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精選17篇)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詞匯:拿、唱、抬等詞,注意漱,咕嚕,等詞的發音。
3、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喝水的小花茶杯,數目和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表演兒歌內容,激發幼兒學詩歌的興趣。
⑴教師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
⑵教師:“剛才你們看到老師在干什么?”
(幼兒:“漱口”注意發準shu的.音)⑶教師邊動作過示范朗讀兒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提出兒歌的名稱,提問兒歌的內容。
⑴教師:“剛才老師在漱口,還念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提問兒歌的名稱,練習發漱的音。
⑶幼兒再次觀看并注意聽,教師邊動作邊念兒歌。
⑷提問:
a、“教師手里拿著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手拿花花杯,學習詞:拿)
b、“喝口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喝口清清水,學習詞:喝,注意“清”的發音)
c、“然后頭怎樣,嘴怎樣?”(引導幼兒說出抬著頭,閉著嘴,學習詞:抬、閉,注意“嘴”的發音。)
d、“水吐出來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說出咕嚕咕嚕吐出水,學習詞:咕嚕,并發準音)(三)集體學念兒歌:
1、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1—2遍。
2、幼兒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邊動作邊念兒歌1—2遍。
(四)結束: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讓幼兒知道要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專心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樂于欣賞優美的插畫,了解制作的方法。
3、運用各種美工材料創作圖畫,發展創造力。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重難點
專心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
1、有關白云的故事書,如《云朵白云》(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__年版)。
2、各種美工材料,碎布、棉花等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故事書,先介紹書名和作者,然后講述故事。
2、老師講述故事后,與幼兒討論股市的內容:
1)誰是貓哥哥?請在書中指出來。
2)貓兄弟把什么東西帶回給貓媽媽?(云)
3)貓媽媽用云做了什么?(做面包)
4)貓兄弟吃了云朵面包,發生了什么神奇的事?(貓兄弟忽忽悠悠地飄了起來。)
5)貓兄弟為什么要把面包給貓爸爸送去?(因為貓爸爸沒吃早餐。)
6)貓爸爸吃了云朵面包后怎么樣了?(爸爸飛到辦公室。)
3、請幼兒欣賞故事書的插圖,說說制作的方法。
4、請幼兒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吃了云朵面包會怎樣。
5、請幼兒模仿《云朵面包》故事書的插圖,運用各種美工材料,把自己的想象畫下來。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3
活動設計:
漢字作為中國的代表性文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發達的今天隨處可見。從這一雖屬抽象但又具體(就其形象而言)的對象開始,讓幼兒了解自己的祖國,并引發早期閱讀的興趣是大班幼兒應該并且可以涉及的一個領域。
根據本班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及個別幼兒對漢字的掌握程度,像陳曉婷小朋友可以自如地閱讀書刊報紙,劉淳勐可以看圖認讀很多字等等,我在本班開展了《有趣的漢字》這一活動。
我把活動目標定位:
1、學會根據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偏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設計為: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出示木頭)這是什么?你們知道“木”字應該怎么寫呢?(出示字卡)這就是木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小結:我們知道“扌”旁和手的動作有關,“口”字旁和口有關。那么“木”字旁和什么有關系呢?(引導幼兒遷移以往學習的經驗,為學習有關木字旁的字打下基礎。)
二、認識漢字“樹”、“林”、“森”。
教師分別引導幼兒認識“樹”、“林”、“森”,并和幼兒一起認一認,讀一讀。找一找,這三個字中有什么一樣的地方?(都有木字)教師進行小結:樹字里面有一個“木”字,林字里面有兩個“木”字,森字里面有三個“木”字,原來“木”還會藏在別的字里面。并讓幼兒了解一棵樹是木,兩棵樹是林,許多樹在一起就是森林了。并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文字,一人為木,兩人為林。三人為為森,森人以上為森林,通過形象的比喻,及身體動作的合作表演,使幼兒很快地記住了這三個不同而有相同性形象的文字。
三、拓展生活經驗,聯想文字。
教師提問:在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木頭做成的呢?(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找找、說說生活中那些東西是木頭制成的,在幼兒講出物品時,我及時將文字寫在黑板上讓幼兒來然是其他有關木的文字,此時幼兒的興趣極高,紛紛發言,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通過游戲,鞏固漢字。
1、在這個環節中,我還把幼兒說出的有關木的文字放到一起,進行隨機抽取,讓幼兒認讀,鞏固幼兒對認字的認識。
2、身體表演:木、林、森。..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兒歌內容,并理解兒歌意思。
2、初步學習整編兒歌,培養幼兒團隊合作意識。
3、通過聯想,幼兒感受相互謙讓的美德。
活動準備:
1、背景圖“橋”、狗、猴圖片各一張。
2、散亂的字卡四份,展示板四張。
3、開場音樂《快樂的一天》,兒歌磁帶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 《快樂的一天》,辨認方位“東”,“西”。
1、師幼一起隨音樂做律動。
2、幼兒分組坐好。
——快樂的一天開始了,你們知道太陽每天是從哪邊升起,從哪邊落下的嗎?
3、辨認方向“東”和“西”。
小結:當我們面朝黑板時,左手邊是西邊,右手邊是東邊。
二、理解兒歌內容,整編兒歌前半部分。
1、認識兒歌中的“主角”狗和猴。
2、出示背景圖“橋”,確定方向。
——仔細觀察圖片,狗和猴分別在橋的哪邊?
——狗在橋的西邊,猴在橋的東邊。
3、幼兒根據老師的提示理解兒歌內容,并整編兒歌。
——原來狗和猴都想過橋,接下來發生了什么呢?答案就在兒歌中。
4、初步嘗試整編兒歌,并展示結果。
——老師會用動作表示兒歌中的意思,根據你們的理解,再將散亂的字詞整編出通順的兒歌。(老師用動作表現,幼兒分組整編兒歌。)
5、再次給予提示,幼兒修整出正確的兒歌內容。
——你們真是太聰明了,都能自己整編兒歌,表揚下自己吧。
三、學習兒歌后半部分,并理解意思。
——狗和猴一起走到了橋中間,后來怎樣呢?(幼兒想象)
1、播放錄音,傾聽兒歌后半部分。
——狗和猴過橋了嗎?它們是怎么做的?
——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吧。(重點學跺跺腳、撓撓耳)
2、展開想象,體會相互謙讓的美德。
——為什么它們都不過橋呢?
——如果你是它們會怎樣做呢?
小結:狗和猴都沒過橋,并不是誰怕誰,而是互相謙讓,想讓對方先過橋,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都要多為別人著想,學會相互謙讓。
3、完整誦讀一遍兒歌。
四、結束。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借助圖書,嘗試記錄故事的大概情節,愿意大膽地給同伴講述自己記錄的故事。
2、學習在一張紙上記錄多幅畫面,愿意學習別人的好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記錄中。知道記錄也是閱讀的一種好方法。
3、能安靜傾聽同伴的故事,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故事。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大圖書每人一本,白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根據自己第一次的'記錄回憶故事的內容,自由講述故事。
1、幼兒集體自由講述,可以講給同伴聽,也可以講給老師聽。
2、請個別幼兒把自己的記錄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交流在第一次記錄過程中的困難或問題。
1、個別幼兒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大家一起來解決問題。
2、出示幾張記錄的比較好的作品,讓大家來分析一下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可以向他學習。
三:討論怎樣記才能又快又好,能讓自己看得清楚,也能讓沒聽過這個故事的人看懂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
1、可以記錄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2、用符號代替故事中的角色。
3、記出故事的開始,發展和結束。
4、可以先把記錄紙折一下,也可以用運用頁碼的方式。
四:再次嘗試記錄,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運用別人好的方法進行嘗試。
五:展出幼兒的記錄,請幼兒自由講述記錄的故事。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仿編散文,并通過說說、畫畫、敲敲等表達自己的發現。
2、體驗仿編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熟悉散文。
2、雨傘、塑料盆、鐵桶若干,沙錘、碰鈴、三角鐵、園舞板若干。
3、粉紅、綠、黃色彩紙若干、繪畫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重點:
仿編散文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表達。
活動難點:
根據雨滴唱歌句式進行仿編。
指導要點:
多欣賞散文中雨滴唱歌的四句,了解其寫作結構,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活動過程:
1、隨配音散文自然地、有感情地朗讀。
2、欣賞雨滴唱歌的四個句子。
(1)教師帶領幼兒念一念。
(2)體會和討論四個句句有什么特點。(教師幫助幼兒歸納)
教師小結:這四句讀起來有節奏、押韻,每一句前面都有象聲詞,那是小雨在每一句中都有重復。
(3)引導幼兒熟悉它的句式。
那是小雨跟誰在干什么。
3、仿編詩歌。
(1)提問
小雨還會落在哪里呢?會發出什么聲音?它在干什么呢?
引導幼兒進行聯想講述:小雨落在馬路上,會發出咚,咚,咚的聲音:小雨落在池塘里,會發出叮叮叮的聲音等)
(2)引導幼兒仿編。如:咚、咚、咚,那是小雨在馬路上打鼓。叮、叮、叮,那是小雨在和小雨玩游戲嘻。嘻、嘻,那是小雨在舔小朋友的腳丫等。(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即興畫圖譜表示出來,引發孩子創編興趣。)
4、分組畫畫、說說。
(1)雨滴會落在哪呢?請幼兒把有關小雨的景物畫出來。
播放舒緩的音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傾聽幼兒的作畫意圖。
(2)幼兒以小組的形式自由說一說。
(3)各組推選代表在集體面前說一說自己仿編的散文。
(4)欣賞散文中的四句,發現自己仿編散文的不足,看看我們的散文哪些可以編得更好些,誰發現仿編的散文哪些地方可以修改。
(5)師幼共同補充、修飾、美化仿編的散文。
(6)配樂完整欣賞仿編的散文,并加入幼兒的內容。
老師把小朋友聽過的雨聲編進這首散文詩里,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來欣賞吧!
5、尋找生活中的小雨樂器。
(1)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敲一敲可以發出像小雨一樣的聲音?
(2)出示(搖沙錘、雨傘、塑料盆、鐵桶等)教師:聽!誰來學學這個聲音!好象小雨落在了哪里?(引導幼兒找到匹配的樂器,并進行演奏)
6、結束。
小雨音樂會幼兒分四組進行演奏(分別拿著:沙錘、碰鈴、三角鐵、圓舞板)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當小樂器,發出像小雨一樣的聲音,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小雨在唱一首多么有趣、多么動聽的歌呀!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能基本唱出豫劇韻味,能跟著教師唱準下滑音的曲調。
2、根據歌詞內容創編不同的動作表現男子漢、解放軍操練的動作。
3、通過歌表演,理解、表現男子漢的形象。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重難點:
初步學唱歌曲,能基本唱出豫劇韻味,能跟著教師唱準下滑音的曲調。
活動準備:
1、歌曲磁帶、錄音機。
2、幼兒用書《小小男子漢》。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歌曲。
教師播放錄音磁帶,幼兒完整地欣賞歌曲《小小男子漢》。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歌曲——《小小男子漢》,我們一起來聽聽。
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聽過歌曲后的感受。
師:這首歌和我們以前唱的歌有什么不同?這首像戲一樣的曲子叫豫劇。
2、幼兒學習歌曲。
教師范唱,幼兒傾聽并理解歌詞內容。
師:剛才老師唱的豫劇里,你聽到了什么?說的是什么事?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教師再次范唱,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感受豫劇韻味,聽出下滑音的曲調。
師:豫劇和我們平時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誰能來學學看?
幼兒跟隨教師演唱,在教師向下手勢動作提示下唱準下滑音曲調,重點強調并練習"男"、"解"的豫劇發音。
師:我這樣向下的手勢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手勢,你們唱歌時應該怎樣?誰能來學一學?
3、幼兒創編歌表演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逐句創編動作,幼兒重點練習創編男子漢的動作和解放軍操練的動作。
師:豫劇《小小男子漢》,講的就是小小男子漢的事情,你覺得男子漢是什么樣的?我數3下,每個人擺一個男子漢的動作造型。預備——1、2、3,停!(幼兒擺出各自認為的男子漢動作造型。)教師歸納、整理幼兒創編的動作,幼兒隨教師完整地表演。
師:剛才你們的動作都編到了豫劇里,這次讓我們一邊唱一邊表演吧!注意做動作的時候一定要像解放軍叔叔一樣用勁、有力、整齊。
幼兒自由散點表演,唱到最后一句時,能隨著節拍左右搖擺,表現男子漢的形象。
師:小小男子漢們!我們一起到空地方去學解放軍操練一下吧!
教學反思:
1、這節課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孩子們創編了很多優美的句子如“假如我是一名超人,我要飛到外星球,和外星人一起玩游戲”、“假如我是醫生,我要醫治好多好多的病人,讓他們健康地生活”“假如我是老師,我要和我的學生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游戲”等等。大部分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興趣很濃厚,整個活動中的氣氛很活躍,只有極少部分的幼兒有些害羞,不善言談。
2、在整個活動中,我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同時可以讓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活動中,通過不同職業的鮮明對比,激發幼兒的思維以及想象能力,培養幼兒說的技能,同時,讓幼兒對社會各種職業有一定的了解,萌發熱愛勞動者的情感。
3、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注重拓展想象空間,舉一反三,啟發幼兒將自己想象成各種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并嘗試進行講述。
小百科:如果,拼音ruguo。意思是表示假設。近義詞是假設,假如。反義詞是肯定,絕對,必須。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點,夸一夸自己和他人,體驗自信所帶來的快樂。
2.在講述自己與他人優點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觀察能力
3.理解故事,進一步了解作品中動物的特征,讓幼兒學會夸獎自己和別人。
【活動準備】
音樂 圖片 各種毛絨玩具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以動物園要舉行“我是大明星”選拔賽為切入點,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
孩子們,動物園里要舉行一年一度的“我是大明星”選拔賽,選拔要求是:誰的優點最多誰就是本次大賽的“大明星”,瞧!裁判獅子大王來了,小動物們一見,獅子大王都紛紛說起了自己的優點,。
2.引導幼兒討論動物的優點。
引導幼兒用“我喜歡……因為……”的句式說出自己喜歡該動物的原因。
二、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以辯論會的形式引出故事中的小動物,引導幼兒用“我喜歡……因為……,我不喜歡……因為”讓幼兒說出自己對故事中動物的了解。
過渡語:
剛才小朋友們都說自己喜歡哪位動物朋友,還夸了他們的許多優點。動物們也知道自己的優點,我們聽一聽它們是怎么夸自己的又是如何說別人的!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按故事中情節的先后次序,將動物出示在背景圖上,并提問:
①故事里小猴是怎么夸自己的?(請幼兒用動作表演猴子的動作)
②那小猴又是怎么取笑狗熊的?
③狗熊聽了,心里會覺得怎么樣?他是怎么夸獎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大象的?
④大象聽了高興嗎?他是怎么夸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螞蟻的?
⑤小螞蟻是怎么說的呢?
⑥他們在看到自己優點的同時,卻沒有看到別人的優點,只會去取笑別人,你們覺得這樣好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對啊,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夸自己的優點是對的,但是夸自己的時候,一定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夸夸別人,可不能取笑別人。
3、根據故事內容改編故事中動物的發言
(1)小動物們覺得我們小朋友說得很有道理,他們也知道這樣不對,想改過來。你們幫他們想想該怎么說?我幫小猴想了一句:“我會爬樹,我很能干,狗熊力氣大,會搬木頭,他也很能干!”
(2)幼兒依次改編狗熊、大象、螞蟻的發言。
三、夸夸自己和別人
1.請幼兒夸夸自己能干的地方,再夸夸他認為能干的小朋友。
2.請幼兒夸夸自己和身邊的親人等等。
四、與老師互動
在自然輕松的音樂聲中去找一位自己喜歡的老師問一問她得優點,并介紹一下自己的優點,從而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延伸】
舉辦“夸夸我自己”的演講比賽
附故事:夸自己
有一天,一位醫生來到森林里。他讓動物們說說自己的長相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他可以幫助動物們變得漂亮起來。 醫生讓猴子先說。猴子說:“我對自己的長相很滿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樣,有四肢、有五官。我還比人多一條漂亮的尾巴呢。你們瞧,狗熊的長相才不好看呢。他長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
狗熊說:“什么呀,我的長相一點都不難看。我比猴子長得壯,我的力氣也大呀。大象才難看呢!你們瞧瞧,大象的身子那么大,可是他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像長了一條豬尾巴,大象的耳朵那么大,鼻子也長得不像樣子。” 大象聽了很不高興,他生氣地說:“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長得很好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請我去當滑梯呢。要說身體嗎,鯨魚才是長得太大太蠢呢。”
鯨魚也生氣了,他噴出一股水,高高地沖上天空。他說:“我是海里最大的動物。最厲害的鯊魚看到我都逃得遠遠的。沒有那么大的身體,鯊魚會怕我嗎?你們瞧,螞蟻才長得不好看呢。螞蟻長得那么小,讓人看不清楚,一腳就把他踩扁了。”螞蟻雖然長得小,可他從來不覺得自己長得難看。螞蟻說:“誰說我長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難看呢。猴子說他和人長得一樣,人的身上可沒有那么長的毛呀,還有那么難看的紅屁股,人也沒有呀。”
動物們夸了一通自己,批評了一通別人,很開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醫生沒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
【活動反思】
每個班里都會有這么一部分小朋友,他們不夠自信,同樣也會有一部分過分自信的小朋友。不夠自信的孩子總覺得自己什么都比上別人,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優點。而過分自信的孩子卻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見自己的缺點,而看別人的時候卻恰恰相反。這兩種就是兩個極端,哪一種都不好。我們應該幫助不自信的孩子樹立自信,像活動中,我請小朋友幫助找不到自己優點的孩子找找優點,聽到有那么多小朋友說出自己的優點,他們很高興。而對于那些過分自信的孩子,我們也應該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什么都好,也有不好的地方,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有缺點是必然的。這也是一種因材施教吧!
不管是過分自信的孩子還是不自信的孩子,他們都是受環境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我們既不能一味地賞識,也不能一味地批評,這樣都是不對的。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每一個孩子,針對不同的孩子給與不同的教育,這樣才能讓孩子自信而不自大,謙遜而不自卑。
在活動開始我以辯論會的形式讓孩子進行討論,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但是在孩子們討論哪只動物的優點多時,孩子們只能知道很少的內容,可見孩子的已有經驗還是有待于提高。
在講故事時,由于我將的故事內容不夠熟練,影響了活動的效果。在以后的故事教學中我一定要自己先把故事記牢,再進行教學活動。
成功及原因:
一、 準備方面:
1.教師在知識準備及物質準備準備方面都非常的充分。
2.對本班幼兒的心理及年齡特征的特點深入了解,從而準確的制定出了目標。
二、 活動過程:
1.活動的各個環節緊扣目標,而且層次遞進、環環相扣,考慮到了幼兒的實際年齡水平。
2.整節活動緊緊圍繞一個主題情景開展,活動中融入給幼兒以視覺、聽覺、觸覺多方面的刺激,更便于幼兒理解和記憶。
三、活動效果:
幼兒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愉快情景更樂于學、樂于說,經驗得到了提升,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執教人、目的、工具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教師的語氣起伏不夠大,故事記得不是太牢,影響授課效果。
2.目標定位合理,但是在剛開始的導入環節有點羅嗦。
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的不足及原因:
孩子對于動物的外形特征了解較多,但對于各種動物特有的本領了解很少,以至于最后讓孩子們夸獎不同的動物的本領時,孩子們只是在重復故事中的語言。
改進的措施及理論依據:
“給孩子一滴水,教師需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師首先要了解不同動物的特征、本領、生活習性等,孩子這方面的知識才能得到豐富。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逃跑的鐵皮桶》是大班早期閱讀繪本中的一個內容,主要角色是鐵皮桶,講的是有一只鐵皮桶從來沒有得到過夸獎,它很自卑,就愛躲避別人。有一天,一位小姑娘夸獎了它,使它找到了自信心,最后成為一只可愛的鐵皮桶。故事畫面清晰、情節生動,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能夠關注到繪本的主要內容,比如說:人物、主要事件、原因、結果;但如何讓幼兒能夠將繪本內容表達得完整、生動,特別是故事中鐵皮桶的心理變化,如何引導才能讓幼兒準確地掌握故事所表達的意義,自主地閱讀,如何在繪本閱讀中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是設計本次活動的主要意圖。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有序閱讀繪本,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學會尊重和欣賞別人,簡單進行自主閱讀。
2、鼓勵并引導幼兒大膽地閱讀想象、續編故事。
活動準備:
幻燈片繪本圖書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引題激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本書,看看書的封面上有什么?(一只鐵皮桶)
(出示題目)逃跑的鐵皮桶,聽到這個故事名字有什么想法?你想知道些什么?(簡略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看過的鐵皮桶)書里究竟發生了什么的有趣事情,鐵皮桶為什么會逃跑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效果分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會激發幼兒積極地進行觀察、分析和探索的活動,從而促使閱讀活動進行到底,這樣才能進一步實現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度,既有賴于幼兒的興趣,還有賴于幼兒自身的體驗和知識經驗。因為幼兒有了充分的感受與體驗,才能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師幼之間才會產生有效互動。】
二、自由閱讀,初次表述
師:這個鐵皮桶為什么會逃跑呢?它會逃到哪里呢?它又會遇到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師:如果你們有不明白地方等一會兒請你提出來。(提出閱讀要求:正確的閱讀姿勢;有序地翻閱,教師巡回觀察。)
【效果分析:教會孩子閱讀的方法,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繪本閱讀教學最重要的。而教師對繪本深入準確地挖掘則是閱讀教學的前提與保障,教師對繪本作品的理解和價值判斷將直接體現在教育目標中,滲透到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培養幼兒觀察圖畫、對圖畫判斷、推理的思維能力(即提取圖片信息的`能力),激發幼兒好奇好問的欲望。同時要充分利用繪本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
三、結合幻燈片進行師幼共讀,問題引領
師:你看懂了哪幾頁?請你說給大家聽一聽。教師根據幼兒意愿,出示幻燈片,引導幼兒仔細閱讀畫面細節,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個別講述,其他幼兒作補充。)
師: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明白?我們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對于不能完全理解的圖片,教師問題引領,引導幼兒觀察細節,必要時請其他幼兒協助講述。重點引導幼兒感覺鐵皮桶心理活動。)
(1)圖1:鐵皮桶在哪里?老奶奶會用它來做什么呢?用它盛米鐵皮桶心里可能怎么想的?它高興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圖2:鐵皮桶又到了哪里?誰發現了它?阿姨又會用它來做什么呢?鐵皮桶為什么又逃跑了?
請幼兒完整地說一說前面兩張圖。
(2)圖3:誰來說說你看到的?想象一下它們的想法和對話。
(3)圖4、5、6、:請你和旁邊小朋友一起說說這幾張圖,要把畫面看仔細,把意思說清楚。
(4)圖7、8、:鐵皮桶又逃跑到了哪里,它看到了誰?小姐姐喜歡它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5)圖9、10:看看故事里小姐弟是怎么做的?和你想的一樣嗎?
鐵皮桶現在變成什么樣子了?它喜歡現在的自己嗎?為什么?為什么現在不逃跑的呢?假如你是鐵皮桶你會怎么想呢?
請幼兒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學會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真心的夸贊別人,懂得尊重和欣賞別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歡。
【效果分析:故事角色均為幼兒身邊所熟悉的人物和動物形象,畫面色彩豐富,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生動。大班幼兒已經具有觀察畫面的經驗,能關注繪本主要的基本的內容,比如:出現了哪些人物,發生了什么主要事情。但是,往往容易忽視細節的觀察。在看看、說說的過程中,讓孩子們更好的理解圖畫內容,同時設置一些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幫助幼兒達到細致觀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的目的。通過自主閱讀,集體分析,培養幼兒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的閱讀能力,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閱讀結果。最后讓幼兒分析問題,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學會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真心的夸贊別人,懂得尊重和欣賞別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歡,并感受故事中小姐弟的善良和美麗,懂得看到別人的優點是多么美好的事。】
教學反思:
活動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內自由探索,充分發揮了幼兒做為活動主體的作用。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教師以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參與活動,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情趣。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話題分析: 這本圖畫書是一優美的散文詩。畫面從自己的收集出發,逐漸延伸到他人的收集,進而擴展到自然界。讓幼兒看到大自然中各種事物、現象,好像也存在著什么收集什么的關系。一個有關"收集"的理性話題,遵循符合幼兒生活邏輯的潛在軌跡,有了天馬行空的延展想像,與幼兒的思考模式極為相合。最后,以媽媽的收集作為本書的結尾,生動地表達了幼兒所能感受到的母愛的溫馨,更拉近了本書與幼兒生活體驗的距離。
活動在大班下學期開展,以"收集"為中心話題,借助畫面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地討論"收集",這是比較符合這個時期的幼兒思維方式的。話題從他人、自然界、母親等方面詮釋了"收集"的廣泛意義,有助于啟發大班孩子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另外,這個活動對于幼小銜接的滲透開展,也可以視為是幼小銜接活動系列性活動的開端。我在作品的基礎上基于孩子的情感積淀,拓展到延伸到師生情誼的呈現,激發出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美好的懷念與深深的留戀之情,讓幼兒感受"收集"源于"珍惜"情感的活動。最后,通過"離園前收集"計劃,讓孩子將這種情感具體化,使"收集"變得更有意義。
交流設計: 本次活動形式以語言交流為主,主題中心是"收集",是一個能引發許多話題的主題,面對大班幼兒天馬行空的發言,圍繞目標活動設計內容。
活動的第一環節,讓幼兒通過聊聊"收集"的意思,帶著對"收集"的一知半解進入話題。活動的第二環節,通過看看說說三種人各有不同,理解含義。接著,想想說說自然界的收集,感受自然界事物之間的關系。給予幼兒大海、天空、春季的三個自然景色開展想象,同時使孩子們在與老師的語言對話中,愛表達,會思考,語言表述完整。活動的第三環節,從感受媽媽的"收集",到猜測教師的"收集",進一步了解"收集"的背后的美好情感。在這個過程中,運用一段視頻沖擊幼兒的現有經驗,使幼兒在關注到媽媽愛行為中感受媽媽對寶寶愛的情感;之后再出示教師的"月光寶盒",讓那些寶貝打開幼兒感受幼兒園師生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無價情義。
活動目標: 1、根據交流中出現的不同畫面,理解"收集"的涵義,知道每個人的"收集"各不相同。
2、積極參與集體討論,感受"收集"中蘊涵的美好情感。
重點與難點:重點是交流收集各有不同。難點是感受收集中蘊涵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字卡:收集;
2、PPT課件、媽媽的收集攝像;
3、教師的寶盒放置著記錄、幼兒的畫。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詮釋意思
1、出示字卡,聊聊"收集"的意思。
提問:孩子們,認識這兩個字嗎?說說什么叫"收集"?(幼兒泛講):把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一起,并且非常愛惜地保存起來,這就叫"收集"。
2、過渡語: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關于事情(出示題目:收集東,收集西)。
二、解讀分析,理解不同1、解讀圖片,說說自己和他人的收集。(理解每個人的收集)(1)提問:女孩子喜歡收集什么?
:女孩總是喜歡收集裝扮自己的東西。
(2)提問:奶奶收集了什么?怎么知道奶奶喜歡收集拖鞋的?哦,從哪兒看出來的?
:奶奶喜歡收集實用的物品。
(3)這是誰?他是什么?清潔工伯伯為什么要收集垃圾?
:收集是清潔工伯伯的工作,世界因為他的收集而整潔。
(4)提問:你們有收集嗎?說說自己喜歡收集什么?
:我們都有自己喜歡的收集,也許是為了愛好,也許是為了需要,也可能是為了夢想。
2、看圖想象,說說自然界的收集。(感受自然界物體之間的關系)過度語:大自然是我們的朋友,它們也很喜歡收集,它們喜歡收集什么呢?
(一邊講一邊出示藍天、大海、春天的圖片。)(1)提問:天空喜歡收集什么?
:天空喜歡收集璀璨的星星、明亮的.月亮、燦爛的陽光、清新的和風細雨、悠悠白云、多彩的彩虹、飛過的鳥類等等,有了這些天空會更有生機充滿趣味。
(2)提問:說說春天的收集?
:春天是翠綠的小草、舞動的蝴蝶、勤勞的蜜蜂、溫暖的陽光、爭奇斗艷的百花、飛舞的翠柳等等,都是對美麗的偏愛。
(3)提問:大海有什么喜歡的收集?
:大海喜歡收集堅實的巖石、一望無際的沙灘、千姿百態的海洋動物、沙灘上可愛的腳印、自由的海鷗、五顏六色的珊瑚等等,這些收集是大海帶給人類的財富。
(4):因為大自然的朋友們的收集,世界才如此美妙!所以,我們在大自然中能得到很多的快樂!
三、深入理解,感受溫馨1、理解意義,感受媽媽愛的情感。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準備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圖,月亮變化圖。
三、教學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么?晚上抬頭向天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這個故事題目叫什么?故事里說了件什么事?
3、教師運用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月亮姑娘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為什么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變的呢?
4、教師利用教具再次講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么樣變化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5、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聽嗎?好在哪里?
(2)你有觀察過月亮嗎?你覺得它像什么?啟發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并用圖畫作記錄。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能用詼諧幽默的情感完整朗誦。
2、能根據詩歌仿編,并體驗創編的樂趣。
3、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及幽默感。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大圖片(與詩歌內容相符,詩歌附后)
2、為幼兒提供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用來創編詩歌的道具。
【活動過程】
一、趣味談話引出活動。
1、師:我有個朋友名字叫妙妙,他住在妙妙國。妙妙國的人特別可笑,他們做事總和我們不一樣。
他們會把手套穿在腳丫上,把鉛筆養在魚缸里,牽著笤帚去逛街,爸爸穿著高跟鞋,大晴天穿著小雨衣。
您們覺得可笑不可笑?
2、師:前幾天,我的朋友妙妙請我到他們妙妙國去旅游,到了妙妙國一看,呀!這個地方可真妙!你們知道我都看到了什么嗎?(幼兒自由回答)我把一些有趣的事情拍了下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二、出示大圖片。觀察講解并學習詩歌
1、你們發現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大家說的太棒了,觀察的都很仔細。(老師舉例并引導幼兒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詩歌)
3、教師用簡單的語言、幽默的語氣(即詩歌內容)朗誦詩歌兩遍,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4、老師指圖片與幼兒一起朗誦兩遍。
第一遍老師聲音大些,第二遍老師聲音小些,鼓勵幼兒大聲、開心的朗誦,朗誦的同時可自加幽默夸張動作,增加朗誦的趣味性。
5、幼兒集體朗誦,并給幼兒錄音。
(把妙妙國有趣的事講給更多的人聽一聽,錄完音后再放給幼兒聽聽,引起幼兒朗誦的興趣)
6、分組自由朗誦,看看誰朗誦的最有特點、最有趣。
7、每組推薦一名幼兒上前朗誦,大家一起點評出最有特點、最有趣的朗誦者。
三、引導幼兒創編詩歌。
1、師:剛才那些只是我剛到妙妙國時看到的趣事,后來我又到了他們的商店、游樂場、幼兒園、公園、飯店,看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驚奇的說:"呀!這個地方可真妙!"你們猜猜我又看到了哪些奇妙的事?(幼兒根據想想自由回答)
2、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提醒幼兒就像我們剛才朗誦的詩歌那樣。
3、根據幼兒創編,幼兒分組將想象的內容組合成新的詩歌。大家一起朗誦,比比哪組的詩歌更有創意,更能讓大家開懷大笑。
四、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是可以自己制造的。
1、教師:你們想不想把我們班也變成開心妙妙國?
好,給你們三分鐘時間,要求是,你做的事是幽默滑稽的,但絕對是要安全的、不會影響到別人的。琴聲響起時說明時間到,三分鐘倒計時開始。
2、教師彈琴,時間到。大家互看,這時教室里簡直要笑翻了。
扣錯扣子的、把鞋套在手上的、把襪子頂在頭上的、用腳丫畫畫的、倒著拿圖書的、把手套放在琴鍵上彈琴的……
3、引導幼兒創編詩歌"我們大班可真妙!"
五、知道幽默是令人開心的事,但要注意時間場合。
師:我們為什么會覺得這么可笑?
師:但有時你覺得可笑的事卻會影響別人,或讓別人傷心,所以幽默也需要動腦筋,你的幽默只有在時間、場合合適時,才會給別人帶來快樂。
附詩歌:這個地方可真妙
綠色太陽天空照,
松鼠地上吃青草,
小羊地上來回跳。
公雞孵出雞寶寶,
母雞打鳴喔喔叫。
蝴蝶水中來游泳,
金魚空中在舞蹈。
你說可笑不可笑。
【活動反思】
列寧說:"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幽默屬于那些心胸寬廣、對生活滿懷熱情的人。而一個心胸狹窄、思想消極的人是不會有幽默感的。良好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善于運用聯想和比喻的能力,是一個人具有幽默素質的前提。因而在一日活動中我特別注意這幾方面的培養,努力使幼兒的幽默感不斷增強,使幼兒的生活更富于樂趣,為幼兒今后成為一個具有高尚情趣和樂觀信念的人打好基礎。大班語言活動《這個地方可真妙》就是在此理念基礎上選擇并設計的。
此次活動開始運用了趣味談話的形式,能很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盡快進入主題,并為后來的詩歌學習及想象創編打下了基礎。 詩歌教授以整體教學為主,這樣不會破壞整個詩歌的幽默氣氛。使幼兒在朗誦詩歌時能朗誦出詼諧的感覺。 在學習詩歌時我采用了多種方法。讓幼兒分組自由朗誦,看看誰朗誦的最有特點、最有趣;引導幼兒給詩歌加動作;這些都有效的增加了幼兒的朗誦興趣。
在創編環節,我充分給幼兒自由,發揮想象。但是可能是因為教師的引導不夠,所以孩子的創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提問與幼兒回答要構成了活動的雙向互動交流。要實現真正的雙向互動交流,教師必須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敏感回應和理答,促使幼兒對問題思考達到逐漸深入。回應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幾種:當教師向一個幼兒拋出問題時,如果這名幼兒不予回答,可以向其他幼兒進行轉問,如果全體沒有回答,那么教師要適當變換問題方式,轉換問題內容或是表述方式,以促使幼兒回答;反問是指當幼兒主動提出問題時,教師可以把問題拋還給幼兒,問清楚他是怎么想到這個問題的。 當幼兒無法一次給與明確而滿意答案時,教師可以適當的啟發幼兒,給與多種提示;當幼兒給出的回答模糊不清,思考不明確時,教師也可以進一步幫助幼兒進行概括和提煉,幫助幼兒思考更清晰,表述更準確。幼兒對詩歌的掌握較快,整節活動幼兒興趣較高,教師應引導幼兒在開心的創造快樂的基礎上,有主題的創遍。教師在活動前應該準備大量的例子來引導幼兒創編,可能效果會更好。
大家都喜歡開心,但許多孩子由于家庭、性格、環境等原因,卻常常表現出不開心。例如,家人不給買心儀的東西不開心、與朋友發生爭執不開心、被別人碰一下不開心、比賽得不到第一也不開心……通過本活動的設計也是讓孩子們發現,其實快樂無處不在,只要學會發現、寬容,自己就會成為快樂的人,并能給他人帶來快樂。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3
活動課題:
動物法庭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鏈。了解動物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動物與環境的關系。
2、初步學會分角色并用合適的語言進行辯論活動準備:
1、動物圖片若干
2、環境創設成"模擬法庭"
3、兔子、狼、熊的"手偶"
4、小錘活動過程:
一、談話與討論
師:請幼兒觀察教室有什么變化,哪里有變化?
師:請幼兒想一想在哪里見過這種場景?它是用來干什么的?那你知道它的名字嗎?它的名字叫做法庭。
師:我們來一次模擬法庭的辯論賽【教師著重講解法庭起到的作用?何為辯論?法官、原告、被告之間的關系】
二、情景表演并進行法庭辯論
師:"讓我們看看是誰來到了法庭?聽聽他們因為什么事來這里?"由教師扮演庭長,兩名幼兒分別扮演兔子和狼上場師:誰來到了法庭?(幼:小白兔和大灰狼)
它們因為什么事來法庭?(幼:因為大灰狼要把小白兔吃光,小白兔要把草吃光)師:那小朋友說它們誰做的對,誰做的錯?(幼兒自由闡述自己的觀點)
師:好,今天就讓我們來為它們的這件事做出個辯論,怎么樣?
幼:好
師:那我們的小朋友要分為兩方,一方是小白兔的伙伴,一方是大灰狼的伙伴,我們分兩邊做,如果你選擇小白兔那就坐到這邊,闡述你們認為的觀點;相反,如果選擇大灰狼就做到那邊,也是闡述你們自己的.觀點。好,現在請小朋友選擇吧。
(幼兒自由選擇,并坐好)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辯論兩個問題,通過這兩個問題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
辯論
一、大灰狼該不該吃小白兔?雙方陳述理由(教師適時相互補充觀點,引導幼兒了解的更全面)
辯論
二、該不該判大灰狼罪?幼兒自由闡述
三、教師通過出示動物圖片,講解食物鏈師:雙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哪到底應該怎么判呢?請幼兒設想:如果地球上全是一種動物(獅子、老虎、蛇……),那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啊?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可請幾個幼兒表述觀點)
師:今天老師帶來幾幅圖片,小朋友來看看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
出示圖片,讓幼兒簡單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鏈1)、老虎→狼→狐貍→兔子→草2)、老鷹→鳥→蟲→草
3)、老鷹→蛇→青蛙→蝗蟲→草
師:小朋友,通過這些圖片你知道了什么?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就是生物界中的食物鏈。那你說還應不應該判大灰狼的罪啊?
四、法官宣判
師:通過這次辯論,我們知道兔子和狼都是食物鏈中的一環,對平衡和保護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哪一種動物的過多或過少的都會影響地球環境。
植物長出的葉子和果實為蟲子提供了食物,鳥吃蟲子,才有了鳥,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一物降一物"的。
所以,我們不能為了保護兔子就把狼全殺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部吃光。審判到此為止,本案結束。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欣賞和理解兒歌《留住小鳥》。
2、了解植樹節的來歷和意義,樹木對環境的作用。
3、了解保護樹木的途徑、愛惜樹木。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搜集樹的資料或圖片。
2、關于我國林木資源缺乏或森林火災的新聞片斷。
活動過程
一、欣賞和理解兒歌《留住小鳥》
1、教師朗誦兒歌《留住小鳥》。
2、討論:小貓和小狗用什么辦法留小鳥?為什么沒有留住小鳥?小兔子用什么辦法留小鳥?為什么留住小鳥了?小鳥為什么喜歡樹?
3。教師:你喜歡樹嗎?你為什么喜歡樹?你喜歡什么樹?
二、分享和討論植樹節的資料
1、教師請幼兒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樹的資料或圖片。
2、教師請幼兒討論樹的作用、好處。
3、教師介紹植樹節的來歷,意義,分享林木資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災的新聞片斷。
4、教師請幼兒討論保護樹木的辦法。
三、以植樹為主題分組繪畫。
1、教師請一組幼兒把討論的保護樹木的辦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教師請一組幼兒設計宣傳植樹節、植樹造林的宣傳畫。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5
設計意圖:
隨著大班幼兒年齡的增長,社會經驗的積累,交往范圍的擴大,孩子們漸漸地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自己小范圍的交往的圈子,他們經常圍在一起說說悄悄話,分享自己心中的的小秘密,或是把自己喜歡的圖書玩具相互交換,互相約定周末到肯得基進行生日小聚會等等。這些現象都表明孩子的社會性及社會交往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并期待有更多的機會獲得發展,我們教師便很好的抓住了這一契機開展了好朋友的主題活動。
教育目標:
1、熟悉故事內容,初步理解什么是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溫暖和美好。
2、初步引導幼兒在身邊中尋找好朋友,并激勵幼兒勇敢講述。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大書一本,自制圖片若干,《找朋友》音樂帶,閱讀光盤。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課題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好朋友?你有哪些好朋友呢?你和朋友在一起時會做什么?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同伴來拓展(限本班,外貌、特征或其他均可),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圖片說了那些好朋友,他們間發生了那些事情?
2、 出示圖片,逐頁分享交流。
(1)、第1頁;圖片上有誰?請幼兒講講小朋友們在做什么?他們玩的怎樣?這樣像他們那樣經常開心在一起玩可以成為好朋友。好朋友還可以是誰?
(2、)、第2-5頁直接猜圖,請幼兒看圖說說好朋友還可以是誰?說說他們在一起時表情怎樣?心情怎樣?教師梳理內容整理句子(好朋友可以是--------)。
(3)、第5--7頁觀看圖片,請幼兒說說好朋友在一起時喜歡做什么?教師帶領幼兒邊表演內容邊整理句子(好朋友喜歡一起-------)。
(4)、第8---9頁觀看圖片,請幼兒談談自己傷心難過時好朋友是怎樣安慰你的?你有困難時好朋友怎樣幫助你?教師整理句子。
(5)、第10頁;觀看圖片,請幼兒說說和好朋友吵架時的心情。
(5)、第11頁:請幼兒看圖說說他們吵架后怎么樣了,說說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解決?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分享圖畫中兩個好朋友和好后,受到好朋友游戲邀請時的快樂心情。
3、出示大書,欣賞"領讀光碟"朗讀一遍,集體有感情跟著老師讀一遍。
4、總結分享;故事里說了那些好朋友?讓幼兒知道好朋友除了可以是自己班中的好伙伴,還可以是大人、動物、玩具等,你還有那些好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難或傷心了,身為好朋友,你應該怎么做?
5、音樂游戲"找朋友",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是分享閱讀讀本《好朋友》的第一課時,也是本學期分享閱讀課中最難的讀本。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性高,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圍繞畫面的信息大膽想象,大膽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濃,孩子們能積極發言,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老師能根據讀本的情節分三部份進行,層層深入導出好朋友的事情。能抓住讀本的難點和重點開展。
不足:1、進行指讀這一環節應讓幼兒當小老師來帶讀。
2、教師注意"玩具"的正確發音。
評課意見:
1、讀本《好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能較好的完成。
2、教師在開展活動中能抓住讀本的線索,大膽引導幼兒進行猜圖。效果很好。
3、小朋友在活動中思維活潑,積極主動,心情愉快。
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和難點。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高。不足之處:在邊唱邊跳的過程中,活動場面有點混亂,因為有些幼兒分不清哪一個才是自己的好朋友,以至部分幼兒無法參與活動,我相信下次再上這節課,我會更加注重一些小細節,讓整個課程活動更加活躍,效果更好。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運動。
3、能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過程
1、教師提問:“在冬天怎樣才能使自己不冷?”請幼兒回憶有哪些保暖用品。
2、教師講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請幼兒仔細傾聽。
3、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白兔為什么不起床?
兔媽媽說姥姥有什么東西要送給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嗎?
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4、帶著問題再請幼兒聽故事,鼓勵幼兒積極回答問題。
5、延伸活動: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體會“不怕冷的大衣”。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7
1、能仔細觀察圖片中角色的表情、動態,并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編出不同的情節。
2、能用恰當的詞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動與語言。
3、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愿意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圖片三幅、對話框三個。
2、兩個幼兒一份講述圖片。
3、提前錄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聲音。
4、提前認識、理解“對話框”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逐一出示圖片1、3、2請幼兒觀察、講述。
1、出示第一幅圖片,請幼兒觀察。“這是在什么地方?”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詞匯形容看到的背景圖。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它見到小兔子會怎么說?小兔子是怎樣做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會怎么說?
2、出示第三幅圖片,請幼兒觀察。※最后怎樣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嗎?※誰幫助的它?怎樣幫助的?※大象的表情是怎樣的?會怎么說?老虎的表情是怎樣的?又會怎么說?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樣的?它會怎么說?大象是怎樣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樣到河對岸的?◎引導幼兒想象并說出兔子請大象幫忙時會怎么說?◎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種可能。
3、出示第二幅圖片,請幼兒觀察。※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樣過大象橋的?老虎是怎樣想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會怎么說?小兔子會怎么說?
二、以對話框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圖片中各角色的心理變化。
1、出示對話框,知道對話框放在誰那里,就是誰在講話。
2、請幼兒分別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聲音,請幼兒說一說是第幾幅的、誰講的?為什么?是怎么說的?
三、請幼兒根據自己對圖片的理解,完整講故事。
1、教師提出講述要求: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是怎么說的?是誰、怎樣救的它們?最后怎樣了?給故事起名字。
2、請幼兒兩人一組用小圖片互相講故事。
3、請一至兩名幼兒講故事。
4、老師完整講故事。
四、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