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精選16篇)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1
一 我能快速地在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家鄉( )觀賞( )認真( )
擔憂( )趕忙( )時期( )
二 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夸張 比喻 擬人
1.一山的桂花樹開花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
2.我一搖,桂花紛紛落下,真像下了一陣桂花雨.( )
3.笨笨地桂花樹可惹人喜愛了.( )
4.鐘山只隔數重山.( )
三 我能照樣子寫句子.
例:這的確是一次偉大的奇觀.
這是奇觀.
1.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2.我又想起了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四 我知道下面兩句話應該讀出什么語氣.
1."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呀 " ( )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
五 讀了課文,我也想起了一些難忘的人和事.
聽到_______________,我總會想起______________,還有______________.
看到_______________,我總會想起______________,還有_____________.
一,比一比,再組詞.
茁( ) 捧( )吩( )棟( )
拙( ) 棒( )紛( )揀( )
二,給下列句中帶點的詞換個意思相近的詞.
1,桂花樹上長滿了茂密的葉子.( )
2,母親趕緊吩咐人提前搖桂花.( )
3,母親洗凈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 )
三,課文填空.
1,"桂花開得( )時,不說( ),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 )."若將句中"沒有不"換成別的詞語,可以是:( ).
2,父親聞著( )和( )的混香,詩興大發:"( ),( ).( ),( )."
3,桂花搖落以后,全家動員,( )小枝小葉,( )在簟子上,( )好幾個天太陽.桂花曬干了,( )鐵罐子里,( )茶葉中泡茶,( )桂花鹵,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 ( )在桂花香中.這正是父親詩中所說的:"( )."
四,拓展練習
1,填寫讀書名言.
1)"書猶( )也,( )讀之可以( )."這是劉向說的,說明讀好書可以讓人變得( ).
2)"我撲在書上,就像( )的人撲在( )上."高爾基把書比作( ),說明讀書可以使我們( ).
2,填寫歇后語.
茶壺里煮餃子--( ).
八仙過海--( )
劉姥姥進大觀園--( )
( )(自己寫一歇后語.)
3,練習三成語歌
江山如畫的江南,是人間天堂.傍晚泛舟西湖,明月清風,桂子飄香.極目遠眺,湖光山色,水光接天,真是相得益彰.江南還是個魚米之鄉.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籮、杭”;熟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品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領悟、學習這種感情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深層文意,體會文中句子對表達感情的作用。
教學方法:
結合課件解讀課文,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梅花魂》中,我們透過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對祖國深深的愛與眷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另一種花又寄托著怎樣的情感。大家翻開課本第30頁,我們來學習第7課——桂花雨。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理順文意
讓學生帶問閱讀,“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
請學生回答第一個問和第二個問。
桂花雨:文中是指搖桂花時落花紛紛,若雨一般。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家鄉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
三、詞句解析,細品思鄉情
1.“我”一開始就明說“我喜歡的是桂花”,為什么喜歡?——“桂花香氣迷人”。
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表現桂花香的句子:
①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③“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第1、2句:兩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干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彌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節的*,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第1句和第3句都說了“香飄十里”,但是,事實上,這個程度一樣嗎?
不一樣。
2.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事實上,是不是像母親說的這樣呢?我們不妨再看一看課文中的這些句子:“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那么,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樣呢?“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顯然,從香氣上看,是沒有區別的,甚至小山上因為樹多,更顯得濃郁。
那,為什么母親要這樣說呢?“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我們不能無視這個“又”字。這個“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深深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他的生命,成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也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四、總結
現在,同學們知道“桂花雨”的寓意了嗎?
寓意:童年時期搖落的桂花雨,像是一筆筆珍貴的寶藏,讓“我”久久難忘。那是童年回憶的重要載體,也承載著“我”和母親的思鄉之情以及對故鄉生活的懷念。也正是因為難以回到那時,所以“桂花雨”才更加深刻地留在“我”的心中。
學完這一篇文章,有沒有什么感觸?同學們有什么難忘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憶自己童年經歷的一些小故事,談談為什么難忘。)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3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著濃濃鄉情的優美散文,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這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敘述。學生讀后,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母親”常常說的一句話更讓人回味無窮。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在引導學生感受“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是,我緊抓“纏”字,讓學生說說什么是纏?你什么時候回纏著媽媽?聯系自己當時的心情,與老師配合演一演,從這個過程中,學生知道了“我”對搖桂花這件事的重視。在感受“桂花雨”的時候,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問題:你淋過雨嗎?雨絲飄落在頭發、頸脖上有什么感受,與桂花雨的飄落有什么相似之處?學生發言熱烈,覺得感受很深。這時學生融入課堂中間,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于是我接著讓學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讓學生扮演作者,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桂花。”一句話意思。
3.體會作者表達濃濃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2.齊讀課題。
3.教師:讀了課題,你有問題要問嗎?
(學生自由提出疑問)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l)請學生選讀感興趣段落。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引導學生重點探究以下問題。
1.“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①從文中找出“我”喜歡桂花句子讀一讀,說說“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2.重點理解搖花時樂趣。
(l)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2)畫出“我”搖桂花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導感情朗讀。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搖花樂’,還有那搖落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四、課堂總結
1.課文通過回憶小時候搖桂花時有趣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無比懷念以及對家鄉熱愛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附:板書設計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5
讀題設疑,整體感知
①導入新課:同學們,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著外祖父對祖國的無盡思念,香氣迷人的桂花又讓“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欣賞美麗的桂花雨。(板題、讀題)讀了課題,你心中有什么疑問,請大膽地提出來。
②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課文尋找答案吧。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提綱)
a、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b、劃出不理解的字詞用學過的方法理解。
c、“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檢查自學,匯報交流
①解決學生提出的生字疑難。
②指名逐段讀文,正音。
③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講的是作者深情地回憶起童年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
④“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齊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引導學生引用文中的語句來回答: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自讀課文,讀出精彩
①找出描寫“我”小時侯搖桂花的部分,并開展學習。(第2—6自然段)
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2—6自然段,和同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進行朗讀指導。指名學生讀一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師:你聽出了什么味道?還有想讀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嗎?(讓學生充分參與)
第二自然段寫了作者對桂花的喜愛,同時也寫了桂花樹的特點:樣子笨、花形小、味道香。這一段中的省略號表示列舉的省略,可引導學生說出一、兩種花名來補充。
第三自然段寫了桂花開時,正好是臺風季節,母親總是擔心臺風來破壞桂花。同時,還交代了桂花收回來是為了送給鄰居做糕點;
第四自然段寫了桂花的香以及應當“搖”的原因。學習時讓學生閉眼想象桂花的香。
第五自然段寫出作者對“搖桂花”的熱愛。引導學生找出能體現這一點的詞句:是件大事、總是問、樂了、使勁。朗讀時注意讀出下面兩句話的語氣。
a、“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呀?”──迫不及待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贊美
感悟形象:一邊讀一邊結合課文插圖想象搖花樂的情景,再閉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樂。
第六自然段寫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導學生說一說對桂花的認識)
②全班有感情地朗讀2—6自然段,讓學生讀出作者對“搖花樂”的懷念。
品讀詞句,體會感情
①找出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體會。
a、“杭州的一處小山全是桂花,香飄十里,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這個句式,讓學生說說,從而體會到母親表達的是對家鄉的熱愛和懷念。
如:這里的環境真好,母親會怎么說?
這里的生活真舒適,母親會怎么說?
b、“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搖花樂”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搖桂花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模仿寫句,啟發學生回憶童年里難忘的人和事。
聽到_________________,我總會想起____________,還有__________。
回歸整體,交流感受
①師:課文以生動的文筆向我們介紹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文字中蘊含著濃郁的鄉情,讀來很感人,讓我們再一次來欣賞美麗的桂花雨。(配樂朗讀全文)
②交流閱讀感受,聯系古詩或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人們對家鄉的懷念。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海德格爾有言:“所有的思都是詩。”選入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優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思的精華,思的表達,尤其是《桂花雨》這類抒情散文,更是蘊含著無限詩情。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贊美應當是:“就像一首美到骨子里的散文詩!”這里的“詩”,一方面指那些在課堂上讓師生感受到綻放、閃光或者激蕩的語文課堂的本體,它是語文課堂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是指語文課堂教學要努力營造詩意的境界。因此,我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提出了“還原文本詩意的教學”這一理念。本文的教學正是力圖創設詩意的氛圍,讓學生倘徉在文本中,在語言中、想象中感悟鄉情,感悟詩意盎然的桂花雨。
【教學目標】
1、識記、理解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文本朗讀感悟,引導學生從桂花香和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難點: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課前準備】課外查閱資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鄉甜》《家鄉味》等。
【教學過程】一、導入文本,整體感知
1、同學們,我們說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難忘的。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走進中國臺灣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場奇妙的——《桂花雨》。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讓我們用心去讀讀課文,把生字念準,把課文讀通,讀到喜歡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3、讀書交流。(l)請學生選讀感興趣的段落。(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討論。
二、導學全篇扣“詩”眼——感受“桂花香”
1、作者為什么愛桂花呢?
2、請找出具體描寫桂花香的語句。
3、交流具體描寫桂花香的語句。
4、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氣四溢。(換字比較)
【設計意圖:《桂花雨》一文敘寫了愛花香、搖花樂、憶花雨,寫的始終是桂花,而“香”則是串起這些內容的一條紅線。本文的教學中,我以“香”為抓手,把握全文,扣住關鍵的字詞,立足文本的語言,彰顯意象,領悟情感。如這個“浸”字,引導學生從嗅覺、觸覺、視覺等不同方面去“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在這些尋常而耐人尋味的字詞上駐足欣賞、品味一番,去感覺花香彌漫,去體會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并漸而磨礪出敏銳的語感來。】
三、巧用插圖品“詩”意——欣賞“花雨美”
1、看看插圖,描繪一下落桂紛紛的情形。(花雨美)
2、觀察“我”搖花時的神情,想想“我”此時的內心。(心里美)
【設計意圖:插圖是展示學生獨特感受的重要平臺,是深化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有效載體。小學語文課本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插圖都是以兒童的形象出現,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僅能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能夠陶冶學生的心靈情趣。這個片段中,對插圖的觀察,基于觀察的想象,圖文對照讓學生品位文本的意蘊,讓搖桂花的快樂感染學生,開放學生的情感。】四.感悟體驗覓“詩”趣——享受“搖花樂”
1、作者搖桂花時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個字簡單概括一下嗎?(樂)
2、請找出具體描寫作者搖桂花的句子來
3、在描寫描桂花時,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來寫?(動作、語言)
4、請圈劃出具體描寫作者搖桂花時的動作的詞句。
5、你們想讀讀這些句子嗎?你最喜歡哪一句?(朗讀指導)
6、全體學生起立,閉上眼睛,在音樂聲中,一起來做搖桂花的動作。(師配樂范讀)
7、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感受到了這美妙的桂花雨了嗎?盡情地喊出來吧!
【設計意圖:語文課講究體驗,在體驗中激發情感、靈感,從而提高語文素養。教師在學生搖花的向往之情涌動之時,用話語創設了一個親近課文語言的情境,并和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搖、看、發現、喊叫,讓學生的情感盡情釋放,演繹出一個快樂的搖花場景。“搖”并非簡單模仿,為搖而搖,要有恰到好處的語言引領,才能觸發學生的思維、靈感,學生才會在搖的過程中關注桂花的飄落,發現盎然的詩趣。】
8、同學們,在你的腦海里是怎樣一副畫面?請趕緊寫下來吧!
9、寫作反饋。
【設計意圖: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課文的學習應開啟和貫通學生的課前閱讀和課后拓展,讓學生通過課文去領略更廣闊的世界;通過“搖桂花”“淋花雨”的體驗和想象,喚起了學生真切體驗,放飛了學生豐富的想象,激發起他們靈動的思維,此時,安排片段寫作訓練,讓孩子們的文字和情感一起跳動,用詩一般的語言和大家分享這場“桂花雨”的繽紛美妙。那是一種如童話世界般的美,是一種詩意洋溢的境地。】
10、感受著這份快樂的難道只是作者一個人嗎?還有誰,也從中感受到了快樂呢?(指名讀)
A、寫母親動作的詞“洗凈”“撮”說明什么B、你從父親的詩中讀出了什么呢?C、感情朗讀父親的詩。
五、彰顯意象悟“詩”情——體悟思鄉情
1、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都讓我對桂花魂牽夢縈,但而已嗎?還有更特殊的原因嗎?讓我們再深入地讀讀課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出示母親的話)
2、難道外地的桂花真的香不過家鄉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樹嗎?母親為什
么這樣說呢?
3、其實,除了這一句,在這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還隱藏著許多母親及父親與家鄉桂花的小故事,隱藏著母親與家鄉的一片深情。讓我們再細細地讀讀文章,把這些小故事找出來,把這份情讀出來!
4、反饋。
5、母親對故鄉充滿了無限的懷念,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出示最后一句)想象一下,作者此時眼前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耳邊又會響起什么聲音呢?
【設計意圖:閱讀要注意體會文字背后的東西,領會語言內涵。理解母親話中的思鄉情無疑是本文難點,然而,由前文對桂花香、花雨美、搖花樂,父母親的愛花喜花一一體悟,以及課前背景資料的相關閱讀,學生對母親和“我”感懷家鄉的金桂,對美好幸福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戀便有了自然的理解與感悟。】
六.書聲瑯瑯入“詩”境——融入“桂花雨”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文中蘊含著濃郁的思鄉之情,讀起來很感人,讓我們再一次欣賞美麗的桂花雨。(全體師生配樂朗誦)
【設計意圖:葉圣陶曾說:“文章要靠讀才能明其言,曉其義,悟其旨,得其辭,體其境。”讀是一門用眼睛、聲音和心靈進行再創造的藝術,它融入了誦讀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要采用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廣泛而深入地接觸文本,讀懂文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動手寫一寫自己童年中難忘的人和事。
【板書設計】
7.桂花雨愛桂花──香點點桂花雨搖桂花──樂片片思鄉情思桂花──情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讀本課生字詞,了解課本課所講的內容
2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作者對童年往事的懷念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想象課文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說說你對桂花的印象。
2板書課題《桂花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將對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默讀閱讀提示,考慮: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3指人回答,明確:出示課件
4分同桌輪讀,評議
5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記述了童年時候與母親一起搖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你喜歡哪幾句話?你能想象當時的情景嗎?合作學習。
2匯報交流:如桂花樹的樣子,母親送桂花的情景,搖桂花的情景等。
3出示課件:師范讀。同學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下,我可樂壞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默讀課文,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抒發了作者懷念家鄉,懷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呢?說給大家聽。
六作業
1寫一寫童年的趣事。
2畫一幅表示童年生活的畫
板書設計:
桂花雨
抱樹使勁搖懷念家鄉
滿頭滿身好香懷念童年生活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8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學過程】
一、走近作者,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熟悉桂花嗎?(師生介紹桂花)
2、介紹作者──琦君:
想起我們一般大小時所經歷的──桂花雨。
二、整體感知,初聞桂花
仔細、認真、大聲地 朗讀課文,找一找描寫家鄉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2、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過渡:哪一句話寫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滿隴桂,讀《品桂》。
可母親卻說: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為什么呢?再讀課文。
三、走進村子,浸潤花香
每個句子讀兩遍,體會一下哪一個句子最讓我們感受到:家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齊讀(“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讀這一句時,哪個詞冒出來,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讀:“浸”:
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地遠;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很久……
2、品讀:“全年”:
除了這個詞,還可以換成哪些詞:“一個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個季節”……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是怎樣的一年。
師引讀:
每一天,……
每個月,……
每個季節,……
這個“全年”讓你體會到什么?(時間久遠)
3、品讀“整個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氣里?
生:村長、村里人、作者的母親、……
師:除了人呢?
生:鳥兒、動物、花草、每一樣物品……
讀句子“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四、透過花香,體悟思鄉
1、抽讀5自然段。(對我來說,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讀,哪一個句子讓你有特別的感受。
4、“搖呀搖”我們再來體會這三個字:
(生讀;師評:不著急,你可以讀得更好!)
(生讀:師評:一臉的燦爛,真的樂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滿院子,她一個人是搖不過來的,讓我們一起幫她搖:
“搖呀搖”你們搖出了什么?
(童年的樂趣;桂花的香氣;童真;樂趣……)
6、在我們家鄉難道香的僅僅是桂花嗎?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飄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讀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這美好的中秋佳節,除了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還會想起什么呢?
五、結束語
孩子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溪水是故鄉的甜,人兒是故鄉的親。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樂,是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和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感情,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點】
略讀課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題
校園的桂花開了,你用幾個詞語來贊美贊美它:丹桂飄香,星星點點,縷縷幽香,沁人心脾……同學們對桂花的感受是這么的真切,讓我們沐浴著“桂花雨”一起去體會作者對桂花的獨特感受。
二、自學課文
1、掌握兩個新詞。
2、自由讀課文,想想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快樂。
3、試著理解“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三、體會情感
理解“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1、畫出描寫家鄉桂花和這里桂花飄鄉的句子。
2、對比理解:
為什么母親卻說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鄉的桂花呢?
3、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是我們私有的,我和母親可以盡情地享受桂花給我們帶來的樂趣:聞花香,搖花樂,送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餅。可以說桂花已經成了母親生活的一部分,是母親懷著什么樣的情感在區分著桂花的香味?
四、領會表達方法
1、敘事抒情
2、直接抒情
五、拓展延伸
聽長輩講關于小時侯家鄉生活的故事。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10
這兩天,教學了《桂花雨》一文,桂花香讓人陶醉,搖花樂讓人神往,文中那濃濃的思鄉情讓人唏噓,在美美的文中走了一遭,學生的心也純凈了不少。
在教學第一課時,有一點感觸,那就是:詞語也是具有生命力的。平常,我們注重讀課文需要有感情,讀詞語,其實也一樣。如在教學本課時,“笨笨拙拙”“爐煙裊裊”是富有生命力的。爐煙繚繞上升,很輕盈,引導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想象畫面,把“爐煙裊裊”的那種感覺讀出來。而在教“笨笨拙拙”時,引導學生先欣賞桂花樹的圖片,讓學生對桂花樹有個清晰的認識:它并不婀娜,也并不妖嬈,而是相當的樸實、普通。“笨笨拙拙”在那里并非貶義,并非作者厭惡,而是帶著一種憐愛,在朗讀這個詞語的時候,引導學生讀出作者對樸實的桂花樹的一種喜愛之情。
課文中出現的兩個動詞“揀”“撮”,也是值得推敲的。在教學“揀”字時,經過與“撿”字作比較,讓學生做一做兩個動作,體會其差別,再完成選字填空:①我的鋼筆掉到地上了,我的同桌幫我起來了。②黃豆里夾雜了許多細小的葉子,媽媽把小葉子去。從而讓學生明白:“揀”字是“挑揀”的意思。“撿”是把東西撿起來的意思。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在讀“揀”字時,自然而然地腦海中就映出“挑揀”的場面了。“撮”該是怎樣的動作?讓學生動手演一演,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就是用手指捏取細碎的東西!經過這樣的訓練,就能把學生的生活積累凝煉成書面語言。
扎扎實實教語文,也許就能夠從每個生字詞的教學開始吧。讓生字詞也煥發出語文特有的魅力!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4
吳江市鱸鄉實驗小學 臣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而“強烈而活躍的相象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小學生思維活躍,富于相象,但是他們的想象力的形成于社會生活實踐,依賴于教師的啟發誘導。在體會搖桂花的歡樂的時:首先教師先放課件搖桂花的情景,然后學生一邊讀一邊結合課件中的畫面想象表演搖桂花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歡樂;其次,讓學生在搖桂花時抬起頭來問:“同學們看見了什么?美嗎?美在哪里?”創設的這個情景喚起了學生充滿詩情的想象,引起了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教師挖掘了教材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放飛學生那想象的翅膀,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創新的天地里翱翔,文本語言活起來了。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桂花)
此文轉載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作者琦君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美好生活的眷念,反映出作者純真的童趣和淳樸,全文語言清新,情感真摯,字里行間蘊含著濃濃的鄉情。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教學設計重點讓學生讀中自主感受桂花之“香”,體現搖花之“樂”,感悟故鄉情“濃”,力求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學情分析]
本次執教對象是城關中心小學四(1)班學生。因為城區的父母都非常關注自己孩子學習,加之該校又有傳統的經典誦讀活動,這些都為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因此,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收到讀中感悟,讀中明理的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詞并寫好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并進行連詞成句練習。
能力目標:讀通讀順課文,理清課文主要內容。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母親所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咱家舊宅的金桂”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具準備] 教學ppt課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師生談話。同學們,我們知道現在正是秋冬交替季節,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在你們家或親戚鄰居的庭院里,都有哪些花草樹木?誰能說一說?當生談及“桂花”時,師順勢問:桂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預設:桂花“美”,桂花“香”,當生談桂花“美”時,再讓其他同學談一談自己不同觀點。)
2、導入課題。同時,我們也知道,隨著季節變更,,各個季節所下的雨也是不一樣的。譬如,春天下的是蒙蒙細雨,夏天下的是急風暴雨,那么,秋天在中國臺灣女作家琦君的家鄉,卻下著一場場“桂花雨”。(師在原來寫的“桂花”后再加一個“雨”字)
那么,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一起去和作者感受那香飄十里的桂花雨吧!
二、聽讀課文,初步感知
1、那好,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邊聽邊注意生字的讀音。
2、師感情朗讀課文。
3、同學們,你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怎么樣,也來讀一讀這個故事好嗎?
三、自讀課文,讀通讀順
1、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課件出示自讀課文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⑵ 有不懂的詞語聯系生活或上下文想一想意思。
⑶ 思考一下: 這“桂花雨”指什么?文中圍繞桂花雨寫了哪些內容?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3、剛才同學們讀得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檢查嗎?
四、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分小節讀課文。(遇到讀錯的字詞及時糾正讀音,長句子指名再讀或齊讀。)
2、課文會讀了,老師把文中的生字詞單獨拎出來你會讀嗎?
出示課件:新鮮 謝落 尤其 吩咐 揀 撮一點 檀香 桂花鹵
⑴ 指名讀。
⑵ 這些詞語中你還有不理解的嗎?
⑶ 齊讀。
3、老師這兒還有幾組詞語想請同學們讀一讀:
①出示出示課件第一組:笨笨拙拙 香飄十里
誰會讀?什么是笨笨拙拙?什么是香飄十里?你能用上關詞語連起來說一句話嗎?
小結:所以,我喜歡桂花雨。
板書:喜歡桂花。
②課件出示第二組:鋪 抱 搖 喊 揀 曬 收
誰來讀?讀著這些詞語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小結:老師聽了你們的敘述,仿佛看到了作者正在搖桂花,收桂花。
師板書;搖桂花 收桂花
③出示第三組:再……比不得…… 每……就……
誰來試試?你能用上這兩個詞連起來說一句話嗎?
小結:家鄉的桂花香
師板書:帶桂花——表達思鄉之情。
4、看來剛才同學們讀書確實非常認真,收獲不小。那么,文中的“桂花雨”指什么你明白了嗎?
五、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作者圍繞桂花雨寫了哪些內容?請你再讀讀書,和同桌討論一下。
2、文中主要寫了什么?(板書;愛桂花 搖花樂 揀桂花 曬桂花 收桂花 帶桂花)
小結:通過讀文,我們已初步聞到了桂花香,初步體驗到了搖花樂。下節課,我們將走進作者琦君的故鄉,去真正體驗那“搖花樂”,去真正品嘗那桂花鹵,去真正感受那思念家鄉的故鄉情!
六、寫字指導
同學們很會讀書,如果把字也能寫規范美觀就更好了。
1、“糕”寫的時候要左收右放,右邊的四點稍微舒展一點,托住上面的“羊”。
2、“謝”寫的時候三部分要注意互相避讓,互相協調。
3、“幫”寫的時候下面的“巾”要扁一些,要托住上面的“邦”。
4、在書上描紅。
七、作業處理
1、做《習字冊》。
2、課文讀3遍。
附:【教學板書】
11、桂花雨
笨笨拙拙 真像下雨 從外地回家 再……比不得……
香飄十里 好香的雨 捧一大袋給母親 每當……就……
↓ ↓ ↓ ↓
愛桂花 搖花樂 帶桂花 濃濃思鄉情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13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好的朗讀勝過繁瑣的講解。
在《桂花雨》這篇課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默讀、自由讀、引讀、范讀、配樂讀、師生、生生互讀等方式進行誦讀、品讀。
學生通過自己去讀,自己去接觸范文,仔細揣摩,反復體味,內心融入,讀出那濃郁而迷人的那場桂花雨,感受著作者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
整堂課教師以讀代講,以讀促情的做法,獲得非常成功。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14
其實這篇課文如果叫余老師來選,我真的難以取舍,我學得每一段都非常優美。那種樸實的鄉村生活,還有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其實琦君這輩子最喜歡寫的便是故鄉那些人和事。這里有一段話想讀給大家聽,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煙愁》里的一段后記(教師朗讀):每回我寫到我的父母家人與師友,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忘不了他們對我的關愛,我也珍惜自己對他們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樹似的,誰能沒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忘掉故鄉,我若能不在哭,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在寫,然而,這怎么可能呢?
聽完這段話,再聯系這篇課文你覺得琦君是個怎樣的人?
(三)適時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
(1)評價作者。
生:我覺得她是個熱愛故鄉,熱愛父母的人。
生:對故鄉有很深情感的人。
生:她愛那些對她好的人。
生:很有感情的人。
師:是個很重感情的人,是吧。
生:他愛自己的故鄉,愛得甚至可以一輩子不寫文章。
師:她是說若能割舍這些,她寧愿此生永不在寫。
生:我想她像她母親一樣是個關心他的人。
師:她母親和父親的種種美德打動了作者。我這還有個例子,琦君不僅對周圍的人很好,她對家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別關注,她知道自來水中的氯對蘭花不好,便總是提前兩三天把水晾好,再澆。而且每天用溫布把蘭花葉子上的灰塵擦去,她就是個這么有愛心的人。咱們學了這篇課文,你說讓作者難以忘記的就只是那桂花雨嗎?
(2)其實令作者真正難以忘卻是什么?
生:還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
生:還有父親指指點點地教她認各種花。
師:也就是父親對她的教誨。
生:任何發生在她故鄉的事。
師:對,還有故鄉的每一寸土地,每一處景觀,都難以忘懷。
生:家鄉的鄉親們。
師:對,有家鄉的親人,伙伴,朋友。
生:還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桂花糕時的情景。
師:是啊,一家人其樂融融,感覺真好。
生:還有她家院子里所有的花花草草。
(3)回憶令自己難忘的人和事。
師:好。在你們以往的日子里是不是也有一些讓自己難以忘懷的人和事,一些難以割舍的片段呢?說說看。
生:我那次和家人去九曲溪邊玩,我和弟弟脫了鞋,在河灘邊撿石頭,那天我們都很高興,這很難忘。
生:我也忘不了一些人,以前住的宿舍有一些小朋友,那時我們玩得很開心。
師:哦,是童年的一些伙伴。
生:我以前住黨校,下面有一條河,我和我爸爸去河邊玩,我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后來還是我自己抓住岸邊的石頭才爬上來的,從那以后我竟然學會游泳了。
師:一次不愉快的經歷,竟讓你學會了一樣本領,有意思,不過大家可別輕易去嘗試喲。
生:有一次,爸爸睡著了,我卻把他吵醒了,他把我罵了一頓,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他休息的時候吵醒他了。
師:也有點不愉快,不過給自己提了個醒。
生:我奶奶家的狗死了,我很傷心。
生:我想起了小時候,太婆總是給我講故事,現在他已經去世了。
(4)師小結,啟發學生學會關心周圍的人和事。
師:說起這些總是讓人有些傷感。曾經有人對琦君的作品提出批評,說她不能忘卻舊事。我們知道琦君一輩子最愛寫的就是周圍的親人,朋友,花木草樹。她說,我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回憶中,而是這些拂不去的舊事,給予我更多的信心與毅力。那么,我想除了那難以割舍的童年,其實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都發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說某年冬天的一場美麗的雪,入春以來的第一聲雷,比如說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親人朋友師長童年的伙伴,倘若這些你都能一一地收藏起來,藏在你記憶的花園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開不敗的花。當你想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很溫馨,那你收獲的不僅僅是花朵的芬芳,你收獲的更是人生的美麗。
三、走出文本,開拓視界。
師:好,最后咱們走出這讓琦君永生難忘的桂花雨說說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走出)
生:我認識了一位非常愛自己故鄉的人。
生:學完這篇課文,我也要象琦君那樣記住自己的故鄉,還有自己童年一些難忘的事。
生:我了解了搖花樂,我也要去嘗試一下。
生:我不是浦城人,但學完這課以后,我知道了桂花可以做好多糕餅。
生:我們要象琦君那樣有愛心。
師:對,用仁厚的胸懷去包容周圍的一切。
生:要學會在寫作的時候把自己的感情也溶進去,做到"句中有情"。
師:啊,你是從寫法的角度來談的,非常了不起。好了,孩子們這節課咱們就上到這,課后你們再去看看有關琦君的其他作品,寫寫讀后感,有興趣的還可以把你想象到的桂花雨的畫面畫下來。下課!
生:老師再見。
課后啟示——課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來有這樣的說法:把課堂引向生活,把課堂和生活聯系在一起等等,諸如此類。那是不是說課堂與生活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課堂就是那個在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時間,有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教具、學具輔助,總之,在一種特殊環境、特殊氣氛之下的產物。這如許多的"特殊"讓許多上課者與聽課者對課堂似乎有了一些過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個束之高閣的東西,而一些不盡如人意的課堂往往讓上課者難堪,聽課者無奈甚至反感。一種很奇怪的思想讓我們以同樣奇怪的心態進入課堂,那種心態和你在大街上與他人閑聊的心態不同,與在家看電視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課堂許多人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讓自己和孩子的心靈在課堂上得到解放,獲得自由。簡言之,課堂就是生活,而老師,就是陪著孩子生活成長的那個人。
首先,精彩的課文是生活的縮寫。如《桂花雨》就是記錄了作者童年時代的一些經歷,如父母的與人為善,美麗的鄉村風景,淳樸的民風……當這樣的生活圖卷,作者的悲憫情懷,呈現在孩子眼前的時候,對作品的直接造訪和叩問就是一種極大的幸福。這些好的文章好比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師生相約共同朝那個目的地出發,這是個美麗的約會,而且注定到那之后,每個人都會有一次與眾不同的體驗。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扮演著生活中不同的角色。當交流體會時,教師就是和學生一樣的閱讀者,一起談閱讀的體會交換不同的見解;當學生的理解有偏頗的時候,教師就是閱歷比他們更豐富的師長,糾正他們的錯處;當學生的見解非常高明之時,教師可以謙虛地當他們的學生,向他們討教;當學生傷心沮喪時,教師應該象父母親人一樣鼓勵他安慰他;當大家開心時,可以象同伴朋友一樣談笑,玩耍……這樣的課堂會讓師生之間都獲得一種最溫馨的關懷——靈魂的喚醒、心靈的充實、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華和美化。
最后,教師引領著學生在課堂中學會生活。課堂上有太多的教育資源了,正如生活無法被設計一樣,課堂上會出現什么誰也無法預知。如在交流時,學會謙虛地傾聽,學會自信地表達;在他人表現勝過自己時,學會欣賞他人,學會喝彩;遇到好文章時,學會感動,學會關心他人的命運;有收獲的時候,學會分享;遇到難題時,學會質疑,學會求助;與同學發生爭執時,學會寬容,學會協調,學會諒解;出現失敗時,學會堅強,學會反省,學會隨,學會樂觀……
"生命化教育"始終相信人,相信生命的意義,始終相信生命的價值,始終相信教育能不斷戰勝愚昧、粗暴、狹隘、卑俗,走向光明、慈祥、遼闊、和諧、教育以人性的形式,使人最終贏得解放和自由。不要讓課堂有太多的刻意,應該讓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樸素的追求一樣去實現,可存有一絲期待,但不要強求。記得有教育學者說過"期待是一種寬容……期待是一種美",就讓我們象期待每天的太陽一樣,期待自己今天能與孩子們在課堂中發生怎樣的心靈碰撞,能有得怎樣的收獲,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度過每一節課,度過每一個生命中的日子。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15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配樂朗讀課文,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濃郁的氛圍,為學好本課確定感情基調。
在《風中的旋律》這首優美的曲子的伴奏下,我泛讀課文,把學生引入一個對故鄉的思念、對母親的懷念的氛圍之中。
二、談話交流,引入新課。
做任何一件事只要有了迫切的期待就一定會做得很好。鑒于此,我在配樂朗讀結束之后和學生談話,提出對學生的要求與期待——感受桂花的香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如何完成這一期待?我給學生指出了閱讀的方法——抓住一個“浸”字,扣住花香邊讀邊品味。
三、聯系生活實際,邊讀課文邊享受作者的搖花樂,體悟母親的思鄉情懷。
借助朗讀,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畫面,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從畫面中點出這是思鄉之雨、回憶之雨。這樣的處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牽出對童年的懷念,對故鄉的留戀,讓作者魂牽夢縈。
但是,在把這種對教材的解讀實施在課堂教學后,我們卻發現這樣的問題:教師在對文本進行細讀后,過于拘泥于文本,覺得文本中的很多枝枝葉葉都值得學生去體悟,都想跟學生交流、享受,想把教師自已對文本的解讀來觸動學生。學生在下面聽著老師很激情地投入著,他們的情感體驗遠沒有老師那么強烈,甚至說是很少的。我們認真地檢討,發現我們老師的教學思路其實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學生的學路是非常不清晰的。他們很吃力地跟著老師在文本中跳來跳去,而面對文本、潛心閱讀、自我感悟的東西是并不多的。
本節課的教學結束之后,我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整改措施:
1、對于新課標的學習還是不夠,沒有真正領會新課標的核心內容。雖然本節課看似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有些時候學生就像一個牽線木偶一樣,知識形式上看似學生是主體,實際上還是在老師的幕后操縱下進行被動的學習。這是我急需解決的問題。我要真真正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被動的“要我學”轉換成主動的“我要學”。
2、在教學內容的取舍和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思路還不是很清晰。如果我再教學這一課的話,我會這樣來設計: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什么是桂花雨?”然后抓住文中的第5自然段分享桂花雨的魅力,感悟搖花的樂趣。接下來抓住一個“浸”字感受桂花雨的迷人香氣。最后通過對比母親的話體會母親的思鄉之情。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桂花雨》教案 篇1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86
銅山縣柳新實驗小學王錦玉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現在,就我聽《桂花雨》一課的粗淺感受,向大家作以匯報,如有不到之處敬請指正。
《桂花雨》是現當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她的這篇文章非常優美,使人讀后真的象浸潤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
雖然文章四溢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不讀就無法理解其中豐富的意蘊,不讀就未能感受文中那濃濃的情感。因此,項老師在這堂課上以讀代講,以讀促情的做法,是非常成功的。
一、抓文本用心讀
課文的理解靠讀,字詞的掌握靠讀,語感的領會靠讀,主題的把握靠讀,學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讀。 好的朗讀勝過繁瑣的講解。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
提高“讀”的質量很重要。讀得再多,沒有質量的保證,也難以真正提高課堂效益。
整堂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接觸范文,仔細揣摩,反復體味,內心融入。
1、第一要求學生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用“心”去讀;
2、第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做到每讀一段都要有目的,不白讀;
3、第三選好讀的重點,一篇課文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須選擇有助于進行詞句訓練的、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題的、有利于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內容作為重點來讀。
項老師注重通過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默讀、自由讀、引讀、范讀、配樂讀、師生、生生互讀等方式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二、在理解中美讀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課目的之一,是使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給學生幫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在課堂上,要想吸收和積累生動的語言,就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味來。
1、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桂花)
此問轉載
作者為什么喜歡桂花?老師讓學生細讀課文一、二段,從中找出重點的語句:桂花樹不象梅花那么有姿態,笨笨拙拙的。......桂花不與繁花斗艷,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桂花開的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教師引導學生扣住關鍵詞體會桂花姿態的特點:笨笨拙拙。香氣迷人的特點:“香飄十里”、“浸”等。在對“浸”字的理解上,先讓學生說出“浸”有“浸泡”、“沉浸”的意思,接著教者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象桂花的香氣:“不論走到哪里,都會聞到它的香味,房前、屋后;白天干活,晚上睡覺,香氣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學生通過再次讀文,從文句中品味出:桂花樹笨笨拙拙的,桂花很平凡也很樸素,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不僅作者喜愛桂花,就連古人也很喜歡桂花呢!”教師出示古人描寫桂花的詩句:“葉密千層秀,花開萬點金”“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高一流。”詩句對桂花的形態、特點進行了恰當的描繪和解讀。學生通過與文中的語句進行進一步的對照,既理解了詩意,又把作者對桂花與眾不同特點的喜愛之情體會的更深刻。這樣再回頭去讀課文,讀的更加有味了。
2、課文三節第一句:
“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一個“纏”字寫出了作者盼望搖桂花時的迫切心情,同時把兒童對大人的糾纏耍賴的特點表現出來。學生讀文后,師問“老是纏著”是什么樣的心情?學生:“期待的心情、希望的心情、迫切心情。......”然后;老師讓學生試著練習讀,把這種心情讀出來。接著指名學生讀,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的比較到位。教師接著讓學生想象自己迫切要求媽媽同意自己做某件事時的心情,然后再練讀,再指名讀,這時把作者當時的心情已經淋漓盡致地讀出來了。
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效地落實了中年級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這一訓練要求。
三、在感悟中讀美
1、
課文的第三小節,教師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可以體現出作者搖花時快樂心情的詞句: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自己盼望已久的事情發生了,應當是怎樣的心情呢?教師讓學生帶這樂的心情讀文,學生樂的心情體現的不充分,從“使勁”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樂。讓學生讀,再讀。
②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師:落下的桂花象什么?
生:象 ...... 象 ...... 象 ......
教師用柔美的語調描繪美麗的雨景,在再現的情景中喚起學生充滿詩意的想象,引起心靈和感情的共鳴。
師: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老師再讓學生讀句子,然后結合文字的描述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都有淋雨的經歷,讓學生想象雨飄落在頭發、脖頸的情景。
師: 現在是有著濃郁香氣的桂花也在飄落,落在發梢,落在脖頸,這“雨”是怎樣的“雨”?
生:好香的雨、金色的雨、快樂的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帶著這種感情,教師又讓學生深入讀文,喊出快樂,喊出桂花的香
(教師這樣處理就較好的挖掘了教材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放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課本里翱翔,文本語言就活了起來。)
紛紛揚揚飄落的桂花雨,具有詩情畫意。接著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喊呢?
生:高興、快樂、大聲、興奮......
教師再讓學生回到文本,自讀自悟享受桂花的芬芳,感受作者搖桂花的歡樂和興奮,覺得很是開心,和作者同搖同樂。教師更深一步問
師: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生:三個“!”
學生再回到課文時,放得開,喊得入情,做得自然。
“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這個火把已經被老師點燃,最后連老師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學生一起喊,一起讀。
再讓學生整段朗讀,整體感悟。學生在朗讀中理解、體驗、積累和感悟。只有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有所感,才能“言為心聲”而發,也才能最終打動人心。由讀美而到美讀。
語文教材中集納了古今中外的眾多名篇美文,要想讓這些文章打動孩子們的心,就須先打動教師自己的心,與作者同悲同喜,這就靠教師感激昂得導讀或使學生精神振奮;或使學生悄然淚下。
2、理解: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時,老師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么?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蕁茱鱸魚長入夢,他鄉雖好總添愁。 ”
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感人心者,莫善于情”(白居易語)
學生再去讀母親的話,以及5、6段自然會帶著深深地情感。
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還體現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感悟文本內容,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這一教學理念,尤其可貴的是,教者在引導學生讀書的時候,適時點撥,注重讀書方法的指導。
如今,我們的課堂越來越重視朗讀,但課堂上反反復復機械式的朗讀,往往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從而產生厭倦情緒。如何牢牢地抓住“讀”這個根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項老師的這節課,使我受益非淺。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桂花)
此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