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精選15篇)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行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之后,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苦情、親情、忠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乞終養的目的。
教學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作者和名人對本文有關評價;指導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一、 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文,題目是《陳情表》,文章選自梁蕭統編的《文選》,作者李密。
李密,三國時人,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他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以侍奉祖母為名未去應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把兩者相提并論,有“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說法。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陳述的情。
板書:陳情表 李密
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二.指導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明確作者陳情目的。
1.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
2.提問:
陳,陳述;情,情感;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陳情的一種文體,如《出師表》。讀完全文,說說李密在《陳情表》中向晉武帝陳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請結合課文句子作答。
……
陳述了自己的親情、孝情、忠情。
以情感人,目的是讓晉武帝答應他的要求,可以辭官不做。
三.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或詞義:
險釁 夙遭閔兇 門衰祚薄 日薄西山 煢煢孑立 床蓐 隕首 逋慢 矜育 撥擢
優渥 期功強近 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 日篤
(2)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或用法:
以: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形影相吊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愿乞終養 拜表以聽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四.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親情)
第二段:感激,懇切;(孝情)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忠誠)
五.作業。
完成《成才之路》45頁1-8。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主要是翻譯課文1-2段,理解作者動之以情,扣住“親”“情”的寫作方法。
一.復習回顧。
昨天我們學習了《陳情表》,了解了作者李密向晉武帝陳情的目的:
委婉表達辭官不做的目的,作者是借助陳情這種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的。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具體學習李密到底陳述了哪些情感,又是如何陳述自己的情的。
二.朗讀第一段。翻譯理解第一段。
1.朗讀。
2.注意下面幾個詞的讀音。
險釁 xìn 夙sù 閔mǐn兇 愍mǐn 終鮮xiǎn兄弟
門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強qiǎng近 床蓐rù 煢qióng煢獨立
3.學生翻譯第一段。
臣李密上言:我因為命運不好,幼年時就遭到不幸。生下來只有六個月,父親就去世了;長到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迫我的母親改嫁。祖母劉氏憐惜我孤單弱小,親自加以撫養。我小時候經常生病,九歲還不能走路,孤獨無靠,直到長大成人。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哥哥弟弟,門庭衰微沒有福澤,很晚才得到兒子。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家里沒有照管門戶的僮仆。孤單無靠地獨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而祖母劉氏很早就為疾病所糾纏,經常臥病在床,我侍奉飲食醫藥,從來沒有離開過她。
4.注意下面幾個詞語的意義或變化
閔:通“憫”,憂傷
見背:古今異義,背棄我,這里是死的委婉說法。見,我。
不行:不能行走。古今異義,今譯不好,不可以。
成立:古今異義,成人自立。今譯成功或建立。
兒息:兒子。
外:在外面,名詞作狀語。與下面的“內”同。
吊:安慰。形影相吊意思是只有形體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極其孤單。
嬰:纏繞。
5.第一部分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朗讀第一段,說說作者說了自己哪些不幸的人生經歷。
……
臣以險釁,夙遭閩兇,概括自己的坎坷命運。
然后講述幼年時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賴祖母撫養;再述家門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纏身。
6.作者為什么要向晉武帝陳述這些不幸的遭遇?
……
由當時的處境看,如果李密一開始就向晉武帝提出辭官的請求,不但達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談上表辭官的事,而是從自己幼年遭遇和家庭困境說起,回憶了自己幼遭不幸與祖孫倆相依為命的經歷,營造一種悲戚的情感氛圍,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
因此這段文章的朗讀基調應該是——凄苦,悲涼。
下面同學們帶著這樣的理解朗讀第一段。
三.朗讀第二段。翻譯理解第二段。
1.朗讀第二段。
2.注意下面幾個詞的讀音。
逵kuí 猥wéi 隕yún首 洗xiǎn馬 逋bū慢 日篤dǔ
3.學生翻譯第二段。
到了晉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時候太守逵推舉我為孝廉,后來刺史榮又推舉我為秀才。我因為沒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辭謝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頒下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以我這樣卑微低賤的人去侍奉太子,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夠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辭謝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回避怠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星火還要急。我很想奉命為國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劉氏的疾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想姑且遷就自己的私情,但是報告申訴又得不到準許。我現在是進退兩難,處境狼狽不堪。
4.注意下面幾個詞語的意義和變化。
察:察舉,舉薦。
舉:推舉。
拜:授予官職。
尋:不久。
除:拜官授職。
孝廉、秀才、洗馬:晉代的官職。
隕首:殺身,犧牲生命。
聞:使……知道,使動用法。
逋慢:怠慢。
急于星火:比星火還急。狀語后置,于,比。
奔馳:赴京就職。古今異義。
日篤:一天天沉重。日,一天天,名詞作狀語。
告訴:古今異義。申告訴說,報告申訴。
進退:到朝廷做官,辭官不做。古今異義。
5.如果第一段作者借助親情博取同情的話,那么這一段就是動之以理。作者反復陳述朝廷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表達了感恩之情。同學們說說哪些是說朝廷對自己的恩遇,哪些是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的?
……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馬,
表達感恩的句子:尋蒙國恩,非隕首所能上報。
6.其實這段文字還是扣住了一個“情”字來說的,如果第一段說的事親情,這段說的是恩情。因此朗讀基調應該是——感激懇切的。
7.學生帶著這樣的理解再朗讀第二段。
四.作業。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主要是翻譯課文3-4段,理解作者曉之以理,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一.復習鞏固。
前面我們學習了《陳情表》扣住“親”和“情”為自己委婉辭官作了鋪墊,但是我們知道,僅僅以情動人還是不夠的,還要曉之以理。今天我們接下來看看作者是如何通過說理來說服及武帝的。
二.朗讀第三段,翻譯理解第三段。
1.學生朗讀第三段。
……
2.注意下面幾個詞語的讀音。
矜jīn育 拔擢zhuó 優渥wò 更gēng相xiāng
3.翻譯。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老人,尚且受到憐惜撫育,何況我的孤苦尤其嚴重呢。再說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郎官,本來希望能夠得到更為顯達的官職,并不自以為清高。我現在是卑賤的亡國之俘,實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徘徊觀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象太陽將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維持太長的時間,已經處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沒有祖母撫養,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沒有我的照顧,也不能夠安度她的晚年,我們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正是由于這種出自內心的感情使我不能棄養而遠離。
4.注意下面幾個重點詞語的意思或用法。
故老: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形作名詞
仕偽朝:在蜀漢做官。仕,做官,名作動。
不矜名節:不顧惜自己的名譽節操。矜,顧惜,夸耀(矜育,憐憫撫育)
拔擢:提拔。
優渥:優厚。
希冀:過分的祈求。
日薄西山:太陽迫近西山,快到傍晚。這里是比喻劉氏的壽命即將終止。
更相為命:相依為命。更相,交替相互。為,作為。
區區:拳拳,形容感情懇切。
廢遠:廢止奉養,遠離祖母。
5.這段文字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特別是他的說理尤為突出。同學們能說說他說理精彩在哪里么?
……
首先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論據,接下來寫自己忠孝難以兩全的狼狽境地,最后說明自己選擇了盡孝,很有說服力。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一句寫得合情合理,感人至深,使人不得不產生同情。
“日薄西山,人命危淺,朝不保夕”用來形容劉氏的垂死狀態,使人頓感憐憫,這些語言至今很有生命力。
6.因此這段文字要讀得真摯誠懇。下面同學們帶著這樣的理解朗讀這段文字。
三.朗讀第四段,翻譯理解第四段。
1.學生朗讀第四段。
……
2.注意下面幾個詞語的讀音。
又yòu 矜jīn愍mǐn 隕yǔn首
3.翻譯第四段文字。
我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還很長,而報答祖母劉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懷著象烏鴉反哺一樣的私情,希望能夠準許我對祖母養老送終的請求。我的苦衷,不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憐惜我愚昧至誠的心意,同意我這點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著愿意獻出生命,死后愿意結草來報答陛下的恩惠。我懷著象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謹此上表稟告。
4.注意下面幾個重要詞語的意思或用法。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烏鴉也有反哺之情,我希望能為祖母養老送終。
辛苦:古今異義。辛酸苦楚(多指內心),今譯堅信勞累(多指身體)。
明知:明白知曉。
鑒:明察。
聽:準許。
卒:盡,終。
結草:表示死后報恩。典故見課文注解。
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因為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因為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用
圣朝以孝治天下 用
謹拜表以聞 來
四.學生朗讀全文
李密煞費苦心,扣住“情”字,委婉表達自己辭官的目的。那么他這樣做有沒有達到目的呢?據《晉書》記載,李密上了這道《陳情表》之后,晉武帝看后不僅答應了他的請求,而卻大加贊賞。由此看來,在交際的時候,我們應該因人而異,采取最有效的手段,這樣既保護自己,又不傷他人。
五.作品拓展
討論:有人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
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把兩者相提并論,有“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說法。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
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語)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
六.作業。
寫一篇聯想親情的文章。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2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注
李密上《陳情表》后的經歷及后人:
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臬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錢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賜、興。
賜字宗石,少能屬文,嘗為玄鳥賦,詞甚美。州辟別駕,舉秀才,未行而終。興字雋石,亦有文才,刺史羅尚辟別駕。尚為李雄所攻,使興詣鎮南將軍劉弘求救,興因愿留,為弘參軍而不還。尚白弘,弘即奪其手版而遣之。興之在弘府,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興俱為之文,甚有辭理。
(節選自《晉書•李密傳》中華書局出版)
二、課文賞析
感天動地赤子情
——《陳情表》分析
魏家俊
《陳情表》這篇文章一點都不講究構思,作者把自己的困苦處境不厭其煩地從幼年的生活經歷說起,而把要說的真正的意思,也就是“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這句請求的話,放到文章的最后,完全是平鋪直敘。但是,這里卻表現出作者寫作時頗費思忖。他需要在這篇上奏給新王朝的皇帝的表文中,委婉地推辭皇帝的征聘,這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忠和孝的關系;二是情和理的關系,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請求站得住腳。
首先看忠和孝的關系。中國有句古語,叫“忠孝不能兩全”,對李密來說,這句話還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他要用對祖母的孝,來掩飾對已經被晉王朝滅亡了的蜀國的“忠”和不能去為這個被視為篡奪了正統王位的晉王朝盡“忠”,所以,作者就要把自己需要盡孝的理由說得非常充分,不能引起新王朝的皇帝的反感。因此,貫穿全文的就是一個理由:祖母年老多病,無人照料,自己盡孝就是無可置疑的了。這樣,從第一段的“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到第二段里的“劉病日篤”,再到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和第四段的“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主線分明,一氣貫穿,而且經過這樣的反復強調,也讓人覺得情真意切,容易贏得皇帝的同情。
其次,是情和理的關系。在這篇文章里,說理不是主要的內容,因為只有把感情表達得充分了,才能讓皇帝由情的感動而產生對理的接受。而文章里要說的“理”,無非就是那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由于有了前面對祖母年老體弱的描述,使人已經對作者的困境有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這里的“理”也就很自然地可以接受了。所以,我們可以說,這篇文章為以情說理、融理于情、情動理明的寫作方法提供了十分成功的樣本。
(選自《名作欣賞》.8)
三、詩文薦讀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待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如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幼而孤,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
(選自歐陽修《瀧岡阡表》)
閱讀提示:本文作者生動地寫出了自己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依靠母親辛勤撫育,以及父親為官處世,正直忠厚、表里如一的態度,并真切地表達了作者為官做宰能堅持操守,不茍合于世,完全有賴于父親的遺訓和母親的教誨。文章不事藻飾,感情真摯纏綿、催人淚下。
四、鑒賞方略
戲劇的閱讀與鑒賞之九:話劇與戲曲
話劇在歐美各國統稱為戲劇,傳入我國后,為了同我國傳統的表演藝術——戲曲進行區別,特稱之為話劇,話劇是說話的藝術,以說話和動作為主要表演手段,和我國傳統戲曲有異也有同。
首先,從它們的發展來看,兩者既相似,又有著不同,西方戲劇的淵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偉大的希臘人民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戲劇藝術,并且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戲劇詩人和戲劇理論家,它同樣也來源于民間,來源于勞動,和古老的宗教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雖然它的發端要比中國戲曲晚一些,但它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古希臘戲劇的形成和成熟卻要比中國古老的戲曲早約16XX年。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樣也是一步步在綜合其他藝術的特點上逐步提高和完善的,它的成熟同樣也離不開統治者的提倡、文學作家的參與、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但西方戲劇誕生的同時,也出現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這為它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結構上,西方戲劇和中國傳統戲曲大同小異,西方戲劇一般分幕,幕中有場,中國戲曲則分為“折”和“出”。話劇有過場,戲曲有楔子,基本過程都是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不過,西方戲劇較中國戲曲簡潔明了,一般沒有前面的敷演劇情,而是直接入戲。
話劇藝術的表演重在說話和動作,以寫實為表現生活的基本手法。布景的使用力求逼真,道具也必須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生活,演員在表演時,特別注意講究說話的藝術,無論是刻畫人物,展示劇情,還是表達主題,都要靠劇中人說話來完成。所以,話劇的語言更接近于生活,而中國戲曲對于布景的設置則不作更具體的要求,常常是一桌一椅,至于各種效果的演示,則全靠演員的虛擬動作來進行。程硯秋先生曾在悶熱的夏日演出《六月雪》,朔風起時,則全身顫抖,而臉上卻不見一粒汗珠。至于人物性格的完成,主題的表達主要是通過唱詞加動作,包括虛擬、夸張的臉譜、服裝來體現。例如屋子的設置,話劇則要在舞臺上用布景做成屋子的形狀,擺上床、桌、椅等實景,而中國戲曲舞臺上則空無一物,開門、關門、躺、臥、吃、睡等都是用虛擬動作來體現。但是,話劇傳入中國后,和中國戲曲共同發展,自然也互相融合,互相促進,話劇也汲取了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些虛擬動作,來增強對人物的刻畫,中國戲曲也吸收其布景的藝術,增強了直觀性。話劇也引入了唱詞,用歌唱的形式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關漢卿》中的“雙飛蝶”。戲曲藝術也吸收其說話藝術,對道白進行了藝術加工,使其更接近于生活,尤其是現代戲,則不再使標志性的化妝和臉譜、固定的服裝來夸張人物的性格,更進一步地貼近生活。
總之,隨著中外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兩者將會取長補短、互相吸收、加強融合,為戲劇藝術的進一步發展、繁榮進行共同的努力。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3
[第一種]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
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
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
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
當強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和在詞義: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門衰祚薄 日薄西山 煢煢孑立 床蓐
猥以賤微 生當隕首 責臣逋慢 猶蒙矜育 過蒙撥擢 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 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 劉病日篤 更相為命
○2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
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二州伯牧所見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
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愿乞終養 聽
臣微志 庶劉僥幸 不勝…之情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
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
區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課反復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
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
賀。那么,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注解沒有,那
是什么呢?
提示:情:○1情況(事實);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課后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背誦第三段導入。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
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
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
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
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 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決矛盾 先盡孝后盡忠
沐清化蒙國恩 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
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
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
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
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
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
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
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見上圖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
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
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投影)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
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
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
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
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
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
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
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
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
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
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
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
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
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
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
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
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
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2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
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
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
動人?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于言表。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
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
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6、小結:
○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匯:
四、作品評價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
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
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
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
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
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
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
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2、討論: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
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語)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
[第二種]
a.課時安排:XX年12月5-6日周三\\\\四共3課時。no.75&76&77
b.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以情動人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乞終養的目的,準確反映筆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標:苦情、親情、忠情--真實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養目標: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
c.教學重點: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之后,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苦情、親情、忠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乞終養的目的。
d.教學難點:動筆的勤奮。
e.教學方法:反復誦讀的新授課。
f.教具使用:相關課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作者簡介:
二、誦讀提示:
1.注意體會作者的真摯感情。
本文是寫給皇帝的信,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包含著作者真摯的感情。誦讀時,要注意文章的層次,做到有表情地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注意體會文中抒發的感情。
2.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統領字的四字句),讀來容易朗朗上口,鏗鏘有力。但在以四字句為主的同時,又雜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構成了句式的錯綜變化,使文章脈絡流走,音韻和諧。誦讀時要加以體會,讀出文章的節奏感。
3.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門衰柞薄、煢煢孑立、床蓐、猥以微賤、非臣隕首、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三、整體感知:
理解本文,首先要對寫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馬氏集團滅蜀后,為了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應詔,會被誤認為\\\'矜守名節\\\',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建立了西晉政權,為了鞏固統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為了喚起武帝的憐憫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凄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著\\\'情\\\'\\\'孝\\\'二字反復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1.第一段指導要點
(l)前一層從縱的方面寫本人從出生利\\\'成立\\\'的歷史、兼用總提分承的方式。\\\'\'\'\'\\\'夙遭閔兇\\\'一句是總提.以下依次寫父、母、祖母,最后說到本人。與父死母嫁.是為了說明祖母\\\'躬親撫養\\\'的原因,寫本人\\\'多疾病\\\'是為了說明\\\'撫養\\\'之不易,都是為下文\\\'臣戈祖母.尤以至今日\\\'這句話張本。
\\\'\\\'\'\'\'零丁孤苦\\\'\'\'\'\\\'是關鍵語.下面有多處與之相照應。
(2)后一層從橫的方面敘述家庭人丁衰微的狀況。義中反復強調的是一個\\\'無(鮮)\\\'字;至于\\\'兒息\\\',則雖\\\'有\\\'而\\\'晚\\\',又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極寫其孤單凄 的心消.使人讀而生悲。在這種狀況下.身邊有一個疾病纏身的老祖母.怎能離家遠行呢?不言而喻,如此層 敘述的目的.就在\\\'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這八個字上。這一層 是為下 \\\'祖母無臣 無以終余年\\\'一句張本。
\\\'未曾廢離\\\'也是關鍵語。下文\\\'供養無主\\\'\\\'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愿乞終養\\\'待都是跟它相照應。
第一部分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險釁,夙遭閩兇\\\'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運。然后講述幼年時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賴祖母撫養,說明\\\'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再述家門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纏身,說明\\\'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這段內容,是陳情不仕的唯一事實根據,作者寫得凄切盡情,以使武帝對自己由惱怒峻責化為同情憐憫。
2.第二段指導要點
(l)前一層敘朝廷 召之殷.是按時間 順序記敘的.故有\\\'前r\\\'\'\'\'\\\'\\\'后\\\'\\\'\\\'尋\\\'等字眼。征召的級別也越來越高:先郡,次州.最后是朝廷。這一層的敘述十分得體:[1].開頭稱頌朝廷的清明教化。
[2].\\\'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職,用\\\'辭不趕命\\\';\\\'郎中。\\\'\\\'\\\'洗馬\\\'是官職,用\\\'辭不就職\\\'。
[3].表達了感恩心情。
本層是為下層作鋪墊的,又為第三段中\\\'過蒙拔擢,寵命優渥\\\'一句張本。
(2)后一層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先寫朝廷、地方的催運。后后寫自己的苦衷情詞悲側.動人心扉。
\\\'劉病日篤\\\'承上文\\\'風嬰疾病\\\',又為下文\\\'但以劉日薄西山……朝不慮夕\\\'一句張本。
第二部分寫朝廷對自己優禮有加,而自己卻由于祖母供養無主,不能奉詔的兩難處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歷敘州郡朝廷優禮的事實。然后明確提出奉詔奔馳和孝養祖母的矛盾,給下文留下懸念。
3.第三段指導要點
(1)本段須作一氣讀.但文勢有三轉:首先轉入\\\'以孝治大下\\\'的大理.說自己應當得到同情;其次轉到自陳宦歷、稱頌君恩上來.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得皇帝 諒解;最后轉入正意.暗寫\\\'孝\\\'宇.說明這是辭職的唯一理由。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伏推\\\'\\\'且\\\'\\\'\\\'但\\\'。
(2)自陳宦歷一節寫得委婉動人,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作結.表達了至為懇切 感情。說劉病一節,語語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3)\\\'孤苦\\\'一同承首段.又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張本。\\\'\\\'不能廢遠\\\'承前段,又為下段\\\'愿藝終養\\\'\'\'\'\\\'一句張本。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陳述了自己的從政經歷和人生態度,并再強調自己的特別處境,進一步打消武帝的疑慮,求得體恤。針對上文留下的孝順祖母和回報國恩之間的兩難選擇,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國綱領,言外之意則孝養祖母雖為徇私情,卻也不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為下文乞終養給出了理論根據。隨后說自己出仕蜀是圖宦達。不矜名節,打消武帝疑慮。再以祖母病篤,說明自己確實不能遠離出仕。
4.第四段指導要點
(1)本段亦須作一氣讀:先以\\\'愿乞終養\\\'點明這篇表文的主旨.后以\\\'聽臣徽志\\\'請求皇帝恩準語意直貫而下。
(2)貫穿全段的是\\\'盡節\\\'\\\'報養\\\'二語。開頭說\\\'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結尾說劉\\\'卒保余年\\\'之后,當\\\'隕首\\\'\\\'結草\\\'以報,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說得入情入理。
(3)末句\\\'臣不勝……以聞\\\'是當時表文結束時使用的套語。
第四部分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愿乞終養\\\',先盡孝后盡忠。作者先比較自己和祖母年歲,說明盡孝之時短,盡忠之日長,然后提出\\\'終養\\\'的要求。再極其誠懇地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共鑒。表達自己對朝廷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忠心。
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盡節\\\'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圖報的心情,不能跟報效國家同日而語。
四、鑒賞要點討論:
1.融情于事。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述自己的孤苦無依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深厚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來寫的。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從肺腑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該文在語言上還十分精練準確,有些詞句,成了成語。
五、課后練習解題指導:
一題。設計此題目的,是為了落實教學大綱的要求。指導學生背誦時,最好結合誦讀提示,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本題。
二題。設計此題目的,意在使學生在誦讀中,注意本文陳情于事、文筆委婉的抒情特點。《古文觀止》的評語,點出本文抒情真實自然(\\\'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作者在文中所陳之情,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二是對\\\'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三是對祖母劉氏的孝情。正因為作者所寫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會產生\\\'悲側動人\\\'的效果。
三題。設計此題目的,意在使學生注意文中重要的字詞,正確理解其含義。參考答案如下:
1.臣以險釁,夙遭閱兇。險釁:指命運不好。夙:早時。兇: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見背:離開我。背,背離、離開。
3.門衰柞薄,晚有兒息。薄:淺薄。息:子。
4.尋蒙國思,除臣洗馬。尋;不久。除:授予官職。
5.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盤桓:徘徊不進的樣子。希冀:這里指非分的愿望。
6.聽臣徽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聽:準評。卒:終。
四題、設計此題,意在提醒學生注意本課中至今還在使用的成語,以積累詞匯,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口簿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
五題、這是一道開放題。意在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一方面.封建統治者提倡\\\'以求治天下\\\'的倫理觀.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自己的統治,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又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道德.至今仍未過時。此題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第三種]
教學目標:1、從了解李密所處的時代入手,理解他為什麼向晉武帝 陳情,“乞愿終養”、“辭不赴命”。
2、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語和習用語。
教學設想:1、本文語言富于節奏和感情色彩,應讓學生熟讀并疏通文字。
2、了解這一時期特定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理解全文。
3、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范讀,學生散讀。
二、有關情況介紹。
1、晉武帝為何要征召李密?
2 (晉武帝司馬炎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晉王朝。為了穩定民情,籠絡人心,對于西蜀的名人賢達,或征召他們到洛陽供職,或任命他們留在中原的子孫做官。晉武帝下詔征李密為太子洗馬。)
2、李密為什麼要委婉陳情?
2 (李密在西晉建立前,曾在蜀國做官。作為一個“少仕偽朝”的“亡國賤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絕,很容易使晉武帝產生疑忌,會以為李密懷念蜀漢,不滿新朝。而這是一種違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為。在逼迫甚急的情況下,李密上表陳述情由,敘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說明不能應征出仕的原因。)
三、教師指導學習課文。
1、點撥疑難字、詞。
鮮--少 廢--停止 察--舉薦
除--拜授官職 矜--注重、崇尚 擢--提拔
過--過分 盤桓--徘徊
2、概括每段大意,說說各段之間的聯系。
2 (第一段--敘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開篇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八個字概括幼年時期的不幸遭遇,落筆十分凄楚。接著寫“險釁”、“閔兇|的具體內容:“六月”喪父,“四歲”母親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然后敘述家庭的孤獨單薄,叔伯兄弟,遠近親屬,一概沒有,只有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段末點明“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暗含為了盡孝無法應詔之意。)
(第二段--敘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進退兩難。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朝廷的忠,再敘述多次征召的經過,段尾以“供養無主”、“劉病日篤”來說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難全,進退兩難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孫更相為命的關系,說明自己并非欲全名節而辭不赴命。本段一開始就擺出圣朝的施政綱領:“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顧,理應留在祖母身邊,以盡孝道。又貶抑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最后申述不能奉詔就職的原由。祖母病情嚴重,生命垂危,“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這些都是實情,顯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懇請晉武帝批準終養祖母的要求。本段換一個角度陳述理由:“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一“短”一“長”的對比,說明奉養祖母不會有礙于報效朝廷。接著明確提出自己的請求,最后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誓言作結。)
3、李密陳情的目的是什麼?作者抓住什麼來打動晉武帝?
2 (能夠為祖母盡孝,拒絕征召,又能得到晉武帝的恩準和諒解,免去疑忌和殺身之禍。作者抓住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綱領,用“孝道”打動晉武帝,使晉武帝不得不承認他善于為自己辯護,并寬容了他。)
4、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2 (a、排偶句的運用,有不少是為了通過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的內容,來強化情意的表現。)
例:“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循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將盡忠與盡孝的矛盾強化,突出進退兩難的處境。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外無期功強勁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通過上下、左右、內外的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孤苦零丁、無依無靠的情景。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而報劉之日短。”通過時間“長”與“短”的比較,巧妙地提出了一個先盡孝后盡忠的兩全其美的辦法。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通過“生”與“死”的對舉,表明了一定要報大恩的決心。
2 (b.練達而概括的四字句連用,對制造情勢、渲染氣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詔書切峻,責臣 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如星火”一連 六個四字句,三層排比,短語迫促,一氣呵成,造成一個上責下催,透不過氣來的緊急氣氛。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一連四個四字句,借比喻,用夸 張,將祖母劉危在旦夕的情勢形容殆盡。
積累成語:
零丁孤苦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急于星火 進退狼狽 日薄西山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氣息奄奄 更相為命 皇天后土 實所共鑒 生當隕首 死當結草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理解所陳之情,體會陳情方式。
2、品味作者在文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真摯情感。
難點: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悟以情動人的陳情藝術,進而分析作者是怎樣通過陳情達到“愿乞終養”的目的。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理解“為何陳情”
1、釋題
2、請用文中的語言回答:他是在什么樣的處境下陳情的他所陳何情,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PPT)
(1)“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適當翻譯)
【過渡】他在進退兩難狼狽不堪的處境中向皇帝陳情。那么他所陳何情,想要達到什么目的
(2)“愿乞終養”“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三、合作探究,研讀“如何陳情”
(一)既然李密“愿乞終養”,想請皇上同意自己的辭官請求,為什么沒有在第一段中直接表達這樣一種愿望,而是曲折迂回地從自己幼年的經歷寫起他又是用哪些語句來具體表現的
1、為什么從自己的經歷寫起
動之以情。
2、那李密在第一段中通過哪些語句表現自己的悲苦經歷的呢
3、小結:第一段中,李密的幼年經歷重在突出他的孤弱,進而突出他和祖母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情感;成年經歷重在突出無人侍親,所以自己責無旁貸、不能廢遠。他想以此來打動晉武帝。
4、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曉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義”
(二)請大家默讀第三四段,找出說理的語句
1、學生默讀,思考,并作回答。
——(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2)、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三)陳情結果
文章寫完了,我們也讀完了。我們再來設想一下,皇上看完文章會不會同意李密辭官,在家奉養祖母
(學生討論,并作回答)
——教師小結
①皇上也是人,并非鐵石心腸,李密如此感人的陳情,應該可以打動他;②多次征召表現出自己求賢若渴,籠絡人心的目的已達到;③“圣朝以孝治天下”,樹立李密這一典范,更好地在全國推行“孝道”;④準許李密的請求,顯示出作為皇上的寬容大度。更何況李密已經做出承諾:“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當然,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晉武帝是如何批復的。
(ppt):《晉書李密傳》中記載,帝覽之(《陳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古文觀止》中則說,“晉武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教師總結:
北宋大文豪蘇軾就這樣評價說:“人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人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四、拓展延伸、感悟“孝”
1、假如你也處于忠孝兩難的境地,你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2、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胸懷壯志,但也應該注重親情,珍視身邊的點滴美好!在當代就有人將“忠”與“孝”完美結合起來,感動了整個中國。
齊讀頒獎詞。
五、課堂小結
跨越千年的滄桑,孝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脊梁,仍然是支撐我們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孝心其實就是一條河,上游是我們的長輩,中游是我們自己,下游是我們的后代。伸出雙手,攥緊兩端,讓孝心之河長流不息!
六、布置作業
1、閱讀《弟子規》,找出描寫孝的語句,并寫下閱讀感悟。
2、背誦第一段,明天抽測。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2.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要點
一、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詔。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和在詞義: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門衰祚薄 日薄西山 煢煢孑立 床蓐
猥以微賤 生當隕首 責臣逋慢 猶蒙矜育 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 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 劉病日篤 更相為命
(2)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二州伯牧所見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察臣孝廉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愿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不勝?之情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課反復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注解沒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情:①情況(事實);
②衷情(孝情、忠情);
③情理(忠孝之道)。
9.完成課后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要點
一、導入課題
背誦第三段導入。
二、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情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情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孝情祖母情深似海 沐清化蒙國恩 忠心圣朝恩重如山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見上圖)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之間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情。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投影)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總結: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將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況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總結: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地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于言表。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總結: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①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②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6
[目標]
1.識記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特殊句式等。
2.鑒賞文章構思技巧,揣摩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的特點。
[切入]
初中曾學過《出師表》,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表現孔明鞠躬盡瘁的忠心,也“常使英雄淚滿襟”,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
與《出師表》齊名的是李密的《陳情表》,人言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后人說:“忠則出師,孝則陳情。”
[探究]
1.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對基礎知識進行檢查,打牢基礎。(投影)
A.對加重實詞進行解釋
慈父見背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衿育 不衿名節 愿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B.注意多義虛詞“以”
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以表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C.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設疑,了解文章內容。
你認為“情”在文中有哪幾層含義?試用文中的話概括。
(1)孝情。“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2)忠情。“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3.探究問題
(1)李密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請求時,碰到了什么困難?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李密處在二難境地,特別是李密乃亡蜀之臣,如不應詔,會招來殺身之禍。
(2)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出于情,歸于理。李密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述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帝同情。再則抬出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白了自己的心跡,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清楚,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先盡孝,再盡忠,亦合情合理。晉武帝閱表后,竟贊揚他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但停詔,而且給予優厚待遇: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從這驚人的效果,足見這篇文章寫得多么成功。
4.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它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
(1)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敏感的問題。文中用了不少婉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用“猥以微賤”“犬馬怖懼”等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跡,并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為誓,終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可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語言加以分析。
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崇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語言駢散并用
借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奏,反復強調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往往通過內容上的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來表達情緒上的起伏變化。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突出李密無所適從的心態。“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相依、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讓學生找出另外的句子加以分析。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設想:通過生活中包括古代和現代的孝行故事導入課文,讓大家對作者的真情有一定的感情接受力,然后入情入理引入本文。如:二十四孝、驢子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 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古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讀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①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和在詞義: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門衰祚薄 日薄西山 煢煢孑立 床蓐
猥以賤微 生當隕首 責臣逋慢 猶蒙矜育 過蒙撥擢 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 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 劉病日篤 更相為命
②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③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二州伯牧所見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愿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不勝…之情 臣之辛苦
④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理解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察孝廉,舉秀才
拜郎中,除洗馬
詔書切峻
進退兩難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課反復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那么,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注解沒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情:情況(事實);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9、完成課后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導入新課
背誦第三段導入。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祖母情深似海 孝情 揭示矛盾
沐清化蒙國恩 圣朝恩重如山 忠心
祖母病篤(情) 盡孝日短 分析矛盾
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先盡孝后盡忠 解決矛盾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來自己認為好的語句,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于言表。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說出出自本文的成語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6、小結:
①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②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③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④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匯:
四、作品評價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2、討論: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①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②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語)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后人續)”
引申討論:
附: 談談孝道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卻不是圣人想出來的。它是中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中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并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持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程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御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得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則是“孝”。相傳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領袖。國家組織被看作氏族組織的擴大。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準則。后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思想體系。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意義的孝,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幾千年來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于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當然也不是天經地義,永恒不變的。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農,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古代職業世襲,有“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的訓條。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內,子女對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與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義務,所以“天下無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慮子女雙方的感情因素,只憑父母之命即可組成婚配。
進入現代社會,中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雙方的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把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地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治亂,更關系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8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二、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三、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一、本文寫法上的特點:融情于事
二、李密為什么辭不就職?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一、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二、熟讀背誦
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
三、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1、 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2、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父死母嫁---祖母撫養---少年多病---無親無戚---祖母病臥
2、熟讀第二段。
3、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不矜名節---寵命優渥---祖母病篤---不能廢遠
4、熟讀第四段。
5、討論:結合上節課反復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6、完成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一、導入課題
二、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2、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
三、賞析語言
至性之言,悲惻動人
四、作品評價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引導: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2、討論: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標
1、“表”是一種文體,了解這種文體的特征。
2、古人以“忠孝”為先,卻又往往忠孝不能兩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寫作的對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說得天衣無縫又要極盡委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題解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而委曲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選》卷三十七題作《陳情事表》。
二、課文分析
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愿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祖母,這屬于封建道德范疇。我們推舉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而是從批判繼承的意義看,覺得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處,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第一, 表現真實的感情。
《古文觀止》選這篇文章評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系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里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這里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時候只有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系說到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環境里,祖母的依傍關系是分離不得的。最后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現太應上文,歸結到這自然而然的情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情感是真實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父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說:“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欲涕。”(《古文觀止》批注)
第二, 說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于職,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自矜”?再者,在此陳表之前,已經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把真實情況擺開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也就更有力量。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著又說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耳,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轉折,空出主意:“但以劉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年余,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三、鑒賞要點
1、 邏輯嚴密
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歸祖母劉氏撫養。曾拜蜀的重臣譙周為老師,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為郎。晉泰始初,始被征召為太子洗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遂上《陳情表》固辭。后劉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馬,出為溫縣令,官至漢中太守。
嚴密的邏輯,真實的理由在曲折推進中得到清楚的表現,而陳述又是那樣委婉,衷曲又是那樣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顯得搖曳多姿。《麗澤文說》曾指出:“文章貴曲折斡旋。”
2、 章法多變
說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達,曲令釋精微,辨析透徹,都得根據說的對象和文章所在表達的內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講究頓挫、跌宕、抑揚、迂回等等。就不單是形式上一種技巧,或只是章法的變化了,它有更恰當、更委婉的說理作用。
四、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補充文化常識;講解練習。
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
關于任職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贈(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薦、舉(多用于布衣作官)、點(用于口語)。
關于提升職務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級到譏級)、進(用于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
關于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關于調動職務的:移、調、徒、量移(調的比原職稍好)、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
關于兼職的:領(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權(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 (代替無本官的職務)、護(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印信)
二、古代官職變動用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
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如《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課文《海瑞傳》:“是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
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
4、遷,改官。用法較復雜,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升遷,如《海瑞傳》:“遷淳安知縣。”海瑞由原教諭官提升為知縣。二是改任,相當于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如《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新職太史令與舊職郎中官職級別相同。三是降職,即“左遷”。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即指被降為江州司馬。
5、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職。《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即說張衡所居官職一直未得到改任。
6、謫,官吏降級,相當于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當潯陽城。”
7、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征拜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出”,就是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這里的“去”,就是卸職之意。
10、黜,廢免,革職免官。《屈原列傳》:“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要注意,“黜”與“貶謫”相同,但有區別,貶謫是出自皇帝的詔令,黜有時則是上司對下屬官員的處分,《書博雞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臺臣”以對“臧使者”的處分。
11、放,放逐。如《史記·屈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中的“放”就是貶謫放逐的意思。
“放”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陟”即指提升和進用。
“陟”常和“黜”連用表示人材的進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韓愈《送李盤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書博雞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中的罷是指被革去了官職。
15、復,恢復舊職。《書博雞者事》中“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復”指重新任命,恢復舊職的意思。
[1]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10
教學目的:
1.“表”等有關文體知識。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3.學習本文陳事抒情敘理的方法,概括段落與全文意思。
4.理解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和常見的文言現象。
教學重難點:陳事抒情敘理的方法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諸葛亮《出師表》引入文體介紹。“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說:“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二、介紹文體、李密和他的《陳情表》:
“表”,意義同“疏”,是古代大臣給皇帝的奏章。
李密,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養祖母劉氏。公元265年,晉武帝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太子侍從官)。晉武帝邀請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當時東吳尚據江左,為了減少滅吳阻力,收籠東吳民心,故對亡國之臣實行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宏之胸懷。第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天下,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而李密身系蜀漢,無心出官,寫奏章推脫。本文就是此時所寫。
晉武帝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不愿應詔,就寫了這篇申訴自己不能應詔的苦衷的表文。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委婉,辭意懇切,語言簡潔生動,富有表現力與強烈的感染力。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
三、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1.梳理字句。
⑴聽讀。教師伴隨著音樂有感情地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感情的起伏變化。
⑵誦讀。學生自由讀、齊讀全文,注意字音及字形的準確性。
給加點字注音:
險釁祚薄煢煢孑立床蓐拔擢
優渥猥劣隕首希冀逋慢
注意下列句子斷句:
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③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④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⒉學生自由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⒊自由發問,提出問題由師生共同解決。
備考:
①分析下列詞語古今異義。
不行:古: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立:古: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馬:古: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報:古: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訴: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區區:古: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苦:古: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僥幸:古:_________________;今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語釋用。
孤苦伶仃:(形容孤單困苦,無依無靠。孤苦:沒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獨。)
煢煢孑立:(形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煢煢:孤獨無靠的樣子。立:孤單單地呆著。)
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單。形:身體。吊:慰問。)
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臨近殘廢或事物腐朽即將滅亡。薄:迫近。)
氣息奄奄:(氣息微弱,形容快要斷氣的樣子。氣息:呼吸時進出的氣。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人命危淺:(形容壽命已經不長,即將死亡。人命:壽命。危:危險。淺:不久,時間短。)
朝不慮夕:(早晨不能考慮晚上會怎樣,情勢危急,隨時都可能發生變故。)
皇天后土:(古代對天地的尊稱。皇天:指天。后土:指地。)
四、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二、研習第一段
1.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并分析歸納:(學生完成)
2.本段所述之不幸,共有幾個?試一一列舉之。
答:四個不幸。即六月喪父;四歲母嫁;九歲不行;祖母疾病纏身。
3.文中哪些語句能體現李密與祖母相依為命的情感?
答:①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②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4.陳說一家不幸,其目的何在?
答:讓武帝對自己由惱怒峻責化為同情憐憫。
5.試用簡練的語句概括本段內容。
答:本段主要通過陳述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情形,力圖博得晉武帝的同情。
三、研析第二段:
1.本段哪些寫到朝廷對自己優禮有加?
答: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②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③詔書特下,拜臣郎中。④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2.者自己對朝廷恩遇抱著怎樣的感情?
答:感激不盡,而又身系祖母疾病,進退狼狽。
3.作者怎樣巧妙推脫任職?
答: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處,即有臥床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
4.歸納段意:
答:本段明確提出忠孝難以兩全的難題,婉言拒絕朝廷的恩遇。
5.這兩段以祖母臥病為由,婉言謝絕朝廷邀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四、分析第三段:
1.本段作者間接地闡釋了自己的治國綱領,其內容是什么?
答:以孝治天下。
2.作者為什么要強調“以孝治天下”的治國之道?
答: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對祖母的孝心上去,從而向晉武帝表明孝順祖母既為私情,又合法理。
3.歸納段意:
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陳述自己的從政經歷和人生態度,并強調自己的特別處境,進一步打消晉武帝的疑慮,求得體恤。
五、分析第四段:
1.本段交代了全文寫作目的,是什么?
答:愿乞終老。
2.作者簡單地表明了其理由是什么?
答: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孝后盡忠。
3.概括段意:
本段明確提出自己的目的,即“愿乞終老”,先盡孝后盡忠。
六、作業:
通譯全文,完成課后練習。
第三課時
一、解題,討論:
結合上節課反復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那么,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注解沒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情:○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二、賞析構思藝術
本文是古代用以向君王陳述事理,標舉主張的公文書。成功的說服,須具備真摯的情感,乃能娓娓傾訴,動人心弦。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說服晉武帝的?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先盡孝后盡忠
沐清化蒙國恩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表白了,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見上圖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四、文言知識歸納
1.通假字:
(1)夙遭閔兇(2)零丁孤苦(3)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2.詞類活用:(1)臣具以表聞(2)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3)聞寡人之耳者(4)則劉病日篤(5)日高日上,日上日妍(6)日積月累(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8)是以區區不能廢遠(9)親賢臣,遠小人(10)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11)內立法度,務耕織,外連衡而斗諸侯
3.句式特點:
(1)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2)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五、布置作業
背誦全文。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11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體會文章“陳情于事,情深理切”的表達特點。
2.鑒賞巧妙的說話技巧。
[教學過程]
一、學生朗讀或背誦課文。
二、開展課堂討論,細致剖析《陳情表》“陳情達意”的藝術特點。
1.作者是如何通過“陳情”來達到為祖母盡孝的目的的?
學生思考后自由發言。
明確:這篇文章是在晉武帝要其做官,李密辭而不就的情況下寫的。“忠”“孝”是封建政權賴以鞏固和延續的最高倫理準則,作者在忠君、孝親二者之間暫不能兼顧的矛盾中上表請求“矜愍”,因此,他為了達到目的,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從封建的道德觀念出發,同時又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情辭懇切,娓娓道來,字字發自肺腑來打動晉武帝,也贏得了后世人們的贊譽。
在寫作文章時,作者有三種交錯出現的感情:首先是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其次是對晉武帝“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最后是對祖母劉氏的孝情。但寫作此文時,作者壓抑了前兩種感情,而對后一種感情大肆渲染,并造成了一種感人至深的情境。
2.思考:體會本文融情于事的結構特點和形象生動、自然精粹的語言特點。
學生分小組討論、歸納。
明確:(1)作者自己的孤苦無依、和祖母相依為命、對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對皇帝的“陳”述之中,曉暢、通達、渾然一體,沒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時時在述事,又處處在抒情。這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
(2)本文是用駢文的形式寫成的。當時正是駢文發展的全盛時期,很多駢文形式華美,但內容空泛,形成了駢文的浮華之風。而《陳情表》卻獨樹一幟,創造了一篇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好文章。
本文語言簡潔凝練,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語勢連貫緊湊,如行云流水,暢通自然,沒有斧鑿的痕跡。文中不少四字句至今還被使用。
三、鑒賞作者巧妙的說話技巧
問題:作者如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里打動晉武帝的心?
討論后明確:作者當時的確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出任吧,對新朝不摸底細,禍福難測;辭不就職,終養祖母吧,又怕新朝疑忌,招致殺身之禍。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巧妙的說話技巧派上了用場。首先,作者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確實存在的供養祖母為理由,向晉武帝陳情。其次行文時先說后說、輕說重說處理巧妙。第一段作者陳述少小時父死母嫁、無兄無弟的孤苦無依的不幸以及由祖母撫養成人,祖母臥病在床的情況。寫得凄切哀婉,使晉武帝“切峻”同情。第二段作者寫新朝對自己的禮遇、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及進退兩難的狼狽。尤其是開頭作者說“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承認新朝的合法性,讓陰謀立朝的晉武帝怕李密反對新朝的疑忌頓消。第三段作者借新朝“以孝治天下”之政策,為自己“辭不就職”尋找借口,同時不惜卑身自污,說自己“少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至此,晉武帝所有猜忌都被打消。最后一段還指出“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的事實,表明先盡孝后盡忠的觀點。這樣武帝完全被說服,還“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
四、請同學們討論對“孝”的看法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明確: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今天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態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解說:對“孝”的討論,可以加深我們對課文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道德教育。通過學習課文,讓同學們懂得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在經濟建設迅猛發展的今天,道德意識逐漸淡漠的今天,學校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使他們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更應該注重樹人,注重他們的思想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
五、探究文章主題
學生分小組討論,各抒己見。
出示多媒體投影,展示名家對主題的不同看法。
(1)李密為了達到目的,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同時以巧妙的抒情方式來打動晉武帝。
(陳文良《新古文觀止》)
(2)這篇文章因為處處從封建的道德觀念出發,而又情辭懇切,娓娓道來,字字發自肺腑,所以終于打動了君心,也贏得了后世人們的贊美。(《中國古代文學讀本》)
(解說: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六、誦讀課文
1.教師有感情地范背全文。
2.學生集體朗讀一遍。
3.學生自由讀課文。
4.請一名背誦快的同學試背。
5.學生齊背全文。
七、課堂練習
1.翻譯下列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2)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3)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4)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2.將本文與諸葛亮的《出師表》對比,看兩篇文章在“動之以情”上有什么異同。
參考答案:
1.(1)才生下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拋開我死去了。將近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迫母親改嫁,改變她守節的志向。
(2)祖母早年患了疾病,經常躺在床席上,我捧湯煎藥,從來沒有離開過。
(3)現在我是一個亡國的俘虜,最藐小也最鄙陋,承蒙陛下過分地提拔我,恩寵優厚,我怎么敢徘徊不前,還有別的什么企圖呢?
(4)我的苦處,不僅蜀地人士和二州長官見到過,并且十分了解,天地神明實在也看得很清楚。
2.古人常有“忠則《出師》,孝則《陳情》”之說,可見兩篇文章在用情方面是相似的,都是以真情來打動人,這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典范。
不同:《出師表》這篇奏章以議論、敘事為主,字里行間滲透了諸葛亮眷戀“先帝”知遇之恩的強烈感情。作者與劉禪兼有“君臣”與“托孤”的關系,陳述意見借“先帝”之口道出,飽含深情,字字句句發自肺腑,更容易打動劉禪。告誡語重心長,殷勤寄語,率直誠懇又不失長者、臣下身份,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杜甫贊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贊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可見語言感情之深。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來打動晉武帝,希望能夠準許自己侍奉祖母以終余年,因此言辭委婉流暢,情文并茂,扣人心弦。晉武帝看了文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
八、課文總結
文章詳盡而委婉地敘述了李密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處境,申述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衷情,言辭懇切,表情達意淋漓盡致。學習本文,我們既要學習作者融情于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為“亡國賤俘”對新朝國君陳情時的謹慎、得體、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要讀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領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九、布置作業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就文中的語言特點,寫200~300字的賞析短文。
3.中國古代統治者注重以孝治天下,忠孝兩全被認為是封建社會的傳統美德之一,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延伸閱讀
后出師表(節選)
諸葛亮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熟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愛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①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②。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為非計③,今賊適疲于西④又務于東⑤,兵法乘勞⑥,此進趨之時也。
注:①思惟:思慮,思考。惟,考慮。②并日而食:兩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飯,謂行軍艱苦。③非計:不正確的計劃。④疲于西:在西邊疲于奔命。指蜀建興六年(228),諸葛亮出祁出伐魏,關中震動,魏明帝曹睿西鎮長安御敵。⑤務于東:在東邊作戰。228年,魏將曹休攻吳,被吳將陸遜破于石亭。⑥兵法乘勞:按兵法乘敵人疲勞時進攻。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王業不偏安 偏安:
(2)深入不毛 不毛:
(3)熟與伐之 熟與:
(4)是故托臣 是故:
(5)以先帝之明 以:
2.歸納本文大意及作者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1)茍安于一隅。(2)不長莊稼、草木的荒涼之地。(3)何如。(4)所以。(5)憑借。
2.說明出師北伐的必要性及自己所作所為的正確性。表明作者繼承先帝遺志。“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忠貞報國之情。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12
素養目標
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文化常識。
2、積累文言知識,疏通文本,背誦全文。
3、通過誦讀,理解所陳之情,體會陳情方式。
4、品味作者在文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孝情、忠情,分析體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理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
蘇軾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把《出師表》當成“忠”的標準,把《陳情表》作為“孝”的典范。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一、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晉初散文家。其父早亡,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長大。少有文采,曾跟隨名儒譙周學習,博覽五經,以文學著稱。曾在蜀國任尚書郎等職,并多次奉命出使吳國,頗有辯才。蜀漢滅亡后,征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他擔任主簿,他推辭不就。晉武帝立太子,征召其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為由固辭不受。及祖母卒,服喪期滿,李密以太子洗馬被征至洛陽。后出為河內溫令。
2、相關背景
李密原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官職不詳)。三國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史稱“晉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懷柔政策,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時年44歲,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上《陳情表》以明志,要求暫緩赴任,上表懇辭。晉武帝為什么要這樣重用李密呢?第一,當時東吳尚據江左,為了減少滅吳的阻力,收籠東吳民心,晉武帝對亡國之臣實行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厚之胸懷。第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于世,據《晉書》本傳記載,李密奉事祖母劉氏“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為如此,李密屢被征召。李密則向晉武帝上此表“辭不就職”。
3、了解文體“表”
“表”是古代的一種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國君陳請謝賀。因為“表”的閱讀對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態度誠懇,措辭謙恭,內容讀來如對面談心,頗為感人。“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典范之作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
4、解題
①陳:陳述。
②情:實情、感情。
③表: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
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釁(xìn)閔(mǐn)祚(zuò)煢(qióng)孑(jié)
隕(yǔn)逋(bū)矜(jīn)渥(wò)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解釋詞義、概括段意
(第一段)臣密言:臣以(因為)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好。險,坎坷。釁,禍患),夙(早年)遭閔(同“憫”,憂傷)兇(不幸。指喪父)。生孩六月,慈父見(用于及物動詞之前,有稱代動作行為的受事者的作用,相當于“我”)背;行年(年歲,年齡)四歲,舅奪(強行改變)母志。祖母劉愍(憐惜)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會走路。這里形容柔弱),零丁(孤獨的樣子)孤苦,至于(至,達到;于,介詞,引出對象)成立(成人自立)。既無伯叔,終(又)鮮(少。這里是“沒有”的意思)兄弟,門衰祚薄(福分淺薄),晚有兒息(子嗣)。外無期功[期,穿一年孝服的親族。功,穿大功服(九個月)、小功服(五個月)的親族。這都指關系比較近的親屬]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形影相吊(安慰)。而劉夙(早時)嬰(纏繞)疾(病)病,常在床蓐(草墊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停止侍奉而離開(祖母)]。
請概括段意:敘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第二段)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承受恩澤)清化。前太守臣逵察(經考察后予以推舉)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舉薦)臣秀才(漢代所設選拔人才的一種科目,推舉優秀人才。晉時仍保留此制。與科舉考試的“秀才”不同)。臣以(因為)供養無主(主事的人),辭(辭謝)不赴命。詔書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尚書省的屬官),尋(不久)蒙國恩,除(授官)臣洗馬(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猥(謙辭,辱)以微賤,當(承擔)侍東宮,非臣隕首(頭落地,指不惜性命)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使上聞、報告),辭不就職。詔書切峻(急切嚴厲),責臣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詔奔馳(赴京就職),則(連詞,表轉折,但是)劉病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篤(病重);欲茍(姑且)順私情,則告訴[申訴(苦衷)]不許(許可):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形容進退兩難的窘狀)。
請概括段意:敘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經過以及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
(第三段)伏惟(伏在地上想。舊時奏疏中下級對上級常用的敬語)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元老,舊臣),猶蒙矜育(憐惜養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況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連續任職)郎署(郎官的衙署),本圖宦達,不矜(看重、推崇)名節(名譽與節操)。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提拔、擢升),寵命優渥(優厚),豈敢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只是)以(因為)劉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這里比喻人的壽命即將終了。薄,迫近),氣息奄奄(氣息微弱、將要斷氣的樣子),人命危淺(垂危),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無法用來……)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輪流,更替)相為命,是以(因此)區區(自己的私情)不能廢遠。
請概括段意:進一步闡明辭不就職的原因。
(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照察、審辨)。愿陛下矜愍(憐恤)愚誠,聽(任從。這里指應許)臣微志,庶(希望)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當結草(死后也當結草報恩)。臣不勝(承受,承擔)犬馬怖懼之情,謹(恭敬地)拜表以聞(使動用法,使……知道)。
請概括段意: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點明全文主旨。
思考2整體感知
1、本文是李密向誰陳情?陳述了那幾方面的“情”?最終想達到什么目的?
明確對祖母———孝情
對晉武帝——忠情
對自己———忠孝難兩全的為難苦情
目的:愿乞終養
思考3具體探究
1、第一段中體現的,李密一定要對祖母盡“孝情”,原因有哪些?試分析效果。
明確①“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父死母嫁,祖母躬親撫養;
②“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體弱多病,祖母精心養育;
③“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內外無親,祖孫互為依靠;
④“而劉夙嬰疾病……未曾廢離”—臥病在床,祖母需要照料。
效果:文章一開篇,濃濃的悲情撲面而來,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李密形單影只的孤寂,祖母困境中的艱辛;仿佛聽到了他無助的哀嘆,祖母病中的呻吟……至性之言,悲惻動人,為下面的陳述奠定了情感基調。
2、在第二段中,李密處于怎樣的兩難境地?如何狼狽?
明確兩難:朝廷征召,皇恩浩蕩;祖母病重,無人照顧。
狼狽:“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連用四字駢句,渲染出嚴峻的形勢。如果一味拒絕,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3、第三段中,李密為自己找的“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確“圣朝以孝治天下”
作用:引孝政,盡孝是遵循國策,“理”應認同,是忠君的體現。
4、李密找到的“忠孝能兩全”的辦法是什么?
明確“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先盡孝,后盡忠
思考4品味語言
1、第二段接連使用時間詞“逮”“前”“后”“尋”,對應的征召詞“察”“舉”“拜”“除”“當”以及遞增官職“孝廉”“秀才”“郎中”“洗馬”,有什么用意?
明確這些詞語都表示新朝對李密的多次征召:從時間上看急迫連續,從形式上看多法并用,從官職上看越來越高,顯示出新朝急于需要李密出來籠絡人心,而李密推辭之難,這為下文矛盾的解決埋下了伏筆。
2、第二段“切”“峻”“責”“慢”有什么表達效果?四字句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這四個字形象地寫出了朝廷對李密“辭不赴命”越來越生氣,責備越來越嚴重的態度,仿佛可以看到皇帝在那里生氣發怒的情形。
思考5體會寫法
1、如果將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下位置,先講理后陳情,好不好?
明確不好。本文的陳述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文章首先陳述個人的悲慘遭遇及家庭的凄苦,突出祖孫的特殊關系,以此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因“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此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的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2、本文語言表達切合身份,恭敬而得體。請從文中找出一些表達敬意和自謙的詞語,加以體會。
明確表示敬意的詞語有:奉、伏惟、圣朝、清化、蒙、寵命、謹等。表達自己對新朝的敬意,進一步打消新皇帝的疑慮。表達謙稱的詞語有:臣、猥、亡國賤俘、乞、犬馬等。謹遵臣道,極盡謙卑之能事,化解晉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
思考6對比閱讀
任務: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與李密的《陳情表》都屬于“陳情”作品中的佳作,都寫得情感真摯、回腸蕩氣,但兩文的寫作目的、“陳情”的方式卻有所不同。試比較分析。
(鏈接1)
獄中上母書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明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慈君托之義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會稽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囂,決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武功甥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則吾愿畢矣。新婦結褵二年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也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明確(1)從寫作目的看,《獄中上母書》是寫給母親的一封訣別書,為國赴難,義無反顧,不惜拋卻親情,但拳拳之心,天地可鑒;《陳情表》是寫給皇帝的一封書信,目的是婉言拒絕朝廷的任命,借親情之名“辭不就職”。
(2)從“陳情”方式上看,《獄中上母書》自始至終,直抒胸臆,毫無掩飾,酣暢淋漓;《陳情表》則表達得委婉含蓄,虔敬有加。
四、明晰主旨
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以及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的親情,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點和難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弄清陳情的層次和“辭不就職”的原因是重點。對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誦讀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讀成誦。
3.探究法。理清結構,把握文旨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用導入
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陳情表》最終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準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讀感知
1、初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邊聽邊結合課文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并從整體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調。朗讀后讓學生自由發言,談初讀感受。(考查學情,調整教學對策)
學生讀后或聽后感略。
討論各段感情基調小結如下(確保讀出感情):
【板書】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2、 板書強調重點讀音。(確保讀準字音)
險釁(xìn) 閔(mǐn)兇 門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 應(yìng)門
煢煢(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賤 隕(yǔn)首 逋(bū)慢 伏渥(wò)
劉病日篤(dǔ) 猶蒙矜(jīn)育 拔擢(zhuó)
氣息奄奄(yǎn)(yǎn) 盤桓(huán) 更(gēng)相為命
三、再讀整體把握
1、要求學生對照注釋自主閱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師巡回輔導并通過提問檢查落實預習情況。(要求積累的文言詞句,老師幫助學生在書中標示出來)
①實詞
險釁 隕首 東宮 伏惟 伏渥 區區
②古今異義同形詞
成立 告訴 區區 不行 沐浴 無主 上報 辛苦
③成語
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 朝不慮夕
④單音文言實詞
夙 鮮 息 吊 嬰 逮 拜 尋 除 矜 聽 聞
⑤通假字
閔——憫 蓐——褥 有(同)又
⑥重點文言虛詞
見(慈父見背) 更(更相為命) 于(介詞,“勝過”、“比”之意)
以(介詞,“憑”)
⑦句式
判斷句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副詞,否定判斷)
實為狼狽 (動詞“為”肯定判斷)
本圖宦達 (副詞“本”表示判斷,本來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上官)(上官)不許。
前太守臣逵察(為)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為)洗馬。
具以表聞(之)/拜表以問(之)。
⑨被動句
而劉宿嬰疾病
倒裝句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⑩固定句型
既……終……,(既……又……)
有所……,(有……的人)
無以,(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
是以,(因此)
非獨,(不單,不僅)
2、學生分組討論概括課文的層次大意。(每組由推選出的代表陳述)
老師歸納后明確(學生參考):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
四、擴展訓練
結合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后老師再明確:情:情況(事實);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業設計
1、熟讀并開始背誦課文。(爭取三天之內背誦并默寫)
2、李密“辭不就職”除了課文的理由,還有沒有其他的考慮?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上一節課,大體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李密想要表達的情感。今天,我們將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討。
二、檢查
1、檢查背誦。
學生準備兩分鐘。后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干部或語文課代表)。每人背誦完,學生點評。
2、師生齊讀或背誦,再次體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陳什么情?
討論后回答。(考查學生會不會借助原文回答,對能有意識用原文回答的同學提出表揚)
老師明確: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原文:“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褥“、“供養無主“,“愿乞終養”)
2、李密為什么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學生討論回答后歸納明確:⑴晉武帝 “以孝治天下” ,作者利用這種心理投其所好,獲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僅僅是為了盡孝和報恩,以消除晉武帝對自己的疑忌。
⑶陳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難以兩全、進退兩難之情,以喚起同情。
3、 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⑴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⑵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引導:⑴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四、藝術鑒賞
1、語言藝術。
排比、對偶句式,駢散結合
2、構思藝術
【板書】陳情于理、寓理于情
陳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養無主 孝情
沐浴清化 過蒙拔擢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
情理: 祖母病篤 盡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盡忠日長 (理)
請求: 先盡孝后盡忠
五、作業設計
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兩全嗎?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輔導課重點考查內容)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14
復習目標:
1,復習背誦課文,梳理文言知識
2.回味親情經典佳作,提高寫作水平
(課前放歌曲磁帶)
你靜靜地離去 一步一步孤獨的背影 多想伴著你 告訴你我心里多么地愛你 花靜靜地綻放 在我忽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訴你 其實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跡 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笑顏 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體會 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 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溫暖寂寞的懷里 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 (music) 多想告訴你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一首《懂你》道盡了天下父母無私的奉獻;“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溫暖寂寞的懷里 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言盡了天下孝子永恒的企盼。懂你,難道我們都真的能讀懂這分永恒的親情嗎?
《一碗餛飩》
那天,她跟媽媽又吵架了,一氣之下,她轉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長時間,看到前面有個面攤,這才感覺到肚子餓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連一個硬幣也沒有。
面攤的主人是一個看上去很和藹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問:“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帶錢。”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沒關系,我請你吃。” 老婆婆端來一碗餛飩和一碟小菜。她滿懷感激,剛吃了幾口,眼淚就掉了下來,紛紛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關切地問。“我沒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淚,對面攤主人說,“我們不認識,而你卻對我這么好,愿意煮餛飩給我吃。可是我媽媽,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趕出來,還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聽了,平靜地說道:“孩子,你怎么會這樣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過煮了一碗餛飩給你吃,你就這么感激我,那你媽媽煮了十多年的飯給你吃,你怎么去不感激她呢?你怎么還要跟她吵架?” 女孩楞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餛飩,開始往家走去。當她走到家附近時,一眼就看到疲憊不堪的母親正在路口四處張望……母親看到她,臉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趕快過來吧,飯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來吃,菜都要涼了!” 這時,女孩的眼淚又開始掉了下來!
有時候,我們會對別人給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盡”,卻對親人一輩子的恩情“視而不見”。
親情是陽光,讓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親情是一清泉,讓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仍然清澈澄凈。請以“親情”為話題寫三個句子,要求用比喻,三個句子構成排比。
今天我們復習“體味至愛親情”的第一篇《陳情表》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
一,檢查背誦:背誦第一段:陳述家庭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
文章一開始,作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總攝全段,它總提了: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背誦第二段:寫朝庭對自己的優禮有加,而自己卻由于祖母供養無主,不能奉詔的兩難處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敘州、郡、朝庭優禮的事實。然后,明確提出奉詔奔馳和孝養祖母的矛盾,給下文留下懸念。)
背誦第三段: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陳述了自己的從政經歷和人生態度,并強調了自己的特別處境,進一步打消了晉武帝的疑慮,求得體恤。(針對上文,孝祖母和報國之間的兩難選擇,首句即言以“以孝治天下”是治國的綱領。言外之意是孝祖母雖然是私情,卻也合情合理,也合法。并為下文“乞終養”提出了理論依據。然后說自己出仕蜀政權是“本圖宏達,不矜名節”,打消了晉武帝的疑慮;再以祖母病篤,說明自己確實難以遠離出仕)
背誦第四段: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是“愿乞終養”,先盡孝,后盡忠。(作者先比較自己和祖母的年歲,說明盡孝之日短,盡忠之日長;然后,提出“終養”的要求。再極其誠懇地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共鑒的。表達自己對朝庭“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忠心。)
全文融情于事,感情真摯,且細致慎密,讀來確實悲惻動人。不愧為寫親情之至文。
二、梳理文言知識:(分組讓學生到黑板梳理)
(一)通假字
1、閔:夙遭閔兇(通“憫”,可憂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數后有零數)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二)一詞多義
1、行:①行年四歲(動詞,經歷)
②九歲不行(動詞,走路)
2、矜:①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②不矜名節(動詞,自夸)
③愿陛下矜憫愚誠(動詞,憐憫)
3、至: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4、以: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臣以供養無主(連詞,因為)
③謹拜表以聞(連詞,相當于“而”)
④猥以微*(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5、見: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
6、親:①躬親撫養(代詞,親自)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名詞,親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詞,太陽)
②報養劉之日短(名詞,日子)
8、當:①當侍東宮(動詞,任,充當)
②死當結草(副詞,應當)
9、薄:①日薄西山(動詞,迫近)
②門衰祚薄(形容詞,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動詞,授官)
②謹拜表以聞(動詞,奉上)
11、于: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介詞,比)
②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介詞,給)
12、夙:①夙遭閔兇(名詞,很早,幼年)
②夙夜憂嘆(名詞,早晨)
(三)詞類活用
1、躬親:躬親撫養(名作狀,親自)
2、日:則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地)
3、閔兇:夙遭閔兇(形作名,憂患兇喪這事)
4、微賤: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的身份)
5、誠:愿陛下矜憫愚誠(形作名,誠心)
6、終:無以終余年(動詞使動,使……結束)
7、卒:保卒余年(動詞使動,使……終了)
8、遠,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作名,遠的地方)
9、進退: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動作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10、聞:謹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四)古今異義的詞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義:到。②今義:程度副詞)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義:成人自立。②今義:創立)
3、不行:九歲不行(①古義:不能走路。②今義: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榮舉臣秀才(①古義:優秀人才。②今義:科舉考試中最低一級考中者)
5、告訴:則告訴不許(①古義:申訴。②今義:讓別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義:辛酸苦楚。②今義:身心勞苦)
(五)特殊句式
(六)常用成語:
本文語言精美,形象生動,自然精粹,膾炙人口,許多詞語固定成了人們常用的成語: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皇天后土、天地共鑒、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七)句子的默寫和理解
三、集體背誦
結束語:《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在我們復習偷懶的時候,想想父母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不要忘了他們在我們身上寄予的殷切希望。
四、作業:
一、最近找時間給自己的父母打一次電話,向他們問候一下,告訴他們最近你為自己理想又作了做些努力以慰藉他們的付出。
二、背誦全文、整理文言知識。
三、讀自己原先寫的親情的文章或別人寫的優秀親情文章,細細品味,重新寫一篇關于“親情”的短文。(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感悟也在加深,相信大家現在寫要比以前有更大的進步。)
最新陳情表教案范文 篇15
一、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注意作者的處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把握其行文層次,體悟其以陳情統攝敘事說理、情真理切的特點,是學習的重點。課文雖文字質樸無華,但是作者是如何來表達對祖母的感情以及如何巧妙的拒絕出任仕途涉是學習的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據著人們的心靈,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與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輕孰重,如何選擇呢?下面就讓我們從李密的《陳情表》中尋找答案。
作者簡介
寫作背景簡介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劃線字的讀音以及重點字詞的的釋義。
(1)、讀音
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門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
應(yìng)門 煢煢(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賤
非臣隕(yǔn)首 責臣逋(bū)慢
寵命優渥(wò) 劉病日篤(dǔ)
猶蒙矜(jīn)育 過蒙拔擢(zhuó)
盤桓(huán) 氣息奄奄(yǎn)(yǎn)
(2)、詞義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險釁:指命運不好。夙:早時。兇: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見背:離開我。背,背離、離開。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薄:淺薄。息:子。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尋:不久。除:授予官職。
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盤桓:徘徊不進的樣子。希冀:這里指非分的愿望。
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聽:準評。卒:終。
(3)、古今異義同形詞
成立 告訴 辛苦
(4)、成語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5)、通假字
閔——憫 蓐——褥
2、把握文章脈絡并概括段落大意。
(1)請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并分組討論總結本段大意。提示: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
(2)請同學們齊聲朗讀第二自然段,并分組談論總結本段大意。提示:寫自己忠與孝的兩難處境。
(3)請同學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并分組談論本段大意。提示:為打消武帝的疑慮,重申自己的人生態度及特別處境。
(4)全班集體朗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同學分別總結本段的主要內容。提示: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
四、布置作業:
根據注釋,試翻譯全文。