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牽牛花教案(通用7篇)
語言牽牛花教案 篇1
1、活動目標:
根據本班幼兒情況和教材特點,我認為該活動應達到如下目標:
(1)借助誦讀看圖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認識牽牛花的生長特點。
(2)利用掛圖,學習理解新詞--籬笆。
(3)通過理解誦讀兒歌,是幼兒獲得快樂,促進幼兒活潑開朗性格的形成。
2、重點難點是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并能從中得到快樂,達到正確的背誦。
3、準備:為了較好的突破難點重點,實現教學目標,也是根據本班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點,我準備了一幅教學掛圖:牽牛花爬上高樓,樹梢,墻頭和籬笆的掛圖。有一朵躺在地上,擬人化處理,可以移動,必要時再現出,以保證新鮮性,有助于凝聚幼兒的注意力。
幼兒總是對新鮮有變化的事物感興趣,并且總是把周圍的一切看作與自己一樣的有生命,有感情。掛圖這樣處理比較容易激發幼兒的感情和興趣,易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掛圖也可有效的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兒歌。
2、說教學設計
(1)說教法。枯燥的說教對幼兒不起作用,因為幼兒是一個活動的個體,其注意力的集中是短暫的,需要不斷接受新事物,不斷接受新指令,借以維持其注意力。因此我決定采用廣泛的談話法和直觀教學法,以適應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通過面向全體的'談話,調動每位幼兒的積極性,把握每位幼兒的思維。
(2)說學法。教學活動是一個由教師和幼兒同時參與的過程,完整的教學活動不僅有教師的教,還要有幼兒學的配合。本班幼兒比較活躍,課堂氣氛把握不好,就會走向混亂,因此我決定采用集體問答于個別問答相結合的方法,促進幼兒學習。答案明確的請幼兒集體回答,分散型的問題請幼兒個別回答,做到動靜結合。這樣一方面擴大了幼兒參與面,另一方面也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練習鞏固的環節中,引導幼兒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游戲法熟悉兒歌,進一步激起幼兒興趣,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
3、說教學程序
(1)開始部分: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觀察掛圖,初步感知畫面內容。
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好看的畫,想看嗎?
提出要求:安靜地,認真地看,把畫記到腦子里。
提問:畫上畫的是什么?你還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的牽牛花是在什么地方的?牽牛花為什么要爬到這些東西上呢?(隨機介紹籬笆)
(2)、介紹牽牛花的生長特性
蔓細長,軟,不能自己直立,必須纏繞著別的物體往上爬。
可是有一朵牽牛花卻沒有往上爬,她在那呢?(出示活動牽牛花)她為什么躺在地上呢?過渡到下一環節
(3)中間部分,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a、示范朗誦,掌握兒歌主要內容
提問:現在知道牽牛花為什么要躺在地上了吧?先來告訴老師別的牽牛花爬到哪去了?(集體回答:幼兒看掛圖,聽老師提示回答,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只有這一朵,哪也沒爬上去,為什么呢?(幼兒個別回答)
小結:引導幼兒結合掛圖用兒歌語言找出原因。
b、學習朗誦兒歌
這朵牽牛花既有趣,又可愛,我們來學一下她的兒歌好嗎?
(用跟學法結合掛圖朗誦兒歌)
采用各種方法熟悉兒歌內容,如老師小聲說,幼兒大聲說;請一幼兒指著掛圖領大家說。
c、聯系鞏固兒歌
連接背誦,老師一句,幼兒一句,激發幼兒興趣
(4)延伸部分,連鎖調:小苗圃
談話:這首兒歌讀起來感覺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呢?這種兒歌叫什么?我們以前也學過一首這樣的兒歌是《小苗圃》。
(5)結束部分,背誦《小苗圃》《牽牛花》,體驗其相同的地方,即連鎖調兒歌的特點。
活動反思:
首先,我以猜謎引出牽牛花,孩子們很熟悉牽牛花一猜就對。接著我簡單介紹牽牛花的特征,這樣孩子們對牽牛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把牽牛花有幾個花瓣漏了,還應多熟悉教案。其次,我改變了以往邊教邊折的方法,而是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步驟圖,請個別幼兒一個一個步驟探索、交流折牽牛花。給了孩子強烈探索的機會,增添了孩子學習的欲望。
接著,幼兒制作牽牛花。在操作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折、剪等基本方法掌握的比較好,特別是在翻出花朵時,開始時有幾個孩子還在擔心請我幫忙,經過我的鼓勵大多數幼兒都能正確的制作出來。而且也越來越精細。
最后,展示作品,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因此多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就算一開始折得不算漂亮也沒關系,只要是自己的成果就行。
語言牽牛花教案 篇2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中班文學教育活動--《白云》,在講課之前,我想先讓大家把這首詩個看一下。這首詩歌選自《蒙氏閱讀三》,也是我在幼兒園見習接觸的第一篇詩歌。整首詩歌用詞比較簡單,朗朗上口,特別適合剛剛從小班進入中班的小朋友。讓小朋友在欣賞詩歌的同時,感受并熱愛大自然。本次說課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過程等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中班上學期的幼兒探究、分析、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并且孩子們充滿了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欲,能主動地去探究周圍和環境的變化,并且能根據變化運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將感知到的變化加以表現。所以我想讓幼兒在欣賞詩歌的基礎上,把握詩歌的內在規律,進行創造性的仿編,并在活動中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大膽的運用語言能力進行表達。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啟發幼兒觀察、發現自然界的變化。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懂得詩歌中的運用"比喻"的手法及其作用,學習并理解"躺柔軟白云"等詞匯。學習運用"……像……"的句式。
2、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詩歌,使兒童對初次接觸的詩歌感興趣,樂意聆聽及表達;再通過詩歌的表達,培養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感受白云的動態美。
3、能力目標:適當仿編并讓幼兒學會用普通話朗誦。
二、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實現預定目標,解決活動中的重難點,我會采用以下方法:
1、提問法
2、情景教學法
3、游戲表演法
三、說學法
幼兒是語言活動中的主體,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認為可以指導幼兒運用:
1、觀察法
2、角色表演法
3、討論法。
四、說過程
活動流程我采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引出詩歌《白云引出詩歌《白云》--學習詩歌--仿編詩歌
1、引出詩歌《白云》
采用先觀察(戶外觀察白云)再提問的形式,以讓幼兒集中注意力。
我會這么問小朋友們:"小朋友們,你們剛剛看到的白云都是什么形狀呀?他們都有哪些顏色呢?
2、學習詩歌。
通過錄音中輕柔的配樂詩朗誦使幼兒對白云更加了解和熟悉。
(1)重點學習詩歌中"…好像…"以及"有時……有時……"這一句式。
在學習詩歌前,我不會直接朗誦詩歌的內容,而是逐幅欣賞時通過幼兒猜測,也就是培養幼兒的拓展性思維。我問小朋友并給與暗示,再根據幼兒的回答,概括出第一句"白云像棉花糖,看起來好柔軟"。在老師的示范下,接著幾幅圖,讓幼兒運用詩中的句式"…像…"簡單建構詩句。這樣的設計自然合理,進而引出整首詩。
(2)朗誦詩歌
采用詩歌的卡圖在幼兒產生視覺形象再隨輕柔的'音樂朗誦一遍。
要求幼兒作出相應的表演動作和運用豐富的感情語調來朗誦詩歌。
目的都是加深幼兒對詩歌的印象。
3、創編詩歌。
(1)拓展經驗,鼓勵幼兒學習創編詩歌。
啟發幼兒想一想:白云還像什么?
(2)幼兒結合動作來朗誦詩歌。
(3)最后分享詩歌內容,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創作的樂趣。
五、活動延伸
(1)讓小朋友畫出"心目中的白云"。
(2)根據白云配樂朗誦進行情景表演。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語言牽牛花教案 篇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故事"樹蔭"。
一、說選材和設計意圖幼兒園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使幼兒獲得基本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掌握與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學科的基礎知識,促進幼兒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充分而和諧的發展。我選擇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發展水平,為幼兒所能理解和接受。我選擇的故事"樹蔭",有助于幼兒發展智力和想象力,培養了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和學說普通話。從語言領域講,"樹蔭"比較適合孩子早期閱讀的,故事能引起幼兒的喜愛。從科學領域講,故事中涵蓋了光與影子的關系,通過設計更好的引發幼兒對影子與光的探索興趣。
二、說目標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在感知故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伴交流和討論,知道太陽位置的移動會導致樹蔭的變化。
三、說準備為導入課題進行"小影子"游戲,我準備了實物手電筒、小鬧鐘、小茶杯。
為了更好地達到活動目標,我還準備了圖片,語言磁帶,小口袋書。
四、說教學方法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相互滲透,根據《綱要》要求,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戲之中,如:采用實物教學法進行"小影子"游戲,直觀教學法出示圖片,注重學科整合,把數數、點數這種教學知識滲透到語言課中,將故事以口袋書的形式出現,做一本小書放在口袋里,想看的時候拿出來看,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創造性地講述故事,潛移默化地進行識字教育,提高幼兒對文字符號的興趣,通過不同形式訓練了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以及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五、說教學過程
1、以"小影子"游戲的形式出現,讓幼兒觀察燈光下物體的影子,讓幼兒知道影子會隨著光的移動而改變位置。
2、出示圖片,讓幼兒點數圖片的張數,自己看畫面、想內容、提問、交流、討論。
3、播放磁帶,聽故事。
4、通過教師講述、提問,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
5、看口袋書,教幼兒認識書的頁碼、首頁、故事的名稱,復述故事情節。
教學設計:
故事"樹蔭"--梅山第二幼兒園汪少銀
活動目標
1、在感知故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伴交流和討論。
2、知道太陽位置的移動會導致樹蔭的變化。
活動準備
1、手電筒、小鬧鐘、小茶杯2、語言磁帶3、圖片4、小口袋書
活動過程
1、開啟手電筒,進行"小影子"游戲,讓幼兒觀察燈光下物體的影子,讓幼兒知道影子會隨著光的移動而改變位置。
2、出示圖片,讓幼兒點數圖片的張數,和圖片上物體的個數,讓幼兒自己看畫面、想內容、提問、交流、討論。
3、播放磁帶教師:你們看到的圖片,是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熊在干什么?
4、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中說了一件關于小熊的事,是什么事?
(2)小熊最后對著太陽說"你真壞",太陽是真的壞嗎?(幼兒根據經驗,理解陽光是會變化的科學道理)
(3)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小熊嗎?為什么?小熊是被什么燙醒的?它想用什么方法將樹蔭留住的`?它能留住樹蔭嗎?為什么?
5、發放小口袋書,引導幼兒認識書的首頁、頁碼,認識故事的名字,簡單復述故事。(我拿的什么?跟別的書有什么不一樣?我們一起來說這個故事。)
6、引導幼兒積極地為小熊想辦法,怎樣才能睡個又香又甜的涼爽覺?(到房間里、開空調、電扇……)結束:今天小朋友們聽課都很認真,小口袋書就送給小朋友們了,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把認識的"樹蔭"兩個字教給爸爸、媽媽……活動延伸在故事角中放置《樹蔭》的錄音帶,請幼兒游戲時選聽。課后玩"踩影子"游戲。
活動反思:
在今天的語言活動中講了一個關于小熊與太陽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熊很可愛,當他想在樹蔭下睡午覺卻不斷被太陽曬到。于是,我讓孩子們來給小熊想個好辦法,怎么樣才能讓小熊睡得又甜又香,又覺得涼快呢?小朋友通過自己的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以往的經驗來講述自己的好辦法。孩子們的想象出乎我的意料。有的說可以讓小熊睡在滑梯下面,太陽怎么曬也曬不到;有的說到我們幼兒園后面的木頭房子里睡,會睡得又香又甜,房子外面掛個牌子讓小朋友不要打擾;有的說造一間西瓜房子,睡在里面很涼快,醒了肚子餓了就吃西瓜;有的說可以讓小熊到森林里找一個樹洞,躺在里面睡;還有的說給小熊搭個帳篷,讓小熊來睡等等。聽到孩子們的發言,我覺得真是不能小看他們。從他們的發言中,我也能感到幼兒的大膽的想象力。如果讓我們成人來想辦法,肯定會從實用的角度去思考。而我們的孩子是多么棒,他們的思維完全能打破常規,充滿了童話般的色彩。
在活動中幼兒提出為什么樹蔭會跑的疑問,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刻的理解樹蔭為什么會跑,于是我帶著孩子們來到了戶外,觀察太陽在不同的方向照在樹上的影子也會發生改變,接著我又帶著小朋友們玩起了捉影子的游戲,讓他們了解影子是抓不住,綁不住的。在戶外的體驗中,孩子們很快就接受了新的知識,不需要用很強的理論性的東西來教學,真正做到了學中玩,玩中學。
語言牽牛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詞匯,讓孩子在故事中體會角色的思想感情,培養幼兒傾聽能力,理解和豐富詞語、句型。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形成有邏輯的口語表達。
3、通過看圖說話,鼓勵幼兒用清晰、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培養自主表達的的習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5、引導幼兒進行故事表演,使幼兒在故事中體會愛的情感,感受友誼的溫暖。同時使幼兒明白:我理解你的心情,知道你為什么傷心,為什么高興。
教學準備:
1、錄有小鳥歡快叫聲的U盤。
2、手繪掛圖6幅,牽牛花圖片一張,小鳥圖片一張。
3、舒緩、溫馨的音樂(U盤)。
4、下列頭飾各一:小鳥 牽牛花 小鳥 鳳仙花。
5、小草頭飾若干 小花頭飾若干。
教學過程:
1、導入:
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這里來了一個好朋友,他也要向大家打招呼。(放小鳥的叫聲,呈現小鳥圖片。)小鳥的叫聲為什么這樣歡暢哪?哦,原來他最好的朋友也在這里呀。(牽牛花的圖片)看牽牛花 什么樣的'?象小喇叭呀。牽牛花還有一個特點,他會爬樹。小鳥和牽牛花之間會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看一看。
2、引導幼兒逐幅觀察手繪,了解故事梗概。同時把故事中的問題滲透出來。
3、教師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講述故事。
4、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小鳥住在哪里?他每天為什么這么開心?有一天,發生了什么事情?鳳仙花為什么臉紅了?小草弟弟怎么回答小鳥的請求的?小鳥為什么傷心?你傷心的時候會怎么做?請做一個傷心的表情--哦。牽牛花是怎么到小鳥家的?看到了好朋友,小鳥的心情怎樣?如果你生病了,好朋友來看你,你會怎么樣?做一個開心的表情吧。
5、引導幼兒看圖講故事。
6、請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引導幼兒注意不同角色不同心情下的語言特點。在故事表演的結尾加入禮儀教育中的三字兒歌:"小伙伴,在一起。你幫我,我幫你。好朋友,齊歡喜。"
延伸活動:
和幼兒一起查找資料,找一找向上爬的植物都有哪些,指導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并進行描述。
語言牽牛花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于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幼兒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為:初步了解并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解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并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和笑笑臉等,多為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很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并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于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并愿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1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
2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
3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了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愿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四說教學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后”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了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并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一是設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范,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采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為別人服務的愿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并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為什么不快樂?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了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為什么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么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采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鑒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于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并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活動流程圖簡單明了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么?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并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后,提問簡單的問題:
(1)故事的名稱;
(2)有那些角色;
(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
(1)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么?(小鳥為朋友唱歌、小猴為朋友摘香蕉、小鴨為朋友送信
(2)朋友感到怎樣?(很感動、很高興)
(3)看看小蝸牛怎么了?(不開心)猜猜它為什么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
(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為朋友做什么?(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并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
(1)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么的事情?
(2)為什么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
(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么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
(1)為爸爸媽媽做什么;
(2)為小朋友做什么;
(3)為老師做什么。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并使幼兒有了行動的愿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制作“微笑”標志: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志,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志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志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附:微笑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小鳥為朋友唱歌,大象為朋友蓋房子,小兔為朋友送信……小蝸牛很著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過小蝸牛的身邊,小蝸牛向著小兔微笑。小兔說:“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對朋友們微笑。”小蝸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樣讓朋友們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蝸牛想出了好辦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給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給了森林里的朋友們。朋友們拆開信,信里是一張畫。畫上的小蝸牛正在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們也都微笑起來,他們說:“小蝸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教學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活動設計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突破重難點。通過傾聽、猜測、遷移主題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并借助詞條學習用故事中句式說自己的想法。前兩個環節借助圖譜突破了重點,在學習用句式說話這個環節,句式詞條的出示有點晚,導致一些孩子不能很好的完整的用句式說話。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意識到教師的語言、表情直接影響孩子,另外在引導幼兒時要抓住契機,擅于發現每位幼兒發言的閃光點,并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
語言牽牛花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欣賞兒歌意境。認識牽牛花的特征。
活動準備
搭配小種籽「牽牛花」、兒歌掛圖、互動式教育光碟、槭葉牽牛花、矮牽牛、馬鞍藤的照片。
活動過程
1老師以謎語「什麼花,像喇叭,它不牽牛只開花。什麼花,到處爬,爬滿我家竹籬笆」,讓幼兒猜測這是什麼花?(牽牛花)
2翻開小種籽「牽牛花」,欣賞畫面,詢問幼兒看到什麼(如:蝴蝶、牽牛花的藤蔓纏繞支柱往上爬)。
3老師以槭葉牽牛花、矮牽牛、馬鞍藤的照片〔參見課程計畫光碟〕介紹這三種花,請幼兒仔細看看,找出之間的差異,老師再公布它們的名稱。
4帶領幼兒觀察這些花相同的地方,如:花朵形狀皆是漏斗狀、由花心向外擴散的五條紋路、花蕊藏在花冠筒等。
5討論這些花不同的地方:以葉子來區分,如:馬鞍藤的葉子長的像馬鞍狀,矮牽牛的葉子呈卵圓狀,槭葉牽牛花的'葉子呈掌狀深裂;以藤蔓纏
繞區分,馬鞍藤只會在地上蔓生,槭葉牽牛花會纏繞攀爬,而矮牽牛可直立生長。
6播放互動式教育光碟兒歌「牽牛花」,帶領幼兒唱跳一番。
評量
能愉快的唱跳兒歌。
能指出牽牛花的特徵。
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完成「花兒,變變變!」學習單。
進行花汁畫:將牽牛花的花瓣沾水潤濕,再用紗布包起來,就能擠出牽牛花的花汁作畫了。
語言牽牛花教案 篇7
一、說教材《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那散文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會給幼兒清楚明了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于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所接受。那根據中班幼兒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4--5隨幼兒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好,注意力常常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手段,恰當、巧妙的引導幼兒理解文學作品內容;還應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因此我根據幼兒的需求及年齡特點,特地選取了本次散文內容《落葉》;那散文《落葉》它選自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材,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
一)、說活動目標《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后變成落葉的認識。
3)、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
1、說活動重點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因為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引導幼兒欣賞、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因此重點就定位在了這點目標上;
2、說活動難點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第三個目標: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因為通過平時對幼兒的了解,發現幼兒對于這幾個新詞理解不夠,不知道其含義,因此將這點定位難點;這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那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啟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并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總之,我將積極樹立整合觀、科學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
二)、說活動準備《綱要》中指出:"盡量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探索提供條件,也為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與情境游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圖片若干張,實物投影儀、大樹媽媽頭飾1個,小樹葉頭飾若干個、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磁帶。
2)、知識經驗準備:事先引導幼兒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節特征。
二、說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時,逐段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
2、啟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并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小樹葉在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夏天又怎么樣了?秋天又怎么樣?小樹葉落不來時,先飄到哪?后飄到哪?像什么?等等此外,我還運用賞識激勵法、引導法等;
三、說學法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將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學習此散文,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那新《綱要》指出:應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親身置于活動當中,體驗活動的經驗。那在本次活動當中,我將以幼兒圍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因此精選的學法有:
1、動作表演法:本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新詞,為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學習理解新詞,我將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學習翩翩起舞一詞時請孩子們用各種優美的舞姿來表現,而表現四面八方時則請孩子們四散站立。
2、游戲法:活動中還要求幼兒能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則采用游戲法,由老師扮演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在游戲中加深體驗。
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體驗法、討論法等!
四、說活動過程流程:交流導入活動--完整欣賞散文--動作表演散文--集體朗誦并表演--遷移作品情感,小結
1、交流導入活動讓幼兒倆倆結伴,根據已有的經驗交流春夏秋冬的樹葉及特征。(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有機會表述自己對于春夏秋冬的認識,并能使教師有一定的了解,并起到導入的作用;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引導法,學法里的討論法等)
2、完整欣賞散文
1)介紹散文名稱,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幼兒第一遍欣賞。
2)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欣賞散文。接著老師提出問題:小樹中落下來時先飄到哪?后飄到哪?像什么?它們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樹葉又飄到哪?為什么?幼兒根據散文內容進行回答。(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幼兒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散文詩的優美,為幼兒動作表演散文及朗誦散文做好一定基礎;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直觀教學法、啟發性提問法、引導法,學法里的觀察法、體驗法等)
3、動作表演散文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幼兒在這一環節中也能積極參與其中;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賞識激勵法、引導法,學法里的動作表演法、體驗法等)
4、集體朗誦并表演教師扮演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體驗小樹葉快樂的情緒和愛媽媽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著重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表現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學習本首散文內容,通過朗誦體驗其中的韻味,并通過表演再次深入的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直觀教學法、引導法,學法里的游戲法、體驗法等)
5、遷移作品情感,小結1)通過提問引出談論話題:小樹葉是怎么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是怎么關心媽媽的?圍繞這樣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或到集體面前談。在幼兒交流時提醒其他幼兒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2)教師小結,結束;(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承上啟下、拓展的作用,通過遷移作品情感讓幼兒也能關心、愛護自己的媽媽,并引導幼兒能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賞識激勵法、啟發性提問法、引導法,學法里的體驗法等)
五、活動延伸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這一延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真正的去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從中真正的去感受從中的樂趣;)那整個活動都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展至結束的!
教學反思:
散文《落葉》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將落葉這一平常之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將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化與夸張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
一、找準時機,開展活動。
孩子思維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如果沒有直觀形象的參照物,讓他們憑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難度的。因此,我特意選擇這金色的秋天,來進行本活動。孩子們最近聽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總之,孩子是滿眼皆秋色。落葉當然也是眼中之物了,這就有了活動之源。所以,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趣盎然,興致勃勃。
二、多媒體創設意境,激發興趣,突破難點。
散文的內容是對幼兒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內容幼兒不易理解。幼兒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觀形象性的。生動形象的動畫課件將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配樂朗誦中,幼兒將會再次身臨其境。通過欣賞,幼兒對散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整體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體驗了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三、適度延伸,深入感受。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理解與體驗散文帶來的優美意境,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設計了活動延伸:“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愛媽媽的事。”因為下課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進一步拓展的開始。所以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的表達機會,活動延伸滿足了幼兒表達的愿望,將課堂延伸到家庭。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討。例如對于散文中難理解的詞“惦記、焐焐、盼望”,教師雖然引導解釋,但孩子還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課中孩子盡管在我的引導下學得興致勃勃,但沒有主動提問的現象,就連他們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沒有提出來,這說明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進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打造自己的教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