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倒垃圾教案(精選8篇)
我會倒垃圾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幼兒園里也有清潔工,并知道清潔工的工作。
2、知道清潔工很辛苦,教育幼兒要尊敬他們。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清潔工的工作。
2、間筆畫:清潔工在鋪床、洗毛巾、拖地板、倒都漿、洗玩具等。
3、錄音機、磁帶、蛋糕、小盤子、蠟燭。
活動組織:
1、出示蛋糕,引出課題《夸夸我們的好婆婆》。
教師用語參考:“請小朋友們猜一猜今天是誰過生日?”(幼兒邊講教師邊出示間筆畫,使幼兒知道婆婆是為我們搞好衛生創設整潔。
2、讓幼兒知道清潔工的工作很辛苦,教育幼兒要尊敬清潔工,并盡量減輕清潔工婆婆的工作。
教師用語參考:“我們要聽婆婆的話,對婆婆要有禮貌,不亂扔飯菜,愛護玩具,減輕婆婆的工作。
3、點蠟燭、吃蛋糕,祝婆婆生日快樂。
教師用語參考:“請每組小朋友講一句祝賀婆婆的話。”(放錄音《祝你生日快樂》)
4、小朋友們分組活動,幫助清潔工婆婆做事:擦桌子、洗杯子、洗毛巾。清潔工婆婆感謝小朋友。
活動建議:
經常組織幼兒洗毛巾、洗茶杯、洗玩具,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幼兒園托班社會教案:東西請誰吃
我會倒垃圾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就身邊的垃圾進行交流,能說清楚垃圾是從哪里來的。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2、就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展開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具有自覺美化環境的行動。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能用正確的普通話交流垃圾的來源,并能展開合理的想象來處理生活垃圾。
2、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課前準備】
和其他學科老師先溝通交流(如美術老師、信息技術老師),幫助同學們用廢舊垃圾制成工藝品。
【教學流程】
一、 圖片激趣,引入話題
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課件出示鴨先生)它是我們早已認識的環保小衛士鴨先生,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你看到什么就大聲說。(課件出示各種垃圾圖片)
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垃圾,(出示課題“我們身邊的垃圾”)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我們身邊的垃圾是從哪兒來的?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互相交流吧。
2、哪個小組能把你的發現和小朋友分享?
⑴ 香蕉吃完后剩下的香蕉皮就成了垃圾。貼寫有“果皮”的圖片。
⑵ 飲料喝完了,飲料罐就是垃圾。貼寫有“易拉罐”的圖片。
⑶ 一次性飯盒、一次性塑料袋都是垃圾。貼寫有“塑料袋”的圖片。
⑷ 吃魚時魚刺不能吃就成了垃圾。
邊說邊貼寫有“菜渣”“廢紙”“塑料瓶”的圖片和企鵝形狀的垃圾桶。
3、小結:你們善于在生活中發現,難怪你知道得這么多。就這樣,人們總是把一些沒用的又不想留下來的東西都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桶里的垃圾越來越多,你推我擠、吵吵嚷嚷的。噓!仔細聽聽,它們正在說悄悄話呢!
三、創設情景,處理垃圾
1、(課件播放垃圾的對話:廢紙說:“我的身體被菜汁弄濕了,發霉了,還有一股難聞的臭味呢!”塑料瓶說:“我的身體快被擠破了,真難受!”易拉罐說:“別擠了,我的身體變形了。”垃圾齊說:“哎!人們扔的垃圾越來越多,再這樣下去,地球先生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真讓人著急!”地球先生說:“是呀,如果再這樣下去,我的身上到處都會是蒼蠅和臭蟲,小動物們也沒有了家,人類就更難生存了!”)
師:地球先生該怎么辦呢?小朋友們都感到著急了,大家調查到哪些處理垃圾的方法了?請各組的同學把處理的方法歸納一下,好嗎?(小組討論)
2、哪組把自己調查到的辦法告訴大家?
⑴我調查到處理垃圾的方法是把報紙拿到廢物回收站賣掉。
⑵把橘子皮洗干凈,放在瓶子里,放點鹽和糖,泡一個星期,就可以用橘子皮泡水喝。原來橘子皮也這么有用啊,原來生活也是學習。
⑶我們可以把不能回收的垃圾燒掉,然后高溫發電。
⑷可以利用蚯蚓把垃圾處理,它的糞便做成肥料。
3、小結:人們真聰明,為地球先生想到了這么多處理垃圾的方法。為了獎勵小朋友這么會學習,鴨先生決定帶小朋友到垃圾處理廠見識見識,大家愿意嗎?好,一起出發。(課件播放“垃圾的處理方法”)
四、創設情景,展示才能
1、用上了大人們處理垃圾的方法,保護好環境,地球先生自然有救了。哦,說到地球先生,我要告訴大家一個最新的消息,在今年的6月5日世界環保日,我們學校決定評選一批優秀的環保小衛士,和鴨先生一起宣傳保護地球先生,誰愿意參加評選?(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舉手)下面的展示活動,誰最積極參與,我們給他戴上環保章。我們在學完“保護環境”這一組課文后,有的小朋友利用廢物做了小制作,有的畫了畫,趕快拿出來吧!
2、老師看到這些同學手中的小制作做得真好,老師非常喜歡,請他們上展示臺上展示展示(貼卡片“展示臺”)其他小朋友專心聽,有問題或建議的可以提出來,你也是為環保作貢獻的小衛士。
學生匯報自己的小制作,環保畫。
3、(把學生的畫貼在板書“展示臺”)
我會倒垃圾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感知窗子內外人們的不同行為表現。理解:新鮮、垃圾的含義。
2、觀察畫面的變化,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們從扔垃圾到掃垃圾的轉變過程。
3、知道不能亂扔垃圾,要注意公共衛生。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并用實物投影儀放大,讓幼兒觀察畫面的內容,說說圖上講了什么。
二、教師可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講述畫面的內容。建議提下列問題:
1、樓房里住著誰?它們打開窗子做什么?
2、小猴、小貓和小狗聞到臭味后,怎么做的?
3、小兔又是怎么做的?
4、后來,小猴、小貓和小狗式怎么改正錯誤的?你喜歡誰?為什么?
三、教師帶領幼兒看圖連貫、完整地講述畫面內容。
四、組織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
教師:如果你是小兔子,你聞到臭味后,會怎么做?
教師:如果你在馬路上,發現別人亂丟瓜皮,你會怎么做?
知道要做一名講衛生,愛勞動的好孩子。
五、音樂活動“我有小手”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小手,能做許多事。如果你發現地上有垃圾,你會怎么做?
對,我們就唱:我用掃帚掃掃地,我用掃帚掃掃地......
2、大班語言窗外的垃圾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亂扔垃圾的行為不文明,要愛護環境,講究衛生。
2、引導幼兒觀察角色的動態,嘗試用連貫的語言大膽的講述情節。
3、引導幼兒發準"掃帚"的詞音,嘗試用象聲詞形容扔垃圾的聲音,用形容詞形容"太陽"等等
二、活動準備:《窗外的垃圾》課件、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利用談話導入課題。
提問:"有了垃圾怎么辦?"(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看圖講述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圖片上有什么?""一共住著幾個小動物?""他們分別住在幾層樓?"
(2)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一
2、出示課件圖二,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什么升起來了?"(使用形容詞)"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引導幼兒嘗試用象聲詞形容垃圾的聲音)"草地上怎么樣了?""你認為他們這樣做怎么樣?""你們有垃圾會怎么樣做?"(滲透情感教育)
(2)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二以及幼兒連貫講述圖一、圖二。
3、出示課件圖三,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草地上的垃圾會變的怎么樣?""為什么垃圾會發出臭味?""你是從哪里看出垃圾發出臭味的?"小狗、小貓、小猴聞到臭味會怎么樣?""小兔子聞到臭味怎么樣?""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呢?"
(2)連貫講述圖三的內容。
4、出示圖四,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小貓、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掃衛生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草地現在變成什么樣了?""小狗、小貓、小猴知道錯了,會說什么?"
(2)幼兒連貫講述圖四
(3)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三、圖四的內容,給講述的故事起名字。
5、完整講述故事
(1)引導幼兒兩人一組一對一講述。
(2)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完整講述。
(三)結束部分幼兒聽音樂,做舞蹈動作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上個星期,我上了一堂語言活動《窗外的垃圾》。由于我對教案不是很熟悉,所以整體感知不是很成功,整堂還是沒有做到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還是老師一言堂。整個活動的目標是:
1、觀察圖片,感知窗內外人們的不同行為表現。理解:新鮮、垃圾的含義。
2、觀察畫面的變化,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們從扔垃圾到掃垃圾的轉變過程。
3、知道不能亂扔垃圾,要注意公共衛生。教案設計中如果把開始時三幅圖同時出現,改成一幅一幅出現,讓幼兒自己看懂圖意,也許會好一點,后面的理解也就簡單多了。中間還有兩個重要的環節忘了。一個是看第二幅圖時,想讓幼兒猜一猜:“小猴、小貓、小豬聞到臭味時是怎么做的?”二是把三幅圖看完后問“你喜歡誰?為什么”這樣的話活動的重點就能夠突出來。
我會倒垃圾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垃圾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隨處可見。而亂扔、亂倒垃圾的不良行為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幼兒。六月份是我市的“安全教育月”,根據“擁抱健康、關愛生命”的主題,我們選擇了此課題,旨在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讓幼兒知道應該每天清掃垃圾,不亂扔、亂撿垃圾;垃圾應放進垃圾的“家”。
活動一:“垃圾的產生”
活動準備:
1、各種亂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廠生產而產生的工業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圖片。
2、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參觀圖片、相片,討論:你從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見過這些現象?
2、看圖了解并討論:垃圾是怎樣產生的?
3、教師小結:垃圾的產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兒自由討論: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從哪里來的?
活動二:“垃圾的危害”
活動準備:
1、圖片四幅:
(1)垃圾堆上布滿蚊蠅等害蟲;
(2)在醫院打點滴的腹瀉病人;
(3)行人手捂鼻子、踮腳在污水橫流、垃圾橫堆的路面上行走;
(4)小朋友撿了垃圾放進口袋里。
2、實物投影儀;活動室地面散布一些紙屑、紙片。
活動過程:
1、讓幼兒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師清掃地面。
2、組織幼兒討論:垃圾對我們會有哪些危害?
3、看圖片(1)—(3)了解:垃圾的危害。
4、看圖片(四)討論:小朋友往口袋里撿垃圾,他做得對嗎?有什么害處?應該怎樣做?
活動三:
“垃圾的“家”
活動準備:
1、課前排練布偶劇:“公園里”。
2、簸箕、紙簍、垃圾桶、垃圾袋的實物;各種垃圾箱圖片及垃圾車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布偶劇并討論:公園里發生了什么事情?小兔、小猴和小豬都做了哪些事?他們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
2、幼兒討論:有了垃圾應怎么辦?垃圾的“家”在哪里?
3、展示各種垃圾的“家”的實物和圖片。
4、帶上簸箕、紙簍及垃圾桶到室外撿垃圾
效果分析:
通過進行“垃圾”的系列活動,孩子們對垃圾的產生、危害以及有了垃圾應怎樣做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討論“垃圾是從哪里來的?”的問題時,孩子們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紛紛搶著發言,說出了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垃圾。可愛的畢鈺昊說出:“我們吃魚時會吐出魚刺,魚刺就是垃圾,ji骨頭也是垃圾”。聰明的李佳憬說出:“孫老師教我們做手工的時候會有很多紙片被扔掉,這也是垃圾。”細心的苗承稷說出:“我媽媽在家收拾屋子也掃出很多的垃圾。” 快嘴的張文豪小朋友說出:“老師給小朋友吃藥,丟掉的藥袋也是垃圾。還有拆大樓留下的磚頭、石頭和很多的泥!”--當談到“你看到亂堆放垃圾堆會有什么表現?”孩子們紛紛捂住口鼻、皺著眉頭,嘴里還嘀咕著:“臟死了。”“真臭!”孩子們對垃圾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粗淺的認識。當孩子們饒有興趣地看完布偶劇,在回答“有了垃圾怎么辦?”的問題時,孩子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道:“送到垃圾箱里!”有的孩子還悄悄把自己口袋里所盛的撿到的廢紙條送到了班上盛垃圾的簸箕里。通過學習,我發現,孩子們較之以前更能自覺地保持班上的衛生了,看到地面上的臟物能主動撿起來放入垃圾桶;亂扔、亂撿臟東西的現象明顯減少,有的孩子在走廊里撿到垃圾也會送到班上的垃圾桶來,家長也紛紛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衛生表現,我們的教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我會倒垃圾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
2.能有目的地對生活垃圾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
3.了解家中生活垃圾有些什么,感知垃圾回收與處理過程。
活動準備
課件--垃圾分類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說一說自已的家里的垃圾中都有些什么?
二、想一想
1.提問:垃圾真的沒有用了嗎?
教師鼓勵幼兒想辦法將自已對垃圾的認識記在記錄卡上。
(用自已的方式將有用的、沒用的垃圾標記出來)。
2.教師: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三、議一議、看一看。
1.討論;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觀看課件,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的。
3.討論;哪些垃圾是不能回收利用的?
了解垃圾的運輸、填埋等。
4.討論;哪些垃圾是需要專門回收的?
(如有毒的藥品、廢電池等)
四、幼兒設計新型的垃圾處理器。
我會倒垃圾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任務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并進行總結和歸納,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所以本節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特色:
1.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本節課的設計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提倡從多角度來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討論中,同學可以突顯個性,出現多種不同想法,并一一表述自己的理由,形成解決問題的`多種渠道,拓寬思維。
2.從生活中的問題入手,體驗學習的樂趣。
讓學生對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強學生對計算順序的認識和應用括號的興趣,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展示學生自主探索的結果,體驗學習的樂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的有關垃圾數量的資料
教學過程
⊙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師:在這節課之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一下關于生活垃圾的資料,你們都收集了嗎?現在把你們的成果展示出來吧!(全班交流,將各自收集的資料讀出來)
師:有兩個班的同學也做了同樣的調查,他們的調查結果怎么樣呢?會帶給我們什么問題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用學生自己調查的資料說話,有助于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的積極性。
⊙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17頁的情境圖。
提問①:從左圖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 生:一個人4周可產生約30.8kg生活垃圾,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提問②:從右圖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 生:這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約3.5噸,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1.3噸,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周末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
2.解決問題一。
(1)理解題意,列式計算。
師:要求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計算。
(2)交流算法。
師:你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請說說你們的思路。
預設 生1:先算一個人平均每周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再算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列式并計算:
30.8÷4÷7
=7.7÷7
=1.1(千克)
生2:先算4周共有多少天,再算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列式并計算:
30.8÷(4×7)
=30.8÷28
=1.1(千克)
3.解決問題二。
(1)請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2)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預設 生:先算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再算周末每天比平時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列式并計算。
3.5÷5=0.7(噸) 1.3-0.7=0.6(噸)
師:誰能把這兩步計算合成一個綜合算式?
預設 生: 1.3-3.5÷5
=1.3-0.7
=0.6(噸)
師:誰能為大家說一說運算順序?
預設 生:根據題意,應該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4.總結運算順序。(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上面我們列出的兩個算式都是小數混合運算,請同學們總結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生:在計算時,如果沒有括號,要注意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減法,就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如果有括號,就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師:看來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來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總結出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我會倒垃圾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垃圾,知道垃圾應該扔進垃圾桶,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和幼兒共同收集塑料瓶、紙盒、包裝袋等廢品,收集幼兒當天做手工后的廢紙、吃點心的包裝紙、水果皮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收集的各種生活垃圾,引導幼兒認識、講述。
提問:這是什么?
它從哪里來的?
我們應該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結: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多垃圾,這些垃圾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污染,我們不能亂扔,應該把它扔進垃圾桶里。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標志嗎?
它告訴我們它能回收什么樣的垃圾呢?
(2)討論: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結:有一些垃圾,他還可以回收循環使用,如:紙制品、塑料制品、廢金屬物品、廢舊電池、廢舊衣物紡織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還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這些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環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戲:動手樂
幼兒和教師一起將收集起來的垃圾分分類,送進垃圾桶。
活動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都知道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但是對“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并不熟悉。這一點跟生活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在孩子們身邊的小區垃圾桶都是不用分類的,上面也沒有分類標志。家長環境保護的意識薄弱,孩子也沒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對這些情況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將分類垃圾桶、分類標志呈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看到,這樣比沒有圖片一味空談更能讓幼兒接受。幼兒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同時還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百科:垃圾是不被需要或無用的固體、流體物質。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處理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常見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區進行填埋處理,或是用焚化爐焚化。
我會倒垃圾教案 篇8
一、活動名稱:《窗外的垃圾》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愿意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并能復述短小的故事。
2引導幼兒知道不亂丟垃圾,把垃圾扔到指定位置。
三、活動材料:
人手一份圖片、大掛圖、垃圾圖片、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難點:復述短小故事。
五、活動過程:
(一)教師逐一出示圖片講故事
提問:樓房都住著誰?他們伸手在干什么?聞到臭味后小兔怎么做的?小猴子、小花貓、小狗怎么做的?太陽公公為什么笑了?你喜歡誰?為什么?
(二)了解垃圾的危害
出示垃圾堆人和動物的危害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不亂丟垃圾,把垃圾扔到指定的位置。
提問:在馬路上垃圾扔在哪?
在公共汽車上垃圾扔在哪?
幼兒園班里的垃圾扔到哪?
(三)激發幼兒講述故事愿望,引導幼兒復述短小故事。
人手一份小圖片,幼兒講述教師指導。(幼兒能夠講述大概內容即可)
六、活動延伸:
家長參與:"我們生活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幫幼兒找資料。
教學反思:
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師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們一直答不出來,這時老師的主導性就加強了,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答案會不可思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