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趣味數學游戲:搶座位——有余數的除法教案(精選3篇)
課堂趣味數學游戲:搶座位——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試商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梨、盤、圖片、小棒、圓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 )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么想的?(書上做)
3 ×( )< 22 4×( )< 37
( )×2 < 11 ( )×5 <38
2.用堅式計算除法.(齊做并指名板演)
訂正筆算除法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及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導學生操作,用圓片代替梨,小棒橫放代替盤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
邊操作邊思考,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
分后列式計算,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3=2
試讓學生口述算理后回答豎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義:被除數6表示被分的數,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數6下面的6是2與3的乘積,表示每盤分2個,3盤共分了6個,也就是被分掉的數;橫線下面的0表示6個梨全分完了,沒有剩余.
教師在“0”旁板書:沒有剩余.
(2)出示例1 7÷3=先按題意列式7÷3=
教師啟發引導:讓學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觀察7÷3也就是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出現了什么新情況.
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把7個梨平均分在3個盤子里,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有沒有分完?每個盤子分得幾個?還剩幾個?
教師啟發講解:剩下的1個,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還能分嗎?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說,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2個,還剩1個,那么用豎式如何表示7÷3=?
教師用6÷3=2的方法類推講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數是幾?平均分成幾份?怎樣寫?
每盤分得幾個,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
有3個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了幾個梨?(2×3=6)那個分掉的數“6”應寫在什么地方?
7個梨,分掉了6個,有沒有剩余,在豎式里應寫在哪?
教師強調:7個梨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這個“1”要寫在橫線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數,這個沒分完剩下的數,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余數”.(彩筆板書“余數”)
橫式怎么寫呢?在等號后面先寫商“2”,為了區分商和余數,在商2的后面要點六個點“……”,再寫余數1,讀作“2余1”.教師領讀算式7÷3=2……1讀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師小結:像這樣的求出商以后還有余數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3)對照、觀察、比較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異同點,揭示本節課的重點、關鍵,溝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兩者之間的聯系.
相同點:算式表示意義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數,平均分的份數,每份分得的數及分掉的數,在豎式中書寫位置相同.
不同點:6÷3=2正好分完,沒有剩余:7÷3=2……1沒分完,有剩余.正因為有剩余,所以在得數的寫法上及讀法上不同.
(4)反饋練習: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在學生操作、分析、列式、計算完成后進行訂正,重點提問被除數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數,橫線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橫式等號后邊怎么寫,讀出算式,并說出算式表演的意義.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出示例 2:38÷5=□……□
(2)學生嘗試計算、思考,遇有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并總結出試商方法.試算、討論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怎么想?(每份是幾,分成5份,
就是5個幾,想5和幾相乘的積要比38小,不然的話不夠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
相乘的積太小了還可以再分嗎?(說明沒分完,還可以分,一直到不夠分為止,所以5和幾相乘的積不僅要小于38,還應最接近38.)
那么5和哪個數相乘的積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5×( )< 38,商6行嗎?商8行嗎?為什么?
所以計算有余數除數時,要想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小且最接近被除數.
(3)觀察比較,找出規律.
比較例1、“做一做”、例2,這三題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板書: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4)反饋練習:
14÷4=□……□
訂正時指名學生說思維過程,重點說試商的方法.
三、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察板書,思考回答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2.教師糾正性、補充性地進行小結.
隨堂練習
1.(1)口述計算過程.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 38÷6= 47÷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著重檢查余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余數.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在方框里填合適的數.
課堂趣味數學游戲:搶座位——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自己的方法試商,知道余數應該比除數小。
2.能運用有余數得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繼續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考的過程和想法。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與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養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用相關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理解余數為何要比除數小。
教學資源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溫故而知新
1.星期天,紅紅的媽媽買回來了6個桃子,她請紅紅把這些桃子放在盤子里,要求是這樣的:6個桃子,每盤放3個,可以放幾盤?有剩余嗎?
請你用手中的學具代替桃子,幫助紅紅放一放,然后列出算式,用豎式計算一下。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組里和小朋友交流交流。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如果紅紅的媽媽買回來的桃子不是6個,而是7個,按上面的要求放在盤子里,可以放幾盤?有剩余嗎?還剩幾個呢?
也請你用學具分一分,再用除法算式把這種分法表示出來。在小組里說說、交流,隨學生回答板書:7÷3=2(盤)……1(個)
1個是什么數?
師小結:7個桃子,每盤放3個,放了2盤,所以商2,剩下1個不夠分了,所以余數是1。你會用豎式把分7個桃子的情況表示出來嗎?
2.請你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試一試。(學生在嘗試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了解學生的完成情況。)
3.指名板演。(選擇板演的學生最好是將出現錯誤的各種情況都反映出來。)
4.交流。讓板演的學生說說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含義。
5.如果不擺學具,你是怎樣想到商2的?(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想法。)
6.小結:試商是有余數除法中最關鍵的一步,小朋友要動腦筋,找到合適的商,當然特別要注意的是余下的不能再分。
三、嘗試解決,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1.剛才的學習我們班有5個小朋友表現特別棒,這里有18個氣球,如果把這18個氣球獎給他們,請你們算一算,平均每人可以獎幾個?還剩幾個?
請你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表示出來。
完成以后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找到合適的商的?
2.交流。
3.如果把這些氣球平均獎給7個、8個小朋友,這時他們每人拿到幾個氣球?還剩幾個氣球呢?請你任意選一種在小組里說一說,并寫下來。
4.請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中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你有什么發現?交流,學生自由說。
5.師小結:余數要比除數小。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呢?
四、多層訓練,鞏固新知
1.分一分。
“想想做做”第1題。由每組的組長負責,先用小棒分一分,完成填空;然后進行豎式計算;最后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數。
2.比一比。
“想想做做”第2題。請小朋友選擇其中的3題,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3.“想想做做”第3、4題。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圖意。
(2)根據圖意,填上除數。
(3)列豎式算一算,填上商和余數。
(4)同組交流。
(5)全班交流。
五、全課總結,自主評價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對今天的知識,你覺得哪些地方需要特別注意的?
2.你對自己在這一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板書設計
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除法橫式以及豎式
(余數要比除數小)
練習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3.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進一步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難點:讓學生學會靈活試商的方法。
教學資源
小棒、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擺一擺,填一填。
(1)擺:7根小棒,每2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還剩( )根。
□÷□=□(堆)……□(根)
(2)擺:7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還剩( )根。
□÷□=□(根)……□(根)
2.完成第5頁“練習一”的第1題。
(1)讓學生看圖獨立完成填空。
(2)匯報交流。
先校對結果,然后說說每個算式表示的具體含意義。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第5頁“練習一”的第2題。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4道豎式的計算,請4名學生板演。
(2)講評。
校對結果,并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到商的。
2.完成第5頁“練習一”的第3題。
(1)先讓學生獨立判斷,找出錯誤原因,并進行改正。
(2)同桌交流。
在交流中,幫助個別學生找出有錯誤的題目,并讓其獨立改正,再次強調余數要比除數小。
3.完成第6頁“練習一”的第4題。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4道豎式的計算,請4名學生板演。
(2)講評。
校對結果,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到商的,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試商的方法。
4.完成第6頁“練習一”的第5題。
(1)啟發學生根據題列出算式。
(2)用豎式計算出結果,獨立完成。
(3)匯報交流。
5.完成第6頁“練習一”的第6題。
(1)出示第6題畫面。
(2)讓學生各自算一算,并思考:每列火車上的3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小組里說一說。
(4)全班交流。
讓學生體會有余數的除法與過去學過的表內除法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讓學生學會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
三、練習回顧與質疑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疑問?
板書設計
練習一
第2題與第4題的豎式計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
難點:讓學生在經歷“實際問題—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過程中,獲取有關的數學知識,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
教學資源
口算卡片、第10題插圖。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24÷8 40÷5 28÷7 63÷9
72÷8 36÷4 48÷6 32÷4
2.口答。
(1)29里面最多有( )個7。
(2)25里面最多有( )個4。
(3)54里面最多有( )個8。
(4)70里面最多有( )個9。
3.完成第6頁“練習一”第7題。
(1)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讓3名學生板演。
(2)講評,讓學生說說有余數的4道題是怎樣想的。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第6頁“練習一”第8題。
(1)觀察畫面,說說圖意。
思考:有幾個大蘑菇?有幾只小螞蟻?螞蟻應到哪里去躲雨?
(2)根據學生的回答,先讓學生計算出每道算式的結果。
(3)再按蘑菇上的提示,各自把這些算式進行分類。
(4)全班交流。
校對。問:余數是1的算式有哪些?余數是3的算式有哪些?沒有余數的算式有哪些?
2.完成第7頁“練習一”第9題。
(1)引導學生看懂題意。
啟發思考:除數最小應是幾?
(2)讓學生在方框里填上最小的除數。
(3)校對,并同桌討論:為什么余數是5時,最小的除數是6?
(4)全班交流。
3.完成第7頁“練習一”第10題。
(1)讓學生認真觀察每幅圖,明確圖意。
(2)讓學生各自根據圖意,列式計算,請4名學生板演。
(3)全班交流。
讓學生說說每題除法算式及商、余數的意義。并思考討論:最后一題求得商是2次,為什么卻要3次才能運完?
4.完成第7頁“練習一”第11題。
(1)出示第11題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弄清題意。
要求學生同桌間說說圖意。
(2)全班交流。并且回答:一共有多少個小方塊?小兔想搭的正方體是由幾個小方塊搭成的?
(3)根據圖意,列式計算,并校對。
5.完成第7頁“練習一”第12題。
(1)讓學生各自想一想,填一填。
(2)小組交流,并思考:還有哪些不同的填法?比一比,哪組同學填出的不同算式多?
(3)匯報交流,并小結。
三、練習回顧與質疑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獲和疑問?
板書設計
練習二
第7題以及第10題、第12題解答過程。
我們去植樹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獲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直接經驗,發展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資源
教學插圖。
教學過程
一、觀察場景圖,把握各種信息
1.出示場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2.同桌交流,互相說說看到了什么?
二、分類、整理場景圖中的各種信息
1.獨立思考:根據場景圖中各班的信息情況,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或從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小組討論。
3.匯報交流。
4.各自完成第8頁中的填表。即把每班植樹的棵樹填入表中。
5.校對,并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解決場景圖中提出的各種具體的實際問題
1.出示第9頁場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2.獨立思考:場景中需要我們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一共有幾個?怎樣解決每個具體問題?
3.小組討論解決這些具體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4.全班交流。
(1)讓各組匯報各自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并引導其他各組學生對其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進行評價。
(2)追問: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知道并利用到什么條件?
四、根據場景圖,進一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觀察場景圖,啟發思考: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2.交流匯報。對有創意的問題,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
3.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
4.校對,并說說是怎樣解答出來的。
五、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啟發思考: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問題,你能列舉一些嗎?
2.選擇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各自獨立解答。
3.匯報交流。
課堂趣味數學游戲:搶座位——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四制二年級上冊第96~98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和動手操作活動,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3.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師:通過我們之間短暫的交流,張老師發現咱班的同學個個都很機靈,思維敏捷,能積極主動的動手動腦,我真的非常喜歡大家!為此,我特意為咱班4個小隊準備了幾顆小星星,要獎給大家。看!你知道把這8顆星星平均分給4個小隊,每個小隊能分幾顆嗎?
生:2顆。
師:2顆,怎么算的?
生:8÷4=2顆。
師:你能說說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嗎?
生:有8顆小星,平均分給4個小隊,每個小隊分2顆。
師:(貼到黑板上)小星星代表著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會觀察、會思考,今天這節課你能做到么?
【評析:借助獎勵“小星星”的情境,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后面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伊始,就使學生以愉悅的狀態投入整堂課的學習中。】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出示情境圖)陽光明媚的一天,學校組織同學們去郊外舉行野營活動,大家在野外盡情的游玩,四個好朋友約好午餐時要共同分享帶來的食物,瞧!誰來說一說,他們都帶了哪些食物呢?
生:有9個面包、10碗方便面、12根火腿腸、14個橘子、11瓶礦泉水、13個香蕉、15個蘋果、18瓶酸奶。
2.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9個面包平均分給4人,怎樣分呢?
生2:10碗方便面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幾碗?
生3:11瓶礦泉水平均分給4人,怎樣分呢?
生4:12根火腿腸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幾根?
【評析: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分享學習的經驗和成果,體會數學交流的價值。本節課上,讓學生交流自己提出的問題,有自己的“一”個問題,再看到了“眾”多問題,讓學生體驗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可以用除法來解決,從而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三、動手操作,認識余數
1.解決分面包的問題
(1)棋子代替面包,分一分。
師:那我們先來把9個面包平均分給這4個小朋友,好嗎?
生:(讀題)9個面包平均分給4人,怎么分呢?
生1:算一算。
生2:用棋子
師:大家用手中的棋子代替面包,想一想,要準備幾顆棋子?怎樣平均分?好,聽清要求:請你用棋子擺一擺、分一分,并且將你們分得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之后請學生到實物投影前展示)
(2)學生一邊演示一邊說明自己的方法:
生1:一人一個,一直到分到還余下1個,每個小朋友分了2個,還剩下1個。
生2:每人2個,還剩下1個。
師: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了幾個面包?還余下幾個?余下的一個該怎么辦呢?還能繼續分嗎?
小結:(課件)看來,9個面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能分2個面包,還余1個。
【評析: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分棋子,感受余數的產生,發現生活中的“余數”現象,為理解“余數的意義”、“余數比除數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