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教案錦集(通用17篇)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1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李密的《陳情表》。
宋代學者說:“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必不孝。”
《古文觀止》也評價,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篇流傳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 讀課文
文言文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誦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朗讀這篇文章。誦讀
時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你領悟到感情。(教師范讀,學生朗讀前教師先進行朗讀指導,學生讀后要稍加點撥)
三、 分析文章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陳情表”,“表”這種文體,我們在初中就接觸過,學習過《出師表》,表:古代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內容多為勸諫、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
1 ) 本文既然課題為《陳情表》,是誰陳情?
明確: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 )向誰陳情?
明確: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 )陳什么情?
明確: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 )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陳情的對象不是一般的讀者,而是靠殺戮和陰謀奪得政權,為人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司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構思這樣一篇文章,如何去表達才能既不招禍,又達到自己的目的,讓皇上答應他的請求呢。在李密寫給晉武帝的這篇表文中,主要是牽涉到了三個人物,他們是(祖母、晉武帝和李密自己),
那圍繞著三個人物的關系,李密都陳述了哪些方面的情呢?
明確:文中李密陳述的自己對祖母的孝情,對晉武帝的忠情,還有自己內心當中因身世凄苦,因不能做到忠孝兩全而產生的苦情、為難之情。
研讀課文的第一段。
5 )看看李密是如何來陳述這些“情”打動晉武帝的。
開頭兩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我因為命運不好,從很早的時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這句話在這一段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總攝、統領的作用,統領全段)
為什么說是統領全段呢?李密都遭受了那些不幸?
明確:四層不幸
一層:父死母嫁。
二層:從小就體弱多病,祖母照顧。
三層:家中人丁衰微。
四層:祖母長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6 )作者開篇便述說自身遭遇不幸的苦情,以及和祖母相依為命的關系,目的是什么?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明確:讓晉武帝了解自己的苦處,并以此表現祖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情深似海,希望借此能夠打動晉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設身處地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自己出仕。 作用:輔墊。
7)在感情基調方面這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明確:奠定了文章悲涼的感情基調,讓晉武帝一開始便落入了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所以應該讀出(沉重、凄苦),讀第一段。
研讀課文第二段。
8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卻又對他步步緊逼,朝廷逼迫的句子是哪些?
明確:“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9 )李密陷入了怎樣的處境當中?課文是怎么說的?(“臣欲奉詔奔馳……實為狼狽”)
進退兩難的窘迫境地。“進”難在哪?“退”又難在哪?(進則無以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退則不能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10)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明確: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讀第二段)
研讀課文第三段。
11)作者在前兩段中動之以情的陳述了自己忠孝不能兩全的困難,這樣就能使晉武帝消除對自己的疑心嗎?這一段的第一句,李密提到了“圣朝以孝治天下”這一晉朝的治國綱領,這有什么作用?
明確:提出一個終養祖母的“理論依據”,曉之以理,使之合情合理有合法。
12)古人講,一臣不事二主,如果李密不出來做官,就必須去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打消晉武帝的疑慮,表明自己的忠心。他是怎么說的?
明確:“臣少仕偽朝,歷職朗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中心意思就是想說:自己現在不出仕做官,絕不是要保守什么名節,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年紀大了,已經氣息奄奄,朝不慮夕了。況且我對新朝給我的恩遇,充滿了感激,我一個亡國賤俘,怎么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這一部分主要是“曉之以理”了,于情于理,我李密對祖母都應是“區區不能廢遠”,讓人無法拒絕這合情合理的請求。
(讀第三段)
研讀課文第四段。
13)在此基礎上,李密提出了自己“愿乞終養”的請求,而且還提供了一個能夠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課文中怎么說?
明確:先盡孝,后盡忠。文中: “臣密今的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及文章最后李密再表忠心:“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暗示自己一定會在盡孝后再盡忠,徹底打消皇帝疑慮,進而達到了陳情的目的。
四、結束語:《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微薄但卻真實的回報。
五、作業: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2
教材、教法分析
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訴自己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境況,申訴暫時不能應召為官的苦衷。因而申訴什么、如何申訴就成了文章的重點。本文出于情字,歸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令人讀之悵然。教學中要把握這個寫作特點,加強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作者融于字里行間的心緒、感受、愿望等。另外,本文說理邏輯性很強,可通過理清文章的思路來進行體會,并注意文章前后內容的照應,注意整體把握,讀出層次,讀出感情。最后落實到文本來看“孝”字,聯系現實談“孝”字,吸納文中具有積極意義的思想。
教學方法
以誦讀、點撥為主,輔以討論和練習。
媒體設計
投影或多媒體展示部分提示語句,以及結構框架,為加強理解、識記之用。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的美德,譬如勤勞、善良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便是“孝”字。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下面我們就來看以孝而著稱的《陳情表》。
(解說:可請學生對“孝”字小議一二,以活躍思維,加強感性認識,為閱讀本文和解決課后練習三作準備。)
二、解題
1、出處: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卷三十七。
2、體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陳述已見的一種奏章(如《出師表》)。
(解說:解題可先停留在題上,弄清“表”的意思,然后由點撥“陳情”直接過渡到文章內容,而將有關作者和背景知識穿插在課文內容品析中,以便于記憶。)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對照注釋,自由誦讀全文,自行圈點加注。提醒學生注意“鮮”“期”“強”“洗”“有”等讀音變化的字,以及“閔兇”“見背”“祚薄”“兒息”“逋慢”“盤桓”“希冀”等詞語的解釋。
②內容與形式梳理。
范讀全文,由題目展開思考:為什么要“陳”?“陳”什么?如何“陳”?
內容梳理:
“陳”的原因:除臣洗馬,辭不就職(或: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的內容: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或:陳述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結構梳理:
“陳”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或以情動人)。
(解說:以寬泛的討論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本文寫作的內容及意圖,感受“情”的魅力。內容、形式梳理可制作成投影片。)
2、具體研習1~2段
①自由誦讀第1段。
A.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
(抓住本段的綱)下面哪些內容屬于“閔兇”?
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B.圍繞“閔兇”,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解說:把握作者陳述思路,以便于理解、品味和記憶)
提示: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品析:父死母嫁,寫“躬親撫養”的原因;多病不行,寫“躬親撫養”的不易。語言簡潔,寥寥數語表現了“躬親撫養”的艱難、辛酸與勞苦,為下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張本。
橫的方面:外、內
品析:強調“無(鮮)”字,“兒息”雖有卻“晚”,可見“門衰祚薄”,祖孫相依為命。“無”“鮮”等寫出了人丁不旺、兩代孤傳的特殊關系。以白描手法見情感的樸素、真摯。
C.哪些語句可見祖孫的相依為命?哪些詞語直接寫其凄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
相依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憫惜;撫養(照應“臣無祖母無以……”);夙嬰疾病——靠孫子侍湯藥(照應“祖母無臣,無以……”)。
凄苦: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等。
作用:生動地表現其孤苦之情狀,令人讀而生悲。
D.開頭以“險畔”“閔兇”備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層層敘述,極言凄苦,落在“未曾廢離”上,為表主旨蓄勢。
(解說:教師先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參照課文回答,回答同時即解釋重點字詞句,為詞語理解創造語境,不孤立地、割裂地、僵硬地解釋、記憶。在回答的同時引用、整理、理解、誦讀、記憶,并將品味穿插其中。部分提示可制作投影片。)
②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
提示:二層。第一層敘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層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按時間順序)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赴命”(就職)?(采追加問的方式)
提示:
表時間:逮、前、后、尋(解釋“逮”和“尋”,積累相關詞語)。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孝廉、秀才、郎中、洗馬(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
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職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解說:將詞句理解、內容探究、語言品味及背誦記憶融合起來,做到讀在口中,感在心中,記在腦中。因此穿插在討論中的朗讀必不可少,朗讀也成為本課訓練的重點。)
3、課堂小結
文章簡潔生動、真摯樸實。寫自己的遭遇和對祖母的感情,如傾吐肺腑,沒有一點藻飾、做作或夸張,于樸實中見至真、至美、至善。語言形式,駢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語表情達意。思路清晰,語言機智得體,內涵豐富,惟多讀方能體會。
四、布置作業
1、列出“陳情”的思路,并在此基礎上背誦。
2、與第1段“未曾廢離”照應的地方有哪幾處?可見作者的什么感情?
(解說:作業1為識記之用;2為進一步熟悉下文,體察感情。)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3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
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后糾錯、強調易讀錯字音。
2、全體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學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
(引同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講析課文第一段
1、讀第一段
2、由學生梳理重要的實詞、虛詞等知識點,并記錄朗讀。(結合《創新方案》)
3、老師組織學生逐句口譯本段文字。
4、再讀第一段
5、思考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學生回答:總攝作用
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板書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6、學生對照試背第一段。
四、作業:
1、 完成《創新方案》練習
2、 背誦第一段
3、 預習第二、三段課文
五、板書設計
陳情表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第一段(抽背)。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于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征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征,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說?”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第二、三段
1、學生齊讀第二段、梳理知識點(結合《創新方案》)
2、思考討論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回答)
(2)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
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3、背誦第二段,齊背
4、過渡第三段
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曉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義
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讀并譯第三段,梳理知識點(結合《創新方案》)
5、思考、討論
(1)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2)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可多誦讀本段,體會句讀
區區不能廢遠。
(3)“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內容?
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4)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6、背誦第三段
7、作業:
背誦二、三段,準備默寫
四、板書設計:
陳情表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三課時
一、導入(先默寫第二、三段)
二、新課
1、讀第四段梳理知識(結合《創新方案》)
2、誦讀思考:
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3、板書
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
4、背誦本段
三、分析藝術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于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 孝順之情,不滿之情,恭敬之情 ,體會抒情和敘事的結合:“情為文之經,事為文之緯”)
2、文脈暢達,照應聯通;(本文前后照應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生回答)
3、駢散結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系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四、總結本課文言、文化知識:
1、一詞多義:(略)
2、古今異義:至于,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通假現象:閔,零丁,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
5、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創新方案》相關練習
六、板書設計
藝術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于事
2、文脈暢達,照應聯通
3、駢散結合,音韻和諧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4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
2、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3、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味本文摯樸懇切的語言,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法指導:
誦讀法、質疑探討法、品味涵泳法
知識鏈接:
1、作者與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自幼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太子侍從官),李密拒絕應召,但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慮,以為他懷念舊朝,于是李密上《陳情表》,以奉養祖母為理由辭不應征。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本文出自《文選》(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卷三十七,原題作《陳情事表》。
學習過程:
一、初讀: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a級)
險釁( ) 夙( )遭閔( )兇 祚( )薄 期( )年 隕( )首
逋( )慢 煢煢(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篤( )
優渥( ) 終鮮( )兄弟 期( )功強( )近( )
洗( )馬 猥( )以微賤 責臣逋( )慢 猶蒙矜( )育
2、積累文中出現的古今義詞及表現官職變動的詞語:
3、思考:作者陳情的背景如何?試用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b級)
點撥:重點研讀第二段中體現作者上表陳情時兩難處境的相關語句。
二、品讀:品讀賞析,體會感情。
(一)品讀第一、二段:
1、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身世?試找出相關語句,試著翻譯并加以賞析 。(c級)
品析:
2.哪些語句寫出了祖孫相依為命的凄苦?試找出來并加以翻譯。(c級)
點撥: 重點研讀第一段的相關語句,也可以參照第二段中的“更相為命”的相關語句進行解讀。
3、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并試著背誦。
4、小結一、二段的抒情內容,深入體會本部分陳情于事,動之以情的表達效果。
(二)品讀第三段,思考:
1、在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曉之以理。試分條概括關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說理內容。(d級)
點撥:說理內容可以分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為語言標志進行文意轉換。
2、寫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是閑筆?試談談你自己的看法。(d級)
點撥:可結合本文的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進行深入探討。
(三)品讀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現陳情目的的語句是哪句?并試著翻譯。(c級)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還進行了哪些鋪墊?是否多余?(e級)
三、總結陳情的脈絡:(d級)
小結:為了達到“乞終養”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一路寫來,發乎情,歸乎理,情真意切。于懇切、樸實中見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達交流(d級)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陳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說:“它的語言是有形的,也是有聲的。”假如你是晉武帝,你會被李密打動嗎?請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閱讀感受。要求:語言得體、準確。
五、作業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脈絡,采用“關鍵語句串聯法”,誦讀全詩。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探究,了解文中蘊含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脈絡
2.通過配樂朗誦全文,感知本文陳情于事、悲惻動人的風格特點,體悟本文獨特的魅力
3.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激發對古文的興趣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多媒體輔助
一、導入課題,了解文體
以補充書下的注釋,寫作的時代背景導入
1.寫作背景簡介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
2.表
表是古代臣子陳述己見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內容多是勸進、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如諸葛亮的《出師表》補充:這類文章戰國時稱書,漢代分為四類:章、奏、表、議其中“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二、咬文嚼字,追根溯源
1.探究“臣、陛下、除”,了解典故“結草銜環”
總結:晉武帝有招攬之心,李密言有報恩之意
2.緊扣文本分析李密和祖母的境況重點探究“吊”“夙嬰疾病”“圣”
總結:李密用“孝”來力辭不就
3.“孝”是優良傳統,引《詩經》
三、誦讀涵泳,體味真情
蘇軾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我們不一定流淚,但是應該以情帶聲,讀出真情那就需要我們理解文章
李密的這篇《陳情表》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準如所請晉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賜給奴婢兩人,使郡縣供養他的祖母劉氏亡后,他喪限期滿,才入京任太子洗馬,后官至漢中太守
四、歸納重點,總結全課
總結:“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6
第一課時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語文教案-陳情表。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 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導學生疏通字詞,理解全文內容
三、反復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思考:為何“陳”?“陳”什么?
提示:為何陳----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馬,不能就職。(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陳述年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
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引導:這是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正與李密面談,此時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高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陳情表》。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投影)
6、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7
一、題解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而委曲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選》卷三十七題作《陳情事表》。
二、課文分析
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愿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祖母,這屬于封建道德范疇。我們推舉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而是從批判繼承的意義看,覺得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處,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第一, 表現真實的感情。
《古文觀止》選這篇文章評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系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里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這里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時候只有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系說到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環境里,祖母的依傍關系是分離不得的。最后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現太應上文,歸結到這自然而然的情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情感是真實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父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說:“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欲涕。”(《古文觀止》批注)
第二, 說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于職,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自矜”?再者,在此陳表之前,已經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把真實情況擺開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也就更有力量。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著又說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耳,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轉折,空出主意:“但以劉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年余,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三、鑒賞要點
1、 邏輯嚴密
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歸祖母劉氏撫養。曾拜蜀的重臣譙周為老師,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為郎。晉泰始初,始被征召為太子洗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遂上《陳情表》固辭。后劉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馬,出為溫縣令,官至漢中太守。
嚴密的邏輯,真實的理由在曲折推進中得到清楚的表現,而陳述又是那樣委婉,衷曲又是那樣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顯得搖曳多姿。《麗澤文說》曾指出:“文章貴曲折斡旋。”
2、 章法多變
說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達,曲令釋精微,辨析透徹,都得根據說的對象和文章所在表達的內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講究頓挫、跌宕、抑揚、迂回等等。就不單是形式上一種技巧,或只是章法的變化了,它有更恰當、更委婉的說理作用。
四、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8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
1.讀音。
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n)兇 門衰祚(zuò)薄
期(j)功強(qing)近之親 應(yìng)門
煢煢(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i)以微賤 非臣隕(yn)首 責臣逋(b)慢
寵命優渥(wò) 劉病日篤(d) 猶蒙矜(jn)育
過蒙拔擢(zhuó) 盤桓(huán) 氣息奄奄(yn)(yn) 更(gng)相為命
2、詞語
1. 孤苦伶仃 孤獨困苦,無依無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獨的樣子。
2. 煢煢孑立 孤獨無依的樣子。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
3.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
4.門衰祚薄 門庭衰微,福分淺薄。
5. 日薄西山 太陽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薄,迫近。
6. 氣息奄奄 形容人即將斷氣、死亡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
7. 烏鳥私情 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古 時候說小烏能反哺老烏。
8. 結草銜環 亦作“銜環結草”。原是古代兩個受恩報答的故事。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9. 皇天后土 古人對天地的尊稱,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10. 人命危淺 指人的壽命不長了,隨時都會死亡。危,危弱;淺,時間短。
11. 朝不謀夕 亦作“朝不慮夕。”早晨不能謀及晚上。形容形勢或事情危急,難以預料。
12 .相依為命 相互依靠過日子,誰也離不開誰。
3、完成《長江作業》,相互考察,落實詞語句式。
4、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嘗試背誦。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2、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3、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文
蘇軾有前后《赤壁賦》,諸葛亮有前后《出師表》,大家知不知道李密也有前后《陳情表》呢?文中有何暗示?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既然有前《陳情表》,那它的主要內容可能是什么?
從“臣以供養無主”“具以表聞”可以推知前《陳情表》的主要內容應該就是體現在第一段,第一段可以說是前《陳情表》的精簡壓縮版。
2、誦讀第1段,第1段結構有何特點?請具體分析。
總分式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父死母嫁、祖母撫養,年幼多病、零丁孤苦,門衰祚薄、形影相吊,夙嬰疾病、臥病不起-----配樂朗讀
3、討論:結合1、2兩段分析,后《陳情表》敘述與祖母關系僅只一百二三十個字,而前《陳情表》極可能是洋洋灑灑近千言,晉武帝在李密“具以表聞”之后,為什么對李密很不滿意,甚至于“詔書切峻”,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比較前后兩表,請從征召原因、內容側重、選擇決定、語言特點四個方面談談你的看法以及對寫作的啟示。
其一,從語言技巧方面來看,后者極可能啰嗦拖沓,語言陳舊,有敷衍之意,故而讀之無味;前者語言簡潔而不簡單,凝練精粹,極富創造性,起到生動形象,真情至性,悲惻動人的效果。(開頭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等詞語自然精粹,以一敵百,以少勝多,形象生動地表現其孤苦情狀,凄惻哀婉,令人讀而生悲,印象深刻)
其二,從征召原因方面來看,武帝對李密的的征召,其實并不只因為他的孝廉、他的秀才,更是要他李密對新朝的忠心和順服,以作其他舊臣表率,籠絡人心。是以武帝需要的并不僅是一篇只述孝道的《陳情表》,更需要的是一篇向新朝獻忠的《投降書》!而李密居然不識好歹,多次征召,不僅沒有感激涕零,卻竟似置若罔聞一般,是不是還眷念蜀國,對新朝滅蜀心懷不滿而暗懷抵觸呢?
其三,從內容和結果方面來看,滿紙在說祖母如何地情深似海,對晉朝主動伸出的橄欖枝(講到某個國家“伸出橄欖枝”,一般是形容這個國家對外表示出了友好的態度和愿望,以謀求和平,共贏的發展。具體到個人,“伸出橄欖枝”,則指向某人示好、給某人機會),卻似乎是有意忽略,熱臉蛋貼人家冷屁股,難道我晉朝對你就是情如紙薄,刻薄寡恩嗎?(察、舉、拜、除,可見朝廷求賢若渴,對李密征召殷切,恩重如山。)
李密
晉武帝
征召原因
因其孝廉秀才
望其忠順降服
內容側重
夙遭閔兇 情深似海
殷切征召 恩重如山
選擇決定
供養無主 辭不赴命
奉詔奔馳 結草銜環
語言特點
刻意煽情 冗長拖沓 語言陳舊 單調乏味
自然精粹 形象生動 語言創新 凄惻動人
4、李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關鍵之所在了嗎?第二段中哪些詞可以看出責、逼迫、催、急
在當時嚴酷的政治環境下,多少文人因堅持名節、拒不合作,引起君王的猜忌和不滿而遭致殺身之禍,“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李密“伏維”一番,恍然大悟,不覺驚出一冷汗,心中大恐,于是趕緊在前《陳情表》之后不久又趕緊追加一篇后《陳情表》,希望能夠彌補前表之失,挽救迫在眉睫的危機。
5、李密“伏維”一番,在后《陳情表》是從哪些方面表達對新朝的忠順之意的呢?可就以下關鍵詞進行分析。
1、孝治天下:與圣朝核心價值(理念)巧合一致:(守孝即是忠君、高度契合、如魚得水、由衷擁護)
2、不矜名節:在偽朝從政態度(為官)反省深刻;(既然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沒有前途看不到希望)
3、亡國賤俘:對自我現狀處境(處境) 清醒認識;
4、過蒙拔擢 對武帝恩重如山(恩寵)無限感激
5、不能廢遠:因祖母命懸一線(垂危)無奈選擇
此段文意多轉,語言委婉流暢,面面俱到,多方反復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指導背誦
6、已表忠心,寫到此處,李密是否可以松一口氣,覺得應該可以在武帝面前政審過關,而將表文呈上了呢?
雖表了忠心,但是口頭說的好聽,還需用行動來落實和證明,不能只給祖母行孝而不向皇帝盡忠。既然忠孝不能兩全,從帝王角度來說,就應該只盡忠,沒有忠,就不能保證孝。
7、閱讀第4段,自古忠孝不得兩全,面對兩難,李密提出了怎樣的解決方法,這個建議于李密、武帝各有何益處?
愿乞終養,先盡孝后盡忠
于李密:忠孝兩全 ,解決千古難題
于武帝:慰降臣、馭官吏,收民心、合人倫,感神靈、符天道,定、促一統,留美名、傳千古。
(兩全其美、魚與熊掌兼得,可謂各得其所,皆大歡喜)
8、“不勝犬馬怖懼之情”雖為套語,但為何對帝王來說不可或缺?
臣服,恐懼,帝王踐踏其人格,羞辱其自尊,視臣民性命如螻蟻,臣民就算在學識、才華、道德上遠勝國君,卻也不得已而喪失了獨立人格,在精神上已被解除了反抗,以顯示帝王之威嚴,滿足其虛榮,穩固其統治。
9、此番再次陳情,李密實現他所希望的目的沒有呢?你若是武帝,會作出怎樣的反應?
陳情表 : 了解到一片忠心,認識有十般益處,得意于萬分感激,享受著無限怖懼。
10、結合課文,以忠孝為內容為李密擬寫一副對聯
上聯:蒙慈恩陳孝情愿乞終養
下聯:沐清化表忠心誓效奔馳
橫批:萬世師表
11、小結:
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全文構思縝密,以忠孝為線索,逐層深入、脈絡分明、思維嚴謹,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9
一、導入新課:
李密陳情的對象不是一般的讀者,而是靠殺戮和陰謀奪得政權,為人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司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構思這樣一篇文章,如何去表達才能既不招禍,又達到自己的愿乞終養目的,讓皇上答應他的請求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重點。
二、新課學習:我們看李密如何陳情的。利用課本劇的形式找幾個學生演李密,再找一學生演皇上
李密:皇上,臣李密上言。臣很早就遭遇不幸。臣幼年就遭到不幸六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四歲時,母親被迫改嫁祖母劉氏憐惜我孤單弱小,親自加以撫養。我經常生病,九歲還不能走路,孤獨無靠,直到長大成人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哥哥弟弟,門庭衰微沒有福澤,很晚才有兒子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家里沒有照管門戶的僮仆,孤單無靠地獨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做伴而祖母劉氏很早就為疾病所糾纏,經常臥病在床,我侍奉飲食醫藥,從來沒有離開過她,所以臣確實不能走遠啊
帝:你們祖孫相依為命,一個恩重如山一個小道可嘉,你的孝心有所耳聞。你不去做官就太可惜了從以上的訴說中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顧他,而后來則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這樣他們祖孫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概括為?(相依為命)李密和祖母相依為命。密現在是祖母唯一的感情支柱和生活依靠,他怎能對祖母置之不理呢。)
還有什么作用?——為下文作者強調對祖母“區區不能廢遠”作好了鋪墊讓晉武帝了解自己的苦處,并以此表現祖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情深似海,希望借此能夠打動晉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設身處地為自己想想。,希望借此能夠打動晉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設身處地為自己想想。你是晉武帝,你會同意李密的請求嗎?
表演2帝:李密,現在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你又蜀漢舊臣,我還是希望你能繼續為國家效力李密臣何嘗不想做宦達致人皇上一再委以重任,太守推舉我為孝廉,刺史推舉我為秀才我因為沒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辭掉了,沒有赴命您又特地頒下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任命我為洗馬。以我這樣卑微低賤的人去侍奉太子,皇恩浩蕩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夠報答皇上您,確實是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臣實在無法赴任,皇上,就答應臣的請求吧。
帝:大膽李密朕被你一次拒絕,看來你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里
師:李密接二連三拒絕皇帝送上的官,三次邀請,三次拒絕,晉武帝有些惱怒,再推辭下去招致晉武帝的懷疑的。他還應該陳述哪些方面的情,讓晉武帝不發火又不懷疑他,同意他的請求呢?
李密:皇上陳何嘗不知回報朝廷知遇之情,臣現在的心情真的是進退兩難帝:此話怎講“進”難在哪里,“退”,又難在何處?
李密:進,去入朝為官,就無以報答祖母養育之恩;退,堅持不肯奉詔,便不能回報朝廷知遇之。李密狼狽不堪處于一種忠孝兩難的境地。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晉武帝不只是一個皇帝,他們司馬家族用陰謀篡奪了皇位,是以陰險多疑著稱的一族,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所以作者必須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徹底地表達出來,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陳請的目的。
帝:你祖母有病的時候你就一直做著官,而現在一歸順晉朝就不做官了,你是否忠臣不是二主,你們這些書生,不是也愛講究名節嗎?皇上明鑒,皇上明鑒我年輕時曾做過蜀漢的郎官,本來希望能夠得到更為顯達的官職,并不自以為清高我現在是卑賤的亡國之俘,實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徘徊觀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
帝:既然知恩,為何不圖報呢?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
李密:(鎮定自若)我之所以這樣做,更主要的還是成全皇上您啊!:帝此話怎講?李密皇上您一直推崇孝道,,并把“以孝治天下”作為國策,就是要在全國營造人人恪守孝道的氛圍,?我照顧祖母,正是按照您的旨意去做的,如果我棄祖母就高官,天下人不僅罵我,更會損害了皇上您的名聲,動搖了我們圣朝的基業,那可是千古罪人啊!
晉武帝看到文章這里,我覺得應該能有點被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動了我,李密:臣有一辦法既可以孝順祖母,又可以報答帝:請講皇上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還很長,而報答祖母劉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懷著像烏鴉反哺一樣的私情,希望能夠準許我為祖母養老送終的請求我的苦衷,不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憐惜我愚昧至誠的心意,同意我這點微小的愿望,
我愿意活著獻出生命,死后愿意結草來報答陛下的恩惠,
三、總結對李密來說,祖母老邁,自然不當遠仕;但得罪圣上又會招來不測。在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里,言辭不可不慎。只表達“孝”情顯然是不夠的,那么,李密是如何說服晉武帝的呢?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全文首先陳述個人的悲慘遭遇和家庭凄苦,突出祖孫二人的特殊關系,把對方帶進一種悲愴酸楚的氣氛中,引出祖母“躬親撫養”的艱辛不易,激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然后表明自己愿意奉詔,不是有意要違抗圣旨,但又以劉病日篤,自己處于狼狽境地,借以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又抬出晉武帝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大旗,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晉武帝對他的懷疑。最后提出先盡孝、后盡忠的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融理于情,融情于事,以情動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史書上記載:“。”讓照顧祖母的任務,由地方官和李密一起分擔。還感嘆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從這驚人的效果中,可見這篇奏表寫得多么成功。
四、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摯情,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
參考理由二:對蜀漢有念舊之心,不愿出仕新朝;或因司馬氏是以屠殺篡權取得天下,集團內部勾心斗角,矛盾錯綜復雜,不愿介入;或因深感做官如履薄冰,對官場厭倦;或想做官,但因對晉武帝不甚了解,不敢盲目做官;……總之,此刻他不想奉詔仕晉,于是就抓住“孝”字大做文章。
五、欣賞: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系扣子,教你洗臉,教你梳頭發;教你做人的道理。所以……當她們有一天變老時……當他們想不起來或接不上話時,請不要怪罪他們!當他們開始忘記系扣子,綁鞋帶;當他們開始在吃飯時弄臟衣服;當他們梳頭時,手開始不停地顫抖。請不要催促他們,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她們卻在慢慢變老……只要你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的心就會很溫暖。如果有一天,當他們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的走。就像……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一樣……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訴忠情赤膽忠心。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李密對祖母的拳拳深情能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我們的親人捧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卻真摯的回報。你想對你的的父母說些什么?
六、作業閱讀畢淑敏的《孝心無價》寫一篇讀后感。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10
第一課時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導學生疏通字詞,理解全文內容
三、反復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思考:為何“陳”?“陳”什么?
提示:為何陳----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馬,不能就職。(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陳述年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
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引導:這是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正與李密面談,此時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投影)
6、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匯。
四、作品評價
(一)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情感,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對李密忠孝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摯感情。
2.點撥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出于“情”字,歸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的要義,進而達到鑒賞的目的。
3.討論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及李密散文的藝術特色。
【教學流程】
一、預習感知:
(一)背景:
李密,西晉武陽人。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聞名于鄉里。年輕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蜀亡后屏居鄉里,累舉不應。
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二)初步感知
朗讀全文及其注釋,完成下列作業
1、正音:
險釁 夙愿 閔兇 憐憫 祚薄期功 強近 床蓐 逮捕 李逵 猥陋
隕首 逋慢 病篤 矜持 郎署 拔擢 優渥 盤桓 庶幾愚拙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形影相吊 更相為命 愿乞終養 煢煢孑立
第一段: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兇憫(mǐn)臣孤弱臣少(shào)多疾病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五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jié)立常在床蓐(rù)
第二段:逮(dài)奉圣朝洗(xiǎn)馬猥[wěi]以微賤逋(bū)慢日篤(dǔ)
第三段:矜(jīn)育拔擢(zhuó)優渥(wò)更(gēng)相為命
第四段:四十有(yòu)四
2、批注重點字詞,翻譯課文(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特殊句式)
陳(陳述、稟報)情(隱情、苦衷)表(奏章,表,古代文體,屬奏議類,臣民對君主有所陳述請求時所用。)
臣密言:臣以(因為)險釁,夙(早時)遭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兇(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見(棄我而死去)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憐惜)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能走路),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孤苦,至于成立(直到成人自立)。既無伯叔,終鮮(沒有)兄弟;門衰祚(福分)薄,晚有兒息(子)。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在外面沒有什么近親),內(在家里)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形影相吊(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而劉夙嬰(繞)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停止侍奉)。
逮(到了)奉圣朝,沐浴清化(蒙受清明的教化)。前太守臣逵察(考察和推舉)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舉薦)臣秀才(優秀人才)。臣以(因為)供養無主(主持),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授予官職)臣郎中,尋(不久)蒙國恩,除(授予官職)臣洗馬。猥以微賤(我憑借低微、卑賤的身份),當(擔任)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報答)。臣具以(把)表聞(使……聽見),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一天比一天)篤(嚴重);欲茍(暫且)順私情,則告訴(申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俯伏思量)圣朝以(用)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憐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何況我孤苦伶仃,特別嚴重)。且臣少仕(做官)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希圖)宦達,不矜(自夸)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現在我是亡國后卑賤的俘虜,最渺小最鄙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有所希冀(希望,企圖,非分之想)!但以劉日薄西山(只因為祖母劉氏的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不能)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因為自己的私情不能放棄奉養祖母而遠離她)
臣密今年四十有(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這樣)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長官所看見的),皇天后土,實所共鑒(察)。愿陛下矜(憐恤)憫愚誠,聽(準許、成全)臣微志,庶(或許)劉僥幸,保卒(終)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盡)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拜上表章)以聞(使……聽見)。
翻譯:
臣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父親就棄我而死去。我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迫母親改變了守節的志向。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年幼喪父,便親自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不能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門庭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仆,生活孤單沒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劉氏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舉臣為孝廉,后來又有名叫榮的刺史推舉臣為優秀人才。臣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的侍從。我憑借卑微低賤的身份,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怠慢不敬。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縣的長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奉旨為皇上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況且我孤單凄苦的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這樣看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很長,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很短。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天地神明,實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憐憫我的誠心,滿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我懷著像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三)概括各段內容,梳理全文思路:
第一段:自述身世(祖孫相濡之情)
第二段:進退狼狽(奉詔兩難之情)
第三段:表明心跡(當效微命之情)
第四段:先孝后忠(烏鳥反哺之情)
或: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寫自己忠與孝的兩難處境。)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為打消武帝的疑慮,重申自己的人生態度及特別處境。)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先盡孝后盡忠。)
作業:積累文中的古今異義詞。
二、深入探究
導入: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蘇軾
(一)復習課文內容
1、積累古今異義詞:
慈父見(棄我而死去)背
察(考察和推舉)臣孝廉
舉(舉薦)臣秀才(優秀人才)
除(授予官職)臣洗馬
九歲不行(不能走路)
單音節詞需要特別注意,雙音節詞大多一個字對應一個詞進行解釋
2、根據上節課所學,用原句回答下列問題:
陳情的目的——“愿乞終養”
面臨的困境——“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進指什么?難在哪?——進指盡忠,無以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
退指什么?難在哪?——退指盡孝,無以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即忠孝不能兩全
忠——孝
那李密是如何陳情來打動晉武帝?
(二)悟情:自由閱讀課文,朗讀品味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從句式,用詞,修辭,表情達意的效果來賞析品味)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請你細讀課文,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說說下列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品讀第一段:體會“孝”:
1):四字駢句: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8222;8222;”
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2)對文句
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內外對舉,都強調一個“無”字,把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臵疑。
品讀第二段:體會“忠”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前后對舉,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④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形象生動。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品讀第三段:分別找出一句話概括第一二段。
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臣”與“祖母”對舉,突出一個“無”字,強調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現實。
3)比喻句:
①“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臵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品讀第四段,說說如何兩全?——先盡忠后盡孝
②“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③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于言表。
(敬謙辭的運用:顯現自己的謙虛,卑微,和對方的尊敬恭迎)
類似的地方還有,為什么有些地方是祖母劉,有些地方是祖母?
教師小結
①皇上也是人,并非鐵石心腸,李密如此感人的陳情,應該可以打動他;②多次征召表現出自己求賢若渴,籠絡人心的目的已達到;③“圣朝以孝治天下”,樹立李密這一典范,更好地在全國推行“孝道”;④準許李密的請求,顯示出作為皇上的寬容大度。更何況李密已經做出承諾:“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當然,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晉武帝是如何批復的。
《晉書李密傳》中記載,帝覽之(《陳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古文觀止》中則說,“晉武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總結:如何陳情
5.小結:
語言藝術: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敬謙辭:表示自己的謙遜卑微,以及對對方的尊敬投誠
構思藝術:
陳情于事動之以情:
寓理于情曉之以理:
以情動人
第一:先陳苦情---遭閔兇伶仃孤苦,博得同情(以弱示人)
第二:后陳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動真情(以孝感人)
第三;再陳忠情---圣上恩重如山,消除疑慮(以忠信人)
以理服人:
(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2)、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三、遷移運用
感悟“孝”:你如何理解孝?怎樣才算盡孝?
附1:《孝經》摘錄(課本第8頁)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我們的身體毛發皮膚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因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條件,所以珍惜它,愛護它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讓自己健康成長按正確的原則做人、做事,讓自己的名字為后人所景仰,就會讓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導有方,培養出了一個優秀兒女,這是人行孝盡孝的結束。總的講,行孝盡孝的開始就是要孝順父母,長大成人就要忠于國家和君主,最終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有所貢獻,能實現自己應有的人生價值。
子日:“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
——(《孝經.紀孝行章第十》)
凡有孝心的子女們,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要在平居無事的時候,當盡其敬謹之心,冬溫夏清,昏定晨省,食衣起居,多方面注意,第二,對父母,要在奉養的時候,當盡其和樂之心,在父母面前,一定要現出和悅的顏色,笑容承歡,而不敢使父母感到有點不安的樣子。第三,父母有病時,要盡其憂慮之情,急請名醫診治,親奉湯藥,早晚服侍,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即一日不能安心。第四,萬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就要在這臨終一剎那,謹慎小心,思想父母身上所需要的,備辦一切。不但穿的、蓋的、和棺材等物,盡力配備,還要悲痛哭泣,極盡哀戚之情。第五,對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方向,要盡其思慕之心,莊嚴肅敬的祭奠,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恭敬。以上五項孝道,行的時候,必定出于至誠。不然,徒具形式,失去孝道的意義了
附2: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xx年,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癥,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么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么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準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鐘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后,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頒獎詞】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四、課堂小結
跨越千年的滄桑,孝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脊梁,仍然是支撐我們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孝心其實就是一條河,上游是我們的長輩,中游是我們自己,下游是我們的后代。伸出雙手,攥緊兩端,讓孝心之河長流不息!
愿天下所有的辛勞養育都能收獲慰藉!
答疑解惑
齊讀課文
五、課后作業
1、背誦全文
2、根據《陳情表》為李密寫一段頒獎詞
例一:雖為“亡國賤俘”,卻甘于清貧,婉拒帝王之邀,只為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雖說“烏鳥私情”,實則為至孝之舉。古人以孝為先,李密之孝,可謂典范。
例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孫子在亂世拒帝王之邀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養育他的祖母。在高官厚祿的謝絕里,祖母的生命也許還是風燭殘年,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孝哉,李密,讓天下所有的養育辛勞收獲慰藉。
晉書《李密傳》
原文: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①。
少仕蜀,為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陳情表》。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沙②。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晉書·李密傳》節選)
[注]①游夏:指孔子的學生子游和子夏,他們在文學上皆很造詣。②蟲沙:比喻戰死的將士或因戰亂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譯文: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今四川省彭山縣)。他的一個名字叫虔。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何氏再嫁。當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戀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脫衣。為祖母端飯菜、端湯藥,他總要嘗過后才讓祖母用。有空閑的時候就講學忘記疲勞,并且像對待老師一樣侍奉拜譙周。,被譙周的學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認為是很有才華的人)。
他年少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贊他。蜀漢平定后,泰始初年,晉武帝委任他為太子洗馬。他因為祖母年高,無人奉養,沒有接受官職。
皇帝看了以后說:“(這個)讀書人高雅的名聲,不是圖有虛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來(他的祖母)劉去世了,(他)服完喪,又以洗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陽。當時(有個叫)張華的司空問他說:“(你認為)安樂公這個人怎么樣?”李密說:“可以與齊桓公相并列。”張華問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說:“齊桓公得到管仲(的輔助)而稱霸,任用豎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蟲流出戶外。安樂公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而能抵抗魏國,任用黃皓而亡國,從這可知成敗的原因是一樣的。”又問“孔明的規勸提醒的話為什么那么瑣碎?”李密說:“過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談話,所以能夠簡潔高雅;《大誥》是說給普通人聽的,應該具體瑣碎一點。孔明和對話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論教導因此具體瑣碎。”張華認為他的道理很好。
(后來)到外地做溫縣的縣令,很討厭下屬官吏,曾經給人寫信說:“慶父這種人不死,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下屬官吏把他的信上報給司隸,他的下屬把信的內容稟告了司隸,司隸因為李密在縣城的名聲清廉謹慎,沒有彈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轉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無人作后盾,于是被調到漢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為不如意而心懷怨恨。等到皇帝在東堂賞賜酒席,讓李密作詩時,他在詩的末尾說:“我這人也有心里話,說來話長。做官卻朝中無人,不如回家種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這番話哪會正確啊!”武帝對此很生氣,(識相的)都官從事馬上奏請罷免李密的官職。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12
一.選出注音有誤的一項( )
A.險釁(xìn) 夙(sù)遭閔兇 門衰祚(zuò)薄
B.床蓐(rù) 煢(qióng)煢孑(jié)立 猥(wěi)以微賤
C.逋(pū)慢 隕(yǔn)首 猶蒙矜(jīn)育
D.拔擢(zhuó) 寵命優渥(wò) 終鮮(xiǎn)兄弟
二.給下列紅色字注音
A.外無期( )功強( )近之親。
B.既無伯叔,終鮮( )兄弟,門衰詐薄,晚有兒息。
C.臣以險釁( ),夙( )遭閔( )兇。
D.尋蒙國恩,除臣洗( )馬。
E.寵命優渥,豈敢盤桓( )
F.日薄( )西山,氣息奄奄。
三.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①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聞
③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④優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⑥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⑦是以區區不敢廢遠
⑧謹拜表以聞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⑥
四.解釋下列紅色的詞語
A.臣以險釁,夙( )遭閔兇( )
B.生孩六月,慈父見( )背
C.門衰詐薄,晚有兒息( )
D.尋蒙國恩,除( )臣洗馬
E.聽( )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F.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G.欲茍順私情,則告訴( )不許
H.臣之辛苦( )
I.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五.選出紅色詞詞義相同的一項
A.拜臣郎中 謹拜表以聞
B.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C.未曾廢離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D.慈父見背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六.找出對紅色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1.A.臣以險釁(罪過) B.門衰詐薄(福分)
C.形影相吊(安慰) D.劉夙嬰疾病(嬰兒)
2.A.逮奉圣相(及,至) B.沐浴清化(此指蒙受)
C.臣以供養無主(主人) D.猥以微賤(謙詞)
3.A.臣具以表聞(詳盡) B.詔書切峻(急切嚴厲)
C.責臣逋慢(逃脫,輕慢) D.則劉病日篤(情義深)
4.A.本圖宦達(顯達) B.寵命優渥(厚)
C.日薄西山(淺薄) D.豈敢盤桓(徘徊)
5.A.聽臣微志(準許) B.庶劉僥幸(或許)
C.保卒余年(終) D.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勝利)
七.紅色詞與其他詞構詞方式不同的一項( )
A.有所希冀 B.過蒙拔擢
C.躬親撫養 D.晝夜勤作息
八.填寫下句
A.內無應門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
B.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既無伯叔,終鮮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母孫二人,更相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遷移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客有言之鄭子陽者曰:“列御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1.“子列子窮”與下面哪一項中“窮”意義相同( )
A.欲窮其林 B.人窮則及本
C.所識窮乏者得我 D.黔驢技窮
2.對“君過而遺先生食”中“過”的解釋正確的一項:( )
A.經過 B.指出過錯
C.做事過分 D.探訪
3.“不厭其煩”的“其”與下面哪一項中的“其”意義相同:( )
A.其后,民果作難
B.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C.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D.況其在富貴乎
4.下列“君”字,用于敬稱的是( )
①居君之國而窮 ②君無乃不好士乎
③君過而遺先生食 ④君非自知我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5.對“以人之言而知我”中“以……而”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根據……就 B.因而……地
C.用……才 D.根據……才
6.子列子不受子陽之粟的原因是( )
A.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自甘淡泊,不愿無功受祿,因此不受子陽之粟。
B.子列子預見民將作難而殺子陽,為避免禍及全家,因此不受子陽之粟。
C.子列子認為子陽是無道之人,一定不認為自己是知心朋友,所以不受饋贈之粟。
D.子列子自守節操,不愿茍取,見得恩義,所以不受子陽之粟。
參考答案
一.C
二.A jī qiǎng B.xiǎn C.xìn sù mǐn D.xiǎn E.huán F.bó
三.C D
四.A.早時;憂患 B.用在動詞前,表示對第一人稱有所動作。 C.子 D.授予官職 E.準許 F.成人自立 G.申訴 H.辛酸苦楚 I.安慰
五.C
六.1.D 2.C 3.D 4.C 5.D
七.D
八.
A.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C.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D.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九.1.C 2.D 3.A 4.A 5.D 6.D
“反應男”和他的哥兒們
高二(五)班 孫陽
晚自習前,教學樓門口,總有那么一圈人,個個跑來竄去,一只紅色的毽子飛舞在他們之中,輕快地若隱若現。
剛上高一,我就注意到了他們(那時他們上高三)。于是,我喜歡在教學樓前停步,注視他們的默契:接接傳傳,沒有爭搶,沒有躲閃,不用提示,沒有失誤,那和諧的氛圍真是妙不可言。于是,我渴望加入他們。我說:“加我一個行嗎?”他們說:“歡迎。”還說很榮幸能收高一的小孩當徒弟。我說我可不是小孩可別小看了我。
于是,我有資格站到他們的圈子里,模仿大師的每一個動作。我推測那個長得很奇怪很像猴子的人是他們的隊長,因為他動作格外敏捷;因為他總能與人里應外合,多險的“球”他都能救起來;因為他是那只紅毽子的主人。不知他大名叫什么,大伙都喊他“中華反應男”。他發球時沖著大家大喊“注意集中力!”面對空中的毽子,他念著“接應!接應!”小碎步倒過去,或踢,或勾,或墊,或頂,瞬間反應完畢,身體的哪個部位他都能用上。
因為我的加入,“反應男”的高超反應技能獲得了大好的展示機會——我踢出的毽子不是按照我想要的方向走的,而且我出腳時也不知道用了多大的勁兒。有一次,“反應男”停止反應了,因為我踢出的毽子直飛向電話亭下正打電話的那人的腦袋。幸虧“反應男”的毽子比較軟……“反應男”說“你怎么能使那么大的勁兒,那已經超過我的反應半徑了。”然后他封我“中華大力女”。
那個圈里,“反應男”有個哥兒們,“哥兒們”圓頭圓腦。“反應男”常跟我們介紹那人說:“他什么都得聽我的!”那人點頭哈腰:“是,是。”學校發胸卡的那天,那人竟戴上了“數學組教師”的牌兒!他是“反應男”的哥兒們,盡管一幫人向他鞠躬道“老師好”。
后來,我不上晚自習了,也很少再跟他們踢毽,也不知道他們在高考前的哪一天才停止了這項活動。高考前,我很想找“反應男”,跟他說,祝他考好,可是我沒再見到他。他們都畢業了,教學樓門口空空的。我想他們靈活的身影,想他們喊我“大力女”的聲音……
那天,我又看見有人在那里踢毽了。走近一看,居然是“反應男”和他的那個哥兒們。我說:“太好了,你居然回來了!你考上哪兒了?”他說:“我就是上清華——沒上成,在家待業!”我不知道該說什么。曾經和他站在一個圈兒里的人都上大學去了,只留下他和他的哥兒們。也許上天就是讓他再多陪他的哥兒們一年。也許他很難過,但他的哥兒們一定會陪他撐過去的。
現在,每天中午“反應男”都專門到學校找他的哥兒們,他們踢上一會兒。看著他們的身影,有時我覺得凄涼,但我也懂得了“溫暖”的含義。
【評語】
沒有曲折的情節,沒有激動人心的場面,如此平凡的校園中的一個小角落竟讓“我”久久難以忘懷。踢毽的默契中寄托的是情感:高三時相互營造的一抹輕松,孤獨時的陪伴,困難時的支撐……“我”把這些記錄下來,因為“我”真的被校園中這段深沉的友誼所打動。是共同的愛好使他們成了哥兒們,還是他們因為彼此間無言的承諾而堅持著這個愛好?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13
教學目標
1、“表”是一種文體,了解這種文體的特征。
2、古人以“忠孝”為先,卻又往往忠孝不能兩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寫作的`對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說得天衣無縫又要極盡委婉。
教學重點
文章的邏輯嚴密和章法多變的特征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題解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而委曲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選》卷三十七題作《陳情事表》。
二、課文分析
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愿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祖母,這屬于封建道德范疇。我們推舉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而是從批判繼承的意義看,覺得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處,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第一, 表現真實的感情。
《古文觀止》選這篇文章評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系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里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這里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時候只有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系說到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環境里,祖母的依傍關系是分離不得的。最后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現太應上文,歸結到這自然而然的情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情感是真實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父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說:“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欲涕。”(《古文觀止》批注)
第二, 說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于職,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自矜”?再者,在此陳表之前,已經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把真實情況擺開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也就更有力量。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著又說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耳,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轉折,空出主意:“但以劉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年余,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三、鑒賞要點
1、 邏輯嚴密
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歸祖母劉氏撫養。曾拜蜀的重臣譙周為老師,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為郎。晉泰始初,始被征召為太子洗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遂上《陳情表》固辭。后劉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馬,出為溫縣令,官至漢中太守。
嚴密的邏輯,真實的理由在曲折推進中得到清楚的表現,而陳述又是那樣委婉,衷曲又是那樣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顯得搖曳多姿。《麗澤文說》曾指出:“文章貴曲折斡旋。”
2、 章法多變
說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達,曲令釋精微,辨析透徹,都得根據說的對象和文章所在表達的內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講究頓挫、跌宕、抑揚、迂回等等。就不單是形式上一種技巧,或只是章法的變化了,它有更恰當、更委婉的說理作用。
譯文
臣李密上奏道:我因為命運不好,早年遭到父喪,才生下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離開我而逝世了。將近四歲的時候,舅舅改變母親守節的志向,逼迫她改嫁。祖母劉氏可憐我孤苦幼弱,親自撫育我。我小的時候多病,九歲還還會走路孤單困苦,直到成人,既沒有叔伯,又沒有兄弟。門戶衰敗,神分淺薄,晚年才有了子女。外沒有遠近的親戚,內沒有照應門戶的僮仆。孤單一個,只有自身和影子互相慰問。而祖母又早年患了疾病,經常躺在床席上,我捧湯煎藥,從來沒有離開。
到了本朝,我承受了清朝的教化。起先太守逵,訪察我為孝廉,后來刺史榮薦我為秀才。我因無人侍奉祖母,辭謝不能從命。接著詔書又特地發焉,任命我為中官。不久又蒙受國恩,任命我為太子的屬官。名勝我這樣的微賤的人,頓時升為東官的侍講,這是我割下頭顱來也報答不了的。我寫了章表呈報自己的情況,責備我回避任職,怠慢朝廷。郡縣層層逼迫,催我上路赴任。州官到我家里,簡直是十萬火急。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馬上去京,可是祖母劉氏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本想茍且順從私情,向上官申訴卻不被允許。我簡直是進退維谷,實在狼狽。
我想圣朝是以孝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遺老,還蒙受著憐憫養育。何況我是這樣孤苦,尤其厲害。而且我年輕時曾給前朝服務,在尚書官衙做過一些職務。本意是想在官場上得到發展,并不講究什么聲名氣節。現在我是個亡國的俘虜,既微賤又鄙陋,過分地蒙受現在朝廷的破格提拔,得到很照顧,怎樣猶疑不決,有什么非分的企圖呢?但因祖母日落西山一般只剩下一絲氣息,生命危險,朝不保夕。我沒有祖母撫育,不會有今天;祖母沒有爭,不能終殘年。我們祖孫二人,相互依靠著生存,所以我一刻也不能離開祖母而遠行。臣子李密我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已經九十六歲,所以我報效皇上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報答祖母劉氏的時間很短了。盡烏鴉反哺這一點私情而已,希望能給我對祖母養老送終的機會。我的苦衰,不獨蜀地人士和兩州長官知道,就是天地也都看到的。希望皇上可憐我這愚誠之心,滿足我這微小的志愿,或許能使祖母萬幸,終于晚年得到保養。我活著就要為皇上拚死效力,死后也要結草報恩。我有說不盡象態犬馬一們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奉上表章讓皇帝得知。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14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
2、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3、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味本文摯樸懇切的語言,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法指導:
誦讀法、質疑探討法、品味涵泳法
學習過程:
一、初讀: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a級)
險釁( ) 夙( )遭閔( )兇 祚( )薄 期( )年 隕( )首
逋( )慢 煢煢(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篤( )
優渥( ) 終鮮( )兄弟 期( )功強( )近( )
洗( )馬 猥( )以微賤 責臣逋( )慢 猶蒙矜( )育
2、積累文中出現的古今義詞及表現官職變動的詞語:
3、思考:作者陳情的背景如何?試用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b級)
點撥:重點研讀第二段中體現作者上表陳情時兩難處境的相關語句。
二、品讀:品讀賞析,體會感情。
(一)品讀第一、二段:
1、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身世?試找出相關語句,試著翻譯并加以賞析 。(c級)
品析:
2.哪些語句寫出了祖孫相依為命的凄苦?試找出來并加以翻譯。(c級)
點撥: 重點研讀第一段的相關語句,也可以參照第二段中的“更相為命”的相關語句進行解讀。
3、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并試著背誦。
4、小結一、二段的抒情內容,深入體會本部分陳情于事,動之以情的表達效果。
(二)品讀第三段,思考:
1、在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曉之以理。試分條概括關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說理內容。(d級)
點撥:說理內容可以分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為語言標志進行文意轉換。
2、寫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是閑筆?試談談你自己的看法。(d級)
點撥:可結合本文的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進行深入探討。
(三)品讀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現陳情目的的語句是哪句?并試著翻譯。(c級)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還進行了哪些鋪墊?是否多余?(e級)
三、總結陳情的脈絡:(d級)
小結:為了達到“乞終養”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一路寫來,發乎情,歸乎理,情真意切。于懇切、樸實中見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達交流(d級)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陳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說:“它的語言是有形的,也是有聲的。”假如你是晉武帝,你會被李密打動嗎?請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閱讀感受。要求:語言得體、準確。
五、作業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脈絡,采用“關鍵語句串聯法”,誦讀全詩。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15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專題的第一篇,屬于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背誦全文,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能力目標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情感目標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的重點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二、說學生
本篇課文面對的是高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自主學習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夠掃除字詞障礙,理清行文思路。
三、說教法與手段
為完成教學目標,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誦讀。采用默讀、朗讀、背誦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加深以課文的理解。
2.點拔。避開詳細透徹的講解,以簡要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或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寫促讀。針對課文的重點、難點,設計合適的寫作練習。
對于學法,照應教法,我做了如下設想:
1.自主學習。學生自主疏通、反復誦讀課文培養其自主學習和誦讀的能力。
2.分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3.問題探究,針對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以上是對教法和學法的設想。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文言文常規學習內容,設想按以下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
(一)課題導入
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的一段話。(“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陳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討
對課文內容的研討,分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1.讀準字音。
先讓學生試讀,發現問題糾正。而后聽錄音或教師范讀,然后再讀課文,做到準確無誤。
2.讀懂文意。
一般采用讓學生口譯全文的方式。要求:盡量不借助其它條件,逐句口譯,字字落實。遇到阻礙則參考課后注釋,查閱古漢語字典,對仍不能解決的地方則可參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后,簡要梳理結構,理清思路。
3.識記字詞。
先讓學生自行尋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點,包括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較長,可采用分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個部分,分別分給四組同學,然后每組同學出一名代表發言,其余做補充,其他同學注意記錄。然后老師點評,補充。全文完成后,立刻讓學生把所標注字詞讀記一遍,接著獨立完成《學案導學》相關內容,以及時鞏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實文言基礎知識。
4.鑒賞內容。
根據單元目標要求,本文鑒賞內容確定為兩點,一是所陳之情,一是陳情藝術。
對于所陳之情的鑒賞,設想采用讀與說結合的方式解決。讓學生選擇最能打動自己的一個段落進行有感情地誦讀,自讀兩遍,展示一遍,力爭讀出真情。然后談一談自己對該段的感受。
對于陳情藝術的鑒賞,是本文的一個難點。設想圍繞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來探討:李密最終打動了晉武帝,不僅僅因為其情真意切,還源于其高超的抒情技巧。縱觀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運用了哪些抒情技巧?這個問題過大,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可以化大為小,化整為零。設想拆分為以下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意在說明祖母年老,難以赴命。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為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說起?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國職,也就是所謂“少仕偽朝,歷職郎署”。現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3)李密的陳述中,不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么“理”來陳述的?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通過討論,總結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動人。學生還可以自己的發現,老師靈活處理。
(三)遷移應用
學以致用是我們的宗旨。讓學生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來寫一篇《陳情表》。題目設計如下: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往往埋藏著一些話語想對親人、老師或者朋友說出卻未曾表達,請你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寫一篇《陳情表》,表達你的真情。
這個題目,若字數太少,則效果不佳;若字數太多,又時間有限。所以對此題的要求是:字數不限,課下完成。課堂上老師稍做引導即可。
(四)課后作業
準確熟練背誦全文。
五、說教學效果的預測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說,仍有現實借鑒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識與能力:
(1)能夠熟練背誦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2)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學生的親情意識,通過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從而以實際行動感恩父母。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16
【教學目標】
1、“表”是一種文體,了解這種文體的特征。
2、古人以“忠孝”為先,卻又往往忠孝不能兩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寫作的對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說得天衣無縫又要極盡委婉。
【教學重點】
文章的邏輯嚴密和章法多變的特征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題解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而委曲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選》卷三十七題作《陳情事表》。
二、課文分析
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愿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祖母,這屬于封建道德范疇。我們推舉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而是從批判繼承的意義看,覺得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處,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第一,表現真實的感情。
《古文觀止》選這篇文章評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系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里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這里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時候只有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系說到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環境里,祖母的依傍關系是分離不得的。最后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現太應上文,歸結到這自然而然的情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情感是真實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父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說:“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欲涕。”(《古文觀止》批注)
第二,說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于職,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自矜”?再者,在此陳表之前,已經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把真實情況擺開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也就更有力量。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著又說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耳,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轉折,空出主意:“但以劉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年余,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三、鑒賞要點
1、 邏輯嚴密
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歸祖母劉氏撫養。曾拜蜀的重臣譙周為老師,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為郎。晉泰始初,始被征召為太子洗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遂上《陳情表》固辭。后劉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馬,出為溫縣令,官至漢中太守。
嚴密的邏輯,真實的理由在曲折推進中得到清楚的表現,而陳述又是那樣委婉,衷曲又是那樣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顯得搖曳多姿。《麗澤文說》曾指出:“文章貴曲折斡旋。”
2、 章法多變
說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達,曲令釋精微,辨析透徹,都得根據說的對象和文章所在表達的內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講究頓挫、跌宕、抑揚、迂回等等。就不單是形式上一種技巧,或只是章法的變化了,它有更恰當、更委婉的說理作用。
譯文
臣李密上奏道:我因為命運不好,早年遭到父喪,才生下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離開我而逝世了。將近四歲的時候,舅舅改變母親守節的志向,逼迫她改嫁。祖母劉氏可憐我孤苦幼弱,親自撫育我。我小的時候多病,九歲還還會走路孤單困苦,直到成人,既沒有叔伯,又沒有兄弟。門戶衰敗,神分淺薄,晚年才有了子女。外沒有遠近的親戚,內沒有照應門戶的僮仆。孤單一個,只有自身和影子互相慰問。而祖母又早年患了疾病,經常躺在床席上,我捧湯煎藥,從來沒有離開。
到了本朝,我承受了清朝的教化。起先太守逵,訪察我為孝廉,后來刺史榮薦我為秀才。我因無人侍奉祖母,辭謝不能從命。接著詔書又特地發焉,任命我為中官。不久又蒙受國恩,任命我為太子的屬官。名勝我這樣的微賤的人,頓時升為東官的侍講,這是我割下頭顱來也報答不了的。我寫了章表呈報自己的情況,責備我回避任職,怠慢朝廷。郡縣層層逼迫,催我上路赴任。州官到我家里,簡直是十萬火急。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馬上去京,可是祖母劉氏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本想茍且順從私情,向上官申訴卻不被允許。我簡直是進退維谷,實在狼狽。
我想圣朝是以孝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遺老,還蒙受著憐憫養育。何況我是這樣孤苦,尤其厲害。而且我年輕時曾給前朝服務,在尚書官衙做過一些職務。本意是想在官場上得到發展,并不講究什么聲名氣節。現在我是個亡國的俘虜,既微賤又鄙陋,過分地蒙受現在朝廷的破格提拔,得到很照顧,怎樣猶疑不決,有什么非分的企圖呢?但因祖母日落西山一般只剩下一絲氣息,生命危險,朝不保夕。我沒有祖母撫育,不會有今天;祖母沒有爭,不能終殘年。我們祖孫二人,相互依靠著生存,所以我一刻也不能離開祖母而遠行。臣子李密我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已經九十六歲,所以我報效皇上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報答祖母劉氏的時間很短了。盡烏鴉反哺這一點私情而已,希望能給我對祖母養老送終的機會。我的苦衰,不獨蜀地人士和兩州長官知道,就是天地也都看到的。希望皇上可憐我這愚誠之心,滿足我這微小的志愿,或許能使祖母萬幸,終于晚年得到保養。我活著就要為皇上拚死效力,死后也要結草報恩。我有說不盡象態犬馬一們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奉上表章讓皇帝得知。
[附]
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
關于任職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贈(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薦、舉(多用于布衣作官)、點(用于口語)。
關于提升職務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級到譏級)、進(用于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
關于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關于調動職務的:移、調、徒、量移(調的比原職稍好)、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
關于兼職的:領(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權(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代替無本官的職務)、護(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印信)
文言知識
古代官職變動用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
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如《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課文《海瑞傳》:“是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
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
4、遷,改官。用法較復雜,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升遷,如《海瑞傳》:“遷淳安知縣。”海瑞由原教諭官提升為知縣。二是改任,相當于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如《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新職太史令與舊職郎中官職級別相同。三是降職,即“左遷”。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即指被降為江州司馬。
5、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職。《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即說張衡所居官職一直未得到改任。
6、謫,官吏降級,相當于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當潯陽城。”
7、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征拜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出”,就是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這里的“去”,就是卸職之意。
10、黜,廢免,革職免官。《屈原列傳》:“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要注意,“黜”與“貶謫”相同,但有區別,貶謫是出自皇帝的詔令,黜有時則是上司對下屬官員的處分,《書博雞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臺臣”以對“臧使者”的處分。
11、放,放逐。如《史記·屈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中的“放”就是貶謫放逐的意思。
“放”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陟”即指提升和進用。
“陟”常和“黜”連用表示人材的進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韓愈《送李盤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書博雞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中的罷是指被革去了官職。
15、復,恢復舊職。《書博雞者事》中“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復”指重新任命,恢復舊職的意思。
《陳情表》教案錦集 篇17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鑒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三、說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并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并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224-287),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么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范讀正音
在范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注釋的時間。如果直接范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著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注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范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后,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后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并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于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于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布置:鞏固本文所學內容。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