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精選15篇)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說說中,學習使用重復句式復述故事。
2、通過對比,感受不同動物的不同齒印,并能進行匹配活動。
3、喜歡自制圖書,體驗閱讀和想象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大圖書、小動物圖片;
2、帶有小鳥、小兔、狐貍、鱷魚、河馬不同咬痕的小餅干若干;《做餅干》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
1、教師出示PPt,引發幼兒的興趣。
2、他是誰呀?教師講故事到“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問小朋友,是你嗎?)
3、“都不是啊,那到底是誰呢?猜猜會是誰?”
4、“那究竟是誰咬了大餅呢?小豬決定去問問,問誰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看5張ppt圖片,幼兒仔細觀察。“問了哪些動物?”根據幼兒的回答,把書里的動物一一出示。
(二)情景閱讀《誰咬了我的大餅》
1、師:瞧,大餅在這呢!看看這缺口,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猜猜,你覺得會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2、一起去問問小鳥吧,老師模仿小豬語氣問: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集體練習)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為什么?
3、小鳥說:不是我,你們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什么形狀(尖尖的)和半圓形的缺口一樣嗎?小豬說:嗯,果然不一樣。(練習)
4、繼續講述故事,依次出示小兔、狐貍、鱷魚、河馬圖片,再通過重復句式的對話和不同咬痕的線索,引導幼兒猜測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5、問題:你猜出來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嗎?“這大餅上,半圓形的缺口都不是這些動物咬的呢!”
(三)游戲:送餅干
1、出示一小餅干:這是誰咬的?請幼兒回答,再送,邊送邊說:鱷魚,餅干送給你。鱷魚會說:謝謝你。(送2次)
2、游戲:送餅干:請你看一看,這些餅干是誰咬過的呢?看看缺口是誰咬的,就把餅干幫它送去吧!送的時候要說什么?
3、檢查:一起來看看,餅干送對了沒有,動物們都說,謝謝小三班聰明的孩子們。
4、繼續講故事:小豬真餓了,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小豬咬的缺口是什么樣的啊,比較,這個缺口是小豬咬的,這個缺口也是小豬咬的,原來,是小豬自己咬的呀!
(四)一起看大書,完整欣賞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
1、想不想完整看看這本有趣的書呢?最近,我們好多小朋友和媽媽一起合作做了好看的書,老師也做了一本,一起來讀一讀吧。
2、師:小豬不知道誰咬了他的大餅,我們一起告訴他吧。
(五)音樂游戲:做餅干
師:太有趣了,小豬非常高興,他邀請大家一起來做餅干,你愿意嗎?
餅干做好了,洗洗小手一起去吃餅干吧。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樣”。
3、在學學、說說、做做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比較情況。
活動難點:
比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斷。
活動準備:
1、KT板制作大餅。
2、《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圖書。
3、自制餅干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好看的故事書,小朋友想看嗎?出示圖畫書1:看,這是什么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的睡著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啊?(出示教具:大餅)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那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二、理解故事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出示圖畫書2)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咬的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
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小豬說:嗯,果然不一樣。(出示圖畫書3)
2、(出示圖畫書4)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猜測)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說:“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說完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一塊),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說:果然不一樣。(出示圖畫書5)
3、(出示狐貍的牙印)猜猜這是誰的牙印?小豬又遇見了狐貍,誰來幫助小豬問問狐貍吧,還有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 “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貍說:不是我,不是我,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
是不是狐貍咬的呢?(出示圖畫書6)小豬會怎么說呢?(果然不一樣。)
4 、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鱷魚說: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塊)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出示圖畫書7)小豬會怎么說?(果然不一樣。)
5、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么樣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小鳥的嘴巴要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
6、教師繼續講述結尾:小豬的肚子也有點餓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嗚!(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原來是小豬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豬呀!
三、送餅干
1、老師這里有許多小餅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們咬的呢?
2、(分別出示不同缺口的餅干)讓小朋友猜猜是誰咬的,然后請個別幼兒送給相應的小動物。(送的時候說一句我送餅干給你吃)
3、這里還有許多餅干,都是這些小動物咬的,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餅干,仔細看一看餅干缺口是什么樣子的,和誰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給誰。
4、集體檢查送的是不是正確。(請個別幼兒檢查)
四、完整地欣賞故事。
完整展示圖畫書,教師講述故事。
五、結束活動:韻律《餅干歌》
小豬謝謝你們幫助了他,他還想請你們和他一起做餅干呢!餅干做好了嗎?我們一起洗小手,去吃餅干,看看寶寶咬下來的缺口是什么樣子的。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2、能按不同動物的齒印進行匹配,感受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教具大餅一個;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圖片。
2、ppt課件。
3、幼兒操作材料:各種動物牙印的餅干若干;自主閱讀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觀察大餅。
師: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原來呀小豬做了一個又大又圓的餅。
(二)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
1、發現牙印。
(1)師:小豬太累了,看,它怎么了?誰來學學它睡覺的樣子?
(2)師:等它醒來,發生什么事情了?
(3)師:瞧,大餅在這兒呢?看看大餅上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形狀的?那可能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呢?
2、尋找牙印。
(1)遇到小鳥。
師:小豬走呀走,碰到了誰?它會對小鳥說什么?小鳥在高高的空中,怎么說才能讓它聽到?
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為什么?小鳥的牙印是什么樣的?和半圓形牙印一樣嗎?
(2)自主閱讀。
師:小豬繼續往前走,這次又會遇到誰?在你們的椅子下面有一些圖片,等等請你們仔細看一看,這位動物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自主閱讀,教師指導:遇到了誰?小豬會怎么問?它的牙印是什么樣的?
(3)遇到兔子、狐貍、鱷魚、河馬。
師:看完了嗎?輕輕放回椅子下吧。小豬遇到了誰?小豬會怎么問?是它咬的嗎?為什么?它會怎么回答?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4)小結:原來小鳥咬出來的牙印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呢?是兩顆大門牙,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
3、匹配牙印。
(1)師:這里有一些餅干,看上面的牙印是什么樣的?是誰咬的呢?誰愿意來送給這位動物?可以跟它說什么?
(2)師:這里還有許多餅干,請你們每人拿一塊餅干,仔細看一看餅干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和誰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給誰。
(3)集體檢查送的正確與否。
(4)師:那小豬的餅干到底是誰咬的呢?我們聽完故事就知道了。
4、完整欣賞。
(1)教師播放課件,講述故事。
(2)出示最后一張畫面:孩子們,小豬的大餅到底是誰咬的呢?你們知道嗎?為什么?
(3)師:搞了半天,原來是小豬咬了自己大餅啊!這真是一只糊涂的小豬啊!
(三)律動“做餅干”,結束活動。
1、師:小豬謝謝你們幫住了它。想請你們幫忙再做些餅干,你們愿意嗎?
2、聽音樂做律動。
3、結束語:餅干做好了,等等我們小朋友也來咬一口,看看你們的牙印會是什么樣的?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充滿懸念的故事,小豬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故事就在這個懸念中展開了,接著孩子們就隨著小豬開始尋覓那個咬大餅的“小偷”。尋找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可愛的小動物,都說沒有咬,可是要怎么證明它們的清白?這又是一個有趣的懸念。于是故事就利用這一次又一次的設懸、釋懸來勾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最后在故事層層鋪排中,慢慢地把孩子引導到謎底的面前,驚奇有趣的結局帶給孩子的必然是一陣陣的大笑。《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故事中的角色對話都是一些重復性語句,特別適合正處在語言發展階段的孩子學習,而且故事中加入了對動物齒痕的學習認識,我選取了這個簡單有趣,適合小班幼兒并且與幼兒平時的生活緊密聯系的故事所以毫不猶豫將他作為禮物帶給孩子們。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嘗試學說故事中的語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樣。”
3、在玩玩、說說、做做的過程中體會故事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通過吃早點,吃餅干,感受咬餅干并觀察自己的牙印。
材料準備:人手一套動物牙印餅干,kt板大餅,動物頭像、PPT。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比較情況。
活動難點:比較牙印的不同并做出判斷。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出示大餅:寶寶看,這像什么呀?(餅干、大餅、太陽)猜一猜是誰做的呢?(老師、媽媽)(將大餅翻轉過來,上面顯示正在睡覺的小豬)哦!是誰做的大餅呀?(小豬)
2、小豬做了這么大一張餅,累得睡著了,可是醒來發現,怎么了?(少了一塊)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小老鼠)
3、教師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二、理解故事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走到小鳥處)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咬的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
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小豬說:嗯,果然不一樣。
2、(走到小兔處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猜測)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說:“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說完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一塊),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
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說:果然不一樣。(走到狐貍處)
3、小豬又遇見了狐貍,誰來幫助小豬問問狐貍吧,還有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貍說:不是我,不是我,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
是不是狐貍咬的呢?小豬會怎么說呢?(果然不一樣。)
4、小豬又遇見誰了?(走到鱷魚處)(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鱷魚說: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塊)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小豬會怎么說?(果然不一樣。)
5、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走到河馬處)(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么樣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咬掉了一半)小結小鳥的嘴巴要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小班的幼兒年齡小,但是可塑性強。根據小班幼兒主要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思維特點,本活動重點是通過仔細觀察大餅來獲得閱讀信息并理解故事內容,并嘗試與小動物對話,這對于發展幼兒語言提高口語水平是非常重要。通過出示動物頭像和幼兒共同尋找“真兇”可以幫助幼兒理清動物出場順序并理解故事內容;大餅教具,讓孩子更深刻的對比和感受各種動物牙印之間的不同。)
三、完整欣賞故事
1、問了這么多小動物,到底是誰咬的呢?答案呀就在故事里,讓我們一起聽聽吧!播放書本課件,教師有感情講述。結尾處“小豬的肚子也有點餓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嗚!(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原來是小豬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豬呀!”
2.教師:“現在,你知道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了嗎?”(小豬自己)小結:小豬真是粗心,自己咬過的都不記得,還到處問別人,但是小豬知道遇到問題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還是值得我們小朋友學習的呢!
四、送餅干
1老師這里也有很多被小動物咬過的餅干,看,這個小小的三角形是誰咬的?(小鳥),毛老師就將這個餅干貼在小鳥的這里,還有很多餅干需要找,你們也去試試吧!
2、幼兒攜帶操作盒操作。
3、教師巡回指導并驗證。
小結:
教師:寶寶們,我們不僅知道了這些動物的牙印是什么樣的,還認識了這只可愛的小豬,把這只可愛的小豬介紹給你的好朋友吧!(通過幼兒送餅干環節,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刻的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2、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3、體驗閱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多媒體課件、音樂《餅干歌》。
2、自制大餅、小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小豬的圖片。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師:(出示小豬圖片)這是誰啊?嗯,小豬做了一個大餅,這個大餅是什么形狀的?(教師出示自制大餅)
師:(教師講述故事)小豬做了一個大餅,累的在大餅上睡著了。等它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啊?小朋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你們看一看,這一口咬的是什么形狀?(半圓形)
師:你們覺得會是誰咬的呢?
2、幼兒猜測。
師:嗯,小朋友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我們看看小豬是怎么做的。
二、結合圖片,理解故事內容。
(一)了解故事的第一部分
師:我們先一起來問問小鳥,好不好?(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我們聽聽小鳥是怎么說的?
師:是不是小鳥咬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幼兒從牙印上分析不同)
小結:小鳥的嘴巴咬出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而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不是小鳥咬的。
師:我們再去問問小兔吧。(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你們覺得是小兔咬的嗎?我們聽聽小兔是怎么說的?(引導幼兒從牙印上分析不同)小結:小兔的是三瓣嘴,而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我們一起來說說小豬是怎么問小鳥和小兔的吧!
師:我們在去問問狐貍吧,狐貍又會怎么回答呢?
師:你覺得是狐貍咬的嗎?狐貍會在大餅上咬出什么形狀呢?
小結:狐貍咬出的缺口是尖尖的大三角。
師:小豬又問了誰?他會怎么問呢?鱷魚又會怎么回答呢?
師:你覺得鱷魚會在大餅上咬出什么形狀呢?
小結: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
師:請幼兒問問河馬“河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河馬沒有回答,輕輕的張開大嘴巴,啊!河馬把大餅怎么了?
小結:河馬的嘴巴很大,有許多方方的牙齒。
(二)結合圖片,猜測第三部分。
師:小豬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他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吧唧吧唧,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師: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小朋友你們知道嗎?你從哪里知道的?
小結:粗心的小豬,自己咬掉了大餅,卻到處問別人。
三、集體閱讀故事
師:小朋友,這個故事有趣嗎?那我們一起來完整的說說這個故事吧。(完整展示PPT課件)
師:小豬吃飽了,小鳥、小兔、狐貍、鱷魚和河馬還餓著呢,我們一起回教室做餅干給他們吃吧!(聽音樂有序退場)。
活動反思:
這個故事充滿了懸念,通過牙印貫穿故事,最后結局令人感到意外。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直接出示PPT導入,拋出問題: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小朋友們都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尋找“小偷”。幼兒通過大餅牙印的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能根據牙印來推斷是哪種動物咬的。整個活動下來覺得環節緊扣,牢牢的抓住幼兒的吸引力。
整個活動環節比較清晰,導入環節中的大餅幼兒的積極性較高,在幼兒操作的時候,讓孩子們通過咬餅干來觀察自己的牙印和小動物牙印的區別,這樣更能加深他們的印象。活動的最后環節“做餅干”有點倉促,沒有過度好。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能運用觀察討論并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征,并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運用觀察討論并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重點)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征,并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難點)
活動準備
課件PPT 輕音樂 小豬頭飾1個、小鳥、小兔、狐貍、鱷魚、河馬等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小豬。
1,出示小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今天老師看到小朋友太可愛了,所以老師我太喜歡你們了。今天來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我的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 芝麻關門我看誰在偷看啊?芝麻開門,
提問:這是什么啊(小豬)可愛吧?喜歡他嗎?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關于小豬的故事。想聽嗎?
2 展示PPT第1—2頁,引語:小豬今天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豬遇到了什么困難?小豬做了一個好大的餅,累得睡著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問題:小豬的大餅被誰咬了一口?請幼兒觀察,想一想。你想會是誰那?幫助小豬想一想!會是那些小動物那?
二、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引語:小朋友幫小豬想了這么多哪,讓我們和小豬一起在這里找答案吧!
1.展示PPT第3—4頁:問題:小豬找到了誰啊?(小鳥)怎么問哪?幼兒自由回答老師總結。“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不是我 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
2.師幼扮演角色表演小豬和小鳥的對話,加深對這兩句話的記憶,為下邊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老師當小豬你們當小鳥我們來演一遍他們的對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不是我 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小鳥咬的像什么呀?(三角形)
3.展示PPT第5—10頁:對各種動物肢體語言的模仿和對話及對各種動物咬痕特征和誰咬的進行了解。
小豬又找到了誰呀?(兔子)說什么啊?師幼:“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兔子。“不是我 你看——”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小豬又找找到了?(狡猾的狐貍)怎么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狐貍。“不是我 你看——”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狐貍咬的像什么呀?(三角形,比小鳥咬得大)小豬還是沒找到傷心地走著!找到了鱷魚怎么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鱷魚。“不是我 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鱷魚咬的像什么呀(鋸,尖尖的)。
4.展示PPT第11—13頁:傷心的小豬還是沒有找到兇手所以就還找,找到了河馬怎么問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河馬。“河馬張大了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小豬看到河馬咬掉了那么多小豬尖叫了一聲“啊——”的大餅呀!問題:變得更小了.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小豬還是沒有找到。
5.展示PPT第14頁:小豬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它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我們來看有什么變化(看課件)請幼兒想一想: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幼兒與同伴互交流說一說。誰是兇手啊?小朋友自己說!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課件PPT 輕音樂 )請幼兒給故事起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去想,告訴幼兒故事的名字:誰咬了我的大餅。
1.我們的故事講完了我們給這個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吧?(互相交流)讓幼兒自己大膽說。這本書的作者給他起了一個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名字。好聽嗎?你們說一變。
師幼表演故事,讓幼兒自選較色:小豬、小鳥、小兔、狐貍、鱷魚、河馬等,聽故事帶頭飾表演。幼兒自己找到自己的咬痕!
四、在表演活動中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小豬說“今天太謝謝你們了,幫我找到了咬餅得人原來呀是我,嘿嘿”真的謝謝你們!我們一起去吃餅吧?
在本活動中,幼兒能掌握故事內容,并能大膽想象與猜測,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能通過對比猜測動物的牙印。在第一次試上的時侯,使用PPT,效果不理想,由于是第一次給他們上課見到陌生的男老師幼兒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有點害怕,所以活動中幼兒不是很主動,而且興趣也不濃。發現不足之后進行修改,然后再次試上,這次幼兒已經對我有點了解先播放PPT大餅圖片進行講述,幼兒對動物的牙印很感興趣,很樂意去觀察并說一說自己的發現。然后在播放PPT完整欣賞故事。在故事的開始時,有個別幼兒已經猜到是誰咬了大餅,但不確定。還有個別幼兒說是小猴咬的,當時我很著急,因為小猴不是故事中的小動物,在通過多次的對比、驗證、猜測之后,最終找到的答案,而且還從中了解了動物的牙印與牙齒的關系。但是在最后欣賞PPT時,我們在前面已經揭曉了故事的結局,解開了懸念,所以幼兒講述的積極性不高。在第三次試上時我們將懸念留到了欣賞PPT的時候,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就提高了,最后在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樣來之不易的結果讓幼兒很開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欣賞PPT時插入了音樂,這樣聲圖并茂,提高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小百科:餅是人們最喜愛的食物之一,種類很多。如:枕頭餅、油鍋盔、煎餅果子、蔥花餅等,中國人把“餅”吃出了花樣,而在國外,人們對“餅”也是鐘愛有加,有許多獨特又美味的烹飪方法。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7
了關于幼兒園小班語言領域:“誰咬了我的大餅”,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科學
設計意圖:
《綱要》中提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非常具有趣味性的科學性繪本。我為幼兒設置了繪本中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閱讀繪本、觀察牙印、比較不同,從而分析、推論出牙印的不同源于牙齒的形狀不同,嘴巴的大小不同等等。最后,在繪本中結束活動,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能進行配對。
3.愿意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留意生活中自己牙齒留下的痕跡。
2.材料準備:(1)繪本《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大書;(2)大餅教具;(3)被各種動物咬了的不同形狀的小餅干;(4)音樂《餅干操》。
3.場地創設:大樹、池塘等場景,小鳥、小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動物形象置于場景中。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閱讀繪本
(1)以故事內容導入,提出疑問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
師:“小豬做了一個好大的餅”(拿出來),唉,累死了,我都想睡一會兒了!你們幫我看好了大餅啊,千萬不能讓誰偷咬了!
師:咦(手指),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是不是你偷咬的啊?肯定是你偷咬的!那是你們咬了我的大餅吧!
師:都不是你們,難道,是他們(場景中的小動物們)咬了我的大餅?你們幫我去問問看!
(分析:情境導人,讓幼兒自然而然進入故事情境中,進行探索。)
(2)觀察、比較、驗證嘴巴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牙齒不一樣,咬的牙印就不一樣。
師:孩子們,你們問的怎么樣啊?是不是他們咬的?
師: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那我們一起來問問看。
觀察一:
師:先來問問小鳥:“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不是我!”
師:小鳥說……(不是它)為什么小鳥說不是它呢?
那我們請小鳥咬一口給我們看看。
師:哎,我的大餅是小鳥咬的嗎?
為什么不是小鳥咬的呢?(將半圓形和小鳥咬的三角形對比:不一樣,哪里不一樣?形狀不一樣)小鳥咬的是什么形狀?那為什么小鳥咬的是三角形呢?(小鳥的嘴巴尖尖的,三角形)哦,原來這跟小鳥的嘴巴有關系,小鳥的嘴巴是小小的、尖尖的三角形,所以它咬出來的大餅就是……。
觀察二:
師:果然不是小鳥咬的!那是誰呢?我們再一起來問問小兔子吧!
“小兔,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不是我!”
師:兔子也說(不是我)。怎么辦?
師:那小兔子你也咬一口給我們看看。
師:是小兔子咬的嗎?為什么不是?小兔子咬的是這樣的!為什么小兔子咬的是這樣的呢(因為小兔子的嘴巴)哦,小兔子的嘴巴就是一瓣、兩瓣、三瓣,而且他的什么也很特別啊(牙齒)他有兩顆大門牙!所以小兔子咬的就是有兩顆大門牙、一瓣、兩瓣、三瓣。
觀察三:
師:也不是小兔子咬的。唉,那問問……去。
師: “狐貍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不是我!”
師:狐貍說……
師:怎么證明?(也請狐貍咬一口)
師:狐貍咬的跟我這個(不一樣),狐貍咬的是(三角形),因為狐貍的(嘴巴)就是(三角形)。
觀察四、五:
師:唉,你們幫我問了這么多,都不是他們咬的。想必也累了吧,要不這樣,你們先休息會吧。我自己來問問鱷魚,還有河馬。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你看。”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你看。”
師:孩子們,你們休息好了嗎?我也問好了。
師:這兩個是他們咬的牙印,跟我的這個(不一樣),所以是他們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的)
師:那你知道這個(指著鱷魚的牙印)是誰咬的嗎?你怎么知道?真的哎,你們真的很厲害!
師:這個(畫出河馬的牙印)呢?因為……
師:哎呀,都不是他們咬了我的大餅啊!
(分析:觀察、比較、驗證,這是科學探究的基本素養,讓幼兒在情境中探究具有趣味性,增強幼兒探究的愿望,從而熱愛科學探究活動。)
2.根據不同的牙印進行配對
師:哎呀,都不是他們咬了我的大餅啊?
師:唉,我的大餅你咬一口,他咬一口都被分掉了!我的肚子餓死了!
我要再來多做些大餅!你們跟我一起做好嗎?
(餅干操)
師:哇,我做了這么多大餅!這回我一定要保管好,可不能再讓哪個小饞貓偷咬了!你們一定要幫我看好啊!
師:我再睡一會啊!
師:啊,睡的好香啊!我的大餅沒被誰咬吧?太好了,我來嘗一嘗!
師:哎,又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師:你們一個人拿一個幫我看看!
師:你的是誰咬的?你的呢?你的呢?也可以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師:這樣吧,你覺得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就請你送到他的嘴巴里。
檢查:
我們一看,你們有沒有都找對哦!
集體觀察、個別糾正,請送錯的小朋友自己來糾正。
(分析:通過認識尋找正確的答案,這是孩子對自己的肯定。)
3.揭曉謎底,在繪本中結束活動
師:你們真的很棒啊,都送對了。
師:可是,我的大餅到底是誰咬的呢?
師:要不我們來看看書,也許里面會有答案呢!
師:是誰咬的啊?哦,原來是小豬自己咬了自己的大餅都不知道,真是個糊涂的小豬啊!
(分析:在故事中結束活動,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為課后的拓展延伸做準備。)
活動反思:
1.活動源于繪本,活動源于生活,因此,活動源于發現。
活動內容源于繪本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非常具有趣味性,適合小班孩子閱讀;活動內容更加源于生活: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我的牙齒掉了,我咬東西的時候不太方便,而且咬出來的形狀前后都不一樣了。這是為什么呢?能否利用有趣的繪本,引導幼兒進行生活中的探索和發現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形成了這樣一節生動的科學活動,可見,活動源于我們適時的發現和挖掘。
2.科學活動在于:觀察、比較、驗證、得出推論、結論。
正如《綱要》中所說: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科學首先需要觀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有發言權,這也是我們要帶給孩子的一種品質,細心觀察的一種品質。充分觀察之后自然而然地進入比較,有比較才會有分析、有結論,才能夠引導幼兒進入情境,進入科學的探究中。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小豬一次次地讓一些動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餅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動物們的牙印,以此找到那個趁自己睡覺而偷咬自己大餅的動物。該繪本語言重復簡短,畫面夸張形象,而且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動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牙印。在活動的設計上,我緊緊抓住齒印這個線索,引導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在這塊大餅上留下的不同齒印,從而幫助小豬找出這個咬大餅的真正“小偷”,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對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讓孩子們在“設懸-釋懸-設懸-釋懸”這樣 的結構下逐步深入,這樣的方式也使得重復的故事情節和對話變得生動有趣。最后聯系生活實際,讓孩子們參加分享活動,一起品嘗餅干,觀察比較自己和別人的齒印。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閱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難點: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大餅教具;
2.餅干若干,小毛巾若干;
3.《誰咬了我的大餅》PPT;
4.小豬、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激發幼兒的興趣。
1.神秘出示大餅教具:“小朋友們,大家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大餅。猜一猜,這個大餅是誰做的呢?”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小豬圖片,原來呀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他躺在大餅
上面睡著了。可是一覺醒來發現——大餅怎么樣了?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幼兒 猜測)
3.教師邊操作手偶邊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讓幼 兒初步感知句型。通過出示被咬的大餅,設置懸念,引導幼兒猜想,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為下面幼兒學說句型做鋪墊。
二、出示圖片,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并出示直觀教具大餅,通過 對比動物牙印描述不同動物的牙印特征。
1.這時,小豬碰到了誰?你們猜,小豬是怎么問小鳥的?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
2.小鳥咬了一口大餅,“咔嚓”!它的牙印是怎樣的?什么形狀?有什么特別的地
方?
3.它的牙印和大餅上之前的牙印一樣嗎?
4.那么是小鳥趁著小豬睡覺,偷偷咬了它的大餅嗎?
小結:小鳥的嘴巴咬出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不 是小鳥咬的;
5.以此類推同樣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和描述小兔(小兔的牙印是三瓣嘴,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狐貍(狐貍咬掉了一個大三角)鱷魚(鱷 魚咬掉了個大鋸齒)河馬(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都不是這些小動物咬的,那究竟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三、完整欣賞 PPT,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
1.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故事。
2.播放 PPT,教師有感情講述。
3.教師:現在,你們知道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了嗎? 四、品嘗餅干,感受自己的齒印。
小動物們都吃到了餅干,你們想吃嗎?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干。大家比比看:你
和你旁邊小伙伴留在餅干上的牙齒印一樣嗎?
活動總結
《誰咬了我的大餅》比較適合孩子,富有童趣,重點圍繞“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展 開活動,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為了弄清楚“是誰咬了大餅”,相繼出現了五個小動物,通過 PPT 的展示,小豬帶著大家去驗證,五位小動物都通過咬大餅去證明那一口和自己沒關系,這個懸念一直留到故事最后,才明白這一口是小豬自己咬的,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這富有戲劇性的 故事讓孩子們意猶未盡。
剛開始我設置懸念用猜測想象,激發興趣,導入故事,出示第一張圖片時幼兒一下子看出了是一塊大餅;接下來,我繼續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說一說,跟著老師欣賞故事。我覺得在這個部分要讓孩子感受繪本有趣的情節還是比較難的,簡單的故事,重復的內容要想 上的生動,老師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語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沒有好好琢磨 出童趣的語言,沒有以小班實際年齡特點出發,給這節課打了折扣。另外,在觀察動物齒 印的時候,我會鼓勵幼兒學會比較,從而進行判斷,得出結果。借助餅干圖片,我帶領幼 兒開展“找一找”的游戲,根據自己手里餅干上的牙印去判斷是哪位小動物的咬的,盡管有部分幼兒一時間還判斷不出,貼錯了,但是經過對比以后,都有了進步。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能運用觀察討論并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征,并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運用觀察討論并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重點)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征,并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難點)
活動準備
課件PPT輕音樂小豬頭飾1個、小鳥、小兔、狐貍、鱷魚、河馬等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小豬。
1,出示小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今天老師看到小朋友太可愛了,所以老師我太喜歡你們了。今天來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我的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芝麻關門我看誰在偷看啊?芝麻開門,
提問:這是什么啊(小豬)可愛吧?喜歡他嗎?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關于小豬的故事。想聽嗎?
2展示PPT第1—2頁,引語:小豬今天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豬遇到了什么困難?小豬做了一個好大的餅,累得睡著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問題:小豬的大餅被誰咬了一口?請幼兒觀察,想一想。你想會是誰那?幫助小豬想一想!會是那些小動物那?
二、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引語:小朋友幫小豬想了這么多哪,讓我們和小豬一起在這里找答案吧!
1.展示PPT第3—4頁:問題:小豬找到了誰啊?(小鳥)怎么問哪?幼兒自由回答老師總結。“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
2.師幼扮演角色表演小豬和小鳥的對話,加深對這兩句話的記憶,為下邊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老師當小豬你們當小鳥我們來演一遍他們的對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小鳥咬的像什么呀?(三角形)
3.展示PPT第5—10頁:對各種動物肢體語言的模仿和對話及對各種動物咬痕特征和誰咬的進行了解。
小豬又找到了誰呀?(兔子)說什么啊?師幼:“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兔子。“不是我你看——”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小豬又找找到了?(狡猾的狐貍)怎么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狐貍。“不是我你看——”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狐貍咬的像什么呀?(三角形,比小鳥咬得大)小豬還是沒找到傷心地走著!找到了鱷魚怎么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鱷魚。“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鱷魚咬的像什么呀(鋸,尖尖的)。
4.展示PPT第11—13頁:傷心的小豬還是沒有找到兇手所以就還找,找到了河馬怎么問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河馬。“河馬張大了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小豬看到河馬咬掉了那么多小豬尖叫了一聲“啊——”的大餅呀!問題:變得更小了.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小豬還是沒有找到。
5.展示PPT第14頁:小豬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它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吧唧吧唧”,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我們來看有什么變化(看課件)請幼兒想一想: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幼兒與同伴互交流說一說。誰是兇手啊?小朋友自己說!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課件PPT輕音樂)請幼兒給故事起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去想,告訴幼兒故事的名字:誰咬了我的大餅。
1.我們的故事講完了我們給這個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吧?(互相交流)讓幼兒自己大膽說。這本書的作者給他起了一個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名字。好聽嗎?你們說一變。
2.師幼表演故事,讓幼兒自選較色:小豬、小鳥、小兔、狐貍、鱷魚、河馬等,聽故事帶頭飾表演。幼兒自己找到自己的咬痕!
四、在表演活動中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小豬說“今天太謝謝你們了,幫我找到了咬餅得人原來呀是我,嘿嘿”真的謝謝你們!我們一起去吃餅吧?
教學反思
在本活動中,幼兒能掌握故事內容,并能大膽想象與猜測,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能通過對比猜測動物的牙印。在第一次試上的時侯,使用PPT,效果不理想,由于是第一次給他們上課見到陌生的男老師幼兒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有點害怕,所以活動中幼兒不是很主動,而且興趣也不濃。發現不足之后進行修改,然后再次試上,這次幼兒已經對我有點了解先播放PPT大餅圖片進行講述,幼兒對動物的牙印很感興趣,很樂意去觀察并說一說自己的發現。然后在播放PPT完整欣賞故事。在故事的開始時,有個別幼兒已經猜到是誰咬了大餅,但不確定。還有個別幼兒說是小猴咬的,當時我很著急,因為小猴不是故事中的小動物,在通過多次的對比、驗證、猜測之后,最終找到的答案,而且還從中了解了動物的牙印與牙齒的關系。但是在最后欣賞PPT時,我們在前面已經揭曉了故事的結局,解開了懸念,所以幼兒講述的積極性不高。在第三次試上時我們將懸念留到了欣賞PPT的時候,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就提高了,最后在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樣來之不易的結果讓幼兒很開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欣賞PPT時插入了音樂,這樣聲圖并茂,提高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綱要》中提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非常具有趣味性的科學性繪本。我為幼兒設置了繪本中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閱讀繪本、觀察牙印、比較不同,從而分析、推論出牙印的不同源于牙齒的形狀不同,嘴巴的大小不同等等。最后,在繪本中結束活動,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能進行配對。
3.愿意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留意生活中自己牙齒留下的痕跡。
2.材料準備:(1)繪本《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大書;(2)大餅教具;(3)被各種動物咬了的不同形狀的小餅干;(4)音樂《餅干操》。
3.場地創設:大樹、池塘等場景,小鳥、小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動物形象置于場景中。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閱讀繪本
(1)以故事內容導入,提出疑問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
師:“小豬做了一個好大的餅”(拿出來),唉,累死了,我都想睡一會兒了!你們幫我看好了大餅啊,千萬不能讓誰偷咬了!
師:咦(手指),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是不是你偷咬的啊?肯定是你偷咬的!那是你們咬了我的大餅吧!
師:都不是你們,難道,是他們(場景中的小動物們)咬了我的大餅?你們幫我去問問看!
(分析:情境導人,讓幼兒自然而然進入故事情境中,進行探索。)
(2)觀察、比較、驗證嘴巴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牙齒不一樣,咬的牙印就不一樣。
師:孩子們,你們問的怎么樣啊?是不是他們咬的?
師: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那我們一起來問問看。
觀察一:
師:先來問問小鳥:“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不是我!”
師:小鳥說……(不是它)為什么小鳥說不是它呢?
那我們請小鳥咬一口給我們看看。
師:哎,我的大餅是小鳥咬的嗎?
為什么不是小鳥咬的呢?(將半圓形和小鳥咬的三角形對比:不一樣,哪里不一樣?形狀不一樣)小鳥咬的是什么形狀?那為什么小鳥咬的是三角形呢?(小鳥的嘴巴尖尖的,三角形)哦,原來這跟小鳥的嘴巴有關系,小鳥的嘴巴是小小的、尖尖的三角形,所以它咬出來的大餅就是……。
師:你們一個人拿一個幫我看看!
師:你的是誰咬的?你的呢?你的呢?也可以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師:這樣吧,你覺得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就請你送到他的嘴巴里。
檢查:
我們一看,你們有沒有都找對哦!
集體觀察、個別糾正,請送錯的小朋友自己來糾正。
(分析:通過認識尋找正確的答案,這是孩子對自己的肯定。)
3.揭曉謎底,在繪本中結束活動
師:你們真的很棒啊,都送對了。
師:可是,我的大餅到底是誰咬的呢?
師:要不我們來看看書,也許里面會有答案呢!
師:是誰咬的啊?哦,原來是小豬自己咬了自己的大餅都不知道,真是個糊涂的小豬啊!
(分析:在故事中結束活動,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為課后的拓展延伸做準備。)
活動反思:
1.活動源于繪本,活動源于生活,因此,活動源于發現。
活動內容源于繪本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非常具有趣味性,適合小班孩子閱讀;活動內容更加源于生活: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我的牙齒掉了,我咬東西的時候不太方便,而且咬出來的形狀前后都不一樣了。這是為什么呢?能否利用有趣的繪本,引導幼兒進行生活中的探索和發現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形成了這樣一節生動的科學活動,可見,活動源于我們適時的發現和挖掘。
2.科學活動在于:觀察、比較、驗證、得出推論、結論。
正如《綱要》中所說: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科學首先需要觀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有發言權,這也是我們要帶給孩子的一種品質,細心觀察的一種品質。充分觀察之后自然而然地進入比較,有比較才會有分析、有結論,才能夠引導幼兒進入情境,進入科學的探究中。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知道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2、會觀察和對比大餅上的牙齒印,并說短句“不是我,你看”,“果然不一樣”等。
3、知道不同動物的牙齒印是不一樣的,樂意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課件、小動物圖片、展示板。
活動過程:
1、出示大餅,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大餅,提問:你們看看這是什么?誰想嘗一嘗?(請個別小朋友嘗一嘗),
(2)引導幼兒觀察牙印:咦,這是什么?(咬過之后留下的形狀),
(3)出示被動物們教過大餅的圖片,引出故事:你們猜猜看,是誰咬掉了大餅呢?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
2、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故事的有趣情節。
(1)教師講述故事一遍,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出現了幾個動物?誰偷吃了小豬的大餅?
(2)教師和幼兒一起看ppt說故事:
①小豬做了一塊又大又圓的餅,太累了,躺在大餅上睡著了。(動作睡覺)等小豬醒來的時候,咦?大餅怎么啦?(被咬了一口)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是你們咬了小豬的大餅嗎?
小豬想去問問它的朋友們。小豬的家附近住了小鳥、兔子、狐貍、河馬。(出示動物圖片)
②小豬拿著大餅去問小鳥,你們猜猜看小豬會跟小鳥怎么說呢?我們一起聽聽看,小豬是怎么說的“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留下了一個怎么樣的牙齒印?(尖尖的)小鳥的嘴巴尖尖的,留下一個三角形的牙齒印。小鳥的牙印和剛才的牙齒印一樣嗎?(不一樣)剛才那個牙齒印是半圓形的,不是小鳥咬的。引導幼兒學說短句:不是我,你看······
③你們看,小豬又找到了誰?(小兔)我們一起來問問小兔吧:“小兔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拿起大餅也在上面“啊嗚”咬了一口。大餅上的牙齒印是怎么樣的?小兔的牙齒印是小小的方方的。為什么會這樣?(小兔有兩個平平的大門牙)引導幼兒學說短句:果然不一樣
④接下來,你們覺得小豬會去找哪個朋友?(幼兒自由回答)看,小豬找到了?(狐貍)猜猜看狐貍的牙齒印會是怎么樣的?為什么?(觀察牙齒)狐貍狐貍,你也來咬一口吧。“啊嗚”看,狐貍的牙齒印是大大的三角形。
⑤“啊嗚”咦?大餅被哪個小動物咬掉了一大半呀?(河馬)為什么?哦,小豬肯定是去問河馬了,河馬的嘴巴可真大,留下了許多大大的方方的牙齒印。
⑥這個半圓形的牙齒印到底是誰咬的?小豬還是不知道是誰咬了自己的大餅。小豬正在發愁的時候,朋友們都說“小豬小豬,你也咬一口吧”,小豬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咦!小豬的牙齒印是怎么樣的呀?(半圓形)現在你們知道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嗎?(小豬)
3、引導幼兒交流想法,知道做事情不能粗心的道理。
(1)提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對小豬說什么?
(2)小結:原來是粗心的小豬,自己咬掉了大餅,卻到處問別人。我們小朋友做事可不能粗心大意哦!
4、品嘗餅干,體驗活動的樂趣。
(1)出示餅干:小動物們的牙齒印都是不一樣的,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牙齒印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先去洗洗手,然后去咬一咬、看一看。
(2)幼兒分享餅干。
《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小豬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得睡著了。
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小豬問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
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兔子:“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兔子說:不是我,你看——”
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貍說:“不是我,你看——”。
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鱷魚:“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鱷魚說:“不是我,你看——”
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樣。”
小豬問河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河馬張大了嘴巴……
輕輕地咬了一小口……
“啊”?
小豬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他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12
設計意圖: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本充滿懸念的繪本。故事利用一次又一次的設懸、釋懸來勾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我采用猜測、想象等手段讓幼兒置身于故事情節中,讓幼兒在猜猜、講講、演演的過程中感受故事的詼諧與幽默。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情節,學說角色對話。
2.根據不同的牙印特征進行猜想、判斷。
活動準備:
1.《誰咬了我的大餅》PPT課件、餅干若干。
2.初步已了解一些動物的牙齒印。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引發興趣。
師:瞧,這是誰呀?這只小豬,做了一塊好吃的大餅,這塊大餅是什么樣子的?
師:這塊大餅上還有一粒一粒的芝麻呢,看起來就好好吃,小豬做累了,就睡著了。可是等它醒來,咦?怎么了?大餅怎么少了一塊啦?少的這一塊是什么樣子的?你們來猜猜會是誰咬的呢?
二、看看說說,理解故事。
1.觀察畫面,學習對話。
他遇見了誰?小鳥是怎么說的?
2.運用對話, 大膽講述。
是小兔(狐貍)咬的嗎?小兔(狐貍)會怎么說?
3.根據“牙印”,猜測情節發展
是鱷魚(河馬)咬的嗎?鱷魚(河馬)是怎么說的?這個牙印象什么?
三、完整欣賞,發現真相。
小豬去問了哪幾個好朋友?到底是誰偷吃了大餅?
四、品嘗餅干,發現特征。
師: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干,讓我們一起來嘗嘗吧,一邊品嘗一邊看看你咬出來的餅干會是什么樣。
反思:
1.閱讀活動以“趣”引領
選材“趣”:《誰咬了我的大餅》小豬的形象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整個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就好像那只小豬就生活我們身邊一樣。這樣的繪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
教具“趣”:根據繪本中故事人物和大餅制作的紙盤偶和黃色墊板制成的大餅富有童趣,能形象生動得表現各種動物咬大餅的動態過程。而且“大餅”的教具還能幫助幼兒更加直觀比較動物牙印之間的不同特征,很好的成為幼兒理解繪本的活動工具。
2.層層懸念以“問”釋疑
根據這本繪本內容的特點與中班幼兒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師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制造一個接一個的懸念,將幼兒的注意引入與繪本故事有關的情境中,并在觀察、猜測圖片信息中獲得結果解釋疑惑。這樣的提問簡單有趣但是具體,圍繞故事情節而展開,足以吸引幼兒全神貫注地閱讀與傾聽教師講述書中的故事。
3.反思這次的開放,我覺得以下這些值得我改進:
上課還不夠從容,面對陌生的孩子、陌生的環境還會緊張。一開始當孩子們沒有看出那是大餅時,我感覺孩子沒有答到點上,有點慌,接下來我的狀態不是很“積極”,孩子們的情緒我也調動的不夠;課堂中師生的互動還不夠輕松、活躍。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體驗繪本閱讀的樂趣。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征。并根據特征進行判斷。
3.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能完整的語言來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重點難點
1.難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征。并根據特征進行判斷。
2.重點: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能完整的語言來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準備
ppt 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及操作板;不同咬痕的餅卡片若干;
一、出示圖片,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小豬的圖片。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師:(出示小豬圖片)這是誰啊?嗯,小豬做了一個大餅,這個大餅是什么形狀的?(教師出示自制大餅)
師:(教師講述故事)小豬做了一個大餅,累的在大餅上睡著了。等它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啊?小朋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你們看一看,這一口咬的是什么形狀?(半圓形)
師:你們覺得會是誰咬的呢?
2.幼兒猜測。
師:嗯,小朋友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我們看看小豬是怎么做的。
二.結合圖片,理解故事內容。
(一)了解故事的第一部分
師:我們先一起來問問小鳥,好不好?(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我們聽聽小鳥是怎么說的?
活動過程
師:是不是小鳥咬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幼兒從牙印上分析不同)
小結:小鳥的嘴巴咬出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 ,而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不是小鳥咬的。
師:我們再去問問小兔吧。(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你們覺得是小兔咬的嗎?我們聽聽小兔是怎么說的?(引導幼兒從牙印上分析不同)
小結:小兔的是三瓣嘴,而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我們一起來說說小豬是怎么問小鳥和小兔的吧!
師:我們在去問問狐貍吧,狐貍又會怎么回答呢?
師:你覺得是狐貍咬的嗎?狐貍會在大餅上咬出什么形狀呢? 小結:狐貍咬出的缺口是尖尖的大三角。
師:小豬又問了誰?他會怎么問呢?鱷魚又會怎么回答呢? 師:你覺得鱷魚會在大餅上咬出什么形狀呢?
小結: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
師:請幼兒問問河馬“河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河馬沒有回答,輕輕的
張開大嘴巴,啊!河馬把大餅怎么了?
小結:河馬的嘴巴很大,有許多方方的牙齒。
(二)結合圖片,猜測第三部分。
師:小豬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他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吧唧吧 唧,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師: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小朋友你們知道嗎?你從哪里知道 的?小結:原來小豬咬過的痕跡和大餅上留下的痕跡一模一樣。
(三)操作活動
1、Miss 劉給你們準備了很多被小動物咬過的餅,你們來幫他們找一找,哪個是他們吃的,請你送給它們。
2、請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孩子們復習故事內容,
3、操作板展示,提升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一開始就設置懸念“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講解故事時候,發現小朋友們對于圖 畫的觀察很仔細,能夠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每種小動物的咬痕特征,在猜測、觀察、
活動反思
發現、表演的過程中使活動的趣味性增強,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但是給予孩 子們重復故事內容的機會較少。老師應該多創造些機會讓幼兒自己來講述故事內 容,在最后的操作環節中,孩子們通過找出相應牙齒的大餅,加深了孩子們們對動 物牙印的進一步認識,達到了制定好的教育目標。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理解故事內容。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嗯,果然不一樣。”
3、在學學、說說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自制希沃課件
活動過程:
一:音頻導入,幼兒自由猜測故事主人公。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我的好朋友,現在我先不告訴小朋友們,聽一聽它的聲音猜一猜它是誰?小朋友聽出來它是誰了嗎?(小豬)
2、出示封面大餅:看,這是什么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這個小豬在干嘛呀?(睡覺)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二、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如果你們是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呀(三角形),為什么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不是)幼兒猜測小豬會怎么說(嗯,果然不一樣)。
2、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子又會怎么說呢?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幼兒猜測)
師: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說:果然不一樣。
3、(出示狐貍的牙印)猜猜這是誰的牙印?小豬又遇見了狐貍,請小朋友用響亮的聲音幫小豬問一問,“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貍會怎么說呢?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是不是狐貍咬的呢?小豬會怎么說呢?(幼兒猜測)
4、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小豬會怎么說?(果然不一樣。)
5、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么樣了?(咬掉了一半)
6、教師小結:小鳥的牙印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兩顆大板牙,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
7、教師繼續講述結尾并再次強調故事名稱:小朋友們發現了嗎?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呀?引導幼兒自由猜測,并提問故事名稱是什么。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內容,幼兒欣賞故事。
完整展示故事課件圖片,教師講述故事。利用課件進行總結,復習一下這些牙印出自哪個小動物。
四、結束活動:
小豬送餅干
小豬非常感謝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們幫助了他,他還想請你們吃他做的小餅干呢!我們一起洗洗小手,去吃餅干吧,看看小朋友們咬下來的牙印缺口是什么樣子的呀?先跟所有的小動物們再見吧,我們下次再見!
五、活動結束。
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篇15
設計意圖:
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小豬一次次地讓一些動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餅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動物們的牙印,以此找到那個趁自己睡覺而偷咬自己大餅的動物。該繪本語言重復簡短,畫面夸張形象,而且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動物的不同牙印。
在活動的設計上,我緊緊抓住"齒印"這個線索,引導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在這塊大餅上留下的不同齒印,從而幫助小豬找出這個咬大餅的真正"小偷",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對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讓孩子們在"設懸--釋懸--設懸--釋懸……"這樣的結構下逐步深入,這樣的方式也使得重復的故事情節和對話變得生動有趣。最后聯系生活實際,讓孩子們參加分享活動,一起品嘗餅干,觀察比較自己和別人的齒印。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說說中,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
2.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感受不同動物的不同齒印,并能進行匹配活動。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想象,體驗閱讀的快樂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5.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活動準備:
1.《誰咬了我的大餅》PPT。
2.動物圖片及咬過的餅干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測想象,激發興趣。
1.出示圓形,猜測。"看,這是什么?"
2.遷移想象。"什么東西是圓形的?"
二、看看說說,閱讀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開頭,激發閱讀的興趣。
"有一只很胖的小豬……等它醒來,咦?怎么了?"
"會是誰咬了它的餅干?"
2.感知小豬詢問小鳥的故事情節。
(1)教師講述部分內容。
(2)提問:"小鳥咬出了什么形狀?原來咬出的是什么形狀?是小鳥咬的嗎?"
3.感知小豬詢問小兔的故事情節。
(1)感受角色,詢問小兔:"誰來學學小豬問問小兔?一起來學學呢。"
(2)比較齒印:"哪個是小兔咬的?比比原來的呢?"
4.感知小豬詢問狐貍的故事情節。
5.感知小豬詢問鱷魚的故事情節。
6.感知小豬詢問河馬的故事情節。
7.感受有趣的故事結尾:"小豬咬的在哪里?原來的牙印在哪里?現在你們能告訴小豬誰咬了它的餅干了嗎?這是只怎么的小豬?"
三、觀察齒印,進行匹配。
1.出示有齒印的餅干圖片,觀察并表達出是誰的齒印。
"這些餅干怎么了?沒有吃完的餅干應該怎樣?這些餅干都是誰咬的的?"
2.幼兒進行匹配活動。
"仔細看看你手中餅干上的牙齒印是哪個小動物咬的,將這個餅干送個那個小動物,并告訴它吃東西要吃完,不能浪費!"
3.教師和幼兒共同檢查匹配是否正確。
四、品嘗餅干,感受自己的齒印。
"小動物們都吃到了餅干,你們想吃嗎?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干……"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豬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整個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就好像那只小豬就生活我們身邊一樣。這樣的繪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根據這本繪本內容的特點與小班幼兒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師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制造一個接一個的懸念,將幼兒的注意引入與繪本故事有關的情境中,并在觀察、猜測圖片信息中獲得結果解釋疑惑。這樣的提問簡單有趣但是具體,圍繞故事情節而展開,足以吸引幼兒全神貫注地閱讀與傾聽教師講述書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