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精選12篇)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在玩玩、搖搖瓶子過程中,發現聲音的輕響。
3. 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三、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四、品嘗糖果
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有一次孩子們在美術活動中涂完色用洗手液洗手時有人大叫:“老師,我的泡泡變成紅色了!別的幼兒看了也急忙用沾滿顏色的手去擦洗手液。孩子們都興奮的大叫:“我的泡泡也變顏色了!對于小班年齡的孩子來說,他們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且這階段的孩子只有對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能引起強烈情緒的事物才會記得住。這件事情過后的一段時間里,孩子還是在問我為什么會這樣。根據這一情況,為了進一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設計了本次《顏色變變變》的活動,旨在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大膽嘗試并在嘗試的過程中感知兩種顏色組合在一起后的神奇變化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色,并根據色彩標記匹配相應的瓶子。
2、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后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重點:
認識紅、黃、藍三種基本的顏色并能說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黃藍的。
活動難點:
感知紅、黃、藍兩兩不同組合后會變出橙、綠、紫三種不同的顏色。
活動準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個,在瓶蓋里面分別涂有紅黃藍顏料。
2、紅黃藍顏色標記分別固定在塑料筐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我們數一、二、三,把它請出來!
哇,是什么呀?我們來看看,瓶子里有什么?這個水有沒有顏色?
師小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寶寶是透明的。水寶寶要和我們玩變變變的游戲,我們一起念“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
(教師搖動瓶身,讓水接觸瓶蓋里的顏料)
師:哇,水寶寶怎樣了?會變色呢!好玩嗎?你們想玩嗎?
二、探索激趣
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聽好,每個寶寶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學老師搖瓶子,要說:“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哦”。
1、請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用力搖,使其變色。(老師鼓勵孩子用點力,再加加油)
師:“你們變出來了嗎?變出什么顏色了?”
2、顏色對應
師:水寶寶要休息了,請給它找個家(與框子對應放)
三、解讀秘密
師:我們的瓶子怎么能變顏色呢?
請一幼兒上來嘗試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再換上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
師:這個怎么都變不出來,那個卻變得出?好奇怪哦!
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一個秘密放在了瓶蓋里。這個蓋子里有什么?蓋子里有顏料,水寶寶就可以變出顏色了。
四、交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老師手里有一瓶*顏色的水,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仔細觀察。
2。幼兒交換瓶蓋,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1)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
(2)幼兒換好瓶蓋后,搖晃瓶子。
(3)教師: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變成什么顏色了?哇,顏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
教學反思: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一節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這節課的目標是1、引導幼兒自主進行玩色游戲,初步感受顏色的變化。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色的樂趣。整個活動我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我安排了三個環節:首先以老師的小手有魔法“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玩色興趣,從簡單的“搖搖搖變變變”一邊搖一邊念“魔語”,充分調動幼兒的多方面感官參與活動,使幼兒興趣高昂。此環節幼兒感覺我的手真有魔法會變出黃顏色。
第二個環節嘗試配色,感知體驗色的變化。以再次變魔術的方式,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調配在一起就會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老師拿出另外一個瓶口已涂上藍色顏料瓶子里有黃色顏料的瓶子又一次變,頓時變出了綠色,幼兒十分的興奮,感覺很神奇。
第三個環節梳理歸納,初步了解顏色變化的秘密。
一個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得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這是非常開心的,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最后環節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在幼兒嘗試配色,體驗色的變化時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點心盤、刀、抹布;課前洗凈雙手。
3、PPT。
活動過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小朋友,今天耿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物,它就藏在這個口袋里,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是什么?
2、集體觀察,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看是什么呀?
師:“西瓜是什么樣子的?”
⑴請幼兒說一說。
⑵老師提問:看看西瓜是什么樣子的?
⑶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的。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綠色的,還有的有一條一條的花紋。西瓜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敲會響,推推會滾。
3、通過故事了解西瓜吃法以及內部特征。
師:“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撿到了一個西瓜,他們為了吃西瓜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們想知道嗎?”
a、老師講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師提問:猴王怎么吃西瓜?你會吃西瓜嗎?吃西瓜應該吃什么?
c、師: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
d、我們一起把西瓜切開看一看。
e、讓幼兒觀察西瓜的內部:你們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樣的?
f、了解兩種特殊的西瓜——黃瓤的瓜和無籽瓜師:小朋友看老師電腦上有兩種瓜,它們跟我們平時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樣呢?
4、談論吃西瓜的好處。
a、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b、請幼兒嘗一嘗: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瓤水分多,吃起來又涼又甜。能解渴、消暑,我們大家都愛吃。
活動反思:
我們所追求的應是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教育目標的實現,更要考慮實現這個目標是否有價值,以及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和方式是否有助于孩子的發展。我們不要太在意活動的結果是不是符合作品本身,而應更多關注活動是否能激活孩子的思維,孩子的發言有沒有自己的理由,在交流中能否擦出火花,產生共鳴。這些將在今后的實踐中慢慢地積累與總結,讓自己的'教學能力有更大的進步。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磁鐵吸鐵現象,萌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知道磁鐵是能吸住鐵的東西,并讓幼兒知道磁力可以透過紙張、水、木板。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磁鐵、各種鐵制品、木制品、線、塑料品、紙板、回形針
活動過程:
1,、游戲引入教師出示各式各樣的磁鐵。
2、磁鐵的特性師:小朋友,你們很聰明,那肯定知道磁鐵有些什么本事呢?下面請小朋友來做個實驗,你們就確定磁鐵有什么本事了。
然后告訴老師,行嗎?
師:請小朋友把紙盒里的東西全部倒在盤子里,每個小朋友認一認,是些什么東西。然后每個小朋友都拿上一塊磁鐵,去接觸盤子里的那些東西,看一看,會出現什么情況。開始!
生:做實驗師:小朋友,做好了沒有?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做好了。磁鐵上粘了回形針、鐵釘,好多東西喲。
師:有沒有小朋友磁鐵上什么都沒有粘到的,請舉手。
生:我沒有師:沒關系,把你的磁鐵放在這上面,有了沒有?
生:有了。
師:你們磁鐵上粘的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都是鐵。
師:對,都是鐵,這說明磁鐵有什么本事?
生:能吸鐵。
師:好,小朋友們真聰明,實驗出了磁鐵能吸鐵的本領,好能干!
請小朋友把你們的盤子和紙盒放在桌子的下層。
4、玩樂活動:跳舞娃娃師:下面再玩跳舞娃娃的游戲,同樣是利用剛才學的磁鐵的本事來玩,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
延伸活動:
師:請小朋友回家以后,觀察我們實際生活中那些物品里面含有磁鐵。把它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我從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出發,利用多種感官通過聽一聽、玩一玩、學一學的方式,讓幼兒主動尋找生活中的聲音探索聲音的特點。
第一環節尋找生活中的聲音。突然發出的、特別的聲音總是能引起幼兒極大地好奇心,所以,我找了一些幼兒平時生活中比較容易接觸到而又引起幼兒興趣的聲音,讓幼兒們能感受自制聲音帶來的樂趣,充分的體現了師生互動。
第二環節制造聲音。我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為幼兒提供了操作材料讓他們自由去嘗試怎樣讓物體本身發出聲音,幼兒通過親自游戲,發現了通過碰、擠、刮、敲等方式來使物體發出聲音,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情緒高漲。
第三環節時探索聲音的特點。教師通過在操作區放置不同的材料來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教師提前設計探索性的問題,講清活動時規則,使幼兒在操作時有目的性。很多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很認真,等老師總結得出結論的時候,很多幼兒已經得出了結論。很多幼兒都明白了一樣的物體,數量不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不同的物體裝在同一個瓶子或罐子里聲音也會不同。但在本環節,也發生了突發情況,一個孩子的瓶蓋沒有蓋好導致豆子跑了出來,引發了其他幼兒的哄搶。在此時就考驗了教師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我在此環節沒有及時清理好豆子,使幼兒的注意力分散了。
第四環節是分辨樂音和噪音。通過兩種聲音明顯的對比,幼兒分清了好聽的聲音和不好聽的聲音,并學會了在噪音環境下保護自己的身體。
整個活動的層次還是比較清晰,孩子們始終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自由的游戲著。在操作中嘗試、模仿、觀察、比較、傾聽,突發事件的發生告訴我以后該要怎么去處理,不要忽視每一個小細節。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畫畫中,了解動物皮毛的主要特征
2、激發幼兒親近動物,喜歡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ppt;教師示范用的奶牛、斑點狗、斑馬圖片;幼兒用的奶牛、斑點狗、斑馬的輪廓畫;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動物的花紋
1、導入
動物園里有三個好朋友,它們是斑馬、斑點狗和奶牛,有一天,動物園正要開門的時候,這三個好朋友突然都丟了一樣東西
出示輪廓畫
提問:它們都丟了什么呢?
小朋友們馬上就要來動物園參觀了,沒有花紋的斑馬、奶牛和斑點狗實在是太奇怪了,請大家一起來幫助它們把花紋找回來好不好?
2、觀察ppt圖片
我們先來看一看,有花紋的斑馬/奶牛/斑點狗是什么樣子的。
提問:誰看清楚了,斑馬的花紋是什么樣子的?
總結:
斑馬的花紋是黑色的、一條一條的,豎著長的奶牛的花紋是黑色的、一塊一塊的,像云朵一樣
斑點狗的花紋也是黑色的、一點一點的,有的圓點大,有的圓點小
二、畫一畫動物花紋
1、觀察老師畫花紋
1)畫形狀斑馬的花紋從上往下長,長出黑色的豎條紋,條紋粗粗的,這樣才好看奶牛的花紋大大的,像云朵一樣斑點狗的花紋是小圓點,好多好多小圓點,有大一些的小圓點,也有小小的小圓點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畫
2)把顏色填滿
2、選擇自己想要幫助的動物畫花紋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愉快地跟著詩歌做動作。
2.替換詩歌中的個別詞語,體驗創編詩歌的快樂。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活動準備
1.觀察過落葉情景。
2.有落葉樹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欣賞落葉。
師幼圍坐在落葉樹下,共同欣賞和討論落葉飄飄的情景。
教師撿起一片落葉,請幼兒說說樹葉的顏色、形狀。
二、感受詩歌意境。
秋風一吹,樹葉一邊唱歌一邊從樹上飄下來,每片樹葉都有一首好聽的詩歌。
幼兒完整欣賞詩歌一遍。――詩歌中的樹葉像什么?請幼兒運用動作表現。――跟著教師邊念詩歌邊做動作。
每名幼兒手持樹葉扮演小樹葉,邊跟念詩歌邊表演。
三、嘗試仿編。
1.請幼兒觀察手中的葉片,說說樹葉除了像蝴蝶,還像什么。
2.根據幼兒的想像,填入"就像一群",教師幫助幼兒連成一首新詩歌,嘗試讓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來到樹下空地上,手持樹葉一起邊念《樹葉蝴蝶》或新編的《樹葉小鳥》等邊做動作。
教學反思:
活動中我發現還有好多的不足之處,如提問設計方面,有些提問很封閉,多是填鴨式的提問。如:就象一群什么?張開翅膀干嗎?這些提問很羅嗦,沒有實際的意義,有些甚至繞來繞去的,卻始終不能說明什么問題,不能發揮幼兒的想像力,這樣的一些提問如果經常在課堂中實出現,對幼兒的思維發展來說,那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想:我要加強學習,注重反思,促進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成長。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參加集體活動,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
2、鞏固幼兒對紅、橙、黃、綠、藍色的認知,初步認識紫色。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七色寶寶,初步感受七種色彩。
通過觀看課件,幼兒認識七色寶寶,初步感受七種色彩。
師:今天,馮老師給你們請來了許多小客人,想知道他們是誰嗎?看,他們來了!
播放課件:七個顏色寶寶依次向大家問好,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色寶寶。”
提問:1、一共來了幾個小客人?
2、她們都是誰?
3、向太陽寶寶們問好。
二、幼兒在花園里尋找顏色寶寶,進一步加深對顏色的認知。
幼兒在花園里尋找太陽寶寶。
幼兒說出自己找到了什么顏色的太陽寶寶。把顏色寶寶貼到幼兒身上,幼兒變成顏色寶寶。
師:小朋友都變成了顏色寶寶,向客人老師們介紹一下自己吧。
三、利用課件,重點認識紫色寶寶。
幼兒一起尋找紫色寶寶,繼續播放課件,紫色寶寶出現,并提問:“我是什么顏色的寶寶?”“你見過什么東西是紫色的?”
教師成為紫色寶寶。
四、七色寶寶做游戲,鞏固七種顏色的認知。
七色寶寶一起做游戲,鞏固對七種顏色的認識。
師:七種顏色的太陽寶寶都找到了,我們一起做個游戲吧!
本節課圍繞顏色的認知,進行了多學科的滲透。根據小班幼兒好玩好動愛游戲的年齡特點,我制作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整節課以課件為主線,以游戲形式貫穿始終。在活動中,教師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體現了新型的師幼互動關系。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愿意模仿動物的叫聲,訓練正確的發音。
訓練注意力和模仿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準備:錄有各種動物叫聲的磁帶,貓、狗、雞、羊、鴨等動物圖片,錄音機。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活動涉及的動物,并能分辨它們的叫聲。
教師創設情境,導人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去動物園聽動物說話,好不好?
播放錄音,讓幼兒聽動物的叫聲并模仿。
教師出示動物的圖片,幼兒看圖片模仿該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猜謎游戲。教師模仿小狗的叫聲和動作,然后問:這是什么在叫呀?
活動滲透
美術活動:給動物涂色。
音樂活動:歌曲欣賞《我愛我的小動物》。
健康領域的體育游戲“老鷹抓小雞”。
情境滲透:將動物的圖片粘貼在活動室墻面上,讓幼兒模仿它們的叫聲和動作。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注意聆聽各種動物的叫聲,觀察它們的動作。
家庭滲透:建議家長經常帶幼兒去動物園,觀察各種動物。
活動分析
讓幼兒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學習表示動物叫聲的詞,非常適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活動中,教師創設了寬松的游戲氛圍,讓幼兒自然而然地調動自己的已有經驗參與活動,并能創造性地進行講述,符合小班“在游戲中嘗試按照規則運用簡單句說話”這一目標。
實施指導
活動重點:能根據圖片正確地模仿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活動難點:聽聲音辨別動物。
活動拓展
制作“動物園”電腦課件。“動物園”里有各種動物,鼠標點到哪一個動物,每個動物就發出聲音并做動作,讓幼兒模仿。
模仿某種動物的叫聲后,可以進一步問幼兒:“它在說什么呢?”
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編出有趣的故事來。
編動物模仿操,讓幼兒一邊鍛煉一邊模仿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注意事項
圖片中如果有幼兒不認識的動物,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幼兒該動物的名字,讓幼兒猜測這種動物是怎么叫的,并想象它的動作。
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要用固定的觀念局限幼兒的思維。
讓幼兒在學習動物叫聲的游戲中,既了解了動物的特征,又練習了正確的發音。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正確使用象聲詞。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9
【設計意圖】風、雨、雷、電這些自然現象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遇上下雨天,孩子們大多只能在室內活動,有的孩子便抱怨,下雨天太不好,不能讓他們在外面游戲、追逐和玩耍;而望著外面的雨,孩子們又有一種沖動,想去接接雨滴、在小雨中奔跑、踩踩地上積的雨水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讓其初步了解雨,感受雨帶來的樂趣,我們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幼兒在雨中嬉戲、玩耍,充分地去感受、去觀察、去發現,培養他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事物,讓他們體驗到發現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雨天里尋找快樂,體驗和感受雨中游戲的樂趣。
2.使幼兒通過和小雨一起玩,初步了解雨。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了解天氣情況,選擇一個小雨天進行此活動。
2.幼兒自帶雨傘、雨衣、雨鞋等雨具,并學會使用這些雨具。
3.幼兒每人帶一個廢舊的盒子、杯子、瓶、罐等盛雨水的容器。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談談雨天的感受,說出喜歡或不喜歡下雨的理由。 師:你喜歡下雨天么?為什么?
2.幼兒討論雨天里能做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想出既淋不到雨,又能和雨一起玩
的辦法。
(1)幼兒到小雨中和雨一起玩。
①幼兒自己穿上雨鞋、雨衣,打開雨傘(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到雨中自由玩耍(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意愿獨自玩、兩三個人或幾個人一起玩),教師進行觀察。
②在幼兒充分感受、自由玩耍、觀察發現的同時,教師給予恰當的引導。例如:雨是怎樣落下來的?落在那里?落到的地方變成什么樣了?將雨傘轉圈,傘面上的雨水會怎么樣?嘗試伸出小手去接接雨點,看有什么感覺?手會怎么樣?用小腳踩踩地上積的雨水等等。l
③幼兒講講自己是怎樣和小雨一起玩的,以及在雨中有什么樣的發現。
師:剛才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很開心地和雨一起玩,而且有很多發現,我們來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2)幼兒再次和小雨一同玩耍。
利用輔助材料――盛水容器,進一步和雨玩耍,如“雨點在歌唱‘收集雨水”等游以往遇到雨天,教師便組織一些室內活動,一般只想到雨天帶來的不便,而忽視了.為教育作用,甚至在孩子們被雨所吸引,注意力轉移,想去和雨玩耍、想去嘗試時還去制止他們。本活動卻充分利用了我們身邊常見的自然現象,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通過看、聽、摸、踩等多種嘗試,讓孩子在愉快的玩耍和自我探索中了解雨。
教師可以根據雨的大小不同(如大雨、中雨、小雨、毛毛雨等),將活動進行兩次甚至三次,讓孩子們在盡情玩耍的同時,積累更豐富的生活經驗。當然在狂風暴雨及雷電的天氣是不宜進行此活動的,但可以引導幼兒討論這種天氣帶給人類的好處和危害。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紅色。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主色是紅色的玩具若干。
2、棒紙卡片若干,卡片上用白色油畫棒畫有各種玩具。
3、紅色顏料,刷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請幼兒挑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兒玩玩具的時候,教師鼓勵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引導幼兒觀察玩具的顏色,初步認識紅顏色。教師問:你玩的是什么玩具?這么漂亮的玩具是什么顏色的?
2、出示天線寶寶波兒,展示紅顏色。教師問:快看,誰來了?波兒穿的衣服可真漂亮。這么漂亮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你有沒有紅色的玩具呀?
3、擴展幼兒思維,鼓勵幼兒大膽發言。教師問:你還在哪里見過紅顏色?
4、游戲“捉迷藏”。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手蒙住眼睛,請配班老師把玩具藏起來,可以藏到柜子里、椅子下、窗臺上等,藏好后大家開始找玩具。當幼兒找到玩具時,引導幼兒說出在哪找到的玩具,玩具的名稱。重復游戲時,逐步加深游戲的難度,可讓幼兒再找出玩具身上的紅顏色。
5、游戲“照相”。大家做攝影師,為玩具拍照片。
6、游戲“洗相片”。
(1)、展示相片的“底片”(棒紙卡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示范“洗相片”。用刷子蘸上紅色顏料,輕輕地在紙上來回刷,全部刷滿顏料后,相片就洗出來了。
(2)、輔導幼兒“洗相片”。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指導幼兒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7、自由探索。鼓勵幼兒到戶外去尋找漂亮的紅顏色。
活動評析:
教師在這個小班的美術活動設計中,尊重幼兒愛游戲的特點,使美術活動多樣化、游戲化、活動化。活動設計中,教師為幼兒提供實物、實景、實在的生活經驗,創設了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精神,巧妙的利用“油水分離”這一科學現象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讓幼兒毫無顧忌地涂抹揮灑,充分體驗在美術活動中的成功和快樂。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 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
2. 能把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現出來。
3. 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3、彩色玻璃小球和彩色橡皮泥做比較 。
【活動重點】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協調解決問題。
2.學習用排除法得出結論。
【活動準備】
1.在日常活動中已感知過清水的特性。
2.每組四只透明杯子,內裝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盤子內裝若干小勺。
【活動過程】
一、 辨別哪杯是清水
首先請幼兒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裝的是清水。
其次幼兒分組實驗,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哪杯是清水,看看與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 (在辨別哪杯是清水的時候,應注意先讓幼兒實驗、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結果。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增添鹽水、白酒等多種無色透明的液體供幼兒感知和辨別)
二、 交流分享
首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請什么幫忙才找出清水的。
其次請幼兒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聞一聞:氣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嘗一嘗: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沒有味道的是清水。
再次請幼兒用眼睛看一看、鼻子聞一聞、嘴巴嘗一嘗,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領可真大 。
【活動延伸】
找找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固體可以轉換成液體,并為我們的生活作出貢獻.
【設計思路】
活動之前幼兒已經積累了各種感官的經驗,但是,如何將這些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這些經驗來解決問題?是我們進行教育的最終目的。 “猜猜哪杯是清水”,讓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活動。(屈老師教案網)
屈老師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哪杯是清水
【活動目標】
1. 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
2. 能把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現出來。
3. 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3、彩色玻璃小球和彩色橡皮泥做比較 。
【活動重點】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協調解決問題。
2.學習用排除法得出結論。
【活動準備】
1.在日常活動中已感知過清水的特性。
2.每組四只透明杯子,內裝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盤子內裝若干小勺。
【活動過程】
一、 辨別哪杯是清水
首先請幼兒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裝的是清水。
其次幼兒分組實驗,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哪杯是清水,看看與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 (在辨別哪杯是清水的時候,應注意先讓幼兒實驗、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結果。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增添鹽水、白酒等多種無色透明的液體供幼兒感知和辨別)
二、 交流分享
首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請什么幫忙才找出清水的。
其次請幼兒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聞一聞:氣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嘗一嘗: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沒有味道的是清水。
再次請幼兒用眼睛看一看、鼻子聞一聞、嘴巴嘗一嘗,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領可真大 。
【活動延伸】
找找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固體可以轉換成液體,并為我們的生活作出貢獻.
【設計思路】
活動之前幼兒已經積累了各種感官的經驗,但是,如何將這些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這些經驗來解決問題?是我們進行教育的最終目的。 “猜猜哪杯是清水”,讓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活動。(屈老師教案網)
小班科學優質課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認識幾對同類色:大紅和粉紅、桔黃和淡黃、深綠和淡綠、深藍和淡藍。
2、初步嘗試用漸變色印染。
3、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6、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7、能根據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體驗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認識大紅和粉紅、桔黃和淡黃、深綠和淡綠、深藍和淡藍,能正確叫出它們的名稱。
2、顏色寶寶卡片8個;磁帶、錄音機。
3、幼兒人手一個“顏色寶寶”胸飾;每組大紅和粉紅、桔黃和淡黃、深綠和淡綠、深藍和淡藍的顏料各一份;人手一支毛筆、一張紙巾。
活動過程
一、配同類色。
1、教師:今天許多顏色寶寶來到我們小(1)班,看,有哪些顏色寶寶,幼兒集體念。
2、教師手中拿一個“紅寶寶”:“來了一個紅寶寶,它說:我的好朋友跟我長得很像,看一看,這里誰和我長得最像,請你們來幫我找一找。”幼兒找到粉紅色。“好朋友,手拉手,抱一抱。”教師演示兩個寶寶的動作。
2、用同樣的方法找到另三對同類色。
二、觀察印染手帕的方法。
1、教師出示范例:看,顏色寶寶跳到了手帕上,他們把手帕打扮的多漂亮呀!它們是怎樣打扮得呢?
2、教師示范印染手帕的方法。
教師:這么漂亮的手帕是怎么裝飾出來的呢?我們來看一看。
將正方形的餐巾紙對折三次成三角形——將對折好的餐巾紙的各個部位分別蘸一下顏色——輕輕地打開。
三、幼兒集體回憶印染的步驟,討論需要注意的地方。
1、蘸顏料的時間不能太長。
2、印染后打開時要輕輕地、慢慢地。
四、幼兒染手帕,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印染。
2、給能力弱的幼兒適宜的幫助。
3、鼓勵幼兒在打開時不怕困難,堅持做完一件事。
五、作品展示。
1、將幼兒作品平放在桌子上,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并說說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2、為喜歡的作品獎一個獎牌。
活動反思
《美麗的手帕》老師通過出示范畫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這么美麗的“手帕”,是用什么樣的筆畫出來的?從而激發幼兒作畫的興趣。孩子們在有趣的語言、動作的假設、嘗試過程中感知彈子滾畫的規則、方法、樂趣。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老師以參與者的生份于幼兒邊玩邊畫、邊唱邊欣賞幼兒的作品,幼兒的自信心增強了,再沒有一個幼兒對自己所畫的畫表示懷疑,而總是大膽自信地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