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精選15篇)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
一、 說教材
(1) 教學內容:浙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p69——72
分數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約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先讓學生了解分數的演變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本,說出自學課本后又知道了關于分數的哪些知識,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通過一系列的不同類型的題目,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單位“1”,從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學重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分數的意義。
(4)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 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學法相結合,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
三、 說學法指導
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獨立探索的方法,使其養成自學習慣,獲取知識的同時,進行總結歸納,多層次練習形成技能。
四、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出示分數演變過程圖,引出分數。
2、說說關于分數已經知道了些什么。
3、還想知道些什么。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改變傳統的概念教學“復習---引新---練習---鞏固”的程式化教學。)
(二)自學課本,了解新知
1、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自學課本后又知道些什么?
2、說說自學課本的過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設計意圖: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自學課本,使學生真正走近了“分數”,《分數的意義》一課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本、提出問題、辨析問題,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
這跟單純的講理論完全不同,自學課本后,學生很愿意把自己從課本上得到的知識告訴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層次題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個1/3的長方形的陰影部分,問:陰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數表示?
(2) 出示一個3/8的圓的陰影部分,學生猜可用什么分數表示。
(3) 露出的部分是整體的1/4,學生畫這個整體。
(設計意圖:雖然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知道了分數的意義,但這只是表面的知識,設計猜一猜這個環節不再是分數意義的定義的簡單模仿與套用,而需要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本質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數意義,才能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題目將抽象的分數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表象模型,這個構建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富有挑戰意義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搶答
(1)將6支、8支、10支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幾支?
(2)將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可以用3支表示嗎?
(4)再加2支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6支鉛筆拿出它的2/3
4、拿粉筆,三盒分別拿出1支、2支、3支都占這幾盒粉筆的1/5,每盒有幾支粉筆,每份有幾支?比較三個1/5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升華”,
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告訴學生而設計了這些環節的教學,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時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引導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動手畫一畫,親身體驗,合作交流,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讓他們明白不同物體所表示的整體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過來,同樣是1/5,由于單位“1“不同,實際上表示的鉛筆的枝數卻不同。整堂課由于設計了不同類型的教學環節,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使他們在不經意間,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5、分一分:按老師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會分數意義中“平均分”、“分幾份”、“取幾份”的含義,這比枯燥的死記硬背條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樣,在分與拿中,學生初步感知了分數意義在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當中的應用價值,這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6、概括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前面的自學、一系列的不同層次的練習,充分感悟分數的意義,從而自然得出分數的意義這一概念。)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在第七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中,學生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并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學生理解了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
才能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也為以后學習分數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2、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體驗、探究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并理解分數的意義。
3、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學方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說課過程 :
新課標指出:努力營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在本節課中,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創造分數,不僅有利于學生廣泛參與,也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創造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同時也使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現的機會,真正使學生在做中學。
1、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學生已經理解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那么把一個整體平均分,雖然書上沒有學過,但對于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不是一個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應有所認知。因此,我打算在課上分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課前提供給每一小組的材料(1分米的線段,4枚棋子,8支鉛筆,6塊橡皮,一根繩子)。學生四人為一組,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并對學生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合作交流,盡可能多的創造一些分數,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表示?我們匯報交流的重點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交流結束以后,組織討論:大家在得到這些分數的時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點要注意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強調指出:必須是平均分成的。
接著討論:平均分的對象相同嗎?你能把這些平均分的對象進行分類嗎?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教師隨機板書“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最后教師指出:無論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為了加強理解單位“1”的含義,緊接著要求學生舉例說說: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單位“1”?學生在大量舉例的同時,充分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突破單位“1”的含義這個難點以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概括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圖,(共8面)以老師首創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從而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老師引導說“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在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一)教學目標
縱觀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以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借助直觀操作和展示,在說說、分分、畫畫、寫寫、折折、涂涂等活動中經歷“分數意義”的建構過程,理解單位”1”,溝通分數和整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理解分數單位的含義,經歷豐富的現實情境,通過具體的數量感知分數的豐富內涵。
能力目標:
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
情感目標:
了解到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悅感和成功感。
(二)教學重點
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抽象。
(三)教學難點
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二、說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創設情景、啟發誘導、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等教學法,并穿插直觀演示。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
圓餅模型、正方形紙、四個蘋果、一米長的繩子,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后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于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圖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饑又渴,師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東西。不一會兒,悟空抱回一個大西瓜。師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剛一分好,豬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塊。這時,師傅問:“八戒,你能說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個嗎?你能用一個數把它表示出來嗎?”八戒抓耳撓腮,怎么想也想不出來該怎么表示。
聰明的同學,你們能幫八戒說出他手中的西瓜該用什么數來表示嗎?該是多少個嗎?
通過創設情景引入,不僅對分數有了再現,同時也使學生明白分數產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學生在故事中產生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從而自然而然的點題。
揭示課題: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二) 了解分數的產生史:
分數起源于分。在原始社會,人們集體勞動要平均分配果實和獵物,逐漸有了分數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計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測量過程中,當得不到一個整數的結果時,便產生了分數。
這一環節的設計,展現了分數的發展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積極傳播了數學文化。
(三) 動手操作
操作分數
感知單位“1”
(1)畫一畫,涂一涂,涂畫出圓餅模型的四分之一。
(2)折一折,將正方形紙折成相等的四份,并把其中的一份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分一分,四個蘋果分給四個同學。
(4)剪一剪,1米長的繩子平均剪成四份,表示出它的一份。
學生動手操作完之后,拋出問題,讓生展示激烈的討論:
在表示四分之一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通過知識經驗的遷移,明白許多物體也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從而突顯單位“1”的豐富含義。
理解意義和分數單位。
此環節的設計,是在學生充分感知單位“1”的含義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動手操作,形象地感知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同時通過具體的操作明白由于分的份數不相同,因而分數單位也不相同,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的數學結論。同時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概念的理解。
(四) 學以致用: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基礎知識練習: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說生活中的分數:此題設計旨在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五、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是一個整體,從而彰顯本節課的重難點:“單位1”,其實旨在向學生說明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東西皆可被看作一個整體,即單位“1”。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讓學生通過到圖書館查資料,初步了解分數產生的條件、背景和發展史。
2、讓學生在玩學具的過程中理解單位"1",感受什么是分數,歸納出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單位和分數的意義的教學。
教學難點:
突破一個整體的教學。
教具、學具:
蘋果、一分米、方塊、小棒、小旗、小刀、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介紹分數的產生
師:課前,老師讓大家回去查閱資料,誰能結合你的資料來說說分數是怎樣產生的事?(學生舉手)
師:(指手里拿著一本書的女生)你來說說。
(女生拿著自己查的資料走到講臺前,把自己的資料放在實物投影下)
生說:我是從《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上查到的。分數起源于分。在原始社會,人們集體勞動要平均分配果實和獵物,逐漸有了分數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計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測量過程中,當所用的長度單位不能量盡所量線段時,便產生了分數。
師:您查的挺好的。通過她查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分數起源于分。
師:(看到有學生舉手,指其中一男生)你來說說。
男生:(拿著資料來到講臺上的實物投影前,指著資料書)我是從《新編小學生數學詞典》上查到的。人類在生產勞動的長期實踐活動中產生了分數,起初是使用具體的分數,如二分之一用"一半"來表示,四分之一是用"一半的一半"來表示,經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后,才出現了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分數。
師:嗯,好,請回。通過他查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最初的分數表現形式和現在的表現形式一樣嗎?(學生齊說不一樣)1/2是用"一半"來表示1/4是用"一半的一半"來表示,那么,照此推算1/8就是(學生齊說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師:看來同學們是真理解了,那誰還有別的資料嗎?
(學生舉手)
師:(指一女生)好,你來。
女生:(拿著資料走到實物投影前展示)我是從資料書上查到的,我把它摘抄到我的筆記本上。分數在我們中國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數的表現形式跟現在不一樣。后來,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分數的表示法就成為現在這樣了。
師:很好,看來,同學們的資料查的不錯。今天我們就不一一交流了,建議課后大家再把查到的資料互相交流一下。通過這幾個同學查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分數實際上是由人們的生產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
二、探索分數的意義
1、小組探究,共同參與。
師:我們三年級時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你能說出幾個具體的分數嗎?
(學生舉手)
甲生:3/4,1/2,1/20,88/100
師:嗯,說的還挺多。
乙生:1/10,1/100,1/50,1/60
師:你也知道很多分數。
丙生:2/4、2/8、5/10、20/100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很多的分數,那要是給大家幾種材料,你們能動手分一分,并且用分數來表示嗎?
(學生說能)好,拿出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材料,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五分鐘左右。教師巡視,參與小組活動,了解情況。)
2、匯報交流,力求創新。
師:大家得到分數了嗎?哪個小組來說你們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舉手)
師:(指甲組)你們來說說。
(一個學生代表甲組,拿著一個蘋果走到實物投影前)
甲組:我先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了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師板書:平均分分數1/2)
甲組:我又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了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教師板書:1/4)
甲組:我又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了八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八分之一。
(教師板書:1/8)
甲組:這樣,依次類推,可以分成許多份,得到許多分數。
師:行不行啊,老師感覺他里面有句話說的非常好,誰來說說。
生說:依次類推。
師:那你明白依次類推是什么,意思嗎?
生說:懂,就是一個一個往下類推。
師:也就是說還可以再接著分,看來這個小組已經想的很透徹了,誰還有別的材料需要展示的嗎?
(學生舉手)
師:(指乙組)你們來說說。
(一學生代表乙組,拿著一分米的紙上來展示)
乙組:我們小組是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十分之→。如果把;2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如果把它平均分成5份F飛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c
(教師板書:1分米1/10)
師:他剛才說了很多分數。咱就按照這個同學剛才說的,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除了十分之一,我們還能得到別的分數嗎
一生:把這1分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份,就是十分之一取其中的兩份,就是十分之二,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十分之三,這樣,依次推下來,就可以得到十分之幾。
師:也就是表示其中幾份就是它的十分之幾,你們同意嗎?
(學生齊說:同意)
師:誰還有別的材料需要展示嗎?
(學生舉手)
師:(指丙組)你們來說說。
(兩個學生代表丙組,拿著八個方塊到前面來展示)
丙組:我們把八個方塊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
(教師板書:八個 1/2 )
丙組:把八個方塊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兩份就是四分之二,三份就是四分之三。
(教師板書:1/4、2/4、3/4)
(教師看到下面同學有很多急著舉手的)
師:你們有問題嗎?
一女生:他把它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兩個方塊,他為什么說是四分之一呢?展示的丙組男生回答:把這八個方塊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女生質疑:這其中的一份是兩個方塊,為什么說是1/4,我還不明白。
丙組男生:因為這兩個方塊組成一份。
師:你滿意嗎?
女生:不滿意。師:不算很滿意,那你們能再來解釋解釋嗎?
丙組女生很急切的解釋:因為它要分成4份的話,這兩個方塊,并不是論塊,而是論份,這兩個方塊組成了一份,是四份中的一份,所以是四分之一。
師:你說的很有特點,看來這是一個難點。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很有價值,我們要想得到一個分數,必須要把八個方塊看成一個整體,這兩個方塊或者四個方塊只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我們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師:那誰還有別的材料需要展示。
(學生舉手)
師:(指丁組)你們來說說
(一生代表了組,拿著10根小棒走到前面展示)
丁組:我這里有10根小棒,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這一份,就是十分之一,然后,再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再把它平均份成兩分,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師板書:10根小棒1/10、1/5、1/2)
師:我想問你一個問題,我把10根小棒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那這一份是幾根小棒?
生:是5根小棒。師:很好,請回,(指舉手的同學)你想展示?
生:我這有6面紅旗,我首先平均拿走一面紅旗就是六分之一。拿掉兩面紅旗就是六分之二,依次類推,把六個紅旗都拿完了,就是六分之六。
師:平均拿走一面紅旗是什么意思?
生補充:我想換一種說法,就是把這六面紅旗平均分成六份,拿走其中的一份就是六分之一。
師:你說的真好。我們要想得到幾分之幾時,必須要先把它平均分成幾份。
(教師板書:6面小旗1/6)
3、抽象概括,構建新知。
師:我們剛才得到了很多的分數,(指黑板)以前我們研究過了分一個物體,(板書:一個物體)分一個計量單位。(板書:一個計量單位)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分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板書:一個整體)這些我們通常都可以把它們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師:除了這些你還能再舉幾個單位"1"的例子嗎?
生:一個西瓜。
生:一個蛋糕。
生:一個蘋果。
師:剛才同學都舉的是一個物體的,還能舉一些別的嗎?
生:10個人。
生:10本書。
生:8個鉛筆盒。
生:5瓶啤酒。
生:3塊橡皮。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理解了單位"1"。那你能結合剛才的這些例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分數嗎?小組先討論討論。
(小組討論一分鐘左右)
師:誰來說說。
甲生:'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乙生: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師:剛才都是說分一個物體,還有沒有別的啦?
丙生:把幾個同樣的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師:通過你們說的,教師知道你們已經明白了,那么到底數學家是怎樣歸納的呢,請同學們看屏幕。
屏幕展示:把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找生讀,學生質疑。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研究的分數的意義。
(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師:那你能通過3/10,說說分數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
生:分數線、分子、分母組成。
師: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分母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幾份。
師:這一物體也就是單位。
三、 鞏固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2、填空;
(1)把一堆蘋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這堆蘋果的( )兩份是這堆蘋果的( )。
(2)把今天來上課的同學平均分成組,一個組的人數是全班人數的,二個組的人數是全班人數的。
3、糖塊游戲。
拿走9塊糖的1/3,拿走幾塊?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幾塊?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幾塊?
四、總結(略)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書P60——62《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主干,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分數"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張白紙。是他們在四年級學習中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以及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節課的學習是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盡管教材在知識呈現上顯得比較簡單,但是使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知識點較多,一共有五個。分別是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以及分數單位和單位"1" 的含義等。而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重點。這節課教學難點是單位"1"的理解。學好這節課是后面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基本性質以及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對以后學習有關分數知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單位、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在分析、比較、辨析活動中,拓展思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于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學習雖然不是從零開始,但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的思維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對概念的理解還需要經歷從直觀到抽象、朦朧到明晰的過程,所以這一過程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識物化在演示、操作過程中,使具體形象向抽象轉化,建立分數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學理念,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發現中交流,在交流中體驗,在體驗中得到發展。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1、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
2、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感知—表象—抽象)
3、讓學生在練習鞏固、內化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具體安排有四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憶舊引新。
師:關于分數,你們已知道了哪些知識?"在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的同時,學生可能會談到分數的讀寫法、分數的產生、分數的各部分名稱、簡單分數的含義等(如1/2 1/4),這時教師作適當的小結。
(二)提供材料,學習新知。
1、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實物感知)
根據學生在前面提到的一個分數作例子(如:1/4)讓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師:你能否用學具袋中的學具(學具袋中有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多根小棒、多個正方體)來表示1/4?
(1)小組合作分一分或擺一擺
(2)大組匯報(邊說邊展示作品)
(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以上的表示過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歸納說明單位"1"的含義。
(5)列舉單位"1"。
2、利用圖像,加深感知。(利用圖像感知)
(1)出示圖例(略)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其中兩個不能用分數表示)。
(2)說一說它們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圍繞以下幾點說一說有什么體會
A、一個物體、一些物體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沒有平均分就沒有分數;
C、其中的一分或幾分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3、創造分數,加深理解。
用畫圖的方法把12個小正方體分一分,畫一畫,表示出一個分數,并把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說給同桌聽。分數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4、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1)師:我們已學了那么多的分數,那什么叫分數?
(2)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3)最后接著問: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會是多少呢?(自學書本書p62)
(三)鞏固練習,強化意義。
數學練習是鞏固知識,培養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節課練習的安排主要體現本節課的基本內容、重難點。
1、從第一個紙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
2、從第一個紙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
3、從第一個紙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
(四)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節課我采用說一句話的形式來總結課堂。如: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你能用一個分數說一句話嗎?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可以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 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真實、親切,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5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而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對它的理解和掌握,關系到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標指出,我們要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運用已有的數學概念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要掌握正確、清晰、完整的數學概念,既依賴于學生的數學認知狀況,又依賴于教師的教學措施。只有加強概念教學,才能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各種數學能力。
本課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學習活動,把整個學習過程放給了學生,讓學生小全員參與,共同探究。圍繞核心概念進行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在概念的引入和形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他們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
說教材:
知識基礎:學生在二年級時學習了平均分,對于平均分及除法已經深刻理解并掌握。在三年級上的時候,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會加減簡單的同分母分數。
《分數的意義》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的第一小節60-62頁分數的產生 分數的意義,屬于數與代數的領域。這個單元包括六個內容。
本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本節教材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三段,即三個層次的內容組成。通過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能使學生比較完整地建立起分數的概念。
本節課是這部分知識的起始課。要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的從分數的產生,從份數與除法
的關系等方面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進而學習并理解與分數有關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約分、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技能。對于小學生而言,分數比較抽象,目前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分數也不多,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較困難的。教材的編排比以往更重視用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體會、理解有關知識。
這些知識在后面系統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及其應用題時都要用到,因此,學好本單元內容,尤其是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順利掌握分數四則運算并學會應用分數只是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的必要基礎。
說學情:
既然學生在三年級就已經認識了分數,那么到了五年級,他們對于分數究竟還知道些什么?這節課的起點應該在哪兒?帶著這個問題我對學生進行了一項前測:
要求:一個分數 ,用你喜歡的方式說明它的含義(畫圖、文字敘述等等)。 情況如下:
結果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畫圖的方式,用一個實物,如一個蘋果,一塊面包或者是用一個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個別1個孩子選擇了線段圖。事實證明學生掌握了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
通過以上分析,孩子對于分數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夠準確地描述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得到一個分數。那么本節課的教學中應注意些什么呢?這引起了我的思考。思考一:為了比較完整的建立起分數的概念,應該利用三年級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為基礎,提供平臺,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主動獲取知識;思考二:要找到把許多物體組成一個整體平均分與把一個物體平均之間的內在聯系,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并強調單位“1”的概念,揭示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思考三:另外根據五年級的學生的心理特點,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并且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既要對學生的形象思維給予支持,也要
為學生的抽象思維提供可以發展的空間。學生只有在現實的情境中體驗,并且去操作,去實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一內容,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這一抽象概念。
說目標: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對高學段的要求及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體會單位“1”的 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分子、分母及分數單位的含義。
2.在分析、比較、辨析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抽象、概括能力。
3.在積極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辯證地認識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單位“1”的理解
教 學 方 式: 體驗、探究式學習
教學手段說明:以大量學具為載體,引導學生想一想,動手畫一畫,分一分,親身體驗,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的基礎上積累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說流程:
見課件
說教學過程:
第一大環節:本課的開始通過分一個月餅,產生引出在分物或測量時,在分物或測量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是:
第二大環節:
第一層: 回顧舊知:教師為學生準備學具,一個蘋果、一個月餅、一個正方形、一條線段,表示四分之一,并說明自己所分圖形表示的含義。
觀察我們剛才分的這些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分的都是一個物體)最后引出小結:我們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可
以用分數來表示。
設計理念:引領學生感受分數的產生,通過分一個物體,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 經驗,讓學生初步感受分數的含義。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課伊始,在輕松的聊天環境中,引入分數,勾起學生對分數已有知識的回憶。在接下來的一系列學習中,引導學生理解可以把什么平均分,“在生活中”還可以把什么看做單位“1”。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將抽象的分數具體化。
第二層: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擴展單位“1”
1、 通過分一些物體4塊月餅,8塊月餅,20塊月餅,一大堆月餅的四分之一,
讓學生觀察,教師小結: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設計意圖:數量逐步遞進的月餅的設計就是對于單位“1”擴展的一個考慮,學生感到自然,易于接受單位“1”的概念,
2、 同時讓學生觀察都是四分之一,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學生能夠逐步體會到用分數來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3、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單位“1 ”
設計意圖:擴展對單位“1”的認識,能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感知分數與平均分什么物體及物體的數量無關。
第三層 :動手操作分6個月餅,體驗分數得到的過程,豐富對分數的認識
通過把六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3份、6份讓學生充分的動手分月餅,表示每種分發用分數表示,并得出每種分法相對應的數量,從而讓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探究,教師監控:為什么同樣是平均分、同樣是一份但是分得的結果卻不同呢? 小結:同樣是把6個月餅看成一個整體,可以平均分成二份,也可以平均分成三份,還可以平均分成六份,有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的份數不同,得到的每一份也就不同。
設計理念:《課標》中指出: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本節課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知識,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的納入到學生
的直接體驗中體會單位“1”相同,分的份數不同,得到的分數也不同。在此環節中學生自己動手去分一分,興趣高漲,真正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由具體感知到形成表象,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 第四層:概括分數的意義
1、讓學生觀察這些分數都是怎樣得到的?
預設: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監控:若干份指的是什么?(分母)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什么?(分子)
小結:我們在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的基礎上,今天又知道了可以把多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進一步認識了分數(板書: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拓展對分數的認識。
第五層 揭示分數單位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分數(指著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預設:分子都是1,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
得出:像這樣表示一份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單位。(板書:分數單位) 第三大環節:分層練習,深化提高:
練習1,的設計意圖:借助直觀展開練習,發散學生的思維,鞏固分數的意義。選擇不同的單位1
練習2,三個猜一猜的練習更加深學生對于分數量、率對應關系的理解,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為分數應用題做好鋪墊。
練習3,是一道開放題,拓展學生思維,數學課是思維的體操,讓學生充分動腦。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課的設計特點:
1、能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進行教學。
布魯姆說過: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對一個五年級學生來說,“分數”的知識決不是一張白紙。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準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小學數學組2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分數的意義》。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展開。首先來看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分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內容之一。分數概念的教學是分數教學中最基本的內容,也是把分數概念由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的開始。學習本教材之前,學生已初步了解分數的概念是“平均分”,但對于單位“1”的認識還局限在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之內。因此,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從而全面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今后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應用題打下堅實基礎。
鑒于此,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我擬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分數的產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寫一寫等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成勇于探索的精神,認同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這樣的三維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教學的規律,更多的關注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制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用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我在本節課采用直觀演示—引導探究—觀察比較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手、眼、口、腦等多種器官參與認識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因此在學法上我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通過討論交流,小組合作,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地建構數學知識,體驗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讓學生們感受到“生活處處皆數學”。
三、說教學過程
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我以“激趣導入,喚醒已知——自主探究,概括新知——巧妙聯系,強化訓練——課堂總結,全面升華”四大主線貫穿全課,并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
(一)懸疑激趣、喚醒已知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習興趣是支撐和推動學生投入學習的巨大動力。因此,我在導課環節將“一分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穩”四個成語引入課堂。提問學生,你能說出這些成語所隱含的分數嗎?在學生正確回答完后,我接著說,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分數的意義》。這樣的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分數的興趣,又喚醒了學生的舊知,使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新知的探究中。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我以多媒體課件出示兩幅圖,請學生說出各部分分別代表幾分之幾。在學生初步感知分數意義的基礎上,我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把許多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課件出示6只熊貓提問學生,你能平均分嗎?可以有集中分法?每份可以用什么樣的分數表示呢?在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我們可以把6只熊貓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6份,每份的1只熊貓就占這個整體的1/6;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2只熊貓就占這個整體1/3;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3只熊貓就占這個整體1/2。我們把6只熊貓組成的整體,用自然數“1”表示,在數學中我們稱它為單位“1”,并引導學生區分單位“1”和平時的自然數1的不同,單位“1”不僅表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些物體。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后,老師設疑:你能用課前準備的12根小棒、8個正方體,自己創造一些分數嗎?你還能用分數表示自己在小組以及班級里面占幾分之幾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悟創造出了許多不同的分數,也準確說出了自己在小組以及班級里面占幾分之幾。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再一次直觀地感知到分數要“平均分”,單位“1”和“平均分”是分數意義中的共同本質屬性。我提議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分數的含義,老師綜合學生回答,概括總結出了分數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流程使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更深刻了,并對分數單位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三)鞏固練習,強化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為使本節課能夠面向全體學生,我在設計練習時盡量做到有梯度、難易適度、適時適量。
基本練習:看圖讀分數,并說出分數的具體含義。在幫助學生鞏固理解分數的意義同時,滲透環保意識的培養、科普知識的宣傳。
提高練習:猜一猜活動。從第一個紙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6,第一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從第二個紙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6,第二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學生順利完成后,我順應學生的想法提問,同樣都是1/6,為什么兩次的小棒總數不同呢?學生在辨析中明確:一個整體不管具體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6份,1份就是它的1/6。同時感知到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學生體味單位“1”的變化,既強化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四)課堂小結
我將此環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知識性總結,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感受和收獲,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感體驗。第二部分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情感性總結,我會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表揚和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
(五)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會讓學生在課下和家長交流今天的收獲和感受,從而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并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
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應該是簡潔明了整潔美觀,重難點突出,能夠對學生理解本節知識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因此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說課,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鞠躬)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7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數的意義》。
首先我將對教材進行一些簡要的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又學習了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概括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的單位。為進一步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分數四則運算以及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題,例1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每個圖中涂色部分,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感受被平均分的對象是非常廣泛的,從而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數的意義并認識分數的單位。“試一試”和“練一練”要求學生說明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該分數含有多少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同時,不斷鞏固對分數單位的認識。練習六的1—5題主要是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理解分數的意義。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與結構的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 讓學生在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學生的基礎,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的意義
難點:認識分數單位以及對單位1的理解
接著我將談談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以及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意義,在小組交流中,抽象出單位1的含義以及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進而認識分數的單位,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
為了掌握這部分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動手寫一寫,動腦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我將說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部分我將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復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匯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后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 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里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著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 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么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于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于最后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后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分數的意義。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著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系。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分數單位,接著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里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么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并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系,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后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四、課堂總結,全面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節課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8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下面我將從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學目標
1、了解分數的主產生,理解單位“1”,理解理解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
2、理解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應用意識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分數意義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的神奇魅力。
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依據:
一是基于對課程標準學段目標的理解。課程標準關于“數與代數”內容安排上,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會用分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是基于對教材的認識。《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知識,學習好了本節課知識為以后學習分數的運算、性質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數與代數知識。教材編排上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方法,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幫助他們感受單位“1”,理解分數單位,所以學好本節知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基于對學情的分析。五年級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學習,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分數,在教學時與相關的知識相結合。而本節課是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是一節概念性質的課程,而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因此,在引入分數的意義概念教學時,創設生活情境,化抽象為具體、直觀,調動生活已有的經驗來理解分數的意義。
也據此,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分數的意義”,由于學生第一次學習分數的本質意義進行學習,因此,我將教學難點定為:“理解單位1,認識分數單位。”
二、說教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本節課我的教法以啟發探究和引導發現法為主,教會學生用語言表達分數的意義,并在生活中得以運用。
三、說學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能力。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應當由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計算、推理”的過程。因此,本節課,我的學法指導讓學生采用自主實踐、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進行實踐突破難點。這樣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新知。
1、通過橡皮泥的合成與平均分,讓學生用不同的數來表示。
2、交流分數的產生及生活中的分數。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事物,為學生創設智力陷井,激發求知欲望。同時,對分數的各個部分的名稱進行了一次再現的過程。再次為下面學習分數單位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做好鋪墊。學生從歷史、現實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數的產生、應用的廣泛性,呈現了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數的意義。
1、分組合作,操作研究;
2、反饋交流,匯報自己的
(設計意圖):在三年級認識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表示,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整體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為概括分數的意義做好準備,同時為理解單位“1”做好鋪墊。
3、歸納定義,認識單位“1”;
4、認識分數單位,深化單位“1”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的異同之處,使學生透過表象發現本質,再經歷觀察、比較、分析總結得出分數的意義,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單位。
(三)拓展延伸,強化認知
1、創造分數:9個橡皮泥,第一個同學取它的,第二個同學取剩下的,發現什么?
2、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圖形,只露出了一部分,我只知道是這個圖形的,聰明的孩子們你們還能知道這個圖形是什么樣的嗎?畫畫看。(一帆風順)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畫隱藏的圖形,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
(四)數形結合感情數學之美
老師這里有個圖形,你們能用分數表示出陰影部分的大小嗎?(八卦圖、橢圓)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審美觀念。
(五)總結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回顧新知,談收獲,給學生再次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相互提醒,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通過直觀的圖形展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感悟數學的價值,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五、作業設計:
完成課本的“做一做”。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9
一、說教材
1、教學資料: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涂一涂等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并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本事和抽象概括的本事。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本事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本事。
(3)經過創設互相協作,進取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3、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學方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所以,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經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能夠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本事。
三、說學法指導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供給了一些動手的材料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一樣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能夠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能夠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到達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后歸納出了單位“1”也能夠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于分的份數不一樣,取的份數不一樣,產生的分數也不一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四、說教學程序
(一)展示資料,了解分數的產生
經過談話自然引入,讓學生經過調查、把自我明白的說給大家聽。使學生有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喚醒已知、探究未知
1、經過回顧舊知,為學習新知作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
2、第一次動手操作理解單位“1”的含義。
(1)教師提出:12除了能夠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還能夠表示什么呢?為了便于同學們研究問題,教師為學生供給了一些動手材料(8顆圍棋子、1米長的繩子、一張圓形紙片、一幅熊貓圖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用這些學具試著表示12。
(2)團體交流、共享成果
各組選派代表到實物投影儀前,向大家展示自我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點、難點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予以突破。
如:學生用8顆棋子、6只熊貓表示12這個分數后,教師出示課件,經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能夠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能夠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4)引導歸納,經過比較相同與不一樣,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去學習,去探究,體會、理解單位“1”并結合實際談單位“1”,體會生活中的單位“1”
2、再次操作,領悟分數意義
(1)再次操作,讓學生用學具表示出不一樣的分數,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是這些學具卻表示出了不一樣的分數,從而得出分的份數不一樣,取的份數不一樣,分數也就不一樣,為概括分數的意義作準備。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引導學生試著概括分數的意義
(3)閱讀課本86頁什么叫分數,自學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4)5738”為例,鞏固分數的意義和分子分母的含義。
(三)反饋練習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到達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頭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頭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什么?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教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教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貼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四)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齊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0
一、 說教材
(一) 內容地位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為以后學習分數的除法、真分數和假分數以及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從而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由此確立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和學生的實際操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2根小棒
二、 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打算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合作意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類比,分析判斷的能力。通過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開發與增強,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說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1.分數的產生
課件展示P60的情景圖,從圖中你能讀到什么?
可能回答:“在進行測量時,有不足整數的線段。”或者“兩個學生在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此時,我會指出:像這樣的測量、計算、分物時不能正好用正數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代人們就引出了新的計數方法——分數。關于分數,我們在三年級就已經初步接觸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數的意義”。
(這樣的設計采取簡潔談話、自然引入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分數的產生的必要性,更讓學生體會出數學就在身邊,隨時應用于生活之中。)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課件展示“一塊餅平均切成2份”,并說明這是根據生活實際的需要產生的,并讓同學舉例說說生活中各種存在1/2的情形,有的學生可能會說:一個蘋果分成兩份,其中一份就是1/2……之后對比任意切成兩份的情形,讓同學們意識到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課件展示“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一條線段平均截成5段”,由此深化強調平均分的概念。
(通過學生的回顧已經知道的“分數“知識,使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
3.創設情境
課件展示P61主題圖,結合圖中的5幅圖分別說說1/4各代表的含義,并讓同學們說說將這五幅圖歸類(注重引導學生說出前三幅圖是將一個物體平均分,后兩幅圖是將多個物體平均分)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把平均分一個物體和平均分一些物體聯系起來,從而引起全體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
(二) 啟發引導,自主探究
1.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一個整體”和構建單位“1”,因此展示了下面的例題:
“6只熊貓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首先,課件展示6只熊貓,問學生:有幾種分法,每份占整體的幾分之幾?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稍后請每組派出代表進行回答,這時候,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我把6只熊貓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1只,其中一份就是這6只熊貓的1/6。也有可能說:我把我把6只熊貓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只,其中一份就是這6只熊貓的1/3。還有的同學說:我把我把6只熊貓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3只,其中一份就是這6只熊貓的1/2。在同學們回答后,教師給予及時的評價,然后進一步啟發學生:這三種分法有什么共同點?學生通過觀察,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三種分法是把6只熊貓看成是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
2.鞏固練習
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12根相同大小的小棒,問:同學們,通過剛才的練習,你能把這12根小棒平均分成若干份嗎?怎樣用分數表示?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很快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這時候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多媒體演示每種情形。
小結:通過上面例題的講解,我會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以前我們把一個物體看做一個整體,通過平均分得到分數。現在我們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也可以通過平均分得到分數。像這樣把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做是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積分都可以用分數表示,而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板書:一個物體或是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后稱為單位“1”。)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單位“1”的概念,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3.強化訓練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和理解分數單位,我通過多媒體可見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剛才同學們在平分12根小棒的時候得出了多種分法,將他們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總體的1/3,其中的2份是總體的2/3,其中的3份是總體的3/3。同樣等分成4份或6份,也會出現一些相應的分數。
(課件展示分數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稱)除此之外,像這樣的1/2,1/3,1/4,1/6,我們把它叫做分數單位。
(板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稱為分數單位)
(三) 鞏固練習,加深應用
為了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課件展示幾組練習:
練習一:看圖形分別用分數表示每組的陰影部分:1/4,3/,8,5/9,5/6,并說明每組分數表示的意義。
練習二:用分數表示綠色部分,并說明把什么看做單位“1”。
(這樣的設計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體現學生自己構建知識、吸收知識、應用知識的過程。)
接下來出示課本P62做一做。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后,請同學回答,在學生回答完后,請同學分別說出1/2,2/3,3/4,4/5,5/6的分數單位,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四) 小結反思,布置作業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知識?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本課的主要內容:單位“1”的概念,分數的意義。
反思:與學生共同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知識?你覺得自己的表現如何?
作業:課后練習P63-64。
(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也可以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 板書設計
(一)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或是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后稱為單位“1”。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稱為分數單位。
(二) 設計說明:
本節課立足于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從平均分一個物體過渡到平均分多個物體,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單位“1”與分數單位的概念;通過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促成知識的形成,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希望上述資料能對你有所幫助,優秀的說課稿有助于教師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新東方小學網還有更多優秀的小學數學說課稿范文和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供你參考。另外,我們還有三年級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和六年級數學教案等資料供你參考。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1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將為以后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假分數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奠定基礎,是本單元的重點。
(2)、學情分析:由于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對學生學習有著一定難度,尤其是對單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學時,需要將抽象的知識與直觀形象的場景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知識基礎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標:
我設計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并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和直觀教學,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對數學出示好奇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借助圖形感知、類比推理,讓學生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從而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所以讓他們主動參與,把抽象的教學變為直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中之重。
教學難點:理解整體和單位“1”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必須明白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樣,表示出來的分數也不一樣;在一定情況下,分數雖然一樣,如果選取的份數不一樣,看作的整體也是不一樣的,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抽象,所以要多舉實例,多加比較,多方引導,才能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畫一畫、折一折、說一說、講一講、做一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說教學流程:
為讓學生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這節課我設計了1、創設情境,認識“1”2、類比推理,揭示單位“1”3、溝通單位“1”,歸納分數的意義4、借助分數,歸納分數單位5、應用升華,深化分數的意義6、學生談收獲六大環節進行,循序漸進、步步深入,來達到預設的目的。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認識“1”
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1來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個物體,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體,也就是說任何物體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們把它看作一個整體,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無所不包,我們就在1上加個引號,由此引出“1”
第二個環節:類比推理,揭示單位“1”。
通過3個蘋果作為“1”,類比推出6個蘋果,12個蘋果,18個蘋果中含有多少個“1”,有幾個1就是幾,3個蘋果所看作的“1”,其實就成了一個計量的單位,從而引入單位“1”。
第三個環節:溝通單位“1”,歸納分數的意義
通過1個月餅這個單位“1”那么,下面5個月餅、1個月餅、不完整月餅,又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再通過1個長方形、1米這樣的長度單位、8個圓片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感知分數和整數與單位“1”的聯系,再通過不完整的月餅、長方形、1米這樣的長度單位、8個圓片觀察、對比,歸納出分數的意義。
第四個環節:借助分數意義,歸納分數單位
通過分數(、)的再認識,你能利用手中的圖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個分數。引導中還有多少個,中還有多少個,從而歸納出分數單位。
第五個環節:應用升華,深化分數的意義
練習是鞏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設計了:
1、現實生活中,分數的確很多。同學們之所以看到的不多,還是因為我們關注的視野還不夠開闊。我們可以借助網絡、報刊了解更豐富的世界時,你會發現,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真的離不開分數網絡中分數。
2、自我檢測。(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的紅色部分)
3、給出分數1/4,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體有多少朵。
以上練習的安排,檢測了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認知情況;也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激發了學生更加了解分數的意義的欲望。
第六個環節:總結升華應用分數
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收獲,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小結:
1、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什么數?你能說說嗎?
2、能不能談一談分數在你身邊的應用呢?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2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提倡合作學習,具體采用小組交流、對組學習、大組討論等形式,其核心問題注重是合作學習的實效性,通過為創設合作學習情境而體現的合作形式。教學中,我設計一個問題是:有一個蘋果,被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1/4,取其中2份是2/4,學生回答的很快、很活躍。那么4個蘋果被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多少,取其中2份是多少?學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了,老師立刻說:“下面小組4人討論一下”,學生快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不一會答案就出來了。4個蘋果被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是1/4,取兩份是2/4,3份的3/4,4份的4/4。老師抓住這一困惑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互相探究,很快解決了問題,針對性、實效性很強,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要求:要有明確的任務和問題,而且要有一定難度,問題應有一定挑戰性,處理好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分配,保證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質量,小組研討要具有民主性、超越性,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實施引進競爭機制及激勵性評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正確地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2、能比較熟練地比較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有序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比較分數的大小;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備 注
一、單位換算的練習
1、口答:
1分米是1米的/;1平方分米的/;
1分是1小時的/;1克是1千克的/。
你是怎樣想的?把低級單位名數的方法怎樣?
出示:低級單位的數值÷進率=高級單位的數值(用分數表示)。
2、學生獨立作業:第80頁練習十第1題。(做后同桌互查訂正)
二、分數大小比較的練習
1、師:比較兩個分數大小時一般會遇到哪幾種情況?在比較時各采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你能舉例來說一說嗎?
請舉實例說明同分母分數與同分子分數是怎樣進行大小比較的,并說說思考的方法。
2、學生獨立作業:第81頁練習十第2題。
直接做在書上,做后全班交并對其中的7/11和5/11;7/30和7/24說說比較時的思考過程。
3、結合下列三題說說你是怎樣比較三個分數的大小的?
5/14、3/14和9/1411/13、11/12和11/143/5、3/4和2/5
歸納:比較幾個分數的大小,先根據比較大小的方法,認真進行比較,(要注意認真審題,題中是要求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排列,是用“〉”號連接,還是用“〈”號連接,再根據題意進行解答。
思考下面問題:小明、小紅和小華進行100米賽跑,三人的成績分別是5/19分、6/18分和6/19分,誰跑得最快?誰跑的最慢?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在全班交流。主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4、學生獨立作業。
(1)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并用“〈”連接起來。
6/17、1/23和6/1912/35、16/35和9/354/15、11/15和11/12
教學過程
備 注
(2)第81頁練習十第6題。
5、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一行了445千米,離乙地還有52千米。
(1)已行的是剩下的幾分之幾?(2)剩下的是全程的幾分之幾?
學生討論列式解答并歸納: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關鍵是什么?方法怎么樣?
6、學生獨立作業:課本第81頁第4--5題。
三、課堂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又有什么新的收獲?你認為在練習中要注意些什么?還有什么問題需要討論?
四、作業《作業本》
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還不夠,要加強培養。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4
1、本單元內容的結構及其地位作用
《分數的意義》位于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本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主要學習內容有: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最大公因數與約分,最小公倍數與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還學習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些都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教學目標
使學生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及單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并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產生和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4、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
說教法:
牽引法:
學生已經能將一個物體平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數準確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引導學生由平分一個物體過渡到平分一些物體,知識牽引過渡,降低了學習難度。
歸納法:
在三年級學生已初步認識了分數,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平分一些物體,得到一些分數,在原有基礎上,更加深了對分數的認識,進而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指導練習法:
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認識了分數單位后,通過幾組練習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說學法: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探討分數的意義。
讓學生知道單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幾份,這樣的幾份表示什么。學生在獨立思考后,再小組探討、交流、匯報,理解各個分數的具體含義。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課前讓學生猜謎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從中引出本課教學內容。如:一分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分數的產生及意義(課件出示)
(1)將1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多少?這一份怎樣表示?能用整數表示出來嗎?
(2)課件出示蘋果圖,學生用分數表示出來,問有什么發現?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歸納:分數的產生、意義。
2、認識單位1
我為各小組準備了數量不同的物體,讓學生運用平均分的方法來分,在分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出不同的分法。
(1)教師強調說出單位1的含義,不僅指一個物體,還可以是一些物體。(課件出示)
(2)學生舉例:加深對單位1的認識。
(3)說明: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單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3、讓學生自學分數單位(出示課件教學)
(1)引出分數單位的概念,強調其中的一份。
(2)指導完成P64的第8題。(課件出示學生做,讀出分數,并說出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三、新知運用
課件出示習題,讓學生做,當堂指名回答,集體訂正。小組比賽,學習積極性高。
四、課堂小結
由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再總結。
說板書設計:
板書了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重點板書了分數的意義幾分數單位的概念,做到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實用的《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52頁例1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能結合單位“1”描述具體分數的意義。
2.學生經歷分數意義的概括過程,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學生在用分數描述和解釋生活現象的過程中,體會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單位“1”的含義,概括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情境,建立單位“1”概念
1.同學們,數學課當然離不開數,看這個數認識嗎?(幻燈片出示1)
2.這可是大名鼎鼎的1,它能表示生活中的許多事物。
3.瞧!一個蘋果,一張桌子,一個正方形,一把尺子…
4.你會用1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嗎?
5.學生一一列舉。
6.能說完嗎?是呀,說也說不完!的確1是萬能的,不過聽大家剛才說的,一個,一個,好像小朋友們也能說得出來,誰能說點高級點的1,像我們五年級的水平。
7.學生一一列舉,適時點評,他說得與剛才同學說得有什么不同?
8.是呀!剛才大家說的是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他說得是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1的內涵更加豐富了。
9.誰還能接著說,能說完嗎?同樣也說不完。
:同學們,看來自然數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由許多個物體組成的整體。其實這個1在我們數學上還有一個更加專業的名字:單位“1”。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熟悉的自然數1入手,體會數字1在現實生活情境中的應用,通過用數字1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字1的應用范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從而揭示這其實就是數學中的單位“1”,每一種新事物、新名稱的學習我們都要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中自然地引出單位“1”,水到渠成。
二、借助數學活動,深刻理解單位1
1.大家來看,中秋佳節剛過,品嘗月餅沒?趙老師帶來了…,個月餅,既然1能表示許多的事物,那么這4個月餅能看成單位“1”嗎?
2.明明這是4個月餅,你怎么用1來表示呢?有什么辦法讓大家一眼看起來就是1.
3.如果我們把4個月餅看做單位“1”,以它為標準,那么…
………( )
………( )
……( )
……( )
:數學這門學科就是這樣,不僅要認真觀察,還要靈活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4.剛才我們把4個月餅看做單位“1”,理解了4個月餅的,繼續看大屏幕,這些能看做單位“1”嗎?請你表示出這單位“1”的,請在活動單上分一分、涂一涂。
5.糾錯、展示學生作品
(1) (2)
(3) (4)
6.抽象本質。同學們,觀察大家表示出的,你有什么發現呢?
預設:
(1)只要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2)與分的東西沒有關系,分的形狀也沒有關系!
7.看來表示單位“1”的,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呢?
8.同學們,這就是分數的意義本質所在,通過剛才一段時間的學習,誰來說說什么是分數呢?
揭示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9.既然與分的東西無關,那么我們可以把一條線段看做單位“1”嗎?你能在這個單位“1”里表示出嗎?
10.展示學生兩種想法
(1)當成線段(2)看成數軸
第二種進行:這位同學不僅找到了,關鍵是它沒有把單位“1”看成是一條普普通通的線段,而是把它想成了數學中的數軸,真了不起!
11. 在哪里呢?這里是多少?這里是?,怎么寫的是1,=1嗎?1如果看成數軸,你覺得1后面還有數嗎?2在哪里?3呢?1和2的中間呢?1和2的這里呢?
12. 里面有4個,也就是單位“1”里有4個,剛才的單位1里有幾個呢?借助剛才的示意圖逐一進行驗證!
13.揭示分數單位:
:同學們,像這樣,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就叫做分數單位,所以就是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分數的意義必須建立在學生深刻認識的基礎上,通過關注讓學生發現分數存在的規律現象,抽象出分數的基本特征,提取概念的本質屬性,讓學生試著說說什么樣的數叫做分數,是抽象基礎上的概括。在不斷認識中建立分數意義的模型,通過觀察驗證,發現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分數單位就是,理清分數單位與平均分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理解分數單位。
三、深刻認識分數單位,完成鞏固練習
1. 的分數單位?的分數單位?的分數單位?
2.你們怎么回答的這么快?我還沒有說出分子呢?你們怎么就知道分數單位了?
3.:看來,我們學習數學,能出表面現象中發現問題的本質,就可能處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你們的思維真好!
4.來快速完成一組練習吧!看誰有對又快!
5.鞏固練習
用分數表示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并寫出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設計意圖任何一節數學課,脫離不了基礎行的練習,練習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提升,通過一組題目的練習,增強學生對分數意義以及分數單位的理解,同時把單位“1”里面有幾個分數單位凸現出來,為隨后的帶分數學習做好鋪墊。
四、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1)黃山風景區面積約占黃山山脈的
(2)黃山年均雨日大約是全年的
怪不得!這大概就是紅樹鋪燕云、黃山云成海的奇觀緣由吧!
設計意圖從數學中回到現實生活中,學生從不同角度豐富對單位“1”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對分數意義的認識水平,促進認知結構的建立和完善。
五、反思
同學們,你們活躍的思維使得數學課堂熠熠生輝,相信大家,在每一節數學課中,無論從知識上、還是數學方法上,或是學習態度上都會有新的收獲與發現,那么,這節課呢?有沒有新的思考。
出示思考問題:
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
1.哪個知識點的學習讓你記憶猶新?
2.你有沒有領悟到一些不錯的數學學習方法?
3.學習數學重要的一些品質有所體會嗎?
4.或許,你還有別的……
我相信,這些都來自于你們最真實的想法,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學會思考,終究成功!出示: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
設計意圖如果在日常的教學中,能時常帶領孩子們從知識、思考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反思,這將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的,因此,不讓學生進行盲目的反思,而是根據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思考,這樣更有助學生對于學習過程進行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