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校教案匯編(精選5篇)
家長學校教案匯編 篇1
教學目的要求:
1、引導家長們學習安全知識。
2、使家長學會怎樣對孩子安全常識進行指導。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家中雖安全,也會出危險。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成長。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父母總是不讓孩子做這做那,生怕孩子摔著、碰著、燙著、電著。可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不能總是守護在身邊,十來歲的孩子對身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總相自己做一做,試一試,為此常與大人發生口角,有的甚至背著大人做。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動作協調性差,毛手毛腳,容易發生事故,更給家長增加了幾分擔心。看來,隨著孩子的增長,對孩子僅僅看護是不夠的,還應教會孩子自理、自護。
1、平時注意對孩子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根據孩子年齡的特點,教給孩子怎樣防火、防電、防碰、防劃傷、防受騙等。
2、對十來歲的孩子,應適當讓他們做一些帶危險性的事情,如灌曖瓶、端熱鍋、切菜、削果皮、做飯等,孩子在學做這些事的時候,家長要給以示范和指導,提出注意事項。
3、使孩子了解家中各種設施、電器使用方法和在使用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以及注意事項。對于不適宜孩子使用啟動的東西,要給他講明危險性,提出要求。
4、如果臨時帶回危險品,如農藥、化學試劑、電動工具等,要及時叮囑孩子,不要亂動。
二、戶外活動,安全第一 。
1、孩子出去玩時要注意給孩子備好便于運動的軟底鞋,不要只為漂亮而讓孩子穿皮革。并教育孩子不要單獨行動,要聽指揮,結伴而行。
2、下列場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要叮囑孩子別去玩耍。這些地方包括:高壓塔下;鐵路、公路旁;變壓器下;水深的河、潭、坑邊;工廠的生產區和倉庫;建筑工地;廢棄無人居住的房屋;防空洞、地窯;水井、糞坑、沼氣池附近;屋頂、樹梢、墻頭。
3、教孩子認識家庭住址。在孩子開始懂事明理時,家長就要有意識地教孩子認識自己的家庭住址,熟悉周圍的社區環境。告訴孩子父母所在的單位名稱和電話號碼,以防孩子走失。
4、為了保證孩子戶外活動的安全,家長應教會孩子怎樣過馬路,怎樣識別紅綠信號燈。告誡孩子橫過馬路一定要走人行橫道。
5、教孩子掌握躲避壞人傷害的方法。告訴孩子不要輕意接受陌生人的禮物,除了家長和醫生,不要讓外人接觸自己的身體。遇到存心不良的人糾纏要設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大聲呼救。不要讓陌生人尾隨自己回家。
6、當孩子處于危險之中時家長要冷靜,不要驚慌。有的家長遇到緊急情況,自己先驚慌失措甚至嚇昏,結果喪失了搶救孩子的良機。 要掌握一些急救的生活常識,如止血、消毒、人工呼吸等常用方法。
三、發生火災如何脫險 向孩子進行防火教育,使他們牢固樹立消防意識,這是每一位家長應盡的責任。此外,我國民法規定:無行為能力人對他人造成的損失,其監護人要給予賠償。因孩子引起的火災,家庭將蒙受經濟損失。為此家長們平時應做到:
1、經常向孩子講述火災的危害,教育孩子不玩火,正確掌握爐火,正確掌握爐火、電器的使用方法。小孩子外出無人監護時,要囑咐孩子防火事項,并注意孩子身上不能帶火種。
2、妥善放置火柴、打火機及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孩子年齡小,可以經常摸摸孩子的口袋,看是否裝有火柴、打火機等火種。
3、大人外出時,切莫把孩子鎖在屋里,因為當孩子不甘寂寞時往往有可能做一些游戲,引出危險。如果玩火,后果不堪設想。孩子在玩用蠟燭照明燈籠,家長要在一旁照看。
4、帶領孩子進入影劇院、餐廳、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應首先了解若遇意外時,脫險路線和安全門的位置,并要向孩子說明。這樣,萬一發生危急,大人孩子都可望從容脫離危險。
5、家中各個房間可供脫險的路線,平時要提醒兒童多加留意。居住在二層樓以上的家庭,有條件的應配備繩索、軟梯等脫險器材。
四、交通安全 。
1、經常提醒孩子要注意交通安全,要聽眾學校、老師的安排、指揮,遵守紀律。還要教給他們一些交通安全知識。家長更要以身作則,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2、當孩子在馬路對面時,一定不要招呼他,最好的辦法是您自己走過去。
3、孩子坐在汽車前排時,應為孩子系好安全帶。
4、領孩子在沒有人行道的馬路上行走時,家長應走在靠車行道一側。
5、外出乘車和船,注意不乘超載和三無車船。切忌酒后駕車。
五、遇到壞人保護自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與子女是最親近的,家長對未成年子女負有重要的監護責任,維護子女安全是本分,是當然的職責。為保證子女的安全,家長應注意做到:
1、充分了解子女的性格、愛好、熟知子女的上下學時間和路途。要按時接送。
2、熟記子女經常涉足的游戲、讀書、購物地點,盡可能了解子女經常聯絡的人及電話號碼。
3、善于與子女溝通、交流。對子女在校情況、交友情況以及每日心情等要有所了解。
4、幫助子女養成外出辦事、游玩告知家長去向、時間的習慣。不輕易允許孩子在外留宿。
5、經常與學校老師保持聯系,了解子女在校表現。
6、教育子女不要與陌生人接觸和交談,不接受陌生人送的禮物。
7、一些兒童特別是10歲以下的小孩單純幼稚、缺乏辨別能力,很容易上當受騙。所以不要單獨將他們留在家中或將家中鑰匙交給他們。
8、不向外人泄露家中的作息習慣、經濟狀況等。
9、家中安上防盜門、“貓眼”和設置有金屬鏈的暗鎖都是防止盜竊犯強行闖入的一種有效措施。
家長學校教案匯編 篇2
教學目的要求:
1、 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怎樣輔導孩子學習。
2、 幫助家長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 建議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視家庭美德建設,提高家長自身素質
教學時間:20xx年9月6日 一課時
教學內容:第一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天下的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棟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樣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就是盡了家長的責任,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有的家長奉行“樹大自然直”的信條,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問;有的家長則一味要求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自己卻從不看書、讀報等待,這些均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家長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幫助家長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則,走出教育“誤區”。 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則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為了適應當代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長必須認真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論,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長學校則肩負著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現代家教理論,幫助家長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協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任務。
1、正確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職責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主要責任就是賺錢養家,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經濟環境。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對孩子的責任,不僅要把他們撫養好,而且還要教育好。在我國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規定“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的義務”。家庭是人才的搖籃,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長的老師。從“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這些流傳甚廣的故事中,我們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發展所產生的深刻影響。因此,家長不僅要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生活條件,更為重要的是要重視孩子的優良品德、良好習慣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只有正確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職責,才有可能撫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加強與學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了。因此,家長要經常與老師取得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主要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取得老師對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雙管齊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論父母自身是否意識到,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不僅需要具備科學和家教知識,還要處處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為子女樹立榜樣,率先和垂范。如果家長自己整天沉湎于電視節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讀書比看電視更重要,更有益處,這實在是難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時,還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導孩子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家長們應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 家長的榜樣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樣。父母的言行、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無時不刻地影響著孩子,可以說從孩子身上,我們總能找到父母的影
2、 家長是有目的進行教育的實施者。孩子基本素質的形成和家長的培養、教育分不開。古今中外眾多名人成材的事例無不說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 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和學習知識的良好環境。這里說的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能夠滿足孩子生活學習必要的物質條件和適合的場所,可以說是良好的物理環境;由家長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態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所營造的家庭氛圍是良好的心理環境。
二、父母應怎樣引導孩子學習。
1、布置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歡讀書,那么,家中應該有書、雜志、報紙。孩子在書香環境中成長,自然會喜歡接近書,喜歡看書。但是,這個環境還必須是簡化了的,不能太嘈雜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學習刺激,以免孩子無法專心地學習。
2、 用正面的語言和親自示范的方式來教導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學習一種好的行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語言,明確地告訴他所要做的行為,例如告訴他“我們應該……做”,而不只是批評他、責備他做得不對。然后再親自示范正確的動作來教導他。如果孩子說會,那么就讓他做給你看,再指導他正確的方式。
3、不要打擾他的專心。
孩子專心在做某一件事時,不要去打擾他。第一件事還沒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讓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則,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養成放棄的習慣,怎會有始有終呢?
4、孩子一起游戲。
從游戲中可以訓練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時也可以將復雜的學習活動分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 多鼓勵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為,有一丁點的進步,哪怕他的表現不如我們的理想,我們也要鼓勵、贊賞他,使他保有學習的原動力。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現在很多家長有亮這樣的感覺:孩子上中學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聽話了,甚至還和父母頂嘴;有什么事情也不愛和父母商量。家長們覺得越來越難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兩代人之間有了一層隔閡。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強;討厭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們的行為;內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訴家長等等。要想獲得兩代人之間自然、親密的關系,就需采取適當方式加以溝通。下面一些建議,可供家長們參考。
1、必須在時間上有所投資
家長們常常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賺錢養家。其實對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父母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一個可以讓孩子傾吐心事的朋友。要達到這種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夠的時間溝通不可。建議大家平時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散步、游玩等。在這種輕松的氣氛中,談話才能漸入佳境,至于平時連回家吃飯都“沒有時間”的家長,就不要太期望孩子會與你暢所欲言了。美國關總統布什夫人在美國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學校的一次畢業典禮上曾深情地說:“年輕的女士們,有一天當你們到了我這樣年紀的時候(布什夫人當時已70歲)你們回顧你們一生,決不會因為曾經錯過一次賺錢的機會、一筆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們卻會因為沒有好好花時間和你們的孩子、和他們的丈夫、和你們所心愛的人建立美好的關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2、跟孩子溝通必須講究語言藝術
溝通的意義絕不是“我有話要說”,更不是“大人說,小孩子聽”。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當然不喜歡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與孩子談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談話主題,也要考究語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訓”,而“多讀書才能實現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當今兒童的語言特點,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話多不靈
孩子在學校聽到的幾乎全是教師滔滔不絕的教誨,一堂課接一堂課,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還是喋喋不休地教導,孩子當然會反感、會頂牛。因此,建議父母的話要簡練,準確,能帶些風趣幽默更好。有些話可以只說一半,結論讓孩子自己想出來。要是家長的話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長的話就成了沒人收聽的廣播電臺。
4、多鼓勵、少批評
這個社會因為人多,競爭也厲害,家長對子女的期待也高。這樣,家長與子女的對話就難免批評多于鼓勵,強調孩子的不良習慣并與別的孩子相比,與自己的過去相比等待。其實這一比毫無積極意義,相反只有使孩子喪失處信,產生自卑和自棄感。倒是鼓勵的話能讓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勵上進心。
5、家長需多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題,因此,建議家長諸一點有關書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利于為兩供之間的溝通提供科學性的指導,減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三、總結。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愛要適時、適量。“權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動的學習行為,而非內心自動自發的自愿行為。研究證明,父母對孩子的關懷,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動機、態度的形成。真正的愛的教育,是關愛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兒童有良好的學習行為表現。
家長學校教案匯編 篇3
教學目的要求:
1、引導家長配合學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2、幫助家長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議家長家長要緊跟時代步伐,樹立正確的現代化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教學時間: 20xx年1月3日 一課時
教學內容:第三課:家校 合 作
教學過程:
一、家校合作 共同教育孩子 :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對于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能否配合學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得好,家庭教育就能使學校教育得到延伸,得到強化,反之則可能會削弱學校教育。很多家長將孩子的一切教育都交給學校,首先我們老師很感謝他們對學校如此的信任,但是同時我也想提醒這些家長,第一,學校教育的時間僅僅9小時,在這9小時內學生需要接受新的文化知識;第二,學校不可能實現“教師學生“一對一”的學習生活方式,所以教師不可能從學生起床到晚上睡覺,一切活動一一關注;第三,家庭是兒童出生后的第一個環境,兒童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小集體有密切的聯系。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 3 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占所有教育的首位。但是僅僅靠家庭教育也是不夠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三項教育各有其職,缺一不可。我們不能完全依賴與哪一方面的教育,而應該三者互相溝通,特別是學校教育,家長需要與教師多交流,這樣不僅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也使教師了解到學生的情況,共同教育學生。德才兼備的孩子需要我們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共同培養,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培養造就優秀的孩子吧!
二、家長的教育意識:
父母良好的教育意識有利于孩子良好個性行為和品德的形成。教育意識包括5個尊重意識、信任意識、鍛煉意識、適應意識和發展意識。
1、尊重意識。孩子一出生,就成為獨立的個體,無論年齡大小,他首先是一個人。家長應該培養他的獨立性,設法幫助他成功。例如,一個兩歲的孩子推著童車走路,父母不要阻止他,要微笑地看著他給予鼓勵,讓他走得更快、更遠、更穩。認可孩子想獨立行動的意識并給予鼓勵,這就是對孩子的尊重。
2、信任意識。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真沒用”之類的話。即使孩子遭受了失敗,走了彎路,也要理解、信任孩子。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嘆氣,而是要拍拍孩子的肩膀,給他信心。
3、鍛煉意識。把握孩子鍛煉的機會,不遷就,不姑息,不過分保護。當3歲的孩子摔倒時,你可以不去扶他,要他自己站起來。10歲的孩子要和伙伴一起行動時,你不必阻止,但要耐心教他使之既受到鍛煉,又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之法和應急措施。
4、適應意識。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克服困難,注意不要埋怨環境,也不要挑剔他人,要從自己做起。孩子嫌地方太小,你可以教會他利用空間。當孩子和伙伴相處不合群時,要教育他發現別人的長處。這方面不能“呵護”,要孩子學會適應他人和環境。
5、發展意識。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設計,要體現時代特征,符合社會發展趨勢,使孩子有廣闊發展天地和充分自由發揮的余地。要發現孩子的長處,挖掘其潛力。不能讓自己的好惡影響了孩子。總之,父母良好的教育意識,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有助于孩子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三、家長的責任和義務:
l、重視家庭美德建設,提高家長自身素質,用自己正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言行為孩子做出表帥。
2、樹立良好家風,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美滿的家庭,創造有利于孩子成長的物質和精神環境。
3、學習家庭教育理論,掌握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學習家庭教育的經驗,提高教育水平。
4、加強與學校的聯系,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積極參加家長學校等教育活動。
四、建立學習型家庭
1、建學習型家庭就是要求每一位家長都能夠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學習新觀念、新技術,學習新理論、新經驗,營造一個家長與孩子共同求知識求發展的家庭學習氛圍。讀懂孩子這本書,讓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使我們的教育方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創建學習型家庭就是意味著每一個家庭成員從學前兒童到高齡者,形成繼續學習的教育過程,家庭成員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通過父母行為、親子關系以及家庭成員互相合作,不斷學習,調整自身潛在能力,建立尊重知識,不斷進取的價值取向,實現家庭成員"再社會化"的過程,實現兩代人一起成長的目標。
2、家長要緊跟時代步伐,樹立正確的現代化意識
建立學習型家庭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一般家長認 為,良好的學習環境就是指物質建設的現代化,諸如購買家庭影院、冰箱、空調、電腦、高檔家具等,并且隨著時尚不斷更新它們的大小、品牌及自動化程度。首先,這些的確是現代化科技發展的突出標志,它們使家庭成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休閑娛樂和教育學習活動,它們為建立學習型家庭提供了最根本的時間保障和物質保障。
同時,真正的家庭現代化不僅僅指家庭物質建設,還應合理地安排消費結構。現代家庭已不滿足于衣食住行條件的改善,而是越來越重視家庭的智力與文化消費投資:或不惜重金參加培訓和進修,或購買書籍報刊、家用電腦學習軟件,進一步為建立學習型家庭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然而現代化物質的添購并不意味著現代人觀念的獲得,而做個現代化的父母才是建立學習型家庭所需的良好學習環境的關鍵所在。
家長要有清醒的頭腦,明確自己和子女的學習狀況、學習需要,適當地選擇學習資料、學習工具和子女共同制定學習發展計劃,安排一定量的時間用于學習。比如看電視能使人見多識廣,但看電視時間過長則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且電視里的知識多是不系統、不完整的,在這一方面不能代替讀書;互聯網使不同國家、不同地位和不同階層的人平等地共享人類信息資源,使人足不出戶曉天下之事,但是網上也有垃圾",對人危害很大。任何事物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家長要不斷地學習新思維、新觀念,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
3、家長要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家庭學習氣氛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些家長仍然固守"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天下無不對的父母"等陳舊觀念,在子女學習上表現為不尊重子女的興趣愛好,把自己的意志和意愿強加于孩子,只允許自己說教,不許子女發表意見。
學習型家庭反對權威,崇尚真理,家庭成員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子女犯了錯,要自我檢討,家長在子女面前也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為了顧面子而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甚至不懂裝懂。學習型家庭注重與子女平等交談,互相商討,不武斷,不強迫,充分尊重子女的人格尊重。棍棒教育"。
民主的學習型家庭親子關系和諧融洽,子女有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的權利,因而他們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思維更易于創造性,學習成績自然更會提高。
只有在民主的家庭學習氣氛下,家長才能虛懷若谷,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者。這種家長不但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還能發現孩子在其成長歷程中給予自己的啟迪和教育,從孩子身上找回自己在成長中曾經失去的許多優良品質。這樣孩子逐漸長大成人、成才,家長自己也隨之日臻完美。
家長學校教案匯編 篇4
主題: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 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這次講座,幫助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藝術,希望通過這次講座成為家長的良師益友,共同培育祖國的新一代接班人。
授課時間:20xx年12月24、25日晚5點-6點
方式:講座
反饋方式:通過反饋表收集家長的想法。
教學內容:
一、重視孩子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
學習品質是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和學習方法的綜合體現。培養孩子良好學習品質,可歸納為善于學習、勤于思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善于學習,重在"領悟":
學習知識不僅僅局限于具體的知識,要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素質。例如:勤于思考的品質,它是學習的法寶。思考的過程,通常表現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俗話說,學問千千萬,起之一個問。思考過程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不局限于現成學習的答案,在理解現成知識的基礎上去探求新知識,發展舊知識的過程,這是學會學習的基本素質要求。有人把會學習的方法概括成“四輪學習法”,即學習任何知識都要思考“是什么,為什么,做什么,怎樣做”。“是什么,為什么”是指對學習對象和學習內容的思考,“做什么,怎樣做”則是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去發現、學習新知識的思考與活動。無論是“是什么,為什么”,還是“做什么,怎樣做”,都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發現獲得新知識,是在“學會”的基礎上,培養“會學”創新能力的過程。這恰恰是初二年級孩子所缺乏的。
(2)善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對學習的積極情緒和態度。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興趣可以激發學習熱情,使人在樂學中探求知識,學會學習,而會學習又可喚起新的學習興趣,形成良性循環。興趣源于對事物的熱愛和追求。就學習數學來說:我國20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500萬獎金的獲得者吳文俊院士在拓樸學和數學機械化方面作出開拓性貢獻就源于吳老從小就對數學有著深厚的感情和執著的追求,盡管搞數學是很艱苦的。而我們的孩子學數學大多是為了考試,缺乏對學數學的興趣、動機、情感的培養。因此,家長不能只讓孩子單純地沉浸在做題中,而要以數學的魅力吸引孩子,要讓孩子喜歡它。學習興趣具有明顯的自覺性。當一個人明白學習的社會意義與價值時學習興趣便隨之產生,而且能夠支配自己刻苦鉆研。興趣激發人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不少孩子之所以厭學,缺少學習興趣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厭學豈能樂學、會學。學習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做父母的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要教育孩子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知道學習的社會意義,懂得為誰學習和為什么學習的道理。
2. 針對孩子的學習實際,調整好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孩子學習的好壞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對孩子學習期望值過高,超出孩子的實際情況,孩子再努力也達不到目標,學習積極性必然受挫。對孩子期望值過低,也于孩子不利,因為不經過艱苦努力而得到的東西,是引不起興趣的。
3. 要珍惜孩子學習上的點滴進步,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孩子學習上的點滴進步,如能得到父母和老師的積極評價,就會在鼓勵和贊賞中看到希望,從而奮發向上努力學習。
4. 引導孩子遷移興趣,學會學習。當前孩子們喜歡看電視、上網……,家長切忌盲目制止,要想辦法把孩子的興趣引到正當的活動中去,引到學習上去,例如:在網上找一份適合自己的題目練一練;買一些輔導學習的光盤看……,要知道“疏”總比“堵”好。
二、優化課堂學習的策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雖然說,學生的課堂學習有許多類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講,聽老師的講解還是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們在這里主要討論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聽教師講解的策略問題。
聽老師講解的方法和策略:
要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保證能夠聽好教師的講解,并掌握教師講解的內容,一方面應該主動的講解,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應該注意運用一些科學的聽課方法和策略。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聽課的方法和策略的問題。
1、 做好聽課的準備
聽課準備工作做得好壞,將直接影響聽課的質量。聽課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的內容:
(1)知識的準備
這主要是通過預習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掌握聽新課需要的知識,如果發現自己還不具備這種知識基礎,便要在聽課這前及時補上。這樣可以保證在教師講新課的時候"聽得"懂。
(2)、物質的準備
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往往是根據課本的內容來講解的。另外,學生在具體的聽課過程中,對于一些重要的內容還將記錄下來。有時,教師講解需要一定的學習用具相配合。因此,學生在做聽課的準備工作時,還應該準備好用的課本、筆記本和其它的學習用具。
(3)精神的準備
聽課的精神準備有兩方面:一是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二是注意勞逸結合,保證上課前有沛的精力。
2、 集中注意力
閱讀、思維和觀察等一些學習活都是可以服從個人的意志、能力和愿望進行控制。但聽老師講解這種學習活動就不同它不可能自己進行有效的控制。這是因為,這種學習活動涉及到另外一個人--教師。因此,在準備工作做好的基礎上,要聽好課,首先集中注意力。
3、 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學習內容,聽覺通道的暢通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僅僅把學習心理活動的主要著眼點放在"聽"的方面還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是"聽",那么,充其量是聽懂。聽懂不一定是掌握。從聽懂到掌握之間不定期存在一個思維過程的問題。因此,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課的時候,不僅要帶耳朵,而且要用“心”想。這也就是說,聽課過程中,思維活動一定跟上。
4、 聽課要有針對性
聽課的針對性是指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具體的聽課方法。這是聽課策略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毫無疑問,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真正要符合班級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僅僅是一種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因此,學生在具體的聽課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一定的策略,調整自己的聽課活動。
5、 積極的回答問題和提問題
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的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了解學生裝的學習班情況,一方面會向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會鼓勵學生自己提出相關的問題,對此,學生應該積極要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
6、 正確處理處理聽講和筆記的關系
聽課的過程中,作一些筆記是必要的,但是,"聽"和"記"畢竟是兩回事。注意力分配在聽課上面,筆記就難以記全,而將注意力分配在記筆記上,聽課的質量就要下降。因此,需要正確處理聽講和記筆記的關系我們認為,對于學生的聽課來講,正確性的方法和策略是應該"以聽為主,以記為輔"。這也就是說,聽課的主要注意力應該集中在"聽"的方面。至于"記"的問題,只需要記一些重要的東西。
7、 聽課應該注意教師所用的方法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記住教師給出的結論,更應該注意教師得出這個結論所用的思路和方法,甚至要通過積極的思維,想出比教師更好的方法。這樣的聽課就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策略水平。那種只知道記"結論",如詞義、寫作特點、答案、得數等,而忽視學習思維方法的聽課過程是難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
三、小學生厭學癥的產生及對策
眾多調查資料表明,厭學癥是目前小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少年兒童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患有厭學癥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惡心 、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厭學癥是由于學生學習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中學生患病率最高。其內在原因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也起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由于種種原因,經過多次努力卻只獲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敗,又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他們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品嘗到的只是失敗感和乏味感。逐漸形成學習無價值、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等觀念,又反饋到學習行為上,如此的惡性循環,很快就患上了厭學癥。作為一名教師,幫助學生消除厭學情緒、根治厭學癥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轉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如何有效地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癥呢?可試著從以下幾點入手。
1.改善環境,愉悅心境。
要改變厭學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首先就必須要改善他們所處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社會的鼓勵、家長的關懷、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好都有利于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厭學學生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悅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2.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讓厭學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后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并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當然,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3.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我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要盡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當然,對于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厭學學生,靠以上常規性的輔導和轉化還不能根治的,就必須盡早請心理醫生診斷,利用醫學手段來治療厭學癥。對患有厭學癥的學生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四.如何克服考試焦慮癥:
考試焦慮是當前中小學生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心理問題之一。據調查,大約有10%—15%的學生對考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特別是學習基礎比較差、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方法不夠靈活的學生最容易產生考試焦慮癥狀,有的學生還伴有失眠和神經衰弱等癥狀。產生考試焦慮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 不能正確對待考試,擔心考試不及格。
這類學生主要是基礎比較差,學習比較吃力,學習方法不當,把考試看得過于嚴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師交代?如何面對同學?以及這次考試是否會從此決定我的命運……由此,思想上產生壓力,又因壓力超過心理負荷而造成過度緊張。
第二, 疑慮考試失敗。
學習好的同學心理上總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優勢,擔心保不住原來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現了自責、自卑和難以服氣的精神壓力。于是背著沉重而又緊張的思想包袱,每當考試時就會自然產生種種想法,諸如擔心再次失敗的焦慮情緒等。
第三, 外部壓力大。
在考試成績上,老師父母對學生的過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學生怕考試出錯,把考場紀律也視為一種精神上的“壓力”。考試時,明明自己在思考著問題,卻不知不覺地擔心自己是否違紀了,造成心理障礙。
第四, 大腦休息不足。
有些學生,為了考試拼命復習功課,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營養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和緩沖,也同樣會陷入焦慮之中。考試焦慮主要有兩種趨向:一種是臨到考試之前開始感到緊張和焦慮;一種是在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焦慮情緒,到考試之前則表現得更為強烈。兩者都是由考試這一緊張情景直接觸發的,但前者的學習成績有好也有差,后者則基本上是因為成績一貫不是很好,對自己缺乏信心所導致。
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對焦慮本身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焦慮屬于消極的情緒,它是一種能減弱人的體力、精力,干擾人的正常活動的情緒體驗,也屬于不愉快的情緒。它使人煩躁不安,類似恐懼,但程度不太強烈。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在考試前復習期間,適度的焦慮能發揮人的最高學習效率。但是,太高或太低的焦慮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焦慮程度與學習效率之間可以用一條拋物線的形式來表示,即隨焦慮程度的增加,學習效率也隨著加快,超過一定的焦慮程度時,學習效率就會隨著焦慮程度的增加而隨之降低。就情緒不同而言,平時不容易激動,情緒比較穩定的人學習效率比焦慮高者要好。在一般情況下,焦慮情緒低的人可以在有壓力時提高學習的效率,而焦慮程度高的人學習效率在有壓力時反而會降低。但是實際上,這里的適度、過度之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衡量界限,往往人們都是以自己一些主觀的感受為標準的。所以,要做到對自己的焦慮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首先承認自己確實存在有某種程度的焦慮,同時也應清楚,焦慮是自己對考試這一緊張情景的一種反應,因此衡量它適不適度的標準取決于自己的認識。我們可以發揮它積極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極方面的作用。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早就說過:“焦慮本身毫無可怕之處,可怕的在于我們對它的態度。”要克服考試焦慮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端正對考試的認識。
考試只是檢驗所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對考試結果要正確對待。一般情況下,考試反映了平時學習的狀況,是認識自己學習優劣的好時機。因此,要認真對待,盡力發揮自己的水平。同時,又不要把考試的分數看得過重,因為它不是衡量學習質量的唯一標準。所以,就是考試失敗了,也不要灰心喪氣,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和經驗。
其次,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自信心。
人的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但人絕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現實的影響,主觀的積極狀態可以減弱和消除消極的影響。考試中要正確對待考場中的各種因素對自己情緒的影響,充分估計自己的才能與知識,相信自己在考試中一定能夠取勝,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和擔憂,順利度過考試這一關。
再次,考試前要有充足的休息。
包括生活節律的重新調整,做些喜愛的運動,使自己的心身放松,進入一種“假消極狀態”。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假消極狀態”最有利于激發人的心理潛能,有利于發揮自己的水平。
家長學校教案匯編 篇5
合理支配零用錢 杜絕網絡游戲
教育目標:
1、幫助家長教孩子學會合理支配零用錢,學會合理消費。
2、拒絕網絡游戲,學會正確利用網絡。
教學重點
1、教孩子學會合理支配零用錢,學會合理消費。
2、正確認識網絡,拒絕網絡游戲,做一個文明有識的小網民。
教材內容:這一講主要是從孩子對于零花錢和網絡游戲兩個方面的管理上給家長朋友們提出的合理建議。
教學時間:一課時(60分鐘)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講授說理法,教材導讀法。
教學過程:
(一)閱讀教育故事,進入學習情境。
教材情景創設: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樣得到更多的零用錢,卻遭到了媽媽的拒絕,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過耐心的談話,了解孩子零用錢的去處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錢的目的,引導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錢。這位父親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現身說法,分析癥結。
首先,請個別家長朋友談在孩子的零用錢方面自己是怎樣做的,孩子又是怎樣的表現。然后請其他家長針對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這幾位家長的做法展開討論,尋找關于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零用錢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最后,教師總結家長門共同的困惑,一同走進專家課堂。
(三)專家課堂,指點迷津。
這一環節,我們可以和家長朋友一起來閱讀。在專家課堂里,首先幫我們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錢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長朋友們應采取的正確做法:
1、確定給孩子零用錢的時間。
2、合理規劃合理的零用錢數額。
3、規劃零用錢的適用范圍。
4、不隨便增加或減少零用錢的數額。
5、教會孩子儲蓄。
5、鼓勵孩子把零用錢捐助慈善事業。
6幫助孩子建立家庭銀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合理監督孩子的零用錢,監督孩子零用錢的去處,當孩子出現零用錢不夠用是,家長一定要問明錢的用途去向,幫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當的花費,哪些是屬于不必要的花費,學會合理消費。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帳對家長朋友還是有所啟發的。
(四)談打算,訂計劃。
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家長一起來圍繞孩子的領用前的收支狀況設計一個表格,并制定出關于引導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錢的計劃措施。
(五)作業
認真填寫設計表格,做好周總結,月總結,季總結,年總結。
就網上游戲真過癮進行討論
(一)提出問題,各抒己見。
師:在信息時代,網絡游戲以其較強的互動性和引人入勝的情節吸引了很多孩子沉迷于其中。面對這種情形,家長朋友們是如何做的呢?
家長朋友們各抒己見,講述自己對于這件事情的認識和做法。
教師借機引導家長朋友進入第二環節。
(二)閱讀教育故事,評價分析。
和家長朋友一起閱讀書中的教育故事,面對沉迷于網絡游戲中的孩子,家長的苦惱溢于言表。教育故事中媽媽的軟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專家通過和孩子和風細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時懸崖勒馬。那么,在家庭中如何讓孩子遠離網絡游戲,使孩子健康成長呢?進入第三環節。
(三)走進專家課堂,聆聽專家教誨。
專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戀網絡游戲的原因,弄清孩子為什么喜歡網絡游戲。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學后幾乎找不到伙伴玩耍,網絡游戲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孩子的孤獨。另外,在孩子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大的時候,網絡游戲使孩子壓抑的心靈得到了釋放,從中尋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長朋友要采取措施,幫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健康成長。對于沉迷在網絡中的孩子,家長朋友們應該怎樣做呢?首先,不要強行禁止,要培養孩子網絡之外的興趣,多創設和小伙伴交往的機會,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同時,要做個有心人,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問題上,家長朋友們一定切記:引導永遠比堵截更積極,更有效。
(四)總結
教師針對家長討論的情況和教育故事給予的啟示以及專家課堂,進行總結,引導家長朋友一分為二地看待網絡游戲,讓網絡成為輔助孩子學習,開拓知識的工具。
(五)作業:
1、教會孩子正確上網,引導孩子客觀公正地看待網絡游戲。
2、和孩子達成共識,控制上網時間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