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精選14篇)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1
一、激趣入題
1、打出圖片
同學們,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感受到動物也有其天倫之樂,明白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
2、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的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作家莫懷戚筆下的一家人在這個春意濃濃的日子里正緩緩地向我們走來。
二、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
1.讀準字音
2.課文寫了那幾個人物?
他們都是什么關系?你對這些人物有何評價?從中你體會到了人間什么情感?
3.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我”為什么這樣選擇?結果怎么樣?(選擇是痛苦的,也是快樂的,正確的選擇歸根到底需要大智慧。)
5.作者為我們展示了怎樣的家庭?
(初步與文本對話,選取有用信息)
三、默讀課文后,開個討論會
母親本不愿出來,如果“我”就順水推舟,把母親一個人冷落在家里,那么母親會怎么想?
想象、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的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會怎么樣?
四、齊讀課文
1.能有這么和美的家庭,誰最重要?什么因素最重要?
2.揣摩并學習課文中精美的語言。
3.課文中你覺得還有哪些詞句不懂?請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五、閱讀擴展(畢淑敏《孝心無價》)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六、情感體驗
此時此刻,請對你的長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說一句心理話。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感恩,更可以是悔過與自責。
七、鏈接作家作品(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題:尊老愛幼。
2.體會語句的對稱美。
3.理解課文中一些重點句子的含意。
4.學習課文由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重點:
課文是如何體現尊老愛幼主題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書上的與人交往應注意的禮儀談,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的時候你怎么辦,引出課文《散步》。
板書課題。
二、抽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注意一下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并寫出思考題: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達出我的什么感情?
母親做了什么?表達出母親的什么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現出她什么樣的性格?
學生讀課文后,講解一下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特別講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齊讀生字詞。
三、解決讀課文時提出的思考題,抽學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題:
尊老愛幼
家庭幸福
四、讓學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
抽學生回答后,體會景物描寫對表達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自己喜愛的句子,并思考為什么喜歡它。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句式對稱的句子,體會對稱美的作用。
抽學生談談自己喜愛的原因。
當有學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一個世界。時指導學生討論其蘊含的含義:中青年人責任重大。
六、小結全課內容。余下的時間讓學生結合課后作業第三題進行比較閱讀。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感受親情,體味濃重的情意。
2、學習文章巧妙構思,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二、教學重點
1、體味濃濃的親情,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2、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進一步理解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
4、學會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親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學難點
1、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2、領悟儒家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
四、導入新課
如果世上有一種水能讓你喝了會醉,那么這種水一定叫母愛,因為母愛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讓你學到堅韌,那么這座山一定叫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祖輩們,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沒有畏懼,從不悲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適。可是,等到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已擔不起重負,他們如同風中飄蕩的落葉一樣,預測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上帝無法照顧到每一個人,所以才創造出母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莫懷戚筆下的這一家人是怎樣做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五、教學新課
(一)、速讀課文,感知課文(請同學們翻開書,集體朗讀課文,讀的時候,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要求學生集體誦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1、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書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確:(1)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2)中年人的責任感;(3)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搖籃;(5)互敬互愛的·家人……
(同學們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大家肯去發掘,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一家人營造的溫馨和諧的氛圍,這洋溢著的濃濃的親情真讓人羨慕,惹人向往。那他們是怎樣營造的呢?他們有怎樣的性格呢?請同學們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給你的印象,并從書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品味分析)
我:孝順善良,關愛母親
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二)、研讀賞析
(同學們都很準確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應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確。可書中好象還有幾句寫景的句子在那顧影自憐,無人問津呢!在哪幾段?好的,請同學們把這幾句話集體讀一下。語言清新明麗,景色優美動人,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沒有?是像個花瓶擺在那里,僅做裝飾,還是作者別有深意?)
4段描寫了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第三段寫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潛臺詞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讓人望而生畏,當它悄然而至的時候,氣氛壓抑,令人窒息,文章在這的感情基調變得深沉的,很顯然不能讓陰云籠罩著我們散步時頭頂上的星空,作者這幾句輕描淡寫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讓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
7段寫景交代了兒子走小路的原因。
(這樣美麗的景色,這樣迷人的春光,我們全家人才出來踏青,本以為風平浪靜,誰知微風拂過,湖面蕩起點點漣漪,我面對一個兩難的選擇)
(1)在面對分歧時,我的決定是什么?“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為什么這樣說?
明確: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親聽我的,兒子聽我的,妻子聽我的,現在祖孫發生了分歧等我定奪,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別別扭扭就會影響家庭的和諧,于是我感到責任的重大,表達我對母親、妻子和兒子三人濃濃的親情。
(好的呢,我現在請同學們展開想象,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那么,母親會怎樣想?文章并未寫妻子、兒子的反應,想象一下二人的反應?請同學們拿起筆,任選一個題目,迅速掬捧起你腦海那思維的浪花。好的,給你們三分鐘時間)
(2)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3)文章并未寫妻子、兒子的反應,想象一下二人的反應?
明確:文中對妻子、兒子著墨不多,但他們也在盡自己所能維護著家的溫馨和諧。妻子溫柔賢惠;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后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后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4)(同學們的描寫細膩生動,想象也切合情理,準確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經達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說法就是“成了他們肚子里的一條蛔蟲”。我還有最后一個問題要問同學們)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二人背得吃力嗎?那么,為什么我們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呢?
(四)抒寫親情,發短信給至親。(散步在緩緩的進行著,作者的筆尖蘸飽了情感,親情在字里行間不經意的流淌著。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也撥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萬語想對知心的人傾訴。學校12月份要舉行一個發短信比賽,現在我們就先預演一下。請同學們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把它發給你的親人……)
(五)教師小結:課雖然結束了,但留給同學們的求索卻遠遠沒有結束。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樸實而深沉的親情之愛。
2、以自主、學習、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課文的解讀。
教學重點:
從人物的選擇來理解課文的親情之愛。
教學難點:
1、中景物描寫所提供的妙處。
2、對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你的家中有多少位成員呢?正在茁壯成長的你們可知道是誰在辛苦地支撐著你的家,又是誰肩上的擔子最重呢?也許你會說是爸爸媽媽,是啊,我們的父母是最辛苦最偉大的,他們既要照顧老人,又要負擔我們。那么大家有沒有思考過親人為我們付出的無償無私的愛呢?
二、整體感知
(1)、聽音樂自己小聲朗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字詞,解決。
(2)、籠統提問
1、文章出現了哪些人物?
2、他們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3)、啟發提問
1、人物之間的關系如何?誰處于核心地位?(盡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書:四人之間的關系)
2、過程中出現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處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決這一個分歧的?
(選擇走大路。因為我考慮到我陪伴兒子的時間還長,即使這一次委屈了他,還有長久的日子可以補償。但我能為母親做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盡力滿足母親的要求,以她的考慮為先。體現我摯愛著母親。)
3、(板書:最終路的選擇)
結果由于母親選擇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認為是什么影響和改變了他們的.選擇?
(愛。A因為對母親的愛,我決定委屈兒子而順從母親的意愿。
B因為愛,妻子理解我、體諒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個決定。
C因為愛,母親選擇了包容和退讓,舍棄了更適合她走的大路,選擇了孫兒喜歡的小路。
正是因為那份濃濃的親情之愛衍生出來的體諒、理解、包容和退讓,使他們改變了自己的初衷而選擇了一條更能協調、照顧每個意愿的路。)
(過渡)各位同學,你在初讀這篇文章時,有沒有感受到他們之中洋溢著的融融愛意呢?現在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體會這一家四口之間洋溢著的深情。
三、交流
在二次朗讀的基礎上,我們大家來交流一下學習的心得。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觸動、你有什么啟發、你有什么疑問,都可以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討。
下面有一些題目,不過僅供參考,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兩個題目談,也可以盡情抒發你自己的感想。
1、通過文章的學習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給你的啟示?)
2、文章哪寫描寫最令你感動?
3、文章有兩處景物描寫,他們有何用處?
4、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話,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一個世界?
5、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么?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分歧、信服、霎時、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中具有對稱美的句子及含義豐富的語句。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去品味文中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2.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圈點勾畫,隨時批注閱讀的.心得、體會,讓他們成為閱讀的主體,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是品評鑒賞能力。
3.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并在寫作中借鑒,選取一角度,學寫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標
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2.指導學生把握本文獨特的寫法,學習運用選取描寫親情的獨到角度。
教學難點
1.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系語境,在動態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2.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如何發現美、品評美,把閱讀的過程當作是美點大追尋的過程,逐步提高賞讀美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文章寫得很美,感情也很動人,要通過朗讀去仔細品味、感受本文樸素自然而又醇香悠遠的意蘊。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文章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悟必然會遇到困難障礙,因此必要的講解點撥顯得尤為重要。
3.品讀法。課文是美的載體,學習的過程就是探尋美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品評,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點撥即可。
教學準備
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歌帶、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明確課文主旨;品讀課文,美點尋蹤,包括對一些或用詞生動、或句式精美、或辭格豐富、或描寫細膩、或情感豐厚、或意蘊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讀課文,學習說話,表現自己生活中對親情的感悟。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播放《白發親娘》歌曲,學生邊聽歌,邊欣賞畫面。聽畢,教師深情吟詠: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稱呼;媽媽,是我們每個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們愛媽媽!寒冷的時候,媽媽是棉被;饑餓的時候,媽媽是美食;困難中,媽媽是手杖;黑暗中,媽媽是燭光;幸福中,媽媽是微笑。當我們長大成人時,媽媽衰老了,我們該如何回報媽媽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莫懷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對衰老生命的呵護。(板書文題)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出新字、新詞,利用工具書,掌握音、義。
教師出示投影,檢查學生詞語積累情況。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粗的漢字注音。
fēn qí( ) xìn fú( ) chāi sàn( )
霎( )時水波粼粼( )嫩( )芽熬( )過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委屈
教師選兩位同學回答。
明確:(1)分歧信服拆散shà lín nèn áo
(2)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急。
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語氣、語調、重音,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選一個同學示范讀課文,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
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去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注:“/”表示大停頓,“∥”表示小的停頓,“///”表示更小的停頓。“? ”表示重讀)
3.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循聲低和,體味文中蘊含的濃濃親情。
三、請同學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紹課文內容
1.先請幾位同學依自己的理解介紹文中的人物。
允許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2)祖孫三代人;(3)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順的兒子、賢惠的兒媳、天真可愛的孫子。
教師在同學表述的基礎上,板書: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師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紹課文的內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2)愛是橋梁,愛是紐帶;(3)親情、真情、責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5)沉重的責任,自需背負;(6)互相愛護、尊重、體貼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師順勢出示板書:
四、學生自由品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切最生動最形象,給人強烈的美感或強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內容,集體交流閱讀心得,教師酌情給予必要的指導點撥
1.教師指導學生可從用詞生動、句式精美、辭格豐富、描寫細膩、情感豐厚、意蘊深刻、角度獨特、手法別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尋。學會圈點、摘錄及批注。
2.學生自由閱讀,對課文進行“美”點追尋。教師巡視,掌握大概情況。
如:有的集中在對文章語言的賞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選材的角度、情節的安排、細節的刻畫;有的著眼于文章寫景的兩個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師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全班同學集體交流,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點撥。如果有些問題,學生沒有提出,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起他們注意,激發他們深入探究。
賞析文章“語言美”,可能會有如下一些問題:
(1)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提問:這四個人的次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明確:不能。可從再現生活和體現兒子對母親的匠心獨運的愛這兩個角度思考。
(2)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提問:去掉“熬”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不好,從母親的現狀(思想壓力和身體狀況)角度考慮,“熬”字有“忍耐壓力、折磨,承受艱苦”的意思。
(3)后來發生了分歧……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提問:“分歧”“責任”用在這里,有大詞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確:寫小事用大詞,顯然是借散步來談一個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提問: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這個形象有象征意義,人到中年,肩上負著的是承前啟后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5)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
提問:這句話在句式上有何特點?你還能找出類似的句子嗎?
明確:句式整齊、對稱,有一種獨特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寫出了慈母孝子之間愛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寧靜溫馨。類似的句子還有七句,此處省略。這種對稱的句子為文章內容服務,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后代,這樣寫既表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摯愛生活,品嘗人生甜美的無窮韻味。
關于文章選材的角度、情節的安排、細節的刻畫,可能會有如下問題出現:
(1)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明理由。
明確:文章選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內涵豐富的一個鏡頭——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間真情,表現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小見大,很有藝術性。
當然,也可以說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勵創意。如有的同學以“責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為標題,教師應當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節簡單,作者卻寫得饒有興味,發人深思,奧妙在哪里?
明確:本文作者采用了尺水興波、一波三折的寫法。在情節的起伏跌宕中,體現了一家三代人溫和、謙讓、體貼的濃濃的親情。
(3)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提問: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動人情景?
明確:寫出了一家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動人情景。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提問:“我”為什么要委屈兒子,“我”處事的原則是什么?
明確:“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現了“我”對老人的孝敬;母親改變主意,順從孫子,是對孫子的憐愛。這段話表現了一家人尊老愛幼的骨肉親情,從中看出“我”處事的原則是“孝”。
關于文中兩個寫景的段落,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到寫景筆墨簡省,有神韻,教師可適當引申:第四段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和禮贊。第七段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字里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命的珍愛。兩處景物,看似簡短,實則蘊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來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是該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懶;也得活動活動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讀課文,設置情境,練習說話
假如,當你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媽媽或其他家庭成員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來分歧得到了圓滿解決。請仿照課文相關情節,學說一段話,要注意刻畫家庭成員,如神態、語言、心理等。
選幾位在班上交流。
六、課堂小結
莫懷戚先生猶如一名技藝高超的攝影師,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個鏡頭——散步,寫出了一家三代之間真摯而深沉的愛。語言優美凝練、細節動人,景物描寫富含意蘊,值得借鑒。是的,親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欖一般的有滋有味。我們在成長中解讀親情,我們在成熟中品味親情,傳遞親情。
七、布置作業
1.仿照句式,再寫一句。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閱讀課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明理由。
活動與探究
1.寫作活動設計
(1)少年的時間,許多是在家里度過的,對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讀起來使人感到親切有趣,容易觸發聯想,從而產生寫作欲望,請通過生活細節來展現你家庭生活的和諧與溫馨。
(2)本文寫景饒有詩意,也有深意,試選擇你熟悉的并有所感的一景,也作這樣的描述,注意抓住特點,表達自己的感情。(100字左右)
2.關于組織以“擁抱親情、感悟親情”為主題的故事演講會的設想
現代家庭中,我們無不沉浸在濃濃的親情中。有些過于平淡,你忽視了;有些比較常見,你沒在意。請從記憶的沙灘上撿拾這些漂亮的貝殼吧,那就是你閃光的童年。以此為話題,組織一次以“擁抱親情,感悟親情”為主題的故事演講會。
3.星期天,給同學們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業,給爸爸或媽媽洗一次腳,給他們一次成長的機會,在實踐中,讓他們感悟親情。
4.探究性思維訓練
課文中,在我決定順從母親走大路,決定委屈兒子時,沒有寫兒子的反應和妻子的反應,你能對此進行合理而又大膽的想像嗎?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6
古樓中學 蘇建明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形象美
2、鍛煉發現美的眼力,學會欣賞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課文理解,美點尋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點撥、討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個家》
2、導語:
“我想有個家”,這是每個人的心聲。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港,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今天,我們一起跟著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的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聽讀課文,輕聲跟讀。(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也可以輕聲跟讀)
2、問題探究: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中寫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來介紹。(說到三代人時點擊出現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怎樣的奶奶、怎樣的爸爸、怎樣的媽媽。
——你喜歡這個家庭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作者講述這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學生說出尊老愛幼時,點擊“尊、愛”。并要求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并插問:
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么做?
學生發言后,師小結:老人為養育我們,付出了心血,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理應受到家人及全社會的尊重)
學生說出中年人的責任時,(學生說不出時,師說出中年人的責任)邊點邊小結: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3、師小結:課文啟示我們:一家人要互敬互愛(點擊),家庭才其樂融融(點擊),家和萬事興。其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人與人之間也必須和睦相處,我們才能實現和諧社會的理想。
4、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許同學們都有一個像莫懷戚一樣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著深情的愛,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事,讓你的同學與你一起分享)
5、代表發言。(3名,內容要有尊老也要有愛幼)
三、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1、激發:剛才同學們講的故事非常感人。課文講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語言也樸素平易。但這樸實無華的小文章卻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因為文章中到處閃爍著美的光茫。下面我們就進行一項比賽——美點尋蹤。
2、學法點撥(課件):
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
如生動的景物描寫;感人的精神;貼切的修辭;特色的句式;含義深刻的語句;精當的用詞……(以上內容指名讀)
舉例: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3、學生看書,用筆在文中圈點,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4、美點尋蹤小組賽(一)
(當學生說到一個對稱句時,要求學生再找幾個句子品讀,特別是說到“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可問:這句子美在哪里?(一對稱;二表現兒子天真聰明。還防“也”字分析)
四、學法實踐
理解《金黃的大斗笠》的內容,尋找其中的美點。
1、速讀《金黃的大斗笠》。
2、談談對《金黃的大斗笠》內容的理解。
3、美點尋蹤小組賽(二)
要求找出美點,并能說說為什么美?
(品析幾個句子:
★干干凈凈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云,風推著它爬上山頭
★樹枝掛滿綠葉,歌謠般親切、柔和。
★烏云被太陽照得受不了,越縮越緊,于是擠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樹,用力搖,搖得葉子嘩嘩響。(擬人)
★斗笠像個大蘑菇。
4、小結,評價。
五、師生總結:
這一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六、課堂延伸
以《家庭瑣事》為題寫篇文章,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7
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難點:
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親情圖片和歌詞。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2、 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干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1、 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如果學生發現課文朗讀與課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題,留給學生.)勾畫文中最能表現濃濃親情的細節、詞語、句子。
2、 自由閱讀全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品讀,也可以默讀。把文中表現出濃濃親情的地方多讀幾遍。
3、 小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讓你最感動的有哪些細節、詞語、句子。這些地方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親情共賞。
(1)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引導:母親為什么不愿意出來?而“我”為什么又堅持要母親出來?母親為什么又答應了兒子,試想如果“我”依從母親,把母親一個人放在家里,老人會怎樣?
分析:這句話說明了“我”關心母親,對母親的身體健康提出積極的建議,而不是順水推舟。母親因為相信兒子,尊重兒子的意見,所以順從。我如果只帶著妻子、兒子出來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丟在家里,會讓老人很孤獨、寂寞。最后一句說明 “我”和母親關系和諧,表現了母子之間親昵的感情。而且這種和諧的母子之情是在幾十年以前就開始了。
(2)他兒子說的話很可愛。他說:“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他覺得這是他一個很大的發現,這句話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可愛。分析:兒子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極富童趣。孩子這一天真的新發現洋溢著一家人充滿溫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3)、“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引導:為什么一家人都會聽“我”的?這里面包含著哪幾種親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家人都信任他。這里面包含著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引導: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說明我很照顧母親,很孝順。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興趣,說明母親對孫子很理解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藹。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感,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5)、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引導:一個“背”字體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之間關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溫馨的親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引導:為什么母親和兒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同學暢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別摔著。特別是母親年老體弱經不起摔,非得穩穩當當的不可。
B、為了讓母親和兒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所以走得慢慢的。
C、為了讓母親和兒子盡情的欣賞春天的美景。
D、表現“我”對母親的孝心和旗子對兒子的愛心。如果走得很快,顯得不耐煩。不能體現濃濃親情。
E、如果全社會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樣具有孝心和愛心,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老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注:每一處學生分析以后都進行朗讀的簡要指導,通過學生試讀、老師范讀、集體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親情美。)
總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選擇道路時有了分歧,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卻有一雙慧眼,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文中處處流露著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溫馨的親情圖,是一首歡快的親情曲,是一篇美妙的親情詩。
讓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熱鬧感人感動的親情。
三、聯系生活,談論親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他不僅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只是時光的流水把許都寶貴的記憶帶走了,我們匆匆的步履把我們曾經擁有的瞬間感動沖淡了,淡如水,淡如煙,淡得我們都懷疑自己是否還擁有那份愛,懷疑我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濃濃的親情。可是,這份是永恒的。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用善良的心去體會。
學生準備1分鐘。
全班交流。
(盡可能啟發學生把發生在身邊的感人故事講出來,要像這幾位作者一樣,敢于披露真情實感。盡可能引導學生領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可能讓學生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
五、動情落筆,抒寫親情
我們對親情有說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細節。生活本就是這樣美好、溫馨。情到濃時轉成文,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親情的感受寫下來。
你可以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組排比句來贊美親情或者一組比喻句來歌頌親情。
你也可以寫一首反映親情的小詩。你也可以寫一段話來呼喚親情。
學生動筆3分鐘。交流展示5分鐘。
教師準備一首小詩〈父親的叮嚀〉
六、真誠行動,建設親情。
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單調那是深夜里母親親手為你沖的一杯牛奶;親情應該是孩子柔嫩的小手為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它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遞上椅子時的體貼。親情不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也是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責備。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來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家的溫馨與和睦靠大家,家的親情建設我們也應盡一份義務。回家以后,請同學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8
《散步》寫于1985年;因為是發一種“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詩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說體裁這東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選取,實在只是一種自然結果。
《散步》教學反思(一)
《散步》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長輩對兒孫的疼愛、濃濃的親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間。親情是人間永恒的主題,最能打動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寫身邊小事、訴心中真情,學生們理解起來并無難度。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現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造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一)整體感知,共賞親情。
通過集體朗讀、自由朗讀相結合的手法,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歸納時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②以課文為依據,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提示:可用短語、一句話等形式作答) ?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感悟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重點品讀:文中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是如何體現的?勾畫出文中飽含濃濃親情的詞語和句子,讀出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合作探究,體驗親情
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
(四)敞開心扉,抒寫親情
設計目的是借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設計中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讓學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續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然后交流。①親情是饑餓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③親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勞碌,……
(五)小結課文,升華親情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親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我們離不開親情,讓我們敞開胸懷,伸出雙臂,去感悟親情,去擁抱親情,去珍愛親情,去創造親情!
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生從“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到“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再到 “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獲,從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并激發創作熱情。我想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受用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知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根本。閱讀教學過程歸根結底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
《散步》教學反思(二)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不僅是要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對教師陳舊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進行一次艱苦的蛻變,這個蛻變不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處上質的飛躍。
古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
這堂課上,學生小組討論熱烈,同學們的參入意識強,發言踴躍,回答老師不僅給予了肯定,整節課圍繞它進行,而且在本課結束的時候,聯系生活,談生活。學生們更是夸夸其談,把自己所感受的親情,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通過這篇課文的講授,使我感受到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歷與寫作經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散步》一文作者莫懷戚,文章通過生活中,最平常的散 步,來表現,家庭的和睦、美滿。以及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即以孝為先。“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點就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于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師也應培養人文精神。新課標重點強調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和自主創新精神的培養。深透一點看,也就是說教師如果少有人文意識.人文修養教養.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識文化修養上的與時俱進,怎么來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和自主創新精神的培養?因而新世紀的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應當更廣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單學科的,而應是多學科的網絡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多樣性文化的融會貫通,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和文化內涵,使自己在新的時空觀中獲得更清晰的時空感和條理感,這樣就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價值觀。老師內心知識與內心精神的不斷豐盈,就會以寬容博大的胸懷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就會“潤物細無聲”地用豐富的人文內涵感染學生的精神領域,自然增長他們的人文素養。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莫懷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著親情和家庭生活展開的,學習要求是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并學習朗讀課文和圈點勾劃重點詞匯。《散步》內容較淺顯易懂,卻體現了語言美、詩意美、人性美。它通過尋常的散步小事,引出了一個家庭的“分歧”;但隨著問題的解決,展現的卻是三代人的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反映著尊老愛幼的家庭倫理準則。對于學生來說,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他們仍然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由于受到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有些學生甚至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另外,這個階段的學生有可能出現叛逆期的問題,缺乏與家人的信賴與溝通,不自覺地疏遠父母。因此,通過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及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在對課文有初步了解的同時,深入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及優美意境,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查字典和詞典,獨立認識字詞,讓學生積累“信服、嫩芽、霎時、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母親”、“我”、“妻子”、“兒子”的文段,提出自己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②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優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能初步理解課文的寓意,體會到家庭中親情的珍貴,并感受課文中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通過學生找出文中對“母親”、“我”、“妻子”、“兒子”的描寫,歸納人物形象特點;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優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難點是初步理解課文的寓意,體會到家庭中親情的珍貴,正確把握作者所要傳達尊老愛幼的主旨。
五、教學媒體或資源:
多媒體設備,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5分鐘
課堂導入
老師播放《Family》公益短片視頻,并引出本節課學習的課文
學生觀看視頻
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溫馨的情感氛圍,為接下來的學習作好準備
5分鐘
檢查預習
教師介紹課文作者、疏通生字詞(PPT出示練習題)
學生完成練習題
用練習題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當場解決遺留問題,利于課文的順利學習
5分鐘
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教師出示相關問題(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讀課文,并填寫學習表格
學生在自讀課文中感知全文,對相關問題的思考是對文章的進一步認識,并自主梳理文章內容。
15分鐘
分析歸納人物形象
通過提問學生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四個主人公的形象
重新細讀課文,小組合作探討的基礎上分析并概括文中人物形象(填寫圖表)
由文及我,通過再次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文中一家老小不同的角色;同時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對文章細節的熟悉和關注。
12分鐘
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了解文章語言特色
承接上一環節,讓學生分組討論,對優美句段進行初步理解,品味語言美。
學生分小組討論,找出優美句段并進行分析。
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分析、揣摩優美句段,進一步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了解文章語言特色。
3分鐘
課堂小結與延伸
小結(課堂內容及初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布置課后思考題(主要是對重點句段進行深入把握和探討)。
學生完成課后思考問題。
循序漸進,承上啟下,從上一環節探討人物語言過渡至把握人物立場,,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深入理解重點句段,轉向對人物情感以及課文主旨與內涵的思考,為下一課時做準備。
教學七、教學反思
《散步》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但是這件事背后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卻不一般,要引導學生從表層升華到主旨內涵是難點。因此采取了先理解課字詞再通過朗讀與分析感受文章的方法,循序漸進,從整體把握課文到分析細節、于關鍵人物入手。但在教學過程中,有的環節在實施的時候宜有所側重,需要做出適時調整;同時,學生的自身體驗還不夠豐富,教師的方向指引和總結很重要,要避免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10
課題:散步
(莫懷戚)
設計:關堂所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在寫作契機中談到:一是因為一家人散步這件事讓他感到了濃濃的親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國某漢學家對中國傳統美德“孝”的尊崇而讓自己產生的感慨:我們中國人丟掉的東西外國人卻在學習與繼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這次真實的“散步”為外延載體,而把“尊老愛幼”作為內涵蘊積于小小的 “分歧”之中,并設計“背”這一動作來強調作為中年一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一課的主題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寫作理論的體現。
【設計思想】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本文的主要特點應該是“以小見大”,是通過一件生活小事來反映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想和一種傳統的美德。因此,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時,我依據作者寫作初衷,把“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作為教學的重點,把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和清新優美的語言作為學習的難點,把本文當作家庭題材的學習范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反復誦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所傳達的思想內涵,培養閱讀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讀一讀、議一議,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課文研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文章中流淌著的濃濃的親情,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完成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義的關鍵語句及寫法特色、語言特色。
【課時安排】
本文屬課內自讀課文,安排一課時,課前安排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找一會唱《讓愛住我家》的學生唱幾句,讓學生談談歌曲讓人感動的原因(親情)。由此導入課文。
(設計意圖:因為激發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育者及學習者的感情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所以感人的歌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感人的歌詞,使其感悟到親情的可貴,使學生在探討中與作者情感上產生溝通,從而更好地感悟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優秀學生范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并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掃除閱讀障礙。
1、檢查閱讀效果:
⑴ 散步的人有哪些? ⑵ 散步的季節呢? ⑶ 散步的地點?
⑷ 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情? ⑸ 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
產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你又是怎樣理解這個結果的?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分歧的結果是“我”順從了母親,母親則順從了自己的孫子,這一結果充分顯示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我”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贊美;母親作為年邁的老人,卻不顧自己的身體,關心下一代成長,愛幼之情躍然紙上;妻子的無聲支持,其“賢惠”的品質也值得贊美,婆媳關系向來是家庭關系中比較敏感的一種關系,但在文中卻和諧而無聲地促成了一個美滿的家庭。
探究點二:
這篇文章難道僅僅是寫散步嗎?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有什么深刻含義?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
四、再讀課文,研討賞析
《散步》這篇散文,從寫法上來講,以小見大,是一篇公認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來說,也有許多“美點”可尋。同學們可找出最喜歡的語句和段落大聲自由朗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讓學生明確,所謂“美點”,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生動最形象的,能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地方。)
教師可先舉了一個例子:文章的開頭很美,美在開門見山,美在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個簡潔而富有詩意的鏡頭。
你們還能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的“美點”嗎?
學生分組開始小組討論,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的答案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如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些景物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如2:“那里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優美迷人的田園風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諧、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處出現比較對稱、意蘊豐富的語言,讀起來給人以美感。
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養學生一種閱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
五、拓展延伸(視時間情況,選擇其中一個進行)
1、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與父母有過分歧嗎?當時你是怎么處理的?學了這篇文章后,你覺得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你該怎樣做?(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
2、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談談我們應如何來表達對父母、對親人的愛?
六、小結全文
同學們,散步這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兒,在作者筆下卻是別樣的溫馨!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讓我們做個有心人,用心感受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溫馨!
七、作業設計
抓住你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寫一篇小文章,抒寫一下你與家人間的濃濃親情。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高審美情趣。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尊老愛幼,珍愛生命的情感。
3、體會文章用人物性格來表現文章主題的寫作思路。
二、教學重點: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來的一條家庭道德準則: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照顧老的一頭。
2、理解文章是如何圍繞主題思想來寫的。
三、教學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課堂導入
二十年后,假如你和爸爸、媽媽、妻子、兒子(或女兒)同乘一條船過河,突然船翻了,大家都掉進水里,只有你會游泳,而你只有能力救一個人, 你救誰?
師:請考慮好,救誰呢?為什么?
設想:(生:離我最近的。生:救媽媽,媽媽最親。生:女兒,她以后的路還長。)
師:你感到選擇的困難了嗎?難以選擇,是因為復雜的親情!好,既然家人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講是如此重要,那我們都要盡力的維護好自己的家,但光靠一個人的力量夠嗎?(學生回答)每個人在家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因此都應該盡自己所能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莫懷戚筆下的家庭是怎樣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文。
2、整體感知
A、聽錄音,要求
l 采用圈點法標出讀錯的字詞。
l 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重音幾方面。
B、積累字詞
fēn qí(分歧) xìn fú(信服) 背bēi(背人) bèi(后背) chāi sàn(拆散)
霎時(shà) 水波粼粼(lín) 嫩芽(nèn) 熬過(áo)
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不知所措:不知道 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急。
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
C、回答問題。
a、散步的人有: 母親、我、妻子、兒子
b、散步的地點是: 田野
c、散步的季節是: 初春
d、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 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3、細讀課文,分析理解,討論:你在這些人物中最欣賞哪一位,為什么?(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落或語句。)
師注意:盡量引導學生說出理由,在適當時候,由老師或學生提出反駁,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腳,能否堅持住觀點。
關于“我”:你認為“我”是怎樣一個人?(孝順,善良的人)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為母親的身體著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里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說:‘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
關于我的母親: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樣一個人呢?(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愿一個人在家)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母親很為小輩著想,不愿意為難自己的兒子,更不愿意為了自己而攪了一家人出游的興致)
關于兒子和妻子:
教師:文中對妻子、兒子著墨不多,但他們也在盡自己所能維護著家的溫馨和諧。那,請同學來說一說你對妻子、兒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后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教師:我們再進一步思索,從兒子身上有沒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后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從文中看,妻子很賢良,是位慈愛的媽媽和孝順的兒媳。對丈夫溫順有理,對婆婆尊敬有加,對兒子關懷倍至。在她身上也滲透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教師總結:本文無論寫誰,作者在字里行間都表達一種永恒的情感:親情。
(教師:通過對四個人物的描寫,這個“親情”又滲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親之間、妻子和兒子之間——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間——夫妻情)
(母親和兒子之間——祖孫情)
4、研討合作
(1)大討論
A、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作什么選擇?
B、文中最后,分歧是怎么解決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2)說一說,想一想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和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
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 “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 , 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 。
5、質疑品味:
A、劃出自己最難理解的句子,提出問題,在課本的空白處寫出。
B、找出你感受最深,覺得最值得體味的句子,讀出來,并說說你的感受。
可能出現的句子:
“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明: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暗示“生命”的活力。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明:包含著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這樣的人生哲理。
6、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文章只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但卻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小事情表現大主題——以小見大)所以同學們對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7、聯系生活:
不管你喜歡文章中的哪一個人物,總之,這個家庭,這三代人都是我們為之羨慕的,因為他們很和睦,很溫馨,因為他們在出現分歧的時候,彼此之間都有著一顆尊老愛幼的心,一顆相互理解的新。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假如這樣的分歧也同樣出現在你的家里,我們不妨來想一想:當你晚上吃完飯,全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的時候,爺爺奶奶要看戲劇,父親要看新聞,母親要看連續劇,而你要看動畫片,此時,如果遙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聽你的,你該怎么辦?
提問最多不超過五位同學。
歸納:說明一個家庭的道德準則:上有老,下有小,當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照顧老的一頭,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因為他們已經辛苦了一輩子了,不容易。畢竟“孝順第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8、作業: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重點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難點:
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教法設計:
誦讀品味法、點撥引導法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說事、品情、賞景、析意、悟法。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敘事散文,主要是將朗讀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中感受文章語言的美,進而學會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培養愛家(小家),愛國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讓愛住我家》,感受溫馨的家庭,濃濃的親情。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祖輩們,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沒有畏懼,從不言累,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適。可是,等到他們老了,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記得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莫懷戚筆下的這一家人是怎樣做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讓我們跟著他們家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2、師生配樂朗讀(老師示范第1、2段,學生接著齊讀),
思考:(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歸結為“和美”)
3、引導學生“說事”。
4、反饋、點評、小結:
我們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后來發生了分歧,最終“母親”遷就了孫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讀文尋情
1、研討。
①在決定走大路還是小路時,為什么“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②那么,“我”如何決定的呢?(走大路)“我”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定?
③假如,“我”當時決定依從兒子走小路,那會怎么樣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這家人是怎么做的?(“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員間相親相愛。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給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
(2)試著用一個詞語評價文中人物。
明確:“我”孝順;
妻子賢良;
母親慈愛、謙讓;
兒子乖巧、可愛。
四、探尋美點、品賞語言
(1)這是一篇優美的敘事散文,讓我們細細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師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動描繪。
B、對稱句式的使用。
C、用動作、心理、語言等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淺顯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語言。
(2)師生共同賞析
景美
生深情朗誦第4段春景描寫。
生賞析,第4段描寫了“田野、新綠、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對稱句式美
①師:“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明確: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②生賞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③學生深情賞讀文中對稱句式:領讀—跟讀。
……
五、賞讀入心突破難點
1、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
2、反饋:“慢慢地、穩穩地、仔細”寫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態度,“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著重談“整個世界”,順勢談“以小見大”手法)
六、拓展運用暢敘親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它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課堂總結深化情感
本文通過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現了家庭成員間互相謙讓愛護的濃濃親情。其中尤其體現了中年人贍養老人和撫育兒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孟子說……
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這節課里,我們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們領略到了如詩如畫的景物之美,我們體會到了古樸動人的人情之美,我們也品味到了秀美雋永的語言之美,我們還學習到了以小見大的技巧之美。
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陽光,溫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欖,讓人回味。充滿親情的家,既是避風的港灣;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需要我們用責任來擔當。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請珍愛親情,傳遞親情,勇于擔當,讓我們的家庭更和睦,讓社會更和諧!
最后老師也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一幅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八、創新作業感恩親情
1、真誠行動:
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寫親情:
用一段話或一首小詩寫寫對親情的感受。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通過誦讀品味提高審美情趣。
2、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以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關鍵語句,提高品評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言,體味文中的真摯情感。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平時在家經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嗎?在散步的途中有沒有讓你難忘的事?今天我們將跟隨作家莫懷戚一起作一次心靈上的漫步。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解詞語(課本下注解)
2.快速搶答,了解課文所寫主要內容。
明確: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散步。時間:初春;地點:田野;人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我有兒子;
(2)故事梗概:我一家人在初春去郊外散步,母親本不愿出去,但在我的勸說下,也出來了。“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在岔路口,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于是我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在我決定走大路的時候,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到了一處給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后走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走來就是整個世界。”
(3)從全文來看,主要寫了以下情節:
“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人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兒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
三、合作探究,理解親情
教師:
剛才大家說到文中有四個人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分別是怎樣的人呢?(學生討論得出)
“我”:孝敬、有家庭責任感、講原則、不寵愛孩子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為母親的身體著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里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說:‘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謙讓、疼愛孫子、善解人意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愿一個人在家)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母親很為小輩著想,不愿意為難自己的兒子,更不愿意為了自己而攪了一家人出游的興致)
妻子:賢良、孝順、家庭責任感
“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賢良
當“我決定委屈兒子”,妻子沒有絲毫的執著;
“我蹲下,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兒子:調皮、活潑可愛、聰明、聽話
“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當“我決定委屈兒子”時,兒子并沒有哭鬧,對此變現出非常地聽話和理解
教師總結:本文無論寫誰,作者在字里行間都表達一種永恒的情感:親情。而這份情感作者只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但卻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板書:以小見大)。所以同學們對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四、真情告白:
說說家中的親情故事
五、質疑問難,美點追蹤:
莫懷戚的《散文》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真善美的頌歌。你覺得這篇散文美在哪里?
討論并明確:
(1)尊老愛幼的人性美。(分析舉例說明)
文章開篇寫一家人去散步,母親本不愿出來,但在我勸說下,也出來了。“她現在很聽無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一個“慈母”,“一個孝子”,一個真誠的理解,一個絕對的信任,這種良性的因果循環正反映了古樸的倫理道德之美。
如在岔路口,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于是“我”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尊老”的美德。
如就在“我”決定走大路的時候,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母親疼愛孫兒,了解孫兒的心思,知道孫兒喜歡小路旁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小路盡頭水波粼粼的魚塘,于是決定自己克服困給,滿足孫兒的心愿。母親改走小路的決定,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幼”的傳統美德。
如到了一處難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從形象上看,很有象征意義,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
(2)景物描寫的意境美。
如對南方初田野的描寫。冬去春來,“大塊大塊的新綠”有濃有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這“新綠”、這“嫩芽”、這“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贊。
如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召喚。是啊,盡管“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總算來了”,母親也總算“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字里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春天來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正該抖擻精神,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兩段景物,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3)平易樸實的語言美。
1情趣盎然。“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慈子孝,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和溫馨。
2言淺意深。“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無恙地過冬天而慶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一句表現了妻子的賢惠。“在外面”這個限制語用得好,令人想起“在家里”很可能“我總是聽她的”,這令人想起“男主外,女主內”的俗語。“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是很瘦……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
小結:齊讀孟郊的《游子吟》
六、課后作業
1、積累本課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2、小練筆:我是這樣做子女的。
七年級上學期《散步》教案 篇14
課 題:散步
一、內容及其分析
1、內容
莫懷戚的《散步》是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4篇自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細節”,滲透著濃郁溫馨的親情。表達一個大主題——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2、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應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學習的廣泛空間。同時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增強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品讀淺顯質樸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課時:1課時
二、目標及其分析
1、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讀淺顯質樸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2、分析
(1)有時簡單的誦讀,就是最好的教學手段;
(2)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并進行仿寫訓練,達到讀寫結合。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本文滲透著濃郁溫馨的親情,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蘊含的主題較深,初一學生思考的深度不夠,所以感悟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對于文章具體生動的景物描寫,對稱的句式,學生需要反復的朗讀,思考,才容易體會。
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組織展開討論和交流,并進行適當點撥,主要貫穿以下教法:
1、情境設置法:教師可讓學生配樂朗誦,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應讓選擇讓我們感動的段落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討論法: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基本流程
課前回顧——揭示(學習)目標——指導自學——巡視自學——檢查(自學)效果——
討論(學生),點撥(教師)——當堂訓練———課后小結
●教學情景
(一)課前回顧(1—2分鐘)
同學們,語文學習,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你能說說朗讀時該注意哪些方面嗎?
明確:
1、停頓,給聽者一個領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幫助聽者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
2、重音,為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和強調某種特殊意義,引起聽者注意自己所要強調的某個部分。
3、語調,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度的不同。
4、語速,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速度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容速度慢一些。
5、情感,依文章內容而定,或歡愉,或沉郁,或悲傷。
設計意圖:回顧舊知識,引入新的學習。
導入:
有一種愛,遲了就無法再來;有一種情,走了就無法追溯。它,就是親情!從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著我們。親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總能在悲愴的歲月里,鮮活懷舊者那風干的記憶;它就是這樣,沒有雜質,沒有距離,更沒有虛偽,僅僅是相通的血脈間彼此默默地關懷。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篇凝聚濃濃親情的文章——莫懷戚的《散步》。
(并簡介莫懷戚,讓學生勾劃注釋。)
板書課題:散步
設計意圖:通過精彩的導入,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揭示(學習)目標(1分鐘)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讀淺顯質樸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三)指導自學(2分鐘)
問題1:生字詞學習。
嫩芽( ) 霎時( ) 拆散( ) 委屈( )
分歧( ) 水波粼粼( )
設計意圖:注重基礎,學習生字詞。
問題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作者在文中寫了何事?
設計意圖:朗讀訓練,從讀入手,把握文章內容。
問題3: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些句子?
設計意圖:學習具體生動的描寫。
問題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此句寫得好,為什么?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設計意圖:學習對稱的句子。
問題5:你認為誰做得最好?誰說話的份量重,都聽誰的?
設計意圖:把握文章主旨。
(四)巡視自學(5—8分鐘)
(五)檢查(自學)效果(5—8分鐘)
師生活動:通過朗讀渲染氣氛,讓學生融入課文。學生獨立思考后合作討論,選代表回答問題,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評。
1、嫩芽(nèn ) 霎時(shà ) 拆散(chāi ) 委屈(qū )
分歧(qí ) 水波粼粼(lín )
2、《散步》一文比較溫情,以中速為宜,第四段應快些,結尾慢些。
和諧的家庭、互敬互愛的家庭、相互理解的家庭……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春天來了,祖孫三代人在田野里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找出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3、①南方初春田野;②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
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同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是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
學生喜歡的句子可能是以下任意一句:
示例:
①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
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④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⑤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4、構成了句式的對稱美,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如:“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5、請同學暢所欲言,有條理地闡述自己觀點。學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① “我”做得好,因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責任感,在處理家人的分歧時講原則,不寵愛孩子。
② “妻子”,做得好,因為她賢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母親做得好,母親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④孩子做得好,他聰明活潑,也很懂事。
(2)①“我”聽母親的;
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
②母親“聽”孫子的;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③兒子聽“我”的;
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④母親聽“我”的;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
⑤妻子聽“我”的。
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一個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消除了,家里每一個成員說話的分量都重。于是他們共同走向了那條開著金色菜花、長著整齊桑樹、閃著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文章歌頌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六)討論(學生),點撥(教師)(8—10分鐘)
問題3的分析,教師可讓學生勾畫文中句子,讓他們找到真正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
《散步》一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兩段文字加起來也不過七十余字,可在這輕描淡寫之中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
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冬去春來,“大塊小塊的新綠”有濃有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這“新綠”,這“嫩芽”,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贊。
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是啊,盡管“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總算來了”,母親也總算“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字里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春天來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是該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懶;也得活動活動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兩段景物,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問題5的討論有一定難度,這是對主題的把握。
文章歌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幾個“聽”,是對家人的一種尊敬、信任、理解,用一個字來概括,“聽”就是對他人的一種“愛”。 “愛”是相互的付出,奶奶疼愛孫子,父母關愛子女,長輩們給我們的愛已很多很多,我們該如何做呢?“孝”應該是最好的方法。
(七)當堂訓練(10分鐘)
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包蘊著無比豐富的情感。請你回想與家人相處時溫馨的一幕幕場景,用心去描繪一個最令你感動的片段,并穿插一句對稱的句子,50字左右。
明確:學生寫好后,可分組討論交流,推選2-3名代表起來發言。
設計意圖:通過寫作,達到讀寫相結合,學以致用。
(八)課后小結
文章的學習,對我們的寫作有何幫助?思想上,又有怎樣的感悟?
明確:可讓學生暢所欲言。
如:①景物描寫,可使文章蘊含美妙的意境,為下文做鋪墊;②寫作時采用對稱的句式,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如: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如果具體一點,同學的想法可能是以下這些: 【版權所有:21教育】
①父母已經老了,始終抱著感恩父母的心;
②中學生應“自己的事自己干”,長期分擔家庭的勞動;
③不擺闊氣,不亂花錢,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要求;
④中學生尚未成年,缺少社會生活經驗,許多事情需要聽從父母的意見和教導;
⑤遵守學校紀律,努力學習,不讓家長操心;
⑥父母累了時要熱心照顧,父母生病時要主動端水送藥,耐心照料,讓父母感受到子女的關心與回報。
……
此刻,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欖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樸素的文字里,充滿著關愛、和諧,飽含著孝敬、責任;字里行間,流淌著真情,閃爍著理性。同學們,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朗讀文章最后一段。
五、課外作業:
1、請把你寫的片段與家人交流,大膽地傾訴自己對他們的愛;
2、把愛付諸行動,注重生活小細節,真正做到“尊老愛幼”。
板書設計:
散 步
尊老
母 親
和諧
我 愛 妻子
兒 子
愛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