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分類的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分類的教案 篇1
一、幼兒發展目標
1、能根據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并用語言表達分類的結果。
2、能關注物體的多種特征,對同一種物體進行不同角度的分類,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二、教師指導要點
(一)興趣導入(小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畫有兩種顏色、大小、有把沒把的5個杯子:兩個紅,三個綠,三個大,兩個小,兩個有把,三個沒把),
教師提問:"你們認真看看,這些杯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幼兒說出杯子的差異。
(二)新知學習(杯子卡片)
名稱:找不同
玩法:
1、幼兒人手一份杯子卡片,讓幼兒進行自由分類。
2、教師及時記錄幼兒的分類結果,并打亂卡片,啟發幼兒采用另一種方法再次進行分類。
3、教師梳理并總結。
(三)操作鞏固(形狀卡片)
名稱:形狀卡片分二類
玩法:
1、教師出示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兩種顏色)的正方形和長方形(6個),讓幼兒觀察并說出其差異。
2、幼兒人手一份形狀卡片,讓幼兒進行自由分類。教師及時記錄孩子的分類結果,并打亂卡片,啟發幼兒采用另一種方法再次進行分類。
(四)游戲體驗(不同顏色或不同大小的胸卡、音樂《找朋友》)
名稱:"找朋友"
(五)練習提升(形狀卡片)
名稱:形狀卡片分三類
玩法:將大中小、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正方形、橢圓形和圓形卡片分別按照大小、顏色、形狀分類。
幼兒園分類的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隨著“環保小衛士”這一主題活動的深入,孩子們對如何保護環境已有了一些了解。孩子們經常會說到:“我們要保持教室和幼兒園環境的整潔”、“不亂扔垃圾”、“不亂采摘花草樹木”……但在日常生活中隨手亂扔廢紙、瓜果皮、塑料袋的現象依然存在。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開始關注細節,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孩子從小懂得怎樣去保護環境衛生。相信這樣的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孩子將受益終身。
二、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認識可回收、廚余、有害、其他垃圾分類標志。
2、幼兒會對垃圾進行簡單的分類。
3、學會愛護環境,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相應的垃圾分類標志,并能對垃圾進行簡單分類。
難點:在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能分辨哪些是可以循環利用。
四、活動準備:
1. 情境:有垃圾的場所。
2. 自制貼有可回收、廚余、有害、其他垃圾標志的垃圾桶四個和垃圾卡片若干。
3. 課件:有關垃圾的動畫視頻,PPT。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來觀察一下今天的活動室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這些東西都是不要的,我們叫它垃圾。那垃圾應該放在哪里呢?我們請幾位小朋友幫我們幫我們把垃圾放進垃圾桶。
二、基本部分:了解垃圾的分類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關于垃圾的動畫視頻,我們一塊來看一下。大家認真看哦,看完老師有問題要問的。
1、幼兒觀看有關垃圾的動畫視頻,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師:剛才我們看的視頻上有幾個垃圾桶?他們分別是什么顏色?每個垃圾桶上的標志一樣嗎?他們分別叫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垃圾桶。
2、教師出示圖片,向幼兒介紹四類垃圾名稱的'含義。
(1)出示可回收垃圾桶,師:這個垃圾桶是什么顏色?誰能知道它的名字?這個藍色的垃圾桶叫作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
出示可回收垃圾圖片,師:比如這些垃圾就是可回收垃圾。
(2)出示廚余垃圾桶,師:這個垃圾桶是什么顏色?誰能知道它的名字?這個綠色的垃圾桶叫作廚余垃圾,廚余垃圾就是:
出示廚余垃圾圖片,師:比如這些垃圾就是廚余垃圾。
(3)出示有害垃圾桶,師:這個垃圾桶是什么顏色?誰能知道它的名字?這個紅色的垃圾桶叫作有害垃圾,有害垃圾就是:
出示有害垃圾圖片,師:比如這些垃圾就是有害垃圾。
(4)出示其他垃圾桶,師:這個垃圾桶是什么顏色?誰能知道它的名字?這個黃色的垃圾桶叫作其他垃圾,其他垃圾就是:
出示其他垃圾圖片,師:比如這些垃圾就是其他垃圾。
3、出示教具:自制垃圾桶和實物垃圾
(1)出示4個垃圾桶。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四個垃圾桶,現在請小朋友告訴我這是什么垃圾桶?它可以放什么垃圾?
(2)出示實物垃圾4個,請幼兒逐一投放分類。
師:現在,老師這里有一些垃圾,不知道放在哪個垃圾桶,哪位小朋友來幫幫老師?
(3)出示垃圾卡片
師:今天,還有許多垃圾寶寶找不到家了,他們想讓我們幫助他們找自己的家。我們一起幫他們找找吧!
(4)給每位幼兒發放垃圾卡片,請幼兒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里。
(5)教師點評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每個垃圾寶寶是不是都找到家了。
4、分類游戲
請出4名幼兒扮演垃圾媽媽,給其他幼兒粘貼垃圾卡片到胸前,扮演垃圾寶寶。教師講述游戲規則。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玩個好玩的游戲《垃圾寶寶找媽媽》
游戲的規則是我們請4位小朋友扮演垃圾媽媽,其他小朋友的胸前老師會貼上垃圾寶寶的照片,扮演垃圾寶寶,游戲開始后,垃圾寶寶要找到相應的垃圾媽媽,站在垃圾媽媽的身后。
師點評:垃圾寶寶們今天特別厲害,都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了。
六、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認識了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標志,也知道了什么垃圾應該放在什么垃圾桶里。那以后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做到垃圾分類,保護我們的環境,做一名環保小衛士。
七、活動延伸:
現在我們一起去外面找一找還有沒有找不到家的垃圾寶寶,我們去幫他們找找家吧!
幼兒園分類的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學習按物品的兩個特征分類。
2.嘗試自己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的和小的紅、黃、藍、綠色圓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塊。
2.小籃子。
3.分類提示標志。
活動過程:
1.出示形狀卡片,請幼兒描述它們的顏色、大小和形狀。
2.老師先將兩個分類提示標志貼在一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標志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卡片放入籃子。
3.將其他的分類標志兩兩貼在每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形狀、顏色、大小其中的兩個標準進行分類。
4.請幼兒嘗試自己制定包含兩個特征的分類標準,并把相應的分類提示標志貼在小籃子上,對卡片進行分類。
活動評價:
1.能按物品的兩個特征來分類。
2.能按自己制定的兩種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活動反思:
總的來說,孩子的表現還是比較不錯的,幼兒對分類沒有困難,只有稍部分幼兒還不能自行做好分類。活動后,我們都覺得可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難度,讓孩子按卡片的進行分類。
幼兒園分類的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事物的兩種不同特征進行二次分類,體驗類包含關系。
2、培養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顏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圖片若干個;水果、蔬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幼兒聽音樂坐好,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觀察演示。出示圖形卡片,讓幼兒觀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將這些圖形分成兩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幼兒進行討論。
2、幼兒討論回答后,教師選擇一種分法進行演示,如:將圖形分成形狀不同的兩部分。在此基礎上啟發幼兒想一想如何將每一部分再分成兩部分。教師演示分法。
3、教師小結:可先將圖形按形狀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狀分;還可先按顏色分,再按形狀分。
4、幼兒操作。讓幼兒觀察圖形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5、復習鞏固。教師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中的練習題,進一步鞏固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
三、結束部分:教師獎評小結,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
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對二次分類的理解讓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游戲中如何靈活、有機地處理好教學活動中的“動”與“靜”;如何讓幼兒的思維更開闊、更活躍,激發起幼兒的內在活動機制,產生積極體驗,我不斷地嘗試、變換多種活動方式,通過輕松愉快的活動,從而使幼兒更喜歡上數學課。
幼兒園分類的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二胎時代,很多家長因為忙于工作和帶孩子,往往疏忽了家里的整理,但也因為沒有及時整理,造成了家里東西經常找不到,孩子到幼兒園不愿意、甚至不會收玩具的現象,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幼兒園新《綱要(試行)》第二部分第二大點——科學領域的目標的第三點指出:理解生活中的簡單的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大班幼兒的數學思維發展的特點,教師設計了這個活動——按物品的共同用途整理物品。教師為創設明明起床來不及找襪子的生活場景,讓幼兒在生活的情景中學習數學,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分類這一數學知識來解決活動中遇到的矛盾。圍繞著清理雜亂物品的過程,通過比較——歸納——推理三個步驟,啟發幼兒在實際的動手操作過程中,一步步地明白如何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進行分類、并說出給物品分類的依據。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中領略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二、活動目標:
1.能按物體的用途進行分類,并記錄分類標準。
2.能正確表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分類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重點難點:把物品按照用途進行分類,并能大膽的說出分類的理由。
三、活動準備:
1.希沃白板課件;
2.區域玩具;
3.幼兒操作實物,水杯、汗巾、擦手巾、碗、筷子、勺子等。
四、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找襪子。鼓勵幼兒運用生活常識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鈴……什么聲音響了?時間到了,可是所有的物品都堆得亂七八糟的,她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襪子,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幫她嗎?
師:是個好辦法,我們就試一試把東西分類整理這個辦法吧。
(二)鼓勵幼兒嘗試把物品圖片進行分類和了解類別名稱。
1.引導幼兒分組把物品的圖片進行分類。
(1)師:在分類之前,想一想我為什么這樣分呢?分完再跟小伙伴說一說你分的理由?
(2)分享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把它們分在一組?
(3)師幼小結:非常感謝小朋友的幫忙,這些東西看起來清楚多了!原來物品可以按照用途來分,這些是吃的,這些是用的,怎樣可以讓別人一看就明白你們的分類方法呢?
2.幼兒操作探索物品的不同用途進行分類,并表達分類理由,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1)引導幼兒做標志。
(2)幼兒分組操作,鞏固對不同用途的物品進行分類。
①一組:白板
②二組:實物
③三組:實物
(3)操作并記錄,教師巡回觀察。
(4)師幼利用白板,分享交流探索成果。
(三)幼兒分組整理區域玩具。
1.教師引導幼兒分組整理弄亂了的區域,鼓勵幼兒把它們按照共同的用途分別放入貼有相應類別標簽的箱子里。
師:請把有共同用處的東西放在同一個箱子里。
2.操作結束后,幼兒互相檢查整理物品的結果。
(四)結束部分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進行分類,分類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好方便啊。
五、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數學區投放本節課活動材料。
家園共育:家長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不同用途的物品,并進行分類。
六、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材料的選擇體現了“生活化”的特點。《綱要》用“身邊事物和現象”“周圍環境”“生活經驗”等詞句明確了數學內容應取材于現實生活,適應幼兒的實際水平。教師選擇幼兒較為熟悉的生活——“找不到襪子”創設了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使教學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引導幼兒積極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去體會。
我立足于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出發,充實創設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找襪子”,引導幼兒從實際生活中感知,從中體驗數學知識的樂趣。教師把數學內容設計成一個生動、真實、可親身體驗的生活事件和游戲情境,為幼兒提供了可親身體驗的生活時間,使幼兒自然而然地與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學,全身心投入數學活動,體現了一個數學內容就是一個情境、一個事件、一個情節的展開,把教材變成幼兒可操作、可感知、可表現的實踐活動。
以幼兒的直接體驗為主,充分發揮幼兒主動性與參與性。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提供給幼兒兩個大的操作時機,讓幼兒在輕松的活動氛圍中探究與發現,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本次活動的操作體現出教師新觀念,操作練習亦能體現“生活化”。教師緊密聯系生活,為幼兒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讓他們在活動著的環境中操作練習,促使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探索數學知識,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對數學活動感興趣。本次活動選取生活中的實物供幼兒擺弄,注重將現實生活引進課堂,讓孩子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自己感悟數學知識以及數學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在活動中,我努力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并讓幼兒面對生活,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探索和自己與客觀事物的真實接觸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它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教條。《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數學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
本次活動的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把生活中知識恰到好處的運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設情境并能及時地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了恰當、巧妙的指導,體現了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活動中,教師的善于觀察、果斷決策,針對幼兒的表現,尊重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幼兒在積極互動的活動氛圍中進行探究活動,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數學活動中,如何為幼兒的操作過程和結果提供一個適切的交流、表達的機會?如何與幼兒一同完成歸納、小結和提升以及教師如何讓幼兒有更多思考、探索、總結的機會,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