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春》教案(精選14篇)
七年級《春》教案 篇1
一、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并細心品味課文中描寫的江南春景
設題意圖:通過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內容;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細心品味,入情入境。
朗讀指導: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二、課文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仔細揣摩下列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設題意圖: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語言是作品思想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載體,也是讀者領悟作品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橋梁,所以品味語言是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設置本題的主要意圖。
解題思路:
1、語言的運用不是孤立的,詞語用得是否恰當,是否富有表現力,要看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因此,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根據語境品味語言,應該成為解題的重要思路。
2、如果就語言論語言,那將索然無味,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應該以語言為載體、為中介,品味語言所表現的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想像“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的情景對于這個問題可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像,讓學生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飛翔。
你能說出“偷偷地”和“鉆”這些詞語好在哪里嗎?“偷偷地”和“鉆”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同時,這樣寫使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用在“小草”前面,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這樣寫,也使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2、“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是什么感覺?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只要是合乎情理,都要予以肯定。如“溫暖”“親切”“慈愛”“幸福”“深含感情”等均可。
春風除了像母親的手,你還覺得像什么?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要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三(題略)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三個比喻各表現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點?參見“課文研討”的有關內容。
你還能用別的比喻贊美春天嗎?此題也是開放型的聯想拓展題,應引導學生放開思路,根據春天的特點,尋找恰當的比喻贊美春天。
研討這道題,既要體會課文語言運用之妙,又要學一點有關比喻的修辭知識。本單元比喻很多,頭一課學點這方面的知識,后面各課都可運用。
七年級《春》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一、領會文中描寫景物委婉細致,用詞準確、生動,比喻形象鮮明,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朗讀、背誦
教學時數:兩教時。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識,展現春的意境。
今天,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同學背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同學背誦: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舜欽在《淮中晚泊犢頭》的詩中又是怎樣寫春的呢(同學背誦: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二、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三、學生朗讀全文,要求:
1.提出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文中以迎接春天寫到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后分分看,哪幾節寫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應和hè醞釀yùnniàng暈yùn
第一節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節描繪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節歌頌春天。(第三段)
四、講讀體會: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準確,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第二段:繪春。
春終于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后再分別作細致的描繪。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么沒有一個例外。
然,是詞尾,表示狀態,樣子的意思。
(2)朗讀第2節。總寫春回大地后,先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
山、水、太陽的臉。
朗潤:明朗,潤澤。朗潤是怎樣一幅情景呢出示月歷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學生看外語課發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這幅畫,那個山,就是潤澤的樣子。
水漲Zhǎng
朗潤漲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
背誦第2節。
(3)第3節寫小草,寫得很細。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特別用得好
鉆,寫生命力。嫩,寫質地。
綠,寫顏色。滿是的,寫范圍。
軟綿綿,寫姿態。
鉆,用得非常好,寫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著春天,草從泥土里鉆出來,盼望春天。
草好,人歡樂。
朗讀、背誦。
(4)第4節寫什么呢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一派怎樣的景象
樹,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趕趟兒:爭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寫花的爭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結的果實。
花下是怎樣的情景呢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哪個詞鬧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為什么野花會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細筆描繪了一幅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鮮艷,層次分明。
朗讀背誦。
(5)第5節寫風,寫鳥,寫牧童的短篇。怎么寫的呢
背誦僧人志南的詩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基扶我過橋東。沾衣不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寫風的撫摸,風的芬芳醒郁,鳥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鳥的清脆的聲音,輕風流水的聲音,牧童短笛嘹亮的聲音應和著,構成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
朗讀。
(6)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再寫雨中景色。找兩個詞把雨的形態講出來。
細和密。二個比喻形象生動。
接著寫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寫的呢
朗讀第6節,展開想象。
綠得發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春雨淋浴后的鮮艷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書湖明先生壁》詩中找一句話來形容。兩山排閾送青來,兩座山好像把門推開,把青送到眼前。燈光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雨中景是靜的,但靜中又有動,筆筆緊扣春天。
(7)第2到6節著重寫景,第7節著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計,計劃。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計劃,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時間。
朗讀第7節,體會:寥寥幾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8)小結:
這一部分繪春是全文的重點。細筆描繪,繪聲繪色繪態,繪幼繪靜,語言非常生動。比如說,寫草的生命力,用鉆;寫熱烈的氣氛,用鬧:寫小草的青,用逼。細致的描繪來源于什么細致的觀察。觀察以后還要怎樣呢表達出來。要仔細讀書,積累詞語,描繪起來就會形象生動了。
3.第三段:頌春。
(1)朗讀8、9、10節。
(2)在繪春以后,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系有區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后喻為健壯的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
五、作業 :
1.誦讀全文,仔細體會本文用詞造句的妙處。體會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樣的詞句是怎樣從筆端流淌出來的。
2.下周去長風公園春游,仔細觀察春景,領略大好春光,寫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題。
板書設計
總寫一切
山、水、太陽的臉(遠)
草:鉆、嫩、綠、滿、軟綿綿
花:開滿,紅、粉.白、甜味兒(樹上、花間、地上)
繪春分寫
風:撫摸、醞釀
雨:細、密
人:趕趟兒
頌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
教學后記
1.接初一下學期班級后,自選了這篇教材作為補充讀物。第一次教學生寫景的散文,著力于細,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
2.學生十分喜愛,兩節課教下來,學生已能背誦。
3.兼帶教百花爭艷、繁花似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問句。
4.比較買、賣、脹、漲。
5.有些地方過于細碎,要改進。
又記:
第二次教《春》時,吸取了前次教得細碎的教訓,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內容只作了粗線條的分析,學生讀得比較流暢,但在寫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細筆細繪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學生在習作上明顯地進了一步,寫景不是大而化之,籠籠統統,而是平時注意細致地觀察,下筆具體得多,生動得多。要注意:糾正教學中缺點時,不能把長處也甩掉。(教案略)
又記:
第三次教《春》時,又作了較大的更動。一是加強了單元教學,把《春》、《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和《濟南的冬天》結合起來考慮,除抓住特點,比較異同外,引入課文也重新作了設計。設計是這樣的: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觀出不同的美姿。現在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組描寫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過反復誦讀,咀嚼推敲,來領會它們精彩的寫法和表現的情境美。二是加強思維與語言的訓練。先給學生做樣子,就春草的描繪進行分析,明確寫了些什么,從哪些角度描繪的,哪個詞或哪些詞用得特別精當,描繪時主要運用哪些方法。然后幫助同學自讀課文,有條理地進行分析。學生把理解、口述、朗讀結合起來,學習的效果比較好。(教案略)
七年級《春》教案 篇3
教具:錄音機、教學磁帶、鋼琴、打擊樂器、投影儀、提板。
教學目的
1、 通過學習《嶺南春早》,讓學生體會到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為我國迎來了“嶺南春早”的大好形勢,給嶺南帶來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2、 讓學生掌握切分節奏和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的新的節奏型的拍、讀、寫法;學習樂理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記住一些常用的速度述語,懂得二拍子的擊拍法。
教學難點
切分節奏、八分休止在前半拍的節奏型的拍、讀法,以及如何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用律動啟發式,層層深入把樂理與歌唱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步驟
(一) 練聲
(要求:要輕、氣息要平穩,教師先示范,然后讓學生跟鋼琴唱)
(二) 節奏練習
投影圖片一
1、讓學生讀、拍此節奏,提問學生此節奏中哪些沒有學過的?引導學生回答,學生自然會說出“ ”和“ ”。以此引入切分節奏和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的新節奏型。
2、切分音:一個音由弱拍(或弱節奏位置)延續到下一個強拍(或強節奏位置)成為強音,這個音稱為切分音。切分音改變了原來的節拍的強弱規律,形成了“切分節奏”。
如 等。
3、 幾種切分節奏的拍、讀寫法(每一種都先進行拍、讀練習)
投影圖片二
寫
讀
拍
4、 拍、讀練習
投影圖片三
(1)
(2)
(3)
5、 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構成的節奏:
(讓學生閉口用讀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的節奏,讀熟后心到休止的效果。)
6、 把兩種節奏合在一起,加入打擊樂器進行練習:
投影圖片四
花鈴鼓、雙響筒:
沙錘、手串鈴、板鼓:
銅鑼、木魚:
(反復練習此節奏型,一來可鞏固感受切分節奏和八休止符在前半拍的節奏特點,二來可為學習“嶺南春早”作鋪墊,因為此節奏型就是《嶺南春早》的節奏型。)
(三) 學習歌曲《嶺南春早》
1、 放音樂,聽完一遍后,寫上課題“嶺南春早”,這首歌具有濃郁廣東音樂風味,這節課只作簡單的提示。重放音樂時,讓學生小聲跟唱。這首歌曲是D徵七聲調式G大調尚未學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鋼琴唱詞,由于這首歌曲的難點節奏前面已抽出練習過,因此,學生拍讀起來比較容易把握,唱起來比較順展。
2、 教師亮出三個提板
(1) 活躍、熱情;
(2) 雄壯有力;
(3) 抒展緩慢。
(讓學生選擇這首歌所表達的情緒,學生會選出第(1)種。)
3、 為什么要選擇此情緒?先讓學生討論,滲入國情教育,啟發學生領會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祖國大地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歌曲要唱得活躍、熱情和充滿春天氣息,實行對外開放,迎來了外商的投資,這也是歌曲中“推開南風窗,歡迎小鳥來筑巢”的寓意所在。因此,同學們應該歌唱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祖國,珍惜我們的學習環境,認真學習。然后讓學生腳節奏,手拍節拍唱一遍《嶺南春早》,以此引入二拍子的擊拍法。
(四) 學習二拍子的擊拍法
1、 讓學生體會用軟刷子刷墻時上下的感覺去做基本功練習;
2、 擊拍時注意拍點,練習葉楞讓學生體會打籃球時從地上彈起的感覺去找拍點,然后打著拍子唱《嶺南春早》,可分組練習。
(五) 聽音樂完成下列問題
1、 聽三首歌曲片斷《鼓浪嶼之波》、《祝酒歌》、《牧羊姑娘》。
2、 用連線連接下列問題:
《鼓浪嶼之波》 歡快 快
《祝酒歌》 悲傷 中
《牧羊姑娘》 懷念 慢
3、 速度:音樂進行的快慢稱為速度。以剛才的三個音樂片為例,不同的快慢所表現的情緒也不同。歡快熱烈的音樂常常使用快或較快的速度,如《祝酒歌》;抒情歌唱性或田園風味的音樂常是用適度的中速,如《鼓浪嶼之歌》;悲哀的掉歌、沉痛的回憶音樂則常用慢的速度,如《牧羊姑娘》。
4、 速度的作用:可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教師把《嶺南春早》放慢速度彈唱一遍,把《牧歌》放快速度彈唱一遍,讓學生思考,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學生:歪曲了形音形象。)
5、 常用的述語與意大利文相對照(速度記號標在開頭的左上方,國際上通用意大利文)。
七年級《春》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能力培養點:
1.學會調動多種感官細致觀察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語言特點。
情感體驗點:
1.培養學生關注生存空間、保護環境的習慣。
2.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揣摩詞語,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①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在預習本上正確注音、解釋(查字典或詞典)。
②學生課外搜集、摘抄有關春的古詩文句(備用)。
③老師準備錄音機、錄音帶、投影儀等。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朗讀課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研讀春草圖,歸納分析其他春景圖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聽課文朗讀錄音,要求:
1.注意朗讀的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2.學生邊聽邊思考:
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
抒發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
你覺得春天還像什么?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嗎?
3.聽讀之后,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4.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上面的問題 。
三、熟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然后理清本文寫作的思路: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啟發學生歸納)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四、研讀與賞析:
1.學生齊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學習課文第1-3段的內容,思考:
①第1、2段總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第3段寫出了春草的什么特點? 用了哪些形象生動的詞語進行描寫的?有什么好處?
④春草圖中為什么還要寫人的活動?
3.全班交流后小結。
五、布置作業:
1.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 請說出理由來。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研讀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等,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2.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全班齊聲朗讀課文。
2.鼓勵學生背誦1-3段。
二、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學第4—7段, 學生運用老師指導的方法,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圖畫,并說明原因。
②比較與春草圖的異同之處。
(可從特征、順序、寫法、語言、修辭方面比較)
③迎春圖與其他四幅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④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二”賞析好詞佳句)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交流,明確上述問題。
2.略讀第8—10段,體會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學生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教者即給予肯定。)
3.課堂小結:
①抓住特點寫景。
名 稱 特 征
春草圖(草報春):嫩綠、多、軟
春花圖 (花爭春): 繁茂、艷麗、芳香
春風圖(風唱春):溫暖、柔和
春雨圖(雨潤春):多、輕盈、細密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圖。
名稱 角 度(順序) 寫 法 修 辭
春草圖: 由物到人正面與側面結合擬人
春花圖:樹上—花下—遍地由高到低 虛實結合 排比、比喻、擬人
春風圖: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多感官描寫 擬人、比喻
春雨圖: 由物到人 由近到遠動靜結合 排比、比喻
4.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體會作品的意境和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
5.學生質疑交流:
①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面對著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么?
③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后,可以向老師質疑,也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三、拓展延伸:
學生將自己搜集的關于春的古詩文句互相交流,并加以整理、積累。
四、布置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春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色的景物寫出來,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五、板書設計:
七年級《春》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感受春媽媽與花兒的"母子情"。
2、初步了解花的生長與春天的關系。
3、學習兒歌《春媽媽》
活動準備:
請家長幫助幼兒了解一些春季花開的情況,教育掛圖。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談談自己觀察到的春季花開情況,引出兒歌。
基礎部分:
1、在風和日麗時帶幼兒出去散步,感受太陽曬著很暖和、觀察草鉆出了地面、各種顏色的花有不同的花瓣……。
2、在一個有花的地方坐下,老師教幼兒說兒歌《春媽媽》。
3、提問:花的媽媽是誰呀?用手學一學花兒慢慢張開的樣子。雨點澆了以后(下雨以后)花會怎么樣呢4、請幼兒跟著老師說兒歌數遍。(先慢后快的)結束部分:
請幼兒回家把兒歌說給媽媽爸爸聽。
活動二 內容—迎春花(音樂)
活動目的:
1、初步學習歌曲,學習用輕快地歌聲表現蜜蜂的可愛的形象。
2、體驗與教師接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教師事先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到來,尋找春天的秘密。并使幼兒置身于春天的環境中。
2、實物準備:迎春花、教育掛圖《迎春花》
活動指導:
一、律動入室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做動作進行律動入室。
二、綜合訓練
1、連聲訓練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要求幼兒用連貫的聲音演唱。
2、節奏訓練A、 X | X ―|B、X X X X| X X X ―|
三、學習新歌
1、激趣引題:
(出示迎春花)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向幼兒簡單介紹迎春花的名稱、顏色、大小及花瓣的形狀。
2、教師示范演唱歌曲一邊,幼兒欣賞。
3、幼兒學習歌詞,幼兒學看圖譜熟記歌詞。
4、幼兒學習演唱歌曲教師重點指導"開在 大路 旁"和"蜜蜂 嗡嗡 唱"這兩句,因為這句歌詞以2和4為主,音較不穩定
5、教師彈琴,幼兒演唱歌曲。
四、處理歌曲,進行歌表演讓幼兒為歌曲自由編動作進行歌表演,鼓勵編得較好的幼兒,并將幼兒所編的動作串起來供大家學習五、活動延伸讓幼兒自由編組進行表演并進行比賽。
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講授法、提問法刺激聽覺感官,示范法、觀看法刺激視覺感官,練習法、游戲法綜合刺激各種感官……因此,教學方式的成敗與否,關鍵是看能否發揮出它應有的刺激性。
七年級《春》教案 篇6
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春》。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它體現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對于學好本單元其他課文,乃至以后學習寫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重的三維教學理念,加上本文作為寫景抒情散文的體裁特點,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把握重要詞語的音,形,意
(2)體會春景中寓含的熱愛自然,春光的感情,奮發向上的精神
(3)欣賞描寫春的優美生動的語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點組織安排材料
3教學重點,難點
作為七年級的學生,這是第一次系統的學習寫景抒情散文,學生年齡小,感悟力還不成熟,結合本文的體裁特點,重點設為目標的(2,3,4),難點設為目標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采用問題導引式,啟發式。這是由于七年級學生對于欣賞美文還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完成鑒賞。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這種方式的采用,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熱情,又可以使學生對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視覺效果,增強感染力。
第三、分析學法
朗讀法,討論法。課程標準提出:"要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注意情感體驗,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作為寫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蘊是不可言傳的,所以這兩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可以使學生處于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學步驟
1、檢查預習,補充相關知識。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要打牢字詞基礎,加強對字詞,特別是有些多音,多義字的檢測。提問學生課外收集的作者情況,培養學生課外查找資料的習慣,教師可以進行補充。
2、學生自由朗讀或默讀全文,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在作者筆下,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哪幅圖畫
(2)文中洋溢著一分什么樣的感情你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這兩個問題有利于學生對全文的理解,也較容易,可以通過學生自主活動,討論補充把握較好。教師應把發言權腳給學生。
3、在提問回答以上問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指出喜歡的理由,并做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題是緊扣課文重點中對優美生動語言的欣賞而設計的,同時又充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在學生表達自我感受的同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引導學生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體會。如:"鉆趕趟兒"等詞,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通過幾個學生對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見,使學生對本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有了較為透徹的理解。對于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段落,組織學生齊讀,增加語感。
4、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如何緊扣"春"組織材料的。以(4)(5)節為例,使學生認識它們如何條理清晰的組織材料的,這樣可以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提高課堂效率,重在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進行閱讀反思:本文之所以這么生動,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這是為下一階段的寫作鋪墊,有了上面的分析,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可以不難認識到:這主要是由于修飾語,疊詞,修辭手法等的運用。
6、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寫一段語言優美生動的寫景片段。題材自選,題目自選,著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后相互交流,評價,教師給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勵為主,使學生做到以讀促寫,使學生在自我表現滿足中結束本課學習。
7、作業布置:以第六節為例,緊扣本文重點出題。作到少而精,富有啟發性,難度恰當。
七年級《春》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一、課前先學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水漲( )起來了 他漲( )紅了臉 應和( ) 和( )面
捉迷藏( ) 寶藏( ) 散( )在草叢里 散( )會
黃暈( )的光 日暈( ) 暈( )頭轉向
醞釀( ) 巢( ) 蓑( ) 薄( )煙
2.你還有哪些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
3.了解作者
精讀探究
1.文中以迎接春天寫到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后分分看,哪幾節寫什么。
2.學習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
(2)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
2.學習第二段:繪春。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么?
(2)朗讀第2節。總寫春回大地后,先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
《春》導學案
第二課時
一、課前先學
1.《春》是一篇 (體裁)作者 ,字 。現代散文家、 、 他的散文,清醒而真摯,被稱為,散文代表作有 、 、 。
2.作者按照盼春、繪春、頌春的順序描繪春天,在描繪中,依次描繪了五幅美麗的圖畫,分別是 、 、 、 、 。運用比喻,突出了春天 、 、 的特征,抒發了作者 的感情。
精讀探究
1.繼續學習第二段:繪春。
(1)第3節寫小草,寫得很細。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特別用得好?
(2)第4節寫什么呢?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一派怎樣的景象?
花下是怎樣的情景呢?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哪個詞?
為什么野花會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
(3)第5節寫風,寫鳥,寫牧童的短笛。怎么寫的呢?
(4)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再寫雨中景色。找兩個詞把雨的形態講出來。
接著寫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寫的呢?
2. 學習第三段:頌春。
在繪春以后,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3.總結:本文圍繞春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春》鞏固案
第一課時
一、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撫( )摸 胳膊( ) 撐( )傘 發酵( )
稀shū( ) jiàn( )壯 jìn( )骨
二、為下列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1.水漲起來了( )a. zhǎng b. zhāng c. zhàng
2.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a. hé b.hè c. huó
3.……混著青草味兒( )a. hún b. hūn c. hùn
4.散在草叢里( )a. sǎn b.sàn c. sǎ
三、為加點字選擇正確的義項。
1.呼朋引伴( ) a.指引 b.牽引 c.引申 d.招引
2.欣欣然張開了眼( ) a.然而 b.的樣子 c.這樣 d.對
3.一年之計在于春( ) a.計算 b.主意,計謀 c.打算d.策略
4.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a.聲音相呼應 b.依照別人的樣子做
c.和諧 d.和悅
四、閱讀理解。
a.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b.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d.“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1.為上面文字按原文順序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
2.注音:巢( ) 清脆( )
3.這段文字從感覺方面把春風描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味,極其生動,按下面要求,從文中摘抄相應的詞語填在橫線處(每空至少寫兩個詞語)。
①觸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②嗅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聽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④視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
4.春風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不得超過10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春》鞏固案
第二課時
一、指出下列語句的修辭方法。
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
2.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
3.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二、閱讀理解。
春雨
①春雨,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贊美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杜甫描述你偷偷來到人間的佳句。春雨,你可知道農民是怎樣地盼望你呀!
②春雷一聲,你可來臨了,無聲無息地下著,雨絲如煙似粉。竹林里新拔節的翠竹,田野里的綠苗,池塘邊的垂柳,剛剛綻開的粉色桃花,在水霧碎雨中,綠瑩瑩,細潤潤。
③暖融融的雨絲好像一串串的珍珠,又好像春姑娘的鞭子,抽打著冬的陰影,驅趕著料峭的寒意。你是那樣的纖細,卻又是如此不可抗拒。你粉碎了堅冰的頑抗,瓦解了積雪的防御;你把冰冷的硬殼化作了裊裊飄飛的水霧,化作了潺潺流淌的小溪,化作了滔滔滾動的潮水。
④柔情的春雨,你多么像一位天使,從山那邊跑來。你拖著乳白的寬大的裙子,罩著整個村莊,干涸的大地等待著你的擁抱,你滿頭插著潔白的花,在云霧中吻著土地。你看:所有的種子都翻個身,打著滾兒,揉揉惺忪的眼睛,伸個懶腰,打個哈欠,一切都復蘇了。
⑤一場溫暖的春雨,亮晶的雨絲,綿綿的雨絲,好像春姑娘撥動的琴弦,春風是輕柔的手指,彈出了一首首動人的歌曲。你又好像春姑娘手中繡花的針線,一針針,一線線,繡出了一片清新和翠綠,也有點點耀眼的金黃;你繡啊!繡啊!繡出了嫩生生、水靈靈的新葩新蕾!還有翩翩起舞的蜜蜂……
⑥春雨,我希望你永駐人間!
1.試用簡潔文字概括以下各段的意思。
②段:
③段:
④段:
⑤段
2.“無聲無息地下著”寫雨絲的________,“雨絲如煙似粉”寫雨絲的________________
3.試說說這篇文章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參考答案
一、fú bo chēng jiào 疏 健 筋
二1. a 2. b 3. c 4. a
三、1.d 2.b 3.c 4.a
四、1.趕趟兒:這里是指各種果樹爭先恐后地開花。 2.黃暈:昏黃不明亮。烘托:這里是襯托的意思。 3.朗潤:明朗潤澤。
五、1.擬人、反復 2.擬人、排比 3.比喻、排比
六、(一)1.排序:d b a c 2.巢(cháo)脆(cuì) 3.賣弄:有意顯示、炫耀。 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4.①吹面、撫摸;②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③清脆的喉嚨、宛轉的曲子、應和、嘹亮地響著;④鳥兒、牧童、短笛、牛。 5.泥土氣息、青草味兒、花香 6.春風鳴春 (二)1.春雨來臨 春雨暖融融 春雨的柔情 春雨帶來了生機和希望 2.輕盈 細微 3.使用第二人稱直接對春雨呼告;綜合運用比喻、擬人、引用、排比、反復、呼告等修辭格;大量使用疊詞;準確運用動詞;運用優美的句式。
《春》預習案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構思精巧、情景交融的寫法。
2.反復朗讀,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體會語言的準確和生動。
3.感受形象,體會作者對春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預習導學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水漲( )起來了 他漲( )紅了臉 應和( ) 和( )面
捉迷藏( ) 寶藏( ) 散( )在草叢里 散( )會
黃暈( )的光 日暈( ) 暈( )頭轉向
醞釀( ) 巢( ) 蓑( ) 薄( )煙
2.解釋下列詞語
欣欣然: 朗潤: 醞釀:
趕趟兒: 楊柳風:
3.你還有哪些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
4.了解作者
5.讀文思考
本文寫春天,處處滲透著作者的感情。仔細閱讀課文,抓住感情線索,說說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思路,然后背誦全文。
6.提問
在預習過程中,對于文章內容,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針對文章內容,你可以設計出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7.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找出文章中你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精彩在哪里。
答案
1、漲 水漲( zhǎng)起來了 他漲(zhàng)紅了臉 和 應和(hè) 和(huó)面
藏 捉迷藏(cáng) 寶藏(zàng) 散 散(sǎn)在草叢里 散(sàn)會
暈 黃暈(yùn)的光 日暈(yùn) 暈(yūn)頭轉向
醞釀(yùnniàng) 巢(cháo) 蓑(suō) 薄(báo)煙
5、 這一題是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結構是作者思路的外現。從這一點出發,可以讓學生對思路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此外,還可以把這一問題適當延伸,讓學生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作者在繪春部分是怎樣細致描寫五幅春景圖的。
本文分三部分安排,這三部分與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到來,熱切地盼望她的到來,重復使用“盼望著,盼望著”,突出了作者對春的渴望;春天降臨后,作者盡情地欣賞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用濃墨重彩描繪這美麗的春天;最后用三個比喻直接頌揚富有生機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概括地說,作者是按照盼春、繪春、贊春的思路安排全文的。
七年級《春》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1.單元目標及課文分析
本課是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單元是繼前兩個單元的敘事、寫人的記敘文之后的一個寫景散文單元。
本課是本單元的開篇,正如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于春”。有了《春》的優美開篇,才有接下來《濟南的冬天》的溫情敘述,竹鄉的美麗富饒、樹林和草原獨特的夏日風光。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此課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認知性朗讀,目的是讀準字音,疏通字詞。還有感知性朗讀,目的是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下面是我對第二課時的設計詳細說明。
2.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目標就是要善于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并用美的語言表現美。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據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A.掌握課文寫景方法:
①抓住江南春天特點來描寫景物;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B.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作中的運用。
C.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寫景散文的方法并運用于寫作中。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致生動的描繪,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3.重點、難點:
初一學生雖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散文的寫法要求。所以知識目標1、2設為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來探究文章的語言特色是文章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
二、學情分析
1.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初一的學生,對于鑒賞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強,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的方法技巧,使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三、說教法與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這篇文章我主要采用朗讀法、教師點撥法和合作探究法來授課。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后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閱讀結果,主要取決于讀的方法。《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么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蘊悠長的美。所以,我本著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閱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采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并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四、說教學過程
總的來說就是:由表及里,循序漸進。探究合作,構建新課堂。
第一課時
主要是讀課文,包括老師泛讀和學生齊讀,在閱讀中了解文章內容,介紹文章及作者的背景,然后由學生完成學案上的習題。教師幫助出現自學困難的學生解決疑難。下課前檢測生詞和文學常識。
自讀并討論,體會景物特點,體會春色美。
在初一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
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
此時教師作示范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鉆,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后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然后小組共同完成學案。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設一些質疑,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獲,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1。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激發美,然后出示學習目標。
1、提問作者、作品,出示作者圖片。
2、先播放一組春光圖,在優美旋律的.中,教師激情導入: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春景,會讓你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本堂課我們繼續走入朱自清的春,細細賞讀作者的生花妙筆奇在何處。然后出示學習目標。
[說明]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導語通過音樂、圖畫、詩般的語言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發對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學習興趣。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同時也交代了學習要點。
(二)根據學案,整體把握,跳讀課文、理清思路。(分鐘)
[說明]葉圣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此環節要引導學生通過把握關鍵語句來提綱挈領,理清思路,,在教學處理上要簡明扼要。這2個環節是。
(三)品讀揣摩。(10分鐘)
理清思路之后,就要抓住重點品味、理解、賞析作品了,要注重對語言的品味。《春》的語言非常精美,準確生動,樸實鮮活,意味雋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動詞的運用、句式的變化、口語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這一個步驟,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體會。
此時利用學案
在學生回答差不多時,教師可依據回答情況挑選下面的問題給以點撥、提示。
用“同義替換”法指導學生品味、咀嚼課文的語言。
①調換詞語。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改為“小草一下子從土里鉆出來”。
②增刪詞語。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為“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事去”。
③改變語序。如“野花遍地是”句忙改為“遍地的各種各樣的有名字沒名字的野花,散在草叢百像眼睛,像星星”。
④改用平實說法。如“不錯的”句改為“不錯的,春風是十分柔和的”。
提問:文章地地段中的“鬧”改為“飛”字好不好?
不好,“鬧”中不僅有聲響,而且隱含了一片喧鬧沸騰的景象。
[說明]此環節的設計落實了知識目標B和能力目標。設計的依據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
(四)細處研讀,感悟寫法美,(提高題)。(10分鐘)
(1)引導學生討論:你認為草、花、風、雨這四段哪段最難寫?(風景難寫)
此環節可引導學生重點分析“春風”一段:
如,①特有的性格;②特有的氣味;③特有的音響;④大自然特有的和煦。
(2)自學第七自然段,想一想引用俗語的目的是什么?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激勵人們把握時機,奮發向上,辛勤勞作,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進而要創造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
(3)《春》的藝術表現上的鮮明特色?
一、觀察細致,描述生動真切,注意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
二、詩情畫意相融合。沒有直接寫自己對春天的熱愛、贊美之情,而是用抒情的畫筆,賦予各種景物鮮明的感情色彩,情融于景。
三、語言樸實清新,準確生動,句式富于變化,在散語中大量使用對稱或排比的短語式短句,既流暢又整齊。再加上疊音詞和口語詞的使用,使文章活潑,自然,充滿詩情畫意。
此環節采用讀、賞、析、說相結合的方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五)小結
(1)內容小結。
這篇寫景抒情的散文抓住春景的特點,描繪了大地春回、生計勃發的動人景象,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勵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
(2)寫法小結。
全文構思精巧,情景交融。課文抓住春景的特點,有層次地進行描繪。
(3)寫景的佳詞妙句。
(4)思想上的啟迪。
(六)拓展訓練。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總結美、尋找美,創造美。
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為初一年級的學生還處于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后的自主學習。
讀完《春》,同學們會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請同學們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并且試著運用它去說一段描述春天的話。
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教師可用多媒體投出有關詩詞名句。
(七)分層作業,美的訓練,美的遷移。
1.寫一段描寫家鄉秋景的文字。
2.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3.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教師可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可采用詩文朗誦(如《春之聲》詩文朗誦會)等形式引導學生搞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說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說、讀的最后落腳點是寫,初一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秋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秋景”上。第二、三道是選做題,第二題學生完成之后貼于“作業欄”上,這樣布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板書設計:
昐春宏觀勾勒:山——朗潤水——漲太陽——紅教師示范完成
繪春(微觀描繪)
特點層次
春草圖鉆鮮嫩
春花圖繁茂艷麗樹上-花下-遍地
春風圖和煦輕盈觸覺-嗅覺-聽覺
春雨圖細密平和植物-人
迎春圖趕趟兒
贊春新、美、力
七年級《春》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形式是聊天,內容是春天與夏天。教材具體內容有兩部分:一段文字和兩幅圖片。一段文字說明了聊天的內容是說說自己喜歡春天或夏天的原因。兩幅圖片配有畫外音提示部分內容,文文和龍龍的對話為舉例,意思是可以這樣聊天。
教材理念:
本課的設計遵循“課程標準”中強調的“雙向”“互動”“情境”原則,強化口語的功能,使學生有話可說。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使學生了解春天與夏天的季節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學會與人聊天,與人溝通,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春天與夏天的季節特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具準備:
圖片 (春季與夏季的自然風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入題。
談話,一年級二班的紅紅和龍龍在一起為了春天好還是夏天好爭得不可開交,龍龍說: “ 春天好,春天不太熱可以放風箏,多有意思! ” 紅紅說: “ 還是夏天好,夏天可以穿背心、短褲、裙子,又涼快,又漂亮! ” 同學們,你們喜歡夏天還是春天呢?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個有趣的話題:《春與夏》(板書,讀題)
二、明確要求,指導交流。
1、將學生按不同的喜好,分為 “ 春天 ” 和 “ 夏天 ” 兩個陣營,隨機調整座位。(人數相對少的陣營,可以分布到講臺前就坐,制造對壘的氣氛)
2、提建議:用 “ 我認為——好,因為——。 ” 或者 “ 我喜歡——,因為——。 ” (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用其他的表達方式)的句式,清楚地說明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3、講規則:既然是比賽就應該有規則,請同學們自己來想想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和贊賞?(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相機引導板書:聲音響亮;意思清楚)
4、兩個陣營的同學 ,自由結伴按提示交流準備,教師巡視相機激勵。(要給予充分的時間)
5、教師引導兩個陣營的同學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評析,以評代講。
A.教師結合現場交流情況,扼要地提示學生從氣候,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方面來談自己的感受。
B.引導學生不僅可以用語言證明春(夏)天的好處,還可以采用背誦關于春天的詩,唱關于春天的歌曲,畫夏天的瓜果,演游泳的樂趣等等讓學生學會用多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延展性練習
我喜歡秋天,我喜歡冬天。
七年級《春》教案 篇10
一、教學內容
一年級下冊語文主題學習從書《春天的聲音》第二板塊“春天來了”。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看書、觀察、動腦、擴大知識面,獲得更多關于春天的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孩子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體會到春天的美麗,讓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讀、背、想、思等環節,讓學生了解有關春天的各種知識,體會到春天的美,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強烈情感。
2、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他人分享知識,自主探究,樂于發現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聽曲
師:一首歡快的《小燕子》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美麗的季節——春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春天,擁抱春天,一起張開嘴大聲喊《春天來了》。(學生讀題目)
(二)賞“春”
1、與春天有關的古詩: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月春風似剪刀。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2、描寫春天的詞語: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綠花紅、鶯歌燕舞、草長鶯飛、春暖花開、春意盎然、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春風拂面。
3、描寫春天的兒歌:春雨。
滴答、滴答,下雨啦。
種子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
梨樹說:“下吧下吧,我要開花。”
麥苗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
小朋友說:“下吧下吧,我要種瓜。”
(多種形式的讀,就像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既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同時又是讓孩子們進行語言習得的過程。)
(三)繪“春”
展示自己畫的有關春天的畫,說說自己畫了什么。
(直觀的圖片,讓孩子們把自己看到的表達出來。看—思—言,看似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需要孩子們全方位的知識構建。)
(四)爭“春”知識競賽:
(1)我知道春天盛開的鮮花有:
(2)我知道春天播種的莊稼有:
(3)我想在春天里去做的事情有:
(考察孩子們平日的日積月累,讓孩子們增加知識儲量。)
(五)品“春”
1、語文課本中的兒歌《柳樹醒了》
(1)、讀詞語與兒歌。
(2)、說說柳樹在春天里的變化。
2、主題叢書篇目《春雨的色彩》
(1)、分角色朗讀第三至五自然段,分小組討論:三種小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么?
①小組合作學習。
②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隨機演示課件:春雨沙沙,草地、樹木變綠,桃花、杜鵑花變紅,油菜花、蒲公英變黃。)
(2)、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與同桌伙伴一起找一找吧!
①同桌一起找出有關詞語并圈畫出來。
②指名匯報,(隨機點擊課件中課文里的有關字,“淋、灑、滴、油”四個字)
③認識:“淋、灑、滴、油”(課件出示:淋、灑、滴、油)你發現這些字的規律了嗎?(點擊課件:“淋、灑、滴、油“四字的部首三點水變成紅色。)住它像這樣的字怎么記們?
(3)、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找出有關詞語。
(4)、分角色演一演對話,注意爭論神情和語氣。
(六)編寫故事,續“春”春雨在你的眼里是什么顏色的?
(說一說,訓練孩子們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能力。)
(七)你言我語,贊“春”
在我心中,春天是。(例:在我心中,春天是鮮艷的花朵,鳥兒的歡唱。)
(感情由點滴逐漸升華,相信在這堂課結束時,孩子們的心中充斥著都是對春天、對大自然濃濃的愛意,這個環節正是讓孩子們把內心那份濃濃的情表達出來的好時機。在教師的引導下,相信孩子們人人都能成為小作家、小詩人,我們一定會聽到語出驚人的妙筆之作!)
五、教學反思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追隨這一指導思想,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課程伊始,以“讀”為主,讀詩、讀詞、讀句、讀段,在讀中感悟春天,體會春天的美,這正是讓孩子積累語言的好方法。在孩子們的感情得到萌生后又通過續寫、贊美把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這也是在實踐中培養孩子體會、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應該從低年級培養,讓孩子從小養成勤思、善問的習慣,學會學習。在這節課的主體環節中,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在老師的問題引導下,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對文本進行探索,并結合自己最喜歡的表演形式聲情并茂地演繹出來,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自我實踐,成為了課堂實實在在的主人。
七年級《春》教案 篇11
重慶教師招聘面試形式一般有說課、試講、答辯、結構化等幾種形式,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教招面試說課指導資料:《春到沂河》。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號考生。今天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為克服重難點采取的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1課的一節欣賞課《春到沂河》。《春到沂河》原為柳琴曲,王惠然作于1975年,后經音樂家李光華改編成琵琶曲,后又經音樂家鄭寶桓改編成簡譜版曲調。樂曲通過具有濃郁的山東風味的旋律,描繪了沂河兩岸的優美風光,歌頌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感受樂曲的表達方式,了解樂曲的情感特點,同時能夠初步認識“柳琴”這一樂器,簡單了解柳琴的演奏方式。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樂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聲音進行模仿,能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學生樂于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中。但是由于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在教學中就要求要因材施教,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我會指導他們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對能力稍弱的學生需要多鼓勵、多引導,評價標準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樂曲《春到沂河》,感受音樂輕松、愉悅的風格,產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想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演奏、聆聽、分辨等方法,了解樂曲表達的情緒,并能簡單掌握柳琴的演奏方法。
知識與技能:掌握并了解樂曲的情感特點及演奏樂器,簡單樂曲的主題部分,并初步掌握柳琴的演奏方法,分辨柳琴音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感受樂曲的音樂特點,并能分辨柳琴的音色;
難點是分析樂曲的情感特點,簡單掌握柳琴的演奏方法。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歌曲導入——感受體驗——深入探究——鞏固提高——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將采用演示法,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請學生猜歌名。
學生自由回答后,我會進行引導語的陳述,引導學生:有一部樂曲中包含了音樂主題元素《沂蒙山小調》,接下來請學生聽音樂,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回顧之前所學,同時也幫助學生擴充的了自身的知識儲備,也緊貼了新課標中“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理念要求。
第二環節是感受體驗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分成了三部分進行。
第一,先請學生完整聆聽音樂,感受樂曲的整體情緒;第二,請學生根據樂曲音樂變化,劃分段落并說出理由;第三,請學生根據搜集資料,簡單介紹作品以及音樂家。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清晰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學生能夠了解本首樂曲的基本信息,以及情感基調,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選擇用分段欣賞、介紹樂器的方式展開教學,學生能夠親身實踐、自主探究。
首先是我會請學生聽辨樂器,之后進行樂器的介紹,然后請學生模仿我進行彈奏樂器的練習。
其次,帶領學生一起聆聽引子部分,感受引子部分的音樂特點,同時分析音樂中的`倚音作用。
再次,請學生和我一起演唱第一主題的樂曲,感受音樂舒緩的感覺,體會沂河風光。
然后,對比欣賞第二主題,說說第二主題的不同地方,感受音樂的變化。
最后,再次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描繪的場面,體會樂曲表達的情緒。
通過這樣“總分總”的授課思路,學生可以更加清晰、系統地理清學習思路,細致分析,更加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分析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情感特征,并了解音樂元素的作用所在。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高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并讓音樂變得生動有趣。
我會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所播放的琵琶版和柳琴版的《春到沂河》,分辨哪一個是柳琴音樂,并說一說不同版本的不同感覺。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發現樂曲新的風格,同時也能夠對柳琴這一樂器產生深刻的印象。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有哪些收獲,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在作業部分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把今天分析的樂曲介紹給家人聽,并搜集一些關于春天的其他歌曲。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七年級《春》教案 篇12
設計思想: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先試后導這是嘗試教學法的核心。我在講授《春》一課時,以這一思想為指導,從學生的口頭訓練入手,分層設置思考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抒發的感情,學習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各個學習環節中,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讓學生主動的想、主動的說、主動的學,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精講點撥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不斷嘗試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把重點放在了整體感知課文、語感的培養和讀寫結合上,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訓練,突出重點,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并把它們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寫作中去,做到學為所用。
教材分析:它是傳統名篇,這是朱自清在解放前寫的,各套課本都會選的;它在情調、布局謀篇、修辭方法、遣詞造句方面都堪稱典范,學生盡可模仿學習。
提示幾個主要問題:
(1)寫出了春天哪些景象?
(2)寫出了春的什么特點?
(3)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4)熟讀、背誦。
本課遇到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方法的學習任務,這里作兩點提示:一、學習這課,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是一重點,課本里的知識嫌少,僅在練習里附了一點,教師應該找參考書,作一點補充;二、應該多結合課文語句消化知識,將修辭學習與揣摩語言結合起來,而不要單純地講知識。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⑴掌握字詞,了解作者。⑵了解散文的特點,體會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為寫作對象抒發情感。⑶理解把握文章細致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繪的寫法。
2.能力目標: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清晰的脈絡結構。⑵學習通過運用感官細致描寫景物的寫法。⑶體會用詞準確的語言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繪景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來抒發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學習作者熱愛自由、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用優美語言和寫景物技巧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讀出春天的特點,表達美好的感受,體會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美。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順口,讀流暢,讀出感情。為了使學生朗讀的有興趣、有效果,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先展示“春天”的畫面,再伴隨音樂進行范讀,為學生創造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在“自主”朗讀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內容,掌握本文的寫景方法和優美的語言,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又提高
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為鞏固并理解課堂內容又設置了練筆這一環節,還留下了積累美句和推薦美文的課后作業。
2.學法:本文著眼于感受、欣賞、品味朱自清優美的語言和出色的寫作技巧,用聽讀、美讀、賽讀,畫面再現文字、圈點勾畫、旁批等多種形式,體味本文的語言美,學習本文描寫技巧,運用“朗讀——質疑——探究——解疑——練筆”這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以讀為主,通過讀來理解內容結構,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㈠導語設計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古人對春天的吟詠和稱贊的詩句很多,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剪刀”。你還能說出描寫春天的古詩句嗎?(多媒體展示詩句)
古人對春天的描繪可謂是細致入微、形象生動,那么我們來欣賞“春天”的幾幅畫面,在暢游春景之后,我們來欣賞一下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寫的散文《春》
㈡檢查字詞、作者簡介的預習情況。(多媒體展示字詞、作者簡介)
㈢朗讀訓練
1.聽讀:跟隨多媒體播放的音樂《春江花月夜》,聽老師范讀來感受春天之美。
2.美讀:伴隨音樂的響起,學生用情品讀,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語言美。
3.賽讀:分四組,每組選出一人進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㈣聽著大家優美的朗讀,老師眼前出現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畫面,那么本文分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畫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多媒體展示板書)
說明:以讀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對理解文章內容掌握結構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是學習本文的寫景技法和語言特點。
㈤學生自讀逐圖分析,用圈點勾畫、旁批注釋形式理解本分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感官技巧寫景的.方法。(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春草圖
⑴本文寫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鉆”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⑶此圖運用了哪種感官技巧寫景?
2.春花圖
⑴作者從幾個方面描繪出一幅五彩繽紛的春花圖?
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花爭春的特點?
3.春風圖
⑴“‘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此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⑵找出運用感官描寫春風的句子,并說明寫出了春風的哪些特點?
4.春雨圖
⑴作者從靜景寫到動景,從物寫到人,由近及遠,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春雨哪些特點?⑵“斜織”“薄霧”這兩個詞好在哪里?
5.迎春圖
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頌揚了一種什么精神?
教師歸納總結:詞語的準確生動和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為本文增添了語言色彩。如:
“偷偷”、“鉆”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時,又寫出了小草頑強生命力。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的語言富有詩意和美感,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含蓄美”。用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五種感官技巧,寫出了春風的溫柔、沉醉、和諧、動聽,把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寫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教師歸納總結:學習了寫景散文《春》,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首先了解到寫景要善于觀察,然后將零散的景物集中于一個特定的范圍內,以一定事物為描寫對象,抓住景物的特征,運用優美的語言、準確的詞語和恰當的描寫技巧來抒發感情,達到托物言志目的。㈦用多媒體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綠》和《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找兩個朗讀比較好的學生伴隨著音樂朗讀,在優美的意境中結束本課節的教學任務。
說明:此項設計為了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為下節課練筆創設情境。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學習春的寫景技巧和語言特點進行仿寫練筆。㈧課內練筆
從下列問題中任選一項,仿寫《春》寫作手法寫一篇寫景散文。(多媒體展示“春、秋、冬”風景畫)
1.模仿《春》寫“夏”。
2.模仿《春》寫“秋”。
3.模仿《春》寫“冬”。
㈨布置作業
1.積累摘抄優美句子。
2.推薦美文,在下一課節前朗讀,感受美的意蘊。
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詩意盎然、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授,機械地、繁瑣地逐一分析五幅圖畫,學生在下面認真地作筆記,盡管學生把筆記寫得密密麻麻,我想,這也無疑是對新教材的一種背叛,是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結果肯定收效甚微。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整個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共90分鐘,真正老師講授的只有20分鐘,學生“動”起來占70分鐘(45分鐘朗讀,5分鐘討論,20分鐘發言。)這才是真正把主動權還給學生。(1)班通過自主實踐,合作討論,探究疑難,可以說人人都在這節課中“動”了起來。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有個別同學趁討論之機說閑話等,今后,我要更大膽地嘗試教學改革新路,逐漸完善美中不足之處。
七年級《春》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為理想而奮斗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在預習本上正確注音、寫字。
2、課前布置學生摘抄有關春的詩文,上課備用。
3、老師準備錄音機、錄音帶、課件、微機或投影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朗讀課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研讀春草圖,歸納分析其它春景圖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悟
1、導入新課
春天是絢麗的,她讓人目不遐給、心曠神怡。于是,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描繪春天、歌頌春天。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寫春天的詩句?
(學生參考摘抄回答,教師總結)
明確: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王安石“春風送暖入屠蘇”
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是啊,這些詩句無疑將春的多姿多彩,展現得淋漓盡致。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體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2、教師配樂范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要求①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②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問題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
3)具體抒發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
4)你覺得春天還像什么?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嗎?
聽讀之后,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明確:
1)對春天的盼望;具體描繪了春天的美景;抒發了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3)對春天的喜愛、贊美之情。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領著我們上前去。贊頌春天的新、美、力。
4)春天像萬花筒(色彩斑斕,多姿多彩);春天像雨后的彩虹(讓人感覺耳目一新)
二、研讀賞析
(過渡)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駕馭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通過具體的揣摩,對文章的思想內涵、優美的語言才能有更深入的體會。
1、教師導學:①②③小節
一名學生表情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思考幾個問題。
(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
①第①②小節總寫了哪些景物?
②寫①②小節有什么作用?
③第③小節寫出了春草的什么特點?
④春草圖中為什么還要寫人的活動?
⑤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個冬季,當春天來臨時,你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偷偷破土而出會是怎樣的情景?
⑥說說“偷偷地”、“鉆”字用得好在哪兒?
聽讀之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六個問題。
明確:
①總寫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陽。大處落筆、宏觀勾勒。
②寫出了對春天的盼望;總領全文,引起下文,為下文繪春、贊春作鋪墊;用擬人的修辭將春天寫活了,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③嫩、綠、多、軟的特點。
④寫春草帶給人樂趣,側面襯托春草。
⑤要用第一人稱小草的語氣,說出對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沖破泥土的阻隔的驚喜。
⑥用了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受。
教師小結:課文的第一大部分是宏觀勾勒,寫出了人們盼春的急切心情;第二部分則是微觀描繪。春草圖寫出了春草嫩、綠、多、軟的特點。還寫了人的活動寫春草帶給人樂趣,側面襯托春草。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使用了擬人的修辭融入了對春天喜愛的感情。
下面我們就從四個方面來欣賞每幅圖畫:特征;角度(順序);寫法;語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研讀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品味語言,拓展延伸。
2、學生自學第④——⑦小節
學生運用老師指導的方法,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圖畫,并說明原因。
②比較與春草圖的異同之處。
(從特征、順序、寫法、語言、修辭方面比較)
③迎春圖與其它四幅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④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一想、討論為什么寫得好?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①②小題
相同點: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順序和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語言生動,滲透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
③其它四幅春景圖很好地襯托了迎春圖,為寫迎春圖作鋪墊。
④美句賞析
主要討論以下幾個內容:
(2)句子中修辭方法的作用
a、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寫出了什么感覺?——用比喻,貼切、生動地寫出了溫暖、柔和的感覺。
b、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寫花色的美,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來比喻,不僅使色彩更鮮明,而且激起讀者豐富的想象。
(3)加點詞語的表現力(比較加點的詞為什么用得好)
a、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
(叫)著—— “鬧”字不僅有聲音,而且有熱烈的氣氛,繪聲繪態,表現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熱鬧的氣氛。
b、野花散
在草叢里(開)——“散”有“分散”的意思,寫出了野花之多。
c、人家屋頂上全籠
著一層薄煙——準確的寫出了薄煙的高度。
小結、過渡:朱自清筆下如詩如畫的春景圖讓人心潮澎湃。這是因為他觀察細致、構思精巧、巧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給了我們很多啟示,讓我們也借鑒朱自清的方法來做一個片段練習。
三、拓展延伸
1、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音樂,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構思進行寫景片段練習。(口頭交流、學生點評、教師總結)
(過渡)大家筆下的春天一樣的美好,令人向往,春天帶給人萬千遐想,充溢著蓬勃的生機,但是“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蹤”春天也是難以持久的,生命的春天也是短暫的,因此我們應珍惜青春,立志奮進。
2、許多偉人在青年時期就已經立下遠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們誰的事跡?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周恩來14歲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之志向;拿破侖20歲做了準將;魯迅21歲東渡日本學醫;李大釗24歲著《青春》
3、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覺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
(2、3小題小組討論,回答)
課堂小結:偉人與我們的差距在于:胸懷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去開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讓我們以關漢卿的話為鞭策,珍惜花樣年華,讓理想在奮斗中閃光。
四、布置作業:
1、繼續摘抄“春”的詩文,準備參加《春日融融》朗誦會。
2、閱讀《春頌》,進行比較閱讀。
比較在感情、語言方面的異同。
附:板書設計
七年級《春》教案 篇14
【設計思想】
《春》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語文(語文版)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曲春的贊歌。
本課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組織:
1、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與培養,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
2、重視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寫景的能力。自始至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課堂實錄】
師:老師昨天讀了一則小故事,故事是這樣說的:曾經有個盲人行乞,胸前掛塊寫有“自幼雙目失明”字樣的牌子,沿街乞討,可很少有人肯施舍與他。一次,他遇到一個窮困的詩人,詩人稱自己身無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話。奇怪的是,自從詩人給那塊牌子換了一句話后,人們變得樂善好施,紛紛慷慨解囊了。請同學們猜猜,詩人送給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話?
生1:詩人送的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生2:詩人送的是:“獻出你的愛心,溫暖我的心”。
生3:詩人送的是:“我渴望光明”。
……
師: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也極富想像力!詩人贈送的話是:春天來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見!同學們,這道理其實很簡單:誰都認為春天是最美好的,這個人居然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看不見,自然是最可憐最值得同情的。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朱自清的《春》,具體感受春天的美好吧。(老師板書課文題目、作者)
師:誰愿意與老師合作讀課文?(與學生商定,教師讀第一部分,由兩個學生合作讀完第二部分,第三個學生完成第三部分)請其他同學帶著喜愛和贊美春天的感情欣賞本文準確生動的語言。(投影顯示: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文章第二部分為我們描繪了幾幅圖畫,畫的內容分別是什么?)(讀完課文后,學生鼓掌)
師:謝謝同學們的熱情與鼓勵!我想,你們熱烈的掌聲已給我們四個人的朗讀打了高分。這三個同學的朗讀比我更出色,有幾個字需要大家注意。
(老師板書:醞釀 宛如 應和 蓑衣,并簡要講解)
師:請大家分別用簡明的語言對文章每部分的內容進行概括。
生1:本文分別寫了“盼望春天”、“描繪春天”、“贊美春天”。
師:盼春、繪春、贊春。(邊說邊板書)
生2:可以概括為“盼春”、“畫春”、“頌春”嗎?
師:你的概括很精準,老師真為你感到自豪!請大家討論:繪春部分具體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象?
生1:作者主要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這些景物描寫春天。
師:還有同學需要補充回答嗎?(學生思考、討論)
生2:作者還描繪了人們在春天的活動,迎接春天的到來這樣一幅圖畫。
師:你們的表現真棒,我想和這兩位同學握握手,讓老師也從此變得更聰明些。好嗎?(老師與兩位同學握手,眾人笑、鼓掌)請同學們閉眼想一想,這些春天的景象像一幅幅優美的圖畫嗎?請為每一幅圖畫配上三個字的小標題。
(學生討論后,老師歸納并板書: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師:哪位同學來把春草圖這一段給大家讀讀?(學生踴躍舉手,教師選定一名學生進行朗讀)(學生朗讀該段落)
師:讀得真好!這篇散文的朗讀應采用愉快、贊美的語氣來讀,讀出作者蘊含其中的感情。請大家討論:作者是怎樣描繪小草的?
生1:作者運用擬人化手法描寫春草,主要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機。例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句中的“偷偷地”、“鉆”這兩個詞就寫出了小草的……(一時想不起該怎樣表達了,小臉漲得通紅)
生2(補充回答):這兩個詞寫了小草破土時的樣子和擠勁。
師:寫小草的情態和頑強的生命力。
生3:作者還用“嫩嫩的,綠綠的”描寫小草的嫩和綠,也顯示著它蓬勃的活力。
師:寫小草的質地和色澤。
生4:作者還用“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春草旺盛的長勢。
生5:“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寫人在草上的感受。
師:表達喜愛春天的感情。
(學生能積極參與,踴躍回答)
師:同學們的參與熱情讓老師很高興,你們的回答是那么的有創造性。可見大家在朗讀課文時是多么的認真、仔細,你們的朗讀既讀出了感情,也讀出了自己對課文獨到的見解,這讓老師很欣慰!希望大家能保持這一“優良傳統”,用學習“春草圖”這一段的方法去分析“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以及“迎春圖”。好嗎?
生(齊答):好!(學生自讀這幾個自然段,分組展開討論,確定組長,明確分工,教師作巡回指導,氣氛活躍。)
生1:文中用“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寫春花,作者準確地抓住了春花的特征,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春花的競相開放。
師:說得真好!還有誰想說說的?好,你來說說。
生2:作者為什么要寫“閉了眼,樹上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哪位同學幫他解決?
生3:作者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天的碩果累累,這是很自然的。(全班鼓掌)
師:春花秋實,虛實結合,畫面更豐富。請大家繼續談。
生4:“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這句作者連用三個比喻寫春雨,形象地寫出了春雨細、亮、密的特點。作者對事物的觀察真可謂明察秋毫,想像力又是如此的豐富。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抓住景物的特征,用生動的語言進行形象的描繪。
生5:作者寫春風引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句詩,從觸覺方面的感受寫出了春風溫柔的特點。這也告訴我們寫景要善于抓住自己感官方面的感受去描繪。
生6:本段還從嗅覺、視覺和聽覺來寫春風的特點。
師:你補充得很全面,運用人的觸覺、嗅覺、視覺和聽覺可以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描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這種寫法值得借鑒。
生7:“一年之計在于春”寫出了春天在一年中的重要性。
師:這一句激勵著人們把握時機、奮發向上、辛勤勞作,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8: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也連用三個比喻“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壯的青年……”。分別寫出了春天是 “新生的”、“美麗的.”、“充滿活力的”。(全班學生鼓掌)
師:新、美、力。(板書)
師:剛才大家已經欣賞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你能運用所學過的或從資料上查到的詩句給這四幅圖各配上一句古詩嗎?請大家任選一幅春景圖,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詩句。
生1:我選“春草圖”,詩句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生2:寫春草的還有“淺草才能沒馬蹄”。
生3:“春風又綠江南岸”也是寫春草的。
生4:我認為“草色遙看近卻無” 也是寫春草的。
生5:我選“春雨圖”和“春風圖”,詩句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生6:寫春雨的詩句還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生7:我選“春花圖”,“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生8:寫春花的還有“亂花漸欲迷人眼”。
生9:配上“紅杏枝頭春意鬧”也不錯。
生10:老師,“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寫春花的嗎?
師:同學們都很有才氣,為課文配上了許多詩詞佳句,剛才這位同學的疑問大家都聽清楚了嗎?
生(齊答):聽清楚了。
師:那么,哪位同學愿意幫助這位同學解決他的疑問呢?好,你來。
生11:我認為這兩句詩不是描繪春花的,我讀過這首詩,這兩句詩是寫雪后景物的。
師:你的知識真豐富,的確,這兩句是詠雪的名句,并非寫春花的。
師:請大家模仿《春》一文的寫景方法、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寫一段“秋”的文字。(學生寫作或即興發言)
生1: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看,果園里那葡萄一串串地掛在架上,像瑪瑙,像珍珠,晶瑩透亮,再加上綠葉的襯托,就更令人饞涎欲滴了。
生2:秋風追逐著地上的黃葉,越過歡樂的小溪,撫摸著乖巧的小鳥,掠過豐碩的果實,拂過我的臉龐,帶著我的心奔向遠方。(全班熱烈鼓掌)
師:老師真佩服你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充滿創造性的勞動,請把本課積累的寫作經驗寫進你的記錄本。下課。
【評點】
《春》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語文(語文版)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我校七年級的一堂研討課。其主要特點有:
1、善于引發學生興趣:
教師運用故事巧設懸念,引發學生思考,然后借助故事中詩人所贈的話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產生了學習的沖動,可謂水到渠成,妙手天成。
2、師生平等對話:
整堂課,教師與學生都處于平等對話的地位,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教師加入和指導學生討論并適時點撥,肯定學生的表現,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堂課的朗讀訓練和對課文的研討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3、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堂課,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或與文本交流,或互問互答,或與老師交流都體現了他們的積極思維,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如本課中為每幅春景圖配一句古詩以及寫“秋”的片段作文或即興發言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這也為本堂課增添了亮麗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