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夢想教案設計(精選8篇)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把握本文的情感,借助朗讀體會本文是如何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感人的。
②揣摩重點語段的含義及感情色彩。
2、過程與方法:朗讀、討論、歸納
3、情感與價值觀
①體會作者傾注在所述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②體悟馬丁·路德·金的崇高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揣摩語段,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背景的認識,非暴力主張的認識
一、導語設計 :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面孔,總有一些聲音,當歷史過往的時候,給我們留下感動的痕跡。
或許,他沒有偉岸的身軀,有的,只是瘦削的臉龐和堅定的目光,但是,卻能將自由的希望注入絕望者的心里;(林肯)
或許,她沒有美麗動人的容顏,有的,只是布滿皺紋的滄桑,但是卻能用最無私的愛向人們詮釋什么是天使的模樣。(特雷莎修女)
或許,他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有的只是發自心底的細若游絲的心聲,但是,卻能告訴大家什么才叫做靜水深流。(圣雄甘地)
這些人,能用他們正義的聲音,一次次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我有一個夢想》是馬丁·路德·金發自心底的呼喚,被稱為是20世紀最為驚心動魄的聲音。讓我們通過視頻片斷感受一下。(播放演講視頻,并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感受文章的情感。
教師:聽了之后感覺怎么樣?(慷慨激昂)這篇演講稿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它飽含激情,富有感染力。所以這節課,我們先拋開作為演講稿的其他特點,我們單就從“情感”作為切入點(點擊課件)來品讀一下這篇文章,去了解馬丁·路德·金飽含了什么樣的情感,而我們又能激發起什么樣的共鳴。(板書:品味情感)
三、引導學生品讀1——16節
(引導學生看課題:關鍵詞是什么?)——夢想
教師:全文直接描述夢想的段落在哪里?從第幾節到第幾節?(17到文末)
通過預習和聽剛才的演講視頻,你覺得他的夢想是什么?(提問一學生)(緊扣“人人生而平等”)老師也注意到了這么一句話:人人生而平等。這不是寫到了美國法律里嗎?“不言而喻: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為什么作者還說這是他所追求的夢想?(這個人人里面有黑人嗎?)法律上有(點擊課件),但現實中并沒有!那個語段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生品讀第二段)
教師:(先讓一名學生朗讀:根據你的理解來朗讀)你覺得這一段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想和同學們交流一個問題:馬丁·路德·金認為美國是黑人的家嗎?(故土家園)可同是一家人,黑人得到的是什么待遇?有那些詞語可以體現出人人生而不平等?(鐐銬:什么樣的人需要鐐銬?蜷縮:我們不是人嗎?堂堂七尺男兒竟然要像蟲子一樣蜷縮,體現出黑人的地位是如此的卑微。)(人人生而平等嗎?看到我們的黑人兄弟受到這樣的迫害,馬丁·路德·金會有什么樣的心情?(板書:痛苦)教師:這一節的確體現出當時黑人沒有安全感,沒有歸屬感的悲慘現狀。我們來補充介紹一下當時黑人的生活場景。〈課件〉
從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長在美國的黑人,一直忍受著非人的煎熬。介紹白人學生抗議(同一片藍天下,卻不能享受同等的教育權利,人人生而平等嗎?);在有些州,警察打人是合理的,甚至還能獎勵一星期的公休時間。(人人生而平等嗎?)介紹黑人不能在白人開的餐館就餐,許多公共場所掛著“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上海租界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屈辱)。 所以馬丁·路德·金說自己是故土家園的流亡者。家都不像家了,能不痛苦嗎?
我們再來看一下1、2節,除了比喻,還有排比(作用),作者為什么反復強調“一百年后的今天”中的這個一百年后?——除了與歷史作為呼應,還有在情感上體現出對什么的渴望?——對自由急切的渴望(板書:急切)讓該生再讀該段,提醒注意關鍵詞要讀出重音,表達痛苦感情,排比句要讀出強調的語氣,表達對自由急切的渴望之情。讀出感情。(我們不是馬丁·路德·金,無法復制出他當時演講的激情和氣勢,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品讀,敢讀、想讀,一定也可以產生情感共鳴。積極參與就是收獲。)
四、 生品讀10——14(作者善于運用排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大家看看接下來還有那些段落?)
教師:從這些語句中我們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感情?(憤怒)。“我們之所以絕不會滿足,是因為我們的什么權利受到侵犯?生存權—居住權—政治權我們只需要基本權利得以保障,可竟然遭受質問: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言下之意:你們黑人怎么這么貪得無厭?聽到這樣的話怎么會不憤怒呢?(板書:憤怒)
教師:這幾段是對什么權利的要求?生存權—居住權—政治權(遞進,所以這幾段在感情上應漸次加強,而不該平分秋色。讀出遞進的層次。讓學生找出表現憤怒的詞語:我們就絕不會滿足,給一分鐘時間品讀后在合作朗讀。(朗讀形式:師讀第9段,一生(不需要站)領讀,全班齊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14段齊讀)(過渡:或許膚色是有國界的,但是我們的同情心和正義感是可以超越國界的。謝謝大家用充滿激情的朗讀,讓老師感受到了這份情感共鳴。)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真閱讀全文,了解文章的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感情脈絡,語言特點。
2.能力方面目標:引導學生對“夢想”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夢想”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
3.情感與態度方面目標:感受演講辭激情澎湃、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感悟馬丁路德金為實現夢想而做的努力,對夢想的渴望。
二、教材中的重難點
重點:把握文章整體演講的感情脈絡的基礎上,了解馬丁路德金的夢想,為實現解放黑人而發出的心聲和巨大的號召力。
難點:理解馬丁路德金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斗爭方式及作用和影響。
三、課時安排
本篇文章需要三個課時,本教案主要針對第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及時間安排
1.新課導入:(時間安排在5分鐘)同學們大家一起欣賞一首歌,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播放音樂的同時,講述老男孩的故事。《老男孩》敘述了一對中學的好朋友在他們中年時,組合成樂隊參加“歡樂男生”選秀節目,因為一首歌讓他們回到青春,回到過去,短片激起了無數人對青春年少時追求夢想的回憶與共鳴,其實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青澀的歲月里,都會有很多不羈的想法,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夢幻,但是當大家30多歲的時候,而立之年悄悄過去,生活就像一把無情的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曾經那些陪伴我的人啊,你們在哪里?你們正在干什么?你們還記得那些關于青春的日子嗎?你們,還記得,我們曾經的那些夢嗎?當你們想起來這些東西的時候,會輕輕地笑一下嗎?會留下滄桑的、抑或幸福的眼淚嗎?同學們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會夢想都有信念,有時候會因為現實而擱淺了追夢的信念,但是無論現實怎么殘酷內心深處對夢想的渴求是磨滅不了的。你們的夢想是什么?大家想一想,今天我們來了解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么?
2.新課講授
(1)朗誦全文,劃分文章段落結構并寫出段落大意。
讓學生朗讀課文,劃分段落結構寫出段落大意,從中抽出3名學生回答。從整篇文章的結構安排,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5段):陳述了作者號召上萬人集會的原因和目的。
第二部分(6—16段):強調黑人應該怎樣去實現平等、自由的夢想。
第三部分(17—25段):敘述了“我”的夢想是什么。
第四部分(26—32段):表述了現實夢想的積極作用和影響。
(2)介紹相關背景知識。
美國種族歧視的背景及文章寫作的背景:
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就開始擄掠非洲黑人,把他們販賣到美洲為奴,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這種慘無人道的奴隸貿易持續了大約400余年。直到1783年,美國的建國者決定廢除奴隸貿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戰爭以后,當時的總統林肯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隸終于在法律上獲得自由。
但100多年后,20世紀50~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南方的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開的餐館就餐,許多公共場所掛著“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車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車廂,車的中部雖然允許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車,黑人必須給白人讓座。 1955年12月,蒙哥馬利市警察當局以違反公共汽車座位隔離條令為由,逮捕了黑人婦女羅莎·帕克斯。帕克斯夫人是一位黑人裁縫,在她下班回家的路上,由于未給一名白人乘車者讓座而被捕。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黑人發起了浩大的民權運動,馬丁·路德·金號召全市近5萬名黑人對公交車公司進行長達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決取消運輸工具上的座位隔離。這是美國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爭勝利,不僅揭開了持續10余年的美國民權運動的序幕,也使馬丁·路德·金鍛煉成民權運動的最杰出領袖。
1963年8月28日,25萬人響應馬丁·路德·金的號召,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游行,爭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權利。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館前的石階上,對群眾發表了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演說,他的這篇演說馬上舉世聞名,而且為美國法律和生活變革鋪平了道路,成為使整個國家面目一新的珍貴的歷史時刻之一。
(3)勾畫出生詞及出現生詞的句子。通過講解生詞和出現生詞的句子,讓學生讀懂全文,理解作者需要表達的意思和內涵。
(4)找出文章的修辭手法有幾種,勾畫文章中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說出運用這些修辭手法的效果。文章運用了排比、比喻、反復三種修辭手法,運用這些修辭手法為演講錦上添花,使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充分,更鮮明,有著排山倒海的氣勢,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達效果。
(5)掌握文章中作者為民請命、爭取立法保障黑人權利、消除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讓黑人享有政治平等的主旨思想,感悟作者為爭取黑人權利平等自由強烈的思想情感。
3.課堂練習
(1)作者的夢想是什么?
(2)賞析重點句子
a.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圣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我們不相信,在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之庫里已沒有足夠的儲備。(這里的.“空頭支票”指什么?這樣表達有什么效果?)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頭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偽外衣,讓聽眾明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促使聽眾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斗。
b.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的爭吵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這個信念”具體指什么?“交響曲”有什么特點?用在這里有什么深刻含義?)聯系上下文,不難看出“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才有了拼搏奮斗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弦樂套曲,既有管樂,又有弦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為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后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
4.課堂總結
夢想是一個燈塔,指引著你前進,有了夢想有了信念,人生的漫漫長路就有了目標,可能在尋夢的路上,我們會受到挫折與失敗,但是只要信念堅定,夢想會實現的。夢想有大有小,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大夢想,他的夢想是國家的夢想,是黑人的夢想,他為國家和平、消除種族歧視、解放黑人、黑人和白人能和平相處,為人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為國家的和平、民族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5.拓展及作業布置
思考現實與夢想之間存在的差距及如何克服?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引導法、練習法來進行教學
六、教具的使用及板書的設計
應用多媒體播放筷子兄弟演唱的歌曲《老男孩》,板書的設計:
第一部分:開篇寄思→點出夢想
第二部分:體會感情基調→介紹背影
第三部分:分析文章→升華主旨
七、課后總結
本堂課主要介紹了文章的寫作背景、時代背景讓同學們了解這篇文章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完成的:劃分文章的段落結構,了解文章的結構安排;講解生詞句子和修辭手法,使學生讀懂全文,理解作者的思想內涵;布置作業,開拓學生思維,溫故所講的知識點,掌握重要的內容。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從比喻、排比等角度體會這篇演講辭的特點。
2、學會從長文章中提取整合有效信息。
3、感受馬丁路德金追求自由平等的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
從16世紀起,歐洲白人就把非洲黑人擄掠到美洲為奴。黑人作為商品來買賣一向延續到19世紀,1861年《解放黑奴宣言》的頒布,讓黑人在法律上獲得了自由。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呢
種族歧視、壓迫現象仍然十分嚴重。美國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生活貧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進入各級各類高層機構,不能參加投票和選舉,不能像白人一樣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動自由。
南部一名黑人婦女拒絕讓座給白人而被捕的事件,激起了持續的抗議行動。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黑人展開爭取民權的運動。當時在教會當傳道士的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也投入其中,并成為了民權運動的領袖。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特區一次25萬人的集會上,他發表了這次舉世聞名的演講。
目的:配樂配圖,教師深情朗誦,營造氣氛。
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作者:
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2、理清文章結構思路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猜想一下此文會寫些什么資料
生答
師:請同學們快速默看課文,看后比較下文章的資料與你所猜想的是否一致
3、師生小結:
(1)、為什么有這個夢想1——6
(2)、怎樣實現這個夢想7——16
(3)、這個夢想是什么17——25
(4)、期望這個夢想早日到來。26——32
目的:培養學生閱讀長文章時,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
三、深研文本
1、為什么有這個夢想
1-6自然段
一百年前,政府許下“解放黑奴”的宣言,給黑奴帶來了期望。
一百年后,政府沒有兌現諾言,“宣言”成為“空頭支票”,黑人依然沒有自由和平等。
如果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國家就得不到穩定。
2、該怎樣實現這個夢想
(1)7—16自然段非暴力斗爭方式
理解“非暴力斗爭方式”是本課的難點。首先引導學生抓“精神力量戰勝物質力量”。再經過設喻,如:同學不細心把你墨水瓶打翻,你衣服被弄臟了,你如何處理這件事。學生可能有多種答案,可從中選擇最好的。假如從內心原諒了他的無心之過,而不是和他拳腳相加,那么這就是“精神戰勝物質力量”了。
(2)哪些語句反映了這種斗爭方式
學生先自我找,找不到教師再提醒,如果找到了,教師就小結一下,找提示性詞語。
“不要、不能、必須、要、只要”的句子
師小結:和平、團結、徹底、永遠向前!
3、這個夢想是什么
17-25自然段
(1)學生從原文中初步歸納
人人平等
擁有自由正義
消除種族歧視和隔離
黑人白人情同手足
(2)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
師引導學生在先前歸納的基礎上再次提煉,分類專業術語歸納。
政治上:
期望美國的有色人種能享有和白人一樣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權。
文化上:
期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有受教育的權利和自由。
經濟上:
期望有和白人一樣的就業和發展的機會。
要求政府,從政治、經濟、文化上給予黑人真正的自由與平等權利。
4、期望平等自由早一天到來。
師:對于這樣的夢想,馬丁路德金抱著什么樣的態度
選讀句子。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的爭吵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
目的:培養學生靜心閱讀的習慣、關注細節的意識和歸納概括本事。
四、探究演講激動人心的力量
播放馬丁路德金演講的剪輯視頻(30秒)
讓學生自我從文中找句子,自我讀,自我領會。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點撥。如情感上、語言表達上。
如果學生談得不足,教師再用備用方案。
1、出示一組句子讓學生比較。
(1)美國沒有履行這項神圣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上“資金不足”的戳子后被退了回來。
(2)一百年前,林肯總統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它至今還沒有得到實現。
生動比喻——深深抓住聽眾的心
2、選句子抽學生演講。
如果美國忽視時間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決心,那么,這對美國來說,將是致命傷。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
不!我們此刻并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和主張;體會演講稿中比喻、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悟馬丁路德金的崇高獻身精神,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奮斗。
教學重點
1、體悟馬丁路德金崇高的獻身精神。
2、體會比喻、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馬丁路德金崇高使命以及獻身精神所產生的時代背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1963年8月28日,25萬名美國黑人群眾聚集在華盛頓,舉行了和平示威集會,爭取應該屬于他們的自由、民主權利。在這次集會上,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演講詞,一起來感受這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演講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示:這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講詞,在朗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感情和氣勢。教師給學生范讀第二段。然后學生自己讀,并且思考以下問題:
1、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相關段落讀一讀,然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他的夢想。
2、馬丁路德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
3、馬丁路德金主張怎樣去實現夢想
四、精讀課文、品味賞析。
問題導入:這是一篇富有文采,熱情洋溢的演講,極富感染力和號召力,請從課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段或幾段,大聲地朗讀,并且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出示朗讀要求:感情充沛,掌握好情感表達的輕重緩急)
教師根據學生的理由總結出演講稿語言方面的特點:
五、質疑探究。
“學貴有疑”,同學們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是否還存在疑問,是否有新的發現。請大膽說出來,讓大家一起來探討。(預設:馬丁路德金為什么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或者他有哪些精神品質?)
六、拓展訓練。
請同學們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寫一段簡短的演講詞,表明你對未來的展望。(至少用一種修辭手法)
七、小結。
1、師生配樂朗誦詩人國風的詩歌《我有一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
那一天世界不再動蕩沒有戰爭、貧困和饑荒幸福的生活充滿陽光和平的鮮花到處開放我有一個夢想
那一天人類不再憂傷沒有恐懼、歧視和眼淚歡樂的歌聲響徹四方自由的鳥兒展翅飛翔我有一個夢想
那一天大地不再凄涼沒有破壞、掠奪和污染秀美的江河一片蔚藍我有一個夢想
那一天將化為美好的希望讓我們攜起手來,迎接這一天的來臨用我們的愛實現夢想
2、結束語:同學們,我們今天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通過無數人的血與淚熔鑄而成的。請讓我們珍惜時光,珍重生活,努力拼搏,為心中的夢想而奮斗吧!也讓我們一起祈禱:愿全人類美夢成真!
八、作業。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請以我的夢想為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夢想:平等、自由、正義、友愛
熱愛和平
原因:沒有兌現承諾
崇高的理想
主張:非暴力
有恒心
有信心
堅定的信念
多用修辭:排比、比喻
增強氣勢、感染力
多用整句多用整句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設計 篇5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2.體會本文感情真摯、結構嚴謹、文辭優美、氣勢恢弘的寫作特點,學寫演說辭。
3.理解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述的和平斗爭主張。
4.感受作者爭取種族平等的熱切情懷和偉大的獻身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品味本文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2.體會本文感情真摯、結構嚴謹、文辭優美、氣勢恢弘的寫作特點,學寫演說辭。
課前準備
教學之前,引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了解作者及美國黑人的歷史和現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簡介作者及美國黑人的歷史和現狀。
2.教師課堂播放課件《馬丁·路德·金》和《我有一個夢想》的音頻片斷。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怎樣劃分本文的演講思路?
討論后明確:整個演講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陳述為實現其要求所使用的斗爭策略。第三部分(17-32)段,表達作者心中執著追求的理想以及為了實現理想所具有的決心與信念。第一部分是這次游行活動的原因,也是演講的基礎;第二部分是這次活動的策略與目標,也是演講的發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講的高潮與結局。
2.《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特征是什么?
討論后明確: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決心不改的執著精神,構成了演講詞《我有一下夢想》的靈魂。充沛的情感是這篇演講詞的主線。演講者從“結束種族奴役的漫漫長夜”的期待開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國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兌現諾言的義正辭嚴,到“我夢想著”的燦爛前景;把夢幻、新曲、圣歌綜合起來,寄托了演講者悲憤與熱切的情感。這種情感又在與聽眾的心理中回蕩,明確的斗爭原則,切身利益的呈現,美好未來的展望,都使聽眾的情緒受到感染并得以升華。
三、具體研習
1.演說辭開篇闡明了“簽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巨大意義,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解放黑奴宣言》在美國歷史上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也可以說這是保障黑奴權利的一部法典。作者高度評價了宣言的巨大意義,說它“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這樣,作者首先為黑奴爭取民權自由運動建立了一個強有力的法律基礎,說明美國自頒布宣言以來,黑奴就應該而且必須享有平等的權利。這就將美國政府置于一個極為不利的境地,也為以后的斗爭掃清了輿論上的障礙。
從內容上看,在闡明宣言的意義后,作者筆鋒陡轉,向人們揭露了一百年后美國讓人失望的現實,“黑人仍生活在富裕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仍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里,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黑人的這種悲慘的處境與首段中宣言的光輝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對比之下,文章自然會產生非常強烈的諷刺效果,增強了對敵的戰斗力和內容的感染力。
2.由演講辭第二部分能看出馬丁路德金的斗爭策略嗎?
明確:能。第二部分分為三層:第一層(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爭原則和對白人的態度。斗爭的原則是不使用暴力。這和馬丁路德金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對白人的態度,不應該全不信任,因為普通白人的命運與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關的。第二層(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爭的目標:黑人獲得自由,爭得正義的權利。這一層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飛瀑直瀉,表達了黑人爭民權,爭平等,爭自由的強烈愿望。第三層(第15段至第16段),指出堅定的信念。斗爭是長期的,不是這一次游行就能解決的,黑人的境遇也許暫時還不會得到根本的改變,但只要我們懷著不變的信念和熱忱,堅持下去,正義的愿望終會實現。
總而言之,馬丁路德金的斗爭策略包括五個維度:原則——不使用暴力,因為暴力易造成更大的情感傷害;態度――團結大多數白人,由此能獲得更多的認同和支持;目標――黑人必須獲得自由,達到的目的絕不含糊;信念――長期斗爭才能成功,勝利總會實現;激情――蘊含著理性的導向,因為斗爭僅僅有激情沒有理智往往失敗。
3.本文是怎樣運用排比句演講的?運用這樣的排比句演講有什么效果?
明確:第2段:“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達的是一百年來黑人的悲慘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側面、多角度地強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慘,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貧困,給聽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第5段:“現在是從……現在是把……現在是為……”,作者要表達的是:現在是美國政府“兌現諾言”的最佳時刻。使用排比句式,則把這次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從“荒涼”走向“陽光普照”;是把“流沙”改為“堅石”,增加了這次游行的正義的分量。第27段連用五個“一起”在分句之間排比,表達了黑人團結協作,將民權運動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信念。通過排比句的使用,則使這個信念堅定、執著、充滿了義無反顧與視死如歸的悲壯,喚起了所有讀者與聽眾的共鳴。排比語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思想更加深刻,語氣更加強烈,感情更加充沛。能產生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瀉千里的激情,進而增強演講的表達效果。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我有一個夢想》選自滬教版高一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九課,是一篇政治演講詞,它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文章情文并茂、語言流暢,那飽滿的激情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來,深深地感染著聽眾,引起人們的共鳴。
【教學設計】
1.教學目的
《我有一個夢想》是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激情澎湃、氣勢昂揚的演講稿。20世紀50到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從中可見,本文體現的自由、平等觀念及為自由而進行和平抗爭的呼喚則是教師應該重點推敲的內容,從背景入手,逐層點撥,最終突出教學的重點。
2.教學策略和實施
在實踐《我有一個夢想》這篇課文的時候,采用了對話式教學。
首先是閱讀文本,與文本對話,設計了幾個操作步驟,比如查找有關馬丁·路德·金及其“非暴力抗爭”的相關資料;理出文章思路;對文本中的精彩段落寫出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等,這是對話的初始階段。接著針對學生在對話初始階段提出的見解、觀點和疑難問題進行生生對話和師生對話,然后教師針對對話中出現的有爭執的問題進行深入性引導,到此,對話過程結束。通過實踐,我發現這樣的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從“給你”到“我要”,學生的情緒被調動,思維也就更開闊了,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其次便是深入鉆研,細心品味,挖掘教材美的潛因,讓學生受其感染,被其熏陶,得其凈化,獲其靈感,這才進一步達到有效的教學策略。
最后,要實現教學策略和實施的有效性,也不能忽視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好的教學語言能攝人心魂,讓人陶醉于其中。
3.教學的預設與生成
在教授《我有一個夢想》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設置了“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么”這個問題,在備課時我想學生肯定不能立馬就找到文末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應該只會看到文首的描述,所以我還設計到學生找到前面的答案時我如何將他們往后引。但沒想到上課提問,第一個學生就道出了正確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課后反思,為什么預設與生成之間有了偏差?問題在于我沒有注意預設問題回答對象的可接受度。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水平、智力發育等特點對課堂問題進行科學的“預設”,而每一個學生的層次不同,在預設時就應考慮到不同水平的學生的不同生成情況,這樣才有生成的價值,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教學的結果
在開始教學《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前,我就布置了一份準備作業:寫出自己的夢想。作業完成情況不盡如人意。大部分的學生都寫一些諸如“我要考入年級100名”“希望以后可以當設計師”這種以自我為中心,從自己出發的淺層次的愿望,很少有人從社會、人類發展的角度出發。通過這些,我知道這次的教學取得了有效的效果,不僅是在知識的傳授上,更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了一定的影響。
有效的教學結果,指學生經過學習所發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標,每節課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它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變化和提高。那么更高的層次就是培養學生關注人性和生命意義的能力。教師要在促進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獲得能力的遷移和思維的發展,也就是說不僅指對知識的記憶,還要求學習者理解知識,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加深對事物的領悟,將學習所得進行內化,內化進自己的知識構架,內化成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反思】
1.確立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可講的東西實在是太多,而時間只有一節課,如果面面俱到,什么都講,那么最終的結果只可能是浮光掠影,面面俱不到。所以在教學目標的確立上,我把切入點放在本文體現的自由、平等觀念及為自由而進行和平抗爭的呼喚上,從背景入手,逐層點撥,最終突出教學的重點。
2.通過師生間的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
我一直認為語文教學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與良好的師生關系相關,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總是積極地和學生進行交流,這次開課,聽課的老師很多,學生難免有些緊張,所以一開始我播放了學生所熟悉的一首英文歌曲I have a dream,緩和氣氛,活躍課堂,并自然而然地導入到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的探究學習中。
3.把教師的“給”變成學生的自主探究發現,是今后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這堂課,我雖然設計了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歸納方法,但教師“給”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
追求永遠在路上,相信通過不斷的實踐,我們一定會越來越成熟的。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設計 篇7
教學主旨:引導學生“品讀、領悟、感動”的過程
1、從對教材的理解方面:
本篇課文是我們語文新教材第三單元第三篇自讀課文,是一篇演說詞。旨在培養學生能進行自主鑒賞,善于思考,敢于和善于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能力。
2、從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方面:
在本堂課中,我采用指導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學進程也應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期望貫穿一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在課前讓學生自主查閱有關資料和預習質疑,在課上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并組織小組討論,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現他們的個性和思維,給學生以充分的發揮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使他們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從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設想與做法方面:
二期課改告訴我們,我們教師不僅要以學生為主體,更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語文作為一門學科,自然有它的工具性的特點,讓學生了解一些語文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是必須的,但我認為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這些基礎知識與技能,我們還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領悟點什么,對于他們的學習甚至生活上還有哪些實際的好處,這是我們老師應該要教育與培養的。就這篇文章而言,我覺得是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情感體驗的絕佳途徑,現代的學生,特別是高中的學生,相對封閉的生活學習方式已使他們身心俱疲,本文涌動的激情正是喚起他們蓬勃生機的很好媒介。
4、從教學目標方面:
教給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如何真正的生活、思索則同樣可貴。所以在課上我意圖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領會作者傾注在所述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新念,在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學得有針對性,有實用性。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⑴ 了解美國黑人的歷史和現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⑵ 通過誦讀,體會本文激情澎湃、文質兼美的特點。
⑶ 體會和揣摩這篇演講稿成功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反復、排比和比喻)和文采斐然的特點,并學以致用。
2、過程和方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朗讀,多向對話與交流,當堂進行文段練習。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馬丁·路德·金的偉大理想,并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揣摩語言,體會修辭手法在演講中的表達作用,并能用排比、反復和比喻等常用于演講稿的手法寫作。
【教學設想】
本節課主要想通過朗讀貫穿教學始終,從而了解演講稿最常用最有效的修辭方法——反復、排比和比喻的運用,并感受作者激昂澎湃的感情和排山倒海的氣勢對聽眾的感染力,最終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討論比較,咀嚼鑒賞,語段練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黑人能在美國當總統并連任,這在一百多年前是絕對不可想象的,因為那時的“黑人”幾乎與“奴隸”是同義詞。他們沒有土地,受不到教育,生活沒有絲毫改善的可能。
盡管南北戰爭之后,當時的總統林肯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的種族歧視和壓迫仍然十分嚴重,黑人不能像白人一樣享有自由。
在此情形下,美國黑人以爭取平等自由為目標,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民權運動。馬丁·路德·金就是這場運動中杰出的領袖。
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林肯雕像前,他面對參加集會的25萬人發表了一篇舉世聞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板書)
二、解題
“我”指誰?——馬丁·路德·金。
“夢想”一般有兩個含義,一是幻想,一是理想,大家說是哪個?
——理想。
那么標題告訴我們,本文是寫馬丁·路德·金的一個理想,或者一個愿望。
從體裁上講,本文屬于演講稿,既是演講稿,就一定適合朗讀。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讀一讀,看看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么?再細細地品品,看看這篇著名的演講稿又有怎樣的魅力呢?
三、朗讀
1、教師:為了更好地朗讀,我們來進行一個男女同學間的簡單比賽吧!具體要求是:先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由朗讀,然后男女雙方各推薦一到兩名代表到講臺上去讀或演講,看看哪一組表現積極,讀得好。(PPT展示“看誰讀得好”)
(PPT展示“請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朗讀”)
2、生大聲朗讀,師巡回檢查指導。
3、兩組代表上臺朗讀,互評。
4、教師范讀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師:剛才這幾位同學讀得很好,下面看看同學們的思考能力怎么樣。(PPT展示“看誰想得全”)
首先請大家想想,馬丁·路德·金到底有什么夢想?這個內容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個部分?
(PPT展示“作者的夢想到底是什么?”)
明確:第17至25段。
2、生:集體朗讀第17至25段。
3、師:看大家能否用一句話概括出這個夢想?(可寫在課文的旁邊空白處)
4、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5、學生交流。
6、共同明確:他希望將來有一天,黑人能和白人一樣享有民主、平等和自由,并情同骨肉,攜手共進(板書)。
7、既然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馬丁·路德·金為什么要用九段文字來表述呢?是不是太羅嗦了?
(PPT展示“這里主要用了哪些手法呢?”)
生討論明確:運用了排比、反復、比喻這些修辭手法。
8、那么這些手法有何作用呢?
(PPT展示“這些手法有何作用呢?”)
生討論明確: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有說服力;起強調作用,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讀起來一氣呵成,氣勢貫通;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激起聽眾共鳴。
師:這些手法恰恰是演講稿中最有用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法,我們應該掌握。
五、課堂練習
1、師:我們常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夢有多大,未來就有多大。英國著名女作家伏尼契說:一個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純潔。
我相信同學們也有自己崇高的理想。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作者寫一段排比句,或者幾個排比段,不少于三個,來說說我們自己的夢想。
(PPT展示“看誰寫得棒”)
PPT展示句式模式:
我夢想有一天,…… 。
我夢想有一天,…… 。
我夢想有一天,…… 。
……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 。
……
過一會我們再來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組在這個“寫”的環節中表現更優秀?
2、生寫自己的夢想,教師巡回指導。
3、師生交流自己的夢想。
PPT展示教師的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學生每天都能在課堂上完成必修作業,白天快快樂樂地鍛煉一小時,晚上安安穩穩睡足八小時。
我夢想有一天,我們的學校不再只是以分數論優劣,所有的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去做我們想做應該做的事。
我夢想有一天,帶著我的學生來到那巍峨的峰巔,迎著和煦的春風,共同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
我夢想有一天,帶著我的學生來到那浩瀚的江海,教他們游泳,與風浪共舞,一起體驗“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從容。
我夢想有一天,帶著我的學生來到那遼闊的草原,躍馬揚鞭,一起抒發“胯下才騎千里馬,心中便起萬山情”的豪情。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學生能有時間來讀圣賢詩書,享翰墨飄香,賞經典琴韻,觀春花秋月,悟世事人生,讓你們的青春煥發出別樣的激情。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學生能用你們的語言和文章,一掃塵世的濁氣,將人間正氣弘揚。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學生能獨自走向社會,在世俗的風雨之中,摸爬滾打,愈挫愈勇,成為一個個能文能武的英雄。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學生,乃至全中國的學生將來成為祖國的主人時,能夠縱橫捭闔,運籌帷幄,在世界的大舞臺上大展身手,建功立業,造福社會,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們由衷的贊美!
最后,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夠樹立崇高的夢想,創造人生的輝煌!
六、作業
將你在課堂上寫的文段完善成一篇以“我有一個夢想”為主題的演講稿,下節課我們來一個演講比賽。
下課!
附板書: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教學總結】
這篇文章已經上過多次,也拿來當過賽課篇目(在附中以這篇文章獲得20__年學校中青年教師高中文科組第一名),今日又拿來做公開課,不是我不負責或隨意地把舊日已有的東西拿出來充數,可以說,我更加細心地備課,更加講究設計感和現場感,因為我想要超越兩年前的我。今日的我在新的一輪循環中,面對不同的學生,怎樣把我已經激情過的文章跟他們再來一次嶄新的碰撞,怎樣才能收到我更期待的效果,這才是我要考慮的。新的嘗試,新的挑戰,我要在這種循環的教學中去尋求新的變化和心的變化!
首先值得我欣慰的是我高一(9)班的學生,我們的準備僅僅限于早讀的時候通讀了兩遍,但是同學們這節課上的配合,跟著我一起入境出境,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我的預期,他們的掌聲足以表達他們對自己的肯定和對我們師生合作的滿意。
其次,就本節課的設計來說,我覺得我應該思考這么幾個問題:
一、作為一篇著名的演講辭文體,我要教給大家的是什么?
1、掌握基本的演講技巧
演講是技巧性較高的語言表達,還確實不是一節課內可以讓同學們學會的,只能說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有點演講的味道,所以關于演講的技巧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就要不斷地貫徹和練習,讓盡量多的學生能熟悉并掌握基本的演講技巧。
2、了解本文的演講內容
對內容的理解是學習任何一篇文章的先決條件,這篇文章內容簡單,思路也不復雜,我把全文的內容解讀為如下四個環節:受苦難——來聚集——說夢想——唱自由。其中把聚集的斗爭方式和夢想的內容作為重點來解讀。
3、體會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情感
金的情感在本文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激情的一面;有憤怒的一面,也有歡喜的一面。這些情感隨著金的演講用不同的文字表達出來,所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了解是準確把握其情感的基礎。相對應以上內容來說,作者情感也在發生變化:悲憤——理智——期待——欣喜。其中把對夢想的期待和自由的欣喜作為演講的最高潮。
二、怎樣把學生帶入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情境?
這節課怎樣讓學生“入境”,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只有學生進入了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氛圍,能跟著他的演講一起心潮起伏,才算是真的“入境”了,但是光憑對視頻文件的觀看和對文字的閱讀是不足以“入境”的,于是我設計了以下環節來讓學生“入境”:
1、課前的情境代入法
課前我讓同學們能設身處地,把自己置于這25萬聚集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給自己換上黑色的皮膚,作為其中的一員來“切身”體會當時參與聚會的心情。
2、用“我們”的口吻來訴說黑人的生活現狀
我查找相關資料,了解黑人在20世紀中期的真實生活狀況,再讓同學們用“我們”的第一人稱口吻來分條陳述自己的生活現狀,且對同學們的稱呼變“同學們”為“同胞們”,進一步調動大家這種羞辱和悲憤的心理。
三、怎樣才能縱深挖掘這篇文章背后的東西?
這篇演講辭沒有特別難理解的詞句,馬丁·路德·金作為黑人的演講背景同學們在歷史課的學習中已經了解較多,于是很難做到淺文深教,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必要。但是其中我覺得有一個點是值得大家討論一下的:馬丁·路德·金提倡的非暴力反抗方式。因為社會進入到現在,文明程度越來越高,還是存在著許多用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那么,為了在這堂課上教育大家要善良、要理智、要和諧,更加智慧地為自己爭取權利,這個問題的討論還真顯得比較重要。于是我拋出這個問題讓同學們討論,封林均和吳佳懌同學說出了暴力方式的弊端,陳抒語同學說出了非暴力帶來的好處和受人尊敬,這和金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是直接相關的。這樣比較深度的和有教育意義的討論就自然達到了我的教學期望。
四、學生模仿演講的重點應放在什么地方?
整篇的演講辭,處處都可以作為同學們效仿演講的材料,但是在一節課內,把哪些內容作為演講的典范,確實需要斟酌和裁定。我選取了四個點,都是經過深思慎取的:
1、黑人對現狀的絕不滿足
這里的黑人現狀需要同學們來演講,因為長期的壓榨使黑人悲憤與不滿與絕不合作的態度在這里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了。
2、大聲說出我的夢想
這里的夢想不是某一個人的夢想,是美國所有黑人的夢想,是馬丁·路德·金演講的核心部分,大家今天就是為了說心中的夢想而聚集起來的,所以必須作為文章的高潮部分來模仿演講。
3、讓自由之聲在每一個角落響起
這個地方很多排比句,作者不厭其煩地把每一個地點拿來做排比,自然有他的用意,這時候的情感也是很熱烈的,作者希望真正的自由在美國的每一個角落,而不是某些地方實現就行了。
4、 一起歌唱古老的“黑人靈歌”
這是比較欣喜的場面,所有的人一起歌唱古老的“黑人靈歌”,能把大家內心的悲憤、羞辱、不滿等負面情緒一齊清掃,這是給所有人希望和解脫的時刻,是內心最大的期待,因為情感也最易表達到位。
當然,我們當初的教學設計都是期待圓滿的,我們的教學反思也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思考和進步,我覺得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節課會給學生留下什么印象,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會給學生帶來怎樣的記憶和影響,才是我們做到了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我希望自己上的每一課或多或少都能留給孩子們一些印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