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測量教案(精選6篇)
三年級科學測量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
2、能用自然物測量物體的長度,并用數學的語言表達測量的結果。
3、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兩個高矮不同的布娃娃,兩支長短不同的鉛筆,兩根長短不一的跳繩。
2、十本大小相同的書。
3、小貓、小狗、小猴子頭像各一個。
4、1×12的正方形表格。
5、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復習比較物體高矮和長短的基本方法。
(1)、兩個可以移動的物體比高矮和長短。如一個高個子的布娃娃怎么與一個矮個子的'布娃娃比高矮?兩支鉛筆怎么比長短呢?
(2)讓幼兒說出比較兩物體高矮和長短的基本方法:讓兩個小朋友站到同一個水平面上,將兩支鉛筆的一頭對齊。
(3)兩個不可以移動的物體比長短。
2、初步建立將物體長度數量化的經驗。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標注三個小動物的家的位置。問:小狗到小貓家遠,還是小狗到小猴子家遠?為什么?
(2)小結:我們可以點數小正方形的數量來比較兩個地方之間的距離。
3、教師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
4、打開幼兒用書,完成操作練習。
1、復習比較物體高矮和長短的基本方法。
(1)、兩個可以移動的物體比高矮和長短。如一個高個子的布娃娃怎么與一個矮個子的布娃娃比高矮?兩支鉛筆怎么比長短呢?
(2)讓幼兒說出比較兩物體高矮和長短的基本方法:讓兩個小朋友站到同一個水平面上,將兩支鉛筆的一頭對齊。
(3)兩個不可以移動的物體比長短。
2、初步建立將物體長度數量化的經驗。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標注三個小動物的家的位置。問:小狗到小貓家遠,還是小狗到小猴子家遠?為什么?
(2)小結:我們可以點數小正方形的數量來比較兩個地方之間的距離。
3、教師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
4、打開幼兒用書,完成操作練習
三年級科學測量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知道攝氏溫度是怎么樣規定的。
3、知道攝氏溫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
4、了解三種常用溫度計的不同點。
5、會從溫度計上正確的讀數。
6、讓學生通過比較三種常用溫度計的不同點,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7、通過學習溫度計的使用和讀數,學會探究物理的方法。
8、通過參與課堂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攝氏溫度的規定。
2 、體溫計和實驗室用的溫度計的不同點。
【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使用和讀數。
【教學過程】
一、實驗引入
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請幾位同學到講臺上來完成圖1-6的實驗。
(2)每個學生桌子上都放著的水各一杯,學生動手完成圖1-7的實驗。
教師問:放入中間的那個杯子,兩個手的感覺有沒有不同?(—只手感到熱、一只手感到冷),那么這杯水到底是冷還是熱的呢?
教師點撥:我們感覺到物體的冷或熱的程度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溫度。所以單憑我們的感覺去判斷溫度是不可靠的,我們要準確地判斷出物體的溫度就要使用——溫度計。
二、實驗室溫度計
1、攝氏溫度:
學生活動:觀察桌子上的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回答下列問題:
(1)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2)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是多少?
(3)一小格代表的溫度?(分度值為)
教師引導提問學生:我們通過觀察來找出我們要學習溫度計的什么方面的知識?
溫度計上的字母℃表示——攝氏溫度。攝氏溫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
2、練習溫度的讀法(出示動畫“物理溫度計”)
教師強調:“攝氏溫度”的讀法,并要求學生完成書中“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溫度”的讀法練習。
3、學習溫度計的讀數:
(1)學生觀察溫度計。
(2)教師示范溫度計的讀數方法。
(3)學生練習。
三、體溫計
讓學生觀察體溫計的構造特點和實驗室的溫度計的不同之處。(提問1~2個學生)
教師點撥歸納:通過插圖來分析體溫計和實驗室的溫度計的不同之處(①有縮口;②測量范圍35 ℃
通過日常生活中你對體溫計的觀察,說說體溫計使用時與實驗室溫度計的使用有什么的不同。(學生討論后回答:可離開人體讀數)。
提問學生:測量前為什么要把體溫計用力甩幾下?
教師點撥:讓水銀回到玻璃泡里。
四、溫度計的.使用:(設計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歸納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實驗設計安排:以同桌兩個同學為單位測量燒杯中的水溫,甲做、乙評分;乙做、甲評分,不對的要求能指出錯在哪里。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對典型的錯誤要做到心中有數)。
教師總結在測量溫度時容易出什么問題?應該怎么樣更正?請得滿分的同學給大家示范一下。
學生整理歸納溫度計使用的注意問題,教師規范和強調溫度計的使用規則(通過圖示說明):
1、溫度計的玻璃泡應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2、要稍候一會,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了再讀數。
3、讀數時溫度計要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溫度計的原理,攝氏溫度的規定,通過實驗了解了體溫計和實驗用溫度計的區別,并掌握了實驗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攝氏溫度的規定。
3、溫度計的原理。
4、體溫計的使用及與實驗用溫度計的區別。
5、練習用實驗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
六、布置作業
課本第8頁作業第1 、 2 、 3題。
課后在家中練習體溫計的使用及讀數。
三年級科學測量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用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體驗測量在生活的應用。
2、在探索比較中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及判斷能力。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驗。
2、長短不一的學具如:尺子、繩子、小棒、積塑、紙條等;筆、測量記錄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動場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參觀《白雪公主》故事場景,設置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測量興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難題,你們愿意幫助她嗎?
二、幼兒嘗試解決問題--量地磚,探索正確測量的方法。
1、引導思考:白雪公主想為小矮人的家里鋪上地磚,怎樣清楚的告訴瓷磚廠的工人地磚的大小?
2、幼兒嘗試用相同的工具測量。
3、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的結果,探討發現測量的.正確方法。
討論:選擇相同的工具測量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方法: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用筆(拇指)畫個記號,首尾相連。
三、幼兒嘗試解決問題--量床,探索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寬度和長度?
2、教師介紹測量記錄表。
3、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測量。
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記錄。
4、引導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并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積累測量經驗。
討論:量相同的位置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小;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四、活動延伸:
引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2-3種測量工具給周圍生活中的物品測量,積累測量經驗。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三年級科學測量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用尺、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等對物體進行測量,采集數據并作記錄。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2)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算單位,學會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二、教學準備:
兩個外觀一樣,內放一些小物體,使質量略有不同的紙盒;方格紙若干張、量杯、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冷水、熱水、直尺、樹葉、水杯等。
三、教學過程:
1.探究“只憑我們的感覺是否可靠”。
(1)學生仔細觀察P66左上的一幅圖,說說圖上的兩條線直嗎?
(2)學生用尺子測量。
(3)學生談感受。使用測量工具認識物體比只憑感官準確可靠。
2.測量樹葉的長和寬。
(1)出示兩片形狀不同,大小接近的葉子,提出問題:怎么知道誰大誰小?
(2)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長和寬。
(3)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面積。將葉子放在有方格的`紙上,數一數這片葉子占了幾格,不滿一格算半格。
3.測量容積。
(1)教師出示兩個杯子,一粗一細,粗杯中水位底,細杯中水位高,請學生猜一猜哪杯水多。
(2)認識量杯和量筒。
(3)指導學生使用量杯。
(4)測量自己的杯子能裝多少水。
4.測量質量。
(1)認識各種測質量的工具,了解質量單位及換數率。
(2)學習使用小天平。
A、調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B、測量物價的質量。
(3)測量一粒綠豆的質量。
5.測量溫度。
(1)認識各種溫度計。
(2)測量冷水、熱水、溫水的溫度。
6.測量時間。
(1)認識秒表的使用方法。
(2)利用秒表測量100米的短跑時間。
(3)用秒表測量一樓到四樓的時間。
7.認識各種測量儀器。
略
三年級科學測量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累積法測算一張紙的厚度,會用以直代曲法、滾輪法測算曲線的長度。
2、會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和固體的體積。
3、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練習用這些“尺”和“表”進行測量,提高估測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一些實際的測量活動學會一些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一些實際的測量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⑴練習使用刻度尺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和曲線的長度。
⑵領會積累法和以直代曲法等測量的技巧和轉換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劣估測長度和時間。
教學關鍵
通過一些實際的測量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交流法
教具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毫米刻度尺、圓規、秒表、量筒、量杯、水、金屬塊。
教師演示實驗器材: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學過用毫米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和使用計時工具測量時間,今天我們繼續討論幾個實際的測量問題,比如能否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測量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和課本P14圖1-23曲線的長度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這方面的內容。
新授
1、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⑴教師提出問題:如何利用刻度尺測出一張紙有多厚?
生交流回答,師總結:
紙張的厚度:h1=h/n
提醒學生注意:h是一摞紙的厚度
n是紙張的張數,而不是頁數。
指導學生進行活動1:測物理課本的一張紙的厚度,
擬定測量方案和步驟
交流測量結果。
師總結。指出測量方法
⑴用刻度尺測量課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為_____________mm;
⑵查出課本中紙的張數為______________張;
⑶用總厚度除以紙的張數,求得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為__________mm。(多媒體出示)
累積法:把若干個相同的微小量“累積”起來,變得可直接測量,將測出的總量除以累積的個數,便得到微小量,這種方法叫“累積法”
⑵教師提出問題:測量課本P14圖1-23曲線的長度?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師總結。指出測量方法:
“以直代曲法”:用圓規
“滾輪法”。用硬幣或圓環(實用于長曲線)
“化曲為直法”:用細軟的棉線
指導學生進行活動2測量曲線的長度。
擬定測量方案和步驟(以直代曲法)
學生兩人一小組進行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交流測量結果。教師小結
2、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提出問題:立方體、長方體、球形等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體積,可以用刻度尺測算出來,那么對一個任意形狀的物體,怎樣測量它的體積呢?
問題1:如何用量筒測出液體的體積?
教師提示 生思考回答。
師總結:用量筒或量杯來測量。
展示量筒和量杯實物,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刻度的不同。
講解:量筒的刻度線分布均勻,量杯的刻度線分布不均勻。
指出:使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媒體展示)
問題2:如何用量筒測出金屬塊的.體積?
生討論交流,師分析總結
教育學生要愛護儀器。
3、長度和時間的估測。
要準確地測量長度和時間,都要用到測量工具,假如你身邊什么工具都沒有,你能否對長度、時間進行一些估測?
⑴長度的估測。
①先請同學們合作,測出你的手的中指的長度是多少?大拇指指甲的寬度是多少?一拃的長度是多少?走一步路的距離是多少?
②先用眼睛估測課桌的長度,再用你身體上的“尺”粗測,最后用刻度尺測定,看看這三個結果之間相差多少?
學生分組進行測量活動。
講解:要提高眼睛的估測能力,就要對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有具體的印象,同時要多進行估測練習。
⑵時間的估測。
通過上節課對脈搏的測量,大家已經知道自己脈博跳動一次的時間,請同學們以它作為“表”估測時間。
師生共同活動:教師用停表測出一段時間,同時讓學生用身上的“表”估測這段時間。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些什么
(由學生自己小結,老師歸納)
作業
1、怎樣測出細銅絲的直徑,寫出你的測量方法和步驟
2、課本P17第1、2、3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涉及到三個活動,有兩個重點:一是長度單位換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單位換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實要想講透,學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進行復合單位換算的基礎,也是今后一系列單位換算的基礎。基于此考慮,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講了長度單位的換算。過程是循序漸進,首先從單位臺階入手,要求用科學計數法逐步找到其中規律,然后過度到稍微復雜些的換算。方法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即意義并用乘法寫下來,指出單位換算的原則是等量代換,用特殊記號如顏色的區別讓學生慢慢理解其換算過程。接著馬上練習,并請學生板書,當場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課后作業看,個別學生依然存在些問題,如單位漏寫、錯寫等。另外,在時間單位的換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于多少小時”這樣的問題還是會給學生帶來些麻煩。
第二個重點處理了刻度尺的使用。學生有基礎,反而給教學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很多學生不以為然。我嘗試了一下幾種處理方法。一、利用五分鐘時間自學并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再指出數據的不科學性,給學生以震撼。這種方法雖然能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但是由于活動時間在前,加上人數眾多,很耽誤時間,課堂效率不高。二、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自學使用方法并對比插圖找出你認為的關鍵詞,并嘗試理解其意思,若有疑問可以小組內討論,討論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咱們共同解決。然后學生回答找到的關鍵詞,并板書到黑板。事實證明大多數學生能完成此項任務。最后師生共同討論關鍵詞的意義,解決疑難問題,如“分度值是什么、為什么要估讀等”。接著練習讀數,學生批判對錯,并找出原因。再留五分鐘時間進行活動測量。這種方法目的性更強,教學環節更加緊湊,教學效果要相對好一些。即使這樣,學生的數據依然會出現問題,如“單位多此一舉,沒有估讀等”。
三年級科學測量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
2、知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并知道它與其它單位的關系。
3、知道測量存在誤差。
過程與方法:
1、會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會進行特殊測量。
2、會正確使用手表或停表測量時間,并會估測時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刻度尺的使用和測量時間。
2、單位的換算和特殊測量。
教學難點
1、單位的換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準備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課本、鐘表 、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人們經常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測量。體檢時量身高、體重、血壓等,買菜時稱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剛到學校醫務室去體檢,醫務人員給小剛量完身高后告訴小剛他的身高是163。小剛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學生討論并得出正確的結果:163厘米或1米63)
講解:上述問題告訴我們,測量時必須首先規定被測量量的單位。為了世界各國交流的方便,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二)進行新課
一、長度的單位及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離約30km(公里),初二年齡段的同學身高多數在1.5m—1.7m之間,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寬度大概是1cm。
2、長度的估測
問題1:請目測一下黑板的長度。
(請5個同學目測,再用米尺實際測量,比較誰目測的結果更準。)
問題2:人們正常走路一步的距離大約為0.5m,以此為長度標準,估測教室的長度。
(請兩同學同時在教室中走路進行估測)
3、長度的測量
長度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長度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展示:各種類型的長度測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標卡尺(精度高)、螺旋測微器(精度高)等]。
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學生看課本P21并讀出圖2-15及圖2-17的長度)。
活動1:(1人一組):用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長度和寬度(結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選擇兩個較為典型的、有點問題的'測量數據進行評價。)
活動2:(兩人一組):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教師巡視,并對同學進行指導。)
介紹:國際乒聯為了我們限制我們中國乒乓球選手,同時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動在全世界更好地開展,把乒乓球的直徑從原來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謂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賽從原來的一局21分制改為現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剛結束的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選手表現依然銳不可擋,取得男雙、女單、女雙三塊金牌。
4、特殊長度的測量
問題1.如何測量一個碗口的周長?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
①曲線;
②規則(圓)。
測量方法:
①直接用卷尺測量;
②化曲為直:用細線繞硬幣一周再拉直測量或將硬幣在直線上轉圈;
③利用圓周公式C=2πr=πd:兩塊三角板一把尺子夾緊硬幣即可量出直徑或用紙將圓描下,再將紙上的圓對折即可測出直徑或利用幾何方法(有多種方法)找到直徑來測量。
問題2.漳泉肖鐵路通過惠安的唯一一條鐵路線,如何知道這條鐵路的總長度呢?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距離太大,難以直接用刻度尺測量。
測量方法:
①上網查找(現場上網查找,搜索關鍵字:漳泉肖鐵路全長);
②借助福建省地圖間接測量。
問題3.如何測出一盤蚊香燃完所需的時間?
思路:被測時間特點:時間太長。測量方法:
①直接用手表測量(要有耐心,可邊做事情);
②利用比例測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時間即可。(現場實驗,小段蚊香長度約為1.5cm,蚊香的燃燒速度約12cm/h)
說明:上述三個問題先分析特點,方法讓學生討論后再一一評價。鼓勵學生多找方法,并盡量找到簡單實用的方法。
二、時間的單位及測量
1、時間的單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進行長度的測量外,也經常需要對時間進行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時間單位:年(y)、天(d)、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時間的估測
活動3:(集體活動):估測1分鐘的時間長度。(請三個同學上臺面向黑板,其余同學當裁判,講臺桌上的大時鐘面向“裁判”,教師喊計時開始,三名若認為1min時間到則舉手,比比看誰對1min的時間估測更準一些。)
3、時間的測量
講解:時間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時間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活動4:(2人一組):停表的使用。(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對停表的使用方法進行簡單講解,然后教師喊口令,學生按停表計時,請同學相互幫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動5:(2人一組):跑圈測時。(請三位自認為速度較快的同學分別從教室前門繞到教室后門再回到前門跑一圈,各組同學分別測出每位同學所用的時間,然后請其中一組同學用他們的測量結果判斷誰的速度更快。)
三、測量誤差
介紹測量誤差。(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23信息窗內容)
[課堂小結]
利用多媒體顯現本節知識結構進行小結。通過對一些特殊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問題的探討,除了掌握這些簡單的物理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學習生活當中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開,如此你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布置作業
1.20分鐘能力試卷;
2.完成練習冊題目;
3.自制一個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測量課桌的高度和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