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通用13篇)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
一、復習目標:
1、在綜合練習中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鞏固加深有余數除法中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道理,并且能夠運用它解決問題。
3、拓展練習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4、培養學生能清楚地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復習重點:
1、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且能夠熟練的利用口訣求商。
2、理解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道理。
三、復習設計:
(一)、導入新課,復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在練習本上寫出一個或兩個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2、讀一讀,并說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稱。
3、根據老師給的4個數寫一道除法算式。(出示:55、6、7、8、)
【通過讓學生自己寫除法算式,并用這些算式來展開復習不僅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更對學生有一種促進作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二)、復習如何判斷除法算式是否正確。
24÷5=3…946÷8=5…618÷3=5…328÷9=3…2
小結:在計算除法時,不僅要使商乘除數等于被除數,還要注意余數是不是比除數小。
【設計目的:這部分內容能很好的提高學生對除法算式進行自我檢驗,同時通過判斷的形式使學生將檢驗的兩個要求牢記于心。雖然“商乘除數加余數等于被除數”不是本單元的主要內容,便在復習期間強調這種檢驗方法很有必要。】
(三)、復習運用口訣快速求商。
你能很快說出下列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數嗎?你用的是哪句口訣?
21÷5=…36÷7=…
43÷8=…51÷6=…
(四)、復習除法豎式計算:
導入:同學們能夠運用口訣來求商,真棒,如果老師想要同學們用豎式來求商和余數,你會嗎?
48÷9=61÷7=26÷3=35÷4=(總復習題3)
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練習,指名上臺板演,評講時讓學生說說商是幾,你是怎么想的?并根據算式說說豎式各部分的含義。
【設計目的:這兩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強化學生試商的方法,能夠利用口訣快速求出商是幾,并能用豎式來表示,明白豎式每部分的含義,進一步熟悉用豎式來求商,并能時刻關注到除數與余數之間的關系,會根據除得的情況來判斷商的大小。】
(五)、思維拓展。
導入: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余數一定要比除數下,那余數可以是幾呢?接下來我們看看下面一道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8=□…□,余數可能是
(2)□÷9=□…□,余數可能是
(3)□÷6=□…□,余數最大是,最小是
(4)兩個數相除,余數是6,除數最小是
師:從這幾道題里,你知道了什么?能把下面的填空補充完整嗎?
在有余數的除法里,要比小。在余數的范圍中,最大的余數要比除數少最小的余數是。
【設計目的:通過這道題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明白余數與除數的關系,會根據除數的大小來判斷余數出現的可能性,并為下學期學習除法的驗算埋下伏筆。】
(六)、綜合應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導入: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下面有幾個問題,同學們能不能解決?
1、王老師帶來32個糖果,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得幾個?還剩幾個?
2、媽媽買了38個紐扣,每件衣服釘5個,可以釘幾件衣服?還剩幾個紐扣留作備用?(總復習題4)
第1、2題同時練習,反饋時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用除法計算,并對這兩種題型進行區別和總結。
【這兩題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和“包含分”兩種用除法計算的題型特點。】
3、22天里面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本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體會有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是隱含了一些條件的,解決這類問題要聯系生活實際找出隱含的條件。】
4、一瓶純凈水8角錢,小明用3元錢能買幾瓶,還剩多少錢?
【本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關注在解決問題時除了要注意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注意單位是否統一這些小細節。】
5、37個小朋友去公園劃船,每條船限乘5人。他們至少要租幾條船?
【本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有時候結果要比所求出的商多1,而有時則可以忽略余數。】
6、小熊送給小猴6籃桃子,每籃有8個,如果小猴每天吃5個,可以吃多少天?還剩多少個?
【本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會解決一般的除法問題的基礎之上能夠分析條件,找出條件之間的關系,會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七)、延伸拓展
張老師把1—50的卡片按順序發給李平、趙強、張虎、劉紅四位同學,第35號卡片發給了哪位同學?
【本題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通過討論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不僅能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還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力量。】
(八)、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有余數的除法,通過今天的復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這節課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總結的目的不僅是對知識的歸納,更是對學生情感的提升。】
(九)、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
÷=…
55÷8=6…7
48÷9=61÷7=26÷3=35÷4=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余數,知道余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 42÷6 = 72÷9=
2.能填幾?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布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么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余數: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發現了當余數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的含義
余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1、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3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有余數的除法》。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有余數的除法》是二年級第六單元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表內除法》,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二年級的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以后學習多位數的除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理解有余數和除法的關系,懂得余數比除法小的道理。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通過動手、觀察、討論等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教學重點:列除法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余數和除法的關系,懂得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二、教學方法
1、觀察、比較、發現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擺法得到不同的結果,然后進行比較進而發現余數,從而建立余數的概念,不僅準確,而且學生印象深刻。
2、合作討論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新知探索時適當采用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合作與交流不僅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探究新知:
出示除法口算題,考察學生利用乘法口訣來求商;出示課件例題,由學生擺小棒,列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引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用除法豎式計算。
(2)新課講解,形成性練習。首先,出示完整的豎式計算的過程,由學生討論匯報每個數的含義。其次,由老師強調計算的過程,通過一商、二乘、三減、四比的口訣來幫助學生強化記憶豎式計算的過程。
最后,對于被除數較大的除法,采用試商的方法,要求是除數和商的乘積最接近被除數且小于被除數。
(3)鞏固新課。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加深對除法的兩種應用題和有余數除法的認識,進一步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二)學會解答有余數除法的兩種應用題,正確書寫得數后面單位名稱。
(三)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量關系。
難點:得數后面單位名稱的寫法。
教具和學具
教具:圓片。
學具:7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卡片口算
1.里最大能填幾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有余數除法,今天學習應用題。(板書課題)
1.出示例3
7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支,還剩幾支?
先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鉛筆,自己分分看。著重說出分的結果。(每人2支,還剩1支)
怎樣列式計算呢?
(把一堆東西,要平均分,所以還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
答:每人分2支,還剩1支。
提問:(1)回憶剛才分小棒的過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單位名稱是支。
(2)余數1又表示什么?(還剩1支)因此單位名稱也是支。
2.出示例4
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由學生讀題,說出條件和問題。
相鄰的同學互相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為什么?(每袋裝5個,說明每袋裝的同樣多,還是要把這些乒乓球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
由學生試一試列式解答。
學生在試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得數的單位名稱不知怎樣書寫,這時組織學生討論,必要時,教師用圓片代替乒乓球,進行演示。從而得出43里面有8個5,就是可以裝8袋,余數的3,是還剩3個乒乓球。板書如下:
435=8(袋)3(個)
答:可以裝8袋,還剩3個。
引導學生把例3和例4進行對比。
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用除法解答,因為都是平均分。不同點:例3,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相同;例4,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不同)
教師小結:我們在解答有余數除法應用題時,要注意根據問題的要求書寫得數的單位名稱。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解答下面各題
(1)把20張畫片,平均分給7個同學,每人分得幾張,還剩幾張?
(2)有42棵菜,每筐裝8棵,可以裝幾筐,還剩幾棵菜?
全體學生在書上解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怎樣試商,怎樣書寫得數的單位名稱。
2.發展性練習
看圖說題意,再寫算式。
9□=□(個)□(個)9□=□(盤)□(個)
3.思考性練習
□□=61
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填法?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相鄰同學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師歸納。
根據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這道題的余數是1,除數就可能是2,3,4,5,6,7,8,9,從而可以得出有下面8種不同的填法。
132=61193=61
254=61315=61
376=61437=61
498=61559=61
4.課后練習練習三十六第1,2,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有余數除法應用題,是在學生學習了有余數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加深對除法的兩種應用題和有余數除法的認識,進一步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首先復習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然后通過兩種不同除法的實例,由學生討論解答方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由于都是平均分,所以都要用除法解答。在突破得數單位名稱寫法這一難點時,通過學具操作和教具演示,使學生體會到要根據題意和題目要求來確定單位名稱。在練習的安排上,注意有一定的坡度,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1.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2.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口算和筆算計算有余數除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編排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通過主題圖的展示,使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使學生感覺到計算問題的提出是有現實意義的。
2.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
本部分知識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學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之前,先教學用豎式計算表內除法,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3.體現彈性要求。
計算有余數除法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
四、具體編排
1.主題圖
教材上呈現了一個校園里的活動場景圖,圖中顯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數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樹之間都插著4面小旗子,跳繩的小朋友每4個人一組,籃球場上每5人為一組,黑板報下面的花每3盆擺一組,這些都為用除法計算提供了素材(因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結果是整除還是有余數除法,要具體看被除數和除數的數量關系而定。通過這樣的情境展示,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就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例1(利用表內除法教學豎式)
(1)利用情境引出計算問題。
(2)利用學過的表內除法教學豎式,通過在豎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稱,幫助學生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教學時要結合豎式的計算過程讓學生討論交流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和豎式的寫法。
3.例2(有余數除法)
(1)采用例1情境的延續。
(2)體現彈性要求,可以從圖上看出結果,可以寫成橫式(口算),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重點教學筆算,把橫式和豎式對比,使學生了解余數的含義。
(3)教學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商和余數的實際含義,并注意兩者所用的不同單位名稱。
4.例3(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通過改變被除數的數量,使學生自行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2)具體教學時,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除數不變,改變被除數;被除數不變,改變除數。
5.練習十二
第2題,與例3有所不同,被除數不變,改變除數的大小,仍可以發現余數比除數小的規律。
第3題是有余數除法的一種變式練習。
練習中還編排了一些乘加的題目,如第5(4)題、第8題,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數除法的互逆關系,為利用乘加來檢驗有余數除法打好基礎。
6.例4(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同樣體現彈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
7.p55“做一做”
體現開放性,學生可以自由地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8.練習十三
在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到實際情況的合理性。
第5題,其中一個條件隱含在圖中(每張桌子能坐4只小動物),解決問題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張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動物至少需要多少張桌子。
第6、7題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如第6題,44除以5,商8余4,但實際需要租9條船。第7題,可以在教材問題基礎上接著提問“到底需要多少個房間?怎樣安排房間比較合理?”讓學生以數學的解決為基礎再結合實際的因素加以解決。
第8題,要求學生靈活運用生活經驗,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不能簡單地用總的枝數除以每束花的枝數,也不能憑某一種花的情況來決定,而是要分別考慮三種花的情況,再綜合解決。
五、教學建議
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
雖然除法豎式在這兒是第一次出現,但表內乘除法的計算學生已經熟練掌握,要讓他們自己探索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學會用豎式計算。教學時,也可以對表內乘除法進行適當的復習。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60頁例1及第61頁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任務卡片、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口算并說出口訣。
2、說出算式里各數的名稱,算式的讀法和算式的意義
15÷5=3
3、情境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真聰明!還有一些小同學,他們也很聰明,你們看,他們學得多認真啊!請你仔細觀察這張照片,說一說這些同學在做什么呢?(擺圖形)
(2)用11根小棒擺出下面的圖形,各能擺幾個?我們也來擺一擺吧!
(3)學生利用11根小棒拼擺圖形后匯報結果。
用11根小棒,每( )根擺成一個( )形,擺了個,還剩( )根。
(4)質疑:根據我們剛才擺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擺完圖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擺的圖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數不相同。
4、揭示課題
你們真是一群愛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剩余,恰如我們平常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在數學中,我們叫它余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動手操作 探究意義。教學例1
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出示圖片: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怎么擺?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數學信息。
(2)請同學們拿出6根小棒代表6個草莓,擺一擺,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集體交流平均分的過程、結果及算式。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列式為
6÷2=3(盤)(板書)
(3)指名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義。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3盤。
2、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出示:有7個草莓,每2個一盤,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
(1)和上一題觀察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2)現在,你還會擺嗎?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動手擺一擺。
(3)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操作結果。
生: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1個。
(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師: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個怎么辦?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樣表示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并匯報
(5)師:7里面最多有3個2 ,余下的1不夠再分,余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余數,用除法算式表示為7÷2=3(盤)……1(個)(板書)怎樣讀呢?
(6)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在商和余數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表示有剩余,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7)引導思考 師:這個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稱?分別表示什么呢?
(8)組內討論并匯報
生:7是被除數,表示草莓的總數;2是除數,表示每份數;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數;1是余數,表示還剩1個,不夠再分。
3、比一比,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1)引導學生觀察6÷2=3和7÷2=3……1,這兩個算式,比較它們的異同點。
(2)學生組內討論,集體交流。
生:相同點:都是把物體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不同點:一個算式沒余數,另一個算式有余數。
4、確定有余數的除法中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1)師: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也是要寫單位名稱的,那你知道這個算式中余數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嗎?生是(個)
師:對,余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那你知道為什么它們是相同的嗎?因為被除數是被分物體的總數,而余數是這些物體剩余的部分,所以它們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
(2)商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盤”呢?
商是我們求出的結果,要求的是能擺幾盤,所以單位名稱是“盤”。
(3)小結:總之,有余數除法要根據除法的意義來確定單位名稱。商的單位名稱要根據“求什么”來確定,而余數的單位名稱要與被除數相同。
(4)師:剛才我們擺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擺圖形的結果嗎?注意單位名稱的使用。
(二)觀察比較,發現關系。學習例2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不過教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觀察能力,讓我們來用小棒擺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請同學們分別用8、9、10、11、12根小棒擺幾個下方形,并根據擺的情況列出算式。
(2)小組合作:擺圖形,記錄結果,列出算式。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8÷4=2 ……
(4)如果繼續擺下去,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導學生明確有余數除法中余數都比除數小
(1)師:觀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數和余數,你有什么發現?
(2)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生:除數都是4,余數有規律,是1、2、3的順序出現的。
這幾個余數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們用小棒擺圖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發現?
生:除數不一樣,但是余數也都比除數小。
(4)有沒有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呢?為什么?
不會,剩的多,還可以再擺或再分。
(5)師生共同總結: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6)用一堆小棒擺 ,如果有余數,可能會剩幾根小棒?最多剩幾根?最少呢?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三、動手動腦,鞏固新知
1、(1)10支鉛筆,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 )人,列式:
(2)10支鉛筆,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 )人,還剩( )支。
說一說這個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稱
10 ÷ 3 = 3…… 1
( ) ( ) ( ) ( )這個算式讀作:( )
2、60頁“做一做”1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擺一擺、算一算
分別用6、7、8根小棒擺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幾根小棒?
6÷3= (個)
7÷3= (個)…… (根)
8÷3= ( )…… (根)
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一定比除數( )
4、判斷,并說說理由。
17÷3=4……5( )
13÷2=6……1( )
18÷3=5……3( )
5、猜一猜,余數可能是幾
÷6= ……( )
÷8= ……( )
÷9= ……( )
當一個數除以6,如果有余數,余數最大是( )
÷( )= ……6如果除數是6,除數最小是( )
6、思考:
小花貓和它的13個小伙伴要到河對岸參加森林運動會。白鵝大哥說:“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個乘客”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花貓和它的小伙伴要幾次才能全部渡過河嗎?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7
一、說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余數的除法》的第一課時。本課的內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頁。
二、說教材:
有余數的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既可以使學生拓展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范圍,又為以后繼續學習除法打下基礎。本節課要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余數。為了使學生掌握好有余數除法的,教材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認識到平均分一些物體時,有時會有“剩余”產生,聯系除法的含義引出有余數除法的算式,并說明“余數”的含義以及有余數除法算式的讀法。隨后的練習,都是讓學生試著用有余數除法的算式來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幫助學生鞏固對有余數除法含義的理解。
三、說目標:
介于以上的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通過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余數產生的原因及實際意義,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能正確讀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2、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難點: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四、說教程(說教法與學法)
本課的教學分這樣四大塊。
第一塊:復習引新。
1.觀察:○○ ○○ ○○說說這6個蘋果是怎么分的。說出兩道除法算式。
2.說出:6÷2的意義?6÷3呢?。
3.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
我想通過這樣的復習找到新知的生長點,通過適當的溫故,使新知的教學建立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課。
第二塊:探究新知。
這一塊的學習內容,準備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分四個層次組織學習活動。
第一層:分一分。讓同學們在小組內把10枝鉛筆分別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給小朋友,并把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里。先指導操作,后自主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動。通過把10枝鉛筆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對“余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余數”的概念打下基礎。同時,操作活動步驟清楚,面向全體學生。
第二層:說一說。在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確認每次分得的結果,并把這些結果按有沒有剩余進行分類。通過觀察、比較,突出了“剩余”這個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三層:寫一寫。引導學生根據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過程和結果寫出除法算式,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1)觀察表一,說出算式并計算,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觀察表二,說出算式并計算, 10÷3=3(人)……1(枝)
(3)認識余數。
(4)觀察比較,10÷5=2(枝)10÷3=3(人)……1(枝),引導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分。
寫算式是把學生的具體感知進行抽象的過程,是形成“余數”概念的主要環節。教學時,我力求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由沒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并使學生獲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動經驗。
第四層:試一試。讓學生把其他幾種分得有剩余的情況試著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獨立在書上填一填,反饋交流后概括提煉:什么情況下平均分得的結果可以用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在這塊的新知探究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操作的時間,真正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逐步建立余數的概念,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第三塊:練習達成。
想想做做1與例題的類型相仿,是模仿性練習。要求學生進行操作后,根據操作結果填寫相應算式的商和余數,在完成填寫后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單位名稱的選擇,在表達中進一步明確認識。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練習,學生觀察圖后,獨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時提出: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把一些物體按指定的每幾個一份進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幾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寫成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使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從而更深層次的把握知識。
想想做做3,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同座相互說說,再指名說一說。
第四塊:總結評價。
1、請學生說說你學會了什么?揭示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課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數的除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整節課,從分鉛筆(初步感知),到觀察特點分類(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應用概念,遵循了學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規律,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了數學的價值性。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8
我教學了三年級教材《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教材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和擴展,我在教材內容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另一方面重視聯系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學習有余數除發的計算。本節課我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分組活動,動手分一分,由沒有剩余引入到有剩余,初步建立余數的概念,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有余數除法”來源于生活實際,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大膽嘗試“轉化”,這就是給學生提供思考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余數和除數關系。這樣經過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測、推理等活動,讓學生自己找到規律,解決問題。教學程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從動手平均分鉛筆,這一具體行為直觀感知。使學生形象感知正好分完與有余數的兩種不同分的結果。
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學生思維活躍,在最后的鞏固練習中,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進一步驗證了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從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合作意識。
以上是我感到滿意的地方,當然其中也有不足點,雖然整堂課的重點部分—對余數的理解,已不成問題,但有些細節還需改進,例如:有關除法應用題中單位名稱的書寫,如何把應用題答完整,都是我在課堂上沒有預想到的,這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還需改進。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9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教師把例1的梨和盤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個學生準備11根小棒。
教學過程:
1.復習(教科書第1頁復習題)
(1)( )里最大能填幾?讓學生填后共同訂正。
(2)計算除法式題,要求學生寫出豎式。訂正時,著重提問:哪是被除數?哪是除數?哪是商?
2.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6個梨和3個盤子。指名說圖意,實際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著豎式著重提問:在被除數6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都分完了沒有剩余。)
出示7個梨和3個盤子。指名說圖意,也實際分一分。
提問:現在有7個梨,平均放3盤,分的結果和剛才分的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說出,每盤也是放2個,但是最后剩下1個。)剩下的1個梨,還能再平均分使每盤得到整個的梨嗎?
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3盤,分的結果我們就說“每盤放2個,還剩1個。”
怎樣計算呢?說明因為是平均分,還要用除法計算。出示7÷3。
先說明豎式的計算方法。提問:被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回答教師寫。然后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幾個梨?那么被除數7下面應該寫幾?學生回答后教師寫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那么在豎式里該怎樣表示?教師著重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個1,我們叫它“余數”,板書“余數”。
說明橫式計算結果的寫法: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是1,再寫“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讀作“商2余1”。讓學生齊讀一遍。
指出像上面這樣的除法,沒有除完還有余數,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書第1頁)。
讓學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說每份幾根,還剩幾根。
然后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輔導。
訂正時著重提問:商2以后,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8是怎樣計算出來的?橫線下面得幾?表示什么?這題的結果該怎樣說?橫式該怎樣寫?
(3)教學例2。
出示“38÷5=”后,提問: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
著重說明試商的方法: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問:商6行不行?為什么不行?教師說明,5和6的積是30,38減去分掉的30,還余8;用5除8還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問:如果商8行不行?教師說明,5和8的積是40,比38大,說明商8就大了。然后寫出完整的豎式。最后指名說出橫式中計算結果該怎樣寫。
(4)引導學生分別比較例1和例2的余數和除數,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從中發現什么規律。
教師小結: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齊讀教科書第2頁的結語。
(5)做一做(教科書第2頁)。
讓學生看圖畫一畫,寫出豎式,再寫出橫式。
3.課堂練習
練習一第1題、第2題。然后訂正。
4.本課小結
5.布置作業
練習一第3題。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
《有余數的除法》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這一教學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基礎內容,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并且這部分內容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的應用。因此,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
二、說學情
《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經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包括認識有余數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算式的含義,知道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較好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動手操作這個環節讓學生理解“從總數分走了一些,還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從而理解余數的產生和意義。
三、說目標: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初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3. 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教學難點是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導、探究、討論、發現的教學方法,借助擺正方形,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合作的方式,通過觀察,操作,探究,討論,發現比較等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復習舊知”、“動手操作,建構知識”、“鞏固新知”、“課堂總結”,四個教學環節。
(一)復習舊知
通過課前談話,告訴學生將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獎勵智慧星,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然后出示智慧星,六個智慧星,每人獎勵2顆,可以獎勵給幾人?讓學生到黑板前分智慧星,列出除法算式,復習鞏固除法算式的含義及各部分名稱。
(二)動手操作、建構知識
教學不是簡單給予,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機會,在課堂中盡可能給學生創造探索和體驗的過程,所以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兩次擺小棒來感知余數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理解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第一次擺:
教師在6顆智慧星的基礎上增加一顆智慧星,現在有7顆智慧星,每人獎勵2顆,可以獎給幾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獨立操作,用小棒擺一擺,體驗有剩余,剩下的1個還夠不夠分給一個人?引出算式:7÷2=3(人)1(個),教師順勢教學有余數的除法的表達方式,用省略號把商和余下的數個開,并讓學生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
2、1各表示什么?確定除數和余數的單位名稱,明確“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余數的除法》。
2、接著研究除數和余數的關系進行第二次擺小棒。
組織小組分工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兩組小棒根數不同)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然后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匯報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引導學生觀察對比,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余數
這里通過用不同根數的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操作,探究,討論,發現、比較的.學習方法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利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優節省了全部都擺的時間,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三)鞏固新知,完成60和61頁的做一做。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學會確定商與余數的單位名稱,并深化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四) 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來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歷程,暢談自己的收獲。評價自己及本組的表現,然后教師評價,獎勵智慧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反思能力與自我評價能力,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得到具有象征意義的獎勵,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愛學、樂學!
七、說板書設計
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本節課的知識框架,更好地把握本節課的重難點,達到讓學生學好本節課的目的。
我的說課完畢,敬請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 含義, 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培養學生觀察、 分析、 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圖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并通過觀察、 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 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用具:
草莓圖片、盤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故事引入,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可以吃到很多新鮮的水果了, 老師很喜歡吃草莓,你們呢?喜歡嗎?現在就和老師一起去摘草莓 吧。 請四名同學摘草莓(回答問題)。
二、新授課。
1、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師:老師也摘了一些草莓,我們一起來分分草莓吧! 出示題目:有 6 個草莓,每 2 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學生敘述,老師演示。 (板書:擺 3 盤,正好擺完)
師:擺的過程,你怎樣列式。 (板書:6÷2=3(盤) )
師:你為什么選擇用除法計算? 生:因為是平均分,也就是求 6 里面有幾個 2。
師:誰來結合這幅圖,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你們知道嗎?6 叫做……2 叫做……3 叫做……。
師:現在有 7 個草莓,每 2 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小組活動,按照這樣的要求擺一擺,請同學到講臺演示。 板書:擺 3 盤,還剩 1 個。 師:這一次擺的和上一次擺的有什么不同?
師:為什么剩下的 1 個沒有繼續擺呢?剩下的 1 個夠不夠擺 1 盤? 師:像這樣有剩余的情況,咱們就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解決,今天 咱們就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 (板書:有余數的除法) 師:像這樣擺,我們又可以怎樣寫算式呢? 生:7÷2=3(盤)……1(個)
師:這里的 3 表示什么意思?這里的 1 呢? 師:誰能結合這幅圖,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的含義? 剩下的 1 叫做余數, 讀一讀其他數的名稱。 7 叫做……2 叫做……3 叫做……
師:那么有更多的草莓你會分呢?請同學完成作業紙第 1、2 題。 學生認真的讀一讀題,獨立完成。
2、探索、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師: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其實有余數的除法中蘊含了 許多的數學知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這些小朋友正用小棒擺 正方形,想一想,擺一個正方形需要幾根小棒。 (出示例 2)
師:8 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 生:8÷4=2(個)
師:那如果是 9 根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學生說,老師演示。 師:怎樣列式呢?請同學把作業紙上的表格補充完整。
師:那么 10 根、11 根呢?請同學繼續用畫一畫的方法,并用算式表 示出來,寫在作業紙上。 8根 9根 10 根 11 根 師:那么 12 根小棒,可以擺幾個這樣的圖形呢? 生:3 個。
師:怎樣列式? 生:12÷4=3(個) 8÷4= 2 (個) 9÷4= (個)…… (根)
師:同學們,咱們不用擺的方法,能推算出 13 根、14 根、15 根、16 根的結果嗎? 學生口述,屏幕顯示結果。
師:仔細的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 (引導學生發現,除數的規律和余數的規律)
師:為什么余數都是 1,2,3,而不是其他的數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為什么余數不可能是 4 呢? 為什么余數不可能是 5 呢?誰來說說理由。 生:5 根小棒又可以擺 1 個正方形余下 1 根。
師:6 根呢?7 根呢? 發現余數總是 1,2,3,在不斷的重復出現。余數不能等于 4,也不能 比 4 大,只能比 4……
師小結: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總是要比除數小的。板書:余數 < 除數
三、鞏固練習。
1、那么擺五邊形需要多少跟小棒?可能會剩幾根呢? 生:需要 5 根,可能會剩 1—4 根。
師:咱們現在不擺小棒,看這道數學題,如果有余數,可能是哪些? 除數是 8,余數可能是哪些數呢?
2、 (1) 、 ÷8= ……( ) 余數可能是幾? 余數能填幾? (2) 、 ÷( a、3 )= b、4 ……5,除數可能是( c、5 d、8 )。 除數還可能是幾? 除數最小能填幾?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有哪些收獲呢?
五、作業
1、完成書 p61 做一做
2、完成書 p64 練習十四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除法、沒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
現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2題。
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3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有余數的除法》。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來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有余數的除法》屬于數與代數的范疇,從本單元與前后知識的聯系來看,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又是以后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從本單元內部的知識結構來看,第一部分是學習表內除法的豎式,第二部分是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第三部分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本課時也就是本單元的第二部分重點學習余數的意義和有余數的除法的橫式與豎式的寫法。
在教材的使用上,我采用的是參考教材,但以自己創設的情境為主要資源,再增添一些拓展性練習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對于有余數的除法,不能直接由口訣得到結果,就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掌握這個知識是比較困難的,需要從直觀認識向抽象認識的.過渡。根據這一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余數、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橫式與豎式的寫法,正確表達商和余數,并學會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一分,擺一擺,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感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從中體會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有余數除法豎式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中,主要采用引導,探索,討論的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放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去體驗,去感受,去發現,自主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為了能最大化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情境導入,復習舊知”、“探索交流,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掌握新知”、“回顧新知,全課小結”四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到了,為了慶祝我們的節日,我們一起來裝扮我們的校園,讓我們的校園更美麗好嗎?”
在這一環節中我用課件出示情境圖,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決。然后我再復習講解豎式的寫法,讓學生明確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含義以及商的書寫位置。
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必須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
(二)探索交流,學習新知。
1、問題引入,學習新知
如果現在我們只有17盆花,每4盆擺一個造型,一共可以擺幾組?
這部分分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學生操作:請每個學生拿出學具有17朵花的圖片,用這17朵花每4個擺一組,最多可以擺幾組?
(2)學生上臺展示:用事物投影儀請學生把她們的擺法展示出來。
(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擺的過程,明確余下的不夠一份,不能再擺成一組,也就明確了余數的產生。并且在此基礎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4)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橫式和豎式寫法:
根據學生的擺法,讓學生列出算式:17÷4=4(組)… …1(盆)
重點指導學生去理解有余數除法的豎式。
并且初步引導學生感知余數比除數小。
2、判斷分析,總結規律
課件展示2道判斷題,讓學生分析判斷,并討論總結得出規律。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在交流中總結余數小于除數的規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知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鞏固練習,掌握新知
1、基本練習(此題考察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問題,既鞏固了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又檢測了本節課知識目標的達成情況)
2、提升練習(通過此練習在辨析中,加深對有余數除法含義的理解)。
3、拓展練習(這是一道開放的題,學生要根據除數判斷余數,答案不唯一,進一步加深對余數的理解;。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想法,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
(四)回顧新知,全課小結
全課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