內部矛盾轉化)。
全文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寫宴會前立、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
問:共寫了哪幾件事?
曹無傷告密。(導火線)
范增分析情況。(激化矛盾)
項伯夜訪張良。(形勢有所轉化)
張良與劉邦商討對策。
項伯勸項羽勿擊劉邦。
第二部分:(3-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情節的高潮。
問:此部分有三起、三落,請指出:
三起:“范增數目項王”暗示動手。(緊張)
范增以項莊舞劍為由,刺殺劉邦。(嚴峻)
樊噲闖入帳(緊張到極點)。
三落:項羽不怒樊噲,稱之壯士。
項羽賜樊噲酒肉,賜座。
劉邦以“如廁”為名逃跑。
第三部分:(5-7)宴后,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奸。
問:此事給項羽和劉邦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
對項:坐失良機,加深了項、范矛盾,埋下了最后失敗的禍根。
對劉:劉誅殺了曹無傷,內部更加團結。
二、人物:
項羽:是一個“失敗的英雄“形象,他沽名釣譽,輕敵自大,寡謀輕信,不善用人,優柔寡斷,又帶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劉邦:善于用人,能言善辯,善于應變。
一個以“斗力”見長,一個以“斗智”見長。
小結:
布置作業:完成本課《課課練》。
鴻門宴教案 篇8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律,理解古漢語中名詞作狀崐語和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2、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情節、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3、了解劉邦勝項羽敗的原因。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項莊舞劍”“樊噲入帳”兩段。
2、難點:古漢語詞類活用、名作狀、句子成分省略等語法知識。
三、教學時數:
四課時
四、教學步驟:
憙拑
第一課時
憗拕
引入課文:
《鴻門宴》選自司馬遷寫的`《史記》。我們以前學習過《史記》里節選的崐《陳涉世家》、《廉頗藺相如列傳》,一定還清楚地記得陳勝、廉頗、藺相如崐這些性格鮮明的人物。司馬遷非常善于描寫人物。魯迅曾把《史記》譽為“史崐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鴻門宴》這段文字里,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司崐馬遷刻畫人物的特點,那就是把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之中,并通過人物個崐性化的語言和動作予以刻畫。
《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的斗爭。故事開始時,項羽擁兵40萬,而劉崐邦只有10萬。從“鴻門宴”的情節,讀者已經能清楚地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崐的結局了。項羽由主動步步轉化為被動,而劉邦卻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動轉為主崐動。
背景:
“鴻門宴”這個故事發生在陳涉起義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陳勝起崐義后,各地云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自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民出身崐的劉邦。陳勝失敗后,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劉邦也投靠了崐項梁。公元前207年,項梁戰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崐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便封為關中崐王。項羽在鉅鹿(今在河北)大敗秦軍,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同時,劉邦從黃河崐以南打進武關,攻下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當地父老約法三章,廢除秦崐苛法,準備在關中稱王。后來在謀士勸說下,退出咸陽,還軍霸上,派兵把守崐函谷關,以防諸侯軍入境。
項羽大破秦軍后,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崐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崐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兵攻打劉邦。劉邦面臨危急的情況,在紛紜崐頻仍的戰斗中,產生了這一次酒宴上的斗爭。
鴻門宴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鴻門宴”斗爭的起因、經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正確評價有關人物。
2、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
3、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語言規律,掌握“舉”、“謝”、“為”、“斗”、“因”等古漢語兼詞。
【教學重點】
1、了解“鴻門宴”斗爭的起因、經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正確評價有關人物。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語言規律,掌握“舉”、“謝”、“為”、“斗”、“因”等古漢語兼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作必要的閱讀標記,查閱工具書,自行疏通課文。
2、標出課文中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與尾聲。
3、復習“楚漢相爭”的歷史,了解劉、項斗爭的經過,了解項羽這一人物的歷史功過。
一、導入
《垓下歌》
——秦末漢初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1、齊誦項羽的《垓下歌》,盡量讀出這首楚歌慷慨悲涼的意味。
2、簡析《垓下歌》,介紹時代背景,引入新課。要點:
(1)項羽的主要歷史功績:擊潰秦軍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項羽起兵反秦動機不純,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與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有著本質的區別。
(3)他迷信武力,始終沒有(也不可能)認識自己敗亡的原因。他把一切歸結于“天意”,是“時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長嘆:“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4)“鴻門宴”前,懷王與諸將有約:“先入關者王之”。
二、過程與方法
1、理請文中主要人物的關系。
2、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把握人物性格。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司馬遷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其政治、軍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認識造成項羽悲劇的根本原因,吸取"驕兵必敗"的歷史教訓。
鴻門宴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與要求:
了解“鴻門宴”斗爭的起因、經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正確評價有關人物。
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的規律。
掌握“舉”、“謝”等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熟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烏 江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二、背景介紹:
故事發生在陳涉起義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陳涉起義之后,出身楚國貴族世家的項梁、項羽叔侄和出身農民又當過亭長的劉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陳涉失敗后,項梁等擁立楚懷王之孫,仍號楚懷王。項、劉為楚懷王所轄主力軍。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非常惱火,立即破關直抵新豐鴻門。
字詞補注:
欲王關中:王,動,稱王。
為擊破沛公軍:中省“我”。
范增說項羽:說,勸說。
夜馳之沛公軍:之,動,到……去。
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是倒裝句,也是省略句。
臣為韓王送沛公:臣,第一人稱謙詞。
秦時與臣游:游,交往。
范增數目項王:數,多次;目,名-動,使眼色。
約為婚姻:兒女親家。
五、“為”、“之”用法匯集:
為:1、君為我呼入:介,替。
若屬皆且為所虜:介,被。
何辭為:語氣詞,無義。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聯系動詞,像是,如同。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第二個“為”,動,制定。
使子嬰為相;客何為者:動,做、干。
之:1、吾得兄事之:代,代人。
切而啖之:代,代物。
為之奈何:代,代事。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動,到。
今日之事何如:結構助詞,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結構助詞,使主謂結構詞組化。
第二課時
文章的結構: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
宴前:(戰或不戰)1、項羽準備立即發兵擊劉。
2劉邦拉攏項伯,答應前去謝罪。
項羽輕信項伯美言,許諾罷兵。
(局勢由張而弛)
宴中:(殺或不殺)1、劉邦詭表心跡(初步穩住項羽)。
范增舉玦(氣氛由弛而張)
項莊舞劍(更為緊張)。
樊噲闖帳(一觸即發,極度緊張)。
項羽賜座(由張而弛)
宴后:(追不追)1、劉邦乘機離席(危機仍未排除)。
項羽受禮(坐失良機,放虎歸山)。
范增拔劍撞斗(由此內部矛盾轉化)。
全文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寫宴會前立、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
問:共寫了哪幾件事?
曹無傷告密。(導火線)
范增分析情況。(激化矛盾)
項伯夜訪張良。(形勢有所轉化)
張良與劉邦商討對策。
項伯勸項羽勿擊劉邦。
第二部分:(3-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 ,情節的高潮。
問:此部分有三起、三落,請指出:
三起:1、“范增數目項王”暗示動手。(緊張)
范增以項莊舞劍為由,刺殺劉邦。(嚴峻)
樊噲闖入帳(緊張到極點)。
三落:1、項羽不怒樊噲,稱之壯士。
項羽賜樊噲酒肉,賜座。
劉邦以“如廁”為名逃跑。
第三部分:(5-7)宴后,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奸。
問:此事給項羽和劉邦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
對項:坐失良機,加深了項、范矛盾,埋下了最后失敗的禍根。
對劉:劉誅殺了曹無傷,內部更加團結。
二、人物:
項羽:是一個“失敗的英雄“形象,他沽名釣譽,輕敵自大,寡謀輕信,不善用人,優柔寡斷,又帶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劉邦:善于用人,能言善辯,善于應變。
一個以“斗力”見長,一個以“斗智”見長。
小結:
布置作業:完成本課《課課練》。
教后感:
鴻門宴教案 篇11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任務】
朗讀課文至少兩遍,結合課文注釋與工具書,完成《鴻門宴》預習學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楚漢相爭的相關史實;了解司馬遷及《史記》;掌握和積累文言字、詞、句式,疏通文意;
2、 學會抓住關鍵詞閱讀文言敘事散文;學會概述文章的敘事脈絡;
過程與方法
3、 略讀課文,疏通文意,把握人物關系;
4、 朗讀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 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認識鴻門宴這場斗爭中劉勝項敗的原因。
【教學層次設計】
一、導入,利用破釜沉舟和四面楚歌的成語典故導入;(約5分鐘)
二、介紹司馬遷及《史記》。(約3分鐘)
三、檢查預習學案完成情況;(約7分鐘)
四、mp3范讀,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調;(約12分鐘)
五、略讀課文,找出文本中出現的人物,填表,理清人物關系;(約3分鐘)
六、梳理文本情節,把握文本思路;(約12分鐘)
七、課堂小結,作業布置。(約3分鐘)
【教學過程】
一、導入。(約5分鐘)
師:(板書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并在而這之間正上方打上“?”)這個問號里面,有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需要我們解決的幾個問題。誰能說出與這兩個成語有關的歷史人物?
生(七嘴八舌):項羽、劉邦、楚霸王。
師:楚霸王就是項羽。同學們說的很對,主要就是這兩個人。但其中有一個人和這兩個成語都有關,這個人是——
生(齊):項羽。
師:那么誰能簡要地介紹一下這兩個成語的出處和主要故事內容?
生1:“破釜沉舟”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207年,秦圍趙,包圍了趙國的巨鹿城。項羽受楚王之命率楚兵渡過漳河,命令士兵砸碎做飯用的鍋,鑿沉了過河用的船,只帶了夠三天吃的干糧。楚軍被推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士兵們無一不以一當十,奮勇向前,結果大敗秦軍,取得戰爭的勝利。后來,人們就用“破釜沉舟”表示不顧一切,下定決心干到底。
師:司馬遷是什么人?
生1: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
師:很好,講得簡潔、清楚。“畏縮不前”、“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一當十”,多么形象啊。×說的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戰役——
生(齊):巨鹿之戰。
師:巨鹿之戰。時間是公元前207年。(在“破釜沉舟”的左下側板書巨鹿之戰(前207年))
師:等到項羽凱旋,召見諸侯諸將,他們“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都爬著往前走,不敢抬頭看項羽。巨鹿之戰加速了秦國的滅亡,項羽也以其勇猛威震諸侯,初步確立了其霸王的地位,一步步走向其事業的頂峰。(在“破釜沉舟”和“?”之間畫上向上的斜箭頭)
誰再來談一下“四面楚歌”?
生2:“四面楚歌”也是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圍在了垓下,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劉邦又使用攻心術,讓士兵在夜里唱起了楚地的歌謠,使項羽以為楚地全被漢軍占領,而喪失了斗志,最后敗退到烏江,刎頸自殺。后來人們就用“四面楚歌”表示孤立無援、四面受敵的處境。
師:說得很好。剛才講的就是楚漢戰爭的最后決戰——垓下之圍。至此,身經七十余戰未曾敗北的西楚霸王以悲劇而告終。(在“四面楚歌”的右下板書垓下之圍(前202年);在“?”與“四面楚歌”之間畫上向下的斜箭頭)
同學們算一下從巨鹿之戰到垓下之圍,有幾年時間?
生:5年。
師:是啊,短短五年的時間,項羽便由令諸侯“莫敢仰視”的霸王陷入絕境,最后無顏見江東父老,身首異處。是其興也暴,其亡也速。那么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史記·項羽本紀》中的另一段“極得意文字”——鴻門宴。(板書鴻門宴)“鴻門宴”可以說是項羽興于巨鹿而敗于垓下的轉折點,通過學習,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問號拉直,把它變成感嘆號。
首先,咱們先來認識認識課文的作者——司馬遷及其巨著《史記》。(點開幻燈片)
二、介紹司馬遷及《史記》。(約3分鐘)
幻燈片
師:司馬遷(約前145——前90)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談之子,少時隨父在長安研習經史,二十歲后,游蹤幾遍全國,考察風俗,探訪古跡,采集傳說。初任郎中,后繼父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博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人共訂太初歷。承繼其父遺志,著《太史公書》(即《史記》),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辯解,而受腐刑下獄。出獄后任中書令,發憤著述,完成《史記》。
幻燈片
師:《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三千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12篇本紀,30篇世家,70篇列傳,10表,8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表是大事紀,書記禮、樂、音律等。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幻燈片
師:《史記》開創了我國紀傳體史書的體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通史)。書中記述了歷代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情況及帝王、公侯、將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跡,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也是一部優秀的史傳文學作品匯編。書中對國家統治者敢于批判、諷刺,同情農民起義,歌頌了我國人民的革命傳統、群眾的優良品質和殊異才能。作者有極高的寫作技巧,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人物的重要特征,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教師主要講解到關鍵詞即可。)
師:課前,布置大家要完成預習學案,不知道大家完成的怎么樣呢?(點開幻燈片)為了更好地進行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咱們抽幾個同學來回答一下。)
三、檢查預習學案。(幻燈片展示如下內容)(約7分鐘)
幻燈片6:
㈠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抽1學生回答,生答完,師顯示正確答案)
饗士卒( ) 美姬( ) 鯫生( ) 卮酒( ) 有郤( )
樊噲( )( ) 瞋目( ) 目眥( ) 跽( ) 彘肩( )
參乘( ) 啗之( ) 芷陽( ) 刀俎 ( ) 杯杓( )
幻燈片7:
㈡指出些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釋。(抽1學生回答,生答完,師顯示正確答案)
(1)距關,毋內諸侯 (2)張良出,要項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5)令將軍與臣有郤
幻燈片8:
㈢翻譯下列帶點的詞。(抽3學生接連回答,生答完,師顯示正確答案)
婦女無所幸 亡去不義
具告沛公 秦時與臣游
孰與君少長 若屬皆且為所虜
則與斗卮酒 殺人如不能舉
此亡秦之續耳 樊噲從良坐
沛公起如廁 人為刀俎
會其怒 沛公則置車騎
再拜獻大王足下 若入前為壽
幻燈片9:
㈣指出下列帶點詞的古今義。(抽1學生回答,生答完,師顯示正確答案)
⑴沛公居山東時
⑵ 約為婚姻
⑶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⑷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⑸而聽細說
幻燈片10:
㈤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現象。(抽2學生回答,生答完,師顯示正確答案)
(1)沛公軍霸上 (2)范增數目項王
(3)籍吏民 (4)吾得兄事之
(5)素善留侯張良 (6)項伯殺人,臣活之
(7)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8)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頭發上指
⑾道芷陽間行
師:從大家回答的情況來看,大家課前還是很認真地進行了課文的預習,老師感到很高興,大家鼓掌表揚一下自己。(鼓掌)好,接下來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場聽覺盛宴,請大家在聽的時候自己小聲跟讀,感受課文的基調。大家要注意字詞發音和斷句。(播放《鴻門宴》朗讀音頻)
四、mp3范讀,學生小聲跟讀文本。(約12分鐘)
五、略讀課文,找出文本中出現的人物,填表,理清人物關系。(約3分鐘)
師:大家的神情告訴老師,大家很享受這個故事,那么現在請大家略讀課文,完成ppt中的'兩個表格(幻燈片)。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填一下,有沒有自愿的來的?(教師巡視,兩分鐘后說,填好了的同學可以找旁邊也填好了的同學交流一下。)
表一:楚漢人物對比表
六、梳理文本情節,把握文本敘事脈絡。(約12分鐘)
小組合作探究,歸納鴻門宴的經過,并給每個情節擬一個小標題。
全文故事情節可分為三大部分,即宴會前,宴會上,宴會后。
明確:
宴會前:無傷告密→范增進言→項伯夜訪→張良獻策→項伯說情
宴會上:劉邦謝罪→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宴→義責項羽
宴會后:劉邦逃席→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范增憤罵→誅殺無傷
師:我看了一些同學填的,都填得很好,下面咱們一起來完成表格(教師教鞭指向空格,生齊答)。填出這兩張表格后,相信大家對課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現在我們就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分別為宴會前、宴會中、宴會后,同學們以前后桌四個人為一組合作探究,解決以下問題:
①課文按宴會前、中、后怎么分段?
②宴會前部分記敘了哪幾件事?
③宴會中記敘了哪幾件事?
④宴會后記敘了哪幾件事?(幻燈片顯示問題)
這一大組的同學解決第二個問題,這一大組的同學解決第三個問題,這一大組的同學解決第四個問題。所有小組都要先分段。給大家5分鐘時間,然后我會分別隨機抽取3個小組中的一個同學匯報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現在小組開始討論。(教師巡視,可相機指導,期間板書宴會前、宴會中、宴會后。)
師:大家對課文是怎么分段的?
生(齊答):1、2段是宴會前;3、4段是宴會中;5、6、7是宴會后。
師:很好,下面我隨機點三位同學來匯報小組的討論結果,自愿回答的同學可以舉手示意。
點生1起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師:宴會前主要講了什么事?
生1:無傷告密,范增進言,項伯夜訪,張良獻策,項伯說請。(教師板書關鍵詞,有大致意思即可,如情節遺漏或混淆宴會前和宴會中的情節,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師:很好。
(點生2起來回答第二個問題。)
師:宴會中講了什么事?
生2:劉邦謝罪,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宴,義責項羽。(教師板書關鍵詞,有大致意思即可,如情節遺漏或混淆宴會前、宴會中和宴會后的情節,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點生3起來回答問題。
師:宴會后講了什么事?
生3:沛公逃席,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范增憤罵,誅殺無傷。(教師板書關鍵詞,有大致意思即可,如情節遺漏或混淆宴會中和宴會后的情節,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七、課堂小結,作業布置。(約3分鐘)
師:梳理課文思路后,我們發現,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按時間順序來展開故事情節,以項羽欲擊劉邦開始,到劉邦最終被放走結束;以曹無傷告密開始,以曹無傷最后被誅殺結束;以范增勸說項羽開始,到范增怒罵項羽結束。矛盾復雜,波瀾起伏,雖是《項羽本紀》中的節選部分,但結構卻十分嚴謹,前后呼應十分緊密,可以說是一個動人的完整的故事。
課后請大家復習并歸納整理這篇課文中的文言知識,比如說,通假字有哪些?活用字有哪些?古今異義詞、偏義復詞又有哪些?文言句式又有哪些?大家可以參考之前的預習學案,自己做些補充。
下節課我們來分析課文,探討探討,項羽為什么不殺劉邦?項羽和劉邦有哪些性格特征呢?請大家在歸納文言知識的時候,精讀課文,自己思考思考。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板書設計】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巨鹿之戰(前207年) 垓下之圍(前202年)
宴會前:無傷告密→范增進言→項伯夜訪→張良獻策→項伯說情
鴻門宴 宴會上:劉邦謝罪→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帳→義責項羽
宴會后:劉邦逃席→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范增憤罵→誅殺無傷
鴻門宴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史記》一書的體例、別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關的文學文化知識。
2、掌握本課出現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
5、了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一、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二、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辨析疑難語句、準確翻譯文中的句子。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下面四副對聯哪一幅是寫司馬遷的?
1)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
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
2)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人間疾苦,筆底波瀾。
4)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
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屈原、歐陽修、杜甫、司馬遷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 辯解,得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憤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后稱《史記》,對后代史學有深遠的影響。對許多歷史人物的敘述, 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
《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敘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XX年的歷史;是我國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是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紀: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世家: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表: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壓迫者的立場,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會的最高權威,鞭撻了貪官酷吏和土豪劣紳,同情并歌頌了農民起義的領袖和當時被社會所賤視的小人物;他寫的一些人物傳紀,不僅表現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動人的藝術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鮮明,文筆簡練樸素。其中也有許多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作品。
魯迅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
明確重點
時代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XX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
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公元前2XX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課文疏通
1、 通讀全文(讀準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語,通其大意)
2、 串講與翻譯(把握重要的詞語、句式與重點句、難句,同時,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識比如座次、禮節等。調動學生積極性, 必要時讓他們翻譯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識點,)
知識點歸納
(可作練習用)
一、通假字、
1.距─拒: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2.內─納: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3.要─邀:張良出,要項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
二、成語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三、古今異義
1.山東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
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2.非常 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黃河以北地區。
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4.河南 古:黃河以南地區。
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5.壽 古:敬酒。
今:長壽。
6.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地講述。
婚姻 古:兒女親家
今: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四、一詞多義
1.謝 謝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感謝: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辭謝、告別:乃令張良留謝。
2.辭 推辭: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告別: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3.故 故舊、交情:君安與項伯有故?
因此:故聽之
特意: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4.且 將:且為之奈何?
況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5.幸 寵幸、親近:婦女無所幸。
幸虧、幸而:故幸來告良。
6.之 到: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代詞,這: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結構助詞,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詞,襯字,無義:珍寶盡有之。
7.去 距離:相去四十里。
離去,離開:脫身獨去。
8.于 向,對: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比:長子臣。
在:復得見將軍子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趁勢、趁機: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10.為 任,做:使子嬰為相。
替,給: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被: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作為:軍中無以為樂。
是: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句末語氣詞:何辭為?
五、詞類活用
1.名詞用如動詞:
沛公軍(駐軍,動詞)霸上。
沛公左司馬使人言(告訴,動詞)于項羽曰:……
沛公欲王(為王、稱王,動詞)關中。
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動詞)之。
籍(登記,動詞)吏民。
范增數目(使眼色,動詞)項王。
刑(施加肉刑,動詞)人如恐不勝。
道(取道,動詞)芷陽。
2.形容詞用如動詞:
素善(友善、交好,動詞)留侯張良。
3.意動、使動: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以之為王,稱王,意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動)。
沛公旦日從(使……跟從,意即帶領,使動)百余騎來見項王。
交戟之衛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動)不內。
樊噲側(使……斜側著)其盾以撞
4.名詞作狀語: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用對侍兄長的禮節)事之。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像鳥用翅膀)蔽沛公。
項伯乃夜(在夜里)馳之沛公軍。
頭發上(向上)指。
道芷陽間行、間至(抄小路)軍中。
六、句式變換
1.數詞作謂語: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賓語前置:
客何為者?(何為─ 為何)
大王來何操?(何操─ 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3.介詞結構后置:
具告以事
貪于財貨
4.判斷句:
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5.省略句:
欲呼張良與(省略“之”)俱去。
毋從(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為(省略“之”)壽。
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將軍戰(省略“于”)河北,臣戰(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時與臣游、項羽兵四十萬、置之坐。
6、被動句:
珍寶盡有之(被占有) 若屬皆且為所虜 吾屬今為之虜。
七、偏義復詞:
出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八、同義復詞:
貪于財貨、封府庫、項伯許諾、沛公不勝杯杓、聞大王有意督過之、立誅殺曹無傷。
九、固定句式:
奈何:奈,動詞。何,疑問代詞。譯為“如何”、“怎樣”。如“為之奈何?”
孰與:與……相比,誰……?表示比較。如“孰與君少長?”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將守關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為……所:被……,表被動。如“若屬皆且為所虜”
無以(無……以……)沒有會么東西拿來……如“軍中無以為樂”
何……為:表反問。為:用在反問句尾的語氣詞。如“何辭為”
十、古代“座次”問題:
1、 官職:古代以右為尊。“位在廉頗之右”
2、 車騎:由以左為尊。“信陵君虛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
3、 室內:西為賓、長、貴;
東為主、幼、賤。
4、 堂上座位:北為帝(尊),南為臣(卑)
左為貴,右為輕。
5、 四面環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東
項羽(伯)——亞父——沛公——張良
十一、古代的禮節:
1、 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鋪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腳跟。
2、 跪:仍象坐姿態,但臀離腳跟,伸直腰板。
3、 跽:長跪,把身體挺得很直。
4、 頓首:跪而頭碰地后再抬起。
5、 稽首:較“頓首”禮節更重,頭碰地時停留的時間較“頓首”長。
6、 拜:跪而用手碰地,頭不碰地。
7、 再拜:拜了又拜為“再拜”。
歸納實詞義項:
因、如、舉、謝、意、置、斗、坐、王、軍、擊
時間副詞歸類:
表過去的:
昔:昔某公欲增慰帥兵
初、始:初,君之始入京也
已: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嘗:吾嘗終日而思矣
既:定國是之詔既下
旋:旋乃還
向:失向來之煙霞
本:臣本布衣
素:素善留侯張良
表現在的:
今:今而知皇上真無權矣
方:余方心動欲還
正: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
當:當是時
表將來的:
將:曹操自江陵將順流而下
行將:臣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
且:年且九十
立:沛公至軍,立誅殺曹
尋:尋乃還
表最后的:
終: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
卒: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竟:胥竟不調
表恰在其時的:
會:會其怒,不敢獻
適:適大病,不能行
表急速的:
急:既定策,則仆需急歸營
急擊勿失
疾:若皇上于閱兵時疾馳入仆營
速:今不速往,恐為曹所先
卒:(cu)百萬兵難卒合
表時間長短或延續的:
頃之:頃之,煙炎張天
須臾:坐須 ,沛公起如廁
俄:俄見小蟲躍起
俄傾:以俄傾淫樂,不易無窮之悲,雖愚者亦明之矣
既而:既而以吳氏之亂請于朝
已而:已而英霍山師大起
良久:感此言良久之,卻坐促弦
故事情節:
本文中心:鴻門宴
本文線索:殺不殺劉邦
本文順序:時間順序
本文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和尾聲
宴前(幕后活動):無傷告密 亞父定計 夜訪張良 劉邦定策 項伯說情
宴中(明爭暗斗):沛公謝罪 范增示意 項莊舞劍 樊噲闖帳 義責項羽
宴后(脫身除患):沛公逃席 張良留謝 項王受璧 范增憤罵 誅殺無傷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縈,按時間順序來展開故事情節,以項羽欲擊劉邦始,到劉邦被放終,以曹無傷密告始,到曹無傷被誅殺終;以范增勸說項羽始,到范增怒罵項羽終。矛盾復雜,波瀾起伏,雖是《項羽本紀》中的節選部分,而結構卻十分嚴謹,前后呼應緊密,也可說是一個動人的完整故事。
故事發展過程:
項羽起兵會稽——北上救趙——巨鹿之戰——破關入咸
(劉邦在沛起義——劉邦攻秦——約法三章)
——鴻門宴——項羽封侯——諸侯反叛——彭城大戰——俘漢妻父
——漢楚講和——弒父未遂——單獨挑戰——攻韓信彭越——鴻溝割地——張良說劉——垓下之圍——烏江自刎
性格形象分析:
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風歌(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 人物性格:典型性格,各有個性。
項羽和劉邦:(雙方首腦)
共同點:胸懷大志 項羽“彼可取而代之!”
劉邦“大丈夫生當如此也!”
1.項羽
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驕矜自負,聽到“沛公欲王關中”的密報,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項伯斡旋泄露軍機,項羽麻痹不問,項伯說項羽“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項羽又在“義”字上思慮不定。鴻門宴上劉邦一席花言巧語,竟使項羽不好意思,暴露了無傷,說明他無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舉玦,“項王默然不應”,“項莊拔劍起舞”,項伯“翼蔽沛公”,聽之任之,說明項羽不聽人言,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優柔寡斷,坐失良機。樊噲闖宴,威懾項羽,慷慨陳詞,指斥項羽。項羽沽名釣譽,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贊賞、賜坐。劉邦逃跑,項羽受璧,無可奈何,缺乏深謀遠慮。
聽曹無傷言(大怒)決意伐劉——受項伯說(許諾)答應善遇——受劉謝罪(留飲)自愧設宴——見增舉佩(默然)縱容劉邦——見伯護劉(不應)繼續縱容——樊噲闖斥(稱贊)賜坐賜酒——張良留謝(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點:
唯我獨尊、光明磊落、寬宏大量、“仁義”皆施、直率魯莽、沽名釣譽、輕敵自大、寡謀輕信、優柔寡斷、眼見不遠、不善用人。
2.劉邦
出身農家,不務正業,貪財好色,一心稱王。鯫生獻計“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正中劉邦下懷。這樣重大事件,劉邦都沒有告訴過謀士張良,真有心計。緊急關頭,搖尾乞憐,又向張良求救。張良不計前事,連發數問,從實際出發,提出“沛公不敢背項王”的方針。劉邦首先懷疑張良與項伯的關系,既而心領神會,立刻接見項伯,說得天花亂墜,做得天衣無縫,機敏過人,貫徹執行張良的方針真叫漂亮!拉攏收買了項伯,通過項伯軟化了項羽,在鴻門宴上受到項伯的“翼蔽”。
劉邦鴻門謝罪是迫不得已,但有膽量有氣魄,而又卑躬屈節,稱項羽為“將軍”,自稱“臣”,奉承項羽,掩飾自己,拉舊關系,自己“北向坐”,“張良西向侍”,低三下四。
劉邦進入咸陽,住在皇宮,盡享榮華富貴,不肯離開。見狀,樊噲與張良質問劉邦:“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力勸劉邦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劉邦察納雅言,“沛公軍霸上”。項羽揚言要“擊破沛公軍”的時候,他聽取了張良的意見;劉邦要逃跑的時候,又聽取了樊噲的意見。總之,劉邦還是善聽人言的。賠罪時,項羽暴露了曹無傷,劉邦不露聲色,置若罔聞,密記在心;回軍后,“立誅曹無傷”。劉邦多有心計,處事多么果斷!
為之奈何(驚)——求救張良(問)——拉攏項伯(謀)——謝罪項羽(奸)——脫身獨去(識)——留良代謝(周)
性格特點:
生性懦弱、虛心請教、多謀奸詐、能言善變、頭腦清醒、善于應變、慮事周到、善于用人。
張良和范增:(雙方謀士,智囊團,事件演變的關鍵人物)
3.范增
根據劉邦入關前后的變化,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提出了策略,“急擊勿失”。鴻門宴上,數次目示、舉玦擊殺劉邦,項王不應。出召項莊,說“君王為人不忍”,說明范增對項羽的思想還不甚了解。劉邦跑后,范增指桑罵槐說:“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爾后的歷史證實了這一點。可見范增有遠見卓識,老謀深算。但處事浮躁,不該把矛盾暴露給敵方,其后果被劉邦利用。他不能準確把握項羽的思想動態,一味將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他,一方面由于他年齡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對時事觀察和對項羽的忠心。
老謀深算:奪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銳:力促擊劉、舉佩示意、出召項王
驕橫浮躁:拔劍擊斗、斥罵項羽
4.張良
對劉邦忠誠,“今事有急,亡去不義”。鯫生之計,劉邦沒有告訴張良,大事當前,張良不計。緊急關頭,張良運籌帷幄,沉著冷靜,深謀遠慮,能夠提出正確的策略。張良的話語行為并不多,但劉邦集團的一切活動,實際上都是張良導演的。
多謀善斷:言沛公不敢倍項王也、出招樊噲。
處事不驚:亡去不義、君臣商議、軍門見噲。
沉穩機智:張良留謝
處事有方:大王來何操?
曹無傷和項伯:(叛徒)
5.項伯
講哥們義氣,為救友不顧失節。禁不住劉邦的拉攏,竟然做了劉邦的內奸。“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這有什么不敢的呢,簡直是長劉邦的志氣,滅項羽的威風,這完全是替劉邦說話。“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更是對劉邦歌功頌德,對項羽進行指責。難怪在項莊舞劍的時候,項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莊不得擊”。
周密,謀略:夜訪張良、極力勸羽、翼蔽沛公 、宴上東向坐
6.曹無傷
項強劉弱,密報項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投機未成丟了小命。
魯莽、草率: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被誅
7.項莊
沒有頭腦,劍術不佳,刺殺劉邦未成,笨拙無能。
有勇無謀,被動。
8.樊噲
忠誠。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勇武。“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目真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一個威風凜凜的武士。難怪項王都得“按劍而跽”,驚呼:“壯士!”大斗飲酒,大塊吃肉,粗獷,真乃英雄本色。能言善辯,慷慨陳詞,痛責項王,說來頭頭是道。有勇有智。罵得項羽,“未有以應”,只好賜坐。
有勇有謀,粗中有細,主動請戰
對比照應
人物結構:兩峰并峙,雙水分流。
項羽集團 項羽 范增 項伯 項莊
劉邦集團 劉邦 張良 曹無傷 樊噲
對比照應,互相輝映,相得益彰,孰是孰非,孰勝孰負,不問自明。
項羽在優勢下恃勇驕橫,缺乏遠慮,用人唯親,謀臣不能施其謀,將士不能效其力,輕敵麻痹,養奸貽患,內部不團結;劉邦則與之相反,雖處劣勢,但能忍辱負重,虛心下問,善于機變,知人善任,使謀臣盡施其謀,將士盡效其力,并瓦解敵方為自己效勞,及時清除內奸。劉、項在斗爭中地位發生的變化,劉勝項負自成定局。
劉邦論成敗: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對項羽的評價:
1、 太史公: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①,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②?何興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蠭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④起隴畝之中⑤,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⑥,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⑦,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⑧,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⑨,奮其私智而不師古⑩,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11),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12),過矣(13)。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14),豈不謬哉!
① 周生:《正義》引孔文祥說以為是漢代儒者,姓周。蓋:大概。重瞳子:兩個瞳人兒。②苗裔:后代。③何興之暴:怎么起來得這么突然。④尺寸:形容很少。埶:同“勢”,權勢,權柄。又:有人認為“尺寸”指尺寸之地,這句在“寸”字后斷句,“乘執”屬下句,是趁勢的意思。⑤隴畝之中:田野之中,指民間。“隴”,同“壟”。⑥五諸侯:指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個諸侯國。⑦位 :指王位。不終:指沒有維持下來。“終”,到最后。⑧背關:舍棄關中。“背”,棄。⑨矜:夸。功伐:功勞,“伐”與“功”同義。⑩奮:振,這里有極力施展的意思。師古:效法古人。(11)力征:以武力征伐。(12)寤:同“悟”。(13)過:錯。(14)乃:竟然。引:拿過來,這里有找詞兒的意思。
司馬遷是把項羽當作悲劇英雄來描寫的,他有英雄的氣魄和行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導致了他的悲劇。
2、杜牧、王安石、李清照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認為: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從“包羞忍恥”“卷土重來”分析入手。
題烏江項王廟詩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王安石認為: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根據“壯士衰”“勢難回”“肯與君王卷土來”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圖。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認為:項羽氣勢豪壯,令人敬仰。因為從開始至結束都洋溢著對英雄的贊美和敬仰。
2、毛澤東
鐘出風雨起蒼皇,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距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摘自毛澤東1949年4月《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澤東認為項羽在處理和劉邦的關系上犯了沽名釣譽的錯誤,最終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這里毛澤東引用這段歷史事實,意在號召中國共產黨人和全軍指戰員利用占領南京以后的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有利形勢,將革命進行到底,徹底消滅蔣家王朝。
延伸思考與練習:
一、 思考:
1、“鴻門宴”是在什么情況下誰為誰設的宴會?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
2、“鴻門宴”的結果對項羽不利,歸根結蒂是誰之過?為什么?
3、你如何認識評價范增這個謀士?
4、項羽對樊噲不斥不惱,反而二呼“壯士”,可看出項羽的什么性格?
5、鴻門宴上,基有無殺劉之意?他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態來宴請劉邦的?
6、項羽“東向坐”說明什么?
7、舉所佩之者三,項王為何默然不應?項莊請舞劍,他又為何曰諾?
8、名釣譽”是什么意思?用它來概括項羽的性格合適嗎?
9、在宴前宴后對劉邦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二、 寫作:
1、 發揮想象,描寫《鴻門宴》中范增的心理活動。(300字)
2、 以《我最喜歡------》或者《我最討厭-------》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1)標題橫線上填寫《鴻門宴》中的人物名字。
(2)論點鮮明,論據充足,自圓其說。
(3)800字左右。
鴻門宴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其政治、軍事生涯眾所起的重要作用。
2.歸納總結“因、如、舉、謝、意”五個多義詞的義項;了解“此……也(耳)”“何以……”兩個句式的特點,并比較與現代漢語的不同。
3.背誦課文第三、四段。
教學重點
1.分析“項羽”這個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誦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學難點
理解“因、如、舉、謝、意”等五個多義詞義項,掌握兩個句式。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創設情境
2、全班齊讀《垓下歌》《大風歌》。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風歌
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曾經無限風光,威名遠揚的西楚霸王,此時面對滔滔吳江水卻是“奈若何”,只能戰斗到最后一刻而從容自刎,何等的壯烈!劉邦出身市井最終卻能打敗項羽統一天下。
古人說: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和“垓下之圍”為最。反復詠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
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三大精華之一——鴻門宴。
二、介紹歷史背景
秦始皇創建的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集權國家——秦朝,由于對農民實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變。在公元前2XX年七月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戰旗一舉,應者云集,反秦怒濤遍及中原。在農民起義的高潮中,劉邦和項羽,也于同年九月起兵江東,卷入農民起義的洪流。當時劉邦48歲,項羽24歲。不久,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相繼犧牲,“世代楚將”的項梁,為了招納人馬和形成旗號,采納了范增“復立楚之后”的建議,趁機擁立老楚懷王的孫子(名心)為“楚懷王”,作為反秦勢力的傀儡首領。公元前2XX年九月,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令主力軍劉邦、項羽兵分南北兩路,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人定關中者王之”。公元前2XX年十月,劉邦統率南路軍先于項羽人關破咸陽,但為了“待諸侯至而定約束”,退駐霸上(今陜西長安縣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關中,于是派兵守關,“毋內諸侯’’。十一月,項羽率軍西來,聞訊震怒,屯軍新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的項王營),揚言馬上要同劉邦開戰。
所謂“鴻門宴”,是指公元前2 XX年十二月,項羽在新豐鴻門舉行的一個藏有殺機的宴會。這個“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生動表現,是漫長激烈的“楚漢相爭”的序幕。
三、讀課文,講故事
學生通讀全文,第一遍畫出不懂語句,第二遍結合課下注釋了解文章大意;第三遍結合資料字典,把不懂得語句畫出來。
四、譯文段,學語言
翻譯“張良告密一段”
作業: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五、品細節,評人物
1、找出你認為文中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語句進行點評分析,體會作者寫人的妙處。
提示:精心描寫的每個情節、每個場面場面的具體情境;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等描寫。
2、總結人物性格
項羽復雜的性格。
3、對比兩人性格的不同
鴻門宴上劉、項性格的較量,不過是“楚漢相爭”的縮影,要充分認識項羽的性格,選下面幾個片段,通過對項羽、劉邦二人的不同表現,體會二人的不同性格。
資料一
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解說:項羽直率粗獷與劉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資料二
秦末,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愿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剽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遣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剽悍,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
解說:在滅秦戰爭中,劉邦大軍幾乎兵不血刃,秦軍即聞風瓦解。反觀項羽卻一路苦戰,在刀光劍影、腥風血雨之中來到咸陽時,已是姍姍來遲。
資料三
項羽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解說:性格急噪與老奸巨猾對比鮮明。
資料四: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解說:面對失敗,項羽英雄氣短,劉邦自我控制、積極樂觀。
資料五:
“古往今來看項羽”
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政由羽出,近古者未嘗有也,贊之!王侯叛之,難矣!不覺寤不自責,過矣!
劉邦對項羽的評價: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詩詞中對項羽的評價: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為君王卷土來!
詠項羽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霸王別姬
屠洪剛
我站在烈烈風中/不能蕩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云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蕩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云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人世間有百媚千抹/我獨愛愛你\那一種/傷心處別時路有誰不同/多少年恩愛匆匆葬送/我心中你最忠/悲歡共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換我毫情天縱/我心中你最忠/我的淚向天沖/來世也當稱雄/歸去斜陽正濃
4、探究:書面作業:根據課文及補充資料,談一談項羽不殺劉邦的理由。寫成500字的小論文。題目自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