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教案秋天(精選5篇)
七年級教案秋天 篇1
學習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
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有條件的話師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四、出示目標
1、整體感知詩歌的三幅圖畫, 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詩歌精妙的語言。
3、積累與拓展。
五、朗讀課文 ,感知內容
1、聽錄音
[要求]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2、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1)、自讀全詩,找出各詩節的中心句。
(2)、根據各詩節的內容,給每小節分別加 上小標題。
(3)、本詩通過一
幅幅絢麗多彩的鄉村
秋景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六、品味語言:
1、齊讀第一節(農家豐收圖),
分組討論:
①寫了哪
兩個場景?
②“幽谷伐木”中從
哪幾個角度寫的?
③找出最能表現豐收之景的語句。
④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什么情感?
2、自讀第二節(霜晨歸漁圖),思考:
①找出具有秋天特征的詞語。
②找出具有漁家生活特征的詞語。
③漁人的活動是怎樣的?
④從本節詩中可以看出漁人怎樣的生活狀況。
3、自讀第三節(少女思戀圖),討論:
①少女眼中看到是?
②牧羊女想聽到而沒有聽到的是什么?
③牧羊女想看到而沒有看到的是什么?
④ “夢寐”一詞如何理解?
七、積累與拓展
秋,是歷代文人墨客鐘情的對象,秋的神韻,秋的景致,給了他們無盡的創作靈感和源泉。請熟記下列詠秋的詩句:
1、停車坐
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3、落霞與孤鶩齊
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5、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6、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7、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8、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拓展延伸:
閱讀《秋景》,比較《秋天》和《秋景》的異同。
秋 景
美國 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么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楓樹扎著
華麗的絲巾,
田野披上艷紅的輕紗。
我不愿顯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九、欣賞:詩歌朗誦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七年級教案秋天 篇2
一、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⑴ 記憶本課中出現的新的生字、生詞。
⑵ 能夠有感情地、流暢地朗讀課文。
⑶ 能夠聯系實際,描述秋天景象,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4)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本課各段的中心句和關鍵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視頻播放,清晰地呈現秋天的美麗景象,激發學生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2)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動態呈現生詞,幫助學生積極、有效地對知識進行回顧。
(3)教師指導學生對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課文朗讀,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4)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對同學的朗讀進行互評和自評,糾正錯誤,提高學習質量。
(5)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通過多媒體信息的呈現,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意境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秋天景象的描述,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激發大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集體意識,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
(4)通過教師的提示和啟發,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積極發言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具體描述了秋雨的特征,表達了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2.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秋天的雨的。
4、創新點: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手段,來改善教學環境,增強教學效果。
三、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特點:
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反應靈活,活潑好動,對學習新鮮事物有很大積極性。
2、學法指導:
對小學生而言,一個形象、生動的學習環境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加深他們對內容的理解。本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多媒體技術、角色扮演、朗讀競賽等手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證學生精力集中的進行學習。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對小學生進行教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觀察發現、啟發引導、相互討論的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調控,幫助學生整理并完整表達個人的思想;提供給學生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中對相互啟發,開闊視野,加深理解;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培養其協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其目的是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特長,在優化組合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五、教學媒體設計與分析
學習目標 媒體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媒體作用 使用方式
理解秋天的景象 視頻 呈現秋天的美麗景色 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邊播放,邊講解
記憶本課的字詞 Flash動畫 動態呈現本課的字詞 幫助學生進行知識記憶 教師播放、
學生做答
理解本課的感情色彩 CAI課件 配樂朗讀課文內容 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和理解,激發對秋雨的喜愛之情 先播放,后講解
理解段落主旨 圖片 秋天還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呈現秋天的氣味,加深對本段的理解 先播放、再講解、再朗讀
理解段落主旨 Flash動畫 秋天還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生動呈現秋雨傳遞給大自然和人們的各種信息,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先講解、再播放、再模仿
理解本文章的主旨 視頻 全文的動畫和背景音樂 為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提供背景空間 邊播放,邊朗讀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與多媒體應用分析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提問]大地經過春雨的滋潤,夏天雷雨的洗刷,秋雨姑娘悄悄地打開了秋天的大門,她給大地帶來了豐收的喜悅,給我們帶來了歡樂的歌聲。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秋天的雨景。你們想欣賞嗎?(播放課件)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跟同桌交流,回答老師的問題
2、知識回顧,加深理解
[提問]同學們,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秋天更是個收獲的季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思考并回答。
[提問]那我們趕快去果園里摘果子吧!出示詞語
[學生以“開火車”認讀詞語]
3、內容講解,感情體會
(1)品讀第一段
[教師引導]秋雨姑娘來到我們中間,給我們帶來一個好消息,這就是秋天-----已經來了。
教師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提問]為什么讀得這么輕?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里輕輕地,溫柔地、沒留意等詞,理解其感情色彩。
[提問]是呀,秋雨姑娘是輕輕地來的,誰再來讀讀這一段。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以比賽讀和齊讀的方式進行朗誦,并指導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
(2)品讀第二段
[提問]秋天的大門打開以后,你最想看什么?
[學生和同桌交流回答教師的問題]
[提問]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看一看作者看到了什么?然后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再美美地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
[提問]如何理解“你擠我碰”“爭”這兩個詞語。(做動作)
[學生思考并回答]
[提問]秋天的景色這么美,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教師先播放課件,再對本段內容進行講解。
[提問]你們看秋雨姑娘多大方,她把那么多那么美的顏色都奉獻給了大大地,除了書上這些顏色,還有什么顏色?
學生思考并回答。
[提問]書上用一個標點符號和一個詞表達秋天的色彩,是什么?
學生查閱并回答(省略號和“五彩繽紛”)。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配音朗讀,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品讀第3、4段
[提問]秋雨姑娘不光帶來了美麗的顏色,還帶來了好多香甜的氣味呢!小朋友們的腳常常被勾住了。誰的腳被果園里的香味勾住了?
學生聯想實際生活做答。
[提問]你的腳被什么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說說看,秋天的雨里還有哪些香味?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讓學生帶著這種美好的情感再讀第三自然段,并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內容過渡:秋雨姑娘還挺會關心人呢。不信跟同桌一起讀第四段。
[提問]秋雨姑娘舉起金色的小喇叭,對動物朋友關切地說了什么?[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來回答]
[提問]聽了秋雨姑娘的話,小動物們在干什么?
[學生先討論課文內容,再進行角色扮演]
(4) 全班激情朗讀第五自然段
4、提示文章主線,總結概括全文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本文的主要線索,聯系實際,將對秋天的贊美之情進行擴展和升華。
5、布置作業
教師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和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把作業布置成識記型、動手型和行動型等幾種,學生可以自由選擇。
創設學習情境,提出本課主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多媒體的運用,使知識回顧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靈活的教學形式,符合小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能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
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以生動的形式來提高、鞏固學生的正確認識。
將詞語通過動作形象地表達出來,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能夠維持小學生的注意力。
多媒體的應用,清晰地將記憶中的內容形象、具體化,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的秋天景象的理解。
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也培養了其協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運用板書,直觀地呈現本文的線索,方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作業形式靈活多樣,可以為不同興趣的小學生提供適宜自己需求的課外活動,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大家看了小編找來的《秋天》教案設計以后,感覺怎么樣,這個教案有沒有突出秋天的天氣特點呢。都來交流下吧。
七年級教案秋天 篇3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3、能以“秋天”為題,學寫一首小詩或一段優美的文字。
學習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學習難點: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整個詞語。
1、肥碩( ) 2、棲息( )
3、寥闊( ) 4、枯涸( )
5、清洌( ) 6、夢寐( )
(二)填空、簡答。
1、本詩作者 ,四川萬縣人。現代 、 ,代表詩集 等。
2、為什么說詩歌所描繪的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答:
3、詩中刻畫了哪幾幅生動鮮明的畫面?試為它們各擬一個小標題。
答:⑴ ⑵ ⑶
4、詩歌寫出了秋天什么樣的特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歡的詩句或詞語,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寫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問大家幫。比一比看誰提出的問題有價值。
(1)、
(2)、
(3)、
3、幫老師解疑惑
⑴ 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⑵ 詩中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畫面,構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中描繪了幾幅畫面?發揮想象,給你最喜愛一幅畫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說明這樣命名的理由。每幅畫至少擬三個名字。
⑶ 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4、朗讀,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讀,并展開想象,在腦中描繪出那一幅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讓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 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第一個環節。選取三幅圖景中你最喜歡的畫面,結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2、第二個環節。請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或一段優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進來,一起收獲成功的喜悅!)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
(1)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2)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一節詩,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把詩歌擴寫成一個優美的散文片段。
五、達標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肥碩( ) 棲息( ) 寥闊( ) 枯涸( ) 清洌( ) 夢寐( )
2.《秋天》選自 ,作者何其芳,現代 、 。
3.全詩共三節,結構上很相似,請簡單加以說明。
4.全詩描繪了三幅圖,請分別加以概括。
第一幅圖:
第二幅圖:
第三幅圖:
5.在第一幅圖中,作者寫了兩個畫面,一是 , 一是 。
6.體會下列句子中詞語的含義:
⑴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棲息:
⑵蘆筵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輕輕:
7.詩中描寫的意境具有怎樣的特點?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這段話補寫完整。
古人對牡丹和荔枝有過這樣的評論:“花之艷為牡丹,然而不實;果之絕為荔枝,然花不艷。”話中貶大于褒,我很為它們鳴不平。如果我們用寬厚的態度去看待事物,應把古人的評論改為 。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一)
我是一條小河,
我無心由你的身旁繞過——
你無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兒
投入了我軟軟的柔波。
我流過一座森林,
柔波便蕩蕩地
把那些碧翠的葉影兒,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過一座花叢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艷的花影兒
編織成你的花冠。
無奈呀,我終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無情的大海——
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擊碎了裙裳!
我也隨著海潮漂漾,
漂漾到無邊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兒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樣!
9.給全詩分三層,并簡要概括層意:
第一層:( )
第二層:( )
第三層:( )
10.詩中的“無心”隱喻的是 。
11.“無心”的“我”和“無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12.影兒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現了什么?
13.“小河”最終歸入無情的大海,暗喻了 。
14.本詩前半部分的感情是 ,后半部分的感情是 。
15.“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16.全詩借助什么物象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
17.詩中的比喻有什么好處?
(二)
紅的、白的、藍的……
它不是石子,
卻能使滾滾波濤
在我們心中激起,
它不會飛,
卻能把我們帶到奧妙的寰宇。
它沒有口,
卻能讓我聽到,
五洲四海的聲響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師的粉筆,
——老師用智慧和心靈深情地把它澆鑄。
18.給這首詩加一個標題: 。
19.本詩運用的兩種修辭手法是 和 。
20.第一句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是什么?
21.表達主題的句子是哪句?
2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帶到奧妙的寰宇:
聽到五洲四海的聲響音律:
14.《秋天》答案
一、積累運用
(一)1.shuò 這里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2.qī 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3.liāo高遠空曠。 4.hé 干涸,沒有水了。 5. liè 水清。 6.mèi 睡夢。 (二)1.何其芳 詩人 評論家 《預言》 2.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氣特征;稻香、鐮刀則體現農家特色;還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這是秋天。 3.⑴農家豐收圖 ⑵霜晨歸漁圖 ⑶少女思戀圖 4.松弛閑靜、寧靜悠遠。 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1.(1)“飄”字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2)“夢寐”有“朦朧”之意,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2.(略)
五、達標檢測
1.略 2.《預言》;詩人、評論家 3.前四句描繪秋天的畫面,各節詩的最后一節加以總結,收束全節。 4.農家豐收圖;霜震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5.山谷伐木;籬間背瓜果 6.⑴“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用在這里,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⑵“輕輕”一詞仿佛“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7.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 8.牡丹雖然不實,然而為花之艷;荔枝雖花不艷,然而為果之絕。 9.第一層:(第一節)偶然邂逅激起的纏綿情愛。第二層:(二三節)寫詩人所向往的人的影兒是怎樣在自己的記憶里被自己日漸美化起來。第三層:寫美麗幻影的破滅。 10.一見鐘情 11.一見鐘情產生愛意的雙方 12.對愛的渴求,對美好生活的渴求 13.人必將拋開美麗的幻想而步入復雜而險惡的現實人生 14.歡愉;酸楚 15.詩人對社會丑惡現實與人們險惡心機的批判,更是對愛情理想破滅的預言 16.用“我是一條小河”的比喻貫穿全詩。 17.使詩的意思含蓄,抒情味濃,形象鮮明、真切,語言耐人尋味 18.老師的粉筆 19.排比;設問 20.各種顏色的粉筆 21.最后一句 22.科學知識的世界;世界每個地方的消息。
七年級教案秋天 篇4
學習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有條件的話師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設計 :
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
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賞析: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布置作業
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并做點評。
課后記:本課采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 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七年級教案秋天 篇5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閑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揣摩詩歌的清麗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有詩集《預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文藝論文集《關于現實主義》。
三、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鐮刀(lián)背簍(lǒu)肥碩(shuò)棲息(qī)鳊魚(biān)
蟋蟀(xīshuài)烏桕(jiù)寥闊(liáo)枯涸(hé)清洌(liè)夢寐(mèi)
(zhēng)丁丁(bó)停泊(chù)處所
(1)丁(dīng)壯丁(2)泊(pō)水泊(3)處(chǔ)處理
2.解詞。
丁丁:形容伐木、彈琴等聲音。肥碩:文中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寥闊:高遠空曠。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沒有水了。清洌:水清。 夢寐:睡夢。
幽谷:幽深的山谷。歸泊:(漁船)返回,停船靠岸。
3.朗讀提示:《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氛圍和神韻,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在誦讀中把握、表現詩歌的這種情感,詩歌的朗讀節奏有兩種劃分標準:按節拍劃分和按意義劃分。《秋天》可按意義標準劃分朗讀節奏。
4.全詩描繪了三幅圖,請分別加以概括。
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四、內容研討
1.學生研讀全詩,說出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并談出理由。
學生暢談,教師歸納:
(1)“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句中“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凈潤澤、形聲兼具的畫面。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稻香”使人滿口生香。“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是收割的形象說法。“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
(3)“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詩句中是擬人,將秋天視象化,創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意味雋永。
(4)“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
(5)“蘆篷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是(愉快地)勞作的形象說法,虛實相生。
(7)“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夢寐”名作動,喻安詳、奇妙之義。
3.逐節品析詩歌的意境美。
講解:“農家豐收圖”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山谷伐木和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聲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伴隨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靜、清遠的氛圍。
“霜晨歸漁圖”畫面包括撒網、收漁、搖槳平常活動,在詩人筆下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的。
“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于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續言是少女心懷戀情。這一節五行詩,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牧羊女的眼里”這一特定視角,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里面的清純、明凈,那里初戀少女似戀非戀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三節詩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的景物與人事,第三節寫人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具有清甜的氛圍。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秋天游戲在漁船上”“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為呼應,均運用擬人手法,表現詩人筆下秋天的寧靜、悠遠的特點。
4.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體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像,用優美的詩句繪寫出心中的秋景。
5.反復誦讀并背誦全詩。
五、概括主旨
全詩通過描寫幽谷、農家、漁船、牧羊女,描繪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營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