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通用13篇)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1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過程與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方法
導學法。朗讀法,質疑探究法。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并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采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并進行一定的摘抄。
教學過程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童年的水墨畫》:
(1)簡簡單單的詩句卻給我們展示了三幅有聲有色的畫面。這都歸功于作家那富有動感的語言。請你再讀讀詩,畫出詩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讀,說說你的感受。
(2)欣賞交流佳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體會詩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讀
師: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生: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里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師:對,就這樣邊讀邊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進詩境。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們都在等待水里魚兒上鉤;當魚兒上鉤后,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生:這是一幅色彩艷麗的'畫。這里有綠色的柳樹,有綠色的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并且有紅色的蜻蜓點綴,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多美的畫面啊!
生:這是一幅充滿快樂的畫。柳樹是快樂的,它快樂地照著溪水這面鏡子,山溪是快樂的,因為它美得像綠色的玉帶,蜻蜓是快樂的,因為它覺得釣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樂的是孩子,因為他釣上了活蹦亂跳的魚。
師: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
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⑵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⑶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⑷學生質疑,釋疑。
3、賞析詩句:
⑴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⑵欣賞交流佳句,如: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感情朗讀。
4、鑒賞寫法:
⑴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⑵交流感悟。
⑶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⑷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⑸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⑹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五、總結,布置作業
五、我們來作詩。
1、同學們,我們讀了詩,賞了詩,還誦了詩,那么,何不讓我們自己創作一首詩呢?
2、請大聲地有感情地把自己寫的童詩讀給大家聽。(教師隨機點評)
六、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老師有幸當了同學們的知音,分享大家童年生活的美好。是啊,童年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然而,童年生活又是短暫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自由讀詩歌《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預設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作者寫的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1)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哪些鏡頭?
(師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2)再讀詩歌,感受詩意。
(3)品一品:欣賞交流佳句,體會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處。如:
①“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②“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③“是那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4)畫一畫:
師:把你最喜歡的其中一個鏡頭簡單地畫下來,畫完后,說一說自己為什么喜歡?〔設計意圖〕
詩人的創作是即景生情,緣情成詩。要體悟詩情畫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詩配畫。所以根據本詩的特點,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前提下,要求學生作畫,能更好地理解詩的意境。
(5)展一展,讀一讀:要求學生作畫完畢后,面向全班展示出來。并讀一讀對應的詩歌,體會詩句所包含的生動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2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引出課題。
1、播放歌曲《童年》,師生同唱。
2、師:同學們,聽到這熟悉的旋律,你此時想到了些什么?
生1:我想到了冬天堆雪人的情景。
生2:我想到了跟同學玩游戲的時光。
3、師總結:是啊,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快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9第九課《兒童詩兩首》,一起分享童年的快樂。
:
組詩,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我們來誦詩。
師: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下面我們就來誦詩。
1、找學生表演朗誦。
2、在課外,你還搜集了哪些兒童詩?站起來朗誦給大家聽一聽。
3、老師也搜集了不少兒童詩,并選了其中三首,讓我們一起來賞讀。
4、請大家先自己默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了解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工具
1.磁帶;
2.按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3.找幾首兒歌讀一讀;
4.了解《水滸傳》里的英雄人物。
二、學習《童年水墨畫》
(一)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1.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并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
(1)朗讀詩歌,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靜靜地在街頭閱讀《水滸傳》。
②魚兒釣上來了,魚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2.指名讀詩,交流預習所得,概括全詩大意。
(2)細細朗讀有關的詩句,體會其中的快樂。
3.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么會蹦跳?這說明什么?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二)賞讀詩句,學習借鑒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
2.欣賞交流佳句。
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三)形式鑒賞,模仿習作
1.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兩首詩中其中的一首,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與童年往事。
2.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3.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四)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1.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兩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2.課后小結。
《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街頭》──讀《水滸傳》的孩子,那樣的專注,盡管馬路街頭是那樣的喧鬧,卻絲毫不能影響他,對時間的推移也渾然不覺。無邊的喧鬧和一隅的安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溪邊》──釣魚的孩子,那樣的快樂,靜靜的溪水映著愛美的柳樹,映著釣魚孩子的倒影,靜靜的釣魚竿,立著紅蜻蜓,我們仿佛覺得空氣都停止了流動,似乎大家都怕魚受驚,而魚上鉤的一剎那,這種靜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動了,人影碎了,魚躍人歡,寥寥幾句,勾勒出一個現代垂釣兒童的形象。
《江上》──戲水的孩子,那樣的調皮,一群孩子像鴨群一樣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潑我濺地嬉戲,就在這嬉戲中,一個孩子鉆入水中,不見了,突然一陣水花,他出現了,調皮地笑著,露出兩對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戲和一個孩子的特寫,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畫》組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1、內容:
讀《水滸傳》的孩子,那樣的專注。
魚上鉤的一剎那,先前的靜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動了,人影碎了,魚躍人歡。
戲水的孩子,那樣的調皮。
2、特點:
無邊的喧鬧和一隅的安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動靜結合
一群孩子的嬉戲和一個孩子的特寫,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比喻
3、主題: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3、適時指導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與本單元古詩中的孩子們不同,這首詩里洋溢著的濃濃的現代氣息,現代兒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靜靜地讀書,或呼朋喚友去釣魚、游泳,時時享受著童年生活的快樂。讀著它,那孩子嘴邊的笑意,那陣陣快樂的笑聲,仿佛就在眼前閃爍著,就在耳邊充盈著。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3
五下第二單元以“永遠的童年”為專題,安排了三首古詩詞,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詞句,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豐富語言積累、開拓視野、增進了解、激勵自我。學生便可從“主題”的需要出發,積淀“主題”知識,豐富“主題”情感,提升“主題”精神。選編《兒童詩兩首》的目的,一是通過朗讀兒童詩,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進行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
設計理念
這首詩極富韻律美,每一節的結構基本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用詞也非常講究,“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么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因此,一是通過朗讀兒童詩,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進行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學情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課文的體裁特點,讀詩要邊讀邊想象,要重視形象感悟、整體把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墨畫”等詞語。
2.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領會兒童詩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媒體:
教學《兒童詩兩首》一課時,配合電教媒體,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想象兒童生活的畫面,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對美的向往和追求,
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領會課文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寫進了詩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趕緊去讀讀吧。(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愿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3.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一)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三)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讀。
(四)鑒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2.交流感悟。
3.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5.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計:
我
想:
丫
汲
兒童詩兩首
街頭閱讀
童年的水墨畫
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教學反思:
本文是略讀課文。課堂中,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學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的事。課后讓學生模仿《我想》寫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畫出童年生活時的圖畫。這樣做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4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墨、染、竿、碎、爽、浪”等10個生字,會讀本課的“墨、爽、濺”等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誦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學習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準備摘錄本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播放《童年》歌曲。學生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自由描述)
2、導:對呀!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優美的兒童詩《童年的水墨畫》。板書課題:《童年的水墨畫》
二、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幻燈片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寫會“墨、染、竿、碎、爽、浪”等10個生字,讀準“墨、爽、濺”等5個生字字音。
2、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3、指名讀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幻燈片出示)
①街頭閱讀
②溪邊釣魚
③江上戲水
……
3、細細朗讀有關的詩句,體會其中的快樂。
4、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5、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么會蹦跳?這說明什么?
三、感受詩意,學習借鑒
1、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引導學生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2、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暢談)
3、播放音樂,朗讀詩歌,注意體會描寫的場景
四、誦讀詩歌,感悟語言
1、自由誦讀詩歌,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特別的句子。(幻燈片出示)教師重點指導的句子。
(1)“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2)“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3)“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
2、說說這些詩句特別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韻味。
(2)語言中有圖畫。
……
3、再次跟隨音樂朗讀或背誦這些詩句。
4、優美的詩句仿佛把我們也帶進了一幅幅童年的畫里,老師收集了一些童年生活的圖片,請同學欣賞一下,同時也請你回顧一下你童年生活的片段。(多媒體出示圖片)現在和同學交流你童年時的一個片段,然后請用你靈巧的小手把它畫出來。
5、生動筆畫畫,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五、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這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六、作業
1、背誦詩歌。
2、有興趣的,可以試著寫一首兒童詩。
板書設計
童年的水墨畫
街頭閱讀
童年快樂溪邊釣魚
江上游泳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5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畫》一課選取的是張繼樓寫的三首兒童詩:《溪邊》《江上》《林中》,分別攝取了“釣魚”“游泳”“拾蘑菇”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展現了兒童活潑、可愛、俏皮的生活場景,構成了令人向往的純真童年畫面。課文構思新巧、想象豐富,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充滿童真童趣、耐人尋味。教學時圍繞本單元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句。邊讀邊想象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會字里行間流動的童真和童趣,讀懂意思,讀活畫面,讀出意境。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墨、染、碎、浪、濺、爽”6個生字,會寫“墨、染、竿、騰、碎、碎、撥、浪、葫、爽、蘑、菇”11個生字,學習積累詞語“水墨畫、浪花、葫蘆、清爽、松針、蘑菇”。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說在溪邊、江上、林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體會童年的快樂,并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溪邊》。
3.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采蘑菇兒童的可愛。
一、教學重點:
1.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及關于“水墨畫”的微課;
學生準備——預習詩歌。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寫“墨”字,揭示課題。
1.介紹“墨”字的構字特點:
看“墨”字(課件出示:墨),墨是由松樹的油和其他材料制成的,是書寫、繪畫的黑色材料,所以上邊是——黑字,下邊是——土。
2.指導書寫“墨”:(范寫)“墨”寫的時候,四點底是四兄弟,中間兩點比較小,兩邊比較大。大家在寫字本上寫一寫。(巡視指導)
誰來給“墨”字組詞?
3.微課介紹,初識“水墨畫”: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是用水墨或以水墨為主略施淡彩的繪畫,那濃淡干濕的墨,那遠近虛實的景,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無窮的意境,像詩,像詞,像夢,像故事,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播放微課)
【教學意圖:關于“水墨畫”學生了解不多,通過微課介紹有關水墨畫的特點,一方面帶領學生欣賞水墨畫,感受水墨畫的意境美,另一方面也為后面學習詩歌時學生能自然地走進詩境做好鋪墊。】
4.揭示課題,讀好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張繼樓用文字記錄的一組水墨畫,齊讀課題:18《童年的水墨畫》,再讀課題。(在“的”字后面稍微停頓,讀出節奏)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這組用文字記錄的詩歌水墨畫共三首,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這些地方是詩人在童年時最喜歡去的地方,他和小伙伴在這兒做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1.讀通課文,隨機識字。
誰能把詩讀流利?(指名讀三首詩,師相機正音,并讀出詩的節奏。“碎”平舌音;“染”翹舌音;“浪”“爽”后鼻音;如“當作”“撲騰”;指導“爽”的筆畫筆順。)
2.概括事件:每首詩寫了小朋友在做什么?(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
【教學意圖:通過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認讀生字,讀通課文,順應“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的理念,既能突出重難點,又能關注學生的需要。】
三、品讀《溪邊》,探究學法。
詩人童年的生活是那么豐富多彩,我們先走進《溪邊》這首詩。
(一)聽讀錄音,感知事物
1.聽讀想象:
請聽錄音讀這首詩,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了什么?
2.交流印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充分地說,老師隨機點撥,并在書上劃出相應的景物。)
(垂柳、溪水、山溪、人影、釣竿、紅蜻蜓、草地、魚兒……)
(二)品讀詩文,理解詩句
1.自讀詩文,感悟畫面:
如果說溪邊是一幅畫的話,到底是一幅怎樣的水墨畫嗎?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溪邊》,邊讀邊想:這是一幅怎樣的水墨畫,批注在旁邊。有不理解的詞句畫出來,打上問號。
3.交流分享,理解詩意。
同學們認真品讀了這首詩,覺得溪邊這首詩寫出的是平靜、歡快而又美麗的畫面,為什么?
(1)分享閱讀收獲,點撥學習方法。
感悟平靜、歡快、美麗的畫面,相機指導、點撥孩子通過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品讀詩意,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重點理解:人影給溪水染綠了。
a.聯系上下文理解“染綠”: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人影給溪水染綠了……)
b.展開想象理解“染綠”:還會把什么染綠了?c.借助圖畫理解“染綠”(出示綠玉帶般的山溪圖)
(2)提出疑問,合作學習。
還有哪些地方讀不懂的呢?(學生提出來,相互幫助)
3.指導背誦,走進詩境。
《溪邊》這首詩,寥寥幾筆,勾勒出一靜一動,生機盎然,充滿童趣的畫面,讓我們牢牢地把這首小詩記在腦海里。
【教學意圖:詩的語言清新,意境優美,但大部分三年級的孩子對抽象性的詩歌比較難以理解,他們走馬觀花地讀后,在詩句的理解上是存在一定困難的,詩歌的情感更是難以深入體會。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了解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現場質疑問難,聚焦難懂的語句。如,“人影給山水染綠了”是比較難理解的,人影平常是黑的,但由于溪水是綠的,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才會被“染綠”。學生如果只是單單關注“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這個句子,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這里讓學生質疑、思辯,引導學生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去理解難懂的詩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小結學法(播放錄音——學法指導)
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溪邊》這首小詩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我們先——讀詩歌,再想畫面,最后品詩意。那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品讀詩歌的呢?我們是通過——(手指板書)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讀懂了詩歌的。
先自由朗讀,想象畫面;再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并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走進了文本,讀懂意思,讀活畫面,走進意境。接下來咱們就用這些方法繼續感受《江上》、《林中》這兩首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意圖: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借助圖片等方法是理解難懂句子的好方法,引導學生遷移運用這些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進行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四、學法遷移,學習《江上》《林中》。
(一)學習單。
第一關:自由讀《江上》《林中》兩首詩,想一想,各寫了怎樣的畫面,在旁邊作上批注。
第二關:用橫線劃出不理解的詞句,旁邊打上“?”,試著用剛才的學習方法理解,再和同桌交流分享。
(二)讀后交流《江上》
我們先看看《江上》。你們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1.說畫面
2.理解“水葫蘆”“銀牙”
(1)水葫蘆加了引號,說明它不是真的水葫蘆,而是游泳本領好的小朋友。
(2)大家看課文插圖,一個個小腦袋,就是一個個——水葫蘆。
(3)銀牙就是“孩子笑了,露出了白白的牙齒呀!”寫出的歡樂的畫面。
3.指導朗讀
(三)讀后交流《林中》
1.說畫面。
2.理解“只見松林里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這句話。
(1)借助圖畫對比理解“斗笠”“蘑菇”。
(2)聯系上文理解句子。
3.指導朗讀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當在課堂學習只能夠擁有盡可能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時間,這里運用“學法遷移”模式教學,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讀書,思考和練習的時間,課堂教學活動,先讓學生獨立閱讀活動,再同桌交流分享,就變以“教”為核心為以“學”為核心,形成教與學的同步推進、教為學服務的局面,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五、總結延伸
《童年的水墨畫》里的這三首小詩,寥寥幾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兒童溪邊垂釣、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的歡樂畫面,就像畫家用簡單的線條勾畫出的一幅幅水墨畫。這組兒童詩共有6首,課后請大家讀讀另外三首詩,你也可以用小詩描畫出你們自己的童年水墨畫。
(作業:
1.抄寫詞語:垂柳葫蘆松樹松針蘑菇
撲騰扇動戲耍撥動
2.背誦《溪邊》;
3.讀讀其他的三首小詩;
4.有興趣的同學試著用小詩描畫出你們的童年水墨畫。
板書設計:
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
18童年的水墨畫
聯系上下文
結合生活溪邊(釣魚)
想象畫面
借助插圖平靜歡快美麗
教后反思:
《童年的水墨畫》分別攝取了“釣魚”“游泳”“拾蘑菇”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展現了兒童活潑、可愛、俏皮的生活場景,構成了令人向往的純真童年畫面。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所以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想象詩境,讀中感悟,積累語言
誦讀是詩歌教學的正道,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蘊藏著作者的匠心,
包含著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盡可能幫助孩子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由此帶孩子們進入詩的美妙境界。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品讀《溪邊》后,學生有了各種不同的感受,他們充分交流所看到的畫面,在學生有了情感體驗后,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比如:品味了“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和“人影給溪水染綠了”,溪水的那份綠和活力,已經牢牢地記在心里;“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我通過情境設置,讓孩子把自己當成溪邊釣魚的小伙伴,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體驗,快樂之情溢于言表,朗讀也就充滿激情。因為有了前期的情感鋪墊,所以學完這首詩,讓學生背誦,也就容易許多。同樣,通過交流,也體會到擅長水性的伙伴們在江上戲水的快樂,在林中采蘑菇的開心,三幅充滿童趣的水墨畫由此展現在孩子們面前。那些美妙的詩句,更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淀。
習得方法,遷移運用,發展思維
本單元的學習要素是:能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所以,在學習《溪邊》這首詩時,大部分學生對“人影給溪水染綠了”比較難理解,我緊扣“染”字,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象畫面,讓學生走進溪邊綠意濃濃、生機盎然的詩意情境,理解了這個句子。學完第一首詩,我和孩子一起回顧欣賞詩歌的學習過程:讀詩歌——想畫面——品詩意,品詩意主要的方法是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繼而激勵學生遷移學法自主合作學習《江上》《林中》兩首詩,這樣,既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三、微課進課堂,培養審美力
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關于“水墨畫”學生了解不多,上課伊始,我通過微課介紹有關水墨畫的特點,一方面帶領學生欣賞水墨畫,感受水墨畫的意境美,另一方面也為后面學習詩歌時學生能自然地走進詩境做好鋪墊。學生對于綠玉帶般的山溪,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為了讓學生更快理解,也為了讓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山溪的綠,我在學生充分品讀這句話后
出示了長長的、彎彎曲曲的碧綠的山溪圖片,學生馬上發出“哇”的驚嘆聲,他們為這樣美麗的山溪而震撼,老師趁此機會讓學生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課堂是靈動的,老師在課堂中能把握生成,機智與學生對話,如果語言再干凈一些,思維性強一些,課堂就更精彩了。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6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過程與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方法
導學法。朗讀法,質疑探究法。
教學準備
1.磁帶;
2.按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3.找幾首兒歌讀一讀;
4.了解《水滸傳》里的英雄人物。
教學設計:
一、學習《我想》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指名讀導讀部分的前三句。
師導: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兒童詩。剛才同學們讀的這幾句話實際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贊美童年的詩。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讀,看看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二)誦讀詩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讀詩。想想每個小節作者所表達的愿望。
2.指名分小節讀詩,想一想,每節寫什么?
3.指名說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
4.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節,為什么?
5.學生自由品讀詩句。
(1)“我”為什么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
(2)“我”為什么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如,平日里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云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蔥翠的情景,談感受。
6.生展示讀,并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7.比較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三)回歸全詩,感受意境
1.師:讓我們把整首詩串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鑒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每一小結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每一小結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水墨畫》
(一)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并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2.指名讀詩,交流預習所得,概括全詩大意。 3.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么會蹦跳?這說明什么?
(二)賞讀詩句,學習借鑒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三)比較鑒賞,模仿習作
1.默讀兩首詩,想一想,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2.生探究、發現。
3.交流感悟。
4.師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是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兩首詩中其中的一首,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與童年往事。
6.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7.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四)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1.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兩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2.課后小結。
二次備課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7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所以教學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引導學生充分注意到課文的體裁特點,讓學生讀詩要邊讀邊想象,要重視形象感悟、整體把握。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練習寫兒童詩,學生的積極性挺高的,所寫的兒童詩歌也不錯。基本仿寫兒童詩教案上能夠體現出兒童詩歌的特點。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8
本課由三首內容淺顯、行文簡短且有趣味的小詩組成,極富畫面感。在教學本課時,學生對于詩中畫面內容的感知并不是難點,但是,現在的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充拆著電子產品,課余時間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游戲,日常的談話內容都離不開游戲的角色或動畫片的情節,要想真正感受課文畫面中的景物美、人物歡卻并非易事。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現畫面,讓學生將圖、文聯系起來進行體會、感悟,自然在腦海中將文字進行了形象的轉化,并在小組中進行討論,說說自己在讀課文時,腦海中所程現的景象。同時,還引導學生在品讀感悟的過程中適時進行橫向拓展,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中獲得了對畫面中人物情感的準確認知,巧妙實現了與畫面人物的情感共鳴,感受童年的各種樂趣,進而實現了對詩歌情感主旨的深化感知。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染、笠等13個生字,學寫染、碎等10個生字。指導寫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筆順。
2.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采蘑菇兒童的可愛。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4.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生活的歡樂。
教學重點:
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采蘑菇兒童的可愛。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
學生:預習詩歌。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分享童年的快樂?。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通過回憶童年趣事激發學生對童年詩歌的興趣,調動課堂積極性。】
(1)生書空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師隨機指導“墨”的寫法。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里,請你打開課本,結合注音,借助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3名學生接讀課文,每人一節。師隨機正音。
預設點:
(1)染,出示演變過程,字本義: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絲帛絹布,使之著色。讀句子,于文中識字,組詞:染綠、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義:巖石經過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塊。形近字:翠、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知曉漢字的意義來識記生字。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寬學生知識寬度。】
三、復習生字,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
2.生字組詞,鞏固識字。
3.指導書寫“碎”。提示最后一筆出頭,但不要寫到從字上。
指導書寫“爽”。注意筆順,長橫要像房頂一樣蓋住下面部分。
第二課時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師導入:同學們,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畫,或濃或淡,意境優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讀一讀著名兒童文學家張繼樓的詩歌—《童年的水墨畫》。
二、整體感知:
本課包括三首小詩,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板書)
看到這三個題目,你能發現什么?學生隨便發言
師:是的,都寫出了童年生活發生的場景,在這些場景里究竟發生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學習《溪邊》
1.自由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個別讀。
3.默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預設1:為什么說“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呢?
【設計意圖: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
是啊,這是為什么呢?大多數學生同樣不明白。
老師點撥:我們如果聯系上文讀一讀,也許某個詞語或者某個句子會給你靈感呢!自己試著聯系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老師:我從這句話“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知道一個小孩在這里釣魚。從“忽然撲通一聲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釣上魚來了,特別高興。所以“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師: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歡樂。指導學生有感情讀好最后一句話。
預設2:生:老師,我不明白“溪水給人影染綠了”這句話。平時我們的人影都是黑色的,為什么這里溪水給人影染綠了呢?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系生活經驗來思考,很值得大家學習。剛才我們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讀懂了最后一句話,現在大家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聯系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默讀、思考
生:老師,我從“溪水像綠玉帶一樣平靜,知道了溪水很綠,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變成綠色的了。
師:為什么說溪水染綠了人影呢?你覺得這里哪個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
生:“染”字最好。這樣把溪水當成人來寫,就把溪水寫活了。
生:這樣寫就讓人感覺溪水好像魔法師一樣,特別神奇!誰給大家讀出這美麗深的景色?個別生讀。
師:多美的想像啊!大家體會得真不錯。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老師,我從“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知道了前面寫溪水和人影是綠色的,這里寫蜻蜓是紅色的,顏色特別漂亮!
5.多么富有生機的畫面啊!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景色的美麗,兒童的快樂?自由讀、個別讀。
6.師范讀:生閉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寫孩子們快樂釣魚的場面,為什么還要寫景呢?
師總結:寫景色突出了“平靜”,為什么要突出平靜呢?聯系《小兒垂釣》體會兒童釣魚的專注。也更能體現釣上魚后的歡樂。
四、學習《江上》
1.如果說《溪邊》是寫兒童溪邊釣魚,那么《江上》是寫什么呢?請同學們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學過的知識自學《江上》。
2.出示自學提示,自學。
思考《江上》是寫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江上》與《溪邊》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設計意圖:鞏固詩歌的學習方法,發現寫法上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交流:
師:《江上》是寫什么?
生:游泳
生:戲水
師:你們覺得哪個詞更好?
生(異口同聲):戲水!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么相同點?
生:都是寫兒童的。
生:都寫童年的快樂的。
生:都運用了比喻的方法。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么不同點呢?
生:《江上》沒有寫景色的美麗,只是寫了兒童的.戲水的情景。
師:如果說《溪邊》是一幅動靜結合的畫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脫脫的動態圖畫了,讀過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呢?想象一下,孩子們會怎樣戲水?你仿佛還聽見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4.感情朗讀。讀出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五、學習《林中》
5.總結學法:剛才大家運用什么方法學習了前兩小節?讀詩,找到不理解的地方,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學過的知識等方法讀懂。
6.請大家利用剛才學過的方法繼續學習《林中》
7.交流:文中有兩個斗笠“小蘑菇鉆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和“只見松林里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意思一樣嗎?
生暢所欲言:第一個斗笠指“蘑菇”,第二個斗笠指“兒童”
8.小蘑菇和兒童有什么相似之處呢?都戴著斗笠,很卡愛。除了可愛,還能讀出什么呢?兒童的歡樂。在哪里能讀出來?
9.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可愛和歡樂。齊讀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五、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詩里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歡樂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說說童年生活的還可能發生在哪些地方?
2.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設計意圖:爭當小詩人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讓學生學習寫詩。】
3.共同交流,師當堂點播。
六、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師: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這首兒童詩,
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板書設計:
溪邊
.童年的水墨畫江上
林中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10
說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并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說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說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說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采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并進行一定的摘抄。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歌曲《童年》。
2、簡介你認識的高洪波。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1、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
2、說說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1、從學生摘錄的詞句入手,引導品味一節詩的語言美,畫面美,并進行朗讀。
2、提煉欣賞方法。
3、學生自己按方法欣賞其它詩節。
4、交流,師引導點撥,并指導朗讀。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說說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斷,再小組合作,模仿詩歌,試編詩歌。
2、交流所編的詩句。
五、總結,布置作業
1、補充采蜜本。
2、繼續閱讀兒童詩。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過程與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方法
導學法。朗讀法,質疑探究法。
教學準備
1.磁帶;
2.按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3.找幾首兒歌讀一讀;
4.了解《水滸傳》里的英雄人物。
教學設計:
一、學習《我想》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指名讀導讀部分的前三句。
師導: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兒童詩。剛才同學們讀的這幾句話實際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贊美童年的詩。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讀,看看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二)誦讀詩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讀詩。想想每個小節作者所表達的愿望。
2.指名分小節讀詩,想一想,每節寫什么?
3.指名說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
4.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節,為什么?
5.學生自由品讀詩句。
(1)“我”為什么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
(2)“我”為什么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如,平日里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云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蔥翠的情景,談感受。
6.生展示讀,并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7.比較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三)回歸全詩,感受意境
1.師:讓我們把整首詩串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鑒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每一小結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每一小結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水墨畫》
(一)自讀自悟,理解大意.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并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
1.“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2.指名讀詩,交流預習所得,概括全詩大意。
3.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么會蹦跳?這說明什么?
(二)賞讀詩句,學習借鑒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
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三)比較鑒賞,模仿習作
1.默讀兩首詩,想一想,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2.生探究、發現。
3.交流感悟。
4.師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是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兩首詩中其中的一首,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與童年往事。
6.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7.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四)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1.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兩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2.課后小結。
二次備課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12
本課教學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悟詩歌的.意境。教學中,聚焦詩歌中的情境意象,凸顯詩歌本質,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特級教師王崧舟說過:“‘詩’之不幸,就在于語文老師漠視‘詩’作為一種完型的存在,其毀滅之道,即在于將‘詩’置換成另一種樣式的言語存在。”這里所謂的“將‘詩’置換成另一種樣式的言語存在”,其實就是指我們當前的詩詞教學中將詩詞肢解、拆卸,逐字逐句地探求其現在的意思,用教參、教師的單一解讀堵塞學生的思維和言路。詩歌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意會和誦讀,憑著直覺、想象去領略詩歌背后令人思索的深遠意境,這才是對“詩性”最起碼的尊重和維護。本課中的三首小詩都以一種白描的手法敘述了作者童年時的一件件趣事,就如課文題目一樣,如一幅幅“童年的水墨畫”一樣。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將詩歌所描寫的人、事、景物活生生地呈現在學生思維的屏幕上,從而讓學生自然順暢地體悟詩歌中傳遞的童年趣味和作者的情感。想象與表達的融合,不僅是言語能力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思維的自由奔放和無拘無束,體現的是學生對詩歌的自主體驗與感悟,因此課堂也變得更為靈動與歡暢。在尊重詩歌本質的基礎上,本課教學也立足學生語感培養這一使命,遵循語感發生發展的心理機制,構建與之相應的教學行為。特別是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不斷地強化語感圖式。同時通過童詩創作,充分發揮教材的例子和引子功能,激發學生創作童詩的興趣,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畫》 篇13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將導讀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詩一樣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這三句,指名讀,師生配樂讀這三句。讓學生談談讀后感受。師:這短短一組排比句就像一首詩,描繪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與快樂。這節課我們一起讀幾首描寫童年的詩。
二、學習《我想》
1.自讀感知。師:初讀詩歌,不僅要讀正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從詩中的某個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丫”(這個字形像什么?怎么記住它?)“汲”(給這個字換個偏旁,比較“汲”和“吸”)。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覺得“我”的想法美嗎?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安在、帶著、牽著、悠;接、伸進、汲取、長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像感悟。)
(3)感情朗讀
師:從這首簡短的小詩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兒童詩語言的美妙,怎樣才能讀出我們的感受呢?我們也要邊讀邊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練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作者美好的愿望,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賽讀時老師讀最后一節。師:讀了這兩句詩,我有一種疑惑,你們看這首詩的前幾節都寫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這兩句卻寫回了現實,寫法上也與前面不同,放在這里好像與整首詩顯得不和諧,你們覺得呢?
3.領悟寫法:默讀詩歌,看看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生談自己的發現,師引導小結:(1)每一小結的結構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讀起來瑯瑯上口。(結構一致)
(2)每一小結里都有一個雙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長――”這樣的語句。(句式相同)
(3)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么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所以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復。
4.嘗試創寫: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美好的愿望的?師: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我們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寫一節小詩,可以不嚴格遵照課文的寫法,提倡創造哦!)
三、學習《童年水墨畫》
1.自讀提示:
(1)邊讀邊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借助文后注釋或互相討論解決。用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2)邊讀邊想像:讀《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你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2.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自悟。
3.交流點拔:
(1)指名讀并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學生提出疑問,討論解決;指名說說:如果這首詩是一幅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根據學生講的畫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進行引導,讓學生發現語言里的畫面: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水戰‘浪里白條’”。
“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2)師:同學們用心去讀書、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出情趣,我們一起讀一讀。
四、比較鑒賞,嘗試創寫
(一)這兩首詩的比較
1.比較本課中的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發現。
3.交流小結。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組詩圍繞一個主題寫的一組內容不盡相同的小詩,組詩根據內容可以有獨立的小標題。)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引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了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實情景。(兒童詩在內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實的,非常廣泛)
(二)擴展鑒賞:讀下面兩首小詩,讀后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是一條比目魚
作業本下/藏著一本書/我悄悄地看/輕輕地翻/老師走過來/我趕緊提起筆//我是一條比目魚/一只眼睛看老師/一只眼睛看書。
長和短
星期一很長/星期天很短/上課很長/看動畫片很短/家里吃飯很長/吃肯德基很短/奇怪/為什么時間也有長有短?
(三)嘗試寫詩:
讀了這些詩,你有沒有想寫首詩的沖動呢?那就寫一寫吧。
學
案
教
案
學習提綱
1.以自己的認識說說什么是兒童詩?
2.用“3”和“O”說一首兒童詩?
3.用“小手十桃樹枝”、“腳丫十柳樹根”、“眼睛十風箏”“我+春天的土地”學說兒童詩?
4.自讀《我想》,這首兒童詩表達了的 思想感情。
5.用“馬路邊+陽光+《水滸傳》”“垂柳+山溪+釣竿+漁童”、“小河+剛出水的‘鴨子’”學寫兒童詩。
6.自讀《童年的水墨畫》,《街頭》《溪邊》《江上》各寫出了兒童的( )特點。
7.選背《街頭》《溪邊》《江上》。
一、以兒童詩《湖》為例,告訴學生什么是兒童詩?什么是兒童詩的“意”和“境”。
1.大人或兒童寫的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叫兒童詩。
2.兒童詩的“意境”中的“意”指詩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詩中的“畫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態特點,啟發學生想象意境,學寫數字兒童詩。
三、指導學生以“小手、桃樹枝,眼睛、風箏,我、春天的土地”為依據,想象《我想》這首詩的意境,學寫兒童詩。
四、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想》,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啟發學生以“馬路、陽光、《水滸傳》,垂柳、釣竿、漁童,小河、小孩”為憑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畫》意境,學寫兒童詩。
六、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童年的水墨畫》,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練習提綱
8.以《青蛙=蝌蚪》、《W=飛行的雁群》。《田園-收獲=大地睡了》為題,學寫一首兒童詩。
七、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鏡子╱蝴蝶飛過來╱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過來╱打破了鏡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