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爸媽媽 優秀教案(精選9篇)
親愛的爸爸媽媽 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整體把握課文,弄清引文和正文的關系。
2、理解文章中心。
3、體會文中意味深長的句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一些意味深長的句子,體會含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自學合作探究、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聽寫詞語:
肅穆荒謬稚嫩呵護發泄
殺戮屹立盟誓憧憬韻律
繚繞不絕放逐反駁赤裸裸血腥
2、解釋詞語:
肅穆:嚴肅安靜。
荒謬:極端錯誤;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記。
殺戮:殺害(多指大量的)。
憧憬:向往。
赤裸裸:形容毫無遮蓋掩飾。
木然:一時癡呆不知所措的樣子。
二、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親愛的爸爸媽媽”的呼喚聲中充滿的是愛的笑臉和親切的關懷呵護,可在這篇文章中,伴隨著這呼喚的卻是滅絕人性的槍聲。我們在第二課中曾經提到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分子屠殺人民的罪行似乎仍歷歷在目。今天我們來看看他們對南斯拉夫的克拉庫耶伐次這個小城造成的巨大傷害。
三、快速閱讀課文,討論問題
1、概括課文四部分的,說說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中心: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2、文章中的引文是哪些?它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在引文中,薩特說他的記憶既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結合課文說說薩特這樣說的原因。
“沉重”是說納粹在南斯拉夫克拉庫耶伐次這個小城殺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個小孩,這對人們來說是“沉重”的。而“美麗”是說南斯拉夫整個民族的英勇。
4、你認為最感人的地方在哪?說說理由。
四、揣摩語言
1、凄風。苦雨。天昏。地暗。
表達一種沉重的心情。既是描寫天氣,又渲染人們的悲痛、沉重的心情。
2、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告訴人們不能忘記雪恥,不能忘記在戰爭中犧牲的受害者,讓“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3、明赫白仍然雙手撐著頭流淚。我和安格爾走過去和他握手。許多人走過去和他握手。
西德作家明赫白能得到眾人的寬恕和尊重是因為他誠懇的態度,他面對歷史和現實表達自己的內疚、愧意,以及對戰爭的厭惡。
五、聯系本單元的課文,學生交流對戰爭的認識和看法
六、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鞏固對語言的揣摩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
2、完成課后練習三。
3、復習。
親愛的爸爸媽媽 優秀教案 篇2
知識和能力目標:
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特征。
2、把握文章內容,理解作品戰爭的主題。
過程和方法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個部分的內在聯系,理清文章敘事脈絡。
2、把握引文與正文的聯系,力求從主要方面把握課文內容。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領會語言的深層含意,增強語感,提高理解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控訴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類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戰爭,學習本文,讓學生銘記歷史,正視現實,呼喚和平,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把握引文與正文四個部分的聯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學難點:
精讀課文,揣摩含意豐富的語句,領會語句的深層含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與點撥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二、朗讀課文,把握文意
1、學生快速閱讀思考,本文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呼喚和平]
2、呼喚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明確[戰爭的殘酷]
3、戰爭是如何的殘酷,請同學們動手從文中找一找。
教師注意歸納總結,戰爭的殘酷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師:這些內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三、把握引文正文四個部分之間的聯系
學生討論教師予以點撥
概括來說作者采用分敘的方法,四個部分記述紀念活動分為四個片斷:
來到紀念地——看紀念演出——參加座談會——參觀紀念館
師:除了這四個部分,前面還多了一段薩特的話?有什么作用?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點撥:薩特的.話是很警辟的,特別是說他的記憶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很可以作為全文的一個引子,也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四、揣摩語言,體會文句的深層含意
師:是啊,殘酷的戰爭讓許多無辜的塞爾維亞人失去寶貴的生命,令人沉重,同時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所表現出來的勇氣、精神又讓人感覺到是多么的美麗。作者聶華苓用她那飽滿深情的筆記下了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從文中去找出那些飽滿深情,具有深層含意的句子,大家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學生自由探討,教師適當點撥
五、質疑
再快速閱覽課文,有哪些令你困惑的內容,找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六、拓展延伸
聽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我相信“世界何時鑄劍為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但在現實生活中,戰事還是時有發生。如在9月19日,泰國發生軍事政變,原因是泰國看守政府總理他信19日宣布解除泰國陸軍總司令頌提的職務。忠于頌提的部隊發生政變,為避免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能否給那些發動政變的人致一封信來制止這場戰爭?
親愛的爸爸媽媽 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體會文中重點語句的用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學習如何欣賞句子、詞語的方法 。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要和平,不要戰爭”的主題;記住歷史教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教學方法
點撥法、自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提問:有人知道“六一”兒童節的來歷嗎?
1942年6月 ,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嬰兒,并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并焚毀了這個村莊。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儈子手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從這段資料里,我們知道了這個令當今兒童歡欣鼓舞的節日,居然是來源于二戰期間,成千上萬無辜兒童的被毒害這么一個悲慘的事實。
在南斯拉夫,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萬的人會來到一個叫做克拉庫耶伐次的地方舉行這么一個悼念活動——悼念半個世紀前,被德國法西斯在一天之內殘殺的300個孩子。這個悼念活動的場面如何?那半個世紀前的殘酷歷史是怎樣的?我們將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參觀完這個遺址,法國著名的哲學家薩特一段文字。也就是文章開頭的這段引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留意下薩特著重用哪幾個詞表達自己的觀感呢?(沉重記憶,美麗的記憶。)
兩種記憶是否矛盾?今天,我們就跟著華裔作家聶華苓去感受那沉重而美麗的記憶。
2、自由朗讀,把握文章內容;復述重點,把握文本情感。
第一個是悼念活動所見所聞
? (1)悼念活動的氣氛怎樣?如何理解文中開頭“凄風。苦雨。天昏。地暗。”?
明確:在這樣的天氣里,人們涌向屠殺的地方。這里不僅是描寫天氣,而且在渲染氣氛,“天地亦與人同哀”。(連用四個句號,成為四個短句,使每個字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表意功能。讀者的閱讀速度自然放慢,讀兩個字,停頓一下,想像一個畫面。這樣的開頭,讓讀者感受到現實中的空氣,彌漫著無盡的悲哀,而一切皆源于歷史。)
? (2這部分寫悼念活動的所見多聞,那么作者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
明確:回顧歷史,現實中的悼念場面,兩位溝通歷史與現實的老人。
第二是記述各種演出記念活動
(1)在開頭,為什么說“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明確:成千上萬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特別是兩位生還者來到這里,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在人們眼前,在凄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和現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里紀念死者,這又是美麗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47年前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劣,竟然以優等種族自居,要消滅劣等種族,這又是何等荒謬。
(2)?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怎樣理解這句話?
明確:強調要記住歷史,不能忘記歷史,吸取歷史教訓,才能保證世間永遠不再有戰爭和屠殺。
第三是記錄作家座談會
(1)?西德和日本兩位作家對法西斯在全球范圍內肆虐的歷史,各自的態度如何?在文中找找他們的語言。
明確:從他們的語言可以看出:
西德——自責
日本——辯解
? (2) 從兩人不同的態度,你了解到了什么?
西德——得到人們的原諒(握手)
日本——忘記給別人帶來痛苦的歷史,自私,令人鄙視
人,要正視歷史
第四是摘錄遺言
? 作者為什么要摘錄遺言,有什么作用呢?(這些遺言,你讀出了什么?)
(1)孩子們是熱愛生活、牽掛親人的。這令人感動。
(2) 孩子們是勇敢的
(3) 譴責屠殺者的罪行
(4) 屠殺、戰爭是殘酷的。
親愛的爸爸媽媽 優秀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親愛的爸爸媽媽》的主題是“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作者記敘自己參加悼念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感,著重通過再現被殘殺者的生命活動,反襯出法西斯強盜的滅絕人性。根據課文特點,要著重體味一些意味深長的句子的含義,看看作者是怎樣根據表達中心意思的需要來選擇材料的。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根據表達中心意思的需要選擇材料。
2、體味重點語句的含義。
3、領會文章“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的主題,珍視和平與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1、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2、理解文章中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學生簡介作者、背景,教師適當補充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有感情范讀引文,并強調“沉重而美麗的記憶”。
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三、粗略探究
1、為什么薩特說記憶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
2、對于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態度有何不同?
三、精細探究,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分小組討論)
1、思考問題:
⑴西德作家明赫白為什么會得到人們的諒解。
⑵作者對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現持什么態度?說說理由。
2、品味語言:
⑴“凄風。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中連用四個句號,有什么表達效果?這里僅僅是在描寫天氣嗎?
⑵“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詞強調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⑶你怎樣理解“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⑷聯系上下文說說“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的含義。
四、拓展延伸
聯系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談談感想,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主題,更懂得珍視和平與幸福生活。
五、作業
整理課堂“拓展延伸”,并以“歷史告訴我們”為題作文。
親愛的爸爸媽媽 優秀教案 篇5
一、課前準備
1、熟讀課文,疏通字詞。
2、查找有關納粹暴行的資料。
二、導入 新課
課題《親愛的爸爸媽媽》所包含的動人感情。
三、出示目標
1、領會文章的主題。
2、體會議論和描寫的作用,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3、熱愛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四、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概括課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2、文章表達的主題是什么?五、合作探究
閱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語句,并說說你的理解。六、研讀賞析
課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長的描寫和議論,說說它們的含義和作用:1、凄風。苦雨。天昏。地暗。
2、“他們殺孩子、老師、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3、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七、拓展延伸閱讀課文第三部分,回答問題:
1、對于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態度和表現有何不同?
2、你對這兩位作家的行為是如何評價的?請以“歷史告訴我們”為題作文,說說你學完本文后的感想。
親愛的爸爸媽媽 優秀教案 篇6
教學方法:
本文是對法西斯的控訴詞,抓住一組組矛盾統一的事物進行分析探究。(歷史——現實,美麗——沉重,懺悔——狡辯,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喚——罪惡的槍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步驟:
1、導入
朗讀課外文章《致命的母愛》,讓學生談體會。
致命的母愛
敵兵沖進民宅,以槍口對準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僅存的食物,并占據了他們唯一的房間。
夜深了,精疲力盡的敵兵紛紛睡去,月光灑進窗口,照在渾身泥沙、滿臉倦容的敵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歲,還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還要母親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為了別人爭權奪利,被強迫遠離家鄉,多么可憐。”瑟縮在墻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離家的孩子,一股母愛和同情油然從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軍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緩緩站起,輕步走到敵兵身邊,惟恐自己的腳步會驚醒那年輕人的故鄉夢。
“你的夢里或許正有著疼愛你的母親呢!”女主人彎下身,拾起軍毯為年輕人蓋上。
突然,那敵兵張開雙眼,吃驚地渾身震動,如同野獸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閃著寒光。
接著又一聲槍響,沖過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輕的敵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媽啊!幸虧我被驚醒,也幸虧您在夢中保護,否則我就再也看不見您了!”
感慨:文章將偉大的母愛放在戰爭面前,讓罪惡的戰爭撕碎了溫馨的人間至情,讀后令人驚心動魄。世間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2、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正音、解詞):
呵h…護 殺戮l” 納粹 肅穆m” 恍惚 木然 荒謬mi” 憧憬chngjng 繚繞 健忘 片紙只字赤裸裸lu
3、問題探究
⑴“研討與練習”第一題、第二題。
⑵ 引用迪桑卡詩句的作用?結尾引用死者遺言的作用?
⑶你認為那個日本人的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⑷“引文”與“正文”的關系怎樣?
“引文”是純客觀的紀錄,是正文得出觀點、進行議論的依據。
親愛的爸爸媽媽 優秀教案 篇7
[實用教案]
創意說明:這篇文章是一篇對法西斯的控訴詞,細讀文章不難發現,文中充滿了一組組看似矛盾對立實則統一的事物:歷史與現實、美麗與沉重、懺悔與狡辯、引文與正文、人性的呼喚與罪惡的槍聲,閱讀時如能抓住這些矛盾并對之進行分析探究,你會走進一片別樣的風景。
教學步驟:
一、尋讀,析一析“歷史”與“現實”
1.分別尋找文中寫“歷史”寫“現實”的內容,并聯系起來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參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會,悼念二戰中被納粹殺死的3000個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為現實。而莫馬·迪密為作者作的回顧和解釋基本展現了幾十年前的歷史。作者以凄風、苦雨、靜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來烘托集會的沉重,讓人感受到這里曾經發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慘,同時借莫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發指的歷史,二者的交錯出現使那些悲慘、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時讓人體味現實,反思歷史,形成了立體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視鏡頭的來回切換,把歷史與現實溝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義。
2 .為什么說“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成千上萬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特別是兩位生還者來到這里,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在人們眼前,在凄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和現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里紀念死者,這又是美麗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47年前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劣,竟然以優等種族自居,要消滅劣等種族,這又是何等荒謬。
二、聽讀,析一析“沉重”與“美麗”
一天之內,七千人慘遭法西斯強盜的屠殺,這個記憶是“沉重”的,但是面對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這又是“美麗”的。
三、圈讀,析一析“引文”與“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詩句有什么作用?
這些詩句歌唱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悅”。他們還年幼,還在小學念書,他們的生命才起步,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夢想。他們正努力學習,向往將來“在陽光下奔跑”,創造人生的業績。他們在愛的陽光下成長,絲毫沒有意識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脅。歌唱孩子的可愛和希望,正是對納粹強盜的控訴。
2.結尾引述死者的遺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遺言,是人性中最美麗的體現,讓人據此想像被殘殺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過再現被殘殺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動,反襯出法西斯的殘酷,并向全人類提出警示:永遠不要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關系?
“引文”是純客觀的記錄,是正文得出觀點、進行議論的依據。
四、仿照上面的方法,還可以析一析“西德”與“日本”,“景物”與“心情”“描寫”與“議論”“戰爭”與“和平”等。
[備選創意]
創意說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步驟:
初讀,理思路。
全文結構清晰,四個部分內容依次如下:參加紀念活動途中——開展紀念活動——紀念活動的討論——摘錄血腥悲劇中的片紙只字。
精讀,品美句。
結合課后習題二對文中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進行品析。
回讀,探主旨。
鼓勵與眾不同,可以參考的說法:
①控訴戰爭的殘忍。②歌頌愛的偉大。③jie露非正義戰爭維護者的自私嘴臉。④我們應該不停地反思歷史。
親愛的爸爸媽媽 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積累“肅穆、荒謬、健忘、殺戮、納粹、神往、繚繞、光禿禿”等詞語,掌握字音、字形、字義。
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主題。
3、體會議論和描寫的作用,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4、教育學生熱愛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中心,體會語言的深層含義。
【教學難點】
了解描寫和議論的作用。
【教學方法】
抓住一組組矛盾統一的事物進行分析、討論、探究。
【課時布置】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誰知道“六一兒童節”的由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嬰兒,并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
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證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同樣,在二次大戰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庫耶伐次,一天之內,7000多個無辜生命遭到殺戮,其中包括300多個小朋友。這是怎樣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啊。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美國華裔女作家聶華苓寫的《親愛的爸爸媽媽》,認識戰爭的罪惡,懂得和平的珍貴。
二、文學常識
聶華苓,著名華裔旅美作家。
薩特,法國哲學家、作家、評論家,著有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等。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正音:
肅穆(mù)荒謬(miù)殺戮(lù)神往(chōng jǐng)
納粹(nà cuì)繚繞(liáo rào)光禿禿(luǒ)
2、聽錄音(薩特的話),稍微講解繁重的記憶,美麗的回憶,等全文教學結束后再總結分析。“繁重”“美麗”是矛盾性詞語,因為指代內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那就是我帶走的繁重記憶。但這是個美麗的記憶。”前一句是對上面幾句話的總結,指納粹殺害了7000多人,所以這是繁重的記憶。后一句是對下面幾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對敵人的殺戮而表示的英勇無畏的精神,因此讓人留下美好的回憶。繁重的記憶很好理解,美麗不好理解。人們如何英勇?我們學完課文就很容易明白了。(美麗指整個民族的英勇,面對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寧死不屈的。他們不做民族的叛徒,他們懷著對生命強烈的愛不向劊子手乞憐。他們表示了“整個民族的英勇”,這是美的,令人敬重的。這真是個美麗的記憶。A、一位老師寧死不屈,大義凜然;B、無辜平民包括小朋友們的遺言,懷著強烈的愛、仇恨,沒人乞憐。)
3、歸納文中四局部的內容:
⑴ 墳地所見所聞;
⑵ 記述各種演出記念活動;
⑶ 記錄作家座談會;
⑷ 摘錄遺言。
四、分析文章各局部,體會文中一些句子的含義和情感
(哪一個情節印象最深刻 why?)
第一局部:墳地所見所聞。(請學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觸的局部,說明緣由后,再加以講解或補充。)
1、“凄風。苦雨。天昏。地暗”,是寫景色,以景抒情,在作者眼中他的景色是怎樣的?同樣他的心情也是怎樣的?句號,有抒情的作用,起停頓作用,使讀者放慢了閱讀的速度,同時腦海中也可以想想一下畫面,凄、苦、昏、暗,因此有種悲痛的氣氛籠罩在身邊。因此,不是單純的寫景,寫景還為了渲染悲痛凄涼的氣氛。
2、他們殺小朋友、老師,也殺牧師、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質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詞有著強烈的情感,對被殺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對屠殺無辜平民的法西斯──憤怒地進行控訴。
3、有位老師,納粹要他合作,他說開槍吧!我給小朋友們上最后一課!所謂的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這位老師是有民族氣節的,他毫不畏懼、大義凜然。
第二局部:看各種演出紀念活動。(請學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觸的局部,說明緣由后,再加以講解或補充。)
1、歷史,實際,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痛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歷史與實際的融合指不計其數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其中包括兩名生還者。人們悼念死去的親人時,半個世紀前嚴酷的歷史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悲哀)因此在這么一種凄風苦雨的悲痛氣氛中,歷史與實際融合了。
“悲痛”是指嚴酷的歷史令人悲痛,“美麗”指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不計其數的人來到這里紀念死者。,“真實”是指眼前這一切都是真實的,沒有半點虛假的成分在里頭。,“荒謬”指二戰時,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劣,要消滅各種種族,這是何等的荒謬。
2、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詩句有什么作用?(聽這首詩歌的錄音)
這些詩句歌唱小朋友們“對未來的神往,對生命的喜悅”。他們還年幼,還在小學念書,他們的生命才起步,對未來充溢美好的夢想。他們正努力學習,向往將來“在陽光下奔跑”,發明人生的業績。他們在愛的陽光下生長,絲毫沒有意識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脅。歌唱小朋友的可愛和希望,正是對納粹強盜的控訴。
3、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強調不能忘記歷史,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教訓,才干保證世間永遠不再有戰爭和屠殺。
第三局部:有關紀念的作家座談會。
首先講解:歷史是繁重的。實際呢?看出第二局部回顧歷史,第三局部是從歷史的回顧中看實際的走向。提問:對于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自己的態度和表示有何不同?西德作家:真誠的懺悔,充溢犯罪感;日自己:自私的狡辯,企圖開脫罪責。
如何評價這兩位作家的行為?(學生自由發言)
西德作家:明赫白反省本國的侵略罪行,認識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摯,態度非常地誠實,而半個世紀前的追性是納粹強盜犯下的,明赫白沒有責任,他卻代上一代人受過,所以人們寬恕他,尊重他,因此許多人走過去和他握手(最后一句話)。
親愛的爸爸媽媽 優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肅穆、荒謬、健忘”等詞語,理解其詞義并用詞造句。
⑵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特征。
⑶把握文章內容,理解作品戰爭的主題。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個部分的內在聯系,理清文章敘事脈絡。
⑵把握引文與正文的聯系,力求從主要方面把握課文內容,學習如何快速準確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⑶揣摩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領會語言的深層含義,增強語感,提高理解力。
3、德育目標:
文章控訴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類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戰爭。學習本文,讓學生銘記歷史,正視現實,呼喚和平,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把握引文與正文,正文四個部分的聯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